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作的建议书

2024-08-22

关于工作的建议书(12篇)

1.关于工作的建议书 篇一

关于XX大学学生会工作的建议书

学生会是我们自己的组织,向上受学校领导,向下为同学服务——学生会犹如一条纽带,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以下是本人对学生会工作的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首先,要加强学生会内部建设。通过对人员配置、机制和结构上的调整进一步树立起学生会的良好形象,从而增强学生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举办活动不追求多,但追求精。精简机构则是为了更好地优化配置,发挥各部门的最大能.

量。学生会还要体现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个性,通过自身的完善和改进,以同学们的需求为重点,真真正正地为广大同学服务。

其次,加强外联工作。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社会的联系,二是与兄弟院校的交流。要立足于工作上的合作与感情上的交流,以人为本,以活动为基础,在相互的学习与借鉴中成长。

第三,要积极配合党、团委以及其它部门的工作,传递国家教委、学校领导层的方针、政策;同时向上反馈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多为同学们办实事。............

第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方法,但学生会内部绝不能缺乏交流和透明度。在工作作风上,应崇尚大刀阔斧的风格,有军队的作风。学生会的干部都必须树立起良好的个人形象。加强制度管理,做事原则第一,感情第二,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

此外,学生会还应做好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广大同学的思想认识,并与法轮功作最坚决的斗争。

最后,我衷心希望北京联合大学学生会能成为我们大学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她为我们服务,为我们呐喊,将我们的生活一点一点改善,让我们的青春一天一天丰富多彩。

2.关于工作的建议书 篇二

1 加强对山纠办的机构建设与经费支持

1.1 机构设置方面

吉安市辖2个市辖区、10个县, 代管1个县级市, 全市未升级为副科级单位级别的山林纠纷调处办公室只有3个, 乡镇为正科级单位, 山纠办经常组织争议双方召开调处协商会, 需要乡镇派员参加, 级别不对等, 对外沟通联系十分不利, 造成工作被动, 调处效率不高。吉安县山纠办为股级单位, 而邻县永新县山纠办为副科级单位, 吉安县还与新余市交界, 因此在调处跨县市山林纠纷时更显不力。因此, 亟须尽快提升山纠办单位级别[1,2]。

1.2 硬件设备方面

山纠办虽是代表县政府调查处理山林纠纷, 但机构内设在林业局, 和林业方面的主要业务关系较少, 造成“有事时山纠办两边被管, 无事时无人问津”的局面, 因此山纠办硬件设备相对于林业局其他股室较差, 自动化办公系统落后。至今大多数山纠办在召开协商会时, 无法实现使用投影仪播放扫描后的双方证据材料及勘山图, 造成协商效率低下。因此, 必须加强山纠办的硬件建设。

1.3 经费方面

山纠办每调处一起山林纠纷, 需要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 摸清情况, 对争议双方进行单方调查取证, 上山实地勘查山林情况, 多方走访证人, 做好记录。有的山纠办至今没有专项办案资金, 造成山林纠纷调处效率较低。因此, 必须保障山纠办的办案经费。

2 成立山林权属争议调解委员会

山林纠纷调处很难达成协商意见, 县政府须下文裁决。村民经常不服裁决而到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到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还会上诉至市中级人民法院, 有的申诉至高院, 甚至抗诉。因此, 山纠办代表县政府每裁决完一起案件, 还要代表县政府去应诉, 工作量很大。大部分裁决调处案件群众能够服判平息, 但也有些裁决调处案件不仅无法平息山林纠纷反而激发了山林纠纷, 群众不满情绪增加, 甚至发生上访事件。山林权属裁决不利的一方对办案人员意见很大, 甚至诬告办案人员并进行人身攻击。因此, 建议县政府对山林纠纷调处不要轻易下文裁决, 成立由公、检、法、司、林业等部门组成的县山林权属争议调解委员会, 对山林权属纠纷案进行会诊, 对重大复杂疑难山林纠纷案要经过县委常委班子研究同意后进行裁决。

3 下沉山林纠纷调处案件

一个县的山林纠纷仅靠山纠办几个工作人员去解决难度很大。当地乡镇政府可以说服裁决许多山林纠纷调处案, 但有的乡镇却因为种种原因, 没有尽力去调处山林纠纷, 而是把矛盾上交, 要求当事人往县里申请解决。因此, 必须下沉山林纠纷调处, 采取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就地解决的办法。发生山林纠纷的乡镇政府应先行协商调解, 收集争议双方的证据, 做好调查记录, 取得第一手资料, 并拿出裁决意见方案, 不得随意将纠纷矛盾上交[3,4]。

4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勾图工作人员

应尽快研发手机勘山图软件。山林纠纷要上山实地勘查地形, 有的山区地形复杂, 树木杂灌丛生, 在山上容易迷失方向, 难以对争议山场“四至”范围准确勾绘, 工作人员判图时要多走多看, 甚至要爬到山顶对照来看, 增加了工作量。有的争议山场虽然比较平缓, 但地物标不明显, 不易勾绘。有的争议面积很小, 甚至只是几米之间的界址之争。勾图员都是凭个人经验, 难以准确在地形图上定位, 标注争议山场, 而山林纠纷勾图不能出丝毫差错。现在有户外Androzic等手机导航定位软件, 在野外可精确定位, 便于勾绘人员勾图, 减少工作量, 增加效率。因此, 建议加快研发此类软件, 并对野外勾图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参考文献

[1]张普清, 胡金根, 邱建强.浅析遂昌县山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20) :107, 111.

[2]方建设.婺城区山林纠纷的现状与对策[J].华东森林经理, 2006 (1) :49-51.

[3]寿平台.庆元县山林纠纷产生类型及解决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20) :249, 251.

3.关于如何做好图书外界工作的建议 篇三

[关键词]图书;流通;外界

前言

虽然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网络时代,但是图书仍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信息源,它是一个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我们在学习上、教学方面、生产生活中都离不开它。但是图书的外界工作存在很大的隐患,在图书外界方面的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方式满足不了广大读者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该抛弃传统方式下图书的借还方式,寻求一个新的途径,既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欲望又能够加快图书的流通。为此,文章先通过对工作人员和借阅者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同时,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参与到图书外界管理中,深化图书外界服务工作的。现将具体的建议做如下阐述:

1.工作人员和借阅者分析

1.1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作为图书外界工作的“门户”和“引路人”,工作人员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具有一个良好的耐心度和细心度,要认真为读者解决一切难题;图书馆内的工作人员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分类工作,它涉及到很多学科里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了工作人员自身知识体系的全面化,尽可能的作为一个流动的“人体目录”,为借阅者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服务;在当今一个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网络环境中,读者的查阅越来越困难,因此这就要求了工作人员在熟悉图书情报学知识和清楚本馆的馆藏以外,还要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因为知识是在不断更新当中的,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学习,重点是对一些新兴学科、新事物的学习。

1.2分类借阅者类型

做好图书外借工作的基础就是了解借阅者的类型。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可以把借阅者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学习型读者、娱乐消遣型读者、修身养性型读者。针对不同的读者采取不同的措施,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学习型读者,他们本身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个人知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人要想更好的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而阅读刚好满足了这部分需求。所以他们会为了自己的未来而选择阅读。同时由于时间的限制,外借成了一种必然的途径,所以我们可以多推荐一些技术性书籍,以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从而使他们可以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娱乐消遣型读者,他们是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休息。这类群体的读者一般都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多数为中老年人。为此,可以为这些群体配备一些放大镜、老花镜之类的有助于老年人阅读的器具,同时还应该针对性的购进一些养老保健的书,激发他们的借阅兴趣;对于修身养性型读者,这部分读者主要是为了缓解生活中或者工作上的压力,以阅读进行治疗的一种方式,使自己通过图书的看阅,开阔自己的视野,不在拘泥于自己的小天地中,这样一来,一些烦闷、烦躁的情绪就会大大降低了。针对这一类型的读者,图书馆可以举办一些研讨会,通过一些心理专家的讲解还有彼此之间的互动,让读者能够很好的释放自己的情绪,从而起到减压的作用。

1.3正确处理纠纷

图书外界工作经常会发生一些纠纷,其中最普遍的就是经济纠纷。因为在图书馆中有明确的规定:当借阅者借阅时间超出了规定时间时,就要承担一部分超借费用,这时问题就出现了,当超借费用不多时,也不会造成很大的问题,但是当超借时间过于久远,就会造成超借费用很高,有的甚至会超过押金的费用。这时就需要一个沟通平台,工作人员应于借阅者进行一个良好的沟通,并采取相应的宽容政策,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特点,尽量做到不降低读者的阅读热情和对图书馆热爱。因为,强制上交超借费用并非图书馆的最终目的,它是为了让图书有一个更好的流通,只要目的达到了,还是可以相应的变通的,要尊重读者的感情。再者就是在图书外界过程中,会造成图书的损坏和遗失而造成的经济赔偿。这个时候,就要要求工作人员及时告知读者损坏书籍的出版信息,包括:图书名、作者、出版社和出版时间等信息。同时,让读者缴纳一小部分文献加工费用就可以了。工作人员要借此机会向读者传播爱护书籍、重视书籍的感情,并协助读者购买到丢失的文献,达到双赢的目的。

2.引入计算机网络技术

2.1图书外界工作现代化

所谓图书外界工作现代化,就是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到图书外界工作中。实现文献的信息化管理和应用时的自动化,首要步骤就是建立一个局域网,具体形式是封闭式的,创建之后就可以将图书的原文储存在计算机内,进行一个云平台的管理,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在不同的终端来查阅所需要的文献,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的共享化,同时也避免了内容的丢失。局域网创建以后就要进行计算机模拟人工操作了,这样就可以快速而准确的进行文献的整理工作,加快文献数据库的创建。接着就要对纸质的文献资料进行转录工作,将文字信息转化为电脑能够识别的代码,便于后续步骤的有效进行。最后一个步骤就是进行授权管理,完成之后,图书外界工作的现代化就完成了。

2.2强化搜集系统和流通系统的管理

计算机的搜集系统分为目录搜集系统和订购搜集系统。目录搜集系统可提供不同渠道流通的文献目录和总目录,当年限发生变动时,可以有两种方式来更新目录,即自动更新和手工更新两个途径。订购搜集系统可提供订购各种图书资料的功能。在订购图书时,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图书进行预订,预订成功之后就进入正式订购的步骤了,然后就是订购成功,在订购成功之后还可以续借,以此来满足自身的阅读需求。在流通系统中,在流通系统中,能自动更新馆内的馆藏号,然后再根据篇名在篇名库中查找相应的信息,这样就可以很快速的通过查找篇名库,及时而有效地阅览到图书馆呗所有图书的馆藏情况,可以明确的了解到哪些图书不在馆内,哪些图书可以借阅。不仅如此,读者也可直接查询馆藏库,系统会自动的为读者全方位的查询所需图书的馆藏情况,全面而系统的了解到均馆藏内容。

结论

图书外界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它对于我国文化知识的传播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却存在很多问题,不仅会造成图书资料的流失,也会加重读者的阅读负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而处于当今的网络社会,引入计算机技术,是图书管理工作的一个必然趋势,不仅仅是一个速度的提高,它对图书的分类管理、外界条件等众多因素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应当强化图书外界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并为之不断学习、不断改进来促进图书外界工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许尧尧.关于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思考[J].图书情报事业综论,2012.

[2]林淑贤.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J].图书情报事业综论,2012.

4.关于盘点前工作的建议 篇四

1.盘点后发现柜组每天与收银员的《柜组对账单》不一致的情况。

(1)该问题是由于柜组每天与收银员对账不仔细造成的,建议柜组与收银员的机打《柜组对账单》(绝不允许上面有手工改动)必须要仔细核对,核对无误后,再予以签字,必须保证日清日结;同时,柜组的手工帐等都要保持和《柜组对账单》一致。

(2)财务管理部门,对总出现错误的柜组进行统计,并且对其进行再次培训。

2.盘点前应该由财务管理组织培训做盘点前工作准备

盘点前,财务管理应当组织人员进行盘点前问题汇总,柜组对有异议的问题进行总结,然后财务管理进行分批培训,在盘点前将错误降到最低。

3.入库、退厂业务,出现单据重复的现象,(1)首先:录入人员肯定是见到一张《手工验收单》录入一次入库,录入完毕后,必须在《手工验收单》

上填写机制验收单的单据号和自己的工号。

(2)其次:财务管理在审核单据的时候,没有发现录入重复的单据,造成重复审核,库存虚高;

(3)再次:必须保证一张手工验收单对应一张机制验收单,财务管理若见不到一样的手工验收单的情况下,不予以审核;

4.柜组盘点数量真实性

(1)柜组人员必须按照实物进行盘点,务必按照实际数量进行填表.。避免出现凑数的情况。

(2)若出现多个商品多的编码,进价售价一样的情况下,必须与对应的编码进行盘点,避免出现都盘到一个商品编码上,若组里人可以认为视同一个商品来管理,那么就 要在盘点前进行编码合并。或者在新货到时,若进价售价相同,就可用一个编码来 解决。

(3)超市盘点表由前台收银员根据记账员的《手工盘点表》进行录入,要求收银员录入一张盘点表以后必须打印一份《机打盘点表》,然后柜组记账员必须要仔细核对《机打盘点表》的商品编码和实盘数量是否与《手工盘点表》的一致。

5.盘点很多错误是由于销售环节造成的。

(1)柜组人员卖错编码的情况,要求开具《销售小票》的时候根据顾客所选购商品的价签价格和编码填写,不允许拿价格一样的商品随便填写商品编码。

(2)避免收银录入错误编码,顾客在拿来机打销售小票时,柜组的人员必须核对,是否录入准确。

5.关于公司培训工作开展的建议 篇五

总部:

目前公司的培训工作还处在薄弱状态,目前还存在如下问题:

1、公司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已经跟不上公司的发展节奏,急需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和水平;最终达到业绩提升。

2、公司没有专职的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

3、门店员工、领班、店长的各项培训没有开展,内训也没有有效开展;

4、各门店领班、店长都比较希望能获得公司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以提升管理能力,服务门店;

5、目前公司的人才已经处在青黄不接状态,潜在的管理人员埋没在公司的员工队伍中;

6、没有良好的培训机制,员工在企业文化、制度、流程均处在摸索中,易造成工作影响;

所以目前公司建议采取的对策是:

1、对新员工进行集中化的文化、制度、服务礼仪等初级培训;

2、定期集中对领班级的培训和培养;

3、建立干部训练营,建立讲师队伍,编制培训课程,形成培训基础体系;

4、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引进或选拔专业的培训讲师;

5、定期对店长实行集中的训练营式的培训工作;

6、建立报名选拔、晋升、考核与培训机制;

7、形成公司内部技能、理念、心态、企业文化具有公司所需的培训体系和培训课程,并实行考核上岗。

8、在选拔中发现人才,在培训中提升人才,在晋升的提升员工管理水平和能力; 目前存在的困难:

1、培训过程中的培训效果问题,如要达到培训效果,培训周期要加长,成本费用将上升;

2、培训讲师队伍较少,需要挖掘人才,特别是营运方面的人才;

3、培训课程的编制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和时间;

4、营运手册的编制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5、营运部的信任问题,主要是部门间的配合;

6、无论怎样

所以可以就先简后繁,先建立简单高效的人力培训体系:

1、所有新员工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入职培训;

2、领班级培训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各部门进行定期培训,培训课件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编制,讲师由公司聘请,给予适当补贴。

3、店长级培训由公司组织外部培训机构和内部高级管理人员进行黄辅军校式的培训,提升店长的管理水平。

4、员工级的培训逐步交由店长实施,由店长负责门店的总体的培训工作;

我们建立的目标:

6.关于市建委《工作意见》的建议 篇六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建设工程监理行业的工作意见》(简称工作意见),对规范我市监理市场秩序,促进监理行业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市监理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一、鼓励区县建立监理账户,势必增大了监理收款的时间、成本和难度。为了简化支付程序,目前很多项目是按时间支付,比如按月或按季度支付,如果引入第三方监管,势必会增加纠纷和矛盾,减少支付额度,延迟支付时间。建议取消或从政府工程试点。

二、实行质量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缺少法律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五十七条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根据事故大小和情节轻重,明确了相应的处罚。并且,监理不是生产经营单位,不能直接指挥生产,也不是事故的主要责任单位。建议取消“一票否决制”。

三、监理人员数量问题,监理合同有约定,有的约定得多,有的约定得少但素质要求高,如果合同约定高于规定,是否可以减少。反之是否可以增加人员和费用。建议规定一种最低配置要求或高峰期的配置要求,并以政府工程试点。

四、监理人员持证问题,目前我市在岗的监理工程师数量不足三分之一,而且还在逐步流失。建议设置一个过渡期,并以政府工程试点。

五、监理人员考试问题,目前年轻的考过较多但很快就流失了,年长的考过的少但较为稳定,建议规定一个年龄段,将考试改为考核。

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

重庆新鲁班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7.关于工作的建议书 篇七

1 基本情况

2009年, 农业部启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 首先在吉林、河南、广西、宁夏、重庆5省 (区、市) 试点;2010年, 执业兽医考试在全国全面展开。按农业部的部署, 辽宁省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扎实推进”的原则指导下, 成立了考区考试领导小组及14个市考点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组长由兽医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考区、考点分别下设办公室, 负责制定本辖区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务管理及日常工作。2011年, 辽宁省共有网报考生7 796人, 报名人数名列全国第二, 初审和复审通过人数名列全国第三, 全省4 904人参加了2010年10月24日全国举行的统一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通过积极的工作, 2010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已圆满结束。

2 工作建议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辽宁省兽医系统面临的一项全新工作。政策性强, 涉及面广, 工作环节多, 社会关注高, 保密要求严格, 责任重大。辽宁是首次参与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 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需要加强和改进。结合2010年辽宁省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实际情况, 对做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2.1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各级兽医主管部门要把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纳入重要工作日程。进一步提高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细化考务工作各环节、各岗位的工作要求, 明确人员职责, 落实工作责任, 确保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安排、资金投入等方面适应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需要。

2.2 积极发动, 广泛宣传

编写印发宣传方案、宣传手册和考试通告, 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简报等形式, 向兽医院校、动物诊疗机构、乡镇畜牧兽医站和规模养殖场等广泛宣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要求、内容、方式和步骤等。使相关人员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扩大社会影响力, 提高社会认知度。做到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人尽皆知, 应考尽考。

2.3 锻炼队伍, 强化培训

继续对巡视员、监督员、巡考员和监考员等考务人员进行培训, 在加强信息报送、突发事件处理、工作流程安排、政策理解把握等方面进行演练, 提高培训效果。通过培训, 使考务人员全面系统掌握考试工作规章制度和有关工作要求, 熟悉考务信息管理系统操作, 并将之运用到考务实践中, 使全省组织考试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2.4 做好安保, 确保公平

(1) 做好试卷和答题卡的交接、运送、保管、领取、分发、封装和销毁等安全保密工作, 确保考试的公平性; (2) 考务工作人员根据各自分工, 切实履行职责, 遵守保密工作守则, 认真履行交接手续, 详细填写交接记录; (3) 加强考试现场安保和医疗保障, 合理设置考场, 考场应配备必要的安全检查设施和防止利用无线电设备泄露试题试卷的监控设施, 推进利用现代化手段反考试作弊, 维护考试秩序, 确保考试公平。

2.5 严肃考纪, 提升诚信

严格按考试操作程序进行, 严守考试考务规定。 (1) 派出监督员赴各考点进行考前检查、考中巡视和考后监督, 杜绝漏题泄密现象和意外事故发生; (2) 加强考务人员与考生诚信教育工作, 同时, 严防考生舞弊、滋事, 对违纪考生要按照规定进行严处理, 严肃考试纪律; (3) 加强监考员培训和监管, 严肃查处考试违规行为, 积极防范考试作弊, 杜绝考场集体舞弊事件发生。

2.6 应急保障, 沟通协调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急保障工作纵向涉及到多个管理层级, 横向涉及到多个部门, 单靠一个层级、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力量是不够的, 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积极争取与公安、保密、卫生、信息化等部门的支持与合作, 成立由畜牧兽医、公安、保密、卫生、通信等多部门参加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工作组织, 组建与考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适应的应急处理队伍和专家队伍。

2.7 建立档案, 规范管理

考区、各考点应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设专人 (或兼职) 管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按档案管理要求, 及时分类、整理、立卷、归档考试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声像、报表等, 确保完整无缺。

2.8 统计分析, 积累经验

8.关于工作的建议书 篇八

摘要:本文笔者通过对自身所就职的铁路单位进行多个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针对目前铁路人事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做出了解释,并且还提出了个人的几个有关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人事管理;工作;建议;思考

一、前言

随着铁路改革的跨越式推进,生产布局的进一步更新,铁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服务这一宗旨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也为铁路的人事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干部队伍结构的变化、职工队伍结构的变化、运输生产规模和区域的变化等等,使得铁路人事工作正处于一个重大变革时期,不少情况需要去探索,不少经验教训也需要去总结。现行的很多人事部门还缺乏全面系统的管理内容,整天的工作陷于具体的重复的程序性事务堆中,还没有对人事工作形成详细周全的规范性制度,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环节没能有效地管理,这就需要我们人事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摸索,找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新路子和新方法。

二、铁路人事管理的含义与特点

铁路人事管理,是指在铁路环境的大背景下对相关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此来满足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因此,必须采用科学的指导方法,比如招聘、报酬管理以及有效的技能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基于此,铁路人事管理具有如下特色:

1.素和人员众多,所以也相当复杂。作为国家战略性发展改革计划中的一个主要部分,要想铁路运输在现在的基础上有着较好的发展,铁路的人事管理,必须要科学有效,这才能使其竞争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2.超前性。由于涉足领域的特殊性,它必须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在首位,这样才能能够更好的培养人才,吸引人才,激励铁路职工为铁路事业构建美好未来的雄心壮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能够发挥铁路职工最大的优势,不仅能在现在取得良好效果,也能在将来的人才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3.系统性。铁路人事管理要求将可利用的相关人员,包括系统内以及系统外的人才,制采用科学的手段,从招聘、培训、上岗、奖励这四个大的角度出发,在最大的程度上发挥人的创造力,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

三、目前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

1.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得不到重视。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而铁路作为一个封闭式的垄断行业,与外界接触少,思想保守、僵化,视野狭窄,路局从上到下普遍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的观念,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仍停留在铁路需要的只有熟练工的意识上。其次,铁路是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各项经济指标任务压力大,使得各级领导只重视任务指标的完成,忽视企业的发展后劲,忽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2.新进职工文化水平偏低。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濟模式下,铁路职工队伍的进人渠道主要有招工、子女顶替、退伍军人安置、技校分配等。20世纪80年代末,铁路新建、扩建对劳动力需求大,铁路企业为解决职工子女就业,招收了大量初中文化的员工,使得铁路职工素质整体下降。尽管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铁路已开始在人才市场上主动寻找一些急需的技术、管理型人才,但因所能够给予的待遇有限,难以要到想要的人才。铁路的技术业务骨干大多是工作中日积月累、慢慢培养出来的。

3.人才选拔培养不力。

铁路对人的管理仍采取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和僵硬刻板的干部行政任命 制度,干部提拔使用缺乏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使得许多优秀职工在企业中缺乏脱颖而出的机会,一些优秀人员甚至感到“报国无门”,心灰意冷。企业对职工,特别是优秀职工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计划培养,使职工无法得到系统的学习和发展,看不到前途。不少选拨到各级机关工作的年轻干部,由于体制影响,工作上受到各种制度、观念的束缚,难以放开手脚,工作干劲逐步衰竭,志向远大的纷纷跳槽,认同现状的得过且过。

4.内部分配机制僵化。

铁路的薪酬机制与市场脱轨,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分配色彩,不注重经营效益,干多干少一个样。不区分劳动力的价值体现,分配模式单一,个人收入差距不大。造成大量简单、低级劳动的劳动力价格远远高于时常的平均价格水平,而高技术含量、高风险的岗位工资水平又远远低于市场劳动力价格,从而影响了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特别是高学历的年轻技术人员在现行工资制度下工资较低,加之铁路实行福利制度改革后,其在医疗、住房、养老等福利方面优势逐渐消失,愈加对铁路失去信心。

四、优化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1.转变人事管理观念

首先,要将管理视角由视人才为成本调整到视人才为资源上来。既要注重挖掘人才的潜力,又要注重提高人才的素质。充分认识人才资源是可以通过开发而提升的;要求我们将管理内容由人员调配调整到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上来。将管理对象由单一的个体调整到宏观结构控制上来,将管理焦点由以事为核心调整到以人才为本。做到人事相宜、合理配置上来。其次。在人事管理上要使管理深度不再局限于管好现有人才,而更加注重开发人的潜能,管理活动应由被动反应型转变为主动出击型,管理层次由简单的执行层提升到辅助企业、辅助领导决策的层次上来。第三。必须对通常的“一培养。二引进。三使用”的人才战略进行调整。以适应当前人才大流动的年代。凭事业留人、环境留人,不能简单地把人才外流归结为经济待遇问题,感情留人是中国特色的“留人之道”。第四,要创造公平竞争、公开选拔优秀人才的良好氛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强调。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措施,促进干部奋发工作、能上能下”。通过建立具有激励竞争,优胜劣汰、保证公平的有效用人机制、竞争考试、严格考核、择优聘用。保证选拔优秀人才到适宜岗位上发挥作用。

2.建立激励和考核制度

(一)加大制度改革力度

首先要正确界定本职工作与非本职工作、工资与奖金之间的概念界限。工资是完成本职工作之所得,企业成本的组成部分;奖金是超额所得,取决于企业的盈利多少。因而应当将工资与基本工作的完成情况、成本消耗情况进行考核,而奖金则要根据本单位的经营状况和盈利状况来确定。反对搞平均主义,反对搞福利式的分配。只有将职工才能的发挥与自身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二)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

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上,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消除等级界限,打破干部终身制,推行积分考评,尾数淘汰,形成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

3.提高干部的职业伦理道德品质

铁路是一个大的集体,里面有着千千万万的岗位。铁路运输的工作岗位,虽然非常普通,但是,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从事铁路运输和铁路建设的所有工作人员,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责任重于泰山,更能够反应出铁路企业的企业形象企业精神。铁路干部,应该为员工们做一个好的楷模,用自己的職业精神来鼓舞他们;应该视旅客们的利益、健康为至高无上的责任;安排、分配工作的时候,应该要客观公正,别让员工们有抱怨;如果工作中出现失误,要主动承担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责任,分析原因,进行自我检讨,不能推脱责任;如果与其它员工发生了矛盾或者对问题的看法不一致,一定要坦诚相待,进行换位思考,用一种好的交流方式来解决问题。因此,铁路干部职业道德品质的提高,是和谐铁路建设的必备条件。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详细的分析和了解,我们可以明确的知道铁路人事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所以,我们要积极利用方法去解决问题,才能使得铁路行业能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明武铁路人事系统设计与实现[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5):2-4.

[2]顾明杰.铁路企业通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初探[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3(3):4-9

[3]赵春香.浅谈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J].科技创新导报.2010(18):79-80

9.关于公司网络维护工作的建议 篇九

从公司提供的网络维护技术员的岗位职责和对公司目前的一个网络状况的了解以及我对企业网络的认知,对公司网络维护工作进行如下建议:

一.办公设备、网络设备

1.办公设备:

第一步,对公司闲置的设备进行清理(可用、维修、报废)。第二步对公司各部门设备进行统计(精确到个人)。

第三步对办公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申报购买、维修跟进、更换、库存等记录在册。

2.网络设备:对公司网络设备进行统计。状态监控,性能优化,检查,保养,维护,定期做好备份。

二.内部网络及电话

1.网络:对公司网络IP进行一个规范的划分,将采用子网的形式,能够更好的方便公司未来的扩建与管理。协调分配网络资源,主要通过对IP权限的管理。

2.电话:资源的协调分配。根据使用电话的频率对电话端口进行一个重新分配。

备注:以上工作安排需要公司各部门的详细资料(人员、职位以及工作职责,电脑电话的使用频率。)

三.服务器

1.ERP服务器:每天检查其他运行状况,每天对日志进行监控、分析,与ERP管理员协作对ERP数据做好备份与恢复工作。

2.文件服务器:暂无,公司已经各部门有一个清楚划分,为了方便公司员工数据的上传与下载,以及考虑到数据安全方面的因素,申请在公司建一台文件服务器。

文件服务器方案:

(1)普通PC机(如果公司未来三年有大规模扩建、公司数据交换频繁、需要连接外网(FTP)、数据机密性重要性高,建议使用专用服务器)

(2)服务器系统:

Windows 2003 server(200,同时访问节点数20,建议)

Linux(200以上,同时访问节点数大于50,不建议)(3)PC机配置:不要求独显,内存2G,硬盘500G,其他的详细数据,需要根据服务器使用年限及公司预测使用频率。

3.WEB服务器:暂无

四.网络安全

1.公司每台电脑安装企业版杀毒软件。

目的:可以解决不能上网的电脑统一升级病毒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对网络内的每个电脑进行统一杀毒、统一监控、统一管理等功能。

2.综合考虑需求、软件功能、电脑硬件配置、杀毒软件占用系统资源等情况。暂定考虑金山毒霸企业版和360企业版。(均是免费软件)

金山毒霸企业版具有全网统一杀毒、修复系统漏洞等功能。360企业版具有木马查杀、修复漏洞、优化设置、分发软件、监测客户端电脑硬件温度、检测电脑硬件型号等功能。能较好的对电脑资产进行管理和维护。

建议配合使用,但具体还要看电脑配置及系统资源占用情况。需要一台服务器来安装服务器端软件。(可与前面的文件服务器共用。)

五.其他

1.组织部分员工对办公设备及网络设备的使用进行一个简单的陪训。

2.ERP服务器空建议增加一个硬盘。3.会议室建议装一台吊顶式投影仪。

4.电脑维护日常设备需要存货,U盘/移动硬盘一个。

谭 增

10.关于如何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建议 篇十

做好新闻舆论引导工作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党委、政府及一个地方的形象,也体现了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有效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是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在新时代条件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几点工作建议,希望帮助基层单位解决新闻舆论引导工作中不敢干、不会干、不会讲等问题。

一、实体工作是前提,完善机制是保障。

打铁还需自身硬,开展舆情工作最根本是要压缩负面,提升正面。在舆情工作中,通过不断完善机制,监看人员落实到位,发现舆情果断认领,持续动态跟进报送工作信息,并在上报中同步进行处置回应,积极主动开展应对工作。工作流程规范有序,在舆情处置各个工作环节能够做到监看及时、认领及时、处置及时、回复及时,这些“及时”成为舆情转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基层单位也要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做好实体工作,同时加强制度完善,补齐自身工作短板,把每一件工作做细做实,时刻关注群众所需所愿,认真解决好网友、群众反映的问题,从根本上有效避免舆情发生。

二、对外发声需策划,议题设置要加强。要牢固树立“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的舆情工作理念。在面对舆情时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不能回避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容易产生负面影响的重大工作、决策进行时,学会开展分析研判,充分评估舆情风险,时刻关注各方声音,慎重推进工作,将事后处置变为事前预防。必要时还要主动发声,引导舆论走向,对有苗头性的舆情要通过举办媒体通气会、协调沟通会等形式,主动邀请媒体、网络大V参与,征集意见、建议,同时,也可主动策划,学会议题设置,主动发布正面信息,变被报道为主动邀请媒体报道,引导舆论正面走向,这种做法能够成功减少媒体批评报道的数量。

三、借船出海是技巧,资源积累在日常。

媒体是影响公众、营造有利舆论的重要资源,发挥着舆情预警、传递信息、监督舆论等重要作用,是舆情应对处置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单位要主动进行正面宣传,加强和媒体的沟通联系,在认识和意识上要先把媒体当作“合作伙伴”,争取有效合作,建立良好的宣传机制,并能够引导媒体在关键节点主动上门合作,强强联手设置议题,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等平台上形成宣传攻势,最终达到共赢,真正领会好“媒体用得好是帮手,用不好就变成打手”这句话的意义。

四、领导干部要上网,加强沟通是关键。

11.关于工作的建议书 篇十一

戏剧,作为一门集编导演服化道为一身的综合型舞台艺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群众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我国的艺术领域受众人口最多、流传最广。然而,在群众文化这个大家庭里,戏剧艺术虽然也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但由于它的综合性提高了经营戏剧工作的难度,所以说要真正提高到作为一门艺术来追求,就存在很多的难题和障碍了。具体表现为:

(一)缺乏具有专业水准的剧作者

“剧本乃一剧之本”,剧本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一个剧目所能达到的高度。然而,目前群众文化的剧本创作队伍状况令人堪忧,除了各文艺单位那寥寥可数的从事艺术创作工作人员,就只有一些在校的艺术老师。以组织小戏小品创作为例,一些作家协会的作者,虽然他们都有较强的创作能力、艺术思维能力以及深厚文字功底,平时在各大报刊也经常发表文学作品,有的还获得省级以上文学类奖项。但群众文艺作品与专业戏剧创作有所区别,它不容易发表,创作的过程也比较艰辛,许多作者都会避而远之,从而这方面的创作人才显得愈加凋零。

另一方面,群众中有些喜欢业余创作的作者,喜欢在工作之余,零零散散写一些自己喜欢的文艺作品,但这些来自基层的业余作者,虽然有生活,但是因为没有经过专业院校的系统学习,往往写出来的作品有生活,但缺乏对生活的提炼和创作技巧。这就决定了他们很难写出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好剧本。

(二)二度创作人才凋零

谈到“二度创作”,人们自然联想到戏剧导演。导演在戏剧这门综合艺术大家族中是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导演的作用在于他是以文学剧本为依据、以演员表演为主体、运用和组织各种艺术手段、在舞台上进行综合的二度创造的艺术创作活动。主旨在于把文学性剧本内容转化为活生生的演出形象,使之和谐、统一、风格完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以达到其预期的演出效果。

但就本人多年从事群文工作的经历来看,群众文化队伍里不乏有较高素质的音乐、舞蹈干部,却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戏剧导演。很多单位为了参加一些高层次的戏剧调演、比赛,都是请一些全省甚至全国著名的戏剧导演来亲临指导。这样的运作固然能为所在单位解决一时的燃眉之急,却不能解决为普遍提升群众文化的整体戏剧创作水平的困惑。

(三)表演人员良莠不齐

戏剧史家王国维在他的著作《戏曲考原》中说道“: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意思是再好的剧本、再好的导演也要由演员来呈现。由于群文戏剧创作的业余性,很多喜欢戏剧表演的业余演员,也只是出于爱好在自己的单位、部门,在节日、庆典期间,或照搬电视晚会上的成品作品,或拿着别的业余作者写的不成熟的作品,在舞台上表演一下,满足自己的表演需求就算大功告成。这样的演出,显然是很不成熟的、很不专业的。当然,这其中大有具有艺术天分的表演人才,但由于他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表演,或者说没有地方让他们系统地学习表演,因此,他们也只能在爱好里盲目表演、盲目满足罢了。

(四)文艺创作经费不到位

在组织创作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无一不是花钱的项目,无论是搞文艺作品研讨会和业余作者创作笔会,或者请有关专家举办讲座,甚至文艺采风活动等等,都需要经费。经费不到位,组织工作也就无法顺利开展,许多群文单位往往因为经费不足,没法开展组织工作,各种承诺也就无法兑现,导致社会各界的业余戏剧创作者寒心。

二、提高群文戏剧创作的几点建议

(一)做好经费保障,增加实践机会

各级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解决群众文化精品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增加对创作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重点题材创作生产的投入,要从文化投入、阵地建设、营造环境等方面入手,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在广泛普及的基础上培育精品,从而全面提升群文戏剧作品的创作质量。同时,要通过举办汇演的形式,把本地业余作者创作的戏剧作品整合起来,把好作品排演成文艺节目,展示给社会广大群众。

(二)提高重视程度,开展培训交流

1、健全创作奖励机制。要为群众文艺创作专业人员安排创作任务,制定考核指标和与之相配套的激励措施。面对目前群众文艺创作付出大、回报小、报酬少、待遇低的现状,要拨出专款,对优秀的文艺作品实行奖励,调动文艺创作者的积极性。要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打破年龄、学历和身份的限制,对一些德艺出众的文艺人才应破格提拔使用。要创新学习培训机制,每年选拔一定数量创作潜力大、有培养前途的文艺新人到院校深造,定期举办文艺采风活动,以拓宽创作者的视野,加强文艺作品的交流和展示。

组织者应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劳动成果,更应努力提高作者创作积极性。每一年度的群众文艺作品评选活动结果颁布后,应举办颁奖仪式,无论国家级、省级获奖还是市级获奖,奖金、证书、奖品等一定要按时按地对获奖者进行奖励。

2、组织创作培训活动。多请专家来举办各种创作培训班,培训的流程要包括专家讲座、学员交流、学员提问、作品研讨及现场点评等方面。省级举办的讲座可以分地区来开展,市一级的可以集中各县区、乡镇、文化馆的学员在一起,既大型又热闹,从而有效地把创作知识、经验传播开来。

3、广泛开展互动交流。从事戏剧创作的人员必须不断吸收新鲜事物,不断开阔创作视野,由于不同的城市文艺创作氛围也有所不同,要不断与兄弟城市、兄弟单位之间交流创作心得,看看人家的,比比自己的,互相取经。通过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相互了解地方创作的特色,了解地方文艺气息,有助于作者们见识增长,这对创作也起了很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也要注重与专业团体的沟通交流工作,通过定期举办笔会、剧本研讨、观摩专业院团排练、演出等形式,提高队伍整体创作水平。

(三)建立健全机制,巩固发展创作队伍

实践证明,群文戏剧创作工作要不断向前发展,就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机制,让创作者往好的方向去思考、去创作,这个任务是长远的。只要创作者对这项工作有兴趣,投入去做,一定会有好成绩。组织者要关心和尊重业余作者,主动热情地与广大业余作者联络沟通。要让业余作者经常有机会聚会、碰头,在艺术气氛浓厚的闲聊中,不经意地传递了信息,交流了经验,把广大业余作者团结起来,把他们的力量凝聚起来,共同为戏剧创作出谋献策,勤奋耕耘。为此,组织者要着力开展两支主要队伍的建设。

1、培育骨干力量。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不仅要带头开展文艺创作,在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同时,也需要带动业余文艺爱好者开展创作活动,建立创作骨干队伍。另外,要以情动人,以诚恳的工作态度赢得戏剧创作爱好者的心,有效引导他们开展戏剧创作活动,不断提高骨干队伍的创作素质。

2、建设后备队伍。将梯队建设纳入群文戏剧创作工作中来,通过不断地培养新人来巩固和完善群众戏剧创作队伍。将创作后备人才的培养场所瞄准校园,要长期与各校园文学社团合作,经常性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办好校园文艺刊物,培养学生对文艺的兴趣,从而扎实有效地推进后备梯队建设。

(四)紧扣时代脉搏,注重创新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观念不断趋新,嬗变巨大。各种新型文化娱乐样式日新月异,纷至沓来。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戏剧艺术若不及时更新观念、锐意创新,一不留神便会在不经意间从艺术的中心位置被抛向边缘。戏剧创作需要用一种新的时代眼光、新的思维观念去研究观众对戏剧的选择兴趣,发现、挖掘、构建起当代戏剧创作发展与繁荣的新支点。

更新观念在创作实践上的支点,是创新,对于群文戏剧创作也是如此。“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对于戏剧创作而言,创作就是创新,创新就是生命,创新就是发展,须臾不可忘却。戏剧创作者应站在当代社会科学、艺术理论研究成果的前沿,以超前的眼光和思维,关注并深入当代生活,才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才能把戏剧创新的立足点置于人民群众关心的普遍问题之上,以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个性风格,创新的成果才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创新为艺术创作的生机所系,原创则是艺术创新的根本特征和显著标志。高扬原创意识,更多地创作出内容鲜活、人物生动、形式新颖、富有感染力的新作品是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

12.关于工作的建议书 篇十二

关键词:科技金融,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

0 引言

科技创新成果是否能够快速获得高额的市场回报, 需要借助金融资本来实现其产业化, 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 融资难一直是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近年来, 在助推中小企业借助金融手段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企业自身各方虽然已经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企业投融资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但不可否认的是, 目前, 我国科技金融工作的现状还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有关科技金融的理论创新不够, 理论研究落后于中小企业发展实际需求。笔者多年来一直在天津高新区从事科技金融的实践工作, 在总结并分析几年来天津高新区科技金融工作的基础上, 结合一些高新区的调研情况, 提出目前我国科技金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就进一步做好我国科技金融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1 我国科技金融工作存在的几个问题

1.1 理论界过多关注金融机构创新, 而忽略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在与金融资本对接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目前,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文献多是把目光聚集在金融机构工作创新、放下身价服务中小企业、让利中小企业等方面上, 试图通过创新金融机构服务品种和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水平等方式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实践中, 各金融机构已经把业务触角伸到了小微企业, 并在不同程度上尝试创新的金融业务。但我们发现, 金融机构的创新难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原因是中小企业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我国中小企业存活率较低, 金融资本介入风险较大。据统计, 我国注册的4000万家左右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为2.9岁, 企业存活率低, 除资金不足以外, 一些科技企业创办者缺乏将企业做大做强的能力, 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整体偏低是金融资本不敢介入的一个重要原因。 (2) 企业家缺乏与金融资本打交道的经验与能力。一批企业家缺乏通过资本运作发展企业的意识与能力, 金融知识所知甚少, 与金融机构、商业金融资本打交道的经验严重不足, 提出融资需求时拿不出合规的商业计划等资料。 (3) 中小企业对金融业务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很多中小企业在没有迫切资金需求时, 对主动了解、参与金融活动的意识不强, 一些由政府牵头或者商业化的金融对接活动, 往往出现政府与金融机构热情很高, 但参加企业寥寥无几的情况, 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天津高新区、中关村等其他高新区也存在这类问题。

1.2

没有明晰政府支持型投资与商业投资的异同, 没有找到双方目标的结合点, 政府引导资金的效用尚没有充分释放政府支持型投资主要目的是发展地方经济, 构建重点产业发展链条, 激活商业资本。其主要目标侧重于区域整体效益, 并不追求单个投资利益最大化, 且需要控制国有资产经营风险。商业性质投资更注重于某个具体投资项目, 追求个体项目投资收益最大化, 相对政府投资而言, 商业资本具有承担更多风险、追求更大收益的特征。

由于政府支持型投资与商业投资性质不同, 不能单纯将政府支持资金与商业资本简单并行混合使用, 否则容易出现政府支持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不能用于发展重点产业等问题。

目前, 一些政府对投资的引导往往通过成立引导基金来完成, 其运营模式主要有三个特征, 如图1所示。

具体来看, 其一, 引导资金大多是政府出一部分资金, 然后绑定几家商业投资机构;其二, 由于引导资金的“地方财政”性质, 在进行“引导”前一般会提两种要求:一是要求基金注册在本地, 二是约定所募资金多少投资于本地的比例;其三, 有的引导资金的管理没有通过市场化方式来选择专业机构, 而是直接交给当地政府背景的国有公司, 具有较为浓厚的行政色彩。

现有运营模式的引导资金运作过程中, 会出现以下问题: (1) 现在很多政府牵头设立的投资公司仅与一些特定的资本挂钩, 限制了更多商业资本的进入, 引导资金容易在一个地区产生对优质企业与项目资源的垄断情况。 (2) 国有资产规避风险与商业资本逐利两特性结合, 导致了很多引导资金把关注重点聚集在后期项目上, 出现了引导基金利用政府背景的优势与民间资本争利的局面, 正因如此, 引导资金与商业资本都扎堆在“PE”阶段, 而在资本需求最大的天使投资、初创型投资等阶段鲜见资金支持的身影。 (3) 行政干预过多的引导基金管理方式, 要么投资效率较低 (往往一年下来投不出几个项目) , 要么投资盲目性较大, 带来较大的资产风险。综上所述, 政府对商业资本投资的引导拉动作用还需要更多理论上的创新支持, 要正确区分政府支持型投资与商业投资的异同, 找到双方目标结合点, 通过创新模式, 以政府资金带动商业资本落地“地方区域”, 激活投资市场。在引导资金的使用上, 国外发达国家也有很多好的经验, 归纳起来有两点值得学习:一是发达国家更注重政策引导, 吸引商业资本支持企业, 即通过设计一个合理的机制引导商业资本进入到科技产业;二是在资金进入层面上, 一般是政府资金后置, 商业资本利润与风险优先承担。天津高新区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 尝试了一个引导资金性质的运行机制, 该机制如下:政府筛选出一批重点关注的优秀科技成果或初创型企业, 作为投资重点, 政府资金作为引导主体, 引导对象不限定商业投资主体, 在符合政府引导资金与商业资本比例不低于1:2, 且政府投入资金在投资的企业中股权比例不超过30%的前提下, 投资成立。该运行机制, 由于没有绑定具体的商业资本, 且政府资金在市场化资金同意进入的前提下进入, 既减少了市场风险, 也最广泛的在区域内吸引并聚集了一批商业投资机构。

1.3 混淆了风险投资与实业投资在投资中的功能与作用, 两者没有形成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格局

目前, 对科技企业股权投资分为实业投资与风险投资两类, 两者都是通过获得企业股权而获益。风险投资一般在投资企业上市后, 通过证券市场卖出股票而实现获利, 我们定义为经营资本的投资。实业投资往往与投资企业绑定更长时间, 其投资具有更多战略目的, 我们定义为经营产品的投资。两类投资性质具有较大的区别。

目前在科技金融研究中, 提及发展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 更多是研究风险投资的相关政策与办法, 而很少提到实业投资。而在实践中, 对于一些上市前景不明朗, 市场空间小的项目风险投资一般都不予以考虑, 但是从投资收益率、整合原有企业产业链、完备产品线等多种因素考虑, 实业投资对一些风险投资放弃的项目具有很大的兴趣。相比风险投资, 实业投资具有对专业领域熟悉, 已有资源可以支持新投项目发展等优势, 特别适合与初创型科技企业合作。据调研, 目前针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初创型项目的股权投资, 风险投资开始启动发展, 实业投资仍占据绝大比例。

综上所述, 应将发展实业投资引入科技金融工作范畴之内, 既要发展风险投资更要重视实业投资, 要从政策上、工作机制上, 努力形成风险投资与实业投资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良好格局。

1.4 政府搭建的三个融资服务平台缺少互动, 大多数平台还仅仅建立在提供“见面对接”的简单服务上

经过调研, 国内大部分地区在科技金融工作中都提出了建立了三个融资服务平台, 即股权融资服务平台、债权融资服务平台以及企业改制上市服务平台。但是, 由于每个平台引进的金融机构专业性都较强, 债权融资平台上银行唱主角, 其更专注债权的风险, 而股权融资平台更多关注股权资金注入的方式与时机。在工作中出现了三个融资服务平台彼此之间业务联系不足, 资源整合不充分的问题, 科技金融工作中, 应该从政策上、机制上促进三个平台资源进行充分整合, 为科技企业提供一个各种融资形式并举, 不同性质资本并存, 全方位的融资解决方案, 形成“1+1+1>3”的协同效应。

还有, 现在很多政府金融服务平台提供的服务还仅仅停留在简单的银企见面对接上, 一些地区领导喊出了“月月有对接, 周周有见面”的口号, 而实际上企业融资效率并不高, 经常出现对接场面冷清的情况。

1.5 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天使资金”多年来模式不变, 没能起到带动商业资本的作用

当前, 各级政府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主要是通过以科技立项等方式的行政拨款为主, 各级政府针对中小企业的创新资金每年都支持了大批科技型企业, 从某种意义上讲, 政府是最大的天使资金发放人。然而现在我国政府层面上对科技企业立项还在沿用五十年代的工作机制, 应该探索出一条改变以往政府对企业单纯无偿资金支持的方式, 走出一条在政府资金带动下, 无偿资助与商业融资有机结合, 无偿支持资金带动更多商业资本进入企业的新模式。

2 关于进一步做好科技金融工作的几点思考

前文提出了目前我国科技金融工作中应该解决的五个方面的问题, 围绕这五个方面, 本文就实践中进一步做好科技金融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突破传统思维模式, 推动科技金融工作的理论创新

我国科技金融工作的发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金融工作的理论创新。这几年, 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发展很快, 一方面, 金融机构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中小企业上, 不断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 初创型科技企业的注册资金也在不断提升, 企业启动时, 就具备一定的与金融机构对接的能力。但是, 作为涉及科技金融工作的第三方———政府, 在对科技金融的认识水平上还有待提高。很多地方政府的认识水平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搭建对接平台、促进金融机构放下身段等初级认识阶段。随着我国金融业务的不断扩展。科技金融服务工作应随时适应新形势下的新变化, 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需求为基础, 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建议在政府层面推动下, 针对科技金融工作的不同主题, 诸如政府制定支持企业融资鼓励政策、促进实业投资与风险投资有机结合、创新天使投资与政府引导投资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引导信用评级发挥信用价值, 通过引入信用机制促进企业融资发展等多方面措施, 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与交流活动, 为科技金融的实践工作打开思路。

2.2 应积极探索政府政策支持与商业融资相结合的新模式

科技金融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 其是我国推进科技产业发展, 支持企业创新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 各级政府在制定支持产业创新、促进科技企业发展政策时, 应将科技金融的鼓励政策融入其中, 不能单独割裂。这是提高我国对科技企业政策支持资金使用效率,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改变现有政府对企业政策资金的支持方式, 积极并重点考虑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要放大政府支持资金的效应, 通过政府资金的引导, 引入更多的商业资本支持企业;二是将部分项目的评审更多由商业机构来完成, 在商业机构认可进入的前提下, 政府资金通过配套的方式进入;三是要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经验, 积极扩大政府财政资金循环使用的比例, 积极探索投资、借贷等多种支持方式。

2.3 提高融资效率———建设“金融服务驿站”

当前存在一个现象, 一方面科技企业融资需求旺盛, 企业家为了融资不断与投资人接触, 花费了大量精力与时间。另一方面, 融资机构在想方设法寻求适宜的投资项目, 投资人成为空中飞人, 四处谈判, 但是银企双方谈成的比例并不高, 融资效率很低。因此, 科技金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效率。新型的银企对接模式———“金融服务驿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金融服务驿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银企对接平台, 更重要的是要利用这个“站点”, 进行资源的深化整合, 为有潜在融资能力的企业提供专业的资金服务, 提高其融资能力与融资效率。金融服务驿站应打破三个融资服务平台相对独立运行的格局, 汇集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品种, 提升企业金融意识与资本运作能力, 营造一个规范、科学、系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最终起到“1+1+1>3”的协同效应。“金融服务驿站”应以市场为主导, 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 积极培育一批具有综合融资服务能力的中介服务机构, 形成以政府牵头, 中介机构大力推动的良好局面。

2.4 推动企业信用评级, 努力发挥信用价值

现在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已开始利用企业的外部信用评级。因此, 优化区域信用环境、打造信用品牌、发挥信用价值、引导企业和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建立长期信用关系, 探索信用体系在现存经济模式中发挥作用的新方法, 建立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共同建设信用体系的新格局, 也是科技金融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2.5 要在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特别是资金运作能力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

深化科技金融工作应以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培养具有资本运作能力的企业家为工作的重心。应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意识, 提高企业借力金融资本发展壮大的能力, 加速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三个转变, 即技术持有人向现代企业家的转变, 单一的经营模式向复合经营业态的转变, 单纯的发展产业向产业推进与资本运作并重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周昌发.科技金融发展的保障机制[J].中国软科学, 2011 (3) :72-81.

[2]丁涛, 胡汉辉.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国际比较及路径设计[J].软科学, 2009 (3) :50-54.

[3]李颖.分层视角的科技产业与金融结合路径探析[J].产经评论, 2011 (5) :12-24.

上一篇:阳光随感范文下一篇:关于生活感悟的随笔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