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通用8篇)
1.园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篇一
工业园区入园项目管理办法
为规范招商项目入园,加强园区项目管理,提升园区项目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效益建园、特色建园、产业建园、生态建园建设步伐,经县政府研究,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条:实行招商项目准入制。所有招商引资项目只有符合江西信丰工业园区项目准入条件方可入园。在符合项目准入条件的情况下,符合主导产业的项目、高税收项目和高科技项目可优先入园。
第二条:招商项目入园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的企业及自然人;
(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能持续发展的,无落后生产工艺、无陈旧设备、无严重环境污染的企业;
(三)符合园区产业规划布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000万元以上或每亩土地年纳税5万元以上;
(五)入园项目建成投产后应达到国家工业环保、消防和安全生产等有关要求;
(六)鼓励在工业园区兴办以下主导产业项目: 电子通讯、矿产品深加工、脐橙深加工及食品制药、新型建材、机械化工及战略性产业。第三条:江西信丰工业园区对入园项目的审核程序:
(一)招商队与客商洽谈达成初步投资意向;
(二)审核项目向工业园区管委会提交的入园申请;
(三)招商单位组织有关人员到客商投资公司实地考察;
(四)由招商服务单位提交县项目评审小组进行项目评审;
(五)用地及优惠政策审批:项目引进单位填写用地审批表报管委会规划建设科、工业园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县政府分管领导、县长逐级审批;对园区企业投资亿元以上、税收高的、需“一厂一策”的项目由县利用外资领导小组报县政府审批确定优惠政策;
(六)工业园区管委会与入园项目签订项目入园协议书;
(七)工业园区管委会放出项目征地范围,县利用外资领导小组向相关乡镇(工业园区)下发项目征地抄告单;
(八)工业园区管委会组织实施土方平整;
(九)“三通一平”后,凭供地审批表放界址红线,凭审批的厂区规划建筑图放建筑红线。
第四条:工业园区项目用地管理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坚持节约用地原则,入园项目固定投资强度不低于120万元/亩(其中线路板项目不低于350万元/亩);土地效能比为每亩土地创税不低于5万元;建筑容积率达到1.0以上(其中线路板项目1.2以上),建筑密度达到0.4以上,项目主体厂房要求3层以上(工艺有特殊要求除外),宿舍楼原则上建5层以上,行政办公及生活设施用地面积小于7%,厂区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5%。
(二)建立项目用地退出机制。
1、项目投资强度达不到本办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实际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1年的,由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据国土资源部《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依法处理。
2、入园项目1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2年未动工建设的,由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请县人民政府批准,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3、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对闲置厂房,企业经报工业园区管委会审核同意,可依法转让或出租;对因客商撤资造成的闲置土地,由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三)对入园项目擅自改变土地使用属性的,工业园区管委会发出整改通知,予以制止,否则,由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五条:工业园区项目建设管理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工业园区内的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按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及功能区划进行合理布局、集中开发和配套建设。
(二)入园项目建设期原则为一年。对个别投资规模大的项目,可视情适当延长,并在项目协议书中予以明确,但延长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一年。
(三)工业园区管委会对入园企业项目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入园项目自工业园区管委会提供土地之日起一个月内必须开工,对建设进度缓慢,建设期满未能竣工投产的项目,依《项目协议书》约定的有关条款处罚,并发出催建通知单。限定期限内仍未能竣工投产的,对已投资的不动产进行处置,收回土地。
(四)入园项目建设必须做到安全设施和环保设施建设“三同时”;安全、消防、环保设施建设须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产。
(五)入园项目建设前须向工业园区管委会提供以下报审材料,并经工业园区管委会初审、县政府分管领导等审核后,依法办理规划建设“两证”等相关手续。
1、项目平面规划图、彩色鸟瞰图、主要建筑物彩色效果图及工程施工图;
2.提供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企业建筑施工图、企业厂区内给排水、排污及供电等管(杆)线放置图及绿地规划图;
3、入园项目厂区规划红线及标高。
(六)入园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项目约定的50%时,方可办理土地使用证,原件由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保管,复印件交企业;企业投产后,经企业申请,原件交还给企业。
第六条:企业租厂房管理
(一)企业入驻条件:每1000平方米厂房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200万元,年产值不低于1000万元,年上缴税收不低于10万元;租厂房企业都必须按每个员工3个月的平均工资水平(原则上不低于30万元人民币的标准)的总数来缴纳用工工资保证金,用工工资保证金在企业搬迁前兑付完用工工资福利后三日内退还企业。
(二)审批程序:租厂房企业要向工业园管委会提交入园申请,经审核通过后向工业园区管委会缴纳一定用工工资保证金,然后与工业园区管委会签订入园项目合同,企业凭项目合同及押金缴款通知证明方可办理工商、税务证照等相关手续。
第七条:园区内严禁乱搭滥建瓦房、简易用房和低矮厂房,严禁在已硬化的道路上堆放建筑材料。
第八条:入园企业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建设标准,原则实行建设项目报审制、招投标制、施工许可证制、工程合同管理制。项目建设必须委托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做到安全施工,工程质量达标。
第九条:园区内的市政基础设施要严格按照规划实施,30万以下工程,由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领导小组审核,参照园区工程指导价,工业园区党委、管委会通过后可直接发标;30万-50万工程,由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领导小组审核,参照园区工程指导价,经县分管工业园区领导同意后,县纪委、财政局、审计局参与,工业园区管委会组织邀请有资质、讲诚信、有实力的施工单位邀投标;50万以上向社会公开招投标。
第十条:工业园区企业服务管理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招商服务单位对园区企业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制”、“项目证照代理制”,帮助企业解决水电安装、劳资纠纷处置、突发事件处理等。县内各有关部门、单位对园区企业实行限时服务制。
(二)工业园管委会为入园企业提供投资政策咨询、规划建设、土地征用、市政设施、金融、人力资源等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服务。
(三)除刑事案件、安全生产和税收征管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随意进入园区企业检查。确因工作需要,执法单位须向县优化办申请同意后,在工业园区管委会有关人员的陪同下进入企业检查。对于企业的检查应坚持教育管理为主,提供优质服务为主。
第十一条:本管理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施行,最终解释权归人民政府。
2.园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篇二
国内一体化平台已逐步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和安全畅通的支撑体系, 但由于国内化工园区自身的特殊性, 其多数设立时间不长, 安环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因此化工园区着眼于建设服务于安全生产大局的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时, 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需求, 有效地整合安全、环保、应急管理等业务功能于一体, 才能够使其为安全生产发挥应有的效用。而与其他类型的应急平台相比, 化工园区一体化平台在建设上虽有后发优势, 但因缺乏前期信息化平台实践经验, 在建设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遇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在重构化工园区安全环保应急管理一体化平台功能的基础上, 结合前期对国内多个化工园区平台建设实践的调研情况, 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功能重构
化工园区安全环保一体化平台的功能设计须充分体现安全、环保、应急管理工作的“以平为主, 平战结合”的特点。在充分实现应急值守这一基本功能外, 还应该重点建立健全监测监控、档案管理、预测预警、指挥调度、辅助决策、模拟演练等功能, 以满足化工园区日常监管和应急处置的需求。
监测监控
在有机融合企业监测监控系统、治安监控系统基础上, 通过逐步建立包括高空瞭望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气象监测系统等在内的公共区域监测系统、舆情监测系统、无人机系统 (或无人飞艇系统) , 构筑集视频监控、气体监测、烟雾识别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感知体系和全天候、立体化、多渠道的监测监控体系, 实现对化工园区监控监测系统的全面整合。
档案管理
通过企业档案管理, 实行对企业申报信息的备案、普查、跟踪和提醒, 建立企业基本信息库和危险源监管档案, 便于及时掌握企业许可报备情况,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情况, 危化品生产、存储、使用和运输情况, 应急资源保障情况, 安全设施和消防设施情况等, 从而实现对化工园区企业的动态监管和分级管理。此外, 还可以借助应急物资库等档案信息实现对政府物资的动态管理和对化工园区总体物资的分类管理。
预测预警
通过对监测监控系统所采集数据进行集成, 并借助数据挖掘、大数据等技术手段, 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风险识别, 以主动识别警兆、分析和评估警情, 并通过情景再现和模拟推理等手段, 对潜在风险的可能危害范围、可能导致的伤亡情况和经济损失以及可能引发的衍生、次生灾害作出科学判断, 为应急处置赢得先机。
指挥调度
通过应急值守系统、无线通讯系统、视频会商系统和前方移动指挥车系统, 建立“指挥中心—现场指挥车—应急单兵”协同作战体系和“安全环保体系—园区指挥中心—战时协同单位—社会公众”的联动调度体系, 实现与前线的指令交互, 依据职能分工、席位划分理念, 保障救援过程的应急指挥和应急资源调度, 并通过现场信息反馈, 及时掌握现场态势。
辅助决策
基于科学合理的数学模型, 采用实时监测的数据, 模拟气体泄漏扩散、火灾、爆炸及河流环境污染等事件, 并根据事态发展和情境参数对模拟结果进行修正和推演, 直观真实地呈现事件的演化过程及其发展趋势。此外, 通过与GIS地图的自主联动, 直观快捷地反映重大危险源、关键设施和重点防护目标的空间分布等信息, 建立模仿事故现场的沙盘模型, 从而为远程指挥提供可能。同时, 通过生成应急物资调度策略、最优救援路线和人员疏散路线, 帮助决策人员及时掌握应急救援力量到位情况, 进而辅助应急决策。
演练培训
通过模拟真实事故情境下的沙盘推演, 模拟事故的演化过程, 并借助态势标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 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事故的各方联动和处置等进行推演;还可在实际演练中, 充分地发挥平台在通讯保障、指挥调度、辅助决策等方面的作用, 为应急演练提供信息保障。另外, 平台还可通过视频会商系统, 以接受远程教育等方式, 为化工园区的各联动单位和企业人员提供专业、方便、快捷的培训课堂。
建设意见
统筹规划分期建设
经调研发现, 国内化工园区建设平台普遍存在重“硬”轻“软”的现象, 即过分强调硬件, 忽视软件。究其缘由, 归根结底是由于平台前期缺乏合理规划, 并在开发过程中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导致对软件系统轻视, 而一体化平台的建设正是通过软件系统来实现最终集成的, 因此研发的平台仅突出了功能模块的作用而忽视其整体性, 难以实现真正意义的高度集成。以舆情监测系统为例, 多数平台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 未能实现与应急处置和监测监控模块间的协同, 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平台的效能。
在保证平台功能完备的前提下, 还应充分考虑到架构合理性、可扩展性和界面友好性, 从顶层设计上统筹安排,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平台的分期建设。此外, 为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需要按照标准规范和接口开发平台, 并采用中间件等可复用技术, 以实现与企业、各专业系统以及上级平台的无缝对接。此外, 在建设过程中, 相关单位要做到充分沟通, 并建立长效的跨部门联通和协调机制, 以为建成满足各方用户需求的平台提供可能。
考虑因素
安全环保应急管理一体化平台是涉及到多主体、跨领域的复杂人机交互系统, 因此在平台建设中, 除了要强化平台的统筹规划, 做好顶层设计外, 还须充分重视人的因素, 保障各单位领导、专业技术人员、业务人员的共同参与。一是领导层的重视和参与为平台建设提供资源和机制上的保障, 进而有效促进平台项目的有序推进;二是计算机、安全、环保等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 可有效克服知识壁垒, 有效避免平台项目在化工园区总体信息化程度不高的背景下所遭遇的项目质量风险;此外, 还需积极探索新型的人才合作机制, 有效外援技术力量, 建立以自有专业人才为主、外援人才为辅的机制, 服务于平台的建设、维护和完善。
设计模式
平台建设除了要考虑到架构可扩展性外, 还应该考虑到设计模式的灵活性、先进性。以表单的使用为例, 国内除广东、新疆等地区外, 大多数省份没有对平台的数据库表设计形成统一的标准或规范, 因此化工园区在进行平台项目研发时应充分考虑项目的向后扩展性, 应积极转变开发模式, 采用灵活、可扩展的开发方式。在对一体化平台的安全监管、应急资源管理等模块的研发上, 需要采用大量的表单控件, 但多数情况下只是传统的基于简单静态表单的开发模式, 而后期如需要与上级平台实现业务上的数据对接, 则用户无法自主地修正和扩展, 增加了用户对项目研发企业的依赖性, 加大了后期的维护成本, 同时也会大幅缩短平台的使用寿命。因此, 建议在设计时采用动态表单的设计模式, 必要时可对整个平台的多数数据填报模块采用该种开发模式。
再以模型库为例, 目前国内化工园区平台中的模型库设计方面大多仅以单纯地提供包括大气模型、河流模型等固定的、少数模型, 在模型的数量和种类上不具有可扩展性。该种方式虽有模型“库”的概念却无模型“库”的实质, 本质上只是几个模型的集合。依据模型库的概念和实际需求, 提供的模型库应是可对库中的模型进行“可进可出”的动态管理, 即可根据需要, 对库中的模型进行增删改查管理, 因此可引入决策支持系统中的模型库管理系统的理念和方式。
目前, 国内化工园区所建设一体化平台的案例库数据来源上缺乏正规的渠道, 多数是来自互联网媒体等, 缺乏权威性, 存在数据缺漏和失真的风险, 往往因缺乏事故处置过程等核心数据而限制案例的参考价值。此外, 目前案例库的设计上仅进行简单的展示案例, 缺乏深层次的主动分析功能, 总体上存在着结构不合理、设计水平不高等情况。该种设计方式体现了“以平为主”的特点, 旨在为用户的日常案例分析学习提供资料来源, 而在应急情境下显然难以实现快速匹配, 缺乏对案例的智能推理能力。鉴于此, 建议从国家层面着手, 启动“案例工程”, 并通过与第三方机构或高校合作等形式建设案例库, 向社会或园区提供服务。
3.多园区管理模式下的机制建设 篇三
一、建立反应灵敏、处置适切的管理机制
机制的建立,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建立体制,即在幼儿园内部设置适当的职能部门,分别赋予一定的岗位职责;二是建立制度,即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各职能部门正常运作,督促和保障各职能部门发挥作用。
1.设置相对独立、相互联动的职能部门。
实施多园区管理,首先要解决“总园”与“分园”之间的职权关系,只有明确了各自职责,才可避免因多方管理而出现的重复混乱,也可防止因管理缺失而出现盲区。职能部门的设置,应该为解决问题服务。我园各园区之间相距甚远,人员间走动费时费力,如果把所有管理权都集中到幼儿园总部必然会出现顾此失彼、管理滞后的情况。为此,在各园区设立分园园长(包括业务园长和后勤园长)岗位,让分园园长驻守在一个园区,及时、有针对性地处理园区内部日常事务,大大提高了园区的管理效能。
为了把管理控制在有效范围之内,我们根据一日保教内容及内涵发展需要,设置了“课程建设与一日活动管理部”“教师发展与质量监控部”“科研与宣传部”“家长工作与对外联络部”“卫生保健室”“安全工作与后勤保障部”六个中层职能部门。这六个部门如同在园区之间架设了六个“中转升级站”,通过在各园区设置的办公点收集汇总各园区在内涵建设中形成的典型案例、经验方法等资源,再把收集的资源进行梳理、提炼和提升后发到各园区供大家分享。另外,该中转站还负责组织开展质量分析,指导与督促教工不断改进保教行为。架设中转站,通过信息传递帮助各园区避免了重复劳动,又通过整合提升了资源的质量,还促使各园区依托他园经验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有力推进了整个幼儿园的内涵建设。
职能部门的设置,又将整个幼儿园系统分割成若干“块”和“条线”。以园区为单位自成一“块”,由分园园长负责开展日常管理,保障各园区正常运营;同时,把全园工作切割成教师培养、教育科研、卫生保健等若干“条线”,由部门负责人以项目负责制形式推动园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样,全园基本形成分合兼顾、条块结合的管理网络,既突出了各园区自主管理的相对独立性,便于及时、灵活地处理日常事务;又强调了集聚全园之力开展内涵建设的专业性,方便调动各园区的优势资源,促使各类资源发挥“1+1>2”的功效。
2.制定加强交流、促进互动的规章制度。
一是“定期交流”制度。由园长、书记、分园园长及工会主席组成核心工作小组,每月定期召开核心组会议,集体讨论幼儿园的重点工作和热点、难点问题,推进核心管理层面的交流与沟通,并调动集体智慧达成共识,提升幼儿园的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同时,每月定期召开各园区教工大会,通报计划,及时总结,使教工对每月工作目标以及进展情况了然于心,增强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教工大会还介绍其他园区的保教情况,鼓励教工之间相互学习,推进各项工作有序、有质量开展。
二是“及时通气”制度。由于各园区之间相距甚远,召集中层干部开会十分不便。为此,我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组建了中层和园级干部微信群,搭建了扁平化管理平台,把需要上传下达的通知,以及日常保教工作中需要快捷处理的问题等放到该平台上,各园区所有中层和园级干部可以在同一时间获取信息,也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回应,打破时空限制,方便管理人员之间直接通气,及时研讨。
三是“经验分享”制度。建立“指尖上的中幼”公众微信号,把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感受、体会、经验等在公众微信号实时传播,并借助微信平台进行切磋和研讨,不仅磨炼了教师的“笔头功夫”,也建起了教师“贴身”的专业支持平台。
三项制度分别面向幼儿园核心管理层、中层干部以及全体教职员工,从三个层面打通了各园区之间交流和互动的渠道。同时,通过面对面会议或借助信息技术,构筑起制度得以着陆的平台,确保每项制度都落到实处。
二、开展因地制宜、富有成效的机制运作
机制建成后,如何运作是关键。同样的体制与制度,采用不同的运作方式,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而且,机制建成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本身也需要在运作过程中不断磨合与完善。
1.协调各园区步调,有序开展保教工作。
分园园长自主管理园区内日常事务后,各园区形成了各自的“自运转”步调。如何把有着“自运转”步调的多个园区和谐地统整在同一个系统中,并形成合力,这是在多园区管理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难题。
首先,用“共同愿景”凝聚合力。实践证明,制定幼儿园发展规划,是建立共同愿景的绝佳途径。历经全面宣讲动员、多方征集意愿、初步制定成稿、广泛征求意见、专家咨询论证、十次修改文稿的过程,幼儿园四年发展规划终于完成。各园区教职员工也在这上上下下、反反复复的过程中,逐步达成共识,形成了共同的愿景、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努力方向。
在为共同愿景而努力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工作抓手。我园围绕“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健康快乐且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的办学理念,在已有“生存课程”的基础上,以“重构生存课程”为抓手,鼓励各园区根据自身特点开展课程建设。江湾园教师在多年实践中,积淀了丰富的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的经验,于是该园区启动了基于“零起点视角下”的生存课程重构工作;康桥园借助多年聘用外籍教师,开发多元文化课程的经验,积极开展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生存课程重构;新开办的浦江园,年轻教师占多数,学历高但经验不足,为此主要致力于生存课程的移植工作,着力提高新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因为有共同的愿景、共同的办学理念,加之有共同的课程基础,各园区教工能够站在同一平台上,和睦、和谐地共享资源;因为有统一的抓手,各园区在重构生存课程过程中,有共同的语言,可以就共同的问题开展研讨,有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基础;因为各园区的社区背景、教工情况、家长需求等并不完全一致,各园区围绕“重构生存课程”设定了各自的主攻方向。这样,各园区开始了“和而不同”的课程建设之路。
管理多个园区,绝非对单个园区的简单复制;如果只是简单复制,也很难做到优质资源的再创新、更优化。以“和而不同”的思路去管理多个园区,就如同把各有所长的五根手指统整在同一个手掌上,既可各施所长,又可捏成拳头,形成合力。办学过程中,每个园区对同一事物的视角、思路、方法等必然存在差异,并因诸多差异以及差异间的碰撞而衍生、创造出更多的新经验、新方法,真正实现优质资源的扩大与优化。
其次,用“自制校历”协调步调。各园区在自主管理过程中有着“自运转”的步伐,在安排具体工作时,为了避免全园与分园之间、各园区之间发生“撞车事故”,我园采用“自制校历”的办法进行协调。开学前,我们会召集全体中层和园级干部一起制作幼儿园工作校历,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园务工作,包括每月核心组会议、每月园区教工大会、教研活动、全园培训等,事先定好日期,方便大家安排工作,准时出席。二是大型幼儿活动,根据课程方案,明确春秋游、社会实践、节庆等大型活动日期,方便教职员工事先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确保活动质量。三是家长工作,包括家委会会议、家长讲座等,事先定好时间和内容,及时通知家长,方便家长事先安排好时间。
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共同制定校历,把全园及各园区的重大活动和重要事务预先计划、安排好,有利于协调全园与分园之间、分园与分园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使承载着多个园区的庞大系统平稳、有序地运行起来。把全园重大工作统整在一张校历上,通过对工作事项的阐述,大家对每学期的重要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也方便大家相互学习与借鉴,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的整体办学水平。
2.形成园区间的悦纳与互动,促进资源的共建与分享。
由于同属于一个大系统,各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竞争乃至纠结在所难免。如何协调园区之间的关系,疏通相互之间的情感,增进了解与悦纳,引领全园教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考验着管理者的能力。
首先,开展合作学习。暑假期间,“教师发展与质量监控部”(以下简称“质监部”)把各园区的教师集中起来,组织了“环境创设”“优质集体教学活动设计”等一系列培训活动。为了增进不同园区教师之间的了解,质监部把各园区教师打散后重新分组,并和培训专家一起设计了一系列以小组为单位的实战演习。不同园区的教师在同一小组中,共同应对挑战,不仅体验到合作学习、共同成长的快乐,更增进了了解,缔结了友谊。
抓住青年教师好胜心强的特点,质监部进一步组织了“集体教学”“环境创设”等专题评比活动,带领所有中层干部到各园区的现场进行观摩、评比,并拍摄照片、制作录像在校园网上共享。评比活动促使包括中层干部在内的所有教师,静下心来认真寻找姐妹园区的优点与不足。这样,把园区之间复杂化的竞争与纠结引领到单纯对保教现场、保教行为的剖析与改进上来,并初步形成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氛围。
其次,引领互动共进。新年伊始,江湾园组织了“庆元宵”活动,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做灯笼、剪窗花、猜灯谜、吃汤圆、玩弄堂游戏。科研部在全程观察幼儿活动后,认为有必要做一个调查,了解幼儿对活动的喜好情况,为改进明年的元宵节活动提供依据。于是,两大块图文并茂的画板醒目地陈列在幼儿园的门厅里,孩子们用五角星在最喜欢的项目栏内投下自己的一票。统计结果出来后,科研部对此次调查进行了反思:孩子们是否知晓投票的意义?他们所投的票是否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们喜欢或不喜欢这一活动的原因是什么?投票结果是否存在年龄差异?
作为联动的“中转站”,科研部立即把问题反馈到其他园区。当时,适逢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康桥园在设计“复活节”活动,教师们围绕“找蛋”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游戏。针对江湾园的问题,康桥园以“如何走近幼儿,为改进活动提供切实依据”为题展开研讨。有外籍教师提出使用“护照”的建议,即幼儿每完成一个游戏,就可在“护照”上盖一枚特定标记的印章,这样,印章就和幼儿所参与的游戏一一对应起来。通过统计不同印章的数量,就可以发现幼儿对各项游戏的喜欢程度;通过分类统计,还可以分析幼儿对活动喜好情况的年龄差异。在对外籍教师建议拍手叫好的同时,中国教师也提出建议:在“护照”上留白,鼓励幼儿在留白处用图画等方式表达对游戏活动的感受,这样,可以进一步分析幼儿对于游戏喜好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因为有了江湾园的问题,康桥园在活动设计阶段就进行了先期思考,对拓展思路和完善方案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正是借助园区之间问题的传递,各园区可以在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建新经验,并在来来回回的互动过程中实现质量的提升。
4.园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篇四
为规范工业园区项目用地,使企业用地实现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运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工业园区土地管理办法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相关规定,结合我县工业园区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实施办法。
一、进园项目标准
1、项目进园标准。进园企业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并具有较高科技含量,以工业项目为主。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应在3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强度每亩达到50万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每亩达到60万元以上,上交税收每亩达到3万元以上,年上交税收30万元以上或安置就业100人以上。其中,落户南区工业大道和二纵路两旁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应在500万元以上,且年上交税收60万元以上或安置就业200人以上。
2、项目进园程序。项目审查—项目预选址—项目规划设计—项目用地报批—项目规划效果报批—开工建设—竣工验收。
3、项目建设标准。进园企业动工前应做好平面规划和立面规划效果设计,其建筑物外墙饰、颜色、大门、围墙样式等规划设计符合园区规范要求。其中,内部建筑密度达到40%以上,绿地率达到18%,建筑容积率达到0.6-1.0(有色金属冶炼0.6,矿产、化工、医药0.7,纺织、造纸、木材加工、印刷0.8,农副产品、服装鞋帽等1.0),原则上厂房建设应在二层以上。
4、项目进度要求。进园项目在完成选址、规划设计、购地款缴交后,30日内开工建设。原则上10个月内建成投产,重大项目建设期可放宽为12至15个月。项目竣工投产时,企业应同步完成(预留土地应在二年内动工建设)厂区内美化、绿化、亮化,且厂区内排水、排污管道分别接通工业园区的排水、排污总管道。
二、项目入园供地管理
5、经审查符合入园条件的项目,帮办单位会同投资客商并携带投资项目《合同书》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到县工业园管委会规划建设科申请项目用地预选址,县工业园管委会1个工作日办结。
6、县工业园管委会必须根据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水平和投资规模,并结合产业布局安排落户地址。对照项目投资额度、厂房、宿舍、办公等生产生活设施建筑面积及项目发展情况安排,提出项目用地初选意见。依据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厂房规划建设密度和项目发展前景,县工业园管委会认真核算用地面积,明确建设要求等,不超标准用地。用地面积确定后,填报《工业园企业落户用地审批表》,经县工业园管委会讨论并在3个工作日办结,再报县政府审批。投资商须携带下列材料:(1)投资项目《合同书》;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外商身份证复印件。
三、项目入园审批程序及要求
7、根据项目产品工艺和厂区规划布局,投资商制作《项目规划设计鸟瞰效果图》、《厂区布置平面图》和《项目建设计划书》,填报《工业园进区项目规划及建筑造型审批表》,县工业园管委会在5个工作日办结,再报县政府审批。投资商须携带下列材料:(1)《项目厂区布置平面图》;(2)《项目规划设计鸟瞰效果图》;(3)《项目建设计划书》。
四、项目建设管理
8、投资客商在进行厂区内规划建设时,应做到办公及生活设施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用地总面积的7%,内部建筑容积率不低于0.6,建筑密度不低于40%,内部绿化用地达到18%。投资商应按照供地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1000万元的,项目用地面积原则上应控制在20亩以下,标准厂房应达2600-4000m2;固定资产投资1000-2000万元的,项目用地面积原则上应控制在20-40亩,标准厂房应达5000-9000m2;固定资产投资2000-3000万元的,项目用地面积原则上应控制在40-60亩,标准厂房应达1-1.4万m2;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用地面积原则上应控制在100亩以下,标准厂房应达2.2万m2以上。厂房原则上建设两层以上,如厂房建设一层,层高须达6米,建设钢结构厂房四周应砌女儿墙。办公楼原则上建设三层以上,办公楼建设长度与临街面比例应达到50%。厂区四周围墙建设应是通透式。
9、土地款缴交后,由县工业园管委会下达开工通知书,企业应在10天内开工建设,施工建设的有关
要求应严格按县政府审批的规划效果图进行。
10、根据项目用地报批和规划效果报批审批意见,企业依照用地面积,按规定标准缴交土地款,县工业园管委会向县国土局提供项目购地招拍挂告知书。在招拍挂程序结束后,县国土局向投资商出具地价评估报告出让书或拍卖成效确认书。投资商须携带下列材料:(1)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2)法定代表人身份证;(3)企业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五、项目监督机制
11、企业正式落户后,根据县政府对企业厂区规划效果图的审批要求,做好围墙、门卫室、路面硬化、美化、绿化、排水排污、供水、供电等厂区内部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配套建设资金原则上总额控制在每亩4.4万元以内。若需增加配套建设资金,则应符合2010年印发《永丰县企业发展优惠政策及服务企业发展奖励办法》中规定或依据县委、县政府“一企一策”会议纪要。
12、县财政按标准拨付工业企业内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面积以核发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为准。根据企业自身工艺流程的要求和企业提出的建设计划,企业内部基础设施工程可以由县工业园管委会委托施工队伍,并组织施工。建设完工后,由县工业园管委会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凭有效发票支付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13、企业竣工投产后提出申请,由县工业园管委会牵头汇会同县财政局等单位共同组织竣工验收。对达不到项目用地报批和规划设计报批规定建设标准的,则企业必须在合同和入园审批确定的时间之内启动二期工程建设,一年之内达到标准。否则,从企业正式投产第二个年度起,按每亩2万元/年的标准向企业征收公共基础设施配套费或扣缴企业内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直至企业达到建设标准为止。从企业正式投产之日起,对拒不启动二期工程计划的,对办理土地使用权证缴交土地交易契税和企业内部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筑安装税奖励,将采取按已使用土地面积部分返还措施,其余未奖励返还金额转为保证金,待二期工程全面启动并竣工投产后再奖励。
从企业正式投产第二个年度起,对照项目用地报批方案和规划设计报批方案,对超标准用地和二期工程计划拒不启动实施建设的,从第二个年度起,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的地方所得部分奖励金额转为保证金,待二期工程全面启动并竣工投产后再视情况予以奖励。
14、超过合同约定的动工建设日期满一年而未动工建设的项目的用地;已开工建设但建设面积占应开发面积不到三分之一的项目的用地;已投资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一年的项目的用地,均视为闲置土地。闲置土地依照国土资源部5号令收回土地使用权,并按土地出让价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
15、企业正式投产的第2个年度,按照项目入园协议书约定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尤其是税收贡献达产达标。若未达产达标,业主又不扩大固定资产投入的,土地由县国土局和县工业园管委会依法收回。购地款按当时实际缴交金额(不含厂内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不计息退回,地上部分有效建筑物经合法评估机构评估价值依法转让。
16、工业园区现有企业需转让土地资产,必须先向县工业园管委会和县国土局提出申报,县国土局和县工业园管委会按企业原购地价款收回土地后,再进行依法出让。否则,视同非法买卖土地。
17、工业园区现有企业需由县工商局进行企业名称或法人代表的变更,经县工业园管委会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后提供书面证明方可进行变更,重大项目须报县政府批准。
5.园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篇五
为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园区发展步伐,科学合理利用土地,更好地为入园企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和省政府《关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有关问题和政策措施的意见》(陕政发[2008]35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以下项目入园管理办法。
一、入园管理
(一)入园条件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项目及汶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业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项目。
2、全国500强企业、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项目。
3、具有主导产品、产业链延伸对县域经济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项目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4、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县产业园区的产业布局,达到规定的投资额度和投资强度的项目。
5、符合园区发展方向的其他项目。
6、禁止在园区兴办矿产品加工、国家产业政策限制淘汰产业、落后技术工艺和对环保产生影响的企业。
7、禁止对钢结构、轻钢厂房及其附属设施有腐蚀性的项目入驻园区标准厂房。
(二)投资要求
1、租用厂房项目:总投资300万元以上的项目。
2、自建厂房项目:在规定的建设期内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每亩土地投资强度100万元以上。
3、入园投产后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
(三)环保要求
入园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有关环保要求标准,对园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无影响,或在可控和限定范围内。
二、土地管理
(一)土地性质
按园区管委会核准、规划的用地类别,其性质不得改变。入园项目按程序取得有偿使用的土地,未经园区管委会批准,不得转让、抵押,否则园区管委会有权收回土地使用权。
(二)土地有偿转让费
1、根据国家关于工业用地取得方式的规定,园区工业用地的挂牌价不低于8万元/亩,其他类别的项目用地(如商业、物流用地)价格原则上按市场价格确定。
2、对产出效益高、市场竞争力强和劳动密集型项目,或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充分利用我县当地资源,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预期的项目,其用地面积和地价由管委会上报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实行一事一议。
3、入园项目建成后,经园区管委会复核,其投资强度低于园区规定标准的,按其投资强度和园区规定的投资强度标准核算其应占用的土地面积,其余的土地能二次规划利用的,由园区管委会按原合同地价退还企业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费,收回多余用地;如园区无法二次规划利用的,则由用地企业按原合同地价的5倍补缴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费。
4、企业解散或破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之规定和程序执行,并报园区管委会备案。企业按程序拿到土地一年内无法开工建设的,由园区管委会按照法定程序收回土地。
三、项目入园程序
(一)申请及审核
1、由项目单位向园区管委会提出入园申请,并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园区管委会对上述资料审核合格后,由管委会下发入园通知书,并确定租用厂房或地块。
3、对自建厂房的项目,待地块确定后,企业须在3个月内向园区管委会提供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所设计的总体、详规图及厂房设计图。
4、总体、详规图经园区管委会审核通过后,园区管委会与项目单位签订入园协议,凭土地款进账单,由管委会负责组织放线后,项目单位开始开工建设。
(二)入园确认
1、租用厂房项目:以企业与园区管委会签订《园区标准厂房有偿使用合同》,并按合同规定交清有偿使用费为准。
2、有偿租地自建厂房项目:以企业与园区管委会签订《企业入园投资协议》并交付首期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费为准。
四、项目服务配套措施
园区管委会为项目入园开辟“绿色通道”,对入园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优化环境,创造便捷、高效的办事机制,具体措施是:
(1)安排专人协助入园企业办理证照和工程报建工作。
(2)对企业提出需协调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实行即时服务,限时解决或答复。(3)提供人才招聘、科技服务、融资帮助、法律咨询、物流等方面的服务与咨询。
五、本办法由宁强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6.园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篇六
一、当前社会现状及前景展望:
据国家民政部门预计,到2010年,在我国老人家庭中“空巢”比例将高达70%左右;全国老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10年我国老年人市场的年消费需求将达到1万亿元。这两则数据显示出“银发经济”的无限商机,而养老服务无疑是其中的一大亮点。养老、托老服务领域隐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山林益寿园的竞争优势:
纵观市内各个养老院,基本上都是一床难求!想入院的老人需要排队等候,通知入住。在这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将养老服务办出特色,更能显示出其超强的竞争力。城里的老人,一生辛劳,身心从不曾真正放松过。回归自然,在空气新鲜、环境清幽的山林里疗养,一定是每位都市老人梦寐以求的愿望!下面就具体优势作详细分析:
1,这里远离喧嚣,没有污染,吃、住、玩都是天然的。采蘑菇、挖野菜、种花、养鸡等,这些都是市内养老院所无法提供的,却是老年人最喜爱的户外活动!
2,建设费用较低,不受城市瓶颈制约。在寸土寸金的现代城市里,建一个设施齐全的养老院,最小规模也要数百万元 的投资。在空气质量很差的城市里,绿化区是必不可少的,而这正是其中最大的一项投资。在山林里修建养老院,则无需在绿化上投入太多资金,葱郁的林木和满山的野花,就是老人们的最爱!
3,山林益寿园的功能已不仅仅是养老,同时也是在疗养和度假!而市内的养老院基本上只是给老人提供了住宿和一日三餐。打麻将几乎是唯一的活动内容!
4,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山林益寿园对护理水平要求不高,可以廉价就近雇佣农村妇女;可以用食堂里老人的剩饭剩菜来养猪,既避免了粮食浪费,又间接降低了成本。(猪肉可以自给自足);可以用沼气、气化炉等新能源来做饭、沐浴及冬季采暖(厕所和养殖产生的粪便即是沼气来源)。
5,收费可高可低,入住率基本不受价格影响。成本低自然支撑了低价格,这是最具竞争力的杀手锏,可使山林益寿园永远立于养老服务业的不败之地!况且为了给老人安置一个舒心快乐的环境,子女一般都会忽略价格因素!
三、转化劣势,多重经营:
山林益寿园拥有市内养老院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但也有其劣势,就是距离市区较远(长春89公里),经常探望老人的家属会感到不便。为此,我想出了一个绝好办法,以弥补此不足。具体方案是:采取双重经营的模式,让益寿园同时兼作“山林度假村”。一辆微型面包车,每个周末往反市区一次,接送来此度假的游客和探望老人的子女,每位只要花上50元/天(或更少),吃住玩全包。这样一来,老人家属不但探望了老人,还体验了一次实实在在的“农家乐”。面包车的车身还可以涂广告,招揽客源。
四、项目规划及投资预算:
1,房屋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四人间8个,24平方/个;单间18个,10平方/个;餐厅/活动室1个,40平方;厕所/洗涮间男女各2个,20平方/个。总费用约36万元(包括简单装修)。
2,锅炉房、厨房、浴室各30平方米 4万元(包括厨房、浴室基本装修)
3,绿化面积1000平方米 6000元
4,平整场地 2000元
5,围栏80米 8000元
6,水塔及供水系统 6000元
7,室内设施:床56张1.4万元;柜50个5000元;凳子200个5000元;饭桌15张3000元;大电视一台5000元;小电视8台4800元;书桌18个2200元;靠椅18个900元;
以上共计46.5万元,加上流动资金,总投入需50万元。
五、投资回报:
1、月营业额:每位老人收取600元/月,单间另加300元包房费。即是:600元×8间×4人+900元×18间×1人=35400元
2、营业成本:
①伙食费:每位老人每月200元×50人=10000元
②雇员工资:保洁员2名600×2=1200元;厨房人员2名800×2=1600;锅炉工1名300元;合计3100元
3、政府补贴和社会捐助:具体数额不详(暂时不计)。
综上每年净利润总计:35400元-10000元-3100元=22300元×12个月=26.76万元
六、后续项目开发:
益寿园正式运营后,继而以营业收入再进行投资,发展养殖业和山林度假村,使之不断壮大,最终发展成一个集老年服务、养殖、果园、城市猎奇等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度假村!
七、利润分配:
我以承包的3000平米建筑用地(包括全部地上物)及30亩山林(实际有200多亩)入股,占总股份33%;您出资50万元入股,占总股份67%。全部经营项目所产生的利润按此比例分配。合作期限:永久(山林承包合同为50年;3000平米建筑为永久产权!)。
也可小规模局部合作,具体方式待商议。
附:山林现状
7.园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篇七
物流园区是运输公司、仓库、配送中心、批发中心及流通加工厂等多种业态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 是发挥物流业集聚效应的重要载体, 对促进物流业集约化发展有十分重要作用。物流园区将运输、配送、仓储、信息等物流资源融合在一起, 形成较为完善的物流系统, 促进物流业集约化发展, 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同时, 物流园区有效提高物流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 减少了道路、货站、仓库等设施城市占地, 减少车辆出行次数, 减少噪音、尾气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物流园区建设管理现状及问题
物流园区规划体系不完善。市级物流规划应当着重于地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个层次的物流结点, 以及明确物流园区规模和功能定位。从宁波物流园区规划体系看, 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物流园区规划体系缺乏层次;二是物流园区规划体系缺乏统筹协调, 各部门对物流园区规划自成体系, 部分物流园区规划脱离城市总规、土地利用和产业规划等, 导致物流园区在后期推进过程中土地无法落实;三是物流园区规划体系缺乏需求支撑。
物流园区建设管理不规范。一是物流园区建设标准有待完善和规范。虽然《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国家标准已颁布多年, 但是国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此进行要求, 只是作为推荐性标准, 而非强制性建设标准, 没有得到政府部门执行和相关企业的重视。同时, 与物流园区紧密相关的货运站标准滞后, 无法对近年来园区内货运站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给予行业性的专业指导, 且现有物流园区的货运业务功能融合在其他业态中, 较难进行划分和核定。目前, 若按照现有货运站标准来建设, 绝大多数的货运站场用地将大幅度缩减, 以至于现有货运站标准明显不适应现代物流园区的综合发展方向。二是缺乏对物流园区立项后开发与建设约束机制。目前, 无论是政府主导开发, 还是政企联合开发, 其核心似乎还是在卖地, 而对后续建设管理缺乏有效约束。物流园区后期建设什么, 建成什么样, 是否能达到原来承诺的目标, 政府部门很难完全把控。三是缺乏对物流园区建设后期招商引资的监督机制。物流园区在招商引资时, 一般只要企业利税较高、有意愿入驻, 就会引进来, 对其是否与园区定位相匹配, 如何实现协同发展等问题考虑较少, 导致园区管理者对进入物流园区的企业缺乏相应的资质认定, 致使一些地产开发商进入园区, 行“物流园区”之名, 搞“商业地产”之实, 在园区内进行土地投资买卖活动, 致使政府制定的土地优惠政策被土地开发商独吞, 与物流园区的发展宗旨背道而驰。
物流园区赢利能力弱。尽管物流园区类型多样, 但彼此间差异化却并不明显, 除保税业务外所提供的服务更是千篇一律。服务项目缺乏创新, 物流园区真正实现盈利的却不多。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业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二是服务内容有待创新, 缺乏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和盈利模式, 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三是园区孤岛运营现象普遍, 园区间合作有待加强。导致物流园区之间无法合作的最大障碍, 就是标准不统一、流程不规范。
物流园区行业管理不到位。目前政府对物流的管理是分部门进行的, 参与物流管理的各部门从上到下一统到底, 基本自成体系, 横向联系少。一是物流园区上级管理部门过多, 行业管理主体不明确。市发改委、交通委、口岸办、商贸局等部门都有涉及物流园区管理, 其中发改部门负责园区建设项目规划审批, 交通负责园区内运输市场行业管理, 口岸负责保税物流园区内报关、报检的协调管理工作, 商贸局负责园区内交易市场行业管理, 其他部门根据相关职责范围履行管理。二是在实际建设和运营中, 物流园区是一个物流与贸易的综合体, 且往往会演化成各种新的业态, 政府部门对物流园区的行业管理难度较大, 存在管理不到位和缺位。三是物流货运站管理难度较大, 效果较差。
规范物流园区建设与管理的对策建议
完善物流园区规划体系, 避免物流园区重复建设和无序发展。通过制定规划, 整合资源, 突出重点, 彻底改变物流业弱、小、散、差的局面, 走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一方面, 在国家物流园区规划的指导下, 开展宁波物流需求调查, 尽快编制地方物流园区中长期规划, 构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三层体系, 为物流园区建设发展提供规划依据。另一方面, 要将物流园区规划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规划中, 加强物流园区规划与产业布局、行业发展、功能区域等相关规划的协调, 对纳入规划的物流园区在用地上给予重点保障, 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给予优先安排。
规范物流园区建设标准, 建立健全物流园区建设监管和约束机制。一是完善物流园区建设标准;二是建立多部门联合审批机制, 要求物流园区经营者要在获取规划国土部门的用地许可、工商营业执照之前实施物流园区及货运站经营许可制度, 保障在市区建设物流园区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在城镇规划区建设物流园区应当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及城镇道路发展规划, 园区内货运场站建设规模、标准必须符合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且交通运政管理机构要组织严格的竣工验收, 未通过验收的不能投入使用;三是建立物流园区建设监管和约束机制, 创新土地供应机制和项目评估机制, 通过参股出租、分期提供等方式, 加强政府部门对物流园区建设的控制力, 要求物流园区企业按照规划设计要求进行建设, 严格执行单位面积的投资密度、建筑密度和投入产出等指标, 保障物流园区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四是建立健物流园区规划建设评价体系。
加强物流园区服务创新, 提高物流园区赢利能力。一是继续夯实物流园区作为集散中心功能, 加强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 同时可通过拓展服务的方式, 率先实现“虚拟”多式联运, 在物流园区可引入空运、海运或铁路货运的订舱代理企业, 提供“虚拟”的多式联运服务, 帮助入驻企业减少物资周转的环节。二是推进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三是物流园区向交易平台的拓展。
完善物流园区行业管理机制, 落实政府管理部门管理职责。一是构建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物流园区联合管理体系, 将工商、财税、运管、贸易等政府的监督管理服务职能集聚到同一平台上, 促进园区发展的政策协调, 达到节约行政资源、实现物流园区高效管理和政府对外服务。二是地方可研究出台《物流园区管理办法》, 建立物流园区管理综合评价体系, 强化对物流园区经营管理方面的监管职责, 杜绝经营者“重收费、轻管理”的行为, 应从许可或服务标准为主、备案为辅的方式向经营资质、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方面规范物流园区的经营行为转变, 从落实许可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行业发展规划、市场退出机制等方面强化市场监管力度。三是重点加强物流园区的运输市场监管。一方面, 要制定和实施物流园区内运输服务标准、管理规范及质量信誉考核办法等;另一方面, 要加强园区内运输站场作为车辆源头管理、治理超载超限的重要依托场所的作用, 明确物流园区对运输经营者、承运人、驾驶人员及车辆的管理职责, 建立物流园区货运源头监督管理机制。
8.打造园区平台 建设北方瓷都 篇八
《经济》:刘书记,当前在全国陶瓷界,大家都知道东北辽宁有一个建平陶瓷工业园,建平县也因此有了“北方瓷都”这样一个已在国家工商注册很大气的美称,请问建平是如何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发展陶瓷产业的?
刘子余:建平发展陶瓷产业,可以说是历史和现实两大因素使然。从历史的因素来说,建平地处大凌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发源地,从化石上考古发现,这里不但是“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和“第一朵花”盛开的地方,而且也是陶制品的发源地之一。据这里出土的红山文化后期文物玫瑰图案彩陶筒座与彩陶盆考证,早在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崇山峻岭中烧制出了第一炉彩陶筒座,第一只彩陶盆。有了这样的厚重的历史积淀,这里的制陶业就从来没有终止过。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的陶瓷制品如缸坛盘碗到后来的马赛克、红坯体外墙,也曾小有名气。只是生产规模太小,产品工艺落后,市场销路不畅,以致逐渐被市场淘汰出局,最终于2000年跌入低谷。然而,建平的几千年陶瓷情结并没有因此而彻底中断。从现实的因素来说,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来,我们敏锐地意识到,实现建平的工业化,发展陶瓷产业仍是这里的首选,这也是经过我们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深思熟虑的。同时,在陶瓷产业的空间分布上,中国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尚是陶瓷产业的空白区域,加之建平的陶瓷产业原有的持续多年的生产基础,发展陶瓷产业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从发展县域经济的角度讲,只有通过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县城和中心镇的建设,实现乡镇企业、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和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才可以更好地发挥聚集效应,全面提升农村工业化的整体水平。因此,我们突出了工业的主导地位,树立以工业化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理念,依靠比较优势,面向市场,加快建立具有产业优势的特色经济,打造区域经济品牌。在2004年我们提出了建设陶瓷大县的口号,并举全县之力加速推进其建设进程。
《经济》:发展一种产业,固然要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机遇,但最重要的还是取决于产业发展所必需的优胜于其他地区的优势,建平是否有陶瓷发展优势呢?
刘子余:这种优势不但有,而且得天独厚。
——原料优势。建平县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有益矿藏就达55种。就陶瓷原料而言,我县原料具有两个100%优势,据辽宁省地质部门出据的勘探检测报告,陶瓷所有的坯釉料均可以100%就地解决,而且原料品质好、储量大,而且多为软质料,研磨时间不到10小时;据地质部门勘察,按年产两亿平方米测算,根据我县已经探明的原料矿山储量,100%的原料开采时间可超过一百年。同时,供矿价格也比较低,原料平均单价是全国的最低水平,这就保证了我县陶瓷企业能够低成本、高效益地可持续发展。
——能源优势。我县电力资源充足,园区设有66千伏的中心变电所,总装机容量25.6万千伏安,保证全年不停电,同时园区还为所有企业配置了双回路电源,保证全年供电满负荷运转;园区周边还有三大煤矿,北京岩出燃气科技有限公司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已经入驻建平,可为陶瓷企业提供优质的环保燃料;这些条件都为我县发展陶瓷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生产优势。建平陶瓷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组织陶瓷生产,逐步形成规模。多年来随着陶瓷产业的发展,已经培养了一批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拥有实力雄厚的技术。同时也蓄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培育了广阔的销售市场。在建平发展陶瓷产业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原料上看,中低档砖的原料人磨成本不超过每吨40元,中高档砖的原料人磨成本不超过60元。从劳动力上看,全县有富余劳动力6万多人,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是具有一定专长的陶瓷产业工人。
——区位优势。我县位于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的交汇处。境内铁路、公路四通八达,国道101线横贯县城,距锦州港仅170公里,正在修建的“京四”、“朝赤”“一纵一横”两条高速公路全部经过我县。这些优势为我县建设陶瓷工业园区,发展陶瓷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场优势。东北三省、内蒙古等地既是陶瓷工业欠发达地区,又是陶瓷产品需求旺盛地区,每年需求量至少在3亿平方米,而本地产品所占份额仅占10%,这样为我县发展陶瓷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紧紧依靠运输优势和成本优势,就可以覆盖东北、内蒙古、河北等地的建陶市场。还可以借助口岸优势,实现产品出口创汇。
《经济》:建平有这么多的资源、地域等陶瓷业发展优势,真可谓得天独厚。县委、县政府又是怎样推进这一产业发展的?
刘子余:我们推进陶瓷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就是倾力打造建平陶瓷工业园这一平台,并坚持项目向园区集中的原则,形成园区的聚集效应、辐射效应,进而实施招商带动、项目牵动、政策推动战略,努力实现陶瓷产业优先发展、集群发展。我们委托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为建平陶瓷产业发展作出了全面、客观、翔实的规划方案,同时设计出了《建平县陶瓷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方案,指导建平陶瓷产业的健康发展。2004年,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开发项目的建平陶瓷工业园区开工建设,园区规划占地面积6.784平方公里,计划到2010年建成,引进域外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年产各类瓷砖2亿平方米以上,预期实现产值销售收入40亿元,利税4亿元,使之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建筑陶瓷产销基地。在环境建设方面,由园区管委会负责为入园企业领办、代办相关手续,全程跟踪服务,并全部实行封闭式管理和挂牌保护。县政府为所有陶瓷企业家颁发了“荣誉绿卡”。我们就是要用这种最优化的投资环境,推进陶瓷大县建设,
《经济》:发展任何一种产业的最终目的是让它发挥效益,陶瓷产业作为建平县的第一产业,在发展上确实具有其他地区所没有的优势,那么怎样让这些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呢?
刘子余:这种效益很明显,而且日益明显。在刚才的介绍中,我也已经谈到了。要让我们的这种优势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认为关键还是要在发展规模企业上做文章,由于陶瓷企业都具有投资额度大、建设规模大、生产能力大三个特点,每个项目、每个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都在2000万元以上,一条生产线达产后产值最低都在4000万元以上。同时,发展规模企业不但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增加劳动就业人数,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到2005年末,全县陶瓷企业已容纳3500人就业,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预计到2010年,就陶瓷工业园这一块就可以安排15000人就业,到那时,陶瓷企业将成为我县就业和创业的第一载体。陶瓷产业的蓬勃发展和迅速崛起,对地方经济起到了强有力的牵动作用。陶瓷产业本身不仅实现了良性循环,而且还带动了建筑业、采矿业、运输业、商饮服修业、配套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经济》:建平陶瓷园目前运行态势如何?
刘子余:建平陶瓷园开工建设两年多来,已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工业园。截止到目前,园区基础设施总计投入8000多万元,修筑园区主干柏油路3500延长米,2条10KV高压双回路电源已接入园区,66KV高压防火电所已投入使用,主干路已进行了绿化、亮化,现在园区已入驻企业18家,累计合同引资额6.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8亿元,陶瓷总生产能力已达到1亿平方米。特别是今年福建闽清腾龙陶瓷有限公司投资1.04亿元建设的2条全国知名品牌“花开富贵”高档陶瓷地砖生产线,填补了东北地区无地砖生产的空白;北京盛康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590万元建设的年产20万平方米微晶玻璃砖生产线建设项目,填补了国内高科技领域建筑材料的空白。这2个项目的入驻,标志着陶瓷园的产品质量水平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发展中的建平陶瓷园同时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被确立为全省东北老工业基础振兴重点开发项目;省委书记李克强、省长张文岳、副省长胡晓华等领导先后前来视察,并提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建平陶瓷产业的要求。2004年11月,我们抢先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了“北方瓷都”的工商注册,2005年4月得到批复。工业园也通过了省级规划环评,省科技局、省技术监督局在陶瓷园区建立了省级陶瓷研发中心,质检中心的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运行中。截止到2005年末,已经有18家企业、20条生产线入园,陶瓷生产能力达1亿平方米,实际产量达到350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9%,实现产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345%。这18个企业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并产生了极大的集群效应。2005年,全县陶瓷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3,占全口径工业总产值的12%,预计到2010年,整个陶瓷工业总产值将达到40亿元,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所占份额将达到50%以上。陶瓷工业的主导产业地位日益明显,建平陶瓷园已步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经济》:在全国陶瓷产业上,您认为建平的陶瓷产业目前站在一个什么位置上?
刘子余:20多年来,我国陶瓷业的发展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各陶瓷产业区的崛起,使得我国陶瓷业一日千里。从最初的“三山”格局到现在的“三山一海夹两江”的局面,从当初的品种单一、结构简单,到现在的种类繁多、产品丰富多彩,可以说经过20年的拼搏奋斗,成就了一个盛大的陶瓷王国。目前看,在这个陶瓷王国里,建平应该说还是小字辈,陶瓷产业还正处于创业和上升阶段,同广东佛山、四川夹江相比,规模是小了一点,陶瓷产量占到全国陶瓷市场份额的2%。但是可以说建平县发展陶瓷产业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的,从我们目前引进的项目看,项目起点高、技术含量高、工艺先进、花色品种齐全。从各种优势上来看,从我县陶瓷产业发展的态势来看,我们具有各种其他地区所没有的优势和条件。中央提出建设社会新农村的号召之后,也给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和商机。可以自信的说,打造“北方瓷都”绝不仅仅是我们提出来的一个口号,我们会利用我们的优势和决心,使建平成为真正的“北方瓷都”。
《经济》:建平陶瓷园建设时间之短、发展速度之快令人震惊。对“陶瓷园”、对“北方瓷都”的进一步发展,您有何设想?
【园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园区建设总结09-26
智慧园区运营平台建设09-16
大学园区文化建设方案10-22
推进园区建设实施意见11-01
农业园区建设用地指标11-03
乡镇工业园区建设经验交流材料09-11
加快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07-10
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助力现代农业发展08-12
全县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工业发展动员大会06-19
婚庆园区项目申请报告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