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案(共8篇)
1.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案 篇一
艾滋病的发现与蔓延(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进行艾滋病普及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艾滋病最初的来源是什么。
2、艾滋病在我国是怎样传播的,让学生对这些存在隐患的行为提高警觉,避免学生参加这样的非法活动。
二、教学重点:
1、艾滋病是怎么被发现的,世界各地政府对艾滋病是如何防护的。
2、艾滋病在我国是因为什么传播开的,这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启示。
三、四、教学难点:
教学安排:(一课时)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方式以及所带来的启示。
1、课前导入:
艾滋病被称为超级绝症,因为患者的死亡率极高,同时现在也没有可以治疗的药物,那么这样的超级绝症是怎么被发现的,又是怎样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成为威胁人类的第四大杀手呢?我们今天就是要学习这个知识。
2、教学方法:陈述法。
3、新课内容:
(1)、艾滋病的发现史:由美国、欧洲和喀麦隆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说,他们通过野外调查和基因分析证实,人类艾滋病病毒HIV-1起源于野生黑猩猩,病毒很可能是从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进化而来。1959年的刚果,还是法属殖民地。一个自森林中走出的土人,被邀请参与一项和血液传染病有关的研究。他的血液样本经化验后,便被予以冷藏,就此尘封数十年。万没想到的是,数十年后,这血液样本竟然成为解开艾滋病来源的重要线索。
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
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
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6年5月30日宣布自1981年6月首次确认艾滋病以来,25年间全球累计有65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250万人死亡。到2005年底,全球共有386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10万人,另有280万人死于艾滋病。
2008年7月29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了《2008艾滋病流行状况报告》。报告指出,2007年,全球防治艾滋病的努力取得了显著进展,艾滋病流行首次呈现缓和局势,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数量以及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都出现下降;不过,各国的情况并不均衡,全球艾滋病患者的总数也仍然居高不下。2007年全球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270万,比2001年下降了30万;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为200万,比2001年下降20万。据专家介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初期算起,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人因抵抗能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直至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的“超级癌症”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故此我们把其称为“超级绝症”。
(2)、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现史:自1980年代末开始,有人到河南省偏远贫穷的农村地区收购廉价血浆,用来制药。当时血站的做法是,从血液中提取血浆,然后把剩下的红血球分开,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再输入卖血人体内。因为负责运输氧气和养料的红细胞并不减少,所以卖血者抽掉400毫升(血)不会有明显虚弱和萎靡不振。但灾难就在这不知不觉的回输中降临了。
事后的研究发现,多个环节被认为有致命漏洞:首先是抽完血后剪断输血管和掐血袋口的消毒钳,这两个器械都与抽出来的全血接触;然后是离心机,当时普遍采用的离心机里面被分成12个小锅,每个小锅里放两袋血,很容易出现血袋被拽破的情况,如果血站分离员不严格操作,未将破损的血袋扔掉,沾有别人血液的红细胞会被回输。有的私人血站就是一台小拖拉机上放一个离心机和几个反复使用的胶皮管子和针头。他们抽血进村,服务上门,现钱交易。
这样一来,只要一个卖血者体内带有艾滋病病毒,就会迅速蔓延开来。当时老实巴交愚昧的农民他们认为血跟井水一样,抽几桶还是那么多,经常把老水抽出来换新水,去旧血,换新血,有利于新陈代谢,对身体有益无害。你不去卖血,说明你身体不健康,有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些乡村,卖血成了一种生存状态。“公路上站满了搭车去城里卖血的村民,像赶集一样成家成户地去。走在路上还说着,这个胳臂是化肥(尿素),这个胳臂是磷肥。”
在最鼎盛时期,整个河南合法的血站有230多家,非法血站数不清。直到1995年3月,河南省卫生厅和公安厅发布通知,已经泛滥成灾的血站被大规模取缔,最后一批非法血站也在1997年遭到严厉打击而销声匿迹。但至今非法卖血也未能完全消除。仍有些人在暗中卖血输血。
艾滋病大蔓延的悲剧上演,就来源于大规模的卖血输血……
五、新课小结:
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我国之所以会有艾滋病患者,就是因为人们的无知和对健康的不关注,今天这节课,就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大家不要再犯类似于这样的错误。
2.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案 篇二
为提高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 我们于2006年开始在全县中学推行以生活技能教育为基础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 本文对项目实施以来的效果进行总结评价, 旨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干预对象
选择辖区内所有中学的学生为干预对象。
1.2 教育干预
1.2.1 培训师资:
与教育局合作举办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师资培训班, 每所中学至少有一名教师接受培训。
1.2.2 开展同伴教育:
选择10%的有代表性 (有影响力和向心力) 的学生为同伴教育员并培训, 一般选择班干部、团员或活动积极分子, 利用其在同伴之间的影响力和亲和力, 对身边的朋友和同学们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 产生同化作用, 从而提高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生活技能。
1.2.3 召开以预防艾滋病为主题的班会或活动:
以班级、小组或全校学生为单位,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 如演讲、游戏或案例讨论。号召学生参与或互动, 寓教于乐, 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1.2.4 开设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课:
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专题教育大纲》要求, 以《预防艾滋病、拒绝毒品生活技能教育指南》为蓝本, 将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纳入教学内容, 初中6学时, 高中4学时, 做到有教学计划、教案、课表和测试。
1.3 评估内容与方法
1.3.1 内容:
中学生社会人口学基本特征、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
1.3.2 方法:
采用抽样评价的方法。根据国家项目办规定的调查方案,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专题调查。分别抽取在读的高中或初中二年级学生。对抽取的调查对象使用查员讲解填写方法后, 请被调查对象自填问卷。由于男女学生的危险行为水平不同, 男学生的样本量为400~500人, 女学生的样本量为300~400人。抽样步骤: (1) 抽取学校:向县教育局了解本县所有学校及班级的分布情况, 建立抽样框架, 对学校进行抽样, 入选的学校样本数不少于7~10个; (2) 抽取班级:在入选的学校内按年级排列出各学校的班级名单, 对班级进行抽样, 要求每个学校抽取2~3个班级; (3) 选定样本:将入选班级内的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3.3 统计学分析:
资料录入采用Epi Data 3.0软件, 用Excel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 对干预前后数据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06年2—3月开展2005年度专题调查, 共调查中学生777人, 调查结束后, 借助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对教育部门提供支持, 培训师资, 举办试点, 并借助试点经验在全县实施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 共支持中学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7所, 培训师资31人, 累计受教育学生20 084人。按照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每年一次专题调查要求, 于2008年12月抽样调查中学生730人, 项目实施前后调查对象年龄均为14~21岁, 男女性别比为1.06∶1和1.32∶1。
2.2 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明显提高 (表1) , 中学生能够正确识别艾滋病经性传播的途径并摒弃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错误观点者:干预前8.49% (66/777) , 干预后85.75% (626730) , 干预前后有极显著差异 (χ2=901.08, P<0.01) 。
2.3 对艾滋病的态度正向回答情况比较
干预前未调查对艾滋病态度的问题, 用2008年度与2006年度 (2006年12月) 调查数据比较, 干预对象对艾滋病态度的正确回答率明显提高 (χ2=27.87, P<0.01) , 2006年调查810人, 正确回答745人, 正确回答率为91.98%;2008年调查730人, 正确回答716人, 正确回答率为98.08% (表1) 。
3 讨论
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 我国健康教育课仍以正规课堂授课为主,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对于掌握知识有一定的帮助, 却不利于良好态度、行为的培养, 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 教师不能及时得到学生对知识掌握、对课程内容是否有兴趣等方面的反馈, 也不利于技能的学习和锻炼[2]。
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 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开展多样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使学生通过讲座、举办专栏、张贴宣传海报、召开主题班会和同伴教育等形式, 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师生间、同伴间及学生与家长间的交流, 提高学习效果。
本次干预评价结果显示, 通过实施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显著提高了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水平, 促进了学生态度的转变。说明该教学方法可行有效。
我国中小学生有78%~99%在校读书[3]。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 乃是保证大多数青少年健康成长, 免受艾滋病危害的最根本而有效的途径。
青少年是预防艾滋病的生力军。他们掌握艾滋病预防关爱知识和技能, 不但可以保护自己不受艾滋病侵害, 而且可以将学到的艾滋病知识更广泛地传播到家庭和社会, 进而提高全社会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知识和水平, 提高全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3]。因此, 加强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 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生活方式, 增强他们抵御艾滋病侵扰的能力, 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致谢:在项目执行中得到了竹山县教育局黄敏、竹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文骏、董雷等的大力协助与支持,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关键词: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性研究
参考文献
[1]新华社.联合国呼吁重视艾滋病低龄化趋势[J].携手, 2008, 38 (5) :5.
[2]马迎华, 季成叶.学校生活技能教育与艾滋病预防[J].中国校医, 2004, 18 (4) :378.
3.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案 篇三
【关键词】中学生,健康教育,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10-02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导致的慢性、致死性传染病[1]。每天全球大约有1.5万人感染艾滋病毒。每年我国以40%的速度发生新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并且大多数都是青壮年。抑制艾滋病发生与流行的重点是对艾滋病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故当前最好的疫苗仍是健康教育[2]。为改善中学生知晓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水平,探讨对中学生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我所于2014年3月选取本市某中学100名学生,探讨健康教育对中学生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等影响的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所于2014年3月选取本市某中学100名学生进行中学生性病/艾滋病预防知识等单纯分析,其中男生52名、女生48名,年龄14-18岁,平均年龄(14.6±2.8)岁。其中初中生46名,男生25名、女生21名,年龄14-16岁,平均年龄(14.6±1.5)岁,高中生54名,男生27名、女生27名,年龄16-18岁,平均年龄(16.1±2.3)岁。
1.2 方法
1.2.1 宣传教育
对选取的100名中学生实施多媒体专题讲座与健康教育课,发放性病/艾滋病相关的健康健育宣传画与册子等, 内容主要有性病/艾滋病的致病机理、正确的求医行为、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措施与意义、避孕套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作用及安全性行为等知识。
1.2.2 调查问卷
首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包括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艾滋病预防措施回答正确率及对待艾滋病态度等。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将设计好的调查问卷由卫生宣教老师与校医协助发放给100名中学生,采取不记名方式,当场填完调查问卷后收回。
1.3疗效指标
对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中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艾滋病预防措施回答正确率及对待艾滋病态度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通过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的比较
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中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的各指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干预前后艾滋病预防措施回答正确率的比较
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中学生对艾滋病预防措施回答正确率的各指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干预前后对待艾滋病态度的比较
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中学生的对待艾滋病态度的各指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改革开放以后,对于性病的认知国际上发生了观念上的变化,定义为只要是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疾病均称为性传播性疾病,概念比以前更广泛,不但有常见的一些性病,还包括了我们比较熟悉的,通常认为不属于性病的一类,像乙肝,丙肝等也可由性接触途径传播。近二十年来,艾滋病成为威胁生命健康比较严重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在人体细胞核中生存、繁殖、传播,对免疫功能进行攻击,对CD4细胞细胞造成直接杀伤,逐渐降低人体免疫功能逐。目前全球对其投入大量研究,直接参与防治工作,但因艾滋病仍无法治愈,目前为止都没有研究出不管是预防还是治疗的疫苗,使得艾滋病的传播控制不理想。预防治疗好性病,对减少艾滋病传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在我国性病/艾滋病流行已呈现逐年快速增长趋势,目前预防AIDS最有效的措施仍是向全社会普及预防AIDS的相关知识,指导其了解预防AIDS的健康行为[3]。青少年中大多数处在中学阶段,对各方面有着好奇心且缺乏经验,极易受到不良诱惑,中学生也是性病/艾滋病传播中的易感人群,因此了解该类人群对性病/艾滋病知识的认知与态度对全社會预防STD/AIDS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4]。
这次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主要是专家讲课,再加上小组讨论、知识竞赛及播放录像等多种形式,同时按照中学生特点将艾滋病的专业知识编制为直观性好、纪实性强、通俗易懂的音像制品与读物。本次研究在教育、卫生行政部门与学校共同协调下对中学生给予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实施健康教育后,中学生对该类病预防知识有了很大提升,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预防措施回答正确率及对待艾滋病等指标较干预前均明显提高,数据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实施健康教育后大部分同学渴求熟知更多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同时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也支持开展类似的活动,说明相关部门应将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纳入中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内容中去[5],认真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应对艾滋病的能力。
此次实施健康教育,不但使学生自身学到了预防性病/艾滋病比较系统的知识,树立正确的态度与信念,而且还有利于主动向同学、家长、朋友宣传,起到显著的幅射与同伴效应。在中学实施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是最佳时段,所以应将投资小,效益大的实施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在中学生中持续进行下去,发挥预防性病/艾滋病的疫苗作用[6]。
参考文献:
[1] 张帆,朱志南,刘普林,等. 社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芒市探讨[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3):329-331.
[2] 钱伯建,耿柳娜. 同步教育在艾滋病中的应用[J]. 社会心理科学,2009,24(3):284-287.
[3] 黄巧云,韩云涛,李伟明. 昆明市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及需求分[J]. 医学信息,2010,5(6):1555-1556.
[4] 国家禁毒委员会. 2009年中国禁毒报告[A],2009,(5).
[5] 黄雷丽. 中学生性道德观念教育现状研究[J]. 科教文汇,2009,(3):98-99.
4.《预防艾滋病》教案 篇四
教学目的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3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 5 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教学对象:六(4)班学生 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教学过程:
一、导语: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001年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专家估计,2001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60万。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如果不花大力气控制,到2010年,预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会超过1000万。而如果控制的好的话,这一数字会降到150万。
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有关艾滋病的基本概念 如:什么是AIDS(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的英文缩写)?什么是HIV(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的略称)?HIV这种病毒有哪些生物特性?等。
2、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可重点介绍两方面。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02年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二是青少年受到的危害,如:(1)全球HIV感染者约70%是15-39岁青壮年;(2)处于性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3)女青少年尤其易感。介绍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3、艾滋病的严重危害 可侧重于以下内容:(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它导致的社会发展迟滞、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等灾难性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和民众。
4、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内容可分两类,具同样的重要性。首先是它有非常明确的传播途径。HIV病毒存在于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液中。传播途径有三种:(1)性接触传播。通过混乱的男女间、男性(同性恋)间的性交传播。(2)血液传播。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在纹身、穿耳朵眼、共用剃须刀等时使用污染的器械,因刺破皮肤或黏膜而感染。(3)母婴传播。母亲若感染HIV病毒,其所生婴儿有半数以上将在胎儿时,或通过母亲产道分娩,或出生后吃母乳而感染,绝大多数在5岁前死亡。其次,应明确告诉学生,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内容尽量具体,如:咳嗽、打喷嚏、握手、礼节性接吻;同在一个教室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共用电话、茶杯、马桶垫、游泳池、毛巾等;蚊子等昆虫叮咬;都不会传播艾滋病。懂得这些知识后,将使青少年明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明确,从而增强预防的信心;同时有助于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转而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助。
5、艾滋病的症状
下列概念和临床表现十分重要:(1)人感染HIV后,一般经历多年后才出现症状。他表面上可是完全健康的,但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中存在着大量HIV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2)若某人发生上述危险行为后,出现长期低热、体重急剧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和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注意排除艾滋病。(3)进入发病阶段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受到全面破坏,所以会出现肺炎、脑炎、结核、乙肝、病毒性疱疹、口腔霉菌感染等“条件性感染”(对正常人不会致病的病原体能在他们身上引起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等。上述病症一旦出现,表明患者已进入艾滋病晚期,生存时间将明显缩短。
6、艾滋病的诊断
重点介绍两个概念。第一,因为不同HIV感染者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发病)长短不同,短则2-3年,长则10年以上。这段时间没有表面症状。若有怀疑应尽快到医院,通过HIV血清检测来确诊。这样做,不仅使自己能通过服用药物等,使生存期明显延长,且可避免使他人受害。第二,在感染HIV初期,可能因身体产生的HIV抗体数量还少,尽管已被感染但检测不出来。这段时间称“窗口期”。他应该一两个月后再去检测一次,真正确定是否感染。
7、预防措施
包括:(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发生婚前和婚外性行为;(2)万一有性伴侣,又不知对方是否感染HIV,可通过使用安全套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3)不输用任何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4)坚决拒绝吸毒,尤其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5)接受任何注射或验血,使用一次性器具;(6)不到未经许可的医疗单位进行注射、拔牙、针灸和手术;(7)不用未经消毒的器具穿耳朵眼、纹身、美容,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8、反对歧视,提供关爱作为积极参与全民艾滋病预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严格按政策和法律,采取以下措施:(1)不随意泄露患者和感染者的姓名、地址和个人隐私;(2)不随意渲染他们的病情和生活状态,使他们及家属的身心健康受伤害;(3)不以不正当理由拒绝为他们提供服务,如购物、孩子上学入托、就医等;(4)不对他们及其家属使用侮辱性的语言和行为,包括破坏其财产和生活用具,强迫他们搬迁,无理限制行动自由等。
三、学生交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四、总结今天学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呼唤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5.艾滋病的预防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哪些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行为
2、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预防途径
3、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基础知识
二、授课年级 初一
三、教学过程
1、回顾
(1)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2)艾滋病传播有哪些条件?
(3)哪些日常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
2、导入
看视频——艾滋病公益广告宣传片(基本涵盖课堂内容)
3、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行为有哪些
所谓“高危”是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度而言的,哪些行为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哪些行为就是高危行为。换句话说,高危行为是指容易引起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行为。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乳汁等体液传播。
(1)通过性传播的高危行为有:无保护性交等。
(2)通过血液途径的高危行为有: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共用其他可刺破皮肤的器械;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
(3)通过母婴途径传染的途径:首先,患有艾滋病的孕妇,可以将艾滋病病毒通过胎盘的血液循环,传播到胎儿体内;或是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已被污染的阴道时被感染;或是在出生后,通过患病母亲的乳汁而感染。
如理发、美容、纹身、扎耳朵眼、修脚等用的刀具不消毒;与其他人共用刮脸刀、电动剃须刀、牙刷;体育运动外伤和打架斗殴引起的流血;救护伤员时,救护者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4)这些行为会感染HIV吗?
a、输血、注射、治牙会感染HIV吗?
答:如果所输的血液经过严格的检测、注射用具真正做到一人一套、治牙用具也真正做到一人一套并且养个消毒钻头,感染HIV的机会是微乎其微。但是,如果行医者没有执行血液检验消毒制度仍有感染HIV的可能性。b、美容、理发、纹身会感染HIV吗?
答:任何用具,只要是共用的、能刺破皮肤的,又不能保证养个消毒,都有传播HIV的可能性。因此,在做美容、理发(特别是剃刀修面)时,要确信所用的器械已经过严格消毒。应避免纹身,如果做的话,也要使用经严格消毒的器械。c、鲜血会感染HIV吗?
答:从理论上讲不会,因为你没有接受输血。但是,如果抽血的枕头不是从未使用过的新针头,仍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提取了血浆再把红血球输回体内,且消毒得不到严格保证和操作不规范,危险性就更大了。
4、艾滋病的预防
(1)预防艾滋病的性传播
洁身自爱
(2)预防艾滋病的血液传播
a、不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b、不吸毒,不与别人共用针具吸毒.c、穿耳或身体穿刺,文身,针刺疗法或者任何需要侵入性的刺破皮肤的过程,都有一定的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3)母婴传播预防
a、艾滋病病毒可在怀孕,分娩或者孩子出生后的母乳喂养过程中传播.b、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如怀孕应人工流产.c、孕、产妇在分娩前,后使用抗病毒药物,可降低母婴传播的几率.d、采用人工喂养,也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性.5、毒品的基本知识(1)什么是毒品?
毒品通常指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可卡因、苯丙胺类毒品(如冰水毒、摇头丸等)。毒品的种类繁多,初步统计,受各种国际公约、条约管制的达400多种。鸦片类毒品有鸦片(大烟)、吗啡及海洛因(白粉),它们都具有毒性,易成瘾。毒品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成瘾性,长期吸食或注射会使人消瘦,体质下降,出现失眠、食欲减退、易怒、呕吐、颤抖等症状,易使人产生幻觉,使理解力、判断力、记忆力减退,免疫功能下降,并可导致精神失常,使用过量会造成中毒死亡。
(2)毒者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吸毒者常常共用针管、针头。如果其中有一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注射器就会被污染,那么艾滋病病毒就会通过针具传染给其他吸毒者。此外,毒品使吸毒者的体质下降,增加了艾滋病病毒感染和发病的可能性。
6、预防艾滋病三字经
艾滋病,是绝症,染上身,会丧命。
病虽险,请莫惊,要预防,须记清。不嫖娼,不卖淫,莫吸毒,免上瘾。
青少年,重童贞,结婚前,要自珍。好夫妻,贵忠诚,忌性乱,绝外情。
7、观看图片集——国际艾滋病烛光日志愿者的活动照片(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6.预防艾滋病主题班会教案 篇六
课题:《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预防》
设计者: 覃华颖
单位:柳江县穿山中学
课题:《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预防》
课时:一课时
授课时间: 2013.12、6
授课班级:121
授课教师:覃华颖 教学背景:
由于艾滋病传播速度之快,传播人数是逐年上升,感染艾滋病的病例也呈低龄化发展,并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是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预防的社会问题。青少年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知识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为了保护我们的青少年,我们要行动起来,共同抵御艾滋病的侵袭。
学生情况分析:
在我们的思想认识里是谈“艾”色变,大多数人都比较恐惧这个病,我们的学生更是如此。为了普及艾滋病知识,消除学生对艾滋病病人的恐惧心理,教会学生如何去预防艾滋病,以及怎样善待艾滋病患者,所以非常必要在学生中宣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更会珍爱生命,好好做人。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懂得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艾滋病的危害。2.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病人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
1.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不可能传播的途径和主要预防措施 2.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没有洲界,没有国界,更不认种族和肤色。1998年底,全世界累计已有473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5岁以下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儿童已超过400万。在
世界范围内艾滋病至少已使近1000万的儿童成为孤儿。预计到 2020年,全球将有4100多万15岁以下的儿童因失去母亲而变成艾滋病孤儿,并在为生存而挣扎!现在因艾滋病而死亡的总人数已超过1300多万,占据了世界死因排位的第四位。仅在1998年一年中,就约有580万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250万人因艾滋病而死亡。中国有84万艾滋病感染者,其中八成是青壮年。这是多么触目我惊心的数字啊!所以我们一定要关注这个社会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
二、授新课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
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因而这时病原体经血行及破损伤口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同样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艾滋病自1985年进入我国,据有关部门推测,在今后几年内艾滋病发展趋势是:发达中国家是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呈急剧上升趋势。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
1、性接触传染
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
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将这些血及血
液制品输给其它病人,便可能感染艾滋病。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
3、母婴传播
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艾滋病病毒直接传染给胎儿,另外还能够在产前、产程中和产后感染新生儿。
(三)、讨论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让同学们分小组探讨这一话题。
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从心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患者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
(三)讨论:青少年如何预防艾滋病呢?
分小组展开讨论
虽然我们人类还没有找到一种可以治疗艾滋病的方法,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预防它。在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小结: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艾滋病的根本方法。
2.进行安全的性行为,每次发生性行为时都正确使用避孕套。
3.及时、规范的治疗性病可大大降低感染HIV的可能。
4.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进行穿破皮肤的行为时保证用具经过严格的消毒。
5.戒断毒品,不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
6.避免母婴传播
三、学习探究
作为一名中学生怎样才能真正预防艾滋病呢?
讨论结果:懂得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每个人做到洁身自好最为重要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相信同学们了解了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知道怎样预防,学会了保护自己。
五、作业 课后活动:思考
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教学反思:
亮点: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懂得了艾滋病传播途径、预
防措施及艾滋病的危害。培养学生关爱艾滋病病人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基本正确看待艾滋病病人,消除对艾滋病病人的恐惧心理,懂得了如何预防艾滋病以及善待艾滋病患者。
2、通过鲜明的案例、触目惊心的数字、精心制作的课件,激发了每一位同学的参与的热情,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整堂课学生发言积极,讨论活跃,不知不觉中学到了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更加关注艾滋病这个社会问题,不足:
1、不注意关注坐在后面的学生,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能够及时的给与解决。
7.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案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西安市6所中学的375名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75份, 回收366份, 回收率为97.6%;有效问卷352份, 有效应答率为96.2%。其中城市教师200名 (56.8%) , 县城教师114名 (32.4%) , 乡镇教师38名 (10.8%) ;普通中学教师86名 (24.4%) , 重点中学教师266名 (75.6%) ;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338名 (96.0%) ;生物教师/校医占5.4%, 其他专业占94.6%;男性155名 (43.2%) , 女性197名 (56.8%) 。年龄为22~62岁, 平均32.9岁。
1.2 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及调查对象的特点, 以2002 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UNAIDS) 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制定的《核心指标构建指南》 (简称“UNGASS 核心指标”) 为指导[3], 结合国内常用认知指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被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艾滋病相关的知识、态度、行为意向。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由年级主任协助发放问卷, 采用不记名方式答卷, 并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
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 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 UNGASS核心指标包括: (1) 仅与1个并且没有感染艾滋病的性伙伴发生性行为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 (2) 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危险; (3) 一个看起来健康的人会携带艾滋病病毒; (4) 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5) 与HIV感染者共餐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其知晓率和正确率[4]计算公式分别为:
UN知晓率undefined
2结果
2.1 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被调查教师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普遍掌握较好, 部分题目的正确率在90%以上。对艾滋病一般知识问题回答中, “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正确率最高, 达到95.7%;对“艾滋病可以预防”和“艾滋病病原体”的正确率也都达到95.2%。但对个别知识点掌握很差, 如对“艾滋病病毒可以用一般方法消灭”正确率仅为14.8%, 对“患性病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正确率为63.9%。
被调查教师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均在90%以上;但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和非预防方法知识的误解较多, 误认为艾滋病可以通过共用游泳池公共设施传播, 不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握手、共进餐可以预防感染艾滋病, 其正答率分别仅为67.1%, 65.2%, 65.9%。见表1。
2.2 UNGASS核心指标掌握情况
被调查教师UNGASS核心指标知晓率为38.9%。“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表面看起来健康的人有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餐不会感染艾滋病”等正确率较高, 分别为91.8%, 86.9%和87.8%;对“仅与一个并且没有感染艾滋病的人发生性行为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正确率较低, 仅为67.3%;对“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也有一定误解, 正确率仅为62.8%。
2.3 对待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在被调查的352名教师中, 虽然91.8%的人认为不应该嘲笑、歧视艾滋病病人/感染者, 但仍有26.1%的人认为艾滋病病人应该被隔离;35.2%表示不愿意跟患有艾滋病的同事或学生一起工作和学习;对于“如果家人或亲戚患有艾滋病”, 75.6%的人表示除了一些危险行为外还会像以前一样对待。见表2。
3 讨论
由于我国艾滋病疫情呈现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 在全民开展艾滋病的预防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学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能够对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产生影响, 因此, 了解中学教师艾滋病知识认知水平和态度显得尤为重要[5]。在本次调查中, 被调查教师对艾滋病一般知识普遍掌握较好, 一些题目正确率都在90.0%以上, 尤其是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掌握较好;但对个别题目的正确率较低, 主要集中在非传播途径和非预防方法, 所以在以后的健康教育中要特别重视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和非预防方法的相关知识传授。
被调查教师对UNGASS核心指标知晓率低, 仅为38.9%, 对个别题目理解存在误解。这可能与UNGASS核心指标知晓率在计算上要求所有5道题目全部回答正确有关;另外, 核心指标仅有5道题目, 考察内容有限, 在反映艾滋病知识认知和态度上存在片面性。因此, 建议在以后的艾滋病知识问卷设计中, 应在UNGASS核心指标基础上, 根据研究对象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
此次被调查的教师中, 虽然91.8%的认为不应该嘲笑、歧视艾滋病病人/感染者, 但仍有26.1%的人认为艾滋病病人应该被隔离。说明调查对象对于艾滋病知识的理解不够明确和深入, 存在一些误区, 所以要加大对中学教师艾滋病知识培训力度[6]。
摘要:目的了解西安市中学教师预防艾滋病知识及态度, 为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 对西安市6所中学352名教师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教师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知识掌握较好, 正确率都在90%以上;但对非传播途径和非预防方法还存在一定误解。91.8%的教师认为不应该嘲笑、歧视艾滋病病人/感染者, 但仍有26.1%的人认为艾滋病病人应该被隔离;35.2%的教师表示不愿意跟患有艾滋病的同事或学生一起工作和学习。结论应加强西安市中学教师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 尤其是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和非预防方法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综合预防,知识,态度,学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廖文科.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中国学校卫生, 2002, 23 (1) :4-5.
[2]焦薇, 郑英杰, 董晓莲, 等.中学教师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定性研究.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8 (4) :314-3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北京:卫生部, 2003:12-30.
[4]马迎华, 王超, 季成叶, 等.UNGASS指标在全国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评估中的应用.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3) :215-216.
[5]马迎华, 胡佩瑾, 陈以晨, 等.云南省中学生与教师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中国公共卫生, 1999, 15 (6) :541-544.
8.预防艾滋病 篇八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关爱与支持的内容
医疗关怀
1为HIV阳性孕产妇及其新生儿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包括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对有适应证者提供抗病毒治疗。
2为HIV/AIDS孕产妇提供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感染HIV的孕妇,能够耐受某一些抗HIV药物的治疗,且无明显的致畸作用。
社会心理支持和咨询
感染HIV的孕产妇,特别关心预防HIV母婴传播干预手段的有效性、分娩时及分娩后应注意的问题、如果孩子不幸感染应该怎么办、分娩后母亲本人能得到什么服务、孩子以后的抚养和教育问题等等。医务工作人员还应帮助HIV阳性孕产妇应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反应,帮助她们保护其感染状态不被公开。同时要教育HIV阳性孕妇,分娩时要告诉接生人员自己的感染状态,与医护人员建立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关系,以得到更好的预防传播的干预服务。
自愿咨询与检测(VCT)
VCT是发现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综合关怀的切入点。应鼓励婚前及孕期进行医学检查。为HIV阳性孕产妇的配偶及子女提供VCT服务。
通过计划生育和推广安全性行为,预防HIV的进一步传播
应避免不必要的生育并通过安全性行为防止家庭内传播。规劝HIV阳性孕妇终止妊娠。HIV感染者尤其不应有多个性伙伴,不得从事商业性服务。
临终关怀和孤儿关怀
艾滋孤儿已成为现实问题。HIV感染者即将逝去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子女的抚养和教育。在为他们提供医学支持的同时,从精神上给予安慰,是PMTCT+的重要部分,应建立良好的孤儿关怀体系。
经济支持、教育支持和消除歧视及耻辱感
提供经济支持可以改善家庭经济条件,有利于为孩子建立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受HIV影响的儿童提供教育支持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减少HIV对孩子的影响;为HIV感染孕产妇提供心理社会支持有助于加强她们应对各方面压力的能力。
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关爱与支持的原则
多部门合作
PMTCT+不仅是妇幼保健和相关医疗机构的事,还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参与。卫生系统其他医疗和疾病控制机构、计划生育、民政、教育、公安等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及参与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现有的妇幼保健网络是PMTCT+工作的基础机构,现有的妇幼保健工作者是PMTCT+的骨干力量。
部门密切协作
各部门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因此要加强系统内和系统间的协作,让各部门、各系统成为协调运行的一个整体。
知情同意
知情权是每一位孕产妇享有的正当权益,无论检测、服药或其他操作都须在孕产妇对其利益和风险充分知情并且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这样做既保护了接受服务者的权利,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卫生部门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关爱与支持中的作用
妇幼保健机构
1.自愿咨询与检测(VCT)
妇幼保健院是负责婚前保健的主要机构,在提供婚前检查的同时提供VCT服务,能够从源头控制住母婴传播和家庭内传播。同时向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VCT服务,并动员其配偶接受VCT服务,以扩大检测面。
2.社会心理支持和咨询
妇幼保健院应该向感染的孕产妇提供社会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解答她们经常遇到的有关感染及其他生殖健康的问题,打消她们的顾虑,使她们能够并且愿意接受干预措施和其他
服务。
3为艾滋病感染的孕产妇提供预防措施
督促医疗机构为感染的孕产妇及其婴儿提供孕期保健及住院分娩服务,督促医疗保健机构落实对感染孕产妇及婴儿的预防用药、随访、保健、人工喂养、定期检测等预防措施。
4预防艾滋病病毒阳性妇女意外妊娠和推广安全性行为,可以预防HIV的进一步传播。
向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生育咨询,帮助她们制定生育计划防止意外妊娠,并且提供安全性行为的知识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5.医疗关怀
与疾病控制部门和医院配合开展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的医疗关怀,包括结核等机会性感染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抗病毒治疗一般由医院或疾病控制部门负责,有条件的妇幼保健院也可以参与对孕期妇女发放药物及监督服药。
医疗机构
承担助产服务的医疗机构的妇产科和儿科,应为孕产妇提供VCT和心理支持及咨询。妇产科及儿科医生应对艾滋病保持高度警惕,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必要的医疗保健帮助。
对出现严重病情的艾滋病孕产妇需要治疗时,应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提供终止妊娠服务,治疗应在医院由有经验的临床医生进行处置,必须时提供转诊服务。
具有专科特点的医院应充分利用人员和技术优势,积极配合其他医疗部门的工作,开展机会感染及性传播疾病的治疗。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艾滋病预防与管理的主要机构,要与妇幼保健部门共同为孕产妇特别是感染者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要充分利用为艾滋病感染者所设的咨询室或关爱机构,为服务对象及其性伴提供方便、保密或匿名的艾滋病咨询与检测。
计划生育、妇联部门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关爱与支持中的作用
我国有很健全的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和妇联系统,应充分利用这些网络,为广大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社会心理支持和咨询,并尽可能地帮助她们得到需要的服务。通过计划生育和推广使用安全套等安全性行为,预防HIV的传播。通过基层的妇女干部,对患病的父母及其家庭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协助解决孤儿的抚养和教育问题。
社区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关爱与支持中的作用
利用社区的支持机构,与妇幼保健服务网络相结合,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提供了最为广阔和坚实的平台,在社区可以通过为服务对象提供基本的妇幼保健服务,使各项预防措施得到延伸。社区服务还可以通过对孕产妇及其婴儿的追踪管理,减少阳性孕产妇的失访。通过社区服务可以促进阳性孕产妇服药的依从性。提高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的覆盖率。
在社区可以通过最直接最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消除人们对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歧视,改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心态。通过争取对艾滋病家庭的经济支持和教育支持,使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家庭的生活得到保障。通常艾滋病患者的最后时间是在社区度过的,通过社区服务人员对患病的父母及其家庭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协助解决孤儿的抚养和教育问题。
总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怀与支持中很多工作单靠一个或某几个部门或机构是无法完成的,需要依靠多个部门和系统的合作,譬如药物和病人的统一管理要依靠疾病控制系统;孤儿关怀、经济和教育支持要依靠民政部门;与其他艾滋病项目或工作的结合需要与其他项目的实施部门合作等。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案】推荐阅读: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第三课时)09-07
中学预防艾滋病09-28
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讲稿10-18
中学生世界艾滋病日演讲稿10-05
中学生吸烟预防方案10-24
中学预防传染病08-05
中学医务室预防学生传染病制度07-06
小雅中学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申报材料材料11-09
小学生预防麻疹教案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