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让班会

2024-07-28

谦让班会(精选15篇)

1.谦让班会 篇一

“友爱谦让伴我行”主题班会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礼品盒)盒子有几样小礼物,你们想拿到吗?可是盒子里的礼物是有限的,谁想得到这个礼物呀?

你们看,花了这么长时间,结果谁都没有拿到礼品,排好队几个同学很快都拿到自己喜欢的礼品,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他们没有遵守秩序,没有排好队,同学之间没有互相谦让。同学们你们回答的真好,现在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班会“友爱谦让伴我行”。谦让:谦虚地不肯接受或不肯占先。友爱:友好亲爱。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最近动物王国里发生了件事情,需要同学们的帮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动画片《独木桥》。(师:故事看完了,大家来说说他们谁做的对,谁做得不对?

生: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小灰牛和小黄牛不懂得谦让,结果落到了河里,这个结果多不好啊!师:他们应该怎样做? 生:应该互相谦让。

生:他们应该说话和气,谁有着急的事情谁先过桥。师:这个办法真好。谁愿意来表演一下? 学生表演两只小牛 互相谦让,顺利过桥的场景。

师 中国千百年来流传一个谦让的道德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四岁的孩子,你们知道是谁吗?现在请看大屏幕“孔融让梨"的故事。

师:看完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想?能说说你们家里的故事吗?

同学们讲得真好。可是最近经过老师的调查,在我们班级也存在着不谦让、不团结的事情,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请看发生在我们班上的一个真实故事的情景在现。

表演情景1:两个同桌同学,小李要向小王借铅笔,并且在小王没有同意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去拿。小王一把抢下铅笔,小李毫不犹豫地打了小王。师:我们大家来讨论一下这件事情,你们认为这样做好吗? 生:我认为这样做不好,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生:同学有困难,我们应该帮助他,他借铅笔是因为他当时有困难,应该借给他。

生:我觉得小王不应该那么小气。

生:我认为小李也不对,他跟别人借东西,应该得到别人的允许后再拿,不该自己去拿,更不该打人。

师:如果我们同学之间都这样不友爱不谦让,我们的集体会是什么样子? 生:同学之间都不会成为好朋友。生:有困难没有人能帮助你。生:人与人之间没有友好,只有自私。

师: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所以说,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针对刚才的事情都谈了自己的看法。如果在我们的集体中,不铲除这些坏现象,我们的集体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生:每天在不愉快的环境中生活,会很不开心。

生: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同学之间不团结友爱,像敌人,那我的班级就不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上学了。

生:我们的班级就不是一个优秀的集体,学校就不会表扬了。

师:在一个不好的集体中成长,你就不会形成优秀的品质,就不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师:大家来说说怎样做才能在集体中健康成长? 生:同学有困难要互相帮助。(多媒体出示互相帮助)生:遇到事情要为他人着想。生:不能自私,不与人争抢。

生:对待同学要宽容大度,不能小气。(多媒体出示宽容大度)生:同学遇到困难,我们要主动帮助。

师:同学们说的对,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做,我们的集体就是个优秀的集体,我们每个人在这样的集体中成长就会茁长健康。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现在你可能对自己以前的一些行为感到后悔,还因为一些事情和某个同学有些摩擦,现在利用这个时间,向你的朋友道个歉,并向他许下诺言:让我们在团结互助、谦虚礼让的集体中健康成长。(多媒体出示诺言)(学生走下座位,和自己的朋友道歉或许诺,让本次主题活动进一步升华)师:最后让我们在一首儿歌中结束这次活动。

小朋友,要记牢

遇事要为别人想

宽容大度是美德 团结互助讲谦让

遵章守纪为集体 健康成长成栋梁

2.礼让与谦让 篇二

(王)今天喝茶,你买单!

(赵)凭什么凭什么?什么事都要我让着你!

(王)哼,我要是男孩,我也让着你!

小刚呀,又惹到小妮啦?

(赵)今天骑自行车上学,她偏要我让她在前面。好呀,我就让她冲上前呀,结果她不小心摔倒了,就一直怪我……

小妮呀,胖叔叔的茶水能消炎止痛,你抹抹,试试看。

王小妮用茶水抹着膝盖,咦,还真的不疼了。

(王)哇!胖叔叔,你真神耶!

小妮呀,你是不是觉得男生一定得处处让着女生?

(王)那当然啦。绅士风度嘛。

乘车时,男生可以让座位;上下车,也可以让女生先上先下;看电影,可以让女生先进;会餐时,可以让女生先动筷子;春游时,也可以让女生先玩游戏。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学习上呢?竞赛时呢?是不是也要男生让女生?

(王)嗨,我们班的前三名,都是女生。

(赵)哼,你说的是语文。数学呢?前三名都是男生。

(王)学习上我们才不要他们让呢!

(赵)哼,我们也不会让!

(笑了)这就对了,男生和女生都是平等的,本来就用不着谁让谁……

(王)胖叔叔,我也只是要小刚让耶。别的男生,我还不要他让呢。

我知道,你们从小青梅竹马,像兄妹一样。小刚的“让”,是一种“礼让”,一种“谦让”,就像男生让女生,是一种礼貌,一种文明习惯。

(赵)哎呀,胖叔叔,你一下就说到点子上去了。

(王)哼,我们女生,也经常让着你们男生呀。你们男生好霸道,我们还不是让着你们算了,不跟你们计较。再说,你每次让了我,我也说了“谢谢”呀,我也讲礼貌了呀!

(赵)但是你不能耍娇气!

(王小妮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谁耍娇气了?哼,人家腿摔破了,你还说我娇气……

小刚啊,小妮一向是很坚强的呵(对小刚眨眨眼),你是哥哥,现在应该好好安慰安慰小妮啊。男生和女生,都应该互相谦让,对不对?

(赵)好,小妮,下次让我也摔倒,好吗?

(王)谁要你摔倒了!哼,今天你买单!

(笑了起来)今天我请客!你们慢慢聊啊!

3.谦让班会 篇三

风在窗外呼啸,吹的树叶哗哗作响,天空被云朵遮得严严实实,显得十分沉闷,仿佛预示着什么事要发生一样。体育课过后,你兴冲冲地跑过来找我,而我却出奇地没有向往常一样疯,而是趴在桌子上文文静静地写字,偶尔望着旁边一个墨水瓶发呆。然而,你的莽撞差点儿把我和桌子撞了个“人仰马翻”,墨水瓶当场就牺牲了。

墨水仿佛获得了自由,向四周扩散开来,在桌子上画了一副“泼墨画”。地面上出现了许多条“小黑沟”,我们俩都惊呆了。虽已同窗多年,但我仍不能原谅你的鲁莽,心中一股火气直像嗓子眼窜。

我终于“火山爆发”,拿起你桌上的钢笔就往地下摔,还狠狠地踩了两脚。你估计不明白我为什么会这样做,难道多年的友谊从此荡然无存?泪水从你眼眶漫了出来。但我自以为很解气,当我转身离开的时候,你突然向我说道“对不起……”“对不起”这三个普普通通地字像一把锤子猛地敲打在我的心口,让心中的坚冰一点点的碎裂,我回头看了你一眼,发现你还站在原地,望着我,你发红的眼眶使愧疚漫上我的心头。

最后,我还是离去,可心中却不禁发起颤来。朋友,我如此地报复你,你还能如此的忍让和宽容。而且,我知道你不是故意,可我当时确实怒极,并且伤害了你,可是你为什么还要说声“对不起”呢?走着走着,我渐渐迈不出步伐。我想,我们的友谊肯定要结束了,就像一个有着裂痕的小船还能再远航吗?

可是第二天,当我们在走廊处相遇到,双方都不由自主地停住了脚步,“看,给你”。我们异口同声地说道。你手中拿着一瓶崭新的墨水,我手中拿着一支钢笔。于是,我们不约而同地笑了,我们的手握在了一起,我们的谦让让友谊的小船重新远航。

4.学会谦让 篇四

学会谦让 一天晚上,我和弟弟去打羽毛球。突然,一阵打骂声音响起。我情不自禁的跑去看。我顾不得人群的拥挤,看见一位乱蓬蓬的头发的中年妇女和一位青年男子互相对峙着,恶狠狠的盯着对方。还没到一会儿那个中年妇女抄起一个苹果对青年男子砸去。他用手一挡 一天晚上,我和弟弟去打羽毛球。突然,一阵打骂声音响起。我情不自禁的跑去看。我顾不得人群的拥挤,看见一位乱蓬蓬的头发的中年妇女和一位青年男子互相对峙着,恶狠狠的盯着对方。还没到一会儿那个中年妇女抄起一个苹果对青年男子砸去。他用手一挡,然后向前往中年妇女冲去。

人群中,几位孩子害怕的捂住了眼睛;老人们消失在人群中;几位中学生看不下去了把头往后转过去;突然,人群里冲出两个男人,黑色的皮肤显出凶狠的光芒,手中拿着一个棍子对着中年妇女就是一打,中年妇女拼命反抗。另一个人就在砸东西。

事情的原因是这样的:青年男子到中年妇女哪儿买五斤苹果,结果回去一称,发现少了一斤。就去和中年妇女理论,中年妇女不听,就打起来了。

为了一斤苹果而大打出手,见刀见血,值吗?如果青年男子和中年妇女能互相谦让会这样吗?

5.谦让,成就美丽 篇五

“东边来了一只羊,西边来了一只羊,一起走到小桥上,你也不肯让,我也不肯让,‘扑通’一声掉进河中央。”这是我在女儿的儿歌书本里看到的。记得小时候,这首儿歌就已被我所知,现在依然用来教育孩子。

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常常会看到,有些学生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琐碎小事、一点微不足道的蝇头小利而互不相让、恶语攻击,甚至拳脚相加,使事情发展到不欢而散直至无法挽回的地步。这样做不仅使双方怒火中烧,破坏了各自的心情,而且损害了双方的形象,试问,这样做有意义吗?这样做值得吗?不相谦让、斤斤计较的结果既然是害人又害己,那为什么不能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展示自己的涵养,表现自己的大度,谦让一下别人又何妨?

有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拳王乔·路易在拳坛所向无敌。有一次,他和朋友一起开车出游,途中因前方出现异常情况,他不得不紧急刹车。不料后面的车因尾随太紧两辆车有了一点轻微碰撞。后面的司机怒气冲冲地跳下车来,嫌他刹车太急,继而又大骂乔·路易驾驶技术有问题,并挥动双拳,大有想把对方打个稀巴烂的架式。乔· 路易自始至终除了道歉的话外再无一语,直到那个司机骂得没趣了,扬长而去。事后,乔·路易的朋友不解地问他:“那人如此无理取闹,你为什么不好好揍他一顿?”乔·路易听后认真地说:“如果有人侮辱了帕瓦罗蒂,帕瓦罗蒂是否应为对方高歌一曲呢?”

做人境界之高低,往往就体现在处理矛盾的不同方法上。懂得谦让的人会主动化解矛盾,而不懂谦让的人却总是激化矛盾。其实以乔·路易的实力,只需不重的一拳,就可以给那个蛮不讲理的人一个深刻的教训,而他并没有这样做,他只是以谦让的人格力量去感化对方。

谦让是一种豁达的挚爱,可以化冲突为详和,化干戈为玉帛,谦让又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别人冲撞了你,内心也会感到不安,你以谦让待人,自然会得到别人的理解与拥戴。谦让需要深厚的涵养,它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能陶冶人的情操,带给人心灵的恬淡与宁静。谦让品质的培养对于我们基础教育而言刻不容缓。

首先,正确理解谦让。

无理解的让,不是谦让,而是退让,是逃避,是懦弱,是无奈。真正意义上的谦让应该是不准一味地迁就那些狐假虎威的人而为非作歹,而准一味地牵就那些脚踏实地的人却奋发图强;不准故意的相让那些居心叵测的人而偷梁换柱,而准有意的相让那些专心致志的人却自食香果;不准特别的放纵那些争名夺利的人而挑拨离间,而准特殊的放任那些淡泊明志的人却静观自得;不准过分的就让那些图谋不轨的人而横冲直撞,而准过度的就让那些宽大为怀的人梦想成真。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周恩来曾三次谦让于毛泽东,一次次把毛泽东推上党的重要领导岗位乃至最高领导岗位·。在那艰苦卓绝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种领导对被领导的谦让,是让贤、荐贤。尤为可贵的是,周恩来的谦让不是消极的闪避和撂挑子远走,而是一种积极的协助与扶持。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生学习的。

其次,培养谦让意识。

俗话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谦让不但能让你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感激,而且会使你拥有很多知心朋友,当你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这是对你谦让别人的最大回报。而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是永远品尝不到帮助别人的乐趣的,他也只能是孤家寡人,没有知心的朋友和他同舟共济,这样的人不是很可悲也很可怜?

在当今的社会中,谦让似乎已经过时了。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很多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家里什么好的都是孩子优先,那么在学校,争、抢是普遍现象,他们早已习惯了唯我独尊,缺乏谦让意识。难道谦让真的过时了吗?当然没有。谦让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养。我们需要谦让精神,这个时代也呼唤谦让精神,今天,谦让不过时。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谦让意识。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在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增强彼此间的合作意识、谦让意识。如确定一节以“谦让”为主题的班会,可以让学生把生活中“会谦让”和“不能谦让”的一些事例用各种形式表演出来,让学生真实地感知谦让是一种美德;在平时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故事:如孔融让梨、六尺巷、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唐尧虞舜的禅让等故事,听完故事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与分析,从而使学生了解谦让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谦让的意识;在学习生活中,还应该注意一些细节,鼓励学生的谦让行为。如两个班级在校门口相遇,提倡一个班级的同学能主动让另一个班级先行。

最后,注重言传身教。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应该在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告诉学生真正聪明的人常常以退为进。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谦让,应常常和他们谈心,从学习、生活、思想上关心他们,教他们如何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教育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体谅同学和谦让别人。因为只有互相谦让,同学们才能友好相处;只有在团结、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心情舒畅,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外,更应该对生活中有谦让品行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更多的同学向他们学习。教师也可以及时和学生家长沟通,在家长的配合下做好谦让品行的培养。要使学生认识到有一颗宽容之心、谦让之心并使之升华到行为上将是自己终身受益。

除了言传还有身教。

记得在学期初发书的时候,有一本书被雨淋湿了,书皮发霉了,当这本书发到李金龙手中时,他立刻告诉老师书皮发霉了,虽然没有要求老师给他换一本,但是从他的表情中明显可以看出,他拿到这本书是不情愿的,同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随即将自己的教本和他调换,同学们此时看在眼里,愧在心里。一句“老师,我想要那本书。”打破了此时的寂静,原来是班长魏梦旭。“为什么?”我接着问。“因为这本书教给我两个道理:从书上我学会了要保护书,书是知识的海洋;从老师那里我懂得了谦让。”“说的真好,老师为你骄傲,为你鼓掌!”同时全班同学都为她鼓起掌来!

6.一条被子的谦让 篇六

如果初恋情人没有离开她去外地,如果她没有在等待的时光里冷了心,如果也没有父母的软硬兼施,她必定是很难看上他的。他长相普通工作一般,整个人木讷土气,无端地叫她心头生厌。

他却丝毫未计较她的冷若冰霜,开开心心地娶她过门,每天变着花样地善待她。早晨她醒来的时候,他已把牛奶面包摆在餐桌上;中午菜谱总是由她的喜好来定;傍晚下班后又立即赶回家给她做饭;她喜欢的歌手出了新唱片,也会第一时间买到送她……可是,她不爱他。

她仍旧牵念曾经的爱,自然会排斥他的好。他似乎挺愚笨,难道就从未察觉她心有所属吗?她说,我们分床睡。

他愣了一下,竟还是答应了她。两个已经结为夫妻的男女,不睡在一张床上该有多奇怪,但他不问她也不说,平常在家或外出他照样疼她怜她。旁人瞅到眼里,都赞他们恩爱。

谁知道,老家的婆婆突然来访,想住久点。他们狭小的房子没多余的客房,她和他被迫睡在一起。夜里,他从背后抱住她,她别扭地挣扎几许,他固执地不松手。她本欲发火,但碍于婆婆在,同时想到他待自己的好,轻叹一口气就任由他了。

数月过去婆婆走了,他们重新恢复分床的状态。只是她心底凭添一丝怅惘:宽阔的双人床空荡荡的另一边,缺少他的填充反倒不太适应。她仍不爱他,但多少有点内疚,以及一点相濡以沫的情意。偶尔她也会往他碗里夹菜,他脸上全是受宠若惊的表情。

她知道,自己是想要向平静的生活妥协,丢失的故人找不回来就选择遗忘和埋葬。

偏偏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她又重新邂逅旧情人,往事潮水般汹涌地扑面而来。尽管她警告自己把这场故友重逢的相遇处理得妥当一点,应该假装苍白了记忆,然后转身走掉,可双脚却如同栽进了水泥地里,怎么也拔不动。

情人还是一如既往的霸道,没有半分犹豫地走近她,牵她的手奔向附近的旅馆。在对方把她搂至胸前说“我想你”时,她便没了现在,只有从前。

她给家中的他打电话,编了个谎言说今晚不回去了,情人同样也叮嘱贤妻无需等待自己。只可惜再见时大家都是已入围城之人,失落把她抛进无边无际的黑暗,但随后情人的撩拨点亮了她浑身蓬勃的欲望,水到渠成的欢爱渐渐驱散她的伤怀。

激情退场,她偎在旧情人的胸膛里贪婪沉睡。半夜里,她被冻醒了,旅馆的空调不知因何突然坏掉,空旷的房间里嗖嗖地有股冷风钻至骨髓。

旧情人把一条被子裹得紧紧的,她整个身子裸露在外,她委屈地往他被窝里挤,挤一下,再挤一下,他迷迷糊糊地踢了她一脚,她便跌滑到地板上。

再看旧情人依然酣睡,鼾声如雷。她只觉得一颗怀念旧爱的心立即绝望得跌进尘埃,四面相袭的,都是清冷和寂寞。她抱臂自拥坐在地板上想了很多,怎么也没想过旧情会是这等的不堪。

她想起家里的他,他在干吗呢?想他们同床共枕的那些夜晚,他都从背后抱她,夜里她醒来看他大半个身子露在外面,被子全让给她了。想他们分床而睡的那些夜晚,他也会轻手轻脚地进来,替她掖好被角……心里顿时有悔恨的野草以疯狂的状态,快速生长。

她穿衣拿包,没叫醒旧情人就推门走了。回家,是她当时脑子里惟一的想法,因为他用一条被子给了她温暖如春的冬天。

这一夜过后,她表面还是波澜不惊的样子,但实际上早已删除了旧情人的所有信息和留恋,一心一意享受他的好。甚至,她找到一个借口把小客房改成书房,他们重新睡在一张床上。

和他的感情越来越浓厚,到最后,她完全忘记自己曾经那么深切地爱过别人。

是的,平凡人的真爱,往往就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就像他冬夜里一条被子的谦让,让她牢记了长长久久。

7.学会谦让 篇七

——读《你好,粗尾巴》有感

假期里,爸爸妈妈给我买了好几本书,其中有一本《你好,粗尾巴》我是第一次读,里面有好几个小故事,主人公是一个叫“粗尾巴”的小老虎。

小老虎原来可不叫“粗尾巴”,它叫花花。它家新搬到一个地方住,那里有许多小动物。一只小花猫名字也叫花花,小花猫花花很不喜欢别人跟它有一样的名字,它还因为这个跟别的小动物吵了好久才停下。小老虎知道以后回家对妈妈说它要改名字,妈妈问它为什么,它可是老虎呢,别的小动物肯定都怕它,小老虎向妈妈说清楚了,它说小花猫是它的朋友,跟朋友要谦让,不能以大欺小,“那你想要什么名字?”,妈妈问,小老虎说:“我想叫粗尾巴。”于是,小老虎以后就叫“粗尾巴”了。之后,它过上了新生活。

8.学会谦让 篇八

在我国安徽的桐城,有一条巷子特别出名,人们总爱讲起这条巷子的来历: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看完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是说,从千里之外来的家书只是为了一堵墙,你再让对方三尺又有多大损失呢?你看,雄伟的万里长城今天依然蜿蜒曲折,但是当年建造它的秦始皇早已经不在人世了。其实,这首诗就是劝告他的家人,不要为小事而斤斤计较,再有价值的东西也是身外之物,又何必争来抢去呢?张家人看罢来信,深深领会到张英和睦礼让、豁达明理的胸襟,立即让出三尺地。邻居看张家礼让三尺,也随即退后三尺。两家不仅化解了纠纷,还为过路的行人留下了一条六尺宽的通行巷道,大大方便了百姓。如今,这六尺巷已成为了我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是呀,让人三尺又何妨呢?生活中常常需要我们大度地让出这“三尺”,谦让会让我们的心境更加明澈。英国的《太阳报》曾以“什么时候最快乐”为题进行有奖征答,他们从八万多封来信中统计出了选择人数最多的答案:礼让别人时最快乐!因为,我们的谦让,会换来别人的感谢和微笑,也会为自己换来快乐的心情。

谦让是一种美德,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风度。我们小学生理应学会谦让,养成相互谦让的良好习惯。然而,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之间为了琐碎小事,发生争吵甚至打架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固执己见、互不相让的争吵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可是,如果我们拥有了谦让的精神,遇到这种争执明智地退让一步,或许,我们便会发现很多误会和矛盾都是可以避免的。因为,谦让不仅可以化解矛盾,更能化阻力为动力,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就拿我们高年级学生来说吧,每当周一的升旗仪式结束后,楼梯口便聚集了很多班级的同学,这时,我们各个班的领队同学便会带领我们静静地等候,让低年级的同学先走。体育课后,饮水机前少不了急着喝水的同学,而一些懂得谦让的同学总是友好地让其他同学站到前面。谦让,让我们这个大家庭显得更加温暖可爱;谦让,让我们心胸宽广,收获了更多的友谊和快乐。同学们,你们也想收获这样的快乐吗?你们也想让生活充满阳光,溢满芬芳吗?那么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会谦让吧!给人方便,与己方便,中午就餐时,让同学站到前面;发放新书时,让同桌先拿;下楼时,让低年级的同学先走;出教室门时,让老师和女同学先行;做游戏时,把玩的机会让给还没有玩过的同学;看书时,把书让给另一位也很想看这本书的同学,自己下次再看……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用谦让的精神为我们自己储蓄文明,共同分享我们的欢乐吧!

9.是否谦让 让孩子自己判断 篇九

该不该鼓励孩子竞争

有家长问我:孩子们发生争执,如抢玩具时,是教孩子谦让还是鼓励孩子竞争?哪种做法更适当?我觉得我们恐怕不能单纯地谈论谦让与否,这牵扯到我们给孩子什么样的世界观。童年时期,孩子正在建立他的安全感,他需要知道这个世界是善良的、人类是可信的、自己是值得存在的。有了这种坚实的安全感,孩子才有足够的内心力量去迎接生活的挑战。

有些家长生怕孩子眼前吃亏,将来受欺负。其实这是成年人把内心的担忧和偏颇投射到孩子身上了,而孩子所需要的恰恰不是所谓世界的“险恶真相”。

孩子尚处于分辨善和恶的朦胧状态,如果我们教给他一套怀疑一切、锱铢必较的观念,他成年后会怎样对待这个世界呢?谁还敢和他来往呢?如果我们给孩子营造一个善良的环境,他成年后会善意地看待这个世界和他人,他会主动去做善良的事情,他会下意识地寻找并且吸引同样善良的人跟他做朋友,而且他会排斥那些不善良的东西。无论在哪个社会环境里,一个善良、真诚、谦和、友爱、协作的人,都是受欢迎的,成功的机率也很高。但是如果我们过早地教习孩子打、抢、斗、不能吃亏、竞争竞争再竞争,那他就真的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恶,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不知道怎么与人相处了。

所以,当我们成年人把这些事情想明白的时候,再遇到孩子之间发生争执,就不会有谦让或者竞争这样的困惑了。

孩子谦让后需抚慰

孩子谦让的同时心里可能会很难过,家长就需要帮助孩子调整他们的心理。其实,令人心里难过的谦让恐怕还不是真正的谦让,谦让应该建立在自觉自愿、心甘情愿的基础上,而不是含有很多勉为其难的成分。比如出于恐惧、怯懦而忍让、退避的举动,称不上是谦让。

对于人类,甚至对于动物来说,绝大多数利他的行为,其动机和最终结果都是以利己为出发点。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幼病残孕人员让座,这在以前的教导语言当中,都将其作为一种公德来赞扬。

实际上,给这些人让座,最终获益的是整个乘车的群体,包括谦让座位的个体。如果这些体弱人员得不到座位,在汽车运行当中,他们是最容易出现意外的人,站不住、扶不稳而导致摔倒、磕碰、受伤,届时全体乘客都需要为这样的意外付出代价。那么从个体以及整体利益出发,给这些人员让座,则不仅是利他行为,也是利己行为。

孩子的谦让也如此,在谦让的最初阶段,由于缺乏预见未来的能力,孩子会因为暂时的利益受损而不乐意谦让,产生一些负面情绪,这也是正常的。但是通过重复的体验,孩子会慢慢体会到,自己是谦让的最终获益者,那么以后他也会主动谦让了。

我们成年人的工作则是纵观整个局面,评估每一个具体的情况,看看到底是否需要鼓励孩子谦让,而不是为了谦让而谦让,一味地要求孩子做出谦让的表现以博得他人的赞赏。

在的确应该谦让或者已经吃亏的情况下,孩子心里难过了,我们唯一的任务是接纳他的情绪,安抚孩子,给他共情、赞许和鼓励,而不是强求他平息、甚至骂他窝囊。

不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

有家长担心孩子过于谦让不好,会磨灭孩子的竞争意识,我却不这么认为。一个真正谦让的人,是自我意识比较牢固、拥有良好的安全感、对自己评价比较高的人,他的谦让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被迫无奈或者虚伪假装的。

谦让意识的基础是自信心和安全感。如果一个孩子的自我意识建立得比较稳定,清楚自己与他人的边界,知道自己拥有的责任和权利,那么他的谦让就是自发的,而不是在损伤自己利益的基础上强求出来的。遇到应该保护自己利益的情况,他也会运用自己的智慧,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

吃亏与否,往往不是孩子的感受,而是成年人的感受。而成年人往往将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身上,或者将自己的价值观推行给孩子。想让孩子谦让,又怕孩子过于谦让,担心谦让会磨灭孩子的竞争意识,这种焦虑的根源在于成年人没有想通谦让的本质和意义,只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要求孩子做出谦让的样子来。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担心是多余的,它来自于我们内心的恐慌。

无论谦让还是竞争,我们应该以孩子的感受为主,当孩子对于玩具被别人抢走而没有表现出不快的时候,我们不必插手干涉。如果孩子很难过,我们则可以帮助他跟对方协商,却不能教导孩子去抢回来,两个“错误”相乘不能形成一个“正确”。在一群孩子抢占公共器械的时候,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排队轮流。

无论是一味的谦让,还是一味的竞争,都不是最佳的公共秩序。我们自己弄明白这些道理,才能给孩子恰当的指引。

尊重孩子谦让的选择

有人认为,家长别过多地干涉孩子的谦让和争强好胜,应该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自己去解决问题。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正确,在安全的前提下,家长的确应该放手让孩子通过体验来学会与他人交往的原则。家长过多干涉,会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

一般来说,家长保护过度的孩子会表现得比较怯懦,习惯依赖成年人替自己解决问题。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不可能事事处处都帮助孩子,不可能跟他一辈子,什么都替他出面。

我们还需要意识到,谦让意识是逐渐建立起来的,而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

我们需要给孩子时间来进行实践,让他们慢慢积累经验,帮助他们梳理、疏导情绪,让他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交往方式。

(小巫 儿童教育专家,国际母乳哺乳辅导专家,美国父母效能训练课程英文讲师)

10.谦让作文600字 篇十

大家一定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当初他让最大的梨给自己的弟弟吃,这也使他后来成名带来帮助,也使这一故事成为中国人的佳话。也是如今日益衰退的美德――谦让。

谦让,这个曾经让中国人所骄傲的美德,现在它却不能让国人自豪了,因为如今的中国人已经处处没有谦让了。在一条羊肠小道上,两辆汽车正剑拔弩张地对峙着,尽管只要稍稍倒一下车就可以避免的纠纷,双方都不肯退避。在公交车里,人群拥挤,见到老人蹒跚迈着步伐,却很少有人为他让一下座位。难道中国人的道德心只有这么一点,让原本明亮的道德之光也荡然无存?有些地方口口声声地说要建设美好的城市,但在建设那些令人向往的美好的城市之前至少要把群众的精神文明培养起来吧。不然即使是渺小的愿望也都会变成那遥不可及的幻想。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人谦让的美德还没有完全丧失。在热心人的努力下,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公交车上为孕妇、老人让座的多了起来,有时还会帮忙拎一下物品;在售票处、在饭堂可以见到排队的长龙,有人会为有急事的同志优先让道。他们延续着那中国的传统美德,绽放出人性的光辉,也许单个的光辉是那么微弱,但是当我们一起努力,便可以发出一片强烈的光。

11.谦让作文600字 篇十一

故事是这样的:清朝时,张英爷爷都是京城里的大官。有一次,他的家人为修房子和邻居发生争吵,张家人写信给张英,想让张英给当地的打声招呼,打赢官司。然而张爷爷看过信后,就只写了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和邻居都深受感动,主动退让三尺,“六尺巷”因此而得名。

张爷爷谦让的高尚品格太让我感动了。我暗下决心,我要像张爷爷学习:做一个懂得谦让的人。

放学回到家,五岁的表弟正在我家玩。一开始我们相处得还可以,可不久就出现了“战乱”。妈妈买了杨梅。杨梅酸甜可口,一咬就满嘴酸水儿,美味极了。但是它们的数量屈指可数,当盘子里只剩下一个时,我们犯难了。这一个到底给谁吃呢?“要不就猜拳吧!”弟弟提议。“好啊!他和我猜拳,是自寻死路。”我偷偷的乐了。果然,我赢了,正当我准备伸手去拿时,不禁想起了张爷爷的故事,脸不由得红了,“自己还下决心要像张爷爷学习,怎么还和弟弟抢杨梅呢?太不应该了。”想到这里,我立即收回了手,对弟弟说:“弟弟,

你吃吧!哥哥吃够了。”妈妈在一旁看见了,微笑着说:“我的儿子懂得谦让了,妈妈真替你骄傲!”听了妈妈的表扬,我开心地笑了。

12.如何让孩子具备谦让的品质 篇十二

谦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做人的境界。谦让表现出来的是胸怀的宽广,是对他人的尊重。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能够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学会谦让,学会关心照顾他人,能够得到其他家长的认同,学校老师的喜爱,在同伴交往中受其他同伴的欢迎。家长希望孩子拥有谦让的品质是好的,但是怎样的孩子才是谦让,什么时候需要谦让,这是关键所在。有的家长担心,如果孩子总是谦让,就会不懂得去争取,变得懦弱,什么都无所谓,所以不太能把握好孩子该如何谦让。其实,谦让的品质是孩子融入社会,学会与人相处的表现。父母要培育培养孩子谦让的品质,必须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特点,教导孩子要学会与他人分享,能够进行换位思考。

如果孩子是心甘情愿去做一件事,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要孩子学会谦让,首先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兑现你对孩子的承诺,让孩子觉得他做到谦让他人,就会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对孩子进行谦让教育时,家长要切忌强迫的态度。有时候孩子忍痛割爱,将自己的东西谦让给他人,是威逼所为。这种谦让只是表面的,其内心并没有做到真正谦让,容易适得其反。

因此,要让孩子养成谦让的品质,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会尽力消除孩子的个人中心意识

个人主义通常来说是一种自私的表现。要让孩子学会谦让,就要杜绝他们有个人中心意识。因此,有个人中心意识的孩子,通常难与他人相处,不懂得分享,自我意识强,给他人高傲和自大的感觉。这样的孩子很少有人与其交往,导致他们缺少同龄朋友。教孩子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消除孩子的个人中心意识,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感恩。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教导好孩子学会如何表达感恩和感受感恩。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首先就需要让孩子学会表达感恩,而表达感恩应该从学会说“谢谢”开始。我们要时刻教育孩子,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表示感谢。例如,当有一个人给他递一杯水或者送给他一件礼物的时候,孩子要主动说“谢谢”。如果孩子学会了说“谢谢”,那在他心里起码有了感恩的种子。

二、鼓励孩子学会谦让

相信很多父母都还记得“孔融让梨”的故事。谦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许多长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这种品质。但是现在的孩子,一家一个小皇帝,小公主,都以自我为中心,所有的人和事情都希望围绕着自己转,所以,家长还需要正确的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学会谦让。例如,你带孩子去公园玩的时候,公园里面只有一个秋千,你的小孩已经玩了一阵子,这时另外一个小朋友想玩,你可以鼓励孩子让给其他小朋友玩,一人玩十分钟,这样大家都开心。

三、多给孩子创造谦让的机会

培养孩子的谦让行为,应时刻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如家里有小朋友来玩时,提醒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给小朋友玩,孩子生日时要有意识地让孩子把蛋糕先送给爷爷奶奶吃,公交车上别人给孩子让座时,让孩子观察一下,车上还有没有比他更需要座位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给孩子创造谦让的机会时,父母不要把这种机会变成一种假象。一个孩子在家大方的不得了,家里无论谁向他要东西吃他都大方地给予。家里人都为有这样一个孩子而骄傲,同时大人们为了表扬孩子的大方而经常把吃的还给孩子。有一次,小表弟来家里玩,见到他手里的香蕉也想吃,孩子的妈妈说:“小宝贝,给表弟咬一口。”小表弟便—口咬了下去,没想到他“哇”的一声哭了。

四、父母要注重言传身教

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们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

孩子对父母的行为是很敏感的,他们很容易以父母的情绪来体会生活,如果父母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也会对父母的行为进行模仿,从而养成不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

五、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促进孩子的谦让行为

孩子年龄小,受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语言发展不成熟,不能完整地表达谦让的意思,他们常常只知道谦让就是好,但是在什么情况下要让又不明白。所以,父母应先讲明为什么要谦让,对什么样的事要谦让,然后通过游戏、行动等来创造条件,促使孩子学会谦让。

孩子们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个被子都有属于自己的道路,我们可以用“孔融让梨”之美的故事来教育孩子,也可以用父母质朴的关爱来呵护孩子,但更应该以理智来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理解,学会善良,学会竞争,这将会使孩子一生都受益无穷。

总而言之,家长切记,自已要做好榜样,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学会礼让,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经常身体力行,用行动证明,让孩子深刻体会到谦让的好处。

13.谦让作文 篇十三

总算风消停了些,我和母亲加快了脚步。终于来到收电费的小站,虽然太冷,但电局门外的人还不少。我和母亲只好在几米队以外的地方等着。

天气冷得我的靴子里全是冷气,冷得我直打哆嗦,不断地踩着脚,手不断左右搓来搓去,用嘴吹出热气来暖手,冻得紫红的脸才稍微有些缓和。

过了好久,终于前面只剩两个人了,我们抑制不住有点小激动。便数着钱等着还。

我突然听见有点脚步声,似朝着我们走来。我回头望了望,一位中年男子正踉踉跄跄地往着走来,好像脚有些问题。纷乱的头发在风中摇晃,任凭着风吹都没有去理会。苍白的脸在这个黑夜里显得格外的醒目,依稀可见眼睛里布满这血丝。这不禁让我对他有了别的想法。月黑风高夜,不总有什么不法分子,盗贼在肆意张狂?我习惯性地拉着母亲的手向前走了走。

令我很意外的,他站了没多久,就用手拍了一下母亲的肩,另一只手里紧紧攥着一张五十元钱。“能让给我这个位子吗,我真的必须快点付完电费。”我和母亲退到后边去,他很激动地说:“真是太谢谢您了,您好人会有好报的。”他付完电费后,便朝着远处走去,脚还一拐一拐的,不过很快便消失在了狂风之中。

14.谦让时代 篇十四

我家住在谦让时代。谦让时代嘛,顾名思义,就是说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都很谦让。谦让不好吗?你肯定要问了,现在就是要学会谦让啊。本来我们也是这样想的,可谁知这个时代的人太„„谦让了,让我的头都烦大了。

事件1:上次我乘公交车。就在我准备下车时,突然看见也有人要下车,入乡随俗,我就先让他下。我不仅站在旁边,还做了个请的姿势,那人也说了声“请”。没办法,我说:“再请。”他又说:“再再请。”我再说:“再再再请。”就这样折腾了三天三夜,我和他一起下了车才算了事。害得我吃了整整一包“金嗓子喉宝”才勉勉强强恢复了一点声音,要不然我就成哑巴了。事件2:这天,偶们的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在教室门口遇在了一起,1(语文老师)说:“你先上。”“你先先上。”数学老师回应。“不,你先„„上。”

15.也谈幼儿分享意识与谦让行为 篇十五

关键词:品德教育  分享  谦让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226

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分享与谦让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培养幼儿这方面的意识和行为,有利其建全人格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将分享与谦让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对幼儿进行培养和教育。那在我们成人的引导下,幼儿是否真正理解分享与谦让的道理呢?他们真正做到主动、自发地与人分享、谦让了吗?

现象描述一:

起床后,生活老师拿来了午点:小西红柿。老师请小值日生去为大家端午点,我发现这几个孩子走到桌子旁边都没有很快端走,而是仔细端详着盘子里的西红柿,之后拿走了装着相对较大的西红柿的盘子,同時很快地放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才去端其他盘子,给本组的小朋友发。我不免有些疑惑,难道孩子们还不懂得相互谦让、共同分享吗?于是我让孩子们想想《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导他们背诵《分糖果》的儿歌,唱《李小多分果果》的歌曲,进而提问:“如果这里有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你拿哪一个?”结果孩子们都回答的很好:“大的留给别人,小的我自己吃。”

听到孩子们的回答,我陷入了思考。孩子们通过故事、儿歌、歌曲等已经初步有了分享与谦让的意识,但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用行动表达时却正好相反。如何在社会领域中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感受关爱、体验分享和谦让带来的快乐的良好环境,从而避免单一呆板的说教,让幼儿经历从认知、理解到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重点考虑的问题。

现象描述二:

依然是刚才的案例,生活老师看到几个小值日生自己把大的西红柿端走了,就对他们说:“你们谁愿意当谦让的孩子啊?把大的给旁边的小朋友吃吧。”几个孩子看了看老师,撅着嘴很不情愿地和旁边的小朋友互换了盘子。类似的案例在幼儿园中经常发生,比如当两个孩子都想玩同一个玩具时,教师总是会帮助弱小一点的孩子,“你懂的谦让,你让给他玩吧”“你比她大,你让着点她”。每当这时候,得到教师帮助的幼儿似乎就是个胜利者,而那个被教师夸奖为懂得谦让的孩子则觉得很委屈,很不情愿。

看到这样的现象,我总在想:谦让是一种良好的品德行为,但是不是发自幼儿的内心呢?教师的谦让教育是否过于简单了呢?在提倡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同时,教师忽略了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所应该具有的自行决定的权利。当孩子的年龄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教师不恰当的引导,可能会让孩子压抑自我,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心声,更多地在意别人的感受,缺乏自信和自我意识。

现象描述三:

小班幼儿西西带来了好吃的糖块,老师夸奖她懂事,有了好吃的愿意与别人分享,她很开心,于是就给小朋友们发糖吃。可是发到最后,却发现都给了小朋友,自己一块都没有吃到,老师说:“没事的,你是懂事的好孩子,让其他小朋友吃吧。”西西点了点头,可是看到小朋友都在吃糖,她撇撇嘴忍不住委屈地哭了。这个案例引人深思,其实刚开始她还是很愿意与小伙伴分享的,可是没想到发到最后自己一个也没有,她很难过。因为从物质上讲,分享意味着共同享有,可是现在确是大家分享,自己没有。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年幼的孩子来说,理解分享的意义并做到愿意分享和谦让是很难的,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

那么幼儿园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分享与谦让的品德教育呢?

首先,教师要懂得分享行为有哪些。分享行为包括自发分享、诱发分享、被动分享。比如现象描述二中:当幼儿还不懂得同伴间玩玩具需要遵守规则(大家一起玩)时,在老师的被迫下,被动地与其他幼儿产生分享行为。这样的“分享”会使一方愉快,另一方愁。而诱发分享行为是在幼儿初步理解“分享”却又在道德认识水平低的情况下,产生利他行为。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我在班里开展了“周末玩具城”活动。在平时的游戏中,孩子们会自发地出现一些分享或拒绝分享的行为,每当有这样的教育契机,我都会及时引导幼儿展开交流、讨论活动,以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

一个人如果能自主自愿地与人分享并以此为乐,才算是真正具有了分享行为。教师应注意幼儿自发分享行为的培养,当幼儿发现某一幼儿正在为一玩具而苦苦向另一幼儿借时,他也许有过类似的经历,会主动拿出自己的玩具说:“我和你一起玩我的枪吧”。这时自发分享就会产生其中,此时自发的分享就成为了幼儿间社会交往的手段。

其次,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要让幼儿分享是比较容易的,而谦让对于幼儿来说就不太容易接受。在对幼儿进行谦让教育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去实施。对于较小的幼儿应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以分享教育为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可在满足其心理需求的基础上,逐渐教育其学会轮流玩、轮流使用。如我园蒙氏班就是这样开展活动的,利用蒙氏教具少的特点,引导幼儿懂得教具很少,要学会等待,学会轮流做工作,在玩玩具时也一样,学会等待,学会轮流玩,再由此过渡到谦让。

上一篇:常见的商务信函英语语句表达下一篇:快乐在宽容中作文700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