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激发想象力的书籍

2024-10-10

能激发想象力的书籍(精选10篇)

1.能激发想象力的书籍 篇一

51、《历史研究》(插图本)

[英]阿诺德·汤因比著,刘北成、郭小凌译,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夯:全书从人类文明之初,一直到作者所处的现代,勾勒出人类文明的脉络,提出人类历史就是在挑战与应战的交错中不断前进的观点。这是一种宏大的历史观。让人深刻的反思过往,理解当下,构想未来。

52、《雷震传——民主在风雨中前行》

范泓+广西师大理想国

豆角:读传记不只是读一个人的历史,而是读一个时代,读一种追求。通过这本书可以感受到台湾民主运动的进程,波澜壮阔,纵横捭阖。有的章节,读过会让人惊出一身冷汗,正是有像雷震这样的人,民主和自由,才有盼头。

53、《自由在高处》

熊培云+新星出版社

昏鸦:序言中,熊培云说:“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你总还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因为你即你选择。这些年,我一直坚持的一个信念是,改变不了大环境,就改变小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是的,我们无法改变大环境,那就从改变我自己开始。

54、《社会动物》

(美)戴维.布鲁克斯/著 佘引/译 中信出版社

叶子:本书通过社会学与寓言故事的完美结合,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性格和成就的故事,带你认识社会交往如何塑造人的性格和影响人的一生,教我们积极获取巨大正能量的智慧。

55、《访问十五个有想法的书人》

梁文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Lisa:(本书)以对话形式深度访问15位各领域牛人,真实纪录他们的所思所想态度创举,字里行间朴实执着又处处灵光闪耀,能给年轻人很多启发思考与正能量。印象最深的是访问赵广超,《学问是一种手工艺》,赵所说的“文化智性”、“那些看不出来只有动手才感觉得到的东西”、“简约主义高度净化的能力”、“心目中那种级数的故宫导游图”等等都深深打动着我。

56、《我们依然在仰望星空》

何清 涟+漓江出版社

无间行者:那文字的热忱,对现实关注如黑夜燃炬,纵然微光,就算只照耀一人,也心有戚戚。不想多年过去,一语成谶,灯灭人去,我们依然在仰望星空。但只要还有人仰望,那微光就不会泯灭。

57、《欧洲代议制政府的历史起源》

基佐+复旦大学出版社

QJ:精辟地论述了欧洲各国的历史渊源、发展简史以及为什么代议制起源于英国。

58、《羽蛇》

D·H·劳伦斯

七七柚子:这部小说表现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侵略下的殖民地人民的奴役性质的生活,情节发展至后来表现的是人们的自救活动,这更是作者对西方文明的幻灭感的表现以及对政治、宗教等社会问题的深刻探讨,读来引人深思,是一部有关性、政治和宗教生活的不同寻常的寓言!

59、《世界文明史》(全11卷)

(美)威尔·杜兰特等/著、台湾幼狮文化公司/译+华夏出版社

般若:此书花了作者及其夫人一辈子的时间,处处充满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反思,被台湾学者誉为 “20世纪的《史记》,人类文明的《离骚》”,堪称不可不读的思想经典!

60、《社会契约论》

卢梭+湖南文艺出版社

祝沿:现代社会的一切活动必须建立在契约之上,政府的权利来自于被统治者的认可,法律是公意的代表……现代社会缺乏的就是这种契约精神。

61、《意识光谱》

肯·威尔伯+万卷出版公司

唐璜:颠覆对人类已知意识领域的理解,已整合的态度宏观建构了人类意识的层面,这部书未来的影响必将推动人类的进化过程。

62、《盛世》

陈冠中 牛津大学出版社

SHU松松:在这个达则独善其身,穷则兼济天下的社会里,伪天堂和善地狱之思能不能抵得过阳光房里早起的一杯牛奶、两片烤香的吐司?

63、《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

吴思,海南出版社

Jason:将分散在《潜规则》、《血酬定律》这两本书中的见解组合为一个整体,并加入了另外的东西,已然成为一个体系。以此读史,视野寥廓,直面本质。本人初次读到该书,是在检察院实习时期,从检察长的书架上找到这本书的。此后一口气读完仍觉不过瘾,跑遍书店,店主皆言由于管制而缺货。后来经某店主预订,终于拿到书,真正是如获至宝。

64、《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吴思

刘为:出版社忘了,高中时读的这本书,开启了从读史到思考历史的大门,开始了解和思考真实的中国社会,看完后感觉个人思想得到一次升华!

65、《活着的理由》

钱理群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潜龙勿用:人活着总会有理由的。钱老师从个人的生活经验与别人的生活体验,包含深情地阐述了鲁迅关于活着的理由的看法。确实,人要么为自己活着,要么为爱我者活着,最后才是为敌人活着。我们是否思考过自己活着的理由呢?

66、《我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

笠涛听禅:思来想去,看的闲书有些对我有影响的是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 ,尽管是一本老书,确是引导我学会独立思考的好书,现在我的孩子也在看,那就让她也成为一匹特立独行的猪好了,呵呵。

67、《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

郎咸平、杨瑞辉,东方出版社

苍穹:其书名虽有两种截然相对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但其中蕴含着对两者的赞叹和佩服。可以肯定的是两种制度都不能忽略或说不重视公平公正,没有公平公正的国家除了会丧失竞争力外,还会面临毁灭性的结局。

68、《平凡的世界》

路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姚姝嫚:青年,青年!无论受怎样的挫折和打击,都要咬紧牙关挺住,因为你们完全有机会重建生活;只要不灰心丧气,每一个挫折就不过是通往新境界的一块普通绊脚石,而绝不会致人于死命。人啊,忍、韧、仁…..“”这个大时代背景下的很平凡的故事很平凡人,却给人精神上很大的力量与鼓舞!

69、《时代的稻草人》

许知远/著 群言出版社

郎中:书中有他说“历史佐证”,更有作者本人的对现实看法。是一本理性看中国的思想书。

70、《瓦尔登湖》

梭罗+上海译林出版社

玖:《瓦尔登湖》给我一种不因纤芥之微而改变初衷的从容。像大自然不松弛胆气,充满清晨的朝气。觉得也是思想的深化、认知,对我有改变。所以推荐给你!一本让你品味的书

71、《爱与孤独》

周国平人民文学出版社

陌上流云: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 也许孤独是爱的最意味深长的赠品,受此赠礼的人从此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灵魂和深藏于它们之中的深透的爱。从而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珍贵的精神世界。

72、《吾国与吾民》

林语堂

邢那:(本书)充满人文主义关怀和对中国人性的反思,同时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潮流相结合!

73、《括号里的日本人》

橘玲+中信出版社

乡长:无限责任导致无责任,从日本的教训,甚至可以看到中国体制的弊病。

74、《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茅海建著,三联书店

老大:为什么清朝打不过最多几万人的英国远征军?看完就会明白,清朝根本不可能会打赢。

75、《倒转红轮》

金雁 北京大学出版社

paopao:看《倒转红轮》不仅仅只看到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还应反观当下知识分子的处境,为我国指明前进的方向。

76、《南渡北归》

岳南 湖南文艺出版社

雪魄冰花:通过对民国知识分子的人生历程的描画,让我这个大学生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77、《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

[美]刘禾著,三联书店出版

云昊:这是目前所见,用思想触及现代文学转型问题最为有力的一本论著。通过考察一种翻译理论和实践来研究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文化进程,颇为精辟。其文风简练,微言大义,往往于现代文学史上熟悉之处洞见新的风景。所列举的鲁迅、老舍、沈从文等无不是令人耳目一新。因其依借理论切入,所论虽然落脚在文学文字,实际深刻之处在于直接触及了历史转型的文化脉搏。锋芒所在,国内罕见此等思想视野。

78、《检察官论》

林钰雄/著,法律出版社版

小明哥哥:原版:台湾地区台北市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4月1版,5月再刷,定价:新台币400元。推荐理由:中国大陆的检察官制度历经递衍变迁,自成一系,具有浓厚的民族性色彩。近几年来,英美化改造的呼声甚高,关于检察改革的争论中产生了一些针锋相对的观点,但遗憾的是其中创造性、建设性的意见并不多。因应这些主张,不妨自检察官制度的形成史考察和分析,“回归原点”式的研究方法当对于制度发展中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兼收并蓄是有益的。林氏在德国慕尼黑大学留学期间,收集和研究了大量的有关检察制度的德文法学文献,对于检察官制度之形成、诉讼法上的地位、双重定位、监督制衡和上命下从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和梳理,《检察官论》一书对我们研究检察官制度、评价检察改革提供了很多资料。当然,吸收外国检察官制度中有益的、合理的元素是必须的,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权力制衡理论基本原理的指导,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结构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司法体制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

79、《司法过程的性质》

卡多佐+商务印书馆

小豆@然:法官的思想是自由的,这个自由是保证审判独立的前提,但同时又是受限的。法官的自由裁量或者“法官造 法”对于社会福利的推进起着重要作用。

80、《乡土中国的司法图景》

喻中+法律出版社

小豆@然:国家“法律”在运行的过程 中,面临各种各样的本土因素,实际发挥作用时引发各 种问题。简答说,“纸面上的法律”受到“真实的法律”的挑战与冲击。

81、《一个村庄的中国》

熊培云,新星出版社

邵琦明: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对农村问题是多么的视而不见,让我知道中国的问题在农村。

82、《官场病–帕金森定律》

诺斯古德·帕金森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李恒:英式幽默,职场厚黑。

83、《敦煌 壁画故事大观》

陈钰+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高燕:朴实的故事,简单的道理,诠释真善美的人性光辉。

84、《美国十讲》

资中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双镜头:美国并非十全十美,也并非十恶不赦。

85、《重新发现社会》

熊培云+新星出版社

迈鼎:冷静的笔触,温情的理解,对中国社会进行观察,发现了已经被遮蔽的“人”的社会。

86、《看见》

柴静 广西师大出版社

菜菜。: 一个人的十年,见证一个国家的十年。

87、《近距离看美国》

林达 三联出版社

思源:非常通俗地介绍了西方宪政,读后令人深思。

88、《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上海人民出版社

精彩在路上: 抛却了晦涩难懂的哲学著作,叔本华的这本书可以说是老少咸宜的人生智慧书。

89、《道德情操论》

亚当·斯密

So-Kid晓龙:左手《国富论》,右手《道德情操论》,无需赘言。

90、《查拉图斯特如是说》

尼采

朗枫:直抒类似于皇帝的新衣之现实!(上帝已死)一切价值重估!

91、《文明的冲突》

亨廷顿

一 一:民主化,冲突不再是阶级而是文明

92、《悲剧的超越》

雅思贝尔斯–工人出版社

夜尽天明: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反思,自己从生存哲学从悲剧的角度关照生命

93、《真秦始皇》

程步+昆仑出版社

王建锋:真正启蒙你的读史方法和对秦国的再认识

94、《退回释尊之侧》

李林 华夏出版社

科小比:中国为数不多懂佛学 抓住佛学问题核心的书

95、《爱弥尔》

卢梭–商务出版社–

碧叶荷花:对我们现行教育很有启发与帮助

96、《金刚经》《道德经》

UU:理由:般若智慧

97、《动机与人格》

马斯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刘华杰:作者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代表作

98、《当代中国的八种社会思潮》

马立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推荐人:曹达

99、《成己与成物》

杨国荣 人民出版社

推荐人:梦眉

100、《沉默的大多数》

作者:王小波

推荐人:安东

101、《1984》

乔治·奥威尔/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潇雨:本书以集权主义统治下的大洋国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恐怖,镇压,压抑人性的年代,在这个年代中,任何人欲会被压制,任何自由化身为奴役。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我们的尊严不值什么钱,可它是唯一我们真正拥有的东西,是我们最后一寸领土,但在那一寸领土里,我们是自由的。

呼啦四个圈:这本书最令人记忆深刻三句话是“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这本书可谓是一部预言书,后来像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就是其典型代表。高度集中专制国家的描绘警示着后人。这是一部思想性和现实性很强的书籍,值得推荐。

雷一:(这是一部)预言式政治讽刺小说,虚构中见证真实,这是多么富有远见的作者的眼光,望望身边,有许多相似的情景。书并不是指出需要人们质疑一切的阴谋论,此书的伟大之处在于为人们选择提供了一些参考。

花未眠:《1984》、《动物农场》+乔治·奥威尔+出版社不限 理由:真实、彻底地揭露了集权主义的本质,改变人三观的书。

102、《乡土中国》

费孝通/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洪凌啸:我要推荐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书,该书成书于1940年代,但于今天看来,仍然是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社会的不二经典之一。无论是最为知名的“差序格局”、“团体格局”、“社会圈子”理论,还是费老概括提出的“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长老权力”、“时势权力”四种权力理论,无不深深地闪耀着费老对中国社会、中国社情的犀利洞察与扎实调研。最令人钦佩的当属费老的问题意识以及对现象背后权力运行机制洞若观火的观察力。费老往往从不起眼的小事、常识出发,追寻背后的制度根源。谁能料想,常常挂在嘴边的“男女有别”背后竟隐藏着传统社会对安定的追求;谁能想到“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这一振聋发聩的观点。另外,费老对待学术问题不盲从,不跟风,他仔细分析了“人治”、“法治”的说法,指出“人治”实际上是“礼治”,背后是习惯在作祟,而“法治”则对应着规定。最后,费老深厚的国学底蕴令人折服,文中对传统典籍的引用信手拈来,令后辈学人汗颜。

小李飞刀:这是一本了解中国社会,了解中国文化的书籍。本书浅显易懂,虽然诞生了几十年,但对中国社会观察把握之深刻,似乎未有能超越的。

昏鸦:这部书是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它对中国社会的分析鞭辟入里,发人深省,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2.能激发想象力的书籍 篇二

一、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

联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不仅有利于口头表达和写作,而且还有利于打开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运用好这种思维方式,学生的写法就能灵活起来。在实践教学中,笔者曾给出过一个题目——《羊肉·菜汤·考试》。学生们初看题目有些茫然,甚至有的同学直接说这三个词不相干啊。但是经过认真思考后,有些思维活跃的同学能用因果关系巧妙地把三个词联想在一起:考好了吃羊肉,考不好喝菜汤。虽然这种联想方式得到了绝大部分学生的认同,但是不止于此。笔者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路:考试好比一席菜,“羊肉”是基础知识,“菜汤”是课外知识;“羊肉”解馋管饱,“菜汤”溜缝儿更好;“羊肉”指家境富裕的同学,“菜汤”指家境贫寒的同学,喝菜汤的同学比吃羊肉的考得好……。至此学生联想的闸门被打开了,思维的火花被点燃后写作自然也就“活”起来。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由此可见,想象力的培养是关系学生思维的大问题。那么如何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 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学生用想象的语言描述图画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提高想象力的第一步。学生通过观察将图画内容用想象的语言描绘出来,这样可以很快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例如一张漫画中有一张车票、一个人以及一条长长的火车道。有的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思考写道:“自从我们降生到人世间,就都领到了一张车票,它是我们拥有生命的凭证,是我们开始人生之旅的标志,我们深知车票的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次到站的机会,尝试每一个新鲜的感觉,也许会有草原也许会有沙漠……但它们都是一道珍贵的风景线”。

(二)给出诗句,让学生用有色彩的语言描述出想象中的画面片段

例如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样的诗句为主题做作文,学生经过点拨也能写出极富想象力的作文。

(三)从生活入手,通过联想找出对接物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让学生从生活入手,可以调动学生的联想,进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例如在命题作文《幸福》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一个微笑,一个搀扶,一种关怀,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幸福,……妈妈给我们端上的不仅是热气腾腾的饭菜,那是享受母爱的幸福……”。此篇作文学生能运用联想从生活入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将饭菜和母爱对接起来,把贺卡和关心对接起来,非常形象生动。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果不扫除思维上的障碍,要解决写作中的想象力贫乏的问题是不可能的。教师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意识,然后才能探索出崭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炼生活,写生活中真实的感受

教师只有点燃起学生思维的火种,才能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通过提炼生活并表达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才能创造性地发挥并从文中折射出生活的光辉。针对命题作文《家》,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力,通过提炼生活写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刚来到人间,家是奶瓶和摇篮,我们就是在吮吸和摇摆中茁壮成长;童年时,家是游乐场,抱着布袋熊开着电动车,我们是如此地快乐;自从背上了书包,家变成了第二课堂,仰望着妈妈,倾听她对我的辅导,竟然与老师出奇地一样,我抿着嘴默默地想:有妈妈真好 ! 直到一年前,一把新房的钥匙令我们有所改变,设计、装修、购物一气呵成,入住那天,三只酒杯相碰的一瞬间,温暖将我深深地感染,因此家是人生之旅必备的行李箱,它让你的旅程不再寂寞,它让你的前方充满阳光 !”

(二)角度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受到启发,具有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最多的办法。有位教师让学生们在两分钟内说出砖头的用途。结果他们的回答是盖房子、铺路、盖办公楼、修围墙等。虽然看上去学生们说出来砖头的十几种用途,但是实际上只是一种用途——用于建筑,由此可见学生们的思维不流畅。要想让学生的思维流畅起来,就必须让学生互相讨论启发,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比如砖头可以用于盖房子、垫床脚、压纸、砸钉子、打坏人、用于雕刻等。如果教师让学生思考问题,一定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思维像从旋转水龙头里喷出的水一样,向四面八方扩散,创新能力自然也就随之产生。

3.为书籍插上想象的翅膀 篇三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脑、电子阅读器、手机日益成为现代人新型的阅读媒介。散发着墨香的书页如何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优势,带给读者美妙的阅读体验,值得当今书籍设计师去讨论和探索。本文介绍和分析荷兰著名书籍师伊玛布的一些代表作品,探讨书籍中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希望她精心营造出来的阅读体验能给予我们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中对于书籍设计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

书籍设计 伊玛.布 阅读体验

中图分类号:TB4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1-0094-02

地处于西北欧的荷兰在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上,都不能算得上是一个大国。可无论是在艺术、还是在设计上,她都能算得上是一个强国。在20世纪初,这个沿海的国家就参与了浩浩荡荡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其影响波及整个世界。被誉为拥有全世界最好印刷技术的国家,有着优良的平面设计传统和品质,优秀的设计师遍布世界各地,其作品和观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辈们。伊玛,布,这位荷兰国宝级的书籍设计师,是当代世界书籍形态设计发展的特别贡献者,

1 书籍设计的拓荒者

在伊玛,布的职业生涯里,几乎获得过所有重要书籍设计类大奖,但她从来都不像一个传统的书籍设计师那样工作。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敬重传统书籍设计,但不想止步于此。我的全部想法就是去扩展书的意义与极限。新的媒介中蕴藏着不同的结构,对待文字和图像的方式在变化,这些都给了书籍设计一个崭新的推动力”。各种材料、造型、色彩及印刷装订技术对伊马.来说都尤为重要,她不断地去试验、去尝试,探索它们的使用对于塑造内容的意义。同时,新的生活、新的媒介都给她做书带来了启示。每本书都有独立存在的意义,她观察人们阅读行为的变化、阅读环境的改变。并将从中获得的感受与体验运用到她的书籍创作中,使得她的作品获得与众不同的风貌。她永远都在追问自己、追问公众,书是什么?书可以是什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演变,越来越多的信息形式和载体相继出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可能需要考虑书从信息媒介这一传统角色中走出来的可能性。在速度、密度以及容量方面,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书根本无法与电子媒介相比,好比一块能握在手心的u盘里面就能包含一座小型图书馆的所有数目,而信息的传输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更是轻而易举。但我们不能断言说书的角色和未来就要终结了,书就要被淘汰掉或死去了。在当今这个被新型媒介占领的时代里,正是我们重新去评估书是什么以及重新思考书存在意义的非凡时刻。伊玛,布,被人们形容为书籍设计的拓荒者,终其一生都在书籍设计的领地游走和探索,一次一次去扩展和丰富这个媒介,探索出更多的可能性。

2 作为编辑的书籍设计师

在伊玛.布职业道路的初期,遇到了她生命中一位极为重要的客户:荷兰SHV Holdings集团的CEO。当时这个被誉为“世界仓储零售业鼻祖”的荷兰大型集团希望能出版一本专刊来纪念企业的百年历史。委托伊玛,布全权负责,预算无上限,唯一的限制是必须在五年后出版。这个极为宽容和放松的要求,相信几乎是所有书籍设计师的梦想。伊玛.布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会。这本书的完成花了她将近五年的时间,其中有三年半的时间是用来走访维也纳、巴黎、伦敦等城市,整理、收集这个企业曾经留下的文件资料,同时进行相关人物的拍摄和访谈。在这段过程中,她扮演的不仅仅是设计师这个角色,同时还身兼编辑、摄影师、记者等身份。通过长达五年的时间,伊玛.布交出了一本二千多页、厚重无比的“巨书”——《SHV Think Book 1996-1896》。尽管体积庞大,却精美无比,纸张柔软,印刷精良,书脊还加由钢板用来固定。从此之后,这本书和她的名字一样变成了一个传奇,她成就了一本难以超越的书,成就了一件容纳了心血的艺术品。(如图1)

在设计师今后的回忆中,常常谈到当时接受此任务的情境,她一直都相信是由于客户给予的极大自由和丰富时间,才成就出这样一本“著作”。想想看,预算上没有任何约束、文字和视觉的处理上拥有绝对的自由,对于做一本书来说,这种算不上条件的条件简直就是梦想。此书厚达2136页,重达3.5千克,清楚地表明了其耗费,但同时,它也是节制和精致的典范。整本书的页面排版显露出一种优美的简洁之感,全书层次丰富,各种美妙的图形、特殊的印刷工艺和隐藏的宝藏都安排得错落有致。比如散布在各页中的水印,正好搭配着含有数字信息的孔洞;与页面等大的字母分布全书,合在一起便可以组成书名。11厘米厚的书边,一面是盛开的荷兰国花郁金香,另一面是荷兰著名诗人阿赫特贝尔的诗句。当读者迅速翻动此书,或看,或读,便能自行组织起内容,重建出这家百年企业的历史。这是一本纪念碑式的书籍,拥有美妙的触感,留给我们太多需要继续探索的神秘。

然而最为特别的是,对于这本无论是从重量,还是信息量上来讲都极为丰满的书来说,竟没有任何索引可供读者找到该书的结构和方向,没有目录,甚至连页码也没有。这听起来似乎很难令人接受,但不正是从另一面隐喻了信息时代下我们的阅读环境和状况吗?图片和文字混合在一片信息的混沌里,世界被庞杂和拥挤的信息量填满。翻动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是在信息的汪洋里游泳。更有意味的是,伊玛.布在设计此书时互联网还未如此普及,那是一个信息还没有到达如此浩瀚烟海的时代。这本书就像是一部预言,以至于当这个世纪的人来阅读、翻阅此书时,拥有了非比寻常的阅读体验。实体和虚拟的界限仿佛被模糊和消弭了,阅读一本纸质的印刷书籍,竟也会带给我们如在网络上浏览的体验。阅读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和发挥的空间,读者可以从任意一页开始,任意一页结束。全书不是像传统书籍那样呈现出连续性的状态,章节与章节之间并没有严密的启承关系。于是,不同的人,不同的阅读顺序,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思考,这仿佛才是阅读的意义所在,更加强调了读者的参与。伊马.布在此书中构建出来的无序,就像是生命中的常态,让我们无限接近世界的本来面目和真理。

nlc202309012256

3 书籍设计中的等价交换

如果说,设计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一种商业上等价交换的概念,要像汇率一样精准。那么设计师一直在做的,是不是也在追寻一个这样的等价公式,去换算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距离和隔阂,使得信息的传达和交易变得准确和顺畅。对于书籍设计师来说,我们是否还能称呼他们为故事的转述者或是信息的构建者。伊玛.布便是一个善于结合形式与内容的天才。她通过搜寻适当的形态与材料,和谐地构成作品,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在为美国编织艺术家Sheila Hicks设计个人作品集时,伊玛.布创造性地采用了毛边纸的工艺。整本书的四周呈现出参差不齐的边缘,手摸上去会有毛糙的质感,翻开以后,读者得到的不是一个规矩的矩形页面,书页的外围与该艺术家编织作品的大幅精美照片相互映衬,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如图2)

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如果你无法亲眼观赏到Sheila Hicks的作品,那么通过此书将会是另外一个最好的了解该艺术家作品的途径。用设计研究者李德庚的话来说,“《编织的隐喻——Sheila Hicks作品集》不是一本仅仅依靠眼睛来阅读的书,因为手所能‘读’到的内容同样重要。”读者不仅可以观看,还可以触摸,当我们试图翻阅书籍时,手轻触到书籍的不规整毛边,仿佛我们在间接地感受作品本身的质感。这与单单通过网络欣赏该艺术家的作品图片截然不同,被辗平的、无厚度图像投射在我们的晶状体,人们无法更直观地利用触觉来感受这一系列作品的特点。就像是书里所呈现的作品,这本书也像是被编织起来的。采用了特殊纸张制作而成,轻盈,柔软。伊玛,布用设计优美地呈现内容,编织出一个故事,并且带来意义的延生和更多的惊喜。她创造的形式与内容极为和谐地融为一体,完美地体现出了Sheila Hicks作品的特质。经由伊玛,布的设计,该艺术家的作品获得了更为广大的流传,被更多的人所知。书籍,这一传统的媒介,经过设计师的智慧和巧夺天工,更好地实现了她一贯履行的任务和职责,传播与分享。

阅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设计应当遵循人类的视觉规律,让读者能在自然的视线流动中进行轻松、舒适、流畅、愉悦的阅读。阅读体验是读者在进行阅读时,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感受。书籍设计师在进行书籍设计时,一方面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文字的载体,通过对版式细致调整和布局,优化了人们的阅读;另一方面又以物化的形式给予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这种感受不仅仅局限于视觉,同时也作用于触觉与心理。

通过以上两件由伊玛.布设计的书籍,我们能看出她是一位注重对逻辑、内容及阅读方式进行塑造的设计师。设计也由此超越了内容呈现的窠臼,一跃成为内容编辑的重要手段。—方面,她在从事设计时部分扮演了编辑的角色。多样化的书籍形态突出了媒介作为语言的价值,同时也赋予叙事逻辑更多的选择与可能,不同于传统的读者,读者进化为用户,拥有了自由权与选择权,他们可以自行组织内容,参与书籍逻辑与叙述的搭建。在此基础上,伊玛.布极大丰富了这一传统传播媒介的表现强度与宽度。在另—方面,她从一个媒体艺术家的角度来看待书籍。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传播媒介主角地位的不断更新,纸质书籍如何回归自身的物质向度,不可避免地成为书籍设计必然面临的应对之道。伊玛.布的行动与探索给予我们年轻一代重要的启示。她的设计与内容紧依,因而绝不是无水之源,在某种程度上,是处于—种对现实的考量和思索。她的作品衔接了人与物,除了现实,你甚至可以拥有一个梦中的世界。

总结

在这个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里,新的阅读媒介和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和生活。关于书籍,未来生死存亡的讨论早已不是新颖的话题。我们无法准确地做出预测,或者说,做出一个预测本身就是不负责的行为,同时也无效的。作为设计师我们该思考的,应该是站在时代的这个转折点,更多的去感受、去思考环境、科技、人们的行为给予我们的启示。就像荷兰著名平面设计师Wim.Crouwel所说的,“我们无法逃出我们所在的时代”。我们所做的创作和设计一定是紧紧地贴合当下语境的。伊玛,布的作品动人之处便在于尽管它们是物质性的、实用性的设计产品,但却历经了她对时代、生活的体会、感受和反思才得以诞生。既然电子媒介的演变和互联网的发展还在上演,人们对于阅读的欲望并不会有减退,我们不由得相信,就像日本设计师原研哉所说的,“电子媒介和书籍将继续相互影响,其路径是平行的,并将一起变得更深。”

参考文献

[1]李曼“跨界”对书籍设计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0: 55-57

[2]薛莲.实验性书籍设计[D].南京艺术学院.2009: 08-09

[3]李德庚.今日交流设计固态阅读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11: 32-43

[4]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 200-201

4.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书籍介绍 篇四

首先,我建议各位不要对本书等闲视之,大略读过便柬之高阁。当然,你不妨从头到尾浏览一遍,以了解全书梗概。不过我希望在你改进自我的成长过程中,本书能时时与你为伴。本书在编排方式上分成几个循序渐进的章节,便于读者随时参阅并付诸行动。即使你已对书中的原则观念得心应手,还是可以不时翻阅,或许会有更多的体会与收获。

你还会意外地发现,当你不再介意别人怎样看你时,反而会去关心别人对他们自身、他们所处环境以及与你关系的看法。你不再让别人影响情绪,反而更能接受改变,因为你发现有一些恒久不变的内在本质,可以作为支柱。

至于追求公众成功的三个习惯,能够帮助你重建以往恶化、甚至断绝了的人际关系。原本不错的交情则更为巩固。

习惯七可加强前面六个习惯,时时为你充电...

在正式讨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前,我想建议读者先建立两个新观念,这将使你阅读本书的收益大为增加。

首先,我建议各位不要对本书等闲视之,大略读过便柬之高阁。当然,你不妨从头到尾浏览一遍,以了解全书梗概。不过我希望在你改进自我的成长过程中,本书能时时与你为伴。本书在编排方式上分成几个循序渐进的章节,便于读者随时参阅并付诸行动。即使你已对书中的原则观念得心应手,还是可以不时翻阅,或许会有更多的体会与收获。

你还会意外地发现,当你不再介意别人怎样看你时,反而会去关心别人对他们自身、他们所处环境以及与你关系的看法。你不再让别人影响情绪,反而更能接受改变,因为你发现有一些恒久不变的内在本质,可以作为支柱。

至于追求公众成功的三个习惯,能够帮助你重建以往恶化、甚至断绝了的人际关系。原本不错的交情则更为巩固。

5.能激发想象力的书籍 篇五

他目前是挪威最受欢迎的心智训练师,训练过的客户涵盖企业领导人、奥运选手及众多顶级运动员,并经常收到跨国训练与授课的邀约。

★ 经典职场必读励志书籍推荐

★ 开学必读励志书籍

★ 儿童必读经典书籍

★ 小学生必读书籍推荐

★ 推荐年轻人必读的经典书籍

★ 小学生必读经典书籍资料

★ 经典励志书籍

★ 让你内心强大的励志格言

★ 美国大学生必读的经典书籍推荐

6.怎样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篇六

2.续画或自由画。孩子画画的时候,不一定要把整个画面摆放在孩子的面前。让孩子开始画画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画一些出来,然后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把画画完。

3.听音乐说故事。我们可以放一段孩子易听懂的音乐,让孩子想象音乐中的情节故事,并让孩子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7.能激发想象力的书籍 篇七

1. 抓住课文略写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想像。

对课文略写内容, 让学生在深入揣摩文句的基础上, 根据已有的知识, 进行想像补充, 作横向的扩展和延伸,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卖炭翁》一诗中, 写卖炭翁运炭上市的两个句子:“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教师可引导学生想像扩展:衣衫单薄的卖炭翁是如何辛苦地驾车赶路的, 想像描绘出卖炭翁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有学生这样想像:“在凛冽的寒风中, 卖炭翁被冻得筛糠似的蜷缩着身子, 一只手抓住单薄的衣衫裹紧身体, 另一只手拿起鞭子颤抖着无力地向瘦牛身上抽去, 双眼呆滞地望着遥远的路途……”

2. 抓住课文的“空白”处,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 所谓课文的“空白”, 就是课文省略和跳跃的内容。

课文中, 往往会对有关内容进行选择或剪接, 因而对某些情节会有省略和跳跃, 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省略和跳跃的情节展开合理的丰富的想像。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一课, 可以设计这样训练:文中并未写到妻子、儿子的反应, 请想像二人的反应并写下来。又如《最后一课》可根据句子“我的朋友, 我———我———”要求学生发挥想像, 补充韩麦尔先生未说出的话。

3. 抓住课文某个情节进行改写。

通过对课文某些情节的改写, 可以使学生在对课文原有情节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想像, 揣摩情节发展过程中人物的一系列活动情况, 从而达到激发和培养想像力的目的。如《伤仲永》一文, 设计这样的训练:将叙事部分改编成故事, 题目为《仲永才尽》, 通过联想和想像, 大胆地进行创作, 内容生动有趣, 并表现鲜明的主题。这样学生的想像力就被激发出来, 方仲永“指物作诗立就”时的神态、动作, 乡邻的称赞, 其父的得意忘形, 直至最后的“泯然众人”, 无一不想像得惟妙惟肖。

4. 抓住课文结尾, 启发学生“狗尾续貂”。

有些课文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 可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像。如《丑小鸭》一文可设计这样的续写训练。1.已经变成白天鹅的丑小鸭又会有怎样的生活呢?2.丑小鸭变成美天鹅后鸭群里有怎样的反应呢?对于第一道题目, 很多学生都会写丑小鸭没有满足于现状, 不贪图享乐, 继续到大自然中去磨炼自己, 从而更坚强、更美丽。第二道题, 有个学生这样写道:“母鸭呱呱地叫起来:一是完全由于农夫的有眼无珠, 加上火鸡的嫉贤妒能, 使我们贫困潦倒, 而且被称为鸭子。鸭子是什么意思呢?中国人认为笨是鸭子的特征, 难道这是我们的过错吗?有谁培养过我们呢?有谁送我们上过大学吗?”又一个学生写道:“一只秃毛小鸭总以为自己变成天鹅了, 走到湖边照了照, 硬是看不到天鹅的影子, 它苦恼了一会儿, 大叫着告诉别人说:‘这个湖水不公平, 这个湖水开了后门, 这个湖水接受了天鹅的蛤蟆肉, 所以把它们照得那样光彩照人。’”

5. 抓住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古诗, 设计相应的激发培养想像力的训练。

古诗词中, 往往高度凝练, 浓缩了景物, 学生可根据诗句所写景物充分发挥想像, 描绘出一幅完整的画面情景。如马致远所写的《天净沙·秋思》可设计这样的训练:“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三个句子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说 (要有想像的内容) 。课堂上有学生这样写道:一个秋日的黄昏, 荒凉的古道上, 鸦雀已经回巢, 不时地啼叫几声, 不远处, 在小桥流水旁边的稀疏村落里, 人们正准备着晚餐, 炊烟缕缕。这时, 一个游子牵着一匹瘦马, 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

6. 运用想像品味写作特色。

有些文章在写作上很有特色, 值得品味, 品味的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想象来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如陶渊明的文章似淡而浓, 很值得品味, 课文《桃花源记》可以设计以下探究性的问题来培养想像力。 (1) 渔人“忽逢桃花林”是否出于无意? (2) 村人听渔人“具言所闻”后, 为什么“皆叹惋”?据此, 学生就充分发挥想像。有学生如是说:桃源人为“避秦时乱”而来此, 至晋太元中已将600年。文中没有提到渔人所说的具体内容, 但从村人“皆叹惋”的反应中, 可以推知他说的是外界的人们在改朝换代的战争浩劫遭受的灾难。品味方法之二就是运用想像来探究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蜡烛》这一课中, 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她丰富的内心世界是通过动作来表现的, 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据此, 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精读文章倒数第4、5段, 展开想像, 揣摩一下老妇人有哪些心理, 回答问题。并随即出以下思考题: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 她心里是怎样想的?老妇人为什么对前苏联红军十分庄重地深深一鞠躬?这样学生的想像思维就被激活了。

7. 指导学生运用猜读的方法进行阅读, 激发培养想像力。

猜读, 指在阅读的过程中, 根据已知的内容, 推知未知的内容。比如, 看到标题, 可以猜测正文的内容, 然后把正文与推测的内容比较;读了开头, 猜测文章将有什么样的结尾;读了上段, 猜测下段, 或是读了上句, 猜测下句, 这样就能使阅读插上想像的翅膀, 从而达到培养想像力、创造力的目的。

8. 抓住课后有关想像力训练的作业, 激发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教材中, 不少课后作业就已经设计了激发培养学生想像力的训练, 充分利用这一类题型的训练, 学生的想像力将会得到较好的培养。如《藤野先生》课后就设计了这样的一道训练题:“夜深人静之时, 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 想到与恩师阔别20年了, 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 展开合理想像, 模仿作者口吻, 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 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8.如何培养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篇八

一、设置实践角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好奇心是一种探究反射,婴幼儿来到世界,对一切都想探究”。假如教师为幼儿提供自由、联想、好奇的广阔天地,他们探究、发现的动机和欲望就能得到满足。我利用教室四角,设置了有图片和事物相结合的“益智角”“科学试验角”“工艺制作角”等等,“角”的设置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我经常在“工艺制作角”放一些新产品,向孩子们简单介绍世界上的新技术,使他们知道这些都是叔叔阿姨认真学习、专心研究的成果,激起孩子们的创作欲。张梦达设计了一辆折叠式自行车,他说: “我家住在六楼,我的这辆车能折叠,你们喜欢吗?”……

试验角的设置,为想象力插上腾飞的翅膀,为鼓励孩子,我班还先后举办“新产品”“变形金刚”等专题展览会,并给孩子的作品发“成果奖”,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鼓励幼儿“异想天开”。

二、在游戏中注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游戏是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玩具和游戏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玩具容易再现过去的经验,使幼儿触景生情,从而展开各种联想,启发幼儿去创造,如拼图玩具、拆装玩具等,凡幼儿自己动手玩的,幼儿都可以想出多种玩法。例如给孩子一个火箭玩具,孩子就会回忆起他看到的电影和动画片,参观科技馆见过的模型火箭、画书中的火箭形象,想象自己坐飞船、上月球的图像。

三、有时利用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不仅起到规定、限制的作用,还可以为幼儿创造想象空间,让幼儿在玩中展开想象。如:大班游戏“小猴运西瓜”,西瓜用皮球来代替,游戏规则是把西瓜从起点运到终点,在这个过程中双手不能碰西瓜。幼儿根据规则,大胆想象,最后想出了许多办法,如用双腿夹住皮球,像小兔跳一样将西瓜运到终点;把球胸贴胸或背靠背夹着,像小螃蟹横着走将西瓜运到终点……

在游戏中,我鼓励幼儿各抒己见,引导幼儿设想、体验一物多玩、一物多变,激发幼儿思维的发散性。如在玩绳游戏中,我问:我们应该怎么玩绳,多数幼儿马上说出“跳绳”“单人跳”“双人跳”“集体跳”等,我继续问:“除了这些,还可以怎么玩?”循序渐进、启发诱导,幼儿的兴趣逐渐增强,很快提出了其他玩法,如“马拉车”“过河”“跳圈”等,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想,游戏在给幼儿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拓展了幼儿的眼界,发展了智力,拓宽了思路,以想象代替现实,以模仿创造了“社会生活”,孩子的想象力在游戏中得到了极好的发展。

四、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一)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想象思维的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的伯顿提出:要鼓励和称赞儿童的新奇念头、想象能力和别出心裁的合理行为。根据这一理论,在美术教学中,我画一条曲线问幼儿:“老师画的是什么”?他们有的说是抖动的绳子、有的说是游动的蚯蚓、有的说是弯曲的树枝、有的说是妈妈烫过抖动的头发、有的说是荡动的水波……有时连我也叹为观止。再比如,我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圆圈,让幼儿任意添画,小女孩、电扇、钟表、小白兔、向日葵、桌布、脸盆、太阳、皮球……都成了孩子的作品。有时我还找来碎布条、树叶、彩纸板、精美糖纸等材料,让幼儿自由创作。幼儿天生喜欢动手做做玩玩,有一次在剥花生时,突然来了灵感,花生多像一个小人,我就在花生身上穿两对小孔,让幼儿用烟花棒从小孔里穿过去做小人的胳膊和腿,因为烟花棒可以随意折捏,并且样色鲜艳,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他们折出了各种形态的运动小人,跳舞的、举重的、走钢丝的、射箭的、打球的、游泳的……一个个可爱逼真,百折不厌。

(二)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言教学中的讲述练习形式是多样化的,其中想象、创编讲述、排图讲述和剪贴讲述等形式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根据教育活动的内容,组织安排一些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游戏。如我准备很多图片放到“阅读区”,让幼儿随意抽出几张,幼儿根据抽出的图片编故事,如一幼儿抽出的图片有“小河”“小鸭”“小鸡”“水桶”“土坑”,这个幼儿就讲:有一天,天气很好……孩子在讲述中,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有时候,我让幼儿想象编故事,幼儿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自由发挥,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不断给幼儿创造有利于幼儿开动脑筋积极进行想象、选择、判断,提高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良好氛围。

(三)利用几何图形进行拼图、想象,培养幼儿的综合思维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提出:“要注意提高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因此,我让幼儿用不同颜色、不同规格的各种几何图形卡片拼图,如用红色的圆作花朵,绿色的长方形作花茎,三角形作叶子。也可以让幼儿为各种几何图形添画,如把三角形添画成一棵松树,把圆形画成镜子,把正方形、三角形添画成电冰箱、收录机、火箭等。我还让幼儿用几何图形拼画成各种图像,自编成小故事,幼儿用语言把各种形象联系起来,概括成自己喜爱的小故事,促进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9.讲故事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篇九

意大利着名的幼儿教育理论家、实践家蒙特索里女士就做过很多这方面的试验。她的细腻的观察报告对我们会有很大启发,其中一个例子是这样的。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给她只有一岁半的孩子买画有各种动物及狩猎扬面的彩色卡片,而她的孩子却指着画片,连连发出象汽车开动的声音一样的声音,并说出“汽车”之类的语言,母亲找遍了整个图片,就是找不出哪一点象汽车的东西,于是诧异地问儿子:“没有汽车呀!”而儿子却煞有介事地指着一张卡片,说:“就是在这里嘛!”母亲仔细地查看那张画着狗、猎人和房子的卡片,只见在一条象马路一样弯曲的线上,有一个小小的点,儿子就是指着这个点说是汽车的。母亲仔细端祥了一会,竟也发现这个点果真有点象汽车。

另外还有一个例子也很能说明问题。

还是那个一岁半的男孩,母亲为他买了一本叫“圣柏”的小人书,有一次,母亲在有几位客人在场的时候讲起了书里的情节:“一个叫圣柏的黑人男孩,带着他生日那天所得到的很多礼物回到家,走到半途,却被野兽抢走了,他哭着回家里闹个不停,经父母再三安慰,才止住哭,高高兴兴地坐在餐桌上,对着生日蛋糕笑了。”母亲指着最后一页上的画说。

母亲的话刚说完,男孩突然说:“不是的,圣柏是在哭。”原来男孩指的是小人书的封底,而封底上确实画着男孩在哭的广告画。男孩就是把这幅大人不大留意的封底广告也当成主要情节来理解的。

诸如此类的事例,日本女作家曾野绫子的小说中也有过描述: 有一位小孩,父亲在北欧工作,他随母亲到父亲那里去住,于是,这小孩没有朋友整天就是看小人书,孤孤单单地度过每一日。

不久,这名小孩莫名其妙的发疯了,父母为此伤尽了脑筋,找来找去找不到令其发疯的原因,后来才发现,小孩常看的那本小人书中少了最后一页,故事在不正常的情节中结束了,有关学者认为,就是因为这一点,才致使小孩发疯的。

故事不完整,在没有看到完满的结尾时中止了,虽然也有点遗憾,但这对大人来说是没有什么的,但在毫无主见的小孩来说,就不一样的,他可能会把自己所看到的,完全直接的接受,并作出令大人意想不到的反应。

10.如何激发幼儿想象力 篇十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好奇心是一种探究反射,婴幼儿来到世界,对一切都想探究”。假如教师为幼儿提供自由、联想、好奇的广阔天地,他们探究、发现的动机和欲望就能得到满足。我利用教室四角,设置了有图片和事物相结合的“益智角”“科学试验角”“工艺制作角”等等,“角”的设置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使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我经常在“工艺制作角”放一些新产品,向孩子们简单介绍世界上的新技术,使他们知道这些都是叔叔阿姨认真学习、专心研究的成果,激起孩子们的创作欲。张梦达设计了一辆折叠式自行车,他说: “我家住在六楼,我的这辆车能折叠,你们喜欢吗?”……

试验角的设置,为想象力插上腾飞的翅膀,为鼓励孩子,我班还先后举办“新产品”“变形金刚”等专题展览会,并给孩子的作品发“成果奖”,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鼓励幼儿“异想天开”。

二、在游戏中注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游戏是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玩具和游戏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玩具容易再现过去的经验,使幼儿触景生情,从而展开各种联想,启发幼儿去创造,如拼图玩具、拆装玩具等,凡幼儿自己动手玩的,幼儿都可以想出多种玩法。例如给孩子一个火箭玩具,孩子就会回忆起他看到的电影和动画片,参观科技馆见过的模型火箭、画书中的火箭形象,想象自己坐飞船、上月球的图像。

三、有时利用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游戏规则在游戏活动中不仅起到规定、限制的作用,还可以为幼儿创造想象空间,让幼儿在玩中展开想象。如:大班游戏“小猴运西瓜”,西瓜用皮球来代替,游戏规则是把西瓜从起点运到终点,在这个过程中双手不能碰西瓜。幼儿根据规则,大胆想象,最后想出了许多办法,如用双腿夹住皮球,像小兔跳一样将西瓜运到终点;把球胸贴胸或背靠背夹着,像小螃蟹横着走将西瓜运到终点……

在游戏中,我鼓励幼儿各抒己见,引导幼儿设想、体验一物多玩、一物多变,激发幼儿思维的发散性。如在玩绳游戏中,我问:我们应该怎么玩绳,多数幼儿马上说出“跳绳”“单人跳”“双人跳”“集体跳”等,我继续问:“除了这些,还可以怎么玩?”循序渐进、启发诱导,幼儿的兴趣逐渐增强,很快提出了其他玩法,如“马拉车”“过河”“跳圈”等,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想,游戏在给幼儿带来欢乐的同时,也拓展了幼儿的眼界,发展了智力,拓宽了思路,以想象代替现实,以模仿创造了“社会生活”,孩子的想象力在游戏中得到了极好的发展。

四、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一)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想象思维的能力

美国哈佛大学的伯顿提出:要鼓励和称赞儿童的新奇念头、想象能力和别出心裁的合理行为。根据这一理论,在美术教学中,我画一条曲线问幼儿:“老师画的是什么”?他们有的说是抖动的绳子、有的说是游动的蚯蚓、有的说是弯曲的树枝、有的说是妈妈烫过抖动的头发、有的说是荡动的水波……有时连我也叹为观止。再比如,我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圆圈,让幼儿任意添画,小女孩、电扇、钟表、小白兔、向日葵、桌布、脸盆、太阳、皮球……都成了孩子的作品。有时我还找来碎布条、树叶、彩纸板、精美糖纸等材料,让幼儿自由创作。幼儿天生喜欢动手做做玩玩,有一次在剥花生时,突然来了灵感,花生多像一个小人,我就在花生身上穿两对小孔,让幼儿用烟花棒从小孔里穿过去做小人的胳膊和腿,因为烟花棒可以随意折捏,并且样色鲜艳,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他们折出了各种形态的运动小人,跳舞的、举重的、走钢丝的、射箭的、打球的、游泳的……一个个可爱逼真,百折不厌。

(二)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言教学中的讲述练习形式是多样化的,其中想象、创编讲述、排图讲述和剪贴讲述等形式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根据教育活动的内容,组织安排一些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游戏。如我准备很多图片放到“阅读区”,让幼儿随意抽出几张,幼儿根据抽出的图片编故事,如一幼儿抽出的图片有“小河”“小鸭”“小鸡”“水桶”“土坑”,这个幼儿就讲:有一天,天气很好……孩子在讲述中,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有时候,我让幼儿想象编故事,幼儿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自由发挥,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不断给幼儿创造有利于幼儿开动脑筋积极进行想象、选择、判断,提高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良好氛围。

(三)利用几何图形进行拼图、想象,培养幼儿的综合思维能力

上一篇:海纳百川的意思是什么下一篇:考研1月15日开考 学子奋勇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