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精神学习学习心得(共10篇)
1.十七大精神学习学习心得 篇一
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在全国人民中引起强烈反响,我作为一名当代青年,一名党员,面对这场世纪盛会更是心潮澎湃,深受鼓舞。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作为改革开放的同龄人,我们是祖国巨大历史成就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是怀有深厚的感情。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高瞻远瞩、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推进的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这样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风险同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成败兴衰的决定因素。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繁荣中国、富强中国。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旗帜问题的重要论述,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的高度总结,深刻阐明了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十七大精神是新时期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纲领,是实现新世纪奋斗目标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各个领域、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胡锦涛总书记所做的报告全部内容都是围绕“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精神展开的。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首先要抓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这个重要思想的中心环节,全面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牢牢把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强化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七大报告的灵魂和主线,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促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和变化,也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如何把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特别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报告作为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的指南。勤奋工作,以身作则,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自从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对党有了更深一步的接触和了解,一点一滴地感受到身边许许多多党员默默的无私奉献,深深到体会到党的正确领导意义所在。党的十七大使我的认识更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党正是这么一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党,始终不渝地坚持着其执政为民的本质。
【范文网】
2.十七大精神学习学习心得 篇二
永川区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好、贯彻好十七大精神, 深刻认识教育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更加自觉地坚持教育科学发展观, 推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 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要务求“四个率先” (率先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实施义务职业教育) , 着力“四化建设” (学前教育规范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职业教育品牌化) , 做靓“三张名片” (中国西部职业教育高地、区域基础教育强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改革示范区) , 努力把永川培育成为重庆新兴教育城。
一、深化认识, 切实增强加快教育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育是国之大计、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加快全区教育事业发展, 事关永川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事关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近年来, 永川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各级各类教育稳步发展, 基础教育已完成“基本普九”的历史任务, 职业教育初步形成了“城校互动”的品牌效应, 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永川目前还是教育大区, 不是教育强区, 教育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 人力资源的整体竞争力还不够强, 还不能完全适应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要求。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深入实施科教兴永和人才强区战略, 助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努力使教育工作走在全区加快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前列。
二、突出重点, 大力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贯彻十七大精神,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一定要抓准关乎全局的突破口, 以重点突进带动整体提升, 以关键突破引领全局发展。
(一) 以学生发展为重点,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三全四新细实活”育德理念研究, 拓展“三月四节一研一评”育德活动载体, 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新机制。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 制定并落实《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争创重庆市德育示范区。二要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深入开展“四四”教研, 不断探素质教育新途径。坚持“健康第一”, 强健学生体魄, 落实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规定。加强美育、卫生、艺术、劳动、环保等教育工作,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建立和完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综合素质考核评价机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施“德育文化、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管理文化”五大校园文化品牌工程, 搞好以中小学为主体, 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 以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 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为载体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四要建好素质教育基地。以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依托, 积极筹建和完善一个符合上级要求、适应永川教育发展、功能设施齐全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
(二) 以规范发展为重点, 提高学前教育整体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全面规范办园行为, 坚持办园资格准入制度和幼儿园等级管理制度。进一步发挥省级示范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各镇街重点培育1所中心示范园, 带动片区学前教育整体发展。到2011年, 学前一年和三年幼儿受教育率分别达到98%和75%以上。
(三) 以均衡发展为重点, 高水平高质量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一要加快城区学校建设。按照永川城市新的发展定位和区域性中心城市阶段发展目标, 建立城市建设与学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机制。探索建立新的建校、办学模式, 利用和引进“名校”的品牌资源, 加快城市新区“名校”分校建设。力争到2011年, 新建城区小学3所, 初中2所;改扩建小学8所, 初中3所, 高中3所, 社会力量筹资建幼儿园3所。二要加快农村学校发展。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现代远程教育、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救助、依法治校等五大工程, 着力解决村级小学办学条件简陋、农村初中容量不足、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设施不配套、办学整体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力争2011年前, 全区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小学25所、初中25所;80%左右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 在渝西地区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三要加快特色学校创建。深化“特色学校建设”课题研究, 探索教育发展规律以及特色学校建设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建构特色学校建设理论框架。加强特色教学工作, 完善“三视导、四关注、五见面、三途径、三汇报”集体视导模式, 深化“课例教研、主题教研、课题教研和特色教研”工作。强化特色德育工作, 不断丰富和拓展“三月、四节、一研、一评”德育系列活动载体, 深入开展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共青团工作规范化学校和德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加强特色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区教委、镇街教管中心、中小学”三级评价机制, 深入推进“四优评比 (校本教研示范学校、优秀教科室、优秀教研组、优秀教研工作者评比) ”和“四办评比 (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机制、办学特色评比) ”活动。到2011年, 建成特色学校30所以上, 全区50%以上的学校有自己独特的办学风格。
(三) 以优质发展为重点, 提升高中阶段教育竞争力。
一要坚持永川中学优先发展。把永川中学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校, 增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支持学校已经启动的内部管理机制改革, 在经费投入、人事政策、生源保障等方面予以倾斜。通过3至5年的努力, 把永川中学打造成为在渝西教育质量最高、在重庆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高中。二要打造优质高中集聚。加大实施“四名工程”力度, 全面提升优质普通高中的整体水平和实力, 形成优质普通高中教育集聚带。打造重庆市中高职教育产业基地, 支持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支持重庆第二农业学校和重庆机电工业学校 (农机校) 整合为优质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以职教中心创“国重”为契机, 整合区内职教资源, 打造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三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调整高中阶段学校布局, 实施“高中布局调整, 高初中分离”行动计划。整合教育资源, 扩大城区优质高中阶段学校的办学规模。高中阶段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和适龄学生高中教育完成率达到规定标准。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经费投入等达到“重庆市高中阶段学校标准化”标准。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适时实施义务高中阶段教育。到2008年,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达到92%以上, 高中阶段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85%。到2011年, 普通高中学校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
(四) 以内涵发展为重点, 做强职业教育品牌。
一要全面实施义务中职教育。率先在全国推行义务中职教育, 力争三年内让每一个新生劳动者都具有一项以上的技能技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资金的保障机制, 设立义务职业教育专项资金, 从2008年起免除重庆职教基地内就读中职的永川籍学生学费, 并逐年扩大减免范围。二要加强职教基础能力建设。整合职教基地的相关设备, 建成集“教学、实训、研发、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生产、经营”于一体的“重庆职教基地公共实训中心”。打造特色品牌专业, 成立职教专业指导委员会, 围绕永川和重庆主导产业, 开发紧缺专业、培育优势专业、打造特色专业, 形成一批在西部在全国有影响的品牌专业。三要提高职教发展区域竞争力。组建职教集团, 以优势职业院校为龙头, 依托行业、联合企业, 通过资金注入、合作契约、联合协议等方式, 建成以现代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为支撑的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职教创业园, 依托永川工业园区, 建成职教产业基地、职教实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教育社区, 搭建职教创业平台, 推进“全民创业”战略。做强“永川技工”品牌, 建立“永川技工”认证制度, 打造“永川数控技工”、“永川服装技工”等特色技工品牌。四要提升职教服务城乡统筹能力。大力实施职业教育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三进工程”, 为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探索新的有效途径。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制定并落实职教教师企业实践、企业员工定向培训、院校企业合作创新“三大计划”。成立社区职业教育服务中心, 依托各种培训机构, 采取多种培训方式, 积极传播职教文化。依托职业院校、镇街成人教育学校和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资源, 切实加强各类职业技术培训, 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五) 以创新发展为重点, 支持发展高等教育。
走内涵发展与外延并举的路子, 加强高等院校建设。支持现有高等院校的建设和发展;支持职业学校“上移工程”, 支持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在保证质量、严格程序的前提下向更高层次发展。积极引进高等教育院校, 拓展高等教育发展空间, 不断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三、强化领导, 不断改革创新加快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
改革创新, 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坚持用创新的思路, 改革的办法, 建立健全有利于教育加快发展的新的体制和机制, 永葆教育事业的生机与活力。
(一) 优化各类教育资源配置。
坚持“政府统筹、市场导向、社会参与”的发展原则和“城校互动”的建设理念, 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资源, 把基础教育融入“城校互动”发展的理念和实践之中。提高教育规划水平, 进一步完善“城校互动”发展总体规划, 预留城区基础教育发展空间。建立教育用地“红线制度”。
(二) 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
积极争取政府投入, 通过以地换校、招商建校等方式, 不断完善城区学校教育投入融资方式。成立职业教育统筹服务机构, 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投入职业教育, 广泛开展校企合作, 开辟企业资助, 社会团体捐赠等多种投融资渠道。积极化解教育债务。
(三) 加强高素质队伍建设。
构建灵活开放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挖掘和树立先进典型。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 依托永川教育信息网等现代教育资源, 推进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122”工程, 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名师名校长”工程, 造就一批在重庆乃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骨干教师、骨干校长和学科带头人。
(四) 完善教育内部管理机制。
完善人事激励机制, 在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推行校长竞选制、中层干部竞岗制、教师高职低聘制, 逐步推行校长职级制;以事业单位工资改革为契机, 用活用好绩效工资。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改年度评估为学年度评估, 将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纳入校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和学校综合督导评估, 加大实绩考核和结果运用力度。探索建立职业院校质量考评机制, 促进职教长效发展。倡导学校教育开放性, 探索建立社区、家长对学校校长的监督、评价和任免机制。
(五) 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3.学习十七大精神,投身新课改 篇三
教师角色意识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有人说,传统课堂中教师相当于唱独角戏的新闻播音员,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则是穿针引线的综艺节目的主持人。从“播音员”到“主持人”的转变,意味着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中会带着激赏、肯定、赞扬的情感来跟学生互动,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教师角色意识的另一个变化是,教师的发展应由“经验型”向“反思型”和“科研型”转变。守着传统教育观念裹足不前不思学习的教师,必定会在新课改中迷失方向。新型教师应该善于把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边教边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做一名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
课堂形式的变化。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由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师生齐参与的“众议厅”。为响应十七大报告中的“深化教学内容方式改革”的号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多思考“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譬如我在执教“新闻写作”这个专题时,就放弃课文中一些选材雷同的篇目,增加自选的《中国空中加油试飞第一人》这篇人物通讯。学生读完通讯后,对“国防英雄”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见时机成熟,我告诉学生“谢凤良英雄就是班上××同学的家长”。学生的学习热情变得非常高涨,接着我们假定要對“国防英雄”做个专访,请同学们拟出访谈用的问题。师生在非常融洽的气氛中把新闻写作、访谈技巧这些教学内容完成了。当然,这只是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中的一堂。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可以是唇枪舌战的辩论赛,可以是优美高雅的朗诵会,可以是跌宕起伏的故事接龙,可以是唐诗宋词的发现之旅……只要你是一名勤思考愿探索的语文教师,你的课堂一定会让学生充满期待。
学生质量评价的变化。在新课标实施以前,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唯一标准是考试分数。实施新课标后,学生学习的评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重分数变为重能力,由重结果变为重过程。我校2007届莫小龙同学尽管学的是理科,但他语文素养非常好。他清晰的思维,流利的表达,开阔的阅读视野给评委老师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最后他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论成绩,石门中学还有一些同学比他好,却没有被清华大学提前相中。我个人认为,这不仅是清华大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更是整个社会对学生质量评价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缩影。我们现在评价学生,由单一走向多元,由选“考生”走向选“学生”。我们有理由坚信,认真学习十七大,坚持推进新课改,这种变革还会继续深化。
4.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四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党的十七大报告通篇蕴涵着一个重要的内在逻辑,这就是:要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同时,报告在回顾总结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历程、经验以及阐述如何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问题时,有两句斩钉截铁的话,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句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另一句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所阐明的这样一篇全面的、发展的“改革论”,把坚持改革开放同完善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是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有助于齐心协力完成改革攻坚的。
应当说,这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个重大历史贡献,也是新时期以来党在领导改革开放问题上与时俱进的新发展。人们从中不仅激荡起对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成就感、自豪感,而且提高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使命感。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上,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无疑是最壮丽的史诗、最华彩的篇章。如果说,辛亥革命结束了沿袭数千年的封建帝制,为近代中国发展进步打开了闸门;如果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创造了前提;那么,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则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道路,并对当今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现在回过头去看,近30年前,我们国家面临的是十分困难的局面:十年内乱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创伤,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的混乱现象极其严重。而从粉碎“四人帮”到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两年间,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是非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澄清,拨乱反正呈现徘徊局面。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发达国家纷纷进行后工业革命,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加紧向现代化社会转型。
所有这些,都对我们党形成了巨大压力。党要在如此严重的困境中重新奋起,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面对困境和压力,我们党科学分析国内状况和世界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以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大智大勇,坚定地开辟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
在这个问题上,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过三句振聋发聩的话。第一句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第二句是:“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第三句是:“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这就表明,我们党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曲折中深刻认识到,要摆脱我们当时所处的严重困境,要加快改变中国的面貌和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必须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必须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通过开放,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勇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
以1978年我们党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序幕拉开了,全面改革的进程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势不可当地展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这两句话,把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说得很透彻、很深刻。联系当时的国内状况和国际大势,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实际上是被当时的困境和压力逼出来的,其历史背景和根本目的至少有这么三条:一是要通过拨乱反正,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同时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继承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出十年内乱给我国造成的危难和困境,在治穷致富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要通过改革开放,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摆脱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三是要抓住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顺应世界范围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使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摆脱落后、赶上时代,使我们这个党成为这个新的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这三个方面的背景以及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大力度地概括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回首近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们党领导的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之所以目的与效果是如此统一,之所以当一些国家的“改革”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丧失,而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却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正是依据新的伟大革命同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相统一的原则来进行的。
$$$文 章来源 莲5.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思想汇报 篇五
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在全国人民中引起强烈反响,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作为一名当代青年,一名预备党员,面对这场世纪盛会更是心潮澎湃,深受鼓舞。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好十七大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为了更深入地学习十七大精神,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水平,学生学校组织举办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专题党课,听了老师在党课上的精彩讲解,我对十七大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党的十七大,举国关注,举世瞩目,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有力地指导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更加满怀信心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开好党的十七大,对于我们党更好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更好地规划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带领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为主题,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点问题,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十七大统一了思想,具有很强的时代意识和创新意识,用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教育人民。江泽民同志的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求真务实,思想深刻。站在历史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新世纪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总结了十三界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的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听着我们党坚定的宣言,我的热血在沸腾,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我们拥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党,始终保持其先进性的党,一切为民的党,民族的复兴大业将在我们手中再铸辉煌。
胡总书记的报告是一个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报告。报告中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十三年的发展就是十三年开拓和创新,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中国今天的成就。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是时代的要求,这种精神到了我们身上就是“从我做起”。从我做起,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是对每一个热血青年,对每一个爱国青年的要求。我作为一名新中大人,作为一名当代青年,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地去奉献我的青春和热血是我责任也是我义务。做人不能老求索取,不问奉献,回想自己成长的历程,我的祖国,我的师长一直都在默默地奉献着。在慢慢接近党的过程中,我身边到处有党员的无私奉献。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光荣,在这里我看到的是一种精神,得到的是一种不竭动力。十七大的召开更使我深受鼓舞,也深刻地感受到党的先进性,党的伟大。这十三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是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候,国际影响显著扩大,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党的正确领导。我拥护我们的党,热爱我们的党,我热切期望通过党的预备期考验,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6.党员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六
一、党内民主建设历来是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
我们党80多年的奋斗历史,同时也是不断探索和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历史。党的发展历程反复证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得到较好发扬,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及时得到纠正;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受到削弱和破坏,党就会走弯路,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这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
(一)党内民主是工人阶级政党的基本政治原则。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工人阶级政党是“先进阶级的民主政党”。发展党内民主,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马克思、恩格斯从建党之初便把党内民主确立为工人阶级政党的基本政治原则,他们在共同起草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写道:“所有盟员都一律平等”。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完全有权把‘民主’一词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列宁也明确指出,俄共“整个党组织是按民主原则建立的”。可见,共产党从一开始,不仅其性质是工人阶级的民主政党,而且其政治架构、组织原则就是民主的。
(二)发展党内民主,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扩大党内民主,应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的步骤,是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的武器。”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七大第一次规定了党员的权利与义务。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提出了坚持集体领导原则和反对个人崇拜,从中央到县一级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党的十二大规定了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党的十三大从健全党的集体领导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选举制度等方面对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作了阐述。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报告都提出要进一步疏通党内民主渠道,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建立了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制度,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一些地方党组织在实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进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的试点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党内民主建设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优良的民主传统和作风,建立了一整套发扬党内民主的规范和机制,为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在党内民主问题上,我们党也有过沉痛的教训。民主革命时期,党内先后出现过陈独秀的家长制作风、王明路线的独断专行,严重窒息了党内民主,使党的事业遭受重大挫折。“从一九五八年批评反冒进、一九五九年‘反右倾’以来,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逐渐不正常,一言堂、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不断滋长。”加之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使党内民主以至党的整个事业遭受严重破坏。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发展党内民主,事关党的生存和发展,事关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全局,事关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兴衰成败。
(三)党内民主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发展党内民主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党的创新活力,为实现党的路线、纲领和目标而团结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必须依靠我们党自己去探索。只有充分发展党内民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党内形成解放思想、畅所欲言、生动活泼、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的局面,保证党的事业蓬勃发展;才能凝聚全党的意志和力量,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保证党的决策正确和执行有效,避免或减少探索过程中因决策上的重大失误而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失;才能使党的全部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二、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主要原则
坚持党内民主建设的原则和目标,是保证党内民主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党的十七大报告总结了我们党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对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把握好这些原则要求,是党内民主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必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胡锦涛同志2005年1月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十七大发展了这一思想,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要求。因为党内民主从本质上讲,就是全体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制度,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程度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党员的主体地位是通过党员的民主权利来实现的,离开党员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和切实保障,党内民主就无从谈起。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必须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摆在突出位置。
(二)必须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实现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是党内民主走向成熟的关键。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把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一是要完善民主讨论制度,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充分发表、平等讨论的制度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二是要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保证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经常性地参与党内决策,使党的各项决策在党内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三是要完善民主选举制度,使党内选举更好地体现选举人的意志,保证选出为广大党员充分信任、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四是要完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既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又反对和防止分工不合作、班子软弱涣散。五是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保障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有效行使监督权,使党的权力得到正确行使,推动党的事业健康发展。
(三)必须实行民主与集中相统一。我们党实行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民主是正确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和归宿。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既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防止个人专断;又要加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统一思想认识,保持步调一致,防止出现极端民主化倾向。
(四)必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中。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员的政治参与热情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党内民主的状况直接影响社会民主的状况,党内的和谐程度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程度。因此,“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
7.十七大精神学习学习心得 篇七
一、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以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和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的奋斗目标,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思路,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一是“两基”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40个区县实现了“两基”目标,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顺利通过国家“两基”工作督导检查。在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总结表彰会上,我市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并受到表彰奖励。陈至立国务委员对我市“两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重庆的做法很好,主要是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成效显著”。二是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中招生18.63万人,在校生达51.77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4.5%。三是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全市中职招生20.2万人,在校生达到50万人,校均规模达到1400人左右。全面完成中澳职教项目。四是高等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在渝高校共招生约19.03万人,在校生规模超过6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新增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8个。目前,全市共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3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个。大学城新增入驻高校2所,累计达到7所,新入住师生3万人,累计达到8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9.5%。
(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一是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初步形成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二是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市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4.15亿元。三是深入推进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启动了高校学分制试点工作。开展了中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试点。在4所高完中开展普职融通改革试点工作。四是深入推进课程及教学改革。全市中小学生使用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扎实推进中职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五是稳步推进招生考试改革。加大中招考试内容改革,继续降低考试难度、缩小考试范围、调整学科分值,首次实行政治、历史学科合堂、开卷考试。体育考试以30分计入总分。扩大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首次将市级重点中学统招计划按不低于1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学校所在区县的初中学校。完成4所高职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实施高考信息属地化管理改革。
(三)素质教育全面实施
一是以增强实效性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课程德育为基础、队伍建设为抓手、德育活动为载体、德育网络建设为保障的“和谐育德”工程全面启动。二是以创新工作方式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实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三是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主办了19项全市大中小学生体育比赛等多项活动,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一等奖25个。
(四)队伍建设扎实有效
一是以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充实和优化教师队伍。特设岗位教师计划实施区县扩大到10个,招聘人数1153人。在1万多名农村代课教师中招聘公办教师7593名。开展了定向招聘农村边远地区公办小学教师工作,拟招聘教师1596名。二是以实施人才工程为载体,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全市教育系统共有22人获市级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7人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新增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三是以规范行为和表彰先进为抓手,深入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制发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标准》。在第23个教师节期间,表彰了一批全国、市级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退休教师李明素获得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称号,小学教师石元英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四是以项目实施为着力点,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广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和高校新师资培训。首次举办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基本功大赛。在全国率先制定并试点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力标准》。
(五)教育管理规范有序
一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中小学违规补课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学生到校、离校时间逐步规范。规范了中职招生秩序。规范了民办学校设置。开展了改制学校整顿清理工作。二是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继续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县”活动。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共查处乱收费案件221件,清退违规收费166.51万元,处理责任人80人。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成效显著,对教育收费的举报投诉较2006年下降了20.72%。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调查,老百姓教育费用支出下降了11个百分点。三是安全稳定工作切实加强。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启动事故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开展了校园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整治活动。妥善处理群体性集访事件400多起,有力地维护了教育系统的稳定。
(六)教育公平有力推进
一是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共补助资金9700万元,惠及学生21万人,对43.3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女童实行“零学费”入学。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800万元,资助5133名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生。率先在全国实现中职学生资助“全覆盖”,重庆籍所有中职学生均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惠及中职学生33万人,资助“五类学生”11万人。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方式,资助大学生10万人,资助金额达1.1亿元;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放贷款5669万元;对22.4万名大中专学生实施物价上涨临时生活补助,金额达1344万元。二是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召开了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加快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黑板改造、农村中小学饮水、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等6大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受益师生达350万人。三是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顺利入学。扩大接受农民工子女学校数量,妥善安排农民工子女入学。全市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扩大到332所,接收农民工子女达22.5万人。
(七)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一是科技氛围进一步浓厚。成功承办了2007年全国高校科技工作会议和第一届全国高校科技创新论坛,扩大了我市高校科技工作的影响。二是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夯实。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新增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市高校共有28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批准立项。在渝高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重庆市科技奖76项;申请专利840件,发明专利占全市的30.7%。四是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市教委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签订了产学研互动合作框架协议。在渝高校与全市90%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校企联合承担了48.9%的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合作组建了一批很有实力的研发和生产实体。共建了重庆市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平台,完成分析测试样品近30万件,服务新产品开发、科研项目1800余项。五是职业培训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6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0万人次、再就业人员培训8万人次、移民培训15万人次。
(八)自身建设逐步加强
一是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加强教育系统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协助市委组织部充实或组建了有关高校领导班子,对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加强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二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分工包项责任制,强化了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全年,市教育纪工委和各高校纪委共受理群众举报347件,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2件,给予24人党纪政纪处分,其中党员21人,县处级干部10人,涉案金额482万元。三是“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四是教育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已于2007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
过去的一年,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到市级各部门,从一线教育工作者到社会各界,都给予教育极大的重视、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市委汪洋书记、王鸿举市长、黄奇帆常务副市长等领导心系教育,不仅在全国“两会”期间专题汇报教育工作,还经常深入教育工作第一线视察,多次对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同志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非常关心。在去年12月21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薄书记特别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要求,倡导认真读书,倡导调查研究,倡导深入思考,强调抓好学生军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今年1月上旬,薄书记在库区调研时专门谈到教育工作:“职业技能培训是一条好路子,有没有技能,就业状况大不一样。中职和高职学校可以作为组织就业的平台、基地”。1月15日上午,薄熙来书记又前往重庆大学城视察了重庆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在视察时,薄书记对重庆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重庆教育是过去五年重庆的一大亮点。薄书记肯定了大学城建设取得的成绩,认为校区规划合理、设计科学、环境好、布局好。薄书记说,重庆市的工作重点就是落实胡总书记的“314”讲话要求,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希望高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要在人才培养上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市委、市政府也会加大力度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更快地赶超一流大学。
领导的关心、关怀,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中央及重庆50多家新闻媒体共刊播重庆教育新闻报道4328篇(次)。2007年11月教育部新闻办组织中央10多家主流媒体教育采访团到重庆采访教育工作,对重庆教育给予高度评价。新华每日电讯称:“这是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
二、2008年我市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和要求
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是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为之努力奋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314”总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力提升教育的发展水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教育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教育中心,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谐教育、满意教育上取得新突破,成为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与服务的重要支撑,发挥重庆教育在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带动作用、辐射作用、示范作用。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市教育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继续按照“坚持一个统领、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维度”的基本工作思路,处理好继承借鉴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处理好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的关系,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处理好眼睛向下与境界向上的关系,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在开拓开放上下功夫,在谋求突破上下功夫,以开放的精神、开阔的思维、改革的勇气来推进全市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
一是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农村学校校舍维修补助标准。2008年秋季实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工作。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为龙头,从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手,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实现基本均衡。三是着力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鼓励和引导普通高中注重质量,办出特色,形成风格。新增市级重点中学8-10所。四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应用指导和支持服务工作,努力推进“班班通”。
(二)以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一是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扩大单校规模办学效益。建立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评估机制,对评估不合格的实行红黄牌预警和退出制度。到2008年底,全市中职学校保持在310所左右,在校生规模达到50万人左右,校均规模达到1700人左右。二是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新路子。组建汽车、农业、卫生等3个行业引领型职教集团。以万州、永川、江津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组建以地方产业为支撑的3个区域网络型职教集团。三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弹性学习制度,推进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建立技能人才需求监测系统,科学调控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推动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与改革。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建设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建设县级职教中心1个。建立一批适应工学结合、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较高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资源共享的产教实体。五是强化社区教育与成人教育。开展国家级和市级社区教育试验区(县)创建工作。开展对各类学习型组织评估工作。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六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建立企业“订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三单式”农民工培训机制。围绕我市劳动密集型的建筑、环卫等产业,新建2个农民工培训集团、4个农民工培训基地。
(三)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一是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首届重庆高等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一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文件和政策,建立重庆高等教育季度会议制度,研究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二是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质量工程”和“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抓手,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三是积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市属高校计划招生15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63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4%。大学城入住学生总数达到10万人。四是不断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加强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学科点建设,加大博士授权点建设力度。五是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支持重庆大学“985工程”、“211工程”和西南大学“211工程”建设,争取更多有条件的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加强多科性和单科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六是进一步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大学城与西永微电子园区的互动发展,探索高校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软件园及服务外包基地合作的有效模式。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七是大力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举办“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论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制定《重庆市中小学学科课程德育指导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重庆人文精神教育,实施“和谐育德计划”。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骨干研修和全员培训,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三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健全教材审定机制,形成我市主流教材,规范教辅管理。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进一步调整中小学生上课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深入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开展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加分和综合素质评价加特长进行录取的试点。把市级重点中学不少于30%的统招计划指标均衡分配到辖区内的初级中学,逐步建立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招生制度。深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继续开展高等职业学院单独招生改革试点。五是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启动学校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试点。
(五)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把师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二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点做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落实工作。推进学校岗位设置改革工作,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三是加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师资培训。启动新一轮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对农村新转、新聘教师开展上岗和新课程通识培训工作。启动中职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四是积极探索教师补充新机制。继续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认真开展区域内城乡教师任职交流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实施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和农村职业学校紧缺专业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五是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实施“三大人才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六)以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制定《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意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二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和规范高校办学自主权,鼓励高校科学定位、形成特色。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和科学决策。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完善学校自律和监督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行政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四是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依法落实国家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规范化管理。要按照黄奇帆常务副市长在民办教育座谈会上提出的10条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措施和要求,抓紧推进,争取有所突破。五是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加强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工作。六是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要按照薄书记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抓好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继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认真排查并及时整改薄弱环节,切实维护教育系统持续稳定。
(七)以认真解决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着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资助工作。健全义务教育就学保障机制,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认真落实中职学生“普惠制”和“五类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部属院校师范生免费教育以及入学绿色通道等资助制度,继续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全面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二是保障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全市新增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50所。三是巩固招生“阳光工程”成果。坚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加大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的统筹管理,完善公开透明的高校招生工作体系。四是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重点学校或重点班的规定,认真研究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
(八)以实施“固本强基”战略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一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在全市教育系统不断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巩固和发展“作风建设年”成果,加强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三是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8.十七大精神学习学习心得 篇八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教育战线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实质。要充分认识党的十七大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坚定对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信念,深刻领会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各项重大任务上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要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教育行政部门的各位领导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书记、校长要带头学,尤其要通过中心组学习带动整个面上的学习。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的内涵,努力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要在领导干部带头学的基础上,带动和组织好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学生的学习。各地、各学校要制定好学习计划,安排好学习时间,分阶段、分层次、分内容,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要切实抓好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工作。要丰富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通读文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要举办专家学者、干部教师、大学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宣讲会、座谈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深化学习和理解。
各地、各学校要切实抓好十七大精神的宣传。突出宣传十七大报告的基本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突出宣传教育战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突出宣传广大师生以优异成绩和实际行动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精神风貌。在宣传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形成宣传合力;通过宣讲团、展览、文艺演出、演讲、征文、参观等各种形式,努力营造宣传十七大精神的强大舆论氛围,既形成一定声势,又注重宣传效果。在营造当前宣传工作热烈气氛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围绕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集中力量加强研究,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既为宣传工作蓄积力量,又为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宣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七大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一个重点,作为推进社会公平的一个举措,摆到了特殊重要的位置。作为教育战线工作的同志,既感到精神振奋,又感到责任重大。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松劲懈怠、不思进取,也没有任何理由盲目乐观、自我陶醉。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本地区本学校的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广大党员的思想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认真查找精神状态上存在的差距,继续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保持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深入研究本地区本学校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加强对教育现状的思考和研究,进一步明确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奋斗目标,提出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全面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我们一定要在学习好、宣传好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切实按照十七大精神,在以下八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教育优先发展。要加快建立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制度,真正落实“三个优先”;要继续实施好教育民生工程,同时要拓宽民生工程的宽度、挖掘民生工程的深度;要做好教育重大项目建设;要加强县级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促进县级政府加大教育投入。
第二,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在经费调拨、政策制定、项目安排、师资配备等方面合理配置资源。要进一步研究怎样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怎样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怎样解决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采取积极措施,实现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任务,使十七大的这一要求落到实处。
第三,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加大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要加强中职学校与我省工业园区企业对接,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模式,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整体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努力使职业教育多出人才、快出人才。
第四,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推动高等院校以教学为中心,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创新管理模式,加强质量管理,认真实施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要高度重视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技创新的优势,努力促进科技项目的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度。
第五,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围绕教育工作的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六,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要求,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对广大教师提出的“四点希望”,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要把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作为重点,加大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要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具体的举措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农村中小学工作。
第七,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消除校园不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进一步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积极推进教育公平;坚决规范教育收费,进一步严格招生纪律、规范招生秩序,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八,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特别是事关教育系统的重大问题,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不断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使教育系统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十七大的要求,为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本栏责任编辑 曾宪瑛
9.专家学习十七大报告精神心得体会 篇九
“一个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大创新”就是说,十七大报告总结了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起飞阶段的新的实践经验与认识经验,集中全党全民的智慧,做出了五个关系全局的重大理论创新。
作为一名北大学者,我曾跟踪研究中国改革开放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进程近30年。我认为,或许我们可以言简意赅地用两句话来概括十七大报告的核心内容与重大创新,那就是:一个主题,五大创新。
“一个主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具体点说,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创新,力求实现中国现代化起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大目标。
报告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条思想红线,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报告之中,报告的十二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统摄起科学发展观的方方面面,支撑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建设纲领。
正是这个主题,旗帜鲜明地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大问题,使它成为一个伟大的历史性文献。
也正是围绕这个主题,十七大报告作出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理论创新。
“五大创新”就是说,十七大报告总结了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起飞阶段的新的实践经验与认识经验,集中全党全民的智慧,做出了五个关系全局的重大理论创新。
也许我们可以进一步说,十七大报告的这五大理论创新,为新时期的指导思想确立了五个统摄全局、特别重要的基本观念、核心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科学发展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观——和平发展观——党和军队建设创新观。
第一大创新,就是比以往更简明扼要、完整系统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统一,作为新时期的伟大旗帜与指导思想。
第二大创新,就是简要系统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生长点,新时期统摄全局的指导方针。
第三大创新,就是把民主政治、文化创新和社会建设提到了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地位上来,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型体制的重大举措,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的有机体指明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
第四大创新,就是更加鲜明地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政外交的统一性、协调性、整体性:对内强调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对台强调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对外强调和平发展、和谐世界。
第五大创新,就是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和军队的改革与建设,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强大支柱与安全保障。
一个主题、五大创新汇总到一起,就使十七大报告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乃至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在新时期的政治宣言与行动纲领,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之路。(作者:王东作者系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10.医院院长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篇十
分享
创新
医院院长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是我们党在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胡锦涛同志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科学回答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结合我院实际,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以下六个方面寻求新突破:
一,注重实际成效,要在组织学习形式上有新突破
作为民政基层单位,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第一位的政治任务来抓,按照局党委的统一部署,紧密联系我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与推动当前工作,促进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结合起来,振奋精神,提高认识,把握大局,明确方向,精心组织,科学安排,组织好三个层次的学习,开展好三项活动,达到一个目的,即:院党委领导班子理论中心组要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学精一步,在此基础上,每个班子成员都要结合自己分管工作,撰写一篇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或理论文章;中层干部要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深刻理解和把握十七大精神实质和精髓,成为带领职工学习的组织员,讲解员,辅导员;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在精学细读报告原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撰写心得体会。开展党课专题学习活动;开展贯彻十七大精神理论研讨,心得体会交流活动;开展“贯彻十七大精神,促进医院和谐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推进我院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发展,整体上水平的目的。
二,充分夯实基础,要在基层组织建设上有新突破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纲领,新目标,新思想,新跨越和新要求,紧密结合我院的工作实际和党员的思想实际,扎实有效地加强党的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中层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组织开展党员责任义务区活动,创新党员联系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围绕局党委提出的树立“三种意识“,发扬“三种精神“,强化“三个观念“和开展“学习伴我行“,“典型伴我行“,“争先伴我行“,“廉洁伴我行“活动的总体要求,把思想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三个文明建设的始终,把职工的
免费
分享
创新
思想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第二步发展目标上来;统一到争先创优,为三个文明建设多做贡献上来,为推进我院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
三,树立为民宗旨,要在提升服务水平上有新突破
为民是我们的天职,服务是我们的根本。站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更好地履行民政部门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职责,积极做好“三无“精神病患者的收治工作。增强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宗旨,不断强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理念,大力弘扬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竭诚奉献的“孺子牛“精神,认真查找为民差距,不断丰富为民情感,切实增强为民责任。要以服务对象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首要标准,千方百计地提高服务质量。面对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日益多样化,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强化服务效果,拓展服务领域,规范服务标准。
【十七大精神学习学习心得】推荐阅读:
5学习十七大精神09-25
十七大报告精神辅导09-23
党的十七大报告学习心得07-18
铁路普通党员学习党的十七大心得体会09-15
十七大学习体会07-22
党的十七大学习宣讲稿09-09
学习“十八大”报告精神心得体会09-15
十八大精神学习心得体会1109-26
教师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心得体会08-06
十九大精神学习心得-2018年2月份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