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

2024-11-13

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共8篇)

1.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 篇一

大学生信仰问题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调查背景:
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一个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和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问题。如何使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中流砥柱和 社会知敏感人群的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地持有正确合理的 信仰,依然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我们 希望能够通过针对不同对象的调查和分析,来做出当代大学生 人生追求与信仰的判断,达到以下目的:1.加深大学生对袭击 的人生追求和信仰的整体认识和思考;2.透过表层深入到大学 生的情感深处,判断何种情感支撑着信仰的需求从而揭示信仰 “有无”的心理依据:3.通过马克思主义之外的信仰的选择,判断大学生信仰状况的一些值得关注的趋势:通过调查现实中 大学生信仰形成的路径,探索对大学生信仰教育全面而有效的 策略。

二.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
调查对象是在校大学生,覆盖大

一、大

二、大三年级,实 行小范围的调查。

三.问卷样式: 问卷样式: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采取网上调查的形式,共设计题目 9 项,问卷主要是对学生一些基本信息以及对信仰的一些看法。

四.问卷形式为: 问卷形式为
1.您的性别: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男

B.女

2.您所在年级: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大一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到引用源。D.大四 到引用源。大三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大二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错误!未找 错误!

3.您的生源地: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城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农村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您有信仰吗:
A.错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有 未找到引用源。说不清 B.错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没有 未找到引用源。C.

5.信仰问题是否重要: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重要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不重要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影响个人信仰的因素有哪些: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周围环境

B.个人经历

C.性格

7.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
A.过时 B.不过时 C.不清楚

8.马克思主义在信仰问题中是否重要:
A.重要 B.不重要

9.您认为信仰宗教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作用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使人们更迷信,屈服于所谓命运

四:结果分析
1.您的性别:
男:60% 女:40%

2.您所在年级:
男 大一: 大二: 大三: 19% 63% 18% 女 17% 59% 24%

3. 您的生源地:
男 农村: 城市: 36% 64% 女 33% 67%

4.您有信仰吗:

城市 男 有: 没有: 49% 51% 女 63% 37% 男 23% 77% 农村 女 31% 69%

5.信仰问题是否重要:
城市 男 重要: 不重要: 40% 60% 女 65% 35% 男 28% 72% 农村 女 38% 62%

6.影响个人信仰的因素有哪些:
城市 男 13% 37% 60% 女 17% 23% 60% 农村 男 6% 74% 20% 女 9% 55% 36%

周围环境: 个人经历: 性格:

7.马克思主义是否过时:
城市 男 33% 47% 20% 女 27% 54% 19% 农村 男 39% 31% 30% 女 37% 27% 36%

过时: 不过时: 不清楚:

8.您认为信仰宗教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A 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B 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作用 C 使人们更迷信,屈服于所谓命运 大部分选 A 少部分选 B 极少部分选 C


2.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 篇二

大学生信仰问题是一个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据近年来的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信仰已呈多元化,其中大学生选择宗教作为信仰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宗教在大学校园的蔓延,已备受全社会关注。

1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

今年,沈阳工业大学开展了“大学生群体宗教信仰基本情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86份。

1.1 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

调查显示,有宗教信仰者占23.14%,其中37.32%信仰佛教,54.84%信仰基督教。以上数字表明,大多数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此次调查中,也有一些党员、团员信教。受社会环境变化、文化冲击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制约,当前大学生信仰危机已引起全社会关注。

1.2 大学生宗教信仰动机

在“你接受宗教信仰的原因”的选择中,排第一是“受家庭的影响”。虽然家庭成员中有信教者不必然导致大学生信教,但受家庭影响,大学生至少对宗教不会排斥,较为容易趋近宗教,有25.23%的人通过“家庭聚会”方式参加宗教活动。其次是“感情受挫”、“学习压力”和“经济困难”。可见,大学生信教更多受个人主客观因素影响,或寻找感情寄托,或规避实际问题。

1.3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实情况

在信教者“了解宗教的途径”的选择中,“选修相关课程,阅读相关宗教书籍”占44.69%,“通过网络和收听境外福音广播”占36.78%,“通过与教会以及教职人员的接触”占38.42%。其中,信教学生“经常”参加宗教活动仅有24.25%,44.14%的同学“偶尔”参加。

1.4 大学生宗教认识观

关于宗教性质和作用,在“什么是宗教”问题上,61.73%的人认为“宗教是一个团体,有自己的组织,有教义教规”,但只有17.91%的人认为“宗教是不科学的”。关于对待周围信教者态度,“非常理解”和“基本理解”的被调查者分别占21.24%和47.25%,只有2.3%选择“鄙视”。

2 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特征

2.1 从信仰选择上看,基督教、佛教在信教人群中影响较大

大学生中信仰基督教、佛教人数总和达92.16%。信仰基督教人数的增多,与经济全球化,西方文化对我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冲击不无关系;与《圣经》等宗教典籍较强的文学性、故事性、哲理性也密不可分。

2.2 对宗教显示出一定兴趣,但对宗教的认识、了解程度不深

据统计,36.63%的同学想读一读《圣经》等宗教典籍,有22.07%的人“曾经想过”读宗教典籍。但仅有19.74%的学生认为“宗教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有冲突”。很多大学生对宗教教义教规及经典文献知之甚少,对宗教的本质认识不深,缺乏最基本的宗教知识,有些根本没有达到信仰的程度。

2.3 认同宗教某些社会作用,对宗教本质认识模糊

关于宗教评价,79.89%认为宗教有好有坏,只有8.76%认为“宗教只有坏处”。40.92%和25.66%的学生相信宗教信仰“使人乐观”、“会增长智慧”,选择“会影响工作”的占6.31%。结果表明,大多大学生认同宗教的社会功能,认为信仰宗教使人有所依托,有助疗伤救人,对宗教持宽容态度,这说明大学生缺乏对宗教本质的正确认识。

3 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探析

3.1 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

改革开放的深入,使西方价值观念更广泛地进入我们生活,宗教对大学生的渗透明显增强。对政治敏感性不强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受其影响。同时,社会生活正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巨大嬗变。由于大学生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局限,对社会上不合理、不平的现象尚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当遇到挫折时,往往会从宗教中寻找内心和谐、精神抚慰与寄托。

3.2 家庭因素的不利影响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信教学生有61.04%的人接受宗教是“受家庭影响”。大学生在家庭宗教圈中深入接触宗教,了解教义教规,构建一个超脱的精神家园。

3.3 自我心理因素的制约

宗教作为一种心灵慰藉,迎合了大学生心理需求,让他们走出孤独、失落、焦虑的阴霾。因此,面对物质贫乏、精神空虚、家庭和就业压力、社会诱惑心理素质不好的大学生为逃避现实而接近宗教。

3.4 个人科学信仰的缺失

中西文化的碰撞,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让生活在社会转型时代的大学生信仰迷茫,信仰缺失给宗教信仰可乘之机。

3.5 教育手段方式的落后

近年来,高校加强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两课”教学,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更加受到重视和强化,但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针对性不强、教育形式古板单调、内容脱离实际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需要,缺乏亲和感,对社会上各种唯心主义的错误思潮缺乏有力的批判,不能很好地发挥引导学生建立牢固信仰的作用。这样,一些封建迷信、伪科学、邪教就钻了空子。

3.6 宗教文化的魅力吸引

3.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 篇三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宗教信仰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并且还有上升的趋势。正确面对宗教信仰问题关系到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甚至关系到学生和社会的安全。文章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研究高校学生宗教信仰情况,研究其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工作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宗教;信仰;调查研究

受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和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高校学生中信仰宗教的人数有所增加,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也已经成为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的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1.问卷基本情况和收发情况

此次宗教信仰情况调查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采用按比例随机发放原则,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1000份。其中有效问卷870份,有效率87%。有效答卷中,男生428人,女生442人;党员60人,团员763人,群众47人。

2.调查统计结果及分析

2.1现阶段大学生信仰倾向

关于您认为什么是人生信仰的问题,有519名学生选择了心里明白,有225名学生选择了没什么概念,只有126名学生选择了可以系统描述人生信仰。这说明了目前高校信仰教育的缺失,大部分学生对于人生信仰的理解处于模糊状态。

关于信仰倾向问题的调查,有名310同学选择了科学,64名同学选择了宗教,307名同学选择了马列主义,189名同学选择了个人成功或者其他。

从信仰倾向的问题选择中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中,社会主义主流信仰仍处于主要地位,大部分的学生希望通过科学知识和马列主义的指导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但学生的信仰倾向并没有集中在科学或者马列主义某一个方向,说明现阶段大学生的信仰认知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受信息多元化的冲击,现阶段高校学生的信仰认知不仅来自学校的主流信仰教育,还受到了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大学生适应经济社会的自主意识也越来越突出。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面对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倾向于个人的成功,信仰倾向表现得越来越务实。

2.2现阶段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

关于您是否拥有宗教信仰的问题,有655名学生明确表示没有,有151名学生表示对宗教感兴趣,想去信仰,只有64名学生拥有明确的宗教信仰,在拥有宗教信仰的64名学生中,有36名学生信仰佛教,有21名学生信仰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4名学生信仰伊斯兰教,2名学生信仰道教,1名学生信仰其他宗教。

可见,现阶段高校的学生中有宗教信仰的人仍然是少数,当然也有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宗教的一定的兴趣,这与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较强有密切关系。特别是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学生了解到宗教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便捷。年轻人好奇心强,对宗教自然会产生探究的兴趣。除此之外,随大流地跪拜、上香、获取和佩带各种宗教器物,如佛像、十字架等也被认为是一种潮流[1]。

2.3 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

在明确表示有宗教信仰的64名同学中,关于其宗教信仰原因,有31名学生认为促使人信教的原因是受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有17名学生认为宗教能够消灾免祸,有11名学生认为是内心的需要,精神寄托。有5名学生认为信教是信真理。而有明确宗教信仰的学生中,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学生,他们的家庭信仰背景和家庭教育决定了他们必然根据其民族习惯接受自己长久以来坚持的宗教信仰。生活在大学生身边的信教人士的个人品行和人生信仰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起着根深蒂固的塑造作用。正是这些人所追求的至善道德,在当今社会的道德“重构”中显示出了独特意义。这种道德的恪守者,不再被一些大学生视为“异端”,而在某种程度上被当作“楷模”,对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召[1]。

2.4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理解

关于您认为什么是宗教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40名学生对于宗教持有相对客观的态度,认为其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或者是一个有自己组织和教义的团体。这也体现了现阶段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更趋于理性,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政治教育中的宗教性质和内涵的界定。

关于您认为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的问题,有392名学生选择没有矛盾,有381名学生选择说不清,有86名学生选择相互对立,有11名学生选择宗教就是科学。

对于宗教是否对你有帮助的问题上,在有宗教信仰的64名学生中,有20名学生选择对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积极帮助;有33名学生认为可以帮助约束个人品行习惯;有5名学生选择宗教史神圣的,需要信仰;有6名学生则认为没有作用。

2.5大学生对宗教信仰教育的理解

关于大学生对待身边信教的同学和朋友态度的问题,有592名同学选择了非常理解或者基本理解,选择不理解或者鄙视有宗教信仰的人的有278名。关于高校是否应当开设课程,进行宗教知识的讲授,有861名同学选择了应该但要适度,只有9名同学选择坚决反对。由此不难看出,尽管有明确宗教信仰的学生占少部分,但大多数学生对于身边有宗教信仰的人以及宗教信仰教育持相对宽容的态度。

3.现阶段大学生宗教信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宗教信仰呈现多元化趋势

在本次调查中,学生信仰的宗教包括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宗教形式。这说明了目前高校学生群体当中,宗教信仰形式呈多元化趋势。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个地区,由于社会和家庭背景不同,很多有宗教信仰的学生把具有地域特色的宗教信仰带到学校。此外,迅速发展的现代化传媒也为各类宗教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学生可以在更开放的环境获取更多的宗教知识,促进了大学生探索宗教的兴趣。

3.2 信仰教育薄弱,宗教知识缺乏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对什么是人生信仰,什么是宗教等知识还处于一种迷茫状态。特别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学生,他们对信仰的概念还是相当模糊的,对于国家相关的宗教法律制度更是知之甚少。大学生是一个独特的群体,其信仰问题关系着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在价值多元、思想困惑、道德失范等多种复杂因素作用下的社会转型期,改变教育手段,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4.正确引导现阶段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对策建议

4.1 进一步改进和强化马列主义世界观教育

从现阶段在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来看,高校必须采取更加积极可行的教育教学手段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帮助大学生树立与时代接轨的马列主义世界观。让大学生看到马列主义唯物史观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不是像以往仅简单地灌输知识。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学生集中的学校,针对其家族宗教信仰传统,通过积极的方式宣传无神论的思想,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信仰。

4.2加强科学知识和宗教知识的普及教育

人们对周围自然环境和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是迷信产生的重要原因,而大学生往往是通过图书、网络或宗教人士的宣讲等手段了解宗教知识,难免对宗教产生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大学教育应当尊重客观规律,开设宗教类选修课,正面介绍宗教知识,宣传国家的宗教政策,消除大学生对宗教认识的神秘感,引导大学生划清唯物论与唯心论、科学与迷信的界限,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或者信仰宗教,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广泛借助于第二课堂、网络及各种活动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把握好校园文化活动的价值导向和政治方向,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4.3 高校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大学生宗教信仰活动

从大的趋势看来,大学生宗教信仰呈逐年上升趋势。高校应正视这一客观事实,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保障大学生宗教信仰活动的健康开展,规范校园内的宗教活动,积极有效地防范和抵制各种势力、邪教组织在大学校园的宗教渗透活动。[2]同时增强大学生宗教法律意识,积极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的信仰选择,及时了解学生信仰状况和发展趋势,开展有效监管。

4.4 重视宗教学科与思政队伍建设

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手段,遵循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入手,创新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新式。深入调查研究大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知识体系,了解他们的信仰状况。改变以往的思政教育填鸭式手段。以正确的理念教育学生,以灵活的手段引导学生。为学生构筑起一个思想性和学术性并存,并且能够体现自主参与的思想交流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塑造作用。提升高校辅导员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使这些工作人员也能了解基本的宗教文化和国家相关政策,以便有效地进行日常或突发有关宗教事务的处理。

5.结语

现阶段高校学生的文化价值取向中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分析了解大学生宗教信仰新趋向,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尊重客观规律,理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自觉地抵御有神论思想,才能正确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陈立新.大学生宗教信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兼析锦州地区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成因,2011,(2).

4.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 篇四

(大学生理想与信仰问题)

业:XXX。。班

级:XXX。。小组成员:XXX。。

一. 调查背景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的理想信仰状况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与命运,当代大学生理想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国内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制约,也确定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不信仰马克思主义,不信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片面追求物质享乐,缺乏社会责任感。理想与信仰,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奋斗的目标和精神支撑,也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是任何国家和个人都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和价值坐标。

二. 调查目的

当今科技与社会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要想更加稳健快速地进步,需要更加先进的文化与知识。然而,在物质世界越来越鲜艳光彩的同时,人们的精神世界却也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迷茫,越来越没有理想信仰。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军,大学生肩负着不可推脱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了解大学生的人生理想与信仰,支持、鼓励‘引导大学生树立并坚定正确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来鞭策自己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时刻为自己的未来打造良好的基础而准备着。于是,我们选择了“当代大学生人生理想及信仰调查”这个题目,对周围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内容摘要:大学生人生理想及信仰指导着我们在生活中与学习中的行为,大学生要具备崇高的理念和坚定的信念,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端正自己的态度,坚持自己的拼搏,把自我的精彩表现出来,做一个有理想有信仰的新实际的优秀青年。关键词:大学生 宗教 人生信仰 人生理想 成功 态度

三. 调查对象:当代大学生

四. 调查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

理想信仰决定态度,态度决定命运,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使我们的大学生引起注意,给我们以启示。

(二)研究的内容

1.大学生有无坚定的理想信仰

2.大学生理想信仰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3.大学生如何践行理想信仰

(三)研究阶段

1.准备阶段

确定调查内容,制定调查,组织分工

2.实施阶段

(1)调查周围的大学生,了解他们理想信仰的状况(2)采访同学,了解他们对大学生人生信仰与理想的看法并收集他们的建议

(3)上网查找资料 五.调查方式

网上问卷方式,实地采访

六.调查时间

2013年5月12号~2013年5月17号

七.问卷结果及其分析

(一)调查对象性别比例

(二)调查总体数据阅览

1.你的理想该变过吗:

2.你选择所在专业的原因:

2.你认为理想在人生中的位置:

4.你的理想信仰更倾向于哪方面

5.你的大学生活怎么样

6.大学期间,你的理想改变的原因

8.你有信仰吗

9.你的信仰是怎么产生的10.当你发现现实与理想有差距时,你会

(三)详细数据分析

(四)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五)下面我们就对大学生理想与信仰出现危机的几个因素进行简单的讨论 1.自我认识模糊,对自己定位不准确

自我认识是大学生进行人生理想及规划的前提,只有首先对自己有全面、且符合实际的认识,才能有效地进行人生定位、追求自己的梦想,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大本分对于自己的潜能、价值观、态度、意志力和抗压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质缺乏认识。2.现实社会的困惑

当前,我们中国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这个时期的年轻人,在学业、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惑已经超过了从前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观、爱情观等,面对日益复杂多元化的社会,年轻人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如何应对人生的选择。现阶段的大学生们面对现实生活中“人究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或“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的选择的困惑,是因为社会中多种价值取向的存在,给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树立了多种标准,让人难以判断对错。然而,由于权力关系和亲情关系,甚至金钱利益的诱惑,这一价值标准却失去规范力,以至于权、情、法关系仍是当下热点问题,大学生对这种诱惑的选择导致信仰出现危机。

3.重个人利益,轻国家利益

当代大学生多数赞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了国家、为集体做贡献,但是个人主义、个人私欲在学生中很有市场,这些在无形中导致了集体主义的淡化,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唤醒起当代大学生为社会贡献的意识。(六)应采取的措施 八.调查体会

大学生是一个未来社会建设的主要群体,关于大学生在我国目前这个社会转型期来说,大学生这个敏感团体在某些方面出现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偏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社会政府学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大学生本身也应该清楚地认识自身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让社会更好地了解我们,认同我们科学的人生道路,指正我们不好的思想品质,并引导我们更好地适应自身,服务于社会。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动的,是在曲折中前进的,但是应该在正确的引导下才能走向合理的价值取向。作为大学生,理想必不可少,但也要符合实际,希望在学校的领导下,我们大学生能自主自立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努力达成理想。理想是生命的航标,它指引生命的方向,人生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于未来的一种追求,一种向往,一种希望。我为什么活着?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大学时代是我们探讨这些问题,形成人生理想和目标的黄金时期。的确,每个人都有理想,但要让这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关键还要看自己。在失败中振作,在振作中奋发,在奋发中取胜,这才是我们要的精神。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塌实的学习,一定会使自己的理想成真!让我们为理想插上翅膀,让我们一起放飞自己的理想吧!~ 结尾语

5.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篇五

指导教师 孙忠义课程名称 合肥学院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系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班级 11计本(3)班姓名(学号)第一小组吴波孙毅威孙元进程绪海章记红

合肥学院思政部制

关于合肥学院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合肥学院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信教人数的增多,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已成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调查,旨在探讨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对宗教的认识、宗教信仰的特点以及对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确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宗教和正确对待宗教提供客观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82份,收到有效问卷79份,有效回收率为96%。主要对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11级学生,有少数其他年级其他系的学生参与。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资料分析

①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比例不高。统计结果显示,有89.8%的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不信仰宗教。②大学生对宗教本质的认识。关于宗教的本质,60%的大学生认为宗教是一个团体,有自己的教义,有自己的规则。11%的大学生认为宗教就是愚昧迷信。另外29%的大学生表示说不清宗教是什么。这表明多数大学生能从文化的视角认识宗教的本质,少数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有些片面。

③大学生对宗教和迷信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在调查宗教与迷信的关系上,有35%的大学生认为两者都有信仰的成分,46%的大学生认为迷信是骗人的,宗教可以帮助人。2%的大学生认为宗教与迷信连在一起。17%的大学生对两者关系不太清楚,数据表明,很多大学生都能明确区别宗教和迷信。

④大学生对宗教功能的认识。46%大学生认为是提供心灵安慰,14%的大学生认为是帮助发展自我人格,7%的大学生认为是让人完善自我,7%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帮助,8%的大学生认为有负面影响。

2、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

①大学生信教以佛教和基督教居多。在信教大学生中,信仰基督教的人数最多,有4人,其次是佛教,有3人,道教1人,其他宗教1人。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信仰比较多元化,但还是以佛教和基督教为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儒、释、道三家并存,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在中世纪又陆续传入。中国各族群、各社区的居民都以此为基础而形成自身的道德伦理、制度规范和风俗习惯,但佛教所倡导的思想始终是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和公认的道德标准。②大学生中定期参加宗教活动的不多。真正的宗教徒应满足以下四个条件:①承认信仰宗教;②明确信仰何种宗教;③完全认同该宗教所宣扬的基本教义;④定期参加所信仰宗教的活动。在信教大学生中,只有1.3%的大学生定期参加宗教活动,51.9%的大学生偶尔接触过宗教活动及相关资料,48.1%的大学生从没参加过宗教活动。在调查“如果您参加过宗教活动,那您参加宗教活动的原因是”,选“表达信仰”的人最多,占33%;其次是 “学习宗教知识”,占25%.9%的大学生选择“求神的保佑”。选获得回报的人占4%。29%的大学生是出于其他原因。

③大学生信教途径多样化。大学生接触宗教,通过书籍、报纸的占17%,通过电视、广播的占46%,通过网络占12%,通过家人或朋友的宣传占12%,还有13%的大学生是通过其它途径。由上述结果可知,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当今大学生接触宗教的途径是多元化的,但主要还是电视的宣传以及书籍和报纸的影响。④对未来是否皈信宗教,大部分学生处于不确定状态。预期将来有可能信仰宗教的学生比例,小于拒绝宗教的学生比例。这种对宗教知识总体上比较欠缺的现状,对目前尚未信仰宗教的学生,在未来是否可能信仰宗教有一定影响。这意味着,宗教知识越匮乏,对自己未来是否信仰宗教就越不确定。

⑤有关宗教信仰的法规制度认识模糊。25%的大学生表示不知道中国共产党对宗教信仰的政策,同时有27%的同学表示说不清。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⑥混淆共产主义信仰与宗教信仰。信仰共产主义与信仰宗教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是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两种不同信仰的最终选择。有部分学生认为入党以后仍可以信教。

三、对策和建议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高级专门人才的后备军。他们是否有信仰,信仰什么,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成才的方向,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我国的思想教育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一种信仰教育,使每个人接受理想信仰教育。因此,面对大学生宗教信仰出现的新情况,以及理想信仰教育的要求,在保护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自由,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基础上,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引导和教育:

1、引导大学生认识宗教本质。树立科学观念“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高校,由于缺乏对宗教应有的教育和宣传,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宗教,把宗教和封建迷信、风俗习惯混淆起来,对宗教的本质、功能等缺乏客观、科学的分析。宗教文化中的优秀文化遗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资源,因

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神的存在和宗教信仰的需求,否则只会激化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的对立情绪,对解决信仰问题毫无益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大学生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帮助他们树立科学观念,指导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辩证地看待宗教,使他们学会欣赏并汲取其中的精华,明白信仰宗教与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的关系,有效地发挥宗教教义中的积极因素,减少消极影响。同时大学生应自觉培养科学精神,注重培养探索真理的理性精神、实验取证的求实精神、追求科学的献身精神。

2、开设宗教相关的人文素质课程,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宗教观。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压力,他们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有些问题可以通过自我调适得以解决,而有些问题仅凭其个人努力难以解决,在感到痛苦无助时,他们就会转向宗教寻求心理寄托和安慰,部分大学生误以为这就是宗教信仰,其实他们与真正的宗教信仰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高校有必要开设关于宗教基本知识的选修课程,对于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多了解一些宗教知识,认识宗教的本质和特征,通过课程教育消除大学生对宗教的神秘感,帮助他们了解宗教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宗教的教义教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满足大学生精神需求。校园文化是广大师生共同创造和认可的价值取向,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它可以使大学生感受到自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产生强烈的校园归属感和责任感,尤其是大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校园文化会给他们信念的支撑,促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追求远大目标。大学生宗教信仰主要是精神的需要而很少有物质的需求,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要,把校园文化作为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要载体,在最大程度上引导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宗教观,用蕴含着教育目的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去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思想品德的形成以及生活方式的选择。

4、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社会适应能力锻炼。大学生由于现实问题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一部分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解决,然而大学生毕竟身心还不成熟,更多的问题单凭其个人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现实的压力和困惑时常使一部分大学生在心理上感到无助、痛苦甚至绝望。此时,如果有意或无意中接触了虚幻的、超现实的宗教,就很容易走进这一“避风港”来逃避无奈的现实,来摆脱苦闷和困惑,求得心理慰藉。因此,高校要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确实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消除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现实根源;要根据不同的形势发展需要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各种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讲座及其它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教育活

动,进而造就一批具有坚强乐观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毅力、稳定良好的情绪和健全完善的人格的新一代高心理素质的大学生。

11级计本(3)班

调查小组成员: 孙毅威 孙元进

吴波 程绪海 章记红

调查报告撰写人:章记红

6.大学生信仰问卷调查 篇六

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一个关乎国家形态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问题。如何使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中流砥柱和社会高知敏感人群的大学生在实践中能自觉地持有正确合理的信仰,依然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目的:

1.加深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信仰的整体认识和思考;

2.透过表层深入到大学生的情感深处,判断何种情感支撑着信仰的需求,从而揭示信仰“有无”的心理依据;

3.通过马克思主义之外信仰的选择,判断大学生信仰状况的一些值得关注的趋势

4.通过调查现实中大学生信仰形成的路径,探索大学生信仰教育全面而有效的策略

问题: 1.你是否有信仰,可以是宗教或者是一句话

A.是B.否

2.你认为信仰能对你现在或者将来的人生带来什么作用? A.提供行为向导B.价值观的一部分C.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D.其他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大学生是否需要具备信仰?A.是B.不清楚C.否

4.你认为相信科学是一种信仰吗?A是B不清楚C否

5.你觉得人的追求是什么?A事业成功B家庭幸福C金钱D身体健康E其他__________ 6.你是否考虑过具体的人生追求,是否计划去实现?A考虑过,计划过B考虑过,没计划C都没有

7.当今大学生前途如何?A迷惘B光明C不容乐观D无所谓

8.在大学生期间做过的最多的事情是?A学习B恋爱C吃喝玩乐D挣钱E参加社团活动 9.你认为大学出来后你更倾向于以下哪种类型?A沉稳不乏自信B能言善道自信十足

C迷茫D金钱主义E缺学识不自信F其他_________________ 10.人是要有信仰的,要是可以选择,您愿意信仰什么()

A马克思主义理论 B宗教 C金钱万能 D享乐主义 E个人主义 11.您认为树立正确的信仰对到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吗()A是 B不是 C没想过 12.你现在的身份是?()

A群众 B团员 C预备党员 D党员 13. 你是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

A十分迫切 B比较迫切 C无所谓 D不想加入 14.你看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是什么?()A、信仰共产主义,个人人生追求 B、愿意更好地为同学服务

C、把它当成是一种荣誉的标志

D、为个人发展获取资本

15、当今,许多大学生对“马列主义”等指导思想情感淡漠,你认为产生的原因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列主义的指导意义已不重要

B、人们更多的追求物质生活,忽略精神家园的建设,出现信仰危机 C、马列主义是空洞的理论,毫无任何实践性,不再信仰马列主义 D、多元信息、文化、思想的冲击

16.你所理解的信仰是什么?

A理想或高尚的精神追求 B天命 C宗教信仰 D政治信仰 E其他

17..你的信仰是什么?

A共产主义 B拜金主义C 宗教 D纯科学 E其他或没有

18..你现在的人生状态

A.很明确B.不太清楚,有一点想法但不明确C.没有目标,走一步算一步

19.你毕业后的打算

A考研 B就业 C自主创业 D听从家庭安排 没有方向 20.人生目标确立的原因

A家人的期望或建议 B自己的理想 C社会的压力D 其他 21.你认为现在社会应该追求多一点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 A物质生活 B精神生活 22.是否想过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

A想过

B有想过

C没有想过

问卷总结问卷总结问卷总结问卷总结

调查结果显示:65%的大学生表示信仰很重要且作用巨大,其中 50%的学生有始终如一的信仰,同时也有 30%左右的被调查者没有确定的信仰,他们坚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当谈及大学生们对信仰的理解时,超过 80%的同学都认为信仰即理想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出人意料的是,往往大家所认为信仰即宗教信仰的看法在此次调查中的比率极小。

当代大学生的追求与信仰及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追求与信仰及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追求与信仰及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追求与信仰及分析

信仰是人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和持有,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它包括宗教信仰、政治信仰,同时也包含着信仰者对未来生活的理想和追求。人生追求则是基于一定的人生需要为实现某种人生目标而自觉进取的能动活动过程,它反映出一个人的价值观。不管是信仰还是追求,都对个人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对个人未来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面对日新月异,风云变幻的新时代,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非常必要,对于信仰的选择需十分慎重。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是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一种观念超越及人对不朽精神的追求。它蕴涵着人们对自己和世界及其关系的认识和体悟。从本质上说,信仰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精神,是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不同时代人们的信仰都根源于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都是对现实生使确定了信仰

如何改变当代大学的不良的追求与信仰

1、各大高校应加强大学社会人生信仰和个人追求方面的教育和引导,通过各种形式如讲座,座谈等来让大学生明白在当今社会,正确的人生信仰和人生追求的重要性及其标尺,以期让大学生自我探寻自己的人生信仰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

2、社会媒体要承担起其社会使命和责任,关注大学生,关注祖国的未来,通过舆论和宣传来影响大学生积极确立正确的信仰和对家国及个人有益的人生追求,并且在现实的挫折下坚持下去,决不轻易放弃。

3、3、国家通过各种政府性机构组织各种活动,让大学生参与其中并启发他们对祖国命运和个人发展之间关系的思考,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正确认 2 识和态度,使大学生把个人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未来联系起来,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大学生个人也要加强自身修养的培养,积极主动地探寻自己的人生信仰和个人追求,勇敢面对社会现实和各种压力,磨练心智,在认清现实和正确对待现实的基础上,确立个人的信仰和追求,并且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修改和完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下一批社会的建设者,是国家的生力军,他们的思想状况和信仰追求关系着祖国未来未来能否健康有序的发展,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共产主义的伟大人生信仰是当代大学生教育的迫切任务,是保证未来世界和谐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

信仰名言集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苏霍姆林斯基

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

——雨果

年轻时代是培养习惯、希望及信仰的一段时光。

——罗斯金

理智本身是一种信仰。它是一种确定自己思想和现实之间关系的信仰。——切斯特顿 忠诚可以简练地定义为对不可能的情况的一种不合逻辑的信仰。——门肯

推崇真理的能力是点燃信仰的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

年轻时代是培养、希望及信仰的一段时光。

——拉斯金

信仰比知识更难动摇;热爱比尊重更难变易;仇恨比厌恶更加持久。—— 希特勒

信仰是精神的劳动;动物是没有信仰的,野蛮人和原始人有的只是恐怖和疑惑。只有高尚的组织体,才能达到信仰。

——契诃夫

信仰是心中的绿洲,思想的骆驼队是永远走不到的。

——纪伯伦

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 惠特曼 以死来鄙薄自己,出卖自己,否定自己的信仰,是世间最大的刑罚,最大的罪过。宁可受尽世间的痛苦和灾难,也千万不要走到这个地步。—— 罗曼·罗兰

理智本身是一种信仰。它是一种确定自己思想和现实之间关系的信仰。——切斯特顿

没有了希望,一个人就不能维持他的信仰,保守他的精神,或保全他的内心纯洁。—— 巴尔扎克

当信仰丧失了,荣誉也失去了的时候,这人等于死了。—— 惠蒂尔

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己。——托尔斯泰 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鲁迅

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付出金钱,买来的东西不会等值。付出精神,赚来的金钱也不等值。------三毛

7.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 篇七

一、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信仰需求已然觉醒并且越来越强烈

自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制度的改革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活力, 政治方面的改革, 使得思想领域也与经济领域一样, 摆脱了过去几十年的大一统局面, 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这种多元倾向在文化方面的最大体现之一就是出现了脱离了政治意识形态的个人空间, 个体开始有了“心灵思考”的机会和条件。 在信仰中生存, 在生存中信仰, 这是人类注定的命运, 没有信仰和不信仰的区别, 只有信仰什么和不信仰什么的区别。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信仰情感需求旺盛时期, 他们积极思考人生, 探寻人生意义, 渴望拥有自己的精神信仰。

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信仰需求

一方面, 部分高校未能针对大学生对宗教兴趣日益浓厚这一现实开设相关的讲座或者选修课程, 致使大学生对宗教及其本质的认识仍处于模糊状态, 部分信教学生正是由于对宗教的好奇而走上了信仰宗教的道路。另一方面, 虽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关于信仰教育的内容, 但是囿于部分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 导致学生逆反心理严重。另外, 与大学生朝夕相处的部分辅导员自身对宗教的认识仍处于肤浅水平, 在一些事关根本问题的认识上把握不准, 认识不清, 无法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有力的信仰引导和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部分学生由于对学校和教师的不信任, 一些大学生在面临挫折和困惑时, 不是通过身边的党团组织、心理咨询渠道进行排解沟通, 而是借助宗教来排解内心的苦闷, 寻求精神和心理的慰藉, 以致宗教信仰已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3.宗教自身有一套信仰机制, 并且不断地与时俱进, 大大增强了宗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宗教信仰之所以能以其灵性吸引力而影响、把握或引导着人的精神世界、支配着人得精神生活, 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宗教自身有一套信仰机制。所谓宗教信仰机制, 是宗教信仰内在各种构成要素或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而形成的使宗教信仰得以发生的原因、条件和动力及其过程。灌输和渗透机制、造势机制、希望机制、向善机制、因果机制是宗教信仰机制的主要形态。正是在这些机制合力作用下, 宗教信仰得以发生和持续。

随着时代的发展, 宗教不再过度突出其政治色彩, 而是主要表现为调节个人信仰与社会公共价值之间的关系, 并且表现出一定的哲理性、伦理性和心理性, 引发了大学生的兴趣。

4.高校学生所面临的生活境遇导致部分学生信仰宗教

按照宗教社会学家约翰.洛弗兰德的观点, 生命中的紧张与危机事件是个人成为“宗教追寻者”的先决条件, 特别是当这些紧张和危机如果在既有的架构与方案中不能有效解决, 当事人便可能寻求宗教上的替代方案, 从而成为一个潜在的信仰皈依者。当前,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性问题, 并且每年的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 导致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更加缺乏自信心甚至倍感焦虑, 而宗教在此方面能提供明显的心理支持功能。于是部分民办高校的学生转向从宗教信仰中获取心理能量。此次调研中也发现:在有宗教信仰的学生中, 对找工作比较有信心者的比例, 普遍高于没有宗教信仰的学生。调查显示, 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学生, 对找到满意工作有信心的比例是38%, 而信教的学生对求职有信心的比例达到50%, 显著的高于没有任何宗教信仰者。

5.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下遭遇极大挑战

当下社会, 由于一些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使马克思主义信仰遭遇了极大的挑战。一是苏东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遇到重大挫折, 陷入低谷, 而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没有灭亡的迹象, 有些国家的发展还突飞猛进。这种现象使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必然”理论遭到人们的质疑;二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优势将其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传播, 尤其是以完整理论形态出现的各种社会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论”等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泛滥和推广直接威胁着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终结论”“取代论”喧嚣一时;三是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变质也影响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党员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者, 本应为人民谋福利, 但是受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 大搞权钱交易、工作作风变味, 社会公平正义被扭曲, 从而影响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二、辅导员工作对策

1.辅导员要从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 认清宗教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高度重视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地区发生的矛盾与问题, 都与民族宗教有一定的联系, 一些地区的战争与冲突直接因宗教而引发, 甚至因宗教因素而扩大和加剧。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加快发展, 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融, 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背景下, 某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人权”问题、宗教问题, 加紧了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步伐, 颠覆和演变社会主义中国的企图从未改变, 也从未停止。“利用宗教同我们争夺群众尤其是青年, 历来是国内外阶级敌人的一个惯用的伎俩” (陈云语) , 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我们国家最可宝贵的人才资源, 大学生一旦接受了有神论思想势必将影响到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伟大民族复兴是否后继有人的问题。认清了这一点, 辅导员就应该从关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高度重视此问题, 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2.辅导员应学会全面看待宗教的作用, 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 正确对待信教学生, 引导其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

改革开放迎来了思想解放, 人们对宗教性质和作用的认识也随着自身觉醒程度的提高而不断提升, 对于宗教的作用, 人们也意识到了固然当代宗教在世界民族和地区冲突中有很大的负面作用, 但是宗教在社会功能方面仍有五大积极功能:“政治的整合的功能、心理的调适功能、道德的教化功能、社会的公益功能、文化的推动功能”, 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关系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事关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因此辅导员应全面理解宗教, 对于少数信教的学生, 辅导员应充分尊重他们的信仰, 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努力使广大信教学生“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促进社会和谐等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 同时加强对信教学生的宗教法律教育, 使其认识到“我国实行政治和教育均与宗教相分离的政策, 合法的宗教活动仅限于特定的场所, 社会主义大学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 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任何形式在大学校园中非法传教、布道或者从事其他宗教活动”, 这样既有利于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又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增强党在广大信教群众中的凝聚力、吸引力, 把他们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 一起积极参与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辅导员应积极关注大学生信仰需求, 利用主题班会等载体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反映出了大学生对信仰的需求已经觉醒, 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在宗教信仰方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神秘主义的色彩。如果没有辅导员及时正确的引导, 大学生就有可能在信仰需要和渴求的驱使下, 在一些人的诱导下, 从一些不正当的方面寻找信仰。辅导员应该利用好主题班会等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要解释清楚大学生存在认知模糊或者误区的问题。同时,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实践活动, 如参观新农村建设基地、新文化产业园等活动, 来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4.辅导员自身要加强对宗教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增强应对宗教有神论的辩驳能力,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目前辅导员最需要提升的是知识素养, 因为辅导员在事务性工作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原有的专业知识逐渐荒废, 自身德育知识陈旧单薄, 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 思想及业务水平都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因此, 在当今学习型社会中, 辅导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加强对宗教文化知识的学习, 多研读无神论著作, 如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的著作《江边对话——一位无神论者与一位基督徒的友好对话》、李士菊著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当代阐释》等著作, 增强应对宗教有神论的辩驳能力, 以科学的事实击破宗教的虚幻构想,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辅导员应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率先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通过相关调研已经发现:部分信教学生之所以走上信教道路是出于对某一宗教的高僧大德的仰慕这一原因, 如部分信仰佛教的学生是出于对净空法师的仰慕和吸引而走上信仰佛教的道路。辅导员作为与学生相处最近最密切的职业群体, 其自身的言行示范对大学生无疑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大学生能否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 与辅导员是否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能否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解释世界和分析问题密切相关。因此辅导员自身要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使自己率先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在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的同时, 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积极践行者和大力宣传者。

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信教人数不断上升, 辅导员应认真探寻导致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 从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 高度重视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不断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加强对宗教文化知识的学习、全面客观地看待宗教问题、积极正确地引导信教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辅导员,工作策略

参考文献

[1]黄慧珍.信仰与觉醒.

[2]卓新平.神圣与世俗之见.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4.394.

[3]梅萍.“90后”大学生人生信仰的总体趋势与因素分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10) :29.

[4]牟钟鉴.探索宗教.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8.9.

[5]叶小文.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关系——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求是杂志, 2006, (16) :43.

[6]彭庆红.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建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6, (3) .

[7]夏孟军.高校辅导员素养之三维结构探析.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8, (3) :81.

8.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 篇八

【关键词】信仰   理工科大学生   调查   马克思主义信仰

为了解当前内蒙古地区理工科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程度以便加强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我们开展了对内蒙古地区部分理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基本动态调查,为提升理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参考。为了客观真实地反映理工科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本次调查主要通过无记名问卷式调查方法,主要调查对象是内蒙古地区部分理工科院校的本科大学生。课题组以内蒙古地区理工科4所院校400名本科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抽取了2011级与2012级大学生各200名,学生涵盖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采矿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13个专业,其中男生286人,女生 114人,方法是随机抽样、发放问卷、匿名答卷、当场收回。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8份,有效回收率97%。

信仰是人们对于世界及人生的总体看法和观点,是信念的最高阶段,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对个人以及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他们身上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所以说,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信仰如何,直接关系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其专业、性别、年级、政治面貌选项,专业包括理科和工科,分别占总人数的54%和46%;被调查男生占72%,女生仅占26%;被调查学生是大一、大二学生,分别占48%和52%;政治面貌除少数的5%为中共党员外,共青团员占95%。

从以上信息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均为本科理工科大学生,理工科院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男生远多于女生,其中团员占多数,覆盖了内蒙古地区4所理工科院校,具有较好的地区代表性。

二、理工科大学生信仰现状及分析

(一)信仰现状

首先了解被调查学生的信仰状况,如有无信仰,信仰什么。从调查结果可知,53%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信仰的,或信仰马克思主义或信仰宗教或信仰其他,47%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信仰。说明绝大多数理工科大学生是有信仰的,少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没有信仰的,然而调查还发现,81%的学生觉得树立正确信仰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9%的学生觉得不重要,10%的学生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表明认为自己没有信仰的大学生并非真正的没有信仰,而是对于“信仰”的认识模糊。部分学生有正确、健康的信仰,但自身意识不足,多数学生并没有表现出对正确信仰的迫切需求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渴望。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与“不信”上,只有38%的学生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剩下的绝大多数学生是不信的,而且还有6%和9%的学生是信仰宗教和其他的。综上所述,说明多数理工科大学生对自己的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呈一种模糊的状态,他们需要通过教育的手段使他们早日明确自己的信仰取向,及早树立一种科学的合理的信仰来引导他们的成长。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与认识

接下来我们还要了解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以及认识情况,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他们是否自觉地去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在实践中自觉加以运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学生从不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比较轻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获取。他们目前获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最主要的途径来自于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这样轻视态度影响下,理工科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育和灌输多数比较淡漠。在回答“你怎么看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时,46%的学生选择了仍不过时具有现实意义,45%的学生选择了部分过时还有点用处,5%和4%的学生选择了已过时毫无用处和不了解不评说。虽然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过时的仍占绝大部分,然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而言,这个比例确实不容乐观,这表明理工科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趋于淡化。从调查结果分析可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情况,仅5%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26%的学生表示了解,而61%的学生知道些皮毛,8%的学生表示对马克思主义一无所知。这既反映出了目前理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不足,也说明加强理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去武装更多大学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认识到理工科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淡漠态度,我们来探究原因。从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可以得知,占45%的学生选择了人们追求物质生活忽视精神生活,30%的学生认为多元文化的冲击,18%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空洞的理论,脱离当今实际,只有7%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不重要了。这表明占多数的学生意识到人们过于重视物质的东西而忽视精神家园,对马克思主义感情淡漠。这并非偶然,有着一定的历史和社会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人们的信仰以极大的冲击。加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金钱和效益成为评价一切的标准,使得很多人追名逐利,而忽略精神家园的建设,最终影响到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看重技术业务方面的内容,并表现出对真理正义的淡漠,最终导致出现忽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倾向。其中,多元文化的冲击也是一个很突出的因素。调查中发现,理工科大学生相对于文科类学生更加重视业务本身,更少关心“与己无关”的事情,更少“仰望星空”。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

在以上原因的作用下,学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的教学效果如何呢?调查显示,13%的学生表示完全没兴趣,听不进去;38%的学生感觉很不错,认为老师的素质不错能做到深入分析、引入如胜,学生也会认真的听。然而49%的学生感觉一般,老师只是照本宣科,没有对内容进行发散性讲解,学生听着枯燥,这接近一半的比例说明理工科院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效果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与党和政府的重视程度、投入的力量之间存在很大反差。理工科院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是足够重视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欠佳,这也是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了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效果下降或者是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兴趣下降的原因,结果显示33%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脱离实际,假大空,时效性不强;24%的学生觉得与自己将来的就业无关,浪费时间;22%的学生是自己不感兴趣,觉得学了也没用;11%的学生觉得教师水平不高,师资队伍不强;11%的学生觉得是其他因素。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误解,这种情况不但会影响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同时,也降低了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很多大学生表现出对政治的热情不高,从不关心国内外大事,这种对政治的淡漠会影响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结论

(1)理工科大学生对信仰的认识不足,存在信仰弱化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信仰危机论”并非信仰现状的实质,学生的信仰健康、正确,但自身意识不足,大部分学生沒有表现出对正确信仰的迫切需求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渴望。(2)受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理工科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浅薄,态度淡漠,不注重精神生活,这影响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表现出对真理正义的淡漠。(3)理工科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正确的信仰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有极大关系。理工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反映出了目前理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不足,重形式轻内容,重科研轻教学,重程式轻实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效性不强,科研教学比较滞后,空洞,缺乏说服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亟需加强。

【参考文献】

[1]黄景娟.高职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4):109.

[2]毕海燕.在理工科高校大学生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考[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1):127.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师年底总结下一篇:酒店绩效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