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 心灵洗礼(精选4篇)
1.红色之旅 心灵洗礼 篇一
韶山--红色之旅 心灵洗礼
7月9日到10日,单位组织我们全体党员踏上七一红色学习参观考察之旅,寻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感受积淀深厚的革命精神。9日一大早,我们踏上红色旅程。经过3个多小时,到达湖南长沙,然后马不停蹄奔赴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当天下午参观了铜像广场、故居和纪念堂,感受革命伟人故乡风韵,聆听伟人儿时的记忆...下午抵达省会长沙,9号品味岳麓书院底蕴,一睹爱晚亭风采,下午三点开始返程,至此结束整个学习考察过程。
两天的行程短暂而紧凑,在几天的旅程里我们重温了峥嵘的历史,看到了众多的文物,听见了动人的故事;既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又领略了祖国的山川秀美,更重要的是重温了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丰功伟绩。“诗国长城”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绵延的历史脉络令人赞叹折服,岳麓书院深幽的景致意境和悠久的文化沉淀令人流连忘返,但是这些都不及韶山的烙印韶山的精神那般令人敬仰乃至朝圣。韶山之行对我们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洗礼。
一、瞻仰伟人神姿,感受缅怀情思。
韶山之行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毛泽东铜像广场。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近瞻仰了毛主席铜像,向毛主席的铜像献花、敬礼,向毛主席三鞠躬,像全国各地奔向韶山冲的人们一样,通过这种最传统的方式来祝福、纪念、缅怀……站在巨大的塑像脚下,一种自豪而激动地情怀油然而生,不禁让我想起毛主席那豪迈飘逸的诗篇《沁园春•雪》,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脍炙人口的词句。毛主席铜像微笑着望着前方,时时刻刻注视着祖国和人民,庇佑着中华儿女守护着祖国的疆土。他是在为我们的国家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到欣慰吧,是在为国家的安定繁荣保驾护航吧。
韶山人民已经把毛主席当成神来供奉和朝拜。据导游讲解,1993年12月6日毛泽东铜像揭幕时,天上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金色的阳光穿透弥天尘雾变成红通通火球,银色月亮被远天沙尘虚掩着变得洁白晶莹,所有人都惊叹于日月同辉的壮丽奇观;韶山往常在三四月份开放的杜鹃花,傲雪胜放,鲜艳喜人。这些美丽的传说寄托着人们对主席无限的崇敬和深深地怀念之情。在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的摇篮、红色之都——湖南韶山冲,乃至在湖南,随处可以领略到伟人的风采,可以感受到人们的缅怀情思,他是无可争议的一代伟人。
二、解读历史沧桑,领略革命情怀。
在毛泽东纪念馆,毛主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从毛主席舍小家为大家,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前仆后继,先后牺牲了六位亲人的故事中,我们领悟到了毛主席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看到毛主席那留有73个补丁的睡衣和书籍、党费证等遗物时,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毛主席艰苦奋斗的崇高境界和伟大的人格魅力。通过参观我们知道,毛泽东出身于富农的家庭,杨开慧烈士出身于教授的家庭,他们的条件在当时应该说是很优越的。但为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危亡,他们都舍弃了这些。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良好环境真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和祖国的情怀,值得我们永远地怀念和学习。
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斗争精神,就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最好体现,也就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体现出来的“韶山精神”。“韶山精神”是我此次参观学习体会最深之处,他是伟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民族之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主席字字珠玑的豪迈诗句,是对战争年代以韶山党支部为核心凝成的韶山精神的高度概括。在战争年代,韶山人牺牲了众多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这些闪光的名字,与韶山精神一起永垂不朽。共产党人以他们的壮怀激烈,书写了一部风云激荡的战斗史、一曲荡气回肠的正气歌。
三、品味故居风韵,追忆似水流年。
这是一个山青水秀、空气鲜美的小村庄,有宁静淡泊的悠远味道,与喧嚣隔绝,与尘世无争。这里有一套非常普通的两家合居的湖南民居,扁担型的土木结构建筑,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泥砖墙、小青瓦,背山面水,掩映在绿树翠竹中。这里就是毛主席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也是他点燃革命的圣火,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起点。随涌动的人流前行,天井、杂屋、厨房、毛主席父母的卧室以及毛主席的卧室,历历在目。那些旧物,书桌、衣柜、石磨、水车,都曾留下过毛主席及其亲人的印迹。在毛泽东同志的卧室里,桌上摆着一盏油灯,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经常在这盏桐油灯下学习,他自小热爱劳动、关心别人、懂得关心天下,是他成为中国革命伟大领袖的品质基础。走上革命道路后,他毅然回到家乡,亲手创建了中共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在风雨如晦、哀鸿遍野的乡村,点燃了革命的圣火。这革命的火种,历经了80年风雨沧桑,依然经久不息,见证着往昔峥嵘岁月,也照亮了后辈前行的路程。如今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故居、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的生死考验、血泪洗礼。昔日韶山养育了主席,今日却因为主席韶山呈现着一片欣欣向荣景象。故居前人潮涌动,来参观学习的人很多,给本来幽静的乡村增添了许多生机,大家纷纷合影留念,让这一刻的激情定格成永远的回忆。
四、珍惜现在,努力工作
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抚今追昔,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建立来之不易,安定祥和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由衷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当前瞻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重温他们写下的字字句句,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深切的感到共产党的伟大,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红色之旅尽管只有短短2天,却使我们深受一次丰富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韶山之行,是精神和灵魂的洗礼。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奋发图强。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生,生在和平年代,在党的红旗下成长,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最大的实际就是做好本职工作,以最高的热情,最高的效率,切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韶山红色之旅有感
韶山红色之旅有感篇一
韶山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故乡,全国著名革命纪念地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4日下午14点钟左右,旅游车终于踏入我们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韶 山;在旅游车慢慢地开往韶山冲的路上,我此时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
公路两旁的景色,以及韶 山冲的变化,述说毛泽东当年是怎样从这里走出韶山冲并走 向革命道路的;听着导游的介绍,我们被那特有的历史文化 和红色底蕴深深吸引住了。我们首先来到铜像广场。广场的入口处有一块天然巨 石,上面刻着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的“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8 个字。通往铜像广场的大道两旁分别立着六块巨大的石头,每块巨石上都雕刻有一首毛主席的诗词,据说每块巨石各代 表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中逝去的六位亲人。进入广场的最 里面,一尊高大的青铜制伟人毛泽东铜像屹立在广场的台阶 上,广场周围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毛泽东铜像重 3.7 吨,高 6 米,花岗岩石基,座高 4.1 米,全身高 10.1 米,象征 着 10 月 1 日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基 座上是江泽民为纪念毛泽东 100 周年诞辰题写的“毛泽东同志” 金光闪闪的五个大字。铜像中身着中山装的毛泽东主席,手握书卷,面带笑容,神采奕奕。我们在铜像前敬献了花篮,鞠躬敬礼,缅怀毛主席他老人家光辉一生的丰功伟绩。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毛泽东故居。这是一套普通的两 家合居的湖南民居,前门有一个大池塘,背依青山,大家排 队依次进入房内参观,可以说人人都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渴望在此寻觅伟人的踪迹。离故居不远处有许多池塘,在里面种有许多莲藕,这时正是荷花盛开的时候,给韶山增 添了不少美景。第二天早上我们还参观了刘少奇故居及纪念 馆,中国革命的两位领袖,家乡竟然相距如此之近(坐车用 时半个小时左右)。韶山是一个风景独特的地方,这里的山山水水养育了 一代伟人。此次韶山之行让我们对毛泽东的一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使我接受到了一次极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 统教育;革命先辈把他们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发扬。
韶山红色之旅有感篇二
8月5日,读书会组织全体成员踏上了红色之旅,寻找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的摇篮、红色之都——湖南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次的活动让我们既感受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又领略了祖国的山川秀美、更是重温了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丰功伟绩,受益匪浅。
韶山是毛主席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也是他点燃革命的圣火,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起点。在战争年代,韶山人牺牲了1598位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仅毛主席一家就牺牲了6位亲人——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杨开慧,还有毛楚雄、毛岸英,这些闪光的名字,与韶山精神一起永垂不朽。韶山共产党人以他们的壮怀激烈、视死如归,书写了一部风云激荡的战斗史、一曲荡气回肠的正气歌。
一代伟人的铜像,高高耸立在韶山广场,栩栩生辉,我们穿上军装为毛主席献上鲜花,举行了庄重的纪念仪式。在两位解放军同志的带领下,我们绕主席铜像一周,缅怀主席。一代伟人毛主席开启了20世纪新中国历史的伟大篇章,以其卓越才能和盖世功勋在世界舞台上确立了世纪伟人的崇高地位,他的崇高精神、伟大品格、科学思想、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永远鼓舞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各民族人民不断奋勇向上。这里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向主席铜像敬献花圈、鞠躬,通过这种最传统的方式来祝福、纪念、缅怀……
没有英烈就没有我们和平的生活,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现代化的建设。对我们来说,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一座座历史遗址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以及自然风光,都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魅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虽然由于台风“梅花”的光顾,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辗转动车至武汉再到上海,但也许正是这种磨练才能锻炼我们,使我们能勇于面对现实所给我们带来不可预期的困难。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历史的红色之旅结束了,但未来的红色之旅却刚刚开始!我们要把红色的革命传统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以后工作中的永久动力。
韶山红色之旅有感篇三
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21号怀着无限的向往,来到了万人敬仰的韶山。韶山是湖南人民的韶山,也是全国人民的韶山,韶山,树木葱茏,满眼翠绿,空气清新,沁人心脾,一大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带着朝圣的心、虔诚的心、感恩的心、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缅怀这位缔造新中国的伟人毛泽东。
触摸伟人故里,亲临其境,心灵无比震撼,这真是一个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啊!有人说,毛泽东是山的儿子,他是从韶山走出来的,现在依然是一座无法超越的高山。是中华民族的一位巨人,他那巨大的肩膀担当起民族解放的历史重任,如一座巍峨的高山使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在旅游纪念品商店,细致观看了陈列的照片和很多纪念品,听讲解员说了许多从前不知道的东西——领袖奇闻,我们静静地听着,可以感觉到,韶山人把毛主席神话确实是真的,几乎家家户户都供着毛主席铜像,买的时候不能说买而要说“请”,就像民间请神一样,“请”的价钱不菲,怀着朝圣的心情,我们几个同事都花了298元钱“请”了毛主席铜像祈祷安康,并且捐款100元支援韶山建设。据说19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日的10时许,江泽民总书记为广场铜像揭幕布,天上竟同时出现日月同辉的景观,方圆九里之内,本应是三四月开的杜鹃花竞相开放,又说起铜像的传闻、天文地理上五龙朝奉乃产天子之地、还有龙脉、风水祖坟之说……当然这些是为了吸引游客而编还是真有其说,我们凡夫俗子不得而知,但是那种被神话了的故事在我的心中却是那么神圣和不容亵渎,毛主席早已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头脑悠然响起国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深深的鞠躬再鞠躬。就是怀着这样浓烈的敬仰之情,排着一公里长的队伍,缓缓前行瞻仰毛泽东故居,毛泽东故居在韶山冲中部,坐北朝南,土木结构。门前通过小平两口相连水溏,就像养龙池一样,也是毛泽东少年时游泳的地方。周围山上竹林苍松茂盛,就是这样一个藏龙卧虎之地孕育了一代天骄毛泽东。走进屋内,一间间小屋黑暗狭窄,触摸伟人用过的桌子,我注意了那小小的油盏,遥想当年,一个心存大志的少年,在这里面对黑暗的中国,萌生了要改变世界的雄心,一盏油灯点亮了他的心灯,最后燃遍了全中国。,“……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怀着豪迈的心情,步行沿着瞻仰大道,来到毛主席铜像前。毛泽东同志铜像高101米,身着中山装,手握书卷,面向东方,似在高瞻远瞩,在青松、鲜花、红旗的映衬下,显得庄严肃穆。毛泽东广场上游人如织,人头攒动,不时响起庄严的宣誓声。面对雄伟壮观的毛主席铜像,敬献花篮并深深三鞠躬,纷纷照相留住这神圣的一刻,只感到个人是如此渺小,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是如此的声势浩大,震撼人心,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将永垂不巧!
经过20分钟的车程,盘山而上,来到了毛泽东乡间别墅滴水洞,这颗被人们喻为湖南“山水明珠”的“西方山洞”已开放20多年来。滴水洞长约2.8公里,洞内有小溪,曲曲弯弯,小溪沿岸林木繁茂,挺拔的松林中夹杂着茂密的楠竹,而上百种野花漫山遍野地生长着。山路的一侧是小溪和水库,毛泽东曾在水中游泳,游出了湘江、长江、中南海,在世纪的惊涛骇浪里遨游。龙头山沟坨中葬着毛泽东的曾祖父毛四端,据说此处风水绝伦,是一块难得的宝地。自1932年起至1949年春,国民党曾派特务三次来掘毛泽东主席的祖坟,因当地百姓的保护而均未得逞。滴水洞景观集造化之神秀,萃人文之盛事,因而蜚声海内外。
告别神奇瑰丽的滴水洞,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刘少奇的故乡花明楼。参观了刘少奇铜像、纪念馆、故居、花明楼景区。追寻刘少奇革命的足迹,缅怀刘少奇神奇而伟大的光辉人生,沉甸甸载满的感慨总是萦绕心头,稀嘘不已。
两天的旅程结束了,红色之旅收获的精神财富,荡涤灵魂,使人神清气爽,虽身居陋室,觉富比王侯。和平世界来之不易,我们虽不能在乱世中欲血奋战过,继往开来,珍惜现在,开创未来,我们仍然任重道远。古人孔老夫子曾想建立一个理想国度:在这个国家里,人人礼尚往来,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一幅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景象。然而时至今天,中国人仍艰辛走在求索的路上,为事业奋斗不息,在为革除积弊而孜孜努力。寄望阳光遍洒每一个角落的日子,不会太遥远。踏着伟人的肩膀,我们上路了,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下定决心,为壮丽事业奋斗终生。
关于湖南红色之旅心得体会作文
湖南红色之旅给了我们一次全新的洗礼。我们党的事业来之不易,我们的先辈们打下来的江山如此多娇,我们的英雄先烈如此光辉照人,我们的幸福生活如此不易。以下是湖南红色之旅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湖南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这次考察更加坚定我跟中国共产党走的力量,更加牢固马克思主义信仰,更加确立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雄心大志。我深深地的爱着我的党,深深地敬仰我的先烈,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此次考察,也使我们团干部之间加深了感情,从上了同一辆车我就能感到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我们是一个团队。湖南之行给我们创造了多方面的机会,非常感谢团区委为我们争取的这次机会。下面我对为期六天的考察做一个简要的汇报.长沙,是一座有两千余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城,是历史、文化名人辈出的地方。橘子洲是浩荡湘江历经数千年冲积而成的水陆之洲。1914年至1918年,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经常与同学登临橘子洲评判时局、纵论国事,从此,橘子洲成为青年毛泽东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热土。在1925年的橘子洲头,胸怀天下的毛泽东,朗声吟诵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长沙》,赋予了橘子洲独特的灵性,铸就了橘子洲永恒的灵魂,更使橘子洲烙下毛泽东同志独特的印记。橘子洲从此美誉风传,名扬四海,成为天下名胜。
在09年毛泽东诞辰116周年之际,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揭幕,雕塑总高32米,长83米,宽41米,寓意1925年毛泽东32岁时写下了《沁园春·长沙》。以1925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形象为基础,突出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做到了与橘子洲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艺术地再现了毛泽东当年胸怀大志、风华正茂的宏伟气概。雕像上的主席眼窝深陷,目光深邃地遥望湘江,仿佛依然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在刘少奇故居,我深深感到无比的亲切,好像来到了自己的家,就像在与我们的老党员谈话,来到我们党的指挥中心,我感到渺小、感到幸福和自豪,接受着党对我的深深教育。刘少奇主席为我们党和祖国的贡献是任何一个共产党员深深明知的。他在新中国经济上的探索更是不可磨灭的,刘主席是我们青年人,更是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和指明灯。
在现代中国革命史上,湖南曾经产生过众多的无产阶级政治家、革命家,这是一片令人神往的土地。我们怀着对已故革命领袖无限崇敬的心情,来到了一代伟人毛主席、刘少奇的故乡——韶山。
毛泽东故居座落在竹林繁茂,翠色欲滴的韶山冲里。这里依山傍水,环山围绕,青松郁郁,翠竹婆娑。“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是毛主席1959年夏天回到阔别了32年的家乡韶山时留下的诗词,字里行间流露出主席对革命先烈的深深怀念。
走进故居,里面的摆设一切依旧。主席少年生活痕迹历历在目。横屋里摆放着的方桌、板凳;卧室里的方形架子木床、青色大布蚊帐;天井边房中陈列的农具、水车、蓑衣、风车,经过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褪尽了它们原有的色彩。一切都显得朴实而清幽。置身于毛泽东同志的故居里,留心观看着每一件留有毛泽东同志生活、学习、劳作的文物,体会到一代伟人成长的足迹,人们把毛泽东故居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是革命的“圣地”!
对毛泽东故居的参观和学习让我们对毛泽东的一生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他又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解放事业的,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
湖南红色之旅,我们寻访了一个从韶山冲里走出来的普通学子,一代伟人的革命道路,也追随了贺龙将军的足迹。感受了他战斗、光辉的一生。做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我们要保持共产党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的先进性,为完成老一辈革命家未完成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2.接受红色洗礼铭记责任使命 篇二
由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组织的第3期县处级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湖北学习考察活动,从3月17开始至3月21日结束,历时5天。本次活动以增强中青年干部的党性修养为目的。培训班全体学员在班主任刘俊成老师的带领下,在湖北红安、麻城及河南新县等地的红色遗址和纪念场馆开展了学习考察活动。
考察期间,学员们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重点参观了主要纪念建筑物“一碑两场两园五馆”中的“一碑一园四馆”,即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将军墓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瞻仰了红安将军广场;参观了位于红安县高桥镇李家大屋的李先念故居,以及“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鄂豫皖苏区早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红安县七里坪镇,并赴河南新县东南35公里的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原属红安县)参观许世友将军纪念馆。学员们通过听取各红色遗址和纪念场馆讲解员的讲解,以及中共党史研究专家彭希林同志的专题报告《红安革命史与红安精神》,深入了解并接受了革命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在红色洗礼中更加明确肩负的历史责任与使命。
重温艰苦革命历程坚定革命理想信念
红安,原名黄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有“中国第一将军县”之称。
红安革命斗争的星星之火,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董必武亲自点燃的。1921年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董必武由上海回到武汉传播马列主义,发展党的组织,指导革命运动。他于1923年冬亲自组建了黄安历史上最早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党的黄安工作组,把革命的火种直接撒播到黄安大地,从而揭开了黄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的历史序幕。
大革命时期,黄安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与豪绅地主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中共黄安县委在七里坪南庙创设了中国第一个基层革命法庭;农民协会实际上成为农村革命政权;党先后组建了三堂革命红学和农民自卫队、农民自卫军等农民武装,并领导他们同豪绅地主阶级及其武装红枪会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大革命失败后,一批革命者倒下去,又一批革命者站起来。1927年8月,黄安县委在七里坪重组。新县委提出“以革命继续革命,以革命发展革命”的口号,在县北领导农民自卫军和革命群众坚持斗争。同年9月,黄安县委率领农民自卫军、义勇队和数万农民群众举行了“九月暴动”,第一次向广大农民提出了党的土地革命的口号,打击了豪绅地主的复辟活动。于11月13日举行了著名的黄麻起义。14日攻克黄安城,全歼城内反动武装,把土地革命的红旗胜利地插上了古老的黄安城头!黄安县农民政府和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在黄安城宣告成立。
鄂东军转移后,国民党反动派在黄安县进行血腥屠杀,数十名共产党员和数以千计的革命群众惨遭杀害。10多名革命骨干分散在各区领导广大群众坚持斗争。1928年4月初,工农革命军在黄麻起义区“二次暴动”;7月,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黄安县委和红军一起,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工作和斗争,开创了鄂豫皖地区第一块红色区域——黄麻光革命根据地。1929年春,随着红军军事斗争的不断胜利,黄安地方工作得以恢复和发展,地方革命武装不断发展壮大,“打土豪、分田地”的热潮日益高涨。黄安成为鄂豫皖地区建立最早、最完整、最红火的革命根据地。
1929年夏至1932年春,黄安军民全力以赴,配合红军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会剿”和三次“围剿”,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1931年12月23日,红四方面军在黄安军民的积极配合下攻克黄安城,夺取了黄安战役的胜利。鄂豫皖中央分局为了纪念黄安战役的伟大胜利和表彰黄安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宣布将黄安县改名为红安县。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第四次“围剿”,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红安革命斗争转入极端困难时期。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后,黄安的革命形势更为严峻。“白旗下的群众工作”卓有成效,冲破了敌人的反复“清剿”,夺取了游击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日战争爆发后,黄安各地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热潮,“一切为了抗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成为全县人民的自觉行动,一批批青年奔向鄂东抗日斗争的大本营七里坪,奔向抗日战场。1938年10月27日,黄安沦陷。黄安人民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直至黄安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白色恐怖一度笼罩黄安。革命的火种是扑不灭的,广大群众在县委领导下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积极投入重建解放区的斗争和支援刘邓大军作战,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直至1949年4月5日,黄安县委、县人民民主政府入城,黄安全境解放。
从黄安建党到全县解放历时26年。26年来,黄安人民披荆斩棘,历尽艰辛,前仆后继,百折不挠,走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苦历程。26年来,黄安党的组织一直存在,武装斗争从未间断,革命的红旗始终未倒。中央人民政府为了表彰黄安人民的革命业绩,于1952年9月决定将黄安县正式改名为红安县。
全体学员怀着敬仰之情参观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纪念馆。纪念馆综合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系统地展示从192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起,鄂豫皖苏区的党史、军史和革命斗争史,再现鄂豫皖苏区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馆内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斑驳的兵器,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再现了当年老区人民与敌英勇奋战的场景,将大家带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沙场,带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随着讲解员动情的讲述,全体学员心情时而激动,时而悲愤,大家在血火交融的历史深处深切追思革命先辈的业绩,更加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
感怀红安巨大贡献坚信历史人民选择
在26年的艰苦斗争中,红安人民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鄂豫皖地区的斗争开辟和保存了一块赖以生存发展的坚实基地,即黄安革命根据地。在这块基地上,先后诞生了5支革命军队:党在鄂豫皖地区创建的第一支革命军队——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新四军第四支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黄安这块革命基地还是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第五师在鄂豫边坚持敌后抗战的主要活动区域,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的主要立足点。红军、新四军、解放军先后在这里发起了许多重要战役、战斗。这块基地还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是鄂豫皖最高党政军领导机关的常驻地。基地的核心七里坪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都。
其次,为中国共产党指导鄂豫皖乃至其他地区的革命斗争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红安人民敢于斗争,勇于探索,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一是黄麻起义的经验:组织严密,动员深入,行动快速,斗争坚决。二是创建根据地的经验:选择有利条件较多的地方作为工农武装屯驻和开辟工作的处所,采取符合当地社会和政治情况的正确政策。三是游击战争的经验:革命武装要在斗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昼伏夜动,声东击西,远袭近止,绕南进北”的游击要诀;会跑、会打、会集、会散、会进、会退、会知、会疑的“八会”战术和7条作战原则,指导全国的革命斗争。四是分化瓦解枪会的经验。五是组织便衣队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推动鄂豫
皖乃至其他地区革命斗争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第三,组织了数以万计的工农群众参加革命战争。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在县委的组织领导下,红安人民前仆后继,踊跃参军参战,多次掀起了拥军参军热潮。其中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参军热潮就有4次。据不完全统计,从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红安参加红军的工农群众约6.5万人,参加新四军、解放军的约6000人。总的状况是:在全县的工农群众中,青年人几乎都参加过革命队伍,打过仗;中老年和妇女、儿童绝大部分做过革命工作。正如当年流传的歌谣所唱的那样:“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第四,为革命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革命战争把勤劳、勇敢、朴实的红安人推上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舞台,使红安成为一片英雄辈出的红土地。从红安输送到革命队伍的数万人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和军事指挥员,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革命人才。战争年代,他们东征西战,打遍大别山,打遍全中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殚精竭虑,再建功勋。他们中有2人任过国家主席,有3人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有5人任过国务院副总理或国务委员,有12位中共中央委员(其中5名中央政治局委员),有4位中顾委委员,有3位中纪委委员。此外,还有10人任过中央和国家机关正副部长,有12人任过大军区司令员或政治委员,3有任过军兵种司令员(主任)、政治委员,有17人任过大军区和各军兵种的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或顾问,有24位兵团级干部,130多位省军级干部。他们中有一名军事家,有8人被授予上将军衔,有10位被授予中将军衔,有43位被授予少将军衔。共有61名将军。是全国授衔将军最多的县份。一个县出了这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出了这么多将军,出了这么多高级干部,全国仅有,举世罕见。
第五,为革命捐献了难以数计的生活物资。红安作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基地和摇篮之一,是红军、新四军、解放军的良好立足点,是休整部队和安置伤员的最佳场所。无论是作战还是休整、养伤,都需要大批的粮食衣物及其它生活用品。红安人民把向红军、新四军、解放军捐献物资看成是自己的应尽义务,争着献粮献衣,抢着照料伤员,从不含糊。红安人民群众捐献的物资多得难以统计。
第六,为革命献出了14多万英雄儿女的宝贵生命。秦绍勤为了保守党的机密,宁愿剖膛挖心;张豪金牢记入党誓词,宁可砍头不叛党;夏国仪、戴醒群为了保护战友,宁可凌迟处死„„红安在大革命前有48万人,到1949年解放时只剩下34万人。26年间,红安人口减少了14万。据有关资料介绍,这14万人或是战死在疆场上,或是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据当年上海一家报纸报道,1932年冬至1933年春期间,红安惨遭国民党军杀害的红色群众达10万人。建国后,县民政局对全县的烈士进行了普查,迄今已查清并登记在册的烈士达
2.2万余人。一个县有这么多人为革命献身,有这么多烈士,着实可歌可泣。
26年间红安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的革命历史,是一座记载党和人民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不朽丰碑!全体学员在感怀红安人民为革命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的同时,更加坚信一条铁律: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与其历史主动性的选择紧密相连。正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今天,吾辈更应学习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矢志奋斗、坚贞不渝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坚定不移地把他们开创的、几代共产党人为之持续奋斗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感悟宝贵精神财富努力践行红安精神
战争年代,红安人民万众一心,紧跟党走,不懈奋斗,不胜不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之所以能达到这个境界,简而言之,主要是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战斗作风,高尚的思想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这些精神是红安人民在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磨练、凝结而成的,“朴诚勇毅,不胜不休”是红安精神的集中体现。
坚定的革命信念。革命的信念是革命力量的源泉。红安革命斗争之所以能够长期坚持下去,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其主要原因就是红安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
红安的革命者坚信什么?坚信马克思列宁主义,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必定胜利。当革命处于轰轰烈烈的高潮时期,红安人民能以“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热情投入革命战争,靠的正是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当革命处于白色恐怖的低潮时期,红安人民不怕杀头,不怕灭九族,不怕连累诸亲六眷,聚集在党的旗帜下,坚持战斗,靠的仍是对革命的坚定信念!“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指导下进行的“肃反”,给革命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期间,红安人民除了对错误的“肃反”政策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抵制外,对共产党的领导从未怀疑过,革命的信念从未动摇过。蒙受不白之冤就要杀头的徐德聪烈士噙着眼泪对保卫局的同志说:“今天我们虽然免不了一死,但我们的心还是红的。求求你们,把枪收起来,就用刀砍吧!省下这些子弹说不定可以消灭几十个敌人。”这样的同志在蒙冤赴死之时,心中想的还是共产党,脑里装的还是革命事业,何等的令人钦佩。其余的人仍然是前仆后继,英勇战斗。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红安人民与党肝胆相照、义无反顾的彻底革命精神。一些在“肃反”中被关押过的革命干部,后来也回忆说:那时我们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跟着共产党干革命。你关也好,杀也好,只要我未死,我还是要革命的!
顽强的战斗作风。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而是敌我双方的生死搏斗。打仗不仅要吃大苦耐大劳,而且要流血牺牲。战斗的准备和进展过程中,连续行军,连续作战,顶酷暑,冒严寒,喝不上水,吃不上饭,几天几夜睡不上觉,是家常便饭。每消灭一个民团,铲除一处反动枪会,击溃一支敌正规军,都要付出血的代价,少则三几人、十几人,多则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伤亡。红安革命者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了彻底消灭敌人,解放受苦受难的人民大众,纵使饥寒交迫、苦累不堪也毫不懈怠。红安地方武装作战,有两句流行最广的话:一句是“怕死不革命,革命不怕死”;另一句是“不消灭敌人,不是英雄好汉”。大家把在战场上英勇牺牲叫做“革命到底”,认为这是革命者的神圣归宿,因而也是最大的光荣。
革命的局面是打出来的,革命的江山也是打出来的。红安的革命前辈们为了开创崭新的革命局面,奠定共和国的江山,敢斗敢争,敢打敢拼,这种顽强的战斗作风及其光辉业绩已载入史册,他们的事迹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颂。
高尚的思想品质。品质是检验人们思想认识和品德行为的准则。红安革命前辈们的高尚品质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最闪光、最难能可贵之处,莫过于他们所具有的革命的生死观。在决定个人生死的紧要关头,他们中的许多人总是把生存的希望让给同志,让给群众,以自己的牺牲去换取革命同志、革命群众的生存和安全。无数英雄志士以自己惨烈的牺牲,换取了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维护了党和人民的利益。
无私的奉献精神。当年,红安革命前辈们在革命岗位上不图地位高低,不计个人得失,舍生忘死,一心一意为革命作贡献。这种行为把它概括起来,就是“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图贡献,不图名,不图利)。这是红安人民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体现,是红安精神的核心和主要特征。
“一要三不要”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高度一致。红安大多数革命者的确是苦得无法生存才投身革命,但也有相当多的革命志士尤其是红安早期革命领导人,他们的家庭生活并不那么困难,有的还很富有,这些人参加革命并非生活所迫。他们参加革命为的是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的是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为了革命,他们抛家舍业,直到献出自己的生命。
“一图两不图”——图贡献,不图名,不图利,这是红安革命前辈的共同特点。原北京
军区副司令员、中纪委委员徐深吉将军曾说:“那时,我们随时都准备牺牲,准备葬身大别山、大巴山,或是倒在长征路上,根本没有想到几十年后,能成为将军,能戴个官帽。”这是红安革命老前辈们的共同心声。战争年代,革命前辈们把党的话看得高于一切,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从不讲价钱。
红安精神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凝聚着革命前辈的心血,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火花。它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鼓舞我们战胜艰难险阻,并激励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继往开来,努力践行红安精神。
巍巍大别山,熠熠红安魂。“朴”——求真务实,“诚”——忠诚诚信,“勇”——无私无畏,“毅”——执著坚韧;“不胜不休”——为夺取革命的胜利,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矢志不渝,一往无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通过本次学习考察,全体学员全面深入地了解了从1923年红安建党到1949年解放,英雄的红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奋战26个春秋所做出的巨大的贡献,充分体会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的深刻内涵: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执着坚定的忠诚品格,变革图强的创新精神。
3.心灵的洗礼 篇三
——学习李振华老师事迹心得体会
金星完全小学 王桂荣
17岁,正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龄,李老师从繁华的南京城来到了向往的革命红土地,来到了当时最艰苦的地方——韩旺村,最初的动摇,早已被乡亲们纯朴厚实的情感所融化,这一干就是半个世纪,自此,一颗真诚质朴的心与学生们渴求知识的心一起跳跃。
“扎根山区,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这是我们这代人从小说或电视剧中读到或听到的语言,而我们的李老师则做到了,我们沂蒙老区的山山水水是他最美的布景,家访、照顾贫困学生、带领师生重建新校园┅┅是最动人的故事情节,我沉浸其中,感动着。
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言行举止、悲苦冷暖他记在心里,痛在心头,他清楚的知道,要改变这一切,唯有使其掌握知识,也唯有知识才能改变这落后的一切。上级部门的多次调令没有动摇他的决心,老父病重乃至去世,他没舍得离开即将高考的学生,是他不向往繁华富足的生活吗?是他铁石心肠无丝毫孝心吗?不是。回首往事,眼前这位花甲老人哽咽着难以言语;会场内,教师们静静地抹着眼泪。这种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高度负责,出于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无私。他的这种无私使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受到冲击和洗礼。
物换星移,光阴荏苒。17岁眉清目秀的江南小生,变成了七十多岁的沧桑老人。这老人像一棵大树,根须深深地扎在蒙山沂水间,李振华老师扎根沂源教育60年,情系学生,爱洒教坛,倾毕生所有帮助贫困学生上学成才,事迹非常感人。在他身上,集中体现着忠诚事业、无怨无悔的执着追求精神,安于清贫、乐于奉献的“红烛”精神和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人梯”精神。他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山东省人民教师”、“山东省道德模范”、“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捐资助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60年来,他已将一颗永恒的爱心融进蒙山沂水,成为深受群众爱戴和广大教师敬慕的“蒙山牛”,成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教育的一面旗帜。
风风雨雨几十载,尝尽人生酸甜,阅尽人生冷暖,却依然执着于自己心爱的事业,至死不渝。沂蒙老区的纯朴人民为他竖起了汉白玉的雕像,更是为我们每个人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人格丰碑。
4.心灵的洗礼随笔 篇四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丰富多彩,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飘满浓溢的清香,闪耀出无限的光芒,怎样才能提高生命的质量,让生命增值呢?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多少前不见古人的灿烂诗文。他们在历史的丹青之上踩下了深深的足迹,淌过了浅浅的墨汁,烙上了清晰的笔迹。文思极其敏捷,行文起来,耳目一新,文采飞扬,此时“荡胸生层云”、“便引诗情到碧霄”之感便油然而生,“红日覆云霞万里”、“西山紫日映小溪”跃然纸上,更有美不胜收之悦。
书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之一,读书更是一种享受的乐趣,书是知识的源泉,里面有我的一方净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在如今灯红酒绿的世界里,人们往往忽略了许多生命的本能和需求。汽车代替了行走,网络代替了交流。我们不否认世界在进步,但我们应该知道有些东西是不能替代的。例如一片纯净的自然,一首经典的老歌,一本翻黄的旧书……既使我们已经处在信息化时代,在内心深处的世界,我们应该执着于那份红袖添香的雅致,登高望远的豪情,壮志未酬的情怀,还有雨夜读书的清幽。
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起程,在一本又一本的书里,从一个地方走向另一个地方,人生的沉淀,可行万里路,亦可读万卷书。我们无法衡量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一本让人受益的好书,也许就是一次生命的拓展。
书让简单的人变得丰富,书让喧闹的世界返璞归真。
听人说,读一本书就像是乘上了一列远行的列车,眼望着新奇的风景,心情是那么舒畅,有时又像是面对陌生而又亲切的朋友,听他讲那波浪迭起的故事,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红色之旅 心灵洗礼】推荐阅读:
作文 红色之旅09-20
红色之旅活动总结08-08
红色之旅 延安之行10-27
红色之旅小学作文11-20
我的暑假红色之旅07-10
体验红色之旅 感受延安精神07-07
井冈山红色拓展之旅09-14
通道红色之旅心得体会09-21
井冈山红色之旅学习感悟07-11
追寻革命足迹---红色之旅活动巡礼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