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心得感悟

2024-06-21

高效课堂心得感悟(精选13篇)

1.高效课堂心得感悟 篇一

11月18日,我带着万分期待的心情参加了上饶县中小学语文教师“高效阅读”的专题培训,在聆听了来自内蒙古的专家学者的讲座,观看了他们给我们带来的优秀的临场公开课后,我获益良多,让我对与语文的“高效阅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学习到了一些进行高校阅读的方法.

现如今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整体的现状表现为:无用,无奈,无序,无助,无法无天,无所作为.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角色,对此也只能是“欲渡无舟辑”啊!所谓“知识改变命运,阅读奠基人生”,为了实现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全面发展学生的读、写、听、说、思、才、志,德,高效阅读势在必行.

“高效阅读”的目标即“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读书万卷,高效阅读,高效学习,高效人生”,它的特征表现为1、专注,快速;2、摄取,记忆;3、理解,处理;4、感悟,触发;5定势,习惯.

如何才能做到既快速有高效的阅读呢,专家给了我们以下阅读前准备的建议:

(一)1.改变阅读习惯,调整心态,包括科学的坐姿(头正,腰直,肩平,足安)和为自己定下的口号:一目十行不是梦,高效阅读我能行;

2.注意力要高度集中;

3.要学会默读:

4.克服快读的障碍即读时要做到不出声,不摆头,不指读,不回视.

(二)眼脑机能训练包括定点凝视训练,视点左右移动训练,视点上下移动训练,蛇形扫视训练,扩大视野训练等.

从宋老师的上课过程中我学习到她运用的高效阅读方法为通用的固定程序阅读,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题目;2作者;3出处;4基本内容;5重要事实;6写作特点及争议之处;7新思想及读后启示.

在对阅读进行了反复的训练之后,宋老师又进行了速读复述训练,让学生们在快速阅读之后,根据自己掌握的记忆的方法,进行复述联系.而复述类型包括:程序复述法;梗概复述法;原文复述法;创新复述法;学生在复述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尊重原文;2、语言通顺流畅,不重复,声情并茂;3、明确文章中心结构,注意关键词语.

这整个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之后形成解释再联系自身,最后进行鉴赏评价的过程.学生在经过同类型的反复的练习之后,就会掌握到一定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在掌握了阅读方法之后,便有了快速记忆的方法,那也就能从实质意义上实现学生的高效阅读,从而也就能打破学生与阅读之间存在的尴尬,不会再有学生有“无读之兴趣,无读之指导,无读之方法,无读之成效“的心态,也就能从根本上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方法与过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做到讲有目标,教有序列,练有章法,学有评价,使学生爱上阅读,喜欢上语文课.

2.高效课堂心得感悟 篇二

音乐是上帝的恩赐,歌声是人类的天籁,人类所有的情感和情绪都可以借助歌声来表达。在古代,音乐与诗歌融为一体,密不可分。那么,如何充实音乐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应该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师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从感受与鉴赏中体验美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而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倡导从“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等四个方面感受与体验音乐作品。如,在学习莫扎特的歌曲《渴望春天》时,教师可让学生看歌词听录音,分析作品主题,了解莫扎特的故事,从而引出古典乐派,这样既形象又简便。另外,通过欣赏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众人划桨开大船》《茉莉花》等民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民歌的分类——山歌、号子、小调。这样既达到了让学生鉴赏与感受音乐的目的,也介绍了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和流派,从而也免于部分音乐教师看到课本中大师的交响乐、协奏曲等作品就跳过去的尴尬。

二、从歌曲的识读与演唱中表现美

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等四个板块构成了音乐表现的框架。教师可以在音乐课上通过教学生唱歌谱,指导他们正确、自信地演唱歌曲;还可以组织课外“唱歌小组”,编排一些有主题的歌伴舞、表演唱、歌曲情景剧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最简单的是结合课本设计的每个单元主题或节日庆典,组织一些小型的班级表演活动。如,通过“草原赛歌会”让学生演唱一些草原歌曲,从而了解我国草原民歌的种类和特点;用歌颂祖国、歌颂党的“壮丽诗篇”感受颂歌的种类和特点。这一系列相互配合的音乐活动,不仅提供给学生相互学习、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机会,也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三、从探索与实践中创造美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课堂的创造,不应该是单纯的学生创造,还应包括教师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的创造。教师“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与空间。”因为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四、从传承与交流中拓展美

《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这不仅强调了音乐教学的民族化、世界化,也强调了音乐教学应该是多层次、多领域、多元化的。为了让学生了解芬兰民族音乐,通过西贝柳斯的合唱《芬兰颂》的欣赏和学唱引出主题。把音乐与绘画结合在一起也别有一番情趣;歌声与表演、舞蹈的结合更是天衣无缝;再有那些群体性的活动,如齐唱、轮唱、重唱、合唱和歌伴舞等多种形式的相互配合的表演,其实就是以歌声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还要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另外,鼓励学生通过对中华民族歌曲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歌曲的学习,了解音乐文化传播所产生的民族精神,从而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3.“6+1”高效课堂感悟 篇三

【关键词】新课堂 教学模式 高效

本学期本校在学习和借鉴河北精英中学和昌乐二中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在高一和高二年级推行“6+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而作为高考科目的政治学科不可推脱的也承担了这一任务。传统的政治课课堂,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回避纷杂的现实生活,局限在书本的世界里,很难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而学生也是习惯的听老师讲,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就听多少,使学生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从而出现上课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昏昏欲睡的状况。而“6+1”高效课堂,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角色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课本每一课每一框节都制作了一个导学案和一个训练案。导学案是课堂上使用的,严格按照高效课堂的六个环节来设计,六个环节环环相扣,学生要不停地去阅读、思考、质疑、辩论、动手,从而使得每节课都能高效。训练案是课后使用,一般是晚自习留足30分时间给同学们去按质按量地完成,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两者相结合以达到高效。

一、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甚至出现教师“一言堂”。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习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分析、处理和归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甚至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改革是势在必行的,“6+1”高效课堂适应了课堂改革的需要,把课堂的主体还给了学生,按照其六个环节的安排来看,需要教师讲的就是“导”和“评”,这两个环节只占了一节课三分之一的时间,而其他的时间都交给学生去“思”、“议”“展”和“检”,“思”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把导学案的知识提纲自行阅读,勾画和归纳;“议”要求学生起立以小组为单位的方式把老师归纳到导学案上的有建设性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展”要求学生把“思”和“议”的成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在教师“评”完之后,学生在课堂当堂“检”,看看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动脑去思考,并动手去做,这样的安排设计能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理解、评价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同时教师担心课程安排的时间问题,往往一节课“一言堂”,加上有些知识过于抽象,使得学生觉得政治课堂枯燥、无味,从而出现了不管教师讲得有多么精彩,而听在学生的耳朵里确像在唱催眠曲,使得一部分学生昏昏欲睡。因此不管教师的知识有多渊博,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多深入,最终都是做了无用功,效果是事倍功半。想要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达到高效,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去探究去学习。“6+1”高效课堂正是适应了这一点,首先其课堂模式是以小组为单位,并伴有一定的奖惩机制。因此同学们既要兼顾个人利益,同时还要兼顾集体利益,一个人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有可能会影响小组的利益,小组成员之间还需要一种合作精神。自从实施高效课堂以来,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在提升,上课举手回答问题非常的积极,是我从教十多年以来首次有的局面,学习兴趣的浓厚也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其次,从其课程设置的环节来看“思”—“议”—“展”,“思”是课本的知识提纲,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很容易找到答案,答案的获得就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议”是小组站起来讨论,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探讨,交流知识,既调动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展”是小组派出成员展示思考、交流的成果,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最后教师再用几分钟时间归纳总结一下,这种“质疑—解疑—归纳”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了课堂氛围,能使得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逐渐得到张扬,个性品质得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拓展。

三、创设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在师生之间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隔阂,这种隔阂不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高效课堂要求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因此教师就要正确定位,改变那种居高临下的权威,建立民主、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丰富教学内容,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高效教学课程模式,就体现师生之间的这种平等的关系,上课时我不再只是站在我的三尺讲台上,而是走到学生身边去,说明我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和大家平等的。同时提问的时候我都是采取举手回答的方式,而且鼓励学生说,让他们敢说、不怕说错,只要是举手回答的同学不管回答得正确与否都会给予鼓励。说对了表扬其善于思考,说错了鼓励其站起来的勇气。因此,课后有的学生不是叫我老师而是叫我姐姐,这表明了学生对你的认可。而这种认可正是融洽的师生关系的表现,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4.高效课堂读书感悟 篇四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都有一种体会,学生越来越难教,个性越来越强,以往的经验在事实的考验中有点摇摇欲坠了。诚然,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环境的变化,势必要改变一代又一代的人,当周围的一切都在改变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也必须改变。

教育改革、教学改革的大浪一浪盖过一浪,面对教育的现状我们应该怎样改?应该追求什么样的课堂?我们很迷茫。随着“生命化课堂”的课题的开展,我们的教学拨云见日,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生命化课堂”最全面、最基本的解释是“基于生命,顺遂生命,成就生命”。“基于生命”是我们所有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强调了尊重学生的现状,要求我们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每一方面。“顺遂生命”强调了尊重学生发展规律,要求我们正确引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习精神。“成就生命”则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在学生获得成功的人生时,我们老师也成就了自己的教育事业。“生命化课堂”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老师置于主导地位,体现了尊重生命的本质,焕发生命活力,绽放生命魅力的主旨。

巨石压不住,野火烧不尽,是因为小草具有生命力,生命力是顽强的。我们不是巨石也不是野火,而是园丁,我们更应该让生命勃勃,让生命绽放,这样才能有绚烂的春天。

二、借鉴“杜郎口模式”,深化“生命化理念”

“生命化课堂”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模式,我们怎样才能将这种理念真正融入我们的课堂,这才是改革的关键。正当我们小心翼翼尝试着我们的课堂改革的时候,我们学校推出了“杜郎口模式”探讨,这种全新的模式,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拓宽了我们的思路,我们有了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决心。

在“导学案”的应用中渗透 “生命化的理念”。在以前的备课中,我们考虑的多是如何将教材的内容有逻辑的组织起来,保证在45分钟内完成课堂任务,因此我们吝啬给学生自己阅读思考的时间,而是牵着学生的鼻子去掌握基础知识,了解理论上的知识迁移,以备考试。时间久了大多数学生会因失去学科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有再好的煽动力的老师也经不住时间的考验。通过“生命化课堂”这一课题的开展,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发掘学科自身的魅力和学习本身的乐趣,才能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学生的认知过程需要有识疑、探究、释疑三个环节,在识疑中产生兴趣,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思维升华能力,在释疑时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探讨中我们借鉴了“导学案”。“导学案”的使用正是尊重了学生个体学习的认知规律,我们课前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好导学提纲,引领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这样,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既解决了自己能够独立解决的简单东西,也会因为自己初步识知产生自己的疑问。课堂上的老师省了很多无用的口舌,有了更多时间解决学生真正的疑问。在备课及课堂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我们真正做到了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也做到了从学生现状出发,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完全体现了“基于生命“,“顺遂生命”从而达到“成就生命”的“生命化”理念。

在“小组合作”中“成就生命”。一个班级是一个群体,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在这个群体中得到认可,可在大课堂上学生起来展示的机会很少。在“杜郎口”模式的探讨中我们借鉴了“小组合作”的课堂模式。我们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一小组设小组长,并按学习能力为每组学生编号。这样小组内组长组织学生探讨他们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就多了。我们又引入了竞争机制,进行小组竞赛,相同难度的问题留给不同小组的同一编号的同学,从而保证了竞争的公平性。学校还强调了课堂小测,我们也将测试成绩记入小组的比赛。我们知道,人的大脑有一个犒赏系统,如果经常用“成功”去刺激,它就会对这种成功“上瘾”。“小组合作”正是用课堂上的这种“小成就”去成就大成功,也是“基于生命”才能“成就生命”的“生命化”理念的体现。

一种理念我们可以达成共识,一种模式却不能人人套用,在“生命化”课堂理念的研究和“杜郎口”模式的探讨中,我们考虑了我们学校、学生、老师的具体情况,并没有把“杜郎口”模式完全照搬,而只是借鉴了其中的一部分;也没有摒弃老师原来的所有东西,而是保留了个人教学品质中的特性,逐步形成自己新理念下的教学风格。

5.读高效赋能心得感悟800字 篇五

读《高效赋能》有感

本月读了一本名叫《高效赋能》的书,本书算是一本讲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书,对于一些平时工作效率较低或者是想要提高自己的行动力,让自己的行动更有价值的人很有帮助。下面就让我来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并谈谈我的感受。

本书主要分为八个章节,每个章节就是一个习惯,每个习惯都围绕着“习惯思路”来展开,“习惯思路”即所有习惯的三大组成部分:触机、技能和收获。本书讲的八大高效习惯分别是:捕获想法、任务突围、精准选择工具、环境赋能、激发创造力、掌控计划、统筹信息和回顾和完成。每个习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整本书也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所以建议大家完整地读完整本书。

有的时候我们会产生一些突然的信息和想法,但是过了一会儿这些信息我们就想不起来了,如果运气不好的话,这些信息可能会永远消失,所以我们要在有想法的时候及时记录下来。这就是第一个高效习惯——捕获想法。当我们有一些想法或者捕获到新的信息时,我们可以利用本子和笔、手机或电脑来进行及时的记录,以免信息从我们的脑中溜走。虽然书中建议最好使用纸和笔来记录,但我觉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用手机来记录比较方便,毕竟我们都是手机不离身的。现在也有很多可以用来记事且帮你自动分类的app,大家也可以自己去找找。书中还提到,想要我们的任务系统保持简洁,就要创建一个简洁的待办事项清单,标注任务是高重要性还是低重要性。我们可以每天进行一次每日计划,包含所有高低重要性的想法。在完成任务时,优先完成高重要性的任务,同时完成一个任务之后就在任务列表后面打勾,这样做会给我们一种成长进步的成就感和动力,有助于我们养成并坚持良好的任务处理习惯。当我们有多个高重要的任务需要完成时怎么办呢?那么我们就需要调整优先事项的定义了,我们不要把某件事定义为你应该做的最重要的工作,而是定义为你能够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先把能够做的优先做了,这样才能也让工作更加高效。

整体来说,这本书对我们的提高工作效率来说还是有所帮助的,它里面提到的一些方法我们都可以进行尝试,然后整合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并加以运用,从而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行动能力。

6.高效课堂下小组合作学习之感悟 篇六

司门艳

小学英语教材贴近生活,并且小学生有好动、好奇、喜欢亲身经历的心理特征,我们都会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创设各种情境。但小组合作学习更能为情境教学提供很好的辅助,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小组合作学习避免了教师教学的枯燥感。如果课上只是教师一味的讲解,往往学生容易昏昏欲睡,小组合作,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了当老师的乐趣也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学生之间有他们自己的语言,他们之间讲解起来更容易被不会的学生认知、感悟。对于大家都不会的问题教师讲解起来,学生也会听的更加认真,这样还可以提升后进生的自信心。

二、小组合作学习,发挥集体力量。

当今的时代是竞争的时代,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合作能够让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进而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进行素质教育,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体现。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轻松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显示出积极的状态,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的力量。一位学生的发言会激起其他同学思维的飞跃,促使小组各成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提出更好的想法,从而达到对问题的较全面、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三、小组合作学习方便教师建立奖励机制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如何更好的夸赞每一个学生是我们教师夸赞艺术的体现。教师可以在学生中建立一种英语学习奖励制度,创设像“英语结对子”互助小组,鼓励学生之间一起学,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对于合作良好的小组教师进行表扬。这就使后进生得到表扬的机会增多。

四、小组学习有利于英语的日常交际

学生在小组之间角色表演,日常英语自由运用更能有效地完成英语学习任务,更好地将英语运用于生活。将学习成果用于生活的过程,这正是我们学英语的真正目的。

英语已经融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小组合作增加了他们的锻炼机会。我们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小组生活,在小组中学习英语,在小组中运用英语,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他们自己的语言,变成活生生的交际语言,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7.高效课堂心得感悟 篇七

一、认真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要素

1.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目标 ,把握语文教学本质 。

教师要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目标,准确把握好教学目的,全面挖掘教材中渗透的思想方法,发挥教学的创造性,使用好教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思考每个知识点主题图的含义,问题反映了什么样的内容,练习要实现怎样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是否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设定,教师还要讲哪些知识,语文教学内容分别要讲解怎样的语文思想方法等。

2.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特征 ,知道教学起点 。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征,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教师编教案的时候就从学生特征入手, 重视学习过程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是学生在原来知识基础上进行知识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针对学生知识特点进行学生知识结构重新建构,发挥积极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深入了解学生,和学生紧密团结。

3.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让课堂有针对性教学目标 ,对准教学活动方向,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应努力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不能运用一刀切教学目标,因为那会忽视学生个性差别。教师要为学生制定不一样的教学目标,分层制定教学目标。教师可为学生制定出上限目标、下限目标和发展目标。教师在教学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 能力差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能力中等的学生要求掌握更多方法,能力强的学生要求运用多种算法,还要想出更多办法。教师要准确认识到学生的认知差异性,设计出有差异的教学目标,追求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

4.设计练习和当堂达标的题目 。

讲解之前先让学生练习,让学生暴露出更多错误和问题,让同学之间帮助解决,实现学生自己消化吸收学习。教师可以在讲解后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或者测试,帮助学生形成能力,实现知识和运用的联系。教师也可以设计当堂检测,检测学生是否掌握解题方法,实现教学目标。

5.教师培养学生学习情感影响学习效果 。

教师追求教学的和谐性,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能提升学生学习注意力和兴趣爱好。学生是热爱生命的群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教师要对学生的正确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对于学生的错误反映,帮助学生找到原因,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该积极和学生交流,重视和优等生与学困生的沟通,听取每个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

6.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动手参与习惯的培养。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提供好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经过教学实践,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贯通。教师经过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语文知识,掌握语文知识。这样的动手操作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现学生感知并理解知识能力的提升,优化教学过程。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主人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

1.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 ,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

(1)课前讲故事。每一节语文课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我感觉这个环节尤为重要,因为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课前读课文,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收集资料,或查阅书籍、或引经据典,有条件的同学还上网查询……不仅锻炼他们的动脑能力, 还增强动手能力及辨别思维能力。因为每次学生选择的话题都跟课本有关,在学生的激情引导下,同学们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接着,教师乘势上课,学生兴趣大增,每天都盼着上语文课。试想这样的状态能不高效吗?

(2)放手字词权。上新课前 ,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 ,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生字词学习。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 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学生争先恐后,都想自己被教师认定为“小老师”,为了这个角色,有的学生还在课前毛遂自荐,积极性极高。

2.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 ,锻炼他们驾驭一节课的能力 ,以此提高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让能力较强的、有特长的学生主讲他们喜欢的课文。在这之前,一般对上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备课, 查找资料, 提供需要的教学参考书等,学生还可以向教师询问与上课有关的问题。总之,为了上好课, 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大显身手, 包括对教具的使用。最后,学生要把自己所讲的内容以提纲形式整理下来,相当于教师写教案。无比的热情、极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使学生全力以赴,当他们走上讲台时,教态自然、语言流畅,俨然一位“小老师”,教学气氛十分活跃 ,大家都认真倾听 ,也乐于表达 ,教学效果令人欣喜。一节课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他们各方面能力,真正在乐学中提升能力。

降低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但求人人进步”是高效语文课堂的教学理念,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可以给你一个惊喜。

总之,我们要把课堂上的主人换成学生,让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同时,考虑学生各方面能力,把课堂变成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不懈追求教学实效性,追求课堂教学质态的全面提升。

摘要: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的功能,向45分钟要效率,在有限时间内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所获,实现三维目标,是语文老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8.高效课堂心得感悟 篇八

关键词: 设疑 互动 感悟 地理高效课堂

琅岐中学开展“遵循‘四个基本环节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和策略研究”市级教研课题研究,实践一年来,我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提炼,构建了适合海岛学生学情的地理学科教学模式,即“设疑、互动、感悟”教学模式。该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材为中心的套路,改变了以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强调“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高效学习。

一、巧妙设疑,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一切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去疑、去思,必须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有了兴趣才可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而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刺激,为学生创设生动而有趣的问题情境。例如,导入新课时,可以采用想象情景、故事情景、描述情景、场面情景等情境吸引学生。

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必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如“三圈环流”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如何让学生获取、掌握这一部分知识?运用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马纬度”的故事:18世纪产业革命前,人类还没有发明蒸汽机,航海家们只能靠风力乘帆船在海洋上航行。航海家们经过多次航行,发现30°纬度附近总是无风,帆船一旦进入该海区将无法航行,只能停泊下来,等候着风的降临,一等可能是几天甚至几十天。那时帆船除装载一般货物外,还装运许多马匹到美洲大陆。一般货物没什么,可怜的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相继死掉,马肉又吃不完,不得不把马肉投进大海喂鱼。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无风的30°纬度叫做“马纬度”。既然有无风带,自然就会有有风带。古代航海家和商人还发现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有一种风的方向少变,一直很守“信用”,常年吹着一个方向,称之为“信风”。他们在信风的帮助下,往来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各大洲进行贸易往来,因此,这种信风又有“贸易风”之称。当时,人们还不明白,为什么在“马纬度”海区总是无风,而在“贸易风”的海区风又总是那么守“信用”。这节课我们通过三圈环流学习解决“马纬度”和“贸易风”的形成。学生被我的故事吸引住了,很快投入到问题的研究和学习中。学习后,我进一步引申提出问题:哪些纬度还可以称为“马纬度”或“贸易风”?为什么海岛上的树会形成旗形树冠?问题使学生的兴趣更浓,积极性更高,将知识难点变成有趣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形成课堂教学中又一个高潮。

再如学习时区与日界线时,我举了一个例子:“当一艘远洋客轮自东向西经过日界线时,恰好有一对孪生姐妹降生于日界线两侧,结果是先出生的为妹妹,后出生的为姐姐。”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学生的争论,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我说错了。我告诉学生:“这都是日界线惹的祸。”学生立即兴奋起来,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演示、讨论和总结,将时区和日界线这一地理难点轻松拿下了。

兴趣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要使学生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就要了解学生的生活阅历、心理特点、兴趣爱好,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走近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话题,使之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践行,在践行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之主动地、独立地去尝试、去探索、去实践。

二、积极互动,激发学生学习潜质

新教学理念倡导师生、生生合作学习,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交流彼此感受,分享彼此思考、见解,形成师生、生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通过互动,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认知过程,使学生体味到与人合作的喜悦,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众多有差异学生的不足,从而使每个学生得到真正发展。大大弥补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学习成为纯粹的被动接受的不足。

以《天气与生活》为例,首先,在黑板上写下本课要求,即讨论的问题: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完成47页思考题一,学会使用“天气”与“气候”这两个术语;讨论如何总结描述气候特征;有哪些接受天气预报的途径;卫星云图的各种颜色代表什么事物;识别各种天气符号,并试着播报49页图4.3城市天气预报;污浊空气的危害;根据50页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对照表,播报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将问题和要求明确后,学生便按既定分组形势进行分组讨论,要求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所有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便在教室内来回巡视,检查学生讨论情况,及时纠正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如某个组没有将讨论结果记在记录本上,而是直接写在书上,便要求其立即改正。某些学生在讨论中没有积极发言,便要求组长督促。学生讨论结束以后,我开始总结,一个问题展示完毕以后对展示成果进行评价,重点在讨论方法指导上。

“互动”还表现为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想一想、写一写、议一议、画一画等活动形式,完成某个教学环节,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情趣,不仅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身,更主要的是通过“互动”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会主动获取知识。如在中国气温时空分布一节教学中告诉学生我国东部地区从北至南部分城市如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海口1月、7月平均气温的数据,要求学生分别转绘成柱状图,计算冬夏季节五个城市中气温最低城市与气温最高城市的温差,并从图中观察比较两幅图的气温变化幅度,最终发现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特征。这样将教材知识变成探究问题,还知识发展以本来面目。

另外,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对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能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参与学生的讨论、表演,与学生感同身受、教学相长。尊重并关注学生的需要,使学生体会到自由、民主、和谐、关爱,同时受到鼓励、鞭策、欣赏、指导,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三、引导感悟,促进学生学习升华

新的教学模式下,学习是一个体验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通过学习,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能指导现实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意义。最重要的是通过地理教学,实现学生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实践过程中,要注意探究内容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简单的不用探究,过难的无法探究,要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七年级进行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探究,如果这样设计问题“观察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哪些因素会影响气温?”很显然这个问题太大,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找不到思考方向,如果分解成几个小问题,“你能看出全球气温哪儿高,哪儿低?有没有规律?”“按照你发现的规律看看青藏高原那儿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是更平直些还是更弯曲些,可能是什么原因?”“通过上面分析,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说出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哪些吗?”这样有层次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才能切实体会到地理知识的科学内涵,真正领悟到学习地理知识价值所在,同时不断感受探究地理问题的快乐。

总之,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真正使有效教学显实效,达到地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施红芳.浅谈非智力因素的开发[J].地理教学,1988.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华东师范出版社,2000,9.

9.高效课堂心得感悟 篇九

东关小学张晓红

本学期,在褚校长和赵校长带领和指导下,城关镇总校部展开了

轰轰烈烈的课改活动,并且卓有成效。作为青年教师,我积极参与到

活动中去,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和实践,我发现,高效课堂教学都

以“自主学习”的高效课改为模式。“先学后教”的高效课堂模式,非常值得教师们去学习,去尝试去实践。但真正要落实到课堂教学,受旧的教学理念---“以教代学”影响甚深。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思考这样的问题:“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展开?”我一直在实践中探索,在思考中改进。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与同行交流。

一、构建对话新课堂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对话才

能引导,才能走进心灵,才能相互倾听、接纳,才能互相造就,才能

互相尊重、彰显个性。因此,语文新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应是“文本对

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多元对话的课堂。

“文本对话”。在我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对话:“如果你是某

某(文中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课文

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以学生的朋友、同伴的身份平等地

介入其中,传递自己的理解、情感、价值观,影响和感召学生。当他

们互相对话时,我甘心当一名虚心的倾听者;当他们真正需要帮助时,伸出热情的手,而不是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真正沟通。“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就文本的对话是自我与他人交往的过程,是与其他精神生命交流的过程。我让学生合作互动地对话,他们既是讲授者又是倾听者,既是参与者,又是评价者。犹如声乐世界的众生大合唱,保留了每一种声音的个性,让每一位学生各展其才、各取所需、各自发展。

二、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去体验、去探究、去感悟,尽情地展示自己。如在课堂上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主动,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量。

2.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教学中,我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追寻生活化的教学内容,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力求让家庭生活成为学生学语文的温床,校园生活成为学生学语文的乐园,社会生活成为学生学语文的天地,让语文与学生的距离更近一些。如“在生活中识字”大街上、电视中、车厢里„„到处成为孩子识字的地方。

三、构建自主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如何让学生去体验父子情深?在初步感知课文后,我便引导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父母是如何关心自己的事情。孩子们充满对父母的深爱之情,述说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文章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草原》是一篇写景的文章。第1自然段写了草原的美景,我带着孩子们一遍遍读着,细细品味,孩子们真开心。

10.高效课堂心得感悟 篇十

我们王庄三中是滑县高效课堂示范校,今年我担任八年级的数学课,升学压力不大,所以就跟着追赶“潮流”。我要看看他们怎样“做秀”,我要走进高效课堂,揭穿高效课堂的真面目。

我们是滑县高效课堂第一协作组,第一站是道口三初中,听了三初中七一班周延果老师的数学课,并参与了评课议课。听课听的是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老师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评课才能点破迷津,步步支招。在这堂课上,我从评课中学到了上课的基本步骤:1、从生活问题导入,点出课题。2、出示学习目标,点出重点难点。3、出示自学指导,概念定义可通过自学来掌握,4、强调概念所具备的条件。5、小试牛刀,运用基本概念解决问题。6、拓展练习,增加试题难度。7、当堂反馈。8、小结,谈今天学到了什么,包括知识与方法。9、作业,要注意作业地分类,分成必做、选做。

第二站是道口镇二初中,杨慧英老师的数学课进一步深化了我对数学课基本结构思路的认识。同时教研室杨艳敏老师的评课让我明白,教研员是有真才实学的,是教育教学前线地精英。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学生能会的,坚决不讲,学生能教会的,老师坚决不教。数学在传授知识地同时,要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地推理能力。同时在评课之前有授课老师的说课环节,我学会怎样说课:1、先对教材进行分析,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哪一部分的基础上进行的,哪些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哪些是难点。2、说学情,本班学生学习能力怎样,基础怎样,针对这种情况,所以安排哪些教法学法。3.谈教学过程,说出教学环节的用意4、谈本节课成功之处,失败之处。

第三站是本校,常蒲英老师的数学课使我学到怎样一点一点的将知识灌输到学生大脑里。就像王树英主任说的一样,要将知识揉碎,一点点的喂,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像你想的那样好,消化吸收是一个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

第四站是英民中学的说教材活动,首先要结合课标,说出数学是着重培养哪方面的能力。然后说出本册书在整个学段中的知识安排。再谈本节课在全章中的地位和作用。说出重点难点及教学思路。

期中考试前,我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他们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反复练习。勉强在考试中获得六个班平均第二名。但优秀率为零。考后我重新调整座位,重新分组,采用英民中学循环分组的办法,充分授予组长权利,实行小组积分制,每周已评。并对优秀小组给于表扬。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高了,小组之间要互帮互学,课堂上争先展示。老师们对学生学习高的激情所打动,欣赏着鼓舞着。

11.在探索高效课堂过程中的感悟 篇十一

山西太谷的高效课堂24字方针大家耳熟能详,“自学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高效课堂中的亮点有三点。第一,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新知。“学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了新知后会做类似的习题;二是学会有层次、有条理地讲出新知。第二,每个环节学生都积极参与,有的校对答案,有的交流方法,有的帮助后进生,真正做到“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第三,是“展示点评”中的展示——在这里,学生不再是整齐划一、举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应试的机器,不再是分数的奴隶,而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在这里,学生有真正意义上的激情释放、思维扩散、个性张扬。在这里,学生活动的时空与教师干预的时空达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

我校紧紧围绕24字方针,展开课堂教学竞赛和日常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竞赛中,笔者有两点感悟,第一,课堂程序几乎千篇一律,没有悬念。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觉得学习高效课堂,不能依葫芦画瓢,在后来的教学摸索中,不断探索改进。比如课堂的开头,有些内容学生自学感悟能掌握,有些内容不适合,我们可以采用巧布疑阵、引人入胜法,回忆生活、激起情趣法,多种渠道、创设情境法等多种方式导入,这样更能充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也能让学生有新鲜感。第二,大多数课堂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自学感悟和自学检测中花费时间较多,错误率也较高。24字方针中强调这两部分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教师在这两个环节中发现的问题,只能等到合作交流的环节交给学生讨论解决。这导致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有些课堂勉强完成,也仅仅是形式上的完成,还有很多学生没有真正掌握。笔者觉得“合作交流”没有必要单独列为一个层次,它可以渗透在每个环节。比如师生可以在自学感悟中就发现问题,及时让学生在组内合作交流、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求助其他组或请教师点拨,重难点教师甚至可以讲解或强调,并不一定要等到“展示点评”的环节。这样,学生在自学检测中就能得心应手或发现新的问题,同时节约了时间。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对自己的学生都非常了解,在合作交流中,笔者常常发现大组长、小组长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疑惑点,与大家交流分享讨论。但3号组员,尤其是4号组员几乎就是一个旁观者,很少发表意见,也很难提出自己的不懂之处。虽然组长会问你们还有哪些没有弄明白的,但他们大多数时候是沉默,不知是疑问太多,无从说起,还是觉得这样才能保留自己的自尊。

一个学年过去了,两个学年过去了,总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试,我发现,优等生更厉害了,后进生落下的更大了,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按理来说,高效课堂中的合作交流,更注重了一对一的辅导,尤其是组长对组员的单独讲解,不是更能提高组员的成绩吗?可是结果不遂人意。我与学生谈心交流,反复思索是否是以下原因:第一,组员提出的困惑太少,组长不知该从哪里给组员讲起;第二,组长的讲解不能像教师一样条理性强,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来讲;第三,组员碍于面子,没有听懂也装懂;第四,组长通过给组员讲述,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更透彻了,思路更清晰了,解题更厉害了,表达能力更强了,成绩更优秀了。怎么办?我忍不住对后进生进行单独辅导,可惜时间不允许,我不可能课后对他们进行辅导,那我只能尽量在自学检测、分层训练时,多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他们在练习中的错误,对他们进行点拨指导,但时间有限,照顾对象有限,我更多时候要照顾全班。

怎样才能做得更好,永远值得我去探索。雖然高效课堂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阻力,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大胆实践、不断反思、持之以恒,我相信课高效课堂之花终会硕果累累。

12.高效课堂心得感悟 篇十二

自从我被确定为实验教师后, 我坚持拜读有关高效课堂的资料, 从中, 我读到了不少教育大师、名师的先进事迹, 让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了洗礼, 也让我看到了“三尺讲台”也能舞出人生的灿烂, 更让我坚定了“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的信念和成为优秀教师、更好奉献教育的追求。看到一些教育名师的教学案例, 仿佛亲临课堂, 不仅得到了与名师切磋的快乐, 而且使我的教学思路开阔了, 教学方法灵活了, 教学理念更新了。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我总是觉得课堂不讲, 讲得不深, 我不放心;学生作业布置的少, 练不到位, 我不放心;课后差生辅导跟不上, 我不放心……如此这般, 一天忙得不亦乐乎, 课堂———作业———差生, 可是效果平平, 质量忽高忽低。自从实施高效课堂以来, 我先放开手脚, 从课本入手, 不断探索, 深入研究教材体系, 研究教材在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 不断挖掘教材的内涵, 这让我不再以纯文本的形式去教文本的东西, 而是尽力让教材彰显其生命力。针对教材, 也促使我不断思索, 研究学生群体及特殊个体, 和同行一起探索, 去寻找到恰当的学习策略和记忆方法。

虽然我赴山东名校进行了现场观摩, 与名师零距离接触, 但做起来还是和他们的距离很大。随着课改力度的加大, 高效课堂的实施, 反馈课堂的得与失显得尤为重要, 多少个课后, 我静静地坐着, 课堂的片断像放电影似的重现在我的脑海, 从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 到反思课堂上自己的不足、得失;从学生的眼神、表情、神态及心理变化, 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语言魅力、语言凝练程度, 以及时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乐趣。一次次的课后反思, 更促使我自我反省, 不断探索,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不断研究适合自己、学生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终于学生成了课堂上的真正主人, 而我仅仅充当了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导员。如今, 我能娴熟地驾驭课堂, 学生在我的课堂上享受着高效带来的快乐。

但是, 因为实验时间较短, 在创建高效课堂当中还存在着下列问题:

1.学生不会质疑问难, 课堂上提不出有意义的问题

曾记得我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主持人问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校长:你认为学校应给予学生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学会质疑。是的, 长期以来, 我们的学生习惯了盲目顺从, 习惯了崇拜权威, 习惯于背诵答案, 习惯于不善思辨, 很多有疑点的问题, 都不去质疑, 从而纠错能力很差。在课堂上, 我说“零不能做除数”, 但为什么?却没有人提出来, 更没有人说出理由;在课堂上, 我有意引导, 让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但效果不大, 能提出问题的不多, 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的更是寥寥无几。

2.个别学生没有真正自主学习, 有些小组的互动流于形式

有效的互动是精彩课堂生成的核心, 而学生能真正自主学习是高效课堂的关键。课堂的互动必须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 但在有些课堂上, 尽管教师精心设计了问题, 适时恰当地点拨诱导, 不失时机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但还是有个别学生没有融入到学习当中去, 看起来课堂气氛活跃, 讨论得很热闹, 但是效果参差不齐, 还有待于进一步努力。

13.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感悟 篇十三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据此,我校明确了以导学案为载体,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目标的“自主合作、实用高效”的课题研究,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积极响应和参与,以期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构建自主合作、优质高效的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即研究如何在高效课堂中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方式的选择与课堂教学实效有极大的相关性。构建高效课堂,必先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流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从学生角度设计课堂教学,满足学生学习的基本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求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下面从“如何设想、如何实施、取得的成果、遇到的具体问题以及进入高三后如何进行调整”等几个方面谈谈我们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几点认识和感悟:

一、“合作探究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设想

为了改变数学课堂沉闷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采取分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导学案的形式加以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初步设想如下:

课前:学生预习学案,小组合作探究,由组长负责,各小组成员互相督促,完成学案上大部分内容。

课上:前3分钟教师简单点出本节主要内容,并当场分配本节各小组的展示任务,然后留约5分钟进行课上进一步的讨论。其间教师要到各小组中去了解情况,对有困难的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说明:为什么任务不提前分,主要是防止各小组只准备本组分到的内容,不能充分预习全部学案。为节约时间,这一环节也可以在课前把分组任务打在课件上,由科代表上课前打开。)第8—35分钟是学生展示时间,各小组派本组1到2名成员上台讲解本组分配的内容,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对讲解不清楚的地方当场提出质疑,或提出不同的解法。在展示其间教师可以有适当的引导,但不可打断学生的思路。讲解和质疑结束后,教师要给出简要的点评或纠错,必要的难点可以精讲,对做得好的小组提出表扬,做得不够好的也应多鼓励。第35—40分钟,针对本节内容准备3—4道当堂检测题,检查听课效果。最后3—5分钟,教师小结本堂课内容,布臵课下作业和下节预习内容。

课后: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督促学生整理本节学案和预习下节学案。

以上是我们课题组的最初设想,下面谈谈在具体实施中,各个环节我们又是怎样做的。

二、“合作探究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细节

课前环节:

各小组应全面讨论,作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多与学生提前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有无特别的困难。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学习的参与者和引领者,不要让学生有孤立和茫然的感受。上课前由科代表与老师交流,合理分配小组展示任务。

分配任务环节:

为了督促学生提前预习全部学案内容,我们当天的任务都是当场分配的。因为各个小组的总体水平也有差异,所以任务如何分应由老师注意掌握。当各部分难度差异较大时,把艰巨些的任务分配给总体水平较高的小组,适当照顾水平较差的小组,这样可以保护好差生的自尊心。当各部分难度差异小时,就随机分配,或以抢答的形式来分配。

课上展示环节:

分好任务后各小组有针对性地进一步讨论,统一意见,然后由本组的代表上台展示。在这一环节,老师充当主持人,组织各小组轮流展示。要提高课堂交流的效率,教师在交流开始前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并逐渐培养成习惯。展示前的讨论时间教师应深入学生的学习小组去,了解准备情况,是否出现错解,有无困难等,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应对各种可能的突发状况,随机应变。在分组展示的过程中,教师的评语一方面起有评价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起指导作用。例如:对说的好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对语速太快的学生提醒慢点说,好让大家都听清楚等等。

每位同学上台时大家都给以掌声鼓励,激昂气氛。为了防止展示环节成为优生的舞台,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我们规定每组成员都要轮流上台,各组互相监督,发现有违规的组可以当场要求换人。在同学展示的时候,老师要鼓励全体学生积极提出质疑,面对质疑,展示的同学给予解答,本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如果无法解答,可以由其他组成员给予帮助。对质疑成功的学生和其他组帮助解答的学生也给予掌声鼓励。如果学生无法解释清楚时,由老师对这一难点进行精讲。

每位同学展示结束后,老师要进行适当的点评,表扬他做的好的一面,然后再指出要注意的地方,或进行纠错。

在改革的最初阶段,教师随时都要强调听和说同样重要。学会倾听是现代人的必备素质,听既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更能弄懂别人要表达的意思,吸取其他同学的学习成果充实自我。因此,说要大胆,听要专心。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等。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吐,教师都要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偶尔可作提示,但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也应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寻找学生发言的闪光点。这样,教师的榜样示范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听别人发言,首先要找到值得自己学习的内容,其次才是指正、补充等。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坚持要求明确,坚持榜样示范,课堂发言人能说得更明白、更大胆,听者也有了责任和机会,课堂交流效率会大大提高。对于刚开始课改的班级,这些要求教师要多提醒,作为新的课堂规范常抓不懈,并把它们放在同交流内容一样重要的位臵,直至学生养成习惯。

课堂展示环节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老师除了组织好有序的展示活动外,还要对学生的讲解过程适当引导,对讲的不到位的点要进行必要的补充或精讲。我们的目的是学会、学好,课堂上不搞形式化,要收放自如。时间虽然放给了学生,但还是要有一条线在老师手中掌握。

小结环节:

老师简要小结本节内容,点出重点难点。这一环节也可以是老师引领学生自己去总结完成。对本节课上表现突出的小组予以表扬并布臵下节学案内容。

高效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评促教”的评价思想,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合作探究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实施半年多以来,“合作探究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逐步显现了其促进转变学习方式和态度的积极作用。学生的表现也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最初我们以为实行起来会很艰难,担心学生们都不肯上台怎么办。但实行了才发现其实学生们很乐于表现,上课时情绪也高了,积极性也高了。最大的作用就是没有睡觉的了。通过调查也显示,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课下学习的积极性,不再是光等着上课时去机械地听和记,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了。同时还促进了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学生不再仅仅以做完题目为目的,还多方面思索、探究问题的实质,总结一类问题的思路。为了讲好题,应对同学质疑,还探索了多种解法等。实施了高效课堂模式的几个班级的数学成绩也有了明显进步,班级学习气氛好,创新能力也有所提高。这说明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学习的确有促进作用。“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它是与传统学习方式并驾齐驱的两个轮子,传统性学习主要是继承,有利于为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探究性学习是发展传统,主要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二者的融合将促进学生的求同和求异思维的发展。

四、“合作探究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中遇到的几个问题

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既体会到了成果,也发现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目前班里学生座次一般是按照学习成绩排定,致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多数集中在第三、四排,也就是分组的第三、四组,造成了各组之间学习水平的差异较大,最后两排的差生较多,总体实力差,有较大的学习困难,影响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2.上台展示的同学口才差异明显,有时会影响进度,造成拖堂。所以老师的引导是很重要的。让学生讲什么,怎么讲,其他同学怎么听,老师应该如何引导,都需要好好探索一下,力求真正做到高效。开始的时候学生上台就是把自己做题的过程念一遍,虽然调动了课下的学习积极性,但课上的效率仍旧不高。为了不浪费课上的宝贵时间,我们试着引导学生讲讲思路,怎么去想到的,重点的步骤怎么去做的,难点如何突破等。我们正在努力提高课上的效率和展示的效果,也希望其他老师多给我们建议。

3.“团队”精神还没有深入人心,仍然有同学觉得展示是个人的事情,没有当成一个集体的事情去努力做。这方面如果有班级管理者参与可能会有所帮助,将小组展示情况与班级管理的积分挂上钩等。另外从高一就开始抓的话效果能更好些。

最后,要注意防止形式化。模式不是死的,我们要走进模式,更要走出模式。

五、进入高三以后我们的调整

高三是整个高中最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应将学生考学作为最重要的任务,为了适应高三特点,我们也相应地作了一些调整。例如我们正在进行的一轮复习,主要知识的梳理,方法的归纳,重要例题的精讲由老师完成,以保证查缺补漏。学案的课前预习、自我检测和课后提升部分尽量由学生们自主解决。

平时的复习课可以这样做:

在知识梳理环节后可以安排“热身练习”,每组展示一道,共6道题。这6个题目有的来自学案上的自我检测部分,有的是老师新加上的题目,既督促了课前做,又促进了课上的集中精力。在精讲例题和方法后,安排“学以致用”环节,用几道小题当堂检验课上所学。

习题课仍然可以按前面的模式,整堂课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前多了解哪些是需要讲的,合理分配任务。特别难的题目还可以由老师精讲。

爱因斯坦说过:“人们解决世上所有的问题,是用大脑、能力和智慧,而不是照搬书本。”这一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论断,启发了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

教育过程不是照搬书本,也不是照搬自己或他人经验的过程,没有浸润大脑、能力、智慧的“照搬”跟有效的学校教育和成功的教师人生永远无缘。

上一篇:邮政报刊日常收订操作和报刊跨年度操作下一篇:导游讲解技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