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专著和论文(精选10篇)
1.教师教育专著和论文 篇一
《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这本书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书中描述的故事体现了他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的爱心,让我无比感动和崇敬。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爱永远是那么真挚。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教育的动力和基础。教育是一种需要真情付出的劳动,唯独真心赋予学生,才会收获内心的感动。不同的老师对学生有不同的爱的表达法,有的如疾风骤雨,有的如细水长流。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也许没错,但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让我们感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之中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李老师则不同,他给汪斌煮鸡蛋,给学生送生日祝福,和宁玮八年如一日地通信并一直鼓励她。由此可见,李镇西老师的爱是那么的真挚,因为贵在执着和坚持。作为一名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这样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实在是少见!这份教育手记,让我在感动的同时也不断的反思:如果我遇到这样一些难以管理的学生,我会有多少耐心来等待他们的转变,又会有多少爱心和毅力来对待问题的反反复复?想到这些,不觉感到自惭形秽。我以为我们应该用心去阅读,并且结合自己身的实践去读。
李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且发自内心的爱,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李老师是真正地热爱自己的学生,正是这种爱架起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反观自身,作为一名英语老师,由于平常带的班比较多,平时与每个班的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刚工作时的还是满腔热情,但现在工作的繁忙与压力让我产生了职业倦怠感,曾经对学生的那份执着与牵挂,现在竟有些淡然。李镇西老师的故事让迷茫我又注入了清新的活力。我深深地感到成功的教育需要的是源源不断的爱的付出,这些要比知识的灌输重要的多,教师只有做到爱的付出才会有爱的回报,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老师。
教育需要爱的付出更需要理性公平的教育方式。宁小燕的故事让我流泪的同时更多了一份沉重的思考。不少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对他们的态度和评价也是较为积极的,而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则认为他们将来也不会有大出息,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也是消极的,这是教育的可悲。
作为老师,我们在培养知识型人才的同时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我以为对于优秀生,我们不能只看重他们的学习成绩,更不能以学习成绩为标准来评判其他方面的发展。虽然优生的确在学习等方面表现得让人欣喜,但在他们身上同样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比如自高自大不团结同学、不尊敬师长、耐挫折能力弱等,甚至在个别孩子身上存在心理缺陷,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却被我们这些教育者忽视了,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差生,我们应尽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经常深入学生之中,善于发现每个后进生的身上的优点。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今后我希望自己能充分利用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所长,为班集体作出贡献,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从而达到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各种“个性+特长”的学生才会不断涌现,社会所需要的成功加智力的人才才会层出不穷。
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和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很大关系。正是这份使命感促使李镇西老师从参加教育工作起就边教学边不断地阅读教育理论书籍,以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起初他读得最多的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可以说这些阅读给了李老师深远的影响,才使李老师学以致用,不断完善自身。看了李老师在引言中写的他的教育思想历程,我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读完之后也不难明白,正是由于对教育事业的这份执着与热爱,他乐意把自己宝贵的点滴时间都用在了阅读和教育事业上。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为借口,放弃为自己充电。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也要继承这份光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和知识,提高自身。最为重要的是运用所学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真正用自己的责任和爱心搞好教育工作。
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教育和爱是分不开,它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的微笑,真诚的赞叹,热情的鼓励,无私的爱心,因为它们会如春风细雨般滋润着每个孩子的心灵。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老师,我也会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自己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
2.教师教育专著和论文 篇二
关键词:研究型医院,医院管理
中国人富有创造性,其中还有一批敢于率先“吃螃蟹”的领军人物。他们对新生事物反应敏捷,一旦有人提出一种新理论、新思想,不仅是提出者,而且立即会有一个专业群体去实践,去创新,使这个理论不断丰富,不断推动实践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型医院管理学》的出版是业内一件大事,也正是上述的真实写照。
1 历史回顾
1949年建国后,由于全国实行计划经济,公立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客观上缺乏对医院运营管理的需求,因而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全国鲜有医院管理专著[1]。目前查到的仅有1951年原卫生部编著出版的《医院管理学》和20世纪6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出版的《医院管理学》。前者由于年代久远已查不到原著,后者又进行了再版,但带有明显的军队医院特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先后出版了一批医院管理学专著,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郭子恒主编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院管理学》[2]、陆忠主编的由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医院管理学》[3]、沈阳军区后勤部蒋繁隆主编的由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出版的《医院标准化管理》上下册[4]、钱信忠主编的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医院管理实务全书》[5]、陈敏章主编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实用卫生事业管理大全》[6],其中涉及医院管理很多内容。还有原卫生部、各省卫生厅在1989-1998年我国医院分级管理第一评审周期编辑出版的一批公开发行或不公开发行的医院评审方面的管理专著。21世纪初,刘俊田主编并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了《现代医院管理发展与研究》[7],中国医院协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组织全国医院管理界200余位专家学者,编写出版了包括《概论》《质量管理分册》等15个分册的《医院管理学》丛书[8]。这些专著中有的多次再版,甚至供不应求,不仅丰富了我国医院管理理论,而且推动了我国医院的持续发展。然而,随着医院管理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著作由于种种原因,对医院实践的发展、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方面有明显不足。比如医院学科的发展,学科之间互相交叉整合,又产生了许多新的科室和实验室。一些医院还实施了后勤社会化管理,这是缩减人员编制的因素。综上所述,这些在我国医院管理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巨大作用的各类医院管理学专著,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医院发展的需要。因此,急需编辑出版一部能够融入现代管理理念、充满科学管理理论、适应现代医院发展、业内广泛认可的比较权威的医院管理专著。
2 发展分析
医院的实践发展呼唤着管理理论的丰富,理论的丰富又推动着医院实践的创新。一些敢于率先“吃螃蟹”的院长综观国内外医院管理发展的趋势,结合自身长期的医院管理实践,不断实践、探索、思考,诞生了一大批既有扎实医学背景,又有丰富理论造诣的院长。其中解放军总医院原院长秦银河教授当属姣姣者,他既有医学专业背景,又长期担任医院院长。正是这样特殊的经历,使他能够从国际研究型大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敏锐地感知到在我国建设研究型医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率先在国内提出了中国研究型医院的建设,并扎扎实实地在该院进行了实践尝试。他认为“以高质量完成临床医院工作为基本任务,以培养优秀人才为突出优势,以创新性科学研究为重要使命,以制定或修改临床医院标准和规范为水平标志的综合医院”是研究型医院的初步定义。这个定义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至2007年9月秦银河院长又深化了认识,认为“研究型医院是以新的医学知识和新的医疗技术的产生为使命,坚持临床和科研并举,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催生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推动临床诊疗水平持续提高,为医疗卫生事业和人民健康做出重要贡献的一流医院”。此时对研究型医院基本定义的认识,较之前更具体、更全面,得到了医院管理界的基本认同。该理论在解放军总医院由秦银河院长带领全院职工进行实施,使得该院无论从医院发展战略还是学科建设,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经营管理,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他的继任者李书章院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秦银河院长打造的研究型医院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使该院成为全国排位前三名的三级甲等医院。
另外,对研究型医院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是群体性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抓住我国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潜心医院管理研究,探索医院发展规律,明确医院发展战略,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勇于大胆实践,使这所位于西部的医院医教研防全面发展,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研究型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推动精益管理,加快病房周转,平均住院天数缩减到6天,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患者费用。北京协和医院秉承“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院训,不仅持续了该院中国排名第一的辉煌,而且规模上也适当进行了扩张,使该院跻身国际一流名院行列。以上医院或全面、或某一方面实践了研究型医院的理论,都使医院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2013年4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在京成立,在此平台上先后举办了三次全国性的经验交流会,产生了许多研究型医院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经验,全国医院以多种方式推动着研究型医院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2013年,秦银河提出并亲自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出版了《研究型医院管理学》,并于2014年12月正式出版。
3 内涵述评
《研究型医院管理学》全书分为总论、谋划、领导、科研、学科、人才、转化、教学、护理、质量、服务、信念、保障、后勤、医德、文化和安全等18个章节,超过120万字,是反映当前我国医院管理整体水平的专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院士、中央军委委员赵克石上将为此专著撰写了序言。
该书中总论部分将研究型医院和研究型大学的关系、研究型医院的时代背景、基本理论的创建和建设实践作了提纲契领的介绍。
战略是医院根据其外部环境及内部资源和能力,为获取医院生存和可持续稳定发展以及竞争优势而对医院发展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的总体谋划。《研究型医院管理学》对战略管理从内涵到外延、分析与定位、制定与选择、对策与实施、评价与控制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有效制定研究型医院的发展战略,有利于包括人力资源、技术体系、管理体系、信息系统等构成要素的获取,有利于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扩展、竞争优势的进一步整合及创新,从而实现医院核心竞争力目标价值。这使得在战略层面的研究型医院的建设更清晰、更具体、更具执行性。比如临床规模在1500张病床以上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应以建设高危疑难病诊治基地、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建设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基地为目标,以“院中院、一体化”模式和“学科交叉、协同模式”为手段,以转化医学发展为平台进行建设。对专科医院则应以打造本专科顶尖医院为目标,确立医教研一体化,以“临床科室”和“研究科室”相结合,打造专科强势品牌,以实现临床科研融合发展为模式,打造专科特色。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打造专科一流人才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出国内外知名的大师级专家。对小型医院,则应该建设“不对称”模式下的研究型医院,建设“有所为、有所不为”和“连锁式”模式下的研究型医院。正因为《研究型医院管理学》所反映的理论可以指导各级各类医院的发展实践,因而对我国现代化医院的建设更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在我国既往出版的具有影响力的医院管理专著中,一般很少有医院院长岗位职能的论述,然而医院院长对医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长期以来对医院院长岗位研究缺位的实际,《研究型医院管理学》在具有理论造诣和实践经验且目前还在职的一线院长的参与下,弥补了这一缺憾,用较长的篇幅撰写了研究型医院院长这一章节。从国内外医院院长的体制模式,研究型医院院长的修养及特质,研究型医院院长的能力、选拔使用及任职考核的程序、退出机制、薪酬及任期,研究型医院院长的职业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尤其是对研究型医院院长的职责准确定位为十个方面:明确的战略管理、灵活的运行机制、适当的管理幅度、有序的经济运营、科学的市场营销、严格的质量管理、前瞻性的学科发展、严肃的遵纪守法、有效的督促执行、统一的文化建设[9],这就使得我国研究型医院院长的岗位职能清晰明了。
《研究型医院管理学》18个章节中,一反以往医院管理专著面面俱到的撰写方式,以创新为主线贯穿全书,无论是科研教学、医技护理,还是信息建设、后勤保障等,都有新观点,新思想,读后使人眼前一亮。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院士在序言中所述,《研究型医院管理学》作为研究型医院建设的一本专著,根据创新10年来的重要成果,对研究型医院的时代背景、使命任务、发展定位和特点规律进行了集中论述,富于实践总结和理论思考,读来令人深受启迪。也正如中央军委委员赵克石上将所评价的“理论性强,权威性强,指导性强,实用性强,个人能提高医学素养,医院能提升管理水平,是各级医院管理者和医务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工作宝典”。这部凝聚着秦银河同志的全部心血,凝聚着多家知名医院院长的智慧,浸洒着无数工作人员汗水的专著,将会对我国医院现在及将来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当前国际上对研究型大学的研究开始从定性走向量化,而我国在研究型医院的理论实践中还稍显模糊和宏观,这些瑕疵相信在再版时会得以完善,瑕不掩瑜,反而使该专著更显得真实。
参考文献
[1]王明晓.缩小差距,重在管理[N].健康报,1998-06-27(3).
[2]郭子恒.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
[3]陆忠.现代医院管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
[4]蒋繁隆.医院标准化管理[M].哈尔滨:中国医院管理杂志社,1985:1.
[5]钱信忠.现代医院管理实务全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1.
[6]陈敏章.中国实用卫生事业管理大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
[7]刘俊田.现代医院管理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1.
[8]曹荣桂.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
3.教师教育专著和论文 篇三
《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中职语文课程教材教法研究》一书的开拓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该书是目前可以读到的第一本中职语文教育研究专著。
20世纪初,语文单独设科,成为我国现代教育中的母语教育课程。百余年来,各类语文教育研究专著的出版层出不穷,但据不完全了解,迄今为止还没有专门研究中职语文教育的著作出版。在国家教育规划中,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规模已与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而在现实中,处于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核心地位的中职语文课程与高中语文课程受社会关注的程度则有天壤之别。究其原因,除了职业教育后发展之外,主要是在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头脑中,中职语文非主流语文教育课程,出现问题完全可以参照高中语文操作。因此,多少年来,很少有专家以中职语文教育研究为己任。本书的出版填补了现代语文教育研究领域的这一空白,它的出版问世必将对中职语文课程改革产生积极影响。作者旗帜鲜明地提出中职语文教育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我们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成为中职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起点。
第二,该书是现代语文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综合改革在中职语文研究领域中的一次全新尝试。
现代教育中,课程建设主要包括课程、教材、教法三个方面。教育领导部门牵头课程改革,提出改革意见,制定教学大纲;出版社负责教材改革,落实大纲精神,组织编写教材;各地教研机构组织广大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学好大纲,用好教材,实现课程既定目标。一般情况下,三方面人员“术业有专攻”,相互之间很难做到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更谈不上建立起紧密的内在联系。业内早有人士指出,科学建设语文课程一定要课程改革、教材改革、教学改革三方面相互协调配合进行,但真正将这一设想付诸实践的,目前还未曾听说。
本书作者为现代语文教育改革进行了这样的第一次尝试。基本做法是:课程改革,为了实现调整后的课程目标——“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开发研制与之相适应的主要教学内容;教材改革,为了全面落实并体现课程改革既定内容,设计构建中职语文新的教材编写体系;教法改革,根据课程改革和新的教材编写体系需要,结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构建适宜的教学模式。
第三,该书“突出职教特色”,对中职语文教育进行了具有开拓意义的全面探索。
作者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围绕“突出职教特色”,在课程、教材、教学三方面均提出了创新举措。
一是课程改革。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将课程目标调整为“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但是调整后的课程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并未落到实处,普遍还是照搬传统高中语文的课程理念。作者以开发研制新课程内容为目的,为中职语文课程改革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达思维习惯。继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课程目标调整后,课程内容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而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必然会对中职语文教材改革和教法改革产生实质影响,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中职语文教材建设水平,有利于广大教师探索新的富有实效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顺应现代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由教学语言转变为教学语言运用的大趋势。
二是教材改革。沿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达思维习惯的课程改革思路,作者构建起了以正确表达思维过程为主要教学内容,以“九项表达能力”为系统主线,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中职语文教材基础语文序列。这一序列的创新意义主要有三:其一,符合中职语文课程目标调整为“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等相关要素的需要;其二,开发研制出能够体现现代语文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由教学语言转变为教学语言的运用——的程序性知识;其三,具有比较强的系统性。
4.教师 教育专著读后感 篇四
合展小学 王陶飞
本学期,为了更加完善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我利用课余时间完整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打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尤其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
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对于工作多年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典型的后进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近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名后进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甚至会经常周而复始地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爱心的,然
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不断反思自己:假如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羞愧无比!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愤恨、绝望、无奈,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宽慰自己,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除出我的心灵之外,因为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爱心与教育》让我受益匪浅,不仅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
5.读教育专著心得 篇五
在我看来,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这学期,学校布置了读专著谈体会,粗略浏览推荐书目,专心阅读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给教师的一 百条建议》、《教育的55个细节》、《爱的教育》等,边看边与平时教育相比较,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 如何做人。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
海纳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无边。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就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学者,向前辈学习,向优秀者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师第一次不得不抛去因经验丰富而摆出的架子,虚心向孩子学。这是 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教师此时有‘一桶水’也是不够用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面对我们的学生,面对他们突然冒出的新花样、新想 法,我们常常会发出感叹:现在的学生啊,我们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这时,你的脑海里应敲响警钟:你已经落后于你的学生了。
在教育新形势下,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者,学习是唯一的途径:学习,学习,再学习;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学习,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气躁;从错误_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
二、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者
人没有了思想,根本就属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教师没有了思想,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 需要有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们的教育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二 是用思想陶冶学子的心灵。只有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丰 富、独到、深刻的思想来鼓舞人心,我仁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们才真正无愧于上苍给予我们的生 命。
三、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就是宽容在《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 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6.教育专著学习心得 篇六
但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谈何容易。一是因为师生在年龄方面存在着代沟,教师喜欢的,学生不一定赞赏,而学生崇拜的又很难是教师的所爱。二是因为教师的社会职业与学生的社会角色不同,就某种程度来讲,学生对教师心存猜忌与提防,惟恐“言多必失”,在与教师的交谈中,往往抱着“投石问路”的心理,采取“挤牙膏”应对策略,你问一句我答一言,你不掌握实底,我便搪塞敷衍,光打“擦边球”,不接触实质,因而有些时候师生之间的“促膝谈心”,只能是教师推心置腹的摆事实,讲道理,学生则充耳不闻,闻而不戒,起不到一点作用。
要改变这一状况,真正与学生心心沟通,就要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站在同一层面上,在对待问题和事物时允许学生持反对态度,更允许学生申辩自己的理由,教师能耐心听完学生的申诉,给予肯定和引导,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向你倾诉,与你交流,你才能打开学生心结,使其摒弃心病,健康成长。
那教师应该怎样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呢?
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要求师生间互相尊更。“自薄的人,知道尊冀他人,因而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相反,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也不可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强调学生要尊重教师,其实进入青少年的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开始有了“成人感”,自尊心强烈要求别人尊重他们,尤其希望家长和教师的尊重和理解。但是,学生由于知识的局限,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日常言行中经常出现差错,如果教师处理不当,很容易伤及学生的自尊心,导致他们采取一些偏激的行为影响学习。教师不能总以教育者自居,处处要求学生,必须放下架子,注意尊重学生,以疏导、帮助、关爱和信任来取得学生的尊重。
其次,要学会宽容。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学有所成,所以对学生严格要求。但是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年幼,豁要教育。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学生求全责备,而是要宽容,要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只有这样,学生方会把教师当成朋友。喜欢教师,才能“爱屋及乌”,进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正是成功的前提。
教育专著学习心得(2):
趁着寒假的空闲,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两段名言:
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以往传统教科书有很大改变,多以学生生活、活动为主,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认知情况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同。教材内容是死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来创新教材,自主创新“活教材”,以实现创新教育。
2.“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谓极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无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的渗透与运用,会让课程改革更好地发挥出实效,促进新课改的推进
7.教育专著后感 篇七
郑宅中小潘文英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当时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也对中国的教育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教师的建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暑假期间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建议》,深有感触。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科研与反思、批改学生的作业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制作各种操作材料,每次上课都要准备很多的材料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学新大纲,写文章;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学科中,使教材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明白了这些
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却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事情。只有真正把自己作为工作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时时想到肩上的责任,制订出周密的工作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主动地做好一切积累,包括在什么时间读哪些书都要规定在计划之中,这样才会觉得时间没有白白浪费。这本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大海,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8.教育专著读书笔记 篇八
一、做一个不断进取的教师
二、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就是宽容在《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通过假期静心读书使我受益不浅,并体会到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大师对话。这句话我以前没有深入理解过,最近我的理解更加深刻。读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后,我深深地感到自己与名师的差距。和以前一样,我只看到名师的辉煌,知道名师是那么出名,可是却很少去关注他们怎么成为名师的?很少去关注他们对某一方面的用心。现在我有点明白了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想想自己,与名师之间的天壤之别也不足为奇。
读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我仿佛看到了教育史上的灯塔——苏霍姆林斯基。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大师一生的教育工作始终以爱为主线,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宗旨。为此做为班主任的我深受启发,也找到了教育的真谛。
读完此文我的感悟:做班主任的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避免过多的说教,寓教育于无形,潜移默化,极大地利用教育智慧,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信任,让孩子从内心深处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两段名言:
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以往传统教科书有很大改变,多以学生生活、活动为主,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认知情况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同。教材内容是死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来创新教材,自主创新“活教材”,以实现创新教育。
2.“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9.教育专著读书笔记 篇九
教育启示: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这节课上很绝,以致听课的老师和领导完全被吸引了,就像自己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人们询问他这节课备了多长时间,他回答说:“对于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我只用了15分钟”。这是一种怎样的备课呢?我想正是靠读书,持续不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了终身的友谊。通过读书获得数倍于教科书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才能更加自如的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更多的智慧解决学生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更多精力关注学生们课堂的行为与状态。
联系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我觉得也更是如此。往往一节成功的公开课,无不是自己对教材的多次熟读,对作品中人物的多次解读,对于教材有关的相关资料的多次通读领会。上(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课文我读了不下几十遍,还专门阅读了描写居里夫人生平的(居里夫人传记),并通过查找各种相关资料,对作者梁衡写作此文的目的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所以才有了课堂上,学生发自内心的对居里夫人的美——永恒的美的认同。上(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课,在熟读这长达4页半的课文的同时,我更是上网查了有关盲人、残疾人、弱势群体的相关资料,真正的努力去试着了解他们的生活,更想象自己如果是其中一员,那么生活将是怎样的艰辛、不幸与顽强。正是基事对盲人、残疾人、弱势群体的同情与了解,所以我在课堂上,才会与作者站在一起,传达着“关爱弱势群体”、“自立自强”、“爱和被爱同样幸福”的信息,让学生去思考人生的大爱。
10.教育专著读后感 篇十
做一个明哲的班主任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引领我走向班主任专业化
沈永铭
2009年的暑假对我来说是带来颠覆性改变的一个暑假,因为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市首届高中优秀班主任研修班的第一次培训。报到的第一天我就领到了班主任孙有福老师为我们精心挑选的教育名著,由著名教育专家王晓春老师集40年教育经验总结而写的一本适合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优秀读本--《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这是一本真正实用且贴近一线班主任又能让人掩卷沉思甚至感慨莫名的好书。王晓春老师写这本书的宗旨是: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为一个教育专业,进行学术研究,追究其理念,探索其规律,构建其体系,寻找其方法,从而使更多的班主任从“知之”走向“好之”和“乐之”。读后,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要做,就该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走班主任专业化的道路。
1、思想上的转变。
这本书里没有套话、空话,讲的都很实在。正如王老师在书中讲到:班主任工作,内容没边际,责任没边际,如同一个无底洞,如同一个不断加压的水压机。对于这样的现状,王老师认为,“作为一个班主任,埋怨是没有用的,除了呼吁体制改革之外,我看重点应该放在提高自身素质上。”通过对第一章的阅读,我对班主任角色有了客观的认识。班主任无论从事任何学科,首先想到的自己是一名教育者,其次才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不能就经验来处理事情,不能只看事情的表面现象,而要深入地考虑自己是否从科学的教育手段来解决问题。从事班主任工作,能让自己的教育人生更加完整、更加丰富,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促进专业成长,对学生的深入理解,引导班风的方法等。从阅读中,我的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再把班主任工作当做苦差使,不再认为班主任工作会限制自己专业的发展,不再讨厌做班主任工作,而把这份工作当作一种事业和专业来做了,主要可能是心中觉得更有底了吧,有了一套班集体建设的思路。
2、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书中引用了一个故事,一个工作了十五年的人从没被提升,而刚进公司一年的小伙子被提升了,他得到上司的回答是“您并没有十六年的经验,您只有一年的经验,只不过您把它用了十五次而已。”这段话发人深省,如果我们年复一年地走老路,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复制自我,那收获的多半就是疲惫和焦虑,永远做不成快乐明哲的班主任。快乐的前提是明哲。
拜读了《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之后,我便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一定要从敬畏厌倦班主任工作的泥淖里跋涉出来,让自己从良心道德感性的层面走向理性科学的专业之路,让自己从“知之” 走向“好之”和“乐之”,让自己从终日忙忙碌碌急急挠挠被动招架焦头烂额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班主任工
作尽快的走向快乐明哲的专业的教育生活。于是,我明白了班级不等于班集体,所谓的班集体是经过班主任的各种教育力量的教育培养和引导而形成的具有正确的奋斗方向,具有较强的核心与骨干力量,具有良好的纪律﹑舆论﹑班风,具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高层次的班级集体。而班集体建设的核心就是从班级上升到班集体,必须经过建设的途径,这种上升能使班级整体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实现解放班主任和实学生的自我管理的教育目的。于是,我把我的思考写进了《温州教育》编辑部在2009年第7~8期发表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靠什么?》中,我提出了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学习共同体同伴互助促进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途径的观点,引发了温州德育工作者的深层次思考。
3、帮。
该书力图把班主任工作真正作为一个教育专业,进行学术研究,追究其理念,探索其规律,构建其体系,寻找其方法。用王晓春的话说:“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过去的“哄”和“管”的交替使用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方法上来。这种点化,让笔者茅塞顿开而顿悟。平日里我们的教育有三种方式:管孩子、哄孩子、帮孩子。《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竭力介绍和推荐的是第三种方式。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本书的内容,那就是:主张班主任实现思路和工作方式的转轨,从只会交替使用“管”和“哄”的方式转变到逐渐更多采用“帮”的方法上来。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管孩子时,教师是指挥者;哄孩子时,教师是鼓动者;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管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害怕,恐惧是动力;哄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欣喜,兴奋是动力——两者都主要诉诸感情,比较情绪化。帮孩子则不然。帮孩子时,教师是研究者;帮孩子时,教师希望孩子冷静、清醒,动力是智慧;帮孩子是一种平静的、理性的交流,当然“帮”也需要“管”和“哄”两种方式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如果班主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帮助学生寻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融入到集体且得到集体的认同,帮助学生在学校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以及自己追寻的目标,帮家长时有利于家长对孩子现状和教育现状的了解,就有利于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达到家长和学校对孩子教育目标的认同。两种方式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则“专业”已经根植于班主任的灵魂深处了。如今,我已经开始把帮孩子的理念运用到班集体建设之中,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更加和谐的发展空间。
4、通过“专业写作、专业阅读、学习共同体的同伴互助”,走向班主任专业化。又如在“学习者”这一节中,王老师讲到:一位班主任如果平时经常处于“非学习状态”,他的生活会越来越单调,他的心灵会越来越干枯,他的心态会越来越疲劳,他会感到自己“机器化”了,失去了生机。我不由想起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有几个人会静下心来好好的研读书籍、报刊呢?从走上工作岗位,我们站在教育者的位置上,习惯了教育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而忘记了自己更应该是个学习者。我们几乎是把自己圈在所教的几册教材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的惰性也让我们很习惯这样。最后使“活到老,学到老”沦为一句虚伪的谦辞。那么,以后的班主任工作该怎样给自己定位呢?我悟到:“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我是一个管理者,我希望我的管理中有更多的教育元素,我的管理是为教育服务的,是为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我必须加强学习、勤于思考,把每一天的班主任工作,把与学生、家长的每一次对话与交流,班级组织的每一次活动作为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在此过程中用心享
受其中的乐趣。因为班主任的工作对象和任务无法选择,而完成任务的方式和工作态度是可以选择的,即“心态决定状态。”
5、我的班主任专业化探索之路
所谓的“班主任专业发展就是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三专”来实现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5.1专业阅读
从2009年7月开始我坚持每天阅读一万字左右的教育名著或文学作品,并及时在教育博客里写好阅读笔记,作好阅读记录,提出自己读后的理解,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以下是我的教育日志中的一篇阅读笔记的部分内容:
《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读后感
案例
2、陈艳:我是一株幸运草
案例介绍了作为年轻班主任,陈艳如何幸运地遇到了给她压力从而让他变得自信的家长,她开的家长会的套路是:汇报班级现状;分析班级的问题;给出她的承诺;对家长提出要求。通过统计家长的电子邮箱,通Email进行家庭教育的交流,这样的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自然会密切,得到家长的支持也更大了。读书让她在高山中行走,读书使她成长,睿智,知识的富有让她感受到心灵上的满足,充实、快乐。“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让她增长了专业的智慧,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读书,让她提高了班主任的专业水平,把班级管理做得井井有条;读书让她涵养了丰富的情感,生活得更加有滋有味。
为了更快地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最好的途径--读书!从今开始要坚持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读书,让我与明师交友,发现了不足;读书让我明确了努力的目标。通过阅读,我领悟到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专业写作、专业阅读、学习共同体的同伴互助。
5.2 专业写作
班主任的专业写作就是市教师教育院吴思孝老师在为班主任研修班学员作讲座时所倡导的通过写班级日志的方式,记录班级成长的点点滴滴,及时用相机和文字记录班级成长的历程,不断总结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与同伴共享成功的乐趣,及时反思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或失误的模式。工作中的失误并不可怕,最可怕的就是对自己错误的茫然或麻木,对学生终身幸福的无视。我是从2006年11月16日开始在温州博客开博,当年12月在市直教师博客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从此爱上写博客。2007年底在市第二届教师博客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008年一月在第二届博客大会被授予“保质保量奖”;2008年在市第三届教师博客大赛中获得二等奖;2009年在市第四届教师博客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我会把写博客当成生活的一种乐趣和享受,用班级日志记录我的志远班的成长历程。我的教育博客:访问量: 1181337;日志数: 4193。
专业写作有以下的好处:便于查找资料和信息;论文和案例的源泉;班级总结和团支部总结的来源;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体现;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见证。
本学期的专业写作成果:《温州教育》第7-8期发表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靠什么》;《青春期心理》今年第9期发表《中学生上网现象的诠释及心理矫正策略》;主持2009年省、市教育科研课题:《对90后高中进行班集体团队心理辅导模式的研究》;《温州商报》(教育博客)发表了教育随笔《爱的付出创造奇迹》、7月31日发表《班主任写评语的基本原则》;2009年7月19日在温州市首届
高中班主任研修班第一次集训中应邀作了《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讲座;9月29日作《我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之路的探索》的专题讲座;心理论文获得2009年市直教科研心理论文评比三等奖;2009年浙江省省“改进教学管理”征文评比三等奖、2009年省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三等奖、省“改进教研”征文评比三等奖,温州市第17届科技辅导员论文评比二等奖,2009年温州市教师教育论文评比三等奖(《“三专”引领我走向班主任专业化》);2009年温州市教师读教育名著征文评比三等奖(《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中国教育技术学会2009年年会征文评比一等奖。12月22日,在市首届教师博客大会上我作为获奖代表作了《教育博客引领我走向教师专业化》的主题发言,引发了到会教师博友的反思。
5.3学习共同体同伴互助
5.31通过教育在线和K12班主任论坛,得到专业引领。
从今年8月底开始,我每天都到教育在线和K12班主任论坛学习,每天都认真读贴、发贴和回帖,从中学习其他老师的带班的经验和理念。特别是通过学习张万祥老师、王晓春老师和红霞斑竹的主题贴,从中受到了很多的启发。例如,我的开学第一讲就借助了暑期培训班从孙老师、唐云僧老师和论坛中的很多先进的做法,取得特好的教育效果。
5.32同伴互助,成就幸福的班主任旅途。
理解、尊重、体谅等都能成为人生中最可贵的财富。我很幸运,在我的身边,就有互相学习、相互尊重的同伴。我们办公室的四位班主任常常坐在办公室里“华山论剑”,或为文件和规定的解读产生分歧而讨论不休,或因班级学生的事情处理办法不同而争吵不止。。。,在“刀光剑影”的背后,涌动的是真诚、关怀与互助。我们可以毫无留情地指出缺点,可以在曲终人散之后还坐在办公室里“窃窃私语”,可以在山穷水尽的时候指点柳暗花明的前方。。。有了同伴的一路相扶,在班主任专业化的旅途中,哪怕荆棘满地,我也会坚实地将它们踩在脚下。一路走来,一路风景。当我们细细地品味每一个脚印时,前方的路还在无限地延伸。。。
5.33向研修班同学学习。
我们研修班的同学就是我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最大资源库。暑期我从同学们的培训体会里学到了大气和婉约;同学的讲座让我学到了最实用的班级文化建设和德育的科学;同学的博客让我产生了努力奋进的动力和学习的榜样。今年暑期我去得最多的就是张以得同学的博客。我从“聚草园”里看到了一位潜心于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的优秀班主任,看到了是一位学以致用的市高中班主任研修班优秀学员。
5.4、我的远志班集体建设初步成果
我带的远志班在班集体建设理论指导下成绩显然。例如,获得2009年温州市直属学校优秀团支部、2009年温州市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温州市暑期生活学生博客征文三等奖;市首届科技创新暨环保在我心中环保大赛科技小论文一等奖一篇、二等奖一篇、三等奖两篇,优秀指导师奖,科技小制作比赛二等奖一个;绿化摄影比赛三等奖一个温州十四中优秀团支部、学习进步星级班级、遵规守纪星级班级、活动积极星级班级、关注社会学以致用特色;星级班级等荣誉,郑约丹被评为温州直属学校优秀团干部、苏翔和陈伊依同学获得温州市直属学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陈巧娟同学获得温州商报同题作文大赛中获得高中组冠军,本班学生还参加了省环保征文评比、省未成年人电脑作品的评比。《温州日报》党报热线记者李艺在10月21日采访了远志班,在22日的报纸刊登了新闻报道
《温十四中远志班 53名同学联手推好书》,介绍了我们为贫困学校送好书、推荐好书活动。我指导的三个课题小组在今年市高中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中分别获得一个一等奖、两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2010年2月6日温州电视台记者专门报道了远志班参加“爱心过大年—关爱空巢老师志愿者文明爱心活动,报道了孩子们在扬名老人公寓为老人送过年的食品、贴年画、表演节目,陪老人做游戏与聊天的活动过程。同天下午孩子们还去浙江创业园参加“过大年 学瓯绣、表孝心”亲子活动,学习瓯绣艺术,了解家乡文化艺术奇葩,温州网作了专门的报道。
6、结语
感谢王晓春老师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引领着我走上了班主任专业化的光明大道,尽管我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探索才刚起步,在路上,在探索的路上,我们会不畏艰险,勇敢地走下去,努力做一个快乐明哲的班主任!
【教师教育专著和论文】推荐阅读:
教育专著目录07-17
研读教育专著活动总结11-03
读教育专著的读书笔记06-20
读教育专著的心得笔记07-30
教育专著.读后感doc09-14
读魏书生教育思想专著的心得体会09-10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10-16
幼师教师教育论文07-01
新教师信息教育教学论文07-16
校长如何激发和提高教师的教育热情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