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题调查报告

2024-11-04

英语课题调查报告(精选8篇)

1.英语课题调查报告 篇一

《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研究》

课 题 开 题 报 告

岱庙办事处三友小学卫秀华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岱庙办事处英语教研组申报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是泰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现已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大家汇报如下:

首先汇报的是课题选题背景。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小学英语到底该如何教?如何将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能最大化有机结合一直是困扰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重大问题。很多教师尽管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以游戏教学作为教学的载体和活动方式,但是具体该如何操作?如何改变现在英语教学中的机械操练,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等等弊端?成为我们小学英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小学英语听说读写教学的研究,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题研究目的:

小学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研究,旨在通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以迎合小学生性格心理特征为起点,致力寻求适合小学生心理、思维特征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实现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适合各自特点的主动学习方法的教学目标。分析和研究英语教学过程兴趣化的可行性和主要实施方法,以及兴趣化教学对教师能力素

质的要求。力求从根本上为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探索一条切实可行、效果明显的兴趣化教学道路。

接下来,我要向各位介绍的是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是应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理论,针对我处实际开展的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活动进行实验研究,为我们丰富、完善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法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在实践中,将学习英语的能力及培养的理念、方式等,进行科学、合理地移植应用,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化,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培养。

1、听、说、读、写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主要的一点就是摒弃传统教学中机械、呆板的单向教学模式,以情趣教学,乐感教学为发展方向。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各种知识的能力。因此,小学英语听说读写教学的研究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这一总体要求,与素质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是契合的。

2、听说读写有机结合教学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因此,形式多样的教学容易为小学生接受。同时小学生具有感性大于理性、情绪波动大、耐心不足、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不断调整和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应该说是因材施教的正确方向,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实践前景。

接下来,向各位汇报的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课题研究内容

1、小学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教学流程模式研究。

小学生学习英语时,缺少语言运用环境。所以,要想让他们掌握和运用英语,有必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帮助他们感知、理解、掌握、运用英

语。通过创设客观真实的情境,介绍新语言、新语音、意义及书写,为今后的交际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2、探究小学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教学的具体操作模式。

探究小学英语各种能力教学的模式,即探究各种能力教学的途径和方法。教学途径的探究导向应当是:以“美”为境界,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主体学习为途径,以儿童学习活动为主线。

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英语听说读写教学流程模式。

(2)形成本课题的内容、方法、评价的体系。

(3)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发课程的能力及课题研究的能力。课题主要研究方法

比较观察法:观察比较学生平时在课内外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映和取得的教学效果,加以记录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文献法:在课题研究中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掌握本课题发展动态,并积极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

行动研究法:本课题试图以“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研究”为载体,构建一种符合新的教育要求、儿童本性及英语学科特点的小学英语教学课堂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树立“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科研,教师即专家,结果即效果”的意识。

最后,我向各位汇报的是我们课题的前期相关工作:

1、教研组成员全员参与,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建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组分配好各个教师的研究任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活动的组织都有专人负责。研究内容各有侧重点,又彼此相关、相连。课题小组成员定时交流、研讨,进行专题探究,汇报阶段研究成果。

2、通过查阅有关的大量资料获取理论知识,提升理论水平,以先进的理念引领课题。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深信,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团结合作下,本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对此,我们英语课题研究组的各位老师都充满信心。

谢谢大家!

2012.11

2.英语课题调查报告 篇二

在以前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英语入门教学时, 我们常采用字母、音标单独教学的方法。学生原有的兴趣渐渐地在这种呆板、枯燥的教学中消失了。在以后的单词教学中, 大部分学生只好在单词后面用汉语拼音标注读音, 于是出现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有的学生对英语失去了兴趣, 渐渐出现了两极分化。在八、九年级的英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很难跟上教学, 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尖子生可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这样几年教学下来, 教师们在这种费时低效的教学环境下感到很疲惫, 虽然整天忙忙碌碌, 可是学生只能教一个单词就会一个单词, 在日常教学中不会进行预习, 缺少对学习能力的培养, 彻底违背了语言教学的宗旨。于是我们便开始思考是否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改变这种费时、费力、低效的教学方法。经过一番对比学习, 我们选定了马承的“小三位一体”教学法, 并立为我县的教科研课题。

二、课题的实施过程

1. 英语字母的教学。

英语字母的教学是由小学数学、日常生活中的知识由浅入深展开的。如通过介绍长方形的长a、宽b、周长c、面积S, 圆的半径r、直径d等这些数学知识, 维生素E, 克g, 小时h, 扑克牌中有J、Q、K, 世贸组织WTO, 中央电视台CCTV等这些日常知识, 把一些看似离我们很远的英语巧妙地糅合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来, 充分利用孩子们熟悉的知识来引出陌生的知识, 让他们感觉到原来英语就在他们身边, 一开始就消除了他们对英语的畏难情绪, 让他们真正感到英语好学。第一课就这样轻轻松松地学完了26个英文字母。第二天出人预料的是学生说出了许多我都没有注意到的小知识, 如“林河XO”, 小孩帽子上的“OK”字样, 还有上学路上路标中的“6KM”, 整个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愉快。这样让学生自己去亲身体验自己周围的知识, 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成就感, 对于今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个锻炼。

2. 音素教学。

音素的教学采用掐头法、去尾法、对比法和字母组合记忆法。

所谓掐头法学音素就是在读辅音字母名称音时把其第一个音去掉, 余下的音即为该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 通过此法学习的字母有F、L、M、N、S和X。如F[ef]去掉[e]余[f], 在单词中f就读[f], L[el]去掉[e]余[l], M[em]去掉[e]余[m], N[en]去掉[e]余[n], S[es]去掉[e]余[s], X[eks去掉[e]余[ks]。

所谓去尾法学因素就是在读辅音字母名称音时, 去掉最后一个音, 余下的音即为该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通过此法学习音素的字母有B、C、D、J、K、P、T、V、Z, B[bi:]去掉[i:]余[b], C[si:]去掉[i:]余[s], D[di:]去掉[i:]余[d], J[諨ei]去掉[ei]余[諨], K[kei]去掉[ei]余[k], P[pi:去掉[i:]余[p], T[ti:]去掉[i:]余[t], V[vi:]去掉[i:]余[v], Z[zi:]去掉[i:]余[z]。

所谓对比法学音素就是对于某些音素的读音与汉语拼音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它们的异同来有效地学习英语音素, 减少其难度。通过对比法学习音素的字母有G、H、Y、W、R, 字母组合记忆法学习音素就是把一些经常在一起发音的字母放在一起来记忆学习其音素, 通过此法学习音素的字母组合有sh、ch、ck、qu。五个元音字母a、e、i、o、u的音素通过其在开音节、闭音节中的读音来学习其音素, 在开音节中它们分别读为[ei][i:][ai][藜u][ju:], 在闭音节中分别读为[覸][e][i][蘅][蘧]。在学习音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方法都要给学生展示大量的符合此法的单词。

在教音标时, 教师要告诉学生音标是音素的书面符号。学习音标的过程是建立在音素的基础上的, 通过复习每个音素来引出其书面符号———音标, 12个单元音的记忆方法为:[覸][e][i][蘅][蘧][u][藜][i:][蘅:][ɑ:][u:][藜:]。八个双元音的记忆方法为[ai][ei][蘅i][i藜][藓藜][u藜][au][藜u]。二十八个辅音音标的记忆方法为[b][p][m][f][d[t][n][l][g][k][h][諨][t蘩][蘩][廾][r] (模仿汉语拼音顺序记忆) ;[s][z][夼][奁] (读音相似) ;[j][耷][v][w (与日语音似) ;[tr][dr][ts][dz]。在学习音标时需要注意向学生展示大量的音标来强化记忆。

三、试验结果

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所学知识的考试, 考试结果如图所示:

结果分析:本次考试总人数为122人, 最高分为满分100, 最低分为71, 试题难度中等偏上, 96%的学生达到了教学要求, 全部能够进行独立的单词拼读, 为以后学生进行自己预习奠定了基础。

四、反思

利用七年级开学初的半个月时间进行语音、音标和单词拼读的教学, 让大多数学生掌握好音标, 然后把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的重点放在单词拼读教学上, 所有教学项目都应紧紧围绕这一重点进行, 使至少90%以上的学生在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基本做到能正确熟练地读出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 能借助音标正确读出不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这样可使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而使教师在单词教学上少用时间, 学生自己就可以拼读单词。

“小三位一体”英语教学法体现了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承.马承少儿英语.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3.

[2]雎文龙, 冯忠汉, 廖时人编著.教育学, 2009.

3.初中英语高效课题 篇三

一、拒绝向学生一味地灌输知识,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

向学生一味地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中国已由来已久,即使在作为后起之秀的外文教学中,其踪影也是随处可见。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经数次课改,倡导素质教育,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课程设置能够跟着时代进步,但教师的教学方法却还是换汤不换药,这值得我们深思。学生可以被新书的内容暂时地吸引,可热度一过,老师的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而选择一味地向学生倾倒知识,让学生疲惫甚至厌倦的学习,还不如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投其所好,这样如同抛砖引玉,反而能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同时爱上学习。就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点,我主要运用了两种教学方式:

1.情景交际教学。现代语言学家索绪尔曾把语言分为两种类别,一类是语言的语言,一类是言语的语言。可见在人类语言中,言语(狭义地说是言语交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言语的第一性,也就无所谓语言的存在。而交际就是赋予语言生命力的最好动力。因此,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条件创设交际的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对话中实践学习。比如:学生在学习意见表达或接受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父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爸爸买个礼物,在听取了朋友、老師、妈妈的意见后,他来到市区商城开始挑选礼物。引导学生进入这个设想环境,让其思想不受束缚地游走。这样的教学轻轻松松中穿插着知识的身影,同时又张弛有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猎奇心理。

2.释放课堂沉闷压抑的气氛,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变老师强迫式的学习为学生主动的学习。比如:在学习颜色单词时,可以设置这样的游戏比赛:将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再由小组派代表组成三人小分队,一方拿出颜色板,用英语向对方提问:“这是什么颜色?”对方回答正确加分,回答错误扣分。照这样进行下去,评出优胜者,并予以奖励。学生强烈的求胜心,能够激发其记忆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在游戏的表现中有所收获。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彼此的距离,以情激趣

师生感情既是联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枢纽,也会直接地影响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程度。师生感情融洽,就能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老师与学生都能在这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取得最大的教学成绩。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培养师生的关系,加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呢?

第一,我们要摒除“师尊生卑”的传统观念,要将老师和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作为一个老师,不能滥用老师的权利,不能动辄对学生进行“体罚”、口头呵斥等。既然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那么老师就应当换位思考,为什么学生学不进去英语,是出于哪方面的原因,然后找出最根本的原因加以循循诱导使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第二,老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只关注成绩优良的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这容易造成学生的一种逆反心理。老师应当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来看待每一个学生。当差生取得一点进步时,老师应当及时给予表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要鼓励优等生带动差生,争取共同进步。

第三,教师应增强责任心,加深与学生的来往。作为一个教师,对工作的负责认真精神是搞好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深入细致的工作能使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是取得良好教学活动的基础。作为一名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态度,教师不仅仅要给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种人生态度。所以教师应与学生保持密切的联系,对学生的各方面应给予关注。对于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与学生共同面对,想出解决的方案。这样学生就能与教师统一在一条战线上,提高学习的热忱度。

第四,我们要抛弃传统的“师说生听”的课堂模式,建立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课堂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也有学生的一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也参与到其中来,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而不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

三、直接的兴趣培养,是激发学生最根本的兴趣所在

所谓直接的兴趣培养,就是指通过有意识的活动来让初中学生发现最直接、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英语教师要重视英语教学方式的拓展,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来为学生提供应用英语的机会,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比如:

1.使用电化教学。电脑多媒体教学是如今教学的一大主流,而且中学生对此也比较熟悉。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和形象的信息,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尤其在记忆英语单词方面,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将一个单词置于不同的环境当中,这在心理学上讲,是最容易产生深刻印象的方法。

2.在游戏中学习。中学生对游戏的渴望度比其他人都要强一些,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努力做到寓教于乐。当然,游戏教学的设计一定要有明确性,不能盲目安排无效游戏。游戏设计的内容必须和教学的内容息息相关,要让学生在游戏中能够把教学中的内容用出来,掌握牢固。其次,游戏规则要明确,防止课堂出现混乱的情况,英语教师要根据实时情况进行调整。

4.英语课题研究报告 篇四

课题组2010、12、2

5《语法课的实效性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报告

学校坚持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办学思想,以“办优质教育、让人人成才”为办学理念,以“把学校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规范化学校”为办学目标,实行人文性、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和谐统一的管理模式,全面落实“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等教学设施, 各种仪器2000多件,图书12700册,努力为学生提供最佳的教育学习环境。

一、小结本课题结题的前期准备

我校《语法课的实效性》课题作为课题于2009年11月立项。课题组共有6位主要成员,2009年11月在校内举行了开题仪式,制定了本课题的实施方案,确定了课题的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具体工作进度等详细内容。目前本实验顺利结束,课题已进入实质性的结题阶段,并已取得了一定实验成果。

所谓“语法课的实效性”是指教师在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自觉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以现行外研版的初中英语教材中语法为主线,融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以及语言功能、意念和话题为一体的编排语言材料,进而达到诸要素间的有机结合。该教材的语法项目并非一个个孤单的独立体,而是溶入人物的对话交际中。新教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法教学必须在交际加语法的过程中实现。因此,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在交际中进行语法教学,提高英语语法的实效性就显得十分实在了。

新课程标准在建议中指出教材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还要尽可能通过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为此,教材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等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英语课堂,深挖教材中的交际素材,通过各种方式来优化教学内容,使我们的语法教学更显实效性。《英语语法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的设想如下:

1、抽选我校英语组富有教学经验、年轻有为要求上进的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2、通过开设讲座,教师自学,组织集体学习讨论等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真正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参加的老师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语法学习状况,有意识地去了解学生的学业基础、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家庭情况等信息,在备课时,不仅围绕教材与大纲(或课程标准)来备,更要围绕所了解到的学生情况来备,以此体现“因材施教,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3、构建现代课堂互动交往观。拟构建两类语法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种:前置演绎语法课教学模式(Deductive Grammar

Teaching)指:首先由老师呈现并解释语言规律,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所设定的语境中运用规则。

第二种:后置归纳法语法课教学模式(Inductive Grammar

Teaching)指:教师在上下文呈现新的句子结构(真实或尽可能真实材料的语境),老师运用上下文中例证,给予必要的指导,要求学生在运用总结与归纳句子结构和使用规律。

4、实践证明,要培养社会语言能力、话语、篇章能力和交流策略能力,都需要在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真枪实弹地使用,才能逐步形成。在目前大多数中小学都缺乏目的语语言环境的条件下,我们英语语法教学只能立足学校的现实教情和学情,扎扎实实地教语言知识,在语篇、语境中夯实、激活、深化语言知识,打好“双基”,获得可持续性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能力,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使用英语做好准备。

5、实现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目标,以语法知识为内容,以交际活动为过程,从功能与意念出发教授语法,学生发现、总结、归纳语法规则,避免忽视或无视语言交流的需求和过程,进行脱离实际语言环境的各种语法结构的机械操练,就会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最终实现自主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1、理论学习方面

英语学科老师通过认真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反思自己在读书、教书过程中的种种经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反思自己的以往语法教学的得与失。结合最新英语教育教学科研的成就,重新构建我们的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这应该是我们科研组对自身教育过程中“教”与“学”关系的全新理解,是新课标精神下的新的“语法教学有效性”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2、实施步骤方面

我们根据初中学习的特点,不同阶段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

七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有效的语法教学,增强其读英语的兴趣,增强其对英语这门课程的喜爱,使学生达到好学和乐学的目的。那么,我们首先要找到影响语法教与学兴趣的因素,为将来的发展铺平道路。研究发现,影响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因素主要有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因素和环境因素。我们的教学主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我们的学生在感到好奇心理的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假如,还有部分学生对该学科无兴趣,产生厌倦或畏难情绪,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我们就必须注意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八年级是初中学生分化最为明显的阶段,在在注意心理疏导与教育的同时,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七年级暑假开始时采用家长报告书的形式提醒学生及家长为八年级英语学习的心里准备。在布置假期预习任务时,将语法内容作为重要的预习内容。

2、新学期开始时,进行以简单的摸底考试,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便于教师调整具体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生调整学习方法。

3、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有些学生会失去信心,影响学习。此时教师要挖掘教材内涵,查找有效的并充分运用有益的课程资源,整合教学内容,使我们的教学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充满交际性,这样保证我们的学生爱学、好学即将教学的内容,尤其是语法内容。同时,教师要研究教法,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材主线的“三主教学法”;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让学生的眼、耳、手、脑、口都得到锻炼,提高学习语法学习效率;还要对学生理解、尊重、信任、爱护,避免对差生的心理伤害,为他们排忧解难,对他们进行感情投资,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

九年级是初中学生学习的最后阶段。教师要利用英语学科对升学、未来生活、事业都将有重要意义的大道理,不断引导学生,将其远景和近景效益可观的分析给学生,以激发他们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另外,九年级学生由于身心发展加快,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各种思维的训练。思维从纵向来看,个体思维的发展历程是: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形式思维、辩证思维:思维从横向来看,立体思维、多路思维、反向思维、相关思维、相似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替代思维等,它们是创造性思维的必备条件之一。在英语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探索英语语法教学有效性是时代对英语教学的呼唤。我们一方面在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目标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协同性原则,增强了其在交际中学会掌握语法的意识;另一方面,尽可能避免了在英语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在有意无意中制造学生的语法学习的心理障碍或者引发学生的心理疾患的言行发生。一年多来,取得了语法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学生英语得以提高的双丰收。

四、课题研究中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课题研究的反思

1、由于学生个人、家庭以及学校、教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了部分学生的通过我们英语实效性探索其英语学习呈良性循环状态,成绩优秀,充满自信,认识到了英语语法实效教学在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而部分学生则处于学习的困境中,单词量、学习动力等的缺少、学习方法即习惯的缺陷以及缺少必要的或良好英语学习的环境,不仅学生而且部分参加实验的老师由于不达标的成绩使他们产生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和自卑感,导致了我们的实验老师及学生在英语“语法教学”及“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的现象。学习呈恶性循环状态。因此,对学习策略的指导放到课堂中来,可以使同学们明确学习的目标,掌握学习的方法。减少盲目性。而且,同学们在良好的情境中可以对策略和学习内容都有良好的把握。

2、某些教师对于英语教学的特点、方法和要求不甚了解,不能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帮助。有的单纯用考试成绩衡量评价学生的英语成绩,因而忽视了实验的初衷,在实验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之间找不到相应的平衡点。因此,我们将会端正自己的地位,坚持课堂中的双主体原则,使这堂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再与老师和同学们合作解决。教授语法的过程中我们将很多时间是还给学生总结,练习或讨论。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将会争取良好地利用每一分一秒,让学生去训练,去感受。同学们也的确在自由的课堂中完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增长了学习技能。

3、部分教师仍坚持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惟恐不满堂灌学生就学不会。他们认为掰开了、揉碎了讲是对学生负责任,任何细微的地方都不能疏漏,否则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会因此受到极大的损失。我们的老师嘴上说着“新课标”,实际上却摆不脱了已经习惯了的“满堂灌”、或“讲得越多越细对学生越有利,也是对学生的最大负责”的传统教学方式。

加强理论学习,吸取先进的科研成果,将教材与课标精神加以紧密的糅合,充分利用有利的教育资源,真正以教师是“释疑”’、“解惑”、“传道”及“合作者”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

因此,面对课堂容量大,我们必须在课堂控制上必须花费工夫,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我争取让班级里没有死角,在活动和游戏过程中,我这一因素我们应多加考虑,争取做到,全员参与,和谐共进的教学目的,真正使课堂那短暂的时间展示他无穷的魅力。

5.英语小课题开题报告 篇五

开题报告

乳山口初中英语课题组

《以“三阶段·三时段”为依托 优化学生英语阅读习惯》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⑴ 随着中国步入WTO,英语已经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英语阅读则承载着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考查和培养任务,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⑵让阅读融入生活,让学生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现行学习和继续学习地需要,而我们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却常常因为其阅读兴趣的缺乏根本没有耐心把整篇文章读完,既而疏于对阅读习惯的培养。

⑶学生在阅读方面表现出很多良好阅读习惯的缺失:缺乏阅读兴趣,对英语文章懒于阅读;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生单词不会利用上下文猜测生词大意;不善于利用快速阅读、略读及细读等语言技巧进行阅读;对于对不同的题材不懂得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阅读,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问题与困惑的研究与实践,以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为主要手段,以各课本的语言材料为载体,同时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有关阅读素材,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可行性分析

(1)各种有关英语阅读的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前提条件。

(2)新教材中丰富多彩而且又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话题,为话题阅读习惯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材料。

(3)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都处于教学一线,对学生阅读习惯方面的困惑都有很深的体会,迫切希望通过本课题解决这些困惑,研究的积极性比较高;同时,课题组成员在结构上实现了老中青相结合,可以将丰富的经验与全新的理念有机整合,从而能有效发挥互补效应,既能保证课题研究的提升促进课题研究的创新度

四、课题的界定与研究依据

六、研究过程设计

(一)开题阶段:(2009年9月)

1.进行全面、系统地研讨与审议,确定课题,界定课题研究内容及范围,拟定方案。

2.预测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准备阶段:(2009年10月上旬)

1.收集相关资料及有关经验,为课题研究做准备。

2.调查学生在英语阅读的现状以及他们的困惑,给学生分出一定的等级,根据不同的等级划分小组。

(三)实施阶段:(2009年10月中旬---2010年4月中旬)

将学生学习习惯的优化分为三个阶段,每阶段均通过对课前、课堂、课后三个时段的优化加以推进。课前主要帮助学生树立爱好阅读的意识,利用课前预设的阅读内容,使其逐渐 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课堂是阅读习惯培养的主阵地,主要是充分利用教材,以学案为载体,加强学生各种技能的训练;课后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利用课后时间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阅读资料并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1.阅读基本技巧训练阶段(2009年10月中旬---2010年11月中旬)

基于大部分学生在英语方面缺乏基本的阅读技巧,因而造成阅读能力普遍比较低,因此在第一阶段主要利用课本中的短文,辅助其它比较浅显的阅读资料,由易到难,设计各种问题,让学生逐渐根据问题需要学会如何进行速读、跳读、细读等各种阅读技巧。

2.分类阅读训练阶段(2009年10月中旬---2010年2月中旬)

充分利用教材中3A 短文,设计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学案,同时广告图表、人物故事、新闻事件、地理天气、旅游、科普介绍等),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各

种不同题材的文章的技巧,通过各种阅读技巧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并根据已有的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阅读能力。

广告图表类 广告图表类文章阅读内容短,一般情况下学生能够很容易找出相关信息,训练难度不大,有利于培养学生跳读及速读技能,所以这一阶段,主要搜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广告图表类的文章对学生加以训练,由于阅读材料比较简单而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故事篇章类 故事篇章类的文章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学生对此类文章比较有兴趣阅读,但是学生需要从整体来阅读文章,掌握文章的基本大意。对于学生跳读、快读及细读的能力培养都有所帮助。此阶段主要搜集趣味性比较强的故事类小短文,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科普消息类 科普类文章语言比较晦涩,专业性术语比较多,文章一般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对这类文章往往没有兴趣,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联系学科知识进行阅读,从而达到学科之间的整合。

3.阅读各类题材的文章并写出读后感,使阅读能力得以提升(2009年2月中旬---2010年4月中旬)

先以教材中的阅读材料为素材,训练学生通过大阅读写出相应的读后感,然后选择合适的文章让学生书写读后感,使学生的阅读发生一个质的变化。

(四)结题阶段(2009年4月下旬)

1.总结课题研究过程,形成相应的阅读习惯培养途径及方法。

2.展示研究成果

七、研究方法设计

(1)文献法:在研究中,广泛收集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专著,在《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其进行归纳、鉴别,以确定其对阅读习惯培养的适应性。

(2)调查法:调查研究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3)行动研究法:按照相关研究目标,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和实施各种教学活动,不断验证、修正,对有关方法、策略、技巧等进行证实与证伪,总结相关成功经验的适应性与整合性,探索中阅读习惯培养的途径、方法、策略等相关规律。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归纳研究与实践中的一些成功与失败点,通过教学后记和教学反思剖析其根源,找出其应对策略,并定期在课题组内进行交流,以此聚合课题组成员的集体智慧,从理论层面上探索相应的规律,以实现课题研究目标。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

(1)思想上高度重视。参与研究的教师处于教学一线,对学生话题阅读现状的“困惑”存在着很深的体会,具有强烈的革新意识,急欲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解决这些问题。

(2)强化理论培训学习。经常性地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媒体、报刊、网络等渠道,快捷、及时地了解课题研究的动态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借鉴与创新。

(3)研究氛围浓厚。课题组已形成了坦诚交流、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通过定期组织召开的研讨会及即时性的教研活动,能够实现研究与实践状况的无障碍交流,从而能够有效聚合集体智慧,实现各类研究资源的有效共享,实现最大限度地整合,为课题研究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4)课题组成员配置科学。课题组成员中,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也有富有创新能力的年轻教师,有利于课题研究与实践之间的有效衔接,从而能使课题研究深深植根于扎实的实践之中,使课题研究成果能真正具有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九、预期成果

成果形式:主要以论文、反思、学生活动及竞赛、优质课等形式展现。

6.初中英语课题开题报告 篇六

课题名称: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词汇相当关键,离开词汇,一切都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中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可见,作为语言建筑材料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的英语成绩都很差,其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学好单词。他们都反映英语单词难读、难写、难记。由于记不住英语单词,导致了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受阻,因而失去学习兴趣,成绩逐渐下降。因此,学习掌握词的音、形、义和利用记忆规律,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词汇的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当前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中学英语学习基本是停留在老师的课堂教授上,缺乏足够的交流机会,致使词汇信息的输入贫乏。

2. 脱离句子和文章,孤立讲解词汇。这样容易导致两种结果的出现:一是学生只理解生词的含义,而不知在超出语法句式更大的语境中该如何使用;二是无法进行同义词的辨析,认为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替换。

3. 词汇教学中主次不分,平均教学,毫无重点可言,这在无形中加大了学生学习词汇的压力,甚至因此感到厌恶而放弃英语学习。

4.忽视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介绍,影响词汇的得体使用。

5.教学方式单一,使得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不能够做到眼、耳、口、手等器官的协同合作,学生只把词义作为记忆的焦点,而忽视该词的词性、句法属性等。

二、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词汇学习则贯穿于语言学习的整个过程,不掌握一定量的词汇,阅读、听说、写作、翻译都无法顺利进行,直接影响学生英语能力的运用和发展。

新目标初中英语词汇量大,其中七年级上册有词汇700个左右,下册约450个,八年级上册约450个,下册约400个,九年级全册约500个,合计2500个。在从事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单词是学生英语学习的拦路虎,70%的同学花费大量的时间记忆单词,然而过目就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记住了英语单词的拼写,然而又记不住英语单词所对应的汉语意思,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记住了英语单词的汉语意思,然而又忘记了英语单词的拼写,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很多同学因为记不住单词而对英语课失去了兴趣,自然这些也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词汇教学,使学生读准其音、辨其形、知其义,用科学易记的方法来记忆单词,让他们喜欢英语,乐于学习英语,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做到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效率。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研究的依据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加强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是当前中学英语课改的要求之一。

《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有关英语词汇的学习有如下建议: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学会使用 1500 ~ 1600 个英语单词和 200 ~ 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因此可见,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进行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是落实《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二.研究目的

对我校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现状及方法进行调查分析,查阅相关词汇教学法的资料和文献,研究教师对词汇教学的方法与技巧问题,将理论运用于词汇教学,开展各项词汇教学实践活动,优化词汇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自身的英语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有新的.认识和提高。通过学生实验、教研讨论等方法,再根据教学经验归纳出适合我校学生、高效科学的词汇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科学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词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让他们喜欢英语,乐于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学习兴趣。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三.研究对象

我校七至九年级学生。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7月----208月):研读《英语课程标准》,制作课题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负责人:张红芳)

第二阶段(年9月----2012年10月)调查我校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现状及方法,了解他们在词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完成调查报告。(负责人:课题组全体成员)

第三阶段(2012年11月----2月)查阅相关词汇学习法的资料和文献,研究教师对词汇教学的方法与技巧问题,将理论运用于词汇教学,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在各自班级实践创新词汇教学方法,并各自完成实验前后的问卷调查、测试结果、课堂成果展示等材料的整理,每位成员进行课堂成果展示并撰写论文。(负责人:课题组全体成员)

第四阶段(203月)分析学生学习后反馈的信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归纳出适合我校学生、高效科学的词汇学习方法及记忆方法,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词汇学习的方法,完成调查报告及论文。(负责人:课题组全体成员)

第五阶段(年4月)分类整理实验材料、调查报告、论文及教学设计、课件,形成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负责人:张红芳)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预期成果:

1. 有关词汇教学的论文、教学设计、课件等。

7.英语课题调查报告 篇七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十五”期间, 吉林省电化教育馆组织全省电化教育示范校的科研活动,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是五年来全体实验教师辛勤劳动的结晶, 其中部分成果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和推广价值。为尽快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 使科研成果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为更高地发挥示范校的辐射作用, 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吉林省电教馆总结了长春市103中学与幸福乡小学“十五”期间实验课题的基本经验, 肯定了他们科研的成果, 决定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我们学校与灯塔乡中心校协商研究决定, 共同承担了“双教一课”的研究课题, 把促进教师提高作为重点研究内容。另外, 我们结合本校教师队伍比较年轻, 有待提高整体素质的实际情况, 借鉴“八五”期间学校的成功经验, 将全校教师纳入科研队伍, 让他们在科研实验中锻炼, 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使我校教师“不断超越自我, 尽快把自己塑造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能力、有经验、有智慧、有作为的科研型教师”因此, 我们决定在校内年轻教师与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结成师徒对子, 深入实施“双教一课”的课题研究。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

该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首先, 完善了教育科研的全过程。教育科研成果的取得只是教育科研的部分工作, 科研成果的推广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研工作的延续和发展。一项科研成果不及时推广就不可能转化为社会效益, 就不能发挥促进教育发展的作用。再好的科研成果束之高搁, 就失去了成果的价值和意义。“双教一课”是“十五”期间的科研成果, 我们推广之, 应用之, 就是科研成果普遍应用的过程, 就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的具体体现。

“双教一课”的行动研究是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 通过面对面的培训进行传授的过程, 是培养年轻教师, 打造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是城乡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 更新教学理念的有利渠道;这项研究能够使优秀的教育资源, 发挥最大的效益, 促进资源共享, 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双教一课”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素质, 而提高教师素质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学生发展, 促进学校发展。“双教一课”科研课题是验证性研究, 是科研成果的转化, 只要我们认真学习之, 推广之, 就会对我们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建设, 对年轻教师的成长与提高有极大的作用。

二、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一) 研究的内容

根据省电教馆的课题指南的具体要求, 我们确立了以教师提高为主线, 以科研、教研、培训为载体, 倾力促进教师发展,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诸多方面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习水平的提高, 学习质量的提高, 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内容。电教示范校在“双教一课”的研究中, 不只是向协作校赠送一些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 也不只是共同备课, 共同听课, 提供几份优秀教案。如果局限在这个范围之内, 那么“双教一课”只能说是两校的联谊活动, 最多是一次教研活动。作为科研课题要有研究的价值, 充分体现研究的学术性, 真正促进研究者的全面提高, 就必须解决研究的内涵。即在“双教一课”的研究中要研究什么?要有明确的研究内容, 明确的研究目标。而这些内容及目标又要符合教育发展的方向, 课程改革的精神。这样才能赋予科研课题鲜活的时代性、前沿性、新颖性, 才能增强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所以, 我们与协作校达成共识, 确定了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即以“问题为线索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的研究”, 在这一结构模式中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主动发展。在不断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同时, 在研究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学识水平、教学能力, 进而达到教师素质的提高, 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二) 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素质, 促进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其研究的具体目标:

近期目标:

(1) 努力形成学科教学带头人队伍,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具体要提高学科专业知识的储备, 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形成学习秩序民主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学风气自主化的课堂教学, 使课堂真正变成学习的乐园。

(2) 通过行动研究, 促进教师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变革, 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松的探究、发展的空间, 使学生诸多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3) 通过行动研究,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远期目标:

(1) 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和最新科研成果, 提高教育专业知识的修养, 包括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

(2) 经过三至五年的研究, 努力打造品牌教师, 争取全区有名望、全市有影响、全省有印象的品牌教师队伍。

(3) 经过三至五年的研究, 争取协作校教师队伍素质有极大提高。

三、研究的方法及特色

(一) 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密切结合教学工作渗透研究内容。行动即研究。通过双教一课, 共同备课, 互相听课, 互相评课, 以及面对面的培训、一对一的指导、教育叙事、博客等形式, 鼓励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达到有所感悟、升华和提高的目的。本研究结合调查研究、观察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对行动的结果进行全面的搜集、分析、归纳和总结。给研究的结果以正确、恰当的归因。

(二) 研究的特色

根据行动研究方法的特点, 我们采取了“三位一体”的研究策略。即以教育科研为主线, 采取边培训、边提高、边研究的策略, 使教师在科研、教研、培训的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发展和提高。我们在“理论引领, 同伴互助, 自我反思, 超越创新”指导思想的原则下, 采取了灵活多样的研究方法。

1. 音像资源的对比研究

学校拥有大量的全国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对比研究。

(1) “看”———观看名师教学, 认真品味名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风格。

(2) “议”———小组内提出问题, 并讨论, 找到自己与名师的差距, 学习名师哪些教学理念和方法。

(3) “讲’———按照名师的理念备一节课, 在小组范围内讲授, 供大家点评。但要注意学习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 不是照猫画虎的模仿。

2. 集体备课的案例研究

以年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 由一人做中心发言人, 针对某一课的内容进行分析、讲解, 确定重点, 明确难点, 以及三维目标的确立。组内教师展开讨论, 各抒己见, 由中心发言人形成教案, 并且做课, 供大家观摩研讨, 而且要填写评价表格。通过具体案例的研究形式, 解决了教师存在的具体困惑, 加快了教师水平的提升。同时, 在评价他人和被他人评价的过程中也是认识能力的提高, 是感性向理性升华的过程。

3. 集体评课的深化研究

每次观摩课之后, 课题组都要组织听课教师集体评课, 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 对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节给予肯定, 指出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不足。使每个教师在同伴的合作中得到提高。

4. 师傅带徒弟的一对一的研究

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我们开展了师带徒的培训活动。这是一对一的指导, 面对面的研究, 师傅要做引路课、示范课, 徒弟要做汇报课, 学校规定每组师徒每学期互听互评课不得少于十节。

5. 平等、和谐的个性化研究

为调动两校参与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我们确立了“平等、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基本思路。在具体操作中, 我们选派优秀教师与协作校教师组成研究小组, 也是学习共同体, 共同选择课节, 共同备课。由主备人形成基本教案, 小组成员在基本教案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文本教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环境资源。在集体备课时, 以文本教材为基础再充分挖掘形成了基本教案, 但是它不能适用于每一所学校, 每一个班级, 每一位教师。如果强行规定必须使用统一教案, 势必削弱教学效果。所以, 小组成员一定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个体差异, 结合自身的文化底蕴、教学经验、教学个性、教学风格,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校外资源、信息技术资源, 融这些课程资源为一体, 形成具有特色的个性化教案, 分别实施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资源, 引导学生的思考, 主动探究, 合作交流, 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训和指导。在相互听课、评课的基础上完成反思材料和整理教案、完善教案。

6. 读书沙龙的理论研究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 我们随时为教师提供阅读书籍或者提供读书目录, 并且提出研讨题目, 定期组织读书沙龙。为教师提供交流的环境和场所。例如:结合科研方法缺乏的问题, 学校组织了阅读《教育科研百题解答》并且开展沙龙活动。随着教师阅读量的增加, 教育理论逐渐丰富, 理论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促进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三) 研究的突破点

1. 以科研小组为基础的研究组织

课题研究要求示范性与协作校的教师结成对子, 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面对面”的培训, 我们在此基础上做了调整和发展。选派优秀教师与协作校参与研究的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小组, 同时在本校内广泛开展“双教一课”的课题研究。我们按年组、学科把自愿参与研究的教师组成十个科研小组, 在以“问题为线索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大框架下, 结合各个研究小组的具体情况, 选择研究内容, 制定研究方案, 落实研究任务。使研究真正开展起来, 坚持下去。这是研究组织形式、研究内容的扩展和突破。

2. 以教师发展为目标的科学检测

“双教一课”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我们结合教师评价研究, 制定了《教师自我展示评价标准》, 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全面展示参与课题研究以来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的提高与发展。为考察课堂教学的效果, 拟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从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策略等方面对每一节研究课进行综合评价。保证了每一节研究课的质量。这是检测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新突破。

3. 以科研轮值课为载体的研究活动

为使课题研究保持经常性、形成制度化, 我们开展了轮值课活动。每一位参与研究的教师都要在每学期作一节研究课, 提供给全校教师观摩和研讨。每个科研小组都要与作课教师共同备课, 共同形成基础教案。课后还要共同评课。共同备课是对研究课的认真设计, 授课是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设计的认真实施, 共同评课是教学实践活动的认真总结, 是教学理论的升华。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每位教师的帮助与提高效果是十分显著的。这是研究形式的新突破。

4. 以改变学习方式为核心的研究内容

“双教一课”的研究目的是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 但是我们认为教师的提高不能只是单单依靠共同备课、共同听几节课、评几节课就能够提高的。而必须增强他们的研究意识, 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 让他们在研究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逐渐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所以, 我们赋予课题研究以新的研究内容。即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构建。这样, 就突破了课题指南中的单纯的“双教一课”的形式。使研究课题更加具有丰富的研究内涵, 更加具有操作性, 提高了研究课题的学术性和科学性。

四、研究成果

开题研究以来, 由于市、区电教部门的支持, 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两校参与研究的人员的协作配合和积极努力, 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 物化成果

1. 优秀课例

在历次科研轮值课和教研活动中涌现了一些优秀课例。综合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体现了教师理解课程标准、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全面反应了教师基本素质提高的过程。课例也体现了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质疑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及学习方式的改变, 努力逼近课题目标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结构。

2. 优秀课件

随着研究课题的深入开展, 教师整合、制作优秀课件的热情高涨, 综合体现了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创设教学情境, 启动学生思维的基本理念。教师自制课件, 在历次评比活动中有多件被评为优秀课件, 其中,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垂直与平分》、《求三角形的面积》等被吉林省电教馆资源库收录。《英语》、《社会》、《科学》、《语文》等学科的课件在吉林省电教馆组织的教材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这些教材是教师辛勤、刻苦专研的结果, 也是电教科研丰硕的成果。

3. 优秀论文

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 教师不断发现和总结经验, 撰写了大量的教学叙事、教学反思材料、教学论文。反映了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说明了教师在研究活动中不断地搜集整理信息, 不断地提高自我的认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反应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4. 优秀教案

教案是每节研究课要认真设计的基本材料。经过科研小组集体备课、授课教师的撰写、不断修改和完善, 出现了许多符合课程改革理念, 适合学生发展需求, 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供条件的优秀教案。我们将这些教案提供给协作校的教师, 供他们参考。其中一部分在西安区教育网站上交流, 点击率很高, 在全区范围内有广泛的影响。

5. 学科带头人队伍基本形成

通过三年来的课题研究, 极大地锻炼了教师, 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批年轻教师茁壮成长, 逐渐成熟, 不断有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他们在省、市电教部门、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种研讨活动中做了观摩课、表演课、研讨课等。

图1为课题研究前、后各级学科带头人数量对比情况。

(二) 非物化成果

1. 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经常性的研究活动, 唤醒了教师的科研意识, 在集体备课进行教学设计时, 关注了用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在授课过程中, 注意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在评课中, 注意寻找规律。基本形成了备课是研究的构想和设计, 授课是研究的操作与实践, 评课是研究的反思和升华等浓厚的科研氛围。

2. 初步形成了学习共同体

在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中, 集体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的显现和发挥。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在集体研究活动中, 遇到问题大家研究解决, 或者寻找资源学习, 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和操作能力。教育科研的凝聚力使他们形成了学习共同体。

3. 探索了改变学生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研究的目标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 经过研究人员的不断探索, 初步总结了以问题为线索的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图2为以问题为线索的课堂教学模式示意图。

4. 积累了开展学科行动研究的基本经验

“行动研究法”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我国教育界广为利用的研究方法, 在我们学校还是第一次被正式采用, 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但是通过两年来的行动研究使我们从发现问题到立项研究, 从研究方式到过程操作都积累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例如:三位一体的研究策略;“理论引领, 同伴互助, 自我反思, 超越创新”的研究模式等。

5. 辐射与推广, 作为省级电教示范校不断推广学校成功的经验是我们的责任

2007年10月16日我们成功地承办了辽源市课题研究的开课活动, 宣读了主题报告《以科研为动力, 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和展示了四节优秀观摩课 (协作校一节) , 展出了收集的六类研究资料。全市十五所电教示范校领导与教师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对全市示范校课题研究的深入起到了促进作用。2008年11月15日, 我们组织了区级开课日活动, 进行了学术研讨, 五位教师宣读了学术论文, 五位教师演示了教学课件, 并且阐述了设计意图、使用方法和教学效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反响。

6. 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通过两年来的课题研究,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增强。我们在2至5年8个班级随机抽取80名被试进行了两次测试, 进行了t值检验, 结果证明了学生学习成绩的稳步提高。

图3为学习成绩提高对比表。

五、主要结论

(一) 以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为研究目的的“双教一课”研究课题, 经过几年的行动研究, 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从教师撰写的论文, 制作的优秀教学软件, 获奖的优秀课例完全可以说明教师教学水平、研究水平、研究能力、教学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实践证明:“双教一课”是提高教师素质,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较好的研究方式, 也是加强电教示范校和协作校联系的较好的纽带, 是提高农村教师基本素质的较好的研究方式, 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较好的研究手段。

(二) “双教一课”研究课题是一项验证研究, 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 确定研究的核心内容, 增强研究的时代性、前沿性、新颖性和可操作性

实践证明:我们确定的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研究内容符合时代的要求, 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以问题为线索的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完全符合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同时也符合教育科研的规律, 那就是验证研究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丰富、发展和完善, 是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深化。

(三) “双教一课”研究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实践证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学能力的增强, 就会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较好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使信息技术恰当地与学科整合, 较好地应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艺术和教学策略, 较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的思考,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地提高, 其综合能力不断地增强。

(四) “双教一课”课题研究, 必须有电教示范校、协作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强有力的支持, 两校参与研究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坚持不懈地认真研究实验的变量, 全面地收集研究资料, 科学地分析和检测, 准确地研究实验的归因, 课题研究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也就是说, 只有认真地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 真正体现行动即研究。首先, 必须有周密的计划, 然后必须有切实的行动。计划与行动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有完美的计划和持之以恒的行动, 科研才能有收获。如果只有计划而没有行动, 再完美的计划也失去意义;如果有行动而没有计划或者行动脱离了计划的轨道, 其行动也是盲目的。所以, 必须保持计划与行动的协调与统一。在课题研究中, 对待计划与行动有种种不同的态度:其一是为了课题申报, 草拟计划便束之高阁, 计划停留在书面上不去实施, 不去行动;其二是计划的作用定位在应对各类检查, 装饰门面, 证明业绩上, 不去实施, 不去行动;其三计划落实不坚决, 行动不彻底, 或蜻蜓点水或走马观花, 敷衍塞责。凡此种种, 计划不能发挥指导、规范行动的作用, 不能在行动中予以实施和体现。没有行动的研究只能是纸上谈兵, 教育科研的作用与效果也就无从谈起了。把计划变为行动, 行动践行行动计划, 指导行动的规范, 行动促进计划的完善。我们在二者和谐完美的协调统一中, 使课题研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五) “双教一课”是电教示范校发挥作用的极好形式

“双教一课”课题研究由于有协作校的参与, 使电教示范校的教师有了充分与其他学校教师接触的机会, 使示范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向其他学校介绍, 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向其他学校辐射, 优秀的教学软件不断地向其它学校传播。使示范校的作用得到了全面的发挥。

8.以课题研究引领英语教学 篇八

开展课题研究,可以给低效的英语教学注入活力。我们都知道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教学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没有理论作指导,教学活动就成了盲目活动,必然就会产生上述结果。而开展课题研究,就是给教学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课题研究,首先要纠正两种片面认识:一是认为课题研究活动既耗时,又费精力,会影响实际教学;二是认为中小学是教学单位,不是科研单位,没有必要搞课题研究,如果搞课题研究,只能算作“装点门面”。对课题研究的这两种片面认识都忽略了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特别是其中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要充分认识到课题研究对教学活动的指导作用,只有不断学习,时时研究,才能保证教学活动与时俱进。

我们水洛中学教研组近年在教学中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其中《如何利用语义场理论进行英语词汇教学》,《大班额环境下如何实施小组学习》,《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等课题,收效显著。得到了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及课题验收机构的肯定。

我们开展课题研究,不是进行空洞的理论研究,而是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这样既指导了教学活动,又提升了理论知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都有意义。

如针对词汇教学中费时间、费精力、枯燥、效率低的现状,我们开展了词汇教学的课题研究,认为利用语义场理论进行词汇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11单元词汇时,针对该单元的单词主要与干家务有关而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即利用语义场理论知识学习单词。

We all hate to do the chores, such as sweep the floor, take out the trash, do the laundry, make my bed, fold the clothes, take care of a little sister Rosa, feed my pet dog. We like to invite teenagers and borrow a player from a friend of mine to have a meeting in my living room with some snacks on the table.(我们都憎恶干家务活儿,例如扫地、倒垃圾、洗衣服、整理床铺、叠衣服、照看小妹妹罗莎、给宠物狗喂食。我们都喜欢借上一台唱机,桌子上摆上小吃,邀请青少年在客厅里集会。)

通过创设,基本上把该单元的单词穿插在这样一个简单的语义场里,然后通过背诵,默写,很快就把这一单元单词记住了。这一语义场,符合本单元词汇的特点,而且篇幅短小,易于背诵。这就克服了学生背词汇表的许多弊端,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习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并且这一语义短文还便于以后的巩固复习。

在实施《大班额环境下如何实施小组学习》这一课题时,有两点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一是对学困生的促进,分析原因:学习较差的学生,知识点掌握较差,通过参与小组的讨论、学习,容易弥补其基础知识的不足,收效最明显。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对于简单、常见的基础知识重复最多,因此中、下学生收效最大。二是对尖子学生的培养,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学科竞赛中,为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我们建立了强强联合型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里对疑难知识点探讨、理解、掌握,学生进步很快。在2009年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中,该小组学生有五人获奖,更是我们课题取得成功的有力证明。

目前,我们英语教研组已经抛弃了过去教师死抠,学生死背的机械教学方式,而把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上升到课题的要求去研究,从而使教学过程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减少了盲目性。对于难度大的课题由教研组承担,一般课题年级组或两三人承担。教学成绩的提高,理论文章的发表,极大地提高了老师的积极性,增强了自信心。从而从心里感受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很有意义,教态教貌焕然一新。

此外,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尽量把自己的问题和国家、省及市级的课题结合起来,也就是用自己的问题申报这些相关机构的课题,从而使我们的课题能够得到课题主管部门及专家的指导,来确保课题研究的规范性。如《大班额环境下如何实施小组学习》这一课题就是国家基础教育中心外语教育实验中心的十一五规划课题,目前以进入结题阶段。这一课题的两篇阶段成果论文《如何优化学习小组》,在2009年甘肃省教科所组织的论文大赛中获二等奖,《小组学习中学生的消极行为分析》刊载在《发展》杂志上。成绩的获得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上一篇:长短冬天作文下一篇: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归档管理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