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

2024-08-24

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共10篇)

1.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 篇一

《农村中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及引导对策》

开题报告

(2009年9月28日)

我校申请的科研课题《农村中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及引导对策》已由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批准立项。本研究课题组主持人范启明同志是我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有丰富的德育工作经验。整个课题组成员,都是长期在德育工作一线的同志,或是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或是德育处的工作人员,他们工作踏实,有一定的德育课题研究基础与能力。本课题组同志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对农村中学生人际交往现状作了较为广泛的调查,掌握了一定的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现在已经准备就绪,即日起正式开题。恳请上级领导及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该研究课题,目前在国内被人们广为重视。特别是马加爵事件发生以后,农村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已受到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在国外,人际交往已是成功人士的必修课;国内一些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时开始注重人际交往能力,这促进了我国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

人际交往能力是衡量一个现代人是否适应开放社会的标准之一。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当前,农村学生教育存在急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如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导致很多农村学生在生活中缺乏与他人交往的基础,部分学生不原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存在种种交往心理障碍,给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中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授以人际交往知识,使其掌握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人际交往水平,不论对学生本人的成长发展还是国家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本课题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农村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以及他们对人际交往的认识;2.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与运用;3.人际交往技巧及运用;4.适合农村中学生的孤僻性格及闭锁心理的转变解决方法;5.互联网对农村中学生交友的影响以及网络时代的学生交友指导;6.非正式群体对农村中学生的个体成长的影响。

通过本课题研究,达到以下目标:①使农村中学生懂得交往的基本礼仪,学会与人交往;②在交往实践中提高交往技巧,形成健全的人格;③使学生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交往范围可以扩展到全世界,但更要正确交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才能健康成长;④转变少数同学孤僻的性格和闭锁的心理及解决他们的各种交往心理障碍。

三、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把课题研究与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2.德育与心理研究相结合。

四、本课题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重点在本地区初中各年级学生中进行,注意样本的代表性; 2.研究交往心理变化发展情况及差异个性心理转化情况。以定性研究为主,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活动指导法等方法。

五、实施步骤:

1.调查目前农村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以及他们对人际交往的认识、互联网对农村中学生交友的影响,分析调查数据。

2.宣讲人际交往常识,让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搞好舆论导向,充分认识未来生活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3.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互联网查询和社会及家庭调查,广泛收集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交往中获得重大成功的典型范例。整理编印成课题研究小刊物,在校内交流发表。

4.指导一部分学生尝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指导写好人际交往初步心得体会。

5。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区域内开展人际交往,充分感受人际交往成功带来的喜悦,分年级开展交往系列活动,着力指导闭锁心理转变活动。首先指导学生注重自身修养,努力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各种不健康心理。其次,分年级开展交往系列活动,病态心理转变活动,引导初一学生在班级内进一步开展积极交往活动;初二通过班级间友谊交往,提高交往能力;初三创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到德育实践基地与公共场所,学会与社会交往。在各种活动中指导学生掌握交往的原则。

6。指导学生运用互联网正常交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广交益友,健康成长。

7、指导学生总结人际交往体会做法。

8.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撰写论文。

六、课题研究的组织成员

课题主持人:范启明(本校副校长,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项目组成员:刘文标(德育处主任,中学政治一级教师)

余仿彬(教导处主任,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胡思东(学校团委负责人,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卢新雄(德育处副主任,二7班班主任,中学地理二级教师)王晓(德育处副主任,一1班班主任,中学体育二级教师)

七、研究预期成果

课题总结报告以及在新形势下(或:现阶段)如何引导农村中学生正常、健康地进行人际交往的论文

本课题研究意义重大。我们坚信,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只要我们刻苦钻研,努力工作,我们一定能按照预期目标圆满完成任务,取得丰硕成果,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2.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 篇二

一、大学生人际信任调查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在校大学生250名, 对其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250份, 回收有效问卷220份, 回收率为88%。其中男生108人, 女生112人;生源地为城镇的86人, 为农村的134人;独生子女51人, 非独生子女169人;大一39人, 大二68人, 大三56人, 大四57人。

2. 研究方法。

人际信任量表 (ITS) 是由美国心理学家Rotter J.B编制, 有较好的信效度。该量表共25道题, 2个维度, 分别是普遍信任和特殊信任, 总分从25分 (信赖程度最低) ~125分 (信赖程度最高) 。该量表有两个因子, 分别是对同伴或其他家庭成员的信任以及对无直接关系者的信任。所得数据采用SPSS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

二、大学生人际信任调查研究结果

1. 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总体情况。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均分是73.23, 提示被试大学生总体的人际信任程度低于量表的理论平均值 (75分) , 人际信任水平不高。由此可见, 大学生彼此之间的信任需要加强。

2. 性别对人际信任的影响。

由表1可知, 在性别变量上, 人际信任得分总分女生高于男生, 但无论在总分, 还是两个因子得分上差异均不显著, 表明性别变量对被试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在生源地变量上, 大学生人际信任得分总分农村高于城镇, 但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独生子女影响因素上, 可以发现非独生子女在人际信任总得分上高于独生子女, 但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对年级因素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显示年级越高, 人际信任得分总分越高,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表示P<0.05。

三、大学生人际信任调查分析

1. 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总体情况分析。

经调查发现,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得分低于量表理论均值, 与罗任、刘海珍的研究相比, 人际信任度偏低, 表明当前学生的人际信任存在一定的危机。刘瑜认为当前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严峻现象, 不是孤立的, 也不是抽象的, 而是伴随着社会价值趋向的全面转型而出现的历史性现象。另外, 社会迅速发展造成的各类社会问题, 比如学业压力、竞争压力以及就业压力等, 这些问题导致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受到严峻考验, 为此部分大学生对生活现实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 因此, 很容易就导致学生的人际信任度偏低。

2. 各变量对人际信任的影响。

调查显示, 男女生人际信任总体水平差异没有显著意义, 这与彭彤彤等的研究相一致, 可能是近些年来社会以及家庭重男轻女观念弱化的结果, 男女生在条件相当的环境下接受社会和学校教育, 自由与人交往, 形成较为一致的人际信任态度。大学生人际信任城乡差异不显著, 与姚春报道的一致。这可能是因为随着经济水平的普遍提高, 农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逐渐接近于城市, 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的父母, 都非常重视对孩子各方面的教育, 大部分农村学生在城市中就读, 从而导致城乡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趋于相近。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人际信任度上差异不显著, 这与所调查独生与非独生子女样本数量相差太大有关, 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但在得分上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 笔者认为这可能与生活背景和成长经历有关, 生活在城镇中的学生, 所面对的社会问题更多, 竞争更大, 更注重独立意识, 而农村学生, 更多地关注与团队合作, 因此人际信任度高。从年级角度看, 人际信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年级越高, 其人际信任度越高。这可能新生刚入学, 处于一个新环境中, 与同学、老师尚未熟悉, 还处于新环境的自我保护意识之中, 然后随着大学生活的推移, 与同学、老师逐渐建立深厚的友谊, 其保护意识和戒备心理逐渐弱化, 使得高年级的人际信任水平最高。

四、结语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 了解他们的人际信任现状, 分析其特点, 对于大学生人际适应性的提高、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一级心理素质的健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许多研究显示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不容乐观, 在本研究中的人际信任得分低于量表理论均值, 也低于相关的研究, 提示大学生人际信任度并不十分理想。因此就提高大学生人际信任, 首先应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大学生自我意识,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人际信任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Rotter J B.A New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personal Trust[J].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67.

[2]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

[3]罗任, 周茜, 谢海燕.广州市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分析[J].中国校医, 2006 (4) .

[4]张鹤, 刘海珍.大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及成因分析[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0 (5) .

[5]刘瑜, 王大军, 孙朝阳.大学生心理危机研究现状的评述[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 (6) .

[6]庞彤彤, 宋凤宁.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 2006 (2) .

[7]姚春.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13 (5) .

[8]韦耀阳.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因素及其对策[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 (9) .

3.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 篇三

一、对警校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调查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位于郑州的一所警察专科学校的在校大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共发放问卷876份,收回有效问卷848份,有效率97%。其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分别为417人和431人,男生和女生分别为681人和167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分别为409人和439人(实际统计时已经剔除了未填和错填社会人口统计学资料的被试者)。

(二)研究工具

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郑日昌教授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该量表主要从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所存在的自我中心、害羞、孤僻、社交恐惧等问题来诊断人际关系行为的困扰程度,共28道题,每道题有“是”和“否”两个选项。回答“是”得1分,回答“否”得0分,总分为28道题之和,分数越高,说明被试者人际关系行为的困扰越严重。总得分在0~8分者表示在人际关系上无或较少困扰,9~14分者表示在人际关系上有轻度困扰,15~28分者表示在人际关系上有较严重困扰(其中超过20分者表明人际关系的困扰程度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量表还分别从四个方面诊断了人际交谈、人际交友、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的困扰程度,每个方面7个问题,得分范围是0~7分,分值划分成三段,从低到高分别表示各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越来越重。大量研究显示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调查结果

(一)困扰程度状况调查结果

总体来看,在本次受测的警校学生中,525人(61.9%)在人际关系方面无或较少有困扰,人际关系良好,善与朋友相处;323人(38.1%)在人际关系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困扰,其中,248人(29.2%)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轻度困扰,75人(8.8%)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较严重的困扰。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较严重困扰的75名学生中又有18人(24%)属于困扰很严重,在心理上已经出现明显的人际关系障碍,在本次全体受测者中的百分比为2.1%。

(二)四个维度的困扰程度状况调查结果

把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四个维度的得分分组统计后,人际交友、人际交谈和异性交往三个维度的困扰程度比例比较高,分别是356人(42%)、308人(36.3%)和267人(31.4%),人际关系困扰问题最少的维度是待人接物110人(13%)。从存在较严重困扰程度等级的比例来看,与异性交往维度的比例最高,有69人(8.1%),其次为人际交友51人(6.0%),人际交谈25人(2.9),在待人接物上的困扰比例最低为11人(1.3%)。

三、对警校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调查结果的讨论分析

(一)警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与其他院校的比较

此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警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整体良好,具体结果与周婧颖(2010年硕士论文)对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结果相比,数据结果基本接近;与甘露等人对广州市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结果相比,警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略显偏低;与李芹燕(2008年硕士论文)对地方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结果相比,警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比地方高校大学生要高一些。

警校大学生与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相接近,可能是由于警校与民族院校都属于特殊类院校,学校的教育政策、内容等有着与地方院校所不同的特殊性,因此,人际关系的状况比较接近。

与广州市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相比,警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要差一些,其中可能有地域性的因素。广州是中国开放比较早的城市,经济实力雄厚,人员流通量大,对广州高校的综合影响也非常大。而郑州(本研究中警校的所在地)是一个内陆城市,虽然有我国的“交通枢纽”之称,但是经济等领域的发展对人的开放性和人际交往的影响与广州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与李芹燕对地方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结果相比,警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要比地方高校大学生好一些,原因可能是警校大学生培养的职业定向性要求。当今社会,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警察,人际交往能力是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所以,警校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要比地方高校突出一些,进而,警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要比地方高校大学生高一些。

(二)警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四个维度的困扰程度状况分析

把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四个维度的得分分组统计后,人际交友、人际交谈和异性交往三个维度的困扰程度比例比较高。研究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困扰问题最少的维度是待人接物,这个结果可能与警校的警务化管理有一定的相关性。警校的警务化管理使学生一入校就养成并建立了良好的教学、训练、工作、生活“四个秩序”,并且非常强调文明礼貌和纪律观念,因此,警校大学生在待人接物方面总体情况良好。

人际交友维度的困扰比例最高,可能是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警校的封闭管理所致。目前在警校学习的学生当中,有将近一半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交友的一些技巧和范围等相对欠缺;另外,警校的警务化管理是一种半军事化管理,学生不能随便进出学校,这也导致警校的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和时间有限,交友范围狭窄;而警校的大学生大多刚从高中来到大学,离开家乡,离开父母,最需要的就是朋友,因此,警校大学生子在人际交友方面存在的困扰问题最多。

从困扰程度的等级来看,与异性交往维度中,较严重困扰程度等级的比例最高,有69人(8.1%),可能是由于警校的性别比例差异所致。警校培养人才的特殊性决定了男、女两性学员的比例差异很大,本研究中的警校男、女两性学员的比例大约是5:1,男女比例差异较大和警务化管理中的封闭特点导致警校学生的异性交往受限,进而引发异性交往的困扰问题比较严重。

本研究结果表明,警校大学生人际关系整体状况良好,但是在异性交往维度上,存在较严重困扰程度等级的比例较高,这一状况值得警校学生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者重视并开展进一步的人口学差异研究,并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分析和教育方法。

4.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篇四

此次调查内容涉及:大学生与朋友相处的交际能力,在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情况,在与异性朋友交往方面的情况。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1、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整体上比较良好,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困扰的比例比较正常。

调查显示,教科学院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好,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经调查分析显示,64.7%的学生交际能力比较强,与朋友相处的困扰较少。23.5%的学生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但是仍有11.8%的学生在与朋友相处的行为困扰较严重。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并不是十分乐观,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去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极为重要,所以这样的调查结果是不大理想的。我们要努力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及交际素质,学校也要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让同学多一些和人交往锻炼的机会。

2、学生在交谈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扰,不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据调查显示,3.92%的学生不善于交谈,41.2%交谈能力一般,5

4.9%的学生有较高的交谈能力和技巧。学生在交谈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占27.6%,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的占21.6%。可以看出学生在倾诉自己的问题时存在一定困扰,不能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难以说出自己的苦恼。而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觉得不自在的占21.6%。这些数据都体现着现代大学生在交谈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也体现出我们现代大学教育的一个弊端,太过于以学习为重,忽视了学生的交际交谈能力的培养,所以很多学生在这方面能力不强,这也直接影响到一个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技巧。

另外,还有不少的学生觉得自己和大家在一起时,常觉得自己是孤单一人,13.7%的学生对连续不断的谈话感到困难,这体现出当代

学生对交谈技巧的缺乏,在交际中不能正确地表现自己,觉得自己孤单一人,不能和别人进行很好的沟通。还有49%的学生在对别人的话不感兴趣时,不能耐心听完,11.8%的学生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看法,体现出学生在倾听方面缺乏技巧,不会倾听的人在交际上也存在很大的困扰,也就不能更好地处理交际问题。从整体数据显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的交谈能力需要大力提高。

3、学生在交际与交友方面情况不容乐观,交际能力需要提高。交际与交友在大学生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调查显示,5.88%的学生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行为困扰较大,33.3%的学生在交际与交友较被动,仅60.8%的学生行为困扰较少,为人真诚、热情,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情况并不是十分良好。数据分析显示,39.2%的学生在和人交友时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印象,33.3%的学生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23.5%的学生不能新自己的仪表(相貌),这体现出学生在与人交往时不自信的现象,担心自己的形象,担心自己在别人面前自己的表现不好,不能发挥自己的交际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自信是最重要的,因此学生的交际心理也应该得到锻炼与提高。21.6%的学生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3.9%的学生极易受窘,反映出大学生在社交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些学生很明显的不适应交际场合,不能在社交中表现自己,发挥自己。而且有13.7%的学生感到自己的烦恼无人可申述,反映出大学生在交友方面存在的问题,自己没有可信赖的人倾诉自己的烦恼,而大多在交际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人都是无法向别人发泄自己的苦水,得不到正确的开导与安慰,积累而成。一般来说大学生的朋友比较多,可以互相倾诉的人也比较多,但从调查数据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反映出学生在交际方面的能力缺乏。因此,学生的交际与交友一定要引起重视。

4、学生在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

作为处于青春期转型成熟的大学生,与异性之间的交往非常重要。但从调查分析来看,5.88%的学生与异性朋友交往存在较严重的困扰,21.6%的学生与异性交往行为困扰程度一般,72.5%的学生较懂得正确处理与异性同学朋友的关系。

数据分析显示,15.7%的学生与异性交往太少,17.6%的学生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地相处,7.8%的学生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反映出大学生在与异性交往上存在一些问题,作为青春期想成熟过渡的大学生,和异性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但学生感觉和异性交往过少,体现出现在早期对学生的学习为重,不能早恋的教育思想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学生把和异性交往看成是早恋趋向,因此也时常会避免和异性亲密交往,因此也就会缺乏和异性交往的经验。而且,有部分大学生,对异性感觉比较神秘与好奇,所以感觉和异性之间存在着隔阂,不能正确处理和异性来往的问题。

5.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报告 篇五

前 言:人际交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过程中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与行为的互动,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不仅是个人丰富人生获得成功事业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大学生们肩负着承袭历史,繁荣当代开创未来的责任,人际交往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孔子曾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人际交往是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现代社会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信号:高素质人才必须是德才兼备的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而社会人际交往能力是人的实际操作能力中一种重要的基本的能力素质。作为成大学子,我们更需要用杰出的交往能力去和外面的世界竞争,赢得主动,只求在走出校园后,我们“橙子”能走得更如鱼得水。

一、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时间:

地点:新空间

对象:路过新空间的部分成大学子

数量:250份问卷

具体实行:本小组成员向社联借用一顶帐篷两个凳子进行摆点,然后利用中下午的时间在新空间进行问卷的随机发放,由一人守点三人发放,然后强调被调查者在当天下午7点务必将问卷交回点上(当然很多都是当场在点上填了就回收的)

(二)访谈法

时间:

地点:图书馆,教学楼

对象:调查时段在图书馆和教学楼的部分成大学子

数量:8个人

具体实行:分别两人图书馆,两人教学楼随机抽取学生,每人负责访谈2个人,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想法,针对我们所调查的问题进行一些简单访问,然后做好记录。

(三)文献资料查阅法

(1)连续出版物(期刊)

[1]张如江,“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研究——以长江大学为例”,《当代体育科技》,30期。

[2]王承辉,“人际关系对青年学生成长的影响”,《中国科技信息》 09期。

[3]李全彩,“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与对策”,《中国学校卫生》, 22卷 第1期。

(2)著作

[1]王秀阁,《大学生人际交往理论与方法 》,人民出版社,2010

年第1版。

[2]李宗吾,《厚黑学》,延边人民出版社,。

[3]桑作银 汪小容,《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1版。

(3)报纸文章

[1]桂世权,“大学生良好人际交往的情商特征”,《中华论坛》,20。

[2]田守花,“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问题及对策”《滁州学院学报》,年10月第10卷第5期。

[3]曾蓉,“大学生和谐人际交往模式探索”,《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

[4]李宏翰 赵崇莲,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基于心理健康的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01期

[5]温永慧,“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人际交往技巧”,《山东省团校学报》,20 第5期。

具体实行:主要是我们小组人员在网上和图书馆进行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资料的查阅,通过这些文献等的相关了解,再来深入分析我们所收集的样本。

二、调查原因和背景

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显得尤为重要。从某个角度上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应是不断赢得他人和社会赞誉,辅助人生走向成功的最佳手段。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全面培养人才的目标之一。

2、大学是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种基本条件和背景,人际交往对一个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3、、从生理规律的角度看,大学生正处在热情、自信、充满着了解欲和尝试欲的年龄阶段,“合群天性”被淋漓尽致地释放出来。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对人际交往的需求极为强烈。

4、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不容乐观,人际交往能力亟需提升。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所遇到的问题,并找出接触措施;帮助大学生更好处理人际方面的问题,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让他们更好走向更成功的人生。

5、对于法学系学子而言,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必须要到达一个比较高的层面。

二、概念释义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概念:广义地说,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就是大学生和与之有关的一切人的所有的人际联系。作为大学生人际关系主体的大学生,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对象,亦可以是个体,或者是群体。在这些人际关系中,有的对大学生的心身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大学生和父母家人、亲朋好友以及老师、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 有的作用却无关紧要,如大学生和那些偶然相遇的路人的人际关系。广义的大学生人际关系既涉及与大学生存在时空接近的人际关系,也涉及时空阻隔的人际关系。时空接近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影响往往较大,为行文方便,称之为狭义的大学生人际关系。

狭义地说,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和周围与之有关的个体或群体的相处及交往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同室关系是大学生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种基本条件和背景。从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人际相处和人际交往两个方面。人际相处是大学生在较长时间内和周围他人的共同生活,有相处融洽与相处紧张之分。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周围他人的相互交流和往来,有交往适应与交往障碍之分。人际相处和人际交往不是截然分开的,大学生在相处过程中要有交往,在交往过程中也无法避免相处。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

(一)依人际关系的对象,可分为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

(二)依人际关系的效用,可分为有益的人际关系、有害的人际关系和中性的人际关系。

(三)依人际关系的利益,可分为有利益相关的人际关系和无利益相关的人际关系。

6.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 篇六

——基于xx大学的调查

尊敬的同学:

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本次调查。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调查了

解xx大学大学学生对使用社交网络服务(包括微博、人人网、空间、腾讯朋友

网等等)的一些基本的情况。您所填写的资料仅供学术研究,且无需署名,请

您放心填写。您的参与对对我们的调查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此我们衷心感谢

您。非常希望您能真实客观地作答。

填写说明:1.本问卷除用括号特别说明的外,均为单选,填写时请在选项的代表

字母上打“√”,或者在____上填上适当的内容;2.本问卷所指的社交网络服务

包括微博、人人网、QQ空间、腾讯朋友等之功能相近的网站;3.请您根据实

际情况和第一反应填写。

2014年3月

一、基本信息:

A1、您的性别:

1、男

2、女

A2.您的年龄:______

A3、您所在的年级:

1、大一

2、大二

3、大三

4、大四

A4、您来自:

1、大中城市

2、县城

3、城镇

4、农村5.牧区A5、您经常使用的社交网站有哪些? ________(可多选)

1.人人网2.微信朋友圈3.QQ空间、腾讯朋友4.微博5.豆瓣6.其他

A6、您选择以上社交网络服务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可多选):

1.方便跟老同学或朋友保持联系2.结交更多朋友、拓展人脉3.获取、分

享信息4.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展示自我)5.排遣压力,游戏娱乐

6.寻找志趣相同的群体7.随便浏览,打发时间8.了解身边的同学朋

友的最新动态9.了解最新资讯10.其他

A7、从您注册第一个社交网络账号开始,至今使用社交网络已经多长时间?

1.2年以下2.2一 4年3.5一 7年4.8年以上A8、您登陆社交网络的平均频率为多少?

1.每天若干次2.每天一次3.每隔两三天4.每隔一周左右5.一周以上

6.很少登陆,有事才登

A9、您平均每次登陆社交网络的时长约为:

1.30分钟以内2.30分钟一1小时3.1一2小时4.2一3小时5.3小

时以上

A10、你使用社交网络时一般对时间有所控制吗?

1.没有2.想过,但没能控制住3.有时有4.一直有控制

A11、您多长时间不上社交网站会感到不适?

1.3天以下2.1周以内3.1一4周4.不上也行

二、社交网络中人际交往情况

B1、目前您在社交网络上大约有多少个好友?

1.100以下2.100-200 个3.200-300个4.300-400个5.500以上B2、从原本在生活中就认识的朋友数量在您的社交网络好友中占了多少比例:

1.20%以下2.20%—50%3.50%—80%4.80%以上

B3、请对您添加新好友的依据,由重要到不重要顺序选择三项序:________(填

写序号即可)

1.学校和专业2.网名或相貌3.兴趣爱好4.性别、年龄

5.家乡或所在城市6.社群关系7.其他________(请注明)

B4、您通过何种途径添加好友:________(限选三项)

1.站内搜索找到老朋友2.通过原有朋友认识新朋友3.随机访问

4.他人申请5.网络平台的好友推荐6.其他________(请注明)

B5、您最活跃的社交圈是:

1.大部分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朋友2.通过网络,游戏认识的朋友

3.父母长辈、老师4.其他________(请注明)

B6、您在社交网络上和人交流得多话题有哪些?__________(最多可选3项)

1.时事2.娱乐或者综艺话题3.生活琐事4.就业或学习5.感情

6.游戏7.其他__________(请注明)

B7、您认为相比较现实生活和网络中,您和其他人的交往深度如何:

1.网络中更为深入2.现实中更为深入3.都差不多4.不清楚

三、社交网络使用特征情况

C1、在社交网络上跟在生活中原本就认识的人进行交流和跟不认识的人进行流

(评论、留言等),您更喜欢哪种:

1.喜欢跟不认识的人交流远远超过跟认识的人交流2.相对更喜欢跟不认识的人交流多一些3.两者差不多4.相对更喜欢跟认识的人交流多一

5.喜欢跟认识的人交流远远超过跟不认识的人交流

C2、在社交网络中,您进行人际交往主要的心理状态是:

1.渴望交到不错的新朋友2.渴望认识更多的异性朋友3.渴望和老朋友

恢复联系4.不清楚自己状态,就是跟着潮流走,随便玩玩

C3、那些通过社交网络认识的新朋友,您希望他们认识生活中的你吗:

1.非常希望能建立联系,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2.无所谓,顺其自然

3.不希望他们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自己

C4、您习惯在社交网络个平台上:

1.表达开心的事情或情绪2.发泄、宣泄压力,表达自己的不满、郁闷

3.喜怒哀乐、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分享到社交网上4.什么都不表达

C5、您登陆社交网站,除了浏览好友信息之外,还会做其他操作(如头像更换、转帖/分享、发布照片、发布个人状态/记录、玩游戏等)吗?

1.几乎每次登陆都会2.有时会3.偶尔会4.从来不会

C6、您在社交网站上注册的个人信息和头像的真实性是:

1.完全真实2.大部分真实3.虚实各半4.大部分虚构5.完全虚构

C7、您认为校内网个人主页中的留言及评论的数量说明了什么:

1.受欢迎程度2.人际交往范围3.不能说明什么

C8、您觉得在社交网站中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如所展示的页面形象)是怎么的:

1.真实、完整的自己2.自己的某一个或几个侧面3.真实、但是经过修饰

美化的自己4.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为人知的一面5.完全不是自己

6.不知道,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C9、您是否在社交网站上会表现出与现实中不同的一面?(如现实中沉默,网上

却很活跃)

1.有,比较明显2.有一些,不太明显3.不太清楚4.绝对没有

C10、您认为您在社交网络上的活动(头像的选择,背景音乐的设置,每日日志的描述,兴趣爱好的展示等)是否会影响到自身的形象?

1.非常有影响2.可能会有影响3.没有太在意4.不会有太大影响

5.没有任何影响

C11、在多大程度上会为了自身形象而有意识地注意在社交网络上的活动?

1.非常注意2.比较注意3.无所谓4.不太注意5.根本不注意

C12、你在使用社交网络过程中经常做的事是哪些?_____________(最多选5项)

1.和好友聊天2.结交新朋友3.使用站内信箱4.与好友分享精彩网址

5.写影评、乐评6.漫无目的,消磨时间7.更新自己的空间或者看留言并

回复8.查看好友的空间、动态,看贴并回复9.查看陌生人的空间日志相

册、动态等10.搜索寻找熟人(同事、同学、朋友)11.和好友一起玩游戏

12.参与线下活动13.其它__________(请注明)

C13、社交网络最吸引您的功能有哪些?___________(可多选)

1.分享/转贴 2.记录/微博 3.游戏 4.写日志 5.图片/相册 6.留言 7.评论 8.查看好友动态 9.在线聊天10.其他________(请注明)

C14、在以下需求中您认为在社交网络中有哪些得到了满足________(可多选)

1.习惯需要2.归属感3.情感诉求4.获得尊重与认同5.个性展现

6.求知好奇心7.自我实现

四、社交网络与人际交往

D1、您觉得使用社交网络后你觉得跟生活中现有朋友关系有什么变化?

1.比原来疏远了2.比原来关系更亲密了3.跟原来一样没什么变化

D2、您认为自己在社交网站上是否扩大了交友圈?

1.扩大了交友圈,通过社交网认识了很多朋友2.扩大了交友圈,通过社交

网认识了一些朋友3.没有扩大,与之前差不多4.不清楚

D3、社交网络增加了您与别人的交流次数:

1.完全不符合2.不太符合3.不确定4.基本符合5.完全符合D4、参与社交网络后,您内心的孤独感?

1.我不再感到孤独2.减少了一些孤独感3.几乎没有减少,依然孤独

4.没有感到孤独D5、您觉得网络社交与现实交往相比更轻松、更自在吗?

1.经常是 2.偶尔是 3.不是 4.不清楚D6、我希望能够通过社交网络来弥补与熟人交流时存在的缺憾,使交往更和谐

1.完全符合2.比较符合3.不确定4.不符合5.完全不符合D7、您在社交网络中更容易找到自己愿意交流的群体吗?

1.十分赞成2.赞成 3.一般赞成 4.不赞成 5.不清楚D8、您在社交网络上能否联系到你想联系的人?

1.都可以2.大部分可以找到3.只能找到少部分4.几乎不可以找到D9、在社交网络上,与您交往频率大的人在现实中与您交往的频率:

1.非常频繁2.比较频繁3.时有时无4.非常少联系5.不联系D10、你觉得社交网络的过度使用会对您产生什么影响?

1.沉迷其中,不利于现实人际交往2.会促进现实人际交往3.没有影响4.不知道,没有沉溺过

D11、你觉得社交网络服务对你的人际交往:

1.利大于弊2.有利也有弊3.弊大于利

7.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查 篇七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的在校生进行调查。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800 份问卷,回收786 份,回收率为98.25%,有效问卷741 份,有效率为92.63%。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根据结果对20 名大学生进行了访谈,探讨原因、对策。问卷调查的样本构成如表1。涵盖全校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样本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研究结果具有参考价值。

2 调查结果

2.1 寝室居住基本情况

741 名被调查者中,152 人居住的是四人间,589 人居住的是六人间。

2.2 寝室关系认知情况

2.2.1 对寝室人际关系的感性认识

寝室是学生生活最集中的场所,在课余时间分配上,大部分学生(58.30%)每天花50%以上的时间在寝室,仅有7.02%的学生每天花在寝室的时间在30%以下;在寝室功能定位调查显示,71.39%的学生认为寝室是像家一样的地方,是情感交流、促进友谊的地方;而72.47%的学生认为室友不仅仅是住在一起的人,而是共同生活,可以同甘共苦的好朋友;在寝室关系认知上,55.20%的学生认为寝室人际关系对自己生活比较重要,更有38.06%的学生认为是非常重要。可以看出寝室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共同生活交流感情的重要阵地。

2.2.2 对寝室人际关系的客观认知

寝室集体活动频率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寝室经常举行集体活动,36.17%的学生寝室是每个月1~2 次,但仍有8.64%的学生几乎没有集体活动;在寝室相处时,52.77%的学生喜欢上网学习和娱乐、35.09%的学生是与室友聊天玩耍,还有少部分学生是看书,做自己的事情;日常生活中,59.24%的学生经常与室友交流,33.33%的学生有交流,但不频繁,6.07%的学生很少与室友交流,纯粹活在自己的生活中,甚至还有1.35%的学生从来不与室友交流。

2.2.3 对寝室人际关系的自我评价

在室友人际关系评价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寝室关系良好和谐。其中37.11%的学生认为十分满意,53.17%的学生认为基本和谐,7.69%的学生认为偶有矛盾,只有2.02%的学生认为关系非常紧张;62.08%的学生确认寝室有自己的知心朋友,不愿意调整寝室;21.05%的学生在寝室从来没有孤独感,76.65%的学生偶尔有孤独感,但不影响生活,仅有2.29%的学生有较深的孤独感。

2.3 寝室矛盾及处理情况

2.3.1 寝室矛盾发生情况

71.79%的学生或多或少与室友发生过争执或矛盾,仅有28.21%的学生从来没发生,甚有2.02%的学生经常发生矛盾。

2.3.2 寝室矛盾解决方式

当发生矛盾后,选择当面沟通解决占56.95%,借助手机、网络等间接沟通占13.09%,与其他室友商讨占14.71%,选择任由发展、大打出手、耿耿于怀、其它分别占7.15%、1.89%、1.35%、4.59%。

在寝室其他室友之间发生矛盾时,大部分人(70.31%)选择主动帮助调解,22.00%的人采取旁观态度,冷处理,还有7.69%的人选择支持自己认为有理的一方,一起争执。

2.3.3 寝室矛盾产生原因

与室友意见不一致时,81.38%的学生采取协商一致解决的方式,仍有6.07%的学生是坚持己见,不做妥协;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中,首先是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39.54%),其次是性格不合(26.86%)、地域文化差异(12.15%)、家庭情况差异(7.96%)、其他(7.15%)、寝室卫生(5.53%)、人际竞争(0.81%)。

3 讨论

3.1 寝室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体现

通过调查发现寝室是大学生生活、情感交流的重要阵地,室友也是学生在大学四年中相处时间最长的伙伴,寝室室友之间的交往则是大学生最为密集的人际交往。因此,对大学生而言,处理好寝室室友之间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3.2 寝室人际关系基本和谐,人际冲突与人际冷漠等矛盾并存

通过调查分析可见,大部分寝室同学能够和谐相处,能及时地解决出现的交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并不十分棘手。但同时部分寝室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感,经常或偶有矛盾,愿意更换寝室的声音。通过访谈发现,虽然展现出的寝室矛盾的正面冲突并不频繁或多见,但许多寝室一直存在人际关系冷漠的现象。

3.3 寝室矛盾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不少寝室矛盾的首要原因是室友缺乏人际交往技能,在表达上不注意说话方式、不善于表达感情、说话直接不考虑他人感受、甚至不愿意交流等等都直接会影响室友之间的情感和关系。另外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冲突、性格不合、地域文化差异、家庭情况差异、利益竞争、小团体也是影响寝室关系的重要因素。

4 建议

要构建和谐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高校应该以寝室为载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4.1 加强教育引导,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90 后大学生,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集体观念淡化,感恩意识弱化,人际交往技巧欠缺,加上客观存在的地域文化、生活习惯、经济状况等差异,很容易导致寝室关系紧张。为此要加强教育引导:一是在日常教育中必须结合两课、主体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益观、集体观,要懂得尊重和接纳他人不同于自己的独特性,懂得待人真诚、宽容。①二是要开设人际交往课程、专题讲座,从交流方式、学会倾听和拒绝的技巧等方面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三是引导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际挫折,在与室友发生人际冲突或矛盾后,要学会主动承担责任,寻找合理方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应对冲突和解决矛盾的能力。

4.2 开展集体活动,巩固寝室文化建设

在学习方面,组织以寝室为单位的学习兴趣小组、技能比赛、科研团队等,营造寝室之间的竞争关系,加强寝室内部的沟通交流,提高寝室成员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学生日常活动中,举行寝室团体聚会、“我爱我的室友”主题班会、十佳优秀寝室评选等活动,加强寝室室友之间的情感互动,提高寝室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3 营造良好氛围,倡导自我管理

辅导员、班主任要以寝室为阵地,加强与学生谈心交流,关心了解学生的家庭、学习、心理、情感等情况,和室友一起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及时为寝室关系把脉,营造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寝室氛围。

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建设寝室人际关系的热情,将学生视为主体,引导学生重视寝室人际关系的构建,要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②

注释

11宋广荣.当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探析[J].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12(3):71.

8.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与反思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交往 重要性 现状 对策

从1995年、1997年清华、北大先后发生的两起学生铊盐中毒案件,到最近的复旦投毒案以至到今天“感谢室友不杀之恩”的自我解嘲,这些事件无不令我们感到震惊与忧虑。“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凶残的伤害自己的同学?他们本来是令人艳羡的群体,是什么令他们出现如此畸形扭曲的心理,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这些惨剧?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表示,“大家的想象中,高学历者就是高素质的高级人才,他们应该守法,应该有道德,德才兼备,但学历只能代表一个人的学习经历,如果一个人只有高学历,而没有高素质,知识和技能反而可能成为祸害社会的工具。”[1]另外,前不久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也对500名新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交往成为大学新生最苦恼、最难适应的问题之一,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老一代大学生情感、社会交往和学习问题分别占第一、第二、第三位,而现在社会交往已上升到第一位,情感问题次之。[2]这些都提醒我们大学生交往能力值得关注和重视。因此,深入剖析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找出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继而帮助他们走出困惑,拥有一个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完美人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是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据中国政法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对本校前来咨询心理问题的467位学生进行的调查统计显示,人际交往、情绪压力、学习三个问题在心理咨询中居前三位,分别占咨询人数的20.9%、19.3%和18.6%,其他依次是爱情心理(16.3%)、个性心理(13.1)、神经症性问题(9.4%)、职业心理(1.3%)和性心理(1.1%)。[3]从统计数据来看,人际交往问题是目前大学生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不容乐观、喜忧参半,总体人际交往能力普遍偏弱、存在智商高、情商低的现象。下面我们就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一)当代大学生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意识,但交往能力较低、交往障碍频出

中学生大多依赖性较强,由于父母的照顾和学习的压力,不善交往,对交往的渴求不那么强烈。进入大学,从生理规律的角度看,大学生正处在热情、自信、充满着了解欲和尝试欲的年龄阶段,当他们摆脱了中学时期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步入环境相对宽松、轻松的大学校园,那种渴望了解和被了解、渴望参与和成功的“合群天性”被淋漓尽致地释放出来,加之面对新的同学,老师、老乡,校内、校外,要求大学生独立自主地与各种陌生人交往。主观上大学生对友谊的渴望比中学也增强了,希望通过人际交往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相互交往中增进彼此间的情谊。客观上对大学生要求也迅速提高。但是由于在中学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学生们几乎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每天只与老师及周围的同学打交道,没有时间与更多的人交往。因此,他们的交往经验和能力有限、方法欠妥,再加之个别大学生个性缺陷或交往心理障碍等原因,当他们独自面对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时往往感到茫然无措。尤其是人际关系不顺时,有些大学生就会怀疑自己、否定自己,进而产生自卑感,致使交往不尽如人意,感到烦恼。

(二)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呈扩大趋势、交往形式多样化,交往困惑和焦虑明显增加

首先,进入大学,从各地来的同学素昧平生,重新组成新的班级;老师也是来自五湖四海,完全是陌生的面孔;学校的管理也由班主任全权打理,转化为全校各部门都参与其中,交往对象大大扩展。例如,据统计,大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人群分别是 “同学”(92.7%)、“老师”(46.7%)和“亲戚”(46.7%), “其他朋友,如网友等”(61.5%)和“同事”(30%)也逐渐成为大学生交往的对象,[4]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交友圈正在日趋扩大。其次,大学生之间除了学习交往,还有生活、思想、感情和网络等交往,交往形式更加多样化。例如,拓展校外交际网的过程中,大学生的交友途径主要包括“网络交友”(40.8%),“校外兼职、实习”(68.7%),“通过亲戚朋友介绍”(24.5%),“课余补习”(30.6%),“娱乐活动”(58.5%)等。[5]第三,随着大学生人际交往范围扩大、交往形式的多样,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也面临着更多的困惑与焦虑。调查显示,有78.8%在校同学都反映人际关系复杂难处,其中宿舍关系就占45%;如何平衡交往与学业的关系、协调竞争与人际关系、权衡交往伤害与自我保护成为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三大困惑,使得他们在人际关系与交往处理过程中踌躇不前、焦虑与困惑。

(三)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目的的呈现复杂性特征

许多大学生依靠人际交往来充实生活、补充经验、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但是由于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使得当代大学生在交往对象的选择上存在功利心理在大学生校外交际中也占了相当比例。如,一些大学生抱着“唯利是图”,大利多交,小利少交,无利不交的交往目的,排斥弱势群体,轻视家庭困难、性格内向、来自偏远地区的孩子,致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些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以个人为中心,把个人利益看得很重,最好荣誉、成绩都属于自己,别人都不如自己,导致同学之间的不和谐。

(四)当代大学校园的寝室危机日益突出

据统计,大学生在宿舍中的活动时间除去睡眠,每天约有5.72小时。[6]在完全学分制的推广下,高校班级化管理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渐淡化,寝室的小集体生活却贯穿了大学生涯始终。据调查,相当一部分大学生(37.8%)认为“大学生最难处理好寝室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而当下的寝室危机却日益凸显。例如,2004年,成绩优异的云南大学化学院学生马加爵,因为和室友打牌时发生口角,最终将室友及相关同学杀害。2013年4月16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去世,他是被同宿舍室友在饮水机里投毒所害,起因是生活琐事导致关系不好。这些悲剧发生后,大学同学之间最流行的问候,竟然变成了互相感谢当年的“不杀之恩”。雖然这带有几分戏谑的说法,但确实凸显出当前大学生宿舍关系的危险。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呈现的特点有家庭、社会、学校、大学生等各方面因素交织而成,其中大学生自身占有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一)大学生自身身心发展的矛盾,使得极易产生影响正常人际交往的不良心理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第二“断乳期”,它是一个生理、心理、思维等各方面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从依赖走向独立,从非成人变为成人,从别人对自己提期望到自己对自己提出期望的转变时期;是自我意识、自我发展、责任心不断增强的关键时期;是性意识和爱情需要进一步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们对自己和周围的一切还难以作出全面、中肯的评价,也难以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作正确的理解,于是就会产生认识上的偏差。继而出现自傲或自卑、成功或挫败、驾驭或屈从、乃至气馁、嫉恨、冲动、暴怒等心理感受,从而形成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二)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美德的认同感降低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各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思想和新观念。由于大学生对于一些新思想和新文化的辨别力和认知力不强,使得他们在面对新旧观念,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的冲突和碰撞时,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如诚信、宽容、平等、尊重等等传统人际交往美德受到明显的忽视,有人甚至以诚信、宽容是一种道德虚伪为由,否定传统交往道德的价值,并以唯利是图、个人主义为荣。

(三)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使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离

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一些功利思想的膨胀,这种思想意识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处世理念和行为方式,阻碍人际之间正常的认知与交往,影响同学关系的和谐发展。例如,来自华东政法大学团委的一项调查显示:65%的同学认为,社会上逐渐滋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观念加重了部分大学生择友时的功利心态;58.5%的学生认为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膨胀导致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6.5%的同学认为,“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导致部分大学生盲目崇拜强者,歧视弱者”。[7]

(四)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知识的欠缺,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低下

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仍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效应就是一些家长、老师、学校更多关心的是考试分数,忽视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由此导致许多的学生交往理念相对贫乏,交往实践相对不足和交往技巧欠缺。有些大学生是大学级智商,小学级情商,这些都直接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自身的心理问题时处于不利的局面。如,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曾针对何种原因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展开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34.94%的被调查者认为,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学校的过度保护,使学生缺乏应对困难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锻炼。[8]

三、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对策

据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与原因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改善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建立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思想与现实统一的原则,具体做到如下几点:

(一)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是提升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前提

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良好的个人社交形象和强大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交往的效果,而不断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是其有效途径。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目的的功利化和人际交往中存在社交恐惧、胆怯、羞怯、自卑、冷漠、孤独、封闭、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导向。只有当大学生拥有高尚的人生目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乐于奉献的人生价值,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加强自我训练、从仪表到谈吐,从形象到学识,全方位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优化个人形象,提高自身的人际魅力,为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某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缺乏诚信、不注重基本的礼仪规范,导致人际关系不和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对我国传统美德的认同感降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大学生应该通过《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等相关课程加强对中国传统美德和文化的学习,继承明礼诚信、尊老爱幼、宽容大度等等优良道德传统、促进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3.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培养法制观念

无论是复旦大学的室友投毒案,还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的挥刀相向,这些极端案件都说明我们当代大学生缺乏法制观念,找不到合理合法的方式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培养大学生法制意识,提升法律素养我们除了在学校开设法律方面的相关课程,还可以邀请检察机关、法院等等进校园进行法制宣讲,宣传正面典型的同时,也结合大学生身边的案例,给大学生以触动和警醒。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公民是当代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创建良好人际关系的可靠保障。

(二)树立正确人际交往理念、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是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必备条件

1.关注大学生人际交往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际交往理念

马克思说过,交往是人类的伴侣。的确,交往是人存在的必然方式,学会交往和与人和谐共处是大学生的必备素养。因此大学应该开设人际关系学、社会心理学、礼仪、管理溝通等方面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制订规范的教学计划,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性和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人际关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内在规律性,纠正在人际关系认知上的偏差,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各种技能。也可以定期邀请人际关系学专家开展培训讲座,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教育,从而为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奠定雄厚的理论基础。

2.重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实践,帮助他们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

大学生要注意积极交往、充分实践,唯有如此才能培养交往品质、掌握交往技巧、丰富交往经验,提升交往能力,创建和谐人际关系。首先,大学生应该通过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等来活跃和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同时增强同学相互之间的感情和团结协作的意识。其次,大学生应该利用周末和假期积极参加普法宣传、关爱孤残儿童等等社会公益类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他们可以了解如何与不同群体的人进行有效交流;体悟出人际交往的真谛,在实践中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第三,大学生们还应积极参与人际关系学、社会心理学的实践教学。例如,模拟人际交往的各种情景,同学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角色扮演和互动中学习交往技巧,然后进行角色互换,体会不同角色在交往中的心理差异,学会换位思考。第四,大学生还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善于结交、善于表达、善于倾听、善于处理各类矛盾的原则,经常与人交流,讨论,借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缓解内心压力。

(三)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消除人际交往的障碍,是创建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可靠保障

大学生因为存在身心发展的矛盾,心理发育的滞后,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障碍时,往往无法正确解决,选择逃避、回避,把负面情绪压在心里,殊不知如此会产生情绪债务,不断累积,最后导致极端事件发生。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心理知识讲座,阅读心理健康书籍,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自觉保持自身身心健康。尤其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心理障碍时,应该第一时间向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向咨询老师敞开心扉,舒缓情绪、排解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得到心理慰藉。

参考文献:

[1]熊丙奇.知识不等于道德[EB/OL].http://caijing.chinadaily.com.cn/fxpl/2013-04-22/content_8836988.html,2013-04-22.

[2]王振国.三成新生害怕与人交往[EB/OL].http://news.sina.com.cn/c/2006-10-30/014910355197s.shtml,2006-10-30.

[3]海量.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困扰宿舍人际交往问题[EB/OL].http://www.cnr.cn/allnews/201009/t20100926_507101100.html,2010-09-26.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04/7)[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206/P020120612484928621918.pdf,2013-11-20.

[5]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新形势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研究[EB/OL].http://mhc.swu.edu.cn/data/2006/0302/article_309.htm,2006-03-02.

[6]王水平,王自强.愿望与行为:大学生宿舍中的矛盾现象[EB/OL].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QL802.018.htm,2013-09-14.

[7]大学生创业网责编.大学生人际交往调查:"宿舍危机"成最大压力 [EB/OL].http://www.studentboss.com/html/news/2008-01-18/13959_2.htm,2008-01-18.

9.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调查研究 篇九

摘要: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成才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大学生一定要积极正视和解决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塑造自身形象,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个性品质,为自己的人生发展扫清障碍。本文通过对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大学生对人际交往重要性的认识及是否具有处理好人际交往的能力

关键字: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健康

前言

本次调查的是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学院的学生。采取的是自填问卷的调查方式。主要以新生和大二学生、男生和女生人群主体差异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影响其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在某种意义上也显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价值取向和交际理念。在学校发放调查表,当场发当场收,这样可以保证问卷的回收率和质量。调查材料选自邓日昌主编的《大学生心理诊断》一书中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表,该量表旨在了解大学生在交谈、交际与交友、接人待物以及与异性交往4个方面能力的情况,每个方面都有7个陈述性问题组成,共28个问题,每个问题作“是”或“非”回答。选择“是”记“1”分,选择“非”记“0”分,如果总分在0—8分之间,说明与人相处困扰较少,人际交往能力好(42人);总分在9-14分之间,说明与人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人际交往能力一般(36人);总分在15-28分之间,说明与人相处存在较为严重的困扰,人际交往能力严重不足(18人)。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整体上比较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调查显示,43.8%的学生交际能力比较强,与朋友相处的困扰较少。37.5%的学生与朋友相处

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但是仍有18.7%的学生在与朋友相处的行为困扰较严重。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并不是十分乐观,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去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1、学生在交谈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扰,不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

据调查显示,5.4 %的学生不善于交谈,52.5%交谈能力一般,42.1%的学生有较高的交谈能力和技巧。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的占38.5%。可以看出学生在倾诉自己的问题时存在一定困扰,不能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难以说出自己的苦恼。这些数据都体现着现代大学生在交谈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也体现出我们现代大学教育的一个弊端,太过于以学习为重,忽视了学生的交际交谈能力的培养,所以很多学生在这方面能力不强,这也直接影响到一个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技巧。另外,还有不少的学生觉得自己和大家在一起时,常觉得自己是孤单一人,这体现出当代学生对交谈技巧的缺乏,在交际中不能正确地表现自己,觉得自己孤单一人,不能和别人进行很好的沟通。还有55%的学生在对别人的话不感兴趣时,不能耐心听完,17.4%的学生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看法,体现出学生在倾听方面缺乏技巧,不会倾听的人在交际上也存在很大的困扰,也就不能更好地处理交际问题。从整体数据显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的交谈能力需要大力提高。

2、学生在交际与交友方面情况不容乐观,交际能力需要提高。

交际与交友在大学生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调查显示,4.7%的学生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行为困扰较大,36.5%的学生在交际与交友较被动,仅62.8%的学生行为困扰较少,为人真诚、热情,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情况并不是十分良好。数据分析显示,54.1%的学生在和人交友时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印象,36%的学生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还有37.9%不能充分肯定自己的形象,这体现出学生在与人交往时不自信的现象,担心自己的形象,担心自己在别人面前自己的表现不好,不能发挥自己的交际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自信是最重要的,因此学生的交际心理也应该得到锻炼与提高。而且有26.3%的学生感到自己的烦

恼无人可申述,反映出大学生在交友方面存在的问题,自己没有可信赖的人倾诉自己的烦恼,而大多在交际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人都是无法向别人发泄自己的苦水,得不到正确的开导与安慰,积累而成。

3、学生在与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

作为处于青春期转型成熟的大学生,与异性之间的交往非常重要。但从调查分析来看,8.5%的学生与异性朋友交往存在较严重的困扰,24.5%的学生与异性交往行为困扰程度一般,66.7%的学生较懂得正确处理与异性同学朋友的关系。数据分析显示,33%的学生与异性交往太少,19.7%的学生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地相处,5.5%的学生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反映出大学生在与异性交往上存在一些问题,作为青春期想成熟过渡的大学生,和异性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但学生感觉和异性交往过少,体现出现在早期对学生的学习为重,不能早恋的教育思想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学生把和异性交往看成是早恋趋向,因此也时常会避免和异性亲密交往,因此也就会缺乏和异性交往的经验。而且,有部分大学生,对异性感觉比较神秘与好奇,所以感觉和异性之间存在着隔阂,不能正确处理和异性来往的问题。

二、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1、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

学校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勇于交往、善于交往和树立正确的交往动机的良好交往意识,让学生认识交往的重要性;学生自己也要主动锻炼自己交往的能力,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敢于向别人证明自己。

2、增强自信,消除自卑

在人际交往中正确的认识自己和别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错误的自我评估中,对人际关系妨碍最大的莫过于自卑。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自信,他便在交往中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学校应培养学生在交往中热情友好,以诚相待,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逊而不矫饰作伪,要充分显示自己的自信心。只有树立完全的自信,才能完全放松,从而显得坦荡自若,沉着镇定。

3、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和策略

积极实践,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术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大学生若想具有稳定的、良好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需要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术,即:第一,积极、主动交往。交往过程中,应克服交往中各种不良心理,如:恐惧心理、怕羞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猜疑心理等,积极主动交往,优化人际关系。第二,注重社交礼节,正确把握交往语言,善于运用非语言技巧。在交往中,一方面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培养幽默风趣的语言,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另一方面还应利用目光、体态、声调、距离技巧,达到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目的。第三,注重个人仪表魅力。仪表魅力也是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之一,置身于美的环境中会使人心情愉快,赏心悦目。因此,大学生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将高尚的心灵与美好的外部形体结合起来,形成不俗的气质和高雅的风度,使个人充满魅力。

4、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一定要注意人的感情因素,使之成为增进人际关系的积极因素。具体策略是:第一,学会理智调节。当发生人际冲突时,应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被他人欢迎和接纳。第二,合理疏泄。消极情绪堆积太多,会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当我们因人际关系而产生伤心、愤怒、自责、内疚、郁闷、焦虑等各种负性情绪时,就要采取合理疏泄的方式将其释放出去。

四、结论

通过这次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调查,使我们看到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的优点及不足,也让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心理和存在的问题,并且也认识到我们应对大学生交际问题所要采取的一些措施。总体来看,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技巧比较良好,且能较正确处理交际问题。综合分析可知,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人际交往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大学生应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及对自己的人际交往问题给予重视。

10.有关大学生人际信任调查状况 篇十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会产生交往,形成各种人际关系。当某个人想与周围人相处时,对有些人会产生信赖,对另一些人则有一种不安全感,这就是社会生活中的人际信任现象。

人际信任是指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信任他人与值得他人信任的互动过程,人际信任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心理基础和行为导向,是实现社会信任与社会和谐的核心与基础。

大学阶段是个体人际信任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其合作精神、共处意识、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关于大学生人际信任研究已初具成效,但对于较为客观和全面地从各年级段、不同性别、不同等级学校、不同家庭背景等维度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比较研究还较为缺乏,而该种研究对于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现存相关大学生的人际信任研究资料我们不难发现几点规律:

(一)当代女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总体高于男生,特别是在陌生人方面差异更为显著。

(二)随着年级的增高,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在不断提高,三年级是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快速发展期,四年级与三年级基本平衡。

上一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下一篇:校园里的植物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