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江苏高考语文考纲变化

2024-07-30

2023江苏高考语文考纲变化(共11篇)

1.2023江苏高考语文考纲变化 篇一

1、《孔子语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出师表》 诸葛亮

4、《桃花源记》

陶渊明

5、《三峡》

郦道元

6、《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7、《岳阳楼记》

范仲淹

8、《醉翁亭记》

欧阳修

9、《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1、《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4、《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5、《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6、《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

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19、《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20、《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1、《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2、《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23、《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4、《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5、《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6、《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8、《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9《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0、《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2023江苏高考语文考纲变化 篇二

那就会有学生问, 是不是超量复习就是放心大胆地去看书、去写文章、去发微博、去逛BBS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这样分散的阅读虽然能够拓展孩子的事业, 通过涉猎不同领域让他们领悟更多, 但是不能让孩子专注于考试所涉及的内容, 造成博而不专, 考试成绩没有明显的提高。

那怎样才能杜绝这种情况呢?数学、物理还好, 生活中接触到的与考试有关的内容不多。一般来说, 只要发到学生手里的资料, 都是可能的考试内容;而学生手里没有的内容, 考试也基本涉及不到。语文则不同, 生活中, 我们在随时随地接触与高考语文试卷相关的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对联、招牌、通知、各种启事、错别字、信件、短信息等。我们要求学生自己甄别应该关注什么, 不应该关注什么, 是对学生过高的要求。

不过, 这并不可怕。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专入博的过程。针对高考语文, 我们早就有了全面的指导。换句话说, 如果高考的语文试卷是一个繁茂的参天大树, 那这棵树的主干和枝杈早就已经确定, 我们需要的只是添加树叶, 而这参天大树, 就是《高考考试大纲》 (以下简称《考纲》) 。

许多语文老师并不要求学生研读《考纲》, 因为他们觉得《考纲》对于语文内容的要求过于模糊, 不利于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复习。与其带领学生研读考纲, 倒不如多做几套模拟题, 让学生多改几道错题, 从而熟悉高考的形式和内容, 为高考做准备。

在笔者看来, 学生通过日常学习在考试中取得成绩, 与运动员通过日常训练参与重大赛事相似性很高。日常训练是在大型赛事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让运动员不停参赛, 而不进行合理的长期训练, 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事情。对于学生也一样, 不停做试卷, 并希望单纯通过做试卷就能提高学生在最后的高考中获得的成绩, 是典型的“以赛代练”。不经过训练, 而只通过面对不同题目获得好成绩, 就像是面对着一堆树叶, 想象大树的样子, 必然是很难达到的。

这就要求我们回到训练和指导训练的《考纲》上来。换句话说说, , 通通读读考考纲纲, , 然然后后针针对对考考纲纲提提到到的的每每一一点点进进行行超超量量复复习习, , 才才是是在在高考语文中取得成功的关键。例如, 《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写得很清楚在高考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 将会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和“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方面的内容。体现在考试卷上, 就是第一道和第二道选择题对于字音字形的考查。笔者的学生中, 关注字音字形的并不多, 甚至可以说, 绝大多数学生, 对于字音字形都抱着“碰运气”的心理。他们认为, 如果出卷人想要找几个自己不会的字, 太容易了, 所以复习没有意义。

但是, 如果我们研读考纲, 就会发现, 考纲对字音字形的要求是“识记”。“识记”是什么意思?考纲上也有明确的描述:“指识别和和记记忆忆, , 是是最最基基本本的的能能力力层层级级””。。换换句句话话说说, , 字字音音字字形形的的考考查查并并不不在于为难学生, 而在于让学生辨别清楚生活中常见的字词, 并通过辨别这些字词, 掌握运用这些字词的基本能力。

但即使是“基本能力”, 也有很多学生觉得难度很大。遇到这样的情况, 我经常给他们讲《晋察冀边区报》的故事。当时, 我党为了在晋察冀边区坚持宣传工作, 坚持印刷报纸。但是, 当时的斗争环境非常残酷, 在这样的情况下, 报社要随时准备转移。考虑到印刷机等硬件本身的体积和质量, 报社要求将印刷用的铅字控制在3000个字以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报社的工作人员圆满地完成了出版任务, 很好地宣传了我党的政策。

这个故事意味着, 在日常生活中, 只要掌握了3000个汉字, 就能满足交流的需要。对任意一个高三学生来说, 我们将他的水平预估得低一点, 假设他有1500个字不认识。那么, 如果他每天学习记忆30个汉字 (对于高中生来说, 学习30个汉字实在不是什么难事) , 只需要50天, 即不到两个月, 就可以记住这样1500个字。直接的结果就是, 只要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一个学生就可以在面对语文高考卷第一题和第二题的时候游刃有余了。

再比如, 很多学生不喜欢复习古文, 因为他们认为, 所有考到的古文都是自己没见过的, 读课本上的古文对语文高考帮助不大, 而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古文献, 他们又觉得无从下手。其实, 文言虚词是高考的必考部分, 形式多样, 包括选择题和翻译等。同学们觉得复习文言虚词无从下手, 是因为虚词太多, 而每个虚词都有少则七八种, 多则二、三十种意思。但是, 如果我们回归《考纲》就会发现, 《考纲》早就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考纲中明确规定, 高考中考查的为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针对这18个词中的任何一个, 古文字典上都有着完整的总结, 只要每天用字典查一个, 连续18天, 半个月多一点的时间, 就能保证在文言文部分多拿下扎扎实实的十分。

3.2023年江苏高考报名启动 篇三

2023年全省普通高考、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职教高考报名工作将于11月1日正式启动。

高考的总分数是多少分

我国大部分省份的高考总分数是750分,但是随着高考不断地改革,部分地区的分数有有所不同,海南高考满分是900分,上海高考满分是660分。

高考改革之后考试科目

1、上海市高考总分为660分。(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均为150分,不分文理,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考生自主选择的3门选考科目,每门满分均为70分。)

2、浙江省高考总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满分均为150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等7个选考学科,每科100分。

3、北京、天津、海南、山东、北京、天津、海南、山东四个省市高考满分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满分均为150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选考学科,每科满分均100分。

4、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 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8个省份高考总分均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50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个选考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

其余17个省市,包括黑龙江、吉林、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江西、安徽、广西、云南、四川、重庆市、西藏、青海、贵州省、新疆、甘肃省等高考总分均为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满分均为150分,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为300分;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为300分。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算法:

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按照等级计分:将每门等级考试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B、C+、C、D+、D、E共8个等级。 参照正态分布原则,确定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7%、16%、24%、24%、16%、7%、3%。等级考试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八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 在外省取得的等级考试科目成绩无效,需在本省重新参加考试。

高考的励志句子

1、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2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废话

3、今天多一份拼搏、明天多几份欢笑。

4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 、快马加鞭,君为先,自古英雄出少年。

6 、怀轻松心情进考场,带胜利喜悦回家门。

7 、人生这部书必须用心去读,用心去尝试了。

8 、自信是你成功的基石,沉着是你飞翔的翅膀。

9、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的眼神。

1 0 、山高不厌攀,水深不厌潜,学精不厌苦:追求!

1 1、读书改变命运,刻苦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1 2、月考分数高低何足挂齿,平时名次浮动纯属正常。

1 3、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

1 4、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1 5、当你渴望成功就象在水中渴望空气一样,你就一定会成功。

1 6、做好准备,考场上总有最艰难的时刻。沉着才见英雄本色。

1 7、回忆很美,尽管过程艰辛:也许结果总有遗憾,但我们无愧于心。

1 8、昨天是张过期的支票,明天是张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要善加利用。

19、惜光阴百日犹短,看众志成城拼搏第一;细安排一刻也长,比龙争虎斗谁为争锋?!

4.2023江苏高考语文考纲变化 篇四

1.(2014·江苏单科·8)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考点】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解析】“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在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确立起来的,故B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处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关系的制度,李长凤老大娘并不代表某个党派,故C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没有出现相关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法律,故D项错误。【答案】A 2.(2013·江苏单科·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考点】1949 年新政协的召开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时间,二是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新政协核心议题就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事宜。BCD在时间上与题干反映的事件不符。故正确答案选A。【答案】A 3.(2011·江苏单科·9)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答案】C 【答案】C 6.(2009·江苏单科·22)(12分)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请回答: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解析】本题主要从近代历史上社会生活中婚姻观念的变化来考查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以及考生情感观念的价值体现。试题设计较好,既有⑵问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提炼信息和概括知识的能力。【答案】

(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

7.(2008·江苏单科·10)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A.《共同纲领》封面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C.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2.(2013·江苏单科·22)(13分)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

请回答:

(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

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4分)【考点】台湾问题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第(3)问政治愿望从材料中“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可以提炼出答案。积极因素可从人民愿望、历史传统、两岸交流需求等方面归结。【答案】

(3)政治愿望:国共再度合作,实现民族的复兴。(2分)

积极因素:两岸同胞的民族感情;国共合作的历史传统;海峡两岸交流日趋频繁(或“九二共识”等)。(2分)

3.(2012·江苏单科·10)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5.2018山东省春季高考语文考纲 篇五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1.识记

(1)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正确识记并规范书写常用汉字。2.理解

理解复杂长句的含义。3.表达应用

(1)正确使用常用词语。

(2)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3)辨识和改正一般的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微信公众号:Jiuwes(5)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区别和变换句式,仿写句子。(6)把握句子的重音、停顿、语气和节奏。

(7)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口语表达。(8)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得体、鲜明、生动。

(二)文学、文化常识和诗文背诵 识记

(1)识记与基本篇目相关的中外著名作家作品知识。(2)识记与基本篇目相关的文化常识。(3)识记基本篇目的文体和相关的文体知识。

(4)默写基本篇目中要求背诵的部分和常见的名言名句。

(三)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新闻、科普等实用类文章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1.理解

(1)理解文中的人物、事件、事物、事理、观点、情感等。(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分析综合

(1)理清写作思路,划分文章层次。(2)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3)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论证方法。(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3.鉴赏评价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2)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古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何、之、为、而、则、以、其、于、乎、乃)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微信公众号:Jiuwes(3)理解基本篇目中出现的通假字的含义。(4)理解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5)理解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2.分析综合

(1)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并能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析概括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3.鉴赏评价

(1)鉴赏文章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2)评价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写作 1.识记

识记常用应用文(便条、单据、书信、通知、启事、广告、计划、总结、说明书、调查报告、简报)的基本知识。2.表达应用

会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1)单项能力

① 记叙清楚完整,详略得当;描写具体生动;说明能把握特征,语言简明;议论能论点明确,论据充分。② 观察准确,联想恰当,想象合理。(2)整篇作文

① 准确理解题意。微信公众号:Jiuwes

② 中心明确,立意新颖,选材得当,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③ 语言准确、通顺、得体。④ 结构合理,条理清楚。⑤ 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二、基本篇目(共75篇)1.我很重要 2.十八岁和其他 3.永远的校园

4.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 水调歌头·游泳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6.敬业与乐业 7.我的梦想 8.最后一片叶子 9.报任安书 10.我的四季 11.给我三天视力 12.一碗清汤荞麦面 13.项链 14.林黛玉进贾府 15.多年父子成兄弟 16.幼学纪事 17.过万重山漫想

18.李白诗二首:将进酒 行路难(其一)19.劝学 20.荷塘月色 21.台湾蝴蝶甲天下 22.石钟山记 23.忆青岛 24.我的母亲

25.《诗经》二首:静女 黍离 26.故乡的榕树 27.论友谊 28.师说 29.拿来主义 30.思考的威力 31.读《伊索寓言》 3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3.五人墓碑记 34.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35.明湖居听书 36.琵琶行(并序)37.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38.中国戏曲的虚实相生之美 39.鸿门宴

40.新闻二篇:别了,“不列颠尼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41.宋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2.都江堰 43.张衡传

44.城市的文物与文化 45.读数时代

46.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47.学业·职业·事业

48.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 49.工作与人生 50.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51.创造宣言 52.寻找时传祥 53.列车上的偶然相遇 54.廉颇蔺相如列传 55.十首足矣 56.绝品

57.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 58.成长 59.功课很重要 60.再别康桥 61.致橡树

62.外国诗二首:致大海 我愿意是急流 63.短诗二首:断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64.故都的秋 65.赤壁赋 66.回忆鲁迅先生 67.淡之美

68.阿Q正传(节选)69.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70.老人与海(节选)71.荷花淀 72.雷雨(节选)73.威尼斯商人(节选)74.窦娥冤(节选)75.茶馆(节选)

三、试卷结构 1.试题内容比例

6.高考语文复习攻略介绍2023 篇六

并不是盲目的去刷各种各样的教辅资料,而是认真的将高考历年真题刷上几遍。推荐“38套”和《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等知名度和口碑较好的练习题。

2、准备一个错题本

将自己错的选择题抄在错题本上,并将自己的原因以及题目的解析认真记录下来。

3、阅读

阅读分为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仍旧是要做,认真的做上几遍真题,分析自己错误的原因,分析题目的问法,总结回答的方法和套路。做的多了,可以站在出题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再进行答题了。

4、作文

作文可谓是语文中最重要的地方,占比重,写出好作文不容易。那么究竟怎么才能让自己的作文在一年的时间里有所提升呢?

7.2023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标题 篇七

人生旅程气象万千,文明进程风光无限,世界有无数不确定性,一切皆有可能,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还是应该有点精神,在本能之外去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对事业的追求力求极致,不留余地,运营巧思,勇于硬磨,才能拓展世界的更广阔领域。

有人问,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好奇心虽然是探索陌生世界的必要条件,却不能完全由此推演结果,好奇心之外,更重要的应该是使命感、责任感和敬畏感,这是成功的法则,也是文明的成果。

北宋大儒张横渠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广为传颂,也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其中满满的正能量,包含着知识分子改革社会,弘扬文明的使命感,他结合天地的自我认识,对儒学和天道、人理、自然的融通,将接续中国学统和王道视为自己的道德追求,成为激励古今学人的金科玉律。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写到,世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他说,去探寻未知世界必须有志、力、物的加持,还需要不随以止,要有独立意志,有时代责任,所以天降大任于斯人,面对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他勇敢地扛起了革新大旗。

还有,心怀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人类在探索陌生世界的过程中,也一样要心存敬畏,不忘乎所以,不眼高手低,不任性胡为,循序渐进,守静慎独,知方圆,知进退,敬畏公权,敬畏民意,方能更加有效和合理地探索和掌控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屈原说,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缺乏敬畏是人类改造自然探索陌生的大忌,一任好奇心爆棚,有时反而会自食苦果,弄巧成拙。

当然,使命、责任和敬畏还源于人类求真、向善、崇美的纯粹精神,这是好奇心的提纯,好奇心是探索和改良世界的起点,有识之士会由此生发,作为自己的使命,去发明创造,去探索发现,去推进社会文明的进步。所有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完成责任,创造价值。也心怀敬畏,恪守法理,去成就自我和社会的价值。

对于青少年学生,更要懂得保有好奇心并加持使命、责任和敬畏的道理,让好奇心成为思想的源泉,发挥想象力,获取快乐感,激发行动力,把时代的召唤、个人的追求、探究的乐趣和坚守的志趣结合起来,必将取得心仪的成功。

8.2023北京卷高考语文优秀作文 篇八

有一次,我站在国旗下,面对着整齐的队伍和肃穆的气氛。这是一个特殊的亮相时刻,我被授予发言的机会,要向大家传达重要的信息。我的心跳加快,但内心充满了自豪和责任。我深吸一口气,开口讲话。言语传达着我的思想,声音回荡在空中。每个字词都是认真思考的结果,每一句话都代表着我的立场和态度。我看到人们专注地听着,眼神中有赞许、期待和鼓励。这一刻,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亮相时刻,我成为了他们关注的焦点。

又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研学活动,我要向大家展示我在这个项目中所获得的成果。我准备了汇报的资料和演示的内容,迎接着亮相的时刻。走上讲台,投影仪投射着我准备的图片和文字。我描述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和感悟。观众的眼睛注视着屏幕,耳朵聆听着我的讲解。我努力将自己的思想和经历传递给大家,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准确和生动。我看到他们的表情变化,从困惑到理解,从惊叹到鼓励。这一刻,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亮相时刻,我的努力得到了肯定和赞赏。

还有一次,我参与了一个新产品的发布会。台上摆放着全新设计的产品样品,我站在舞台前,准备向观众展示这个创新的成果。我手握着产品,微笑着介绍它的特点和优势。观众的目光聚焦在产品上,他们对它的表现充满期待。我将产品放到大屏幕上展示,一步步演示它的功能和用途。观众们的眼睛亮起,他们不时发出赞叹声和掌声。这一刻,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亮相时刻,我成为了创新和突破的见证者。

每一次亮相,都是一段故事的开始。从舞台上的戏曲演员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合,我们都有机会成为亮点,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亮相时刻并非只关乎光环和赞誉,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待这些时刻的态度和付出的努力。它们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和进步,让我们在关注和期待中不断超越自我。

9.2023江苏高考语文考纲变化 篇九

1、语文考试范围极广,不可能一蹴,建议大家准备两个本子:一个是作文素材积累本,一个是基础知识摘录本。在平时做练习时,或在听老师讲课时,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区别法、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每次模拟考试前都可以看一看。

2、将语文基础知识(语音、字形、同义词辨析、成语、病句、文言文阅读)安排时,既要注意专题性,又要注意分散性。基础知识中许多能力点的落实需要记忆,但不能盲目记忆,只靠工夫。

如惹是生非中是字经常被误写为事,这主要是因为不了解是与非的关联,是非在词中是指矛盾,争端。再如寒暄中的暄经常被误写为喧,仔细推究就会发现寒与暄是意义相反的两个字,是指寒和暖,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再误写误用了。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戏曲家。《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2)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其他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由男主角唱的叫末本戏,女主角唱的叫旦本戏。

3)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4)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剧本的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米欧与朱丽叶》等。

5)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词人。

6)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他于1162年率北方抗金义军万余人回到南宋,但南宋朝廷只派他任地方官,并不用他北上抗金,因此他的词中多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之思和爱国之情。

7)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北宋末年她南渡避乱,不久北宋灭亡,丈夫病死,她只身逃难,境遇悲惨。

8)《拿来主义》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9)蒙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随笔集》。

10)《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人,史学家和文学家。

10.2023江苏高考语文考纲变化 篇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了迎面而来的挑战与磨难,一个人的精神价值将永远得不到展现。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我只担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承受的苦难。”这份苦难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人的挑战,我们在奋力斗争拼搏的过程中不断地取长补短,认清自身不足并主动暴露得以修补。在缺少这一方面时,我们会找不到明确的指向,从而感到精神的空虚,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空虚”。另一方面是来自自身所经历的考验,即虽然有了明确指向但无法轻易实现而产生受挫之感,称之为“存在的挫折”,这时便有了人生的各种困境和逆境。倘若缺少了这一方面,人们很难得到思想与精神上的再度提升。

非政府的垄断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同样处于危机之中。市场在缺少了第二个供应商时,容易出现限制产量哄抬价格以谋求最大利润的现象,这不仅损伤了消费者的利益,对正常运行的经济秩序也是一种冲击。而企业内部制定更科学的经营策略、优化内部产业结构,激励企业诚信经营的原动力是竞争关系。美国为保护这种良好的竞争关系,曾建立“反托拉斯法”,明文禁止妨碍竞争的合并和购并。由此可见竞争对发展具有促进与引导的作用。

11.2023江苏高考语文考纲变化 篇十一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⑴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答:

。【答案】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此题要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必须①理解诗歌大意;②抓住一个“暗”,即间接描写。【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鉴赏诗歌形象一般分三步走: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物象、意境);形象的表现手法;形象的表达效果(作者的感情、理想、品性等,创造了什么意境等)。本题只是要求找出使用表现间接描写的“影子”,难度大大降低。

⑵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

十八、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词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秦诗之理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词之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

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注】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答案】(1)此诗表达了作者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写独处之悲;后四句抒情,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后四句虽然写“喜”,却隐约透露出“悲”:“愧君相见频”中的一个“愧”字,就表现了悲凉的心情。【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要掌握常见类型;二要知人论世,寻典溯源;三要就诗论诗,因事论诗,不要随便套用。(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

答:

。【答案】(2)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联,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颇为贴切。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这里,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作用,以及类似起兴的作用。同时,景语皆情语,“黄叶树”“白头人”,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绪。写景抒情,把一位穷愁潦倒的白头老人的形象刻画得很丰满。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情和景的关系有:乐景写乐情;悲景写哀情;乐景写哀情;悲景写乐情。这些都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十、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请谈谈“入”和“摩”自的表达效果。

答: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藏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中,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十一、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天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有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答案】(1)借代、反问。

“粉黛”是用女子画妆用品代女子,“笙箫”是用演奏时的乐器借代歌女。而“何处笙箫”实意为“如今找不到吹奏笙箫的歌女了”,因此为反问。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析。

答:

。【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这是两问,前一问抓住体现景物的词语分析得出秋天的季节特点,后一问抓住能表达出作者感情的词语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作者感情。

【考点定位】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分析,对作者感情的把握,能力等级为E。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未展芭蕉 钱 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本诗突出的特点是连用了几个比喻,请任选一处分析其意蕴及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答题时先明确诗歌何处运用了比喻修辞,因为诗歌题目是“未展芭蕉”,而诗句并没有出现芭蕉这一意象,由此可知“芭蕉”是诗句中的“烛”、“蜡”、“芳心”、“书札”的本体。回答其意蕴及表达效果时需要结合有关诗句,并紧扣比喻修辞的特点。

答案:示例一:将未展芭蕉比作蜡烛。比喻非常新颖,点燃的蜡烛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这里却说未燃的蜡烛“冷”、“绿”,“冷”使人感到那紧紧蜷缩的芭蕉上面似乎笼罩着一

层早春的寒意;“绿”则给人美丽的联想。

示例二: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在料峭春寒中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为寒意袭人的环境所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怯”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蜷缩不舒的形状和柔弱轻盈的身姿,还把未展芭蕉宛若少女娇怯羞涩的神情出神入化地传达出来了。

示例三:将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未展芭蕉像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的秘密。“会被东风暗拆看”,既准确地传达出大自然的微妙变化,又惟妙惟肖地写出了少女娇羞的情态,形神兼备,意味无穷。

十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 诗中提到的锦江、绵州、绵谷都是四川的三个地名。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在罗隐离开锦江,经过绵州回到绵谷后,蔡氏兄弟还在锦江。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偶除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象,却说芳草像友人一样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住马蹄,不让离去;美丽的云彩也像多情的友人一样殷勤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寄托了对他们深深的怀念。

十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唐多令 邓 剡①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 ①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分析:本词作者邓剡曾参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斗争,是一个有爱国心、有民族气节的人。这首《唐多令》是宋亡之后他在金陵的吊友之作。本词的上片写景,在景物描写中隐含着亡国之痛;下片抒情,直截了当地写这种哀痛的感情。最后三句,作者又把笔触落到眼前的景物上来:将凄凉孤苦的图景和作者痛伤亡国的感慨之情完全融会在一起,收到了感人的艺术效果。本题考查了诗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答案:双关,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

十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1)上阕是如何表现“凄冷”的?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绝句漫兴九首(其三)① 杜 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 ①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分析: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低矮狭窄,“熟知”,是就燕子而言的。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

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室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逼真的实感。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十七、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游月陂 程 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

十八、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盆 池 韩 愈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小 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1)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A.韩诗第二句“拍岸才添水数瓶”用夸张手法写盆池极小。

B.《盆池》的第三、四句写星月无法倒映于池中,从另一角度写出了池小。

C.《小池》诗中,泉曰“眼”,流曰“细”,“细流”前着一“惜”字,足见诗人情趣在于精细处。D.读《小池》诗,联想“接天连叶无穷碧”诗句,同一诗人,笔法不同。(2)简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情画意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要说明《盆池》和《小池》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分析:

(1)等到夜深,明月走掉,再看我这小小的盆池里能够“涵泳”多少颗星星?是说虽小却能“涵泳”许多星星。(2)先在脑中想象“蜻蜓立荷尖”的图画,再延伸开去,揣摩这幅画的意蕴。(3)对比鉴赏。一个是从大处去写,“天影青青”“涵泳几多星”;一个从小处去写,抓细节“蜻蜓立荷”。答案:

(1)B(2)小荷、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立”,两物相依,将自然界的和谐美形容尽致,以自然界的无限生机照亮全诗。

(3)《盆池》取材小,而诗人从大处落墨,以小见大,用大字面写小景致。《小池》则刻画精细,小荷蜻蜓浓缩为“盆景”,大中见小。

十九、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 ①此词写于作者罢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时。

作者大胆、巧妙地用“寒”“点”来描述景物,这样是否与整个画面协调,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分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本词艺术技巧的理解。答题时不能将答题重点偏向“寒”“点”所表达的情感,而要对“寒”“点”描写的内容与“画面”的关系进行分析,即对其艺术表现力进行分析。

答案: 协调。用易于产生伤感凄迷的“寒”描绘出山林的朦胧,颜色的深暗,与“斜”“暮”一起写出了初春傍晚景物的特点。傍晚的树林朦朦胧胧,使黑色的乌鸦在林外历历可见。用“点”

上一篇:销售专业知识下一篇:我家的小狗樱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