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翻译

2024-07-17

卖炭翁翻译(精选10篇)

1.卖炭翁翻译 篇一

白居易在《新乐府》中每首诗的题目下面都有一个序,说明这首诗的主题。《卖炭翁》的序是“苦宫市也”,就是要反映宫市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派人去市场上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这首诗的意义,远不止于对宫市的揭露。诗人在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读着这首诗,读者所看到的决不仅仅是卖炭翁一个人,透过他,还能看到有许许多多种田的、打渔的、织布的人出现在眼前。他们虽然不是“两鬓苍苍十指黑”,但也各自带着劳苦生活的标记;他们虽然不会因为卖炭而受到损害,但也各自在田租或赋税的重压下流着辛酸和仇恨的泪水。《卖炭翁》这首诗不但在当时有积极意义,即使对于今天的读者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2.卖炭翁翻译 篇二

一、《卖炭翁》的写作背景

白居易是唐代一位著名的杰出诗人, 是新乐府运动最得力的倡导者,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白居易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存诗二千八百余首。《卖炭翁》是《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篇代表作, 成篇于唐宪宗元和四年, 即公元809年左右[1]。白居易自承写作新乐府组诗的目的是“非求宫律高, 不务文字奇, 惟歌生民病, 愿得天子知” (《欢寄唐生》) 。

《卖炭翁》全文如下:

卖炭翁

(序苦宫市也)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 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二、《卖炭翁》的经济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卖炭翁》可谓文学作品中关于唐代经济生活的难得范本。

初读此诗, 第一印象便是卖炭翁的生活悲惨。即使在以强盛繁荣著称的唐朝, 普通人民的生活也难得温饱, 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唐诗中反映现实主义的诗歌多有证明, 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李绅的“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悯农》) 等。

那么,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民的穷困?经济制度显然有重要作用, 但简单地归结为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则失之于笼统宽泛。

(一) 贸易与分工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证了分工和贸易是国民财富的根本。国民富裕, 是因为分工和贸易发达, 反之则贫穷。而白居易其时虽不知亚当·斯密为何人, 诗中却佐证了斯密的结论。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卖炭翁是为生计温饱而烧炭卖炭, 但他并没有直接去种田织布, 而是通过买卖来交换生活必需品, 可见唐代的社会已有了一定的分工和商业发展。但贸易和分工十分不充分, 体现在:

“伐薪烧炭南山中”、“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不仅仅是卖炭, 而是砍柴、烧炭、运输、买卖一条龙包干, 整个生产和销售过程缺少更进一步的分工。这样效率必然不高, 成本居高不下, 收益微薄。“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证明了这一论断。“心忧炭贱”不是炭的绝对价格很低, 从“路有冻死骨”看, 社会上存在着尚未满足的取暖需求, 取暖的炭对于冻饿而死的百姓而言, 价格是太高而不是太低。但相对于卖炭翁付出的成本而言, 炭价又实在太低了, 低到它的收益尚不足购买一件保暖的棉衣, 以至于不得不乞求客观情况的改变 (愿天寒) 来增加市场对炭的需求。

炭作为冬季常用的取暖物品, 家家户户客观上都有需要, 其潜在的需求量应该是很大的。但从卖炭翁的遭遇来看, 在白居易的时代, 这一市场却十分狭小, 潜在的生活需求不能转化为真正的市场需求, 难以养活从业人员。商业促进分工, 而中国历代重农抑商, 缺乏利润刺激, 则少有资本的投入, 边际生产率难以提高, 反而造成了绝大多数农民的贫困。

(二) 实物货币和格雷欣法则

“半匹红绡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朝的货币制度不发达, 大量存在着实物货币。国家实行“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钱即铜钱, 帛则是丝织物的总称, 包括锦、绣、绫、罗、绢、絁、绮、缣、紬等, 实际上是一种以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兼而行之的多元的货币制度。白居易诗作中除了《卖炭翁》提到红绡当钱使用, 《琵琶行》中也有“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可见, 丝织品在流通中普遍充当货币。

韦伯在《儒教与道教》中分析, 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用实物为交换媒介的情况, 金银等贵金属并未确立其在流通领域中的绝对地位。直到近代, 货币经济也不如埃及托勒密王朝 (公元前332至前30年) 那样发达[2]。

从历史上来看, 中国古代很早就确立了国家的铸币制度, 先秦诸国各有本国的货币, 秦始皇更是“币同制”, 统一了钱币。但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归根结底应取决于市场。国家不断加强对铸币业的垄断, 由朝廷来决定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缺少了市场机制的调节, 武断地对市场下命令, 反而造成了混乱。唐朝便表现得较为突出。

历史研究通常认为, 唐朝铸开元通宝, 由于铸币技术低下及政府的有意控制, 使得市面上流通的钱币数量稀少, 不敷使用。实际上, 根据米塞斯所证明的理论, 市场上无论流通的货币量是多少, 都是最佳的货币量, 不会短缺或过剩, 所影响的只是以货币计量的价格。货币多则价格高, 货币少则价格低。“货币供应量是多少并不重要, 无论M是多少, 它都能同样地执行好交换功能。”[3]如果唐朝政府不进行人为干预, 那么即使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较少, 也能达成供求均衡。因此, 货币的数量不是关键问题。

问题在于, 为了满足货币“需求”, 唐朝政府将实物如绢帛规定为法定货币, 从而演变为“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金属铸币需要发达的采矿技术和铸造技术, 但绢帛则相对容易生产得多, 大量的绢帛投入市场充作法定货币, 与开元通宝通行。显然, 钱重物轻, 钱币被囤积起来, 退出了流通市场, 这便是著名的格雷欣法则。“豪家大商, 积钱以逐轻重” (《新唐书·食货志》) , 导致流通中钱币数量更少。唐朝严刑峻法试图解决这一问题, 显然只能是徒劳。

以实物货币计算价格, 将产生持续的通货膨胀和财富缩水。而无法获取钱币的普通民众, 只能使用实物货币, 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使得富者恒富, 贫者恒贫, 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半匹红绡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正是以这种虽然法定却不值钱的实物货币来掠夺劳动果实的写照。

(三) 财产权和契约自由

商业的发达, 必须以财产权的保障和契约自由为其前提, 中国历史上从未确立真正的财产权。“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理论上, 皇帝拥有最高的所有权, 在他以暴力控制的区域内, 所有的一切财产包括人民都是他的私产, 而贵族、官吏, 按照等级制度, 由皇帝授予相应的财产权利。基于个人自我所有权、并以劳动的方式确立财产权的制度从未真正建立[4]。 (1) 因此, 掌握权力者在市场交易中不知平等为何物, 随意侵犯他人的财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为公共利益征收须有正当程序并充分补偿”之类保护财产权的原则更闻所未闻。

白居易所批判的“宫市”正是以权力侵犯财产权和契约自由的典型。“宫市”起自唐德宗贞元年间 (始于公元785年) 。《新唐书·食货志》称:“宫中取物十市, 以中官为宫市使。”“先是, 宫中市外间物, 今官吏主之, 随给其直。比岁以宦者为使, 谓之宫市。”由此可知, “宫市”是宫中根据需要向市场上采购物品而成立的一个专门机构。这个机构, 同朝廷各部衙门没有隶属关系, 非官非商。在“市外间物”的时候, 不是按照市场上的正常价格进行选购, 而是“随给其直”。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 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有人认为, 宫使付了钱, 和卖炭翁之间仍然是买卖关系, 只是价格不公道, 这是对买卖关系很大的误解。是否付钱并不重要, 是否自愿才最重要。“惜不得”三个字道尽了其中关键。一方不能说“不”的交易其实是一种掠夺, 很难称之为真正的交易。而奉了皇命而来的宫使, 显然也毫无协商和谈判的念头, 不认为有达成自愿契约的必要, 只体现出权力单方面赤裸裸的强制。

实际上, “宫市”危害极大。“商贾有良货, 皆深匿之。” (《资治通鉴》卷235, “唐记”51) , “市之良贾精货, 皆逃去不出, 列窿闰者, 唯祖杂苦瘫而己。”《新唐书·判臣 (上) 》。为了逃避“宫市”而不做生意的, 不仅是那些拥有“良货”的商贾, 就连那些本小利薄的摊贩, 也不得不关门闭户, “每中官出, 沽浆卖饼之家, 皆彻肆塞门。” (《新唐书·食货志》)

或有人认为, 宫市只涉及一小部分买卖, 只要把皇家的需求满足了, 剩下的仍可交给市场自由交易。但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家本应是市场秩序的最终维护者, 它既然率先破坏了市场, 便鼓励了各级权力对市场的侵蚀。而中国古代本就是分为三六九等的权力等级社会。层层叠叠的权力之下, 犹如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 没有保障财产权利的规则, 交易不能体现自愿, 便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不能激励投资和生产, 从而进一步抑制了市场和分工的发展。

细读《卖炭翁》, 唐朝的人民生活困苦, 是因为市场分工不发达, 而分工不发达是因为国家干预过多。国家干预产业发展, 体现在重农抑商, 限制人民选择;干预金融流通, 体现在垄断铸币, 强制推行实物货币;干预市场运行, 体现在强买强卖、破坏财产权和契约。所谓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实际上并不是自然演化而成的经济形态, 而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因此, 人民就算如卖炭翁那样旦夕辛劳, 也难有富足之时。

参考文献

[1]颜慧云.“宫市”考论[J].武汉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6) :117-121.

[2][德]马克思·韦伯.儒教与道教[M].王容芬,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46.

[3][美]罗斯巴德.银行的秘密:揭开美联储的神秘面纱 (第2版) [M].李浩文, 钟帅,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45.

3.幸福的“卖炭翁” 篇三

北方人大多喜欢吃烧烤,一般人也只是吃吃而已,山东省平原县打工者赵德春却从中发现并且抓住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发现商机

赵德春是山东省平原县王打卦乡赵庄村人。1982年,26岁的赵德春发现济南盛行烧烤,但木炭却十分紧缺。他想:这不是一个发财的机会吗?有了这个想法后,赵德春将济南4个比较大的土产公司都跑了一遍,了解到当时济南的木炭都是从南方一些山区购进的,路远价格高,还不能保证供应。济南当时烧烤市场一天需2吨木炭,而实际供应不到1吨。赵德春想,光济南一个城市就有这么大的缺口,全国所有城市的木炭市场该有多大?

赵德春拿出几年积蓄的3000元钱,雇了一辆货车到安徽贩运了3吨木炭。他算了一下,以济南当地木炭的价钱和他的进货价,3吨木炭足可以让他赚上1000元。可是,车到济南一家土产公司一过秤,6000斤木炭竟变成了5500斤,更要命的是木炭质量太差,点燃后烟雾缭绕,而且劈啪响声不断,这家土产公司说什么也不要。赵德春好说歹说,人家总算答应收下木炭,但每斤价格比他的进货价还少一角钱,加上车费,这一趟生意赵德春非但分文没挣,还倒赔了1000多块。土产公司老板看着赵德春,同情地说:“小伙子,你进货的时候,对方一定将木炭浸了水。木炭吃水十分厉害,然后一路挥发,到济南后6000斤炭就变成了5500斤。像你这样做生意,不赔本才怪呢。”

开窑烧炭

贩运木炭这条路看来很难走,自己动手烧制木炭行不行呢?1987年夏,赵德春开始考虑自己开窑烧炭的问题。在征得村里同意后,赵德春承包了远离村子的马颊河西岸的一块河滩地。用了将近两个月时间,将坑坑洼洼的河滩平整好,然后建起了一个小土窑。赵德春自己拿着铁镐在野地里挖了一些树墩子,经过修整后装入土窑,点火后封闭窑门,开始烧制他的第一窑木炭。但由于没有技术,树墩子没有烧透,根本没法成炭。

第一次开窑以失败告终。他埋头又开始了第二窑实验。经过多次失败后,赵德春终于掌握了烧制木炭的技术。当一窑2吨重黑灿灿的木炭最终出现的时候,赵德春就像抱着宝贝一样,又哭又笑。

赵德春雇了一辆车将炭运到济南西门清真楼饭店。饭店老板见到这么高质量的木炭欣喜万分,当即现钱买下了所有木炭,并在饭店门口打出了广告:新到“兰花花”木炭(因为木炭的火花是兰色的),烤串敞开供应。这一次,赵德春赚了300元。清真楼饭店的老板还许诺,以后赵德春有炭尽管送来,他送多少就收多少。

有了清真楼老板的这个许诺,赵德春回到家立即增加了土窑数量。烧炭的树墩子不够用,他就打出广告高价收购树墩子,这样就解决了原料问题。赵德春又雇佣了两个人给自己做帮手,每人每月工资400元。这一年,赵德春有了5000多元的收入。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露天烧烤严重污染城市环境,一些城市相继整治取缔露天烧烤,木炭市场逐渐萎缩。赵德春的木炭销量一天天减少。经过苦苦支撑,到1993年,年底一算帐,刨去各项费用、开支,当年收入竟不足千元,赵德春不得不放弃木炭烧制,来到德州一个建筑工地打工。

研制环保木炭

在赵德春的打工同伴中,有一个叫王见礼的人,两人很快熟悉起来。有一次收工后,两人坐在工棚里拉家常。王见礼告诉赵德春,原来自己在德州有个露天烧烤,最辉煌的时候,一个晚上能赚200多元。露天烧烤取缔后,自己又开了一家“王记”室内烧烤店,用电烤羊肉串,但电烤总没有木炭烤出的那种原始自然的香味,挑剔的食客吃一次就够了,绝对不会吃第二次。而且电烤成本太高,这样惨淡经营一年后,不得不关门了,还将以前开露天烧烤时赚的钱赔了一部分进去。王见礼说:怎么就没有一种无烟无尘适合在室内烧烤的木炭呢?要是有这样一种木炭,价钱又合适的话,我就再回去做我的烧烤去。

真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听了王见礼的话,赵德春心中不由一动。他想,大家都喜欢吃烧烤,又都想多省点儿钱,如果能研制出这样一种木炭,既环保,价格又实惠,那一定前途无量。

带着这个意外的发现,赵德春离开了工地。1998年,赵德春开始专心研制环保木炭。

首先是原材料问题,能不能找到一种材料能烧制出无烟木炭?赵德春花费了2000多元购买了榆树、松树、枣树、苹果树、柏树等几十个树种,甚至连灌木型的木槿、红槿条也找来做试验。为了避免树种混淆,他每次只实验一种木料,把树干、树墩分开装进土窑进行烧制。为了保证烧制质量,他干脆在土窑旁边搭建了一个小窝棚,日夜守着土窑,晚上不时出来看看燃烧情况是否正常,但结果都失败了。

能找到的所有木料都实验过了,赵德春一心想寻找的环保木炭仍旧毫无踪影。一天晚上躺在土炕上,赵德春辗转反侧,土炕暖暖的热气让闷头想心事的赵德春热得直冒汗。“怎么这么热啊。”赵德春坐了起来,“这锯末真是好东西。我只烧了一点,没想到这么热。”妻子说。这句话让赵德春心里一动,是啊,什么材料都试过了,就是没试过锯末。

第二天,赵德春早早起来,在院子里点了一小堆锯末,然后蹲在旁边静静地观察。他没想到锯末竟然会燃烧得那么好,不见冒火,却热气腾腾,也没有多少烟雾。赵德春马上到附近的平原县宏达木器厂装了一编织袋锯末回家,可在试烧的时候,又碰到了一个难题:怎么把零散的锯末变成固体?后来,他在一部叫《大马帮》的电视剧中找到了方法。赵德春照方抓药,先把锯末弄湿,然后找来几块大石头压在上面,经过一天后,锯末真的结成了一整块。收拾好一个原来用过的土窑,赵德春进行了烧制,结果还真不错,点燃后一试,效果非常理想,热量既大,也不冒烟。

赵德春知道自己找对了路子。这样烧了几窑后,他想,手工制作如此麻烦,这样做下去赚不到钱不说,恐怕连老本都会保不住,可不可以进行机械化作业呢?经过多方打听,他得知有这种机器。1999年春天,赵德春花了4万多元从沈阳某厂购进了棒机、干燥机,又花了2万多元买了4个炭化炉,开始生产。他先把搜集来的锯末进行筛选,去除一些较大的木条木块,然后通过传送带将锯末送进干燥机烘干,烘干后传入棒机中进行高温压型,压制出长45厘米、直径7厘米的六棱型锯末棒,最后放入棒机中炭化。一系列工序下来,最后产出了令其较为满意的形状规则的木炭。成品木炭呈六楞棒型,长40厘米,直径约5厘米。

赵德春把木炭送到济南一些饭店试用,结果却不甚理想,有的火力不足,有的发出劈啪的声响,也有的仍有少量烟雾冒出。很多饭店要求退货,有人说赵德春的环保木炭是“挂羊头卖狗肉”。

赵德春对外界的议论充耳不闻,日夜考虑着环保木炭质量不过关的原因,终于发现锯末炭不过关的症结所在,原因竟是锯末质量不过关。从各个小加工点搜集来的锯末不纯净,里面有土和各种杂质,这些东西掺到锯末里制成木炭后使木炭出现了各种不良“症状”。

销售有奇招

明白锯末炭不过关的原因后,赵德春专门找到德州木器加工厂求购锯末。有了纯净的锯末,赵德春的环保木炭大功告成。2001年,赵德春带着5吨环保型锯末炭来到北京,准备冲刺北京市场,在货车上,赵德春竖起一块木牌,上写:绿色环保型木炭,耐燃、无烟、无尘、不爆花、火力足,更适合室内烧烤。一些烧烤店对赵德春的广告词表示怀疑,认为他吹牛。当赵德春来到一家叫做“天天烧烤”的烧烤店推销锯末炭时,该烧烤店老板不屑一顾地说:“如果你的木炭真有你说的那样好,你的炭我全要,价格由你说了算。”赵德春说:“如果达不到我说的效果,我这车炭全部免费送你,我一分钱都不要!”

双方现场实验。木炭点燃后,安静无声,没有一点烟,也看不见明火,红彤彤的木炭块持续地散发着强劲热量。最后,赵德春以每公斤1.8元的价格卖给了这家烧烤店250公斤锯末炭,而他的成本只是0.8元,每公斤可以赚1元钱。赵德春拉着一车木炭在北京转了7天,将5吨锯末炭全部售完,获利5000多元。

绿色环保型木炭一炮打响,名气不胫而走。不到3个月时间,赵德春就和北京、天津、济南等地的80多家室内烧烤店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木炭销售每月在20吨左右,收入2万多元。随着环保木炭市场的做大,赵德春建立了自己的木炭加工厂,雇佣了15个农民为他打工。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仅使用德州木器厂一家的锯末已经不够了,赵德春又和济南、泰安等地的一些大型木材加工厂和木器制品厂签定了收购锯末的合同,安排专人守在这些厂里收购锯末。

赵德春让妻子在家负责生产,自己全力推销。在推销过程中,赵德春发现,如果直接和室内烧烤店联系是一件很费事很烦琐的事情,烧烤店每次进量很有限,这样在送货收货款时很麻烦。浪费了精力,而且销量上不去。赵德春转变了销售思路,把目光瞄准了土产商。2001年,赵德春和北京市一家土产经营商联系销货,但那家土产商说和哈尔滨一家木炭生产厂早就建立了长期联系。赵德春说,那要看质量好坏了,我的货可先进少量,让别人免费使用,如果好就用,不好就算了。结果,使用过环保木炭的烧烤店再进货时指名要赵德春的木炭。不出一个月,那家土产商一个告急电话打给赵德春,要他赶紧供货,一次是10吨,且一月送一次。这样赵德春每年仅供给这家土产商的木炭就有120多吨,仅从这一家,赵德春每年就可获利12万多元。

在给土产商送货卸货时,赵德春发现由于木炭是裸露的,所以很容易弄的黑乎一片,而且单根木炭装卸不方便,弄不好就破碎了。一些土产商告诉赵德春,在大城市打市场,产品质量好,还要上档次,价格高点没有关系。在以后的生产中,赵德春把单根木炭用白纸包上,然后40根装成一箱,一箱重量约有17斤,这样木炭装卸时一箱箱搬运方便多了。虽然每根木炭由此增加了5分钱的成本,但赵德春觉得很值得。

2002年,赵德春为自己的绿色环保型木炭注册了“峰火”商标。木炭生产出后,赵德春把它们装在精致的小盒子里,销售到全国各地,木炭生意越做越大。

现在赵德春的环保型木炭已经远销到北京、天津、唐山、塘沽、泰安等地,一年销售400多吨,以每吨售价1800元,成本800元计,可获纯利40多万元。赵德春的环保木炭厂目前雇佣了30多个工人,自己购买了2辆大型货车运输木炭。

编后:

生意做不完

吕照/文

产品创新一般分两类,一类属于“无中生有”,好像凭空飞来;一类就是在现有产品上推陈出新。前者更多见于科技领域,需要人们更多的知识积累,同时需要更好的财务上的支持,后者则随处可见。赵德春的锯末炭应该更多属于后者,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中国人烧炭几千年,几曾听过其中有一味锯末炭?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赵德春的创新,又有点天外飞仙的意思,还不完全等同于在现有产品上的推陈出新。

读完赵德春的故事,我们很佩服他的创新意识,但我们更佩服的,是他在艰难困苦中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自己跌倒,自己爬起。这是创业者所需要的,同时也是一些创业者所缺乏的。

赵德春故事的另一层意义,是向人们揭示出,即使是在大多数人都感叹商业机会已经大不如10年前甚至5年前的今天,白手起家仍然是一件可能的事情。对于创业者来说,能否创业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你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是否有足够的学历,而在于你的思维方式,在于你是否有足够的眼光去发现机会,并且在发现机会后有胆量立刻付诸行动,然后不屈不挠,将其坚持到底。

经济发展,商业繁荣,确实是阻碍了一部分人的创业活动。这种阻碍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市场。随便到市场上走一走,你就会发现,现在的市场好像什么都有了,什么都不缺,商品琳琅满目,竞争空前激烈,你简直不知道自己还能够做些什么?你眼前的市场密密实实,好像一片茂草,让你几乎找不到一点空白。像李晓华那样,随便在北戴河卖卖冷饮、放放录像,就能赚个几百万元,这样的事以后恐怕只好到梦里去找了。对于创业者,尤其是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如今的机会确实已经大不如刘永好、鲁冠球们创业的时代。另一方面,更大的阻碍来自于物质市场对创业者精神和思维的影响。面对似乎应有尽有的市场,创业者难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想创业,却茫茫然,如天狗吃月亮,不知从何处下手才好。这种状况对创业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并使他们中的一些人最终放弃了自己的创业行动。

4.卖炭翁 篇四

劳动地点-----南山中

外貌-----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劳动艰辛、生活困苦

心理-----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衣正单-――愿天寒(矛盾心理------“可怜”)

(教师)这是一个可怜的人,衣衫单薄,却期待着天寒,这样就为下文写宫使抢炭的罪行做了铺垫(让学生说出)。

3.卖炭翁终于盼来了“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劳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碾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白居易没有放弃这个铺垫的好机会,请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卖炭翁运炭的艰苦的?

学生读诗回答,教师给出投影。

投影:天寒------“一尺雪”

地冻------“碾冰辙”

人苦------“牛困人饥”、“泥中歇”

路遥------“晓驾炭车”、“日已高”

4.卖炭翁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大雪,当他‘晓驾炭车碾冰辙“的时候,占据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下面是冰、上面是一尺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应该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和食,然而他的愿望实现了吗?(不是的)因为祸从天降,他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随着那“叱牛”声,卖炭翁自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碾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问:请大家找出作者是怎样写出宫使的`横行霸道的?又怎样表现宫使掠夺的残酷的?

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整理归纳,最后给出投影。

投影:外表------黄衣、白衫、翩翩――横冲直撞、趾高气扬(对比)

行为------把、称、回、叱、敕、牵、系――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炭直------半匹红绡一丈绫(对比:一车炭,千余斤)

心理------宫使驱将惜不得(对比:地位悬殊)

5.真是一个可怜的人!就这样,作者通过一步步的铺垫渲染,通过细腻的肖像、动作、心理的描写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反映了卖炭翁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使掠夺的本质。诗中无一字谴责,但我们在字里行间能深切的体会到同情、痛恨,能触摸到诗人善良的心。

6.根据史书所记,当时这样的饱受宫市剥削压迫的老百姓是大有人在,这首诗歌就是通过卖炭翁被掠夺的个别,反映了名为宫市、其实夺之的一般,那么,卖炭翁这个形象是完全真实还是作者完全的虚构呢?应该说,白居易是在来源于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发挥了艺术想象,加工创造出这个典型形象的,它有生活原型,却不是生活原型的翻版,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原型:(给投影)

〈〈顺宗实录〉〉卷二: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值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

咱们比较这两篇文字,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明确:

其一、炭和柴相比,更来之不易,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寄托着劳动人民的希望,因而通过卖炭翁的遭遇,就更便于有力地表现“苦宫市”的主题。

其二、而且,诗人如果按照〈〈顺宗实录〉〉所记的真人真事塑造卖炭翁的形象,以打了宦官、得到赏赐结束全诗,那就削弱了“苦宫市‘的主题,降低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所以,改造是为了更好的突出主题。

其三、历史著作只要如实记录宫市掠夺人民财物的过程就够了,不需要创造人物形象,而写叙事诗却不然,是需要创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的,白居易就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塑造人物形象。

这是本诗的三个.写作特色,当然,还有鲜明的对比。

7..总结.写作特色:

(1)典型材料的选择与创作;

(2)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塑造人物形象;

(3)鲜明的对比表现人物的不幸遭遇,宫使掠夺的残酷。

五.展开联想想象进行续写。

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敕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请大家想象一下,口头叙述

5.卖炭翁续写 篇五

一想到这,老翁哭得越发厉害起来。腰间酒葫芦不停摇晃,似乎在提醒老翁中借酒消愁。

老翁边喝酒边走回家,望着腰间缠着的纱、绫,心中不由的悲伤起来,眼泪哗哗往下流。累了,坐在泥中;饿了,勒紧裤腰带。

过了很久很久,远处来了一个风尘仆仆的路人,他望见一个老翁坐在地上,而且还不停在哭,忍不住上前询问。于是老翁就将这件事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路人听完,深表同情,便将大部分盘缠与粮食给了老人。

老翁原不想收的,可又想到一家老小,就收下了。收下的同时,也将腰间的纱、绫取下,赠给路人:“恩人!请您收下吧!您帮助我们的太多了!这些您就收下吧!”路人本不想要的,可又怕伤到老翁的自尊,就收下下了。

老翁收到钱后,不禁感叹:“这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6.卖炭翁作文 篇六

为了活着!为了买保暖过冬的衣裳,以及填饱肚子的食物。当然,还有一个拖累他的儿子。“爹,我又没钱了,你给我钱。”“没钱了,我连衣服都买不起了。”老翁极其无奈,眼中充满了沧桑和痛苦。“你给不给我钱,不给我钱就永远别想再见到我!”说罢,穿着花哨的身影转身作势要走。“给,给给。你真的不要再赌了!”老人哀怨的眼神中又有几分仁慈,老翁用十个手指头在身上摸了许久,终于掏出了几个铜板。

夜晚更冷了,老翁单薄的衣裳挡不住寒风的侵入,他开始发抖,可是内心却希望明天可以更冷一点儿,因为可以多卖点碳,赚多点东西。为了营生,为了那个不争气的孩子。

早晨,老翁推着碳车碾扎着堆满积雪的路面,牛儿显得有点吃力,地上出现深深地印记。太阳高拄时,牛太累了,老翁也顶不住早上的奔波,在集市南门外休息一会儿,老翁掏出面食和着水囫囵吞了下去。对面有两人正得意洋洋朝这面骑马而来,似乎连天王老子都能得罪。不好!老人开始不安。

7.卖炭翁营销策略“全接触” 篇七

营销策略之一:以人性化的服务赢得口碑

许爱东说,顾客想到的竹炭产品我们有,顾客没有想到的我们也有。只要顾客需要,我们就会及时满足。前年的冬天,一位寺庙的老僧人来到专卖店光顾,转了半天,问售货员:“你们有没有僧者打坐用的垫子啊?”当时,别说店里没有这种产品,就连整个公司都不曾生产过这种产品,但是机灵的售货员看到老僧人略带遗憾的表情时,马上打电话向公司领导请示,并转达了公司领导的意思:“没问题,我们明天就给您加工好!”说着就把老僧人需要的尺寸和形状一一认真记录下来。第二天,当那位老僧人按时拿到了50个罩有古色古香的圆外罩打坐团垫的时候,高兴得连声道谢:“阿弥陀佛,佛祖保佑我们打坐时,冬暖夏凉了!”去年的春天,一位老先生走进店内看了好一会儿产品,提出来为他治疗腰酸背疼做一个护腰。第二天,公司就专门为他订制了一件护腰,老先生穿着合适的护腰说:“太好了,太好了。”于是过了几天,他又带来几位定制护腰的老人……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是卖炭翁的永恒主题。他们就是这样,时时、事事、处处急消费者之所急,忧消费者之所忧,换来的自然是消费者的信赖和欢迎了。

营销策略之二:建立全国统一的品牌专卖店

在以“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的指导下,无论从产品的质量和品种多样化方面,卖炭翁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当2002年3月全国第一家“卖炭翁”专卖店在杭州开业后,许爱东就开始考虑专卖店形象的设计和风格统一。四年来,她一直严格坚持专卖店的形象统一,每发展一家专卖店,公司负责提供统一的装修图纸和装修材料,一旦发现有专卖店风格不符合公司要求的,立即提出批评、警告乃至撤回代理权。统一的产品形象大大提升了“卖炭翁”的品牌度,使之很快深入到消费者的心目中。光顾各地专卖店选购产品的顾客越来越多,其中回头客几乎占到了一半,许多消费者对“卖炭翁”逐渐了解后,甚至反客为主,纷纷提出加盟要求。到目前,全国除西藏外所有省市的各级代理商已逾千家。遍布各地的专卖店和统一的品牌形象使“卖炭翁”的知名度迅速得到提升。

营销策略之三:紧盯市场滚动开发新产品

“卖炭翁”秉承“顾客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的理念,在全国同行业内率先细化竹炭产品种类,不断研发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要,从而始终牢牢地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在公司创办后的短短一年时间里,就成功地开发出了10大系列的140多个品种,小至几元钱的防辐射手机链、几十元的挂件、风铃、各种防潮除味包,大至上百元的竹炭被、褥等日用品,应有尽有。其后的三年里,又以每月开发几十种产品的速度滚动式地递增着。眼下,公司正瞄准新的市场行情,致力于开发竹炭的环境净化工程业务,成功地完成了浙江省工商银行办公楼装饰工程的全套室内环境净化,并受到了检测部门的高度评价。

营销策略之四:借助专业部门的评判树形象

作为一种新颖的保健产品,其功效到底如何?除了消费者的口碑外,专家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专业部门给出的权威评判,对产品的市场销售往往会起到相当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因此,许爱东非常重视参加各种评比,主动把自己的产品送去接受专业部门的检验,让专家们给出客观公正的专业评判。近年来,“卖炭翁”公司先后被浙江省各有关部门分别授予“消费者满意示范单位”、“放心消费单位”、“重质量守诚信示范单位”、“放心消费单位上榜企业”等光荣称号,企业的社会公信力不断增强,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七套及浙江电视台和全国各大报刊等近百家媒体蜂拥前来采访并报道了“卖炭翁”的成长经历。权威部门授予的荣誉称号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为企业的营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关链接:

浙江遂昌卖炭翁生态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

河坊街99-3号

电话:(0571)8783121985630919

传真:(0571)87831217

网址:http:/www.bamboochar.com

E-mail:fyj0517@sina.com

8.《卖炭翁》改写作文 篇八

夜半,大风呼啸夹着冰冷的雪。雪整整有一尺厚,老翁没有迟疑,天蒙蒙亮就赶着牛车出发了。风像刀子削着脸,老翁如无感觉一般。心里想着“天冷好啊,交了好运,可以买个好价钱了”。牛车碾着冰冻的路,牛走的战战兢兢。老翁眼中的光芒却越发炙热。“快到了,就快到了。老伙计等卖了钱请你吃顿热乎的。”老翁摸摸牛脖子说到。

市集到了,老牛无力的“哞”的声音和老翁肚子里的“咕咕”声掩盖在城外的积雪中。老翁松下牛背上的绳子,一人一牛随地而歇。看着热闹的人来人往,眼中充满希冀,充满了渴望。

老翁的炭又黑又亮,不少人过来询问价钱。不久一阵喧闹,传来马蹄声。选炭的人纷纷扔掉炭,躲到了路边。市集瞬间安静,马蹄声越发的响亮。马背上穿着耀眼的黄衣的是皇宫里的宫使。个个神气十足,高高昂着脑袋,脸上复制似的模板似的笑。眼神尖狠,不用对视,就能让集市的人们噤若寒蝉。“奉皇上的命令,进行采购。”一句话抛入寂静的人群,人们的.脑袋更低了。一个宫使更神气地将手中的文书展开。“那有一车炭,收了!”坐在马上的宫使一眼看到老翁的炭。一人跳下马,径直走过去,拉过牛绳,踢了牛一脚,“快走!”喊着将牛车赶走。“老…爷…不,大大…人,我要卖了炭买些粮食的。”老翁扑上去,乞求到。“可怜可怜我,天冷了,我还要添件衣裳”老翁巴巴的望着宫使。

“把手放开!”宫使的眼睛仿佛要扯开老翁的手。“皇上的命令也敢违抗吗!”另一宫使抖抖手中的文书。“炭钱嘛,”扯出一段旧的红绫往牛头上胡乱一系,“这就是炭钱!”“啊?!”老翁瞪大着眼睛,这个能换来他的粮食和衣裳吗? “放开!”宫使举起了手中的马鞭。老翁的身体在发抖,眼睛里越来越绝望。“走开!”宫使一脚,老人瘫倒在地上。炭车拉走了,老翁的希望全没了。

9.《卖炭翁》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语言的内涵,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读古诗,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两首古诗。

3、认识本课生字

重、难点:

1、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两首古诗。

2、品味语言的内涵,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入诗情 读诗文1、2、了解诗人,引出课题 理解课题,激发情感

(1)从课题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以人物为题,引发了我们对人物命运的思考。请再读课题。(3)我们一同随作者的视线跨越千年,看诗人白居易是怎样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的。

3、读诗,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顺畅。

(1)自由读诗,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再读古诗,(3)指名读古诗

(4)怎么才能把古诗读得有滋有味,传情达意呢?教师指导:

A、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B、C、两行一句,一句之间读的要连贯一些,两句之间稍做停顿。注意,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来。

(5)自由练读

二、品诗意,悟诗情

(一)1、借助书中的注释和插图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2、学生齐读古诗。

师板书:贫穷等词语。诗中的哪个词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把它圈出来。(板书:可怜)

(二)品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怀

(三)学生畅谈自己对诗文的理解,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诗中哪句诗你真实地感受到了卖炭翁很可怜? 预设:

一、“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那座西安城外的终南山。生说体会

师:此时此刻,你想说„„ 生说,师指导朗读

过渡:从其它诗句中的哪些词语中你还读出了卖炭翁的可怜?

二、“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1、理解“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你体会出什么?生说体会。

2、这是卖炭翁生命的颜色,这十个木炭一般的手指担负着生命的全部希望。为了生存他已经“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默读这一句诗,你能捕捉到几个画面?

3、师引读

三、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1、何所营:做什么用?设问句,一问一答,我们来读好它。

2、师引读“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忧:他有担心,师:给忧组个词吧。他在担心害怕什么?

4、这一忧一愿,有卖炭翁多少的无奈。

卖炭翁担心(),他盼望()

5、齐读这首诗

四、整体回顾对古诗的理解,展开想像。

1、透过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透过这首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3、透过这首诗,你仿佛想到了什么?

五、想像结局,表达情感。

1、天随人愿,真的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卖炭翁的木炭真的能卖个好价钱吗?

2、回归事实,感悟诗情。

六、循诗韵,悯古人 板书设计:

卖炭翁(节选)

辛苦

贫困

悲惨

10.城市新型卖炭翁 打造家居新品味 篇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是白居易所刻画的古代卖炭翁的形象。可是你也许没有想到,在现代居然也可以通过“卖炭”来养家糊口甚至发家致富;只不过现代“卖炭翁”的经营之道肯定比古代进步许多,因为他们卖的不是简单的木炭,而是加工设计后附加值提高很多的竹炭及竹炭制品;他们卖的炭也不是给人取暖,而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作为21世纪一种新的健康环保产品,竹炭在日本、我国台湾省等地已受到广泛的青睐,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地使用竹炭制品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然而,目前在杭州乃至国内其他大中城市,竹炭制品还是一种比较新奇的产品,现阶段经营这一产品的人还不多。因此,如果能够抓住消费者崇尚保健的心理,不失时机地开一家竹炭制品店,不仅能为时尚消费的引导者,还能为自己带来丰厚的利润。

1市场现状

前几日记者偶然走进上海卢湾区一家新开的卖竹炭的小店,发现里面摆满了各种家居生活用品——床垫、坐垫、枕头、挂饰、鞋垫、眼罩、护膝、搅拌棒、手机链……热情的店主走过来介绍说,他们店里的产品有一百多种,都是用竹炭做成的,竹炭是用竹子无氧高温烧制成,具有除臭、吸湿、抗菌、防辐射、防静电等保健功能。见记者半信半疑,店主拿起一个漂亮的布艺挂饰,说把这个竹炭做成的挂饰放在居室,可以有效去除异味,特别是家里刚装修完,放些竹炭特别见效。“我这店里是开张不久的,刚装修完,是不是闻不到一点儿甲醛味吧!”“这些产品以往都是出口的,日本、韩国等地的人特别认可它们的环保和保健功能,国内的竹炭生产企业一般也是眼光盯着国外,这两年才开始打开国内市场,逐渐培育国内居民的这种时尚消费方式。”店主说着拿起一盒包装精美的竹炭床垫,指着上面几国语言对照的文字说明来印证他的说法。

如今竹炭产品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竹炭工艺品、家居用品系列、碳粉系列、炭珠系列、个人护理系列、竹炭衣服系列、防电磁波系列、炭布炭纸系列、床上用品系列、竹炭汽车用品系列、建筑用炭系列、电脑培训系列,等等。由于用途广泛,功能多样,竹炭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消费者的喜爱,甚至登上了国家外交部赠送外宾的大雅之堂。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不妨开一家竹炭制品专卖店。

2 投资情况

店面选址

竹炭专卖店因为主要卖的是家居生活用品,店面以开在人流量大的大型成熟社区为佳。“这些店主要做回头客,顾客一般都是先买些小件试用,感觉有效果了就会买其他产品。”屈先生认为,店址选在商业中心,表面上看人流量更大,但实际有效消费人群并不集中,况且高额的房租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在选择店面时主要考虑租金、周围居民的生活情况以及是否有竞争商家。建议最好是选择收入稳定且注重生活品质的消费人群,附近小区的住户也具有相当的消费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竹炭用品店可受到周围居民和大学生的青睐。不过要注意一点,店址不要靠近大超市 。因为大型超市的顾客以大宗购物居多,往往是人们大包小包地提了一大堆东西出来后就急于走人,还哪有心思跑到店里来听你详细讲解竹炭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途之类的。这里的人流量虽大,但其实帮不上什么忙。最佳的选址方位是大商场、百货公司附近,因为来这些地方购物的人一般买的东西都不多,而且以闲逛的心情为主,在这样的状态下最适宜向顾客推销产品。另外,高级住宅小区也是不错的选择。

同行建议——可选址商住楼周围。曾在汉口开过竹炭用品店的江先生认为,开竹炭用品店只需20平方米左右的商铺,但门面装饰应醒目、大气。江先生建议,竹炭用品属中高档商品,选址时一定要考虑消费人群的经济实力,最好在中高档商住楼附近开店。江先生还提醒:开竹炭用品店要选择优质货物,不能贪便宜,毕竟“一分钱一分货”。

投资分析:约3万元可开张

店主对竹炭制品的市场前景相当有信心,记者所看到的这家小店已经是他在西安开的第二家店了。店主说,以西安当地的商铺租赁及经营费用情况而言,开店的成本主要包括加盟费、配货、房租、装修、货架等。

①装修费竹炭店突出的是自然保健养生,而炭在古代中国就已经被人广泛应用,所以店面装修突出自然、古朴的风格。一般15平方米的店面装修花费1万元左右。如果自行装修的话,估计只需要8000元左右。

②员工费用由于人们对竹炭的功能还不是十分了解,产品的销售主要靠店员的讲解,所以店员的素质如何对整个店面的经营影响很大。

③杂费竹炭店每月所需缴纳的杂费包括电费、水费、工商管理费和税费等,这笔杂费每个月需要花费1500元左右;首次配货最起码要把店铺的货架都摆满,需要8000元至1万元;房租每月约2000元,一次性付半年的,就是12000元;再加上装修、买货架、工商登记等杂费,算下来总共前期投入约3万元。

记者随后以咨询者的身份联系了这家店的供货方(也是加盟连锁的盟主方),这家公司的屈先生介绍说,市民如果想加盟开店,总体投入一般不超过3万元。因为其一,公司不建议加盟者选在繁华的商业中心开店,这样可有效节省成本;其二公司的货源在本地,能够给店方及时配送货物,店方就相当于没有库存,这样能避免占用资金。

据了解,加盟店从该公司进货的价格一般是售价的四折左右,如果一家小店月营业额能达到12000元(平均每天400元),扣除房租水电税费约4000元以及进货成本4800元,每月净利润约3200元。这位屈先生介绍,他们在西安已发展了6家加盟店,经营得比较成熟的每月净利润能达到四五千元。

3经营建议

(1)进货渠道首选福建

进货之所以选择福建,是因为福建毛竹资源丰富,生产出来的竹炭质量好,价格低。从福建进货其成本也就降低。

(2)店面装修与布置

做竹炭专卖零售,过了选址关之后,需要注重的就是一个店堂装修的问题了。

装修的标准还是一样,要从竹炭制品在市场上的定位角度出发。一般竹炭制品除了作为一种新的、中高档消费用品外,一定别忘了它还有很深厚的文化因子。所以,在做店堂装修的时候一定要把握这两个因素,风格一定要突出这两点!

店堂装修除了上面说的两个标准外,一定还要糅合个人的经营理念的衍生!虽然做竹炭的人很多,做同一个牌子的人也很多,但是生意明显各不一样,原因就在于做的人的经营理念不同!所以,在装修的整体风格上除了要讲究上面两个原则外,一定还要把自己个人的思想也传达出去。例如,如果想体现一种诚信经营和热情奔放的风格,可以在店堂专门设置一个含有大红色图案竹制醒视牌。

(3) 产品介绍要有针对性

在经营那些日常人们不大接触的商品时,讲解是很重要的。有针对性的介绍不会让顾客分散注意力,更有助于成交,特别是那些针对性很强的商品。竹炭就是这样一种商品。一般想要购买的人都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房子刚刚装修完,室内空气污浊;或者是冰箱、衣柜、水中出现异味,想要除味等等。所以在顾客选购的时候,首先要问顾客出现什么问题,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再根据顾客不同的情况,向他介绍不同的商品,选择合适的计量。

(4)店员管理

店员不仅要端庄大方,而且介绍产品时要有礼有节且思路清晰。这样,店员的工资当然不能太低。另外,为鼓励店员的销售热情,一般采取底薪+提成的方式:店员的底薪为800元,销售每件产品的提成为2%。一般1个店员1个月的人工费用为1200~1500元。店面20平方米以内的,只需要1名店员就足够了;而如果超过40平方米的店面,则需要2个店员。

(5)避免在淡季开店

一般而言,竹炭春夏秋冬都可以使用,并没有明显的淡季旺季之分;但有段时间例外,就是在春节过后的一个多月时间是竹炭生意的淡季。此时,由于人们在春节前已经大量购买了家庭所需的竹炭用品,在春节后,竹炭的生意会迅速冷清下来,店里的产品也乏人问津,进入一年之中的最淡季,此时的销售量只有平时的三分之一。如果选择在这时开店,不仅难以赚钱,而且也吸引不到人气,对下一阶段的销售也会有影响,所以,应该尽量避免在这一时期开店。

风险提示:知名度可能影响销售

就竹炭专卖店而言,目前最大的风险就是国内居民对竹炭制品的功效还了解很少,居民只有经过试用或口碑相传认可它才会来购买它。记者所走进的这家小店开张不到1个月,从门前经过的人虽然很多,但走进去看的人却很少。很多市民进竹炭店前有的以为这是卖烧烤用的炭,有的人以为是卖竹制家具的。店主说在别处开的第一家店生意还不错,可新开的这家,开张已有十几天了,有时候一天只能卖几十块钱,连房租水电费都保不住。记者在百度搜索了一下“竹炭”,发现生产销售竹炭制品的厂家和品牌琳琅满目,但这一产业中特别知名有竞争力的品牌却几乎没有。这给消费者选购竹炭制品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加盟方的风险。

上一篇:车辋中学校友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元宵节灯谜100条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