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下乡住村活动周

2024-10-25

干部下乡住村活动周(通用5篇)

1.干部下乡住村活动周 篇一

“六个一”干部下乡住村活动调研报告

市人大副主任 张林香

根据潞城市委的安排部署,在潞城市“六个一”干部下乡住村活动中,我联系潞城市合室乡西坡村。活动开展以来,我多次深入所包村进行走访调研,深入农户家中访贫问苦,向村民仔细了解生产、生活、收入等情况,组织召开了多次由村、支两委及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重点了解了西坡村基本情况和新农村建设情况,掌握发展现状,查找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帮助理清工作思路,认真分析该村现状优势及不足,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一、基本情况

西坡村位于潞城市北部1 5公里处,属于以绿色农业种植为主的丘陵山区。全村127户,390口人,党员14名,其中女党员1名。总耕地面积1050亩。2011年,西坡村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安排部署及乡党委、政府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首先改建了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低压线路整改,维修了村中舞台,同时大力推进平安村建设,大搞环境卫生整治,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村联创”活动,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观。

(一)园林、户通工程。园林绿化今年新栽植桧柏、杨柳苗木共计200余棵。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实施了垃圾不落地工程,人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铺装完成主街道水泥路200余米,尚有2700余米未达到全覆盖要求。(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近年来,西坡村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依靠大葱、马铃薯种植两大调产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经济,群众收入增长较快,种植大葱100余亩,马铃薯56亩,但离新农村农民收入标准还有一定距离。

(三)平安、文明和谐、村级管理创建方面。平安村创建、文明和谐村创建、村级管理先进村建设作为“三大软件”工程,支村两委干部采取了“稳步推进、长抓不懈”的“八字措施”。开展了“平安家庭”、“平安示范户”评比和“群众诉求日”活动,建立完善了综治宣传阵地、“治安中心户长”评选制和“六合五联四统一”工作的长效机制,安装了“居家卫士”,规范了巡逻队伍,达到了人防和技防的有机结合,群众的社会安全感明显增强,在“六村联创”活动中,摘得了平安创建先进村。文明和谐村建设以“六有”为抓手,以“六好”为目标,总投资5万余元,对村级文化健身场所进行了修缮;积极开展了“十星文明户”、“五好家庭”、“道德楷模”的评选活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和禁赌会,杜绝了大操大办之风;村级管理按照“八室十有”标准,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了提档升级,更新了管理制度,刷新了版面、标语,设立了文化、廉政宣传栏、“三务”、点题、即时公开栏和意见箱。目前,西坡村政治稳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两委班子和睦团结,村风健康文明,群众对支委班子认可信任。

二、主要做法

1、座谈会上听民意。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共召开会议4次,座谈会6次,收集了涉农问题4件,通水、通路问题5件,其它2件。

2、进家入户访民情。通过走街入户,个别谈心,共走访群众10余人,共走访种植大户2户,普通百姓8户,大部分群众是靠种植大田为生,对特色调产种植热情还不是很高,还需政府进一步加强引导,要加强他们的增收意识,帮助解决一些技术上的实际困难。

3、慰问老干部送温暖。“七一”对村上老党员、老干部进行了走访慰问,为他们送上了慰问品、慰问金,送达市委对他们的亲切关怀,传达了市委、市政府的惠民政策和近期发展思路,希望他们牢记党的光辉历史,既要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也要积极发挥余热,帮助村上发展的更好。

4、商议发展定规划。一是要立足实际,做好产业发展规划。西坡村产业基础较好,但多为山地和丘陵地,要结合实际,尊重农民意愿,挖掘增收潜力,做好大葱、马铃薯特色种植的发展规划,做好示范大户的政策帮扶,带动群众树立种植信心,形成种植规模,打出自己的品牌;二是抓住机遇,规划实施好街巷通工程。要以“五个全覆盖”工程为契机,科学规划,早准备,早动工,高质量完成街巷通工程。三是统筹兼顾,做好其它各项工作的规划。要因地制宜,依照自身能力规划好园林绿化、农民娱乐活动场所、农家书屋等各项工程的建设。

三、制约西坡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总体来看,党员干部思想、集体收入、主导产业等因素仍是影响西坡村整体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部分村干部和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热情不高,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二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急于求成、简单粗糙的倾向;三是在加快农民增收调整产业上还有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和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上述问题,我们要着重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切实将“调整产业和农民增收”做为惠民目标来抓,由村支部书记亲自牵头抓调产,明确责任,落实工作:二是结合“四议两公开”程序,加大群众参与率和知晓率,把目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为我建设”、“要我建设”变为“我要建设”,使广大群众牢固树立共同参与建设西坡的信心;三是从村委会自身抓起,拓宽引资渠道,努力增加集体收入,正确引导群众调产,加大农民增收力度;四是大力度提升村民素质,通过实用技术培训,通过“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方式,培养各种种养能手。

目前,西坡村村2700余米街巷通正式开工,各小组党员组织群众义务出工,平整路基2700余米,新铺设街巷路300余米,其余各项工作正在积极筹划中。

二O一一年九月一日

“六个一”干部下乡住村活动调研报告

市人大副主任 张林香

根据潞城市委的安排部署,在潞城市“六个一”干部下乡住村活动中,我联系潞城市合室乡西坡村。活动开展以来,我多次深入所包村进行走访调研,深入农户家中访贫问苦,向村民仔细了解生产、生活、收入等情况,组织召开了多次由村、支两委及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重点了解了西坡村基本情况和新农村建设情况,掌握发展现状,查找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帮助理清工作思路,认真分析该村现状优势及不足,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一、基本情况

西坡村位于潞城市北部1 5公里处,属于以绿色农业种植为主的丘陵山区。全村127户,390口人,党员14名,其中女党员1名。总耕地面积1050亩。2011年,西坡村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安排部署及乡党委、政府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首先改建了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低压线路整改,维修了村中舞台,同时大力推进平安村建设,大搞环境卫生整治,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村联创”活动,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观。

(一)园林、户通工程。园林绿化今年新栽植桧柏、杨柳苗木共计200余棵。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实施了垃圾不落地工程,人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铺装完成主街道水泥路200余米,尚有2700余米未达到全覆盖要求。

(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近年来,西坡村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依靠大葱、马铃薯种植两大调产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经济,群众收入增长较快,种植大葱100余亩,马铃薯56亩,但离新农村农民收入标准还有一定距离。

(三)平安、文明和谐、村级管理创建方面。平安村创建、文明和谐村创建、村级管理先进村建设作为“三大软件”工程,支村两委干部采取了“稳步推进、长抓不懈”的“八字措施”。开展了“平安家庭”、“平安示范户”评比和“群众诉求日”活动,建立完善了综治宣传阵地、“治安中心户长”评选制和“六合五联四统一”工作的长效机制,安装了“居家卫士”,规范了巡逻队伍,达到了人防和技防的有机结合,群众的社会安全感明显增强,在“六村联创”活动中,摘得了平安创建先进村。文明和谐村建设以“六有”为抓手,以“六好”为目标,总投资5万余元,对村级文化健身场所进行了修缮;积极开展了“十星文明户”、“五好家庭”、“道德楷模”的评选活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和禁赌会,杜绝了大操大办之风;村级管理按照“八室十有”标准,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了提档升级,更新了管理制度,刷新了版面、标语,设立了文化、廉政宣传栏、“三务”、点题、即时公开栏和意见箱。目前,西坡村政治稳定,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两委班子和睦团结,村风健康文明,群众对支委班子认可信任。

二、主要做法

1、座谈会上听民意。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共召开会议4次,座谈会6次,收集了涉农问题4件,通水、通路问题5件,其它2件。

2、进家入户访民情。通过走街入户,个别谈心,共走访群众10余人,共走访种植大户2户,普通百姓8户,大部分群众是靠种植大田为生,对特色调产种植热情还不是很高,还需政府进一步加强引导,要加强他们的增收意识,帮助解决一些技术上的实际困难。

3、慰问老干部送温暖。“七一”对村上老党员、老干部进行了走访慰问,为他们送上了慰问品、慰问金,送达市委对他们的亲切关怀,传达了市委、市政府的惠民政策和近期发展思路,希望他们牢记党的光辉历史,既要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也要积极发挥余热,帮助村上发展的更好。

4、商议发展定规划。一是要立足实际,做好产业发展规划。西坡村产业基础较好,但多为山地和丘陵地,要结合实际,尊重农民意愿,挖掘增收潜力,做好大葱、马铃薯特色种植的发展规划,做好示范大户的政策帮扶,带动群众树立种植信心,形成种植规模,打出自己的品牌;二是抓住机遇,规划实施好街巷通工程。要以“五个全覆盖”工程为契机,科学规划,早准备,早动工,高质量完成街巷通工程。三是统筹兼顾,做好其它各项工作的规划。要因地制宜,依照自身能力规划好园林绿化、农民娱乐活动场所、农家书屋等各项工程的建设。

三、制约西坡村发展的主要因素

总体来看,党员干部思想、集体收入、主导产业等因素仍是影响西坡村整体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部分村干部和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热情不高,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二是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急于求成、简单粗糙的倾向;三是在加快农民增收调整产业上还有差距。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和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上述问题,我们要着重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切实将“调整产业和农民增收”做为惠民目标来抓,由村支部书记亲自牵头抓调产,明确责任,落实工作:二是结合“四议两公开”程序,加大群众参与率和知晓率,把目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为我建设”、“要我建设”变为“我要建设”,使广大群众牢固树立共同参与建设西坡的信心;三是从村委会自身抓起,拓宽引资渠道,努力增加集体收入,正确引导群众调产,加大农民增收力度;四是大力度提升村民素质,通过实用技术培训,通过“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方式,培养各种种养能手。

目前,西坡村村2700余米街巷通正式开工,各小组党员组织群众义务出工,平整路基2700余米,新铺设街巷路300余米,其余各项工作正在积极筹划中。

二O一一年九月一日

2.干部下乡住村活动周 篇二

关键词:住村包村,基本情况,主要做法

今年10月中旬, 我们对阳泉市领导干部包村增收工作进行了调研。先后到阳泉市委书记、市长, 市直单位、县 (区) 和乡镇等主要领导包扶点共13个村, 走访了13个村两委班子, 对12个村的221个农户进行了满意度测评。阳泉市推进领导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 领导重视, 精心组织, 创新思路, 突出重点, 在转变干部作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实效, 有效推进了全市农村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一、基本情况

阳泉市共有960个行政村, 干部下乡住村活动实现了全覆盖。全市共有353名领导干部在368个村开展了包村增收工作。

截至9月底, 全市3600多名市直机关党员干部主动结对帮扶2400多个困难户, 走访慰问近4000户群众, 收集意见建议1800多条, 化解360多件矛盾纠纷, 办成750多件实事好事;召开村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会近1000次, 举办农村发展大讨论510次, 帮助农村制定发展规划710个, 落实帮扶项目518个, 投入各类帮扶资金3550万元。其中, 蔬菜产业扶持资金380万元, 核桃产业扶持资金650万元, 工矿商贸企业帮扶资金920万元, 扶贫资金300万元, 单位自有帮扶资金和发放慰问金、慰问品价值近1300万元。

二、阳泉市在领导干部包村增收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效果

(一) 市级领导干部包扶村是增加而不是调整。

阳泉市17位市级领导干部共包村32个, 其中有15个领导在原来包扶两年且已进入富裕村的基础上新加包了一个低收入村。据调查, 这样做的原因:一是在2009年, 省委省政府办公厅35号明电要求山西干部深入基层促进“三保”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 阳泉市委当时决定市级领导开展“八个一” (两个帮扶、六个联系) 活动, “帮扶一个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是其中之一。到今年省委要求开展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时, 市级领导所帮扶的村才刚刚两年, 各方面的成效已逐步显现。二是阳泉市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60元, 3000元以下的只有5个村, 其中最低的为2558元。为了落实省委对领导干部包村增收的要求, 他们从三个农业县区农民人均收入后30名且人口达到300人以上的村中选择了15个村, 作为市级党政班子成员和人大、政协主要负责人的新增包村增收点。市级领导同时包了经济发展“相对较快”村和“相对落后”的村, 实现了双向包扶。在实践中, 通过让两个包村点结成对子, 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 用富裕村先进思路启发激励“低收入村”, 用富裕村的发展模式示范引导“低收入村”, 用富裕村的产业支撑辐射带动“低收入村”, 用富裕村的资本优势融资开发“低收入村”, 形成先富带后富、合作促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例如:富裕村的优势产业可以为低收入村的农民提供劳动岗位;富裕村的设施蔬菜等现代农业项目可以租赁给低收入村的农民种植、经营、管理;富裕村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可以将低收入村发展为其种植或养殖基地等。

(二) 打基础, 抓产业, 增收效果明显。

阳泉市委书记白云在2009年开始包扶平定县岔口乡甘泉井村, 该村是一个地下没资源、地上无企业的纯农业村。全村140户、450人, 1000多亩耕地。立地条件差、交通不便利一直制约着该村经济发展。2008年该村的人均纯收入4700多元, 2009年打了一眼800米的深井, 周边5个村的吃水问题得到解决, 硬化了通村道路。村里结合实际发展产业, 建起了日光温室大棚, 种植了核桃经济林, 绿化了荒山。目前户均一亩蔬菜大棚、人均两亩核桃。全村80%左右的村民参与, 村里组织专业护林队, 待核桃挂果后再由村民自己经营, 同时村集体也有了核桃基地。在2010年, 人均收入达到6250元。村容村貌都有了极大改善, 体育设施和公园建设先进超前, 也印证了该村墙上标语“思路有多远, 发展有多远”。和甘泉井村同一个乡的富家岭村 (人均纯收入4174元) 是今年白云新增加的包村增收点, 目前已制定出规划准备打井, 发展养羊和种植核桃树。

(三) 抓住机遇, 招商引资, 转型跨越促发展。

郊区李家庄乡汉河沟村, 全村331户、1358口人, 是原郊区区委书记、现阳泉市副市长赵峰的包扶村 (2007年开始联系的村) 村支书兼村委主任宋晓文是一位退伍军人, 充满自豪地向我们讲述着村从2001年起的三个五年规划, 2001年-2005年是解决温饱, 2006年-2010年是新农村建设, 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三个五年规划转型跨越。他2001年开始担任村干部, 当时村民每户头上顶着2万元的银行欠款。2007年, 村里抓住国道307复线开工建设机遇, 创新思路, 沿李荫路、307复线沿线打造经济平台, 对外招商引资, 引进了两家年利润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 把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转化为优越的创业环境。2010年, 村里把煤矿关闭后的资金通过对外合作, 共同创办了资金达5000万元的阳泉郊区首家小额贷款公司———盈诚小额贷款公司, 并开工建设一期300亩蔬菜大棚, 为村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2010年, 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500元, 村民在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满足。

(四) 领导包村增收工作同农村工作队帮扶相结合。

阳泉市各市直机关确定农村工作队的帮扶村为各单位一把手的包村增收点, 加大、加快各项帮扶措施的实施力度和推进速度, 全面实现边远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许多定点扶贫单位围绕包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 给政策、给资金、给技术、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市规划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组织规划人员对局领导包村增收点———平定县东回镇木槽村进行村容村貌整体规划, 并积极争取到10万元对该村河沟进行治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石窑掌村实施“三个一百”工程, 帮助村民建设一百亩经济林、一百亩小杂粮基地和确保一百户村民实现饮水安全, 帮助村民解决了茴子白、小杂粮等农产品的销售问题, 并为该村安装了路灯, 家家户户安装了垃圾桶, 为村民创造了良好地生产和生活环境。

(五) 政府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为包村增收提供有效手段。

阳泉市从确定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产业政策入手, 采取政府扶、企业帮的形式, 加大财政对农业产业的资金扶持和补贴力度。一是组织了工矿商贸企业帮扶新农村产业开发。由帮扶新农村建设重点村转向帮扶边远贫困村。今年62家工矿商贸企业与112个村结成了帮扶对子, 每村安排资金10万元, 重点帮助结对村确立新型主导产业和增收致富新路子, 目前已到位帮扶资金820万元。二是市级每年拿出1000万元, 设立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专项基金, 对列入“513”工程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三是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若干意见》, 连续实施“3+2”农业产业化富民工程, 推动具有阳泉特色的核桃、蔬菜、畜牧、生态林业和小杂粮等优势产业的大发展。全市计划到2015年, 核桃、蔬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要为全市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2800元, 成为增收翻番的决定因素。其中:市级每年安排预算1000万元到蔬菜基地建设上, 目前涉及包村增收点的资金已有380万元到位;在畜牧业发展方面也按市区县分级对各种养殖进行了分类补贴或者以奖代补;市级每年安排预算3000万元发展核桃经济, 目前涉及包村增收点的资金已有650万元到位。农民种植核桃所用苗木享受财政补助。

三、启示与建议

(一) 领导干部包村增收要全面落实好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9月底, 阳泉市市级惠农政策直接到达包村增收点的资金就达1000多万元。中央、省、市、县 (区) 都从多个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当地产业发展的支农惠农政策, 我省2011年新实施的十项强农惠农补贴政策中就有很多项直接和我们在当前包村增收工作所实施的项目有关, 对包村增收产业的选择、引导和实施都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要切实落实好党的各项农村政策, 促进农民增收。

(二) 抓住机遇, 积极学习, 深入调查, 掌握包村增收的主动权。

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和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必然会给农村带来新的和更多更大的发展机遇, 我们包村领导需要学习和全面掌握有关新技术、新品种、新产业等能使农民增收的信息, 在做好调查, 深入了解村情、民情, 找准持续发展产业, 在工作中有效地对农民提供信息和技术帮助, 使农民充分享受有关资金、技术等帮助, 形成合力, 取得实效。

(三) 各级政府、各级涉农部门都要结合

实际, 对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村 (偏远山区贫困农村) 实行政策倾斜。一是领导干部所包村都是我省偏远山区发展相对滞后的村, 而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新形势下, 这些村已经远远落在后面, 需要超常发展。二是因为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 需要多个五年规划持续推进。三是各级领导所处的位置和资源的不同, 没有政策和相应有效手段的支持, 包村增收的力度和效果都将是不平衡的。

(四) 要加大对村支两委和村民的宣传

教育培训工作。山村百姓能否尽快脱贫, 自信心非常重要。目前一些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等、靠、要惰性, 要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 动员和教育、鼓励大家增强自信心, 激发村干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真正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同时要紧密配合各村项目工程适时进行科技培训, 充分发挥各种积极因素, 例如大学生村官、转业军人和各行各业的能人等。

(五) 充分发挥各级农村工作队的帮扶作用。

3.干部下乡住村活动周 篇三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机关单位定点扶贫暨干部下乡住村活动动员会议。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干部下乡住村“六个一”活动推进会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今年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和干部下乡住村活动工作任务。会议还对上一干部下乡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再做贡献,再立新功!同时我也希望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下乡工作队员要以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为榜样,扎扎实实抓好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和干部下乡住村工作。

刚才,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根志同志宣读了这次活动的《实施方案》,这是县委讨论研究形成的意见,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抓好落实。下面,我就如何开展好这次活动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和干部下乡住村活动的重要意义

在全县组织开展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和干部下乡住村活动,既是省委、市委的明确要求,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也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又是加强干部队伍管理、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的有力手段,意义重大而深远。

首先,开展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和干部下乡住村活动,是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县各扶贫工作队和下乡工作人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基层、深入农村,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大局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在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构建和谐xx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县委、县政府对下乡工作是满意的。当前,我县正处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市委要求我县要建成吕梁发展模式的骨干县、吕梁发展速度的先进县、吕梁发展形象的代表县,我们也提出了到“十二五”末再造两个新xx,实现整体跨入“三晋一流、全国百强”的奋斗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实事求是地讲,要实现我们提出的奋斗目标,难点在农村,薄弱环节在农业,增收难度在农民。可以说,如果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没有xx的转型跨越,只有全县15个乡镇、257个行政村都选准了路子,全县农村经济都发展起来,县委制定的发展目标才能实现。开展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和干部下乡住村活动,帮助农村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培植主导产业,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乃至全县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其次,开展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和干部下乡住村活动,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总的来看,我县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应当看到,一些机关干部对基层情况掌握不透彻、对群众需求了解不准确、对群众呼声听得不真切;还有一些机关干部照抄照搬照转上级安排部署,甘当“传声筒”,缺少开展工作的魄力和方法。这次开展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和干部下乡住村活动,就是要通过广大干部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和沟通,直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问题和差距,促使各级干部强化宗旨观念;就是要通过广大干部直接规划、参与、推动农业农村的发展,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增长知识,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在解决复杂矛盾和问题中增长本领,促进他们锻炼成长,养成认真务实、立说立行、团结奋斗的良好作风。

第三,开展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和干部下乡住村活动,是促进和谐、保持稳定的现实需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需要有稳定的社会基础和良好的创业环境。当前,我县和谐稳定的大局是好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个别基层组织的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正常发挥,导致近年来农村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征地拆迁、村矿矛盾、村企矛盾等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有些甚至逐年激化;个别地方干群关系紧张,形成越级集体上访。这些问题不解决,人民群众有意见,社会稳定受威胁,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目标就会受到干扰。开展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和干部下乡住村活动,就是要通过广大干部与群众直接面对面,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重塑干部形象,改善干群关系;就是要通过指导基层组织建设,帮助基层干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化解突出矛盾和问题,巩固全县和谐稳定的大好形势。这次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和干部下乡住村活动,对广大干部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和严格的纪律要求,希望大家要尽快适应省委、市委严管干部的要求和形势,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和措施准备,尽快转变作风、转变角色,做出成绩。

二、准确把握开展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和干部下乡住村活动的目标要求

组织开展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和干部下乡住村活动,不是简单地组织一个活动,而是要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把执政为民的理念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推动全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要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实效。推动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实现农民收入稳步翻番的目标,是“十二五”期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我们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和干部下乡住村活动的工作重心。全县定点扶贫机关单位和下乡住村干部要真正沉下去,发挥部门、行业和个人的优势,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实施新村富民工程,帮助所在村立足村情实际,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制定发展规划,培植主导产业。要在帮助所在村找准路子的同时,选好项目,协调好资金,切实解决我县部分农村有思路、没项目,有项目、没资金的实际困难,真正使农村主导产业立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这次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和干部下乡住村活动,我们在省市要求完成“六个一”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增加了“三项整治”的内容,就是要把当前我县“三项整治”的成果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农村“三项整治”的内容重点是环境卫生大清理、街道村庄大装饰、交通秩序大整治。要通过集中攻坚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三项整治”工作在我县长期有效开展。

二是要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上取得实效。人民群众最实在,也最容易满足。但如果走形式,做表面文章,群众就不会答应,就会有意见。这次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和干部下乡住村活动就是要以住村干部“联户办实事活动”为载体,按照下乡干部与农村贫困户结对子、机关党员干部与农村党员结对子、领导干部联系农村贫困户的工作要求,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帮助联系户办一些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住村干部在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困难的时候,要做好“民情日记”,分清轻重缓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说了就一定要做到,决不能开空头支票,失信于民。对群众有要求、但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耐心地做好解释说明工作,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尤其要在满足群众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上下真功夫、下大力气,努力把县委“七个一”和“六个促进”的要求落实到基层群众中去。

三是要在转变干部作风上取得实效。干部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群众对党的评价,很大程度是以干部作风为基础的。让下乡干部在基层艰苦环境中磨练成长,是开展这次活动的一项重要目的和任务。各乡镇、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下乡干部的教育,引导干部下乡住村,不仅要“身”下,更要“心”下,要带着真心和真情与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甘共苦,坚决杜绝“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的形式主义。下乡干部要摆正位置,履行好义务,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和当地乡规民约,不搞特殊化。总的来说,就是要通过这项活动,让下乡干部在“亲民、富民、惠民、助民、安民”的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情民意、转变思想观念、增长能力才干、培养优良作风。

四是要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取得实效。当前,我县各种信访突出问题不断,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很大。因此,下乡干部要借下乡之机,紧紧围绕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涉法涉诉、地质灾害、村矿村企矛盾、干群矛盾等信访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大范围排查摸底,切实掌握第一手情况,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排查清理出来的矛盾和问题,主动与所在乡镇、有关部门和包乡县级领导沟通,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进度,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疏导工作和矛盾化解工作,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坚决杜绝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尤其是要帮助基层单位健全维稳工作机制,夯实维稳工作基础,努力构建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确保全县和谐稳定大局。

五是要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取得实效。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从长远来看,基层发展的重任,归根结底要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去引导、去推动、去落实。广大下乡住村干部在基层工作期间,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抓住年底农村“两委”换届的契机,协助乡镇党委着力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整顿软弱涣散组织,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把“四议两公开”作为建立健全基层民主管理的重要手段来抓,真正做到“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形成干群同心抓发展的合力。要发挥好去年新建、改扩建之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作用,以此为载体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基层各项工作的有力保障和强大力量。

三、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这次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和干部下乡住村活动,规模大、任务重、要求高,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部门和农村基层党组织一定要高度重视, 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狠抓落实,把开展好这项活动放在重要位置, 确保取得实效。

一要明确领导职责。今年的下乡工作不同于往年,不是送几袋米,慰问慰问就完了,而是必须要住下来,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重点完成好县委规定的“七个一”工作内容。要把干部下乡住村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用一把手工程的举措推动工作落实。因此,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务必高度重视,深刻领会一把手的职责内涵,真正担负起责任,把这次活动搞好。组织部门和下乡办作为这次活动的牵头部门和具体实施单位,要切实履行好牵头抓总的职责,对各单位的人员抽调、组织、分派等具体工作要全面安排。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责任制。各乡镇、各村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下乡住村的同志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尽可能地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的方便。各定点扶贫单位要牢固树立“全县工作一盘棋”的思想,不仅要舍得派出精兵强将,而且要当好坚强后盾,做到工作上多支持、政治上多帮助、生活上多关心,确保下乡住村干部如期到位、安心开展工作。

二要强化舆论宣传。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和干部下乡住村活动要取得实效离不开正确的舆论引导。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通过专题报道、系列报道、深度报道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大对活动的宣传力度,做到人尽皆知,家喻户晓。组织部门和下乡办在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典型培育、挖掘和宣传,推出一批站得住、叫得响的好做法、好典型、好事迹,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以点带面,推动全局,为活动的健康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要严肃工作纪律。所有下乡住村干部都要服从乡镇党委的领导和下乡办的管理,遵守规章制度,坚守工作岗位,严禁擅离职守。下乡之前,要把手头的工作交接好。要讲团结、顾大局,处理好县、乡、村之间工作上的关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搞好配合,齐心协力做好工作。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坚持自带生活用品,不吃请、不扰民、不搞特殊化、不增加群众负担、不做违法违纪的事情,做一个为民尽责、为党尽忠、为农村发展和稳定出力的好干部。这里,我再明确三点具体的要求:一是定点扶贫单位要把班子全体成员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在所住村公示,确保老百姓有事的时候能够找到下乡人员;二是要明确定点扶贫单位人员轮流住村值班制度,按人排出住村时间表;三是下乡住村人员人人联系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救助,县下乡办要以文件形式明确下乡住村人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定期进行考核。

四要做好督查指导。加强督查指导是确保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和干部下乡住村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县委督查室、组织部门和下乡办要加强对活动的督查检查,特别是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上报解决。新闻单位要加强舆论监督,对行动迟缓、措施不力的部门进行曝光。纪检、组织等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考核办法,使广大下乡住村干部行有所依、干有所循。下乡办要随时掌握活动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好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防止走过场、出偏差。同时,要加强对面上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切实提高活动的水平,确保活动的深入开展。

五要建立长效机制。干部下乡住村不是简单地开展几个活动,热闹一阵子就完了,而是要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经常性地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建立起一种长效服务机制。因此,各乡镇、各部门在严格按照市委“五个一”工作机制做好服务基层工作的同时,要与所帮扶村结成对子,坚持两到三年不变动,千方百计、多渠道帮助村里落实发展资金,真正帮助农村把富民产业建立起来,实现脱贫致富,真正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单位帮扶农村、干部服务基层的长效工作机制。

4.干部下乡住村“六个一”工作计划 篇四

按照省委《关于在全省开展干部下乡住村活动的通知》(晋办发[2010]27号)和市委《关于拓展万名干部转变作风下乡住村“六个一”活动通知》及县委创先争优领导小组《关于拓展千名干部转变作风下乡住村“六个一”活动的实施意见》(沁创先发[2011]4号)的精神,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实现干部下乡住村“六个一”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真正把干部下乡住村工作办成群众满意工程,全力推动我中心管理、改革、法制化各项工作,特制定我中心领导干部下乡住村具体工作计划。

一、阶段目标

2011,围绕实际,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帮建一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解决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扶持一批产业致富带头人。使南牛寺村发展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主要任务

干部下乡住村工作要与落实省、市、县委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推动“北方水城、中国沁洲”转型跨越发展相结合,紧紧围绕“创先争优,以‘五个好’为目标帮建一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转变观念,以‘创转型跨越之先,争强县惠民之优’为主题开好一个促进发展讨论会;因地制宜,把部门优势转化为增强帮扶效果的一项措施;突出重点,开展‘一个项目一个堡垒’活动;改善民生,解决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认真总结,宣传表彰一批开展‘六个一’活动的先进典型”的六项工作任务,切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确保“六个一”活动取得实效。

三、具体要求

1、制定下乡住村工作计划

2、制作公示牌

3、开展问卷调查

4、组织召开座谈会

5、入户走访

6、发放联系卡

7、指导好农村“两委”换届工作

8、帮助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9、宣传党的惠农政策

10、开展承诺点评工作

11、结一户“穷亲”

12、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

13、记好民情日记

14、多办实事好事

15、完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16、留下工作痕迹(记好下乡笔记、民情日记等)

四、落实期限

1、(6月中旬)住村了解该村详细基本情况,开展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村情、民情、掌握群众所想、所盼、所怨。组织召开座谈会,在对所联系村的村情和产业等基本情况了解的基础上,要根据需要及时组织召开听民生、集民智的座谈会。

2、(6月下旬)入户走访。住村干部在住村期间,要把知民情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经常走访入户,做到村“两委”干部必访、致富能人必访、困难群众必访、科技示范户必访、上访户必访。发放联系卡。在入户走访时,下乡干部要将印

制着下乡住村干部的姓名、单位、职务、电话和“六个一”活动的主要任务等内容的活动联系卡发放到每一位农户中。

3、(7月份)帮助南牛寺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深入了解民意,住村干部要在全面掌握所联系的乡镇、村、农户基本情况、优势条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围绕县委“三个定位”,结合实际,帮助所联系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

4、(8月份)宣讲党的惠农政策。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召开会议、发放宣传单、办样报等方式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及时将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十二五规划和县十二次党代会、十五届人大会精神宣传到群众中。

5、(9月份)开展承诺点评工作。对所联系村支部班子及支部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承诺、践诺情况进行点评,点评要掌握全面情况、评价取得成绩、指出问题不足、提出工作建议。

6、(10月份)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下乡住村干部除了在物质方面尽可能的对所在村进行帮扶外,还要注重引导农村基层群众的政治成长。在住村期间,要注重发现和培养年轻的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

7、(11月份)指导好农村“两委”换届工作。在农村“两委”换届中,下乡住村干部要主动承担起换届宣传员的角色,积极宣传中央、省市换届精神,在做好上情下达的同时,指导好所联系村的“两委”班子换届工作,确保所联系村通过换届,换出凝聚力、战斗力强的两委班子。、(12月份)多办实事好事。围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帮助所住村立足实际理清思路,找准项目,协调资金。积极为农民群众送技术、送信息、送生产资料,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今年计划帮助发展核桃300多亩,巷道工程2公里。同时也要开展维稳、反邪教、四议两公开等工作、并完善南牛寺村自来水工程。

住村干部要主动与相关单位沟通联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要轻车简从、不增加基层负担,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严守住村“五个不准”的工作纪律,确保住村干部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保证干部下乡住点“六个一”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

5.千名干部入乡住村进屯活动方案 篇五

各基层党(工)委,县委和县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局党组,县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驻XX中直、区直、市直各单位:

根据县委关于开展全县“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的总体部署,现将《XX毛南族自治县“千名干部入乡住村进屯”活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各乡镇、各单位开展“千名干部入乡住村进屯”活动的工作方案,要及时报送县“千名干部入乡住村进屯”活动办公室。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要随时上报,活动开展情况要每月10日前汇报一次。活动结束后,要对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形成专题报告报送县活动办公室。

XX自治县“千名干部入乡住村进屯”活动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X次党代会、市第X次党代会和自治县第七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县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为民服务、转变作风,加快推进富民强县新跨越、建设幸福XX步伐,结合全县“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实施“五大工程”、开展新一轮扶贫攻坚、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千名干部进千屯访千户”活动等相关部署要求,决定在全县深入开展“千名干部入乡住村进屯”活动。现就活动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赶超跨越”为主题,以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为主线,以“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为主要内容,紧紧围绕机关转作风、干部受锻炼、群众得实惠,组织千名干部到最贫困、最艰苦、最复杂、最需要的地方结“穷亲”、结“难亲”,在深入基层中察民情、接“地气”,直接联系群众;在深入基层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增强群众观念;在深入基层中服务群众,帮扶农村,推动扶贫攻坚。通过开展“千名干部入乡住村进屯”活动。

二、工作方式

开展“千名干部入乡住村进屯”活动,要与选派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结合起来,与开展“结对共建〃创先争优”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年”结合起来,与完 — 2 —

善我县“挂包联驻”(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联户、指导员驻村当代表)制度结合起来,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有效形式,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努力形成“千名干部心系农村、情系百姓”的新格局。

(一)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进乡入村。各级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深入基层指导工作,与基层单位结对带动、推动创先争优,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在全县领导干部中开展“结一联五”活动,即每位县处级四家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和部门正职领导带领所在党支部与一个贫困村党支部结对,在联系点中的贫困户、五保户、困难党员、村干部、致富能手、专业户中选择五户群众直接联系,重点帮扶。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到自己挂点联系的贫困村、结对帮扶的贫困户,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每年至少到联系点4次以上。有条件的要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要调动人财物等资源,抓好重点工作的有效推进,使挂点联系的村屯基础设施、重点产业、社会民生明显改善,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等全面发展。通过帮扶,把先富农户培养成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人,帮助困难户树立致富信心、找准致富门路,为他们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二)选派机关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住村扶贫攻坚。按照自治区党委、河池市委的部署,2012年自治区级单位选派6名,市级单位选派5名,我县选派29名干部到全县40个整村推进贫困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一派2年,被选派人员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期间不承担原单位工作,其

干部身份和编制性质不变,在原工作岗位的政治待遇不变,其工资福利由原单位照发。干部驻村任职期间,党组织关系转至所驻村党组织,进村任职期间,派出单位不得要求其提前返回单位工作。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由乡镇党委行文任命,在乡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对村党组织工作负总责,村党组织的日常工作由村党组织书记具体负责,第一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村里工作总揽而不包揽。第一书记要充分发挥机关干部自身优势,通过选派干部入乡住村进屯,挂任实职,在政策、思想、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方面对贫困村进行全面帮扶,协同所包村干部群众制定好贫困村整村推进的五年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帮助贫困村尽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同时促进机关干部到基层一线锻炼成长,在艰苦的环境中丰富经历,增长才干,使机关干部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坚持驻村帮扶。从3月中旬起我县选派的县乡两级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要进村入户访民情、送政策、办实事、促发展,努力当好“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经济发展的服务员、社情民意的调研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基层组织建设的督导员、创先争优的示范员”。每人至少联系一户农户,有条件的要多联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要保证每年住村工作时间不少于180天,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在基层工作中提高素质,锤炼作风。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在住村期间,要模范遵守管理制度,坚持写驻村日记,并列入年度考核的内容。派出单位要发挥后盾作用,对本单位正 — 4 —

派任职干部工作予以全力支持。

(四)新招录公务员、新提任领导干部入乡住村与群众“三同”。各级机关新招录公务员、新提任领导干部用1个月时间,入乡住村经受锻炼,接受教育,与群众当地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增强党性,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站稳群众立场,推动作风转变,增强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入乡住村进屯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让干部在基层工作中历练成长成才。

(五)机关党支部到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中直、区直、市直驻XX各单位党组织,要通过与基层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和创先争优一体化的新格局,着力帮助解决基层党组织的实际困难,提高机关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通过共建组织、共管党员、共抓队伍、共打基础、共促和谐、共创先锋,使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党员先进性作用明显增强。每个机关单位党组织每年至少要到联系点4次以上。各级机关党组织要坚持在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和重大节假日组织开展为困难党员、群众“送温暖、献爱心”走访慰问活动。

三、工作内容

开展“千名干部入乡住村进屯”活动,要以“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为主要内容,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作风在一线养成,形象在基层提升。

(一)察民情。要进村入户开展社情民意大调查,了解当前农民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调查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特别是推进“五大工程”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每个下派党员干部均要认真写民情日记,建立民情台帐,完成1—2篇调研报告。

(二)解民忧。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村,利用集中宣讲、走访、座谈、入户讲解等形式,向群众宣讲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市第三次党代会和自治县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宣传中央、自治区、河池市和我县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措施,宣传推进全县各项事业“上档进位”和“五大工程”的决策部署,鼓舞群众,振奋精神,确保中央、自治区党委、河池市委和县委的有关精神贯彻落实到基层,把基层党员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加快推进富民强县新跨越、打造“三个强县”、建设幸福家园的奋斗目标上来。按照贴近群众需要、适合基层实际、结合部门职能的要求,重点在实施开发扶贫攻坚工程和民生保障提升工程中解决群众之急,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得人心、暖民心的好事,做一些扶贫济困的善事,做一些群众欢迎、农民高兴的实事,切实帮助基层和农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在帮助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看病就医、子女上学、外出务工等方面给予力所能及的物资、资金、信息支持。干部入乡住村至少为基层办1件以上好事、实事。结合党政领导和机关干部大接访、大走访、大排查制度的实施,帮助农村基层深入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帮助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帮助做好矛盾的疏导和化解工作。

(三)帮民富。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照产业增量提质工程、开发扶贫攻坚工程、城乡新貌新风工程的部署要求,帮助村“两委”制定、完善、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帮助党支部和村委会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引项目、引资金、引技术、引人才,加快经济发展,增收致富。发挥入乡住村干部各自优势,为基层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项目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共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途径,努力提高群众发展增收的能力和水平。结合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年和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示范化、品牌化、信息化建设,认真落实创先争优“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要求,指导村党组织抓好自身建设,使其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指导和带动基层创先争优,帮助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动晋档升级。指导加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党员发展质量。协助开展农村党员大培训和村“两委”干部大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和农村党员队伍的能力素质。

四、组织实施

要将开展“千名干部入乡住村进屯”活动作为开展“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的主要内容,工作上要相统筹,内容上要相融合,进度上要相衔接,总体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集中进行。在此基础上,建立深入基层、转变作风,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春节后至2月下旬)。结合全县领导开展“下基层、察民情、兴水利、大种树、惠民生”活动和“千名干部进千屯访千户”活动,做好引导示范,营造浓厚氛围。

(二)正式启动阶段(2012年3月上旬)。举行2012年度选派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动员大会暨“千名干部入乡住村进屯”活动启动仪式,对过去一年来的新农村指导员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对新一轮选派指导员工作和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大规模组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入乡住村进屯。

(三)培训上岗阶段(2012年3月中旬至4月)。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干部入乡住村工作的需要,对党员干部进行农村有关政策、农村社会调查、群众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短期培训。

(四)推进实施阶段(2012年5月-10月)。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住村后,要及时开展村情民意调查工作,在一个月内制定出任期工作目标,列出要完成的3至5件重要事项,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大力开展“送科技、送文化、送卫生、送信息、送服务、送温暖”等“六送”活动。各级干部结合群众所需所盼,每人办1-3件实事,帮助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五)总结完善阶段(2012年10月)。结合我县开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赶超跨越”大讨论整改落实,研究改进 — 8 —

工作、转变作风的意见和整改措施,强化成果运用,完善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全面建立完善“挂包联驻”的长效机制,常态化坚持,规范化管理,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大力推行“一村一站一助理”制度,即每村设立一个村级服务站,设臵村级事务助理岗位,由乡镇包村干部兼任,平时专门驻在村里办公,为群众提供“农事村办”的各项服务,使干部入乡住村进屯经常化、制度化。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对开展活动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选树一批典型。

五、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党(工)委(党组)、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成立“千名干部入乡住村进屯”活动办公室,制定工作方案,做到定干部、定驻点、定任务、定时间、定责任、定保障,确保干部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实、帮得上、成效好。派出单位领导要每季度到干部任职所在村进行走访和指导工作一次以上,及时了解到村任职干部的工作情况,共同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通过新闻媒体、网络报刊、板报、标语等形式,加大对开展“千名干部入乡住村进屯”活动的宣传力度,为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浓厚氛围。要注意挖掘、宣传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大力宣传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促进活动有效开展。

(三)严肃纪律,注意方法。各级干部到基层工作要密切联系群众,严守工作纪律,注意工作方法。对基层只能予、不能取,只帮忙、不添乱。要体察民情、珍惜民力,轻车简从,做到不惊官、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和迎送。

上一篇:承包意向书怎么写下一篇:毕业证明书的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