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儿童的心声(精选13篇)
1.倾听儿童的心声 篇一
倾听孩子的心声
小朋友们专心致志地拿起画笔画起了太阳,画好的幼儿拿着画给我看:“老师,你看我画得好不好?”“不错”,我满意地在孩子们画的红太阳边上打了一个大大的五角星。
“老师,我也画好了,你看”,我抬头一看是小景,我接过小景的画一看,吃了一惊,别的小朋友都画了红太阳,可她却画了个绿太阳,我不免有点生气了:“你怎么用画小草、树叶的颜色画太阳呢?太阳是什么颜色的?你上课有没有认真听?”我话音刚落,原本一脸笑容的小景马上变成“阴天”,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站在一边怯怯地望着我。看着她那可怜样,我尽量使自己的语气缓和些:“你是不是上课不认真听了,没听到老师刚才讲太阳是红色的?”小景低着头,委屈地说:“不是,我知道太阳是红色的,可是夏天的太阳火红火红的,照得我们太热了,一些小草、小花都快要被太阳晒死了,很可怜的,我想夏天要是有一个绿太阳,天就不会那么热了,农民伯伯、工人叔叔在夏天里工作就不会那么热了,就不会那么辛苦了,所以我画了个绿太阳,想让夏天变得凉快一些。”听着小景这些天真的回答,我马上意识到自己错怪了她,孩子的想法是多么的美好,多么善良、多么奇特,而我没弄清事情真相就用常规的概念错怪了她。想想平时我总鼓励孩子要多动脑筋,要有创新,可当孩子真的有创新时,我却没能意识到,还用指责的语气说她。
想到这里,我双手举起小景的画让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朋友一看到小景画了个绿太阳,马上哄堂大笑,有的说:“真笨,怎么太阳画成了绿色的?刚才老师还说过太阳是红红的”,有的说:“天上怎么会有绿太阳,真滑稽”,我让小朋友们安静坐好,让小景把她画绿太阳的原因说给小朋友听。听了小景的想法,孩子们没有再笑话她了,还夸她会动脑筋,有自己的想法。我也利用这件事对全体孩子进行一次随机教育,鼓励孩子们要向小景那样会动脑筋,大胆想象,教育她们无论做什么事,要多为别人着想,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这件小事虽然过去很长时间,但给我的印象却很深刻。当我这次拿到《老师你在听吗》,看到书中讲到了很大关于老师怎样来倾听孩子的声音,又让我想到了这件事。如果那次我没有给小景解释的机会,没有用心去倾听小景的想法,而指责她上课没认真听,让小景重新去画一个红太阳的话,那么小景那宝贵的创新可能会因为我的不理解而被扼杀掉,那会对小景照成多大的损失。孩子的思想很纯真,有是她们的创意或许很幼稚,但我们老师如果能认真去倾听她们的真实想法,你也会被她们的那奇妙的畅想所感动。
2.倾听儿童的心声 篇二
关键词:关爱,异常行为,心理需要,表扬,批评
“素质教育”是目前我国十分重视的教育模式, 无论是幼儿园, 小学, 中学, 高中甚至大学都反复强调着它的重要性, 它贯穿着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未来幼儿教师, 应该付出全部的爱给每个孩子, 帮助他们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孩子们如同一棵刚出土的幼芽, 应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因此教师肩负的任务是重大而艰巨。
在与幼儿交往问题教师也应重视, 在区域活动时, 要求他坐在小朋友中间, 让他感受到其他小朋友也很喜欢他, 逐步喜欢集体活动。在活动时尽量把他安排在能注意到他的地方, 让他知道老师一直在关注他关心他, 多抚摸他的头。多培养他的注意力并在欣赏他的每个作品时给予表扬与鼓励, 让他在赞扬中得到信心继续努力。
还有个孩子平时自理能力十分强, 脱衣服穿衣服, 吃饭看书等活动都做的十分棒。可是有一段时间, 他总是在做美工画画时说“我不会, 老师教教我怎么画。”在睡觉脱衣服时总走到我面前让我帮助, 穿衣服也是如此。我很不理解, 这个孩子平时这些事情都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为什么最近总让我帮忙呢?原来他是看我这样帮助其他小朋友时亲热地靠着我, 还说些悄悄话, 令他羡慕了。后来我用表扬的他平时的自理能力强, 希望小朋友向他学习, 他便很高兴地脱好衣服上床睡觉了。其实他并不是真正的需要我的帮助, 而是需要一种老师关心他、喜欢他的心理需要。短短的几句表扬的话语, 满足了他的这种需要, 他就会很快乐很开心的自己完成。所以每个幼儿都是需要我们的关注与呵护。不仅仅教师要付出, 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个老师, 也要对子女付出更多的关爱, 即使工作的压力使你疲倦, 那你也要抽出许多时间陪陪孩子, 他们有时候需要的不是家长贵重的礼物, 而是一个故事, 一个拥抱, 一起吃饭看动画的时光。孩子和我们是平等的, 父母应尊重孩子, 多与孩子们交流, 多给他们关爱, 不仅仅是物质而最重要的是精神。孩子的心灵非常脆弱, 在大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情, 孩子却很在意。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讲究方式与方法, 使孩子发自内心的快乐起来。而作为教师, 热爱孩子只关注教学是不够的, 还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多听听他们的心声, 多和家长沟通, 起到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桥梁作用。
还有个孩子挫败感很重, 每当遇到一些挫折或困难时都会流泪, 抱着我仿佛接受不了这个挫折, 孩子要强是好事, 可是如果接受不了挫折与困难的事实, 就会打击他的心灵, 形成脆弱的性格特征。其实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或大或小, 或多或少, 如果在幼儿时期, 坚强的人格没有形成, 也许会被打击的体无完肤。经不起批评和挫折, 说明心理还很脆弱, 这个要注意。社会是大家的社会, 不是孩子和其父母的小社会。换句话说, 孩子不可能永远被父母保护起来, 总要走要社会, 而社会是肯定会给你挫折的, 所以要让孩子有迎接挫折的准备和能力。所以在幼儿遇到这种情况时, 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指导。
在失败面前积累教训, 在成功后享受快乐。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孩子需要挫折教育, 受点儿挫折与误解不是坏事, 而是孩子成长的阶梯。但有一点必须注意, 那就是对低龄幼小孩子挫折教育的“度”。挫折教育是个好东西, 但对年龄偏小的孩子, 还是应以掌声和鼓励引导为主,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孩子在情绪与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长, 比学会知识与技能更重要。低龄幼儿需要挫折, 但挫折教育必须同时拥有理性保护这把大伞, 这样, 孩子才会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更有自信地面对新鲜事物。因此教师的关爱不能少, 在孩子面对失败哭泣时, 不要批评不要指责, 而是蹲下来抱抱他, 告诉他比赛的性质就是有赢就有输, 可是一次的失败不代表你一辈子的失败, 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会赢, 战胜困难, 只是单纯的哭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教师应该通过关爱让幼儿看到积极的一面, 爱哭是因为他的自尊心强, 这不是坏事, 而是需要教师和家长的肯定。
其实每个孩子出现的种种现象都是潜在的心理需要, 无论是出现的异常行为, 自理能力强却让人帮助做事情, 挫败感很强, 和小朋友不在一起玩等, 这些行为都表明幼儿需要关爱, 希望时刻被别人所注意, 也许在家里父母很少有时间陪孩子, 导致幼儿通过一些异常行为去引起他人的注意, 无论是批评还是责怪, 总之注意到自己了他就得到心理的需要, 即使不是他想要的关爱。平时自理能力很好的幼儿, 想通过你的帮忙和你亲近, 想得到喜欢与关爱。实习期间我的代班老师曾经对我说, 如果你问班里的每一个孩子, 老师最喜欢的是谁?全班要是三分之二的孩子的答案是“我”, 就证明这个老师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她把爱给予了每一个孩子, 没有偏爱, 平等对待, 让每个孩子的心理都觉得很温暖老师很喜欢我, 这样孩子们就不用再通过异常行为等来引起教师的注意, 他们的心理需要在老师无声的关爱中已得到满足。
幼儿的心灵就像一个嫩芽, 等待着爱心的灌溉, 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风吹雨打, 我们要教给幼儿的不是退缩或等待, 而是学会在风雨中舞蹈。我们的关爱与呵护是一把保护伞, 看到孩子们茁壮成长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最引以为豪的事情!希望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能停下脚步, 经常倾听幼儿的心声——我们需要爱!
参考文献
[1]赵喜庆, 张海丽编著:《幼儿心理与行为指导》。
[2]于翠华, 冯波编著:《幼儿教育心理学学习与指导》。
[3]《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4]胡慎之编著:《童心密码》。
3.倾听老人的心声 篇三
1 怕惹子女不高兴
讲述人:萌萌奶奶
我从农村来到城里带孙子,身体累没什么,就怕平时有什么不周或闪失,让儿子、儿媳不高兴。每次儿媳下班回来训斥孩子衣服弄脏了或者该吃的水果忘了吃,我都觉得是自己没照看好。平日里总是提心吊胆,结果错倒越出越多。
给年轻爸妈的悄悄话 学会感恩
我们这一代的成长让老人付出了毕生的心血。可是,当我们的孩子需要他们时,他们又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本该是我们承担的责任。仅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终生感激。所以,年轻父母要避免回到家中眼里只看到孩子,而忽视了对老人的关怀和照顾。训斥孩子时可能要考虑一下场合和方式,不要在无意中伤了老人的心。
老人带孩子、做家务,每天都在劳碌,我们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赞美他们做的饭菜美味,赞美他们的育儿经验丰富……这都会让老人欣慰,而且更有积极性。
另外,如果你在工作上遇到了困难或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惑,万不可把烦恼或气愤的情绪迁移到老人身上,让他们不知所措。其实你真的可以多跟他们聊聊,听听过来人的意见或建议。“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2 没有自由了
讲述人:默默爷爷
我这个人喜欢自由。有孙子之前,想上哪儿就上哪儿,加入了很多小团队,像老年合唱团、钓鱼小组、围棋社什么的,还经常是小团队里的主力。现在就得天天围着孙子转悠,身不由己,只能暂时和老哥们儿说“再见”了。
给年轻爸妈的悄悄话 多承担责任
父母应该是家庭教育舞台上的主角,祖辈只是配角。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也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年轻父母应牢记属于自己的责任,同时体谅父母隔代抚养的辛劳。平时不忙的时候,尽可能多抽时间照顾孩子,给父母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休息,或者定期给老人放假,让他们有时间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当然有些老人对孩子特别喜爱,抱上就不想撒手,或者就觉得跟孩子一起玩才心情舒畅。但是,心情再舒畅,身体也不是当年了。照看孩子再加上做家务、做饭等,难免会腰酸背痛,身体吃不消。因此,年轻的父母一定要经常提醒这样的老人不要透支身体,同时多帮他们干一些活儿,留出时间让他们放松、休息。
3 养育方式有冲突
讲述人:菁菁姥姥
我们带孩子主要靠以前的经验,而我看现在的年轻父母都是向电视、书籍和网络上的专家学习。于是呢,在养孩子、管孩子的时候我们就免不了有矛盾。比如我们认为孩子吃点零食没什么,但她妈妈却说要严格控制。还好我是姥姥,要是奶奶,那就更不知道该怎么沟通了。
给年轻爸妈的悄悄话 制定“育儿协议”
许多年轻妈妈喜欢从书上或网络上搜索知识,照本宣科地教养;而奶奶与外婆喜欢经验之谈,如果这两个在不同层面却又都拥有话语权的人坚持己见,自然容易爆发育儿“大战”。
为避免教育中的矛盾,可以事前来个育儿协议,进行明确分工。
在照顾孩子生活饮食方面
老人比我们经验多,时间充沛,那我们不妨听取他们的安排,这也能让老人有被重用的感觉。如今产品细分,奶粉有不同的营养添加成分,奶瓶也有不同的功能与型号,经常感觉无从选择,因此,养育团队配合起来,多一份商量,多一个角度,也就多了一份安心。毕竟,大家的目标都是对孩子好!
在习惯培养、智力开发等教育方面
相对来说,老人缺乏科学育儿、智力开发等知识的储备,所以年轻父母就应该承担起主要的任务。比如,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音乐和光盘,请老人按时播放就行了;培养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探索与认知,我们可以买好玩具或教具,只在适当时间请老人拿给他玩就好。
4 孩子怪可怜的
讲述人:大胜爷爷
儿子、儿媳,一个经常出差,一个刚刚开店,俩人都太忙,把孩子全托给了我们。开始,孩子问起爸妈,我们还能编点理由,现在孩子都跟他们有点生分了,我们也不知该怎么说了。其实我俩的身体都还不错,带着孩子也觉得生活特有意思。就是觉得到了周末,人家都是父母陪着孩子,只有大胜身边还是我们,孩子挺可怜的。
给年轻爸妈的悄悄话
尽量弥补
隔代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因此把孩子全推给老人照顾,对孩子的成长肯定不利。但是客观情况确实又让人无奈。这时候你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用情补偿
如果父母为求补偿,总买玩具、食品、衣服等送给孩子,会让孩子将父母和物质联系在一起,而淡化了亲情。你更需要的是进行情感的补偿。比如记录下自己的思念和牵挂,不管是写日记还是放在网络空间。经常通过电话或视频聊天等方式给孩子读一读,让他感受到爸爸、妈妈不是不管他,只是身不由己,爸爸、妈妈还是很爱他的。
寻找替代
另外,老人的体力有限,带孩子活动的范围和花样自然就会受到限制,几乎不能带孩子去郊游、游泳或者去游乐场坐摩天轮、玩转盘等等,这些需要体力的运动或游戏只有父母才能胜任。如果实在不能在孩子身边,可以委托家里或朋友中的同辈人,在周末的时候带孩子去“疯一疯”,弥补老人对孩子体能锻炼上的不足。
5 老嫌我溺爱孩子
讲述人:媛媛奶奶
看见孙女,我是打心眼儿里疼爱她,怎么喜欢都觉得不够。谁知儿子、儿媳老嫌我太溺爱孩子。其实,这事有时候也让我左右为难。就说带孩子出去玩吧,她吵着要买零食,不给买我怕惹孩子不高兴;给买吧,让子女知道又嫌我惯着孩子。
给年轻爸妈的悄悄话事出有因
老人的溺爱有时候确实像媛媛奶奶所言,真是左右为难。这更需要年轻父母多与老人沟通,最好以闲聊的方式进行,这样既能了解事情缘由,维护老人的面子,又能婉转地告诉老人一些如何坚持原则又不伤害孩子的处理方式。
4.倾听孩子的心声教育随笔 篇四
那天我们还在进行幼儿想象画活动,张天妈妈来接了,只见天天拿着自己画好的作品向妈妈炫耀:“妈妈,快看!这是我设计的娃娃!”可天天妈妈并没有表示认可或者表扬,而是说:“你设计的什么东西呀?看刘佳倩、张宇含设计的多好!”天天的脸一下子就变的不高兴了。于是我请妈妈到教室坐下来对她说:“这是张天设计的超能飞天娃娃,别看娃娃的脸长的和我们差不多,但是他具有很多的超人本领哦!来,你给妈妈介绍一下吧!”说完,张天就高兴的指着娃娃头上的圆点说:“这是开关,下雨的时候一按伞就可以打开了,这是翅膀,过河就不需要桥了……”。我请天天在旁边看图书,借机和妈妈进行了简短的交流:画画是孩子情感和认识的一种体现,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创造力,按成人的意愿或者模仿固然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忆力,但是作为大班的孩子他们更多需要的是自我的一些想法和理解,我们不能一贯的以我们的想法去约束,去要求,在生活和学习中不仅要给他们创造、想象的空间,还要静下来听听孩子自己的解释和心声。妈妈点点头笑着带天天离开了,看着天天一蹦一跳的样子,我也笑了。
有一位美术教育家对儿童画之美发出了由衷感叹——“孩子们都是艺术家。”这是对儿童画最高、最真实诚挚的认可。孩子的想法是最原始的,他们不受太多的限制,不受太多技法的约束,他们画自己所想,画自己所见。对他们而言,画画没有目的,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语言的延伸。一条线、一个圆、一些莫名的符号等等都是他们表达自我认识的一种方式,一种自我情感的发泄。那是他们自己的语言——一种被称作涂鸦的语言。对小小孩们的涂鸦,我们往往可以接受和认可,即使他们根本看不懂那些作品,也会认可那是在画画,并欣慰与孩子们那些天真的表达。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人们的这种认可往往发生改变:开始用对待成人绘画的眼光去衡量孩子们的“作品”,往往只看画面是不是漂亮,形象是不是准确,而对于画中所表达出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往往会忽视。其实,画画只是一种形式,其目的是激发孩子们去想象、去表现、去获得创作能力的载体,而非锤炼他们纯熟的绘画技法,或者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成为一名画家。
孩子的心声,你听到了吗?
5.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篇五
江南区第一幼儿园
杨春宇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有一种特别受大家欢迎的人,他们在听对方谈话时,无论对方的地位怎样,总是细心、耐心地专注地倾听,说者自然也就感觉畅快淋漓,受到重视。我们也曾这样耐心地对待过我们的孩子吗?每当孩子主动要向你倾述,你可曾放下手中的工作,让他畅所欲言,把心中的郁闷宣泄出来。有时只是一时想不开,过度地焦虑;有时真希望有人为他分担一些痛苦。这时候,他也许会对父母吐露心事,希望得到你的支持和鼓励。亲子之间如果能彼此倾诉,经常恳谈,问题会少得多。孩子成长过程是很快的,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方法不对,亲子双方都会感到痛苦,而且不正确的沟通方式,会白白浪费家长的许多精力与时间,让亲子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所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曾经听到朋友抱怨爱人这样教育6岁多的孩子:要多练习写字,以后长大就会更聪明学习更棒!于是买了好几本描红本来给孩子每天练习,而且一写就是两三页,刚开始孩子还乖乖地完成爸爸的任务,后来就不乐意了,每次一写就皱眉头,才写几个字就开始发呆。他爸爸看到这样就劈头盖脸的指责道:“写这么点字就不想写了?你怎么都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考100分?”“爸爸,好累啊,我不想写这么多!”孩子流着眼泪说。朋友也说小孩子还小,写不了这么多,写多了也没效果。可孩子的爸爸却一意孤行,不听孩子的倾诉,非要儿子按他原来布置的去做,有时甚至还让孩子多写点,觉得这样做是为孩子的将来好。孩子没办法只能听话照做。转眼3年多过去了,我到朋友家做客,看到朋友的儿子正好在写作业,我拿起一本作业本来看,发现作业本上的字不太端正,歪歪扭扭,而且还喜欢涂改。这时朋友的爱人说:“我这孩子挺聪明,成绩也不错,就是字写得乱七八糟,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改不过来,气死我啦!”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教育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对儿童的倾听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价值的尊重与接纳。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一种倾听,能够反映出成人对孩子的理解。倾听孩子内心的心声,我们才能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所以在孩子面前学会倾听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家长以为,好孩子的标准就是一切听大人嘱咐、按大人意图办事。因此,这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模式记事父母不停地说,孩子看似在听,但是,孩子仍会犯些父母经常告诫的错误,其实孩子并没有听进父母说的话。这些父母们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没有学会倾听,而是一味的教导!如果朋友的爱人能在儿子不愿写字的时候能停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分析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方法,我想现在的情况会大有不同。
调查发现,很多父母教育孩子使用的频率最高的三句话是“听话”“好好学习”“真没出息”。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不假思索地把“听话”这种命令试的两个字挂在嘴边;“没出息”这三个带着强烈贬损意味的字不知道刺伤了多少孩子的心。这些话反映了大多数家庭缺乏亲子间的平等沟通。“好好学习”可以看出大多数父母只看到孩子学到的知识,得到的分数,殊不知孩子除了学习文化知识,还有其他的生活内容。作为父母,谁都希望“子成龙、女成凤”,于是不少家长都是按照自己的内心想法培养孩子,甚至将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孩子,总带着自己的主观色彩去看待孩子的问题,总以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就是为孩子好,无形中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孩子的世界。试问这样做的父母:“你们了解孩子吗,倾听过来自孩子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吗?”
那么,家长该如何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呢?首先父母要听孩子把话说完。有时候,孩子会兴冲冲想跟父母谈一些事情,想告诉父母自己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可是,父母都总是忙着做其它的事,要孩子等会儿再说;或者孩子诉说一件委屈的事,父母一听就发火、不分青红皂白责骂孩子。当孩子还没把事情说完,父母就打断孩子,也不去了解真正的缘由就责怪孩子,久而久之,亲子之间的沟通就会发生问题,也会使孩子失去应有的自信,而且孩子会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父母应尽可能放下手头的工作,先听孩子把事情说完。听孩子说活,这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听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也很愿意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其次,父母适当给予分析和建议想要孩子能够得到锻炼和成长。父母要肯花时间、有耐性,做个有修养的听众,要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用心走进孩子的世界。父母要在倾听中,积极发现孩子的优点,然后对孩子的优点进行发自内心的赞扬。听完孩子的倾诉后,家长还要根据自己的阅历,给予合理的建议。例如,当孩子说起幼儿园里的某个小朋友上活动课的时候推打了自己,你就要和孩子分析,以后要小心保护自己,同时也不要去伤害其他小朋友。
6.倾听小溪的心声作文400字 篇六
倾听小溪的心声 “呜,呜,呜!”是谁在哭呢?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小溪妈妈!想不想知道小溪妈妈说了些什么呢?跟我来吧! “树木大哥,小鸟妹妹你们帮我评评理,这该死的人类,害惨我了。
我的孩子死得好惨啊!你们知不知道,我自己眼睁睁的看着孩子死在怀抱里却无能为力是什么感受吗?是撕心裂肺的感受,让我感到像要窒息一般。”说着又捧起一个死去的孩子伤心的哭了!
树木大哥说:“是呀,人类真是可恶!我的同伴一天天的减少,这可全部是死在人类手中呀,人类这个死神真是坏透了,真应该让人类尝尝水灾的滋味!没有我们树木他们只有被淹死的.份!”“就是,就是,他们人类砍掉树木,让我们小鸟无家可归。前几天还有一个小男孩拿石头丢我来着!”
7.倾听心声 促新教师快速成长 篇七
一、入门培训
搭档教师语录:去年和新教师搭档带小班, 刚开学那阵, 那个忙啊! 宝宝哭闹得厉害, 新教师在一旁不知所措。让她帮助做点环境布置方面的工作, 打个字剪个花什么的, 结果打印机、塑封机这些办公设备她都不会用, 我那个急啊!
就这位搭档教师的一席话, 我们历时一个月, 以四个篇章对新教师进行入门培训, 帮助他们了解幼儿园、了解工作, 加快角色转换。
幼儿园篇———由园长主讲本园的办园历程和办园理念、宗旨、校园文化等;教务主任解读幼儿园各项工作制度。课程篇———由业务园长介绍幼儿园的课程特点。从一开始就让新教师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 并由园内骨干教师介绍一日活动操作规范。教学篇———九月份是我园的骨干教师挂牌课展示月, 我们精选五大领域的领衔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展示, 由学科组长带领进行评课, 帮助新教师从看懂课开始逐渐到学会上好课。园长还亲自开讲《规范备课, 有效教学》。沙龙篇———活动前, 新教师先制订各自的三年发展计划;活动中, 由优秀教师介绍成长经历;最后, 由业务园长对新教师提出发展要求。
二、课堂教学
新教师语录:我是音乐专业的毕业生, 到幼儿园应聘时要进行课堂教学能力展示, 我找了一首熟悉的歌曲《多唻咪》上了一节大班歌唱活动。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同学们,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著名影片《音乐之声》的插曲《多唻咪》。”孩子们一个个目瞪口呆地看着我, 我接着往下说:“这个影片发生在一个叫奥地利的国家。”当我意识到孩子们可能不知道这些, 又赶忙问:“你们知道奥地利这个国家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知—道! ”我一下子就傻眼了, 不知道如何将课进行下去。刚工作那阵, 自己真的很茫然。
课堂教学是新教师, 尤其是非学前教育专业新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考验。我们为他们制订了一套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成长套餐”, 分阶段进行培训。第一阶段———周末课堂。每周五, 新教师轮流执教研讨课, 工作2年~3年的教师负责主持和记录, 由业务园长、结对师傅、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组成的导师团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把脉。第二阶段———预约课堂。新教师结合课程、任教领域, 提前准备, 预约导师团参加听课研讨。第三阶段———考核课堂。新教师向全园教师上展示课, 要求能准确把握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过程完整、精练, 有情趣。
三、师徒结对
成熟教师语录:我以前的徒弟非常认真虚心, 每天听我的课。可是, 我俩搭班, 任教的课不一样, 虽然也能有收获, 但是不能形成直接帮助。我感觉新教师五大领域都要学习执教不太实际, 可以从她任教的领域先开始学起。
学期中, 进行师徒结对的上岗培训, 我们改变以往一师一徒的单一形式, 根据新教师的需要, 实行一师多徒、一徒多师的新模式。如班内的搭档教师成为常规意义上的师徒, 徒弟跟随班级搭档师傅学习班级管理、周日工作和家长工作的开展; 新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任教的领域拜骨干教师为师, 跟随师傅提升课堂教学的能力。我们在安排课表的时候, 还特意将相关领域骨干教师的课排在前半周, 方便新教师观摩学习后在自己班级中施教, 实实在在促进了新教师的成长。
四、艺术社团
业务园长语录: 新教师在弹唱说跳画方面差异明显, 使我们在编班排课时十分伤脑筋。比如, 学数学、物理、体育的教师不会弹琴, 只能硬着头皮上音乐课。幼儿园要求非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都能拿到幼儿教师资格证, 很多教师在技能方面还亟待提高。
8.倾听寄读学生的心声 篇八
作为一名寄读学生,对于回家来说是格外向往的。所以,每一次回家,我都格外高兴。当回家的脚步渐渐逼近村庄时,心中抑制不住的兴奋难以言表。
虽说来到学校是专门学习文化知识的,可产生想家的念头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人非草木”。我家在农村,学校在县城,然而我却认为安谧的农村比喧哗的城市更具有魅力。对于我一个农村孩子来说,没有见识过城市的繁华,但家的温暖是任何美丽的地方都替代不了的。在家里,有我最亲的人、最熟悉的事物和最美好的回忆。“家”永远令人怀念。学校就像是一个大笼子,而我就是被“囚禁”在笼里的小鸟,渴望自由。
不过,这是我的内心真实感受,我一直不敢说出口。因为一旦说出口,这在成年人看来,我就是为不想学习爱玩找借口罢了。或许我和成年人的观点都是对的,因为都是站在自身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家长是为我的将来和前途着想,毕竟他们考虑事情要比我周全得多。我理解家长的出发点,明白他们的良苦用心。
俗话说:苦尽甘来。如果现在连这么一小点困难都克服不了的话,以后还怎么走接下来的人生旅途呢?虽然每天的校园生活都是墨守成规的,但为了爸爸妈妈整天在外辛苦地打工挣钱,供应子女上学,我也要努力地克制想家的念头。每当我思想开“小车”的时候,我就想最初的动力,开始的愿望,以及爸爸妈妈为了我在外辛苦的情形……
河南省鹿邑县大山外语寄读学校八年级
9.如何倾听员工心声 篇九
【咨询热线】0769-38995866***
【联 系 人】阿 红
【邮箱】addaxh@126.com
【网络链接】http://
【课程目的】:
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寻求有意义的答案。
员工调查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如果运用得当,不仅有利于企业确认组织目标和现行政策之间的差距,还能帮助提高员工保留率,促进生产力、客户服务水平和员工士气的上升。它还有助于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所以,越来越多的公司利用它来缩小管理偏差。
本课程的目的围绕着:指导企业如何正确进行员工调查,并重点和大家一起探讨倾听员工心声的最关键问题——设计合适的问题。
【课程大纲】:
第一章:倾听员工从“心”开始
第一节 公司是否真的愿意倾听来自本公司员工的心声是问题的关键。
——和倾听客户、股东、商业媒体和金融分析家„„的心声一样,倾听和分享员工的心声同样是企业提升自身的重要途径之一
——倾听员工的心声的领域包括:商业道德、价值观、员工敬业度、员工关系、管理层工作效率及战略愿景等。
——在过去的进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员工调查是企业倾听员工心声的最主要的途径,虽然员工调查形式各异,但它已成为公司的一个“必修课程”了。它主要关注的是了解员工的真正想法,然后制定相应的公司政策,并正确地贯彻执行。
第二节 倾听员工心声——管理层必须掌握的管理技能。
如果运用得当,员工调查有利于:
企业确认组织目标和现行政策之间的差距;
同时能帮助企业提高员工保留率;
减少旷工率;
并促进生产力;
客户服务水平和员工士气的上升;
有助于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
第三节 改变观念,求实创新
人力资源结构和中国经济发展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的管理方式。
过去成功的经验并不一定适应现在的形势。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互动是打破管理僵持局面的唯一途径。
由过去的“命令式”、“灌输型”逐步转变为今天的“沟通式”、“引导
型”。
所有的变革从管理者由“发布者”向“倾听者”的转变开始
第二章结合组织目标 开展员工调查
第一节 倾听员工心声不是一个简单的满足员工意愿的行动——“应该把员工满意度与
组织目标结合起来”。
——企业和员工是相互依存的,单独满足任何一方都是不健全的——组织的目标的实现是最终的目的——脱离组织目标单独的探析员工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声音是没有意义的——员工声音的倾听应关注那些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的问题包括:
员工士气
奖惩制度
福利待遇
职业生涯规划
„„
第二节 倾听员工的心声的关键——问题的设计:一切始于提出合适的问题。
——古语有说:垃圾进,垃圾出。
——“如果问题设计不当,过于含糊或过于细化,调查都不可能取得有意义的数据,”
例如:公司在调查问卷中罗列了很多声明,让员工选择是认同它还是
否认它。
“我很少考虑换家公司工作”, “我很愿意推荐朋友或家人来公司任职”, “我为能在伊顿工作而感到骄傲”„„。
——最好的员工调查不只将注意力局限于发现某个问题,或进行某项革新
上,还应致力于挖掘令员工产生不满情绪的深层次的原因。
例如:“员工也许会对工资不满意,但可能不是由于实际的工资水平所
致,而另有其他原因,”;“或许是人力资源部没有做好员工的沟通工作,没向员工说明公司的薪资水平是很有竞争力的。”
第三章 有效利用信息,开启机会之门
收集信息的有效利用,本身就是对员工调查的一种最好的激励
——随着调查技术的日臻完善,分析和报告体系也得到相应的完善。
——必要时可以考虑由专门的分析机构来处理数据。
——将分析的结果分门别类
比如:IT部会知道不同年龄段的员工对电脑和技术持什么态度,人力
资源部可以知道员工对薪资福 利政策有何意见。
第四章 管理者个人的倾听技巧
第一节倾听的重要性
倾听可获取重要的信息
倾听可掩盖自身弱点
善听才能善言
倾听能激发对方谈话欲
倾听能发现说服对方的关键
倾听可使你获得友谊和信任
第二节 管理者倾听的障碍
用心不专
急于发言
心理定势
厌倦
消极的身体语言
第三节 如何克服倾听者的障碍
——避免粗心大意导致的沟通失误:
尽早先列出你要解决的问题。
在会谈接近尾声时,与对方核实一下你的理解是否正确,尤其是关于下一
步该怎么做的安排。
对话结束后,记下关键要点,尤其是与最后期限或工作评价有关的内容 ——克服误解障碍,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不要自作主张地将认为不重要的信息忽略,最好与信息发出者核对一下,看看指令有无道理。
消除成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客观地理解信息。
考虑对方的背景和经历。
简要附属一下他的内容,让对方有机会更正你理解错误之处。
第四节倾听中的反馈
努力树立自己的可信度
把握适宜的反馈时机
注意传达反馈的方式
第五节 反馈的障碍源
命令,威胁
劝诫,批评
审问
将问题缩小
建议
第六节 如何提高倾听的效果
——投入
排除干扰
集中精力
采取开放式姿势
积极预期
——理解
听清全部信息,不要听到一半就心不在焉,更不要匆忙下结论。 注意整理出一些关键点和细节,并加以回顾。
听出对方的感情色彩。
克服习惯性思维。
结合视觉辅助手段。
倾听”对方的身体语言。(僵硬型、厌烦型、焦虑型、兴奋型、欺骗型、高傲型表情)
——记忆
重复听到的信息
认清说话的模式
采用某些记忆法
第五章管理者倾听员工心声的利器——利用各种形式的会议
第一节有效利用会议
你需要开会吗
明确会议的目的 非正式会议和正式会议
革新中的交流方式革
不要离题
第二节成为优秀的会议引导者
10.倾听心声作文 篇十
快做作业,温习功课,明天还要考试。“妈妈对着我说。我听得一阵头痛,不情愿地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房间做作业。可是,当门关上的一瞬间,眼睛迅速的蒙上了一层薄雾,无力的靠在门上。心晨想着,妈妈,你想到我的感受吗,你能倾听一下你女儿的心声吗。
由于我的父母都是老师,跟我同处一间学校,所以,我的时间差不多都是拿着起写。父母对我非常严格,我是独生女,他们的把一切的希望都放在我的身上,我知道,他们盼女成凤,可我还小,他们的希望压得我好重,几首不能喘息。我想可怜天下父母心吧!都是盼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想法。所以,剥削了我一切原本应该属于我的时间。下课,也是坐在教室里应付即成山的资料,做业,有时,抬头志天,看见小鸟能够在外面自由地飞翔于天地间,重有说不出,道不尽的羡慕,听着操场上那嘻嘻哈哈笑个不停的声音,真想放下手中的笔,跑到操场上痛痛快快地玩一场。可当放下笔的时候,却也很无奈地又拿起刚放下的笔,脸上扬着一抹辛酸的苦笑,只能继续埋头不停地做。回到家换来的也是父母让我快点,温习功课的声音,而不是一句让人关心的话语。
回到房间,我就埋在被子里无声的哭着,哭完了,继续写,没有少年时的一股朝气,应有的一份快乐的时光,可怜天下父母心,妈妈,我理解你的感受,不与你翻脸,一直站在你的立场,可你是否能站在女儿的立场,替女儿想一想,听一下我的心声,不要剥削女儿童年时的快乐时光,让女儿脸上不再是苦笑,而发自内心真正的快乐。
11.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 篇十一
从那以后,我开始时时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
安安是个大家都认定的调皮的孩子。一天早上,我刚走进幼儿园传达室时,就听到园内有孩子在哭。值班老师生气地告诉我说,是你班上的安安又打人了。一旁其他的幼儿也七嘴八舌地告起安安的状来。当时我什么也没说。后来,当其他幼儿都由配班老师带着去户外活动的时候,我走到安安面前,轻声地问他:“安安,今天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不想,安安这时突然哭起来了,哭得很是伤心。我拍拍安安的肩膀说:“安安,跟老师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好吗?”安安抬起头,很委屈地对我说:“她一直在我耳朵边上说我是小笨猪,说了很久。我不是小笨猪,我就打她了。”原来安安不是那个故意挑起事端的孩子!而所有人只看到了那个被打的孩子在哭,却不知道安安内心的委屈,于是我对安安说:“她骂你小笨猪是她的错,但是你动手打她也不对。”安安小声地回应说:“打人是我的错。”听到他的认错,我拉起安安的手对他说:“那现在我们就去找他们,说清楚事情的原委,让她给你道个歉,你也跟她道个歉。以后再碰到这样的事,不能动手,要跟人讲道理,好吗?”安安默默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安安很愿意听从我的引导,我也不断地鼓励他学习如何友好地与小朋友相处、交往。
不断的实践反思让我逐渐意识到,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把我们认为的理所当然强加给孩子。教育的最大成功,是让每一个孩子变得更好。
12.倾听儿童的心声 篇十二
一、挖掘教材, 寻找生命教育的营养
新编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者精心的安排了具有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课文, 为小学语文开展生命意义教育提供广阔的教育空间。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生为本, 与作者对话。在阅读与理解过程中感悟生命的意义, 获得情感的体验, 从而塑造小学生的个性。例如:三年级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卧薪尝胆》《军神》《掌声》《孟母教子》等, 都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与生动具体的事例, 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世界生命的美好,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这样, 学生就会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在阅读中感悟, 是人文学科阅读教学的意义所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经常开展一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生命的价值, 如通过开展“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活动, 让学生了解古人对人生意义的理解, 感受幸福生活的美好。以及每当生活中遇到不幸时怎样面对生活, 从诗歌的内容中积累了关于生命意义的哲理。从而学会尊重自然规律, 爱惜自己的生命。
二、广泛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感悟生命
语文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是相等的。语文学科是生命教育的前沿阵地, 因为每一篇课文中在字里行间里都体现生命的意义。所以, 我们应该准确地把握阅读教学的内涵。并引导学生广泛的开展课外阅读, 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有关生命意义的阐释, 从中感悟生命的意义。例如:在指导课外阅读《与时间赛跑》这篇文章时, 让学生从认识时间的意义开始, 学会如何利用时间、对待时间。对于小学生来说, 珍惜时间的要求显得太高, 而珍惜生命是现实的、质感的。并且要求学生把这种理念付之于行动, 才是现实的。因此, 在阅读中开展了《我与时间赛跑》的读书笔记活动。首先:谈谈“我”应该如何与时间赛跑?其次:学习生活中如何赢时间?最后:就此活动进行拓展说话训练。很多学生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每天早晨抽出几分钟朗诵课文, 或者默记英语单词;有的学生这样珍惜时间:每天少玩一会手机, 多看一些课外书籍, 等等。从学生的发言中可以看出, 每个人都有自己珍惜时间的办法, 珍惜了时间也就珍惜了生命。
三、习作练笔, 在作文中渗透生命教育
有人说, 作文不仅是对生活的思考, 更是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习作很大程度上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悟, 当今社会生活与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 我们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真、善、美与假、恶、丑。种种现象都会引起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所以,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能把这些体验记录下来就能潜移默化的进行生命教育。例如:在教学《放飞蜻蜓》后写了《爱护动物》这样一篇作文。首先, 要求学生感受课文中关键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关键性的词语, 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其次, 要求学生通过某个细节来说明自己对动物的爱护。最后, 让他们开展小组交流活动。谈谈人与动物的关系, 有部分同学还能够利用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的《人与自然》中介绍的有关原理谈谈自己对动物的认识, 从而把握了作文的重点。原来, 生命是宝贵的, 人类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也要保护动物。所以, 利用语文教学在作文中开展生命教育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四、综合实践, 在活动体验中珍爱生命
开展生命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触及了教育的灵魂。在语文课堂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活动。或者分角色朗读课文, 体验文本中人物内心。这样, 学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 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体谅别人。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潜移默化的懂得了珍爱生命。例如:在教学《孟母教子》时, 了解孟母对儿子的教育。孟母督促儿子勤奋学习, 并且用织布来比喻学习活动。通过断织来说明废学, 这样的比喻本身就具有说服力。孟子本来对学习不太认真, 学习的时候漫不经心。所用, 孟母就采取了断织的办法。这下让孟子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从而很快的改变不良习惯。又如, 在开展《关爱残疾人》活动中, 让学生走访自己所在街道中的盲人、聋哑人等, 学生们感受到残疾人对生命的热爱。回来后把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写成作文。在这样的活动中, 让学生们体验到残疾人生活的艰辛与痛苦。在交流中小学生们能从残疾人的角度谈如何关爱生命, 同时, 孩子们也意识到自己应该珍爱生命, 享受生活的美好。
总之, 教育是培植生命的事业。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实施生命为主题的教育, 引导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体验生命的珍贵,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只有这样, 才能真切的在语文课堂中感受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参考文献
[1]李曙霞.生命教育促进学生快乐成长[J].现代教学, 2014 (9) .
[2]陈莉.中段语文教学中词语的积累与有效运用[J].教师, 2013 (19) .
13.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成长 篇十三
鲁迅先生《野草•秋夜》是这样开头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身为父母,在我们生命的后园里也存在着两株树,一株是孩子“认知发展”的树,还有一株是孩子“情感发展”的树。这两株树伴随孩子生命的开始而扎下根,却由于后天承受的阳光、雨露或者雷暴、冰霜从而呈现出差异极大的生长景观,带来完全不同的生命意义和结果。
“认知发展”这株树长得好不好,要看最终这树的躯干和枝叶是不是自由地涌动着“创造力”独特的浆液;“情感发展”这株树长得好不好,要看最终这树的果实是不是个个坚实、成熟、饱满,经得起风、雪、雷、电的威胁甚至摧折。越来越多的统计数字表明:一个孩子未来的希望有多大取决于“认知”与“情感”这两株树共同生长的结果。换句话说,没有创造力的深度也就难以推开真正成功的大门。同时,如果没有情感的深度,即使侥幸获得了一时的成功也还是难以将成功进行到底,长久地拥有幸福、自在的人生。
与国外作父母的相比较,我们中国作父母的似乎太多地把物力、精力和梦想集中在了培养孩子“认知”之树的单一茁壮成长上,忽略甚至蔑视了孩子“情感”之树成长的正当渴望,似乎“奥数”、“过级”、“满分”等等也就构成了孩子生活世界的全部。
也许,做父母的可悲之处恰恰在于:我们同样经历过孩子心灵和肉体成长的的所有阶段,然而当我们终于“长大成人”,身为父母之后,却断然拒绝和我们的孩子共同完成再一次的成长。我们开始以爱的名义仰仗自己经验的权威,施展自己顽固不化的意志,面对着清新、蓬勃、有着无限种潜能的生命却强迫它束手无策地就范于我们已经停止生长了的观念、情感以及对周围世界不加选择的好奇。我们不知不觉中成了一厢情愿、喋喋不休、自私自利的“布道者”;而孩子则成了无所适从,充满着困惑、压抑和挫折感的孤独的“倾听者”。毫不夸张地说,孩子此后人生成功希望的破灭大致根源于此。
我想在这里对所有作父母的大声疾呼:培育孩子不同于培育任何其它的生命。孩子需要父母和他们一起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奥秘其实就是对这一严酷事实进行毫不妥协的颠覆——互换角色,让孩子成为自己“认知”和“情感”发展历程的“布道者”,而作父母的要努力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倾听者”,一个真正的、积极的、平等的,值得孩子信赖的“倾听者”。如果成功的父母无一例外首先必须是成功的“倾听者”,那么我们怎样倾听?倾听些什么?
从孩子出生到跚跚学步(infants, toddlers, 0岁—3岁):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自我”开始奠定基础,孩子的“情感”开始初步整合。这时的倾听意谓着:同尚不能用语言清晰表达自己内在要求的孩子建立基本的信任,也就是,努力“正确”、“及时”地对孩子含糊表达出的“意义”做出积极的回应。容忍孩子模棱两可的行为特征。耐心而明确地帮助他们建立对自己行为后果的好与坏、肯定与否定等的初步意识。孩子情感的生长此时最需要的是足够的安全感和明确的鼓励。
学前期(preschoolers,3岁—5岁):进入这一阶段,孩子对于父母的期待和培养标准有了渐渐清晰的意识。孩子对父母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从行为到情感开始敏感,知道如何讨好或激怒他们的父母。孩子以性别区分的情感表达方式开始形成。这时的倾听意谓着:鼓励孩子学习用具体而准确的语汇表达他们的情感,尤其是帮助他们仔细分辨特殊的情感。例如,这一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分辨“快乐”与“忧伤”,但面对“忧伤”和“愤怒”之间的区别却往往困惑不解。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对外部世界发生兴趣。想像和幻想成为他们同外部世界沟通的主要方式。他们常常会把故事的想像直接等同于现实。此时的倾听意谓着:借用优秀的故事作为有力的手段,让他们参与其中,引导他们主动讲述或复述,在一种完全不涉及敏感自我的放松心理状态下,间接表达出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察、思考、挣扎和期望。
学龄期(school-age children,6岁—12岁):这一阶段伴随着孩子身体生长的需要以及不得不同外部世界沟通的需要。集体性的游戏以及运动等带有“竞争”意味的活动就变得十分重要。此时的倾听意谓着:尽量多地亲自参与这些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与“团队协作”的意识,帮助孩子的“自我”初步适应外在的社会环境。
青春期(adolescents,13岁—18岁):进入这一阶段,孩子一方面越来越强烈地体验到自身生理、心理的巨大变化,同时还强烈意识到社会地位的微妙变化。“叛逆”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表征。夸张地表达自身的情感说明这一阶段的孩子对诸如“痛苦”之类的精神挫折感有了强烈的认知。追求行为上的独立,并且随着认知能力的进步开始习惯于摆脱具体的事件或情境而代之以初步的抽象思维。此时的倾听意谓着:鼓励孩子行为、情感方面的独立意识,关注他们生理健康的细枝末节,平等地以自己成人的经验帮助他们养成对事物的判断力,帮助他们缓解来自同辈人各式各样的压力。要理性地面对孩子青春期对成人的挑战、对成人观点的争论,引导他们从以前“自由地”(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表达内心的情感过渡到“艺术地”(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表达内心的情感,令他们领悟到要想让人尊重自己先要学会尊重他人。进入青春期,孩子的情感成长不再仅仅与“当前”事件或情境有关,而是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信仰的体系。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这个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就像这个世界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然而,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道路中最重要的一条却是作父母的要用真心的倾听与有效的沟通和孩子再一次经历共同的成长。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把孩子引向未来真正的幸福。所谓真正的幸福只可能来自孩子自身健康的情感能力和创造性的认知能力的共同创造,而不是来自我们自以为慷慨的给予。如果说世界上一切都可能被以某种方式给予的话,只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是注定要靠自己才能获得的。
我不由地想起一则意大利的童话故事“幸福者的衬衫”(The Happy Man‟s Shirt)。从前,有一个王子总是很不开心,任何物质的享乐也无法让他露出一丝笑容。他整天坐在窗户边,呆呆地盯着外面的世界,沉默得一言不发。眼看着心爱的儿子愁眉不展,国王四处求救,召见有学问的医生、学者和哲人,希望得到他们的指点。“我该怎样帮帮我的孩子呢?”国王逢人便问。博学之士们占星问卜,有一天终于带来了答案:“陛下,只有一件事可做。找到一个真正幸福、快乐的人,然后让您的孩子和他交换身上的衬衫。”国王像捞到了救命稻草,广而告之,普天之下寻找一个真正幸福、快乐的人。第一个来到王宫的人是位神父。“你幸福、快乐吗?”国王问。“当然,陛下。”“那你想做我的主教吗?”“如果能做,那当然好啦。”“给我滚开。”国王怒吼道。“我要找的是一个为自己拥有的一切而感到真正幸福、快乐的人,而不是什么“„如果……就……‟的人”。没多久,国王听说一个他国的统治者十分幸福、快乐。他的国家国富民安,妻子美貌倾城,五个孩子漂亮可爱。国王立即派人去想同他交换身上的衬衫。可信使到了他国,却见这位国王整天哀声叹气,寝食难安。“我拥有了一切。可迟早有一天我会死去,而这一切却带也带不走。” 信使断定这个国王根本不幸福、快乐,于是决定不要他的衬衫,宁可空手而归。
【倾听儿童的心声】推荐阅读:
倾听历史的声音09-15
倾听大海的声音10-20
心灵的作文 倾听心泉08-28
倾听文化的声音作文09-07
侧耳倾听的杂文随笔11-05
倾听自然的声音作文11-14
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散文07-18
善于倾听的议论文素材06-17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说课稿07-28
关于学会倾听的高中作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