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8.1 憧憬美好集体 学案

2024-10-07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8.1 憧憬美好集体 学案(精选4篇)

1.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8.1 憧憬美好集体 学案 篇一

第二框 青春有格

1.什么是“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是说一个人,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2.“行己有耻”对我们有何要求?

(1)要知,懂荣辱;有,有所不为。(2)要有,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3)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

(4)树立,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5)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3.什么是“止于至善”?

(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有我们 的“至善”追求。

(2)“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的精神状态。

4.我们应如何践行“止于至善”?

(1)从 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 德。(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 为。

(3)要养成 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以 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 中收获。【微点拨】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

点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①不说谎、不欺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说谎与欺骗无论是否被发现,都是错误的。②我们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准确判断是非善恶,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合作探究

1.行己有耻

【关键词】 校园暴力 道德底线

2016年6月12日,据中国政府网消息: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总理的批示对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有何启示。

(2)结合“行己有耻”的有关内容,预防校园暴力,你想对同龄人说些什么?

2.止于至善

【关键词】 人生 至善至美

2016年9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迎来了新学年的开学典礼。校长翟小宁在《梦想、精神、美德、爱与青春的心灵》的开学致辞中提道:“人生最大的学问在于使心中光明的道德更加光明,在于日新其德,日新其民,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且止而不退。”(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致辞展示了怎样一种精神境界和精神状态

(2)为了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我们应如何做?

达标检测

基础过关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对于这些语句中“格”的解读不符的是()A.标准 B.改正 C.局势 D.法式

2.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这些规则和界限主要包括()①道德规范 ②法律法规 ③纪律 ④“帮派”约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世界又是纷繁复杂的、美丑、善恶交织,这就要求我们“行己有耻”。引导我们辨别是非,作出正确选择的主要因素是()A.个人的情感好恶 B.自身的愿望 C.羞恶之心 D.他人的评价

4.明德华兴中学吴晓芳老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对初一 8个班共370个学生作了自控力检测,统汁结果显示:自控能力很强的有38人,约占总人数的10%;自制力较差和很差的为55人,约占总人数的15%。增强自控力,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 B.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情 C.对任何事情都不闻不问,视而不见 D.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情

5.“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下列语句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有()①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君子慎独,立德向善”,这是金陵回族世家伍氏一门代代恪守的祖训。600 多年来,伍氏家族在金陵城开枝散叶,繁衍生息,留下了“博士官六代”、中国第一位回族探花等家族佳话。解读伍氏祖训,追求“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我们应()①要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要养成自我省察习惯,积极调整自己,端正自己的行为

③立志做大事,矢志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④放弃自我追求,一心只为社会做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

7.公交车投币箱里,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游戏币、铁圈、钥匙、一角硬币、一元假钞、残币甚至冥币等“无效”钱币。现在能做的,只能是依靠驾驶员更细心一些。

(人民网2016年10月25日)

(1)你如何看待材料中的这种现象?(2)从青少年的角度谈谈,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你有何建议?

能力提升

2016年11月3日,中央文明办在新疆克拉玛依举办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并发布10月“中国好人榜”。北京90后女医师王子惠、湖南“爱心妈妈”曾婧等身边好人光荣上榜。“当代雷锋”、全国道德模范、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代表赠送“传家宝”,并发出了“好人精神人人守护、代代相传”的倡议。

(1)“中国好人榜”中的中国好人身上共同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

(2)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试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评选“中国好人榜”。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1.行事

2.(1)廉耻 所为(2)知耻之心(3)后勇(4)底线意识(5)自控力 3.(1)格调(2)永不言弃

4.(1)点滴小事(2)榜样(3)自我省察(4)修身 合作探究

1.点拨:(1)青春期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①“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②“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③“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2.点拨:(1)止于至善。

(2)①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感悟提升

踏着青春的节拍,感受着青春的力量,我们满怀梦想、激情,带着对自身的探索,意气风发地奔向梦想的地方。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达标检测 基础过关

1.A 本题考查学生语句的解读能力和对“格”的认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中的“格”指的是标准;“言有物而行有格也”中的“格”指的是法式、品格;“道之以德,齐龛擎以礼,有耻且格”中的“格”指的是改正。因此选项C与题意不符。2.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规则和基本界限的认识。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的基本规则和基本界限主要包括道德、法律和纪律,而超越道德、法律底线的“帮派”约定是我们所反对的。故选A。

3.C 本题考查学生对“羞恶之心”的理解。在行动的各个阶段,“羞恶之心”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因此C正确;A、B、D观点错误。

4.C 本题考查学生对增强自控力的认识。增强自控力,我们应做到增强“我不要”和“我想要”的力量,加强自我监控,因此,A、B、D正确;C表述过于绝对,是错误的。逆向选择,故选C。

5.B 本题考查学生对“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理解。①强调的是“行己耻”,②③④都是“止于至善”的表现及要求。故选B。

6.A 本题考查学生对慎独、止于至善的理解。“君子慎独,立 德向善”倡导为社会服务,但不否定自我追求和发展,因此④说法错误;①②③都是对祖训的正确解读。故选A。

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行己有耻”有关知识的理解。第(1)问,主要考查道德底线失守的原因及影响,回答时要首先点明乘坐公交投“无效”钱币,这是一种道德底线失守的表现。第(2)问考查如何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可结合“行己有耻”的要求进行分析回答。

答案:(1)乘坐公交投“无效”钱币,这是一种道德底线失守的表现,体现了一个人“羞恶之心”的缺失,不利于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

(2)①树立“羞恶之心”,做到“行已有耻”;②要正确看待社会中的不文明现象,做到“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③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④增强自我控制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能力提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榜样、“止于至善”等有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的提炼和总结能力,结合材料,“中国好人榜”中的中国好人共同体现了“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第(2)问评选“中国好人榜”的原因,可结合本节课有关榜样的意义进行回答。

答案:(1)体现了“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

(2)①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自我完善的力量。②从社会和国家的角度: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会使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美好。

2.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8.1 憧憬美好集体 学案 篇二

一、学习目标

1.培养乐观自信的态度,积极接纳与欣赏自己,完善自我,做更好的自己。2.学会接纳与欣赏自己,能在与他人、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做更好的自己。3.知道接纳与欣赏自己的方法;知道如何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二、自主预习

1.接纳自己,需要接纳自己的。

2.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 和。

3.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欣赏自己的,欣赏自己的,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

4.做更好的自己,就要 ;需要主动改正缺点;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三、合作探究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我国游泳选手傅园慧勇夺女子100米仰泳决赛铜牌,虽未获金牌,但凭借她的表情和段子,让全国人民记住了这个“洪荒少女”。

记者问:“今天这个状态是有所保留吗?”

傅园慧答:“没有保留!我已经……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 记者问: “对明天的决赛充满希望吗?” 答:“没有!我已经很满意啦!”

记者问:“你比亚军只慢了0.01秒,其实非常有可能拿银牌的” 答:“那可能我手太短了吧”

问题: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说一说人们为什么喜欢“洪荒少女”傅园慧?

四、随堂演练

1.关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天生我材必有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

B.接纳自己,只需要接纳自己的优点 C.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 D.要能欣赏自己的独特

2.王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她在班级内组织召开了一次“民主生活会”,其中一个环节是给同学分组,两人一组,针对对方的不足互相写下自己的意见,面对他人的意见,每人有不同的看法,你赞同下列哪种看法?()A.我就是我,我不需要别人给我提意见

B.别人的意见也许是对的,但是我做不到,提了也白提

C.我要认真分析别人给我的意见,尽己所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别人的意见都不对

3.下列关于改正缺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改正缺点的过程就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②改正缺点可以从最容易改正的缺点开始。③改正缺点的前提是要能正确认识和描述自己的缺点。④改正缺点需要坚定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说的是飞将军李广的箭能够“没在石棱中”,这说明()A.人的潜能是非常巨大的 B.人的潜能是天生的,不用发掘 C.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激发潜能 D.发现潜能就等于取得成功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全部 2.勇气 智慧 3.独特 优点 4.扬长避短

三、合作探究

傅园慧能以乐观的心态,有勇气和智慧去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她的真实和用尽洪荒之力的努力,但又不因失去金牌而否定、抱怨自己的心态赢得了人们对她的喜爱。

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8.1 憧憬美好集体 学案 篇三

一、单项选择题 1.“刚上中学,我很喜欢和同桌的男生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聊天,但又怕老师误会我们谈恋爱。这种感觉真难受!”女生小丽面对青春期的烦恼,应该()A.多与老师同学沟通,多参加集体活动 B.与异性交往要隐蔽,避免被他人发现 C.不必理会他人评价,拒绝一切干扰 D.拒绝与异性同学交往,学会自我保护 2.“人独处时谨慎不苟。”这句话启示我们要()①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②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③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遵守法律,不做违法的事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看见一个钱包掉在马路上,你有多种方法进行处理。下列做法不能体现“止于至善”的是()A.捡起来,寻访失主送到家里

B.捡起来,交给警察寻访失主 C.捡起来,站在原地等待失主

D.捡起来,装入书包据为己有 4.漫画中的人物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A.改变认知评价

B.合理宣泄 C.转移注意

D.放松训练

5.夏季人们往往容易情绪烦躁,严重的又叫“情绪中暑”。这里影响情绪的是()A.生理周期

B.周围的舆论氛围 C.自然环境

D.对某件事情的预期

6.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也会产生挫败感、羞耻感等这些负面的情感体验。对于这些情感体验理解正确的有()①尽管它不太美好,但对成长也有意义 ②要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 ③人人都会经历,我们只能顺其自然 ④能够让我们战胜前进中的一切困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7.《绣荷包》是山歌还是小调?《命运交响曲》的作者是谁?请你为学校组织的爱心义卖活动设计一张海报……此类试题出现在长沙市中考艺术科目中。加强中小学生艺术教育有利于()①丰富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更好地体验生命、体验生活 ②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助于他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 ③学生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杜绝负面感受 ④引发学生的美好情感,促进他们的精神健康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小青两周前给校长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结合自己班级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学校工作的建议。小青的做法()A.是缺乏集体荣誉感的表现 B.是积极参与集体建设的表现

C.有利于学校建设而不利于班级利益 D.是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体现

9.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班主任号召全班同学在期末复习中互相“结对子”,发挥“1+1>2”的效应,不让一个同学掉队。这启发我们()①个人的力量通过集体的优化组合可以产生强大的合力 ②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要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③集体中的小群体都有助于在互学共进中增长才干 ④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学期结束,校长把“学习标兵”流动红旗授予了班长小明所在的班级,小明接过流动红旗后,向着自己班级的所有同学深深鞠了一躬,赢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这说明小明深深懂得()A.荣誉是一个团队追求的目标

B.讲礼貌会赢得别人的尊敬 C.个人只有依靠集体才能成功

D.集体的力量是取得成功的保证

11.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人民陪审员法、英雄烈士保护法、关于修改国境卫生检疫法等六部法律。这说明()A.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B.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D.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12.随着共享单车走进人们的生活,各种破坏、损毁等现象层出不穷。让共享单车真正地发挥共享作用仅靠法律的强制性是不够的,还要将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紧迫工程来抓。这是因为()A.道德适用范围更广,因此道德比法律更有约束力 B.道德更适用于一些小事情,而法律适用于大事情

C.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公民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D.道德高于法律,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 13.古语云:“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有()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②法律为我们行事提供了准绳,指引人们向善 ③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保障社会生活 ④法律为我们的成长创造有序的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4.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决前,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这一规定说明了()A.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保持宽容态度

B.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一切权利 C.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特别优待

D.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15.2018年2月28日,甘肃省教育厅召开了全省学校安全工作视频会。会议要求各地各校狠抓校园欺凌行为,让青少年远离校园欺凌。远离校园欺凌,我们青少年要()①增强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 ②学会自我保护,通过法治方式依法维权 ③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④发挥法律保护作用,打击报复欺凌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感悟青春】 有人在一篇写给初中毕业生的文章中写道:青春,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播下一个想法,你会收获一项行动;播下一项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种命运。扬起青春的风帆,直面人生,青春年少的我们在路上。

【青春有格】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中的这句话是说,《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1)为了扬起青春的风帆,获得更全面的成长,我们应该怎样做?(2)结合所学知识,青春期的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止于至善”?

17.材料一近年来,一系列“掌掴门”似乎告诉我们,越来越多的国人变成了“愤怒的小鸟”:在武汉汉阳,一名女公务员乱穿马路,被市容监督员劝阻,结果这位女公务员就当众给了市容监督员两个耳光;在杭州,一个小伙子因在公交车上没有让座被扇耳光,济南、吉林和兰州也相继发生了类似的事件,“不让座就被扇耳光”似乎大有被推广之势;在北京西站,一名男子因挤公交车插队也被人狠狠揍了一顿。无理取闹也好,披着正义诉求的外衣也罢,此起彼伏的耳光声,说明部分国人的脾气正在变得越来越糟。

材料二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2018年5月24日,《人民日报》新媒体与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让我们一起重温民族脊梁的英雄事迹,也寻找普通人身上的报国故事。

(1)近年来一系列的“掌掴门”说明了什么?

(2)不做“愤怒的小鸟”,我们应怎样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3)“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传递了怎样的情感正能量?这些情感体验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

18.材料一 2018年3月30日晚,在某网站举办的颁奖盛典上,中国短道速滑名将武大靖发表获奖感言称:“感谢支持我们的人,感谢支持体育的人,感谢所有支持冬季项目的人。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们中国短道速滑队,我们在2022年会为大家呈现最精彩的短道速滑比赛!”

材料二 学校安排了跳绳比赛。七年级(5)班的同学对此议论纷纷。下面是两名同学的对话:

甲:太好了,我的特长可以发挥了,听说要计入班级团体总分呢,我得好好努力,争取拿冠军。

乙:有什么好高兴的,不就是一个跳绳比赛啊,我才不参加呢!

(1)武大靖这么多的“感谢”启发我们应怎样正确认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2)请简要评析材料二中两位同学的观点。

19.材料一 2018年上半年,我国反腐败斗争继续巩固,高官的落马、审判,反腐败的国家立法,海外追逃追赃等持续推进,见证着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2018年上半年共有重庆市委原书记孙政才、珠海市委原书记李嘉等4只“老虎”依法获刑。

材料二 漫画《“囚徒”的哀伤》。

(1)我国反腐败斗争继续巩固、重庆市委原书记孙政才等“老虎”依法获刑说明了什么?(2)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哪些专门法律?设置了哪些“防线”?(3)作为未成年人,你从材料二的漫画中得到了哪些人生的启迪?(两方面即可)

教师详解详析

1.A [解析] 本题考查青春期的烦恼、异性交往等知识点。面对青春期的烦恼,我们可以通过向家长老师寻求帮助、多参加集体活动等方式加以调适,故A正确;异性之间交往要做到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故B、C观点错误,排除;异性之间应正常交往,故D观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2.B [解析] 本题考查行己有耻、慎独等知识点。“人独处时谨慎不苟”启示我们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故①③正确;②④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B。

3.D 4.B [解析] 本题考查调节情绪的方法等知识点。漫画中的人物调节情绪的方法是合理宣泄,所以B是正确的;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5.C 6.A [解析] 本题考查负面情感体验等知识点。生活中,某些负面的情感体验尽管不那么美好,但对于我们的成长也有意义,我们要学会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观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7.C [解析] 本题考查情感的作用、体味美好情感等知识点。生活中,某些负面的情感体验对于我们的成长也有意义,体验负面感受未必是件坏事,它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饱满丰盈,所以③“杜绝负面感受”是错误的,排除。故本题选C。

8.B 9.C [解析] 本题考查集体力量的来源、团结协作等知识点。“1+1>2”效应说明个人的力量通过集体的优化组合可以产生强大的合力,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启发我们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要团结协作互助前行,故①②④符合题意;集体中的小群体也有消极作用,故③观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10.D [解析] 本题考查集体力量的来源、共建美好集体等知识点。集体荣誉是集体成员共同奋斗的结果,不是目标,故A观点错误,排除;B、C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1.D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等知识点。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这六部法律说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D。

12.C [解析] 本题考查道德对法治的重要意义等知识点。A、B、D表述错误,排除;题文材料说明公民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故C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3.D [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的规范作用等知识点。“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启发我们,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为我们行事提供了准绳,指引人们向善,故②③符合题意;①④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D。

14.D 15.A [解析] 本题考查与法同行等知识点。远离校园欺凌,我们青少年要增强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要学会自我保护,树立法律意识等,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观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16.(1)①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表现为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能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②培养批判精神。批判不仅要有质疑的勇气,还要有表达自己观点、给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③开发青春的创造潜力。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关注他人与社会,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

(2)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追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17.(1)人的情绪需要调节,要学会合理调节情绪。

(2)①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情绪,接受他们,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②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各种情绪感受,保持积极的心态,享受喜悦和快乐。③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训练等,做情绪的主人。④正确对待青春期的情绪,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积极面对生活中的负面情绪。

(3)爱国情感。①情由心生,美好情感是在人的社会交往、互动中自然引发的,不能强迫。②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美好的情感。③学会承受一些负面感受,善于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不断成长。

18.(1)①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②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2)①甲同学观点正确。因为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为集体出力需要每个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承担责任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是自我磨砺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做事,提高能力,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扩大自我成长的空间。②乙同学观点错误。因为乙同学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是一种缺乏集体荣誉感的表现,不利于建设美好集体。

19.(1)①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④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⑤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⑥我国坚决惩治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②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4.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8.1 憧憬美好集体 学案 篇四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

1.怎样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2)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3.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4.法治的重要性是什么?

(1)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2课时 法律保障生活

1.道德、法律等行为规范的作用是什么?

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2.法律的特征。

(1)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3.什么是制定?什么是认可?

①制定,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法律、修改或废止现有法律的活动。②认可,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根据实际需要,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些习惯、道德规范等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4.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

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等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5.国家强制力是指什么?

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它的运用必须以合法为前提。6.你是怎样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法律的作用。(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第1课时 法律为我们护航

1.未成年人含义。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2.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给予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2)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他们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3.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的法律有哪些? 我国宪法和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别规定;我国还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

4.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是什么?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位一体,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

5.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是什么?

(1)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 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

(2)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3)社会保护是指国家、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

(4)司法保护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6.未成年人在享受特殊保护的同时,要注意什么?

宪法和法律赋予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未成年人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2课时 我们与法律同行

1.谈谈你对法律保障功能的理解。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一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2.怎样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办事的要求)?(1)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2)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为什么要树立法律信仰?

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当法律真正成为人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4.怎样树立法律信仰(要求)?(1)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当法律至上成为我们的真诚信仰时,法治精神就会铭刻在我们心中。

(2)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上一篇:写游戏的周记下一篇:世界贸易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