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社工作机构

2024-08-13

广州市社工作机构(精选8篇)

1.广州市社工作机构 篇一

深圳社工优势:

深圳社工劣势:

1.社工体制:1+7文件从方方面面规定的社工发展,政府推动,民间运作,正是深圳的特色。

2.工资待遇:相比,北京、南京、上海等地来说,还可以。

3.香港督导:敬业、经验丰富,能从专业、情绪等方面给予社工很大的帮助。

4.晋升途径:督导助理、见习督导、项目部长等,都是不错的专业晋升途径。

5.培训交流:社协组织大量的培训,基本都是香港、台湾、以及大陆的知名学者及社工人士。此外,见习督导、督导助理都有机会去香港参观考察。一些大的机构也会组织。8 Z6

6.专业工作:即使是行政工作缠身,也是可以有机会开展专业工作的。

7.入户深圳:有机会入户深圳也不错。虽然是集体户口。但逢上30年之类的节庆,指不定,都放假,发电话卡,社会保险金之类的咧。

8.隐形福利:碰到好的派驻单位,隐性福利也不少耶。

9.国际化视野:办个通行证,搭个地铁,就可以很顺利的去香港澳门玩儿了。这种地缘优势,是其他城市无法具备的。

1.政策落实:政策很好,但是落到实处还有很大的空间。2.欠薪:政府不拨款,机构就欠薪。欠薪,确实挺伤社工士气的。

3.待岗:除了欠薪,最大的不满在于待岗。因为,政府的效率,你也知道。严重依赖政府岗位的机构,只能让你待着了,今天,明天,这个月,下个月。最长一次,待岗4个月。

4.行政化:在政府XX办等单位的,很多都沦为了秘书,打杂的。

5.无良机构:不签合同,管理不善,福利差,专业的度不高。,6.成家立业:社工工资还达不到在深圳成家立业的条件。不过,放眼全国,哪个地区的社工有这个条件?香港除外。;

优势

1.制度规范:大机构各项规章制度都已经比较规范,只要按章做事就ok了。

z

2.资源丰富:岗位多,经验就多,知名度也高,来交流的就多。

3.人才多:人多,按比例,人才自然也多。和优秀的人才一起工作,能让你提升不少。

4.福利也好。毕竟机构大,财力雄厚。每人发个笔记本,集体旅游,带薪休假等自然也少不了。

5.人多,就有话语权。一个拥有200人的机构,和一个拥有不到10个人的机构相比,谁更有话语权。也许,今天的行业规则,都由大机构说了算了。

小机构劣势

1.太规范了,反而不灵活。什么事都照章办事,不会照顾你一个人的诉求。

2.欠薪。一旦政府欠薪,机构可发不出这么多人的工资哦。

3.人才多,晋升也困难哦。如果不是人才,那别指望的。

小机构优势

1.灵活。规章制度啥的,制定了也不太好实行。一 个机构,老板加员工不超过10个人,抬头不见低头见,一个巴掌就数过来了,自然不需要太多的条条框框。比如,请假,大机构,你可找这个,找那个签字批准吧。小机构,跟老板打个招呼就ok了。2.晋升空间大:人少,发展需要人,怎么着也晋升快一点。待个一年半载的,就是元老级的人物了。

3.发挥空间大:既然不成形,也就无经验可循,完全是靠自己发挥,尽显英雄本色。

劣势

1.管理与专业不分。就那么几个人,那么点事儿。大家都一起做了。问题是,老总提个建议,你要不要遵循?老总说这样做,你会不会那样做?即使你的更好些。

2.名气不大。别人问你,哪个单位的。你都不好意思说。在一个靠岗位吃饭的社工体制里面,你说的出口,你们机构只有几个人吗?要知道,深圳最大的机构社工数量已经有200多了。

3.资源少。机构太小了,同工不多,经验也没得学,名家想参观交流,也不会选择小机构。

2.广州市社工作机构 篇二

1 广州市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工作现状

1.1 党组织建设情况

广州市由市卫生局和区(县级市)卫生局发证的民营医疗机构共1059家,包括65家民营医院、949个诊所和门诊部、45个民营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照《党章》有关“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的要求,截至2010年,有14家市卫生局发证的民营医院建立了党组织,包括党总支1个、党支部13个,实现了应建尽建的目标;由区(县级市)卫生局发证应建党组织的单位有74个,已经建立党组织的有14个,均为党支部,占18.92%,尚未建立党组织的单位有60个,占81.08%。党组织隶属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隶属于单位所在的街道党组织,占82.14%;二是隶属于所在区(县级市)卫生局或公立医院,占10.71%;三是隶属于企业或社团组织党工委,占7.14%。

1.2 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由市卫生局和区(县级市)卫生局发证的1059家民营医疗机构共有职工13 690人,党员总数为719名,仅占5.25%。但由于种种原因,民营医疗机构中不少的党员不愿意亮出身份或把党组织关系转入所在单位,所以党员统计结果不够准确。党员组织关系归属有四种情形:一是党组织关系转入了单位党组织,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二是组织关系留在原工作单位或户籍所在地,这种情况较为常见,尤其是离退休党员一般都把组织关系留在原单位,参加原单位离退休支部的组织生活;三是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挂靠在街道党工委或人才交流中心的临时党组织;四是有“门袋党员”现象存在。

1.3 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发现,广州市理顺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能按照上级党组织的部署开展活动,党组织和党员能发挥一定作用。

1.3.1 组建“两新”组织党工委,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比较清晰

2010年初,广州市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设在市民政局。各区(县级市)也相应成立了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指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市委组织部同时明确了“两新”组织党组织隶属关系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形成“党委领导,组织部门抓总,统战部门、工商联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格局和“党委领导,组织部门抓总,登记管理机关牵头、业务主管各负其责”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新格局,改变了以前“两新”组织党组织隶属关系混乱、管理职责不清的局面[1]。

1.3.2 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具有一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近年来,已建立党组织的民营医疗机构能按照上级党组织的部署,参加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并按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重要理论学习教育内容传达给党员。大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强化了责任意识,自觉立良好的行业形象,例如不少民营医疗机构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多次组织义诊和健康咨询活动,为困难群众免费送医送药。在为2008年四川汶川和2009年青海玉树地区抗震救灾过程中,不少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党员积极捐款、奉献爱心,仅广州复大医院一个单位就捐款了950万元,体现了民营医院的社会责任感。

1.3.3 党员能坚持理想信念,在本职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大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党员具有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在不同的岗位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本次调研问卷统计结显示,69.6%的党员认为所在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好”或者“比较好”。大部分党员对自身政治身份是比较自豪的,能坚持正确的入党动机,58.8%的人员认为“当党员很光荣、很自豪”,55.6%的人员对参与党组织生活“积极主动、热情很高”,41.6%的人员“党组织有要求就参与”,80.8%的人员认为入党的主要原因是“对党的信任和向往”。

2 广州市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工作有待解决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2.1 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党组织覆盖面小,组织机构不健全

广州市由市、区(县级市)卫生局发证的民营医疗机构应建党组织的有88家,已建党组织28家,占31.82%,尚未建立党组织的单位有60个,占68.18%。在部分已经建立了党组织的民营医疗机构中,也存在着党组织机构不健全、未能按时进行换届选举的情况。

2.1.2 党员流动性大,归属感比较差

民营医疗机构中党员普遍存在着关系转不来、分布广而散、流动转走快、人员组成杂等问题,对党员教育管理造成一定难度。党员流动性大的实际情况,使党员较难对党组织产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日渐淡漠。

2.1.3 党务干部素质不高、缺乏培训和学习

广州市民营医疗机构的党务工作者都是兼职,投入到党建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绝大部分既缺乏党建工作的经验,又没有参加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党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54.8%的党员认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中最应加强的工作是“加强并改进教育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2.1.4 党建工作落实不够,组织生活不正常

民营医疗机构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性比较严重,党建工作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党建工作的时间、地点、经费、人员等方面都难以落实,42.8%的民营医疗机构的党员认为党组织活动经费不能满足需要[2]。不少单位党员组织生活不正常,36.4%的党员“偶尔参加”或“从来不参加”党组织生活,61.20%的党组织党课教育是不定期的,78.4%的党支部“不定期召开”、或者“很少召开”支部会议。

2.1.5 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没有找到党建L作在民营医疗机构中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党建工作流于形式,与单位中心工作脱节,战斗堡垒作用不明显,没能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不少民营医疗机构的党员缺乏荣誉感和归属感,主人翁意识不强,抱着做一天算一天、做好业务工作就行了的想法,不愿在其他方面“出头”、争当先进。

2.2 影响党建工作成效的原因分析

2.2.1 主观上存在对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工作的错误认识

民营医疗机构负责人对党建存在“淡化论”和“可有可无论”,认为民营医疗机构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最重要是发展好业务,做到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没必要建立党组织,打上“政治色彩”,同时怕受上级党组织的监督和制约,削弱自己的权威。即使建立了党组织,也认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好党员,只需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必介入机构的生产经营活动、参与单位重大问题决策,党务人员应该兼职化、组织生活应该业余化。

2.2.2 客观上影响民营医院党建工作的主要原因

一是目标不一致。民营医疗机构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而党建工作的目标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种工作目标表面上的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工作处于尴尬的处境[3];二是政策支持不够。虽然党和政府近年来对“两新”组织党建给予了高度关注,但对其党建工作的具体指导不够,民营医疗机构等“两新”组织党组织的职责、功能和工作目标仍然不清晰,缺乏政策上的支持;三是管理机制不健全。民营医疗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与公立医疗机构党政工“三驾马车”的管理格局不同,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和政治核心作用缺乏保障,对不是共产党员的经营者,党纪的束缚也无法实施,党组织监督作用难以发挥。

3 加强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3.1 强化对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3.1.1 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换以及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加强“两新”组织党建成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其中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是重点[4]。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工作做得扎实,就能更好地发挥党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巩固党在这一领域的执政地位。

3.1.2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民营医疗机构将在保障人民健康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鼓励和支持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与措施。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元化的办医体制。”同年,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广东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和加快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措施。随着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民营医疗机构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必将在保障人民健康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1.3 加强民营医疗机构党建是支持和引导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的需要

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担负着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的重任,只有加强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才能团结凝聚员工积极进取,引导院方遵纪守法、诚信经营,才能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民营医疗机构的各项工作中去,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促进民营医院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5]。

3.2 加强民营医疗机构党建的具体方法

3.2.1 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推进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工作要因地制宜、大胆的创新,灵活的采取多种形式。可以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常见形式建立党组织。对于规模较大、人数较多,但党员人数缺乏,暂不具备成立党支部的民营医疗机构,可选派党员联络员和政治指导员,指导其开展党建工作。对于民营医疗机构数量较少、规模较小的区(县级市),可以由区(县级市)社会组织党工委牵头、卫生局协助,建立辖区内民营医疗机构联合党工委,对民营医疗机构党员进行统一管理[6]。组建党组织的同时必须理顺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使党建工作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

3.2.2 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

要完善党员接转程序及工作制度,采取“进出必登,凡登必核”的工作制度,对于愿意转组织关系的,要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将其组织关系转入工作单位,争取对每个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情况都能做出详细的书面记录;要建立党员名册并及时上报,最终实现在全市建立民营医疗机构党员信息库的目标,同时要定期更新党员信息的制度,及时掌握党员动态,指导党组织组建工作;要健全发展党员和党费收缴管理制度,严格按标准收缴党费,督促党员履行义务;要做好经常性发展党员工作,特别是要将业务骨干发展成为党员;要加强对党员的宣传教育,向所有党员配送学习资料;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党性锻炼,选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强化党员意识,增强组织归属感[7]。

3.2.3 创新组织生活形式

一方面要结合民营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党组织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创新,变大呼隆式的大张旗鼓的行动为潜移默化的行动,变大型集中的活动为小型分散的活动,甚至可以尝试网上宣传教育等形式,坚持灵活多样,注重实效[8]。另一方面是要将党建工作与单位中心工作密切结合、相互促进,要通过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积极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引导民营医疗机构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发挥监督保障作用;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倡导技术革新、岗位技能竞赛,加强对技术骨干的培养,提高职工的医疗技术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帮助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发挥党员模范示范作用,团结凝聚职工群众为单位建设贡献力量,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找到有利于民营医疗卫生机构健康科学发展的道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参与各种公益性质活动,利用行业优势服务群众,努力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9]。

3.2.4 建设党务干部队伍

全面开展民营医疗机构等“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调查登记,通过公开招募、组织推荐、双向选择的方式,督促配优配齐党务工作者;各级社会组织党工委和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工作的指导,帮助民营医疗机构党务工作者转变角色、熟悉业务,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和上门培训相结合和以行业为单位培训相结合,以论坛讲座与外出参观相结合的形式,对民营医疗机构党务工作者开展轮训,培训合格颁发资格认证证书,促进党务干部专业化;加大对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负责人的管理和考核,使其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按照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有关要求将工作落到实处。

摘要:通过对民营医疗机构党组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党员队伍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掌握其党建工作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营医疗机构,党建,研究

参考文献

[1]许艳明,丁杰民.姜堰市民营医院党建工作探讨.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27(6):442-443.

[2]陈允钰,王庆民.对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的再认识.实事求是,2002,1:26-28.

[3]孙锦善,张建军.加强县(市)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的建议.企业党建,2010,11(3):27-28.

[4]杨爱兵.民营医疗机构党建工作的思考.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0,1(21):89-90.

[5]柳杨.基层医院党建工作现状与思考.现代医院管理,2007.5 (9):34-36.

[6]孟令国,高飞.民营企业党员组织观念探析.鸡西大学学报, 2008,8(2):75-77.

[7]张雪娇.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考.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24-27.

[8]杨久华,郑伟.论私营经济党建制度创新的理论与制度建构.理论学刊,2008,(1):27-30

3.广州市社工作机构 篇三

点击数:383 更新时间:2010-11-2 14:56:00

根据〘中共海珠区委 海珠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的通知〙(海委发〔2009〕9号),设立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城市更新改造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更新改造办),为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

(一)划入区“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

(二)划入原区建设和市政局组织协调“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职责。

二、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城市更新改造、“三旧”(旧城镇、旧村庄和旧厂房)改造、“城中村”整治改造和“退二进三”项目(以下简称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的方针、政策,并组织实施。

(二)协调有关部门推进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的规划、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按总体计划要求在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建设各阶段加快办理各项行政审批手续。

(三)负责全区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的审核、报批、征地、拆迁、安置和建设的组织实施等工作,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负责改造项目内的相关市政配套设施建设,负责安置房源的征地拆迁、建设等工作;承担为建设单位及各参建单位服务的职责。

(四)协助区政府监督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建设各方贯彻落实有关安全生产、工程质量、资金使用、招标与采购、合同履行等方面法律法规,落实“阳光工程”的各项要求;参与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建设工程事故应急工作。

(五)参与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年度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协调、落实资金计划的执行;组织协调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的竣工验收、竣工结算和决算工作。

(六)承担区“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

(七)承办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区更新改造办设5个内设机构。

(一)综合科。负责党群、宣传教育、人事管理、机构编制、劳动工资、统战、安全保卫、计划生育、离退休干部和纪检、监察工作;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信息、保密、信访、政务公开、后勤保障等工作;负责本办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管理机关行政财务和国有资产。

(二)计划管理科。

负责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中、长期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的编制工作;负责相关政策的调研和改造措施及方案的制定工作;协调、落实项目建设资金渠道、资金计划及资金拨付等工作;负责改造项目招商引资、土地整理及使用权出让工作。

(三)旧城镇和旧厂房改造管理科。

负责旧城镇和旧厂房改造项目的征询、摸查、方案编制、方案审批和报批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推进旧城镇和旧厂房改造项目;督促落实建设计划、施工计划的编制,并监控计划实施;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

(四)城中村改造管理科。

负责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征询、摸查、方案编制、方案审批和报批工作;协调有关部门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督促落实建设计划、施工计划的编制,并监控计划实施;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

(五)工程建设管理科。

负责城市更新改造项目、安置房源建设项目及各类相关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协调、督促各参建单位贯彻落实有关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的法律法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活动;组织建设单位以及各参建单位、有关部门开展项目联合验收和移交工作。

四、人员编制

区更新改造办机关行政编制18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3名;科级领导职数8名。

后勤服务人员数3名。

五、其他事项

(一)区更新改造办不替代区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按照“三定”规定和职责分工依法负责本区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的有关行政管理工作。建设单位为工程项目的第一负责人,对投资效益、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及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负责,依法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二)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主要任务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六、附则 本规定由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其调整由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办理。

4.广州市社工作机构 篇四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省委和省政府关于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研究拟订我市的机构编制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统一管理全市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机关、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工作。

(二)研究拟订全市各级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总体方案;审核市级机关各部门和县、市、区的机构改革方案;指导、协调全市各级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三)审核市级党政群机关各部门的职能配置、调整和划分;协调市委各部门之间、市政府各部门之间、市委与市政府各部门之间以及市直各部门与县、市、区之间的职能配置及职责分工。

(四)审核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级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机关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机关的机构设置、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科以上领导职数;审核县、市、区党政群机关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五)拟订市级机关各部门和市以下各级党政群机关的人员编制总额分配方案。

(六)拟订全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制订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发展规划;审核市委、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审核市级机关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管理形式等事项;指导并协调县、市、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七)负责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2号《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湖北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办法》(第106号令),指导和管理各类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认定、登记管理、年检年审工作,指导和协调县市区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

(八)调查研究全市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情况,监督检查各级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的执行情况,报告市委编委并上报市委、市政府。

(九)负责管理和协调赋予部分行政或行业管理职能的市级行业管理协会的机构编制。

(十)负责全市机构编制、行政管理体制、机构改革的理论研究、信息传递工作;负责全市编制干部的培训工作。

5.广州市社工作机构 篇五

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政府机构节能工作的通知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政府机构节能工作的意见》(泉政文[2007]10号)和《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政府机构节能工作的通知》(泉政文[2007]177号),结合我区实际,特发本通知。

一、政府机构节能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对我国政府机构用能情况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政府机构能耗总量大、指标高、终端用能设备总体能效水平低,年人均电力消费量为2130千瓦时,年人均用油量为240升,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为27.3公斤标准煤/平方米,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55.5千瓦时/平方米,年人均能源消费总量近1.9吨标准煤,人均建筑能耗为1.6吨标准煤,均高于社会平均能耗水平。随着我区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能源消耗不断上升,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当前我区常规能源短缺,能源利用率却不高,2006年全区单位GDP能耗为0.61吨标煤/万元。大力节约能源,是解决我区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新兴工贸旅游生态城区的战略选择,也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政府机构节能活动,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客观要求,也是发挥政府机构的导向和示范作用,推进全社会能源节约的必然选择。全区各级政府机构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政府机构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带头厉行节约,发挥表率作用,带动全社会做好能源节约工作,促进我区国民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两个“务必”,以提高政府机构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建设节约型政府为目标,加强宣传,统筹规划,创新机制,加强管理,抓好示范,充分发挥政府机构在构建节约型社会中的带头作用。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把资源节约工作落到实处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节约意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节约意识和科学的消费理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风尚。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张纸、一分钱做起,勤俭办事,努力把政府机构建成节约型机关,作全区资源节约的表率。

2、突出当前重点,抓好节电工作。一要节约照明用电。推广使用节能灯,淘汰白炽灯。办公室、会议室等尽量采用自然光,不用或少用照明灯,并做到出门随手关灯。缩短办公室内庭院灯的开启时间,走廊、通道等照明需求较低的场所,尽量设定隔盏开灯,减少灯管数或安装自动控制开关。二要节约空调用电。夏季使用中央空调制冷要按天气温度变化随时调整,并尽量减少使用时间;壁挂空调要将温度调至27-28℃,并做到无人办公时关闭空调;开空调时不开门窗,提倡在下班前半小时关闭空调。三要节约电脑、电梯用电。三楼以下不搭乘电梯,尽量减少电梯使用。尽量减少开启和使用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办公设备停用1小时以上时,要关闭设备电源,尽量减少办公设备电耗和待机耗能。下班时关闭办公设备电源插线板总开关或拨下电源插头。办公室、会议室、楼道等公共场所要设置节约用电的明显标志。

3、加强日常管理,抓好节水工作。一要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3-维护管理。及时更换已经老化的供水管线,安装或更换节水装置,严禁跑冒滴漏,避免长流水现象的发生。二要节约饮用水。工作人员每天根据需要装灌适量开水,参加会议时要将喝剩的矿泉水带走,杜绝各种浪费饮用水的现象。三要减少使用城市自来水。单位内部绿地用水和景观环境用水要科学使用雨水和符合用水水质要求的再生水,尽可能利用废水养护绿地。大力推广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绿化用水效率。严禁使用高压清洁水冲洗车辆。办公室、会议室、洗手间等公共场所要设置节约用水的明显标志。

4、严格配备标准,抓好节油工作。严禁超编、超标配备和使用车辆,有关部门要对超编超标车辆进行集中清理和处置。优先选购节能环保型车辆。根据车辆使用年限及时报废、淘汰环保不达标、油耗高的车辆。积极推进和实行车辆定点加油、登记单车燃油消耗、定点维修和定期保养制度。提高车辆管理人员和驾驶人员的业务操作技能。组织驾驶员节油技术竞赛,评选节油技术能手。公务活动尽可能乘公交车辆和中巴,紧急公务尽可能几人同行,集体公务不得分散使用多辆小车。

5、合理利用资源,抓好办公用品节约工作。坚持厉行节约、保障工作的原则,规范办公用品的配备、采购、领用。结合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减少纸质文件的印发;尽量在电子媒介上修改文稿,减少重复打印次数,提倡双面用纸,加强信

-4-封、复印纸的再利用。打印机、复印机的墨粉用完后,要利用墨粉盒重装墨粉后再次使用。提倡使用钢笔书写,减少圆珠笔、中性笔或其它一次性签字笔的使用。

6、规范采购程序,抓好政府采购工作。严格执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采购《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中的产品;采购《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之外的产品时,应当在招标文件及评标办法中规定对提供节能产品的企业给予加分或优先考虑授予合同。推广使用节能空调、节能复印机、节能灯具、节水水龙头、节水马桶、节能门窗、节能墙体材料等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

7、利用科技成果,抓好建筑节能工作。政府机构新建、扩建、维修、改造办公和业务用房时,要进行资源节约可行性研究,注重引进新技术、新材料,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节约资源。要广泛采用外墙保温、多层玻璃等节能技术和新型墙体材料,降低热能消耗;注重运用太阳能等技术,减少空调系统的能耗。积极推广高效节电型灯具、器具,降低电能消耗;普遍推广感应式水龙头,使用节水型产品,降低水资源消耗;积极应用“中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四、完善制度体系,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工作深入开展

1、建立健全资源节约责任制。各乡镇(街道)、区直各单位要明确一位领导干部负责资源节约工作,把资源节约纳入各项工-5-作的职责之中,纳入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之中,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2、加快制定相关资源节约标准。各乡镇(街道)、区直各单位要抓紧制订节能实施方案,建立符合资源节约的各项配套制度和具体的执行标准,用刚性标准推动节约型政府机关建设扎实进行。

3、组织资源节约专项检查。区直主管部门要牵头组织对区直各单位节能、节水、节电及节约办公耗材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检查节约标准执行情况,同时对节约提示标志、节约措施及工作人员节约意识等进行抽查。

二○○七年七月十六日

主题词: 文秘工作 节能△ 通知 抄送:市政府办、节能办,区人武部。区法院、检察院。

区五套班子领导、调研员、副调研员。

6.广州市社工作机构 篇六

1.1 研究对象

广州市及区(县级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其中市级疾控机构1家,市辖区疾控机构10家,县级市疾控机构2家。

1.2 资料来源

广州市地市级和区(县级市)疾控机构2010年年鉴报表和广州市疾病控制年鉴汇编(2001-2005)。

1.3 方法

采用调查表法收集2010年广州市地级市疾控机构和12个区(县级市)级疾控机构的年鉴资料,应用Excel汇总统计,对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0年广州市各级疾控机构共有在编人员1 060人,比2005年增加了6.85%,其中市辖区增长较快,市级次之,但县级市减少1.20%;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在编人员数0.83人,比2005年降低20.19%,其中县级市降低较多,市辖区次之。2010年广州市级疾控机构共有在编人员31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64人,占83.02%。市辖区疾控机构共有在编人员57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71人,占81.49%。县级市疾控机构共有在编人员16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99人,占60.37%。2010年卫生技术人员占在编人员比例与2005年相比,市级疾控机构增长较快,市辖区较慢,而县级市出现了下降趋势。(表1)

2.2 人员结构(表2)

2.2.1 性别分布

2010年市级疾控机构在编人员中男性169人,女性149人,男、女性别比为1:0.88。市辖区男性268人,女性310人,男、女性别比1:1.16;县级市男性79人,女性85人,男、女性别比为1:1.08。市级疾控机构男性稍多,而市辖区和县级市疾控机构则女性偏多,各级疾控机构性别比例基本平衡,这种情况与2005年性别分布相同。

2.2.2 年龄分布

2010年市级、市辖区、县级市疾控机构在编人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分别占62.85%、70.07%和68.90%,反映各级疾控机构人员以中青年为主。

2.2.3 学历分布

2010年市级疾控机构在编人员学历以本科为主,占47.48%,其次依次为研究生、专科生、中专生和无学历;与2005年相比,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有所提高。2010年市辖区疾控机构在编人员学历以本科为主,占53.11%;其次依次为专科生、中专生、研究生和无学历;而2005年则以本科生、中专生和专科生为主,分别占36.42%、27.55%、24.66%。2010年县级市疾控机构在编人员学历以专科生、中专生为主,分别占36.59%、28.66%;而2005年则以中专生和专科生为主,分别占44.58%和25.30%。

2.2.4 工龄分布

2010年市级、市辖区、县级市疾控机构在编人员的工龄主要集中在11~30年之间,分别占43.71%、57.96%和62.20%,反应各级疾控机构人员相对稳定。

2.2.5 职称分布

2010年市级疾控机构在编人员高、中、初级职称比例为1:1.44:1.89;市辖区为1:2.05:2.42;县级市为1:5.63:5.00,市级和市辖区以初级、中级为主,县级市则以无职称、中级为主,初级次之。与2005年相比,高级职称所占比例有所增加。

3 讨论

3.1 人员总量增加,但增长幅度明显低于服务人口的变化

2010年广州市疾控机构在编人员总数较2005年增加6.85%,但明显低于常住人口的增长幅度(33.83%),导致广州市每万常住人口拥有疾控人员数降低至0.83人,远低于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考核标准》每万人需配备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3~4人的标准[1]。而其中,县级市疾控机构人员总量甚至有所降低,分析原因可能与人员经费不足和仍旧实行的差额拨款机制导致控制人员总量增长有关。建议政府重视,做好疾控机构人力资源总体规划,以人口数量和分布为依据,重新核定各级疾控机构人员编制数;加大投入,根据各地社会经济状况,核拨疾控人员经费,保证疾控人员的生活待遇[1];疾控机构积极申请将差额拨款机制转变为全额拨款或参照公务员管理。

3.2 专业技术人员占人员总数比例增加,但未达到标准

2010年广州市两级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占人员总数的比例为78.68%,较2005年增加17.13%,但仍低于国家规定的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85%的标准[2]。其中,县级市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占人员总数的比例较2005年下降,仅为60.37%。建议各级疾控机构调整人才准入标准,逐步淘汰不合格人员,严格控制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降低工勤人员比例,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

3.3 学历层次有所提高,但县级市疾控机构仍有待优化

2010年市级和市辖区疾控机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明显增加,所占比例分别达到69.81%、61.24%,高于2005年的52.44%、40.66%。县级市疾控机构学历层次也有所提高,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增加,但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仍然高达41.46%,分析原因可能是人员经费不足,编制受限,不能吸引高学历人才。建议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市政府、疾控机构在职能明确、编制标准确定和机构效率提高的前提下,重点满足疾控机构工作人员的合理待遇,采取竞争性工资和福利制度等措施,营造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氛围[3];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加强卫生人力资源培训,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参加在职学历教育,选派优秀业务骨干到国外培训。

3.4 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增加,但职称比例仍不理想

2010年广州市两级疾控机构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较2005年均有所增加,但按照市级机构高、中、初级人员比例为2∶4.5∶3.5,县(区)级机构的比例为1∶5∶4的标准[3],广州市市级、县级市疾控机构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比例仍较低,市辖区疾控机构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超过标准,中级职称人员比例较低。另外,县级市疾控机构无职称人员比例较高,其中包括了无学历人员、工勤人员和管理人员,这与其专业技术人员占人员总数比例较低相呼应。建议各级疾控机构建立吸引人、激励人的用人机制,重视现有人员的系统性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促进人员结构趋于合理。而市辖区疾控机构由于近几年引进了大量高学历、高职称人才,符合晋升高级职称条件的人员逐年增加,但在职称比例标准的制约下,出现了职称晋升瓶颈,即只能靠高级职称者退休等自然减员来补位,这定会影响职工的积极性,易造成人才流失。但是从另外的角度分析,在设定人员结构,引进人才等方面需要统筹规划,做好人员梯队建设,调整好结构比例。目前,广州市各级疾控机构正在逐步实施岗位设置工作,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比例结构标准有望得到合理调整。

摘要:目的 了解广州市市级和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调查表法对2010年广州市市级和县区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对现有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工龄、职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2005年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广州市各级疾控机构在编人员以中青年为主,人员较稳定,人员总量增加,但增长幅度明显低于服务人口的变化;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比例增加,但未达到标准;学历层次有所提高,但县级市疾控机构仍有待优化;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增加,但职称比例仍不理想。结论 广州市各级疾控机构人员数量不足,人员结构不平衡,需制订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计划。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

参考文献

[1]曹志威,曾四清,朱展鹰.广东省地市级、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人力资源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5,31(4):72-73.

[2]王红梅,刘民.北京市某疾控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5):462-464.

7.广州市社工作机构 篇七

杭州市药品生产许可证和医疗机构制剂

许可证换发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认真做好全省药品生产许可证和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换发工作的通知》(浙食药监安【2010】10号)、《关于印发浙江省〈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换(发)证检查标准(试行)的通知》(浙食药监安【2010】6号)文件要求,按时有序做好全市药品生产许可证和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换发工作现结合我市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此次换证,进一步健全监管档案,增强药品生产企业第一责任人和医疗机构制剂依法配制制剂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消除质量安全隐患,确保公众的用药安全。

二、职责分工

根据省局换证工作方案,市局负责对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集中换证与今后日常换证的具体工作;对医疗机构制剂的换证资料进行审查、汇总上报及配制大容量注射剂的医疗机构的现场检查。各区、县(市)局、分局负责对辖区内除大容量注射剂外的医疗机构制剂室的现场检查。

三、药品生产许可证换发

(一)换证范围

凡依法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且有效期至2010年12月31日的 药品生产企业,应按规定申请换发新《药品生产许可证》。至2010年12月31日《药品生产许可证》尚未期满的,可根据需要申请更换新版《药品生产许可证》,新版许可证有效期仍按原证延续至期满。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许可换发证事宜根据国家局规定另行部署。

(二)换证工作程序

1、受理:企业原则上应于8月15日至9月15日之间在省局行政审批系统填写换证申请资料,向市局受理大厅递交换证申请的资料。换证申请表和资料一式两份,一份报市局受理大厅,一份送企业所在地的县区局。

2、审核:市局对企业递交的资料进行审查,符合《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的药品生产企业开办条件,遵守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正常,予以换证,下达《行政许可证决定书》,确定企业名称、注册地址、新核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企业类型、生产地址、生产范围,加盖“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许可专用章”。市局根据日常监督检查情况,必要时对企业进行现场检查。

3、发证:市局在2010年11月底前完成对药品生产换证申请的资料审查、现场检查和许可核准工作。2010年12月统一打印发证。如企业质量受权人已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其姓名将记录在《药品生产许可证》副本“变更与记录”页内。

(三)其它事项

1、药品生产企业在规定申请期后提出换证申请的,换发日期按规定的工作时限相应顺延。《药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提出换证申 请的,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由市局报省局办理注销《药品生产许可证》手续。

2、经资料审查或现场检查,不符合要求的,暂缓换证或按规定不予发证。暂缓换证的企业应及时进行整改,整改符合要求的予以换证;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换证。自2011年1月1日起,该类企业按新开办药品生产企业或新增生产范围办理。

3、对处于搬迁、改选或异地改建等药品生产企业,由企业提供情况说明报告,经市局审核同意后予以换发许可证或核准相应的生产范围。企业在符合法定要求后才可进行生产,市局将跟踪情况并加强监管。

4、各药品生产企业在申请换发许可证前,必须将企业信息中经济运行情况、注册药品信息、关键设备等内容上传省药品生产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上传不完整的,暂缓换证。

5、企业在行政审批系统填写换证申请材料时注意填写方式,填写“具备生产条件的生产范围”中的生产范围应按照制剂剂型填写,原料药按照品种填写,如原料药(头孢呋辛),不同GMP证书分开填写;填写“五年来新增品种”中生产地址和生产范围时仅填写和新增品种相对应的生产地址和生产范围。

四、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换发

(一)换证范围

我市范围内依法持有《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且有效期至2010年12月31日的医疗机构制剂室。

(二)实施步骤

换证工作分为医疗机构制剂配制单位自查申报和我局审查并上报省局审核发证两个阶段。

1、自查申报阶段(7月1日至7月30日)

各区、县(市)局、分局组织辖区内医疗机构对照《浙江省〈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换(发)证检查标准》(浙食药监安【2010】6号)进行自查、整改,于8月1日前通过省局行政审批系统向我局提出换证申请,提交换证资料。

2、审查、现场检查并上报省局阶段(8月1日至10月20日)我局于6月10日至8月10日对提出换证申请的医疗机构制剂配制单位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查,以工作联系单的形式部署各单位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现场检查,对符合要求的,按规定程序上报。

(三)医疗机构换证工作需提交的资料

1、《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申请表》

2、原《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正、副本复印件;

3、《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

4、医疗机构制剂质量管理情况自查报告。自查报告应按照《浙江省〈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换(发)证检查标准》逐项自查,同时结合《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上本医疗机构制剂的市场抽验质量不合格情况、自检发现的问题以及结合上述所发现问题的整改措施。

以上资料一式二份,均须加盖单位公章。

(四)换证检查标准和要求

本次换证采取资料审核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换证现场检查标准为《浙江省〈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换(发)证检查标准》。我局将根据各申报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现场检查的具体时间,并由各分局提前通知被检查的制剂配制单位。各区、县(市)局应制定检查方案,按要求填写《日常监督现场检查报告》,检查报告应明确检查结论与配制范围。

为使医疗机构制剂配制单位及早对照换证验收标准及相应法规进行自查、整改工作,请各、区(县、市)局、分局接文后立即转发至各有关医疗机构,认真贯彻《方案》要求。同时,应做好换证后日常监管工作,对未能换发许可证的单位,在原许可证期满时监督其依法停止其制剂配制行为。

在此次药品生产许可证和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换证工作中有何问题及建议,请及时与局药品安全监管注册处联系。

8.广州市社工作机构 篇八

护理型养老院,指的是对于一些年纪较大、有老年病或者身体残疾的老人,一般的养老院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需要一个大型的护理型养老院,护理型养老院在收费方面,则按照公益性的原则,由政府制定指导价,然后在指导价范围内酌情收费,多数老人治病的费用都由社保直接报销。

摘要:文章采用实地走访、访谈、文献查阅等方法分析了广州市养老机构护理员的供需现状,认为要通过提高福利待遇、增强社会认同感和建立规范化培训体系,来缓解养老护理员短缺和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现状。并为推动广州市养老机构护理员队伍的壮大和素质提高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养老护理员 分析 建议 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老年人口逐年增多。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界定,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社会就进入老龄化社会{1}。而据2014年10月22日广州市民政局发布的《2013年广州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数据手册》,截至2013年底,广州市户籍老年人超过13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6.3%,由此可见,广州已初步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此外,独居老人、纯老家庭数量持续攀升,独居老年人有11.23万人,占老年人口总量的8.4%;纯老家庭人数达到26.15万人,占老年人口总量的19.65%,说明家庭养老的功能正在弱化。养老护理员作为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主体,对老年人生活进行照料、护理,关系到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是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瓶颈问题。因而探讨广州市养老机构护理员的现状,分析制约养老护理员发展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推动广州市养老机构护理员队伍的壮大和素质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广州市养老护理员供需现状

1、护理人员短缺。国家对机构养老护理的要求分为三级:一级护理,养老护理员与老人的比例为1∶3;二级护理为1∶6;三级护理为1∶10{2}。目前养老机构护理员总数只有4756人,若按照“9064”的养老模式,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占广州市老年人口的4%,为53200人。按照广州市行业的习惯以1∶5来计算,则养老机构需要10640名护理员,缺口为5884名。而预计到2020年,广州市老3年人口将达到180万人{3},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数将会达到7.2万人,若仍按比例1∶5配备,则养老机构需要1.44万名护理员,缺口达到9644人。由此可见,未来养老护理员的缺口将会越来越大,养老护理员紧缺的问题越发突出。

2、专业化程度不高。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养老护理员共设四个等级,分别是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截至2014年底,广州市公办养老机构与民办养老机构的护理员总数比例约为1∶2,以广州市民办养老机构为例,民办机构的护理员总数为3056名,其中技师28名,占总数的0.92%;高级养老护理员46名,占1.51%;中级养老护理员58名,占1.90%;初级养老护理员1126名,占36.85%;只持岗前培训证的护理员1275名,占41.72%;无证养老护理员523名,占17.11%。由此可见,目前广州市民办养老机构中无证或者仅经过简单的培训就上岗的护理员占了总人数的58.83%,初级或以下护理员占总数的95.67%,中级及以上护理员仅占4.33%。此外,通过走访发现养老护理的服务内容停留在简单生活护理,缺乏医疗康复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可见广州市的养老护理员专业化水平还比较低。

3、素质低,年龄大,流失率高。广州市养老护理员队伍还存在人员素质偏低、年龄偏大、人员流失率高的特点。广州市养老护理员的学历水平以小学为主,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据广州市民政局一项面向全市养老机构的人才数据统计显示,养老护理员的流失率一般在40%左右,个别民办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流失率高达80%。

二、分析

1、工作薪酬低,工作强度大,招聘难。广州市养老护理员普遍存在工作薪酬与工作强度不成正比的特点。通过调查了解到广州市养老护理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在月薪3000~3200元之间,与家政行业中保姆的月薪2800~3500元相当{4},但工作内容比保姆繁重。护理员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欠缺自理能力的老年人,服务内容是为老人提供生活上的护理,协助老人整理内务,搞好个人卫生;帮助长期卧床的老人翻身;协助大小便失禁的老人上厕所;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洗护等。另外由于人员短缺,每个养老护理员实际照料的老年人数多在6~9人甚至以上,而休息日一般是一个月4天。工作量大休息少,护理员容易患上腰椎方面的疾病。护理员的健康状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5},这样的情况导致应聘人员较少,人员流失率高。

2、社会认同度低,发展前景差,吸引力弱。公众对待养老护理职业的社会认识了解不够,社会对该职业尊重度不够。受传统观念影响,公众认为从事护理工作的人会“低人一等”,而给老人喂水喂饭、换尿片、清理大小便的护理员的工作内容更与传统意义上大方得体的工作岗位大相径庭。护理员工作表面上看起来不需要很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更让公众不能合理地评价该工作的社会价值。此外,目前还没有相关资料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化发展作出规划,难以吸引到年轻的劳动力从事养老护理行业。因此,这也是养老护理员短缺的一个原因,而且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也加大了提升养老护理员专业化水平的难度。

3、员工学历低,培训难度大。广州市养老护理员多为40~50岁的农村妇女,学历水平低,有部分养老护理员甚至不识字。如某一民办养老机构44名养老护理员中,小学学历人数为23人,初中学历为16人,中小学学历占了该机构护理员总数的88.63%。而该机构的护理员年龄大多在40~50岁之间,其中年龄在46岁以上的人数占了该机构护理员总数的47.7%。员工的素质基础低制约了培训的方式,影响培训的效果,阻碍了养老护理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三、建议

1、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切实提高养老护理员的福利待遇。目前广州市政府已把养老护理员纳入公益性岗位,把养老护理员纳入了《广州市积分职业资格及职业工种目录》,给养老护理员提供积分入户方面的优惠。该政策根据等级水平不同的护理员得到不同层次的积分,但目前高级护理员和技师比较少,大部分护理员文化水平也较低获得的加分相应较少,所以对整体养老护理员的扶持力度还是不够的。因此,政府需要在劳动合同、保险缴费、最低工资标准等方面加大行业内部协调和政府监管力度,将养老护理员的工资、医疗、养老等与广州市、区的医疗卫生单位护理人员的水平相当,做到同等学历、资质人员待遇基本持平{6}。

2、运用多种激励手段,提高养老护理员的社会认同感。加强宣传力度,使社会尊重护理员,增加行业的吸引力,以吸引更多尤其是年轻的人员加入养老行业。如由行业协会、民政部门、护理员工会等组织并参照护士队伍建设情况,设立护理员的活动日,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由行业协会、养老机构、民政局、人社部门等联合电视台在广州市内组织养老护理员的技能大赛,推荐优秀的养老护理员参加全国性的比赛;推荐典型代表参加广州市的“五一劳动模范”评选等活动。另一方面,提高在职护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降低流失率{7}。养老机构应注重养老护理员的心理疏导,帮助养老护理员释放工作压力,进行自我减压。如广州松鹤养老院每年组织员工一次出市或出省旅游,每周二晚上开放场地和设备让员工唱歌跳舞来减压。此外,养老机构还可以联合社会工作者的力量,与社会工作者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设立面向养老护理员的社会工作小组,以专业科学的方法帮助护理员从繁重的照护工作中进行自我减压,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调动多方资源,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培训体系。专业的护理员除了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应该掌握保护老年人生理心理、营养和保健、常见疾病等知识,熟悉生活护理、常见急救护理、康复护理{8}、临终关怀、心理疏导等技术。因而,需要建立以养老行业协会为主导,养老机构、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培训模式,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培训体系。选择一批从事护理教育、老年护理一线或管理工作的专家组成培训专家组{9}。由行业协会牵头根据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养老护理员培训模块,从而提高广州市养老机构护理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四、结束语

研究与分析目前广州市养老机构护理员人员短缺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提高福利待遇、增强社会认同感和建立规范化培训体系,可从政策、物质、精神、可持续发展四方面促进养老护理员队伍的发展,为老年人群提供更好的服务。

注释:

{1}蔡鑫.中国人口老龄的进程与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09,23(3):31-32

{2}陈开梅.广东养老护理员供需现状及其对策刍议[J].经济师,2012(10):198

{3}谭秋明.预计广州老年人口2020年将达到180万人[N].广州日报,2014.4.28

{4}黄艳.保姆工资高企钟点工走热[N].信息时报.2014.4.4(A24版)

{5}刘腊梅,周兰姝.老年人照顾者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杂志,2008,43(7):667-670

{6}杜国玮.我国养老服务机构护理队伍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7}孙虹,李彩福,李花.养老护理人员培训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4(13):77

{8}周静.培训养老护理员适应养老事业发展[J].江苏卫生保健,2011(13):32

{9}刘梦清,方煜,陈四清.养老护理员认证培训实训项目与模块构建[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26(10):2871-2873

3、共享信息层

共享信息层主要体现在其信息的共享力上,同样建立在上一层――功能层的基础上的,这一层次主要通过获取功能层传输过来的信息,进行更为专业化的利用,设计出最佳交通方案,这个层次需要更多的利用各类信息处理平台,将信息转化成资源,对规划出行路线、有效管理交通运输意义重大。

4、服务层

服务层是智能交通管理设计的最终目标,与使用者联系最为紧密。首先对出行者来说,出行者可以通过服务层收到最及时有效的信息,方便出行者自己制定出行方案,也可以给出行者具体的方案建议;其次对于交通管理者来说,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了解到自己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能够提高对管理重点的把握,使管理更加有效。当然服务层与出行者和管理者的关系都是相互的,服务层不仅要为他们提供信息指导,还要从他们处获取信息,了解出行者和管理者最想要的服务,尽量为他们提供可行的并且符合他们要求的方案,提高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效率。

四、智能交通管理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方案

RFID技术因为其独特的优势,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来说,此技术的应用也能为其带来更为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它的物理性能高,作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存储空间大、可对其进行加密处理,而且具有防水性,能有效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其次是该技术的识别能力强,对于一切动态信息它都可以进行精确的处理和消化,不管是从个体方面还是整体方面都能给出参考。由此可见,按照目前情况来看,该项技术的应用有着其他技术的不可替代性,并且和智能交通管理的流程最为匹配,优势最为明显。

1、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

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改进,使得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得以建立并广泛使用,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ETC的使用,不管是在高速公路收费站,还是在过江隧道等收费站,我们都能很容易的发现“ETC”的标志,主要原因在于其明显的优势上。首先,运用这项系统有效解决道路拥堵问题,司机不需要停车缴费,收费人员也不需要进行人工的收费流程,大大缩短了司机过收费站的时间,尤其是在车流量大的时候,该项技术的运用作用非常明显;其次,使用该项技术可以大大降低交通管理成本,传统的人工收费被电子收费系统代替,不再需要花钱购买用于人工收费的相关设施,同时不需要像工作人员支付更多的工资,交通管理成本得到有效降低;最后一大优势体现在其公平公正性上,人工收费难以避免工作人员公平公正对待所有的过路车辆,有时候遇到熟人或者亲戚,难以避免会免收相关费用,但是电子设备是没有感情的,只要有车经过,它就会在程序的驱使下直接对过路车辆进行自动扣费。所以,ETC这项技术在国内外运用都比价广泛,我国也在加大此项技术的投入使用,在智能交通管理方面又进了一步。

2、城市交通调度管理系统(TMS)

RFID技术的另一大应用体现在TMS上,为了加强对车辆的管理,进而提高智能交通管理效率。交通主要就是由道路和车辆等组成,所以要想管理好交通问题,首要任务就是管理好车辆问题。TMS同样运用了先进的技术对信息进行搜集和处理,实现获取信息与分析信息集于一体的作用,可以更加直观有效得对车辆进行管理,充分考量路线的可实用性以及车辆出行的最优路径,缓解了交通压力的同时也节约了资源。

3、电子注册管理(EVR)

EVR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交通部门的管理难题,主要原因是它能有效对车辆进行追踪和智能化管理。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能力购买汽车,所以注册登记和再检查的工作强度不断在加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利用EVR技术来实现。首先,由于智能技术的运用,车辆在登记的时候可以缩短时间,并且每辆车都可以有一个“身份证”,只要是对车辆植入一个ID码,这个号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被追踪,并且每一个号码都是不同的,甚至不能被修改,这样就可以实现两个好处,一是偷车的人很容易被追踪,假的车牌照因为不含此技术也很容易被查出,由此方便了公安机关打击罪犯,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犯罪率;二是交通管理部门不需要开展流动检查就可以进行对车辆的管理,有效提高了管理部门的效率。当然这项技术目前还未被广泛应用,只利用到军用设备上,但是其应用效果显著,带来的的利益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英语招聘广告范文下一篇:2024年新春晚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