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纪念馆游览讲解词(共7篇)
1.抗日战争纪念馆游览讲解词 篇一
沙石峪纪念馆讲解词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欢迎各位到沙石峪纪念馆参观指导。今天由我把沙石峪纪念馆整体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上世纪60年代初,沙石峪人民面对‚土如珍珠水如油,满山遍野大石头‛的恶劣农业生产条件,在村党支部书记张贵顺的带领下,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人间奇迹,成为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周总理曾两次来沙石峪视察,称赞沙石峪人是当代的‚活愚公‛。为认真贯彻中央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艰苦奋斗和廉政教育,遵化市委、市政府在唐山市纪委的指导下,谋划建设了沙石峪纪念馆,作为廉政教育基地,传承当代愚公精神,引导教育党员干部团结拚搏,开拓创新,为建设风清气正的科学发展示范市做出应有贡献。
沙石峪纪念馆是在原沙石峪村史馆的基础上改造扩建的,由遵化市纪委、监察局牵头组织实施,清华美院雕塑系艺术研究所所长王洪亮主持设计,唐山中实建筑有限公司负责承建。纪念馆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坚持勤俭节约的精神和尊重历史、资政育人的原则,在广泛搜集资料、精心谋划和研究论证的基础上,于2009年3月15日开工建设,9月初竣工,投资百万元,建筑面积894平方米,展览面积1962平方米。纪念馆外部造型从正面看构成一个‚山‛字,象征沙石峪人民开山填涧,从背面俯看构成一个‚土‛字,象征沙石峪人民取土造田。纪念馆运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沙石峪人民艰苦创业的历程和发展成果。
好,各位领导请随我进入主题序厅。
主题序厅:北墙为周总理、张贵顺等人物浮雕,这位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他曾于1966年4月和1967年2月两次来沙石峪视察,充分肯定了沙石峪人民的当代愚公精神,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沙石峪的关怀。这位站在总理左边的是沙石峪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张贵顺,他带领沙石峪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开山造田,兴修水利,改变了贫穷面貌。曾参加过党的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1979年12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9年去世。这位站在张贵顺左边的是闫福忠,他是当时的村委委员,这位站在闫福忠左边的是赵凤兰,她是当时的妇女主任,这位站在总理右边的是闫宝玉,他是当时的大队长。他们都是当代愚公的代表人物,为沙石峪做出了重大贡献。浮雕基座镶嵌‚艰苦奋斗 继往开来‛八个大字,点明纪念馆的主题。浮雕西侧为前言,说明建设纪念馆的目的意义。浮雕东侧为《当代愚公换新天》曲谱及歌词,歌颂沙石峪人民战天斗地的当代愚公精神。东墙为沙石峪新貌,南墙为原新华社记者东生所写长篇通讯《看愚公怎样移山》,西墙为周恩来、李先念、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沙石峪的赞誉。
好,各位领导请随我往左边走。
第一部分:立下愚公志 深山展宏图。沙石峪位于遵化市区东南20公里处,地处山区。解放前,这里是一个‚土如珍珠水如油,满山遍野大石头‛的穷山沟,老百姓过着‚野菜枣糠填肚皮,数九寒天没棉衣‛的悲惨生活。最初这里的名字叫做大狼峪北沟,因这里无水少土,尽是石头,才顾名思义起名沙石峪。1942年,沙石峪建立了以张贵顺为书记的党支部,1947年获得解放,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但是,受恶劣自然条件的影响,缺水少土的状况没有改变,人民生活依然比较贫困。从1949年开始,沙石峪刮起了下山风,全村大多数男劳力几乎都外出做工,地都撂荒了。村党支部书记张贵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51年,他带领农户,创办了全村第一个互助组,此后又创办了16个互助组。1952年,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提高了粮食产量,人民生活有所改善。1957年,张贵顺到北京参观全国农业展览,通过学习毛主席对山东省莒南县厉家寨的批示,决心做当代愚公,移山造田,改造家园。他临走又去书店‚请‛了50张毛主席画像,他要让沙石峪家家户户贴毛主席画像,永远听毛主席的话。回到遵化,他找县委书记曹寿山汇报了自己的想法,曹书记很支持移山造田的想法,并给他一册毛主席著作单行本《愚公移山》。张贵顺回到家里,小草房里早挤满了人。他把毛主席画像庄严地捧给干部群众,然后把《愚公移山》高高举起来说:‚看见了吧,这就是毛主席的书!‛随后,组织人们学习了《愚公移山》,学到动情处,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就去移山。
好,各位领导请随我往前走。
第二部分:万里千担一亩田 青石板上创高产。制定移山计划的第二天,张贵顺就领着大队长阎宝玉和民兵连长李凤元到南山沟的两座山下搞测量:从沟底到山顶均是4丈多高,劈掉两个山头正好填平山沟造一片好地,于是,青年劈石,壮年搬运,老年砌坝,妇女和孩子们在石头缝里搜土垫地,经过几十个昼夜的会战,沙石峪第一块人造平原诞生了。
兴修水利:解放前,沙石峪的穷苦人每天天还没亮,家家户户就背着水葫芦、担着水桶,到五里外的大老峪取水,生活十分艰难。刚过门两天的赵凤兰,怕把那件爹娘东贷西借才做成的嫁衣穿脏了,想洗洗收起来,刚刚把小半瓢水舀到破盆里,婆婆和奶奶就像捅了心尖一样,说:‚哎呀!可了不得啦!咋舀这么大一盆子水糟贱,你八成是想叫咱一家子渴死呀!‛凤兰含着眼泪洗完了嫁衣,婆婆就这水洗了成年累月不见水星的布衫,奶奶又洗了破布,最后还喂了猪。1965年,为了彻底改变沙石峪滴水贵如油的缺水局面,充分保障农业生产,沙石峪村党支部决心在青石板上大兴水利。全村干部群众发扬吃大苦、耐大劳、流大汗的硬骨头精神,经过一年多的奋力拚搏,终于在北山建成了直径11米的大口井,铺设了1300米的引水管道,还先后在南山和东山打成了三眼机井,彻底解决了困扰沙石峪人多年的生产生活用水难题。
开山造田:1965年冬,张贵顺从山西大寨取经回来,经党支部和村委联席会讨论,决定要在沙石峪修建大寨田。为了打消人们的畏难情绪,先由党支部书记张贵顺、大队长阎宝玉和民兵连长李凤元,带领基干民兵在北山青石板上修一亩大寨田作为示范。由于北山坡度大,只有凿成石槽,垒成坝,再从五华里外担土回填,才能建成大寨田。尽管困难重重,但沙石峪人并不屈服。1966年正月初三,沙石峪的基干民兵排着队,迎着漫天的飞雪开上了北山。张贵顺带领大家手持钢钎铁锤,奋力凿开青石板。石槽在半尺、一尺地向地下延伸。工程进展很快,一亩大的石槽就要凿出来了。党支部根据群众提出的建议,决定白天凿石开地,晚上出去担土。傍晚,张贵顺、阎宝玉、李凤元、周凤林几个支部委员,带领100多名民兵,担筐扛锹,冒着风沙,奔向大老峪去担土。担土回来,大顶风,又是上坡路,人们担着土,摸着黑,艰难地爬上山坡。他们就这样,干了一个又一个夜晚,青石板上的土层一寸、两寸、半尺,天天在增厚。党支部和民兵的愚公精神感动了‚上帝‛,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来参战。十几天时间,担土2300多担,行程一万多里,在一亩大的石槽里铺上了一尺厚的土层。随后,北山上23亩大寨田的工程全面展开,青年民兵打冲锋,男女老少齐上阵。经过一春奋战,23亩保肥、蓄水的大寨田平展展地铺在了北山上,秋后获得了大丰收。
开凿愚公洞:沙石峪四面环山,只有一个南山口可以出入,交通十分不便。1971年春,党支部根据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为了方便取土,加快发展农业,提出要凿通北山,实现南北通达,打开新天地。在上级党委和解放军的支持下,凿山洞的工程很快就开始了,任务交给了当时的民兵连长李凤元和27个民兵。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终于打通了山洞,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
英雄赞歌:展示张贵顺、闫岳胜、李凤元、闫宝玉、赵凤兰、闫福忠、闫玉萍、李述珍、陈玉珍、李述旺、周凤林、闫宝贺、周福林、李长顺、王义春、闫宝余、李述臣、张福来等18位英雄人物的照片并附个人简介,并展示张贵顺的全国劳动模范、河北省劳动模范、振兴唐山功臣奖章证书和党的十二大代表证。
实物展厅:采用照片与实景相结合的形式,真实地再现当年沙石峪人民 修筑梯田、开山造田等劳动场景,以及铁锨、大锤、钢钎、扁担等劳动工具。
好,各位领导请随我上二楼继续参观。第三部分:热情的关怀 殷切的希望
党的关怀和周总理的两次到访:1962年,党中央选派了很多干部到农村调研,中央办公厅秘书、新华社记者东生来沙石峪边劳动,边调研,被沙石峪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愚公精神深深感动,欣然动笔写下《看愚公怎样移山》的长篇通讯,于1962年6月27日在《人民日报》第一版发表,《人民日报》还在头版头条配发了社论。周总理看后非常高兴,于1966年初春,派中央农林政治部副主任王振扬来此考察,王振扬等人在沙石峪详细考察后,对张贵顺组织群众顽强抗旱的动人事迹感触极深,迅速写成简报向周总理报告。1966年4月初,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谢胡将率党政代表团来中国访问,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多山、少雨、干旱的国家,要求参观一个地形、环境、气候条件与他们相仿的农业生产先进典型。在研究接待方案的会议上,王振扬将沙石峪的情况向周总理作了汇报,经反复研究,周总理决定带外宾参观沙石峪。1966年4月29日,周总理、陈毅副总理陪同以谢胡为首的党政代表团来沙石峪参观访问。周总理刚下飞机就对张贵顺说:‚我在飞机上看到了你们的条件和变化,你们才是真正的当代活‘愚公’‛。在听取了张贵顺的汇报后,周总理高兴地说:‚越是贫苦的地方,人们的干劲越大。你们这种挖山不止的愚公精神,很值得各地学习效仿。‛通过参观,总理对沙石峪的变化赞誉不已说:‚你们能够把贫穷的家乡改变得这样好,在中国还是少见的,正好作为我们的大学校嘛!千万记住,要让愚公精神代代相传啊!‛,并与谢胡种下了中阿友谊树。由于当时没有影像资料,我们展示这幅油画,再现当时的场景。回村的路上,周总理说:‚走,到贵顺家看看去。‛一句话吓傻了赵凤兰。她知道,这几天张贵顺两口子忙公事,自家的院子根本没有收拾。她急忙往贵顺家赶,抓紧搞卫生。家什没整完,周总理就领着客人进了院。周总理撩门帘走进屋,坐上炕,两手一撑,身子就斜歪在炕角上。李述金挤进来。张贵顺介绍说:‚这是我媳妇。‛总理问:‚媳妇、爱人、屋里的,哪个称呼更合适?‛张贵顺忙更正说‚她是我爱人‛。总理问:‚你们两个谁当家?‛贵顺答:‚我们两个都当家。‛说了一会儿话,总理领着客人走出贵顺家。1967年2月5日,周总理陪同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第二次访问了沙石峪。
据记载,李先念副总理、陈毅副总理各来过三次。1995年12月10日,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温家宝也来过一次。
好,各位领导请随我往前走。
中外友好往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沙石峪先后接待了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观外宾人数达1万多人,使世界人民了解了当代愚公精神,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
全国各族人民及国际友人的支持:沙石峪的动人事迹随着各地前来参观的人们传遍四方。来自各地参观的人们,不约而同地给沙石峪带来珍贵礼物——土。下乡知青到沙石峪参加生产劳动,卫生部的领导和专家来到沙石峪送医送药,葡萄种植专家也来到沙石峪指导生产,为以后沙石峪成为葡萄专业村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四部分:万里继续走,千担永远挑。英雄的沙石峪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永远铭记周总理的嘱托,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精神,万里继续走,千担永远挑,立足自身特色,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果种植、畜牧养殖、农家院经营,实施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亮化、小流域治理、污染源治理等工程,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42元,是2000年的1.7倍。同时,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先后被中央文明办、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村,被唐山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生态旅游家园建设模式示范点,并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立下愚公移山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当代愚公精神是英雄的沙石峪人民留给我们最永恒的精神财富,是遵化人民世世代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遗产,同时也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落后面貌需要艰苦奋斗精神,推动科学发展更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如今,70万遵化儿女正在秉承沙石峪人的当代愚公精神,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昂首阔步,勇往直前,创造新的业绩,续写新的辉煌!
讲解到此结束,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
2.外滩游览区景点 讲解要点 篇二
1.介绍上海总会大楼 2.介绍汇丰银行大楼 3.介绍海关大楼 4.介绍汇中饭店 5.介绍沙逊大厦 6.介绍中国银行大楼
7.介绍黄浦公园和英雄纪念塔 8.介绍外白渡桥 9.介绍上海大厦
10.介绍黄浦江(在黄浦江的游轮上如何向客人介绍)11.介绍景观大道
12.站在观光平台上用对比法介绍浦江两岸 外滩游览区知识问答: 1.介绍上海气象报时台
位于延安东路外滩观光大道上,1907年建成,总高50米,塔高36.2米当时具有报告天气和时间的功能
1956年被撤销,做被历史建筑被保存了下来,1993年外滩改造二期工程,将他东移了20米 2.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创造了哪上海第一
1)上海第一幢用瓷砖贴面的建筑 2)是上海最早安装卫生设备的建筑 3)是上海最早用砂垫层替代打桩的建筑
3.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造型寓意着什么?它以黄浦江为背景有什么象征意义?
1)造型:三根高达60多米的花岗岩石组成
2)寓意:1840年以来为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3)象征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4.介绍陈毅塑像
位于南京东路外滩的广场上,青铜圆雕,坐北朝南,高5.6米,红色花岗石基座高3.5米,上面写着生卒年份(1901-1972)。陈毅是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雕塑是他视察工作的站相,展现了他风尘仆仆的公仆形象,和和蔼可亲虚怀若谷的儒将风度
5.中国银行大楼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文化元素?
1)九级台阶 2)屋顶为攒尖顶 3)门框如意图案 4)两旁钱币图案 5)檐口用斗拱装饰 6.外滩银行的三个第一 1)
第一家民营资本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2)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华俄道胜银行 3)第一家外资银行——汇丰银行
7.东方汇理银行的巴洛克风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大楼有凹凸感,利用光线明暗,对比强烈 2)门窗底部,都有巴洛克式风格 3)入门券上有波浪卷涡状山花
4)楼顶中间石栏杆和两边墙上有垂花雕饰 8.介绍巨型马赛克壁画
1)圆形天顶上是太阳神、月亮神、谷物女神的故事,象征苍凉大地,日月星辰生生不息 2)每幅壁画的主要人物是不同装饰和寓意的女神 9.介绍外白渡桥
1)1856年最早建成桥,叫韦尔斯桥,1873年拆除,建成新桥,叫公园桥,又称为外白渡桥 2)桥高52.16米,宽18.3米
3)现桥建成于1907年,是上海第一座钢铁桥 10.为什么说外滩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基地?
1)租界的历史警示着人们勿忘国耻
2)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教育我们要珍惜新中国来之不易
3)繁荣的经济昭示着人们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11.最先在外滩建立租借的是哪国?依据是什么?在那一年?外滩最早的欧式建筑?
1)英国
2)上海土地章程
3)1845年,800亩
4)1949年,原英国领事馆 12.介绍百年风云大型花岗石浮雕
1)长120米,高3.8米,表现了从1840-1949年上海人们的革命斗争历史
2)两翼为装饰性花环图案,象征着人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
3)共七组,97个人物
13.外滩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合的交汇点在哪里?他有什么建筑艺术?
1)交汇点:沿江绿色长廊,观光平台处
2)建筑艺术特色:防汛墙,1800公尺,空箱式结构,不占地
3)防汛墙下有绿化、雕塑、艺术小品
14.从延安路到外白渡桥有几条马路?例举三条特色马路。
南京东路(商业街)福州路(文化街)北京路(生产资料)广东路
九江路
汉口路 15.介绍外滩的建筑历史演变
1)1843-1885,形成期,有江南传统成交向国际化商业城市转变
2)1886-1915,发展期,主体建筑建成,成为远东金融中心
3)1916-1937,成熟期,万国建筑博览形成 16.介绍亚细亚
1916年建成,折中主义建筑风格,中共地下组织曾在这里办公,表面上是广大洋行,实际上是为我党筹划资金和外汇 17.浦江潮
3.地雷战纪念馆游览记作文900字 篇三
“吱——”车胎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到站了。
门外醒目的两根红柱子,走上台阶,两侧是金属的牌子,写着“地雷战纪念馆”六个大字。走入馆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雕像——五个英勇的胶东人民站在山坡上,其中不仅有青年壮汉,而且也有妇孺老人。他们的手里都拿着武器,目光炯炯,眼睛中燃烧着熊熊烈火,义愤填膺,仿佛下一刻就要去和敌人战斗,为自己的亲人报仇雪恨……
走进正厅,我看到展厅里摆放着各形各色、大小不一的地雷,有夹子雷、子母雷、石雷、梅花雷、蝎子雷、头发雷等等,看到这些,我心中不禁多了一丝自豪的感觉。
走着走着,我又走到了几座雕像前。在仔细阅读了雕像后的介绍,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在山东海阳赵疃地雷战中的几位英雄——全国民兵英雄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爆炸大王赵同伦和胶东女英雄陈桂香。据说赵守福同志浑身都是胆,曾经用三个地雷炸了鬼子据点的三个门;而且还智闯狼窝,把鬼子的的登记处炸得面目全非;还化妆进入据点,用攻心术让伪军投降……于化虎同志在操场上埋下了大地雷,让正在跑操的鬼子们被炸上了天。
在展台上,还有一些小推车、镰刀之类的工具,这是胶东人民在运送和埋地雷时所必备的工具,简单的生产工具,却在这些正义的百姓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这充分体现了胶东人民的智慧与才干。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人们都想参军,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人,为了保卫自己的家乡,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去尽自己的一分力量。而今,已经是硝烟散尽的和平年代,不需要我们再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而上战场杀敌,也不需要为了传递情报忍辱负重。与那些在炮火中战战兢兢地生存的人相比,我们真是幸福多了,不仅有一个安定的家,而且衣食无忧,不用一天天提心吊胆地生活。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感激、回报给了我们幸福的祖国。
回报祖国,不能仅仅只在嘴上说说,而是要付诸于行动。首先,我们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做好一名学生,遵纪守法,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一枚有价值的种子。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还要发掘自己身上的潜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其次,要学习革命先烈们身上的优秀品质,继承他们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最后,让我们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而努力吧。
4.绍兴周恩来纪念馆讲解稿 篇四
导游内容:周恩来祖居→周恩来故居→“周恩来与故乡”陈列室→周恩来纪念馆“风范园” →周恩来纪念广场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要前往周恩来祖居和纪念馆参观。周恩来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共和国的开国总理。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建立了丰功伟绩。周恩来深受中国人民的爱戴,在世界上也享有崇高的威望。他生前曾多次说过:我是绍兴人。对于故乡绍兴,周恩来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周恩来祖居位于绍兴市区保祐桥河沿(即今劳动路369号),是周恩来先辈们的世居之地,现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地方志及周恩来家世等资料记载,周恩来系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后代。周氏先辈们随宋室南迁,辗转迁至杭州、诸暨、绍兴等地。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周敦颐第十六世孙周庆开始定居于此,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祖居原名“锡养堂”,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周恩来十一世祖周懋章之妻王氏寿至百岁,浙江巡抚授“百岁寿母之门”匾额以示祝贺,因而民间又俗称“百岁堂”。百岁堂是一组具有明清风格的台门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50平方米,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平面呈中、东、西三条轴线布局。黑色竹丝台门上方悬挂着陈云同志为周恩来祖居题写的匾额,黑底金字,庄严古朴。
现在就请各位团友跟随我进入周恩来祖居参观。祖居的中轴线是整组建筑的主体,共分三进,依次为门斗、大厅、座楼。门斗的仪门上原悬挂着“百岁寿母之门”匾,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在这块匾额是1992年由著名学者顾延龙先生补书。门斗后的隐门上挂着“莲溪绵世泽,沂国振家声”的楹联。“莲溪”指周恩来的始祖即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他的代表作《爱莲说》令许多人喜爱不已,甚至作为立身处世的原则。“沂国”即周茂,字元泊,官至左丞相封沂国公。因他始迁绍兴,所以百岁堂周氏尊周茂为一世祖。此联表明了周氏家世的悠远与显赫。
接下来,请大家随我往大厅参观。大厅是周氏族人逢年过节举行婚丧喜庆和祭祀祖先的场所,现辟为瞻仰厅。大厅中这尊周恩来戎装汉白玉雕像,是依照1939年周恩来回故乡时在其姑父王子余家的槐荫堂门前所拍摄的照片,用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像高3米,重3吨。雕像风格简洁,充分显示了一代伟人当时的风采。前面这副楹联是张爱萍将军所撰:“为国为民孺子牛,任劳任怨绝代尹”。与之对应的是壁间的两张灯箱照片。一张是1958年,周恩来率领国务院机关工作人员,夜间在十三陵水库劳动的情景。另一张是1975年1月13日,周总理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的场景,客观、概括地展现了周恩来伟大的一生。雕像后面这副楹联是1964年冬由我国著名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在北京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时书赠给周恩来总理:“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体国经野辅世长民”,现由赵朴初先生补书。整个大厅体现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参观完大厅,请大家随我往故居参观。祖居的西侧房屋是周恩来嫡系世居故宅,一般我们称之为周恩来故居。据有关资料记载,周恩来的高祖周笑岩就居住在此。西首大厅名叫“诵芬堂”,是周笑岩取晋〃陆机《文赋》中:“承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的诗句 而命名。厅中的摆设再现了当年大厅的原貌,是周家逢年过节祭祀祖先的地方,也是会客之所。两旁楹联则取自周笑岩《海巢书屋诗稿》中的诗句:“莫把年华常孤负,敢对湖山寄兴赊”,表现了周笑岩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仍奋发图强的抱负。大厅正中摆有条桌,条桌两端各有一个帽筒,条桌前的八仙桌和椅子是上座。下面两排椅子和茶几则是接待比自己地位低或一般客人之用。厅两侧边间,是给僮仆等人休息的地方。
厅后的东西厢房现在我们把它辟作周恩来家世展。家世展围绕“莲溪绵世泽,沂国振家声”的主题,展示出周氏家族的荣光和绵远。我们先来看周氏世系表,此表从周敦颐至周恩来共三十三世,展示了周敦颐到周恩来的世系渊源。这些家世资料,都具有代表性并且跟周恩来关系密切,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周氏家族世代儒业、诗礼传家。
周恩来原住绍兴,由于祖父周起魁要去江苏当师爷,才随祖父搬去淮安。后由于祖父政绩突出,被破格提升为县令,由此走上仕途之路。在周恩来出生不久,其祖父便因病去世,周家也家道中落。
周恩来父亲周贻能弟兄四人,但长兄周贻赓无子,周恩来为他们这一房的长子长孙。在周恩来出生不久,其小叔父周贻淦患了肺痨病。为给他继承香火,还存在着冲喜的想法,所以周贻能将恩来过继给自己的弟弟。但不久,年仅二十岁的周贻淦还是去世了。小时候的周恩来便在嗣母和生母的共同教育下逐渐长大。到了十岁左右,两位母亲也由于身体原因不幸去世,而自己的父亲又去了外地,所以小恩来被送回绍兴。之后一直由其大伯父周贻赓在照顾。
周恩来弟兄三人,大弟周博宇于1944年在山东去世,有一子,1992年于河南去世。二弟周同宇1985年去世,生前在北京工作,其夫人王士琴于2002年去世。由于总理没有后裔,现在所说总理之后裔皆为周同宇夫妇的孩子。他们共有三子三女,五个在北京,一个在广州。
第二进的楼房为周恩来祖父的家产,我们根据一些文史资料,复原了清末民初周氏族人居住环境陈列,由客厅、书房、家塾三部分组成。让我们更多地了解绍兴的社会历史和风土人情。少年时代的周恩来曾回到故乡,就住在这栋房子里。
第二进的小堂前,是周家用来会见内眷的地方。“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厅中的这幅对联原挂在周恩来四伯父周贻赓家,这是他教育侄儿等晚辈的治家格言,要求晚辈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些优良的家教和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给少年恩来以极深刻的影响。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幅对联是请绍兴著名书法家沈定庵先生补书的。
东边为周恩来少年时读书、学习的书房。此书房取名“海巢书屋”,为周恩来高祖周笑岩所题。周笑岩才高八斗却与仕途无缘,所以取了这个自嘲性书名。周恩来赴东北前,在这里阅读了陆游、徐渭等大量乡贤的著作,目睹了秋瑾等革命志士的遗迹,他们的爱国情怀给少年恩来极大的影响。
西首一间为家塾,是给家族中小孩启蒙教育的地方。私塾先生一般由家中落第书生执教。他们一般是一边教书一边准备应试。
楼上为周恩来住过的卧室及其二妈、三妈的卧室。
第三进是厨房,在这里我们复原了当年生活原貌,着重体现绍兴当时的风俗习惯。现在,我们去中轴线的第三进百岁堂的座楼参观。座楼是周家长辈所居住的地方。解放后,由于年久失修,百岁堂的多处建筑已有不同程度的损毁。地方政府和人民出于对总 理的敬爱,曾多次计划修缮,但均被总理所劝止。1956年的一次强台风把百岁堂的座楼刮倒,后改建成平房。在总理百年诞辰之前,我们又把座楼按原貌进行修复以示怀念。1939年周恩来回到故乡时,就在座楼和周氏族人们团聚并为大家题词。这里陈列的八仙桌、皮凳等都为当年原物,非常珍贵。座楼前有一间不足10平方米小屋,1939年周恩来回故乡时曾在此小憩。
现在,请大家随我往东轴线继续参观《周恩来与故乡》陈列。东轴建筑原是周氏族人的房产,经整修后布臵为《周恩来与故乡》陈列,通过大量的照片、实物、手稿、书信、图片和模型等展品,以周恩来与故乡绍兴为主要线索,展示了周恩来与绍兴的血脉联系,周恩来关心故乡的革命建设事业以及和故乡各界人士结下的深厚情谊,抒发了故乡人民对周恩来至崇至敬的爱戴与怀念之情。
陈列共分三大部分,请大家随我逐一进行参观。第一部分:根脉系绍兴。介绍了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名人,文化对周恩来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大家都知道,我们绍兴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名士之乡,毛泽东主席也曾写诗赞美云:“鉴湖越台名士乡”。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就非常熟悉故乡先贤的爱国为民的事迹:从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雪耻;从陆游的爱国诗篇到秋瑾的大义凛然,这种爱国情操和远大抱负,深深影响着周恩来。
第二部分:悠悠故乡情。介绍了周恩来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几位绍兴籍的名人所结下的深厚情意及他对故乡经济、文化等事业发展的亲切关怀。
第三部分:烽火千里行。这是陈列的主要部分,全面介绍了1939年3月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由重庆辗转回到故乡绍兴,宣传抗日持久战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看望家乡父老,动员人民积极抗战的情况。在绍期间,周恩来渡过了极不平凡的三天三夜,做了大量的抗日宣传工作。到绍兴的当天晚上,周恩来在卧龙山越王台发表了长达四个小时的抗日演说,以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阐述了毛泽东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指出了中国抗战的光明前途。在姑父王子余家,周恩来还召开青年工人座谈会,询问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了解了他们对抗日战争的看法,同时还鼓励青年工人团结一致,努力生产,支援抗战。他还走入军营、深入农村,瞻仰古迹、续填家谱,为亲友们题词,这些无不体现了他的桑梓情怀。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前往周恩来纪念馆“风范园”参观!
为创建省级廉政教育基地,更好地展现周恩来的崇高精神和光辉的一生,发挥周恩来纪念馆廉政教育基地的作用,我们于2006年7月至2006年10月历时三个月,对旧馆进行了陈列改版。新的陈列内容总的主题是:风范垂青史,清风满人间,旨在突出总理爱国﹑爱民﹑勤政﹑廉政的一生。同时陈列方式也有所创新,在原有静态陈列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等现代演示技术,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性与互动性,也明显提高了文物陈列﹑史料展示和解说的感染力和教育功能。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序厅部分。进入序厅,首先看到的是这座由人造大理石砌成的“丰碑”:为人民服务高度概概括了总理勤政为民的一生。丰碑周围是江泽民同志在总理百年诞辰纪念大会上对其精神作的概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结合;对上负责同对下负责的结合;高度的原则性与高度的灵活性的结合。
序厅的周围,是周恩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深重的历史,曲折的道路,体现了一个 共产党人的风范,和他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说过的一些朴实的话语,这些话透露了总理的心声,也是他为之奋斗终身的誓言。
陈列共分三大部分,请大家随我逐一进行参观。第一部分:文韬武略,功勋卓著
这一部分我们主要看到的是周恩来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执着追求。他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投身革命后,他始终站在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第一线,并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建国后,周恩来更是为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为把中华民族引上富强之路而呕心沥血。周恩来的一生,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独立、解放、统一、富强而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民族之魂。
第二部分:体恤百姓,勤政为民
在这里我们主要看到的是周恩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周恩来是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典范。周恩来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无私地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他曾说:“我们每一个人,不管过去做了多少工作,现在担任什么职务,没有党和人民,即不会有过去的成绩,也不会有今天的职务,党和人民是伟大的,我们个人是渺小的。”他把对人民的奉献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
第三部分:清正廉洁,党风楷模
在这里我们主要看到周恩来廉洁奉公,始终保持共产党员俭朴苦素的优良作风。周恩来一生心底无私、廉洁奉公,虽身居高位,却始终两袖清风,一生正气。他的人格风范为人称颂,历史功绩丰碑永存。周恩来的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无私奉献里没有一句空话,他把为革命出生入死,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看作是共产党人应尽的责任。
最后,请大家随我参观周恩来纪念广场。广场面积为1500平方米,在1998年周恩来百年诞辰时所建造。广场正中肃立着周恩来铜像,是由上海油画雕塑院王大进教授设计,高4米,重2.1 吨。背面为大型汉白玉照壁,上刻“努力学习,精益求精”八个周总理手迹鎏金大字。广场东西侧回廊,陈列周恩来在1939年回故乡时给亲友的部分题词而镌刻的石碑,如“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儿女争光”就是周恩来送给表妹王去病的。号召广大妇女继承和发扬秋瑾“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革命精神,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夺取抗战的胜利,从民族解放中,求得妇女解放。他还给青年题写“青年是黄金时代,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号召青年投入到抗日救国的大熔炉中去,在炮火中学习,在炮火中锻炼,为抗战的胜利和祖国、民族的前途作出应有的贡献。周恩来的书法庄重严谨、俊秀雄伟、储蓄有力,颇有魏碑之风,请各位细细品味。
周恩来祖居自1984年开放以来,以其特有的地位和声望,吸引着众多参观者,成为一个缅怀先辈、鼓舞革命斗志的重要场所。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李瑞环、胡锦涛等都曾亲临瞻谒并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习周恩来”等题词。社会各界对这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工作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是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5.抗日战争纪念馆游览讲解词 篇五
此知识点包含五方面内容: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部国性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胜利的及其意义。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制定侵占全中国的扩张政策。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事变以后,日本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相继占领了一大批城市。
1938年10月,日本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开始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在占领区加紧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抗战后期,日本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豫湘桂战役,占领2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这是日军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终战诏书。日本侵华战争最终遭到彻底失败。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就开始了在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1931年日军占领中国东北后,开始了对东北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1932年,日军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上台,建立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成了日本的殖民地。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军策动、拼凑了一些地方性傀儡政权。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前后,日本加紧诱降活动。1938年12月,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投降日本。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关内占领区,日本军国主义者允许“中华民国”国号的存在,但是,这些地区实质上仍然是日本的独占殖民地。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和在中国部分地区的殖民统治,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极为深重的灾难: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强制推行奴化教育。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
◆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和广大的工人、农民是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开始同国民党中的爱国官兵合作抗日。
◆一二九运动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这就是一二•九运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西安事变
面对日本的进一步侵略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蒋介石还没有根本改变对日本的态度,仍然准备组织力量对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动新的“会剿”。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屡次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1937年8月,国共两党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到、影响下,全国各族人民以不同的形式投入到抗日战争中。
三、国民党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
在这个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但是,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是中日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结果。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四、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洛川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群众运动。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走势。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是在敌后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同时,也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促进团结抗日等方面的大量工作: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整风运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抗日战争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第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第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的援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分不开的。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第一,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6.抗日战争纪念馆游览讲解词 篇六
解员
清明期间,xx市革命烈士纪念馆迎来了一群特殊的义务讲解员。他们身着橄榄绿,警容严整,声音洪亮。他们是由xx消防大队部分官兵组成的“志愿者别动队”。官兵们放弃休息时间,为前来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的群众们讲述马宗汉、杨贤江、沈一飞等革命先烈的光辉事迹,讲解烈士遗物的由来。为了圆满完成这项特殊的任务,官兵们可谓备足了“功课”。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搜集资料,练习讲解技巧,还主动向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取经”。官兵们耐心、到位的讲解赢得了群众们的赞许,在建设银行工作的许小姐即表示:“灭火救援的消防官兵都是英雄,由英雄述英雄,有说服力,也倍感亲切。”
7.抗日战争纪念馆游览讲解词 篇七
基地采用各种传感器如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雨量、大气压力、光照度、PM、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肥力、土壤PH、二氧化碳等传感器等获取植物的各类信息;获取植物实时生长信息,并根据各类信息进行自动灌溉、施肥、喷药、降温、补光等控制。具有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效率、节省人工。
智慧农业测控平台以先进的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由监测预警系统,病虫害预警系统、无线传输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及软件平台构成,通过对监测区域的土壤资源、水资源、小气候信息及农情信息(苗情、墒情、虫情、灾情)等进行统一化监控与管理,构成以标准体系、评价体系、预警体系和科学指导体系为主的网络化真正做到种植长期监测、及时预警、信息共享、远程控制,改善产量与品质、节水节肥、绿色种植的目的。给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基地安装的地面信息采集有:光照、温度、湿度、光辐射、雨量、风速、风向、气压、粉尘、等传感器采集地面气象信息,当气象信息超出正常值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基地安装的地下信息采集:使用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养份含量(N、P、K)、溶氧、酸碱度等信息监测,实现合理灌溉,杜绝水源浪费和大量灌溉导致的土壤养份流失。
【抗日战争纪念馆游览讲解词】推荐阅读:
纪念馆讲解词10-18
纪念抗日英雄10-10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活动总结10-08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09-29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08-29
抗日战争教学反思08-14
抗日战争宣讲教案09-11
参观有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08-18
参观hy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08-23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