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务员制度的感想

2024-10-15

对公务员制度的感想(通用8篇)

1.对公务员制度的感想 篇一

对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评述

公务员回避制度是现代各国公务员队伍普遍确立的一项程序化制度约束机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国家公务员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制度化基础,在中国却没有引起行政学界足够的重视。公务员回避作为一个宏观课题,其制度化基础理应是行政学界研究的重点。

一、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理念基础之反思

公务员回避制度作为我国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如其他组成部分一样,来源于对西方公务员制度化经验的借鉴。中国的公务员回避制度的理论渊源是西方传统自然法中的公正原则,即公务员在行政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客观公正,并依此理念基础设计了中国公务员回避制度。客观地讲,中国的公务员回避制度以西方的自然法公正作为其理念基础是正确的,其具体制度化设计在程序上也较完善,但为何在行政实践中却极少得到实现,并且又产生了那么多的现实问题呢?

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产生的诸多问题,固然有其制度设计本身的问题,但最大的问题应该是其在理念上过于重视借鉴西方公务员制度规定之原则对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作用,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实国情对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深刻影响。以近乎完全西化的标准来定位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建设,本身就犯了原则性错误,从而在具体制度设计上脱离中国的国情和现实,以致现行公务员回避制度在中国缺乏适用的土壤。具体看,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回避制度在本土化过程中并没有顾及本土化公务员队伍来源特征来具体设计公务员回避制度。相反,近乎完全照搬了西方公务员回避制度的规定。由于中西方公务员来源方式的巨大差异,照搬西方回避制度,必然注定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我们近乎照搬了西方公务员制度,包括其有限的公务员回避方式,并未考虑适合我们的旨在避免人际关系影响的其他具体回避措施,致使我国公务员的回避在本土化过程中偏离了本土化方向,并未考虑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最终公务员制度改革的难点始终是无法打破亲情网、关系网的束缚,因公致私始终是无法打破的弊病,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始终处于举步不前的状态。

二、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制度化缺陷

(一)我国公务员回避的理由设定不合理

建立和实施公务员回避制度,是为了防止公务员共同作弊和裙带关系等弊端,保证行人员廉洁奉公,维护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从而达到维护统治、发展经济的目的。从世界范围来看,由于各国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的不同,其回避范围的规定也各不相同。目前西方国家公务员回避的主要范围有:血亲回避、夫妻回避、姻亲回避、拟制亲回避等;从回避的种类上看,主要是亲属回避,少数国家规定了政党回避、同学回避等。我国2006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也对回避制度作了专章规定。如第六十八条规定:“国家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第七十条规定:“国家公务员执行公务时,有下列情形的应当回避:

(一)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

(二)涉及与本人有本条例第六十八条第一款所列亲属关系人员的利益关系的;

(三)其他有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第六十九条规定:“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其中,第六十八条、第七十条规定的是职务回避和公务回避。第六十九条规定的是地区回避即避籍任职。由此可见,我国现行的新的国家公务员回避制度仍还仅是局限于职务回避、公务回避和地区回避。较西方而言,目前实行的公务员回避制度在回避范围上规定仍不周延,例如,在回避种类上没有拟至亲回避、同学回避、卸任回避甚至党员回避等回避规定;在回避范围内,没有规定回避不仅应适用于国家行政机关人员,而且还应适用于担任司法机关或担任其他机关的公职人员。由此可见,现行的公务员回避理由设定存在不合理倾向。

(二)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回避举证责任不明

对公务员回避制度规定的几种必须回避情形的举证,现行公务员法没有明确规定由谁检举回避,根据行政诉讼法上的“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行政诉讼原则,这种回避举证责任应在公务员回避检举人。但是,在实践中公务员回避只是在其本级或上级行政机关管治下实施的,而事实上,在中国传统官僚制运作之下的本级行政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在认定回避当事人必须回避之前,很少有真正深入调查取证,听取回避当事人对于行政职务是否具有行政资格的意见,而是要求回避当事人对业已作出的回避裁决执行无条件的回避要求。因为这种回避检举人既是整个裁决回避过程中的检举人,又是回避当事人的本级行政领导机关或上级行政领导机关。在整个回避过程裁决中回避当事人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试想在现行公务员法缺乏明确公务员回避检举机关认定的情况下,行政机构对公务员回避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不甚清楚和中国现实行政机关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行政机构仅凭其人为认定怎能符合回避的条件?即使回避当事人怀疑行政机构领导有明显偏袒某一方的情况时,由于无法说明具体理由或无法提供有关证明材料证实自己并无法律规定的应当回避的情形,致使本不应当回避的反而最终遭到回避,回避理由不明。

(三)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没有明确官员违反回避的法律责任

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回避制度虽就公务员如何回避和怎样回避作了规定,但却就公务员未执行回避要求所承担的责任未作出具体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关于回避责任的不完善之处在于:它仅依靠于公务员自身修养而采取自我回避和行政机关的主动强制回避,并没有看到公务员同时还是一个“经济人”。公务员所在机关同时还是一个大的“行政人”,这些角色都会促使公务员所在行政机关为保护本部门人员的利益,而不作出回避之裁决,最终使得公务员应有之回避难于贯彻,缺乏保障。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回避责任之监督,组织人事部门无力进行,更无相应的程序和处罚规定,主观随意性较强,缺乏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法律监督。目前的公务员法对未履行回避行为的行政责任规定的空白,使得公务员回避制度的贯彻缺乏应有的深度和保障。

三、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缺陷消解的程序化设计

安排设计一种制度应当明确的是,制度实践的社会效果更大程度上取决隐藏在制度背后的社会大背景,而不仅仅是制度设计本身。所以,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具体制度的设计要在充分肯定“自然公正”原则的指导作用下,紧密联系中国当前现实国情,努力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理性的公务员回避制度机制。

(一)公务员回避理由的完善

回避理由是回避制度的核心内容,回避理由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回避制度是否科学完善,也会影响到回避制度的公正性。就具体设计而言,必须要做到具体细致、便于操作,同时还要保证回避程序的公正、公开。具体看,第一,乡土情谊和血缘关系必须要成为我国公务员回避的避亲理由。第二,战友情谊和同学关系必须要成为我国公务员回避的避熟理由。目前公务员法对这些避熟理由规定的不具体不能不说是一种欠缺。因而,以后必须要在公务员法中详细而具体地规定此种回避之理由。

(二)增设“公务员卸任回避”制度

公务员卸任回避是关于公务员在退休以后的一些回避的规定,即退体或已被开除公务员籍的公务员不得以任何理由再次影响涉及公务员事务,凡是有可能涉及影响到的,必须要报经原行政单位批准。当今世界不少国家都有关于公务员退休以后的一些回避规定,如英国规定退体两年后,如果已退休的公务员要接受一位与原行政部门有业务关系的私人企业主的聘请,必须要得到原行政部门的批准,而这种被批准的可能性又是极小的,多数情况下将成为一种卸任回避。因此,一些长期担任领导职务或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卸任退休后再工作或可能再次影响国家事务的问题,亦应在公务员法中设定明确的卸任回避之有关规定。

(三)明确公务员故意违反回避制度的法律责任

公务员法虽然就回避当事人何种情况下进行回避作了规定,但却未就回避当事人在应当回避时,没有履行回避职责时的法律责任作出规定。对于公务员明知具有应当自行回避之理由,故意不依法自行回避或对于符合回避条件的已作出回避裁决的公务员,故意不作出回避行为的情况,公务员法并没有规定相应的制裁措施,而仅有的只是一些机关内部的处分,并且这种处分大多都是事后性的,这种事后性使得回避追究往往最终都不了了之,根本起不到威慑作用。笔者认为,制度法律之刚性,必然在于违反制度法律情节惩治措施之刚性。公务员法的现有规定不足以制止故意违反回避制度的行为,因为故意违反回避制度,说明公务员在主观方面具有徇私动机和枉法故意,而且公务员违反回避制度所作出的行政行为和其他职务行为都极可能对行政公正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对于这种严重影响行政结果的行为仅给予各部门的内部处分并不足以起到威慑制止作用。因此,笔者建议,公务员法立法时应当明确规定,公务员故意违反回避制度的,应一律给予行政处分。对于其中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意违反回避制度所作出的职务行为均属非法,一律无效。

我是行政学专业的,看看,还行不????以前用过的 完善我国公务员选拔录用制度的若干思考

自 1994 年我国建立起公务员考录制度以来,国家机关坚持“逢进必考”的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保证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我国逐渐出现了一股“公务员热潮”,公务员考试逐年升温,报考人数逐年增加,尤其是近几年更是达到空前的规模。据统计,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111万人提交了网络报名申请,最终确认人数 53 万人,报考与录取的比例约为 42: 1。其中,最热门职位的供需比突破3000: 1。公务员考试升温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公务员考试成本的增加。据《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 发布的报告结果显示,我国公务员考试每个职位成功招聘的平均成本是2.6万元①。尽管这份报告出炉之后引起很大争议,但它还是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国公务员选拔录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公务员选拔录用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公务员热潮”的冲击下,社会上很多人都积极投身到公务员的竞争中,很多人不惜放弃现有的工作,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由于公务员考试通常对于报考人员只有最低学历的限制,没有最高学历的限制,因此大量高学历人员选择放弃学术研究,试图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国家机关。不可否认,高学历人员的注入可以提升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水平,提升公务员队伍的外在形象,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职位并不需要高学历人员,这在某种程度上就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一方面,某些高学历人员无法胜任简单的技术性工作,使得工作效率低下,质量不高; 另一方面,很多人无法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造成知识的巨大浪费。高学历人员参与公务员竞争,实际上是挤占了低学历者的就业空间,低学历者只能选择提升学历水平或者维持现状相互挤压,其结果只会导致社会就业结构发生改变,大量的人才资源被闲置或浪费。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2 17:26 人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还跟公务员考试内容和形式的设置有关。我国公务员考试采取统一考试的形式,对于不同的职位没有区分,因而导致标准的简单化和单一化。职位分类管理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重要工具,分类有利于明确职的任职资格要求,从而为评估和晋升提供依据。然而,我国公务员考试并没有与职位分类管理制度形成有效衔接,分类管理原则在公务员考试中并没有得到科学体现。考试科目内容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只能体现被试者部分的能力素质,而缺乏专业化测量。专业化知识的欠缺的人进入公共部门,可能在管理价值、管理理念上存在偏差,因此降低公共服务的效率。同时,在由于专业化考试所占的比重较小,导致很多受过公共管理专业训练的人无法进入到备选范围,这同样导致国家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另外,公务员考试没有层级和职位的区分,报考一般办事员与报考主任科员使用同一试卷进行考试这显然有失公平,同时也缺乏科学性。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2 17:27

二、完善公务员选拔录用制度的途径

公务员选拔录用制度的不合理,不仅会影响国家公务员的素质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同时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要想缓解当前的“公务员热潮”,使社会就业回归理性,就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我国公务员选拔录用制度。

(一)提供公共职位的替代品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公务员良好的福利待遇和稳定的就业环境成为吸引众多人报考的重要原因。公共职位事实上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要获取这种稀缺资源,就必须付出较高的成本。要想降低公务员考试的成本,就必须要改变其稀缺的现状,增加供给。所谓增加供给并非增加公共职位的数量,而是通过提供替代品的方式来增加供给。这种替代品包括同样具有良好待遇和稳定保障的非公共职位。只有当非公共部门职位能提供同等甚至更为优越的待遇时,才会有大量的人才流向公共职位之外,从而从根本上缓解“公务员热”。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6-02 17:29 要想提高非公共职位的待遇和竞争力,首先要求政府要大力倡导人们改变择业观念,科学地进行职业规划; 鼓励人们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性格要求,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 其次,政府应当综合运用法律、政治和经济等各种手段,来规范企业行为,督促企业增加员工福利,对于那些侵犯员工权益的企业给予经济和法律的制裁; 另外,政府还应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公民提供良好的保障,免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人们在职业规划过程中进行理性选择,避免盲目选择。

(二)拓宽公务员选拔录用渠道

公务员考试的科目和内容应当进行合理设置,对不同职位,尤其是不同层级的人员开展不同方式的测试。对于担任基础工作的人员可以主要测试其业务能力和写作水平; 而对于层次稍高的人员则应当侧重于考察管理技能和综合素质。试卷的出题和阅卷工作应当组织专业人员来完成,在标准答案的制定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增加其科学性和专业性,也可以引入国外先进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对被试者进行综合考查。同时,公务员选拔还应当考虑到与学校教育相衔接,建立高校人才输送的绿色通道。应当积极拓宽公务员选拔录用的渠道,通过考试、考查相结合的方式从高校选拔优秀的公共管理人才,作为管理储备人才,将其纳入公共部门。同时,可以开展“公共管理专业资格考试”,对于成绩优异者颁发资格证书,凡是获得资格证书的人在公务员录用过程中可以免试录用或者择优录用。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照美国公务员录用的方式。美国的公务员包括政治任命和选任的两类,只有选任的公务员才需要通过标准化的统一考试才能录用。

同时,美国政府建立大量不同类型的“实习生项目”,鼓励高校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到政府实习,对于表现优异者可以直接录用,而不再需要通过统一考试②。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选拔优秀的专业人才进入到公务员队伍,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水平,同时还有利于实现专业人才的价值,倡导理性的就业氛围,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完善公务员选拔录用制度的途径 公务员选拔录用制度的不合理,不仅会影响国家公务员的素质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同时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要想缓解当前的“公务员热潮”,使社会就业回归理性,就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我国公务员选拔录用制度。

(一)提供公共职位的替代品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公务员良好的福利待遇和稳定的就业环境成为吸引众多人报考的重要原因。公共职位事实上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要获取这种稀缺资源,就必须付出较高的成本。要想降低公务员考试的成本,就必须要改变其稀缺的现状,增加供给。所谓增加供给并非增加公共职位的数量,而是通过提供替代品的方式来增加供给。这种替代品包括同样具有良好待遇和稳定保障的非公共职位。只有当非公共部门职位能提供同等甚至更为优越的待遇时,才会有大量的人才流向公共职位之外,从而从根本上缓解“公务员热”。

纵观我国的公务员队伍,几年来腐败现象愈演愈烈,公信力受到国人的普遍怀疑;许多公务员的执政能力遭遇强烈质疑,这固然有其个人的因素,但是,归根到底还得归咎于制度的原因。目前,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普遍存在着三大缺陷和弊端:

一、公权私用,缺少必要的民主监管机制。

二、鱼龙混杂,缺少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

三、缺少必须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

首先说公权私用(本文的公权私用,不包括政府官员的个人腐败,所指的是公务员的集体行为和整体现象)。我国的公务员属于领导和决策阶层,应用权力是他们的工作性质所决定,是他们的工作需要和职责所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是权力的归属。就像银行的钱属于储户一样,经营和保管钱是银行的工作需要和责任,可是谁都不能把它据为己有,否则就是贪污、就是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所规定的,作为公务员应该认识并坚持一点: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他们必须遵照人民的意志行使权力。如果公务员们把它用来为自身谋利益,那就是违宪、就是违法。

但是,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象公务员为了保证自己的养老金水平,而不惜削减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金,象上海市政府给公务员发放房屋补贴,象深圳市的在职局级干部和处级干部都可以享受有政府财政报销包括足疗、按摩在内的疗养待遇……无论这些决定由什么部门作出,都是违宪行为。这些部门作出这种决定的依据是什么?!凭什么他们的养老金必须优于老百姓?!凭什么他们可以享受房屋补贴?!凭什么他们的足疗、按摩费得由政府财政报销?!象发放房屋补贴,足疗、按摩费的疗养待遇,如果他们认为自己有享受必要,可以把这种理由提出来征求当地老百姓的意见,只有在征得大多数人同意的情况下才有资格这么做。特别象削减他人的养老金以保障自己的养老金水平,这种事情理应交由全民讨论,进行公决。

国家财政属于包括公务员在内的全体人民,而不是仅属于公务员阶层。按说这两者本应同属于一个利益共同体——人民的利益也包括了公务员的利益,在保证人民利益的同时,也就保证了公务员的利益。这种认识也许在国家财政无限大的情况下是这样,当国家财政相对较小、甚至有限的时候,尤其当公务员们把自身的利益看得高于人民利益的时候,他们就会漠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不自觉地把自己和人民对立起来,与民争利现象就会凸显,这时候,公务员和人民之间就会出现一种反变关系,即公务员在国家财政中占据的利益份额越大,人民的利益就越小,公务员的利益比例越小,人民的利益就越大。此时此刻,公务员若凭借着手中的权力自说自话,任意划分并强行占有国家财政,把最大的蛋糕留给自己,这就是典型的公权私用。

公权私用现象的泛滥,所折射出来的是民主的缺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就是说,公务员手中的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但实际上,“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是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代表人民行使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讲,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应该承担对权力的监管责任,可是,因为他们同样是权力、同样是公务员,这就使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文中所说的一句话十分精辟:“一切拥有权力的人都有滥用权力为自己谋求私利的倾向”。基于他们双方所追求的利益是一致的,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利益的行动自然也是一致的,所以,这监管就会不到位、就会自行缺失。由此可见,在权力部门利益一致的情况下,用此权力去监管彼权力、用大权力去监管小权力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如果一定要找原因,恐怕只能用观念转变一说来解释了。想当年,革命先烈为了推翻旧政权,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因为他们的心中只有人民的利益;现在我们的公务员们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乃至不惜舍义取利,因为他们心中装的是自己。可笑的是曾有人主张“高薪养廉”,不知是幼稚还是无知、抑或就是为了糊弄老百姓,使自己的捞钱行为变得合法化。高薪果真能够养廉吗?!现在当官的收入应该比提倡“高薪养廉”那个年代更高了吧,可是官员的贪污腐败势头稍减了吗?!翻看历史上多少贪官不是富得流油,象清朝的和绅,已经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他廉了吗?!贪官们哪一个不是贪婪成性,贪得无厌!有些人的贪欲只怕一个国家让其与他人平分都未必满足。

要想杜绝公务员的公权私用,除了加强对公务员们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更好的办法就只有增加人民的民主意识,加强对公权的民主监管——凡是公务员的一切工资收入和养老、福利待遇都必须交由人民讨论决定,只有把他们的经济利益和全国人民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做到荣辱与共,人民的利益或许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2.对公务员制度的感想 篇二

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经历了长时间的酝酿, 有关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经有很多的议论了。本文不想讨论这一个问题。本文只是想说, 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的建立, 是大势所趋, 它将是中国吏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情。作为政府的官方决心和作为民间的耐心都经历着考验,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有理由期待着它能够把中国的反腐倡廉, 甚至是全局性的改革, 带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中, 有两件事情是很重要的。第一, 在全社会实行信用保障号码唯一制度。实行这种制度是指凡中国公民从出生到死亡只有一个唯一的账户, 无论银行开户、买房子、找工作、买汽车、买手机、办理医疗保险、甚至是出国乘坐飞机, 都要使用这个号码。这个号码集合了一个人一生所有的信息, 包括年龄、性别、出生日期、教育背景、工作经经历、纳税记录、社会保障、信用记录、犯罪记录、立功记录甚至数量较大的和重要的消费记录等等。这个制度将迫使所有的人讲诚信、讲规矩、讲法律底线;同时, 为公务员的家庭财产申报制度和金融实名制的顺利实行创造了条件。第二, 在全社会推行家庭会计核算制度, 首先在城市居民中推行。推行这种制度可以唤醒全民的会计核算意识, 随着我国人口中初中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增加, 掌握简单的家庭会计方法是很容易的。推行家庭会计核算制度可以帮助居民合理地安排投资和消费, 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消费和分配, 有利于国家居民消费的统计调查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和家庭会计核算条件暂时不具备, 所以建议从城市居民中首先推行家庭会计核算制度, 特别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工作的居民要首先执行“国家关于居民家庭会计核算的制度”, 这样, 居民被选、聘为政府公务员的时候, 只要将家庭会计账目和报表交给指定的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办理即可。可见, 家庭会计核算制度的推行也是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推行创造了条件。当然第一步要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开始执行居民家庭会计核算制度。下面就对该核算制度做出简单的介绍。

(计算单位:元)

二、公务员家庭会计核算案例及分析

作为一般公务员的家庭, 大部分是城市居民, 所以一般设置以下账户就可以了。这些账户是:现金、银行存款、退休金账户资金、股票投资、其它金融资产、自住房屋、投资性房产、汽车、应收账款、住房贷款、车辆贷款、其它借款、吃、穿、住、行、医疗保健、娱乐学习、敬老、爱幼、交际、捐赠、工资及薪金收入、租金收入及其它收入、投资收益等等账户。这些账户分为四类, 即资产类、费用类、负债类、权益类账户。凡是资产类账户都用借方登记增加数, 贷方登记减少数, 月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费用类账户与其相同。凡是负债类账户都是用贷方登记增加数, 借方登记减少数, 月末余额在贷方。权益类账户与其相同。下面是公务员崔晓峰的家庭会计2012 年各个账户余额或是发生额数据摘录 (见表1) 。

以上账户中, 资产类和负债类账户的数字是年末的余额。费用类和收入类账户的数字是本年的发生额。这些数据来自家庭会计总分类账簿。根据总分类账簿的实际数据填列。根据上述资料, 我们可以编制家庭的年度资产负债表。具体格式及数据如表2 所示。表中数据为公务员崔晓峰家庭的实际数据。

(计算单位:元)

上述资产负债表必须遵循会计的基本公式:资产= 负债+主人权益。最后, 还可以根据以上表中数字集合上年度报表资料, 编制现金流量表 (见表3) 。表中数据位公务员崔晓峰家庭的实际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表3 中的基本生活费包括吃、穿、住、行、医疗保健和娱乐学习。敬老和爱幼以及股票投资都数以大笔支出, 单独记账有利于控制基本生活费, 这也是出于家庭理财的考虑。设计这个家庭会计核算体系不但为了公开公务员财产, 同时也考虑到官员的家庭理财。表中设计了礼金收入和上缴礼金是为了便于公务员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收到礼金, 并在年内将礼金上缴给纪检部门情节的记录。这是廉政建设初期必须考虑的细节。只有这样才便于真实地反映有时候无意中收到礼金如数上缴的情况。

上述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公式为:上年度现金和银行存款合计数+ 本年总收入- 本年总支出= 年末净现金流量。此数字应该和年末现金银行存款的余额相等。

上述公务员家庭会计核算制度, 可以作为城市居民家庭会计核算制度, 也可以作为他们的财产公开制度的实施细则公布并执行。平日里, 公务员可以自己或者请会计师事务所办理记账业务, 年末财务报表即上述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必须经过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平时记账必须使用借贷记账法和三栏式帐页。具体格式如表4 所示。

(会计科目——————)

上述会计账页在商店里购买即可;而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要根据城市家庭会计制度规定的格式, 由会计师事务所打印。因此, 每一个公务员都要把自己家庭的会计报表交给会计师事务所来负责核算和监督。这样可以确保其公开的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例如, 我们案例中的崔某家庭, 总收入中, 工资及薪金和利息收入是主要内容, 其中工资及薪金占总收入的97.06% (145600÷150000) 可见, 崔某的家庭主要收入来自他的工资薪金收入。在支出中基本生活费用和房屋贷款占总支出的68.97% (97297÷141054) , 97297 是基本生活费86497 和房贷10800 的和。而且, 我们可以看到, 这个家庭的总支出141054仅仅比总收入150000 小一点点, 可见该家庭收支平衡, 没有额外的收入和支出, 也没有太多的积蓄, 是一个守法的公务员的家庭收支。作为崔某家庭这样的公务员, 在我们所了解的公务员中是比较常见的。他们上需要关照老人, 下需要补助孩子, 所以每年的收入几乎都消费掉了, 积蓄很少或几乎没有。这也是说明我国的公务员处在一个中等生活水平上, 没有更多的钱去投资房地产等。说明目前我国公务员的收入和物价水平是相互适应的。

三、对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实施细则的一些思考

1.干部管理部门要像对待年终总结一样对待官员家庭会计报表。由于笔者所设计的公务员家庭会计核算制度是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的数据来源和保证, 所以在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中应该包括这套公务员家庭会计核算制度在内, 要对上述核算体系进行补充和说明, 要下达文件要求每一个公务员学会自己编制和阅读两张会计报表, 即《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同时要求纪检部门每年将所管辖公务员的家庭会计报表收回保存, 作为考核干部和使用干部的依据。干部管理部门要像对待年终工作总结一样对待这两张会计报表。不能按时上报的干部要给予纪律处分。

2.公务员家庭会计报表要在相关的网站上公布, 人大代表和民主党派代表可以查询。为了配合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的执行, 有关部门 (纪检或干部管理部门) 要开办相应的网站, 定期公开公务员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以便于人大代表和民主党派代表查询。当然, 网站要设立访问权限限制, 主要是考虑到公务员个人财产的安全, 以防违法分子利用这些资料犯罪。也可以考虑在公布财产的时候只公布公务员的职务和报表资料, 不公布他们的真实姓名。对家庭住址等资料一定要保密。以防止破坏分子有机可趁。可以考虑在试行阶段只对组织内部公开, 不对外公开等等方法。

3.公务员的家庭会计核算可以由官员自己完成, 但是《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必须由有资质的会计机构审核。这样可以防止公务员自身的会计造假行为。如果他们的财产公开成为会计造假的市场, 那么, 这样的公开还不如没有。所以, 从一开始我们就要防止会计造假事件的发生。确保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的严肃性。如果发现有造假行为, 必须严肃处理, 小则党内警告, 大则开除公职直至刑事处分。否则公务员财产公开制度就会流于形式, 变成“逗你玩”的游戏。

4.由财政部门开发并推行一套会计软件来实施。家庭会计制度的推行不仅可以进行家庭资产的合法管理, 也可以作为公务员财产申报的基础资料, 同时还是家庭理财的好帮手。可以由财政部门开发并推行一套会计软件来实施。所有公务员的家庭会计核算如果委托会计公司管理, 由于我国公务员众多, 这项业务也比较大, 还可以解决部分人的就业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公务员的家庭会计费用需要他们自己负担, 不许报销。这样有利于公务员的公众形象。

综上所述, 从古今中外的反腐倡廉历史来看, 无论是清官反腐、重典反腐, 还是运动反腐都不是解决公务员腐败问题的根本办法, 也寻找不到成功的案例。笔者以为, 推行三个基本的反腐倡廉制度, 一个是全社会实行信用保障号码唯一制度;另一个是金融实名制度;再一个就公务员家庭财产申报制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家庭会计核算制度。这是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 实现公务员廉正建设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 才可以大幅度地消除官员腐败。会计核算制度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用它来管理公民的财产, 使所有公民都为反对腐败作出贡献。同时, 也可以减少经济犯罪的数量, 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素质, 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笔者上述思想曾经在个人博客上加以叙述, 得到了很多读者的推崇, 可见, 家庭会计核算是反腐倡廉中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梁.反腐学者“反腐不可过头, 重在制度科学”.南方周末报, 2009.6.25

[2]陈雨露, 刘彦斌.理财规划师专业能力[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

[3]王在全.一生的理财计划[M]南海出版社, 2008

[4]王煜.家庭会计账户及其个人理财研究[J].财会通讯, 2010 (8)

3.对公务员能力和制度双建设的探讨 篇三

[关键词]能力;制度;公务员

一、能力建设要紧密围绕转变政府职能以及职业发展

公务员是政府职能的微观载体,政府职能转变最终依赖于公务员队伍的人力资源开发,因此,公务员制度和能力建设要紧紧围绕着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管理方式来进行。怀特说过,有什么样的公务员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其水平和能力直接决定政府的效率和行政质量。从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公务员的权力与能力不对称。公务员能力的最大不适应就是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适应,与政府角色不适应,与政治文明建设要求不适应。目前,我国公务员职业发展渠道过于单一,表现在三个方面:

(1)缺乏适合各类公务员成长规律的多样化的职务系列。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大家都往领导职务上挤,不利于专业人才的成长。设置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如英国公务员队伍中,除普通行政类公务员之外,还设有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美国联邦政府的许多部门为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设置了专家职务。

(2)现行的职务设置为县乡基层公务员提供的职务晋升台阶太少,提供的职业发展空间太小。当前,县乡两级公务员占全国公务员的58%,其中大多数以科员身份退休。

(3)晋升渠道单一,现行制度下公务员的成长发展、物质待遇的改善主要与职务特别是领导职务挂钩,从而在客观上形成了“官本位”而不是“能力本位”的发展激励机制。从全国来看,92%的公务员职务为科级职务以下,只有8%的公务员是副处级职务以上。因此,改革和完善公务员的职位分类管理体系,采取不同的薪酬制度,使公务员职业化,是加强公务员制度和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能力培养上应分门别类,不同职位之间的能力要求虽然有共性,但差异较大,因此,培训班应视情况而定。同时,公务员能力是一个动态概念,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对公务员的能力要求有所不同。

二、制定各级公务员的能力标准框架和履职能力的知识体系

应从制度与机制上着手:一是对现有公务员制度进行调整,如制定各级公务员的能力标准框架,为公务员的能力培养、开发、评价和使用提供依据;公务员录用中要注重能力测评,考核中突出能力考核的比重等。二是要以能力发现为起点、能力评价为支撑、竞争激励为手段、能力开发为基础,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借助现代技术条件和手段,探索并建立我国的公务员能力管理机制。明确公务员履职能力和知识体系。一是把提高公务员履职能力作为能力建设的突破口。要强化职位竞争,实行职位考试制度,机关内85%以上的职位都应实行公开竞争,职位压力与能力建设密切相关,同时加强职位轮岗,实行职位内任期制,提倡职位的双向选择,特别是一些热门岗位更应如此。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发展与人为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需要制度保障作用的发挥。所以一方面要强化制度的刚性,加强监督与纪律约束,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各种制度。三是强化公务员的知识构成,明确公务员的应有知识要求与知识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公务员的职位升迁与其知识水平往往不成正比,有的公务员职务越升越高,但读的书越来越少,写的东西越来越少,甚至思维能力都在下降。在新的形势下,要建立公务员应知应会的知识体系,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四是建立科学的竞争和淘汰机制,以保持干部队伍的健康和活力。五是树立公务员的竞争理念,传统的观念认为,微观经济领域的事情由私营部门承担,而公共服务领域应该由政府垄断。与传统公共行政排斥私营部门参与管理不同,“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管理应广泛地引入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通过这种方式将竞争引入到政府公共管理中来,从而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有了竞争便会迫使政府具有成本意识、注重方法,才能在竞争中不至于处于劣势。政府如何能应对这一挑战?怎样应对这一挑战?关键在于公务员这惟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公务员本身必须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而且是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首先必须把竞争理念作为公务员能力建设的根本理念,贯穿于公务员能力建设的始终,实行优胜劣汰。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政府的高效率,才能面对“新公共管理”的挑战,应对国际、国内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

三、公务员制度建设的重点

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能力。因此,能力建设要从制度建设人手,解决好提拔、薪酬、奖惩等与能力建设密切相关的制度环节,同时还要研究建立一套公务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公务员的激励约束机制还没有解决好,对能力建设有一定的影响。企业家的激励约束机制可通过期权股制、年薪制等来解决,有一个市场约束的过程,不行就会被市场淘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如何建立需要深入的研究。

(1)用制度管人还是用人来管人的问题。现有的腐败许多都源于人事腐败,这里有个误区,认为党管干部就是党委书记或组织部门来管干部,就是某一个人或是某几个人来管干部,甚至有人认为县委书记就是县委。

(2)公务员的范围应如何划分。在国外,凡财政负担的人员都是公务员。我们现在的划分强调官本位,公务员的晋升渠道不畅,造成大家都往官位上挤,因为没有官位就没有好的待遇。

(3)公务员的级差是否应扩大。国外的三级公务员中,初级公务员从社会中招考,而中级和高级公务员基本都是从公务员内部招考的,有一定的工作基础。因此,公务员的职级是否应扩大值得考虑。西方国家充分利用公务员级别设置的激励作用,推动公务员能力发展。如法国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相分离,职务晋升以领导管理能力为标准,级别晋升以绩效为标准。为了更大地发挥级别的台阶作用,2007年新的瑞士联-邦政府人事法将公务员级别设置由过去的25级增至现在的38级,而韩国是60级,日本是61级,香港65-66级,这为各类公务员提供了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能力是一步一步提升上来的。

(4)能力提升的途径:实践锻炼和不断学习;善于总结,把感性的东西升华到理性思考;加强培训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的公共管理专门人才。通过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开发了公务员的智力,激活了其创造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提高公务员的创新能力,要思想解放,视野开阔,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勇气。掌握创新方法、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方式。对新事物敏感,善于发现、扶植新生事物,总结新鲜经验。善于分析新情况,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结论

4.对公务员制度的感想 篇四

及对廉政建设借鉴意义的思考

论文摘要:新加坡推行“人才立国”、“精英治国”的理念和治国策略,大力开发人力资源,重视德才兼备,给公务员发展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和公正公平的发展空间,形成了一整套满足管理国家行政事务、适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要求的公务员制度,培养造就了一支公正廉洁、敬业高效、富有创新意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其健全具有特色的公务员制度为新加坡的成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和新加坡的公务员制度进行比较,借鉴新加坡反腐倡廉建设的成功经验,研究和探索我国加强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国 新加坡 公务员制度 比较 廉政建设

一、引言

新加坡是一个国土面积不到700平方公里,总人口400余万,“除了阳光和空气,几乎没有任何资源”的岛国。为了生存和发展,新加坡政府始终怀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创始人、前总理、内阁资政李光耀指出:国家兴旺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廉洁的政府,政府官员保持廉洁和献身精神,是政府牢固的基础。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执政党——人民行动党重要的治国理念。[1]新加坡拥有世界上公认的国家公务员队伍,是因为它建立起了一套特色鲜明的公务员制度,“高效、廉洁”成为其政府多年树立的良好国际形象。

二、中国与新加坡的公务员制度比较

1、录用制度的比较

新加坡政府通过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用的录用机制,保证了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造就了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一是在行政系统外设立独立的公务员管理机构,即公共服务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公务员的招聘录用、任命、培训、薪酬和福利、行为准则、评估与晋升、共同价值观的培养等。公共服务委员会委员本身不是公务员,这样可以避免行政系统滥用人事权,保证了公务员管理工作包括选拔录用工作的公平、公正性。[2]二是对应聘者品德、修养等个人背景情况审查非常严格。新加坡政府一向将保持公务员队伍的“廉能”视为有效治理国家的必要条件,所以把公务员录用前的品德修养审查视为防止公务员贪污腐化的有效办法。不仅要审查拟被录用人员学历、个人爱好、财产状况,有无犯罪记录,有无就业毁约记录,还要审查其家庭状况、社会背景等,品行不端者和染有不良嗜好者不得进入公务员队伍。公务员录用后,还要进行品德跟踪考核。

新加坡的公务员录用更着眼于长远,而我国的公务员录用更侧重于当前工作的需要。我国的公务员选拔录用制度主要通过政府组织公开考试和严格考核的方法进行。与新加坡公务员录用制度相比,在贯彻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方面还有待改善。一是公务员录用法律程序存在缺失,操作过程缺少法律规范。考核评定、审核、作出结论等环节处于行政机关的内部操作中,且公开性十分有限;出现录用争议时,行政机关既是政策制定者,又是政策实施者,还是复议主管机关,多位一体的角色,直接导致复议结果的公正公平大打折扣。[3]在公务员的面试考试中,“打招呼”、“托关系”之风难以遏制,给我们公务员招录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我国公务员录用过程中要增加公务员选拔录用工作的透明度,强化对录用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操作,同时建立监督举报机制和惩处机制,以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二是坚持德才兼备的方针,进一步重视应考人员政治、道德品质的考察。借鉴新加坡的做法,通过长时间、全方位、多角度对应考者的品德修养、个人背景等情况进行严格而细致的审查,防止品行不端者进入公务员队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审查应考人员的档案材料,二是向应考人员所在单位、学校等了解其一贯的表现。在这两种方式的考察过程中必须做到在广度上要加大范围、深度上要考察彻底。

2、培训制度的比较

新加坡政府积极推行公务员的“持续培训”(即持续培训、持续学习、持续改进)计划。从20世纪90年代起提出了国家公务员的“持续培训”计划,并于1995年提出要把新加坡政府建设成“学习型政府”的奋斗目标。新加坡政府提出公务员“持续培训”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公务员的潜能,不断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政府从1995年开始,以每两年递增1%的学习时间,逐步加大公务员培训的力度。到2001年以后,每人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达100小时以上(折合为12.5天),占全年工作时间的5%。[4]同时,通过对公务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和培养廉政观念。专门设立了公务员学院(民事服务学院)和政治研究中心,新招聘的公务员必须首先接受训练,新上任的公务员必须书写本人宣誓书,在职的公务员每年也必须有一两周的轮流进修,学习政治、法律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

我国公务员培训制度是在传统的干部制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起步较晚 ,因而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不合理的环节。尤其是培训制度更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效率的提高。自1993年我国全面实行公务员制度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初具规模的公务员培训体系还建立了国家行政学院和地方行政学院等专门的培训院校。[6]但在培训制度、方式、方法、内容、效果方面依然需要很大改善。如我国对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方法还相对落后,大部分培训机构的培训 2

目的还只是停留在如何提高公务员的工作能力,而忽视了如何激励个人积极性,使之发展特长、突出个性,也忽略了对公务员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的心理引导。

3、考核制度的比较

新加坡每年要对公务员进行一次绩效考核和潜能评估。为确保公共服务部门的“优秀领袖人才”后继有人,新加坡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把公务员考核评估的重点,由“工作表现”转到“潜在能力”,并通过考核和评估着手整体精英队伍的筹划和培养工作。[H]评估潜能的最大好处是可以衡量公务员的长远表现,并初步预测其退休之前所能胜任的最高职位。对被认为有发展潜力的公务员,政府部门将安排适当的培训机会(包括选送到欧美国家一些著名大学深造)以及发展机会(调任更合适的职位),并据此策划所在机构的继任计划。

我国公务员的考核标准按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是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其中以工作实绩为考核重点。现行的考核标准将考核内容分为“德、能、勤、绩、廉”五个部分,考核标准也只是定性地作了些说明,但许多单位即以此作 为考核依据,考核内容大体相同,没有体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公务员的基本要求。在实践中,一方面缺乏评价实绩的客观标准,从而使注重实绩这一考核原则变得模糊;另一方面,公务员的考核仍以定性的居多,而定量的太少,政治性评价的作用仍很大,这样就给划分等次带来很大的困难。中国公务员考核制度推行了十多年,但仍存在考核制度不完善,考核体系不健全、主体设置不合理、考核等级评定缺乏层次性、考核程序流于形式等问题,大大降低了考核的效果和作用。[7]

4、监管制度的比较

新加坡政府具有完善的公务员监管制度,包括《公务员法》、《公务员行为准则》、《公务员纪律条例》等。政府对公务员实施严厉具体的约束,公务员一旦被发现违反了纪律规定,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特别是对公务员廉洁勤政的要求,规定得更加明确而且具体。新加坡不断地修订完善《防止贪污法》等法律法规,并把防止贪污的行政条文融会到管理公务员行为和纪律的《公务员指导手册》中。《公务员指导手册》被奉为公务员的“圣经”,任何公务员都必须严格地遵照执行。如涉嫌触犯贪污罪行将被严厉处罚,被法庭定罪的公务员会失去工作、养老金和其他利益。根据事情的严重性,失职和不检点的公务员会面临革职、罚款、降级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而被定罪或开除,对于公务员来说,失去的绝不仅仅是职业,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尊严和公众的信任。他将难以在社会上立足,腐败的成本是巨大的。[8]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监督机制由权利、义务、处分、回避、申诉控告、法律责任管理构成,现时主要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3

等。然而,我国的公务员管理工作长期以来普遍存在“重提拔、轻管理、弱监督”的不良倾向,加之监督手段不健全,监督渠道不疏畅,造成监督的疲软,为极少数自律性不强的公务员滥用职权,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开了方便之门,导致腐败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控制。新加坡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加强廉政建设方面,不断完善法律和制度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执法、执纪。只有对每一个公务员都提出严格的廉洁要求,并且不分地位高低,对违法违纪者发现一个查处一个,才能培养公务员高度的廉洁自律意识。而全体公务员的廉洁自律水平,恰恰是能否建立和维持一个廉洁政府的关键所在。

5、财产申报制度的比较

新加坡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比较完备,它具有下列主要特点:一是财产申报的对象范围相当广泛,所有公务员都在申报之列;二是申报内容涉及公务员财产和利益的各个主要方面,不仅包括本人的财产和利益,还包括配偶、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财产、利益;三是部门负责人和专门机构承担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的主要责任。这些特点使新加坡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行之有效。财产申报对象和内容的广泛,有利于政府对每一位公务员进行全面的监督。强化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则有利于各部门增强对本部门公务员约束和监督的自觉性。

我国目前还没有实行针对所有公务员的财产申报制度。考虑到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我国财产申报制度的对象范围既包括一定级别以上的公务员,也包括一部分非公务员的其他国有单位领导人。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是监督的重点对象,因为他们掌握较大的权力,相应地所具备的以权谋私机会较多。理想的财产申报制度应当是针对每一位公务员的,但是由于我国公务员队伍庞大,如果实行全面申报,成本过高而且效益不一定好,因而目前尚不具备实行全面申报的条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今后仍应当逐步扩大财产申报的适用范围,特别是要将经济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的一般干部以及乡镇一级的基层领导干部也包括进来。

6、工资福利制度的比较

新加坡政府认为,与其让公务员通过不法途径获取钱财,不如给予其优厚待遇。也就是说,虽然政府实行高薪养廉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与因公务员贪污腐败而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的损害以及因优秀人才的流失对政府有效运作的影响相比,这种投入是值得的。一是实行高工薪政策。有资料表明,新加坡的廉洁度位居亚洲各国之首,新加坡之所以成为亚洲最廉洁的国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实行公务员高工薪制是维持政府高度廉洁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确保公务员有高收入,使政府机构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激励公务员廉政勤政,新加坡政府每年通过咨询机构调查私营企业工资水平,对公务员的工资和私营企业 4

人员的工资进行调查比较,一旦公务员的工资低于私营企业人员时,即采取措施予以平衡。[9]二是实行高待遇政策。公务员享有多种福利,建立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使公职人员免除后顾之忧,安心工作,减少他们的腐败动机。如中央公积金制度,它规定每一个在职人员必须拿出22%的薪金储蓄起来,国家补贴薪金数额的 18%,共计薪金的40%存入在职人员名下,作为其公积金,公积金免征个人所得税,而且利率高,存入年头越久,数额越大。[10]但是,当公务员违法贪污后,他的全部公积金和养老金立即自动取消,如数上缴国库。新加坡通过实行高工薪、高待遇政策,确保公职人员在职时衣食优裕,退休后老有所依,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养廉作用,减少公职人员腐败动机,从而达到吸引优秀人才和保障公务员廉洁从政的目的。

从我国公务员工资、保障制度来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公务员工资水平偏低。多年来,我国公务员实行的是低工薪制度,国家机关工资虽略高于国有企业,但明显低于私营、外资、个体等其他企业,由于工资待遇低而导致政府机关人才流失的情况时有发生。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待遇制度的改革使公务员以目前的工资收入水平应付更加困难,这将产生某些不利的后果:工资过低导致公务员得不到激励,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导致部分公职人员滥用公权以权谋私。

2、在职与退休后的待遇落差过大。与在职时可享受公务配车、公务消费、奖金、津贴、补助相比较,公务员在职和退休所能享受的待遇落差就很大。这也是社会上“59岁现象”(指一些公职人员在临近退休之前走上贪污受贿违法犯罪道路)产生的一个重要诱因。[9]就我国而言,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公务员队伍的素质等实际情况,决定了我国还不具备实行向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的高薪养廉制度的有利条件。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机构改革、人员的精简,提高公务员工薪和退休后的待遇保障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7、礼品接受制度的比较

作为一个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为了防止公务员利用职务便利从一些交际和应酬中获取好处,新加坡法律明文规定,公务员不能接受礼品馈赠和饮宴邀请等,一经查出,以贪污论处。根据新加坡《公务员指导手册》第207条的规定,政府公务员不得为下列目的索取或接受作为鼓励或报答的任何报酬:(1)实施或不实施某种官方行为,或者帮助妨碍、拖延、阻挠或避免某种官方行为;(2)帮助某人获得或阻止其获得合同或利益。而公务员禁止接受的”报酬”包括:(1)金钱或任何物品、贷款、赏金、酬谢、佣金、有价证券或其他任何形式的财产或财产性利益,无论这种财产为动产或不动产;(2)任何职位、就业或契约;(3)任何贷款、义务或其他责任的偿付、放弃、免除或取消,不论这种偿付、放弃、免除或取消是全部的还是部分的;(4)任何其他各种服务、恩惠或好处。[11]从 5

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新加坡所规定的公务员禁止收受的”报酬”,涉及的形式是相当广泛的,而且并不因为礼品的价值小而允许公务员接受。

我国对禁止党员干部收受礼品有过多次规定。如1997年3月28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是我国建国以来颁布的第一个专门的廉洁从政纪律规范。其第1条规定,”党员领导干部要廉洁奉公,忠于职守。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准有下列行为:(1)索取管理、服务对象的钱物;(2)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物馈赠和宴请;(3)在公务活动中接受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4)接受下属单位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赠送的信用卡及其他支付凭证„„”。凡违反规定者,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规定,将受到批评教育、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等处分,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受到刑罚处罚。《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试行)》借鉴了国外公务员廉政制度的许多经验,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廉政建设和党的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它只是一个党纪规范,而不是法律或行政法规。它还不适用于公务员中的非党员和县(处)级以下的普通党员干部。

三、对我国廉政建设借鉴意义的思考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加坡公务员制度的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借鉴,但新加坡毕竟是资本主义国家,它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少。因此,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建设一定要立足我们的国情,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来加强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建设。

1、大力弘扬公务员精神,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我国公务员正面临着工作职能的转变和角色的转换,公务员将以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责。因此,公务员既要继承我们党干部的优良传统,又要适应变化发展的要求,大力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公务员精神,增强忧患意识与创新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建设,自觉用“公务员精神”规范行为,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建设,严格公务员选人用人标准。加快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制度改革。吏治腐败是危害最大的腐败,我们要提高公务员队伍准入门槛,在坚持“凡进必考”制度录用公务员的同时,还必须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注重队伍建设,重点审查道德修养、财务状况和社会关系等。抓好培训与培养,既重“当 前需要”、又重“发展潜能”,并采取更多灵活的方式,拓宽公务员队伍的选人用人渠道,不拘一格地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要继续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权改革,坚持民主推荐的基础性,规范推荐程序,尊重推荐结 6

果,做到既充分尊重民意,又注意综合考量。加大对选人用人重大失察失误等问题责任追究力度,让用人失察问责成为一种常态。强化对人事任免事项的党内巡视考评力度。要对各级“一把手”实施有效监督,建立一批能够直指问题要害的刚性、管用和可行的制度规范,加强对领导干部生活圈和社交圈的监督。

3、结合我国的实际,逐步完善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一要改革现有的公务员待遇结构。应逐步提高公务员货币工资的比例,提高基本工资的数额和比例,降低奖金比例,消减在职消费支出,把各种补贴纳入正式工资,实现实物福利货币化,这样就可以缓解退休前后收入反差太大的矛盾。二要完善公务员退休养老和住房、医疗保障制度。应适当提高公务员的退休养老待遇,减少公务员退休后的生活水准与在职时的差距。优厚的薪酬制度、健全的退休保障制度,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公务员奉公守法、廉洁自律的作用。但是,这仅仅是促进公职人员廉洁从政的一个方面,要使一个国家廉政建设取得实质性效果,还需要一整套严密的监督、约束、教育、奖惩等机制予以配合。

4、建立科学的公务员考核体系,拓展公务员职业发展和晋升空间。新加坡公务员的等级晋升空间跨度很大,而我国公务员职业发展和晋升的空间狭小。我们要抓紧推进公务员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积极探索激励功能强大、指标设置科学、结果运用合理的公务员绩效评估体系,并建立起与公务员绩效评估相配套的级别晋升和工资增长对应机制,从而更好地激发公务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5、健全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始终保持队伍的清正廉洁。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新加坡公务员的监督机制上有一定的西方“三权分立、互为制约”的监督模式特点,在外部监督形式上同我国相比有一定的拓宽。但是,新加坡公务员监督机制中更鲜明的则是“高薪养廉和从严治吏”。而且,他也同我国一样一直是一党独大、长期执政。因此,新加坡的监督机制取得的成功更值得我们借鉴。

最后,感谢 老师的辛勤指导,祝身体健康,生活愉快,心想事成!

参考文献:

5.公务员感想:我的公务员元年2 篇五

除了待遇,大概毕业生最关注的就是这个了,就像买彩票一样,先看看奖金数额,再看看中奖率,之后决定是否投注……

其实这个问题,实在不应该是毕业生关注的问题,有又怎么样?你不报名了?你花不起那个报名费么?多便宜阿,呵呵;你要诉讼、上访、投诉么(貌似去年有人干过,留下笑柄一把,今年有人捡起来么),不是那个年龄和那种身份的人了;没有又怎么样?没有黑幕,你不好好表现就能通过?没有黑幕,你就一定能够考上?这种思维太自我了,太狭隘了,这样的人,还是别参加公务员考试吧。客观的讲,虽然我不满足于现在的状况,尤其是收入情况,但我起码还有一颗奉献的心。天下为公的思想还懂一些,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也依然浓烈。如果你真的只关心自己,我觉得人格是不太健全的,我直接把你pk掉了:)

所以,如果你想从事这一个行业,认可上述的收入状况还有生活状态(前面忘了说了,一会补上),也就是认同于这一中奖金额,那么你就不要担心所谓宝马事件,因为,这种事情不会因为你的担心而有任何的改变,所以尽量心态平和些(天啊,上班之后越来越发现心态平和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体会到保持心态平和是多么的困难)……

不知道是不是扯远了,其实我又有点以长者自居了,坦白的讲,彼时的我也充满了这样的困惑,我每天也都在问着别人同样的问题……让大家见笑了,但是我的经历告诉我,担心真的一点都没有用的。

说说我的例子。报考的是一个还算热门的部委[但是选择的司局却不太热,入职之后才发现,天啊,差距太大了:(],笔试面试一路走来,没感觉到什么黑幕;表现好的时候,感觉分数就高一点;表现不好的时候,就低一点。俺家在农村,父母小学教师,大多数学生就在村里务农;祖上呢,据说爷爷解放前在北京一工厂当过厨子,但是没干几年就回家了,估计和现在打工是一类性质,背景真的清白(不信的人去我们学校再次政审我一回吧,呵呵);说到学校,要为普通学校的孩子说几句,其实俺当时也特自卑,现在很多名校的学生也都要考公务员,对于学文科的人而言,学校这块大牌子在求职过程中意义非凡。但是说实话,在我的考试过程中,没觉得他们占有多大的优势。所以,不要去想这些,把自己做好就好了,要把自己的状态调到最好,这样结果真的不重要了。

所以,俺可以使大劲的拍着胸脯说,俺觉得俺在招考的过程中,没有遇到所谓黑幕,不是因为我考上了,而是我们一批人,大家都是一穷二白,呵呵;另外两个朋友,一个没有所谓背景考上了,一个找了关系但是却留下了遗憾,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但是,坦白地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是一个比较弱势的司局所以如是,也不知道是不是我们运气好,但是我一个朋友是做人事的,他告诉我,其实,所谓黑幕几乎是不存在的,考试不是玩玩耍耍,人事部门也都按规矩的。要知道除非直系亲属,没有几个人好意思为你深说什么,以后大家共事,总不希望一直欠人事部门人情;况且除非超级大领导说话,否则其他人即使说了,可能效果也不大……

越说越离谱了,总结一下吧,省得大家看得不明不白的,我以及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是在阳光的环境中考进来的;第二,宁可信自己也不信黑幕。再说了,如果说黑幕,哪里没有?你还找不找工作了?本身,这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世界。

忽然发现自己说话的思路似乎出了岔子,好像很怂恿大家考公务员似的,这原本不是我的本意。我说话还是太转弯抹角了,这一点比不得司徒斑竹。[强烈推荐司徒北辰《我们为什么心神不定》一文,当时对我而言实在是巨大的冲击……]其实,我是想和大家说,如果有机会去公司或者外企,还是别作公务员了,特别是3 0岁以下的人士……

*关于待遇,补充几点……*

没想到这么多人看帖子,更没想到我在序言中的提示没有起到作用,我说过,我只是一个堕入中央机关的小公务员而已,我说的话,只能部分的说明我们这个群体小公务员的现状。那么多地方公务员,可能还有垂直系统的看了我的帖子,大家可以讨论,但是似乎有分流主题之嫌,呵呵:)

看来第一个问题果然抓住关键了,其实即使我们都知道公务员不是一个高收入的职业,但是很多人其实依然都疑虑这一点,就如同我在签约之后,即使已经被告知自己可能的收入水平,却依然在心里暗暗的揣测会不会有其他的一些收入,比如奖金,比如各种补贴,我期待组织带给我很多的惊喜……然而结果已经说过了,除了3000大洋,我真的什么也没得到,上班1年至今,工资卡上的钱从来没到过5位数,比不上nec哥们一个月的工资,除了酸,我不知道自己还能说些什么……再次提示,这里只是说中央小公务员的情况……

不过待遇这个问题得这么看。我说的是一般部门,而且是相对比较差的部门。如果在比较强势的部门[具体有哪些,建议参照冰冰斑竹所说的政府部门权力趋向一文],或者是一个部委内部比较强势的司局,待遇应该会比这好些。其实好些的概念,可能是水果[广义概念,包括电影票什么的,呵呵]数量多些,发的次数多些,或者被人请客吃饭的机会多些,吃饭的时候有人送你衬衣阿钱包阿领带阿化妆品啊什么,如果你贪恋于这些,我实在觉得你的追求很狭隘,起码不像新世纪的青年……有的部门逢年过节可能有个红包什么的,但是我觉得,估计很有限,因为你一个小公务员能带给别人什么呢?自己称称自己有几两重,就该明白很多事情不属于你的,如果你真地拿到了超过自己重量的东东,劝你还是收手,因为你离末日应该不太远了,别当纪检、审计都是摆设,他们想查谁都基本一抓一个准,你以为自己多聪明那……所以,归根结底,多数公务员,特别是处及以上的人们,状况大抵如此……

为了客观地说些什么,这里必须引入一个“生活质量”的概念,这与待遇相关又无关。相关是因为,如果你赚了很多钱,你的生活自由度就大些,不需要为了看演唱会攒几个月钱,不需要为了买衣服而精打细算;但是,公务员这个群体似乎不太一样。我们待遇确实差,但是生活质量还过得去,别又激动不已的,我是说还能保证温饱。如果一个打工仔在北京挣3000块钱,想在这里长期活下去,恐怕有些困难,但是我们还能,我说过了,食堂可以保证你的温饱,医疗可以让你有个头疼脑热的不至于不敢去医院,办公条件还算舒适,有的部委还有集体宿舍(郁闷的是,我们没有:(,每个月租房大概1000左右),如果你不想存钱,不想为以后的生活留些什么,不需要给父母的生活补充些什么,公务员还没到活不下去的地步,如果真是活不下去了,我们肯定会造反了,呵呵……哪天真有所谓的下级部门接待,或者是所谓的地方官巴结,你还可以偶尔吃上一顿丰盛的晚宴,或者到某个地方游览一番,但是要记住,第一这样的机会很少,特别是小公务员,还是那句话,你不能给别人带来什么,别人凭什么这么高看你?这是个非常现实的时代;第二,即使是这样,在你的心目中,这真的算是成就么?想想nec的哥们选择在某个年假出去游山玩水,尽管花的是自己的钱,但是人家花的起,而起貌似比我们自由多了……即使比较强势的部门,每天的晚宴都吃吃喝喝的,请问你自己真心喜欢么?鲍鱼第一次吃觉得心里满足感很强,敢问天天面对,会不会有些腻呢?吃吃喝喝的搞坏了身体不说,浪费的时间更是莫大的损失……

至于有朋友拿几百块钱的地方公务员工资说是,无语。我们都学过zhe-xue,都知道zhen-li是在一定的时间或者空间范围内存在的。北京的房价-收入比应该是全国最高的,这已经让一个年轻人背负了沉重的压力。且不说奢侈品,就说普通生活支出乃至衣食住行,这应该是小公务员经常接触的,虽然比不得广东、上海以及江浙某些地区,但是谁又敢说北京消费水平低呢?

一屉成都小吃的小笼包子,3块钱或者3快5,普通爷们一屉估计差点,自己算算支出吧,还得忍受卫生条件等等疑虑……所以,请其他地方的朋友谅解我们,干嘛要谅解,要理解才行……

至于衣服,我们去动物园批发市场买,50至100元一件,传出来不吓人就行了。车子嘛,每天挤公交车,300路什么,如果有幸单位能给你办地铁月票,那你就念阿弥陀佛吧。我一个同学帮我搞了一张,每个月支出80元,但是每天都得忍受挤车,从地铁挤公交,可怜我这胖胖的身子……

有人怕是要举出其他职业的例子来说我们了,你是不是要我们和民工比?如果是这样,我有点想打架了,我没有歧视他们的意思,甚至经常和他们聊天,我知道他们离乡背井和我们有一样相同的苦衷。我只说自己,的求学生涯,读到硕士,俺还考了一个cpa证书,我不是说自己是否优秀,只是说自己支付了很大的成本,如此的状况有些唏嘘。有些人又说,你丫别唧唧歪歪了,跳槽算了,呵呵,谢谢你,帮我介绍个工作先?这条路啊,不进则以,一进你就觉得鸡肋无比,我去哪里?企业么,我不是一张白纸了,那么多毕业生,谁愿意培养你?调到地方?嗬嗬,你以为很容易?你以为你是要被培养的青年干部?一年甩手而过,两年,三年……不管何时宣布离开,都不会有太好太有利的时机……

……与其将来你要承受这样一种痛苦的煎熬,请你敲门的时候就要三思……

其实,我还算心理准备充分的,其实一年以来,也只有在这里发了这么多牢骚。大家应该可以看出,我还不是一个愤青,不会妄自批判,嚎叫不已;再者说,如果我们能像曾经的公务员那样,有一所能容身的房子(60平米,两居室行么),子女上学有地方,有退休金,我们现在的工资即使少上1000块钱,都不会感到这般沉重。我们不是一群贪得无厌的人,我们只是想好好工作,平静生活,如果尽到自己的力量能为社会作了一些什么,实在是莫大的幸事。我不是为了发财来到公务员的,我还怀揣着对事业的梦想,但是,现实似乎过于残酷了……转型期的公务员,的确太残酷了。领导们会拿出刚上班时的工资和我们对比,但是后来他也发现,我们的生活质量是差了点……

计划经济的工资,市场经济的福利,这就是我们最真实的写照。手拿着3000块钱,除了抑郁还是抑郁……

总结:正常来讲,发财和饿死都没有可能。但是,仅从待遇来讲,你会生活的很郁闷,真的,当然,如果仅仅只是这一点,还没什么。后面我会说到所谓的发展和前途……。

还不清楚的话,给你几个数字吧。如果满足度是10分,收入及待遇合计5分,生活质量6分,发展及前途4分……

昨天没有发完,把剩下的补上去,并宣布从此不再说有关待遇的话题。因为如果只是待遇清苦点,倒还可以忍受,只是在清苦的待遇之外,那种对未来的茫然和对自己前途的未知会时时的困扰你,至于专业,恰恰在这个系统内不是很重要的,稍后我会专门写一下……

6.关于公务员考试的一点感想 篇六

一直想写一些东西,跟后面考公的人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但是又害怕别人说我不自量力,但是当我上周末真正和考官面对面的以同事而非考生身份接触后,我才觉得更加有必要和大家交流一下了。

(一)到底要不要复习如果你是一个非常想进入政府工作,且想将自己考上公务员的概率提高到90%以上的人,那么我觉得还是好好复习吧。“皇天不负有心人”,古人的话或多或少都会有其合理性的。根据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报的每个职位都是竞争比例超过1000:1的,进入面试的概率100%,被录取的概率75%。我在这里并不是想要说我自己有多么的厉害,因为进入北大学习的同学都是绝顶聪明的,即使你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你想一下,北大都考进来了,何况是公务员考试?它考的都是不超过高中的东西,相信通过努力复习肯定能考到自己满意的部门的。

(二)到底是不是都要靠关系说实话,在我第一次参加考试之前,我也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看到当前社会的一些黑暗面,总觉得这个世界缺乏光明。尤其是第一次面试,也是唯一一个没被录取的考试之后,我越来越觉得是别人有背景。不过平静下来以后,我就释然了,因为如果我的竞争对手真的有很强大的背景的话,那是我倒霉,但是不可能所有考试我的竞争者都有背景。如果真的全部都有背景,我都被别人的关系所淘汰的话,那么这反而是好事了,这样的政府就不值得我去效力了。想通以后,我参加了后面的几个考试,结果证明,有背景的人肯定是存在的,但是有能力的人肯定是不会被政府抛弃的。

(三)到底要不要上辅导班根据我和几位一起复习考试的同学,不管是考入中央部委,还是考入地方政府的,基本都没报辅导班。大家都是从高考走过来的,相信当年也都没上过什么辅导班。大学以前的学习经历应该让大家明白,考试靠的是自己,不是别人辅导。大家只要拿出当年高中时的精神和自信,公务员考试不在话下。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如果说考公务员必须要报辅导班的话,那岂不隐含着这样一个信息:谁报的班钱越多,那他这个辅导班就会比钱少的好,那他考上的概率就大。那这岂不就意味着,谁舍得花钱,谁就能考上。换句话说,这岂不是说公务员可以掏钱买?我想国家不会傻到这样做的。大家可以咨询一下以往考试的人,或者看看以往的帖子,会发现很多人说,复习还不如不复习。这里我不是要否定复习的用处,而是说,有时候甚至是大多数时候,辅导班的害处大与益处。

(四)到底要怎样复习首先,大家一定要明确,不管是什么考试,它都是有其自身规律的。我们如果想要实现事半功倍之效,就必须自己思考,寻找它的规律。这也是我一直给高中生演讲时说的。举个例子,有很多高中生说自己数学题做题慢,做不完,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花时间去想各种题的应对之法,也就是解题方法。如果他肯花时间去寻找方法的话,那么虽然前期她需要花些时间,但是以后考试,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但是,学生们往往都以作业太多为由,不舍得花时间思考,最后依旧陷入了“题太多——做不完——题更多——更做不完”的恶性循环。举这个例子,是想希望大家再复习的时候要多思考,从考官的角度去考虑他们会如何出题,这样你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复习。

其次,是关于辅导材料。我反对上辅导班,但是并不是说就不要辅导教材了。我看了30多本各类公务员辅导书,最后个人认为,行测的话看华图更好,申论的话中公讲的更符合逻辑思维。至于其他的辅导书,基本可以用“垃圾”两个字概括了。大家要注意,辅导材料只能起到辅导的作用,关键还在于自己思考,尤其是申论,估计最初开始复习的人都想着写策论,因为策论好写,写来写去就那么二三十条对策,事先就可以准备好。我并不是反对写策论,只是提醒大家,你写的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否则大家动不动都写“要加大财政投入、要加强监督管理、要完善法律法规”,这都已经被写烂了,你如果也这样写,怎么可能得高分。当然,申论的基本套路是不变的,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关键在于你如何将这三部分写的和别人不一样,这就是你们急需自己思考的问题。

再次,多看看人民时评里面的文章,它们代表了中央的最新精神,另外这些文章都是中央的笔杆子写的,都是高水平文章,里面会有许多经典的句子,可以摘录下来自己用。至于说其他的《半月谈》之类的,个人感觉帮助是有的,可以增强对政府文风和用词的感性认识,但是总体来说帮助不大。行测的话,就是要先通过以往的题来进行感性认识,知道行测到底考什么,然后自己仔细发现各类题的规律或者叫方法,最后拿各种真题练习,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测试。考试的时候行测时间是2个小时,那么你平时1个半小时的水平就基本上反映了你考场上2个小时的水平,因为考试的时候会有题型变化、心理紧张等各种不可预知的因素影响到你的做题速度,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平时自己模拟的时候觉得基本都能做完而且做得很好,但是到了考场上时间异常紧张的原因。

7.对我国推行公务卡管理制度的研究 篇七

关键词:公务卡,对策

我国的公务卡管理制度作为新型财务结算手段, 是财政监督制度的创新, 有利于规范财政资金使用, 完善我国公共支出管理体系,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的力度, 增强财政信息的公开、透明, 为创建廉洁政府提供制度保障。但是, 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的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目前公务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 由于我国金融业发达程度不够, 公务卡的受理商户分布不均, 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小商家刷卡网点少, 偏远地区有的甚至不具备刷卡消费的条件。另一方面, 由于信用卡的受理商户要向银联公司缴纳手续费, 影响了商户的盈利空间, 有些商户抵制刷卡行为, 个别商户甚至将手续费成本转嫁给刷卡人, 提高了使用公务卡的成本。此外,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 网上购物及一些零星采购开支日渐普及, 但由于代理银行、某些网站对信用卡网上购物额度有限制 (一般为每笔不得超过2000元) , 造成很多网购无法使用公务卡结算。公务消费领域无法使用公务卡情形的存在, 使公务活动的监管存在盲区, 也给弄虚作假创造了可操作的空间。

(二) 公务卡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

我国公务卡管理制度具有时效性, 且财政部门要求及时、有效的对公务卡刷卡消费信息进行动态监控, 对公务卡的相关信息必须及时进行收集和处理。在办理公务卡业务时, 必须将预算单位公务卡业务信息平台与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以及代理银行的网络平台实现全面对接, 能够科学、合理地收集公务卡支出和还款等各项信息, 财政部门能够及时收集和处理公务卡活动的相关信息, 财务人员办理结算业务时能够通过公务卡信息平台来查询公务卡消费信息, 从而使得我国公务卡管理制度的全面推行获得良好的信息系统支持。

而目前, 我国预算单位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 信息化程度不高, 网络设施和技术落后, 联网过程时间长、速度慢;而银联公司同发卡银行、收款银行统一进行结算核实再将相关信息上报至预算单位, 对公务卡业务信息反馈速度也比较慢, 当天的消费记录无法当天提取, 无法实现当天报销;而且某些消费记录无法查询。财政部门无法及时、全面的获取公务卡的相关信息, 导致无法准确掌握公务卡管理制度的具体执行情况, 发现和解决问题, 无法对违规行为进行及时处理, 阻碍了我国公务卡管理制度的推行, 不能有效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

(三) 公务消费的资金流向不透明给财务审核带来困难

持卡人在公务消费后, 一般会持有效报销票据和POS机小票到单位财务部门进行报销。但是, 很多POS小票只显示消费的时间与金额, 大部分POS小票上都不能载明消费商户的详细有效信息, 如收款单位的全称、税号、地址、联系电话、具体消费项目, 无法与报销票据进行核对。尤其是很多大型的综合型商场超市, 其POS小票也只显示消费的时间与金额, 这必然给财务部门对业务真实性的审核带来困难, 资金流向也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督, 也为虚假信息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

(四) 公务卡持有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1) 由于公务卡结算涉及个人消费习惯及财务报销习惯的改变, 而在我国, 传统的货币消费观念和习惯已根深蒂固, 因此无论是公务卡的持卡人还是单位的财务人员, 对于公务卡存在着一些抵触情绪。而且有少数的预算单位由于对公务卡结算制度不够了解, 出现由于单位报销不及时和个人还款不及时而产生滞纳金及罚息, 并影响个人的信用记录, 使持卡人不愿意使用公务卡结算。 (2) 由于使用公务卡减少了现金的使用, 使公务消费呈现透明化, 冲击了一些部门和人员原有的利益格局, 提高了腐败成本, 导致公务卡的使用率不高。 (3) 公务卡持有人的信用水平限制了公务卡的使用。不良信用记录是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其他各大银行组成的个人征信平台, 一般个人不良信用记录需要7年的时间才能清除记录。由于申请信用卡需要审核申请人个人的信用状况, 因信用水平达不到办理要求的人数不少, 有的甚至是经常需要公务支出的办公室主任或财务人员, 这就使这些人不能参与公务支出的报销, 不利于公务卡工作的开展。

(五) 监管职能缺陷

我国的公务卡管理制度是对财政资金支出的实时监控, 具有时效性和强制性。目前, 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缺乏监管意识, 政府各部门和预算单位的支出管理普遍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既没有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也未设置相应的监管部门和职位, 对存在的风险不能进行事前控制、科学规避, 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积极反馈, 没有对公务卡违规使用建立惩罚机制。同时, 各预算单位由于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效率低下导致在公务卡的全面推广和使用中没有按照规定执行, 监管职能不到位, 难以适应我国公务卡管理制度和新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因此, 随着我国公务卡管理制度的不断深入开展, 建立全面的监督体系的显得愈加重要, 从法律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以及群众监督等方面对公务卡管理制度的使用进行监管, 保证我国公务卡管理制的安全、规范运行。

二、完善公务卡管理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一) 加快公务卡配套设施建设, 改善公务卡的受理环境

公务卡结算范围不仅涉及城市、乡镇等各类地方, 而且涉及酒店、餐饮、零售、交通等各个领域。因此, 一方面, 加强公务卡受理环境建设, 改善公务卡用卡环境条件, 加大布设密度, 增加机具数量, 扩大POS机布设范围, 尤其在公共消费领域的商场、宾馆、饭店、交通售票等场所布放POS机;加快乡镇特约商户尤其是乡镇招待所的发展工作。加强行业单位合作, 加快公务卡向行政处罚、路桥收费、公用事业缴款等领域延伸, 为持卡人提供多种交易平台和支付方式, 改善公务卡的受理环境。

另一方面, 人民银行和财政部门要加强政策研究, 通过税收优惠、减免手续费等措施,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提高商家安装POS机的意愿, 以此增强商家刷卡交易的积极性。

此外, 发卡银行应积极提高公务卡的安全防范技术, 加强公务卡安全的使用环境, 打击高科技犯罪力度, 形成多渠道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预防和打击公务卡违法犯罪的长效机制, 消除持卡人用卡安全方面的顾虑。全面改善公务卡刷卡环境, 拓展公务卡使用范围, 为公务卡的使用创造顺畅、便捷的运行条件, 避免用卡环境滞后影响公务卡的推广实施工作。

(二) 加强公务卡支持系统建设

目前, 我国公务卡结算主要使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和公务卡支持系统两个系统软件。通过两系统的对接, 即时传递公务卡消费的信息, 实现财政部门对资金的动态监控和全过程监督, 确保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和安全完整。在此基础上, 今后还应进行升级改造, 结合实际需求优化和完善公务卡支持系统, 在技术和制度上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公务卡信息安全, 为公务卡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平台。

(三) 加强信息采集力度, 监督财政资金流向

公务卡制度的改革, 就是要减少单位现金支出, 便于财政部门对资金流向的掌控。但是, 收款方信息的缺失会制约公务卡制度改革的力度, 妨碍监督资金使用职能的有效发挥。为了进一步完善财务核算, 真正使资金使用做到公开与透明, 财政部门应当对公务卡刷卡POS机进行改进, 将消费商户的有效信息, 包括收款单位的全称、税号、地址、联系电话、具体消费项目等信息进行汇总, 在POS小票中予以列示。这样, 既能保证公务卡消费的真实性, 使其资金流向具有可追溯性, 也便于财政部门对资金流向的掌握, 充分发挥财务审核和监督的作用。

(四) 加强公务卡宣传, 提高用卡积极性

财政部门应联合发卡银行、人民银行充分利用舆论媒体的作用, 加强对公务卡结算制度的宣传工作, 深化用卡观念。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介, 加大对使用公务卡的优势进行宣传, 加强对持卡人用卡安全教育, 提高用卡人操作能力, 提高持卡人对公务卡推行工作的认识, 消除持卡人以及财务人员对于公务卡的抵触情绪。

增强持卡人对公务卡制度的了解, 加强用卡知识培训。在公务卡的使用过程中有些概念比较容易混淆, 如:记账日、还款日、滞纳金、手续费等。这些概念持卡人稍不注意就容易弄错, 使得部分持卡人对公务卡产生恐惧情绪, 不敢使用公务卡进行消费。发卡行应普及公务卡使用知识, 讲解公务卡的使用规则, 促使人们深入了解刷卡消费的便利, 从观念上接受刷卡消费, 为公务卡结算制度的推广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五) 加强对公务卡管理制度的管理和监督

公务卡管理制度是财政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制定公务卡结算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 尽快制定《国库集中支付法》填补财政支出法律法规的空白, 并将公务卡结算制度纳入其中, 同时对《预算法》、《预算会计制度》、《国库现金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 明确公务卡结算的法律地位、结算要求, 使得财政支付有法可依, 明确财政部门、用卡单位、银行、持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及法律责任, 确保公务卡结算工作顺利进行。

加强公务卡的日常管理, 发现问题及时排查和纠正, 建立日常在线监测制度。制定违反公务卡结算规定的责任追究制度, 对公务消费腐败采取零容忍态度;定期将单位违规情况进行通报, 并将公务卡的使用情况纳入预算单位年度综合评比;制订强制消费目录;针对公务消费过程中出现的严重浪费、虚开发票等行为, 为从根源上杜绝腐败, 必须要加强预算编制制度、预算审查和监督制度、预算执行后的审计制度的建设, 对公务消费的每一个项目、每一笔开支都要做到细化, 加大财政支出预算的透明度;接受民主监督和约束;对于那些利用公务卡进行高消费、高浪费等行为, 一经查实, 要做到依法严惩。建立财政、监察、审计、银行等多层次的公务卡监督体系, 结合公务消费刷卡的动态监控, 加强对公务卡实施情况的跟踪监督, 加强对公务卡管理制度的管理和监督。

三、结语

我国的公务卡管理制度作为新型财务结算手段, 是财政监督制度的创新, 有利于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 提高财政性资金支出的透明度。因此研究公务卡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深化相关方面的配套改革,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的力度, 真正发挥公务卡在财政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敏.公务卡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会计之友, 2009, 11

[2]张雪芬.赵大可.张卫东.改进公务卡结算制度的几点建议[J]中国财政, 2014, 14

[3]张丽.高校公务卡改革现状研究[J].会计之友, 2012, 12

8.公务员制度:温和推进的千年变革 篇八

10月16日至26日是今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统一招考的报名时间,据报道,今年将招纳约8400人,是有史以来最多的一次,而去年招纳的人数仅次于今年。尽管招纳人数逐年增多,但近年来,在公务员统一招考中,不少城市还是出现了爆棚现象,在沈阳,报考人员与实招人数的比例曾达到79:1。成为一名公务员依然是许多人心中的梦想。

“卷子总比条子好,赛马总比拍马强。”在公务员招考制度开始之初,社会上如是评价。人事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说,中国实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打破身份、地域界限,“考官”代替“跑官”,“论资排辈”让位于“竞争上岗”……从而保证了政府机关良性运作的生机和活力。

对于有着五千年封建官制传统的中国来说,从“伯乐相马”到“赛场比马”确是一种质的进步。

在中外历史上,官员的产生不外乎三个渠道:君主恩赐、政党分肥和公开招录。发源于西方的公务员制度,是世界现代民主法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公务员制度的实施,从根本上打破了千百年中国用人制度中的人治传统,扭转了过去政府机关人事管理人治化的弊端,使得中国公务员管理的主要环节已经实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走上了法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公务员制度在中国的实施,是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则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当中的一项核心课题。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这是古今中外的任何政府取得存在合法性和持久生命力的根本。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追求即在于此。

进入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印发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6个法规性文件,新的《国家公务员法》亦有望尽快出台,这些标志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始由局部改革、单项突破,转向综合配套、整体推进。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使得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任务更加紧迫。近年来日趋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显示,党政干部普遍面临执政能力和执政形象的问题,继续推进和完善现代公务员制度,将是提升党政机关执政能力的一条必由之路。以公务员制度建设为主线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将会大力推动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为核心的政治体制改革。

各种各样的人事制度改革热潮正在各地广泛掀起。例如,最近,在黑龙江省产生了经过基层提名、县中层以上干部现场测评、并在多名候选人中被“海选”出来的县长。在安徽合肥,8名在年度考核中不称职票超过30%的厅级干部被省委分别作了职务调整。与此同时,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加大了整肃吏治腐败的力度。

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制度即文官制度,大都已发育了100多年,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官僚技术、制度和现代化的官场文化。今天,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亦需要进入技术、制度、文化三层次进一步突破。未来的公务员制度建设,应遵循技术、制度、文化三位一体并重的改革,而非单纯的制度操作。

在目前的制度框架内,有很多有待作用的技术改革领域。从整体上看,综合考试的内容仍过于常识化,死记硬背的偏多,不利于发掘报考者的创造性才能;而申论考试本是着重考察考生的分析、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的,但阅卷者中有一部分是中学语文教师,他们更多以作文的标准评卷,对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对策缺乏识别判断能力。类似的技术环节还有很多,有待专门的研究和突破。合格公务员首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神圣感、坚定的原则意识和科学的现代公民精神,而这是当前中国学校教育中比较缺乏的。

就制度建设而言,一方面当然要加大遏制和防范公权腐败的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公务员权利的保护。一些公务员自嘲为“三无”人员,即“无人权”:领导叫加班就加班,叫干啥就干啥;“无人格”:动不动就挨批;“无人性”:多年来屡禁不止的党政干部腐败现象,使少数公务员在者百姓眼里是一种粗暴的“无人性”的形象。此种情况亟待根本改善。

上一篇:运动对心脏的作用及影响下一篇:漂亮的花坛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