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周年校庆感悟(共10篇)
1.五周年校庆感悟 篇一
梦想照进现实
7年前,北京申奥成功;7年前,中国加入世贸;7年前,一座充满活力的学校应运而生,从此,我们的梦想便向着现实奔去。
7年,或许写不出一部史诗,却无法阻止拼搏的人的脚步。建校初期,条件极其艰苦,没有自己的校舍。冬天,老师和学生们在借的没有供暖的教室里上课,被冻得瑟瑟发抖。但他们用热情驱赶严寒,用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困难与挑战,因为他们在等待凤凰的涅槃。
又是一年芳草绿,学校终于有了自己的教学楼,自己的操场,终于可以不再过“寄人篱下”的生活。那是飘泊的游子踏上回乡的征程时内心深处的急切与激动,是一种最真挚、纯朴的“乡归”。
学校是年轻的,它有生机,有潜力。年轻是我们的资本,但不是我们前行的桎梏。我们的学校就像一个在为自己的理想苦苦打拼的奋斗青年,用全部的热情做好每一件事,虚心向前辈请教,以求扎稳根基,开拓事业。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做到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学校便以齐全的设施,严格的管理,优质的教育在**大地上远播着盛名。
这盛名之下,最辛苦的是老师们。他们豪无保留地奉献着,却累垮了自己的身体。前几天在校园里遇到了初中教过去我的老师,便去欣然地打招呼:“老师,您去哪了?”“就是看看病,没什么大事,累的。”一句简单的“累的”,老师说的那样疲惫,我的心在隐隐作痛。在这里,献给所有老师们一句话:“请您照顾好自己,你们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03年的夏天,我第一次踏上这条通向成功殿堂的道路,我看到的远远比我想象的更不可思议。04年是学校第一届高考,却有两名学子考取了北大,在以后的每届高考,学校都源源不断地向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输送着优质人才。在教育的战场上,它是一个年轻的将军,但却拥有丰富的经验,过人的胆识,“欲与天公试比高”的人,才有可能“与天齐”。05年的冬天,学校由“实验中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这是对学校办学成果的一个肯定,有了更响亮的名字,我们的斗志也更高昂。有人说“十年磨剑”,但我们的学校仅以四年时间就已初露锋芒,这离不开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谐中超越,我们是真正的强者。
08年的高考结束了,我相信今年也一定会是一个丰收年,因为汗珠已变成希望的种子,在**附中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无数有梦的人在这里寻梦,渐渐地,小梦想汇集成大梦想、大智慧,青春在梦的海洋里荡起浪花。现实离梦想并不太遥远,因为我们是执着的寻梦人。
2.五周年校庆感悟 篇二
【回顾与感悟】
1、“潍坊模式”是本人基于以潍坊鸢都收藏沙龙为核心, 由潍坊著名文化人和众多门类资深收藏家共同参与和创造的一种区域化收藏活动的组织、管理和发展模式的一种概括:“潍坊鸢都收藏沙龙是潍坊著名文化人和资深收藏家的一大创造, 它把众多门类的收藏经营集合于一体, 发挥群体优势和跨学科门类的互补优势, 把各个门类的收藏和研究活动做到了极致, 扩大了各个收藏门类的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 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效果。该沙龙难得可贵的一点是众多收藏大家排除门类、流派的界限和束缚, 集思广益, 众人捧柴, 在鸢都潍坊燃起民间收藏的熊熊烈火, 这在全国扑克收藏界都是一个奇迹”。这段文字被潍坊鸢都收藏沙龙会刊以大号字体在显要位置刊登一年, 让我非常感动。
2、“潍坊模式”的概念受到潍坊鸢都收藏沙龙刘广顺主席以及收藏界同仁的重视极大和高度评价。他们专门在2011年12月举行了“潍坊模式”研讨会, 诞生了16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出版了《潍坊模式论文集》, 从不同角度诠释“潍坊模式”的丰富内涵, 让我大喜过望。我想, 潍坊收藏活动的模式是成功的, 效果是显著的。随着时间的推移, “潍坊模式”将在潍坊收藏界显示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新能力, “潍坊模式”对全国各地收藏活动的发展也将起到巨大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3、关键词:潍坊模式、鸢都收藏沙龙、刘广顺
四十八、2011年12月10日, 隆重纪念中国扑克牌制造业80周年大会在上海洲际大酒店隆重举行。
【回顾与感悟】
1、2011年是中国扑克牌诞生80周年。经本人提议, 并与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协商, 确定2011年12月10日在中国扑克牌诞生地——上海隆重举行纪念中国扑克牌制造业80周年大会暨中国扑克牌高峰论坛系列活动。我受两会委托主持了这次中国扑克牌界最高规格的盛会。
2、两会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本次纪念活动非常重视, 中国扑克牌专业委员会全体会员单位的企业家、中国扑克牌收藏委员会30位国家级扑克收藏家都在百忙中赶到上海出席本次中国扑克牌历史上最高规格的盛会。中国扑克牌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上海姚记股份有限公司慷慨解囊, 对本次活动给予大力支持。
3、吕光平、何艳红、李维刚、刘弢、王品熙分别在会上作主题报告, 受到与会代表热烈欢迎, 特别是那些扑克牌行业的企业家们更是看得目不转睛。本次活动取得了极大成功。
4、关键词:中国扑克牌制造业80周年、中国扑克牌高峰论坛
四十九、2011年12月24-25日, 首届中国晋冀鲁豫红色扑克收藏博览会在山西长治隆重举行。
【回顾与感悟】
1、晋冀鲁豫地区是红色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成立晋冀鲁豫红色扑克收藏联盟和举办本次活动将以红色经典扑克收藏为核心, 以晋冀鲁豫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为主干, 使红色收藏走向深化、进入微观, 有利于红色扑克收藏活动向纵深发展。
2、本次活动是晋冀鲁豫红色收藏系列活动的第一站, 为晋冀鲁豫红色扑克收藏系列活动开了个好头, 具有示范意义。晋冀鲁豫红色扑克收藏系列活动的开展会充分发挥各省在红色资源、旅游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既是分站系列活动, 又各具特色, 每次活动会永远充满新意。
3、本次活动是实现区域化扑克收藏组织联合运作的一次有益尝试。本次博览会是国内第一次由晋冀鲁豫四个省级扑克收藏组织共同策划、共同运作、共同实现的一次扑克收藏盛会。四省联合运作会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拳头, 发挥各自优势, 弥补各自不足, 有利于区域扑克收藏活动做大做强。
4、本次博览会虽然时间很短, 但包括了观摩、研讨、交流、拍卖、旅游、党课、联谊、新牌首发、新馆授牌、扑克比赛等十余项活动, 做到内容丰富充实, 形式新颖, 颇具示范意义, 使各地藏友不虚此行。
5、本次活动把区域化红色博览会和跨地区藏友联谊结合在一起是非常好的做法。北京、山西、河北、山东、河南都是国内扑克收藏活动开展得比较活跃的省份, 以上五个省份开展扑克藏友联谊活动可以互相借鉴各地扑克收藏活动的经验和做法, 使扑克收藏成果全面开花结果。
6、首届中国晋冀鲁豫红色经典扑克收藏博览会和2011京晋冀鲁豫扑克收藏家联谊会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这一红色年份的年末开展的一次非常具有独创性和开拓性的活动。本次活动将为中扑委倡导的2011中国红色扑克文化年系列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7、关键词:晋冀鲁豫红色扑克收藏博览会、冀海生
五十、2012年1月1日, 中扑委会刊《中国扑克收藏》以全新彩色版铜版纸正式复刊。
【回顾与感悟】
1、作为中国扑克收藏第一刊——《中国扑克收藏》 (原《扑克收藏报》) 自1996年1月1日创刊后, 受到全国各地扑克收藏爱好者的欢迎和支持。本报创刊日——1996年1月1日还作为中国扑克收藏活动正式开始的标志而永载史册。
2、《中国扑克收藏》1996年1月1日创刊后连续出版发行了12年, 其中经历了季刊、双月刊、月半刊又恢复双月刊的过程, 到2007年底连续出刊80期, 成为全国扑克收藏活动的核心期刊和权威传播媒介。2007年底, 由于编辑精力、发行经费以及网络传播加速等多方面情况暂时休刊。
3、近年来, 全国扑克收藏活动风起云涌, 势如破竹, 急需一份全国性扑克收藏报纸传递扑克收藏活动信息, 记录扑克收藏历史, 交流扑克收藏成果。虽然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 扑克收藏爱好者仍需要一份可供捧读、珍藏、把玩的权威报纸。因此, 全国各地藏友对于《中国扑克收藏》复刊呼声很高。为此, 中扑委经过慎重考虑, 决定《中国扑克收藏》自2012年1月以全新面貌正式复刊。
4、办一张中国最好看的、可读性最强的、有一定收藏价值、免赠阅的《中国扑克收藏》报是我们在报纸复刊时提出的目标, 并在围绕这个目标努力着。感谢全国各地扑克收藏组织和扑克收藏家, 特别要感谢辽宁、山东、河南、湖北、山西、河北、北京等地扑克收藏组织以及中国扑克馆锦州分馆积极引导会员集体订阅, 使得复刊后的报纸自费订阅人数超过300份, 基本做到了收支平衡。感谢全国各地的编委们积极为报纸提供稿件并出谋划策。我们的报纸没有让大家失望, 大家公认是一张非常好看的报纸。我很欣慰, 我们还要继续不懈努力。
5、关键词:会刊、《中国扑克收藏》报
五十一、2012年4月2日, 《市场信息报·创意扑克专刊》创刊, 首期发行25万份。
【回顾与感悟】
1、由中国收藏家协会扑克牌收藏委员会、中国扑克博物馆、《市场信息报》和打遍天下扑克微媒体联盟共同创意策划的《市场信息报·创意扑克文化专刊》于2012年4月2日正式和读者见面了, 首期发行25万份。
2、这是我们首次与主流媒体在扑克文化宣传方面的深度合作, 这是第一份正式邮发的扑克收藏专刊, 它将把我们对创意扑克文化的理念传到25万个家庭, 它的影响力将是非常深远的。
3、创意文化使扑克牌的功能得以延伸和辐射。人们在茶余饭后以扑克牌进行娱乐活动的同时, 学到了百科知识, 观赏了美景名画, 联络了新朋旧友, 接受了广告信息……创意文化使扑克牌成为新的文化载体和广告宣传媒体。几年前就有专家预测21世纪的扑克牌将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和手机后的“第六媒体”。我们的合作伙伴、《市场信息报》主编符力先生把创意扑克称之为“扑克微媒体”更是对创意扑克文化的精准定位。
4、关键词:创意扑克、《市场信息报·创意扑克专刊》、扑克微媒体、符力
五十二、《扑克上的艺术经典——香港首届扑克历史珍藏展》于2012年6月9-16日在香港著名的荷里活 (HOLLY WOOD) 广场隆重举行。
【回顾与感悟】
1、为迎接2012年父亲节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 由中国收藏家协会扑克牌收藏委员会、中国扑克馆和香港荷里活 (好莱坞) 广场共同主办的《扑克上的艺术经典——香港首届扑克历史珍藏展》于2012年6月9-16日在著名的香港荷里活 (HOLLY WOOD) 广场正式举行。本次展览的新闻发布会于5月14日在该广场盛大举行。
2、《扑克上的艺术经典——香港首届扑克历史珍藏展》从2009年起开始策划, 经过主办单位历时四年的精心准备和共同研究, 展览主调终于呈现在香港市民和世界各国游客面前。这是香港历史上第一次大型扑克展, 也是大陆扑克收藏家的扑克藏品第一次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亮相。本次展览分为四大展区:世界之最系列、惊世名画系列、北京奥运系列和向父亲致敬系列。
3、本次展览揭幕礼于2012年6月10日隆重举行, 香港TVB当家花旦、著名歌手、影视明星和主持人杨思琦与奥运跳水冠军胡佳一同出席了“扑克上的艺术经典”揭幕礼并和现场数千观众一起观摩了香港历史上首次扑克展览。
4、本次活动一举创造了中国扑克收藏活动的10个第一。单成柏藏友帮我拍得香港扑克展图片整整传了三个晚上, 最后一个文件夹从晚上传到凌晨。几百张珍贵的文献级图片啊, 单老师辛苦了。感谢单老师夫妇为本次展览两度赴港, 感谢你们的辛勤劳动。
5、关键词:扑克上的艺术经典、香港扑克展、荷里活广场、单成柏、杨思琦、胡佳
五十三、2012年7月20-22日, 第二届中国晋冀鲁豫红色扑克收藏博览会在河北白洋淀隆重举行。
【回顾与感悟】
1、第二届中国晋冀鲁豫红色扑克收藏博览会是以红色收藏为主线, 使扑克收藏活动常规化、连续化、系列化的成功尝试, 是红色经典扑克收藏活动走向深入和常态的具体体现。
2、本次博览会由河北省扑克收藏委员会和红色收藏委员会共同参与、共同承办, 因此可以说是“潍坊模式”的又一次具体体现和发展。
3、李文强主任一手操办的本届博览会办出很高的水准, 再次彰显文强主任对我们这份事业的挚爱、充分展现文强主任出色的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大型活动的掌控能力以及资源的综合运用能力。
4、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本次博览会会务工作中的一些细节让我感触很深且久久难忘。代表证胸牌印制精美且设计成两面, 合影时再也不用喊“把牌子正过来”。无论开会、吃饭都有一个印制精美的桌牌, 桌牌上除本届博览会信息以苍劲有力的新魏体印制上每位代表的姓名, 代表们既可以找到吃饭的位置, 又可以让大家互相认识。这些桌牌全部用富士相纸印刷制作, 桌牌成为博览会一景, 最后一次会议上在我的提议下大家把桌牌全部带走作为永久纪念。有心人们还把桌牌翻过来请与会代表签名留念。正是这些细节, 才注定了本届博览会非常成功。
5、在白洋淀小兵张嘎塑像前举行《小兵张嘎》扑克牌首发式的情景让我们终生难忘。小兵张嘎手里举着我们的《小兵张嘎》扑克牌。
6、关键词:晋冀鲁豫红色扑克收藏博览会、《小兵张嘎》、李文强
五十四、《文物大讲堂——扑克收藏专题系列讲座》2012年7月25-29日在河南电视台录制完成。
【回顾与感悟】
1、由中扑委、河南扑委与河南电视台共同策划的《文物大讲堂——扑克收藏专题系列讲座》于2012年7月25—29日在河南电视台录制完成。本节目先后策划了三年, 终于在2012年完成录制工作, 为中扑委十周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这是一套集知识性、普及型、娱乐性、指导性为一体的大型扑克文化宣传系列节目。王列副主任作为总策划人之一对节目的成功开机可以说功不可没。
3、录制一套完整、权威的扑克收藏讲座是中扑委一直想做的一件大事, 讲座对于新老扑克藏友在藏识方面的普及和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们已经协助电视台录制过上百期扑克收藏专题节目, 但我还是用了三个半月时间, 写下10万字的十讲文稿。为使讲座更具有前瞻性、新颖性、权威性、指导性, 我的10万字讲稿中有80%文字是原创的。希望我们讲座的内容能够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4、关键词:《文物大讲堂——扑克收藏专题系列讲座》、河南电视台、王列、秦凌杰 (编导)
3.五周年校庆感悟 篇三
从1928年蔡元培创办国立艺术院,请林风眠执教开始,一群画家在杭州形成了一个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艺术家群落,一大批两岸艺术圈的中坚艺术家以及教育家,都是在这里起步。直到战争的硝烟中止了中国艺术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杭州艺专,是一段难以复制的传奇。
蔡元培在开学典礼的演说中阐明了办校的宗旨:“大学院在西湖设立艺术院,创造美,使以后的人,都改其迷信的心为爱美的心,藉以真正的完成人们的生活。”
国立艺术院设国画、西画、雕塑和图案4系,标志着我国独立艺术院校的开始。
国立艺专的教学思想在20世纪上半叶不仅最开放,而且最超前;学校学习空气浓厚,艺术思想活跃。学校重视理论课和文化课,重视举办展览,注重图书资料的建设,使它成为中国艺术教育史上贡献最大的学院。在新时期,中国美院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内艺术院校中的当代艺术中心,无疑与历史渊源有关,校长林风眠的艺术主张和教学态度激励并滋长了不循常规的独立内核,它带来了至关重要的艺术自觉和创造动力。1956年“百家齐放、百家争鸣”提出后,潘天寿重新登上课堂,陆俨少,陆维钊、沙孟海,在政治空气日益浓厚的非常时期重新建设了中国画的教育体系。半个世纪以来,这里成长出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画新锐。正如陆俨少所说:“杭州的中国画是最传统的,但也是最现代的。”因为积淀最厚,最了解传统,所以才最想也最有可能实现突破。
在中国美术界如今只有中国美术学院可以与中央美术学院平分秋色。在央美全面学习苏联油画技巧的时候,1962年,这里举办了的罗马尼亚博巴油画培训班。博巴用结构和强调结构的线条来表现事物,又用线条特有的“写意”来抒发生命的颜色与激情,这与林风眠先生的本土化的现代精神形成根本的契合。遗憾的是,20世纪纪中国美术史对“博巴油训班”几乎是一种历史性的认知缺失。但是在艺术的个性、文化的独立性,表现手法的多元性,中国美术学院依旧是国内翘楚。
“85新空间”中张培力、耿建翌、黄永砯为中国美院在全世界塑造了一种新的形象。1986年,子承父业的潘公凯第一次针对美术界推扬新潮美术一面倒的倾向提出“中西两大绘画体系互补共存,多项深入”的主张。整个美术界都中庸的倒向新潮的时候,浙江美术学院在态度上做了一次有意义的展示。中国美院已经是国内最有创造力的学校之一,因为美院,杭州的品味都提高了不少。中国美术学院把对自由和独立性的追求,坚持并传承了下去,体现的是整个时代的宽容。
今年的85年校庆展览独特之处,也充分体现在当下中国美院的自由独立和个性化。主题展“八五·85”聚焦的是1985这一年众多人物和事件的历史考古,以1985这个时间切片作为85年历史的载体,将美院85年的历史投射在这个时间切片之上加以展现。85位校友成为承载这一历史的最终个案,其中有林风眠、吴大羽这样的学院开创者们;也有全山石、方增先这样的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致力于美术教学的老师们;也有谷文达、吴山专、耿建翌、张培力这样在“85’新潮”中勇创新风的先锋旗手们;更有金一德、洪再新这样孜孜不倦地创作与教学的普通教师们。1985年,每一位艺术家们都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跋涉求索着,都发展出一番动人的风景和故事,向我们展现中国艺术现代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点式迸发。展览并没有什么实物作品,而是以视频短片的形式呈现了学院85年中85位个人的“八五”故事,构成一场贯穿85个年头的影像戏剧,一部投射在1985年的美院春秋、人物列传。这85位不同世代的美院人在1985年的同时现身,构成了中国艺术史与社会史上令人百感交集的一幕。
除了影像层面的追溯,中国美院美术馆的4个楼层分别设置为“论争”、“突围”、“历程”、“新潮”4个片场,呈现1985年美院的集体记忆。“论争”,呈现当年那场闻名全国的毕业答辩;“突围”,凸显1985年前后学院内部的一系列探索与实验:包括中青年创作组、维罗斯科系列讲座、中国画教学座谈会、实验水墨、赵无极绘画讲习班、万曼壁挂运动和编辑部七大版块;“历程”作为整个展览的“思想库”,以黑板报的形式再现了1928年以来“艺术运动史”上的若干个重要节点,并组织艺术界与思想界的学术同仁,在20世纪艺术史与社会史的框架中就艺术革命与革命艺术的辩证关系进行了一系列讨论,并以黑板展示出研讨和论辩的思想踪迹,以作为批判与反思的基础;“新潮”则聚焦于对“85’新潮”的历史呈现,由“85’新空间·池社”、“厦门达达”、“红色幽默”、“最后的画展”等9个部分展开,重新勾画出了当时以浙江美院为策源地辐射全国的“85’新潮”路径图。
4.建国70周年感悟 篇四
先来看歌名:青花瓷。看似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一首歌的主题而已。但是,请看英文:china!这是什么?是中国!外界说周杰伦不爱国的舆论已经把周杰伦逼急了,而正面交锋则只会给杰伦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周杰伦和方文山设下了一个“伏笔”,用歌名表达爱国之情,而秘密的任务,就交给我们,交给了杰迷。
如果说,这只是周杰伦卖弄中国文化的一个介体的话,那这里还有证据。
我们一句一句分析。因有不少歌词是描写青花瓷的,所以要把抒发情怀的歌词细细品味。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第一句是描写青花的颜色,主要是为了说明后面的花。这里的花是牡丹。就可以思考了吧!大家都知道,牡丹是中国的国花,而青花瓶上的花大多是梅花或菊花,牡丹自然是有,但确实不多!若是说“梅”或“菊” 都是单字的花,搭配不方便的话,再看看下面。“心事我了然”?什么心事?大概就是祖国统一吧!否则,前面干吗要用不常见的牡丹呢?最后,“搁”和“隔”是谐音,所以就可以看成“隔一半”。什么是“隔一半”的东西呢?当然是祖国了!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被私藏的韵味是什么?想一想也能知道,就是台湾民众渴望的统一啊!至于为什么含苞待放,大概因为这即将成为事实了吧!后面表达了爱莫能助的思想,毕竟是他去不到的地方嘛!台湾那里戒备森严,去了就会说搞,当然不能随便了!这也诉出了杰伦心中的无奈……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我知道,那“锦鲤”是中国国旗的美丽图案;“宋体落款”是字正腔圆的汉字文化;“隐藏千年秘密”是属于中国千年的台湾岛;而“极细腻”又是一种密码的暗示!真是字字玄机,句句真理呀!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看到了?江南说的是长江南岸,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可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而且,中国江山美如画,那美丽的泼墨山水画说的就是中国!只可惜,在台湾政府,中国似乎是要被从他们的地图中抹去的部分!这里,表达了周杰伦的愤慨之情!
最重要的,是副歌部分: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等的是什么?是歌名:青花瓷,也就是中国!要知道,中国与台湾的关系不好,而人民能做的,只有等,等待台湾政权回归中国!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江”?仅仅是江吗?江最终将流入大海的呀。所以,这里的江代指大海!这样就好说了!中国内地和台湾仅有一个海峡相隔,却遥遥不见,相隔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你”还是中国。看来,周杰伦已经为回归祖国做好一切准备了!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月亮能映到海里,打捞起月色就将海水打捞起来了。海峡小时,两块陆地连成一片,也就是一家人了!晕开了结局?看来结局一是确定的,就是时间问题了。就像打捞海水,没有尽头!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中国自顾自美丽?肯定不是!而是台湾像中国!不是像,是是!看来杰伦的决心不小,你们也该发现了吧!
不仅从歌词部分,大家有没有发现,杰伦虽然在表面上不停的宣传自己的导演电影处女作《不能说的秘密》。这里,是否还隐藏着一个更大的秘密?
5.建团100周年心得感悟 篇五
作为80后的我,曾经憧憬过很多美好的梦想,如今,我从事了一份平凡而光荣的工作——教师。而我的梦想就是做一名有社会担当的教师。青春美好却也短暂,个人的梦想尽管很渺小,但如果是祖国需要的,那千百万青年的梦想汇在一起,就能成为“中国梦”实现的最有利的保障。
去年,我如愿考入了公办学校,欣慰的当上了一名教师。作为曾经也是学生的我明白,教师职业看似平凡,可却不只是一个饭碗,更是一份神圣与崇高的工作。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阳光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等等,那么多赞美教师的话,那么多寄予教师的厚望,让我感受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责任。就在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下,多少眼睛在渴望知识,多少心灵在等待塑造。初为人师的我,怎能不用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我的教学工作中?
教师的工作首先是传授知识。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在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认真了解学生情况,并时常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我还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到各地听课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希望自己能在教师这个岗位上,用心的教书育人,让我的学生们能学到知识,学会做人,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人,为“中国梦”的实现培养好后备军。
但我知道这还远远不够,作为人民教师的我有着一个与自己职业相联系的中国梦,那就是教育强国之梦。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培养民族人才的摇篮。我们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我们是在奠定一个国家的基石,我们是在塑造一个民族的未来。因此,一名有社会担当的教师就要担负起教育的社会责任。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他的真正强大,不仅是经济的腾飞,也还需是精神的强大,民族灵魂的强大。而首先是教育强大了,孩子们的灵魂才不会蒙上灰尘,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才会纯净。教师,就要做孩子们实现自己梦想的一盏指路灯,一块铺路石。我要尽我的努力和智慧,教育引导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为祖国培育花朵,孕育希望。
6.五周年校庆感悟 篇六
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七十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一个主题:祖**亲!
我们以《诗经》关睢的歌喉;以屈原《橘颂》的音韵;以古风与乐府、律诗与散曲;以京剧与秦腔、梆子与鼓词唱您历史恢宏岁月的辉煌,唱响您壮丽的山河亮丽的风景。
我们以岳飞的一阕《满江红》,以文天祥的一腔《正气歌》,以鲁迅的一声《呐喊》,以朱自清的一道《背影》唱响您不屈的脊梁与骨气,唱响您不屈的尊严与神圣。
我们以瞿秋白手中的那束野花;以__身上的那份清贫;以杨靖宇腹中的那些草根;以刘志丹胸前的那块补丁;以焦裕禄窗前的那盏油灯;以孔繁森雪原上留下的那串脚印,唱响您的坚韧与顽强,唱响您的灵魂与精神。
亲爱的祖国,让我们以采薇采茶采桑的手,编织彩灯云锦;让我们以喊江喊海的喉咙,在金黄季节里黄金般的早晨,唱响国歌和飘扬的五星红旗,唱响千百年来朝朝暮暮澎湃的激情。
黄河猛、长江壮、泰山雄、昆仑莽,万里山河浩浩荡荡从天安门前走过,走过一队队雷锋,走过一队队徐洪刚,走过一队队李向群,走过一队队方红霄——走出中国人民最风流最风光最风情的步伐;走出中华民族最壮观最壮美的方阵!仰望蓝天,“神州飞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峡工程,旷世神奇。
亲爱的祖国,五千年的蕴涵和积淀,七十年的扬弃和继承,一个东方巨人到了可以说“不!”可以发言的时候。您聚集当今世界上最多最广最大的人气和景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和平与发展是您热切表达的心声!您不卑不亢不躁不惊,以坦荡豁达和深邃、闲静,阔步在新世纪的黎明!在“十九大”的东风劲吹中,新一代的中国领导人正继往开来带领着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
庆祝建国70周年中小学生作文
我的祖国,是盘踞东方的一条雄伟长龙,是世界上经济文化发展强国,那就是伟大的中国。
我的祖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经历了无数磨难,屹立于世界之林。经过时间的洗礼,我国有巍峨雄壮的五大名山;有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有生命之源黄河长江。这些都是大自然无私的馈赠,都是巧夺天工之作。
我国古代还出现了许多文人画家及保家卫国的英雄,唐宋八大家争奇斗艳为国添文采;岳飞精忠报国捍卫祖国边疆;东晋画家顾恺之描绘壮丽山河。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许多海外华侨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我国不仅是文化强国,还是个科技大国。两弹一星的发射是我国地位毅然提升;我国还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舰——辽宁号;我国自主研创大飞机。科技创新是国之根本,所以,我们更要努力学习,拥有一技之长,为国家添砖加瓦。
虽然我国经历过无数的磨难,昏君明君历代无数,但正大于邪,正义始终属于我们。钓鱼岛事件证明中国不是吃素的,面对日本的挑衅,中国捍卫住了自己的地位向世界证明钓鱼岛是中国的。中国不会放弃自己的领土,更不会放弃每一个中国人。面对外来侵略者,全国团结起来,抵制日货,面对困难永不退缩,最终把侵略者逐出中国的地盘。
作为中华儿女,作为炎黄子孙,我为我的祖国骄傲,自豪!
建国70周年心得体会
我们的祖国,在亚细亚的东部,太阳升起的地方。我们的祖国——中国,是在太阳下居住的一条龙。它此刻勇猛、精神:看,在奔流不息的黄浦江两岸,是规模庞大的世博园——这时上海世博会的园区;在北京,有着一个名叫“鸟巢”的建筑——这时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还有即将在月12日开始的广州亚运会,都让中国这一条神龙变得更加神采奕奕。
但是,我们在欢欣地看着这些令我们自豪的事件时,却不能忘记我们中国以前的伤痛。中国,给了我们黄皮肤黑头发,还给了我们那些深入骨髓的苦难历史:火烧圆明园、八年抗战、南京大屠杀……这些交织着血与泪的故事,这些贯穿着血腥与仇恨的历史都深深的刻在我们的脑海里。当时的中国,是懦弱的,是胆怯的。当时,那条名为中国的巨龙在沉睡。它任凭外国人欺辱,任凭外国人拿着枪,拿着刀在身上乱砍乱轰!最后,在197月23日,它惊醒了,愤怒了!它用它那巨大的爪子开始抵抗!在1949年10月1日,把所有侵略者赶出了中国!当我们伟大的第一任主席——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对着千千万万的民众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政府,在这天成立了!”的时候,谁还能否认我们的中国——这条巨龙——醒来了呢
中国这条巨龙虽然已经觉醒,但却伤痕累累:圆明园的战火灼伤了它的皮肤,南京大屠杀的血液溅满了它的鳞片……它体无完肤,遍体鳞伤。经过我们的上一辈努力去修补,它恢复了,又变得神采奕奕,并开始绽放它的光彩: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宴寨乡西扬村的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了许多碎陶人——这就是名扬中外的兵马俑;1月10日,中国的第一架火箭成功发射升空;20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中国,开始向全世界展现它的风采,开始展现它那独有的文化与魅力。
我们,有着黄皮肤,黑瞳孔。我们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少年。我们铭记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铭记着中国的笑与泪。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上一辈既然把守护中国的职责交给了我们,我们就就应勇敢的接过!我们就应让我们屹立于世界,让中国屹立与世界!我们要让外国人用一种敬佩的目光看着我们,让他们以一种仰慕的口吻说:“哦!这就是中国!这就是中国人!”
同学们,我们虽然无需应对国土的沦丧,无需承受战火硝烟,但是我们可能要阻挡不期而来的洪水,抗击非典,预防禽流感,我们要研究转基因,我们要征服沙尘暴,我们要保护环境、维护世界和平……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肩负重任,任重道远。我们会失败,会有挫折。但失败的后面永远是彩虹!
7.五周年校庆感悟 篇七
笃守要旨, 坚定质量立刊方向
办刊要旨是刊物的灵魂, 是核心质量。早在创刊前夕, 《中国医疗保险》就确立了办刊要旨,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会长、本刊编委会主任王东进同志在《发刊词》中明确提出:“《中国医疗保险》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要旨, 以破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为重点, 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创新、机制转换、政策完善、管理规范为主线, 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为目标, 悉心求医疗保障客观规律之真, 全力务亿万人民身体健康之实。”
要旨、重点、主线、目标、求真、务实——这是一整套集办刊方向、方针、方略和理念、路径在内的大政方针体系, 是质量立刊的根本之道。
五年春秋, 五年笃守。这套质量立刊的根本之道已经开花结果。本刊的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 发行量由创刊之初的6000多册, 增加到2013年的81295册, 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舆论引领作用。
今天可以说, 本刊做到了“坚持要旨”一以贯之, “把握重点”始终不渝, “突出主线”毫不动摇, “牢记目标”坚定不移, “悉心求真”笃进不怠, “全力务实”成为理念。
创新制度, 探索质量立刊实现途径
坚持质量立刊, 愿望诚可贵, 制度最可靠。五年来, 本刊持续探索制度创新, 为质量立刊提供了刚性制度保证, 具有本刊特色的质量立刊制度体系雏形初现。
一是重点选题策划制度。每年第四季度召开重点选题策划会, 确定来年的宣传要点和1-12期选题。策划会的特点有三:1.“三医联动”, 同堂策划。参会代表实行“三三制”, 即三分之一是专家学者, 三分之一是相关部委和省级医保行政及经办机构负责人, 三分之一是大型医院、药企和商保机构负责人。2.“主讲者多元化”, 人社部、国家发改委、卫生计生委等分别介绍本部委重点工作和下一步部署, 使与会同志了解医保、医疗、医药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 把医保宣传摆进“三医”中, 把“三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3.策划方案“三下三上”, 即三次征求编委、省级医保行政部门及经办机构意见建议, 力求导向准, 接“地气”。
二是在京编委会审议制度。每年3月召开在京编委会, 审议重点选题方案。除在京编委参加外, 还邀请人社部各相关司局、国家发改委、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法制司、保监会的有关负责同志参会, 目的是集思广益。在京编委会的审议, 是重点选题策划活动的深化和升华, 为全年办刊发挥了定基调、定方向、定重点的作用。重点选题策划制度已成为落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办刊要旨的有效抓手和制度保证。
三是“期策划”制度。在社长的主持下, 由编辑部具体实施, 将年度重点选题方案逐期进行细化, 分解为若干个侧面的题目, 针对编委和作者的专业特长及正在研究的课题组织约稿, 并制作每期稿件目录表, 照表抓落实。
四是稿件“双审制”。每期杂志刊登的所有文稿及图片, 均经过社长 (代总编) 和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秘书长 (主编) 审定。已成为两个领导岗位的职责和必须履行的程序。
五是评刊制度。坚持社内评刊雷打不动。2012年12月, 成立了由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会长王东进同志任主任的16人社外评刊委员会, 其中有11人是本刊编委和作者。今年前8期共提出81条意见建议, 显示了质量督查督导、评价评估的独特优势, 已成为质量立刊的一项有效制度。
广聚贤才, 建设质量立刊智库
质量立刊, 人才为本。本刊的学术性、专业性要求高, 政策性强。这一特点决定了必须依靠专家学者和决策层、管理层作为人才支撑, 才能办出水平和特色。本社秉持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聚贤、纳言、立说、献策”的宗旨, 广聚医保研究人才、决策人才、管理人才、写作人才和经济支撑人才, 形成了编委、通讯员、作者、发行、常务理事等五支队伍合力办刊格局。其中, 编委会成员由创刊之初的87人增加到目前的108人, 其中来自国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研究系统的学者40人, 来自有关部委的专家型决策者42人, 来自省级医保经办机构和大型医院的管理者26人。五年来编委共撰稿957篇, 全部被采用, 占发表论文总量的57%, 成为名副其实的撰稿主力军;建起由“三医”专业骨干组成的68人作者队伍, 五年共撰稿802篇, 采用689篇, 占刊登论文总量的43%;建起由省级医保行政和经办骨干组成的63人通讯员队伍, 五年共提供信息4600多条, 成为杂志和网站原创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8家企业成为本社常务理事, 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五年来支持本社举办的医保支付制度改革论坛等18项公益活动, 发挥了助推杂志发展的经济支撑作用。
牢记定位, 突出质量立刊的专业特色
本刊是唯一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医疗保险领域科技期刊。坚持质量立刊, 必然要求对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敢于面对与担当, 绝不含糊与躲闪, 并采取有效的宣传方式, 强化话语权, 主导舆论, 这是科技期刊应有的风格与特色之一。本刊在策划医保城乡统筹与整合、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基本医保与重特大疾病保障、社保与商保的关系、支付制度与经办机构改革、责任分担与提高待遇水平等重点选题宣传时, 采取的就是剖析难点讲求深度、刊发稿件讲求“火力”的宣传攻势, 收到预期的社会功效。其中, 关于城乡医保统筹与整合的文章被各类媒体转载、摘发和收录79篇, 占这个选题论文总量的65%, 关于管理体制改革的论文转载率达到87%。
不唯书, 不唯上, 不跟风, 只唯实, 敢于说真话、道真情、讲真理, 这是学术期刊的鲜明风格与特色。面对“保基本与保大病”等颇具争议的疑点问题, 面对利益主体格局调整带来的不同观念的碰撞和不同主张的冲突, 本刊咬定基本原则、基本规律、基本方针的“三基”底线不动摇, 旗帜鲜明地宣传基本医疗保险就是大病基本医疗保险, 保基本就是保大病。对所谓大病保险是制度创新和第四医保、商保经办优于社保等有违基本常识和实情的言论, 对“门诊统筹是由保大病向保小病延伸、大病保险是由保小病向保大病延伸”等自相矛盾的提法, 以事实为依据, 剖析其根源, 道明其危害, 一以贯之地释放“三基”正能量, 发挥正本清源的作用, 受到社外评刊委的一致肯定。
以网助刊, 拓展质量立刊效应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网以“扩大杂志影响力, 增强医保话语权”为宗旨, 目标是“办成我国最具权威的医疗保险专业网站”, 实现“要了解医保, 就看《中国医疗保险》网”的品牌效应。每期杂志的论文都精编为若干篇短文挂网宣传;提前预告下一期的重点选题, 并制作成网站专题让网友参与讨论和争鸣;发布杂志目录和每期评刊信息, 让网民参与评刊。本刊网站视野开阔, 联系广泛, 每日从131个社会网站搜索信息, 年信息量增加8000条左右;注册会员10781人, 累计收到评论1300多次;本社QQ群汇集各地医保人近500人, 成为医保研究、互通信息、交流经验的平台;腾讯、新浪微博粉丝近20000人;已与100多家省级、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城市医保网站建立信息共享合作机制;目前日均浏览量达到8000人次, 年浏览量超过200万人次。
送刊到人, 接通质量立刊“地气”
发行质量是质量立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社坚持“夯实基础, 质量为本, 自愿订阅, 送刊到人, 严禁摊派”的发行思路。一是每年测算订户数量, 摸清读者需求, 让需要杂志的读者都能订上杂志, 这是夯实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二是建立省地两级发行组织网络, 做到有发行的主管单位、有负责人, 目前已有17个省份建立了省地两级发行网络, 这是一项关键性的基础工作, 也是坚持质量为本、送刊到人的组织保证;三是认真贯彻本社制定的发行管理办法, 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这是夯实基础、确保质量、送刊到人的制度保证;四是提升发行信息系统的管理效率, 依托信息系统可实现“在线征订”、“订户收刊信息反馈”、“网上评刊”等, 已成为夯实基础、提升发行效率和质量的技术支撑手段。
贯彻行规, 净化质量立刊环境
执行新闻出版系统的行规行风是质量立刊的必然要求。根据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关于禁止有偿新闻、虚假新闻和新闻敲诈等行业管理规定, 创刊之初就制定了《〈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采编工作规定》, 提出25条刚性制度要求, 全面规范采编行为。2011年以来, 全国新闻系统组织的检查活动先后进行了5次, 本刊均以无导向问题、无有偿新闻、无虚假新闻、无新闻敲诈、无违规广告的“五无”结果, 顺利通过检查, 赢得主管部门的高度信赖, 成为“放心期刊”。
苦练内功, 提升质量立刊能力
本社将提升员工队伍的办刊能力作为质量立刊的内在动力。一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提升能力, 持之以恒地倡导团结、总结的“两结”传统, 周例会、期评刊、季总结等独特做法成为“两结”的载体;牢固确立“把办刊当事业做, 把事业当学问做”的《中国医疗保险》杂志办刊理念, 使办刊—事业—学问形成一个有机联系、良性循环的系统, 实现能力建设与刊物质量的双提升, 策划会、在京编委会等独特做法就是“事业与学问”双促进的平台和课堂。二是通过全面的制度建设提升能力, 大兴严格、严肃、严谨、严律的“四严”社风, 制定了25项4万多字的管理制度, 实现了有行为就有制度管理, 收到“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的效果。
质量立刊带动“三量”同步提升
随着刊物质量的提升, 发行量和宣传的正能量同步提升: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已成为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期刊。
——2012年两会前夕, 本刊被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新闻主管机关批准向两会赠阅, 受到代表委员的一致好评。
——医疗保险决策层、研究层、管理层、服务层对本刊的认可度不断提升。2012年4月, 国务院医改办主动订阅本刊20册;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均要求从创刊号征订;2013年, “两定”机构订阅36583册, 占发行总量的45%, 北京北医三院、天坛医院每年征订70多册, 每科室1册;订户更加注重读刊用刊, 天津市将本刊作为培训研究型、专业化医保经办人员的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等高校将本刊纳入研究生考试参考教材。
成绩虽可喜, 征途更艰辛。5岁的《中国医疗保险》在茁壮成长的同时, 诸多方面还显得稚嫩。俯拾皆是的不尽人意之处, 恰是采编专业和医保专业两种能力不足的表现, 建设两种专业能力皆备的采编队伍迫在眉睫;让需要杂志的读者都能订上杂志, 目前还只是一个努力目标, 实际上并未全面实现, 要把这个目标变为现实仍需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好在, 我们看到了差距, 看到了未来, 看清了努力方向。
8.《读书》创刊五周年随笔 篇八
如今我知道新闻时事光靠中央台的早晚两次联播节目。听力衰退不亚于视力,好在收音机就在书桌上。午餐晚餐是全家人聚集的时间,我就说收到的报刊上有什么论文或记载,简要地说给我听听,或者问本月份的某杂志来了没有。杂志非常多,名称也记不清,我挂念的不过三四种,《读书》是其中之一。如果回答说某杂志昨天来了,我就叫孙辈抽空把目录念给我听,好从其中选听几篇。单说《读书》,每期总要听它三四篇或五六篇,从而感到欣慰,一则受到了不少教益,二则总算没有跟知识界出版界完全隔绝。
听孙辈念书刊有两年光景了,他们读音和语调还不差,听下去挺顺当。可是,文章中如果引用几句古文辞,或者大段地引用,我听着疙瘩就多了。常常要问“某字之下是什么字?”“这个字怎么写?”待问明白了,大段的再听一遍,我才说“念下去”。我提到这一点并不是反对文章中引用古文辞,必须引用的当然要引用。我只是要表明,我虽然学过古文辞,还没达到一听全懂的程度,这是近来经过现场考验才知道的。书面语和口头语同源而不尽同,原是人所共知。或许那些古文辞本来只供“目治”,不准备叫人听的,也未可知。“《谐》之言曰:‘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当时的老乡未必听得清吧。“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孟子当时的老乡未必听得清吧。好在庄孟二位的书本来不是为他们的老乡写的。
除了选听几种杂志的文章,最近几个月内我还听两册书,陈原同志的《社会语言学》,吕叔湘先生的《语文论集》,前者已经听了五分之三,后者还没听到四分之一。孙辈的空闲时间有限,我只能耐着性子慢慢听。我不想学时髦,投票选举这两册为一九八三年最佳书,可是我认为这两册是值得《读书》编辑部特约适当的作者撰写评介的书。陶渊明说“奇文共欣赏”,我说,好书要让爱好这一类书的人不至于错过,原是《读书》出版宗旨之一。沈从文先生积年累月,废寝忘食,在那里研究古代的服装和织品,我早已知道了,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已经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却是《读书》刊载了黄裳同志的介绍文章才知道的。不久我就托人找到这精印的巨册,文字不能看,叫孙辈念太费事,收入的各种图片看了两遍,虽然不能看清楚细部,却自以为得到了不少历史知识和艺术享受。
《读书》编辑部嘱我作文纪念创刊五周年,我信笔写成这一篇,不甚切题,非常惭愧。
9.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感悟 篇九
在8月逼人的暑热中,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伴随着各种纪念热潮,出现这样的场景并不足怪。但在没有庆典的平素往常,该如何推进人们追怀历史的脚步,延续人们重温历史的热情? 70年过去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或许很难理解领悟过去那个时代的悲惨和伤痛,也永远难以感同身受侵略战争的罪恶和灾难。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让今天的人们记住,在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最残酷壮烈的战争,发生过侵略者惨绝人寰的血腥屠杀,有过先烈们浴血抗战的惊天壮举,有过“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悲壮历史,却是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都不应当放弃的。
人是不能不懂得历史的,人们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据调查,74.6%的年轻人希望加强关于二战历史的教育,九成的被访者认为类似今年的纪念活动今后还应继续。这样的期望让我们反思,我们是否很好地创造了让年轻一代走近历史的契机。
应当承认,我们对后代的抗战历史教育还有不少欠缺。今天我们的历史教育,基本上是在学校里开展,由于方式的单调沉闷,在孩子们眼里,它只是教学大纲上的一个章节,是需要背诵、考核的一种“知识”。而在一些国家里,类似的历史教育形式多样。比如,让学生选择一位在战争期间被害犹太人的名字,然后用课外时间调查他的历史和被法西斯杀害的经过,最后全班交流各自的报告,老师根据完成情况打分。
这样的教育不但切实有效,而且震撼心灵。孩子们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逐渐由一个生命的消失,一点点揭开那段惊心动魄的残酷历史。它让已经开始有独立判断和分析能力的孩子们,不仅记住了历史的真实,也获得了研究历史的视角。
时代的场景变化太大了,要让年轻一代真正记住历史,不能停留在概念式的说教上。真正完整有效的历史教育,是应当融会在生活之中的。它不应当仅仅是在纪念馆里才能看到,只是在书本中才能读到,它还应当以丰富、适当的形式渗透到我们居住的街区和生活的种种场景之中,这样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化为整个民族的“集体记忆”。
“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参加过70年前那场战争的老兵们这样说。但愿我们的历史教育,能够早日让年轻人面对殉难同胞的灵魂作出回答:我们没有忘记。
以史为鉴、珍惜和平环境、发扬抗战精神、走和平强国之路。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要以史为鉴,珍惜和平环境,发扬抗战精神,走和平强国之路。以史为鉴,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更加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国家实力。以史为鉴,有战争就有伤亡,我们要牢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史为鉴,斗争才能胜利,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不会改变,面对帝国主义的挑衅,我们绝对不能退让,只有针锋相对,才能保证国家安全,才能维护世界和平。抗战精神是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所铸就的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团结奋斗、反抗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爱国主义精神,今天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发扬抗战精神,可以进一步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让我们发扬抗战精神,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努力奋斗。
市场开发部 许斌
10.建团100周年主题心得感悟 篇十
高校党委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增强政治性,坚持“党管青年”的原则。共青团要建立有效领导青年、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体制机制。针对共青团组织不同程度存在“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的现象共青团要下大力气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构建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的共青团组织。
团干部要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坚定理想信念,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授给学生。
【五周年校庆感悟】推荐阅读:
60周年校庆活动总结06-21
大学周年校庆典礼致辞07-11
60周年校庆策划方案11-04
喜迎60周年校庆策划书06-28
校庆60周年作文600字09-02
江都区二中60周年校庆主持词07-19
建校六十周年校庆诗歌朗诵稿08-10
建校二十周年校庆庆典隆重举行11-09
校庆十周年教师代表的发言稿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