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物理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尝试

2024-07-06

农村初中物理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尝试(通用12篇)

1.农村初中物理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尝试 篇一

教学反思

回顾工作以来的这三年,一直懵懵懂懂,处于教师成长的探索期,只是单纯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自己也只能勉强称得上是一位合格教师,与自己的梦想——优秀教师之间还存在这巨大的差距。最近,我一直在反思自己,也有很多感触和想法,具体如下:

一、为了做一名优秀教师,我必须多练功。

只有学习精彩,教学才精彩。只有学习成功,教学才会成功。因此,我必须要强化学习。

首先,我要多做题。课后题、中考题、竞赛题以及教辅资料上的一些题,自己必须非常熟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过做题把所有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增强自己的知识底蕴,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才可以很好的把握知识点的考察的难易程度和出题方式,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我要多读书。每周要多去几次图书室和阅览室,多翻阅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相关的书籍和杂志。针对非常感兴趣的学科杂志,要认真拜读,并且摘录有益的资料。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不仅可以提高专业素养、丰富专业学识,而且可以使自己在教学中把握整体方向,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最后,我要多反思。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其实平常教学中需要教师课后小结,但是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总是没有拿出一个很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教学反思对教师的成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有效途径,也提高教学质量的新的尝试。

二、为了做一名优秀教师,我必须优化教学方法。

在之前的教学中一直有一个特点:按照教案设计好的程序按部就班进行教学活动。首先复习提问,回顾上节课的所学内容;然后开始进入新课,介绍概念,讲解规律、公式及其适用范围和条件;最后设计几个问题,套用公式进行强化训练,来实现所谓的“教学目标”。这种塑造人的教育模式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形势。因此,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创新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设计要体现创新教育思想和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状况的基础上,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创新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重点、难点或演示实验,也可以是教材上的小实验、思考题、阅读材料等,还可以是物理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或者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的实例启发、诱导学生,加深他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用有关的物理概念、规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国防竞赛、医疗卫生、人文知识跟物理知识在教学中的渗透,将最新科研成果、科技动态引入教学之中,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课题研究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参与实践锻炼才智,培养他们用多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实施创新行为提供机会。如我国的“神舟五号”首次载人发射、回收成功事例,讲述“神一”到“神五”发展过程,各自的用途和意义以及杨利伟在飞船中的生活、工作情况,并设计思考题让学生讨论回答。向学生介绍世界高新技术知识,是学生获得高新技术知识的渠道和手段,目的是普及科普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以及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总之,新世纪的教育需要具有新观念的教师来实施,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我们广大物理教师的努力探索。面对新形势,肩负新使命,我们将不断提出教学方法的新思路,改进物理学科的教学方式,让物理课堂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2.农村初中物理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尝试 篇二

一、转变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质量

审视传统教育, 我们培养的学生恰恰缺少一种自主意识和锐意求索的内在精神, 原因在于不少教师的“主导”地位, 学生学习活动总是在教师周密安排下按设计程序进行, 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 处于一种被动、禁锢的学习状态。为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 学生必须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一是要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 从师生关系看,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从教学关系看,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二是教师要敢于“放手”,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要从“学”服从于“教”, 变为“教”服务于“学”, 有的教师认为多讲可提高课堂效率, 而依靠讲解所得到的“效率”, 往往以牺牲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的机会为代价,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所蕴涵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和能力的有利因素, 最大限度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机会, 把教学过程的学习自主权和主动权还给学生。三是变教学的“指令性”为“指导性”, 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应是学习的“导演”和助手, 而不是充当“指挥官”, 做到以“导”为“教”, 要采取多种形式“导”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由单一讲授向探究式课堂教学转变

新课程教材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 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教科书设计的“想想做做”“阅读指导”“探究”“演示”“动手动脑物理”“科学世界”“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迷你实验室”“请提问”“实践活动”等栏目, 都很新颖, 具有启发性, 有助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教材加强探究物理的特点将有助于推动学生由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的转变。同时, 开放性的问题和实践课题主要有两类:一类需要学生自己寻找所需的资料、数据;另一类则没有唯一正确答案或在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学习的问题或在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学会这个问题的答案。改变单一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 确立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将讲授法与探索发现法两种方法相结合。

三、重视德育, 寓德育于物理教学之中

物理德育即物理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借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 促进他们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物理教育与德育始终联系在一起, “授业”和“传道”不能脱离。物理教学中如果不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 不注重德育, 就等于是没有灵魂的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 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 使智育和德育有机结合, 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四、开发智力, 寓能力培养于传授知识之中

物理知识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又在生产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在中学阶段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在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 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知识是基础, 智力的发展会进一步促进知识的掌握。通过物理教学, 使学生不仅获得物理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

五、掌握学习方法, 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通过多年来的初中物理教学, 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遵循“以实验为基础”, 采取综合启发, 引导学生主动索取并学会应用物理知识。初中学生的思维较多的是依赖感知过程和表象, 他们的思维具有感性经验的心理特征。只有充分认识到这点, 教师才能从老模式中跳出来, 转变教学指导思想, 吃透教材, 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实践中还应侧重于“观察与思考”和“实验与思考”。实验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教师能否向学生完整地提供教材所列举的各种物理现象, 教师对实验效果要做到心中有数, 并且通过仪器、材料的选择, 效果的比较, 可以调整实验方法, 从而保证实验的成功率。这样学生观察仔细, 思维活跃, 印象深刻, 学得既扎实又灵活, 教学效果也就明显。

3.农村初中物理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尝试 篇三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方法;讨论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认真研究文言文教学,把握文言文教学特点,探讨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和规律,就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文言文教学中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中考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一味以功利为目的,违背了教学的基本规律,忽视了文言文教学本质。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忽视基础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从考试角度讲,降低了考试的难度,教材也对此进行了“低调”处理。2.轻视课文朗读。有一些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以讲为主,学生读得很少。即便是读,也是学生自读多,教师范读少;学生齐读多,个人精读少;尤其是一些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背诵。这样大大削弱了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地位,没有发挥朗读的真正作用。3.缺少合适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常常是一言堂、满堂灌,或是逐字逐句翻译,黑板上写得密密麻麻。学生昏昏欲睡,即使书上写满了注解,但脑子里仍然是空白。没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水平的提高很难。4.缺乏教学活力。教法呆板,课堂气氛凝滞,是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的现象。究其原因,“读—译—抄—背”的思路沿袭多年,讲授模式千篇一律,这样课堂教学自然就没有情趣,缺乏活力。

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进行了积极思考探索,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有益尝试:

一、指导阅读方法,整体感知文意

1.重视阅读。语文课本中选编的文言文大多文质兼美,是传统名篇。教师要善于引导,或精心范读,或录音示范。如果是记叙文,要抓住记叙的基本要素;是议论文,要抓观点,理材料。一般采用圈点法,抓重要知识点,对疑难点进行标注便可。这样,就能帮助学生逐步了解文言的一些语言规律,体味文言特有的语言美,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巧用注解。课下注释往往对理解文意有着很大帮助。借助注释,揣摩文意,化难为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反复阅读。经过前面两个步骤,学生对文章基本内容已经有了了解,再读的时候,就能从更高层次上理解全文。如果碰到比较难的文段,还要反复通读,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直至通篇解读为止。

4.整体感知。教学要保持课堂的完整性。例如,前一课时以反复诵读为主,初步熟悉课文,把握行文思路,大体上了解作者行文的目的所在;后一课时以探究文章内容为主,对重点语句进行进一步揣摩品味,在此基础上并朗读成诵。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文言文兴趣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文言文教学有着优良的教学传统,教师要善于利用。同时要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诵读法、评点法、综合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如比较法,这种方法适于比较古今词义异同、词类活用、一字多义。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句中“箕畚”要译成“用箕畚”,要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确名词用作状语。还可比较思想感情和写作特点。如《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位作者虽然处境相同,贬谪境遇一样,两篇文体基本相同,但抒发的感情却有区别,《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很难见到受贬后的抑郁之情;而《醉翁亭记》却流露出作者受贬后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排谴内心抑郁的复杂感情。

又如归纳法,这种方法适合于教师对所讲知识归纳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例如我每教完一篇课文,都会让学生进行自我归纳总结。比如讲《邹忌讽齐王纳谏》后,有目的地让学生总结归纳初中阶段文言文中“间”的不同意思。学生通过总结发现“间”在古文中先后出现过四次,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不同,意思也就不同。总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做好文言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促使学生举一反三,提高自学能力。

三、拓展延伸,提升综合素质

学习文言文毕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拓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能力。

诵读比赛是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最便捷的方式。可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考察学生熟练程度。教师也可采用故事会的形式,让学生把选择的课外阅读篇目在班内讲解,并评议谁讲得最好。到了初三可配合教材中的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史记》中的精彩章节,进行人物讲座。鼓励学生对诸葛亮、曹操、项羽、韩信等历史人物进行简要分析,再和学者们的见解相对比。拓展的方式很多,只要运用得当,就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浅谈如何教好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 篇四

新里仁口中学

杨浩兵

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从实验到推广,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回首这几年初中物理的新课改,不管是教学思想,还是教学方法,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这同时对老师的要求也更高了。当老师拿着教材走进教室,面对充满好奇心的学生时,也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物理课?怎样上好一堂高质量的物理课?下面我就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进行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障碍

许多学生反映初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二、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做好物理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尽量多安排一些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

2.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例如,在进行“物体的质量”教学的前一天,我布置学生回家后把家中常见物品袋上的标注质量的信息收集下来,如盐袋上、米袋上、食品包装袋上等质量数值。在课堂上,让学生列举常见质量数值时,学生踊跃发言,感性材料十分充足,课堂气氛很热烈。

3.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如讲牛顿是怎样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工作、为人类做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样为追求真理与教会作斗争的;法拉弟是怎样把人类带入电的世界的通过讨论会、辩论会等活动,渗透物理知识。在学习每一章后都安排讨论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澄清是非,从而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除此之外,还通过阅读科普读物、编制理论联系实际的习题等扩大学生的视野,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师讲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风趣的语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讲评试题时,先不说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说,“是这个”,学生当然会明白这表示第二个答案正确,同时还明白这还表示“胜利”的意思,然后接着说:我们班永远是“这个”,从而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趣,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四.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有一位学生问过我,在他家附近的抽水站,当通电抽水的瞬间,会发现几根通电导线抖动起来,为什么呢?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思索,最后使他恍然大悟。

五、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培养能力首先要讲清讲透概念和规律。对每一个概念和规律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来龙去脉,弄清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其次,要重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对斜面小车实验现象进行充分的分析:在小车运动的方向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再用外推法分析介绍历史上科学家对此问题的研究结果,逐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这样学生对该定律的认识有了一个清晰的过程。

六、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图象、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不放过。更重要的是阅读教材时,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2.指导学生听课。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要边听边想,边听边忆。要注意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懂的要耐心听,不懂的要仔细听,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3.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且容易遗忘。总结也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

5.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篇五

作者:叶新志

[摘 要]实践证明,教学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成为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的必由之路。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物理 教学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对日常教学工作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反思是面对问题和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主要标准。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批判性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我认为,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物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物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观念的反思。

以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非主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例如在学习“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我就以能源为例,用相关例子向学生说明,能源的分布是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些工业基地附近往往能源丰富(渗透自然环境是工业发展的外部条件的观点),但也有些工业基地,如我省宁波北仑工业基地,周围没有丰富的能源,但却是著名的工业区,原因是它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陆交通,摆脱了能源的限制(渗透自然环境并非是决定性条件的观点)。通过上述的例子,学生一方面明确了能源可以影响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这种影响不起决定性作用,就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观点。

物理新课标不仅对物理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物理素养”是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物理观。

2.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发觉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师预期的效果有很大差异,课后认真想想,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楞次定律”的学习,既抽象又难学,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这对物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做了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突破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边做实验边学,将抽象的楞次定律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有形的东西。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掌握了知识,同时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3.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 “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种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另一种是在已有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各种物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物体的运动和变化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师采用。在新课改下,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4.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 “探究式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例如我在教完原子物理知识后,提问:我国考虑在某地方附近建一新核电站,给出了某地方的一部分地图以及一些有关的资料,要求学生对照地图和资料,以4人为一组讨论图中提出的地点是否合理。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相互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巡回到各组之间,以平等的身份、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共同探究。同时,我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1)考虑问题时,必须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要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实际问题;(2)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要学会从中选出最佳方案;(3)分析任何问题都应该采取科学的、辩证的、全方位的态度和方法。在随后进行的各组汇报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我在最后总结时,重点并不放在结论上,而是放在大家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的过程上。肯定同学们的参与过程,鼓励赞扬同学们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尤其是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我又把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平时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把它们和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探究。事实证明,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理解得更透彻,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同时也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笔者认为,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教学素质和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确的评价。这要求物理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充实、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校内外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从而使教学活动处于活跃积极的状态。

5.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第一,语言优美。教师的语言应是科学的、优美的。语言是意识的外化形式,抑扬顿挫的语调,优美动听的语言,既使学生享受美妙的语言,又对物理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言简意赅的讲解,灵活多变的教法,再加上对语言的灵活操作,恰当地运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既增强了教学效果,又能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愉悦的感受。

第二,板书精致。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让学生感到教师就是美的化身。因此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激励和鼓舞,学生会爱屋及乌,学好物理。各种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能激发学生的美感,使之产生共鸣,让物理课“美味”飘“香”。

第三,规范实验。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熟悉各种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

6.教学课后的反思。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还要通过课后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教学内容和习题,在考试时学生还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知识的获得不是学生自己学会的,而是老师教会的,所以我们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重要。

例如,在讲速度选择器知识有关题目时,有些同学不会做这种题目。笔者在讲解时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请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说出理由。学生经过思考、讨论,然后较容易地完成,并且掌握了解题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

课后反思不仅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自身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传统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物理成绩也普遍较低。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校的物理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聚在一起,认真学习课改理论,积极探讨物理教学,并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心得,然后再应用于具体的物理教学中。经过半年的实践,我校高一学生的物理成绩有了很大的改变。在2006学年的第一学期市物理统考中有许多同学考出了七十多、八十多的成绩,最好的一同学考出89分的高分;一些讨厌上物理课的同学,学习也变得主动、自觉,与平时相比判若两人;原来不愿做作业的同学现在基本上能独立完成,物理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总之,广大学生都体验到了物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多年来的的物理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优,踢自己之短,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开阔了理论视野,促成了个人特色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参考文献:

6.浅议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情境教学 篇六

李安全

(四川省仪陇复兴中学四川仪陇637668)

摘要: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的途径:运用多媒体再现物理情境;通过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情境;通过学生实验体验物理情境;通过社会生活展现物理情境。高中物理情境教学遵循的原则: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情境创设要有科学性;情境创设要有前瞻性。

关键词:情境教学,多媒体,实验,社会生活

“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是传统教学的重要特征。在教学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为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这种弊端,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为此笔者就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的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高中物理情境教学的具体途径

(一)运用多媒体再现物理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常常用自己的语言去创设情境,有时未免单调、枯燥。而且有些物理问题比较抽象,仅凭教师的语言表述学生难以想象,影响了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正确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再现物理情境,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再现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物理规律的形成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又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通过多媒体模拟电流的形成过程,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如果靠学生自己去想象,显得抽象,而借助多媒体用动画的形式模拟出电流的形成,使电流的形成过程变得直观、形象,从而有效地揭示电流形成的本质。这使得学生不但容易掌握知识,而且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通过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再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教师的演示实验也为学生提供了实验操作的示范。例如在学习《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时,教师借助于横波演示器演

示横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横波的形成和传播特征:波源的振动依次引起周围介质中的质点振动,振动在介质中由近及远的传播就形成了机械波。介质中各质点发生振动时,各个质点仅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质点本身并不随波迁移,机械波向外传播的只是机械振动的形式与能量等。通过这个演示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使学生观察到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的细节,直观认识到机械波形成的实质,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学生实验体验物理情境

学生实验分为测量实验、验证实验、探究实验等。通过测量实验可以让学生学会基本工具的使用。例如在《长度测量》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就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圆柱体的直径、圆管的内径以及圆瓶的深度等。通过验证实验可以让学生在直接参与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逐步领会科学家是如何通过实验获得事实,如何从获得的事实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例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近一步理解了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更近一步掌握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本质。通过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究物理问题,从而获得结论,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也掌握了借助于图像等研究两个变量关系的思想方法。

(四)通过社会生活展现物理情境

物理来源于生活,走向生活。物理教学中许多规律都是建立在对生活现象观察的基础之上,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这些抽象的知识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将物理概念、规律还原到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与生活体验。例如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参观、采访工厂、农村、电站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了解科技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实用价值的方案,这既能有效地使教学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所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高中物理情境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创设要有针对性

针对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学生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结合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等资料,找到切入点,创

设适合学生发展的物理情境。例如教师通过物理情境要把问题设在学生有疑之处,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得以解决,学生就会有极大的成就感,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情境创设要有科学性

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情境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情境过于繁杂,又会使学生感到不知从何做起,可能会失去探究的兴趣。情境创设还要有层次性,有梯度,这样才能由浅入深,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三)情境创设要有前瞻性

物理情境的前瞻性,指的是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所创设的物理情境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怎样起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所创设的物理情境必须具有前瞻性。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旭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母小勇 李代志:《物理学教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7.农村初中物理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尝试 篇七

一、现阶段初中物理的教学状况

(一)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质量

由于在初中学校,教师的个人素质不同,学生本身的基础参差不齐,学校管理调价等多方面的因素不足,严重地降低了教学的质量,从而根本无法达到教学目标,更加无法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在一些初中物理还在沿用传统教学的模式,这种方式教学,虽然通过几十年的不断完善,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和技术演练,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弊端,这种弊端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与建设,其弊端就是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对于技能的重视程度不够强,而且学习特别的枯燥无味,无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期如此,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情绪大大降低以至于会产生抵触心理,更加导致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难度非常大,学生也不能够完全地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从根本上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相对的薄弱,相应的实践方式不能满足于现在所学习内容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学生学校效率,不能从根本上进行相应的学习实践,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初中物理课堂缺乏良好的教学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同样也可以运用到现代初中物理的教育,只要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学生才能更加积极的去参与教师组织的各类的练习活动以及相应的理论知识运用,有助于学生掌握更扎实的技术,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但就目前的教学状况,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条件,而由于教师传统的教学条件限制,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师不能够不断创新改进教学方式,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发展,不能够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以及理论知识难以运用。

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一)坚持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作用

新课改的实施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信任学生,并且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但是,学生为主体的前提是要教师的引导为基础,新课改将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变为了课堂的引导者,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学习中来,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教师做好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师评价会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出自信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初中物理教师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发现学生的提点和闪光点对于学生给予相应的评价,从而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可以查缺补漏,更好地进行学习。

(三)加强师生沟通和师生互动,构建物理的互动课堂

对于物理教学,必须注重师生的沟通,仔细分析学生的学习反应,指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彼此的了解度,针对性开展物理教学活动。对于每位学生,给予充分鼓励,帮助学生树立物理学习信心,降低物理学习的心理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特别需要注意,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一视同仁,无论学生的成绩好坏,教师均需帮助、关注学生。针对后进生,要给予重点指导,由于物理知识具有较强衔接性,若没有及时补回所学知识,会增加下一环节学习难度。

(四)实施课内外相结合

课堂的教学是有限的,物理知识学习其实就是通过对知识点的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分析理解以及运用才能高效的提高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课堂内知识要和课外知识有机的结合,更好地加深了知识的记忆和吸收。因此,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多做一些有关知识巩固的练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能力。合理的练习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相反可能会使学生产生不好的思想进而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老师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课外练习的同时,应该积极考虑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为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同时,老师应该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通过学生在放假时间远离老师教育,这时候家长监管学生的责任意义重大,家长不仅要积极鼓励学生练习,也要时刻帮助学生学习所接触到的信息,替学生屏蔽不良的信息。积极主动的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建立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总之,新课改的提出,初中物理教学的出发点和落实点都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而教师通过新课改,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建设,凸显出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积极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与学生之间的问题交流,真正地贯彻落实新课改的基本精神。

摘要:在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下,一味注重教学组织和检查复习,重视新知识讲解,巩固所学知识,布置物理学习任务等。在较长时期内,这种教学模式促进了物理教学发展。然而,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传统教学缺陷愈加凸显,不能满足物理教学需求,无法充分拓展学生潜能、智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促进物理教学改革,通过物理学习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方可提升物理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改,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吕成国.《浅谈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2,2:55.

8.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 篇八

关键词:新课改;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学会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17

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要求物理教师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逐步适应去如何理解新教材、如何进行教学、如何兼顾教学实效。

一、从“应试教育”到“能力教育”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使许多教师形成了难以改变的思维定势,“分数至上”的偏差,分数成为惟一追求的目标,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形教育。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其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自主能力等。比如:在讲“欧姆定律”时,用实验和理论推导两种方法得出结论,学生实验探究,设计电路图,进行实验,分析总结得出实验结论;理论推导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推导,再由学生讲解推导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用实验和理论推导体会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多媒体课件教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越来越成为课程教学的一种新方式。多媒体课件是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辅助教学。它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立体化方式把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在生活中难以观察到的图形,使学生更生动、更丰富地了解教学内容,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噪音的危害和控制》时,多媒体教学演示以下内容:1. 歌剧院演奏音乐。2. 寂静的夜晚,有人高声放、唱歌曲。3. 菜市场商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4. 人们在图书室、阅览室静悄悄阅读、借书,部分人轻手轻脚走过。以上场景演示占用时间不多,但将生活中碰到的多种情况展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回忆生活中种种类似场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学生很容易辨别乐音和噪声,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

三、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物理知识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比如:平面镜成像、惯性定律、磁现象等,因此实验教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物理教学中,如能正确地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敢于创设条件,指导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准备好实验器材,由个人或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揭示初步的规律和实质。比如: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让学生先猜想或假设,学生可能会想到与电压、电流等有关,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实验,这样学生不仅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提出问题,还能通过探索去解决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通过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

四、学生的个性在交流中得到张扬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权威,学生只是待填的个体。教学关心的是教学进度,教了多少,不是学生了解多少或懂了多少。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从课外渠道接收的知识不知是课堂的多少倍,一些传统的知识理论也面临严峻考验。如:问《安全用电》“三孔插座的接法”时,大部分学生答:“左零右火中接地。”但有几个同学却答:“不对!”且振振有词地说“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左火右零中接地不行吗?”面对学生反问,无言以对。平时教学中没有留意,只能留下对当今学生思维敏锐的赞叹!实际上,每一个具体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过程。但能否让每一个学生将这种优秀品质持续发展下去,让其个性得到张扬,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密不可分。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广,给物理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新的物理课程虽然在知识难度上有所降低,但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更广泛,更体现生产生活实际,同时还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综合,这也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紧迫任务,必须全面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新课程改革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只有在实施过程中认真实践和研究,才能增强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爱民.物理教学要走进社会生活[J].高中数理化,2011(2).

[2] 宋振岐.运用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物理教学[J].中学物理,2011(4).

[3] 赵中业.物理教学必须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J].物理教学,2011(2).

9.初中物理新课改心得(精选) 篇九

从2004年起,国家级课程改革在新泰市实施了两年,在这两年里我对物理新课程作了初步的研究与尝试,新教材的使用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认为物理学科更应该站在国家级课改的前沿去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现谈谈我在新课改实施中的点滴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课改成功的前提

观念的转变是课改的先导。作为课改实施者的教师能否真正领会国家新课程理念,能否转变旧有的教学观念是课改成功的关键。如何转变观念呢?我以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认识国家级物理新课程理念的内容: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在认识的基础上,去体会、钻研、运用到教学中来;

2、认识新教材的优点.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主要优点有:①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鉴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新教材采用了大量插图,生动、形象,用学生的话说跟看小画书似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致同学们”这一节用了11幅插图,而第一章用了35幅插图;②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的课后作业:2.用刻度尺测量一块普通砖块的长、宽、高,计算出体积,在同学中交流测量结果;3.自来水公司是用水表测量家中的用水量的,你会读出水表上的数据吗?在第一章中还介绍了高压锅、电冰箱、飞船返回舱、记忆合金、纳米技术、绿色能源;九年级物理讲利用内能做功时,提到了“爆米花”的原理等。

3、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物理知识由教师做实验得出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式的学生。

二、抓好课堂教学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众所周知,课堂是实施课改的主阵地。课改之初,我们手中只有教材与课标,没有现成教案及其它教辅材料,因此,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去摸索、去尝试。在坚持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先进经验,建立了“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学案作为一个知识的载体,实现了由已知经可知达未知,在实行学案教学时,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学案,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写好集体备课准备卡,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易错点、中考链接、教学设想(或教学资源)。其中教学设想这一环节最为重要,要求备课教师提出创造性地设想,可以是一个精彩的引入,也可以是一个有用的习题,或者是本节课的处理方式等。主备课教师将每位教师的准备卡收集起来,结合自己的想法,写出本节课的学案草案,再集体讨论,或删或添,制定出正式学案。

2、强化学案的导学功能。强化导学功能,是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如:第三章第一节《运动的描述》学案是这样设计的: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运动及参照物;

2、能根据所选择的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3、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学习过程]通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运动?

2、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3、如何选择参照物?

[对应练习]„„

如:

4、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

当然,教学中肯定会遇到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甚至理解错误的地方;会遇到限于学生的知识、阅历还不知、不懂且有必要现在就知就懂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的讲解。新课程并非不讲了,一切应从教学的实际出发,该自学时自学,该合作时合作,该讲解时讲解,但讲要少而精,要深入浅出,要强化“导学”功能,用启发式地教包括启发式的讲,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是课改成功的保证

实施课改实验是否成功,对学生的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教育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而不仅仅是选择。评价应重视做到:

1、注重激励性。

评价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活动,善于运用科学的赞美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不吝惜自己表扬的话语,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突出主体多样性。

评价文体不再是唯一的教师,学生可以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也可以评价老师,学生家长也参与评价。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给与学生评价的机会:“你觉得他讲得怎么样?”“谁来说一下哪个地方好?”等等。让学生参与评价,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还可以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学会接纳和吸取。

3、在评价中讲究批评的艺术。

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有做错事情,说错话的时候,教师除了要善于正面引导外,还要善于批评,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

四、在课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1、内容编排上不是很合理。

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讲质量和密度,本身密度的概念就不好理解,做计算题时还要有那么多的要求:必须写公式,必须带单位,除号得用分式等等,学生感觉很难。况且,密度的单位kg/m3、g/cm3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复合单位,也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而第三章运动的知识,由于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过此类计算题,所以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把题目做得很好。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把二者的顺序颠倒一下,先学第三章。

2、学科之间出现“脱节”现象。

相对来说,与物理关系最密切的学科当属数学了,可这两科之间的脱节很严重,有些物理上的出错点就是因为数学知识不配套造成的。如:科学记数法。在密度的计算题中,大多数同学不会科学记数法的计算,对于乘以103、除以103不知道怎么做;再有体积单位的换算,m3、dm3、cm3、mm3之间的换算不会或不准,也是造成物理计算题失分的一大原因。还有像繁分式,学生不会化简,如不会把 化成,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就要事先给学生讲清楚。

3、课时安排不太合适

新教材重视探究过程,主张学生自主探究与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如八年级上册第一个探究实验,熔化和凝固,按照教师用书的说法,本节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要求引导学生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这几个环节,说出猜想,作出假设,制定好计划,做出实验,收集出数据;第二课时分析、归纳总结出特点、规律。第一课时的任务一般完不成。另外本节探究的实验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4、有些消失了的“重点知识”还得再加上。如测密度的实验,Q吸、Q放的计算公式,考试仍然要考,需加上;有些就不必加了,如:I=Q/t,还有浮力的计算题要求也确实降低了。

总之,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能不断探索“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基础教育事业一定会翻开新的篇章。

物理组

10.浅谈高中物理新课改下的新教学 篇十

引用实例的方法是新概念的本质,现实和物理两者的相关密切的一项科学,大多数物理概念都存在生活中,对这些进行逐一的分析讨论,就可以挖掘出本质,最后用总结概念来形成物理概念。对于这一类概念,教师可以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进行导入,让这些概念直接的联系重复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物理概念。例如,教师可以用“振动”这一项物理概念,可以使用不倒翁、单摆、弹簧振子等等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常见的东西作为振动入手,从而去引导学生利用物体振动的相同特征,建立“振动”的概念。利用这一项实例的方法进行讲解,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

去掌握和理解物理概念,同时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高中物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课程,很多物理概念都是利用做实验的方法得来的,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让学生正面观察物理现象,从而进行思考并能够发现物理的.本质,同

时才能更容易地理解和解释新物理概念。教师在物理教学课堂上,利用实验对学生进行导入,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以此达到物理教学的性质。弹力概念,教师可以拿出一个气球,然后进行挤压,这个时候就可以让学生理解形状,最好就松手让气球从手里弹出去,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这个实验中,直接看到弹力是怎样生成的,轻而易举地就能理解弹力概念。通过以上实验的结论,学生已经在脑海中深刻地理解了新概念,使用这一种直接情境,让学生去思考的同时,也能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牢固掌握新概念。

高中物理这一门课是非常抽象的,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

应该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还要用直

接的物理讲解方法,尽量把物理概念这个复杂理论简单化,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容易理解掌握

物理概念。

参考文献:

李爱民。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探讨。成功:教育,2009(09)。

11.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篇十一

物理教学倡导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并明确指出“实验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可见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大大加强了。如何在实验教学中真正落实《标准》提出的要求呢?结合自己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浅谈以下几点:

一、重视实验的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实验导入可以使学生产生由好奇转化为求知的欲望,在实验导入时,我们应创设实验情景,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的现象,当这些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好奇心就会促使他们积极地思考,渴望解决疑问。例如,在引入大气压时,我们可以先做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烧杯灌满水,用一张硬纸片盖在杯口,再按住纸片把水杯倒过来,这时可以让学生猜想,当教师把按住纸片的手拿掉后,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纸片会掉下来,水会流出来,此时,教师松开手,纸片和水并没有落下,学生肯定会惊讶不已。通过这些实验的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演示变为学生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教师演示变为学生演示,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例如:演示“液体压强特点”实验时,我首先让学生上台来演示:①将矿泉水瓶去掉底,用橡皮膜将底扎起来并绷平,把适量水倒入瓶中,橡皮膜向下凸出;②把瓶中倒满水,橡皮膜向下凸出更多;③把瓶中倒满酒精,橡皮膜向下凸出比②少;④取一矿泉水瓶倒满水,然后用针在瓶的侧壁上下不同的位置扎几个孔,水向外喷出。演示完毕后师生讨论并总结出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紧接着提出问题: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让学生根据前面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然后提出如何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问题,学生明确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后,利用压强计来演示(可以是多个学生),教师指导。

①保证密度、深度相同,方向不同,观察U形管中液柱高度差;②保证密度相同,深度不同,观察U形管中液柱高度差;③保证深度相同,密度不同,观察U形管中液柱高度差;④分组讨论实验结果;⑤上报实验结果,师生共同分析。

整堂课中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脸上洋溢成功的喜悦。整个教学过程,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动中思”,“思中探”,学生的思维潜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三、搞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激励学生不限于课本中的器材,将器材开放,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去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写出有独立见解的实验报告,然后根據不同的实验类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得出合理的器材与步骤,这样就把以往学生抄实验报告改变为发散思维的过程,如在讲到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时,有些学生把课本中的玻璃杯换成了口杯等,在步骤上,有些学生把倒入部分盐水改为全部倒入,还有些学生在步骤上先称空杯的质量,再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等等。对于器材的选择,我们要表扬学生肯动脑筋;在步骤上要肯定将盐水全部倒入的合理性,并对先称空杯后再倒入盐水称总质量的做法进行了讨论,分析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将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由于杯底和杯壁还粘有盐水,使测得的体积小于杯中原有盐水的体积,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这样使学生感到有一种成就的喜悦,师生探究的快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2.学生合作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首先分组讨论,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下去的环节是验证猜想。由于学生合理猜想有多个,如: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大小、运动速度、接触面湿度等。要逐个进行研究需要时间较长,此时就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有重点的落实以上的一个任务或两个任务,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己动手实验,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知,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概括、小组内或小组之间讨论,最后共同归纳结论。甚至有的组提出此实验在操作过程中有不足之处:弹簧测力计匀速不易控制。此时教师及时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方法:在实验操作中可以拉动木块下面的长木板,无论从操作性还是误差方面都得到改进。操作性方面,长木板可以是变速的。误差方面,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便于读数。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而且实验得到了升华。小组合作探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①小组分组合理、分工明确(可轮换);②组长相当于小老师,一定要培训好;③教师扮好自己的角色──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④注重交流评价,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和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信心。

四、加强多媒体与实验的整合

利用多媒体可以形象地演示实验的全过程,由于科学实验现象有的不明显,有的过于短暂或过于缓慢,有的因条件限制难于实现,单靠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如果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实验,使各种现象可以自由控制,直观再现,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太阳、月球、宇宙的知识,这些单凭教师的语言描述无法讲清楚,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大大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课外实验的开发

多开展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的好处是让大多数学生有成就感。

在学习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后,我安排学生回家用盐水和鸡蛋继续做实验。第二天,有个学生拿着一个鸡蛋来找我,说:“老师,为什么我家的鸡蛋不沉于水?不是说鸡蛋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吗?”这可为难我了,望着这奇怪的鸡蛋,还真不好给学生解释。突然我想起小时候帮父母收稻谷时水田中那一个个漂浮的臭鸭蛋,终于有了答案:“你家的鸡蛋变质了,臭了。”学生小心的敲破蛋壳,一股臭味喷了出来,我们都笑了。

课外小实验及小制作是课内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有效补充,是以学生独立为主的实践活动。在选题、取材、时间、空间上都比课堂教学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让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因此有利于学生施展聪明才智,培养能力,发挥创造力。学生从独立实践中,能够不断获得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这是教学手段所无法传递的教育信息。

12.农村初中物理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尝试 篇十二

一、以趣导入, 活跃英语课堂氛围

传统的农村初中 英语课堂, 大多数教 师为了多 讲解、多练习, 从而忽略了导入环节。可以说, 导入是课堂的开端, 因而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良好的导入有助于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出来;有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等等。那么, 针对农村初 中英语课 堂教学, 应该如何 导入呢?笔者认为, 以趣导入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英语教师还需要利用语言调动学生的正面情感, 促进学生融入课堂。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英语WillPeopleHaveRobots这一单元时, 笔者以漫画图片+中英文解说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本单元主要围绕futurepredictions进行, 学生可以大胆地对未来进行设想。首先, 英语教师上网搜集一些漫画图片 (关于预见未来的) , 配上对应的中英文, 再制作成PPT形式。其次, 利用多媒 体, 以PPT的形式呈现这些内容。英语教师生动的描述, PPT漫画的播放, 学生的神经被刺激了, 表示出很强的学习兴趣。最后, 等播放完毕, 英语教师直接切入willpeoplehaverobots的学习, 并组织了一次“大探讨”, 让学生有表达的机会。

二、优化过程, 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1.优化提问过程, 调动学生思维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 统的农村 初中英语教学多是预设问题, 机械问答, 表面看似“热闹”, 但实际却没有任何成效。这主要是因为机械式的提问将学生演变成回答的“工具”, 不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因此, 新课改下, 英语教师必须优化提问过程。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英语Iwanttobeanactor这一单元时, 等学生学习完基本的有关工作的词汇后, 如bankclerk, cook, teacher, police, painter, writer等, 笔者趁机 提问:Whatdoyouwanttobeinthefuture?由于这个问题较简单, 很多学生都能用句型Iwanttobe...进行回答。为了深化学生思维, 教师继续提问:Whydoyouwanttobe...?此时, 有一名学生大胆作答:IwanttobeateacherbecauseIlikeit.紧接着, 其他学生也开始举手,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 看法。师继 续引导:Howdoyoumakeitcometrue?在这个案例中, 英语教师并没有停留在表面问题上, 而是从What过渡到Why再到How, 层层引导,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化发展。

2.优化学习方式, 倡导合作学习

学生主动、独立学习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全新的学习方式。因此, 英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人 物, 必须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倡导合作学习;可以展开探究学习;还可以进行实践学习等。无论哪一种学习方式, 都必须把学生放在首位, 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 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英语Howmucharethesepants这一单元时, 笔者设计了合作学习任务。合作学习任务如下:请以小组的形式, 利用所学的句型做个调查, 被调查者为售货员, 调查者为顾客, 主要调查各类衣物的价格。学习的句型:Howmuchisit?Howmucharethey?Itis...等。学生融入购物情境中, 利用英文交流, 合作调查, 共同发展。

三、改革评价, 促进师生双向发展

为了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 英语教师还必须改革评价方式, 以促进师生双向发展。传统的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上, 教师多以结果进行评价, 评价主体也只是教师, 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而新课改下, 这样的评价方式方法都不利于师生的发展, 因而必须进行改革。例如, 在对初中英语Iwanttobeanactor这一单元评价时, 教师采取了延迟性评价。学生作答后, 教师并未以“对”或“错”评价, 而是延迟评价, 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观点。如 果教师把焦点放在学生表达的正误上, 那么, 提问就很难深入, 也会浇灭学生回答的激情。而采用延迟评 价, 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学生才会有回答的欲望。等学生回答完后, 再利用激励性语言评价, 满足学生受表扬的需求。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课的导入下一篇:以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主题小学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