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通信行业未来发展的感想

2024-07-24

对通信行业未来发展的感想(精选8篇)

1.对通信行业未来发展的感想 篇一

中国移动通信业来的发展史是一部改革、开放、在竞争大环境下充分利用中国巨大市场依托、充满业务应用创新与飞速发展的光辉史,

1987年11月18日我国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电话系统在广州开通,首批用户仅700个,至7月17日中国移动第1000万个移动电话客户在南京诞生,花了9年8个月左右的时间。而后我国移动通信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8月18日用户即达万,至11月26日,中国移动第1亿个客户在北京诞生,由1000万至1亿仅用了4年左右时间。至6月移动通信用户已越过5亿,每月仍保持600万-700万左右的用户增速,其中尚未计及9000万左右的小灵通准移动用户在内。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数已多年稳居全球移动用户的第一名,约占全球手机用户数的1/5-1/6,手机上网人数亦已超过4300万,为全球所惊叹!

以手机为亮点快速演进

手机终端始终为任何制式移动通信发展的瓶颈,亦为移动通信快速演进发展的亮点与风向标。从高端PAD及E-PAD的i-Phone,至低端300-400元人民币乃至价格更低的底层大众化用户所需各类低端产品,手机在全球市场中已达数千种。中国整体手机产业目前市场总年产量已达5.6亿部左右,占全球份额的40%左右,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产销市场。

至20中,全球3G终端厂商提供约1034种3G终端产品,其中支持CDMA 2000 1X标准的有835种,支持CDMA 2000 1X EV-DO的有184种,支持WCDMA的有204种。就TD-SCDMA而言,其发展速度亦很可观。10月30日大唐电信、华立、华为、联想、中兴、中国电子及中国普天7家单位发起成立TD-SCDMA产业联盟,年联盟成员总数已达到48家。芯片制造商有天基、大唐、凯明、展讯、ADI、重邮信科等多家;终端厂商有大唐、中兴、华为、龙旗、华立、明基、摩托罗拉、三星、大唐、LG、海尔、波导、TCL、宇龙等近30家。在芯片级企业的有力支持下,终端厂商快马加鞭已开发出100多款TD-SCDMA终端,芯片厂商2007年底也将提供基带芯片全面支持TD-HSDPA。预计TD-HSUPA系统及终端产品下半年可达商用,20第二季度可推出TD-MBMS标准的手机电视。

在2007年10月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上,各类TD-SCDMA双模双待手机、多媒体手机、手机电视手机乃至HSDPA手机等已崭露头角。目前中国移动正在8个城市进行TD-SCDMA网络建设,并已承诺在奥运期间推出3G服务,TD-SCDMA定可借奥运良机一展身手。第一期TD 10城市网络建设工作预计于2007年10月至年底可全部验收,10月底约可建成80%。据有关消息称,TD第二期网络建设将在明年4月开始,共有40余个城市,其中包括一级城市18个及二级城市25个,

因此,中国3G手机新时代即将来临。

未来发展战略的思考

目前,TD-SCDMA十城市扩大规模的网络技术应用试验在“积极、稳妥、科学、求实”地务实推进,在此过程中笔者认为下述几点颇为重要。

1.充分注重室内分布式网络优化,有效利用既有较丰富的频谱资源,发展初期无须太多追求频谱效率,而应创造吸引用户的性价比与商业模式,快速吸引后向兼容用户增长。

2.加强高速率卡式终端发展,及时投入市场,并积极推进未来TD-IMT-Advanced演进工作,这亦是未来LTE、UMB与WiMAX竞争的普遍走向。

3.手机终端应以低、高端两个方向为主体,以差异化发展增强市场吸引力,以市场驱动为导向,注重应用、服务、产业链工作,汲取WCDMA及CDMA2000终端发展经验,改进手机终端的可靠性、待机时间及体验性能等。

4.无论IPTV/Mobile TV或移动多媒体广播,欲求快速有效发展,其本质之处要重视多媒体交互及内容,尤其随着内容制作及新媒体交互的个体化(博客Blog、播客Podcasting、移动博客Moblog及P2P传送)愈来愈盛行,有效确保内容制作安全、健康发展的监管机制改革与创新已成当务之急,这亦充分反映加速三网融合及其协同监管与融合是多么必要。

5.TD-SCDMA具有中国自主创新环境与潜在巨大国内市场支持,有较宽松而先入的频谱资源优势;SCDMA为TD-SCDMA前身,实质同出一脉;WiMAX的最主要优势为其产业链及芯片支撑背景。因此,从“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中长期目标而言,推进TD-SCDMA与SCDMA及WiMAX的互补、融合及共赢工作也十分必要。

6.在对700MHz频段的利用上,随着数字电视频谱压缩技术进展与模拟电视禁用频道的有效利用,规划节省出100MHz左右频谱实现手机新媒体通信是可能及可行的,并已成国际趋势。TD-SCDMA应积极思考自身可扮演的重要角色。

7.遵循ITU 2007年9月发布的向NGN务实转型的“电信改革趋势,通往NGN之路”的基本思想,注重Mobile IP/Mobile INTERNET发展,注重由“e”向“u”演进的泛在化接入、终端、应用等装备的发展,积极贯彻NGN“开放、创新、融合”实质内涵,务实推进IMS/P2P/SIP、融合通信、统一接入、FMC及三网融合。

8.在手机技术高端发展方面需借助芯片工艺及多核处理、人工磁导体、射频微机电系统、多带天线等,有机协同工作,构建一种泛在便携型融合平台。未来借助量子技术与纳米计算,一个小小的手机就可能做得比现今我们所看到的所有计算机的功能更强大,使未来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与人机交互的智能化水平提高一万倍以上,以进行更个性化与更人性化的人机交流及手机新媒体运作,这种设想在未来20年内便可能实现,必须赋予足够的战略重视。

2.对通信行业未来发展的感想 篇二

当人类发展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空前重视。发展低碳经济,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也成为全球的热门命题。

除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外,中国本身的能源稀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紧迫。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及消费国,经济正处于以资源密集开采和快速消耗为特征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加快的进程中,能源资源的有限性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在此情况下,采取自主行动并以相对方式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积极培育和有序发展新兴产业,是建设“低碳中国”的必然选择。

《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两条主要的减排温室气体途径:一是工业直接减排,即通过使用清洁能源或技术改造直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二是通过森林碳汇来进行间接减排,以充分发挥森林的固碳功能。不过,目前对低碳经济的研究、试点和讨论大都集中在工业特别是能源领域,而有潜力的林业(增汇固碳)却被忽略了。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IPCC)发布的评估报告指出,林业具有很强的“低碳”潜力。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所以,森林具有碳汇功能。森林以其巨大的生物量储存了大量的碳。据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贮存了约2.48万亿吨碳,其中约1.15万亿吨碳贮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占总量的46.37%。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森林被公认为最有效的生物固碳方式。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2004年,源自森林采伐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4%,仅次于能源和工业部门,位列第三。而目前全世界采伐热带林的速度达到了每年约1480万立方米。

专家们认为,如果在2050年前将森林砍伐速度降低50%,并将这一水平维持到2100年,就能避免直接排放500亿吨碳,相当于为保证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处于规定值所需减少的碳排放总量的12%。联合会环境署(UNEP)呼吁世界各国为保护这些天然碳存储库投入资金,这样不仅能大幅降低全球的碳排放量,而且还能让这些天然“储碳库”和“吸碳器”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我国大多数森林属于生物量密度较低的人工林和次生林,森林蓄积很低,这是增加森林碳汇最大潜力之所在。通过加强人工林科学管理,提高现有人工林质量,同时加强碳汇林业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林固碳能力可以不断提高。

与工业减排相比,以发展林业的措施减缓气候变化,短期和长期都不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植树造林、森林经营和森林保护,不仅增加森林碳储量和碳汇,而且以营造林为主的林业活动,能够使广大农民特别是回乡农民工获得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而且,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固碳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更具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森林的碳汇功能和其他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一样,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和气候安全一直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

尤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通过林业措施减排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如日本承诺减排6%,这其中有3.9%通过森林碳汇来完成。

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将森林经营作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既符合国际林业发展趋势和要求,也是中国未来气候谈判增汇减排的重要筹码。

正如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说:“谁在生态问题上主动采取行动,谁就能在今后的国际舞台上起到领导作用。”面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各种障碍和现实,充分发挥林纸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功能与作用,将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

人大《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也提出要“实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增强碳汇能力。继续推进植树造林,积极发展碳汇林业,增强森林碳汇功能”。

在发展碳汇、实施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方面,造纸行业,作为一个与环境息息相关的传统行业,如何在兼顾人类日益增长的纸张需求的,实现对于宝贵的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化利用,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正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和作用。

规模投入、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是现代化造纸业升级优化、增强自身竞争力的不二法宝;而要寻得长期、持续的经济增长,“林浆纸一体化”的绿色循环仍将是浆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所谓林浆纸一体化,其核心在于打破过去林业与造纸业互不协调的传统模式,充分利用市场把土地、营林、制浆、造纸的四大生产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快造纸企业木浆原料林基地建设,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协同发展”良性循环的大产业。

它不仅可以保存原有的林业资源,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发宜林荒山,扩大林业的面积。由于是企业出资,在减轻了国家负担的同时,还可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此外,林浆纸一体化的另一个前提就是造纸企业要有雄厚的资金和实力,可以在扩大经营的同时,安装良好的排污设备,减少因为造纸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林浆纸一体化减少了物料流转环节,降低经营成本。由同一主体经营林地木材供应、制浆、造纸,取消了物料供应过程的经营性环节,除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外,还可有效地保障原料的均衡、稳定供应、平抑原料供应价格。

而且,通过林浆纸一体化的有效经济循环,使土地、林木、能源、水源以及其它矿产化工资源都得到了科学合理的综合利用和回收再利用,浆纸产业的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

林浆纸一体化经营模式,不仅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同时大规模的投资和税收,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3.无线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篇三

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要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用短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才出现150MHZ 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为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网的接续问题。

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

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此时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

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包括从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问题在内。

二、无线通信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这主要表现在不同的接入技术具有不同的覆盖范围,不同的适用区域,不同的技术特点,不同的接入速率。比如3G和WLAN、UWB等,都可实现互补效应。3G可解决广域无缝覆盖和强漫游的移动性需求,WLAN可解决中距离的较高速数据接入,而UWB可实现近距离的超高速无线接入。因此,在政策上我们应该综合推进各种无线接入的发展,推进组网的一体化进程,通过建网的接入手段多元化,实现对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覆盖,达到市场细分和业务的多元化,解决移动通信发展不均衡的状况。

其次,我国政府应该给企业配置更多的无线频率资源,推进不同技术相关频谱的规划和应用工作。这样才有利于不同的企业根据不同的发展策略和市场需求,综合地规划自己的无线通信网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当然,政府也需要加强对有限频率资源的管理,对于企业闲置不用的频率占用,考虑适当的手段予以收回。

其三,从公众移动通信网络发展来看,3G已经成为全球包括中国移动网络演进的主要进程。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由于其移动话音用户的普及率高,通过发展用户实现增长的模式已成为历史。因此,他们期望通过3G搭建更大的业务平台,从而实现利润的新来源。由于3G技术的成熟,目前3G商用网络部署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启动。就我国而言,也要借鉴欧美的经验,在用户数量增长放缓之前,就应提前培育新兴移动市场。目前,政府应该开始积极考虑3G牌照发放和商用问题,把握住这个移动业界的巨大历史机遇。

其四,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来看,全球该领域发展十分火热。该领域的发展呈现出向高带宽快速跃进、覆盖范围逐步扩张的趋势。未来,该领域还可能出现更强大的新技术,从另一个角度对整个无线通信产业起到推进作用。但从近期来看,我们对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发展应该有一个理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把握。目前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主要集中在固定环境下的高速接入,其移动性和话音支持能力无法和公众移动通信网络抗衡。在发展中,我们应该从全局的观点来把握,使之成为与移动网络互补的重要技术手段,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个性,又防止出现不必要的资源竞争和浪费。

其五,移动与无线技术在演进中走向融合。当前,移动、无线技术领域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各种创新移动、无线技术不断涌现并快速步入商用,移动、无线应用市场异常活跃,移动、无线技术自身也在快速演进中不断革新。在网络融合的大趋势下,3G、WiMAX、WLAN等各种移动、无线技术在演进中相互融合。

在多元融合的大趋势下,3G、WiMAX、WLAN等各种无线技术在竞争中互相借鉴和学习,涌现出了同时被上述无线技术采用的新型射频技术,如MIMO和OFDM技术等。与此同时,在以ITU和3GPP/3GPP2为引领的蜂窝移动通信从3G到E3G,再走向B3G/4G的演进道路上,以及IEEE引领的无线宽带接入从无线个人域网到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再到无线广域网的演进道路上,都开始增加对方的内容,例如:移动通信不断强化宽带传输性能,无线宽带接入不断增强漫游性能以及安全性能。

借鉴WiMAX的高速数据传输特性,蜂窝移动通信启动了LTE,即“3G长期演进”项目,用以增强宽带传输性能。LTE的确立,令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线路与定位为“低移动性宽带接入”的WiMAX有了很多的相似之处。

在“无线+宽带”的大趋势下,无论是蜂窝移动通信技术还是WiMAX、WLAN等无线宽带技术,都面临着同样的考验:信道多径衰落和频谱效率。在这样的情况下,OFDM和MIMO就成为各种无线技术的共同选择。OFDM在解决多径衰落问题的同时,增加了载波的数量,造成了系统复杂度的提升和带宽的增大;MIMO则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在不增加系统带宽的情况下提高频谱效率。因此,OFDM和MIMO的结合,成为推动“无线+宽带”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六,更远的未来,按当前专家们的预想,通信信息网络将向下一代网络NGN融合。在未来NGN概念中,固定网络将形成一个高带宽、IP化、具有强QoS保证的信息通信网络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各种接入手段将成为网络的触手,向各个应用领域延伸。而3G、宽带固定无线接入、各种无线局域网或城域网方案,都将成为大NGN平台的延伸部分。从而形成集固定无线手段于一体,各种接入方式综合发挥效用,各种业务形成全网络配置的一体化综合网络。当然,这一进程将是漫长的,也必将遇到很多挫折。

由于无线通信网络存在的带宽需求和移动网络带宽不足的矛盾,用户地域分布和对应用需求不平衡的矛盾以及不同技术优势和不足共存的矛盾,因此,决定了发展无线通信网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从全局和长远的眼光出发,采取一体化的思路规划和建设网络。发挥不同技术的个性,综合布局,解决不同区域、不同用户群对带宽及业务的不同需求,达成无线通信网络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对此,我国政府管理部门也应该积极为运营商配备充足的频谱资源,为其综合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4.大学生活感想和对未来的展望 篇四

大学生活感想和对未来的展望 回首匆匆一年多,我的大学生活已经过了大半。然而大学生活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去生活?我认为这是对大学生至关重要的。生活中往往有很多学生被大学的“自由”迷失了方向。他们忙于所谓的事业,所谓的爱情,有些人更是沉迷于游戏,生活过的毫无生趣,考试只求不挂科就好。而又有些人呢,他们通过自己勤奋刻苦的学习,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结果往往是他们在大学里过的比身边人更加自信,更加充实。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极端化的现象呢?其实不难发现,这和生活的目标,生活的激情紧密相关。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和校园中的种种现状,我认为即使在大学里,首先我们还是一名学生,我们的根本任务是学习。我感觉大学的学习不像中职那么艰难,但也不是那么轻松,我们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但是大多数人用这个时间去娱乐,只有少部分人用这时间去学习。这就属于个人的自觉性了,我的舍友有一个人,我每天都能看到她早出晚归,去图书馆学习,往往只有一个人。学习是一件寂寞的事,大学的课堂只是一个过场,靠的还是自己的自觉性,不懂得自律的人我想在大学也是没有成绩的。只有摆正学习的态度,不被身边的事物所诱惑,树立一个学习的目标。有了学习目标,我们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坚持去学习。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自由的时间,让我可以去参加各种活动,但不能为了这些而本末倒置。对于未来,我希望能够在剩下的一年时间里,努力把一些专业证书考出来,能够找到一个不错的,让自己有兴趣的工作。所以在兴趣的指向下,综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及生活前景,再来考虑,发展的方向就不那么模糊了。最令自己热血沸腾,充满斗志的理想加上可以使自己受益颇丰的实践,或许才是最好的方法。我们等不过时间的匆匆流逝,纸上谈兵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谈论理想和抱负更多时候是在帮助我们明确目标,然后更好地前进。亲朋好友的建议,真正有利的就听,企业部门的要求,真正有好处的就去追求,一步一步地完善目标,才能更好地确定方向。

不过再怎么说,千言万语也抵不过一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只要记住一个人的发展,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才有正确地方向。

20171262119 张晓雨

5.对石油化工行业的认识与感想 篇五

对石油化工行业的认识与感想

在学校进行了两年的专业课学习,包括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其对应的实验科目。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下,我们有幸在大二期末小学期内与石油化工行业有近距离的接触。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了关于石油化工行业门类与系列产品链的知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石油化工行业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是基础性产业,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横向的角度观察,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石油化工的主要产品主要有四大类,分别为:基础有机化学品,例如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乙炔、萘)、合成气等;基本有机化学品(有机中间体),例如醇、醛、酮、酸、胺类、酚类、卤代物、硝基化合物等;高分子化学品,例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精细化学品,例如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石油助剂与添加剂、催化剂等。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可见石油化工行业深入到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娱等方方面面,石油化工行业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以又被誉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从纵向的角度观察,石油加工工序又是复杂的,每一步都有一定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即可以再深入加工,也可以直接运用。比如石油加工可以得到基础有机化学品,基础有机化学品进一步加工可以得到基本有机化学品,而这两种产品再加工又可以得到精细化学品,高分子化学品。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行业、中游行业和下游行业。上游行业主要为炼油及进一步裂解生成基础化工原料;中游行业主要为基本有机原料及三大合成材料;下游行业主要为精细化工、材料工业等,是指以有机化工原料和聚合物继续深加工得到更多品种的产品。石油化工行业门类按加工深度分类又可分为零道加工,一道加工,二道加工,三道加工,四道加工。零道~二道加工对应上、中游产业,特点是规模大、投资高、效益低,尤其是零道加工。三道~四道加工对应下游产业,特点是技术密集、劳动密集、规模小、投资低、产品附加值高、效益高。由此也可见初级石化产品是随着加工深度的不断延伸而更大的提高附加值。所以石油要深加工和延长产业链,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石油化工作为一个新兴工业,是20世纪20年代随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而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长起来的。战后,石油化工的高速发展,使大量化学品的生产从传统的以煤及农林产品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及天然气为原料的基础上来。石油化工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是化学工业中的基干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它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

伴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石化产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和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柱。石化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在行业规模,行业增加值,还是在行业开工率方面,石油化工行业都表现出增长的趋势。且我国制定的相对于产业的特殊规定与文献,例如:《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涉及原料供给、生产运行、产品消费、战略储备、结构调整、工程建设和规划布局众多领域,是近几年首次制定的综合性石化产业规划;《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中提出通过3年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力争实现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发展方式明显转变、发展后劲显著提高、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的目标。

现阶段,在石油的供需方面,我国原油产量增长缓慢,石油供给不足。由于国内总需求减速,我国石油行业需求增速继续下降。但从累计产量上看,汽油煤油和柴油的产量相对增加。在石油的价格方面,石油价格不稳定,主要受突发事件和地缘政治以及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的影响。从行业竞争上看,上游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较强,行业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激烈,下游用户讨价还价能力较强,新进入者的威胁层次明显,替代品的威胁不大。

我国为发展石油化工产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主导。“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加快转变石化和化学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石化和化学工业集约发展、清洁发展、低碳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其次,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第三,优化产业布局。石化行业坚持基地化、一体化、园区化、集约化发展模式,立足现有企业,严格控制项目新布点。第四,健全产业创新体系。石化行业将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联盟。

6.中国未来的十大发展行业 篇六

据经济专家预测,未来中国市场最有发展前途的十大行业依次是:

耐用消费品销售行业随着国民收入的上升,未来的消费格局将向多元化发展。消费者对照相机、电脑、电视、VCD等产品的消费每年将以10%的速度递增。从事这些产品的销售,估计会有10%-35%的投资回报。

家用汽车行业据预测,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在今后10年内将会高速发展。与汽车行业相关的配件、维修、洗车业也同样会有利可图。

室内装饰业近几年来,国内城市的居民大都热衷于装修自己的住房。而随着国家一系列房改措施的出台,个人买房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室内装饰市场还会越来越火。据统计,现阶段城市居民为自己装饰房屋付出的金钱每户平均达2万元左右。

房地产业随着个人买房热的兴起,单位再也不会无偿分房给职工居住,所以房地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与此相关的房产地经纪、咨询、供楼业务也会大有可为。

邮电通讯业目前中国的电话装机率达4%,与世界10%的平均水平还相差很远。可以预见这是未来中国最有利可图的行业之一。

快餐业。快餐业在现代中国都市已逐步受到上班族的青睐。还有与此相关的速食食品、食物半成品加工等行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银色”行业到“九五”末,我国老年人口将达1.3亿,逐步进入老龄社会。因此,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保健食品、药品、服装、眼镜、助听器等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旅游休闲文化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双休日的推行,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和能力去旅行和进行文体休闲活动。运动产品、体育场所、娱乐场所、旅行社等行业将会更加繁荣。

女性用品“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女人的钱最好赚”。因此,凡是对女性容颜、身段有改善和保护作用的产品,一定会受到她们的欢迎。

7.我国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篇七

物流行业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较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但仍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当前, 我国经济平稳发展, 产品市场不断壮大, 亟须物流行业的大力发展作为支撑。电子商务的兴起、物联网的技术发展等, 也都促进了物流行业的进步。因此, 物流行业必将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是, 物流行业的现实发展情况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国情和市场的需要: 虽然物流企业总数在近年急剧增加, 但是国内的物流企业普遍规模不大, 所占市场份额低。传统物流企业竞争激烈, 存在低价竞争的模式, 不利于企业长期的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需求和国家的发展规划, 实现物流行业的持续进步和长期发展, 未来物流行业的发展将呈现出四方面的趋势: 信息化、规模化、跨界合作和绿色物流。

2 信息化

21世纪是世界全面走入信息化的时代, 物流行业的发展自然也不能缺少信息化的加入。现代物流系统正逐步实现网络化、智能化, 并结合物联网技术, 为企业经营带来新的模式, 也方便了现代生活。

物流的运输、仓储、配送等业务流程中组织方式、交易方式、服务方式, 首先应当实现电子化。通过网络系统, 能够规范现有的物流业务, 实现物流业务的高效管理, 合理配置资源。同时, 也会改善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 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达成物流企业的速度、安全、可靠的服务宗旨。更重要的是,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及时分析业务信息, 整合供应链各环节物流信息、物流监管、物流技术和设备等资源, 进行判断及决策, 并控制现实物流运行, 实现物流的电子化指挥。

为了实现物流信息化, 构建起物流行业公共信息平台是现阶段的核心环节。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尽快制订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和信息资源标准, 建立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的交换共享机制。加快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在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上, 企业有望解决当前信息不对称、不及时的问题, 实现供应链信息的无缝结合, 使未来的物流企业突破区域性局限, 改善管理能力, 谋求更大的发展。

3 规模化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提高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 需要对目标市场进行进一步的细分, 优化区域布局实现一体化服务, 并规范物流行业的行业标准, 使物流行业走向规模化[1]。

现如今, 物流行业的触角已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但不同领域有其特殊性, 对整个行业进行细分有利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实现规模化。而各种新型的更具专业性物流也不断投入市场, 如冷链物流、医药物流、能源物流、危险品物流、回收物流及特种物流等。为不同的行业提供差别化、定制化的服务必将成为物流发展的前景。

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也是物流发展的必经之路。区域划分既要考虑物流便利性及物流成本, 又要结合城市长期发展规划, 配合地区的产业结构和消费偏好, 做到真正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便利人们生活。要突破行政区域的划分,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区域产业链的发展,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 构建起科学的区域物流体系。

4 跨界合作

4. 1 与金融业的合作

物流行业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紧密相连, 这就随之产生了物流金融, 以解决企业在供应链运作中面临的资金短缺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所需的融资等问题。

物流金融[2], 从广义上讲, 是面向物流运营的全流程, 主要通过应用各类金融产品, 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整合, 不断地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狭义的物流金融, 是指金融机构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在供应链运营的过程中为企业提供结算、融资以及保险等增值服务过程, 其核心在于物流融资。其运营模式包括贷款业务 ( 涉及大型融资贷款业务、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仓单质押业务、保兑仓业务) 、资金结算业务、保理业务及物流保险[3]。

物流金融能为一部分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问题。中小企业由于信用水平不高、缺乏不动产抵押等问题, 常常面临难以融资的局面, 这就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使企业经营面临瓶颈。而物流金融正是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有效途径。

4. 2 与电子商务的合作

近年来, 电子商务平台兴起, 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当当等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 也带来了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初期, 大部分电子商务企业采用自营物流的模式, 也就是企业自行组建物流配送系统。这是因为当时国内的物流服务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企业利用原有的营销网络构建起自己的物流系统。但自建庞大的物流体系需要大量流动资金和物流管理人才, 增加了企业成本, 不利于企业的扩大经营。

在未来, 独立于买卖之外的第三方物流的模式将成为主流。它将实现特定企业的产品或劳务快捷地向市场移动, 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 实现优势互补, 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它因地制宜为顾客提供以合同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 从而达成与企业的长期持续合作, 实现合作共赢。

5 绿色物流

当前国内的物流企业多而分散, 信息化、网络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规模化程度不高, 导致物流运营成本增加, 也为社会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合理的物流区域规划又会导致资源浪费的现象, 破坏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作为代价, 因此, 在发展物流行业的同时应当注重低碳环保, 做到绿色物流。

要做到绿色物流需要政府、企业和技术层面的多方面支持[4]。首先, 需要政府的引导, 将低碳物流纳入当前的发展规划之中, 制定并完善促进低碳物流的相关法律法规, 形成物流业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合理规划物流区域分布, 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设施建设。对于企业, 应当抓住机遇, 顺应政策的号召, 大力发展低碳经营模式, 促进供应链管理优化及组织管理优化。而最终, 这一切都离不开低碳技术的支持, 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 尽快研发低碳物流技术体系, 构建起低碳物流信息平台, 推动物联网的建设。

6 结 论

物流产业在中国属于朝阳产业, 物流业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是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 中国物流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物流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得到企业和国家的重视, 因此, 对中国物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本文从四个方面总结了中国物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分别是信息化、规模化、跨界合作和绿色物流。在总结发展趋势的同时, 本文也从这四个方面对物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周学明, 张晖.物流金融和谐发展的研究[J].物流科技, 2009 (1) .

[2]何飞.构建低碳区域物流体系的研究[J].生态经济 (学术版) , 2013 (1) .

[3]汪鸣.我国物流业发展趋势难点和政策问题[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3 (5) .

8.浅谈医药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篇八

【关键词】国内外医药;未来趋势;机遇

近几年,全球医药行业整体仍然保持着平缓增长的状态,刚性特征明显。从医药消费结构来看,处方药消费仍然占据着医药市场的主导地位。可以预见,随着人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治疗将有力的驱动非处方药市场的发展,然而医药和医疗事关人身安全,医生的权威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因此,处方药消费仍然是未来医药消费的重点,尽管处方药的销售额的增速可能会慢于非处方药。不同的治疗领域的药物销售额的增速也不尽相同,传统的治疗领域药物销售的基数大,增速慢,如抗肿瘤药物,而原先重视程度不够的“新兴”疾病的治疗药物的销售增速较快,如多发性硬化症。

一、国内外医药行业基本情况分析

发达国家的医药消费占比较大,但增速趋于平缓;而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医药消费占比较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潜在的需求逐步释放,增速较快。根据2013年的数据,按照药品销售增速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依次是亚非澳、拉美、日本、欧洲和北美。

发展中国家医药行业的成长速度更快,由于发展中国家医保政策的完善程度、医药市场的现代化程度、人均收入水平都处在一个比较快的增长阶段,因此随着医疗需求的逐步释放,发展中国家的医药市场成长的确定性更高。通过各个国家医疗开支的GDP占比,我们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开支的GDP占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以拉美国家为例,随着政府对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视程度提高,医疗开支转移支付的数额将稳步增长,从而带动医药行业的大发展;而发达国家的医疗开支的GDP占比多数高于平均水平,政府不堪重负,以美国为例,医保费用的控制是未来发展的主题,因此行业大概率保持目前的平缓增长状态。

尽管我国医药市场持续稳定的增长,但我国医药企业产品创新和研发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首先是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根据工信部《中国医药统计年报》的数据显示,2005 至2007 年,我国制药工业的研发投入只占销售额的1.07%左右,2008 年以后这一比例有所上升,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的数据显示,2009 年制药工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上升到1.48%,总投入达到约120 亿元。而以创新专利药为主的跨国制药企业研发投资占销售额的比例高达15%以上,即使是以仿制药为主的印度制药企业,其研发投入的比例也接近销售收入的10%。

其次是研发水平明显偏低,据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统计,我国目前生产的药品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不到3%,7%以上的国产药品为仿制药,原研药基本由外资制药企业以及合资制药企业销售。

二、医药行业未来趋势分析

(一)医药产业快速增长,做大做强成为重要主题

现在有200多家家医药上市公司,“十二五”末估计可以达到400家;到2020年,市场规模可能超过10万亿;几千亿规模的小行业,短短时间内就会到几万亿,甚至十万亿。中小型医药企业将异常活跃,融资和上市成为战略主题,这些企业都希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做大做强。

(二)医药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并购重组趋势加强

长期以来,我国医药产业无论是制药环节、流通环节还是零售市场,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呈现企业多、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等特点。加入WTO后,市场竞争加剧,一些企业将被兼并、重组,一些企业将不得不退出市场,这种优胜劣汰导致医药企业数量逐年减少。

资本的介入是医药行业调整的催化剂,随着行业的发展,政策逐步的放开,资本对医药行业的渗透越来越深入,一大批以上市公司为主体的大公司将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实现资源整合、资产增值和资本扩张,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出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

(三)产品结构优化,企业竞争从产品价格转向产品质量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医药产业发展由过去“生产绝对短缺”到目前“生产绝对过剩”,存在药品结构不合理问题,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当前,医药市场上出现“破釜沉舟”式的恶性竞争,企业竞争从“讲质量、讲价格”后退到“拼回扣、拼成本”,产品结构性矛盾凸显。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趋向规范化和理性化,加快产品结构性调整已成为诸多企业家重大的战略投资,追求产品质量成为医药企业谋求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反映在产品的高科技含量、高质量、先进工艺和使用价值上,产品结构调整将呈现个性化、特色化、门类化、系列化、品牌化的特点。

(四)市场开发趋向合理,创新型公司将优势凸显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

在目前药价趋降形势下,创新类产品无疑会获得价格和审批等诸多优惠,这对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尤其是具备研制国际前沿的一类新药的企业带来腾飞的机会。

三、我国医药行业未来发展机遇

(一)医药市场潜力大

大病医保2014年已逐步铺开,重大疾病用药将享受医保支付结构调整的绝对份额,2012年,全国参合人数达 8.05亿,参合率98%;人均筹资水平提高至300元,筹资总额达2400亿元。

(二)基层医疗市场潜力大

卫生部发布《2013年卫生工作要点》提出,基层医疗参合率达到95%、住院费用报销75%、最低支付限额不低于8万等。随着基层建设的持续推进,基层市场尤其是县级医院市场增速将明显高于城市医院市场。

2015年新医改进入深水区,改革重点开始转向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县乡市场。在医疗资源和医疗需求的下沉中,县乡医疗市场将成为医药企业竞争的主战场。预计在医疗城镇化带来的 6.6万亿的医疗保健支出增量中,新农合覆盖人员的提升将贡献约 2万亿的增量。

(三)基药市场潜力大

2013年卫生部要求全国范围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二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额都应达到40%至50%,其中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的二级医院应达到50%左右, 三级医院基本药物销售额要达到25%至30%。由于基药配备和配送的强制性,进入基药目录的药品得以全面覆盖县域医疗市场,包括开发不充分的偏远县医院及众多基层医院。基药政策性利好,使企业无需做太多的品牌推广,渠道推力可顺利实现快速铺货,节省大量的渠道营销费用。

2013年,我国再次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筹资标准,达到340元左右;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达到全国县总数50%以上。基药目录扩容和二三级医院联动,药品市场蛋糕重新切割,基药市场将从2012年的700亿扩容至2015年的4000亿。

(四)国际化人才引进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企业走出去大力支持,重视对医药领域急需的科技创新、质量管理、国际化运作等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支持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依托重大项目、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发挥“千人计划”的作用,引进国外优秀人才来华创业,这些政策会帮助吸引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到中国寻求就业机会。

四、结束语

虽然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发展中仍然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在医药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自主知识产权,重视医药行业的研发和投入,重视药品的创新。同时,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重视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情况。医药行业在新的发展时期应该灵活变通。只有这样,我国医药行业才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上一篇:市场营销策划书的结构与内容下一篇:人生哲理和爱情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