我对十二五规划的看法

2024-07-22

我对十二五规划的看法(精选2篇)

1.我对十二五规划的看法 篇一

我的思想汇报-对十二五规划的认识

敬爱的党组织:

入党近一年来,我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下,思想、学习和工作方面都有了较大进步。并且,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一名大学生共产党员,我认为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会议内容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与时俱进、时刻跟党走的重要表现,更是我们自主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用先进理念武装头脑的重要途径。我平时就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非常感兴趣,所以我非常关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出来后也进行了较为认真的学习,现向党组织汇报如下: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胜利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判断。“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充分表明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表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极端重要性。这一切,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格外引人注目。全会提出的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中,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方面的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充分表明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意义十分重大。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下一个五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的关键五年。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就必定能够书写我国发展史上又一个五年的崭新篇章。大会的宗旨,旨在为我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奠定体制基础,围绕“人本、绿色、创新、协调”的主线,推进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社会和谐化、生态文明化的发展,这也是近几年我国发展转型的基本方略。“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是“加快经济方式转变”,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入手,在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五中全会对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具有决策性的意义, “十二五”更是关键的一程。只有把握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核心任务,要推进我国工业化的关节点,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十二五”深切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在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优化升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分配合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历史转型。“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四个更加”强调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我对十二五规划的看法 篇二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事关汕头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市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订。“十二五”将是汕头市构筑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期”,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期”,实现“五年大变化”目标的“决胜期”,为答好汪洋书记三道题全面奠定基础的“积累期”。因此,如何乘势而上,制订一个紧贴市情,体现省里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十二五”汕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思考、谋划汕头“十二五”的发展,需要客观分析、清醒认识“十二五”期间,汕头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应该说,“十二五”的国内外环境对汕头经济社会发展是机遇大于挑战。从国际环境看,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但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没有改变,都为汕头市对外开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国内环境看,国家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一步凸现汕头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省委、省政府对汕头实现“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出台了扶持措施,这为汕头加快改革和发展,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广阔空间。

还必须看到的是,“十二五”汕头经济社会的发展要以“十一五”发展为基础。从《汕头市“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中可以看到,我市“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展顺利,已完成从“十五”时期的低速增长到“十一五”时期较快增长的转变。GDP增长率、人均GDP、财政得益率等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耕地保有量、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森林覆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等9项规划约束性指标,除主要污染物COD排放总量减少指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耕地保有量指标未达到省下达的耕地保有量规划控制目标要求外,其余指标均达到或基本达到进度要求,其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指标已提前完成规划目标。因此,汕头有能力、有实力,也有基础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十二五”新的跨越式发展目标。

当然,汕头“十一五”的发展也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各种困难和风险:既面临着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共性问题,也面临着汕头发展中的一些特殊矛盾,如服务业发展水平低、工业核心竞争力弱、企业规模不大、资源、环境和要素制约加剧等等。认清这些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助于使“十二五”规划的制订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上述简要分析,现就“十二五”汕头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发展战略、发展思路等作些简要地分析,提出“五个优先”的发展思路。

一、“十二五”汕头经济社会发展的定位

“十二五”期间,汕头经济社会的发展应有一个对发展阶段、发展要求、发展特性和发展目标的定位问题。定位准确、工作到位,才能防止可能出现的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确保完成规划的编制工作。

1、在发展阶段的定位上,必须科学认识到“十二五”汕头正处于全面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特定阶段。省委、省政府在粤东地区现场会和工作会议对汕头提出了较高的发展要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汕头市实现“五年大变化”实施意见》,提出把汕头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城市和生态型海滨城市的奋斗目标,十二五”正是汕头市实现发展目标的特定阶段。统计分析表明,到2009年底,我市“十一五”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优于预期目标,规划提出的主要发展任务和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正扎实推进,预计 “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5%。这说明,汕头市已具备了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对实现新一轮发展应有充分自信。同时,对“十二五”前期,汕头总量偏小,经济实力还不够强,产业发展层次偏低,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和缺乏战略型重大项目的客观现实,必须加以正视。在谋划“十二五”发展的思路、设想和举措时,必须紧紧咬住发展目标不放,顺利实现由“五年大变化”向“十年大发展”阶段的过渡。

2、在发展要求的定位上,必须科学地认识到,“十二五”汕头的发展必须坚持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首先要充分宣传汕头“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从而进一步提高汕头全市

上下对加快发展的信心,消除悲观失望、怨天尤人的情绪。同时,我们又应以高度的自觉和清醒,看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不足和缺陷。在研究、规划“十二五”汕头发展时,注重防范脱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追求发展上的实利性和局部性的倾向,坚持走内涵式经济增长之路;注重从生产要素的投入到生产技术的进步;注重从物质技术的数量到人力资本的质量;注重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近期发展和长远发展的统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结合。

3、在发展特性的定位上,必须科学地认识到,“十二五”汕头发展谋求的是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发展模式转型。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并且在经济社会活动的每个领域、每个层面都必须得到充分体现,这是实现汕头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对此,必须在“十二五”规划中得到足够和充分的反映,尤其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通过结构调整,逐步实现依靠扩大内涵、规模经营和科技进步,促进新的经济增长;同时,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步伐,对企业层面、园区层面、市域层面如何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出全面规划,并付诸实施,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明显成效。这里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服务业的布局,存在集中与分散的关系。集中,是为了做强,以形成一个粤东区域的中心,形成凝聚力和辐射力。分散,是为了做大,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同时促进城市发展。具体如何布局,因篇幅所限,另文阐述。

4、在发展目标的定位上,科学地认识到,“十二五”汕头发展必须拓宽视野,瞄准新的标杆。根据未来国内外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国家不断深化与东盟经贸合作,有利于我市发挥地处海峡西岸地区,与台湾人员经贸往来密切,东南亚、港澳华侨众多的人缘、地缘优势的有效放大,汕头在未来区域经济中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需要进行更高层次的目标定位。根据汕头的发展,“十二五”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目标应该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乃至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城市和生态型海滨城市,敢闯敢冒、先行先试的经济特区,海滨风情特色的宜居、宜商、宜创业的和谐之地。

二、“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动力分析

“十二五”时期汕头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主要取决于支撑发展的动力,把握住和利用好这些动力,是推动“十二五”汕头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抉择。从我市的实际情况分析,我们认为,在“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和利用。

1、体制创新的动力

我市与珠三角地区先进城市相比,在体制创新方面的差距较大。如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已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2/3以上,民营经济将成为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但目前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仍有所欠缺,制约了民营经济进一步做强做大。“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体制障碍,在教育培训、信息服务、融资担保、行业管理和配套服务等方面出台一些扶持措施,将民营经济这个发展动力添足油、加足劲。也就是说,“十二五”期间,要继续深入推进各项体制创新,重点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就业、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上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为加快实现“五年大变化”注入强大动力。

2、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

“十二五”期间,应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着力推动增长方式由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这种转变需要培育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注重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并加强与此相关的制度建设,改变目前依靠高能耗、高物耗促增长的局面。在当前资源约束日趋严重的时期,这种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无疑将使我们能够积蓄更多的能量和动力用于“十二五”的建设与发展。

3、结构调整的动力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十二五”我市如何加快推行新型工业化,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竞争力是必须得到解决的问题,出路就在于结构调整。因此,“十二五”时期,应继续在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资本结构等的调整上做足功夫,以此催发新活力。在产业规划上,全面实施市委、市政府《关于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按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指引和“四规融合”的理念,抓紧编制实施《汕头市现代产业功能区与重大项目规划》;在产业结构方面,积极发展原油储备及石化深加工、能源工业、装备制造、船舶修造、现代物流等临港战略性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做强做大光机电、轻工机械装备、输配电设备特色品牌产业。积极创建“国家印刷包装名城”和国家火炬计划光机电、轻工机械装备、输配电设备、文具业、玩具礼品业、音像制品等特色产业基地,同时,更加注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二、三产业在相互配套中壮大,进一步提升城市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提升服务水平,基本形成与国际接轨、门类齐全、功能完善,辐射粤东、闽西南、赣东南,面向国内外的区域性综合服务体系。

4、开放的动力

“十二五”时期,我市要全面融入珠三角改革发展,融入粤港澳紧密合作,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推动产业资本有序地向工业经济带和各级、各类园区集聚,打造纺织服装、玩具工艺、电子信息、印刷包装、装备制造等八大产业集群和一批上档次的制造业基地,这将是“十二五”汕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做大做强我市优势产业经济的重要动力因素。同时,随着我市更多地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及自身产业配套程度的提高,要真正用足用好产业转移,需要我们在观念、工作机制上进行更深入的调整与创新,进一步创新政府服务,加快“大通关”建设,降低投资成本,培育引资载体,搞好服务环境的科学化,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和廉洁政府。

5、环境改善的动力

环境竞争力决定着发展竞争力。目前我市正在着力打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招商引资责任制等政策措施,这些举措增强了我市的吸引力,也增强了各类投资者对我市的信心。“十二五”时期,我们应花更大的力量进行投资环境建设,重点是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转变政府行政观念,减少政府行政审批,将服务重点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进一步创新政府服务,加快“大通关”建设,降低投资成本,培育引资载体,搞好服务环境的科学化,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和廉洁政府,保障我市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十二五”汕头经济社会的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要求高起点上推进汕头加快发展,在发展思路上提出了“五个优先”的建议:——科学发展,创新优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经济特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引领作用,继续在改革开放上先行先试,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营造敢闯敢试、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追求卓越的宽松环境。

——立足粤东,服务优先。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港口、对台、侨乡、海洋优势以及汕头地处环珠三角地区和海峡西岸地区、联结“珠三角”与“长三角”、面向东南亚的特殊区位优势。着力增强汕头的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带动、服务功能,携手带动粤东各市共同发展,在融入珠三角改革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深化港澳台及东盟合作中找准定位,赢得先机。

——分类指导,发展优先。依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原则,划分不同产业发展功能区,落实不同产业发展政策,实施分类指导与考核机制。促进区域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立足当前,长远优先。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与着眼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从解决最紧迫、最突出、最重大的问题入手,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从长远谋划各领域的改革发展,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上一篇:变形计的范文1000下一篇:本人简历怎么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