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审题能力培养之点滴感受

2024-06-21

低年级数学审题能力培养之点滴感受(精选7篇)

1.低年级数学审题能力培养之点滴感受 篇一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案例分析

陶川小学

孙敏霞

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学教学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学生审题能力的强弱。审题能力的高低又是在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实现的,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赖于教师积极的引导。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注意就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关键看教师是怎样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数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起。比如在教学《四则运算》时,我是这样做的,教学时我先抛开课本,自己编题。

案例:

多媒体课件出示哥哥高高兴兴地拿着一包水果糖,弟弟皱眉苦脸地跟了出来,不停地喊,“哥哥,给我一点,我的太少了。”

师:谁能猜到,兄弟二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肯定是爸爸妈妈让他们买糖,哥哥拿的多,弟弟分的少,弟弟觉得不公平不愿意。)

师:大家很聪明,确实如此,那么大家能不能帮他们想办法化解矛盾。

生:能。(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讨论最佳方案)

接着出示:哥哥停下来,把他的糖放在一边,弟弟也把他的放在另一边,兄弟二人一起数,结果一共数了50颗,哥哥给了弟弟5颗,弟弟看看哥哥高兴地笑着说:“哥,现在咱们同样多了。”兄弟二人开开心心蹦蹦跳跳地离开了。问哥哥与弟弟原来各有几颗糖?

师:同学们谁知道兄弟二人原来各有几颗糖?大家试试,请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看谁能算出来。如果算不出来,可以相互讨论。

(同学们先是目瞪口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会儿开始小声嘀咕是怎么算。)师:可以通过画线段图分析(巡视时发现几个小组同学画线段图)

让画好的小组派一位代表出示画好的线段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分析线段图的意思。然后让画线段图的同学讲一讲图意,看大家看法是否一致。最后列式计算。

结果如下: 方法一:

50÷2-5=20(颗)---------弟弟原来的糖数 50÷2+5=30(颗

---------哥哥原来的糖数 方法二: 50-5×2=40(颗)

40÷2=20(颗)

---------弟弟原来的糖数 20+5×2=30(颗)

--------哥哥原来的糖数

师总结:以上计算方法都正确,但老师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能给老师讲一讲吗?(指名让列不同算式的同学说一说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后。然后告诉大家线段图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经常用到,既能帮助你清楚地理解题意,又能帮助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多加运用。)

接着出示例题:

学校餐厅本月购进的花生油和大豆油共重110千克。花生油用去10千克后,两种油的质量正好相等。学校餐厅本月购进花生油和大豆油各有多少千克?

【此题不需讲解,只需在认真读题的基础上,按照上面的思考方法自己解决。同学们很快就得到了答案,最后通过总结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明白了哪些道理。这节课,没有过多的讲解,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自主获取了新知。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只要老师善于抓时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就乐于学,乐于钻研,只要能正确引导,教给他们审题方法,学会分析题意,他们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此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学不能总怕学生不懂,无意之中把自己变成主人,忽视了学生。我们一定要分清主角和配角的关系,分清主次,要相信学生,只要你能给他们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他们就会自己打开大门;只要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用愁他们不会解决问题。】

提高作业质量教学体会

陶川小学 孙敏霞

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审题能力时,我发现学生作业出错的原因不在于数据的多少,计算的复杂程度,主要是学生审题是否清楚,计算技能是否掌握。计算是学生的一种基本技能,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从平时的观察及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就必须注重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与审题能力。

一、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良好的审题能力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班上许多同学不认真审题,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往往失误很多,多次纠正不认真读题的坏习惯,强调做题前要看清题的要求,否则就是徒劳,就是没有效果。为了纠正因不认真审题的毛病,一次测验我有意出了十道判断题(每个2分),要求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S”。其目的就是让哪些见题就做的同学吸取教训,结果发现13位同学有9位判断后打“×”、“√”号,此题我给他们得了0分,除了按要求做的三位同学其余都没有上80分。改完试卷我发下去让他们先自己改错,试卷刚发下来就有几个学习较好的同学问我他怎么错了,难道他判断不正确。我不紧不慢地说:“自己读题,看看题是怎么要求的。”读完题他们目瞪口呆,恍然大悟。后来我抓住时机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他们明白了审题的重要性。学生只有认识其重要性,才能时刻提醒自己,认真对待审题的各个环节,减少作业中的错误。

二、形成良好的计算技能。学生作业质量不高另一个原因就是不熟练的知识技能造成的,有的同学口算不过关,法则不明确,没有形成计算技能技巧。一道计算式题,需要考虑数的基本性质、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等许多知识,经过几次甚至数十次基本计算,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可导致全盘皆“错”。因此计算时看清题目、认真计算、反复检验形成计算技能非常重要。

三、认真分析理清思路。许多学生认为应用题要认真审题,会小心谨慎,读题、找已知条件,分析题意,能正确列式计算。而对于计算题认为是“死题目”,枯燥乏味,不需要动脑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因而常常出现难题做正确,计算题错误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正确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前也应该认真读题,仔细校对数字,检查数字是否抄错,看看题中有几个数字,几种运算符号,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不能简便运算,在计算的过程中应该运用那些运算定律等等,认真审题,理清思路,只要思路清晰,才能保证计算结果正确。

总之,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联系生活,注重“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四个重要环节,只有步步到位,才能克服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树立计算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作业质量。

2.低年级数学审题能力培养之点滴感受 篇二

一、低年级学生在审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们对所带班级学生(二年级)平常的课堂作业、练习册和试卷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出审题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谈话交流了解学生的问题根源,并对成因展开分析。

(一)现象及分析

1.通过访谈,向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了解他们对审题的认识,结果一致认为审题是重要的。但是,学生的反馈就有很大的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

(1)读题时边读边圈画,能在读完一遍后把问题的关键信息、具体要求或者是隐含信息找全,在第二遍读题中就开始了信息间联系的分析。这样审题的学生正确率非常高。

(2)读题能手指着,读完一遍后开始解题。但是在解题中会磕磕绊绊,时不时停下来再去看题,或是反复列式,才能找准数量关系。

(3)读题大而化之,一眼看过去就直接下笔,经常答非所问,错误极多。

虽然学生都能认识到审题的关键,但是由于习惯和方法的不同,审题的效果也反差极大。

2.在案例研究中,为了掌握学生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利用平时和教材配套使用的练习册和单元检测题作为调查依据,反映出最真实的一面。

(二)总结学生审题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获取题目中的“有用信息”不准确。

2.趣味化的题目,比如,“摘苹果”“谁钓的多”“把小猫送回家”等,是填空,是连线,还是写出结果?学生不明白。

3.对文字题来说,不理解表示数量关系的重点字词,比如,“往返”“借走”“购入”等,又如,“一周”“双人椅”“一昼夜”等,学生对常识性的数量不明确。

4.分析数量关系产生知识经验的负迁移,比如,看到“多”就加,看到“少”就减。

5.注意力分散,想到的和看到的不一致。

二、针对不同题型提出不同的审题策略

(一)填空题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1.学会读出“题眼”。读题要能读出关键点,要求学生能手指着题目,逐字逐句读完,初步了解题目的意思,再读第二遍的时候要求能找出重点字词。比如,“最大”“所有”“相对”“从大到小”等。

2.反复推敲,寻找突破口。有一些填空题需要几步思考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完成时能够反复推敲,寻找到突破口,有条理地完成。

3.填完后,带上答案读一读。低年级学生在检查时就只看答案,不会将答案带入题目再读一遍,比如,爸爸的身高是17(米),当学生再读一遍的时候,他自己都会笑起来。

(二)计算题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1.搞清题目的要求。一些学生对于计算题是拿着题就做,这样的解题存在着盲目性和主观性。所以,要求在计算前,一定要圈出题的要求:“直接写出得数”“竖式计算”“脱式计算”等。

2.看清算式中的数和符号。学生常常犯抄错数的错误。这样的问题都是审题不清造成的。要求学生拿到题目,在心里读一遍算式再下笔。

3.明确运算顺序。对于脱式计算常常出现运算顺序的错误,要求学生拿到题目后,首先判断出第一步的运算,用横线画出,再来按步骤计算。

(三)解决问题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1.提高思想认识,使学生明确审题的重要性。课堂上学生齐读,或是老师读题会让学生自主审题的意识淡漠起来。因此,先给时间让学生独立审题,然后说说找到的重要信息,看谁能找全,特别是表明数量关系的字词看谁能抓住。

2.教给学生审题的技巧。训练学生在读题时关注关键点,如:已知信息(要找全,不遗漏)、重点字词(特别是隐含条件,“往返”“一套”等)、所求问题(有几问,标出序号)、结果的单位名称(特别是有余数除法中有两个单位的),同时要求学生能把重点词语做上记号。

3.遇到数量关系的字词要推敲。找准了信息还需要将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把题目的表述换成自己便于理解的说法。比如,“张师傅做了135个零件,李师傅比张师傅多做了26个,李师傅做了多少个?”就要想一想到底谁做得多?换种说法就是“张师傅比李师傅少做26个,那当然要用加法来求。把题目的意思真正看懂,才能正确列式。

三、通过科学方法反馈审题能力培养效果

为了及时了解训练方法的有效性,我们具体采用了两种手段:

(一)观察圈画题目关键字词

在训练后,学生在审题时已经能够找出题眼了,比如“一星期”“一套桌椅”“照这样的速度”“每2个男生中间插3个女生”、“往返”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

(二)提问“你读出了什么”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希望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审题的能力,问题“你读出了什么?”要比全班齐读题目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审题的兴趣,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审题、读题是积极的、有兴趣的。

最后,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尽管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审题的策略,不断提醒学生采用有效的审题方法,来提高审题能力。但是,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把良好的审题习惯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摘要: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特别是在低年级数学学习中,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关键。从低年级学生审题方面的问题研究入手,分析学生审题的现状;再结合教学实际针对不同题型提出不同的审题策略;最后,通过科学方法反馈审题能力培养效果。

3.低年级数学审题能力培养之点滴感受 篇三

关键词:审题;低年级;小学数学

【分类号】G623.5

前言

目前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追求知识的传递,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导致现在很多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不会灵活的变通,机械的答题,错误率普遍较高。因此,学校和教师在学生解题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上面应该重视起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审题错误

(一)、由于词语认知出现偏差而导致审题出错。小学生语文的理解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因此,学生再分析考题题目的时候很可能因为错误的理解题目中的某个关键词而导致审题出现偏差。例如,在下列数字中选出接近300的数字,298、215、302、305、296、48、149、301。在解答這道题目的时候,很多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将“接近”理解为小于但接近300的数字,因此,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296和298,而忽视了301,302等正确答案。低年级审题出错的常见类型就是词语理解偏差而导致的审题出错,尤其是语文水平较低的同学审题出错的概率更大。因此,学科知识的练习以及基础学科知识的综合发展应该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阶段重视起来。

(二)、受到以往解题思路的影响,审题马虎。小学阶段的数学其主要特点就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小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辅导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是比较牢靠的。学生通常会通过高难度的数学题来验证自己数学知识的牢靠程度,而面对一些较简单的基础题目就会快速作答,并不仔细审题,而数学题目是灵活多变的,学生在定式思维的影响下如果审题马虎就极易出错。例如,农夫家有4个人,6只狗,10只鸡,答:农夫家总共有几口人?学生中超过一半的解答都会是35,这就是由于定式思维和传统思维限制,学生审题不仔细,看到总共马上将三者相加,没有进行思考和分析。数学中的应用题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最贴合的,因此教师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应该首先提高学生的审题技巧,将应用题和数学运算区分开来,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导致审题出错。审题过程中,有时联系自己的生活进行答题,但是数学知识并非是直接从生活中提取出来,而是经过了一定的加工成为了脱离于生活的学科知识,是是抽象的知识体系的学习[1]。所以,学生在面对贴近于生活的应用题时,通常会因为自身生活经验的匮乏而导致题目判断有误。例如,在50米的道路上种植树苗,相距5米种一颗小树,问,可以种植多少颗树?正确答案是11棵,而大多数学生的答案都是50/5=10,这就是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又不能将学科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导致的解答错误。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灵活的设计教学内容,将数学学科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教授给学生,提高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审题的能力。

二、提高小学学生审题能力的办法

(一)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学生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无论是图形题目还是应用题目都会迅速的将文字转变为数学运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经过仔细的审题,则很有可能导致解答出错。另外,现在很多小学生认为由于审题不仔细而导致的解答错误是一时粗心的表现,认为这与自己数学知识水平和能力没有关联,事实上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强调审题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利用图形、列表等方法来分析数学试题的能力[2]。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就学生审题不仔细出现的加大错误应该给与严厉的批评和惩罚,从而警示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重视审题的过程。例如,教师在教授应用题时,可以要求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不仅仅书写解答过程,还应该将审题过程也书写出来,并且给予审题过程一定的分值,从而帮助学生养成阅读题目时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二)对审题中的错误,通过笔记的形式进行记录。学生在平时练习、单元练习或者是考试过程中,题目解答出错之后应该将出错的题目通过裁剪或者摘抄的方式记录下来,形成错题集。数学知识的累积不仅包括新知识的不断学习,还包括错误的数学知识和习惯的纠正。学生纠正自己错误学习习惯的最好方法就是错题集,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定期归纳总结错题集中的试题,并分析出错的原因,避免将错误归结于粗心、不仔细。在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能够重新回顾自己的审题过程,监督自己的学习,还可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最大化的发挥学生错题集的作用,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找准自己知识能力的缺陷和原因,并不断改善,从而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三)锻炼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学生在做完习题之后,应该对习题过程进行检查,这一过程是解题中必不可少的。然而,很多学生将这一过程形式化,仅仅草草的看了一遍或者是计算下结果是否存在错误。但是这些仍是不够的,数学检查要求学生计算准确,并且针对其公式的规范性与合理性的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式子是否正确是根据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是否正确[3]。因此,检查应用题就需要学生进行重新审题并分析,相当于重做一遍试题,再一次列公式,判断答案是否与相同,这个方法是受到很多学生欢迎,但是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学生的反向思维。将未知的条件变成已知条件,进一步就可以验证已知条件是否符合题目,实现反向验证。并且,将数学融入生活,利用生活的真实例子进行验证。

三、总结

小学生常常因为忽视了审题的重要性而出现错误,且后期不思考、不反省,对于所犯的错误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帮助学生建立审题的意识,养成审题的习惯,并将做错的题目用错题集记录下来方便总结和归纳。这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合理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雷美琴.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途径探讨[J].新课程(中),2011(9):80.

[2]张卫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J].教学管理,2008(35):44-46.

4.小学生高年级作文审题能力的培养 篇四

一、指导学生完成审题任务

(一)审清体裁

体裁是文章的表现形式。在小学阶段涉及的体裁一般有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诗歌等。小学作文训练的重点是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记叙文主要有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四种形式。审清体裁,就是要弄清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形式的文章,是写人记事呢,还是写景状物。

一般情况下,文章的体裁,题目都有明确的揭示,要留心辨别。

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常常注明XXX事;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常常注明XXX人;以写活动为主的记叙文,常常注明XXX活动。如“发生在家里的事”、“记一件有趣的事”、“记一件互相帮助的事”,这些题目都标明是写事的文章。“记一个勤奋学习的人”、“吃苦耐劳的妈妈”、“助人为乐的张阿姨”,这些题目标明是写人的文章。“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记一次冬游”、“记一次参观活动”,这些题目都标明是写活动的文章。

一般情况下,标有“记”字的,常常是记叙文,如“记一件事”,“记一个我熟悉的人”。以介绍物品名称为题的,一般是说明文,如“洗衣机的使用和保护”、“文具的保养常识”。

有的文题,可以写几种体裁,如“母校使我难忘”,既可以写母校的老师、同学使我难忘,又可以写母校的事使我难忘,还可以写母校的景色使我难忘,这样的文题,要先确定内容及中心,再确定体裁。

(二)审清人称

人称分为三类,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第三人称“他”,用第几人称写,要根据主题的需要,如“在雷锋的精神鼓舞下”,应用第一人称来写,这样容易写出自己的感情,表达得亲切自然。如果用第三人称,写别人怎样受鼓舞就不如第一人称真切。再如“雷锋精神鼓舞了他”,应用第三人称写,这样能比较灵活自由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审题确定人称,不能只看作文题中的人称代词。如“我的同学”,题目中的人称代词是“我”,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用第一人称写,“同学”是写作的主要对象,应重点表现同学的品质,最好用第三人称。又如“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她”是第三人称,但她是文章重点写作对象,这样的文题,最好用第一人称写。

(三)审清选材范围

文章的题目很多在选材范围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注意弄清这些要求,以防所写的内容跳出“圈”内。如“上学路上二三事”这个文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范围要求:时间范围“上学”;地点范围“路上”;数量范围“二三事”。再如“我爱妈”这个文题,不仅规定了写作对象“妈妈”这个人物范围,还规定了写作内容“怎样爱妈妈”。

确定文章的选材范围,要注意分析题目中的修饰语。如“一堂生动的语文课”,修饰语是“一堂生动”。从这个修饰语中我们清楚地看出,这堂语文课的数量范围只能是“一堂”,写作内容应围绕着怎样“生动”来选材。一般来说,题目中的修饰语越多,写作的内容就越窄,范围越小,反之,修饰语越少,写作的内容就越宽,范围越大。如“一个星期六的晚上”,这个题目的修饰语较多,严格限制我们必须写“星期六的晚上”,不能写其他时间的晚上,也不能写星期六的其他时间,只能写晚上,而且只许写“一个”晚上,不能写两个。如果这个题目就是“星期六”,范围就广泛多了,早晨、晚上,一个、两个星期六都可以写。

(四)抓住“题眼”

“题眼”,就是作文题目中揭示思想意义,体现文章中心,点明重点或表示感情色彩的词语。“题眼”是关键词,审题必须重点抓。如“一个刻苦学习的人”,题眼是“刻苦”,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我心爱的铅笔盒”,题眼是“心爱”,表明了作者的感情。“美丽的冬天”,题眼是“美丽”,揭示了文章的重点。

分析题目中的题眼,要注意文题的结构类型。如果文题是一个短语,修饰的词语一般是题眼,如“美丽的冬天”中的“美丽”,“珍贵的衬衣”中的“珍贵”是题眼。如果题目是一句话,一般来说题眼在题目的后半部分中,如“小华后悔了”中的“后悔”,“小明和小强和好了”中的“和好”都是题眼。

审题抓住题眼十分重要,题眼抓得准,有利于突出重点,表现中心。否则就容易把文章写偏,中心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审题,除了弄清以上各项内容外,还要注意题目下面附带的具体要求,这也是审题的一个方面,要予以重视。如“以‘我爱……’为题写一篇作文。标省略号的部分由自己填上,可以写人,可以写景,也可以写物。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并写出你喜爱的情感。作文前,要先确定中心,想好叙述的顺序,列出简要的作文提纲。写完后,要认真读一读,看看是否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中心,有条理。如有不够妥当的地方,用修改符号加以修改。”这个文题附加的要求较多。首先提示了写作体裁要求,然后提示了写作的重点,最后又提示了写作过程。审题如果注意这些附加要求,写起来就能更好地把握住。

二、教给学生审题方法

审题的方法很多,常见的审题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分析法

分析法,首先要指导学生弄清文题是由哪些词组成的,然后再逐词推敲,弄懂每个词的意思,最后进行综合分析。如“好风气”这个题目的审题,首先要清楚这个题目是由“好”和“风气”两个词构成。然后再推敲一下这两个词的意思:“风气”是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或习惯;“好”是指优点多的或使人满意的。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后,再进行综合分析,“好风气”是指好的爱好或习惯。分析法分析要正确,只要有一处差错,就会造成不切题的毛病。如写某人做某件好事,没有群众性、广泛性,就不太切合题意。

(二)比较法

有些文章,表面上看,意思差不多,可是你仔细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是有差别的,有时差别还比较大。如“我的同学”和“我和同学”这两个题目,差别较大。“我的同学”中心词是“同学”,“我”是修饰成分,这篇文章要求写有关“同学”的品质等内容。而“我和同学”是并列关系,这篇文章要求既要写“我”,又要写“同学”,还要写出“我”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及发生的事。如果只写“我”不写“同学”,或只写“同学”不写“我”,或者没有写“我”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及“我”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事,就不切合题意了。

比较法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题目的要求。相似题目要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才有鉴别,作文才会更切题意。

(三)提问法

提问法是一种常见的审题方法,一般来说,看到一个文题,学生常常在心里提出问题,一边问,一边从文题中寻找答案。

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文章应用第几人称写?

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文章的重点应写什么?

如指导学生写《大家都夸他》这篇文章,在审题时可以问一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可能学生会提出:“大家都有谁?都谁夸他?他又是谁?为什么夸他?夸他什么?”一边问,一边集体寻找答案,文章要写的内容,表达的中心,选材的范围也就清楚了。

5.低年级数学审题能力培养之点滴感受 篇五

一、抓基础, 从计算题入手

教新教材的老师都有同感:现在的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弱, 因此在每次的考查中, 出错率较高。所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关键。在实践中我是要求学生这样做的:

1. 看仔细

首先我要求学生认真看一看, 就是先看一看题目里有几个什么数。会有几种运算符号;再看一看运算符号和数据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内在联系。如245-167+248-35这道题目中有4个数, 有2种运算符号, 是加减混合运算。又如:42-42÷7+62这题中有4个数, 有3种运算符号, 是加、减、除的混合运算。

2. 定顺序

“定”, 就是对题目整体观察后, 确定运算顺序。即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后算什么。我请学生采用划线的方法。如:4567- (234+457) ×2, 这题要先算括号中的, 我要求学生在 (234+457) 下划一条直线, 再算×2, 我要求学生在×2下面划一条曲线, 最后算减法。

3. 认真想

在计算题的类型中, 递等式计算 (能巧算的要巧算) , 学生对于这类题是最头痛的, 也是失分比较多的, 因此在做这类题时, 我要求学生先分析每个数的特征和运算间的联系, 然后认真想一想根据数与数的特点, 有没有可以巧算的题, 再进行运算。如:345× (234-229) - (45+124) , 这道题虽不存在巧算问题, 但两个括号部分可同时计算, 即同时算出234-229的差与45+124的和。有时候, 根据数据特点, 通过“想”将原数进行分解、组合等达到巧算。如19×8, 可以将19拆分成20-1, 然后再通过组合, 即:20×8-1×8, 使计算比较简便。计算题的审题教学, 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这样, 才能使学生对计算题算得正确、迅速。

二、重能力, 从应用题入手

应用题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最头痛的题目类型, 也是在考查中分数比例比较高的题目, 它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 知道这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 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 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1. 动口朗读

我们经常会发现, 很多学生在做应用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 就急于动笔了, 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题目, 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 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副羽毛拍78元, 一个羽毛球2元, 王老师拿出100元钱买了一副羽毛球拍, 剩下的钱还能买几个羽毛球?对于这道题, 有的学生只是粗略看一遍就开始做, 结果只是完成了一半, 只求了剩下多少钱, 把后面能买几个羽买球给漏了。为了防止出现这样的差错, 我就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我在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读题慢”。因为我觉得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 通过读题, 使学生明确题意, 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 故在读题中我还要求学生边读边想, 并把不理解的划出来, 大家一起讨论, 然后在读懂的基础上找出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 并用不同的符号把它们区分开来。

2. 仔细推敲

语言文字是应用题各种关系的纽带, 也是解题的拦路虎。因此, 审题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 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 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 理解它的真实含义, 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如:某工地运来黄沙2700千克, 比水泥多运来1500千克, 运来黄沙和水泥一共多少千克?对这题有的学生一下子分辨不出黄沙运来的多还是水泥运来的多, 这就要抓住“比水泥多运来1500千克”这个关键句, 联系前后内容把这个简短的句子一步一步地补充完整, 使之明朗化, 即“比水泥多运来1500千克”, 就是“黄沙比水泥多运来1500千克”, 也就是“2700千克比水泥多1500千克”, 这样不难判断出黄沙运来的多, 水泥运来的少, 最后再求它们一共有多少千克, 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在平时的教学中尽管有些题目文字极其简单, 但我们在教学生审题时却不能有半点马虎, 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 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 我要求学生一边读题, 一边圈圈画画, 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 提醒自己注意。

3. 动手操作

审题是一个对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输入、处理, 然后输出的复杂过程。数学语言的精练、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中年级学生审题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 有时我们还需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让学生感受到动手操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审题方法和思考策略。

(1) 画一画

在教几倍多几、几倍少几的应用题中,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 我让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帮助理解题目的意思。如:三 (1) 班有科技书9本, 连环画比科技书的2倍少4本, 连环画有几本?

根据题意, 可知道科技书可看作一份, 连环画就有这样的2份少4本, 也就是说2份不到, 缺了4本。可画出线段图:

从图中可清楚地看出“9本是一份”连环画就是9×2-4, 这一点的突破就是审题的关键。

(2) 剪一剪

在解决分段问题的应用题时, 我是通过让学生在动手剪一剪的过程中, 理解题意, 解决问题的。如:把一根长6米的电线, 剪了两次, 平均每段长多少米?我让学生通过剪, 使他们能直观地认识到剪2次, 就变成了3段, 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了题意,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

6.低年级数学审题能力培养之点滴感受 篇六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趣味性;注意力;兴趣

审题能力的培养关系着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审题能力,对数学题目有正确的把握和理解,才能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习题的特点

1.学习的趣味性增强

小学数学习题变得越来越人性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目前,我国很多的小学数学习题改变了原来比较落后的习题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不仅加入了色彩、插图、图表等内容,习题的内容和形式也更加多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审题。此外,数学习题的解题方式也是多样的,不仅仅是学生数字的解答,还有很多需要学生进行填涂、绘画等,丰富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对帮助学生理解有重要的作用。

2.教师积极思考

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进行正式的学习生活,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充分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是一味地责怪。教师应该仔细分析学生的解题情况,不能把学生所有的解题错误归结为粗心大意和马虎,而是要发现其中隐含的问题,思考学生理解错误的原因,找出其中的根源。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审题存在的问题

1.对相关的词语理解不清楚

很多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存在一些问题,在进行数学习题练习时很多学生对题目的相关字词把握不准,把词的意识弄混或者曲解词语意思,导致审题发生错误。比如“把小明送回家”“谁的苹果多”等学生不明白是按填空题做答还是应用题做答;对于文字性的题目来说,学生对一些数量关系的词语欠缺理解,比如昼夜、往返、购入、一周等词语理解不清,或者是缺乏相关的实际生活,不理解词语所要表达的意思;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比如看到比什么多就进行加,少就使用减法是不对的。

2.审题不仔细,缺少耐心

部分低年级学生在数学审题的过程中,没有一字一句对数学题目进行解答,缺乏对关键词语和数字的提炼,也没有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把关键性的字词在阅读过程中标记下来。这些学生在阅读数学题目时往往大而化之,大致浏览一遍。学生在读题时缺少耐心,马虎大意的缺点影响了审题的效果。

3.审题注意力不集中

部分低年级学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缺点,有些学生是因为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做事情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学生是因为学习的不良习惯导致的,比如喜欢咬笔头、小动作比较多等,都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大大降低审题的效果。

三、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措施

1.让学生自己读题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习惯于自己读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教师在读题的过程中,也会加入审题的过程,会特别提出一些关键词语和数字,这样就会减少学生自己思考的环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读题,不参与学生读题的环节,可以在学生解题之前把注意事项向学生说明。

2.教给学生读题的方法

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在进行数学解题时,并不是自己不愿意仔细地审题,而是很多时候仔细阅读之后,也不明白数学题目的要求。这时就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学生在练习数学题时的反应和做题表现,总结出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问题和忽略的地方,并且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学会把握关键词语和重点的数字;还可以鼓励学生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自己主动操作,比如在学习图形时,学生可以自己进行绘画。

3.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审题和解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把学生进行分组,分配给每组的学生不同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思考和解决。审题能力的培养同时离不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是审题的首要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者模仿数学题目中的情境,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学习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的基础,数学审题能力的高低关系着学生数学学习的好坏和自身理解能力的提升。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时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注重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程.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数学审题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72.

7.低年级数学审题能力培养之点滴感受 篇七

摘 要: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特别是在低年级数学学习中,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关键。从低年级学生审题方面的问题研究入手,分析学生审题的现状;再结合教学实际针对不同题型提出不同的审题策略;最后,通过科学方法反馈审题能力培养效果。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审题;审题能力

研究发现,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量有限以及理解能力的欠缺、学习习惯差等因素,导致答题错误。所以,通过分析低年级学生的审题情况,找出影响学生审题能力的原因,探索并总结出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低年级学生在审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们对所带班级学生(二年级)平常的课堂作业、练习册和试卷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出审题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谈话交流了解学生的问题根源,并对成因展开分析。

(一)现象及分析

1.通过访谈,向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了解他们对审题的认识,结果一致认为审题是重要的。但是,学生的反馈就有很大的不同。大致有以下几种表现:

(1)读题时边读边圈画,能在读完一遍后把问题的关键信息、具体要求或者是隐含信息找全,在第二遍读题中就开始了信息间联系的分析。这样审题的学生正确率非常高。

(2)读题能手指着,读完一遍后开始解题。但是在解题中会磕磕绊绊,时不时停下来再去看题,或是反复列式,才能找准数量关系。

(3)读题大而化之,一眼看过去就直接下笔,经常答非所问,错误极多。

虽然学生都能认识到审题的关键,但是由于习惯和方法的不同,审题的效果也反差极大。

2.在案例研究中,为了掌握学生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利用平时和教材配套使用的练习册和单元检测题作为调查依据,反映出最真实的一面。

(二)总结学生审题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获取题目中的“有用信息”不准确。

2.趣味化的题目,比如,“摘苹果”“谁钓的多”“把小猫送回家”等,是填空,是连线,还是写出结果?学生不明白。

3.对文字题来说,不理解表示数量关系的重点字词,比如,“往返”“借走”“购入”等,又如,“一周”“双人椅”“一昼夜”等,学生对常识性的数量不明确。

4.分析数量关系产生知识经验的负迁移,比如,看到“多”就加,看到“少”就减。

5.注意力分散,想到的和看到的不一致。

二、针对不同题型提出不同的审题策略

(一)填空题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1.学会读出“题眼”。读题要能读出关键点,要求学生能手指着题目,逐字逐句读完,初步了解题目的意思,再读第二遍的时候要求能找出重点字词。比如,“最大”“所有”“相对”“从大到小”等。

2.反复推敲,寻找突破口。有一些填空题需要几步思考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完成时能够反复推敲,寻找到突破口,有条理地完成。

3.填完后,带上答案读一读。低年级学生在检查时就只看答案,不会将答案带入题目再读一遍,比如,爸爸的身高是17(米),当学生再读一遍的时候,他自己都会笑起来。

(二)计算题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1.搞清题目的要求。一些学生对于计算题是拿着题就做,这样的解题存在着盲目性和主观性。所以,要求在计算前,一定要圈出题的要求:“直接写出得数”“竖式计算”“脱式计算”等。

2.看清算式中的数和符号。学生常常犯抄错数的错误。这样的问题都是审题不清造成的。要求学生拿到题目,在心里读一遍算式再下笔。

3.明确运算顺序。对于脱式计算常常出现运算顺序的错误,要求学生拿到题目后,首先判断出第一步的运算,用横线画出,再来按步骤计算。

(三)解决问题审题能力培养策略

1.提高思想认识,使学生明确审题的重要性。课堂上学生齐读,或是老师读题会让学生自主审题的意识淡漠起来。因此,先给时间让学生独立审题,然后说说找到的重要信息,看谁能找全,特别是表明数量关系的字词看谁能抓住。

2.教给学生审题的技巧。训练学生在读题时关注关键点,如:已知信息(要找全,不遗漏)、重点字词(特别是隐含条件,“往返”“一套”等)、所求问题(有几问,标出序号)、结果的单位名称(特别是有余数除法中有两个单位的),同时要求学生能把重点词语做上记号。

3.遇到数量关系的字词要推敲。找准了信息还需要将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把题目的表述换成自己便于理解的说法。比如,“张师傅做了135个零件,李师傅比张师傅多做了26个,李师傅做了多少个?”就要想一想到底谁做得多?换种说法就是“张师傅比李师傅少做26个,那当然要用加法来求。把题目的意思真正看懂,才能正确列式。

三、通过科学方法反馈审题能力培养效果

为了及时了解训练方法的有效性,我们具体采用了两种手段:

(一)观察圈画题目关键字词

在训练后,学生在审题时已经能够找出题眼了,比如“一星期”“一套桌椅”“照这样的速度”“每2个男生中间插3个女生”、“往返”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

(二)提问“你读出了什么”

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希望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审题的能力,问题“你读出了什么?”要比全班齐读题目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审题的兴趣,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审题、读题是积极的、有兴趣的。

最后,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尽管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审题的策略,不断提醒学生采用有效的审题方法,来提高审题能力。但是,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因素,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把良好的审题习惯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朱巧兰.例谈低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考试与评价,2014(03).

上一篇:描写身边的事的作文下一篇:成语错字类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