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2024-08-07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精选7篇)

1.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篇一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提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当前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营造读书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阅读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潜能和素质的发展。现将我的几点体会简述如下: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只要让学生个体体验到阅读的兴趣,就能增强他们在阅读中的主体意识,实现个性阅读能力的提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靠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形成的。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一)循序渐进,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

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一年级时,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的理解和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的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要求,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做到逐句逐段读懂课文,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二)感情朗读 激发兴趣

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重要的作用。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体验。小学语文课文形式多样,文质兼美,充满美的魅力,孕育美的情趣。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体验与理解,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

《坐井观天》文章出现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我事先准备好了小鸟和青蛙的 1

头饰,让学生来扮演青蛙和小鸟的角色来对话,同学们一看到青蛙和小鸟的头饰,都非常感兴趣,跃跃欲试,于是我让他们戴上头饰来表演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看哪一组表演的语气最形象,结果小朋友表演的各有各的特点,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把青蛙和小鸟的语气也表演的活灵活现,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同学们想一想青蛙跳出井后会说些什么,小朋友都争着抢着要说,而且说的有声有色。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读书的兴趣,体会文字所表达的情感,结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情感去富有感情地读文章,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涵义。

(三)精读训练激发兴趣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自主揣摩、表达,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训练了感兴趣地读书,让学生在精读过程中体会成功感和满足感,为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打下基础。

(四)复述课文 激发兴趣

每一篇童话我都会让学生去复述,因为复述既检验的他们读课文的效果,又给了他们一个展示自己讲故事能力的机会。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乐于表达,他们很善于说,虽然有的时候说的没有条理,但经过老师的点拨之后,能够把一个故事复述的非常完美。更有甚者可以进行续编。这样通过复述课文 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五)借课程资源激发兴趣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有许多对高尚情操的陶冶、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未知世界的探求的美文,它们能启迪学生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教学中,我们应因课制宜,因势利导,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挖掘出来。如:通过《观潮》、《桂林山水》等课文的赏析,引导学生领略神奇的自然,壮丽的山河;通过《黄继光》、《罗盛教》等人物的剖析,引导学生学习浴血奋战的英雄,舍己为人的战士;通过《落花生》、《养花》等文章的阅读,引导学生明白为人的根本,处事的哲理;通过《草船借箭》、《开国大典》等故事的解读,引导学生牢记古今之历史,民族之荣辱„„都成为我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宝贵素材。

在学生感动于文本,沉醉于课堂时,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而然得到培养,从而增进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能力。除外,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优美的课件背景下感受语文的美,以美的语文激发学生阅读的趣味。

二、加强朗读训练,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朗读是阅读的最基本方式,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不仅要根据“实践第一”原则要求学生反复练习,更要注意因文而异,适时,适度地在重音、停顿、语调、语速等朗读技巧上给予指导。从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1、重音是体现文句意思的重要手段,一个句子中的重音位置不同,它的意思也不相同。如“我会唱歌”表示(强调的是我,不是别人),“我会唱歌”(强调的是会,很..

擅长),“我会唱歌”(强调的是唱歌,而不是跳舞)。同样一句话,重音处理不一样,就..

体现出不同的意思。重音应该怎么朗读呢?最常用的方法是气息强些,音量大些,声势足些,但由于语言的复杂性,内涵的丰富性,因此,重音朗读的方法也呈多样性,有的可以加强音量,适当拖长音节,一字一顿,有的也可以采用重音轻读的方法达到目的。

2、朗读时语调是表达句意和情感的调子,它是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来决定的。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五壮士英勇跳崖”一段要指导学生用悲壮的、激昂的语调来读,从而体现五壮士视死如归,坚强不屈的精神。

3、语速和表达思想感情也有密切的关系。它应根据课文的内容来决定,文章不同,语速也不同,即使同一篇文章,因内容不同速度也有快慢之分。如《麻雀》一文“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可指导学生朗读的速度由慢到快,突出小麻雀危在旦夕的紧张气氛;指导读“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语速可以快些,突出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是迅速,毫不犹豫的,从而体现出老麻雀在凶猛的庞然大物面前的果敢、勇气和胆量。

三、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应找准培养语感的着力点,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提高语言感悟的能力。如教学《詹天佑》时,我以语感训练为主线,尝试了“四悟”法导读:

1、初读悟文意:通过学生自读,为精读课文扫清障碍,做好铺垫。

2、精读悟文脉:以学生默读为主,着重感受词句段落间的连缀,感悟各部分内容。

3、品读悟文句:让学生品味重点句段,体会詹天佑的外表和内心,感悟到他是一位工作严谨踏实的爱国工程师。

4、美读悟文情: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倾情阅读,进一步感悟到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敬仰之情油然升华,与作者的情感“水乳交融”。

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我给学生提供了如下习题:①抄写词语,试用“应接不暇”造句;②摘抄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喜欢的段落;④根据大榕树的背景资料写一篇导游解说词;⑤以“大榕树”的口吻给“鸟儿”写一封信。学生在新奇有趣的作业中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自由选取一种或几种自己喜欢的而且自认为有能力完成的作业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主人”的成功感。

四、加强阅读技能训练,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技能是完成阅读的某个方面活动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阅读技能的训练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提高:

1.理解词语技能的训练:“词是句中最小的、能独立使用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语的理解不仅是识字和句子教学之间的桥梁,而且可以扩大和丰富学生的词汇。对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均有重要作用。例如词意、词性等的理解以及它们的用法,在词意理解方面:可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变换句式、同桌或小组合作

探究等多种方法准确理解词语;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词语理解的方法,进行理解词语的练习。

2.理解句子技能的训练:“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句子训练处于字词和段篇训练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句子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训练,准确把握内容,明确训练思路,合理选择形式,切实提高句子教学效率。例如名言警句的理解;课文重点的句子的深刻含义的理解等。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或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小组合作探讨的方法理解句子。并通过背诵、摘抄、运用等形式积累富于意义的句子。

3.理解段落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理顺课文的基础上,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落大意;理解段的表达形式,如承接式、总分式、并列式、因果式、递进式、转折式。

4.理解篇章的技能训练:在阅读中学会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理顺课文之间的结构与思路,如总——分——总,分——总等多种结构安排:领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如前后照应的写法,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五、指导课外阅读,发展阅读能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的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如痴如醉,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阅读的快乐。近两年,我们学校开展了很多读书活动,刮起一股读书热潮,借着这股东风,我们语文教师都适时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了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书籍。

开卷未必就有益,读书要有所选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扩大知识面。所以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质兼美的书籍刊物:中外的名著如,《三国演义》、《西游记》、《安徒生童话故事》、《童年》等,书刊杂志如,《读书》、《课外阅读》、《儿童文学》、《少年文学》《语文报》等。

2、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培根语)。所以应该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读书时摘抄好词佳句、记录读书心得的习惯。而且读书笔记还可以督促自己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把握阅读内容。读书笔记的形式有许多:

A、摘录式,摘录阅读材料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名言警句。

B、剪贴式,把自己的书报中的一些喜欢的文章、图片剪下来,分门别类地粘贴成册。

C、手抄报式,用图画、文字相映成趣地表现阅读内容。

D、提纲式,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思想感情等。

E、质疑式,记录阅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F、体会式,记录阅读时的感受,体会和看法。

G、仿写式,学习所读材料的描写方法,仿写人、事、物、景等。

3、指导写读书心得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读写结合,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博览博闻强记,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知识,“厚积”自然就“薄发”了,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写好读书心得,或三言两语的评论或感受最深的人、事、段极其写法等的点评,或写写读后的感想体会。点点滴滴都是学生的收获,应该写下来,久而久之,有助于习作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更让学生感受到与文本对话的乐趣。

总之,语文教学只有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课内外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丰厚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收获阅读的成功,才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阅读的快乐,再创语文教学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全国中语会编:《语文教育论文选》开明出版社,1995年版。

3、袁振国《教育新思想》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佚名:《谈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5、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小学语文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6、陈进雄《感悟 积累 运用》,《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报刊社

2.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篇二

(一) 是新课标阅读教学的基本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很显然, 这里的培养语文阅读能力并不能片面地理解成对阅读文本主题内容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还应该包括对阅读文本表现形式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新课标在不同的学段都提出了相关要求, 如“能联系上下文, 阅读理解文中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思考文中关键词句在描写事物与场景中所描写的意境。”“在仔细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够领悟文中所用的表达与描述方法。” (第二学段) “学习说明文, 要在阅读中抓住文章重点, 学习课文中作者采用的说明方法。”“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独自研读文学作品时, 能有一定的感情体验, 对文学著作中感人的意境和树立的形象, 能有自己个人的理解;学习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词语文字” (第三学段) 等等。

(二) 是提高学生文学鉴赏水平的有效方法

理解课文的表现形式和语言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为将来的文学鉴赏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有许多文学作品, 体裁、题材多样, 文中人物形象, 语言及文中思想, 需要教会学生去揣摩, 去体会和理解, 因此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对文字的欣赏水平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有机部分,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则必须先提高其审美能力。由此可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可以加强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对小学生欣赏审美能力的培养, 应注重作品形象的感受能力, 注重情操的渲染, 不宜采取流水型的文字分析与思想概括, 为小学生提高语言欣赏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做好基础性的培养。

(三) 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学习文章的表现形式, 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写作内容和如何写的问题, 写作内容主要靠学生在日常生活和阅读中进行累积; 如何写属于方法的范畴, 涉及基本的写作知识和必要的写作技能, 还要有一定的语言词汇的积累, 了解词语应用和写作形式, 还要具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 阅读教学的本质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作文的表现形式和写作知识。将揣摩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学习应用其中的写作形式、语言的表现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 才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一)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长期以来,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普通教学模式是老师根据教材内容, 将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划分段落, 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 分析作品的特色, 一个流程下来, 生硬地将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 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实际上, 阅读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让他们在课堂上, 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老师传授方法引导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对课文提出自己的理解。为培养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点拨、启发学生,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法, 给学生更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理解、学习、感悟。

(二)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至关重要。所以, 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 应着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 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静心阅读, 切勿三心二意; 还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字里行间的理解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 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以达到理解文章内涵与中心思想的目的。当然, 还要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的阅读习惯, 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摘抄文中优美的语句、段落, 可以在读后练习写作读后感。学生形成良好阅读笔记习惯之后, 会让阅读教学取得更加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学习。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阅读, 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知识丰富起来, 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然而在阅读教学中,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 教师要通过文章背景解说, 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当学生带着一种求知探索的心情进行课文阅读, 其阅读效果必然是最好的。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围绕课文的时代背景与中心思想, 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 使学生不断产生求知渴望。当学生怀着渴望的心情进入阅读活动时, 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思索和求知欲望, 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教学结束后, 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书籍, 将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进行拓展。这样, 学生就会始终保持着浓厚的阅读兴趣与求知渴望。这对于拓展知识面, 提高阅读能力, 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语

总之,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 教师要以新的理念、新的策略进行阅读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这正如第斯多惠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 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实质是一种对话教学。阅读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 更是一种教育思想,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与作品情感理解,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并会使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对教师而言, 阅读教学要求树立语文教学过程的对话观念, 变“灌输式教学”为“对话式教学”, 这是新课程教学的题中应有之意。

3.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篇三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一般是指看或者读别人写的文章。人类自从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了阅读活动。对于当今社会的人来说,阅读如同衣、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阅读,可以吸取人类几千年积累起来的文化知识,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可以凭借书本知识认识客观世界,不断扩展认识领域;可以吸收和传递文字信息,与他人交流与社会沟通。总之一个人的学习活动、认知活动、交际活动,都离不开阅读。

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识字、听话、说话、作文教学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着重于“理解”,是和说话、作文教学的不同点;着重于“书面语言”的理解是和培养听话能力的很大不同。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用的时间最多。阅读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的能否圆满实现,教学要求能否全面达到。我认为阅读教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教学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汉字是表意的文字,且有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多音字只有在词语中才能读准字音。例如《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葫芦。”其中的“谢”字,不是学生已知的“谢谢”的意思,而是指花“脱落”了。这里的“挂”字,也不是通常所说的把东西挂起来的意思,而是指“生长出”。识字的核心是准确理解字词的意思,建立词的概念。这样,才能牢固地建立起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才能做到随时积累和运用。而结合阅读来识字,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对于提高识字质量,促进语言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阅读教学能够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能力。阅读教学,凭借词、句、段、篇,着重进行理解书面语言的训练。诚然、朗读、默读、思考等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但聆听别人是怎样理解的,彼此交流个人的理解,就离不开问答、讨论、口述等方式,必然使听说能力不断得到培养和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而且逐步理解和积累词语,认识用句子表达思想感情的种种方式,了解作者是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怎样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并从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提高认识能力。

3.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学生阅读了教科书中的几百篇课文和自渎课文中的大量文章,了解了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事物,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必将活跃思想,提高认识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4.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每篇课文都凭借着语言文字形式,负载着一定的思想内容。教学中如果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学生就能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及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并陶冶爱美的情操。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凭借阅读教材,主动地进行各项阅读基本功训练,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会阅读到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阅读的能力,同时智力得到发展,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的过程。

低年级儿童刚刚学习阅读,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比较低,阅读能力与阅读习惯更是一片空白。在培养阅读能力上,低年级要做好打基础的工作。理解词、句是理解段、篇的基础,加之低年级课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学生理解了词句,也就大体理解了课文内容。因此,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以理解词、句为重点。同时从一年级起就应该重视朗读训练,把朗读作为训练的一个重要手段,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首先训练正确地读,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利,初读出感情。按大纲的要求,从二年级开始训练默读。要求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在培养理解能力和训练朗读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低年级培养的重点是专心和认真。

升到中年级,要继续指导学生理解词和句,同时把理解的重点逐步转移到段上。理解词和句,要注重教给方法,培养理解词和句的能力。段的训练,首先要指导学生读懂自然段,理解段中的每一句话,能给自然段分层,归纳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而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现,有时几个自然段和起来是讲一个意思,可以并为一个大段。在这个基础上,练习分段并归纳段意,由理解段向理解篇过渡。

到了高年级,继续重视词、句、段的训练,同时把理解的重点放在整篇课文上。要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体会思想,学习概括中心思想;体會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怎样表达的。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几件内容不同的事: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看到的情景,说明人民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读《水浒传》,说明鲁迅认真读书,而且注意教育孩子读书认真;谈“碰壁”说明鲁迅痛恨旧社会,勇敢坚决地与反动派做斗争;救助车夫这件事和女佣阿三说的话,说明鲁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心。我们把这些思想内容联系起来,往深处想一想,就会发现:作者写这些事,是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说明鲁迅爱憎分明,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敬爱伯父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这就是课文的中心思想。阅读技能要进一步熟练。在阅读习惯上,要培养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篇四

[摘要]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那么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展开主动阅读

兴趣是一种积极而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动机与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兴趣为先导,要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强烈的阅读动机,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才能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入故事、游戏、多媒体等,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更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特点来向学生形象、直观地播放能够展现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各种图片、图像与视频资料,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而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中,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置身其中,感受着桂林山水风光的秀丽与优美。这比起枯燥的讲解更加富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进而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学生有了阅读的激情与动力,更能够突破文字的限制,产生更多的个性化见解,从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引领学生品读体味,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这也就是让学生多读、读好,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指导学生多层次、多形式朗读,让学生读书练兵,让学生读出感情。因此,教师应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式,如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对读等。教师应根据读的内容和时机,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使学生读中品味,并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例如,教学《少年闰土》时,我作了如下设计:A.自读。学生各自初读课文,引导学生针对课本预习的要求,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B.轮读。在检查预习情况时,指定不同程度的学生,按自然段顺序读。C.试读。让学生各自练习有感情朗读,琢磨语气、语调、语速。D.议读。边读边议,通过课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E.比读。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比较着读,如采取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读,读后评议。F.听读。学生通过对比读、试读后,究竟怎样读才好,再放录音听读。

三、指导方法,促进阅读有效性

阅读是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课题,阅读活动尽管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任何人的主观意愿都难以强加于他人,尤其教师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精确分析完全可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知识可以传授,可以记忆,但对语言和文学作品的深刻感悟与理解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慢慢体会,教师的指导很重要,但只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可以把一些科学的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以利于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开展。阅读伊始,首先要对所读作品及其作者的时代背景与当时社会环境进行充分了解,现在是网络时代,为相关知识的寻找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这非常有利于及时掌握一些背景知识。在阅读过程中,以探索精神去发现问题,一切新奇的内容,哪怕是一段精彩的描写,小到一个生字,不懂的内容,难以理解的内容,感兴趣的内容„„都要一一做好阅读笔记;第一次基础性阅读过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于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值得研究探讨的内容,一起开展研讨会,总结探索得出一些最关键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深入阅读,这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鼓励探索、思考,进一步提高阅读效率。以听说读写结合为主要渠道,把重点字、词、句、段再进行精读,并且深入研究一些值得思考和记忆的内容。

四、推荐好书,强化内外结合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提供导航,什么书应该精读,什么书应该泛读,教材内的课文应该怎么去读,课外读物应该怎么去读,如何有效进行课内外阅读结合,从使用语言的角度发掘文学美,感受语言美,探索意境美。为学生推荐好书,把了解民族语言特色的任务与运用语言的能力结合起来,进行有效性探索。通过阅读促进学生提高认识,热爱本民族语言的纯洁和优美,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民族文化做出贡献。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多种体材课文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体。它们反映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对少年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各式各样使人赏心悦目、充实饱满的人物形象,这些正面的人物形象,都为少年儿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阅读教学而言,对于重点作品精读是主体,泛读、略读、品读是重要内容和知识积累的补充。但就阅读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阶段,是必须高度重视的阶段,泛读是补充知识。开阔视野的必然经过阶段,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读,其宗旨都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强化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进一步吸收语言精华,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逐步品味民族文学语言的魅力。

5.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阅读能力 篇五

山西省陵川县崇文教办城东明德小学教师

张瑶

【摘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翼,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而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阅读能力的培养则需要我们倾注更多的精神与心力。为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笔者就从对学生语文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入手谈谈在这方面的感想,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

【关键词】 语文课堂 阅读方法 能力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内容有明确的说明: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和综合性学习。这五项内容中,阅读与写作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指的是在教师知指导下,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实践,并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用的课时最多,我们在阅读教学上投入的精力也最大。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的能否完满实现,教学要求能否全面达到,关系到语文教学的全局。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本文就从对小学生语文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入手来谈谈在这方面的感想和做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爱上阅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语文阅读,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学会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教学中,应该以学生的需要为突破口,更新观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1.设疑激趣。在教学《秋姑娘的信》一课时,我问学生:“秋姑娘是谁?都给谁写了信?信上写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初学课文非常积极主动。接着,我拿出枫叶制成的信,让学生抽取一张来朗读,学生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参与进来。不知不觉中,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最后,我又提出疑问:

“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还会写些什么呢?”学生有的说给农民伯伯写信,让他们快点收获庄稼;有的说给我们写信,让我们多穿衣服,不要感冒„„这一课,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达到了设疑激趣的目的。

2.生生互动。低年级的小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讲述自己知道的故事,提高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会使学生主动去阅读。

3.表扬鼓励。对于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要肯定他们的付出,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切忌对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出现的小错误妄加批评指责,这样会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受到不良影响。

二、教给阅读方法,学会阅读

要让学生掌握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不仅教学生爱读书,还要教学生会读书,指导他们有目的、有步骤地读书。阅读方法的采用是根据阅读目的和内容来确定的,获取信息,了解课文大致情况采用略读、范读方法;品味语言,体会情感,进行鉴赏就要用细读、精读方法。例如,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我一般采取下列方法:先读课题,讲课题,请学生说说从课题中你知道课文讲了什么内容?接着请学生听范读,自学生字、词,思考字、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然后请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最后练读课文。每一步都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让学生清楚如何去做,应该做什么,而不是盲目乱读,这样,低年级学生可初步学会怎样阅读。

三、养成阅读习惯,受用终身

叶圣陶先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由于低年级学生维持兴趣的时间比较段,因此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文阅读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辈子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会读就够了。课堂上尽可能多的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尽可能增加学生的读书机会,创设各种读书环境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让学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使学生读出感情,在读的基础上选择性的让学生背诵。

四、课外广泛阅读,积累运用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在教材上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课外阅读弥补了课堂阅读的 2

不足,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视眼,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我们让学生阅读的目的,在于让他们汲取更多的文学养分,而不是去增加学生课堂学习以外的负担,为此,必须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读一本好书就是与高尚的人谈话,可以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所以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文质兼美、有利于学习的文章或书籍来读。如优秀的文学作品、名人传记、科普类书籍以及对他们学习有帮助的工具书等。

阅读有利于积累。在阅读中,让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优美的修辞,好的用词,美的段落摘录下来,整理归类,在空闲时可以拿出来看看,以加深记忆,把自己的感悟写成心得体会,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不会再出现“作文难,难作文”的现象。阅读的积累就是一个吸取与融会的过程,也体现了语文学习读写结合的原则。我们应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更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从而适应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要实现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标准的总目标,我们必须加强课内阅读教学,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不断思考探索更有益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生的阅读经历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不断发展个性,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

6.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篇六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默读,诵读,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 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每位教师不仅思想上高度重视阅读教学, 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积极实施有效阅读教学。但通过调研发现, 随手翻阅学生的阅读材料, 不难发现学生在材料的周边空白处及字里行间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透过这些内容发现, 学生写的不是读书心得或随笔, 而是从教师那里“搬来”的有关文章的知识点等。看得出, 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 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授, 学生辛苦地记录, 忽视了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这其中蕴含着阅读的重要意义。

一、默读, 润物细无声

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 采用默读的形式是常见的手段。通过无声的阅读, 让学生默默体会, 不仅提高阅读的速度, 还能理解阅读文本的内涵, 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当然, 有时默读也存在很大的缺陷, 由于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欠缺, 他们会在无声的默读中加字或减字, 注意力分散等, 有时默读的效果不够明显。因此, 教师在组织小学生进行默读训练时, 以读准内容, 不随便添字、漏字为基本标准, 这样学生便会在无声的阅读中理解文本内涵, 提升阅读能力。例如, 教学《小英雄雨来》这一课时, 从文章的篇幅看, 不仅较长, 而且内容也较为复杂, 小学生不易理解。鉴于此, 教师可以采用默读的形式, 让学生自主阅读, 通过一次次速度较快的默读训练, 学生不仅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还从心底非常钦佩勇敢、机智的雨来。可见, 学生在轻松的默读训练中收获颇多。

因此, 教师在组织语文阅读训练时不妨采用默读的形式,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不仅植根于阅读, 而且把阅读进行有效升华。教师既要紧紧抓住默读这一环节, 放胆让学生去默读, 又要使学生不死读书和读死书, 要使学生在默读中去求“知”、获“知”。

二、诵读, 小荷才露尖尖角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并结合阅读文本的内容, 开展必要的诵读训练, 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语言知识, 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 教师在组织诵读训练时, 要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断,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 促进学生对文字的有效理解。

(一) 诵中华经典, 悟人生哲理

诵中华经典, 不仅能启迪心智, 还能在诵中感悟人生, 体会人生哲理。小学语文启蒙阅读教育过程中, 通过对经典诗文的阅读、诵读等基本训练, 不仅能够让学生领略中华灿烂的文明史, 对于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都有着积极作用。同时, 还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其悟出人生哲理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譬如, 有很多学校将诵经典诗文作为学校教育的特色并将之纳入校本课程之中, 让诵读中华经典成为小学生的必修课程。清晨, 当学生来到校园, 在诵读中华经典的音乐声中手捧中华经典文集, 闻他们珠玉落盘的诵读, 享受于阅读之中, 这便是让小学生从小树立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例如, 诵读中华经典《三字经》时, 向学生展现每一句话所包含的故事画面, 让学生汲取众多历史文化的精髓, 在学校形成良好氛围, 讲文明礼仪的学生多了, 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就增强了。

(二) 诵读基本诗文, 悟文学真谛

领悟文学, 爱好文学从诵读基本诗文开始。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看, 每一学段都安排了大量的基本诗文, 不仅让学生理解诗文, 还需要学生诵读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 (段) 及附录中推荐的古诗文120篇 (段) 。基于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基本诗文的育人功能, 让学生悟文学真谛, 亲近文学, 爱好文学。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教科书进度对优秀诗文、课文的诵读作系统指导, 让学生形成习惯, 对学生难以把握的语调、句读、作品、艺术境界进行解答, 帮助学生消化理解, 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和艺术品味能力。

三、读写结合,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当小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量的积累, 他们便能够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地。尤其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 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 不仅将平时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精妙词句摘抄下来, 还引导他们将之运用于写作之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 教学《桂林山水》时, 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 漓江静、清、绿的水和桂林奇、秀、险的山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时候不妨引导学生将这些精美的词句摘抄下来, 以便在以后的写景作文中灵活运用, 体会到这种表情达意方式的妙处。

总之, 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 而阅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并结合教学内容, 有效开展熟读、背诵等阅读训练, 将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提高学生理解、运用及感悟语言的能力, 这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近年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针对小学生阅读教学这一方面,很多人觉得阅读教学和小学语文教学之间密不可分,小学阅读教学应当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培养好学生自身的的阅读能力,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变于学生的未来文学水平不断地提高,所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进,能够让教学活动有效的开展,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加强小学生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

1.1基本意义

为了满足新课程阅读教学的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这一目的就说明了在阅读教学中对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让学生去学会感受和欣赏,然后去评价作品,还要对文章的表现形式进行理解和分析,强化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之前的教学方法太过意传统,所以我们要抛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和改进新型的教学方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传授和指导,使学生对部分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和解读等,让学生能够懂得文学作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手法和文章情感的表达,对整个作品进行体会和评价,从上面的分析课以得出,加强阅读教学确实能够满足新课程的基本需求。

1.2便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对课文的理解表现形式和语言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对培养学生的审查和对文学的鉴赏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加强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进行教学文学作品欣赏的基础上,对课外文学进行合理的插入,以便学生能够对各种类型的文字作品进行解读和欣赏,能够了解到作品人物的描写,对情感的表达,还有对写作风格的表现,这样下去可以对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有所提升,从这种现象可以看出,加强阅读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能够科学的、合理的欣赏文学作品,从中提升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自己的文学创作思想,使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1.3能够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提高学生创作水平的另一个措施就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欣赏,一名为学生本身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会学习到很多的文学作品的写作方式。各类词语的运用技巧以及对人物的描写等等,能够路天宫学生的写作知识和写作的技巧,再加上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自身的写作练习和写作水平都会慢慢的提升,所以,加强阅读教学水平自身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习创作水平的提高。

1.4能够对上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巩固

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让学生学生对课上学习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快速的理解,针对小学生目前的情况来说,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主要是建立在认读文字上的,老师要根据小学生掌握的基础,脑子里的知识储藏情况,把课堂中所学到的文字知识和词语等内容进行全方面的概括理解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明白其中的含义,达到巩固知识的根本目标,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老师应加强学生对理解力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2、小學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根本情况

2.1现状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不够新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比较传统,再加上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都过多的重视,主要的原因分几个方面来说:第一是老师对阅读能力的不重视,大多数的浇水一直在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背诵和抄写,而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怎么重视,从一定方面上使学生阅读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下降,第二个方面是老师的教学涉及范围比较小,如果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对学生的阅读多加练习,但是不能只是从书本上那个进行学习,老师要对学生有所指引,使学生能够从各个方面获取知识,因为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部分的老师教学模式都只是紧紧的针对课本来教学,限制了学生获取知识,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也随之下降,所以说,从目前我国小学教学阅读能力的现状来看,小学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情况不够好,所以研究和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很重要。

2.2课程方面的状况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些学校的教学模式只重视对考试的教育和学生的成绩,不少的课堂训练就是简单的检测一下同学们的知识掌握水平,也有的会通过测试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导致学生只关心考试的内容,忽略了阅读其他的课外书籍,使学生的学习视野变得比较窄,还有的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阅读课外的书记,以至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提升,没有办法培养自我阅读能力。

3、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方法

3.1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之前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老师为主题的,按照老师的医院来进行教学的开展,而学生只能去被动的去学习,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生状态不佳,得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应当对学生的阅读教学进行改进和适当的调整,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爱好,理解能力、学习的成绩来进行划分,主要是围绕学生的特征来开展的,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阅读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3.2对课外阅读指导加强重视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还需要语文老师对学生的课外文学作品的阅读加强重视,指导和鼓励学生合理地进行课外文学作品阅读,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和范围,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里对文学作品进行有效的阅读,提升学生自身的阅读写作能力,让学生选择和教材有关的课外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使学生对同一种类型的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对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从中丰富自身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巩固好阅读的知识,要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阅读的效率。

3.3运用正确的教学指导方法,提升阅读的效果

为了满足当代课程改进的需要,要让语文阅读教学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在阅读过程中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设置好问题,开展趣味性的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提升文学阅读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积极地参与到文学作品阅读中去,并且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语:

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很重要,因为阅读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增长见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在开展和阅读教学活动的基础上,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阅读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增强学生的自我阅读意识,促进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岳秋景.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

[2]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

[3]陈明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

上一篇:我的好家风主题征文下一篇:民族团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