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学校、幸福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2024-06-29

四在学校、幸福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精选11篇)

1.四在学校、幸福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篇一

锦屏县民族中学“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方案

为学校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教育“9+3”计划,根据省教育厅、省关工委、省文明办、省妇联关于在全省农村寄宿制学校深入开展“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通知精神(黔教基发〔2014〕32号),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和省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会“深入开展‘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的重大决策部署有关精神,进一步规范我校办学行为,深化课程改革,加快我校现代制度建设,全面提高我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我校走内涵、科学发展之路。让教师发展、成功、幸福;让学生成长、成才、快乐。

二、组织领导

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决定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吴桂高

副组长:刘春春(分管副校长)

李屏成杨正昌

龙凯

成员:龙章灼、杨文雯、吴吉荣、龙运基、彭竞、曹洪娟、龙安盛、姜齐源、向拯、吴琳兰、龙开阳、杨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龙章灼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活动具体事务。

三、活动目标

让全体学生“吃在学校解食忧、住在学校受关爱、学在学校长知识、乐在学校感幸福”。

四、活动措施

(一)加强校园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1、按照“十有”和“六化四园”要求加快校园建设,争取资金建造学校塑胶运动场、学生浴室,修建学校食堂至学生公寓路段道路。

2、学校投资建校园监控系统、校园广播系统。

3、加大学校图书、实验器材配置力度。

4、完善学校食堂门窗,保证学校食堂安全卫生,进一步实施好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

5、为保证学生公寓安全,学校自筹资金,实施学生公寓阳台防

盗网建设。

(二)加强学校德育教育

1、文化育人。

开展教室、寝室、实验室、食堂、厕所等校园场所文化建设,通

过墙上字画、标语、名人名言等烘托校园文化,熏陶学生思想。

2、德育育人

(1)坚持立德树人。通过开学第一课、国旗下的讲话、主题教育、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宣传黑板报、班级墙报等载体,培育学生良好品德,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邀请相关部门到学校开展法制、禁毒、交通、消防、青春期健康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

(3)进一步开展“我的中国梦”、“祖国好·家乡美”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学生感恩教育、养成教育和爱乡爱土教育。

(4)充分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队伍作用,邀请五老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5)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通过瞻仰烈士墓、服务敬老院等活动,加强学生革命思想和敬老爱幼中华传统教育。

(6)持续开展教师结对“一帮一帮教活动”,学校每一位教师结对一名学困生进行关爱帮扶。

(7)推进校园“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关爱留守儿童,深入开展亲情聊天活动。

(8)坚持开设体育健康课程,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的深入开展。

(9)借助我县正在开展的“三创一满意”活动,强化学生文明卫生习惯和热爱家乡思想教育。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

1、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班级课程。

2、坚持教学科研创新思想,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加强研讨交流学习,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保证我校中考前10名、前20名、前50名、前100名在全县的领先和绝对优势地位,继续巩固我校全州基础教育先进学校称号。

(四)丰富课外活动内涵,走特色办学之路。

1、确实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发展学生兴趣特长,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机会。

2、努力探索地方教材课程的教学模式、方法,探索开设苗语、侗歌课堂,积极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弘扬和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锦屏县民族中学

2014年3月12日

2.四在学校、幸福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篇二

一、幸福文化教育的内涵

幸福文化教育是指以学生为本,向学生传授幸福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感知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所以幸福文化教育的思想,并不是狭义上的以幸福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而是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学校创设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体验中实现知识的有效转化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进而引导学生学会感知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一种学校教育体系。基于对教育本质的追问与思考,我们将“幸福文化教育”的内涵概括为:“尊重人的幸福存在,培育人的主体精神;反映教育的丰富内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点化学生的幸福品质,追求教育的艺术境界;让幸福因接受教育而精彩,让教育因幸福而深刻!”

二、幸福文化教育的理论基础

基于幸福文化教育的内涵,学校在确定了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后,我们便开始着手探讨学校实施幸福文化教育的理论基础。

1. 幸福文化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学基础

(1)心理—道德教育理论。心理一道德教育一方面秉承着心理教育中对个体完整人格的塑造;另一方面又传承着道德教育中对个体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品格的培养。

(2)变构模型学习理论。变构模型学习理论是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后一种新型学习理论,它纠正了建构主义理论中的对有利于学习的因素和条件的忽视与沉默。我们通过多种教育手段与环境,使这种机制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构建出学校幸福文化教育的实践模式。

2. 学校实施幸福文化教育的构想假设

根据幸福文化教育的内涵和实施幸福文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我校实施幸福文化教育是基于以下假设。

假设一:学校幸福文化教育的理论创新应该建立在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学校幸福文化教育理论。同时,以探讨幸福文化教育中价值问题的本质、特征与规律为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的契合点,既为幸福文化教育提供深层理论基础和思想方法,也将形成有效的、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模式。

假设二:学校的幸福文化教育既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有自身的独特性与理论内涵。同时对于师生积极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又有独特的促进作用。它将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而且对于师生的健康和谐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三、幸福文化教育的实践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真谛是什么?现实教育符合人类对幸福的追求吗?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我校以“实施幸福文化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奠基”为办学理念,通过制定学校德育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将幸福文化教育工作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到从小事抓起、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增强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实施幸福文化教育的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 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

学校针对学生的学情特点,提出“低起点,小台阶,大容量,体验成功,感知幸福,促进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在这个教育教学策略中,“低起点”是前提,“小台阶”是策略,“体验成功、感知幸福”是关键,“促进发展”是目的。

2. 让教师的身教成为幸福文化教育的主渠道

没有“幸福的教师”,就没有“幸福的教育”。我校积极倡导“六种精神”,即终身爱岗的敬业精神,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共同进步的协作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勇创一流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扎实抓好师德师风建设,重点抓好教育理念、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等方面的教育。

3. 让课堂成为幸福文化教育主阵地

(1)引进“课堂观察”听评课方法,探索确立了四十九中幸福课堂模式,课堂观察主张围绕新课程三维目标,对课堂教学中的教材、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等四个维度进行观察评价,用评价引领教学活动,是将教师带入研究状态的有效途径,能让师生课堂上逐渐感受到幸福。(2)加强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适时、适事、适当地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爱人爱己爱家国,真正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未来建设人才。

4. 让养成教育成为幸福文化教育的基础

我校把“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作为养成教育的主要策略,我们提出了“生活就是素质教育”,将各项规章制度和初中学习方法等编制成校本课程,如《四会读本》《学会学习》等,向学生灌输学校的管理要求。

5. 让活动成为幸福文化教育的载体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学校围绕人格教育的目标设计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以“学生一日常规”训练为重点,分年级、分阶段、分重点,从“小事”抓起,抓训练,促养成。

6. 开发了实施幸福文化教育的立体课程

我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正视差异,善待差异,将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形成了立体的课程体系,其中有人文素养系列校本课程:“名家讲坛”“河北乡土教育”等;科学素养系列校本课程:“网页制作“flash动画”等20余门校本课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激发,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四、学校的发展成果及品牌影响

幸福文化教育的实施,使唐山四十九中的学生更加自信、积极向上、有朝气。学生身上具有唐山四十九中的特有气质,青年教师迅速成长。2010年9月以来,有6人次在国家级各种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有两人在河北省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学校先后获得了“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示范校”“教育部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实验学校”“河北省绿色学校”“唐山市文明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12年学校被评为“慧聚中国.2012中国最具幸福感中学”和“慧聚中国·2012中国示范性数字化中学”。学校申报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被中央电教馆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3.四在学校、幸福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篇三

经验做法

着力围绕吃、住、学、乐,充分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帮助农村寄宿制学校青少年解决实际问题。

吃在学校解食忧。积极争取中国关工委、中国安利公益基金会等支持,利用“困难留守儿童补助金”等项目,大力实施“春苗营养计划”,建设一批示范项目,结合“村校共建”、“家校共建”等形式,集中解决“吃”的问题。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试餐、陪餐制度,让学生安全、放心用餐;认真研究儿童的饮食结构,科学制定一周五天食谱;专门成立膳食委员会,每月集中反馈问题。

住在学校受关爱。成立由教职工组成的关爱组,确保留守儿童在学校住得安全,住得温暖;建立卫生室,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不断完善学校宿舍、厕所、浴室等环境和条件;开通“亲情视频”、“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与千里之外的家长“零距离”交流;村“五老”联合班主任定期与留守儿童谈心,及时掌握学习、生活、情绪等情况;采取“同一个寨子的寄宿生由一人(家长轮流)接送”方式,减轻家长负担;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交流;建立“代理家长”和“伙伴结对”制度,让他们时刻感受到亲人就在身边,消除孤独感。

学在学校长知识。根据“培养兴趣,发展特长”的要求,积极推行多门类的文化艺术特色课程;积极创建学校“梦想中心”,开设梦想课程;采取不同方式从德、能、勤、绩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利用下午放学后的一个小时开设“四点半学校”,对留守儿童“一对一”辅导,有效解决部分家庭辅导子女学习难的问题;配备电视机、图书、文体器材等,让留守儿童学习渠道畅通,全面发展;建立棋廊、体育走廊、英语角等文化长廊,丰富文化生活。

乐在学校感幸福。积极争取资金支持,打造乡村学校少年宫或青少年文化场所,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之乐、生活之乐、成长之乐;积极打造高效课堂,探索“四步导学(自主研习、合作究疑、适度拓展、评价巩固)”模式,让课堂呈现“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每天组织开展球类、歌舞类等课程,丰富课余生活;充分发挥村(校)关工委中村“五老”人员与学校教师特长,成立朗诵、合唱等兴趣小组,结合民族特色,开展民族文化、民族体育、民族风情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在受到艺术魅力的熏陶感染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主要成效

进一步增强了幸福感。全州各中小学组织开展文娱、体育等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使留守儿童体验“五老”和集体的温暖,感受党和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爱,弥补亲情缺失,增强了农村学生幸福感。

进一步弥补了失落感。通过这项活动,一些留守儿童心理失衡、性格扭曲的问题得到了缓解,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得到提高,安全问题明显减少。同时,坚持“三优先”、“五必访”活动。即对留守儿童优先实行最低生活保障、优先接受社会资助、优先获得“结对关爱”;做到情绪不好、身体不好、成绩不好、迟到早退旷课、同学间争吵必访,“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问题。

进一步彰显了责任感。创新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方法,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丰富了家校共育经验,让教师乐于操心、留守儿童舒心、打工者安心、政府放心、社会满意。

2014年9月,贵州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推进会在贞丰县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到会指导并指出,“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是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有效探索,是适民情、顺民心、惠民生的好事实事,是实实在在的希望工程、德政工程。并表示将在全国30个民族地区进行宣传推广。

4.四在学校.幸福校园简报范文 篇四

简 报

上坪寨乡中学 第七期 2017年9月18日

为让学校全体师生在校安全得到保障,2017年9月18日下午3点55分,我校举行了假设地震和火灾等发生,学校立即启动安全应急程序,校长杨江维宣布应急逃生演练开始。所有教职员工迅速到预定位置,组织所有学生有条不紊地从

宿舍迅速撤离,仅1分30秒,全校师生都已安全撤离到学校中心操场。

—— 谢克全

演习结束后,校长余运胜对本次应急逃生演练作总结,安保主任谢克全并对学生就应对地震、火灾的知识教育。

通过这次演练活动,不仅是对我校《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防灾安全意识,真正掌握

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

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在学校·幸福校园

简 报

——谢克全

为了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文件精神,深入开展“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形成共建和谐、共享和谐幸福的良好局面,根据上级相关部门的安排部署,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

一、吃在学校解食忧 活动开展后,我校进一步加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落实,新建了学生餐厅,改善了学生就餐 上坪寨乡中学 第六期 2017年8月17日

环境。

二、住在学校受关爱

我校留守儿童及边远山区学生较多,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比较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我校组织了一系列活动,以争取社会爱心人士捐资、全校师生主动捐资等形式。学兼优的学生进行资助,解决了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下心来学习。

三、学在学校长知识

我校切实落实“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了德育体系建设,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养成教育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我校学生无论从课间活动,营养餐就餐秩序还是就寝纪律,都有了质的飞跃。学生的文明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乐在学校感幸福,四、乐在学校感幸福

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从宿舍到教室,还是校园的每一块墙面,都进行精心的规划布置,使学校的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变成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文化阵地。每年一次的校园文化活动周,融入了拔河、篮球等项目,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之余,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学校·幸福校园

简 报

上坪寨乡中学 第四期 2017年5月17日

——谢克全

为全面展现我校学生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面貌,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全面构建和谐校园,达到艺术和谐与人际和谐的高度统一,我校特举行“上坪寨乡中学第七届艺术节书画作品大赛”,此次活动的主题为“彰显艺术个性,描绘多彩人

生”。

经过学校的宣传与各班级的组织,本次活动共收到书画作品50余件。由学校组织教师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推荐20余件作品参加织金县第七届艺术节。

活动虽小,却含义深远,反响良好,充分体现了我校学生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同时也体现了我校学生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较高的审美意识,这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各方面的积极性,是一次技能操作展现的大好机会,让同学们在展现自己好的一面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可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扬长避短,学习更加明确。

四在学校·幸福校园

简 报

上坪寨乡中学 第二期 2017年4月17日

——谢克全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而且自身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会大有裨益。因此,本学期的书法兴趣小组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四在学校·幸福校园

简 报

上坪寨乡中学 第一期 2017年3月13日

—— 谢克全

为全面促进家校间的交流、沟通,共建和谐的家校关系;为了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发学生对父母、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让学生懂得珍惜生命,懂得珍惜学习机会,更懂得感恩父母及每一个关爱他成长的人。

2017年3月10日,织金县上坪寨乡中学借上坪寨小学校园里开展了“践行中国梦,感恩公益行”之道德讲堂活动。

在这次大型公益活动中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亲子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学校的沟通,让孩子学会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感恩社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在学校·幸福校园

简 报

上坪寨乡中学 第三期 2017年5月7日

——

谢克全

为继承和发扬党的成功

经验和优良传统,培养下一代“爱党、爱国、爱家乡”的高尚情怀,2017年5月6日下午,我校邀请上坪寨乡关工委成员在我校对三史两情进行宣讲。本次宣讲会由原上坪寨乡中学校长、现任上坪寨乡关工委成员徐贤文

主讲,上坪寨乡中学政教主

任左鹏主持。上坪寨乡中学杨江维校长出席了本次会仪、全校师生参加了此次宣讲会。

徐校长此次宣讲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学党史,知党恩;

二、学党史,强责任;

三、学党史,跟党走,认真学习三史两情,听党的话,拥护党的纲领,齐心协力跟党走。徐校长结合织金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入阐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难历程,要求全体同学要从党的奋斗史中感悟党的精神;要听党的话,并落到实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学好课本,丰富自我;要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激情洋溢的宣讲,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最后,左鹏主任在总结中代表我校师生对徐校长的精彩发言表示感谢!并结合我校办学理念,再一次强调了作为新时代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对同学们提出了立大志,铸大德,圆梦大学的殷切希望!

四在学校·幸福校园

简 报

上坪寨乡中学 第五期 2017年7月3日

——谢克全

为进一步做好职业招生,让我校九年级毕业生更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本着职校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在上坪寨乡管理中心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于2017年6月在上坪寨乡政府驻地、上坪寨乡中学内进行大力宣传,悬挂标

5.四在学校、幸福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篇五

创建“四在学校·幸福校园”示范校

自查汇报材料

(2015年12月21日)

为落实《省教育厅、省关工委、省文明办、省妇联关于在全省农村寄宿制学校深入开展“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的通知》(黔教基发[2014]32号)文件精神,结合铜仁市碧江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十有”标准,加强寄宿制学校“教学管理”、“安全管理”、“饮食管理”、“住宿管理”、“卫生管理”、“规范化管理”等精细化管理标准,落实农村寄宿制学校一日作息常规指导表,促进寄宿制学校管理科学 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瓦屋中心小学自2015年春季开学以来全面开展了创建“四在学校·幸福校园”示范校活动,我校结合实际,扎扎实实开展相关工作,学期结束后,学校将此项工作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瓦屋中心小学是瓦屋乡境内唯一一所寄宿制小学,2015年秋季学期有在职教师29人(其中产假1人),在校学生422人,12个教学班级,住宿生129人,留守儿童122人。近年来,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按照“十有”和“六化四园”要求,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进一步完善了食堂、宿舍、厕所、浴室和运动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大班班通和图书仪器等设施设备配置力度,按照省政府相关文件要求配齐配足农村寄宿制学校宿管、安保等工作人员。进一步实施好了“贵州特色”营养改善计划,确保农村寄宿制学校正常运转和持续发展。学校基本达到“十有”要求,“六化四园”已彰显特色。

二、工作开展情况

1、组织领导方面

为了使创建“四在学校·幸福校园”示范校活动开展有成效、有特色、有力度、有保障,学校特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中层班子为副组长、其他班子及教师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活动办公室,落实了相关办公人员。

2、活动开展方面

(1)加强宣传。我校通过国旗下的讲话、黑板报、校园广播、主题班(队)会、制作发放宣传页、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对“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的意义、内容等进行广泛宣传,为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学校以少年宫为载体,开设了舞蹈、绘画、书法、腰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花样跳绳、棋艺、音乐、英语、经典诵读、、呼啦圈、剪纸等兴趣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校以舞蹈、绘画、腰鼓、音乐为抓手,加大活动开展力度。

(3)学校坚持开展大课间及课外活动,保障师生能“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时间。

(4)学校坚持开展师生读书活动,规定每周星期有三天读经典(含古诗)的时间,有两天自由读课文的时间,并按照“三个三分之一”摆放图书,按时更换图书,及时开放图书室(和阅览室并用)。

(5)以校本研修为基点,认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本学期在区教育局组织下,学校于三月份与万山区逸夫小学开展了校际交流活动,还开展了校内公开课、研讨课活动。

(6)在五月底学校组织开展了“祖国好、家乡美”亲情关爱留守儿童庆六一文艺汇演,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3、制度建设及保障

为使创建活动保障有力,并能取得实质性效果,学校相继建立和完善了《教师绩效考核制度》、《班主任管理制度》、《班级量化考核实施方案》、《安全教育管理制度》、《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图书管理制度》、《寄宿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并张贴上墙。

三、取得的成效

(1)学生方面:学校以大队部为核心,成立了校园文明监督岗,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班级卫生、学习成绩等均实行精细化管理,进行量化考核,每日公布量化结果。这样的管理,充分调动了班主任和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班级集体荣誉感,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了提升,激活了课堂效果。

(2)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及管理方面:学校始终坚持抓“一个中心”(教学质量这个中心)、“两个重心”(德育及安全这两个重心)的强化管理。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经常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大胆改革教学方法。一学期下来,通过统一检测,绝大部分班级平均分均达到甚至超过了学校指标。学校始终将德育、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多年来,学校因为安全工作抓得紧,没有出现一例安全事故,以致安全事故率为0。(3)社会反响方面:近几年来,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安全工作抓得牢,德育工作抓得细,教学工作抓得紧,学生家长都很放心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我校来读书,并对我校的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融洽,工作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因此近几年来,学校工作有特色,教学质量有保障,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四、存在困难

由于学校实行的是寄宿制管理,管理中还存在一些困难,一是住宿生较多,学生年龄偏低,生活自理能力差,给学校管理造成一定难度;二是留守儿童较多,父母不在身边管理和教育,导致学生家庭教育缺陷大,给学校教育和管理造成一定困难;三是学校经费短缺,在硬件建设上投入不够,制约了学校的发展空间。

五、下步工作打算

1、为了让学生吃得放心、吃得舒心,解决无食之忧,我校需进一步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做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合理搭配膳食,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实用的食堂管理工作制度。认真落实国家对营养午餐资金,筹集资金加强学校食堂配套设施建设,使食堂能满足学生营养就餐的需要。

2、为了让学生在学校快乐的学习,愉快的生活,我校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少年为重点,定期对学校特殊困难学生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健全关爱特殊困难学生工作机制,协调家长、社会力量加入关爱行动,逐步建立关爱学生的领导小组,为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打牢基础;认真开展关爱学生行动,让他们感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以班级为单位定期统计特殊困难学生的数据,及时组织开展关爱行动。我校要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解决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塑造健全的人格。

3、我校以落实“立德树人”第一要务为核心,以深化农村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重点,切实加强德育体系建设;加快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上下功夫,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4、我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满足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所需,让学生在校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学得用心、乐得开心;大力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文化环境,促进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在学校享有促进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公平机会,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身心健康,心态积极,人际关系和谐,为全面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定良好基础。

5、加快学校制度建设,优化学校管理。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实现依法办学。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文关怀、优化学校管理,把学校办成学生健康成长的温馨家园和精神乐园,让学生在健康、幸福中成长。

6、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主动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深入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校特色文化学校创建活动的成果,积极弘扬和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让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挖掘农村教育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丰富课外活动。通过开展兴趣小组、大课间等途径,丰富学生课外活动,为学生成长提供个性化、可选择的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发展兴趣特长,发挥独特优势,让学生多元化发展。在节假日、周末和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学校教育教学设施,为学生课外活动和个性发展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保障,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和促进学生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瓦屋中心小学再造辉煌!

铜仁市瓦屋中心小学

6.实施幸福教育 建设幸福学校 篇六

2016.4.14 我校现有教学班16个,除四六年级双规外,其它年级均三轨,学生656人,专任教师41人,其中大专学历11人,本科30人,中级以上职称25人,市县级骨干教师12人。学校目前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科学实验室、网络教室、多媒体室、图书室、舞蹈室等基本俱全

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宗旨,以“幸福师生”为追求,践行“敦品笃学”之校训,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乐园”、“成长家园”、“生态校园”的发展愿景,通过推进课程建设,打造“学”的课堂,不断丰厚办学内涵和办学特色,为打造幸福学校作出新的努力。

一、注重专业引领,成就幸福教师

建设幸福校园,教师是关键。只有教师自己不断享受到教育与生俱来的成功和幸福,才能让学生在幸福的教育中不断享受到成长的幸福。为此,我们首先着眼于成就幸福教师,落实“教师第一”。

1、突出师德建设

自我反思,幸福成长。我们学校教师流动快,近五年来每年都走进市局刚招入的新教师,同时相对成熟的教师调动走了。如何打造“铁打的营盘,流动的兵”如何把我校良好的校风、教风一茬一茬传承下去,学校通过在集中学习中开设的“绿杨讲坛”,促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我们先后以“我的教育感言诠释”、“我和儿童的故事”、“我的教科研展示”为主题,让教师走向讲坛,他们或条分缕析阐述、或娓娓道来、或神采飞扬,这种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教育工作中的得失,有效激发了全校教师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的工作热情,激励全体教师以更高的工作标准、工作作风、工作成效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促进了自身的幸福成长。

“三爱两最”,践行师德。我们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开展师德师风学习、自查自纠和考核。围绕“三爱教育”(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开展了“相约春天,共享美丽”、“讲述幸福微故事”、“站好最后一班岗”、“给孩子送营养”切等活动。结合节庆日开展师德方面的师生座谈,通过分享交流,提升教育智慧。“两成”活动:号召老师们“争创学生最喜欢的教师”、“教成学生最喜欢的学科”。由学生问卷和投票评选“最喜欢的老师”和“最喜欢的学科”,评选表彰师德标兵、校园最美教师等,促使教师铸师魂、立师德、正师风。

支部、工会等组织还面向教师,开展丰富的趣味体育、文娱等活动,引导教师关注身心健康、塑造阳光心态。

多年来,教师已树立了良好的师表形象,多名教师受到表彰,我校的师德建设在《扬州时报》进行了专题报道。

2、加强师能建设

一是鼓励教师加强学习。对完成学历提升的老师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舍得投入,每学年安排人均两到三次“走出去”观摩进修。我们重视专家引领,不定期地邀请特级教师、专家“走进来”,来校面对面讲座指导。我们还鼓励教师阅读,倡导“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每年学校都为教师订阅教育教学杂志,购买有关和谐、幸福等方面的教育书籍赠与老师,让老师读专著、诵经典、写随笔,定期组织读书交流,开展学习积极分子评选,引导教师争当有“书卷气”的教师。

二是着力提升施教能力。大力开展岗位练兵,先后开展“三字一话”、教学设计评比、微课制作大赛等基本功训练。积极对外承办、组织了市和教研片骨干教师领衔的集体备课竞赛活动、“幸福师生”和谐课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真州春耘”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等。我们积极参加扬州市“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和县市有关课堂评优、教学竞赛活动。

三是务实校本研究。加强常态教学研究,教导处、教研组精心组织每一次教研活动,开展“研-备-上-说-评”系列教研活动一学期达40次以上,还开展集体备课、主题讲座、教学沙龙等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在校本研修中成长,我们申报了扬州市星级校本教研校的创建。加强课题研究,提升了我校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近三年来,师能建设硕果累累,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攀升。12人获市县级骨干教师称号,教师发表论文13篇,县级以上获奖论文192篇,参加县市级赛课、基本功竞赛、百千万工程等109人次获奖。

二、聚焦课堂改革,建设幸福课堂

没有幸福的课堂,就没有幸福的教育。我们认为,幸福课堂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幸福课堂”是“以生为本、自主合作、教学相长”的“学的课堂”,是教与学、师与生的“和谐课堂”,是“师生共度生命历程的活力课堂”。

1、规范教学行为。全面落实课程计划,严格按课表上课,严格规范教学行 为。抓好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认真落实教学“五认真”,教导处突出“五抓”,即抓备课、抓课堂、抓辅导、抓作业、抓质量,着眼教学行为的规范,为建设幸福课堂奠基。

2、加强学习研讨。组织教师学习市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意见,学习“学的课堂”理论知识,倡导教师精讲点拨,让学生最大限度参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学校坚持每学期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围绕和谐课堂、幸福课堂的建构,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研讨课、新教师亮相课、同课异构、网上结队等形式,开展听课、评课研讨活动,在同伴互助中反思、提升。还邀请专家进行针对性讲座、面对面会诊,多方面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成就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获得学习成功体验。

3、做好质量跟踪。正常“四项制度”,即巡课制、听课制、作业公示制、教育教学工作检查考核制。正常开展推门听课、抽签听课活动,重点关注“学的课堂”教学理念落实情况。每月进行一次教育教学工作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反馈,与学期末的绩效考核挂钩。加强对课堂常规、学生收获、作业批改、备课反思、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检查,关注培优辅差工作。重视功能室、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切实发挥各功能室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效率方面的应有作用。

三、丰富校本课程,培育幸福学生

马卡连柯说过:“ 我们要把受教育的人变成幸福的人。”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前面所说“教师第一”是针对管理者而言,“学生第一”就是向所有教师发出的。培养幸福学生始终是我们的孜孜追求和终极目标。课程是学校内涵的核心。在办学实践中,我们以活动课程为依托,不断丰富校本课程,努力让课程充盈着幸福的元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享受快乐。

1、校本课程之一:德育课程有特色。我们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围绕校训“敦品笃学”,构建德育三大课程,不断提升德育水平。

一是品德教育抓“四心”,重在活动体验。我们一方面使用好校本课程文明礼仪读本的使用,另一方面着力以少先队组织为阵地,围绕“爱心、孝心、专心、诚心”等“四心”,开展了“建设汽车城,争做文明人”“中国梦学子梦”“洒扫应对”及“日行一善”等一系列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二是文明习惯抓“八好”,重在内化养成。以“走好路、做好操、扫好地、上好课、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行好礼”的八好为内容,抓实学生的文明习惯,做到内容有儿歌,达标有标准,考核有措施,评价有激励。2012年下半年为全市小学“好习惯伴我成长”现场会提供了现场,2015年扬州市小学生养成教育经验交流会在我校召开。“四心八好”养成教育受到了仪征市教育局的表彰,被授予办学特色奖牌。我们还积极参与扬州市《小学生18个基础好习惯》的编写,扎实实施“八礼四仪”教育,被确认为扬州市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实验学校和“八礼四仪”示范校,我们承担的“真心感恩”实验,成果在扬州市组织的展示中获得一等奖。

三是文化素养抓“读书”,重在熏陶积淀。我们坚持打造学校文化,营造良好读书氛围;继续落实好扬州市阅读工程和市局“经典润童年,国学伴我行”经典诵读方案,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知文化,在文化中悟道理。在扬州市2013年的小语年会上,我校的读书活动展板受到了较好的评价。

2、校本课程之二:主题活动有亮点。一是主题活动形成序列。围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历时一个月的“四个节”,即校园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以及重要节庆日的主题庆祝活动,并逐步走向序列化、精致化。

3、校本课程之三:社团课程放异彩。之前,我们主要以兴趣小组和社团的形式开展活动。本学期开始,我们按照市局提出的模块化、系列化、课程化的要求,在过去的基础上,我们立足于现有师资,构建了学科延伸、体育艺术、科技创新、生活技能四个模块,开设了腰鼓、剪纸、编织、竖笛等学生喜欢的校级活动课程19个,班级(年级)社团10个,通过教师自主申报---学校审核形成课程菜单---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的形式,于每周星期二下午实施,力求把活动课程作为拓展学生素质、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平台。着力打造“幸福课程”(校本)。

4、校本课程之四:学校文化润心灵。我们编印了《谢集小学文化解读》,对校标、校歌、校训、“三风”、共同愿景等进行了解读、学习、践行。每周在升旗仪式时,我们在唱国歌后都要唱校歌,多年的积淀逐渐形成了校园的一道文化风景。

此外,多元评价促成长。我们实施多元评价,用“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来评价激励学生,尽可能多地为孩子们创造成功的体验,培养幸福学生。比如,结合“八好”文明礼仪达标考核,以“八好之星”表彰优秀;读书节中,班级、学校评比“小博士”、“小书虫”、亲子共读、书香班级等;此外,还评选校园最美 学生、进步之星等等,让大多数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自信。丰富的活动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泛参与和锻炼的机会。近年来,我们有13名学生分别受到省市级表彰。在上级组织的摄影、篮球、科技、书画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的学生达120多人次(其中省级10人次)。红飘带腰鼓社团被评为扬州市“百佳社团”。学校先后十多次受到仪征市教育局表彰,还先后被表彰为扬州市级德育工作先进校、体卫工作先进校、素质教育先进校、依法治校示范校、绿色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科技竞赛先进学校等。连续7次被评为扬州市文明单位。

7.四在学校、幸福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篇七

一、办学理念的提炼, 在求索中坚定

我校确立了“学识致真、品行致善、艺体致美”的办学理念, 努力形成“文明、和谐、活泼、进取”的校风, “爱生、博学、严谨、乐教”的教风, “勤学、善思、扎实、严谨”的学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不断增强师生的文化底蕴, 形成“人人争做博学教师、个个争当阅读之星”的良好学习氛围。

我校以创建“诗韵流彩的书香校园”“礼爱盈心的和谐校园”“奠基幸福的阳光校园”为办学愿景, 通过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社团活动的构建等途径, 力求走出一条“艺术美校, 活动兴校”的特色办学之路。

二、学生与班级文化

学校力求让每一个学生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班级文化是作为学生文化的一种沃土。所以, 希望让每一个班都有成长的痕迹, 都能够有成长的温暖, 都能够有成长的方法。

学校围绕办学理念, 在教室内墙设计“雏鹰争章我能行”展板, 它分为必修章 (品质习惯) 、选修章 (兴趣特长) 、特色章 (安全自护章、阅读写作章) 和荣誉章 (精英章、金章、银章) 四大类, 其中必修章9枚、选修章10枚、特色章2枚、荣誉章3枚。每一项奖章, 学校都制定了具体的评比标准。通过雏鹰争章活动的开展, 力求在全体学生中实现“人人有向上的追求, 个个有攀登的行动, 天天有奋斗的目标, 常常有成功的喜悦”这一目标, 最终促进良好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激发和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 让学生的人生底色刻满“书”的烙印。学校每天坚持“晨光阅读十分钟、阳光午后好读书、睡前温馨半小时”读书活动。1.早晨或中午学生到校后, 学生能很快地融入到班级的读书氛围中, 读书比较专注, 不做与读书无关的事情。2.各班准备一个笔记本, 由学生每天轮流记录班级读书情况, 写上每天读书表现好的学生, 最后由记录员总结出这一天大家总的读书情况并签上自己名字, 以便教师随时掌握。3.亲子阅读。睡前读书卡, 内容包括:读书时间、所读书目、读书情况自评、家长评价等。通过亲子读书活动的开展, 为学生构建阅读的家庭环境。这样的班级时时、处处充满书香, 使读书成为学生生命的永恒。

三、教师与教学文化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说:“阅读, 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 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阅读, 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 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的确, 读书足以怡情, 足以博彩, 足以长才。同样的,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 教师的引领是至关重要的, 这就要求教师先具备“书香”品位, 从而为书香校园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秉承学校的办学理念, 在教师中广泛开展读书活动:要求教师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 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 强教学实践;读教育专著, 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 知天下大事。通过开展博学教师评比等活动, 在教师中营造博学善思的读书氛围。

上好语文课, 抓实语文科研, 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我校教师对语文教学情有独钟, 阅读课、作文课……上课和听课都是一种享受。我校的科研课题——省十二五教育学会课题《快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为教师研究书香校园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四、环境与设施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例如, 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 在教学区楼道,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设计不同的“书香文化”主题:一楼 (低年级教学班) 以“走进童话”为主题, 用“书”型展板向学生介绍了著名的童话故事及童话人物;二楼 (中年级教学班) 以“走进经典”为主题, 扇形展板上展示了经典诗文及译文、出处等;三楼 (高年级教学班) 以“成语文化”为主题, 六角形展板分别介绍成语知识及与学习有关的成语故事等。不同的文化主题, 目的是一样的, 旨在激发和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 让他们的人生底色上刻满“书”的烙印。漫步在这样充满浓郁书香气息的教学楼内, 师生的心灵受到了启迪, 思想受到了熏陶。

五、增强特色促进发展, 增添校园文化风采

近年来, 各校都在积极探索与创建符合本校实际的学校特色过程中, 进一步感受到了建设学校特色对校园文化建设来说,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既是深入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同时又是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 形成办学优势, 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创建学校特色过程中, 我校遵循“立足本校实际、面向全体师生、突出特色效应”的原则, 开展经典诵读和开发校本课程及社团活动, 全力打造“书香·阳光”学校特色。同时, 学校还组建、支持各种社团的成立, 并适时提供思想教育和经验引导。我校以“体现学生需求、展现学校特色、整合师资优势”为宗旨, 拓展开发三大类别艺术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类共19门校本课程。其中, “轮滑”校本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学生在市区轮滑比赛中屡次夺冠, 学校成为全国轮滑示范基地校、“阳光体育——中国轮滑运动定点学校”;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展, 激发了学生对这项运动的热情, 学校被授予河北省体育 (足球、田径) 传统项目校。学校每学期都举行“校园足球文化节”系列活动;《音乐课本剧》《儿童创意美术》等艺术类校本课程课程, 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特长发展空间, 为学校开辟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8.余庆县高坡小学四在学校总结 篇八

徐飞

根据余庆县教育局和科学技术局关于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开展“四在学校”的相关文件精神,为充分建设和开展我校寄宿制管理、展示我校风采,进而查找问题、研究对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四在学校”活动取得实效,我校对“四在学校”活动作了部署和安排,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组织开展了相关的活动。现结合我校实际,对“四在学校”活动开展取得的成效作以下总结:

一、吃在学校解食忧

这学期,我校实行农村寄宿制管理,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如:食堂卫生制度、厨房卫生考核制度、食物留样制度、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制度、采购员职责及炊事员职责。学生食堂向学生供应一日三餐,其中包括没有住校的学生也在食堂吃,因为有的学生要走一个多小时,这解决了他们在学校学习期间的饥饿之忧,确保学生一日三餐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和吃得饱。同时我校加大对学生食堂食品安全的管理,食堂有专人负责,成立了采购小组和验收小组成员,明确了具体的职责分工,根据学生身体的需要,每天每顿吃的菜都不一样,使每顿饭食都成为学生的“营养餐”和“曾智餐”。

二、住在学校受关爱 从这学期开始,我校就开始实行寄宿制管理,配齐了法制副校长、生活辅导员(宿管员),并且开通了亲情电话,为学生和家长联系提供了方便,也让在外打工的父母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夜间如果发现有生病的学生,教师们会第一时间把学生送到就近的医院医治,保证每个学生病能速医,从而减少家长的后顾之忧,让我校的留守儿童得到他们应有的关爱。为了让学生舒心地住在学校,营造温馨的居住环境,这学期我校学生住进了新修的寝室,每位女教师和学生一起布置好了他们的宿舍,学生们在温馨漂亮的寝室里睡能安寝。这学期我校还得到了好心人士窦仕福先生捐助的崭新床上三件套。这又一次解决了农村贫穷家庭的困难,让学生感到“家”的温暖。

三、学在学校长知识

为了让学生能在学校学到更多的知识,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防震减灾演练活动、感恩母亲主题班会活动、关爱残疾儿童模仿活动、网上签名寄语活动、为地震灾区捐赠活动、读书笔记活动,书法,绘画等,学生们能在这些活动中收获快乐和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校专门制定了晚自习学习辅导表,每天晚上有三位教师负责辅导学生,我们的学生除了能通过课堂有限的40分钟学习知识外,还能培养学生爱学习的好习惯,通过晚自习的辅导,让我们的学生增长了知识,同时也让家长满意(由于我校留守儿童居多,大部分学生都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学生们每天放学后还要帮着他们干活,更不要说辅导学习,在加上爷爷奶奶不识字,所以很多学生都养成了一种懒惰和欺骗的的行为。自从上晚自习后,家长们都认为这种方式解决了他们的困惑,爷爷奶奶放心,在外打工的父母也放心。)

四、乐在学校感幸福

学生们除了在学校学知识,也在学校收获快乐,所以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娱乐场所,我校一贯坚持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的思想,使学生充分体验在快乐中获得知识。今年的“六一”我们就主要以娱乐为主,活动有:背靠背夹气球、头顶报纸、趣味夹弹珠、跨过障碍物运乒乓球、吹乒乓球等,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们都高兴的玩,开心的笑,在玩中得到乐趣,既丰富了学生们的节日生活,又培养了学生们相互合作的精神。

为了让我校学生乐在学校感幸福,学校还经常组织各种校、班、组参加课外活动,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学习上轻松愉快、生活上天天开心,如下午吃饭后,组织住校生看新闻,或者放教育影片给他们看,教师们还和学生一起打乒乓球、下象棋、打篮球、打羽毛球等活动,课上教师给学生们传授知识,课后大家就是朋友,有的教师不会打乒乓球,学生们就主动教,动作不规范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游戏活动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会用心的学知识,教师会在用心的传授知识,大家就是一个整体、一个家庭。这让学生们感觉在学校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虽然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四在学校”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有优点、也有缺点,但毕竟我校的寄宿制管理才刚刚起步,很多工作都还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之中,我相信今后的工作越来越好 余庆县高坡小学

9.四在农家建设性意见交流材料 篇九

按照工作安排,现就XX市“四在农家”创建工作提出以下建设性意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XX是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XX地貌特殊,地形落差大,市域面积1801.2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在生态文明和谐共建中,XX一直把“四在农家”创建作为新农村建设发展核心内容和平台,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自2002年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开展以来,XX就在探索中提出了“四在农家”创建以“富有产业、学有条件、乐有场所、美有品味”为切入点,确立了“一集中、二延伸、三加大、四同时、五结合”创建目标(一集中:精品提升型向高速公路、省道、旅游景区、集镇周边、工业园区周边、产业示范基地周边集中。两延伸:小康示范型向集镇街道、社区延伸,普通型向边远山区延伸。三加大:就是加大整合资金投入力度,加大精品点的文化体育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对精品创建点文化艺术团队、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四同步:同步推进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同步推进自治组织建设、同步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五结合:就是四在农家的创建与工业化特别是工业园区的拆迁安臵相结合,与城镇化特别是新城镇开发的拆迁安臵相结合、与旅游产业化特别是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与农业现代化特别是产业基地建设相结合、与农村社会管理特别是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精神文明创建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发动农民自我“创造文明、享受文明”,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引导,示范带动,不断激发农民群众的创建热情。十年来,XX针对农户居住高度分散,“五通三改三建”落实难度大等客观实际,在创建工作中干群动了不少脑筋,想了不少办法,下了不少功夫,全市共创办示范点258个,实施了3个街道办事处的整体推进,XX河流域9个乡镇沿赤习公路可视范围整体连片创建和习水河流域5个乡镇沿马合公路可视范围整体连片创建。截至2012年底,创建活动直接受益农户共37954户222641人,全市修建村组公路5400多公里,连户路1202公里,通村公路和连户路网络建设,为农民生产、生活、出行提供了极大方便,创建点上的农户通优质电达100%,通自来水100%,通电话100%,通广播电视100%,改厕95%,改灶95%,建沼气池达80%,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加快了。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近6000元,XX农民殷实水平每年都有新的提升。

二、创建目标

进一步丰富“富、学、乐、美”内涵,深化拓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创新社会管理,培育新型农民。广泛开展精品示范型、巩固提高型、扶贫开发型创建,将创建活动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偏远的地区延伸,确保2013年实现全市创建覆盖率95%,2015年实现全覆盖的目标。在高速公路、省道沿线和重点集镇、旅游风景区周边,继续深化实施小康示范型精品点创建,对高速公路沿线视线可及范围200米以内所有民居(包括集镇)按照一镇一品味,一镇一特色的风格进行外观改造,紧紧围绕旅游抓创建、产业抓创建、项目抓创建、文化抓创建、精品抓创建,强化领导抓创建打造产业支撑有力、公共服务完善、文化特色鲜明的新型农村社区,打造高水平的“四在农家”示范带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带。

三、工作开展

1、资金保障

继续加大资金的投入,在每年预算投入的资金外争取投入更大的资金,以乡镇为单位,作为项目资金整合的节点,结合新农村建设、生态移民工程、扶贫开发、通村公路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危房改造、村庄整治、一事一议等项目,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全面推进创建活动。四创办和项目主管部门之间要加强横向沟通,相关项目要尽最大可能安排在“四在农家”创建点。要加强部门协同,把项目的实施和“四在农家”的创建有机结合,共同安排、共同督促、共同检查验收。深化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提高授信额度,增大金融对创建的支持。做好宣传发动,加强政策引导,探索通过公益性基金捐赠渠道,使公私企业对“四在农家”创建点进行定向、定点捐赠,享受税前扣除的优惠,以进一步调动社会资金投入。深化“春晖行动”,广泛吸纳、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参与“四在农家”创建。

2、具体做法

针对我市创建覆盖率已达85%以上的实际,我市将创建的重点从过去的推广提高覆盖面向点上巩固打造精品点转变,推进我市创建工作的提等升级,按照“科学规划升品味,集中打造拓功能,依托资源显特色,持之以恒出精品”的思路,突出解决好富有产业、学有条件、乐有场所、美有品位四个具体问题,推进富学乐美的具体化、标准化,把致富产业做大,把学习条件做好,把活动设施做齐,把村庄环境做亮,把小区功能做全。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除要求按照“富、学、乐、美”精品点建设标准外,重点在“乐、美”上下功夫,着力于完善公共设施、提升文化品味。打造与符合XX地理、人文的具有XX特色的精品点,实行一镇一品味,一镇一风格。结合XX独有的周未道德舞台走进新农村,组织美术家协会成员在创建点以制作图画方式宣传道德模范、计划生育、孝心敬才等。在今后的工作中主要以五个围绕为重点来抓:一是围绕旅游抓创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遵义市委四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和三宜城市建设,推进“四在农家”与旅游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按照率先建成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的要求,加快推进景区沿线创建点的巩固提升,把景区沿线打造成文明秀美的人文景观通道。加快推进乡村旅游点的等级改造,突出建好乡村旅游接待点公共设施,提升乡村旅游接待点的接待能力和水平。加快景区大环线周边的新村规划建设,增加乡村旅游接待点。加大对高速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民居进行改造,把XX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作为除美丽的山水外又一张名牌推向世界。二是围绕产业抓创建。加快发展竹乡乌骨鸡、石斛产业,推进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经营,努力实现户户有基地、村村有产业、人人有收入。三是围绕项目抓创建。推进“四在农家”创建与项目建设相结合,把土地整治、移民搬迁、地质灾害治理、农村危房改造、拆迁安臵、集镇开发、工业园区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搬迁与“四在农家”创建有机结合起来。以“四在农家”创建促进重大项目、民生项目的推进,以重大项目、民生项目的推进提升“四在农家”创建水平。四是围绕文化抓创建。以抓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氛围营造、文艺文艺队伍组建、文化活动开展为重点,全面加强创建的文化建设,使学在农家、乐在农家在硬件上有条件、机制上有保障、活动上有内容。抓住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契机,大力推进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互联网接入、广播电视覆盖、业余文艺团队组建,改善创建点的文化条件。开展文化结对帮扶,推进城乡文化建设一体化。动员社会会力量投资创建点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拓展文化设施资金投入渠道。五是围绕精品抓创建。从普遍开花向集中打造转变、从改造外观向完善功能转变、从改造旧房向建新村转变、从盲目创建向科学规划转变、一次性创建向持续巩固提升转变。集中资金项目、持之以恒打造出一批真正的富有产业、学有条件、乐有所场所、美有品位、看有形象、说有经验、学有榜样、比有规模的精品示范点。对以前创建的点作力提高创建内涵。

四、建立完善工作机制

1、完善会议制度。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推进会,全面部署创建工作。各工作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动态把握工作进展,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2、完善领导挂帮制度。市领导及部门挂帮相对固定,统筹安排“四在农家”、党建扶贫、综合治理、“四帮四促”、计生帮扶等工作,尽量使各个部门的各类帮扶集中在一个地方,使部门能够集中精力、集中财力,保证挂帮的连续性,保证创建的连续性。

3、完善评比通报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围绕“富””“学”“乐”“美”开展以比发展、比学习、比和谐、比环境、比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五比”考评,科学设定考评指标,对各乡镇街道每季度进行一次创建评比并进行通报,年终进行评比奖励。

10.四在学校、幸福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篇十

——锦屏县敦寨镇雷屯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千年古屯万年楼谁绣井乡,一面青山三面环水天工福地”,此情此景正是对如今雷屯的真实写照。那么,昔日锦黎边缘的小山村是如何蜕变成众人向往的桃花源?又是什么让她赢得众多荣耀头戴璀璨桂冠?毫无疑问,是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是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更是干群携手演绎的一段当代“愚公传奇”。

雷屯村位于锦屏县敦寨镇南部,距敦寨镇政府驻地10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195户857人,全村居民以苗、汉民族为主,共有党员22名。雷屯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自然风光秀丽,流经黎平、锦屏两县的亮江将其三面环抱,全村总面积1942亩,其中耕地648亩,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80元,曾先后荣获全国生态家园示范村、全省新农村建设“十佳乡村”和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强基固本班子美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主要看班长”,这一句简单的“套话”已被全村党员群众演绎为耳熟能详的励志语。严格执行“两委”班子竞争机制,广谏民言、顺应民意、尊重民权,选好“一好双强”型班子,成为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心骨。现任村“两委”班子全部为致富带头人、平均年龄45岁,村支书龙相远被省委表彰为“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被州委表彰为“十佳村党组织书记”。提升党员干部“双带”能力。在抓好现代远程教育、科技培训等党员素质提升工程的基础上,由支部牵头,采取个人出资、“两委”补贴的方式,组织村干部、党员、致富能手等16批次220余人次,赴长沙、怀化、桂林、黎平、榕江、黄平等地考察学习,引进先进种养殖技术3项,新增带富项目5个,带动农户脱贫41户。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创新党员培养机制,5年来,共发展党员8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2名。狠抓制度建设。立足自身建设实际,立权责、建规范、重落实、办实事,建立健全村民议事、党务政务公开、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等系列规章制度,推行“四议两公开”,落实“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和决策权,提高广大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

创业致富生活美

班子配强配齐了,村级班子积极思考要着重解决生产结构单

一、农民增收困难等现实问题。在多方考察学习、科学分析村情和征求群众上级意见的基础上,雷屯村探索提出了“抓蔬、稳粮、兴果”发展思路,党员干部带头建大棚,开展经济作物种植和实施水稻、棉花制种,给群众做示范。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效益凸显,越来越多的群众志愿加入其中。产业壮大了,村“两委”又带领群众积极谋求销路和市场,通过网络信息、电话咨询、上门服务等方式,组织产业大户跑遍

周边县市。功夫不负有心人,共引来订单客商50余人,为全村打开了一条“超市+基地+农户、公司+支部+基地+农户”订单式的产销渠道,稳定了群众产业发展信心。目前,全村种植蔬菜540亩,其中大棚蔬菜350亩,建成标准钢架大棚48个,竹架大棚640个,蔬菜种植覆盖全部农户,产品包含马铃薯、黄瓜、生姜、大蒜、笋瓜、辣椒等9个大类41个品种;种植油菜400亩,实施杂交水稻制种200亩,杂交棉花制种140亩;种植椪柑、金秋梨、枣子等果树265亩,年产量40万公斤;种植早熟西瓜120亩,年产量30万公斤。2013年全村种植业收入超过400万元。同时,大力发展农家乐、家庭养殖等产业,2013年全村外出务工人员138人,创造劳务收入207万元;发展农家乐2家,出栏牲畜400头,出产家禽6000余只。全村创办蔬菜、农机、沼气、棉花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300余人。年收入10万元以上农户86户。

村容整洁环境美

产业发展了,群众致富了,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成为了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愿望。镇村集中力量实施硬化、亮化、美化等民心工程,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的条件,让村寨年年有变化,年年有新貌,逐步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农村。一是道路硬化。新建通村公路5公里,完成1000米进村公路硬化,实施3000余米通组通户道路硬化,实施2.5公里机耕道硬化,实施1500米沿河步道硬化,正在实施3公里沿河步道建设,铺设青石板1800平方米。如今的雷屯已不再是以往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土的尴尬了。二是村庄美化。新建大明楼和进村牌坊,整合危房改造和新农村建设资金,按照“徽派为主、兼具苗侗风格”的要求实施全村风貌恢复整治工程,现已完工房屋整治45栋,实施破旧土、石墙、砖墙拆除、改造6000余平方米。依托林业等项目资金,在进村主干路、沿河步道两侧植树1500棵。修建村内公共厕所,实施污水处理工程,完成村寨内760米排污沟建设,完成沼气池建设及配套“三改”158户,完成“三格式”卫生厕所改造30口,配置青石垃圾箱40个。三是街路亮化。实施农村房屋电线改造106户,依托一事一议惠民项目,在进村主干路两侧、村寨内及沿河步道旁安装太阳能路灯104盏,极大的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当傍晚夜幕时分灯光笼罩,温暖着村庄的一山一水一方人。

乡风文明和谐美

良好的村风和现代生态文明意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条件。按照“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的目标,雷屯村积极争取“一事一议”惠民项目,筹措资金70余万元,新建1个2000平方米文化广场、1座议事长廊和1个农民健身场,为群众提供了娱乐、议事、健身平台。组建了1支群众文艺队和男女各1支舞龙队,定期举办扭秧歌、舞龙、健身操、花灯节等文化活动,并进行宣民策、讲民事、树新风,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二是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结合创先争优等活动,深入开展“十好村、十好家庭”“双十”联创活动(以家庭“配合工作”好、促村班子建设好,以家庭“勤劳致富”好、促村经济发展好,以家庭“集体观念”好、促村民主管理好,以家庭“尊师重教”好、促村文化教育好,以家庭“遵纪守法”好、促村社会治安好,以家庭“婚

育新风”好、促村计划生育好,以家庭“环境卫生”好、促村生活环境好,以家庭“邻里和睦”好、促村乡风文明好,以家庭“科技运用”好、促村科技普及好,以家庭“互帮互助”好、促村社会保障好)。开展卫生家庭、致富家庭评比等一些切合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群众、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提升农民群众的文明素养,调动广大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积极组织开展农民素质培训。“朱”姓家族开展“正家风、淳民风、构和谐、促发展”活动,以良好的家风带动民风转变,促进村级各项事业发展。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学法、用法、遵法、守法。全村村民精神面貌饱满、生活态度积极乐观、邻里和睦相处,乡风敦厚质朴,连续5年没有发生上访事件和刑事案件。

11.四在学校、幸福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篇十一

一、指导思想

按照《泰安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幸福教育工程”的意见》(泰教发〔2012〕33号)要求,结合本校实际,以创建民主、文明、健康、和谐幸福学校为目标,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幸福指数为根本,以校长、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为主体,以打造“幸福校园、幸福班级、幸福课堂、幸福文化”为重点,探索建立“学生快乐、教师乐业、家长满意、社会公认”的“幸福教育工程”实施的长效机制,推进学校科学快速发展。

二、目标任务

以“学生快乐、教师乐业、家长满意、社会公认”为目标,在“学校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工程”、“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等重大项目建设上取得新进展;在“德育建构、学校管理、文化提升、课程建设、课堂改革、评价创新、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科研优化、家校合作”上创造新成果;在“实施幸福德育,成就幸福教师,培育幸福学生,打造幸福课堂,提高教育质量,彰显幸福文化,全面提高师生的幸福指数”上取得新发展,全面提升师生幸福品质,建设和谐幸福校园,办好家长满意学校。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原则。牢固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民生是头等大事,幸福是首要标尺”的人本观念,真正做到发展为了

师生,发展依靠师生,发展惠及师生,融合不同历史文化的幸福观,凝聚各阶段的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推动“幸福学校”建设工作。

2、坚持关注细节、自主发展原则。细节决定成败,细微之处见真情,积极强化细节意识,落实细节管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通过目标激励、活动带动、名师引路、学习培训、评价激励等策略,自找压力、自定目标,自我塑造、自我评价和反思,达到学生、教师、学校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目标。达到提高办学品位,提升师生幸福品质的新境界。

3、坚持活动创新、多元评价原则。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创新规划思路、创新活动模式、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方法,开展特色教育文化活动,关注师生校园生活幸福体验,增添“幸福元素”,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进一步改革评价机制,强化过程性评价,关注个体自我评价,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制定方案,动员部署(2013年2月-3月)

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认真学习《泰安市教育局关于实施“幸福教育工程”的意见》(泰教发〔2012〕33号)和新泰市教育局“幸福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全体领导班子成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幸福学校”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成立“幸福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召开全体教师会,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开展创建,组织实施(2013年3月-2013年11月)各负责人要按照学校实施方案及本部门实施细则,全面展开工

作。实施过程中,要切实做到有目标、有举措、有考核、有奖惩,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要坚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将工作细化、量化,边建设边总结,边总结边整改,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加强过程监控和督促,定期组织过程性检查和指导,确保创建工作深入推进。

第三阶段:阶段总结、评估(2013年11月一12月)在学校充分总结的基础上,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并做好相关资料文件的统计、归档备查工作。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发现典型,提升经验,为下一阶段的推广做好准备。

第四阶段:形成机制、深化推广(2014年1月一12月)创造性地开展“幸福校园、幸福班级、幸福课堂”创建和评选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幸福学校”建设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巩固创建成果,保持良好运行态势,推进“幸福学校”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形成符合本校实际的幸福学校建设系列制度和长效机制。

第五阶段:巩固成果、形成品牌(2015年1月一12月)全面总结落实“幸福学校”实施方案,细化做法,抓好经验总结、理论提升、成果转化,逐步形成学校独特的教育教学特色和个性化办学理念,并成为大多数教师的共同追求,突显学校幸福教育品牌与影响力。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幸福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安排、部署和落实、推动该项工作的开展。校长是建设“幸福学校”的第一责任人。要明确为什么建

设“幸福学校”、怎样建设“幸福学校”等关键性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创建工作。

(二)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每一阶段都明确一位具体项目责任人,制定明确的方案和实施计划,及时总结得与失,为完成整个计划保驾护航。

(三)工作创新,强化考评。研究并建立健全“幸福学校”评价指标体系,把“学生成长的快乐感,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家长对教育的满意感”作为“幸福教育指数”的基本标准,要不断探索完善考评细则,抓好过程性管理和终结性评价,进行表彰奖励。

六、具体措施:

(一)加强环境建设,使环境既重观赏,又重育人;悦目陶情,入之如画。

1、教学设施

这里,设计新颖、雄伟大气的教学楼,既有擎天之势,又有宽阔的胸怀,处处流露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新教学楼于2005年按照省级规范化标准建成并投入使用,至今累计投资近200万元配置了高标准的微机室,语音室,图书室,多功能大厅等12个活动室;音、体、美等各科教学仪器设备也均达省一类标准;每口教室统一安装了多媒体大屏幕教学设备,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教育网络“班班通”。

2、校园文化

这里是一片流水潺潺、花香鸟语的乐土。行走其间,宛若置身于园林画廊,心旷神怡。为了实现“学校建设营造文化气息美,绿色植物营造校园环境美,人际和谐营造校园文明美”的目

标,学校全面实施了校园文化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完成了校园阳光趣味游戏区、经典文化教育区、文明礼仪教育区、安全教育区,每个人楼道都设计专题文化长廊,1个多功能大厅。走廊和楼梯的温馨提示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象为背景、内容活泼清新。

(二)注重教师培养,对教师既重学识,又重人格;良师益友,可敬可亲。

1、为了提升教研品质,保证教研质量,提高教师的课堂魅力,学校全方位淬炼教研品质。

①教研求真

正校长开道——开辟教研新局面。②深度剖析

副校长倾力——发挥引领作用。

③扬长弃短

老师们奋起——以教研为己任,努力提高课堂魅力。

2、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总结出了 “共享共乐”的教研思想和教研模式,即教育教学的各行为者(领导、老师、班主任、学生、)之间利用各自的优势、各自的亮点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相互带动,共同提高,共享共乐,并以此做为主导学校教研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所有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并努力营造“共享共乐共成长,我们一起飞翔”的文化氛围。

①“走出去、请进来”,共享外地经验。②寻找共享点,实施本地共享。

3、为了提高自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除了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广泛学习其它各方面知识,全面提高自身修养。

(三)深化课程实施,使课程既重传承,又重发展;科学有趣,习之如饴。

学校在开足开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还要因地、因生制宜致力于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

(四)丰富活动内容,让活动以德为上,以能为本;突出特色,好之如迷。

学校以少先队为阵地,结合节日、上级活动以及学校需要,精心组织策划各种比赛、活动。如:“金秋艺术节”、“诗歌朗诵会”、“清明节扫墓”、“我为妈妈过‘三八’”、“社区小卫士”、“读书演讲比赛”、“防火、防震演练”等。这些活动,都大大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成为学生热爱和期待的学校生活内容。

七、领导小组: 组

长:陈爱荣 副组长:郭洪彬

成员:李

芳 陈传鹏 赵传伟 安慧

小协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股权转让及股权出资涉税问题终极总结下一篇:汽车维修合同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