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教学设计

2024-11-05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教学设计(通用13篇)

1.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教学设计 篇一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人教版上下册)培训通知

各区直小学、乡镇教育办:

济南市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人教版上下册)培训将于2012年10月19日8:20—下午 4:10在济南商贸学校礼堂(历山路10号,历山路与花园路十字路口北40米路东)举行(通知见后面的附件),根据市里的要求,我区安排如下:

1.人数安排:请下载“2012年一年级新教材教师培训教师名单”(excel),请按上面的人数要求妥善安排教师参加,并将与会教师名单在原表中填写好,发回到zsx518909@163.com中,邮件题目写清“xx单位一年级教师培训名单”。其中,教师联系方式一栏,教师姓名后面紧跟手机号,多名教师的顺着往后写。

2.由于活动要凭票入场,尤其是凭票领午餐(免费),因此请严格按照所分配的人数与会。具体领票事宜要等市里的再次通知。

3.本次会议将通过市教研室的网络平台进行直播,我们要切实把握市里对一年级的教材培训契机,请于19日组织所有未参加现场培训的一年级教师(包括其他有此意向的老师)以学区或学校为单位同时观看实况转播,直播办法市教研室将于近期公布,请各位老师随时关注。并请在上面的excel中填写观看实况转播的教师名单及观看地点。

4.请将上面的excel表格填好后,于15号(下周一)前发回到zsx518909@163.com中。

5.由于我们区人多票少,如果您单位的与会人员不能按区里的规定名单满额,空余的名额请不要自相转增,请及时告知我,我们再及时调配(此调调配可能在群里随时公布)。切记,千万别浪费名额!

6.请与会教师(包括观看实况转播的教师)自带一年级新教材(上册)和一年级老教材(上下册)。

小学数学2012-10-10

附件:

济南市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人教版上下册)培训正式通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2011新课标精神,用好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教材,增进小学数学起始年级新教材的科学解读和新教材主要脉络的把握。经研究决定举行小学数学一年级新教材培训活动。具体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2年10月19日8:20—下午4:10

二、活动地点

济南商贸学校礼堂(历山路10号,历山路与花园路十字路口北40米路东)

三、活动对象

全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及小学一年级数学任课教师。

名额分配:章丘、历城各80人,高新10人,其他区县50人,预计600人。

同时,利用济南市教研室网站将转播现场实况,供未能参加会议的老师一起收看。

四、活动安排

五、会务安排

市区不安排住宿;

章丘、济阳、商河、长清、平阴等路途较远的区县需要住宿的,请于10月10日(周三)把住宿人数报市教研室,市教研室只推荐宾馆:林业大厦,每天每间160元(含早餐)。

19日免费提供所有与会老师午餐(快餐)一份。

与会教师凭票进场并领取午餐。

六、活动要求

1.与会教师请自带一年级新教材(上册)和一年级老教材(上下册)。

2.请各区县于10月16日前将参加培训老师人数及名单上报市教研室。

济南市教学研究室2012年10月9日

2.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教学设计 篇二

一、提前认字,读懂题意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因为刚刚才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其自身学习的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语文上,有些学生可能认识了不少常用的汉字,不过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基础。在小学一年级数学中,很多习题即使学生能够解答出来,但是,因为学生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往往会出现解答错误的情况。对此,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进行指导时,首先就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即了解题目的具体要求,只有这样,小学生才不会在面对作业时无法着手解答,更加不会胡乱猜测题意了。那么,如何指导小学一年级学生正确掌握题意呢?为此,教师需要总结题目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比如,“最长、最短、最多、最少、总共有、数一数”等,并制成相应的生词卡片,通过课堂内早自习等时间来指导学生进行认读。借助于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汉字,更有助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准确掌握题意,进而提高自己作业的正确率。

二、形式多样,指导解题

小学一年级学生一般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数学思维训练,对于家庭作业的各种题型,往往都是第一次遇到。因此,不少小学生就算理解了题意,但是如果没有教师指导的话,学生只能借助于自己没有系统化的认知来解答问题,而题目形式的多样化将会混乱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造成一些学生错误解题。对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数学作业进行指导时,还需要传授一些数学的解题方法。同时,不少教育学者赞同“小孩子天性”好动的观点。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游戏是他们的天性,也与好动的特点相符合。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启发学生的兴趣与心智,利用做游戏的方式来满足小学一年间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需求,促使其注意力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具体来说,在指导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枯燥、单调的作业内容游戏化,利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进而有效提升其数学成绩。

比如,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材中,会出现“在()里写出小于9大于4的数”之类的问题。对此,在指导该类问题时,教师可以先不出示题目,而是与班级学生进行一个数字游戏。首先,教师准备好0~10的数字卡片,然后鼓励学生主动到讲台参与该游戏,在11个学生拿到相应的数字卡片后,教师指导其在讲台前站成一排。然后教师提问,请小于9的学生蹲下,然后再请大于4的学生蹲下,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了小于9大于4的数是哪些了。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一方面密切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细节,培养习惯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如果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为健全人格的构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将对其一生的长远发展起到深远影响。而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小学生的细节,注重其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比如,在对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进行评价的环节中,应当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笔者在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作业质量进行评价时,一般给学生评两个成绩,一个是常用的百分制,另外就是奖励学生小红花。百分制主要是对学生对错进行评价,而小红花则是用来奖励作业整洁、端正的小学生。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小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小红花,往往会在作业质量上狠下工夫,这有助于减少写字潦草的情况。所以,教师应当注重对一年级小学生数学细节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提升其数学作业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重视课堂上数学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更要对作业指导的方式进行优化。本文结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的作业的教学实践,从提前认字,读懂题意;形式多样,指导题解;关注细节,培养习惯等多个角度探索其教学方法。总而言之,在对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进行指导中,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天性,关注其学习兴趣的提高,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培养,进而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

摘要:结合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的教学实践,从提前认字,读懂题意;形式多样,指导题解;关注细节,培养习惯等多个角度探索教学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掌握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天性,有效结合学习和游戏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数学作业质量的提高,并为其数学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浅析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篇三

关键词: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正式步入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对小学生打好学习基础、建立学习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均有着重要影响和意义。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虽然有限,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农村小学也在积极进行改革,力求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农村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一、开展趣味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显示,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事物上,但却天性好玩,对做游戏、听故事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且在参与这些活动时能保持相对较长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开展教学。

1.游戏教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很难在短期内适应从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学前期进入以正规课业学习为主要活动的学龄期的这一变化,教师利用游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途径,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数的组成与分解”时,可以借用小学生都较为熟知的“找朋友”游戏来教学。首先让参加游戏的小学生头戴数字卡,随后学生一边唱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一边相互找朋友,当教师发出“分”或者“合”其中任意一种口令(或某一数字)后,学生需按照口令要求找到与自己头饰上的数能合成或者分成教师口令中的数的另一人,组合正确就是一对好朋友。

2.儿歌教学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抽象思维尚未发育,记忆知识与其喜好、兴趣有较大联系。如果教师能把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易于记忆,则能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认识10以内的数字”时,教师可以编成儿歌:1像铅笔细长条,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会听话,4像小旗迎风飘……如此一来,学生很快就学会了10以内的数字。

3.故事教学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童话故事。因此借用故事进行教学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用白雪公主的故事来进行数学教学,教师可以设置几种情境:首先是白雪公主被巫婆带走了,要想救出白雪公主,需数出巫婆魔盒里装有几种图形以及每种图形的个数;其次是白雪公主虽被救出,但巫婆在其回家的路上设计了陷阱,需数出每种陷阱各有多少个才能安全回家;最后白雪公主安全到家了,很多动物前来祝贺,需数出动物的种类以及数量。

二、知识生活化

在很多人眼中,数学是抽象的,是枯燥乏味的,是难以理解的。殊不知数学也可以是生活化的。学习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时,尽可能地将其生活化,这样不仅能给学生直观的感知,还能改变学生对数学固有的认知,让其体验学习数学的轻松愉快。如在教“认识时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7点钟起床,洗漱吃早餐共用了20分钟,然后和妈妈一起出门,请问出门时是几点”等类似的问题。

三、借助工具,辅助教学

1.借助实物、教具

借助实物、教具进行数学教学,可以让知识变得更直观形象,易于小学生理解掌握。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小学生从家里带上自己喜爱的卡片、学习用具或者玩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认识不同的图形,描述它们的特征,并对同类物品进行归类。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罗列出不同图形的事物。

2.借助多媒体

现阶段农村小学还不能完全实现多媒体教学,一方面是因为教学设施不完备,另一方面个别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技能有待加强。但多媒体教学是未来教育教学的必然方向。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把生动的动画、声音融为一体,为学生呈现一个生动、活泼、有生命力、直观的形象,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这一点也是利用了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总之,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尝试并总结经验,以期能使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周桂秀,杨勇娬.故事中的数学更有趣——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与反思[J].小学教学研究,2014,35(32).

[2]张钢涛.优化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途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6(7).

[3]吴骏,李成咪.一年级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探究[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6,58(6).

4.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教案设计 篇四

学习目标:、通过具体活动使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体会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

学习难点: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学具准备:、投影仪、教学书、铅笔盒、橡皮、动物图片、胶水

学习过程:

一、新授导入、在情境中渗透“上下”位置关系。

小鸟说:“树爷爷,您好,冬天快要到了,我们三个好朋友想搬到您这儿来过冬,行吗?”

老树说:“行啊。我这有三间房,不知你们想怎么安排呢?”

小鸟又说:“是啊。我们各自应该住在哪个房间最合适呢?

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帮我们合理地安排一下房间吗?”怎么安排房间最合理呢?

(1)小组成员一起给小动物们分一分房间。

(2)用“上”“下”说一说小动物们的位置关系。

汇报:哪一小组把你们分房的情况说一说?(引导学生用“上”“下”关系描述)为什么这样安排?

学生汇报反馈小组内讨论的结果。

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有:

①小鸟飞得高,所以它的房间在最上面;小松鼠会爬树,所以它的房间在中间;小兔不会爬树,所以房间在最下面。

②小松鼠在最上面,小鸟在中间,小兔在最下面。

小鸟在小松鼠的上面

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小兔在小松鼠的下面

小鸟在小兔的上面

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位置关系。

现在,同学们对“上下”这种位置关系理解了吗?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下面,这是怎么回事?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学生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生可能回答:因为跟小鸟比,小松鼠在它的下面;跟小兔比,小松鼠又在它的上面;所以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下面。

小结:看来,同学们在说“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看准跟谁比,是这样吗?

小鸟在小兔的_面,小兔在小鸟的_面,松鼠在小兔的_面,松鼠在小鸟的_面。

二、感知生活中的上下

、摆一摆,说一说。

(1)请小朋友拿出数学书,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练习册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把橡皮放在铅笔盒的上面。

(2)你们同它摆的一样吗?谁能说说数学书、铅笔盒的位置?

(3)随意调换学习用品的位置,同位互相说一说他们现在的位置。

2、说说教室里的上下问题。

(1)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上下来说一说。

(2)组织交流。

3、猜一猜:同学们,今天老师把上用的卡片放进这个箱子里找不到了,你们愿意帮助我找到卡片吗?

师:那你们猜猜它在哪个盒子里?

生:1号盒子,2号盒子,3号盒子。

师:这可是个神奇的箱子,只允许我们打开一次,不过,它为我们提供了两条提示,第一个提示:卡片在1号盒子的下面,它有可能在哪?

第二个提示:卡片在3盒子的上面,它在哪?

生:2号盒子。

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因为卡片在1号盒子下面,它就可能在2号、3号盒子里,卡片还在3号盒子的上面,它就只能在2号盒子里。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判断的对不对呢?(师揭开2号盒子找到卡片)你们真能干。刚才我们一起寻找卡片的过程就是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

4、出示小书架。

(1)提问:书架有几层?都摆了哪些东西?

(2)指名当小小解说员,介绍书架里面物品的摆放位置。

三、实践应用

、看图提问解答。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有一位叫小明的同学也带着他喜欢的东西来到了堂上。

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我们一起看看吧!(电脑演示:书柜图。)

①这是什么呀?书柜有几层?里面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外面呢?

②看到这幅图,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提问并回答问题。

学生四人合作:一生问,余生答。

③汇报。

2.律动。

请同桌面对面地说一说五官的位置关系。

老师说口令,学生听口令指五官。

老师把你们刚才说的五官的位置关系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了一首儿歌,想不想听一听?

请学生配乐说儿歌做手势。

两只小手伸出来,上上下下分明白,左手在上右手下,右手在上左手下,我们一起指一指,鼻子上面是眼睛,眼睛下面是鼻子,嘴巴长在鼻子下,五官端正真好看!真好看!

四、巩固练习

、看图说位置关系。

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去过南方吗?没去过南方的同学别遗憾,现在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南方的风景画。这幅画美吗?美在哪儿?对!小桥、流水、小船、人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能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结合图说一句话吗?

学生观察反馈的结果可能是:

①人在桥的上面,桥在人的下面。

②河水在人的下面,小船在桥的下面。

③其他。

2、数学游戏:分房子。

美丽的森林动物园又为小动物们盖了一座新房,管理员叔叔正准备把房子分给四只小动物,可是小动物各有各的想法,你们能帮小动物按照它们的想法住进新房吗?

住在最下面,是第 层;

住在最上面,是

层;第2层住的是谁

,它在 的上面,的下面,第三层呢?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大象说它太重了,想住在最下面的房间;小猫说它想住在最上面的房间;小兔说它想住在小猫的下面和小狗的上面,小狗说它想住在大象的上面。同学们,请你帮它们安排好房间好吗?

师小结:由于同学们的热心帮助,小动物们都高兴地住进了新家。它们夸你们真是一群热心助人的好孩子!

3、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聪明屋。

老师带你们到聪明屋去看看,今天它给我们出了一道什么样的难题?

有三个小女孩分别叫小红、小兰、小英,她们住在同一座楼里,小红住在小英的楼上,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请你猜猜看小兰住在哪儿?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写有三个小朋友名字的卡片,请四人一组摆一摆,看看小兰到底住在哪层楼?

学生根据题意讨论,按楼层摆卡片。全班交流反馈。

正反口令游戏。

①听老师口令,学生指方向。

如:老师说“上”,学生指“上”。

②听老师口令,指相反的方向。

如:老师说“上”,学生指“下”。

五、堂小结

5.一年级数学《上下》说课稿 篇五

教科书第64---65页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此环节要慢一点,气氛活泼一点)

1、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现在老师就跟大家玩一个抢答的小游戏,好吗?

仔细听游戏规则:老师说一个字,请你说出一个与它相反的字,并加上你的动作。(教师用形象的动作边说边比画。)

大—小,多-----少,长---短,胖----瘦,下-----上,上—下,上----下

同学们说得真好!动作作得也非常棒!你知道吗?上下啊在我们的数学里还表示位置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上下”的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上下

(设计意图:由生动活泼的游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小朋友,大森林里的松树爷爷可好客啦,小动物们都非常喜欢它。瞧!今天,谁来了?

1、出示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1)那谁能说一说小鸟和小兔这两个小动物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看这两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吗?出示课本中前两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2)引入松鼠。

小朋友,还有个小动物也来了。快看看,是谁?哎,小松鼠来了(出示小松鼠)

那小鸟和小松鼠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谁来说说?

小松鼠和小兔又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那三个小动物中,谁在最上面?它的下面都有谁?

那谁在最下面?它的上面都有谁?

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一个重要的问题,看谁听得最仔细了!仔细观察,小松鼠与小鸟和小兔比,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指名学生发言。

(那如果我们只说“松鼠在小鸟的下面,“你能找到松鼠的具体位置吗?小鸟的下面还有兔子呢。那么需要补充上什么内容,才能完整地说出松鼠的具体位置呢?谁来试一试?引出“松鼠在小鸟的下面,在小兔的上面。” “如果学生回答不到位,引导小松鼠在小鸟的什么位置?在小兔的什么位置?”)

那这两个问题谁会回答?出示课本中的`题目,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同意吗?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哎?看到这儿,老师有一个问题了: 一会儿说松鼠在上面,一会儿又说松鼠在下面,为什么呢?当它在上面的时候和谁比,当他在下面的时候又和谁比呢?你来说说看。

(3)小结:原来是因为两次比较的对象不一样。和小鸟比,它就在下面;和小兔比,它就在上面。看来,上下是会变的。比的对象变了,上下的位置关系也就变了。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情景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体验上和下的相对性。)

2、小朋友们说得可真棒啊!大森林里有上下的位置关系,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都有,操作活动:摆一摆

(1)我说你摆。学生按照老师说的要求摆放数学书,铅笔盒,橡皮的位置,然后同桌说。摆错了,帮助改正。

(2)我摆你说。(同桌互相合作,一个摆一个说)

师:按自己喜欢的方法摆好书、文具盒、本子的位置,然后请同桌说。摆错了,帮助改正。

(设计意图:在摆放玩具中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同学们观察一下你的周围,看看哪两件物品有上下的位置关系?谁来完整地说一说。(如果学生说“灯在我的上面”就引导 “你能反过来再说说吗?”“你能两句话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吗”)

(3)小朋友们可真善于观察!哎?在我们的脸上呢,也有上下的位置关系,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关于上下的小游戏,如果答案是上,就用这个手势(做食指朝上)告诉老师。如果答案是下,就用这个手势(做食指朝下)告诉老师。准备: “眉毛在眼睛的” 真棒!“眼睛在眉毛的” 哦,不错!“鼻子在嘴巴的” 互相看看答案对不对?“嘴巴在鼻子的”真聪明!

3、你们可真聪明!小明也想考考你们关于上下的知识,你们敢应战吗?来看,小明的书柜多整齐啊!请仔细观察,书柜里都有哪些物品?.谁来完整地说一说?那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①指名3个同学。说得真准!观察得真到位!谁还想说说?声音真洪亮!老师还发现了两个物品,镜子和小狗,他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② 请你任选两个物品,跟你的小同桌说一说。

③老师也有几个问题要考考大家,看看谁说得最准确?出示练习题。

5、请你分房子。(此环节也稍弱,需要气氛加强,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说得太棒了!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凉了,小动物们都想搬进新房,过个舒服的冬天,他们想请你们去帮帮忙,分分房子,你们愿意吗?来看,都谁要分房子?(楼房图,小狗,小猫,小兔、大象)。你想让你喜欢的动物住在哪儿就住哪儿, 摆好的同学那就坐直告诉老师。好,小朋友,拿出信封中的房子和小动物,开始摆一摆吧。摆好了吗?请大家抱臂坐直!

课本59页中第3题的主题图卡片上。

谁愿意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分法?小朋友,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考考这个同学,请你们认真听,如果不对的话下面的同学要及时纠正.好不好?

6.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2、能确定每两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教材主题图及练一练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生:自由说一说

2、引导学生说说它们的相对应位置关系

生:全班交流,如头和脚的上下关系、手和脚的上下关系、手与头的上下关系、五官的上下关系等

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天在上,地在下,飞机在天上飞,火车在地上跑,书柜中的书也有上下之分……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存在着具有上/下关系的物体,我们如何正确地观察并能正确地说出它们的位置关系呢? 生:看老师出示的图片,初步理解物体有上下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的话题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理解上和下

1、课件出示:松树老爷爷今天真高兴,笑得嘴都合不上了,为什么呢?因为有三位小客人要来看望它。瞧,漂亮的小鸟飞来了,停在桃树上。这时,机灵的小白兔一蹦一跳地也跑来了。谁能用自己的话语说一说,小鸟在小兔的什么位置,小兔在小鸟的什么位置,为什么呢?

生:看图,小组交流、汇报: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2、课件出示:小松鼠蹦蹦跳跳地跑来,几下窜上数拉着松树爷爷的手不停地问候。大家瞧瞧,小松鼠在哪儿站着的呀?

生:看图回答,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3、怎么小松鼠在两个位置上呢?他们谁说得对?注意关注理解有困难的学生

生:积极思考,回答:他们说得都对,因为小松鼠在中间,即是小鸟的下面又是小白兔的上面。

4、同学们说得都很棒!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物体有这种上下关系呢?

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积极汇报,如说一说:自己家楼上是谁,楼下是谁;鼻子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表述,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通过描述同一物体在不同参照物下的位置,体验上下的向对性,联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练一练

1、出示第1题,引导学生说一说,完成填空

生:独立完成填空,指名在全班说一说,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存在上下关系,如:小狗在下面,文具包在上面……

2、第2题:6和9都是我们在第一单元就学过的数字,老师知道写这两个数字对同学们来说肯定是小菜一碟。大家快来写一写吧

生:在树上的田字格中写数字,上面写6,下面写9,相互交流,看自己是不是写反了,组内展示。

3、第3题:想一想,说一说

生:将附页中剪下的动物头像贴在图中,再按照题目提出的问题说一说

4、第4题,出示情境图,提问:淘气能根据机灵狗的提示找到宝物藏在哪个盒子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思考,推理,完成第4题

5、第5题,出示主题图及已知条件,提出问题,让学生说一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并说一说为什么?

生:积极思考,内组讨论解决。

设计意图:巩固上下的位置关系,书写6和9,训练学,让学生充分地说,训练表述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全课小结

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吧!生:学生踊跃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板书设计:

上下

7.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教学设计 篇七

关键词:鼓励式评价,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

一、传统的数学课程评价的局限性

传统的数学课程评价,不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都过于注重甄别和选拔的功能,是一种终结性评价,更是一种奖惩性评价。奖惩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师生的教学热情,但其激励性毕竟是有限的,就学生评价来讲,其有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虽然激励了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却扼杀了部分成绩中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其二,奖惩性是一种外部强化,若使用不当便会适得其反。发展心理学认为,不必要的外部强化会损伤儿童的内部兴趣,或者使儿童的内在积极性受到削弱。外部强化对于本身固有兴奋性的行为,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有害的。也就是说,奖惩不当易引起学生心理上的不满和怨恨,以及行为上的消极对抗,从而损坏奖惩的激励作用。

二、鼓励式评价的特征

教师评价活动的本质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活动,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和积极的情绪,使他们充满获得成功的信心,帮助他们奋发向上,纠正错误,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小学一年级数学新课程鼓励式评价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师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其二,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及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其三,关注学生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并对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其四,运用成长记录,以记录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其五,运用各种方式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以实现发展目标和教师的价值,如目标激励、领导激励、情感激励、信任激励、参与激励、信仰激励等。因此,小学一年级数学新课程鼓励式评价其目的在于激发被评价者的积极心理,如自信、成功等,以促使被评价者不断改进,不断发展。

三、鼓励式评价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面的应用

(一)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中评价与鼓励不能盲目过度。

在课堂中正确评价学生,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评价,在教学中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它有利于给学生创设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的思维通过碰撞闪现智慧的火花,让学生体会到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丰富情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但表扬也应有个“度”的限制,千万不可滥用,如果学生算对一道难度很大的题,或者思考出一种新的算法,教师给予一定的表扬奖励是可以的。但算对了一道对于学生来讲没有任何难度的口算题就大肆给予奖励,这样的奖励虽然在短时间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对学生个人来说,教师的表扬没有力度和价值可言。

(二)对学生的评价要适时、适度,因人而异。

评价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切忌“一把尺子”量到底,这样才能呵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分析意识,实现不同的人在教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教师评价时要看时间、看对象、看场合,有时候需要委婉含蓄,有时需严肃庄重,有时需情绪轩昂……对于班上极个别的后进生,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给予肯定性的鼓励。后进生需要关爱的目光,贴近的话语,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特别是学困生。在一些数学公开课上,我经常看到一些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小组代表,有条有理地总结汇报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有的发言甚至是教材上总结得出的结论。但他们的发言是否是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所悟、所获?是否每个成员都能有条不紊地总结出法则?应该说还有更大层次的学生需要教师提拔。教师要让学生有发言的机会,让他们掌握数学小组发言的语言模式:“经过讨论……,我们得出……,总结出……”

我认为,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正确、合理的评价与鼓励,不仅是一种教育机智,更是现代教育观念的表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正确、合理地评价学生,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适度地鼓励学生,会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三)巧用作业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业是考查学生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如何巧妙地运用作业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我把学生分为三层次根据学生情况把作业设置为A、B、C三层次,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量和不同难度的作业;学生完成自己或老师建议的作业后及时上交,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和成功的机会,确保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按照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打分,但这一评价只是形式评价,其实质是与学生的学期目标作比较,达到目标的学生加1分,超过目标的学生加2分,未能达到目标的学生可以通过订正来弥补,到学期期末把个人得到的努力分全部加起来,成为学生总评成绩的一部分。这样做,能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作业,让学生乐于去学习,真正体现“因材施教”,改善各类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启动学生内部的活力。

(四)开展学生自评、互评。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即发挥学生自评的作用,同时要注意学生间互评的作用。在自评的基础上,实行学生间互评。如将学生四人一小组分组,设组长一名,先由每个学生进行个人小结,然后组内成员根据班级平时对该学生的成长记录对其进行评价,以肯定成绩为主,同时提出希望和改进措施;最后由组长作书面评价,并向组内成员公开评价结果。教师通过小组互评,能从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数学,组员间合作交流,互相鼓励,互相鞭策,相互间了解加深,感受到其他的人能够悦纳自己的行动,认识到自己不总是处于外在的批评、指责和敌意的包围之中。这种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评语,既客观全面,又易被学生认可。同时参与的过程就是一次很好的教育过程,能使学生充分认识集体对他的关心及希望,增强班集体凝聚力,从而使学生个体得到良好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教师应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更好地改进教学。充分发挥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不仅有利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新课程的实施,而且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倪天云.鼓励数学“学困生”扬起信心的风帆.新课程 (小学版) , 2009, 09.

[2]王金龙.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鼓励性的课堂评价.才智, 2009, 25.

[3]崔宝荣.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改革与尝试.硅谷, 2009, 09.

8.对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的教学探索 篇八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教学探索

目前,对于不少执教一年级数学的教师,由于教材知识点相对较少,往往一节课只用很少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讲解,但是在批改学生作业上却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小学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心智还没有发育成熟,作业中经常出现课堂上讲解过的错误。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作业正确率相对不高的问题,笔者结合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的教学实践,从提前认字,读懂题意;指导题解;关注细节,培养习惯等多个角度探索其教学方法,以期促进一年级小学生数学作业正确率的提高。

一、提前认字,读懂题意

对于一年级小学生,因为刚刚才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其自身学习的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语文上,有些学生可能认识了不少常用的汉字,不过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基础。在小学一年级数学中,很多习题即使学生能够解答出来,但是,因为学生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往往会出现解答错误的情况。对此,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进行指导时,首先就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即了解题目的具体要求,只有这样,小学生才不会在面对作业时无法着手解答,更加不会胡乱猜测题意了。那么,如何指导小学一年级学生正确掌握题意呢?为此,教师需要总结题目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比如,“最长、最短、最多、最少、总共有、数一数”等,并制成相应的生词卡片,通过课堂内早自习等时间来指导学生进行认读。借助于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汉字,更有助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准确掌握题意,进而提高自己作业的正确率。

二、形式多样,指导解题

小学一年级学生一般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数学思维训练,对于家庭作业的各种题型,往往都是第一次遇到。因此,不少小学生就算理解了题意,但是如果没有教师指导的话,学生只能借助于自己没有系统化的认知来解答问题,而题目形式的多样化将会混乱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造成一些学生错误解题。对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数学作业进行指导时,还需要传授一些数学的解题方法。同时,不少教育学者赞同“小孩子天性”好动的观点。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游戏是他们的天性,也与好动的特点相符合。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启发学生的兴趣与心智,利用做游戏的方式来满足小学一年间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需求,促使其注意力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具体来说,在指导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枯燥、单调的作业内容游戏化,利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进而有效提升其数学成绩。

比如,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材中,会出现“在()里写出小于9大于4的数”之类的问题。对此,在指导该类问题时,教师可以先不出示题目,而是与班级学生进行一个数字游戏。首先,教师准备好0~10的数字卡片,然后鼓励学生主动到讲台参与该游戏,在11个学生拿到相应的数字卡片后,教师指导其在讲台前站成一排。然后教师提问,请小于9的学生蹲下,然后再请大于4的学生蹲下,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了小于9大于4的数是哪些了。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一方面密切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细节,培养习惯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如果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为健全人格的构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将对其一生的长远发展起到深远影响。而在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小学生的细节,注重其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比如,在对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进行评价的环节中,应当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笔者在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作业质量进行评价时,一般给学生评两个成绩,一个是常用的百分制,另外就是奖励学生小红花。百分制主要是对学生对错进行评价,而小红花则是用来奖励作业整洁、端正的小学生。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小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小红花,往往会在作业质量上狠下工夫,这有助于减少写字潦草的情况。所以,教师应当注重对一年级小学生数学细节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提升其数学作业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重视课堂上数学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更要对作业指导的方式进行优化。本文结合小学一年级数学的作业的教学实践,从提前认字,读懂题意;形式多样,指导题解;关注细节,培养习惯等多个角度探索其教学方法。总而言之,在对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进行指导中,应当根据小学生的天性,关注其学习兴趣的提高,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培养,进而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李苏宁.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有效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3(14).

9.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教学设计 篇九

上下

目光

耳朵

日月

田地

禾苗 灭火

虫子

白云

大小

头发

里面 可口

今天

可是

女儿

开门

水果 出去

来回

小鸟

多少

果树

早上 书本

小刀

本子

木头

森林

土地 用力

开心

中国

从来

半个

明天

同学

自己

毛衣

白天

竹子

门牙

木马

用心

几个

石子

出门

见面

对比

全部

回来

工厂

厂长

回去

出口

前后

长江

雨伞

西瓜

冬天

苹果

手心

黑白

高低

好坏

男女

里外

远近

有无

出入

古今

冷热

作业

优化

字词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两字词

春风

春天

冬天

冬雪

风车

花朵

开花

飞机

进入

出入

飞入

姓氏

姓名

什么

这么

双方

国王

国家

方向

青蛙

生气

天气

晴天

心情

请问

生字

左边

右手

红色

时间

运动

活动

一万

小吃

吃力

人才 和平只有 妈妈 自由 早点 来去 弯直 听写 下雪 入门 一双 清水 生日 小时 大叫

叫声

主人

江水

长江

居住

没有 出没

以前

以后

不会

开会

走路 走出

北京

北方

京城

大门

门口 广大

广场

过去

不过

各种

各样 样子

伙伴

同伴

这里

这样

太阳 阳光

校园

金色

金子

秋天

秋千 因为

成为

说话

听说

单位

孤单

呼叫

快乐

好玩

很多

不行

行李

床头

前后

低下

故乡

外面

外出

晚安

笑话

中午

午休

大米

玉米

土豆

红豆

高兴

高手

成为

成长

完成平安

他们

他人

也许

土地

居民

居住

飞快

欢乐

当时

上当

许多

许可

前方

光明

故事

乡村

看见

看书

笑声

玩笑

节日

细节

真的 真正

那么

那边

兴奋

千万

成果

来到

安全

文化

小河

河水 听见

哥哥 招呼

招手 音乐

玩具 声音

讲话 思念

心思 月光

低头 夜色

白色 爸爸

晚上 再三

再见 叶子

竹叶 分开

十分 走着

看着 千米

千山 到达

看到 中间

10.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教学设计 篇十

一年级下册《上、下》教学案例与反思 武汉市黄陂区研子朝阳小学 谌伟

一、设计说明 教学目标

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教师准备:游戏图、电脑课件、题卡。学生准备:胶水。

二、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知道老师站在你们的什么位置吗?老师的后面是什么?

同学们能说说你的前面、后面分别是什么吗?

“前后”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位置关系,大家学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新知识,学习之前,老师请大家来听个小故事。

(二)自主探索,合作解决

1.在情境中渗透“上下”位置关系。

电脑演示动画故事:

屏幕上出现小鸟图片,小鸟说:“树爷爷,您好,冬天快要到了,我们三个好朋友想搬到您这儿来过冬,行吗?”

屏幕上出现老树,老树说:“行啊。我这有三间房,不知你们想怎么安排呢?”

小鸟又说:

“是啊。我们各自应该住在哪个房间最合适呢?

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帮我们合理地安排一下房间吗?”

同学们愿意帮这个忙吗?那么怎么安排房间最合理呢?(1)现在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张与前面同样的图,请四人一组摆一摆,看哪组安排得又快又合理。

(2)学生4人一组交流合作:把3只小动物的图片,合理地安排在各层房间里,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

(3)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4)学生汇报反馈小组内讨论的结果。

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有:

①小鸟飞得高,所以它的房间在最上面;小松鼠会爬树,所以它的房间在中间;小兔不会爬树,所以房间在最下面。

②小松鼠在最上面,小鸟在中间,小兔在最下面。

③其他。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想法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的方式多种:奖给发言的学生一朵红花;奖给小组成员每人一朵红花;为安排房间合理的小组鼓鼓掌……以此激励学生认真分析思考,勇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并从中确定出大家公认的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深入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突破教学难点。

(1)同学们看图,现在3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能用以前学过的“前后”这种位置关系来说吗?那么它们又是怎样的一种位置关系呢?

现在请同桌之间说一说小动物的位置关系。

学生反馈的结果可能有:

①小鸟在上面。②小松鼠在上面。③小松鼠在下面。④其他。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评价要用鼓励性的语言。)

(2)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①指名说。②同桌互说。

贴:小鸟在小松鼠的上面

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小兔在小松鼠的下面

小鸟在小兔的上面

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位置关系(出示课题)。

现在,同学们对“上下”这种位置关系理解了吗?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下面,这是怎么回事?(指图说)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4)学生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生可能回答:因为跟小鸟比,小松鼠在它的下面;跟小兔比,小松鼠又在它的上面;所以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下面。

(5)小结:看来,同学们在说“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看准跟谁比,是这样吗?

举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上下”位置关系相对性的理解。

看来,同学们对“上下”的位置关系理解得不错,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其实咱们身边有许多关于“上下”位置关系的问题,请你选几样自己喜欢的东西,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1)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2)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说)

学生观察反馈的结果可能是:

①书在桌子的上面,桌子在书的下面。

②国旗在黑板的上面,黑板在国旗的下面。

③橡皮在铅笔盒的上面,铅笔盒在桌子的上面,桌子在铅笔盒的下面。

④其他。

(在学生充分运用“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正确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地进行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再创造的愿望。)

(三)实践应用

运用新知解决疑问。

看图提问解答。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有一位叫小明的同学也带着他喜欢的东西来到了课堂上。

想知道是什么东西吗?我们一起看看吧!电脑演示:书柜

图。

①这是什么呀?书柜有几层?里面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外面呢?(小狗、小镜子)

②看到这幅图,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互相提问并回答问题。

学生四人合作:一生问,余生答。

③汇报。

(让学生根据书柜图中的现实情境,加深理解现实生活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会用有序的语言表达出来。表达形式可以是:一生问,余生答。如果学生表达得不是很有条理,教师可引导学生正确、有序地表达。)

2.律动(配乐说儿歌、做手势)。

(1)请同桌面对面地说一说五官的位置关系。

(2)老师说口令,学生听口令指五官。

(3)老师把你们刚才说的五官的位置关系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编了一首儿歌,想不想听一听?(师配乐示范说)

(4)请学生配乐说儿歌做手势。

两只小手伸出来,上上下下分明白,左手在上右手下,右手在上左手下,我们一起指一指,鼻子上面是眼睛,眼睛下面是鼻子,嘴巴长在鼻子下,五官端正真好看!真好看!

3.巩固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1)看图说位置关系。

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去过江南吗?没去过江南的同学别遗憾,现在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江南的风景画。这幅画美吗?美在哪儿?对!小桥、流水、小船、人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能运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结合图说一句话吗?

(借助现实生活中的美景图,让学生深刻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可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再有序地描述。)学生观察反馈的结果可能是:

①人在桥的上面,桥在人的下面。

②河水在人的下面,小船在桥的下面。

③其他。

(2)数学游戏:分房子。

在黄陂也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瞧!美丽的森林动物园又为小动物们盖了一座新房,管理员叔叔正准备把房子分给四只小动物,可是小动物各有各的想法,你们能帮

小动物按照它们的想法住进新房吗?

大象说它太重了,想住在最下面的房间;小猫说它想住在最上面的房间;小兔说它想住在小猫的下面和小狗的上面,小狗说它想住在大象的上面。同学们,请你帮它们安排好房间好吗?

师小结:由于同学们的热心帮助,小动物们都高兴地住进了新家。

它们夸你们真是一群热心助人的好孩子!

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聪明屋。

老师带你们到聪明屋去看看,今天它给我们出了一道什么样的难题?

有三个小女孩分别叫小红、小兰、小英,她们住在同一座楼里,小红住在小英的楼上,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请你猜猜看小兰住在哪儿?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写有三个小朋友名字的卡片,请四人一组摆一摆,看看小兰到底住在哪层楼?

学生根据题意讨论,按楼层摆卡片。

全班交流反馈。

(2)正反口令游戏。

①听老师口令,学生指方向。

如:老师说“上”,学生指“上”。

②听老师口令,指相反的方向。

如:老师说“上”,学生指“下”。

(四)全课总结

谁来说说你今天都学到了什么?

刚才做游戏的时候,同学们反应真快!可我发现有的同学没指清楚左右,没关系,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种新的位置关系!

三、案例点评

“上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可以很好地体现《标准》的理念,让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学习身边的数学,让数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紧紧围绕《标准》的理念,设计这一节课。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1.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本节课教师始终不忘创设故事情境或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师首先创设了“帮助小动物合理安排房间”的故事情境,通过学生动手亲自摆一摆,初步感知上下的位置关系。教师在学生动手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明确小动物的位置关系可以用“上”“下”来表述。紧接着教师通过形象的追问“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下面,这是怎么回事?”引发学生争论,巧妙地让学生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关系,体现了教师较强的驾驭教材能力。教师带领学生律动时所用的儿歌以及练习题的故事情境设计等都紧紧围绕知识点进行,既巩固了知识,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体味了数学。

2.教师还注重让学生在身边寻找数学,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教师不局限于课本,让学生利用身边自己喜欢的事物,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热爱数学、应用数学。

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善于利用声、形、象等创设优美愉悦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上色彩鲜艳、妙趣横生的动画,教师适时、恰当的追问,动手、动口的游戏……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有趣的数学王国,学生的思维在此自由畅想。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延长学生的注意时间。

11.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教学设计 篇十一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创设情境 动手尝试 应用方法 引导发问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智力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打好基础非常重要。数学教师应当不断思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实践探索,设计更加新颖、更加贴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什么是体验式教学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如何把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操作、技能知识等融入学习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思维,享受快乐,是实现当代数学教学价值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将体验式教学方法应用到数学课堂中,可以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互动的教学形式,强调的是师生双向的情感交流,其过程既是师生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体验式教学方法就是充分挖掘教材中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贯通教学内容。体验式教学过程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个人劳动与集体协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教学规律与知识。因此,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主动克服困难,奋发进取。

二、体验式教学对一年级小学生的适用性

一年级小学生知识经验不足,身心发育不健全,认知水平较低。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目的性較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常常导致观察不够精确,观察结果不够全面、完整和深刻。一年级小学生记忆力正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高速发展,形象记忆占据主导地位。他们注意力的自觉性和程度还不够高,易分散,稳定性较差,表现在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活动上的时间较短。一般说来,7-10岁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20分钟。因此,一年级小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上转移视线,或者心不在焉。

一年级小学生缺乏空间透视能力,不能很好地把握事物的比例关系,想象比较接近于现实,并且以再造想象为主,真正由自己创造加工的不多。

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发展会经历重大的转折。一年级小学生所获取的概念大部分是直接感知得到的,比较具体直接,虽然其思维已经有了一些抽象的部分,但是对于事物概念中较为本质的东西还难以探索出来。其思维主要带有直观具体性和外部片面性的特点,推理则依靠由知觉得到的直观形象,结论也非基于逻辑论证,而是将判断与感知得到的知识直接对比。

从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来看,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完全达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数学知识。

三、体验式教学方法研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的种类有很多种,如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问题情境、实践运用情境等。在数学教学中创设这些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与参与动机,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开展探索性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位置”一课时,整堂课采用“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模式进行。我把教室模拟成一片大森林,每个学生都是森林中的一种小动物,然后给每个小动物发放自己家的位置信息,如第几排的第几列,让小动物们按照自己拿到的位置信息去寻找自己的家,最后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的家,我就给他一些小奖励。当小动物们找到自己的家时,我会接着问他们前后左右的邻居分别是什么小动物,隔几位又是哪个小动物的家。然后我还会指定一个小动物,让大家说出以他为中心,隔几位分别是哪些小动物的家。整个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十分高昂。通过参与有趣味的游戏,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动手尝试,使学生学会思考

一般的课堂教学往往局限于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受,而体验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全方位的感知能力。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帮助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研究问题,使学生通过观察、演示、讨论等方式自主感知知识,并通过模仿实践再进行验证、补充、巩固。例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中,我提前准备了水果、小木棒、纽扣等道具,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下发一定数量的道具。接着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道具算出“9+5”等于几,并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说出算法。在小组汇报时,其他学生要仔细倾听,然后各组之间展开交流,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多种算法。

(三)应用方法解决问题,加强知识巩固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只有在实际中运用才能获得直观体验,才更加牢固。例如在“有多重”一课中,我把教室模拟成市场,并准备了一些不同的物品,如牙签、棉花、作业本、黄豆、花生、一分硬币、两分硬币、瓜果蔬菜等,让学生比较重量。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逐渐建立起重量的概念,强化了对重量的认知。课程结束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陪妈妈买一次菜,让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称重方法应用到真实生活中去。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较好地达成了体验式教学的目标。

(四)引导学生发问,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

教育的本质在于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疑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地把自己心中的疑问提出来。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耐心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最后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例如在“认识钟表”这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钟表表盘及指针,接着让学生主动提出关于钟表的问题。学生通过观察,提出了“为什么指针长短不一样呢?”“为什么指针走的快慢不一样呢?”“表盘上的数字代表什么呢?”等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大胆猜想,充分发挥想象力,并交流探讨。这样,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轻松热闹,学生们积极思考,交流互动,很好地掌握了知识。

四、结论

12.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教学设计 篇十二

一、深度解读教材, 设计学情前测

教材内容是教学设计的“原材料”。我们不仅要读懂、读透教材, 还要了解编者的意图, 知识的结构体系。《认识人民币》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这里笔者以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为例。它看起来是一个独立的知识, 但一方面要有认识100以内数的经验为铺垫, 另一方面与生活息息相关, 要唤醒学生零碎的生活经验, 通过数学活动, 构建知识体系。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认知的发展水平并不是零。学生的起点在哪儿?通过学情前测这个方法可以迅速准确地找到学生现有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 想学生所想, 教学生所需。

学情前测是研究学生在学习新知前的学情。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合理地设计教学预案, 提供依据的课前测试。常用的学情前测方法有谈话法、调查法、习题检测法等等。

前测试题是授课前利用十几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在汇总学情前测后,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再结合教材内容, 进行教学预设。在教学设计时重点关注学生前测中出现的问题。

二、分析前测情况, 把准教学起点

从具体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人民币并不陌生, 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人民币, 都有用人民币购物的经验, 但是78%的学生对人民币认识不全面, 对于人民币的单位大致了解有元、角, 对分很陌生, 对于元和角的进率, 76%的学生都能回答正确, 而角到分之间的进率只有50%的学生知道, 对于几元几角换算成几角学生困难较多, 需在教学中加强巩固换算的练习。100%的学生有过购物的经验, 但是经验并不多, 可见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且对购物兴趣浓厚, 跃跃欲试。对于10元以内的人民币用得比较多, 知道要找零, 但对于计算较大面值的人民币找零有点困难。

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 教学预设中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 可通过卡通小熊去商店购物的情境, 引起学生的共鸣, 展开教学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人民币, 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上面的数字、单位等, 让学生在自己的视角下观察介绍, 进一步认识人民币。通过这样的教学, 一方面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经验, 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 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中探索梳理知识, 学习兴趣浓厚。

三、指向有效教学, 创造性地学习

怎样学得更好更优, 这是指向课堂教学的发展性目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经过观察、思考、探究习得数学知识, 形成数学技能, 发展数学思想方法, 积累数学经验的过程。

在教学预设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征, 巧妙预设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不同方法。让学生有不同选择的机会, 在思考和交流中获得发展。这个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由之路, 也是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学情前测的情况, 在预设中笔者大胆地设计了“模拟购物”的环节:

谈话:小朋友们想亲自去买吗?文具柜台的商品可真丰富啊, 我们带上1元钱出发啦!

1元钱你想买什么呢? (2人回答) 谁愿意来当营业员来告诉她呢?

提问营业员:你要找回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

四人小组活动, 组长当营业员。

小组汇报:说说你买了什么东西, 用了多少钱, 找了多少钱。

从演示到放手再到汇报, 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情境中体会人民币的使用, 学会换算、找零。处理好扶和放的关系, 一开始的“扶”是引导学生如何操作, “放”是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进行个性化的购物体验, 发挥创造潜能, 最后在汇报反馈学习情况时, 如果学生出现学习困难, 教师要加以调控。学生在购物体验的过程中, 对“人民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知识的学习也做了开放性的总结。在这个个性化、趣味化的数学活动中, 学生积累了数学经验, 感悟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预设仅仅只是课前的设计而已, 它与真实的课堂场景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 要走进学生的思维, 我们所做的学情前测必须尽可能地预设学生想法的多种可能性, 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把握课堂, 指向有效教学, 真正使学生得到发展, 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摘要:奥苏泊尔曾说:“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 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 我们只有通过针对性的学情前测与分析, 才能真正看清学生的学习起点, 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预案, 以实现有效、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学情前测,小学数学,教学预设

参考文献

[1]魏芳.充分预设,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J].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2 (8)

[2]许瑜.教学设计:为创造性学习奠基[J].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2 (8) .

1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下》教学设计 篇十三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64-65页“上下”。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比较两个、三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知道上下是相对的、比较的结果。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能确定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上下位置的关系与顺序,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初步感知上下位置关系的经验,尤其在生活中,在具体的活动中,基本能确定上下的位置顺序,但关于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认识有限,这是理解和体验的重难点。所以这节课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之体会上下的相对性,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适时引导,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上下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书、本子、铅笔盒、3个盒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上下

师:同学们,森林运动会结束了,小动物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它们现在又在干什么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主题图)你来说。

生:小鸟在上面唱歌,松鼠在中间跳舞,小兔在下面悠闲的吃胡萝卜。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上、下”的问题。(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理解上下

1.确定三只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两只小动物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认真观察小鸟和小兔子的位置(先不出示松鼠图)。想一想:“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轻轻地和自己的同桌说一说(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生1: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师:还有那个小朋友会说?

生2: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师:嗯,刚才的两位同学真棒。观察得很认真,而且说得完整。好,大家把结果填在书上。填完的同学举手!看哪位小朋友填得又快又准确!

师:大家都填好了。现在有谁来说一说是怎么填的?你来吧。生:小鸟在小兔的上面,小兔在小鸟的下面。师:同意吗?生:同意。老师也同意。②三只小动物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师:松鼠和小兔的位置关系又怎样呢?想想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生:松鼠在小兔的上面(板书),小兔在松鼠的下面。师:他说得对不对啊? 众生:对。

师:真棒。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松鼠在小鸟的哪面?

师:哪位小朋友来为大家解决这个问题? 生:松鼠在小鸟的下面。(板书)师:大家同意吗? 众生:同意。

师:这个问题你们这么快就解决啦,真棒!③一只动物位置的相对性

师:你们看这两题,现在老师有疑问了,为什么一会儿说小松鼠在上面,一会儿又说小松鼠在下面呢? 生1:说小松鼠在上面是说它在小兔的上面,说小松鼠在下面是说它在小鸟的下面。

生2:小松鼠与小鸟比较是在下面,小松鼠与小兔比较是在下面。师:哦,说小松鼠在上面是因为它和小兔子在比,说小松鼠在下面是因为它和小鸟在比。是不是?

生:是。

师:那有三只动物比较的时候,我能不能直接说小松鼠在上面? 生:不能。

师:那能不能直接说小松鼠在下面啊? 生:不能。师:那要怎么说?

生:要说清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师:说得真好,三种动物在比较的时候,一定要说清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猜一猜,它是谁?

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我说你猜”。给你两条提示,看哪个小朋友猜得又快又准。注意听喽!(1)它在小兔的上面,(2)它不在最上面。

生抢答:是松鼠。

师:真棒,被你猜对了。说一说你是怎么猜中的?

生:它在小兔的上面,小兔上面有松鼠和小鸟,又说了它不在最上面,那就只有中间的松鼠了。3.进一步体会上下:摆一摆(1)我说你摆

师: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叫做“我说你摆”。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到前面摆。在玩游戏之前,请大家把书本合起来,放在桌子上面。然后一手拿本子,一手拿铅笔盒。请注意听老师要求:把谁放在谁的上面哦。看看哪位小朋友反应最快,摆得又快又准确。

①(课件出示要求)请把书放在课桌上,本子和铅笔盒放在书本的上面。

师:说说你是怎样摆放的?大家摆放的一样吗?为什么? 生:我是书的上面放本子,本子的上面放铅笔盒。你是怎样摆的? 生:我是书的上面放铅笔盒,铅笔盒上面放本子。生:我是书的上面同时放铅笔盒和本子,各站一半。为什么摆的不一样?

生:只是说本子和铅笔盒放在书的上面,大家放的就不一样了。师:老师再给个要求,这次看看怎么摆放? 出示要求:铅笔盒不在最上面。学生按要求摆放。

师:根据摆放的位置,请同学们相互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谁在最下面,谁在最下面?(教师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说。从上往下两个物体两个物体的比较。)

生:本子在最上面,书在最下面,中间是铅笔盒。

生:本子在铅笔盒的上面,铅笔盒在本子的下面;铅笔盒在书的上面,书在铅笔盒的下面。师:你们摆得和他一样吗?

生:一样。

师:很好。你再摆给大家看一次。其他同学认真看屏幕,看你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听要求重新摆。①请把书放在课桌上,②本子和铅笔盒放在书本的上面。铅笔盒不在最上面。

师:你们是不是这样啊? 生:是。

三、巩固练习

1.介绍书柜(练一练第1题)师:你们还记得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吗? 众生:记得。

师:淘气家的书房里东西可多了。小朋友们,认真观察看看他家的书柜里有哪些物品?请一个小朋友来告诉大家,这位小朋友你来说。

生:花瓶,小猫,书,闹钟,船。

师:很好。大家观察下这些物品在哪里呀。看看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先向自己的同桌介说一说。等会淘气有几道题要考大家。

师:我们来看看淘气给大家出了什么问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众生齐读:船在花瓶的()面,花瓶在船的()面。闹钟在小猫的()面,闹钟在船的()面。

师:现在请你们打开书本第65页练一练第一题:填一填 说一说。哪位同学来说说这两题的答案的? 生:船在花瓶的下面,花瓶在船的上面。师:对不对啊?生:对。

师:很好。请一个同学来说说这两题怎么填。生:闹钟在小猫的下面,闹钟在船的上面。师:对不对啊?生:对。师:很好。2.寻找宝物

师:下面呢,老师要带小朋友们一起来寻找宝物。老师这里有三个盒子,分别是①号盒,②号盒,③号盒。宝物放在其中的一个盒子里面。你们猜猜在那个盒子里面? 生:(争先恐后)①号盒,②号盒,③号盒。

师:注意了,这可是个神奇的盒子,只允许我们打开一次的,不过呢,机灵狗给了我们两条提示。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条提示是什么。(提示卡片:宝物放在①号盒的下方。)众生:宝物放在①号盒的下方。师:宝物可能在哪里? 生:②号盒,③号盒。

师:我们再来看看机灵狗给我们的第二条提示。(提示卡片:宝物放在③号盒的上方)

众生:宝物放在③号盒的上方。师:宝物在哪里呢? 生:在②号盒里。师:真聪明。有哪位同学要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呢? 生:因为宝物在①号盒子下方,它就可能在②号、③号盒子里,宝物还在③号盒子的上方,它就只能在②号盒子里。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判断的对不对呢?(师揭开2号盒子找到宝物)你们真能干,都能当小侦探了。

四、总结全课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生:开心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认识了上下。

生2:我知道怎样判断物体的上下了。

师:小朋友收获真多,那么我们就来用一用吧。伸出你的小手指,点点鼻子的上面,点点鼻子的下面。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板书设计

上下

教学反思

上一篇:对生命科学的看法下一篇: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