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论文

2024-08-21

小学数学一年级论文(共9篇)

1.小学数学一年级论文 篇一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62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单位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转换的数学思想。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学会等值人民币的交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个储蓄罐,教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看到储蓄罐你

会想到什么?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

指名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与同学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二、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

师:我想同学们对人民币有了不少了解。请从学具盒里取出你认识的人民币,并在你的小组内介绍一下。

学生相互介绍。

师:谁愿意将你知道的向大家介绍一下?

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类贴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提到的几元、几角、几分,其实这里的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并且用来标记人民币的多少。(教师板书)。教师出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生自由辨认,然后小组内由组长负责“看谁认得多”的游戏。

2.练一练

做61页的“想想做做”1,2题。

学生独立练习,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3.取一取

师:小朋友们乘过公交车吗?它需要多少钱呢?可是今天小明身边没有5角的纸币和硬币,只有一些1角,二角的零钱,你该怎么办呢?同桌两个小朋友可以拿出学具来摆一摆,比比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多?学生活动,小组汇报交流方法。并让学生说为什么这样拿。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大人乘公交车需要多少钱吗?如果小明爸爸也没有1元的纸币和硬币,只有一些1角,二角的零钱,大家想一想该怎么办呢?

小组活动,然后汇报。

教师小结:付1元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10角就是多少?1元就是多少角。

板书:1元=10角

4.想一想

刚才我们认识了1元等于10角,下面大家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呢?

学生自由发言。

三、创建购物情境,巩固新知

师:大家已经掌握了人民币的知识,同时又知道了人民币之间的进度。新学期开学了。妈妈给小明5元钱。让他到商店里买一些自己需要的物品。

商品如下:车5元、本5角、铅笔2角、钢笔3元5角、故事书3元、冰淇凌1元、巧克力2元、尺子1角、方便面1元5角。你们能不能以小组为单位。帮小明设计一下该买点什么?

小组活动,设计购买方案,在方案中说明买那些商品,需要多少钱,还余多少钱?

汇报交流,学生互评,谈对某种购买方案的看法,渗透节约意识。

四、质疑、看书

学生自由看书P60-62。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你知道了什么?

六、课后作业

1、“想想做做”第5、7题

2、到商店看一看,哪能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3、帮家里购买物品。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单位:元角分1元=10角1元1角1分1角=10分

2元2角2分

5元5角5分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2.小学数学一年级论文 篇二

【课堂教学描述】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50 + 20、56 + 2”两道题, 让学生口算, 并说说每道题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二、例题教学

1. 审题列式: 教师课件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找找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接着教师出示问题, 让学生尝试列式并简单的说明理由. ( 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45 - 30)

2. 探究算法

( 1) 尝试操作: 教师让学生尝试借用拨计数器或摆小棒来计算“45 - 30”. ( 每个学生都准备了计数器和小棒, 由于学生有了加法的操作经验, 很快就完成了操作并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

( 2) 数学表达: 教师指明学生上台分别演示刚才的操作过程, 并要求学生边演示边说明操作过程, 然后要求全班学生再次拨珠或摆小棒, 并同座位交流操作过程.

( 3) 方法归结: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操作方法的共同点, 都是从40 里面减掉30, 在此基础上明确“45 - 30”的计算方法, 并板书计算过程.

( 4) 巩固练习: 完成书上“试一试”的题目“45 - 3”. 让每人选一种工具 ( 或者摆小棒, 或者拨计数器) 操作45 - 3 的计算过程, 并说给你同座位学生听; 教师指明回答, 全班交流并板书.

( 5) 习题对比: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这两道题目, 它们都是45 减去一个数, 为什么一个要从十位上减, 而另一个要从个位上减呢? ( 四人小组学生讨论) 教师指明学生回答, 全班交流. (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 之所以不同那是因为一个是减30, 另一个是减3. )

三、巩固练习

(1) 基础练习:计算“54-20和54-2”, 并说明计算过程.

(2) 提升练习: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数86, 然后问, 教师想在某一数位上拨去5个珠子, 可以怎么拨? (教师按照学生的要求进行拨珠, 并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拨珠过程写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3) 对比练习:教师出示两组题目:“68-30、60-30+8、79-6、9-6+70”.让学生计算每道题的结果, 并比较每组题结果为什么一样? (通过引导, 学生不难发现每组的下面题目就是上面的计算过程.)

(4) 开放练习:让学生自己编一道像今天学习的数学题. (教师课前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编题卡“□Ο□=”和一支水彩笔) 学生出好题后交给教师, 教师选择一些学生的题目, (符合本节课要求的题目) 给全班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课堂教学思考】

一、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到底该教什么?

正如前文所述, 一年级大部分学生对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不退位) 减法都能准确计算出结果, 但是能不能就此就判断学生都会了呢?我认为还不能.学生可能仅仅知道计算的结果, 但是为什么要这样算, 大部分学生想不明白说不清楚.因此, 我认为本节课, 教师的教学定位还是很准确的.本节课教师将教学重点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多次通过摆小棒和拨算珠等操作活动, 经历计算过程, 明确计算方法, 积累活动经验;二是关注学生数学表达.让学生手口并用, 不仅让学生会算, 还要学生会说, 且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三是关注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本节课两次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一次是操作对比, 在操作“45-30”时,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论是拨算珠还是摆小棒, 计算时都是先从40里减30;还有一次比较“45-30”和“45-3”, 引导学生观察两题的不同之处.) 包括后面“提升练习”、“对比练习”以及“开放练习”思维含量都比较大.从课堂教学现场看, 教学过程并不行云流水, 甚至有时还比较生涩, 我们能清晰的看到学生思考、困惑、顿悟的学习过程.因此我觉得本节课较好的回答了一年级数学计算教学到底该教什么的问题, 值得借鉴[1].

二、本节课值得探讨的两个环节

本节课的教学有两个环节值得探讨:一是对比“45-30”和“45-3”不同算法.教师让学生观察并说明这两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相同点就是先把45分成40和5, 不同点“45-30”从40里减30而“45-3”是从5里减3.) 我认为, 在对比两题算法异同前应该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因为算法之所以不一样, 是由于算式不同造成的, 因为不同的算式造成了不同的算法.而理解算式不同不能仅仅停留在数字本身, 应该进一步理解为“45-30”表示从45里减去3个十, 而“45-3”表示从45里减去3个一.学生有了这个认识, 就不难发现为什么一要从40里减30, 而另一个从5里减3了.这样处理也为后续学习笔算加减法, 理解相同数位要对齐做铺垫.[2]

另一个环节是最后的开放题训练. (教师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编写题目, 并用编写的题目进行口算练习.) 我觉得这个练习设计得很好, 可以很好的考察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今天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改进, 以提升该题目的练习效果.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可以去掉练习中的第三题, 两组对比题即“68-30、60-30+8、79-6、9-6+70”. (该题目与第二题“提升练习”目标重叠.) 留更多的时间进行编题训练.为了提高该练习的效率, 可以分步进行: (1) 创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小教师出题考考其他学生. (学生都愿意做教师) ; (2) 明确编题要求:要求编的题目必须是今天所学的题目类型; (3) 自我解题:让学生把所编题的答案写在编题卡背后, 并在心里默想你编的题目是怎么算的? (为了渲染效果, 要求学生不要发出声音, 以免被其他学生听到.) (4) 题目展示:选择学生编的题目向全班展示, 让其他学生来口算, 该学生公布准确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来评价题目编的符不符合要求, 学生公布的答案正确与否.) [3]这样练习设计和实施, 给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发自内心深处的计算经历, 学生为当好小教师必须全力以赴. (因为很多学生课前都能准确计算出这些题的结果, 难免有学生会骄傲自满, 敷衍了事.) 因此很多学生都获得了成功, 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 而对那些不能准确编题或者计算出错的学生 (教学中就有不少学生编的题目不符合要求) 通过全班学生交流帮助, 给这些孩子提供改正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汪芳.低年级估算教学的难点及教学对策[J].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 2007 (Z1) .

[2]万振兴.浅谈小学计算课教学[J].求知导刊, 2015 (2) .

3.浅析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 篇三

关键词: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正式步入学习的启蒙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对小学生打好学习基础、建立学习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均有着重要影响和意义。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虽然有限,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农村小学也在积极进行改革,力求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农村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一、开展趣味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显示,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事物上,但却天性好玩,对做游戏、听故事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且在参与这些活动时能保持相对较长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开展教学。

1.游戏教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很难在短期内适应从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学前期进入以正规课业学习为主要活动的学龄期的这一变化,教师利用游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途径,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数的组成与分解”时,可以借用小学生都较为熟知的“找朋友”游戏来教学。首先让参加游戏的小学生头戴数字卡,随后学生一边唱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一边相互找朋友,当教师发出“分”或者“合”其中任意一种口令(或某一数字)后,学生需按照口令要求找到与自己头饰上的数能合成或者分成教师口令中的数的另一人,组合正确就是一对好朋友。

2.儿歌教学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抽象思维尚未发育,记忆知识与其喜好、兴趣有较大联系。如果教师能把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易于记忆,则能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认识10以内的数字”时,教师可以编成儿歌:1像铅笔细长条,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会听话,4像小旗迎风飘……如此一来,学生很快就学会了10以内的数字。

3.故事教学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童话故事。因此借用故事进行教学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用白雪公主的故事来进行数学教学,教师可以设置几种情境:首先是白雪公主被巫婆带走了,要想救出白雪公主,需数出巫婆魔盒里装有几种图形以及每种图形的个数;其次是白雪公主虽被救出,但巫婆在其回家的路上设计了陷阱,需数出每种陷阱各有多少个才能安全回家;最后白雪公主安全到家了,很多动物前来祝贺,需数出动物的种类以及数量。

二、知识生活化

在很多人眼中,数学是抽象的,是枯燥乏味的,是难以理解的。殊不知数学也可以是生活化的。学习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时,尽可能地将其生活化,这样不仅能给学生直观的感知,还能改变学生对数学固有的认知,让其体验学习数学的轻松愉快。如在教“认识时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思考“7点钟起床,洗漱吃早餐共用了20分钟,然后和妈妈一起出门,请问出门时是几点”等类似的问题。

三、借助工具,辅助教学

1.借助实物、教具

借助实物、教具进行数学教学,可以让知识变得更直观形象,易于小学生理解掌握。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小学生从家里带上自己喜爱的卡片、学习用具或者玩具,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认识不同的图形,描述它们的特征,并对同类物品进行归类。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罗列出不同图形的事物。

2.借助多媒体

现阶段农村小学还不能完全实现多媒体教学,一方面是因为教学设施不完备,另一方面个别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技能有待加强。但多媒体教学是未来教育教学的必然方向。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把生动的动画、声音融为一体,为学生呈现一个生动、活泼、有生命力、直观的形象,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这一点也是利用了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总之,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尝试并总结经验,以期能使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周桂秀,杨勇娬.故事中的数学更有趣——一年级数学《统计》教学案例与反思[J].小学教学研究,2014,35(32).

[2]张钢涛.优化一年级数学教学的途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6(7).

[3]吴骏,李成咪.一年级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探究[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6,58(6).

4.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篇四

能够独立地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并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在此基础上,对计数单位“个(一)”、“十”、“百”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及对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的估计,感受100以内各数的意义。

通过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数的兴趣及估数的意识。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数数过程中,接近整十数时的数数。

3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比20更大的数1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数数、掌握不同的数数方法

通过数老师的手指个数,复习10个一是十。通过数3个同学的手指个数掌握4种常用的数数方法,并渗透在数数时要根据实物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数数方法。

(二)画圆建立数数的模型、掌握数的组成

1、让学生用点数的方法数出班级学生人数,并渗透在点数时,不能快,也不能慢,一定要手口一致。

2、让学生画圆表示出班级学生人数

(1)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圆表示班级学生人数。画之前思考,画出的圆怎样摆,能让老师和学生不用数就能看出圆的个数。

(2)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在几种有代表性的画法当中自己观察比较出那种画法最容易看出圆的个数。

(3)(展示10个10个画的作品)你知道34当中的3表示什么意思吗4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圈出3和4所对应的圆)34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出示老师画的圆每行10个,共9行,再多3个。

(1)让学生观察老师画了多少个圆是怎么看出来的93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老师接着画圆,请学生帮老师数一数,画了多少个。画到99个的时候,故意停下来,现在有多少个圆老师再画一个是多少个你知道100里面有几个十吗几个十是一百(板书10个十是一百)

三、数数和数的组成巩固练习,渗透估算的同时感受100的实际意义。

1、引导学生估计出书上第33页小羊的只数,然后再10只10只的圈起来数出小羊的只数,教学中渗透估算方法。

2、展示100枝铅笔。让学生估计有多少枝铅笔,再带领学生10枝10枝、5枝5枝、2枝2枝、1枝1枝的数出铅笔的枝数。并相机的说出相应数的组成。

3、通过观察比较100枝铅笔、100根小棒、100粒米和100枚硬币,渗透估算的同时感受100的实际意义。

4、展示生活中的100及100以内的数,让学生在课后寻找生活中100以内的数。

四、课堂小结和自我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习了100以内数的数数和数的组成。现在请你在书上第33页进行自我评价如果你认为本节课自己做到

1、能用不同方法进行数数,请给自己画一个笑脸。

2、知道100以内的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请再给自己画一个笑脸。

5.小学数学一年级论文 篇五

教过低年级数学的老师都知道,低年级的数学知识是简单的,可是,如何组织教学,却成了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难点。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尤其是一年级,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爱做小动作,上课随意说话。他们常常无视课堂纪律的存在,一会儿弄橡皮,一会儿玩铅笔,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可能成为他们手中的玩具。组织教学活动是教师的天职,只有组织好教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组织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呢?下面我暑假培训所学到的和自己几年来的几点做法跟大家交流交流。

一、要建立课堂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自制力。刚接触新班级的数学课,不要急着上数学,首先建立必要的课堂教学常规,因为课堂教学常规是组织教学的手段,也是学生遵守教学秩序的行为依据。比如上课教师提问,学生应先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再发言;学生不准擅自离位,更不准说笑打逗等。也可以让学生跟老师学一些维持课堂纪律的口令,这些课堂常规能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二、抓好课堂教学的各个过程。

1.故事导入,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学习活动中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上课时很多时候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或者上课注意力只能集中很短的时间,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但是有一点他们永远不会厌烦,那就是故事,因此,教师要灵活组织课堂,在各个教学环节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课堂导入时用故事、谜语等学生喜欢的形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新授或练习采用游戏、演示、表演等激发学生兴趣。(1)新授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对一些新出现的数学用语,一些句子学生还不能理解,教师得耐心地站在儿童的角度,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世界,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慢慢讲授,并让他们慢慢跟着说,跟着理解。比如,在一年级上册,第一次学习加减法时,一定要注意手势和动态的表演,让学生说一说,反复地说,感受合起来和去掉,真正理解加减法的含义。(2)在新授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如让学生上台表演,板演,跟老师一起演示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和积极的心态下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延长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3)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学习中,有些题目,呈现不同思维水平的解决办法,我们允许学生多种方法,但要慢慢引向优化、简单的方法。比如一年级加法凑十法,允许学生探究几种计算方法,但最后还是慢慢引导他们用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这个更优化的方法。同时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学会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这节课的数学知识、信息,不能一直随着学生游离在数学本质之外的一些想象。

三、让竞争策略贯穿于课堂中。采用竞争策略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对小学生学习有着强烈的激励作用。课堂中进行数学竞赛,鼓励相互竞争,能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在课堂中开展纪律竞赛,可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在教学中多开展学习比赛,如男女同学之间比赛、小组之间比赛、师生之间比赛。这样的比赛既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品质。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动手操作是多么重要。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无论是教学加减法、图形、还是数数,多用教具学具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感悟、理解、解决,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第一次让学生使用学具操作的时候,要多花时间训练,学会听老师口令,学具怎么拿?什么时候操作?怎么放?什么时候放下?放好了没有老师的命令不能再拿。训练几次以后他们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了。不然学生们会一直拿着学具玩个不停,结果什么也没到。

五、适当的奖励和表扬是上好小学数学课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教师要积极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使其不断增强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勇气。对于孩子们在课堂上良好的表现,要经常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这样别的同学也会以此为榜样,个个都表现得很好。只有这样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创新能力才会不断提升。

六、应注意培养学生敢说、善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针对实际,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表扬和鼓励。

6.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主题图的利用 篇六

打开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 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 里面有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 一个个憨态可掬的小动物, 主题图以鲜艳的色彩、生动的情境引起了小学生的注意与喜爱, 使他们喜欢看数学书本, 喜欢上数学课.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 融入了生活, 让数学变得可爱诱人, 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拓展了创新的平台.而主题图正是一幅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图画, 它有人物, 有情节, 色彩鲜艳, 主题鲜明, 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孩子们喜欢看, 也想说.如何用好主题图, 提高主题图的使用效率, 是值得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研究的一个问题.而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小朋友对数学课本充满了新鲜感, 好奇感.因此, 课上要充分利用主题图,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知识和感悟知识.下面, 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粗浅地谈谈小学一年级数学如何利用主题图进行教学.

一、利用主题图,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提高学生的兴趣, 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题图的魅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一年级的小朋友新入学的准备课中的“数一数”, 出现的主题图是“美丽的校园”.“美丽的校园”为小朋友提供了校园内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同学、美丽的鲜花、宽阔的操场以及校园外飞翔的鸽子、整齐的大雁、葱郁的树木等计数资源.我认为小朋友从幼儿园进入小学, 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有质的变化, 作为开学的第一课, 小朋友学习数学的第一课, 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生活, 对他们进行入学教育, 培养他们爱学校, 爱集体的良好情操, 是十分重要的.因此, 一上课, 我在屏幕上展示“美丽的校园”图之后, 大家都显得非常高兴, 因为小朋友看到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 学校搬上了屏幕, 每一双小眼睛都盯着画面.于是, 我抓住这个时机问学生:“谁想和大家说说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先让学生随意看, 随意说, 自由发言,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学生全面了解画面的内容后, 我又说: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 先数比较少的, 再数比较多的, 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在这里, 我在出示主题图后, 不急于给出数数任务, 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并让同桌同学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 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 学生的注意力就放在数数的活动上了.然后, 按事物数量的多少依序找出数量是1, 2, 3, …的物体.最后, 让学生数身边的实物.由数画上的物体数量到数身边的实物,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 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的主题图能帮助学生感受数与生活的关系, 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 保留对学习的新奇感, 让学生喜欢学校、喜欢同学、喜欢学习、喜欢上学.在“数一数”的学习活动中, 我不但让学生“看看, 说说”, 而且注意关爱每名学生, 及时给予鼓励, 让学生感到“我能行”, 努力使每名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利用主题图, 把所学知识编个故事

低年级儿童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 好奇感, 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要尽可能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 让他们的眼睛亮起来, 嘴巴动起来.

童话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 会引发学生惊奇、新鲜、亲近的儿童情趣, 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 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教材中许多以拟人化创设的“主题图”情境, 都可以编成童话故事.如教授第1册第29页“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 我编了个“小猴过生日”的童话故事: (第1幅组图) 今天是小猴的生日, 猴妈妈要送给猴宝宝一件礼物, 你们猜这件礼物是什么? (展示:盘里有2个桃) 出题:盘里有几个桃?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 (演示小猴吃桃) 现在盘里还有几个桃子?又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 (继续演示小猴吃桃) 小猴可喜欢吃桃子了, 一下子就吃完了.现在盘里有几个桃子?还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第2幅图) 猴宝宝吃完桃子, 猴妈妈带它来到大森林里.森林里鸟语花香, 猴宝宝看到了什么? (出示“鸟窝图”) 猴宝宝可喜欢小鸟了, 就靠近它, 小鸟惊吓得飞了起来 (演示小鸟飞起来的过程) .现在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可用什么来表示? (第3幅图) 走出大森林, 猴妈妈带着猴宝宝来到了西湖的荷塘边, 青蛙们跳上荷叶欢迎它们的到来 (演示青蛙跳上荷叶的过程) .左边的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右边呢?一共有多少只青蛙?我让学生对“0”有感性的认识, 这样把课本的3幅“主题图”串成一体, “主题图”就有了血肉.

三、利用主题图, 把所学知识动态化

教材中的主题图大多是半成品, 主题图的素材表现在课本上都是静止的, 只有结论而少了过程.在教学中, 可根据实际情况或用多媒体或用游戏表演等形式将主题图所提供的内容动态化, 让学生经历主题图所描述的全过程, 增加实际体验, 切身感受数学的奇妙与无处不在.例如, 教授第1册第18页“第几”, 呈现了5个人排队去买票的情景, 从数学知识呈现的角度来看, 是要让学生在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一含义———序数.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排在第一的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完票走了, 后面的人依次上前.问:这时队伍发生了什么变化?讨论并小结:最前面走了一个人, 剩下的人的总数和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接着演示———最后面的那个叔叔走了, 这时队伍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讨论并小结:最后面走了一个人, 前面的人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这一环节的设计增强了主题图的现实感, 让学生在动态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对自然数的两层含义在直观情境中加以区分, 如此动态的情境更有利于学生探讨数学问题, 获取相关的数学知识, 这也正是“购票图”作为“第几”这节内容的主题图的价值所在.

四、利用主题图, 给所学知识本班化

当教材上提供的主题图场景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吻合时, 可把主题图进行“本班化”处理, 这样做学生感到亲切,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我在教授第2册第5页“位置”的主题图时是这样做的: (1) 你能向老师做个自我介绍吗? (我在第几组第几个) 把你的位置填在座位卡上. (2) 打乱座位卡后再重新分发给每名学生, 让他们重新找座位, 再请几名同学读出新位置号. (3) 开展“猜猜我的邻居是谁”的游戏. (4) 让学生当回小老师, 用第几组第几个给某同学安排座位.又如在教授第2册第72页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作业评比”的主题图时, 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以本班学生评比栏中得红花的数目相比等等, 让学生结合本班实际从自己非常熟悉的班级中去搜集信息, 提出问题, 直接开发学生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用主题图, 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 但在教材中不是单独进行的教学, 而是融合在数学知识的教学当中.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如一年级的小朋友新入学时上的第一节课, 也就是准备课这一单元中第2、3页“数一数”时, 出现的主题图是“美丽的校园”.在这幅主题图中, 不但给初入学的小朋友展现了校园生活, 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生活而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出示国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向老师敬礼是教育学生要有礼貌, 要尊敬老师;出现垃圾桶用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跳绳、踢足球等场景教育学生要坚持锻炼身体等.并且还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 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 要尊敬老师, 关爱同学, 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 锻炼身体, 我在上课时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7.小学数学一年级论文 篇七

成功之处:

一、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呢?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 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三、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没有到此收兵,乘机追问:“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还知道那些?”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知道我家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可以开时、定时的”;“我知道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还有秒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点”……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二、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達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三、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8.小学数学一年级分类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找座位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能按照某一标准给物体进行分类。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教学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教具学具:

课件,水果类、饮料类、文具类商品若干,各种形状学具若干。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森林吗?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玩吧。课件一:(动画)森林里,动物们纷纷到兔宝宝超市购物,各种商品杂乱地放在柜台上,兔宝宝东找找西找找,忙得满头大汗。

师: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兔宝宝说啊? 生:兔宝宝,你的货物摆得太乱了,如果你把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就不会那么忙了。

师:你们说得真好,兔宝宝一定会感谢你们的。

二、初次体验按指定标准分类

师:小朋友们手上都有一件东西,有三个组桌上放了提示牌,请你们根据每组桌上的提示牌找准自己的位子。所带东西不属于这三类的小朋友,坐到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比一比,看谁找得准。(生活动)

师:有提示牌小组的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如果有没坐对位子的,帮他找一找位子。没有提示牌的小组就商量着根据你们的东西,给小组起个名字。

师:哪个小组长说一说,你们小组都有些什么?(生依次回答,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最后说)

师:像我们这样按一定的要求把大家分组就是分类。(揭题)

三、分组探究:按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

师: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们小组的这些东西还能再分类吗?请每个组的组长带大家一起先讨论可以把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分类方法),再分别放在篮子里(动手操作)。

(生活动)

四、汇报分类情况,交流评价 师:我们来参观一下各小组分类的情况。请各小组的代表给大家介绍你们是怎么分的,其他小组的小朋友可以说说你们的看法,也可以给他们提提建议。

小结:同学们都按不同的标准把组内的东西分得很好,有的按品种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还说出了不同的意见,个个都很能干。

五、知识的运用

1.师:你能按要求给下面的东西分类吗?(课件出示书上题目)

2.师: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的知识,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家里的东西是分类放的,鞋子放在鞋柜里,衣服放在衣柜里。生:一家人一家人在一起。

师:大家说得真好,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好多数学知识。

六、拓展运用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课件三:大森林里许多动物依次出现,定格为一幅画面。(花、树、草、大象、熊猫、老虎、狮子、猫、狗、松鼠、鸡、鸭、马、猴子、青蛙、鱼、燕子、鸽子等)

师:你们能把画面中所有的东西分类吗?小组商量后说一说。

七、结束全课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么多知识,我们的森林旅行也要结束了。我想分别请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当司机,开车送大家回家好吗? 师:你们商量一下,对乘客分别有什么要求? 男生:男同学坐我的车,穿校服的坐左边,没穿校服的坐右边。大家要守秩序。

女生:女同学坐我的车,矮的坐前面,高的坐后面。师:小朋友们要按司机的要求上车,千万别上错车哟。教后反思:

9.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九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 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 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4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4、单元训练 2课时 计 11课时

单元教案设计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面--第16面)

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

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5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比大小(第17页的内容)

完成第21页的第5、6题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2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 3<4 3等于3 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借助“排第几?”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体会序数的意义。

2、会写6~10各数,掌握6~10的数的组成。

3、渗透简单的找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写6~10各数,

教学难点:掌握6~10的数的组成,渗透简单的找规律。

教学准备:“老鹰捉小鸡”的投影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那我们一起去操场看看吧!

二、新授

出示信息窗2——老鹰捉小鸡的投影片,创设问题情境

1、瞧,操场上的同学们在干什么呢?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操场上有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的,有看游戏的,还有跑步的。

我知道了跑步的有4人……

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生自由发言。

扎辫子的女生排第几?

你知道他们各排第几?……

3、数字1、2、3……还可以表示什么呢?第1、第2、第3……第10。

继续提问。

生提问:运动衣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

4、这些数怎么写呢?在田字格中该怎样写呢?谁能教教大家?

6像……,7像……,8像……,9像……,10像……

三、巩固练习

1、写6~10的数字。

2、完成自主练习。

第3题是小鸟回家,重点让学生比较两个4所表示的意义,体会同一个4,既可以表示几个也可以表示第几个。

第4题是饭前准备筷子,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渗透按群计数。

3、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几个,什么时候用到第几个?

四、: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可以把你的问题暂时放进问题口袋里,留着以后慢慢解决。

教学后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在校园中劳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

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

总结:原来有3人浇化,又来了2人,一共有5人。

2 提问:你怎么知道有5人的?

提问: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算。(板书:3+2=5)

读算式:3加2等于5。

提问:3表示什么意思?2呢?

+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5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鸡妈妈一家),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 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2(小兔一家)、图3(青蛙一家),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画圆圈的方法计算呢!

同桌学生合作,看算式,先画圆圈,再在书上填得数

集体订正。纠正错误,对学生加以鼓励

3、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4+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画圆圈、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

(1)出示图1。学生列加法算式,说含义

(2)根据图2、图3的意思,学生在书上完成

(3)集体订正

2 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送信的游戏,大家看到书上的信筒么?上面都有哪些数?

2+2这封信送到了4这个邮筒里,为什么?

你能把其它的信也送一送么,用线连一连。

小结: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内容:

86~87页练习十5~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

2、熟练计算9加几

3、联系生活应用

教学重难点

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卡片、红旗

一、基本练习

9+5=9+8=9+2=9+7=9+4=

看卡片,读算式,说得数

二、巩固练习

1、第5题夺红旗

指名两个学生夺红旗,其余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颁发红旗。

引导比较两边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第7题小动物回家

游戏

森林里修了许多新房子,每种动物都有,请你帮小动物找自己的家

方法:出示标有141311121718的楼房,指名扮演小动物各自算卡片找自己的家。

3、第8题

让学生弄清楚每种商品的价格

你可以提哪些数学问题

你喜欢那两种玩具,买这两种玩具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填空集体讲评。

4、第9题

指导弄清题意

数一数大树前有几只小兔?树后有8只,一共有多少只兔?

学生独立列式,师巡视辅导。

指名汇报讲评

5、思考题

出示珠子图

指导看懂图意

依次数出每颗黑色珠子前面的红色珠子有多少颗?

看一看,红色珠子的颗数有什么规律?

猜一猜,手里有多少颗?

小组讨论

指名汇报。

板书设计

9加几的练习课

8+9=179+8=17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让学生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培养数感,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3、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让学生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喜欢玩吗?你们最希望到哪儿去玩?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老师猜,小朋友一定非常希望到儿童乐园去玩吧。(多媒体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二、自主探索

1、初步感知

(1)提问: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地方?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

(2)同桌交流后集体交流。

2、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画掉一个,防止遗漏。

3、总结方法

(1)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的方法。

4、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1)谈话:儿童乐园里每种东西有几个,我们怎样记录下来呢?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我们可以用点子来表示。

(2)提问:你能用画点子的办法表示小飞机、蝴蝶、小鸟和气球的个数吗?

(3)提问:这里还有三幅点子图,它们各表示多少个东西?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从占面的大图画里找出它们各表示什么东西吗?说给同桌听。

三、巩固深化

1、在习题纸上画点子。

2、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哪些数?找到后与好朋友交流。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哪些数?找到后与好朋友交流。

四、总结提升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课后记:学生刚入学不久,还不懂得如何与同桌交流,应该给学生更明确的引导。 教案《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一数》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要求:使学生从不同的两种思考行式逐步记住5、6、7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重点:在分与合中从不同角度学习5、6、7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能在学习中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生手指游戏1—10,边说边动。

2、出示:5个胡萝卜,两只白兔的图片

生边看图边数出是多少。

二、新知:

创设情景一、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分萝卜)

1、要把5个胡萝卜,分给2个小白兔,可以怎样分?

2、生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师引导:5可以分成3和2,2和3合起来是5

3、把自己分的说给同桌听听。

4、汇报

创设情景二、7个气球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

生边说边动手分,汇报发现规律

师板书:123456

654321

三、练习

1、六本书放在两个书架上,应该怎样摆?

生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2、里填几。

2441327312

3、猜一猜。

(1)有5个围棋,左手拿2个,右手拿( )个

(2)有6个围棋子,左手拿( )个,右手拿( );7个哪?

4、小结: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希望你们能把物体一次按不同的方法分好,再检查两份合起来是不是原来的整体。

四、作业

书23页第2、3题

五、板书

分与合 1 2 34

5 7

2 3 6 5 4 3

3 2

4 1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动手分小棒,学生边分边说,对数的分与合掌握的较好。在训练中,启发学生可以按顺序分,以免漏掉。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

1、正确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和顺序。

2、能初步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3、能认识和理解0的产生和意义。

4、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1、数数中手口一致,渗透综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思考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倾听、提问、操作等良好学习品质。

5、教会学生美观、漂亮地书写数字。

课时安排:9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铅笔、投影。

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提出问题

请表演的小朋友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一只大兔子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大兔说:我买9支铅笔。大兔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二、猜一猜,列出式子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三、讨论159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的?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 10-9=1 1+5=6

(3)、把9分成5和4, 15-5=10 10-4=6

(4)、9+6=15 15-9=6

4、尝试练习

(1)、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计算试一试各题。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四、巩固算法

1、基本练习(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选3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摘苹果(练一练第2题)

在游戏中进行计算。

3、发展练习,(练一练教学游戏)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

五、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9加几这个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教材选取了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9加几的计算规律。同时,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九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树立创新的有意识,追求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与价值观:

使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相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是通过观察思考、归纳“9加几”的计算规律。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来谈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会自主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交流、合作比较中灵活地掌握本节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数学源于生活,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通过谈话导入新课,并用课件呈现小猴买桃的情境图,熟悉的生活情境能迅速地将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集中起来,成功地将学生引入课堂,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接着让学生结合情境图中的信息自由地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讨论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后续学习的材料,符合新课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理念。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本环节我将分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1、复习铺垫

先引入口算题进行复习:第一关9+=10;第二关都是10加几的练习,帮助学生回忆10加几就是十几;第三关9+1+几的口算接着我会提问学生: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计算9加几的内容做出铺垫。

【本环节通过复习10加几、9+1加几的算式让学生体会到10加几就是十几,算十加几很快。为下面教学9加几奠定了知识基础。】

2、引导设计问题,探索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动手操作,体会凑十的过程。

首先我会出示图片并以小故事的方式引入:有一天,小猴带了好多桃子来看大家,帮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桃是怎样摆放在桌子上的?

有一些桃摆在盒子里,还有—些桃摆在桌子上。

师:盒子里有几个?(9个),盒子外面有几个?(4个)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桃呢?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是把盒子里的桃和盒子外面的桃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师板书出算式9+4)

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我们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探索中思考加工,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因此,如何计算9加几,我并不是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们观看课件自己探索,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桃?”的问题,寻找合适自己的计算方法。再通过小组探讨全班交流,课件展示小组汇报的各种方法,并通过学生摆弄学具,在操作中体会、理解凑十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整体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逐渐形成对数学方法的认识,从而达到自己能够接受数学上的优化,也让学生感受到算法的多样化。而我在此对学生的各种方法不做优劣评价,只是肯定了学生的方法并问学生喜欢哪种方法,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选择。】

3、据现实生活情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己设计问题。

我先出示“试一试”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9+7。也可以在教科书上先圈出10个再填一填。

【为了让学生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让学生收集信息,再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从而提高了兴趣,增强课堂的直观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9加几的计算方法,探索计算8、7、6加几的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指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

2、学生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图意,你会列式吗?

3、你能够根据学过的方法计算吗?

二、学习新知,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小组合作交流,怎样计算?

7+58+5

2、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重点指导:凑十法

3、学生说说你在计算中遇到的困难。

4、反馈:

5+6=

三、课堂练习:

1、计算

8+6=7+6=6+6=

101010

2、速算比赛

3、找朋友

学生连线

四、独立作业:

计算109页4、5题

五、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根据9加几的计算方法,自主探索8、7、6加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感悟“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大多数学生在口算中,速度提高较快。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复习重难点:

1.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式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会分类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3.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复习措施及课时安排:

1、复习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活动,以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2、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4、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5、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6、知识分类

知识点 对应教材 复习说明 课时安排

认识钟表 第八单元P91-P95 巩固整时和半时的读写,另外通过练习看接近整时的钟面(P120),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1课时

认识图形、分类 第四单元P32-P37,第五单元P38-P41 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四种平面图形,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并能辨认这些图形;复习按单一标准和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

1课时

20以内的数 第一单元P2-P5,

第二单元P6-P13,第三单元P14-P22、P29,

第六单元P42-P71,第七单元P84-P87 学生对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 第三单元P23-P31,第六单元P42-P81,第七单元P88-P90,第九单元P96-113 1、通过对算式的计算与分类,整理加减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填写加减算式中的未知数。

3、掌握10以内的加法与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不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在解题方法多样化的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1-2课时

解决问题 贯穿于第三、六、七、九单元 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复习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挖掘出形象图以外的资源,如看图并根据对话信息进行计算。

四、学生常见错题及解决策略:

认识钟表

1、写时间会写成11:12、11:时30分或11时30等;

2、容易把6时半看成是7时半。错因:时针旋转的方向未弄清,时针其实是过了6,但还没有到7。

3、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时,会长短颠倒或者长短不分。 1、平时多观察钟表上的时间,加深其对时针、分针及其旋转方向的认识。

2、通过亲自动手拨出,更好地巩固对整时和半时的认识。

3、分针指着6,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半,注意是过了几。

4、培养细心观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1、数图形时不注意顺序;

2、对长方体、正方体的本质属性未掌握好。

3、把长方体与长方形的名称混淆。

4、按同一标准分类时不能找出其中的立体图形或平面图形。 1、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者边数边作记号等方法。

2、要求分清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0以内数的认识

1、数数出错;

2、8的后面是或者4的前面是(),学生有时会把后面和前面弄错。 1、数数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者边数边作记号等方法。

2、看尺子图能较好的分清前后关系。

1、分不清几个和第几。

2、左右不分

1、读题时先把题目中重要的字、词圈出来。

如:将从左数的第6个涂上红色,把从右数起的5个圈起来。(5个要全部圈在一起)。

2、反复读几次。

数的组成:个位是6,十位是1,这个数是(61),由5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51) 1、认真读题。

2、可自己在纸上画一个数位表,对着写。

20以内的加法及10以内的减法 1、看错数字

2、看错运算符号

3、12+3=42,错把个位3加到十位上 1、仔细看题,认真检查;

2、可用符号帮助;

3、检查时默读题目。

一图四式

用部分数减部分数:

3+7=10 7+3=10

7-3=4 列减法算式时必须用总数减部分数

看图列式计算 1、不能选择正确的方法及有效的数学信息。

2、找不到题目中的全部条件:形象图与对话结合的。

1、加法是把各部分合并在一起,而减法的本质是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

2、要求孩子记住:问号问的是几,等号后面就写几。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继续巩固“凑十法”,能逐步脱离实物正确口算8、7、6加几。

2、在观察、交流、比较中的活动中,理解并会运用“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计算规律,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学习中不断获得自信心,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计算方法,如点数、接着数、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和“凑十法”等,其中“凑十法”是进位加法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它具有规律性强、易于理解、过程简捷等特点。即体现了十进制记数法的优越性,同时也是后继的学习的基础。

通过前测发现,一些学生能正确计算8、7、6加几,但在访谈中发现学生是在学前经过了家长的反复训练,只是能知道计算结果,不明白计算方法,属于机械的计算。

重点难点

逐步脱离实物正确口算8、7、6加几,体会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

1.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快。(复习数的组成)

2.今天我们一起乘车去公园,看看谁能准确的算出车票上的结果?

选择9+4借助摆小棒说明计算方法?

活动2【讲授】从具体到抽象,真正理解计算方法

1.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大家看,汽车来到了公园门口,这里有许多人在等着买票,你们知道共有几个小朋友吗?应该买多少张门票呢?(出示主题图)

(2)生汇报并交流。你是怎样知道的?

①数的②接数法③8+5

2.动手操作,理解计算方法

8+5该怎么算呢?把你的想法用学具摆摆,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填写框架图,再现计算方法。

4、回忆,形成表象

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下8+5的计算方法。

活动3【讲授】脱离实物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1、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抽象出算式。

师:到了中午,同学们都饿了,大家一起来到快餐厅,(课件出示:一些食物及售价,由教师介绍。)

师:如果每个人可以买两个食物,你最想买什么,你知道一共要用多少钱吗?怎么列式?请你把算式写在纸条上。

教师将学生写的算式贴在黑板上(贴的时候分成两组,一组是大数加小数的算式,一组是小数加大数的算式。)

2、自主探究,感受多种计算方法。

师:你会计算哪道题?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教师分以下几个层次教学。

(1)重点说“凑十法”,体会凑十法既可以拆大数也可以拆小数。(板书框架图)

(2)感受“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计算规律。

学生先计算一个大数加小数的题如9+8,说明计算方法,这是学生的计算应该完全脱离开实物。然后再从黑板上找到8+9的算式,问你能很快地算出结果吗?用的什么方法?把两个算式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最后找出有同样规律的一组算式。

(3)任选一道题,把你喜欢的计算方法说给同桌听。

活动4【练习】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填一填。

(1)比8大2的数是(),比7多4的数是()。

(2)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

(3)17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

2、直接说出计算结果。观察左右两边的算式能发现什么?

7+4=6+5=

7+6=8+7=

5+6=8+3=

7+8=6+7=

3、在○里填上“”>“<”或“=”。

6+9 ○ 16 18 ○ 8+8

7+8 ○ 8+7 7+5 ○ 7+6 8+5 ○ 6+5

4、老师也有一些购买食品的方案,请直接说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食物1食物2总价钱

8元9元8+9=

8元8元8+8=

8元7元8+7=

8元6元8+6=

8元5元8+5=

8元4元8+4=

活动5【活动】课堂小结,知识延伸

1、小结:同学们,今天表现棒极了,那你们学会了什么?(板书课题)

2、拓展:请大家回家完成一项任务,如果你的爸爸、妈妈给你20元钱,算一算自己买完食物后还剩多少钱?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1教学目标

学会认读写10,并会用10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同时注意书写的工整。

会比较10与1——9的大小,熟练掌握10的组成。

2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学过了1~9的数的认识和数的组成,而10的认识对于学生学习数的组成和进位加法中的“凑十”特别重要。

3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10的组成,熟练“凑十”

难点:

学会认读写10,并会用10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同时注意书写的工整。

会比较10与1——9的大小,熟练掌握10的组成。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0的认识

从1数到9.

出示课件,上面一共有几个数从左数第4个数是几,从右数它排第几其中最小的数是几,最大的数是几

活动2【讲授】学一学

(一)认识10.

1、看一看。观察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图上有几个学生用数字几表示加上1个老师用几表示图上数量是10的事物还有什么

3、摆一摆用小棒表示10。出示小棒图,9根小棒添上1是几

4、认一认和同桌一起认一认直尺上的数字顺序,看着尺子你都知道些什么

5、比一比你会比较9和10的大小吗9○□10○□

(二)学习10的组成

1、分一分拿出10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2、说一说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的分法是怎样的

3、填一填把自己的分法写在60页。

4、想一想看到自己写的组成,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学习10的写法看看10是由哪两个数字组成的先看老师范写10,再自己写一写。

活动3【练习】练一练

教材60页“做一做”

活动4【测试】查一查

1、完成课件上连一连和填一填;

2、完成62页练习十三1—3题。

活动5【活动】总结收获

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你会用几和几凑成十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填出10以内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培养学生数形结合观察思考的能力以及逆向思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填未知数的过程,感悟填未知数的逆向思维方法,同时,在解决填未知加数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实物图抽象填未知加数算式,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培养热爱数学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填未知加数的算理,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填出10以内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理解填未知加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师导入:小朋友,你们玩过扑克牌吗?现在,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小小的扑克牌游戏,你们有兴趣吗?

2、(师出示两张扑克牌的背面):我这儿有两张扑克牌,你能猜出他们是几吗?你怎么猜的?(生胡乱猜4、5后)你有什么依据吗?

3、看来,刚才大家都是瞎蒙的,现在老师再告诉你们一个条件,这两张牌合起来是9,猜猜,他们可能是几和几?(1和8、2和7、3和6、4和5板书在一角)

4、刚才我们想出这几种可能,现在我告诉大家,这其中一张是7,你能知道另一张是几了吗?你是怎么想的?

5、再猜:如果两张牌合起来是8,其中一张是7,另一张是几?如果其中一张是2,合起来是10,另一张是几?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圆珠笔图

① 师:还想再猜吗?(出示圆珠笔图),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已经有7支圆珠笔了,再放几支就是10支了)

② 已经有7支圆珠笔了,再放几支就是10支了,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7+=10

③ 哪个小朋友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生试读,师示范读,生再次跟读。()就用来表示不知道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填小括号里的数。

④ 谁能说说,括号里应该填几?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同桌先交流,再汇报。

⑤ 生汇报后师出示答案。

2、教学书P70小旗图。

① 有一位叫小红的小朋友现在想考考大家(出示P70的小旗图),谁会读小红提的问题?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已经画了6面小旗了,再画几面就是8面了。)

② 你能解决小红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请你在练习纸上画一画,再把小括号里的数填上。

③ 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几个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直接填数:

看着图,小朋友们很快就能填出小括号里的数,如果老师只给同学们算式,你还会填吗?

出示:3+()=5 ()+4=7

独立填好后,说说你的想法。

2、小结:刚才我们表现得都很好,小朋友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填小括号里的数,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拍手游戏吧!

三、课间游戏

拍手游戏:指定一个数,老师先拍,学生接着拍,要求学生拍的次数跟老师拍的次数加起来等于指定数。

老师拍:

我们拍:

四、实践运用

1、P70做一做1

左图不变,右图实物图及算式改为( )+5=9。先观察,再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说一说想的过程。

2、做一做2

先出示第一行的点子图和算式5+()=8,师:请小朋友把点子图和算式合起来看看,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应该再画几个点子,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完成第二行和第三行,其中第二行改为( )+2=7

3、填算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独立完成后校对。

2+()=8 ()+6=9 ( )+1=7

1+()=9 ()+5=72+( )=8

五、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游戏;

有几朵美丽的花,可惜每一朵花都少了一片叶子。请小朋友们给每一朵,再先一片叶子,使每片叶子上的数加起来等于花心上的数。(学生活动)

9 578 10

41 4 2 1

6、9、4、5、3、2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掌握17,18 减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口算17,18 减几的减法。

2、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能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17,18 减几的思考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沟通本单元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

1、口算

11-5=

11-8=

12-7=

14-6=

13-4=

15-8=

14-9=

16-8=

做完口算以后大家说一说怎么做的。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教学例1(实物投影仪出示第95 页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学校校园里花坛里的新栽了一些小树,你们喜欢嘛?我们要爱护这些小树苗。今天有两个小朋友在给这些小树苗浇水,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仔细观察图,从图上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呢?

学生1:小红说:我只浇了9 棵,剩下的是小华浇的。

学生2:我数了数,一共有16 棵小树。 教师:从两位同学获取的信息里,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3:小华浇了几棵?教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解答呢?

学生4:16-9=(教师板书)

探讨计算方法。

教师:我们以前学会了怎样算11,12,13,14,15 减几,用这种方法能算16-9 吗?请同学们自己先想想,说说应该怎样算。

学生1:我是这样算的:把16分成10和6,先算10-9=1,再算 1+6=7,16-9=7。

学生2:我是这样算的:想9+7=16,所以16-9=7。

学生3:我是这样算的:把9分成6和3,先算16-6=10,再算10-3=7,16-9=7。

教师小结学习情况。

指出: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就行了。注意不要算错了。然后请学生独立计算16-9。

2、教学例2

教师:刚才同学们从过去学的知识中找到了计算16减几的方法,表现很好,老师真高兴现在想考考你们,看看是不是真的会计算了。大家愿意吗?

学生:愿意。

出示例2:算一算17-8=, 18-9=。看谁算得 又对又快。

教师:请同学们独立计算后,再在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计算。

教师:请几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甲:我是这样算的:因为8+9=17,所以17-8=9,17-9=8。

教师:真不错,算减法想加法,这是我们常用的方法。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学生乙:我是这样算的:17-8,先从17 里面拿出10,10-8=2,再把2+7=9,17-8=9。18-9,先从18 里面拿出10,10-9=1,再把 1+8=9,18-9=9。

教师:你真行。这也是好方法。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学生丙:我和他们都不一样,17-8,我把8分成7和1,先算17-7=10,再算10-1=9,所以17-8=9。18-9,我把9分成8和1,先算 18-8=10,再算10-1=9,18-9=9。

教师:看来你们的方法还真不少。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学生丁:我是用数数的方法算的。17-8,我从17开始倒着数8个数:16,15,149,所以17-8=9。17-9,我从17开始倒着数9个数得到17-9=8。

教师:老师为你竖起大拇指!这个方法也不错,但是算得慢,今后可以尝试其他的计算方法。我相信你能行。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你们真棒,学会了16,17,18 减几的计算方法,并且每个人的计算方式都不一样,今天表现得非常好,恰好今天有个小动物过生日,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嘛?

师:今天喜洋洋过生日,总共邀请了16 个小朋友来参加聚会,我们来看看来了哪些小朋友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现在来了多少个小朋友呢?还差多少个小朋友没来?

生1:来了7个小朋友。

生2:16-7=9,还有9个小朋友没有来。

师:你是怎么算的呢?

生:

师:现在所有的小朋友都来了,喜洋洋为了欢迎大家,拿出了自己心爱的玩具和大家一起玩。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呢?

生:积木 师:对了,喜洋洋要给他的朋友一起玩积木,他一共拿出了17个积木,用积木来建两座城堡。我们一起来看看喜洋洋是怎么建的城堡的,你们数一数第一座城堡用了多少个积木。喜洋洋用声下的积木建了第二座城堡,你们能计算出喜洋洋建的第二座城堡用了多少个积木嘛?

生:17-8=9,第二座城堡用了9个积木。

师:你是怎么计算的呢?

生:

师:喜洋洋和小朋友玩积木游戏玩累了,好多小朋友都饿了,这时,美羊羊给喜洋洋送来了一个大的生日蛋糕来祝贺喜洋洋生日快乐,并且在生日蛋糕上插上了蜡烛,现在需要点燃蜡烛了。这个时候需要小朋友帮忙了,因为每只蜡烛下面都有一道数学算式题,只有把算式题答对了,蜡烛才会点亮。你们能行嘛?我们就来点燃蜡烛吧! 老师以抽问的形式解决这道题。

师:喜洋洋的生日过完了,喜洋洋最后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你们能做到嘛?我们来看看书上的练习题,好嘛?

师:请小朋友们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第1,2 题。

四、课堂小结

1、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上一篇:2016水电工作总结下一篇:项目组织及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