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报告

2024-08-24

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报告(精选17篇)

1.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报告 篇一

補助國內研究生出席國際學術會議(自98年1月1日起實施)

2008/10/27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國內研究生出席國際學術會議作業要點 中華民國97年10月1日 臺會合字第0970063035號函修訂

一、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以下簡稱本會)為鼓勵研究生出席國際學術會議,發表研究成果,以利擴大國際視野,強化研究能力,並建立國際研究交流合作關係,特訂定本要點。

二、申請機構: 公私立大學校院。

三、申請人資格:教育部立案之國內非在職專班博、碩士班在學研究生。

四、申請方式:申請人應配合申請機構作業至本會網站線上製作下列文件並確認送出後,再由申請機構將申請人名冊線上彙整傳送本會。

申請機構最遲彙送日期為會議首日所屬月份之前一個月之首日,遇例假日者,順延至次一上班日,逾期不受理申請。

(一)申請書。

(二)論文被接受發表之證明文件。

(三)擬發表之論文摘要。

(四)指導教授推薦函(註明外語能力)。

(五)其他有助於審查之文件(如論文全文)。

五、審查:申請案收件後,由本會相關學術處進行審查,一個月內函復審查結果;必要時,得延長審查作業期間。

六、申請人在同一會計內以補助一次為限;論文為合著者,每一論文以補助一人發表為限。

七、申請案經本會審查核定後依核定金額補助,其補助項目如下:

(一)往返機票費用:由國內至會議地點最直接航程之往返經濟艙飛機票。機票由受補助人於出國前自行墊款購買,以搭乘本國籍之班機為限。但因故無法搭乘本國籍班機者,應填具因公出國人員搭乘外國籍航空公司班機申請書,經申請機構首長或授權代理人核定後改搭乘外國籍班機。

(二)出席會議之註冊費用。

以上各項補助費用,由受補助人於出國時先行墊付。

八、受補助人應於返國後十五日內,於本會網站線上系統繳交出席國際學術會議

報告,始得辦理經費報銷。

九、經費之報銷、撥付及原始憑證之保管:

(一)受補助人應於返國15日內,依據「國外出差旅費報支要點」之規定,向申請機構辦理報銷。

(二)申請機構於每月10日前將上月該機構已執行且彙整完畢之收支報告

表經該機構首長及有關人員簽章後併同申請機構之領據,函送本會歸墊。

(三)申請機構應按本會補助編號順序,將本會核准函影本及原始憑證裝訂

成冊,妥善保管,以備本會及審計機關查核。

十、重度殘障者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得補助一名隨行看護人員之往返經濟艙飛機

票。其費用之申請及報銷,與出席國際學術會議申請案一併辦理。

十一、受補助人未依規定完成繳交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報告或出國經費報銷歸墊

前,本會不受理其出席會議申請案。

國合處承辦人: 陳文俊

Tel:(02)2737-7561

Fax:(02)2737-7607

email: wcchen@nsc.gov.tw

2.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报告 篇二

2014年5月7日,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承办的主题为“创新驱动、智造未来”的2014智能制造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演讲。

苗圩指出, 当前, 全球正出现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 对产业发展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为适应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打造中国制造业升级版, 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突破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 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着力加强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着力建设和推广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 全面提升工业智能化水平, 推动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加强两化融合支撑能力建设。

3.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报告 篇三

会议期间,程东红出席了主题为“泛太平洋地区国家科技传播战略研究”学术研讨会,以及“科学传播的国家战略”和“公众科技传播理论研究发展”两个分论坛。她在上述会议的发言中介绍了中国科协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方面的有益探索,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肯定。她还主持了主题为“科学传播活动评估的发展”和“政策、政治与价值”分论坛。本届公众理解科学技术国际会议主题是“科学技术传播的质量、诚信与美丽”,吸引了来自世界五大洲约670名专家、学者与会, 报告和发言数量超过450个。中国科普研究所派出7人代表团参与了8个分论坛的报告交流。

会后,中国科协代表团访问波兰,与波兰工程协会联合会举行会谈。程东红就开展青少年科普、科技期刊交流等与波方交换了意见。她邀请波兰学生参加中国科协于2012年8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举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波兰工程协会联合会主席爱娃?曼凯维奇欣然接受邀请,表示将积极组织本国学生参加大赛展示,或派观察团与会。

4.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报告 篇四

应2018年妇产科与生殖健康世界大会的邀请,生命科学学院教师王楠于2018年7月15-18日赴泰国曼谷参加学术交流会并作相关主题学术报告,圆满完成了此次出访任务。

参加此次大会的有MONICA NAVARRO-AMEZCUA教授,Adrian Ellenbogen主席,Mansi Mathur研究员等世界各地著名专家学者。此次会议共分为3个会场,王楠老师于16日下午在Gynecology会场做了题目为The Role of RRM2 in Cervical Cancer 的口头报告。报告内容如下:我国宫颈癌发生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第二位,肿瘤侵袭转移是患者死亡主要原因,而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肿瘤侵袭转移的重要机制。HPV导致的宫颈癌侵袭转移率高,HPVE7能导致细胞EMT,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RRM2基因高表达能促进多种肿瘤侵袭转移而具体机制不明。我们前期研究发现RRM2是E7下游靶基因,RRM2能增强宫颈癌细胞侵袭转移和EMT发生,这与ERK通路激活相关。本研究将在此基础上探讨宫颈癌是否通过HPVE7/RRM2/ROS/PLD/PA/Raf/MAPK途径促进侵袭转移,RRM2能否作为判断宫颈癌预后和复发的新指标。拟通过病例研究、体外细胞和动物实验来明确RRM2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指标和HPV感染的关系;验证RRM2是否通过ROS激活PLD,促Raf上膜活化ERK,致EMT发生。为深入揭示HPVE7下游致癌通路提供新线索,为发现新宫颈癌治疗靶标奠定基础。本次赴泰国学术交流内容多,有丰富的收获与认识。主要有:一方面介绍了王楠老师的研究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思维碰撞,拓宽了该教师的研究视野,掌握了本领域的发展趋势。通过本次大会促进了学校教师的国际学术交流。

5.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报告 篇五

一、教育部(以下簡稱本部)為配合國內大學校院(以下簡稱各校)教學國際化,順應大學自主發展趨勢,鼓勵各校博士班研究生赴國外出席國際會議,以英語發表論文,加速博士班研究生對專業新知、技術發展及新研究方法之瞭解,藉以提昇我國學術之國際地位與促進國際文教交流,特訂定本要點。

二、申請資格:各校博士班研究生。

三、申請補助方式:

(一)本部授權自行審查教師資格學校,經由各校審查機制,自行核處。至各校

年度補助之經費,由各校於每年十一月底前將翌年每季預估名額及經費報部,由本部依博士班研究生比例、前一年執行成效及當年預算核配。

(二)非自審學校所屬個人申請:個人應邀出席國際會議,經由學校初審後依行

政程序備函向本部申請。

四、非自審學校所屬申請補助時應繳下列證件各二份:

(一)申請表(格式請逕自本部國際文教處網頁http://www.edu.tw/bicer/c55.htm

下載)。

(二)國際會議主辦單位致個人申請者本人之正式邀請函,或論文被接受發表之

證明文件(信函或電子郵件)等影本。

(三)擬發表之論文摘要及論文全文(中文以外)影本。(應以首次發表之論文

為限,該論文若係合著者,每一論文以補助一人為限,並頇請其他合著者於申請表中未以同一論文向其他單位申請補助之簽名具結)。

(四)近年最具代表性之著作抽印本或影印本(五篇以內)。

(五)學校出具未向其他機關申請補助之證明(可於報部函中註明)。

(六)國際會議日程表、會議有關資料及其他有助審查之資料。

(七)各申請補助案務必於國際會議舉行日期三十個工作日前(不含假日),由各

機關依所擬參加之會議確實先行分類彙整後送達本部,以利審查,逾期不予受理。

五、補助項目

(一)往返機票:由國內至國際會議舉行地點最直接航程之本國籍往返機票,按

本部核定之定額內核實補助,由受補助人先自行墊購。

(二)會議期間(發表論文當日及前後各一日)之生活費。

(三)會議之註冊費(不包括其他雜支如論文集、會員年費、餐費等)。

六、本部審查各申請案,其核准原則如左:

(一)本部將依照申請者擬參加國際會議之性質、及其在學術上之國際知名度、重要性及申請者之研究潛力、其所提論文之原創性、重要性、在該領域的貢獻及研究成果為主要之評審標準。委請專家學者審查,並視本部經費情況酌予補助機票或與會之生活費或註冊費。

(二)每一論文不論是否合著,皆以補助一人發表為限。若申請參加同一會議之

學生超過一人時,得酌予限定補助人數,一般性之會議,以不超過三人為原則,大型國際會議得視會議之性質、規模及重要性,酌予增加。

(三)同一申請人在同一會計年度內以申請補助參加一次為原則。

(四)申請者不得同時或分別向其他機關申請同案補助,如經查出,則予以退件。

於結案後如有不足,得向學校或私人團體申請者,不在此限。

(五)凡向本部申請赴大陸地區出席國際會議之補助,該國際會議應為國際組織

主辦或國際組織主辦大陸地區協辦者,始予受理。

七、獲本部核定補助者,如有變更行程或取消行程時,應事先報經本部同意;經

學校核定者,依各校規定。

八、經費報銷歸墊方式:

(一)非自審學校所屬受補助人員務必於會議舉行完畢後一個月內,(頇於同一

會計年度內),依本部核准之補助項目備文檢齊下列文件黏附於「支出憑證黏存單」,並經所屬單位主管及會計人員審核蓋章後,依行政程序向本部申請核銷歸墊。

1.本部同意補助函影本。

2.國外出差旅費報告表:

(1)機票票根(若無法搭乘本國籍班機,得由本人填具因公出國人員

搭乘外國籍航空公司班機申請書,經機關首長核定後,可改搭外

國籍航空公司班機。如未附申請書,依照行政院之規定,其購買

機票之價款,不予核銷。報銷時,機票票根及旅行業代收轉付收

據金額低於本部核定之金額時,依實際支付金額補助)、旅行業

代收轉付收據及因公出國人員搭乘外國籍航空公司班機申請書正

本(格式請逕自本部國際文教處網頁http://www.edu.tw/bicer/c73.htm

下載)另倘係電子機票,請加附登機證。

(2)註冊費收據、外幣兌換水單或實際出國前一天(如逢假日往前順

延)之臺灣銀行賣出即期美元參考匯價為依據報支。

(3)生活費依據行政院頒『國外出差旅費報支要點』後附之『中央政

府各機關派赴國外各地區出差人員生活費日支數額表』計支。

3.會議手冊列有參加者(即申請人)部分之影本。

(二)自行審查學校,由各校於每季最後一個星期(頇於同一會計年度內),掣領

據、本部經費收支結算表,彙報本部申請核銷歸墊。冊報表式,請自本部

電子表單網頁http://141.111.12.11/EIP/edu_eform/auth.php填報列印,並加註補助項目及金額。

九、(一)非自審學校受補助者於會議舉行完畢後一個月內應提報行政院所屬各

機關人員出國報告提要及出席國際會議報告書【電子檔傳送

bicer2@mail.moe.gov.tw】(格式請逕自本部國際文教處網頁http:

//www.edu.tw/bicer/c73.htm下載,本部將上網刊載)。

(二)自行審查學校,於核定補助後,應將各校受補助者所參加會議名稱、發表

論文全文、受補助項目及出國報告上網刊載,該項執行績效及結報時間,將作為考評及核撥經費之重要參考依據。

十、對重度殘障,因行動不便頇靠輪椅代步出席會議者,得酌予補助一名隨行看

護人員旅費,其旅費之申請及報銷與申請者併案辦理。

6.国际学术英语交流会议总结 篇六

I learned a lot from this simulate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ademic exchange , also we have some shortcomings.At first, about the title of the 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 , we choose the topic is the graduate tutor system reform.Although the subject is good, the scope is too large, and two knotespeakers have on their own topic.In addition, about the cont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without the whole meeting schedule, in other words, without a meeting outline, so made our conference process is not perfect.At last but the least , about the simulation fidelity, if we pay more attention on the appearance, speech words,then the simulation can be called perfect.

7.沈阳历史上的首届国际学术会议 篇七

医学博士伍连德首倡国际医学防疫专家来华研讨

1911年1月, 医学博士伍连德还在东北抗击鼠疫一线时, 便萌生召开“万国鼠疫研究会”的想法。他到哈尔滨后, 看到因瘟疫肆虐尸体满地的悲惨情形及贫民百姓无助绝望的状况, 加之中国医学的落后、防疫理论的缺乏, 内心深受震撼。在国外多年医学研究实践, 使他认识到这次鼠疫的爆发, 为中国防治瘟疫的流行乃至人类控制瘟疫都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有必要召开一个学术研究会, 邀请各国著名专家和学者来东北研究防疫问题, 通过这个会议把国际先进的防疫思想和理念带到中国。经过奏请朝廷后, 伍连德全力筹划万国鼠疫研究会。

是时, 由于日俄两国都想插手东北的防疫事务, 因而确定会议在什么地方召开、召开的宗旨、时间、出席人数等都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伍连德与哈尔滨交涉使郭宗熙及各医生反复商量, 认为奉天是召开万国鼠疫研究会最恰当的地点。这是因为奉天是东北的中心点, 也是鼠疫发生的地点之一, 也是东北交通最便利的地方。最主要的一点是, 没有日俄的势力, 也就是没有国际的交涉问题。他们确立了会议宗旨:无涉政治, 只谈学术。确定开幕时间为1911年4月3日, 会期以14或35日之间。随后, 由外务部照会驻京的各国总领事, 请各国政府选派专门医生一名前往奉天考察东北鼠疫流行的原因暨防范救治的办法。参加会议人员到东北后的费用由中国提供。

由于这次会议是中国举办的历史上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 又事关国家的主权和荣誉, 只能成功, 不能失败。为此外务部不惜出银四万两, 作为会议的财力保障。此时, 鼠疫也传播到了奉天, 并且疫情迅猛地发展, 这在当地引起了一片恐慌。因此东三省总督锡良也认为很有必要召开这个会议, 于是命令奉天交涉司与伍连德总医官一起筹备万国鼠疫研究会。会议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1.开会的会场。会场初步定在盛京施医院, 该院是英国人司督阁开办的, 并附有西医学堂, 医疗设施和设备都比较好, 有供研究细菌所需的化学室。后来各国报来的人数超出了原来的预料, 由20人增加到30多人, 加之国内还有官员和医生也要参加, 这样盛京施医院的会场就嫌不够用, 于是决定借用小河沿惠工公司 (今址为沈阳大学师范学院) 陈列室为会议及住宿等场所, 并雇用大成公司对该陈列室装修地板、灯具, 购买家具、窗帘、生活用品, 附近的马路也重新修筑。

2.会议需要的翻译。来参加这次会议的人员大多来自欧美国家, 会议期间需要大量的英文翻译, 奉天交涉司英文翻译不够用, 只好临时从学校等处借用了几个英文教员, 如奉天中学堂曹霖、奉天高等实业学堂张英华、奉天师范学堂刘学裘等, 从奉天调查局、奉天巡警学堂借来英文翻译英文打字员胡国禄、张英芳等。还从中东铁路公司借来了精通俄语和法语的翻译朱尧佐等。

3.会议的交通和安全保卫。当时的交通工具是马车, 马车装载人数有限, 一个这么大型的国际会议需用的车辆是很多的。交涉司向东三省陆军兵备处借了20匹马并连同马夫, 以供平时接站、办事等使用。正式开会的时候, 从天津搭克马车行租用了十五辆马车。在安全保卫方面, 从奉天省城警务局挑选了10名精干的马巡武装警察。锡良还指示交涉司, 派消防队驻扎在小河沿惠工公司, 开会期间派军队进行警卫, 以确保会议的绝对安全。

4.确定会议参加人员及明确会议研究讨论的内容。对各国政府选派的参会人员要求是学识渊博的知名学者, 并要有丰富的防疫实际经验。这样世界各国的权威齐集东北, 找出这次鼠疫爆发的原因及研究出解决的办法, 为将来中国控制瘟疫提供借鉴和经验。经过严格的把关, 各国都派出了最好的科学家和医生参加会议。

5.确定会议研究的议题。这次大会的宗旨非常明确, “纯为学术之研究, 与政治无关”, 因此, 拟定了大会研究讨论的43个题目, 主要有:这场肺疫的来源、蔓延、种类、症状及经过;肺疫患者死亡人数之统计;肺疫患者死亡场所之分别;感染人数的总计;治疗方法及成绩;房屋消毒方法间数、断绝交通的实施、尸体的处置及数量:各西医病院疑似病院及中医院等所有医务人员和病死患者的详细统计、防疫人员消毒和预防;解剖老鼠情况分析、因鼠疫死亡家畜的调查、细菌学和病理解剖的研究成果;各种标本的制作、防疫的各种照片说明。

伍连德主持万国鼠疫研究会

1911年4月3日, 万国鼠疫研究会在奉天 (沈阳) 召开。伍连德主持了开幕式。上午十时, 在小河沿惠工公司陈列室会场中举行了开幕典礼, 会场的布置装饰完全采用欧式风格。

出席开幕典礼的有驻中国的各国领事, 有外务部大臣施肇基等。东三省总督锡良率各司、道官员亲临会场, 到会者共有130多人。首先, 由锡良宣读监国摄政王载沣发来的贺电并致欢迎词。外务大臣施肇基代表中国政府欢迎各国代表的到来, 宣布由伍连德为大会主席。他在发言中向大会提出10项要求, 希望各国学者经过研究后给予满意的答复。随后俄国萨伯罗特尼博士发言, 代表各国代表致答谢词。晚上, 东三省总督锡良在总督府宴请各国代表, 以示欢迎之诚意。

在会上, 伍连德博士以英、德、法、中四种语言主持会议与到会代表交流, 他的学识风度、科学贡献, 以及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更为各国专家学者所尊崇, 被誉为“战胜瘟疫的坚强斗士”, “防疫科学之权威”。

各国专家将科研硕果奉献于世

在近4周学术研究中, 各国代表们除就有关课题进行讨论, 还进行了多项实验。会后, 由马尼拉出版局出版的长达500页的英文版《1911年国际鼠疫研究会议报告》汇集了大会呈于人类的全部科研成果。关于疫情的起源。全绍卿代表中国医官发言:以哈尔滨、满洲里等处调查为依据, 指出此次疫情在中国境内的初发地是满洲里10里以外的小镇, 传染源是旱獭。

关于鼠疫的传播和感染。英国医生皮特里指出, 此次鼠疫的传播途径一是铁路沿线, 二是公路沿线, 三是轮船航路所达之地。中国医生伍连德则认为, 此次鼠疫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铁路。他统计了从哈尔滨到河北、山东之间各城市首次发现鼠疫患者的时间顺序, 基本是从北向南沿火车线路到河北、山东一带, 沿线城市都是疫情高发区。年关关内劳工 (山东劳工居多) 返乡过年, 虽实行了铁路禁运, 但之前已把鼠疫病菌带走并加以传播。

关于鼠疫杆菌的研究。此次中国东北的鼠疫主要是肺鼠疫杆菌感染造成的, 俄国医生萨伯罗特尼在哈尔滨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验, 认为肺鼠疫杆菌同以前在印度发现的腺鼠疫杆菌相比毒性更烈, 它能直接感染人的肺部, 迅速致人死亡。这一观点得到大家的认同。日本医生藤浪解剖了29具染疫尸, 发现疫菌只要经过日光照晒就不能成活, 许多医生实验的结果也是这样。所以大家共同认为, 患者居住的房间、衣物 (没有沾上痰液) 、器皿是不传染的。

如何防治鼠疫的流行是这次大会研究的重点, 也是召开此会所要达到的目的。英国医生皮特里认为, 最好的防疫方法应是以“从速发现染疫者为宗旨”。俄国医生巴特来伍斯基报告了俄在哈尔滨采取的防疫方法, 日本医生北里介绍了日本现行防疫章程, 中国医生方擎、日本医生河西等报告了东北各地实行的防疫规则以及各种防疫设置, 墨国医生刚萨利报告了墨国之防疫规则等等。各国代表还对此次中国在防疫中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如烧毁疫房、消毒隔离、阻断交通等方法进行了讨论。他们认为这些防疫措施得当、及时、有效, “颇足为后来师法”。

万国鼠疫研究会将永载史册

4月21日午后三点钟, 全体代表前往哈尔滨参观考察, 24日返回奉天, 25至27日, 各国代表又进一步讨论审查并通过了会议期间形成的各种议案。26日, 奉天绅学商农报各届在奉天庆丰茶园 (现地处中街的沈阳大舞台剧院) 举行盛大晚会, 邀请东三省总督及政府各防疫官员、万国鼠疫研究会各国代表、驻奉各国领事及中外官商共二百余人齐集一堂, 共同庆祝东北肃清鼠疫的伟大胜利。据当时《盛京时报》报道, “该会场装有华彩电灯与国旗之翻飞相掩映, 其余备设一切尤尽美善, 盖系奉省未曾有之盛事也”。

1911年4月28日, 历时25天的万国鼠疫研究会在奉天圆满结束。

8.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报告 篇八

儒家研究要“返本开新”

台湾东吴大学教授蔡仁厚认为,如果在儒学研究中不返回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传统深处,我们的研究成果就没有根基、文化创造也就没有基石,自身精神也无从安立。在儒学研究中,返本开新是一个基本方法和立场,如此才能接续文化薪火,疏通源头活水。儒学研究,就是坚持“守常以应变”的理念,而儒家一些最核心的观念,比如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具有超越时代与地域的属性,应以对这些核心价值的肯定为基本,以具体的生活情境为落实土壤,以求对其做出适应当下的新诠释、新解读。

在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看来,儒家思想所体现出的批评精神,是其未来发展的动力所在,中国哲学已经走出拿来主义的认同危机,开始形成自信,正呈现动力最大、人才最多、议题最丰富、碰撞最激烈的态势,相信其“健康状态”会日益进步。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成中英则探讨了当代新儒家哲学发展的问题基础与理论框架,指出对其必须从“睿智”与“信念”两个方面来论述与考察,以建立一个实事求是、与时并进的儒学所包含的知识与价值体系。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回顾了百年来儒学的发展和起伏,并对儒学研究的未来给予厚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宋志明认为,现代学术与传统学术的一个明显区别是特别重视工具理性,为此我们应重新审视儒学与培养工具理性的关系,利用儒家文化重视教育、尊重知识的优良传统,为科技创新提供积累知识的文化土壤。

儒家思想可救治现代精神危机

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主张,儒家的人文精神,可以救治现代人的危机。儒家强调用物以“利用厚生”,但不会导致一种对自然的宰制、控御、破坏;它强调人文建构,批评迷信,但不消解对于天的敬畏和人所具有的宗教精神、终极的信念与信仰。如能走出传统与现代二元对峙的模式,在文明对话的基础上重新思考东亚精神文明与现代化的关系,将发现在伦理与公共治理等问题上,儒家思想都有可供借鉴的资源。

儒家思想对全球化应有所贡献

台湾“中研院”文哲研究所教授刘述先认为,全球化与在地化之间表面看是对立两极,其实相辅相成。儒家需吸纳西方的逻辑与经验科学,开拓“客观的学统”。有学者指出,民族国家无非是欧洲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的回答,而周秦之际的中国也对类似的问题有自己的解答,无论是将恻隐之心作为对国家内在凝聚力的文化认同,还是在这种认同下根据泛爱与差等的原则发展出来的国际关系模式,均表现出某种相对于西方理论的优越性。在长期发展中,儒家的道理既渗透在家庭教育与日常生活的接人待物之中,也表现在众多的制度设计之中。

9.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报告 篇九

1.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主题,主办单位和学术牵头人; 2.与会中外宾实到人数,收到中、外论文数;

3.国际上本学科的动向、趋势、水平介绍和评价; 4.与会国内外著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向;

5.通过会议反映出来的我国在该学科领域内的水平和国际水平的差距,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6.会议中涉及有关政治问题的情况、处理经过和结果及经验和教训(内容务必详细,讲清来龙去脉)。7.会议论文集出版情况。

注:

1.总结报告请在会议结束后两周内完成,经单位负责人审阅后,送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综合科,并请同时发送到如下电子邮箱qinweih@mail.sysu.edu.cn。(附上一至二幅会议照片)

10.国际地下空间学术大会会议记要 篇十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阅读:233次

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办,国际隧道协会(ITA)、国际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ACUUS)、地下物流国际研讨会执行委员会(ISUFT)支持,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与地下空间分会承办,北京市民防局、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金融街有限公司协办的国际地下空间学术大会,于2006年11月18-19日在北京友谊宾馆北京科学会堂举行。来自国内外320多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其中国外专家20名,来自美国、日本、法国等16个国家。出席大会的国内专家有中国工程院士,有长期从事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专业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质量监督司徐波司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李扬副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谭庆琏理事长到会作了重要讲话。

会上国际隧道协会(ITA)主席Harvey W Parker先生、秘书长Claude Berengier先生,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钱七虎院士,国际地下空间研究中心(ACUUS)秘书长Jacques Besner先生,地下物流国际研讨会执行委员会(ISUFT)主席Henry Liu先生,国际地下空间著名专家Ray Sterling先生作了特邀报告。他们就国际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和施工技术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看法,为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当前国内外正在进行的地下空间重大项目在会上作了重点介绍,其中包括:上海世博园地下空间、北京重点地区地下空间、澳大利亚悉尼地下快速路、深圳地下空间资源规划、日本东京地下快速路、上海井字型通道、杭州钱江新城地下空间规划与建设、上海长江隧道等。这些重大项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外国专家对中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感到震惊,许多专家表示通过本次大会看到了地下空间发展的希望。

会议收到了来自国内外的学术论文近80篇,内容涉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各个方面,并由《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出版了2本专集和一个外国专家论文集光盘,有40多篇论文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国内外专家交流了在各自领域的经验和体会,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会议期间,展出了15个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项目和12个大型地下空间建设项目,特别是深圳罗湖口岸地下综合体,通过模型全面展示了地下综合体的空间组成、人流和车流组织、地上地下协调等方面的内容,特别受到大家的关注。

大会还组织了全体代表参观了北京中关村西区地下综合体(包括地下停车系统、地下商业和地下市政综合管廊),国内外专家对中关村西区地下空间建设规模、水平给予高度评价,在投资方式、建设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得到了许多启示。

会议期间国内外专家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国际地下空间研究中心(ACUUS)在国际地下空间学术领域的作用,提高其在世界的影响力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大家纷纷献计献策,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要建立国际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ACUUS)理事会制度,加强秘书处的工作力度,加强与各国地下空间的广泛合作。会议决定由中国钱七虎院士、加拿大的Jacques Besner先生、美国的Ray Sterling先生、瑞士的Zhao Jian先生、希腊的D.Kaliampakos先生、意大利的Evasio Lavagno先生组成6人小组,具体负责国际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ACUUS)的重组工作,由中国出资确定1名专职秘书,负责与世界各国地下空间领域的联络工作,2007年9月在雅典召开的第11届国际地下空间学术交流会议期间,重新选举国际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ACUUS)主席,正式确定国际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ACUUS)秘书处从加拿大移至中国北京。

11.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报告 篇十一

关键词:医学生 选修课 国际学术会议英语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054-02

世纪之交逐步形成的医学教育国际化趋势对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一方面,各医学院校日益频繁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为医学生提高英语国际学术交流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学术英语日渐成为研究热点[1],甚至被视为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2];一方面,顺应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对高校开设选修课的要求[3],作为必修课的重要补充和延展,选修课改革也为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拟从课程理念和目标,课程内容设计、选课对象要求、教学团队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对选修课《国际学术会议英语》的课程设置进行初步探讨。

1 课程理念和目标

该选修课强调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三种方式,以“学生体验者”(student experiencers)和“学生研究者”(student researchers)的身份参与课程,掌握国际学术会议的基本知识、了解国际学术会议礼仪、提高在国际学术会议交流中的学术演讲技巧。通过将提高阶段的学生从英语学习的小课堂推向国际学术交流的大讲堂,结合专业和情感双重需求,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把英语学习融入到专业学习中,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使用英语做学术报告、即席答辩和交谈讨论的实际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我校作为一所研究性国际学术会议医科大学,培养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科生的需要以及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课程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国际学术会议交流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国际学术会议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以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听说能力为中心,带动读、写、译能力的全面发展;在过程与方法上,通过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模拟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言,分享学习成果;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学生情感需求,提升对学术的兴趣。

2 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的一大特点是以国际学术会议为线索,围绕国际学术会议基本知识、学术演讲技巧和学术会议礼仪3个板块,将相关知识和技能分解为6个模块,包括会议信息、论文陈述、即席提问、会议主持、特殊场合交际和会议组织;每次授课为1个模块,包括基本知识、语料和学生体验3个元素。基本知识元素部分体现课程的知识性;通过语料加强语言输入;通过学生体验,进一步调动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课前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指导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外通过资料收集、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图片、板书等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教师讲授、小组讨论、模拟国际学术会议场景等多种教学方法,巩固并分享学习成果。课程总学时为30学时,分为6个课堂教学模块、3个实践模块和1次考试模块,每个模块3学时。具体分配如表1所示。

3 选课对象和教学团队

这门课首先要求学生已经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具有初步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此外,还要求学生“热情!热情!热情!”具有热情是学生选择这门课程的最重要动机,而这种热情还须要有持久性,因为不同于通常大学英语课堂的生动、轻松和幽默,学术英语自身特定的理性、枯燥和严谨决定了,更多时候这门课堂上更多的是思想的火花、思维的激发,而不是欢声笑语。因此,学生的热情在第一、第二次上课后,更多的来源于对学术的浓厚兴趣和遥望未来学术生活的想象力。

教学团队是课程设置的另一特色,本课程将采用由英语教师和多专业的教师共同组成的教学团队给学生授课,每次授课采用主讲教员和特邀嘉宾共同授课的形式。由英语教师作为主讲教员,进行每次学术英语部分的授课,另外,将根据学生兴趣,邀请学校具有出国经历的学术骨干作为嘉宾参加授课,分享自己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经历和体会。在嘉宾的邀请上,将力图考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教授和专家。一方面,是弥补英语教师在专业部分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进课程的趣味性,并帮助学生接触到风格各异的教师。

4 学习效果评价

本课程以课堂活动、课外作业和课終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成绩评定,成绩评定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种。课堂活动占30%(包括课堂发言、课堂活动参与情况),课外作业占20%(包括小组报告、资料收集),课程考核成绩占50%,包括笔试(基本知识考查)和口试(模拟国际学术会议)。其中,模拟国际学术会议是最重要的部分。这部分将学生将在教师指导下,自行组织模拟国际学术会议的开幕式、主题发言、提问和答辩、茶歇、闭幕式等各个环节。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角色,参与行动。

正如韩金龙(2007)提出[4]:“EAP是大学英语改革发展的一个方向,是大学英语基础教育阶段的延伸”。面对本科生开设《体验国际学术会议英语》这样一门选修课,有助于在医学教育国际化趋势下,顺应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对医学生英语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初步培养医学生在将来可能的学术生活中的英语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科学的敬仰。

参考文献

[1]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 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79-83.

[2]马武林.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内容设置探究(一)—— 学术英语[J].外语研究,2011(5):15-21.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7.

12.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报告 篇十二

本次会议在以往3届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的基础上联合国际腰椎学会共同主办, 将以腰椎外科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为主题, 邀请国内外腰椎外科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做中心发言, 进行病例讨论, 并结合资深专家点评, 进行深入研讨和经验交流。会议期间还将举办第一届中国腰椎研究优秀学术壁报评比, 欢迎国内脊柱外科同道踊跃出席本次会议, 积极投稿、参与讨论和交流, 阐述大家的观点和见解。本次会议属于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注册参会者可获全国继续教育12学分。

会议时间:2012年6月15~17日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征文要求:腰椎有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未在正式学术期刊发表者) , 请递交600字左右的中英文结构式摘要, 通过电子邮件或会议网站提交Word文档, 并注明通讯地址、电子邮件和手机等联系方式。征文截稿日期为2012年4月30日。

本次会议授予注册参会者国家继续教育Ⅰ类学分10分。会议注册费900元/人。住宿统一安排, 费用自理。

会议联系方式:北京市朝阳区工体南路8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

邮编:100020 电话:01085231229, 13321178987

13.国际学术会议闭幕词 篇十三

Closing session

Dear friends and colleges,

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thank Mrs. Make and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or having appointed me to serve as the chair of this conference.

We are now very close to the end of this conference. I believe that our conference is a great success. It went smoothly as scheduled. In these two days the conference has covered so many important and complex problems in the flied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ll the presentations were very illuminating and informative. And the heated panel discussions were very stimulating and fruitful. Now, with great joy and reluctant mind to part, we get together again to declare that the conference has drawn to a successful close.

It’s our hope that the result of the conference will carry the study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to a new stage. We all hope to maintain close contact and cooperation with each other in the field of future research work on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As the chair of the conference,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thanks again.

14.国际学术会议英语邀请函 篇十四

国际学术会议英语邀请函 An invitation letter

Dear Ms Wang:

I have the great pleasure, on behalf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dical Biometrics organization, of inviting you to contribute to the symposium on Medical device technologies, Medical data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Medical Pattern Recognition, Medical biometric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to be held in Shenzhen, between 30th May and 1th June .

We would like to invite you to submit a manuscript to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dical imaging devices, Medical information retrieval, Biometric technologies, Feature matching and classification,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The idea is to present originally contributed research, review, and short communication articles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Biometrics. Deadline for submissions would be April 3, 2014. Kindly submit your manuscripts as an E-mail attachment at luguangm@hit.edu.cn.

I will be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favorable reply.

Sincerely yours,

Guangming Lu

20xx-01-02

15.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报告 篇十五

本届会议是继北京、郑州、苏州召开后的第四届COA国际学术大会。会议将集中体现一年来国内外在骨科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反映脊柱、创伤、关节、关节镜及运动医学、骨肿瘤、骨质疏松、足踝外科、护理等方面的最新技术和临床进展。会议将设国际会场、专题讲座、大会报告及展板四种形式, 其中国际会场将进行全英文交流。届时还将邀请欧美、港台、中国大陆等地的著名专家和资深人士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演讲。同时大会还将邀请国际知名骨科相关商家参加。

骨科基础研究学术大会 (CORS) 将提前一天举行即18日报到19日开会。

16.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报告 篇十六

此次年会的宗旨是“以理解促和平”,来自包括美国在内的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人出席了年会。会上美国国际人民交流协会将“艾森豪威尔荣誉奖章”授予已故约旦国王侯赛因,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出席了年会并替其父接受了这一荣誉。

西非一个学校舞蹈队表演的富有民族风格的舞蹈拉开了年会的帷幕。美国国际人民交流协会首席执行官玛丽·艾森豪威尔、会长威廉·贾维斯和董事会主席、堪萨斯城前市长、大会组委会名誉主席理查德·伯克利及堪萨斯城市长肯·巴尼斯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为期4天的大会举办了专题讲座,围绕着“以何种代价实现和平与和解”、“国际人民交流协会如何适应新世纪的需要”、“了解当今世界的新形势”、“将人道主义重新载入国际人民交流协会的使命中”等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外友协代表团在部分专题讨论会上同与会者探讨了如何在新世纪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等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会议期间,对外友协代表团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进行广泛接触,积极宣传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新形势,表达了中国人民希望与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一道促进世界和平的愿望。

17.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报告 篇十七

国际学术会议的正确打开方式(基础篇)

这篇文章让我们以北美学术圈为背景聊一聊关于国际学术会议的那些事儿。开学术会议是在美国学术人的重要日常工作之一,也被很多researcher看成是一种semi-vacation。比如,很多大学里的教授会保持每年都去参加某一两个固定主题的年会,年年像看望老朋友一样去见同领域的peer researcher们,很多researcher之间也因此变得非常熟络,他们会把某个学术协会或年会称为是自己的“academic home”。虽然大家自己所任职的高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academic affiliation,但一个院里或系里教授们的研究兴趣往往各不相同,而很多教授超过80%以上的时间都一个人闷着头自己搞research,如果能每年有一两次机会去找到一群跟自己一样研究共同话题的人,这些人又能够愿意在同一时间从美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赶来分享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这怎能说不是科研从业者的一大快事?(此处请联想武侠小说里华山论剑和武林大会的热闹场面。)既然要聊学术会议,我想我们就必须侃一侃以下几个比较重要的话题---这几篇文章写得教广较细,请大家各取所需,找自己最感兴趣的section阅读,其他部分跳过即可。以下我们将分别说说:基础篇:关于学术会议的一些 basics为什么要参加学术会议操作篇:如何高效率地参会和听会如何向国际学术会议投稿如何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presentation如何在国际学术会议上networking番外篇:学术之外的学术会议学术会议上的“吃喝玩乐”学术会议的一些 basics让我们先从它是谁以及它是从哪来的这个问题说起。学术年会呢本质上来讲其实就是某一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们按期举办的大型知识讨论party。学术会议主办方一般是一个学术association, 这种association最开始可能是几个对某个共同话题感兴趣的研究者们张罗起来的,然后聚拢的学者越来越多,人数不断增加,往往跟着学科的壮大就逐渐壮大起来成了national级别的association。这种association一般会向会员征收每年几百块钱的membership fee,用于举办和召开各种学术活动, 以及奖励好文章、优秀研究者和支持青年scholar。学术协会可能有几千或者几万的member, 协会里面自己选board member,组织不同主题的task force 和committee,同时可能会雇佣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起组织和管理协会的日常。在美国一般这种学士机构都是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在大多数社会科学学科,这样的association一般是一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而且每年举办的时间基本固定,比如AOM每年都在八月份左右召开,ARNOVA每年都在11月份感恩节之前的那一周,PMRA每年在六月份第一或第二周,这样每年比较稳定的举办时间可以便于参会者提前做一整年的规划。会议时间一般控制在3-5天,既让大家有充分的参会时间不枉大老远来折腾一把,又不至于让参会者觉得离家太久耽误了生活和工作。很多会一般有两天是在周六日开,比如周四是第一天,周日是最后一天,从而充分利用周末时间而少耽误工作时间。很多会议也会设置pre-conference sessions, 比如周四是第一天会议,但是星期三就安排了不同主题的workshop,时间宽裕的学者可以提前赶到选择多听几场。学术年会的召开时间虽然比较稳定但地点一般每年都不一样,尤其是national level的学术会议,一方面是让大家趁机每年都去去不同的地方增加新鲜感,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者,比如今年在东海岸,明年在西海岸,对于住在两边的学者都比较公平,不至于每年都跑特别远(然而大体上东边的会还是比西边的会多一些)。对于比较大型的学术会议,其实可以选择的举办城市并不多,比如AOM(Academy of Management),因为参加人数众多,每年只用一个hotel乘不下所有参会者,需要找到相距较近的多个大hotel作为开会地点才行,因此注定了只能在为数不多的几所大城市举办,比如Atlanta, LA, 温哥华等,因为一般的中小城市没有这么多聚在一起hotel。最后就变成了每年在这几个主要的大城市轮换着举办。除了national level 的conference以外还有很多regional conference, 比如拿ASPA(Ameri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来说,每年都会在3或4月份举办全国性的年会,但除此之外在美国不同的地区还分别在不同时间有地区性年会,比如SECOPA(东南地区年会), NECOPA(东北地区年会)等等,方便在附近的学者参会,不必跋山涉水跨越时差赶来开会。总体而言,national conference的声望自然会比regional conference高一些,regional conference更加student-friendly, 尤其非常适合首次作presentation的人参加,是很好的锻炼机会。同时,很多regional conference上presentation的质量也绝不次于national conference, 还可以认识和结交附近的学者.学术会议每年在召开之前的几个月里(一两个月到八九个月不等)主办方首先会在网站以及会员的listserv里发出“Call for Proposal”的消息,宣布今年会议举办的具体时间、地点、本次大会的主题,以及各个track的主题,其实就相当于一个invitation, 告诉所有学者可以准备向今年的大会开始投稿。同时会议网站上还会登出投稿的详细流程,是需要提交abstract, proposal, 还是full manuscript,投稿需要什么格式,多少字数为宜,以及使用网站提交的具体步骤等等。大部分会议的proposal不需要提交full paper,只需要1000以内的description, 写明最重要的几个部分即可(你研究什么research question, significance, 简单介绍相关literature, 以及你的methodology等);但是这个根据不同会议的习惯有所不同,AOM是我参加过的唯一一个要full paper以及double blind peer review的。一般来说,投稿过程越严格,会议在领域内的声望也最高。话说你投出去proposal几个月之后,主办方就会通知你你的论文有没有被会议接收,如果收到一封以congratulations开头的邮件那就说明是被接收了。还有一种情况是你投的是presentation, 但主办方把它接收为了poster---poster的要求一般会比presentation 低一些,对于presenter来说压力也小一些,不需要提交full manuscript, 对于young scholar是尤其适合的。Proposal如果被拒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必too upset.如果proposal被accepted, 那么下一步就是要按照会议要求的时间完成你的research以及写出full manuscript来,一般主办方会要求你在会议开始之前的几周之内完成full manuscript并且要求你届时email给跟你在同一个panel的其他presenter,方便大家有充足的时间提前阅读,会议现场可以更好的发问和讨论。那么这个时间点就成了你的一个deadline,虽然说如果到时候交不出差别人也不会把你怎样,但是如果一个panel上别人都发了论文只有你没有发,还会是有点难看和尴尬的是不是。(当然每个会议、不同panel convener 的风格和要求都不尽相同,也有根本就不记得要full manuscript 的 convener...)到了开会的时候你会跟其他四或五篇相似题目的paper被分同一个panel, 大家轮流做12-15分钟左右的presentation,中间穿插提问或者留到最后的半个小时左右集中讨论。一般一个session长度为一个半小时。如果是poster的话,你会和其他做poster的学者一起被安排在某天的某个时段(通常是一个半天)在某个场地摆放好你的poster,在这个时段内会有各种学者过来poster场地散步浏览,还会向你提问题或者跟你交流。Poster的present过程通常比较casual和informal,还有很多人只是挨个看而不会跟你说话。为什么要参加学术会议?以上讲了一些学术会议的basics,在讲具体的操作细节之前,我想再来讨论一下

“the why question”----为什么美国有大量学者每年即便再忙也要去至少参加一到两次学术会议呢?(有些学者一年会参加四五次甚至更多)学者们除了可以借机去各地travel一下,可以在CV上多上一两笔的简历内容,还为了哪些原因要去参加学术会议呢?根据我近年粗浅的体会,去参加学术会议至少有这么几个用途:1.促进自己的论文成型。这个被我放在第一位,我感觉常常是senior scholar们参加会议最常见的理由。写过学术论文的人都知道写paper是件多么消耗体力、脑力、耐力都的活儿,做research最兴奋的点往往都在前半段,比如琢磨一个新研究的题目,设计整个研究过程和收数据方法,联系受访者和做访谈,甚至数据到手非常期待地run一下preliminary analysis。。这些,对于一个真心enjoy做research的人来说,都是非常令人兴奋和可以满足创造力和好奇心的过程,几乎可以持续刺激一个researcher脑中的多巴胺分泌。然而到了数据到手、results也run出来没有悬念了的时候,落笔成文这件事就开启了一个自己跟自己死磕的过程,有时候它变得如此漫长,需要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小时静下心一个人的思考、关上门没完没了地码字、反复地修改和推敲词句和结构,这个过程自然就没有那么exciting,也因此而容易叫人一拖再拖,或者注意力轻易地就被其他更新的项目吸引去了,而让老项目就此无限期搁置下去。而学术会议为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设置deadline的机会----既然你的论文被接收了,你也同意要去参加了,就要奔着开会日期这个时间点努力去把自己的论文写出来。因为有了这么个deadline, 学者最开始投proposal的时候就会大概计划一下,我这篇论文现在处于什么阶段,到会议开始的时候能不能形成full paper交上去。比较理想的利用conference deadline的情况是,在submit proposal的时候你数据已经到手,或者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研究计划,然后在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里你就可以以会议时间为deadline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写成论文,这样通常能非常有效地促进research变成publication, 防止一个project走到了最后一步却被漫长地搁置起来。我之前的博士导师就经常利用学术会议来高效率地写出和发表论文,因为开会的时候已经写出了first draft, 在会议上听取一下大家意见,回来再做一轮修改基本就可以投给期刊under review了。这种自己给自己设置deadline的方法看来还蛮有效。2.了解领域内最新学术观点及研究方向。做researcher的一大魅力就是“终生学习”,你是个努力发掘真相分享给世人的人,你也是个永远向别人学习、向未知探索的人。做research的人无论是哪个学科都需要知道别的学者在研究什么,了解别人是怎样设计的研究,最新方法有哪些,领域内最新争论或关注的重点有哪些。实现这个目的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订阅领域内最重要的期刊或者订阅这些期刊最新的目录(content email), 比如在Google Scholar或者Research Gate里关注某一主题或某些学者而可以收到相关的最新信息等。而学术会议是一种特别高效的获取新信息的方式,几天的会议通常会涵盖上百个panel,每个panel 又经主办方提前为你选出了4-5篇最新的、围绕某一主题的论文,在十几分钟之内你就能听到一篇论文的来龙去脉还能膜拜作者本人,这样就省去了你看paper的很多时间,还会激发你很多的想法和快速扩展脑中的literature,简直是个极为节省生命的学术成长之道。3.大神human化,literature亲切化。这一点对于young scholar来说大概尤其适用。话说我自己从小到大受的教育经常让我觉得教材、论文和圣人一样是离我们很远的,更适合隔空膜拜,比如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柏拉图,你可以看他们的故事听他们的传说,顶多高级一点的话可以去找他们发表的原著来看,然而他们对我而言仍是神一样的存在。再比如读本科的时候被告知管理之父泰勒、科层制掌门人韦伯、决策管理大师西蒙,都是“权威”、“大师”、“经典”,这些教科书里面收集的作者虽然不是三头六臂,但也难以想象是个活生生的人。我记得第一次在美国参加学术会议的时候我的一个学长在一个reception晚宴上悄悄滴为我指着屋子里的一个人说,这个就是那篇文章的作者,那个某某文章你记得吗?那个戴眼镜的就是作者。还有那个被引用了好几千次的我们某个课上读的文章,那个端着酒杯的就是作者。。我在那一刻忽然惊异地意识到我读的这些文章原来都是看上去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写的!(呆住三秒钟。。)这件事看似没什么了不起,却是个微妙的瞬间,我从此之后看学术文章都觉得是活的,仿佛可以想象作者的面孔和他们写文章时候的样子,感觉枯燥的文章变得亲切了很多。此外参加学术会议还让我们有机会去听这些牛人做presentation,看着他讲自己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文章,看他怎样开玩笑,谈研究当中的一些细节和小故事,你还有并有机会听大神和大神之间切磋武艺,你也可以直接向作者发问。这个过程让你知道原来做学术没那么冷冰冰,大师们也没那么遥不可及,很多大学者人还很nice, 甚至很多人非常愿意帮助年轻学者。你跟他们在同一个屋檐下一起开了几天会,仿佛你也可以成了这个community的一员。我觉得这个过程对于young scholar带来的影响,可能甚至比听取知识本身的作用更深远。4.Networking(以及找工作)。如果你有意在博士毕业后留美做faculty, 参加会议是难得的network和找工作的机会。管理学尤其是商科经常在会议上进行招聘,很多会议专设招聘场,hiring committee的人会专门到会议上来见一见投这个工作的人,或者直接做一轮面试筛选。哪怕是没有这种专门招聘内容的会议,参加会议的几天里你也有很多机会在各种场合(比如早餐、中餐、reception、会议session现场,甚至会议hotel的电梯里)遇见各个学校的老师们,很多时候关于一些学校的招聘信息就是在跟他们闲谈中获知的,还有的时候某个学校并没有在当时招聘,可是你认识了系里的某个老师,在一两年后他们招聘的时候你可能刚好毕业可以应聘那里。我记得在一个讲academic job 的workshop上听到这么一句话,你在学术会议上的各种场合都一定要注意言行举止以及穿着,因为你不知道你下一秒碰见的那个人会不会就是你未来的雇主或老板。职业生涯漫长,impossible is nothing,即便你现在已经找到工作也说不定几年之后想换工作,你永远不知道之前在会议上碰见的哪个人可能会在哪个学校的招聘委员会上等着你。此外,学术会议上有很多机会能让你接触到有相同研究兴趣的学者,很多人利用这样的机会开始了实质性的合作研究。我自己经验不长,但目前有两个正在做的项目都是完全始于会议上跟其他老师的相识和聊天。如果不是因为当时参加了会议,大概这两个项目就都不会存在了吧。5.听取同行对于你论文的feedback。我刚开始跟着导师去参会的时候特别不能理解她为什么那么重视会议上学者反馈的意见,让我们记下来之后回来逐条review和修改文章。我虽然明白与会者是很好的建议来源,但是不同的学者总是有不同的意见啊,难道不是把论文投出去之后reviewer的意见才是真正重要的反馈吗?这几年逐渐体会反思之后终于好像明白了一点。大家知道在国际上发表学术文章一般都是需要peer review的,你投出去的文章,被期刊的主编发派给三个你不知道的同领域学者进行review,主编最后根据这三个学者的意见决定是否接受你的文章在该期刊发表。因为是同辈审阅,所以你所研究领域的其他研究者的观点就十分重要---比如,如果你的领域里的学者们10个人里有8个都觉得你的研究设计有问题,那么最后review你投稿的学者也很可能有同样的想法而reject你的论文。甚至更极端的情况是,你有没有想过,去你的session听你presentation的人有可能恰好是之后review你文章的peer reviewer或者是某个期刊的编辑?(此事真实地发生在了我的一个同学身上)毕竟不少研究领域还是比较小的,研究某一个问题的学者可能就那么些,说不准你之前一起讨论过文章的某个人就是编辑所找的reviewer。所以参加学术会议的一大目的是把自己好多个月甚至好几年一直在折腾的东西拿出来示人,听听领域内其他人的意见,想想自己在哪方面还可能做修改,从而为下一步的投稿做准备。在conference上听取其他学者对自己论文的评价和提问非常重要,哪怕有的只是clarification question, 也有可能帮你意识到有些问题自己在文章里可以多一些笔墨、阐述得更清楚一些,而可能就是这些改动让你的文章被某个高质量的学术期刊接受。6.Share your research findings with the community(尽一个学者的一份社会责任)。归根结底,一个研究者的社会责任是把自己的research results disseminate出去——我们做研究不是为了做出来之后藏着掖着或者贡起来,我们是希望发表出来启发同行,改进现状。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你的研究结果呢?发表到某一个期刊当然是一个办法,而且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而在学术会议上做分享则是另外一个,能让很多人了解到最新的研究进展和结果,他们也许从此再做的研究就可以是基于你的研究之上了,你不知道哪个学者也许会因为听了你的presentation而少走弯路,或少走重复的路。7.Take a semi(or faked)-vacation.学术工作不易,研究者时常生活和工作内容非常枯燥,自己一个人在办公室一连写好几个月文章,或者读好无数篇文献,一个学期唰的一下就过去了,生活缺少变化。Conference呢,能让研究者的生活多一些变化和乐趣,有时候被researcher们当做一个准休假的机会,至少你可以在开会的几天之内心安理得地坐飞机,顺带参观一个城市,还不用很内疚。(也由此可以想见很多美国学者平时的日子多么忙碌单调。我为此有心专门在番外篇谈谈学术会议上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吃喝玩乐~)(未完待续...:)

上一篇:感恩的心六年级记叙作文下一篇:中国古典诗词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