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国学启蒙教学计划

2024-09-22

小学生国学启蒙教学计划(共9篇)

1.小学生国学启蒙教学计划 篇一

第一单元 孝敬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第二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1.熟读一、二课共七句《论语》选句。2.通过自学,理解七句《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这七句《论语》,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简介本书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一、二两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一、二两课《论语》选句,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3.老师范读一遍,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画出朗读的停顿。4.学生根据画出的停顿自由朗读。

5.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 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论语》选句。学习第一课古诗《望岳》、第二课古诗《无题》 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望岳》、《无题》

2、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一、二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望岳》、《无题》 1.读通、读顺 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简介写作背景、作者,重点理解泰山 4.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背诵两首古诗

四、小结

第二单元 仁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课、第四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1.熟读三、四课《论语》选句。

2.通过学习,理解《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一、二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3.老师范读一遍,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画出朗读的停顿。4.学生根据画出的停顿自由朗读。

5.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 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五课、第六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1.熟读五、六课《论语》选句。

2.通过学习,理解本课《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三、四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5.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和停顿,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 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熟读《天净沙•秋思》

2.理解《天净沙•秋思》大意,感受这首小令的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感情。3.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五、六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天净沙•秋思》 1.读通、读顺 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简介写作背景、作者 4.想象情境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5.配乐朗诵

三、背诵《天净沙•秋思》

四、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枫桥夜泊》《寻隐者不遇 》 教学目标

1.熟读《枫桥夜泊》《寻隐者不遇 》

2.理解《枫桥夜泊》《寻隐者不遇 》大意,感受诗的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感情。3.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至六课《论语》选句及《天净沙》

二、学习《枫桥夜泊》《寻隐者不遇 》 1.读通、读顺 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简介《枫桥夜泊》写作背景 4.表演《寻隐者不遇 》 5.配乐朗诵

三、背诵、小结

第三单元 修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七课、第八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1.熟读七、八课《论语》选句。

2.通过学习,理解《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五、六两课《论语》选句

三、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3.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二)读熟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 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九课、第十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1.熟读九、十课《论语》选句。

2.通过学习,理解本课《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七、八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3.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和停顿,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 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如梦令》 教学目标

1.熟读《如梦令》

2.理解《如梦令》大意,感受这首词的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感情。3.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九、十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如梦令》 1.读通、读顺 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简介写作背景、作者 4.想象情境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5.配乐朗诵

三、背诵《如梦令》

四、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竹石》《题临安邸 》 教学目标

1.熟读《竹石》《题临安邸 》。

2.理解《竹石》《题临安邸 》大意,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3.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七至十课《论语》选句及《如梦令》

二、学习《竹石》《题临安邸 》 1.读通、读顺 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简介《题临安邸 》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4.补充郑燮作者的资料,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背诵、小结

第四单元 君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十一课、第十二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1.熟读十一、十二课《论语》选句。2.通过学习,理解《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九、十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3.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二)读熟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 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十三课、第十四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1.熟读第十三课、第十四课《论语》选句。2.通过学习,理解本课《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十一、十二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5.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和停顿,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 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虞美人》 教学目标

1.熟读《虞美人》

2.理解《虞美人》大意,感受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3.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十三、十四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虞美人》 1.读通、读顺 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简介写作背景、作者 4.想象情境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5.配乐朗诵,学唱《虞美人》

三、背诵《虞美人》

四、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乡村四月》《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目标

1.熟读《乡村四月》《芙蓉楼送辛渐》

2.理解《乡村四月》《芙蓉楼送辛渐》大意,感受《乡村四月》所描绘的情景,《芙蓉楼送辛渐》所表达的感情。3.背诵两首古诗。教学过程

一、复习十一至十四课《论语》选句及《虞美人》

二、学习《乡村四月》《芙蓉楼送辛渐》 1.读通、读顺 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简介《芙蓉楼送辛渐》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4.感受《乡村四月》所描绘的情景

三、背诵、小结

第五单元 君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十五课、第十六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1.熟读第十五课、第十六课《论语》选句。2.通过学习,理解《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十三、十四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3.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二)读熟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 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熟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意,感受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复习十五、十六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1.看视频范读 2.读通、读顺 3.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4.简介写作背景、作者 5.想象情境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6.配乐朗诵

三、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望洞庭》大意,感受这首诗比喻的巧妙。3.背诵《望洞庭》。教学过程

一、复习十三至十六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望洞庭》 1.读通、读顺 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体会比喻的巧妙、洞庭湖的美丽。4.配乐朗诵

三、自由背诵《望洞庭》、《念奴娇·赤壁怀古》

四、小结

2013年春季

《国学启蒙》教学设计

姓名:张惠琴 班级: 501班

2.小学生国学启蒙教学计划 篇二

当前全国有许许多多农村小学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如我们石滩镇小学就是其中一例。

学习了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完善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要求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的讲话精神,学习了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后。我们对在小学生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了深刻的认识,于是笔者组织有关小学校长商量,决定在镇中心小学与麻车小学两间学校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实验,并于2015年下半年向“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与研究》总课题组申报了《农村小学国学启蒙教育实验研究》的子课题(课题批准号FHB120520)。

本文仅以我们石滩镇两间小学开展研究为例,谈谈农村小学在非政府机构统一牵头组织情况下开展国学启蒙教育遇到的困难与对策,以抛砖引玉,共同探讨农村小学开展国学启蒙教育工作。

二、启动国学启蒙教育遇到的困境

教育学告诉我们,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手段。即告诉我们由谁来教、教给谁、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那么我们在开展国学启蒙教育过程中上述要素齐备吗?非也,或者说很多要素不尽如人意。

(一)产生在教师方面的困境

为了解教师对国学启蒙教育工作有关情况,我们编制了“教师对国学启蒙教育的认识调查”、“ 教师当前对国学经典学习情况调查”、“教师对指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情况调查”、“教师参与国学启蒙教育的意愿情况调查”等问题表格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反映,总的情况是乐观的。但从有关数据与原因情况看,也存在着不少困难:⑴增加额外工作量;⑵怕影响义务教育刚性规定考试科目的学习与成绩滑坡;⑶阅读国学经典少,怕不能胜任指导学生的工作。

(二)产生在学生方面的困境

为了解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情况,我们编制了“学生国学启蒙教育前学习经典情况调查”、“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表现调查”两项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

从调查数据反映出来的困难:⑴学生阅读过我们所要开设的篇目不多;⑵有部分学生感觉国学文章难读难理解,学习起来辛苦,导致有些畏难情绪。不过这些都不是大问题!

(三)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我们是采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篇目有《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中国古典诗词欣赏》、《声律启蒙》、《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这些篇目与内容是教育部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推荐书,无可厚非。

(四)产生在教育手段上的困境

教育手段包括精神手段和物质手段。精神手段主要是教育者对教育客观规律的认识,教育方法的掌握,教育艺术的运用等;物质手段主要是进行教育时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我们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精神手段困扰我们主要是:⑴缺学科带头人;⑵缺上级教研机构与指导;⑶缺教育评价。物质手段困扰我们主要是:⑴没有可专设国学启蒙教育之课时;⑵缺经费,难为学生人手一册订购国学教材读本;⑶缺乏可供教师、学生集中学习与活动的时间。

三、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

通过上述问卷调查与行动研究发现,农村小学国学启蒙教育在非政府机构统一牵头组织情况下开展主要存在于教育者(教师)以及教育手段方面。

(一)产生在教师身上的困境原因

1. 增加额外工作量。因为开展国学启蒙教育不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牵头组织的工作,并非全镇各小学都开展,不是常规教学计划内的任务。另外,对经典的教育价值意义认识不足,在金钱利益至上的风气下奉献精神薄弱。再者怕影响刚性规定考试科目成绩的降低。因而,部分教师产生厌烦与担忧的情绪。

2. 对晦涩难懂的国学经典阅读理解有畏难情绪。这方面对农村小学教师来说很现实。因为平时对国学经典书籍接触少,阅读量不大,年龄又偏大,记忆力不强,开卷读书做笔记不断汲取书中营养的意念也未很好养成,加上现在很多教师空余时间都花在“玩手机”消遣或阅读上。所以对打开国学经典细心研读必费神费脑,不愿意吃这个苦。

3. 为数不少的教师难胜任国学经典诵读指导与讲解教学活动。因为以前对国学经典读得少,怎样诵读连自己都不晓,何以指导学生?对经典语句自己不看译文都不明,何以对学生“详训诂,明句读”?所以教师确有难胜任国学经典诵读指导与讲解之实。

(二)在教育手段方面存在困难的原因

教育手段(精神手段、物质手段)方面存在困境说对农村小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是最大的困扰。

1. 精神手段的困境

⑴ 缺学科带头(引路)人。对从未开展过国学经典教育工作的农村小学领导与教师,如何报告申请,谁来主持,开设什么课程,谁来指导与讲解,用什么方式方法开展等等都是一头雾水,学校中根本找不到这项教育活动的带动引路人。

⑵ 缺上级此项教研机构咨询与指导(教育局统一组织的设传统文化教育教研机构)。因为我们增城区教育局尚未统一牵头系统组织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所以教育局也不在教研室设置传统文化教育教研机构。我们在开展国学启蒙教育过程遇到的问题,没有直接咨询之处与求得指导支持力量。

⑶ 缺教育评价(教育局统一组织的设评价体系)。教育评价具有“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教育系统正常运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作用。教育教学评价又具有“检查、反馈、激励、研究、定向、管理”等功能。因为我们是在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牵头组织下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农村小学,教育局关于学校教育评估不设此项教育评价指标。由于缺乏评价,教师没有激励成功感,没有惩罚批评的畏惧,加上部分教师又缺主动积极工作态度,所以有“随意”应付之嫌。

2. 物质手段的困境

⑴ 没有可专设传统文化教育之课时(教育局统一组织的设有专用课时)。教育活动如果解决了“谁来教”、“教给谁”、“教什么”问题,但缺乏“什么时间教”,这“什么时间”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需条件。那么,我们当前课程表被义务教育规定的主课程以及地方课程等排得满满的,所以找不到一节课作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专用课时。这是我们开展国学启蒙教育遇到的最大困境。

⑵ 缺教材专项经费,难为学生人手一册订购国学教材读本(教育局统一组织的有专项拨款)。因为传统文化教育实验教材尚未纳入中小学教材选用教材目录,又非教育局统一牵头组织开展的,上面没有该项款拨给,又不能向学生收书费,所以缺教材经费,不能为学生人手一册订购读本成了我们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又一大困境。

⑶ 缺乏可供教师、学生集中学习与活动的时间。由于上面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竞赛、培训、特色创新、教师考试、学生统考等等,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都排得满满的,让学校应接不暇,疲于应付。所以要挤一个单位时间集中教师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专题开会,布置任务,培训教师,教学研讨,总结情况等很难。要在学生中开展集体活动,要找一小时左右的时间也难。

四、如何走出困境

(一)走出来自教育者(教师)的困境

1. 达成共识,甘于奉献。思想决定一切,要把事情办好,首先要有正确统一的认识,才有合力的行为。鉴于教师们认为开展国学启蒙教育是额外增加工作量,添辛苦,加麻烦的思想。我们如何克服这方面困扰?⑴意义认识教育。组织教师学习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关于“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学习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请专家作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专题讲座。讲形势,谈认识,讲意义,谈价值,提高全体教师对在小学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意义认识;⑵奉献认识教育。与教师谈清楚拨出一些时间与精力学习与指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不仅让学生从中收获更多的做人道理与文化知识,自身也得以“教学相长”。使教师们提高该项工作的价值认识,从而去除“额外工作量”的心理负担。

2. 科学认识,却除顾虑。鉴于教师们怕学生学国学占用考试科目的学习时间,影响成绩滑坡这方面顾虑。我们开展“学习、行为、效果的关系”讨论,使大家认识到国学经典如《弟子规》、《三字经》这些启蒙读物中,不仅教育孩子们养成行为品格,还培养孩子们刻苦努力学习的意志。如果从中汲取到营养,改变了不良行为又立志于学习,不仅不影响学业成绩降低,反而会大幅度提高学业成绩。

3.需求认知,激励教学。鉴于教师们对国学经典阅读少,指导学生诵读与讲解功底差这方面困难,我们采用的是精神需求与循序渐进法鼓励教师。⑴读经诵典正己化人。先请酷爱国学经典的教师谈个人阅读国学经典的积极心得,再在教师中开展讨论学习传统文化的裨益问题。让教师们正确认识学习传统文化,阅读经典不仅能有深度地丰富母语的认知,还能唤起良知自觉地修养思想行为,提升对学生人格教育的品质,从而激发教师的“我要读”的需求。教师们“开卷读经”并指导学生后,我们设置《学习传统文化心得集》,登载教师的教学心得,以激发教师们读经诵典,正己化人;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与讲解。即按规定的篇目由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认知与理解水平选学选讲。

(二)走出来自教育手段的困境

1. 走出精神手段的困境

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鉴于缺乏学科带头(引路)人,可以聘请或请教行内熟悉国学启蒙教育的教师或专家到校来规划与指导。如我们聘请来自多年潜心研究国学启蒙教育的增城区广播电视大学退休教师朱兴为我们拟定传统文化教育方案、申报课题、指导日常具体工作。朱兴老师还开设国学教育实验班亲自上课,为教师们指路引径。

⑵ 多种形式开展教研。鉴于缺乏上级教研机构的指导的困境,教研工作可采用:a.请外面教师指导;b.积极参加相关的研讨会;c.学习报纸杂志有关文章经验;d.校内教师互相观摩探讨。

⑶ 以“无为而治”代显性评价。《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为无为,则无不治”。在国学启蒙教育未纳入考试科目之时,我们不必确立望而生畏的教育目标,“摸着石头过河”,采用教师不感到压力而自觉执行教育行为方式开展,让台湾的王财贵教授对国学学习告语“不学不得”、“早学早得”、“多学多得”产生出不同效果,从而自觉唤醒教师们的行动,让“不评价”变“大评价”推动教师们对国学教育的积极性。如我们采用“经典吟诵表演汇报”、“经典背诵抽查”、“学生行为改变汇报”、“学业成绩汇报”以及“班风班貌汇报”等形式检查学习效果,不评名次,不设奖项。这些汇报不是显性竞争而是自然形成结果。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教师仍自觉性形成,基本能完成教学任务,教育效果喜人。

2. 走出物质手段的困境

⑴ 形式多样凑课时。鉴于没有可专用课时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困境,我们采用累积时间与多元形式给学生讲足一周不少于1节课内容与一周不少1节课让学生诵读经典。a.利用每天午读10分钟时间全校性广播读或由各班选读;b.班主任灵活运用班会课读讲;c.语文、品德课教师每节课课前用三五分钟读讲;d.班主任灵活利用课外活动课读讲。还有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诵读与背诵。

⑵ 编制简易读物解决学生人手一册之困。由于缺乏订购国学经典实验教材读本经费,我们采用a.用学校办公经费编制简易小读本发给学生;b.于全国(广东版)实验教材中选择部分章节内容组织教师打印在A4纸上,装订成册发放给学生。

⑶ “见缝插针”挤时间解决集中教师开会、学生集合活动之困。

陆游诗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上述之困,若不试水国学启蒙教育未必发觉;上述对策,若不躬行不知其可。我们在开展国学启蒙教育中遇到了困难,想方设法克服了困难,现在我们正在边做边总结,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顺利地开展着。但也藉本文建议相关部门为非政府机构统一牵头组织下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农村小学拨付国学读本经费,解决学生缺读本的困难。让开展国学启蒙教育的农村小学师生更见笑脸!

3.小学生国学启蒙教学计划 篇三

三省吾身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明白反思就是进步。

2、帮助学生学会反思,养成习惯。教学准备:

让学生准备写反思日记所需的笔记本。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故事:

夏朝时候,一个背叛的诸侯有扈(hÙ)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儿子启抵抗,结果启被打败了。他的部下很不服气,要求继续进攻,但是启说:“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却被他打败了,这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如他,带兵方法不如他的缘故。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改正过来才是。”

从此以后,启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饭,照顾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来侵犯,反而自动投降了。

2.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示?

启每天反思自己,做到了吾日三省吾身,是我们学习的榜样。3.解释课题:

吾日三省(xĭng)吾身: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反省自己就是反思,板书“反思”

二、掌握反思的方法:

1、学习反思的方法

(1)观察“古人的反思方式”三幅图,说说他们这样做有哪些好处?

(2)交流:你还有哪些反思的好方法?(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实际,也可说从书本上学到的方法。)

(3)师生梳理有价值的反思方法。2.现场反思

(1)自读《反省自己》,交流体会。(2)把自己感触最深的体会写下来。

三、总结:

1.关于反思的名人名言: 2.总结本课:

4.国学启蒙教案 篇四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培养对国学的喜爱。初步了解《笠翁对韵》的内涵及其朗朗上口的感觉。学会背诵经典内容。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多媒体播放《笠翁对韵》,让学生谈感觉并交流。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2、教师解释含义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 下响 高舂 青春

学生一起说文意并交流。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收集对联。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

一 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二 冬

晨对午,夏对冬。下晌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2、小儿语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在熟读的过程中检验自己的言行。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多媒体播放《小儿语》,激起学生兴趣。.2、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授《小儿语》

1、.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2、.领学生读词句

3、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4、.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三、教师小结

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该怎么做?《小儿语》可以告诉我们。把我们学的背给父母听听好吗? 板书设计:

小儿语

一切言动 都要安详 十差九错 只为慌张 沉静立身 从容说话 不要轻薄 惹人笑骂

3《治家格言》教案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多媒体朗诵引发兴趣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板书设计:

《治家格言》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易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4《 名贤集》

(一)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激情引入:

《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名贤集》。(教师对成语故事稍作解释)。

二、新授:

1、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2、教师解释文中含义

3、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三、教师小结

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到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板书设计:

《名贤集》

得人一牛,还人一马。老实常在,脱空常败。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 名贤集》(二)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

二、合作学习

1、多媒体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3、小组学习

4、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气;劝诫我们凡事都要从小处做起;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

6《增广贤文》(一)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板书设计:

《增广贤文》(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7《增广贤文》(二)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8《弟子规》

(一)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让小朋友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复习内容:上堂课的内容:中国人、中国心,中国的礼节——鞠躬,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 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2、老师念一句,小朋友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小朋友念下句。

根据小朋友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3、讲解内容:

弟子规—— 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 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 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 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 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4、总 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5、作业: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板书设计

《弟子规》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9《弟子规》

(二)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培养孩子的孝心,让他们知道怎么具体去做!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多媒体播放朗诵《弟子规》。

教师解释: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好:喜欢 恶:厌恶 父母亲喜欢你做的事情,你要尽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力:是尽我们的力量。父母厌恶的事情,你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坏习惯。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知道了会不会高兴我去做?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联系实际让学生想象。请小朋友自己来讲家长喜欢自己做什么?同时老师也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如何?如不正确的老师要帮助指正。

三、讲解: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可见古人对父母的孝心,入微入髓。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我们不敢随便毁伤,即使是手臂上划一个口,父母都会担心的,何况大病父母会难过伤心的。现在社会有很多人,一遇到不顺心的麻烦事,就要自杀,跳楼。没有替父母双亲想一想,含辛茹苦把我们培养大,还没有报答父母,就要去死。父母会怎么样呢?身体有伤,只是让亲人为你担忧。可是你做出了不道德的事情,你的父母会跟着你蒙受耻辱。那你更是不孝的子孙。你要想到;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对得起生养我们的父母,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抚养大,我们虽不能给他们更多的物资享受,可我们也不能让他们为我们伤心,为我们难过。为我们而感到羞愧!

四、针对班级丢钱的事重点教育。

五、朗读课文。

请小朋友打开书,进行指读训练。从总序复习到这堂课的内容,每天争取边读边认,天长日久不但会背诵,而且也会认字。个别的字老师也可以写一写,加深印象。

六、小结:回家询问自己的父母,希望自己做什么?不喜欢自己做什么?自己家的家教是什么?父母希望你长大做什么?

10《随园诗话》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生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学生通过诵读、记背,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

3、学生深刻了解文章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背诵这首诗是重点,难点是能够理解诗的意思,并翻译出译文。突破措施:通过配乐的经典回放,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启发导入

多媒体播放:随园诗话

让学生反复听几遍后,开始朗读,可以分角色朗读。

2、出示译文

让学生理解后开始背诵。

3、作者简介

4、教学反馈

学生集体背诵,小组比赛。板书设计:

随园诗话

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着生疾瘤。

11、王戎识李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思考,不盲从,学会观察,理性的判断事情。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古文

王戎识李。多媒体播送。教师点拨,请同学们交流。

二、学生自读,教师讲解。

1)诸:众,许多的意思。2)尝:曾经的意思。3)折:压弯的意思。4)竞走:争先恐后地朝前跑去。5)人:过路人。6)之:代词,指王戎。7)信然:果然如此的意思。

三、理清文章

文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记叙了小儿王戎识李的故事,表现了他遇事不盲从,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四、教师小结

我们应该学习王戎什么? 板书设计:

王戎识李

12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启发导入

2一年四季都有风,人们把春天的风叫和风,夏天的风叫熏风,秋天的风叫金风,冬天的风叫朔风。虽然它们都是风,可是他们的脾性完全不同。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风》,是唐代诗人李峤写的。

3、作者简介

字巨山。赵州赞皇人。儿时梦人遗双笔,由是有文辞。

4、教师解释

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解落”,“解”字用得好。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风之柔情让人感动。“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风之温情让人舒坦。“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5、朗读课文,解释含义。6指导背诵

7、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3《池上》 教案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学习诗中意境的美丽,感受其中的童趣。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2.揭题《池上》。3.学生齐读

4.简介作者白居易。

二、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2)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借助多媒体,弄懂诗意。

(1)欣赏池塘美景,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14、逢老人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多媒体播诵。

教师解释,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隐恋。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后两句写了老人走路时艰难的神态。这首诗以简练通俗的语言刻画了一位老人的形象。

2、师生共同讨论诗句意义学生模仿表演老人的神态,谈自己的感想,我们应该怎样做?(尊敬长辈)

3、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4、教师小结,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逢老人 隐峦

路逢一老翁,两鬓白如雪。一里二里行,四回五回歇。

15、《小松》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生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学生通过诵读、记背,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

3、学生深刻了解中国文化长廊,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骄傲。教学重难点:

背诵这首描写松树的诗是重点,难点是能够理解诗的意思。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启发导入

音乐播放:小松(唐

王建)

2、学生谈理解,后教师解释。

3、作者简介

《小松》的作者是唐朝人王建,他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观察松树生长时的情景。

4、学生集体背诵。

5、教师小结,通过学习你明白了什么?你还知道那些描写松树的诗歌或歌曲。板书设计

小松

小松初数尺,未有直生枝。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

16、画鸡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唐寅,明朝诗人,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精通诗,画。《画鸡》是他一首题在画上的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只红冠白羽、漂亮威风的公鸡形象;后两句描述了由公鸡啼鸣而生发的联想和感触。2.教师范读原诗,请学生认真听。3.领学生读诗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诗句背诵

7.拓展训练:照着诗句所描写的,我们也来画一画大公鸡的样子吧!板书设计

画鸡

唐寅

国学教案

5.国学启蒙叙事作文 篇五

进入雄村,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绿树参天,竹林摇曳,碧绿的江水环绕着村庄。雄村最有名的竹山书院就在这如画的风景中。

竹山书院是清代乾隆年间户部尚书曹文植的先祖曹翰屏所建。竹山书院建成后人才辈出。民间流传着“一门八进士,两朝十举人”、“同科五进士”、“父子宰相”等佳话。跨入竹山书院大门,里面的石柱上悬挂着一副对联:“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正面是的曹家祖先的画像,上面写着“理学正宗”。

国学启蒙在书院的左边偏厅,里面仿古的桌椅板凳摆放得整整齐齐,一尘不染。墙上挂着孔子的画像,两边写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以前的孩子们学习方式和我们现在是不一样的,上课时,学生要把书放在桌上,站着听先生讲课,然后要把所讲的内容再给老师重新说一遍,最后还要把所讲的课文背出。若是有调皮淘气的学生,先生就会用戒尺狠狠地打学生的手心。”老师严肃地给我们介绍着。穿上期盼已久的汉服,坐在这几百年前的书院里,望着老师严肃的面容,我们开始了国学启蒙课。“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从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环境不一样,所以也有就了好与坏的差别。“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如果只是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那就是是父亲的过错。教育不严格要求,就是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这跟“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的意思是差不多的。老师表情凝重,眼睛紧盯着我们。老师很努力很认真很严肃地用不标准的普通话给我们讲着《三字经》。我们听得非常认真,唯恐漏下点什么……。时间像飞鸟,新鲜感过去了。渐渐地,竖着的耳朵垂了下来,我们懒洋洋地趴在了桌子上……

书院的后面是桂花厅,是原来讲学的地方,因厅前的院子中种有桂花树而得名。曹家的族人如果考中了进士就可以在院子里种一棵桂花树。

在桂花厅和竹山书院的走廊中有一块大青石板,上面写着“山中天”三个大字,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真迹。石板上的字迹虽然已经有些斑驳不清了,但字“入木三分”是那样的完美。

桂花厅的西边的一座八角亭,叫“文昌阁”。雕梁画栋,飞檐翘角。角下挂着风铃,微风吹过耳边传来清脆的铃声。阁里有朱熹的铜像,他盘腿而坐,手摸着胡子,脸色温和,微笑着注视着前方,好像在说:“天知,地知,你知,我也知。”

6.浅谈国学经典与启蒙教育 篇六

国学经典:对于什么是国学?历来说法不一,但都不外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对于什么是经典?《人民日报》社论中的定义是“经典是经历时间淘漉和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品”。由此对于国学经典我们可以理解为“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永不贬值,千年不朽,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即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国学经典著作之众,涉及内容之广泛,远非读一本两本国学概论所能企及。那么,国学启蒙我们读什么呢?国学启蒙的范本大致包括《三百千弟》、《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及《四书五经》等等。

中国文化背景下,读自己民族的文化经典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该不该的问题。由于几十年来传统文化被人们所忽略,使得广大民众对于国学或传统文化缺乏起码的正确态度及认识,极易受到教育实践者的引导,所以我们认为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来指导国学启蒙教育实践,则容易流于偏颇,甚至走上歧途。

为什么又要强调启蒙呢?在此需要特别指出,蒙书虽浅易,但大多成于古代大学问家之手,它们集中了历代中华先贤的智慧,而且文采斐然,成书之后又经过了长时间的考验,因此说采用这样的读本来发蒙启智是极为必要的。关于《四书》则因其是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经典之作,故亦在此列。

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自己也可以把这种现实思考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因为语文本来就是与国学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而小学这个特殊时期更是一个建立国学基础的一个黄金时期,纵观古代的大儒和近代的几位大学者,他们都实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到了国学经典的熏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独成一家之言。这些人往远有郑玄等人,往近有章太炎等人,细数每个人,根本就没有一个“半路出家的和尚”。因此我想我们如果不让孩子从小就开始有这方面的基础,我们就根本别想在将来有什么大师级的是人物,即使是有,也不过是一种牵强附会而已。

但是,毕竟现在我们的社会还是和以前的那个社会存在很大的区别,首先就是文化语境的一种天壤之别,为此,我们应该结合现在孩子的实际进行这方面的启蒙教育,争取通过我们的引导,让孩子能在小学的学习阶段对国学有个基本认识,可以借此进入国学这扇大门,同时还应该注意要培养孩子们的国学兴趣,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我们的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些瑰宝,并学会自己去发掘其中蕴藏的丰富宝藏。

另外,这一阶段的启蒙教学一定要让孩子打下良好的国学基础,这一点到具体落实上就应该体现为让孩子多背点古文,多背点诗词,童年和少年应该是一个人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刻,同时也是最不容易遗忘的一个时期,但是由于小孩都喜欢贪玩,为此,就需要老师多一点督促,让孩子多一点基础的积累,这对于他将来无论是哪一个方面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而对于国学的培养来说,这应该就是必备之事了。

除了上述方面,還有一个方面我觉得是每一个小学老师,乃至是每一个老师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能仅仅把目光集中在上课的40分钟,当然这并不是说课堂时间就不重要了,相反,无论什么时候,课堂时间仍然是学生最为主要的学习时间,但是鉴于课堂学习时间的有限性以及效率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学会用课外的一些时间来弥补这些不足,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侵占学生的休息时间,相反,我们首先必须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尽情的玩耍,对于小学生的教学更是把这一点作为重要的依据,因为我们不能破坏孩子美好的童年时期,而在童年的玩耍中学到的东西,例如团结,勇敢等都将会成为孩子受用一生的好品质。正是基于这种现实情况,这要求我们应该学会把学习融入到孩子的游戏玩耍之中,让孩子玩的更加的有意义,其实历史上有许多文人的小游戏都可以拿来与孩子们的活动结合起来,相信孩子们对于他们陌生的游戏方式也会倍感兴趣的,这样我们就在无形当中让孩子在玩耍中学到了他在课堂上学不到,或者也是不愿意学的知识。

此外,在我们的国学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各家的前辈为我们留下的丰富多彩的思想方式,虽然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一层太深,以至于他们的理解力还不至于到那那个层面。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进行思想上的一些思想启蒙,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讲述古代典籍中的许多仁孝德信的故事,让孩子们去直观的感受代表这些具体思想的行为方式,也可以通过讲述庄子的那些寓言让孩子有对于道家思想的模糊印象,也可以通过向孩子讲述商鞅与韩非的人生经历让他了解法家思想的轮廓。如果我们可以通过对于孩子的那些仁孝故事的教育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学习中从小就形成了一颗“仁义礼孝”之心,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教育成功的最好证明,同时这种学习获取也会让孩子的一生受益无穷。国学经典要成为有用的东西,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如果单靠孩子的机械记忆的话,其中的教育价值将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关于做人礼仪的方面,故而国学启蒙教育要靠教师、家长和幼儿的三方互动式教习才能实现。凡是十分在意孩子背诵的成绩或成果者,乃是由家长“欲速”与“见小利”的心态所致,在此弘毅学堂敬请诸位家长牢记孔夫子的一句名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学习《国学启蒙》心得体会 篇七

读了《国学启蒙》这本书以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特别是《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首诗让我有很多感触,或许,大家认为妈妈为儿女操劳是应该的,确实,世界上最无私最温暖的莫于母爱!但是,大家发现了吗?妈妈为儿女操劳时,皱纹已悄悄爬上了她的脸颊,那乌丝般的黑发已快被那白发慢慢取代,妈妈对我们的爱是永远无限的,对我们的恩情我们是永远无法报答的。

妈妈,是我们呵护的臂膀,她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了,妈妈无时无刻不在保护着我们,她就像荷叶,在暴风来临之时,伸出手臂为我们遮挡,无论多大的困难,多大的危险,她都会为我们遮挡,甚至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她就像如珍珠,在我们的生命中一直教导我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还时不时的告诫我们,提醒我们。

妈妈。多么神圣,多么伟大啊!当妈妈为你精心准备饭菜,为一家人默默奉献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对充满深深的感激之情,当你生病了,是不是妈妈第一个把你送到医院。可妈妈生病了呢?她是一推再推,一个劲的说“没事没事,一会儿就好”,难道真的没事吗?不!妈妈只是不想让你担心罢了,她害怕你担心她自己,会影响学习。当妈妈责备你时,你会心中不满吗?会认为她管得太多吗?不!她是在爱你!没有一个妈妈愿意责备自己的孩子。就算是在责备你,但她的心会比你更难受。

以前,我从来没有在意过我的妈妈,没有在妈妈生日的时候说一句生日快乐,而我的一切全部是妈妈给的,我不但没有感谢妈妈,还认为妈妈给我的一切是应该的,是必需的。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没有妈妈就没有我。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孝顺我的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8.幼儿国学启蒙教育的意义 篇八

能够更多地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来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自身综合素质,以更好地丰富我们素质教育的内涵。

1.提升幼儿的语言文字素养。中国古代文明很多都是有文字记载的。通过诵读经典名作,不仅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知晓方方面面的道理,而且可以对小学语文课文的学习得到友谊的补充,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素养。

2.增加民族文化素养。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要用很少的文字将其概括实属不易。

4.校正行为规范。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是对幼儿教育内容的一个重组成部分。这项工作固然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但是也不能局限于此,因为无论是言传还是身教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的影响都是有限的,而阅读是无限的。

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国学教育中尽可能多地渗透对幼儿这些方面的教育,通过国学典故中的生动事例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国学教育,而避免那种老生常谈的简单的说教,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6.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如今的幼儿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眼里视作掌上明珠,一方面个性特征比较强,另一方面由于在家庭生活中缺少兄弟姐妹立身处事方式、方法和风格的相互影响,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行为随意性。加之,他们又生逢异域文化大举进入、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文化和信息相互碰撞,莫衷一是的社会思潮包围着他们,使得他们往往真伪难辨,视觉纷乱,难以形成具有时代意义的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在一个社会思潮纷杂的时代,能够统一我们的思想的只有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必须让学生在学习现代文明的同时,通过国学教育,叩访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弟子规》中的“凡出言,信为先。”“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等警世名言在今天应该是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把国学中这些永远都不过时的立身、做人之道教给我们的学生,对于他们形成积极而又共同的价值取向是非常有益的。7.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国学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它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和潜能挖掘的多样性。

幼儿国学启蒙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奠定德育基础

国学经典有很多是圣人君子的感人故事,读圣贤,晓礼仪。在大力提倡德育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以先人的事迹教育祖国的未来,让幼儿受到启示,学习好的典范,摒弃坏的习惯,大力提高幼儿的德育水平。

2、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自控力

国学并不是一门枯燥的学问,国学经典博大精深,需要幼儿长期持久的去理解和学习,有益幼儿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提高幼儿活动的持久性。

3、有效并极大限度开发右脑潜意识的巨大记忆力和创造力

通过国学启蒙来开发儿童的记忆能力是非常不错的,大家都知道人的右脑是主管记忆力和创造力的,大家拼命的想开发孩子的右脑潜能,在此入手岂不一举多得吗!儿童之所以能够轻松简单地记住国学经典,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典中高度浓缩又相对关联的思想体系,国学经典中的词汇是大量的,在语言上又是高度紧凑浓缩的,包括对人生、世界及至宇宙的智慧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是古人真是深远的生命体验,但在文字组合时,都是用简练的语句,读起来有一种轻松有趣的音韵感。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能帮孩子有一点懵懂的理解更好,可问题是理解正是人一生的事情,就同一个问题,同一个对象,我们成人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断的深化的。正所谓“少儿不解歌吟事,种粒冬埋春复苏”。

4、可以明确快速的增加识字量,为幼小衔接作准备

在幼儿学习过程中他们不自觉地喜欢上了诵读活动,主动地去认识文字,认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随着幼儿识字量的增加,记忆力的提高,在轻松愉快的幼儿园里,学习能力增强,为孩子入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期国学启蒙教育的优越性

心理学专家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自0岁开始发展,1-3岁即有明显的发展,3-6岁发展更为迅速,6-13岁则是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利用幼儿记忆力发展的最好时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无疑能达到文化熏陶、智慧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幼儿国学启蒙教育要怎么做

1、开展国学启蒙首先要有计划,在不影响孩子正常活动同时,选择适当的时间,以游戏、故事、儿歌等多样化的形式,在集中教学或分组或个别的进行。

2、在内容的选择上要简单易懂。幼儿期孩子的思维直观形象,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选材上要精练,要通俗易懂,最好配有图画,便于幼儿理解,内容要少而精。如《三字经》,三字一句,朗朗上口,便于幼儿记忆诵读,内容丰富,浓缩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通过学习孩子们知道了孟母三迁的故事,懂得了孔融让梨的道理。在区角游戏活动中,有的还模仿有些精彩的故事。

3、选取对培养幼儿德育、智育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内容,为了形象生动,尽量配合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国学教育不能眉毛胡须一把抓,“经典是本,诗文是末”,在内容上要循序渐进,先养德,再启智。在学习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和理念,而不是传统的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所以要求老师在尊重幼儿天性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还是要有一定的组织和引导能力,以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循循善诱。

学习《弟子规》时,我们很多时候都配以情景表演,“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育幼儿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告诉孩子到哪里去都要告诉父母,回家也要禀报父母,做事要有规律。幼儿对这样的学习形式很感兴趣。电视是孩子生活的必需品,把有意义的经典故事制成幻灯,在多媒体上播放给孩子看,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教之道,贵以专”,在教学过程中只要你做到了十分的功夫,幼儿就能从中获取新知。

4、家园紧密配合。国学经典要成为有用的东西,尤其是在幼儿阶段,如果单靠孩子的机械记忆的话,其中的教育价值将大打折扣,尤其是那些关于做人礼仪的方面,故而国学启蒙教育要靠教师、家长和幼儿的三方互动式教学才能实现。

在学校老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孩子学习的榜样;在家里父母要督促孩子“亲师友,习礼仪”。现在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他们几乎是家里的小霸王。要改变这个现状,现代家庭更要重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加强德育教育,教会他们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做一个诚信、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首先要转变家长的观念,不需要孩子背诵的了多少内容,而是看孩子做到没有。“好读书,不求甚解。”凡是十分在意孩子背诵的成绩或成果者,乃是由家长“欲速”与“见小利”的心态所致,请诸位家长牢记孔夫子的一句名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我们不要求每个经典孩子都能理解,只希望在孩子记忆里有美好的东西,在以后的人生中慢慢去体会。

在家自创国学学习氛围

艺术的涵养不是靠背理论背出来的,而是靠耳濡目染熏习出来的,家长可以在家自创国学学习氛围,让孩子耳濡目染,那您的孩子一定会更聪明,而且更智慧!

1、多播放古典音乐,尤其能开发右脑的音乐,如:《潜脑音乐》、古琴曲等。孩子多听会让耳朵更敏感=耳聪

2、多布置些名画,可选择色彩比较亮丽的、庄严的、厚重的名画,多熏陶不同风格的名家风范,这将直接提升孩子的审美标准。孩子多看会让眼睛更明亮=目明

9.小学生书法启蒙教学初探 篇九

关键词:小学生 书法 启蒙教学

书法是我国的国粹。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而“点”是线的浓缩,“线”亦是点的延长,因而中国的书法艺术,又被称作线条的艺术。这简单而抽象的线条如何会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呢?毛笔的使用是首要因素。随着遣毫之时的提、按、顿、挫、疾、徐、迅、缓,产生出极尽变化的线条造型,分割出大小兼存的块面,营造出别有洞天的艺术世界。汉字的书写载体历经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等多种变迁,韧性强、质柔软的安徽宣州纸最终成为理想的书写载体,笔墨挥洒其上,交融渗化、黑白浓淡之间情趣并出。

书法是文化的体现,但是学习书法,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免有些枯燥。因此,兴趣便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二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曾精辟地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我国教育学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摘自《历史教育学》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浓厚的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学生对所学科目或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兴趣时,积极性就会高涨,效果也会很好。

笔者通过一些实践和摸索,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儿童书法启蒙教学方法:

一、小学书法教学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书体选择要灵活

怎样让孩子练好书法呢?中国书协会员、书法教育硕士研究生郭列平如是说:目前少儿学书法绝大部分从楷书入手。有的教者甚至对少儿写的字苛求到一笔一画几公分长几公分短。这显然不符合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对于这个现象,富有书法教育经验的郭列平的建议是:初学书法尤其是少儿学书不妨从隶书入手,效果可能会更好。隶书是理想的启蒙书体。由于隶书笔画比较简单,只要掌握几种基本笔画就可以习字了,不像楷书笔画那样程序复杂,需花大气力才能把握。同时,隶书笔法也较楷书宽松自由,隶书以神韵为主,这对于天性活泼的少年儿童来说,不仅易于接受和消化,而且还能增加学习书法的好奇心。加之,隶书点画允许有长短却不会损害字体结构,只要用笔能注意到挑划平稳,留意提按使转,便能初见成效,宜于初学者临摹。同时,写隶书与写楷书是同样的要领,少儿有了隶书的基础,再涉猎楷书、行书就显得轻松自如了。确实,初学者特别是少儿能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基本掌握隶书的规律和书写特点,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而不像学楷书那样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奏效,这样他们对学书容易产生兴趣,增强信心。加之隶书实用性强,很容易边学边用,本人对书法班多名少儿进行一些书法教育尝试,让部分少儿从楷书入手,另一部分少儿从隶书人手。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发现学习楷书的儿童尽管选择了较好的碑帖范本,但终因楷书结构过于严谨,而觉得楷书实在有难度,兴趣逐渐减少,进展较慢;而学隶书后的少儿,凭借幼稚的天性,兴趣较浓,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基本掌握隶书的基本笔法和规律,并能作一些简单的创作,很明显要比学楷书的进步快。实践出真知:隶书的启蒙功能由此可见一斑。对少儿来说,典雅秀逸的《曹全碑》与雄健稚拙的《张迁碑》等最宜作初学临习范本。

二、小学书法教学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执笔方法可变通

苏轼《论书》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句话道出了执笔的真谛。执笔本不复杂深奥,与使用筷子道理相似。使用筷子是为了把饭菜夹到嘴里,执笔是为了有利于写字。一桌人围在一起吃饭,“执筷”的方法不尽相同,但都夹得利落,自古以来也未见论“执筷”的专著,而论“执笔”却连篇累牍。如论执笔的手指数目,则有“大指中指夹管”、“大、二、三指搦管,四、五指不用”、“以四指齐排管上”、“五指齐力”之说。论执笔深浅,则有“撮管于指尖”、“置笔当指节弯处”之论。论执笔虚实,则有“执之欲紧”;“死指活腕”、“指实掌虚”之言。论布指疏密,则有“布指欲其疏”、“食指中指名指层累而下,指背圆密”之争。论执笔高下,则有“真书去笔头一寸二分,行草去笔头二寸一分”、“真一、行二、草三”、“真书去毫端二寸,行三寸,草四寸”之辩。古人执笔如此各呈其姿,当代书家执笔亦各尽其态:有深有浅,有紧有松,有高有低,何尝一律?所以我认为执笔的确“无定法”。幼兒的手指骨骼发育尚不全,而且他们的小肌肉运动能力差,不适合做一些精细的小动作。而传统的五指执笔法,对按、押、钩、格、抵提出了具体而精确的要求,对筷子尚抓不稳的孩子来说,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无易于让八个月的孩子学走路。笔者认为,对于儿童书写的握笔方法和姿势,不能刻意苛求,一切以自然为上。当然,说“执笔无定法”,并不是说想怎样执笔就怎样执笔。依我看,像运动员攥标枪那样执笔恐怕会影响笔的使转;如果像拿火炬那样,再虎口向下“作书”也不利于挥洒。我以为这“无定法”之中还应“有法”。既然造物赋予我们的是五指,还是五指都用上为好。执笔总要顺应生理机能,要舒适、自然、灵活、宽松,不要拘挛、生硬、板滞、僵化。这大约就是所谓“要使虚而宽”吧!

三、小学书法教学要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教学手段要多样

1.半扶半放教运笔

对儿童来说,书写的最大难度是不会调控墨水,不会把握字形,不会中锋运笔。解决这些难点的最好办法,便是老师半扶半放进行教字。不会蘸墨水,教师给予示范、帮助。字形把握不准,教师可采用勾线、影摹等方法进行教学。至于中锋运笔,教师不仅要演示给学生看,而且在儿童运笔中,可手把手点拔其运笔方向,一般情况下儿童能较快地掌握行笔的中锋。在扶中,老师把着学生的手,让他知道何处用力,何处加疾,何如使转,何处停顿,并用肢体语言,使学生在有节奏的律动中,迅速领悟运笔之奥妙。在放中,教师大胆让学生自行运笔,任稚嫩的小手执一杆毛笔在宣纸上磕磕碰碰,蹒跚而行,笔过处,一道道深深浅浅、浓浓淡淡,虚虚实实的墨痕天趣自成。

2.游戏为主,技法淡化

游戏是儿童的主导活动。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把儿童的书法教学活动设计成游戏的方法,是儿童最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如边玩边讲边画的方式:画太阳(曲线训练)、画高楼(直线训线)、画小草(折线训练)、画雨点(提按训练)、画个小朋友在玩(线的组合训练)。让高难度的中锋线和复杂多变的线形在意象生动的描绘中得到训练,儿童不会觉得枯燥,而是越练越想练,线条越练越肯定,越练越扎实。

3.激趣为上,重视鼓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你想让他不写都难,在儿童书法教学中,对孩子的鼓励要随时随地进行,肯定得越多越好;至于批评和指责,那是坚决不能有的。要努力保护好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觉得自己真棒、真行!表扬的方法是多样的,一句好话,一朵红花,一颗五星,一个红圈,一件小礼物,都会激起儿童百倍的兴趣和信心。

4.家长参与,亲子同乐

家长作为小学生成长的监护者,抚养者和教育者,让他们共同参与到这种近似涂鸦的创作中来,不但会使孩子学有伙伴,而且让家长更懂得自己的孩子,理解孩子的一切行为。有孩子说:我最开心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学书法,妈妈写得不如我好。而许多家长认为与孩子同学,发现孩子骄人的天赋,在孩子身上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5.及时展出,提高审美

把孩子们信手涂鸦的作品配以或古雅或现代的装饰,使其具有艺术的视觉冲击力,让老师、家长、孩子们共享成功的喜悦,孩子肯定会在自己的作品前驻足半天不肯离去。这样多次的展览与更换作品,孩子们会逐渐拥有一双洞悉艺术真谛的眼睛,他们对线条墨色的空间构成所表达出来的无穷意象给予自己独特的理解,并在下一次的创作中从无意走向有意。

四、小学书法教学要相信儿童的创造能力,充分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

儿童创造性发展,是人的一生创造力发展的萌芽期,也是最关键的基础期。所以在书法艺术启蒙教学中,要有的放矢开展各种探究活动,使儿童的好奇心、创造性想象和积极情绪得到最充分发挥。

如对于作品的神韵处理,儿童的欣赏能力和欣赏标准与大人相差甚远。但儿童有超人的创作和模仿能力。对于一张白纸的他们,给予他们怎样的引导,便会收到怎样的效果。甚至于,他们全凭感性的涂抹,会产生匪夷所思的效果,这效果也许是许多书家追求一生渴望达到的境界。孩子的书写最忌讳的便是用种种理性的程式化的东西去约束他。在书写中,尽量让孩子放开写,写出自信果断的气势来,他们的笔下才会有闪光的东西。在书写者中,有两种人最能表现自己的性情和思想,一种为曾经沧海、艺高胆大、追求自然、返璞归真的老人,他们大多为名噪一时的大藝术家,他们的笔是用来抒情的,只为悦己,而非怡人,但常常是因为他们的笔下能流露真、善、美,所以他们的书品便超然居上而能得到众多欣赏者。一类便是涉世未深的孩童,他们犹如顽石白玉,未经雕琢,显示的是纯天然的形态和原始的光华,但正因为未经修饰,他们更显得与众不同,不落俗套。笔者认为,在天真烂漫的孩童时代,在无拘无束的幼儿阶段,对孩子进行书法艺术的教育,进行这种视无法为法、书写性情、意趣的书法教育,可能会出现大批类似毕加索,凡·高、马蒂斯等大师级风格与品味的作品。

总之,对于儿童的书法教学,要尊重儿童个性,张扬儿童天性;要有扶也有放,宜大不宜小,宜古不宜今;要充分激发他们对书法的兴趣,要积极挖掘他们对书法的灵感。我想,只要引导得当,这种启蒙教学是富有探索的,充满快乐的,又是富有美感的,是属于艺术的,学生从中所受到的线条锤炼定会给他们以后的学书道路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静听回音作文下一篇:数学新教材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