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财政所工作思路

2024-09-02

2022年财政所工作思路(精选7篇)

1.2022年财政所工作思路 篇一

2022年财政工作座谈会讲话

今天,我和*同志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专程到县财政局调研,是一次十分重要的调研。刚才我们看了()等科室,又听了*同志的工作汇报,我们感到,近几年全县财政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向上争取成效显著,财政管理不断加强,在“三公”经费监管,维护财经纪律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服务中心大局。

“财乃政之基、政乃财所倚”。纵观历史,财政问题都是关乎社稷安危的大问题,战争年代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和平年代是“无财寸步难行”,不管是政治组织还是社会组织、企业组织,没有钱就只有走向灭亡。

一个企业财务状况出了问题,结局就是破产、关闭;作为一个党的组织,如果财政出了问题,就无法执政,无法为老百姓办事,无法保证运转、维护稳定。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对财政工作糊涂,对财政不清醒,那就是一个糊涂的领导,一个不合格的领导。

做好财政工作就要以*思想伟引领,讲政治、顾大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要做到巩固执政、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增进福祉。财政要为巩固执政服务,要把巩固政权放在第一位,凡是公务人员支出、阵地建设需要、政权机构支出、军队支出等巩固政权的需要就必须支出,保障县委、县zf、县人大、县政协和公检法机关正常运转。

财政不仅是账房先生,还要促进发展,要通过实施贴息政策、补助政策、小额贷款等财政政策,突出财政引导作用,发挥zf投入效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凡是民生的需要,我们要想尽办法来保障,特别是解决老百姓水、路、电、就医、就学等基本问题,这是财政支出的方向。我们党执政是为了让老百姓感到幸福、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不仅仅是满足基本生存条件,还要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这是我们建设幸福美好万源、提高幸福指数的要求,也是财政支出的方向。

二、坚持科学方法,增加国库收入。

一要注重生财聚财有道。要增收聚财,加强税收征管,将该收的税、该收的非税收入都收起来,增加财政收入;要向上争财,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特别是要认真研究上级政策,多争取上级上千万、上亿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要投资生财,用投资的理念、经营的思路用好国家项目、财政投入,发挥财政投资效益,通过zf投入组建国有公司,扩大财源,增加收入,这一块我们才刚刚起步,成效还不明显,今天*同志也没有汇报;要融资生财。

我们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光靠本级财政收入和上级转移支付是远远不够的。大家要转变思想观念,拓宽融资渠道,打造融资平台,通过正规渠道向银行、向社会融资,用未来的钱来做现在的事。

二要注重理财用财有方。我们理财要坚持适度从紧、预算约束、乘数效应、收支平衡的原则。

一是适度从紧,从生产要素来讲资源永远是稀缺的,作为要素之一的资金也是永远稀缺的,不是用不完的,所以在财政支出要坚持适度从紧。

二是乘数效应,要放大财政投入效益,产生乘数效应。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尓森的观点,财政投入1元钱,要产生3元的消费。我们投入一元钱,就要追求产生三倍的效应,投入1000万,社会资金要投入3000-4000万以上,甚至一个亿两个亿。

三是预算约束,财政支出要有计划、有预算,坚持做到没有预算不得支出,确保钱用到该用的地方。

四是收支平衡,要打紧开支,做到收支平衡,基本满足需要。

在坚持这四项原则的基础上要坚持刚性支出及时到位,对干部职工工资、生活补贴等必须支出的,要按时足额到位;要发展支出以收定支,凡是有收益的事情,我们就投资,如果收益有1亿就敢于投2000万元,如果收益有2个亿,就敢于投5000万元,收益高就投入多,收益低就投入少,没有收益不投入;要民生支出不拖不欠,涉及老百姓社会保障、就医等民生支出的钱,不能拖,不能欠;要项目支出实事求是,项目支出要按规定、按工程进度,实事求是按期拨款。

三、建立健全制度,确保良性运转。

管钱、管人,要靠制度、靠规矩。实践证明,制度好,事业兴。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特别是涉及钱的问题,更要按制度、规矩办,要做到权责对等、简便易行、公开透明、运行有效。

一是财政评审要更符合实际。

设计要符合实际,要坚持到现场、到群众中去,通过专家审、领导审的“两到两审”要求,确保设计合理,符合实际。工程量要符合实际,严格评审纪律要求,杜绝在评审时虚增工程量。价格要符合实际,采取市场调查加合理利润的办法,保证各项评审价格合理。所有zf投入项目都必须评审,过去有些单位采购没有通过财政评审,最后通过财政核实,严重超过实际。因此财政评审这个程序必须坚持。

二是财政审批要完善流程。

要先申报后用钱,严禁先用后报。现在有的单位动不动打报告,个别的甚至把钱用了才打报告,这是要“霸王”钱,逼领导签。今后要建立制度,凡是没有申报的一律不批,财政不给。要有详细的清单,具体项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履行审批程序,要按照县委、县zf定的程序办事,绝对不能各自为政,甚至逃避监督。

三是公共投资要加强审批。

严格实施公开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对无资金来源的项目,不立项、不评审、不上马,谁擅自上马,由纪委监委严肃查处。过去我们一些乡镇修一条村道路,贷高利贷二三百万元,加上每年利息,一条村道公路要上千万元,天价路呀,想起很痛心。这样的事情必须刹住,如果放任自流,后果不堪设想。县纪委监委要认真查一查,抓一抓这方面的典型,包括今年的新村建设,没有报批的,也视为违纪处理。

四是工程监督要更有实效。

一是工程变更严格“两核一准”。是指由发改局牵头,组织人员对工程变更独立进行一核,然后交财政局组织独立进行二核,再报县zf批准,未经县zf批准一律不予认可,不得进入竣工决算,还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二是工程款直接支付给施工方,这个制度我们要借鉴,研究形成制度,工程款拨付通过层层把关,严密审批后,最后拨付要快,并且不能将钱拨到主管部门,从制度上防范个别部门拿到钱后进行二次分配

五是zf采购要加强监督。

zf采购要真正符合市场规律,不能高于市场价。要采取“两询一审”的办法,要组成询价小组,分两批独立询价,通过现场询价、市场调查的方式,保证采购价格不高于市场价,进行财政评审。县采购中心、县法制办要加强zf采购审批,首先看是否需要,再看价格是否合理,zf采购不能买高档的物品。

六是债务管理要从严。

通过调查发现,我们个别乡镇(街道)不执行债务申报制度,不走正规渠道,未向县zf申报就大举民间借贷,对债务做两本账搞两张皮,实行体外循环,甚至个别领导干部严重违反财政纪律,公款私用,个人支白条子。针对这些情况,纪检监察部门要深入调查,严肃查处,严惩不贷。

七是加强跟踪问效评价。

要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评价,对每一笔财政资金的使用跟踪问效,看钱是否到位,是否发挥了作用。要加强财政监督,特别“三公”经费的管理,严格按制度运行,按规则办事,将节约出来的钱用于促进发展、改进民生、增进福祉。

四、坚持实干实效,再创工作佳绩。

财政局各班子成员要在县委、县zf的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要坚持实干实效,勇于担当作为,通过召开业务培训会等形式,将全县财政系统包括县级各部门、各乡镇(街道)财务管理人员形成整体,增强凝聚力。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好用活政策资源、市场资源、系统资源,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从现在开始,县财政局要整合系统资源,在每年上半年集中一个月时间开展一次全县财务大检查,促使基层财务人员增强财务观念、制度观念。要把坚持原则,不说假话、不做假账作为基本的工作准则,要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同时,县委、县zf也将一如既往支持财政工作,提升财政工作质量和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财政保障。

五、严明纪律规矩,树牢廉洁底线。

看一个地方党风政风好不好,财政风气是重要的表现。财政系统要带头讲政治、讲纪律,坚持讲公道、树正气、干实事。要严肃审批纪律,严格执照县委、县zf规定的审批程序,该谁审批谁才能批,不能是科长也可以批钱,科员也可以批钱。要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会计制度,财政部门要主动加强监督,督促各地各部门建立财务制度,落实会计、出纳人员,对个别部门一个人又当会计、又当出纳的情况要立即纠正,不纠正就查处。

要严肃问责查办,要把财经纪律设为高压线,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要严肃查处。特别是在项目建设中,未经县zf批准,工程结算款违规超过*%的,纪委监委部门约谈,超过*%的,组织部门先免职,再交纪委监委调查。

2.2022年财政所工作思路 篇二

一、全力组织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财政工作的基础。2016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目标确定为10%左右, 这是一个预期性的目标, 也是一个激励性的目标。但是, 收入预算一经确定, 就相应做了支出安排, 所以收入任务还要努力完成, 否则就难以平衡。各级财税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 高度重视, 强化措施, 分解细化任务, 夯实收入责任。要突出抓重点税源、抓重点地区、抓薄弱环节, 做到月月不放松, 确保均衡入库。要切实强化税收征管, 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 既要防止“跑冒滴漏”, 又不能收“过头税”。要主动加强与国税、地税以及有收入任务的部门和重点企业的沟通协调, 及时解决收入征管中出现的问题。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还有一些基金收入纳入一般预算, 要继续加强非税收入征管, 挖掘增收潜力, 各级非税收入都要全部纳入收缴管理系统, 把该收的都收回来。在加强财政收入征管的同时, 还要努力提高收入质量, 决不允许搞“虚收、空转”。要认真落实好国家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政策, 多措并举, 努力减轻企业负担,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增强收入的可持续性。

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

强化财政支出管理。一要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使用。继续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部门预算与专项资金预算、财政拨款与单位各项收入等统筹力度, 政府性基金预算超出规定比例的结转结余, 也要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省级下达的专项资金, 市县可在不改变资金用途和使用方向的前提下, 发挥贴近基层的优势, 结合本级安排的专项资金, 将支持方向相同、扶持领域相近的专项资金, 统筹整合使用。二要进一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基本支出结余要全部收回, 当年政府采购预算年底尚未启动的项目, 也要予以收回。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或安排专项资金时, 要统筹以前年度结转资金, 首先消化存量, 再考虑安排增量。加大清理财政专户和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存量资金力度, 要将盘活县级存量资金作为重点。三要清理整合专项资金。对改革后职能弱化或消失的部门专项资金, 要予以清理、核减或收回;对不符合现行政策支持方向的, 要予以调整;对已经到期、任务已经完成或失去政策依据的, 要坚决清理和取消;对具有行业管理职能的学会、协会, 要严格按照中央要求, 与财政脱钩, 不再安排经费。清理整合出来的资金, 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四要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各部门“三公”经费预算, 合理压减会议费、招待费、培训费和出国费等一般性支出, 确保只减不增。五要加快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对上级下达的专项资金, 要在30日内下达, 及时拨付到项目单位;本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 要在人代会后60日内拨付到下级财政或项目单位。要完善加快支出进度的长效机制, 强化部门和市县的支出主体责任, 加大考核力度, 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六要严肃财经纪律。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 推进“八项规定”常态化。加强财政监督工作, 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检查力度, 按财政部要求对国库资金安全开展专项检查。

三、大力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是今年中央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重大举措, 主要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就产业转型升级来讲, 重点是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从陕西的实际情况来看, 煤炭、钢铁、水泥等都是产能严重过剩的领域和行业, 问题比较突出, 许多企业陷入困境或走向亏损, 全省经济增速由此放缓。去库存的当务之急是去房地产库存。降成本主要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尽可能减少制度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税费负担、社保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和物流成本, 让企业真正能够轻装上阵。各市县要尽快排查、摸清当地哪些行业、哪些企业、哪些产品存在产能过剩;掌握当地房地产的在建面积、库存面积、销售周期、价格变化等情况;了解企业成本构成特别是税费负担情况, 切实做到情况明、底子清。在此基础上, 要重点抓好政策制定和工作推动。在去产能方面, 要结合实际, 认真研究去产能奖补政策, 多渠道筹措资金, 明确扶持的重点、补贴标准和支持方式。省级将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支持力度将与去产能规模挂钩, 市县也要研究具体奖补办法。在去库存方面, 中央要求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与房地产去库存结合起来, 大力推行货币化安置。各级财政要通过政府购买棚户区改造服务, 逐步加大城市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力度, 2016年货币化安置率不低于棚户区改造的50%。要鼓励用存量商品房解决城市棚改安置问题, 对于消化商品房库存工作开展好的市县将给予一定的补助。要鼓励长期农民工举家进城落户, 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从新建向发放租赁补贴转变, 对今后新增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全部以租赁补贴形式进行保障。在降成本方面, 中央继续推行清税降费, 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负担。我们要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 完善涉企收费监管机制, 坚决遏制各种乱收费, 适当降低住房公积金缴付比例和医疗保险费率,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今年民生工作要重点抓好三件事:一是脱贫攻坚。各级财政要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 要按照“五个一批”、“五个精准”的要求, 摸清底子, 分类帮扶, 一户一策, 精准到位, 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落实。今年, 中省财政都加大了对扶贫的投入, 财政支农投入新增部分, 要重点用于扶贫开发, 中省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 进一步向脱贫重点县、片区县和革命老区县倾斜。有扶贫任务的市县财政, 也要相应增加扶贫资金投入, 严格按照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2%的要求安排, 并确保每年增长幅度不低于20%。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 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 县级财政要把投向相近、目标相似的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 集中整合, 捆绑使用, 突出重点, 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要切实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 完善管理制度办法, 加强监督检查, 防止出现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等现象。要以脱贫攻坚统揽“三农”工作, 继续加大现代农业、水利、林业等投入力度, 做好农业综合开发、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一事一议”等工作, 统筹城乡发展。要加快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省级担保公司已经成立, 各项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希望条件成熟的市县也要加快建立本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 尽快在全省形成农业信贷担保联盟, 切实发挥担保公司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融资、担保功能, 多渠道增加支农投入。二是教育。重点支持实施十三年免费教育, 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改造提升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推进县城以上城区中小学校建设, 建立中职生均拨款制度。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高校生均拨款政策, 支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各级财政部门要全面落实教育投入责任, 多渠道筹集资金, 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三是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养老保险要坚持精算平衡, 基本养老金与缴费贡献挂钩, 多缴多得, 长缴多得, 克服养老保险过度依赖财政的问题。今年将继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推动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提标后, 相应要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 各市县要提前测算, 统筹安排, 预留好资金, 确保及时兑现落实。

五、全面深化财税改革

这一轮财税改革要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 今年要突出抓好几项重点改革。一是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各级财政要改变现行“基数加增长”的预算分配方式, 取消部门预算和专项资金预算基数, 实行预算一年一定。在提前编制预算、细化支出内容的基础上, 依据财力、按项目确定年度预算, 将增量分配变为全额安排, 切实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执行力, 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今年省级部门在年初预算编制中已经全面实施了零基预算, 市县也要参照省上的做法, 制定本级的办法, 全面推进这项改革。二是深化政府债务管理改革。要研究明确哪些债可举, 哪些债不能举;哪些债由企业举, 哪些债由政府举, 防止政府通过企业变相举债。今后, 政府举债只能在限额内, 通过发行政府债券这一个口子来解决。对违规违法乱举债的行为, 要按《预算法》规定, 严格进行问责, 并追究法律责任。要做好存量债务的债券置换, 今年的置换额度中央已经下达, 省财政将抓紧做好债券发行工作, 市县财政要按政策要求, 逐笔置换存量债务。要强化风险管理, 对进入风险预警区和提示区的市县进行通报, 安排新增债券要与市县风险程度挂钩。三是推进税制改革。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 积极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 完善消费税制度, 实施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 清理相关收费基金, 完善地方税体系。四是做好“营改增”后省以下过渡期收入调整工作。目前财政部已经制定了过渡期收入划分方案, 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期间征求了各省市意见, “营改增”完成之后, 财政部将推出调整增值税收入划分的办法。我们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待中央改革方案出台后, 推进省以下改革。五是拓展财政信息公开范围。在全省各级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全面公开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细化公开内容, 各项支出要公开到最末级的预算科目。同时要全面开展政府采购、政府性债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等信息公开, 接受社会监督。此外, 还要继续深化专项资金管理改革, 积极研究编制2016-2018年中期财政规划, 做好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准备和实施工作, 研究省以下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六、加强财政自身建设

3.2022年财政所工作思路 篇三

【关键词】 县级 财政 农村金融

兴化位于江苏省中部里下河腹地,是典型的农业大市,现有耕地180万亩,人口156万人,行政区划调整后辖29个镇、5个乡、一个省级开发区,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水产品生产与集散基地,同时为省级“不锈钢特钢制品出口基地”和“脱水蔬菜出口基地”。2011年兴化市实现财政总收入66.56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5.56亿元。2012年1月至6月份实现财政总收入36.97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73亿元,同比增长9.5%。

一、当前农村金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兴化市目前有银行业金融机构10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8家,担保机构16家。截至2012年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9.49亿元,比年初增加60.85亿元,同比多增加22.61亿元,余额比年初增长17.45%,存款总量突破400亿元大关;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62.66亿元,比年初增加30.16亿元,同比多增加12.86亿元,余额比年初增长12.97%。

1、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服务面临的困难

(1)农业生产经营项目收益低、风险高,放贷机构存在顾虑。由于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农业生产回报率低,而且受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加上农业政策保险机制尚未完善,农村生产得不到保障。这就使得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业贷款发放存在顾虑,农村生产资金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2)农户贷款额小、分散,成本较高,信贷人员缺乏放贷动力。农户贷款具有额度小、手续繁、客户量大面广的特点,信贷人员需投入较大的精力,放贷成本加大。兴化市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推行“阳光信贷”,采取建立农户信用档案,集中授信的方式,既提高了放贷效率,同时也减轻了信贷人员劳动强度,降低了贷款成本,但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建立了信贷业务考核机制,实行信贷人员绩效工资与贷款发放量挂钩,不少信贷人员将眼光瞄准额度大的企业贷款,对于发放额度小的农户贷款自然缺乏动力支持。

(3)农村企业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加大了银行审贷难度。目前,虽然大部分农村企业组织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真正按公司制规范操作的为数不多,其多数股东为家庭成员,实质为一人公司。因而不少企业财务管理及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对外报送的账表有多种数据。农村金融机构无法通过报表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及时作出准确评价,从而增加了农村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放贷顾虑。甚至少数企业无专门会计人员,无账无表或做假账,农村金融机构无法准确把握其资产、负债、成本、效益等情况,贷款额度很难把握。

(4)缺少担保抵押,贷款难以发放。农村金融机构出于防范信贷风险考虑,必然要求企业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可是,不少企业尚处初步发展阶段,自有资产有限,缺少可抵押的固定资产。同时,信用担保机构对大部分农村企业认同度不高,使得农村企业无法获得有效的担保途径,银行贷款难以得到落实。

(5)农村信用环境不佳,银行存在畏惧心理。近年来,随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农村信用环境有所改善,但少数企业和农户信用观念依然淡薄,诚信意识不强,逃债行为时有发生,无疑加大了贷款风险,挫伤了农村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

2、担保机构存在的问题

(1)与银行合作关系未能有效提升。具体表现在与协作银行的风险分摊比例、担保贷款的利率优惠以及与贷款配套银行收取的各种费用减免等,这些因素将导致担保机构所担保的贷款质量偏低,承担风险过大,收益偏低。

(2)担保机构抗风险能力不强。由于担保公司普遍缺乏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同时又尚未接入人行征信系统,无法调阅被担保人的征信报告,难以对担保项目进行有效评估和审查。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不需要担保公司担保,银行就可以贷款;需要提供担保的企业大多是新成立、经济效益一般的企业。部分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诚信度低,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大大增加了担保公司的风险。

(3)担保机构专业人才匮乏。担保行业属于新兴的特殊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等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和熟悉金融政策法规。据相关部门统计,兴化市担保行业现有从业人员中从事过金融工作的人员数量比例严重偏低。

(4)担保业务收益偏低。担保公司属于低收益高风险,担保手续费费率每年仅为担保金额的1.8%左右,导致兴化市正常开展担保业务的14家担保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最高3.74%,最低仅为-1.24%,平均仅为0.81%,其中有两家亏损,大大低于其他行业收益水平。个别担保公司为了弥补收益上的不足,甚至出现超范围经营现象。

(5)政府缺乏有效监管。国家针对担保机构实行登记备案管理制度,但相关管理部门缺乏行使监管职能的有效手段。个别担保机构存在违规超范围经营、抽逃注册资本、内部管理制度混乱、风险控制措施不到位等现象。

另外,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如针对涉农保险机构的优惠措施不多。目前除农业保险保费的营业税优惠外,无其他优惠措施,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不高。而且,由于县级财政不宽裕,农村金融机构获得的财政支持以中央级、省级为主,而从本级财政获得的支持较少。

二、当前县级金融机构享受的财政政策

1、对涉农保险公司的财税优惠政策

保险公司承办农业保险取得的保费,现行税法给予免营业税的优惠政策。自1984年起,国家对农业保险免除营业税,兴化市自2007年下半年实行农业保险试点,截至2011年底,保险机构共收取农业保险保费9747.15万元,按5%税率计算,合计免除了487.36万元的营业税负担。

2、中央财政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及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

根据财政部《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财政部门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15%的部分,按2%给予奖励。2010年度兴化市有2家金融获得奖励资金1793.33万元。同时,根据《中央财政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江苏省财政相关文件,对达到标准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给予平均贷款2%的奖励。

3、省级财政对涉农贷款、涉农担保的补助

根据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印发财政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实施细则的通知》文件精神,2008—2012年,省财政对全省范围内的涉农贷款、涉农担保及新设金融机构给予一定的补助。2008年度兴化市6家金融机构取得涉农补助680.4万元,2009年度15家金融机构取得涉农补助1903.18万元,2010年度15家金融机构取得涉农补助1794.23万元。这些补助的获得,进一步提高了金融机构对三农的资金投放积极性。

4、省财政对科技贷款、小企业贷款的补助

根据《江苏省银行贷款增长风险补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为鼓励和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项目、小企业等领域的信贷投放,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当年新增科技贷款、小企业贷款进行补助。2008至2011年度,兴化市有3家金融机构获得该项补助1037.99万元。

5、省财政对担保公司增资、业务费和风险准备金进行补贴

担保业务针对的大都是风险较大、信贷保证措施不足的客户,对贷款承担连带责任,同时,当前没有出台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此类贷款降低货款利率的相关规定,导致担保公司具有风险大、收益低的特点。为鼓励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增强其抗风险能力,省财政于2009年安排专项资金,对担保公司当年增资部分给予一次性补贴,同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担保公司收费低于规定标准部分进行补贴,并对其提取的风险准备金进行一定比例的补贴。

三、县级城市开展财政支持农村金融工作的思路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算,所需资金投入将达到15—20万亿,2015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超过48%,城镇人口将达6.5亿,在此过程中需重点发展3000—6000个小城镇,需投资2.5万亿,其中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至少1万亿。该项资金需求仅靠财政投入远不能满足,必须激活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农村供给。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结合兴化市地方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路。

1、通过补贴减轻农村金融机构税负

目前金融业整体税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而金融业具有准公共产品特点和内在脆弱性,高税负极易造成金融业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不足,农村金融机构开展的信贷支农服务更有成本高、风险大的特点,为确保农村金融的平稳运行,应当考虑适当降低其税收负担。税收减负主要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两个方面着手,但直接减免这两项税收会产生一些问题:营业税是地方主要税收之一,减免营业税会直接影响地方财政收入,从而挫伤地方政府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金融企业职工工资水平较高,如果直接减免企业所得税,由于现行所得税法已无计税工资的规定,因此,金融企业容易借此来规避职工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存在着逃税空间。因此,采取税收的财政返还形式,由上级财政将农村金融机构所纳税额按一定比例以补助的形式返还到农村金融机构最为妥当。

另外,由于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金融机构的县级分支机构不是独立法人,在获得财政补助中付出与取得不成比例,因此产生了申报补助不积极的现象,建议在文件中明确该事项。

2、进一步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解决中小企业以及农户因经营规模校小、信用不易考察等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农业贷款难以获得的问题

第一,结合兴化市担保行业发展实际情况,制订担保行业的合理规划和布局,严格执行财政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政府日常监管,明确担保机构准入和退出标准,提高担保机构的整体质量,增强担保机构的抗风险能力。第二,财政继续对其在农村开展的担保业务进行适当补助,激发其开展业务的积极性。第三,鼓励担保机构参加再担保,分散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

3、鼓励村镇银行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银行业金融机构县以下网点的设立,增加农村信贷投放渠道

实际上,存在个别担保机构超范围经营现象,与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投放量不足有很大的关系。近年来,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农村金融市场也正逐步规范、发展,上级财政继续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予以补助,县级政府在金融机构的用地、手续等环节上做好服务,都将对农村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直到积极作用。

4、调动保险机构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

4.2022年财政所工作思路 篇四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和市财政局的指导下,我县财政工作紧扣工作主线,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将财政工作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着力提高工作质效,扎实推动工作纵深发展,全力推动县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不断开创财政工作的新局面。

一、主要工作

1.狠抓征管,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主动挖掘,多管齐下,完善了财政、税务等部门联动机制,扩大税收保障信息覆盖范围,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积极挖潜堵漏,严防税费跑冒滴漏。预计年底,全县完成财政收入133600万元,增长在全市县(区)排名中可列第5位。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781万元,增长4.1%,增加3344万元,增长在全市县(区)排名中可列第6位。加强非税征缴管理,创新非税收入征管模式,全面实施财政票据和非税收入收缴电子一体化改革,推进非税征缴平台信息化建设,收缴系统与“赣服通”成功对接,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方便群众办事的同时,实现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2.夯实财源,财政实力明显增强。一是强化政策落实,减轻企业负担。切实落实减税降费的各项政策,将国家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经营实利。二是创新支持方式,助推经济发展。预计至年底,通过“财园信贷通”、“惠农信贷通”等,为中小微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办理贷款106笔,争取贷款5.66亿元;提供企业续贷过桥86次,过桥金额5.5亿元。三是搞好资金盘活,增加可用财力。对预算结余资金、财政专户资金、预算单位资金进行了清理,共收回存量资金4.62亿元。同时,加大了对欠缴土地出让金催缴和清收力度,全年收缴土地收入达15.23亿元。

3.关注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改善。不断加大民生资金投入,民生相关领域支出年底可达34亿元,增长2.7%,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8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坚持就业优先,出台支持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有关政策,支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发放创业担保个人贷款493笔,累计贷款8652万元,小微企业贷款12笔,累计贷款金额4520万元。提高保障水平,连续十五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统筹提高城乡低保、城镇特困人员、城乡居民医保以及其他困难群体财政保障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支出增长可达到6%,重点用于实现学生资助政策各学段全覆盖,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发展学前教育等方面。支持生态文明建设,全县节能环保支出全年可达14580万元,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质量稳步提升。打赢脱贫攻坚战,完善统筹整合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机制,预计全年投入使用的扶贫项目资金4656万元,完成支出4386.48万元,综合支付率94.21%。此外,支持非洲猪瘟防控及恢复生猪产能,提高生猪保险保额标准,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范围,推进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等方面也加大了投入。

4.主动作为,财政创新稳妥推进。一是推进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进一步理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提高预算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完善县本级和预算单位的预决算公开机制,细化预算公开内容和项目。二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制定了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政策及操作办法,初步构建了具有崇仁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细化了绩效管理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三是积极防范债务风险。落实好偿债资金来源,将化债资金纳入预算保障,切实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四是健全财政监管体系。1-12月将完成政府投资项目预算评审214个,送审金额9.71亿元,审减845万元;完成结算评审211个,送审金额3.4亿元,审减0.3亿元。推行政府采购动态监管,全年政府采购预算支出28928.54万元,实际采购支出28303.68万元,节减624.86万元,节约率2.16%。完善公务消费支出管理制度,进一步扩大公务消费监管范围,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全年纳入监控范围公务消费总额可达到32564.09万元,其中“三公”经费支出可达1138.89万元,比去年下降15.9%。

5.保障立马,疫情防控担当作为。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传达了中央、省、市、县关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和各级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相关文件和令;安排部署了全局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参与社区和重点区域防控等工作;立马落实资金。我局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主动担当担责,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应急资金保障工作。建立绿色通道。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预先下达财政专项资金,相关报批手续事后按规定补完成。严格落实疫情防控采购政策和疫情防控人员补助政策,协调开通“财政→银行→人行→单位”资金拨付的绿色通道,确保应急需求资金立马足额拨付到位。对特别紧急的防控资金,采取“先预拨、后清算”方式,保障工作顺利开展。政府采购及资金拨付均开通“绿色通道”,满足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确保物资立马到位。启动资金拨付应急机制,加快应急资金拨付手续办理,确保疫情防控经费立马拨付。

6.优化服务,财政队伍忠诚过硬。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系统抓、抓系统,着力推进财政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围绕推进“五型”政府建设、打造“六个财政”要求,着力开展“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围绕“好人主义之害”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增强干职工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推进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为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存在问题

1.收入进度较好,但增收压力仍然较大。1-10月我县财政总收入完成了全年目标的92.7%,列全市第6,进度完成较好的主要原因是财政非税收入进度较快,已完成了全年非税收入任务的134.1%。税收收入虽然完成任务,但占比较低,优势不明显。为缓解疫情影响,国家近期出台的阶段性减免社保费、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等政策,为中小微企业减负,税收减免、延期缴税等政策措施实施,直接影响了财政收入增长。财政收入的增长点主要依靠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办理调库和退库后,净入库数很少,后期财政收入保增长压力仍然很大。

2.行业发展不平衡,部分行业后续增长乏力。工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税收完成较好,分别增长10.4%、19.76%和15.79%,但建筑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税收出现较大负增长,分别下降30.53%、9.26%和3.89%。目前,受新开工项目不多、房地产市场销售不理想、房地产企业毛利率调整等因素影响,预计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收还会持续保持负增长态势。

3.企业税收有所分化,但重点税源总体稳定。今年预计全县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35户,纳税额7.2亿元,其中工业企业有36户,纳税额2.7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户数和纳税规模均有一定程度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总体平稳。36户纳税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中半数企业呈现负增长,半数企业逆势上扬。

4.乡镇收入总体偏小,基础依然薄弱。乡镇税源结构单一,主要收入来源于物流企业、建筑企业税收,部分收入较好的乡镇,也大多通过享受县工业园区企业税收收入分成,乡镇实实在在某个单位的生产经营性企业较少,财政收入增长缺乏坚实的基础。今年,15个乡镇预计可完成乡镇级财政收入3.5亿元,占目标100%。乡镇级税收收入可完成2.7亿元,占目标100%。乡镇税收收入占全县税收收入总量的25%。

三、下步打算

受新冠疫情、减税降费等因素叠加影响,我县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面对当前的财政收入形势,财税部门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征管手段,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做好全年财政各项工作。

1.强化收入调度,确保完成目标任务。积极会同税务部门加强财税收入形势研判,立马掌握重点税源增减动态,有效把握好组织收入的主动权,充分发挥护税协税机制,强化部门协作,确保政府项目税款立马入库,做到应收尽收。同时,紧盯收入目标,准确把握收入执行进度,在做好税收征管的同时一并抓好非税收入征收工作,采取多项措施挖潜增收,尽一切努力弥补减税降费和疫情影响的收入缺口,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用好财税政策,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贯彻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各项财税政策,切实减轻税收负担,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财政与金融机构、市金控公司等企业合作,组建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继续发挥财园信贷通、惠农通、科贷通等作用,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效发挥财税政策导向作用,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3.优化支出结构,全力保障“三保”重点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过紧日子思想,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实施意见》相关规定,坚持量入为出,对财政资金严控、严审、严管,把“该减的减下去,该压的压下来”,大力压减非刚性、非紧急、非重点项目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压实“三保”责任,切实兜住“三保”底线。近期,为有效应对疫情防控,党中央省出台了系列特殊政策,财政部门将精准发力,统筹用好“三项”资金。一是统筹用好直达资金。做好直达资金拨付,确保资金全部落实到人员和运转支出,落实到社保、低保、失业、养老和特困人员身上,落实到中小微企业,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二是统筹用好专项资金。统筹各类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对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制造业、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给予重点扶持,支持我县中小微企业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统筹用好债券资金。加快债券资金拨付和项目实施进度,推动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有效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5.2022年财政所工作思路 篇五

(一)建好“一个中心”——综治中心,打造“大综治”工作平台。

建强区级,升级完善社会治理信息系统,拓宽部门单位派驻范围,强化协调调度、督导考核,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解决”;建优镇街,统筹整合政法单位和职能部门基层资源力量,落实“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实现群众诉求集中受理、分流、化解“一个窗口对外”;建实村居,完善矛盾纠纷调解团队,健全联动化解、双向评议机制,推动区级、镇街资源力量下沉一线,就地解决群众反映问题。

(二)织好“一张网络”——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社情民意全掌握。

多网融合,开展“网格+乡村治理、城市安防、文明创建、市场监管”等领域大联动,统筹协调、一网运行,推动全区重点工作任务在网格中落地见效。规范管理,完善部门业务指导、镇街具体管理、区镇工作考评监管体制,加强网格员教育培训、绩效考核,提高网格员履职能力和工作质效。强化奖惩,探索实行社区专职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农村网格员专职化和薪酬增长等职业晋升机制,落实不合格网格员退出制度,推动网格员履职尽责、发挥作用。

(三)深化“一项机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现矛盾化解在基层。

强化源头预防,构建以社区(村)为基本单元的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建立“一律两员三官五老”调解团队,健全“一平台五机制”,实现群众诉求调处“最多跑一地、最多访一次”,就地化解。强化有解思维,落实区、镇、村主要领导定期调度研判初信初访情况和领导干部公开接访下访、包案责任制,提高初信初访办理质量。强化法治思维,开展积案攻坚、治重化积、重复信访专项治理行动,坚持打化结合、以打促化,有效压减进京访量。强化联动化解,加强智慧调解平台和品牌调解工作室建设,扩宽专职人民调解员派驻领域,在矛盾纠纷相对集中的住建、物业、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领域成立行业调委会,就地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四)完善“一个体系”——立体化安全防控体系,筑牢公共安全防线。

深化“雪亮工程”建设,强化数据整合、资源共享和实战应用,提升视频监控资源利用效率和研判水平。开展系列专项打击行动,建立完善扫黑除恶、电信网络诈骗等常态化打击整治机制,保持对违法犯罪高压态势。加大社会面巡防管控力度,加强重点单位安全保卫,适时启动一级巡防勤务,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强化重点群体管控,实行“一人一策”“一人一专班”建档管理,压实责任,不出现失控漏管。加强网络舆情管控,强化值班备勤、应急处突和疫情防控,实现各级“两会”、冬奥会和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期间全区社会安全稳定。

(五)推进“一个工程”——基层平安创建工程,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

6.2022年财政所工作思路 篇六

一、近五年工作总结

(一)在大抓产业中激发了“X动力”,经济“强”的基础更加坚实。

大力发展旅游,“来来X、一举夺魁”旅游品牌越叫越响。深入实施康养文旅“十个一”工程,建成投用浙南红色体验实践基地等项目,营岗店历史文化名街区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浙南仙峡谷等一批文旅项目成功签约,创成省XA级景区镇。精心举办浙江泰顺红色古道越野赛、中国象棋棋王争霸赛等旅体品牌赛事,创新开展“福星高照”“我在X等你”等系列旅游营销,游客接待数量、旅游综合产值年均增长X%、X%。加快农旅融合发展,观光采摘农业、农家乐、乡村民宿借势发展,成功落户瑞雪农业“山茶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标准化项目,认定国家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X家。抢抓“新经济”发展机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之北航光电技术研究所试验基地形象初显,全力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

(二)在城镇建设中提升了“X颜值”,环境“美”的底色更加靓丽。

深入实施“十大建设工程”,完成限上固定资产投资X亿元,年均增长X%。深入实施“做大城区、做活片区”系列工程,完成镇域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浙能综合供能服务站(X站)、X农贸综合市场等一批公共配套设施和X大公园景观投入使用,蓝城·上溪苑商住项目重新开盘,成功落地泰苍高速X段枢纽,高质量建成“四好农村”道路,X条农村公路实现提档升级,全镇公路总里程增至X公里。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十大专项行动”和持续开展“两最五美融合村评选”,实现镇域污水零直排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X%,累计拆违面积X万㎡,获得国家级卫生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优秀案例和市级无违建创建乡镇称号,通过省美丽城镇考核验收。

(三)在共建共享上彰显了“X情怀”,百姓“富”的成果更加丰硕。

投入X亿元用于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同比增长X%,圆满完成省市县民生实事项目X个,完成率X%,五年来民生平均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X%。强化“乡贤泰商”互动,募集教育卫生百福基金近X万。学在X态势强劲,小学质量监测达到省市中游水平,中考教学质量获得全县骏马奖,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高。健康X稳步推进,建成投用泰二医门诊综合楼和中医馆,持续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实现家庭医生签约镇域全覆盖,创成市级健康乡镇。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圆满完成低收入农户“六排查六清零”和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生态大搬迁完成安置X户X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十三五”末的X倍。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住房公积金扩面净增任务完成率X%,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X%以上,建成县第二社会福利院,全力构建幸福颐养体系。文化惠民扎实有力,新建或提升文化礼堂X个,X廊桥获单拱跨度“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创成市级文明镇,实现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县级文明村全覆盖,涌现出一批“温州好人”和道德模范。

(四)在筑牢底线上干出了“X士气”,智治“高”的成效更加显著。

刚性落实精密智控等常态化防控举措,有序推进复市复课复游,全面落实惠企政策“直通车”“泰X条”,深入开展助企服务员服务日活动,打赢复工复产主动仗。积极开展“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基层治理新模式,挂牌成立X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成功调解案件X件,成功率X%,X司法所获得浙江省枫桥式司法所、全国模范司法所荣誉称号。深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探索出了网格+部门、网格+志愿者、网格+党小组工作模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力量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公众安全感率超X%,刘宅村、秀溪边村获得浙江省善治示范村。

(五)在强化责任中书写了“X担当”,党建“严”的氛围更加浓厚。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理论武装和舆论引导持续深化。“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等专项教育取得扎实成效。用好“政治体检”这把标尺,选优配强乡村振兴带头人,顺利完成全镇村(社区)换届,选配了农商专员担任共同富裕领航员。推动全域党建联盟、红色细胞网格化X工程、村社健康运行指数、村社干部擂台“三比三看”等四项机制落地生根,创新党建活动方式,“五事争先”主题党日活动得到上级宣传推介。开展庆祝建党X周年系列活动,依托红色卢梨,成功举办革命历史实物巡回展、浙江之声“星空朗读”等大型活动,吸引县内外X个团队前往研学体验。迭代升级党群创业共富工程,X个村社抱团成立富村公司,实现“全镇参与、全民共享”,全镇X个村社年收入达X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X万元以上。持续深化“廉洁X·清风行动”,运用“四种形态”处置X人次,X个村居完成作风巡查。

同时,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短板:镇域发展的产业规模还不够大、结构还不够优;创新引领、科技引领、数字引领的动能培育还不够;城镇品质、公共服务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与群众企盼还有差距。

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全镇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县委“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X县标杆”为统领,以建设县域中部中心镇为目标,以建设文旅发展特色镇、交通枢纽商贸镇、生态环境最优镇、共同富裕示范镇等四镇建设为主要路径,站高望远,务实创新,奋勇争先,全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X样板。

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X%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X%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X%以上,其他约束性指标完成县下达任务。

三、2022年工作重点

(一)坚持“产业强镇打造”不动摇,积蓄生态产业新动能。

一是推动旅游主业化加快发展。优化旅游发展空间,打造百家宴非遗文化体验、浙南仙侠谷游戏主题景区、浙南红色体验实践基地、飞龙溪产业生态观光“四大旅游片区”。深入推进景区创A行动计划,打造农旅体网红点X个以上,开发拳头旅游产品和旅游精品线路,加强智慧旅游建设,加大旅游宣传营销。二是推进现代农业特色发展。重点培育一杯茶、一瓶油、一颗梅、一头猪等“四个一”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彩云追月田园综合体、农归吧国家级智慧农业产业园、山茶油国家农业科技园示范区等农业平台建设,做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不断带动提升彭家堡、卢峰、太阳山等X农特产品知名度。三是扶持新兴产业健康发展。谋划实施打造一个月光经济发展特色街区、一个非遗文创产业街区、一个大型高端商贸综合体等城市经济,催生镇域经济新增长点。加快泰商回归、贸易回归、建筑业等总部建设和楼宇经济发展。实施科技企业培育行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将北航光电技术研究所试验基地创成省市级企业研发中心。

(二)坚持“聚力有效投资”不动摇,打造跨越发展新引擎。

一是始终不渝抓好招商引资。力争新签约产业项目X个以上、亿元产业项目落地X个以上,完成到位内资X亿元以上。深入推进泰商回归、总部回归,新招引总部回归企业X家、总部经济税收亿元以上。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开展“三服务”助企活动,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二是提高发展要素保障能力。强化重大项目用地保障,盘活镇域存量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X亩以上。积极“跑部进厅”,向上争取政策、资金,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市县计划盘子。全面落实“人才新政X条”X版,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X”、工匠人才培育和人才安居等“三大行动”,力争引进培育各类人才X人以上。三是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固定资产投资X亿元以上,年均增长X%以上。实施新一轮碧水行动,加快实施X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巩固提升污水零直排建设。强攻泰苍高速X段枢纽前期和泰苍高速出口产业园、军转民科技产业园等预备类项目前期,确保项目早日落地、早见成效。

(三)坚持“生态高地建设”不动摇,构筑全域花园新格局。

一是全力打造山区中心城镇。完善镇域总规和中心城区控规,拉伸城镇发展整体框架。加大三大入城口改造、主要干道街景提升工程建设,提升城镇整体形象。加快城区核心商务区、文化休闲区、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城联动。强化城市综合执法、数字管理,推进城镇有序化管理,打造生态型美丽山城样本。二是全力培育山区特色美丽城镇。深入实施乡镇“十个一”工程,切实打造一批数字赋能产业发展示范点、一批整体智治典型示范点、一批善治村庄打造展示点。持续巩固“无违建镇”创建成果,确保通过市无违建镇复评。全面做好戬雪线、新X省道等沿线环境整治和景观带打造,推动人口向中心城镇集聚,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家园。三是全力建设山区示范美丽乡村。持续深化“两最五美评选”,抓好省级以上“美丽”系列建设,全面做好农村房屋形态改造、垃圾分类、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民宿、乡村旅游经济,致力将村庄建设成“乡村公园”。

7.2022年财政所工作思路 篇七

2009年亮点:档案工作实现了“三纳入”, 即纳入哈尔滨市区、县 (市) 经济社会发展责任指标考核评价体系, 纳入市委督查室2009年重要督查事项, 现行文件报送工作纳入全市政务公开目标考核管理体系;与南京市档案馆开展了馆藏重要档案异地备份;与“中国哈尔滨”政府网站联合推出了以“加强档案法制建设, 积极推进民生档案工程”为题的在线访谈节目;创建了破产企业档案保管中心。

2010年思路:一是为全市“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提供全方位服务。重点建设项目档案要为战略实施提供保障, 要摸清行政区域内重点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立重点建设项目档案机构管理体系、信息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 实施一体化管理, 保证档案工作与重点项目建设同步发展, 强化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通报监督制和跟踪督办制, 建立规范项目档案示范点;企业档案要为经济增长提供后续支持, 以国有破产改制企业、民营企业为重点, 加强对企业档案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农村档案要为“强县”提供高效服务, 夯实农村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在继续抓好农村综合档案室建设的同时, 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建档、林业确权建档、农村资产建档、农村经合组织以及农村新领域的建档工作, 并开展“农村档案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二是整合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加强对民生档案资源的前端控制, 使涉民部门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文件材料纳入归档范围, 加快已接收进馆的民生档案的整理和数字化进程, 建立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平台, 编制民生档案信息资源指南。三是加强“五位一体”公共档案馆建设。夯基础、优馆藏、强信息、便利用。加强馆舍建设, 开展区、县 (市) 档案异地备份, 进行机关数字档案室建设的可行性调研, 尽快启动电子文件中心的实体建设。四是打造高绩效的档案干部队伍。把提高班子运行质量作为着眼点, 把找准弊端解决问题作为关键点, 把提高干部履职能力作为着力点, 把提升档案服务能力作为落脚点。

齐齐哈尔

2009年亮点:实行年度立卷合格证制度, 进一步推进全市机关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全市354个社区全部建档, 其中龙沙区实现了社区居民档案管理信息化, 录入民生信息100余万条;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档案工作全面铺开;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从馆藏档案中甄选全市“第一”事件, 编成《辉煌历程难忘第一》一书, 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齐齐哈尔市建国后的发展历程以及为新中国建立发展作出的贡献;全年办理职工档案丢失补建认定案件481起、补建档案涉及人数1 680人;档案工作条件继续得到改善, 市档案局投入8万元购置了档案库房监控设备和用于档案利用服务的多媒体设备, 龙沙区档案局馆新增面积200平方米、新增设备投入50余万元, 克东县档案局筹措资金40万元用于网站和数据库建设, 网站已正式开通。

2010年思路:一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加强全市综合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区县档案网站和数据库建设。二是以综合档案馆测评为契机,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 加大对档案馆建设的投入。三是扎实做好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抢救工作。四是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围绕基层党的建设、民主管理、文化生活、土地和劳动力管理、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等内容做好相关档案的监管工作。五是实施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三大战略”, 做好国有企业档案工作, 使其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档案管理模式, 推动企业档案信息化进程;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 努力完成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建档率90%以上的目标。六是继续完善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手段, 做好政府信息收集、报送、密级划控、资源共享等工作。七是关注民生问题, 进一步加强民生档案工作, 重点做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方面的业务指导工作。

牡丹江

2009年亮点:全市104个市直机关单位和县 (市) 区520个机关单位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报审工作全部完成;与市民政局联合制定了《牡丹江市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农村合作医疗建档率达100%;全市46户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全部达到规范化标准, 建立了8个民营企业协作组, 开展了互检互查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成规模, 成效显著, 建立了历史档案展览馆、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展览馆、文化艺术欣赏馆。

2010年思路:一是做好全市综合档案馆测评准备工作。二是提高档案服务能力。以民生档案工作、农村档案工作、企业档案工作为重点, 推动档案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规范社区档案、婚姻档案、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搞好档案资源建设、馆舍建设、信息化建设、法制建设。三是搞好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充分发挥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区与村级自治组织在档案资源积累中的主渠道作用, 全面推进其他组织和新领域的档案资源建设, 并采取多种方式面向全社会开展档案征集工作。四是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馆藏档案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 逐步实现馆藏档案全文扫描和全文检索, 建立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档案数据库和资料数据库。五是以服务窗口建设为重点, 创建为经济服务、为社会服务、为民生服务的“三项服务”体系。六是深入开展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佳木斯

2009年亮点:完成了全市社会保险档案和城市社区档案的建档工作, 80%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在桦南县召开了全市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成立暨经验交流会, 讨论并通过了《佳木斯市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章程》, 组建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 下发了《佳木斯市民营企业档案归档范围》;围绕全市“十项重点工程”战略目标, 重点加大了对廉租房、农村公路、松花江水系治理、城市污水处理等新增投资项目档案的监管力度;制定了《佳木斯市行政村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市档案局局域网正式建成, 档案信息网与政府网实现了链接。

2010年思路:一是围绕服务抓好三项工作。继续抓好民生档案服务工作, 将各种涉民档案纳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和服务指导的范围, 注重民生领域的建档工作和民生档案的接收工作;继续抓好经济领域的档案服务工作, 做好全市“十项重点”工程、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档案服务工作, 采取整乡推进的办法, 加强乡镇村档案工作, 并做好农村林权、社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档案工作。二是围绕发展强化四项建设。继续强化档案法制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围绕创新实施以人为本、强化管理、改善环境、整合资源、争先创优等五项措施。

大庆

2009年亮点:与市工商联联合下发了《关于组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的通知》, 全市组建了9个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对全市涉及民生的97个市直机关及其33个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掌握了民生档案生成、收集渠道及现状, 并对其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市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初见规模, 建立了馆藏文书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音像档案数据库、照片档案数据库等档案基础数据库群, 档案信息网站开设了开放档案在线查询栏目。

2010年思路:一是努力完成农村档案工作三年规划目标, 实现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 建立乡镇规范化综合档案室, 加强农村档案资源建设, 将土地承包、宅基地划分、林权改革、经济合同、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劳动力转移、风土乡情、当地名人等纳入档案资源建设体系。二是重点推进庆南、庆北两个新区的档案工作, 继续加强对国有企业、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监管。三是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市县区要把涉及民生的档案纳入监管范围, 并将新形成的民生档案目录定期向县以上综合档案馆移交备份。四是做好县区档案馆事业评估准备工作。五是大力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 完成馆藏全部文档永久卷的扫描工作, 馆藏重点档案全部实现数字化。六是推进档案法制化进程, 分行业开展档案安全专项检查。七是着力做好新馆建设工作, 建成市级档案管理中心、公共服务对外查询中心、信息传播利用中心、文件资料馆际交流中心、社会教育展示中心。

鸡西

2009年亮点:所辖六区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得以确立, 区档案局成为区委科级事业单位;制定了《鸡西市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 对市直部分涉民部门档案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形成民生档案近19万卷 (件) ;全市457个行政村全部建档, 召开了全市乡村档案工作现场会;制定了《鸡西市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2009年档案馆档案接收、征集工作方案》、《鸡西市声像档案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2010年思路:一是加强机关档案建设, 贯彻落实好国家档案局8号令, 加强对各立档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 推动其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二是加强民生档案工作指导力度, 从源头上夯实民生档案工作基础, 力争将婚姻、医保、下岗职工档案接收进馆。三是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强化档案接收、征集, 把增加馆藏总量、改善馆藏结构作为提高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任务。积极探索档案资源整合新途径, 力争把市房产局的产权、地籍、抵押档案, 劳动局的工伤事故档案和交通局的交通事故档案等接收进馆。四是加强对经济科技领域档案工作的指导力度。加强对国有企业档案归属流向的研究, 围绕国有企业改革, 深入开展对国有企业破产档案处置的调研, 防止国有企业档案资产的流失和损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 以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带动全市民营企业建档, 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向规范化管理轨道发展。五是抓实抓好农村特色档案的建档工作, 了解掌握全市科技示范户情况, 推动有一定规模的科技示范户规范建档。六是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管力度, 掌握全市2010年重点建设项目, 做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建档及验收工作。七是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 争取把档案信息化纳入本地信息化建设规划, 加大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投入力度。推进档案信息网、档案目录数据库、纸质档案全文数据库、照片档案数据库、多媒体档案数据库“一网四库”建设。

双鸭山

2009年亮点:开展民生档案情况调研;对馆藏工人录用存根档案中的下乡知青信息进行了整合, 涉及人数近万名, 现已向社会开放;建立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加强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 制定了林权制度改革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建立林权证、退耕还林档案1 586卷;全市125个社区全部达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标准;开展了抗联档案史料征集活动。

2010年思路:一是抓好民生档案工作。继续推进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将所有涉及民生、关系民生的活动纳入建档范围和进馆范围;深化建立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把关系民生和利用率较高的档案优先进行整理编目, 开展民生档案开放利用工作;加大对民生档案的监管力度, 重点抓好社保、医疗、教育、教学、贫困学生救助、就业、收入分配等涉民档案工作。二是继续推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抓好村级档案规范化建设, 围绕农村综合改革、农业发展以及村务公开等问题, 着力做好相关档案建档工作。三是围绕“五大经济区”建设, 做好国有与非国有企业档案、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档案、旅游和自然保护区档案等经济科技领域档案工作。四是继续加强档案事业主体建设, 推进档案资源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档案馆库建设。五是有效开展档案提供利用。以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着力点, 改善阅览环境, 完善查阅服务条件, 打造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加快推进现有数据库的网上开放工作, 努力实现现行文件和档案资料的网上公布和在线查询利用。

伊春

2009年亮点:在全市行风评比中荣获前三名, 在全市政务公开评比中被评为优秀档次;制定了《伊春市档案局关于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建立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开展了电子文件中心试点工作;全市5个林权制度改革的林业局全部建立了档案室, 形成档案6 622卷;与市电视台联合录制了100分钟的庆祝建国60周年专题片;争取资金280万元, 改善全市档案保管条件。

2010年思路:一是提高对民生领域档案工作、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旅游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重点抓好社保、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档案工作, 加大对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 促进农村建档工作逐步达到标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通过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全力推动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 加大对旅游档案工作的检查指导力度。二是加强档案业务发展的五项建设。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推动档案数字化进程, 实现电子文件网上接收和提供利用;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强化档案接收, 丰富接收档案的门类和形式, 促进全市档案信息资源总量的增加、质量的提高、结构的优化;加强档案法制建设, 进一步增强法制意识, 履行法定职责,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立足馆藏, 多渠道、多形式地整合档案资源, 不断充实档案宣传教育内容, 增强档案宣传教育的感染力。

七台河

2009年亮点:全市党政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报审工作全部结束;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加大乡镇村档案工作的检查指导力度, 建立了指导名册和村级指导记录;建立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强化档案接收征集工作, 制定了《七台河市档案局档案接收征集方案》。

2010年思路:一是依法管理档案事业, 进一步完善年检制度, 依法加强对区、县档案部门的层级监督检查工作, 同时以执法检查与业务指导相结合的方式, 提升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二是抓好民营企业档案业务建设。加强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检查指导, 提高其规范化建档率, 帮助和引导民营企业逐步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档案工作机制。三是着力加强民生档案工作。逐步将所有涉及民生的档案纳入建档范围和进馆范围, 重点抓好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保险、就业与失业人员等档案工作。四是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档工作和村档乡管工作。五是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加大档案接收与征集力度, 丰富馆藏内容, 优化馆藏结构, 并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六是强化档案利用服务工作。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 完善服务设施, 创优服务环境, 提高服务质量, 满足社会及百姓的档案利用需求。七是通过加强领导干部能力、机关党建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机关作风建设, 提高档案队伍整体素质。

鹤岗

2009年亮点:积极开展国庆60周年纪念活动, 在《鹤岗日报》开设了“迎接新中国曙光的鹤岗”专栏, 以馆藏历史档案为素材, 展现了鹤岗1945年建市以后的建设发展历程;加大对婚姻档案、司法公正档案、房屋产权灭籍档案、贷款抵押档案等涉民档案的接收力度, 建立了婚姻档案数据库, 设立了婚姻档案查档室。

2010年思路:一是继续加大档案工作“三个服务”力度:以我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重大项目建设、旅游景点建设、民营企业建设为依托, 加大为经济建设服务力度;通过巩固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档工作、村级建档和乡 (镇) 档案试点工作、土地承包档案和林权制度改革档案规范建档工作, 加大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力度;巩固发展社区档案工作成果, 加强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建设, 进一步提高查档接待服务质量, 加大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力度。二是继续开展档案工作“五个创新发展”活动:创新发展档案执法监督, 通过开展常态执法检查, 推进全市依法管理档案事业水平进一步升级;创新发展档案资源建设, 重点抓好国家档案局8号令的贯彻落实、档案征集、历史档案抢救等工作;创新发展档案馆工作, 加快市、县 (区) 档案馆现代化、数字化、社会化建设步伐;创新发展档案宣教工作;创新发展档案编研工作, 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和学术研讨活动。三是深入开展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

黑河

2009年亮点:全市投入档案事业专项经费69.4万元, 用于设备购置、档案接收征集、档案抢救保护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工作全面展开;加大档案接收征集力度, 制定了档案资源建设规划和接收征集方案, 发布了《黑河市档案馆关于向社会各界征集档案资料的通告》, 全力推进“档案资源建设年”实施进程;举办了“共创中俄关系美好未来”中俄双子城庆祝中俄建交60周年大型纪实图片展, 并在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进行了巡回展出。

2010年思路:一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要进一步加快。逐步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 加快县 (市) 区档案信息网站建设, 与政府网实现链接, 力争全市档案系统全部完成档案信息网站建设;加快档案目录数据录入、档案全文扫描工作。二是档案资源建设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以黑河地委、黑河边境贸易、黑河对外开放和少数民族档案为重点, 加大档案接收征集力度;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举办丰富多样的档案展览活动, 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步伐。三是档案法制建设要进一步强化。认真贯彻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 积极开展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加大执法力度, 推动行政执法的常态化、制度化。四是民生档案建设要进一步完善。重点做好社区、低保、再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的民生档案工作, 尽快建立起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五是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要进一步推进。重点抓好村级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市、县档案部门领导要带队深入到乡 (镇) 村, 搞好抓点调研工作, 在每个乡建立村级档案管理示范点。六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 创新工作思路, 转变工作作风, 提高工作效率, 推进工作落实。

绥化

2009年亮点:全市党政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报审工作全部结束;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现了全市乡镇村的全覆盖;建立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指导名册;将反映绥化市近十年发展成就的《十年发展跨越路》、《绥化新闻联播》等多媒体视频接收进馆;在绥化档案信息网上开办了《绥化籍将军》、《绥化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图片展》等网上展览。

2010年思路:一是加强档案法制工作。继续实施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 进一步规范档案行政执法工作, 认真开展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目标考核及档案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 促进档案行政执法常态化。二是全面开展档案事业发展评估工作, 按照国家的评估标准和细则, 逐项逐条地对标评估、整改, 使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登上一个新台阶。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全市档案事业的科学管理, 促进基层档案工作的全面进步。抓好机关档案工作, 促进机关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 培养先进典型, 发挥典型示范引导作用, 推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发展;全面抓好民生档案工作, 加强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建设, 培养民生档案管理先进典型, 促进民生档案工作提档升级;大力抓好民营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四是加强档案馆建设工作。继续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网站建设, 启动市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工作, 力争完成一期工程建设, 初步建立起适应本地实际的全市档案信息化管理网络平台。五是积极开展向刘义权同志学习活动, 进一步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为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大兴安岭

2009年亮点:极推进档案行政执法工作, 全年执法检查单位达108家, 并在新林区召开了地区档案执法经验交流会;对民生档案工作进行了调研, 对工商、税务、社保、医保、卫生等22个单位的民生档案进行了业务指导;制定了《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档案局行政问责制方案》, 进一步明确了行政问责的程序和岗位职责。

上一篇:如何在高校推广下一篇:土地及房屋租赁合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