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洛镇关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

2024-11-03

科洛镇关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精选10篇)

1.科洛镇关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 篇一

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 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是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民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用,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利号村党支部立足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基本情况

XX镇XX村有八个自然村组成,常住人口916人,34名党员,其中女党员5名。村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5340元,全村耕地面积3500亩.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单一。总体上看,全村级集体经济基础总体偏弱,村级集体经济增长势头不强。目前,村级集体经济主要以制种玉米服务费为主,导致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性和持续性较差。近年来,由于村级支出呈现上扬态势,尤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为民办实事和村干部报酬等方面的支出压力较大,导致村集体产生经济债务。

2、村干部素质不高、发展意识不强。一些村干部、学历较低、思想保守,缺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思路、新举措,对本村的资

源优势挖掘不深,对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贯彻不到位,导致地理、资源和政策等优势效能发挥较低,阻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主要做法

(一)深入调研,找准症结,达成发展集体经济共识

目前,“无钱办事”的矛盾在村一级表现较为突出,成为困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由于村集体没钱,基础设施建设、为民服务工作、村党组织活动开展等方面困难重重,直接导致群众对村“两委”信任度不高,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减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发展稳定。因此,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势在必行。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又存在很大难度,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其中,突出表现在村干部身上,以往村干部在发展集体经济上存在“三不”思想,严重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是不想发展。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则满”的心理,认为村集体有转移支付,虽然紧点儿,但还够用,没有必要劳心费力地发展集体经济,得过且过。二是不敢发展。怕搞不好担责任,畏难思想严重。更是怕村民埋怨、组织上不满意,最终出力不讨好,丢了“乌纱帽”。三是不会发展。有的村干部热情很高,但经营管理经验不足,创新意识不强,找不到发展集体经济的门路渠道,对发展村集体经济一筹莫展,有心无力。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竞争意识。并专门召开了关于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动员会

议,提出了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使村干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达成了“不发展集体经济不行”的共识。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发展集体经济新路子

1、依托资源优势,拓宽发展集体经济主渠道。从全村目前情况来看,发展集体经济的手段主要是依托资源优势,因此,村党支部本着“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的原则,积极鼓励本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集体经济。采取“公开标底、自主定价、现场揭标”等办法,对村集体所有的集体土地、林地、荒地等资源进行有偿承包、租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3、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发展集体经济新增长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们对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使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逐渐成为农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另一有效途径。

乡党委在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新路子的基础上,积极优化保障机制,集聚各方力量,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同时,加大日常管理力度,确保了村级集体收入合理有效使用。

1、选优配强村干部。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项目再好、扶持再多,也不能很好的为群众办实事。因此,村党支部结合 “三项

工程”和新农村建设要求,把是否有开拓创新能力和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能力,作为选拔任用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重要标准,大胆启用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

2、结合“双联”活动的开展,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创造条件。根据本村经济发展特点,帮助理清发展思路,选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和项目。通过项目、资金扶持等形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3、管好用好集体收入。为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确保集体收入合理使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整体发展。

四、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1、科学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凡事预则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村“两委”班子因地制宜地制定集体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选准选好发展路子。还可以探索制定村集体经济区域发展规划,以自然资源、产业结构、经营模式、市场需求等为主线,制定出跨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2、扩宽村集体收入渠道,化解债务。要积极探索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负债村和经济薄弱村的转化和增收。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各村特色产业,结合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的农业产业格局,搞活农村经济;二是培育新的经济收入点,将村集体闲置的固定资产用于公开拍卖、招商引资等方面,盘活存量资产,努力构建村村有项目、村村有企业的经济发展格局,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三是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把荒地按照有关规定,集中连片开发,建立种养基地,壮大村集体经济。

3、切实加强集体资产管理。一是全面推行“村帐乡管”机制,建立健全村级财务预决算、现金管理、开支审批、经济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确保支出科学合理、收入不折不扣。二是加强民主监督。认真抓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落实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提高村财务公开质量和效果。三是开展村级集体“三资”核查工作,建立产权明晰的资产管理制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2.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探讨 篇二

关键词:仙游县;集体经济;方法;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19.0011

福建省仙游县下辖18个乡(镇)、325个村,人口113多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2万人。2012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7512.07万元,2013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1358.62万元,同比增长51.2%。

1经验做法

1.1出台政策措施,巩固发展集体经济

近年来,连续下发了《仙游县村级干部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工作的意见》等十几份文件,促进了村级干部及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人员,将发展、巩固、壮大集体经济当做工作职责,有章可循,做到底子明晰、安全管护、保值增值。

1.2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管理水平

一是推选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有事业心、有思路、懂经济的同志担任村干部,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打下基础;二是县财政和乡(镇)政府拨出专项资金,每年根据增收情况给予奖励。村级在每年的集体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奖金,由村级两委成员共同享有,大大调动村级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定期举办培训班,组织学习农村经济管理政策、财务管理知识,提高村级干部经营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1.3严格控制收支,管好用活集体资金

每年初预算集体财务收支,对经营收入、发包和租赁收入、集体投资收益等所有资金全部纳入核算管理,禁止设立“账外账”、“小金库”。对支出严格把关,严禁乱支出“坐支”和“白条”抵库。对财务审批人规定审批权限,超过规定的,需经党组织书记、两委集体研究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规范村干部工资、补贴和报刊、会议费限额,增收节支。

1.4建立健全台账,规范处置资产资源

一是建立资产资源管理台账,实行动态管理;二是规范招投标,单项物资采购1万元以上和工程建设、集体资产资源拍卖、发包5万元以上的,都要委托乡(镇)招投标中心进行;三是所有大额度资金支出、大型资产资源处置必须经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报账时必须携带有关会议记录、协议、合同等材料,符合程序和规定的才能入账。

1.5加强监管力度,保证集体经济安全

一是开展村干部离任和任职期经济审计,查清集体“三资”和经济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制定并执行财务管理、工程建设项目、采购招投标管理等制度和财务核算流程,预前防范,确保经济活动不出问题;三是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村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当即开出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并督促整改到位;四是定期将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上墙公布,接受有关部门和干部群众监督,及时堵塞管理漏洞,保证集体财产安全。

1.6探索发展办法,不断增加集体收入

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一是开发利用集体闲置土地,对预留的机动地、依法收回的承包地、没有发包给农户的“四荒”地,进行拍卖流转,获得资源收益;二是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对废旧村部、仓库、埕院、可利用店面等改造后出租、出让。对废弃和不可改造的危房等进行拍卖,得到资产收益;三是开发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统筹利用生产、生活安置地,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争取资金项目,兴办村级集体企业等取得收益。

2存在问题

2.1个别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不够强

农村三年一换届,一些村干部存在短期心理,不考虑集体经济长远发展。部分村干部认为,村组织工作量多,没有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信心和动力。个别村干部虽有发展集体经济的愿望,但没有思路、措施和办法。

2.2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

制定村级财务收支计划时,缺少发展生产和增加集体收入计划。一些村依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维持运转,有的村集体为了完成上级指标,不履行程序借款甚至个人垫资完成任务。

2.3生产性支出比例小,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许多村用于生产经营的支出不多,非生产性支出比例大,特别是报刊订阅费、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等开支多,造成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2.4存在不合理支出,削弱了集体经济

一是有关部门向村级集体摊配各种赞助、捐赠;二是许多村不按规定支付慰问费、奖励金、活动费等;三是个别村用村财垫付社会抚养费;四是个别村滥发补贴、福利,报销商业保险费等;五是完不成征兵、综治、殡改、卫生等任务,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被截留扣发。

2.5没有化债计划,债权债务管理不力

许多村既没有对债权进行有效追讨,也没有合理制定偿还到期债务计划,造成债权和债务连年累积,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2.6集体产权不明确,难以发挥大的效益

没有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所有权进行界定,村级集体资产资源难以进入市场交易,无法融资。没有完善的资产资源评估制度,产权转移时,没有合理确定价格,无法保值增值。

3发展思路

3.1加强培训引导,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意识

一要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加强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二要组织参观学习,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观摩、学习;三要完善考评机制,号召因地制宜,开辟多种经营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3.2严格执行规定,减少村集体各种不必要的支出

一要制定详细的年度收支计划,杜绝不合理支出,严控非生产性支出;二要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堵塞管理漏洞;三要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超限额支出要经过村“两委”、成员大会民主讨论决定;四要定期公布账目,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收支清楚,干部清廉。

3.3认真清产核资,保证村级收入稳中向好

一要清理集体债权,认真履行经济合同,及时催收租金、承包金,逾期违约的,通过法律途径追回;二要对留归集体的土地补偿费,只能用于发展生产,不能用光、分光;三要有计划偿还到期债务,对实质上不属于村级集体的债务进行剔除,确保不再产生新的债务。

3.4充分挖掘潜力,发挥资金资产资源最大的效益

一要充分利用资金,发展项目,增加收益。对闲置和荒废的资产资源,要通过改造、流转、拍卖等处理,实现经济效益;二要对价值被低估或不合理利用或承包中显失公平的,要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增加集体资产资源收益;三要对其他占用的资产资源,要加强管理,充分利用,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3.5及时落实产权,将资产资源转化为资金和资本

村级集体拥有的固定资产和资源,要进行界定,落实产权,取得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证书后,将用于抵押、担保或进入交易市场,为村级集体融资,帮助村级集体实现经济腾飞。

3.6建立奖惩机制,激励村干部积极发展集体经济

一要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对兴办的村级集体企业予以支持;二要帮助村级集体企业融资,对待龙头企业、新兴集体经济组织,要安排财政扶持、项目资金时,倾钭村级集体企业;三要采取提高政治待遇和经济鼓励相结合的办法,对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村干部,予以表彰,或从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奖金予与奖励,并对不履行职责、完不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的村干部,给予责任追究。

3.科洛镇关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 篇三

为提高xx镇村级组织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切实转变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局面,我镇以现有集体资源为依托,多途径探索发展新道路,走出了一条“开创与整合并举”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特色道路。现将我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措施、成效及下一步规划作如下汇报:

一、主要措施

1、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积累,加强农村集体固定资产管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重点在厉行节约,增加积累,难点在农村集体固定资产的管理。长久以来村集体资源得不到有效地利用和发挥,一些老村室、老学校常年闲置,集体固定资产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使用价值,前期积累昙花一现,集体经济前功尽弃。我镇为切实整合现有的村集体固定资产,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鼓励并支持各村以承包租赁的方式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加强价值形态的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同时利用午季秸秆禁烧、国家和县级财政资金超常规大投入、各类大型农机具大批量购置这一契机,为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发挥财政一次性大投入、多年收益见效的作用,我镇鼓励各村成立以村级集体经济为主导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成立的有xx村农机专业合作社。

2、招商引资,借鸡下蛋。我镇一方面通过制定优惠政

通过将集体土地租赁的形式,增加集体性收入。另一方面,加大对各村的资金扶持,帮助有关村建成一批集体性质的主导产业示范基地,并做好相关服务,加快村办企业发展集体经济的步伐。例如xx村于2014年上半年以村的名义集体出资60万元创办了“康乐水泥制品有限公司”,2014年实现经营收入16万元。

3、坚持把夯实基层党建基础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之举。xx镇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始终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当做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切实提高乡村干部尤其是后进村干部的素质,培养一支有一定文化水平,敢创敢干的村干部队伍。为强化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认真实施涉及我镇的各项民生工程,我镇实行村级工作“周提示、周评估”和“政务清单”交办等制度,落实“村为主”工作机制,并为全镇9个村选强配齐村民小组长126人参与村级工作。同时注重对软弱涣散村洪河村的整顿,重点整治村干部作风不实、班子不团结、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通过深入分析问题根源,细化整改方案,整顿成效明显。使干部在新形势对于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统一共识,积极探索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发展集体经济工作中去,使基层党组织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二、主要成效

思维。镇、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开始有了清晰的发展思路,逐渐克服了过去僵化的发展模式和怕发展集体经济失败的心理,积极开拓思路,探索新型发展模式,为集体经济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二是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些村开始盘活集体资产,部分村对耕地实行土地托管,实行集约化种植。xx村是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在镇党委的指导下,村两委带领群众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创新管理形式,发展现代化农业,全村涌现出伯乐种植专业合作社、晓东种植专业合作、晨润种植专业合作社,村办企业“康乐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三是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通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鼓励各村创办企业,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来客商创业办厂,不仅使各项配套设施得到完善,同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了转移,村民收入得到稳步的增加,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三、下一步规划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下一步我镇注重将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和村级后备干部,引导思想素质高、有经济头脑、善经营的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着力打造一支战斗能力强的党员队伍,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发挥资源优势,盘活闲置土地。下一步我镇针对各村现有的集体资产的使用和利用存在长期闲置的情况,积极鼓励各村盘活旧村室、旧学校,利用和发挥好其应有的价值,鼓励企业在闲置土地上落户办厂,一方面增加集体收入,另一方面也为周围村民提供更大的就业市场。

3、坚持以产业带动,促进农民增收。下一步我镇将重点培育特色产业,改变当前农产品加工“小而散“的生产格局,鼓励各村建立粮食种植基地、绿色蔬果采摘基地,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集体经济的“造血”能力。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根据各村的发展现状和已有的优势资源,积极吸纳客商到我镇发展企业,让有经济优势的企业来村发展种植业,解决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拓展业务。

4.科洛镇关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 篇四

中共鄯善县七克台镇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九月七日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狠抓落实

努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为确保到2011年年底七克台镇所有行政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按照地委、县委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总体要求,镇党委、政府立足地缘优势,积极探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着力推动项目建设、见效,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村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物质基础,有力提高了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现将七克台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七克台镇总面积3792平方千米,土地面积2500平方千米。总人口16451人,下辖8个行政村,1个牧业队,33个村民小组,15个站所,1所医院,5所学校。截至2010年年底,全镇8个行政村有空壳村3个,分别是巴喀村、台孜村、南湖村;经济薄弱村2个,分别是库木坎村、热阿运村;中等村3个,分别是七克台村、亚坎村、黄家坎村。截至目前,七克台镇8个行政村全部完成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目标任务,全镇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共计479786.69元,到年底可达516833.69元,较去年增长35万元。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今年党委换届以后,因人事变动,镇党委及时调整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和包村联系点领导,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建副书记任副组长,各包村领导干部、村支部书记、主

任、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形成了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包村领导、村干部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及时制定下发了《七克台镇2011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目标任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镇党委结合实际,制定了《七克台镇2011年—2012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目标责任书》,镇党委书记与各包村联系点领导、包村联系点领导与各村党支部书记层层签订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责任体系。

2、狠抓落实,推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

(1)三村大型机械租赁项目,充分利用七克台镇与鄯东工业园区和沙尔湖煤田较近的优势,结合工业企业大型机械需求量大,而七克台镇与企业长期以来建立了良好协作关系的实际,镇党委将三个空壳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补助资金75万元捆绑购买了两台柳工牌铲车,因镇党委、政府在联系铲车租赁方和铲车管理方面较有优势,铲车由镇党委、政府进行管理,与三个村签订协议,保证在8月15日前拨付每个村5万元的收入,同时,将剩余部分资金作为铲车折旧,列入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专户。自今年3月底以来,两台铲车已赚取租赁费17.935万元,其中,已入账15.5万元;未付租赁费2.435万元。三个村共拨付15万元,剩余资金将纳入镇铲车专户。

(2)库木坎村捆绑补助资金给金汇公司流动资金借款项目,通过县委积极协调,库木坎村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补助资金10万元借给金汇公司用于流动资金,金汇公司按照每年20%的比例分红,即每年可保证2万元收入,2万元已于7月20日拨付至库木坎村。库木坎村、亚坎村、黄家坎村、热阿运村第二批金汇

入股分红项目分别入股10万元、15万元、20万元、15万元,7月底,已获得分红2万元、3万元、4万元、3万元。

(3)热阿运村与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将10万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补助资金借予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流动资金,支持合作社的发展,村集体每年获得分红2万元已入账。

3、加大力度,确保完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标任务。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力度,在推动空壳村、经济薄弱村项目见效的同时,进一步摸清家底,多渠道挖掘收入潜力,寻找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新办法,截至目前,七克台镇8个行政村全部完成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的目标任务。(详见附表)

4、强化监管,确保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规范运行。建立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专户,坚决制止以各种名义挪用、占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资金,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在拨付项目资金时,镇党委与村党支部签订了资金使用协议,定期对项目资金安排使用情况进行监管,杜绝和避免壮大集体经济资金的浪费和流失,保证壮大集体经济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各行政村财务收支的监管力度,各行政村的每笔开支和效益的投入情况,由包村联系点领导负责把关审批,并通过运用“四议两公开两监督”工作法接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监督,确保每笔开支和投入真正公开透明,有效地使用资金和降低资金的投资风险。

5.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 篇五

我处现有行政村12个(其中5个村改居委会),农业人口7869人,蔬菜面积2800亩,粮食面积3000亩,水产养殖面积8800亩,企业37多家。2010年全处村级企业完成工业销售3.3亿元,同比增长13.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750元,同比增长11.2%;村级经济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7亿元,同比增长10.5%。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重点加强了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叶家门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洪湖清水大闸蟹养殖示范基地等10个农业特色示范基地及德炎水产、兴业棉纺织公司等3个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主动与万方超市、服装公司等单位合作,订立购销协议,通过“公司 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大力培植各类专业协会,实施品牌战略。特色水产养殖进一步发展,四大家鱼名优产品养殖比例不断扩大。

二是发展领域向纵深方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已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农业经济,二是广泛涉足一、二、三产,向各种

领域纵深发展。一产方面,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二产方面,重点发展建材、服装、产业。三产方面,在进一步巩固零售商业、小商品、餐饮、修理等服务行业的基础上,向交易市场、房地产开发、家具装饰等行业延伸,并使其成为村级经济三产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是私营个体经济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了多种鼓励私个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私个经济的扶持力度,私营个体经济的竞争优势日渐显露,成为我处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补充。各村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地域优势,抓住农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培植一批私人企业。这些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严格管理,注重创新,重视人才,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稳步提高。目前我区现有村级私营企业450多家,占全区私营企业总数的72%;个体工商户2900多家,占全区个体工商户的49%。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及加强的方面

近几年来,我处农村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富民强区”的总目标,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实施“富民强村”战略,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

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1、扎实开展“五好村”、“五好示范村”创建活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巩固前几年创建成果的基础上,2010年办事处党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新一轮《“五好村”、“五好示范村”评比考核细则》,提高创建标准,加大创建力度,进一步提升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重点从选准配强村干部队伍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村级领导班子结构,提高村级领导班子抓经济工作的能力。采取处机关下派、企事业单位交流、邻村调配等形式,多渠道选配村干部,重点抓好“领头雁”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全部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5岁以下的占77%,大专以上文化的达70%。全处建立了一支常数为21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村干部管理更加规范。近两年来,全处先后涌现出洪林、柏枝、叶家门、万家墩、老官庙5个年纯收入超100万元的“五好示范村”。

2、大力整顿扶持经济薄弱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98年以来,我处对经济薄弱村采取“一定三帮”的措施,由一名处领导亲自挂帅,一名部门领导定点负责,带领3个部门与帮扶村“结对”挂钩,努力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一是强

素质,优化班子结构。调整了1个经济薄弱村的领导班子,使一批有脱贫致富信心,有开拓进取精神,奉献意识强,懂经营、善管理的中青年骨干,走上了村领导岗位。二是寻项目,培植经济增长点。处定点领导和处级机关部门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大兴村召开了12个现场办公会,开展了“寻项目、筹资金”活动,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投入资金30多万元,解决问题120多个,盘活了大兴村的砖瓦厂等闲置资产,为经济薄弱村的早日脱贫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0年,大兴村已彻底脱贫。

3、积极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以提高村党支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为重点,将培植符合产业化要求、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致富示范园”作为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按照“多形式组建、分渠道筹资、灵活性经营、特色化发展”的思路,通过“送出去”(组织40多名农技人员、党员干部种植、养殖大户)和“请进来”(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召开农业“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推进会和现场观摩交流会,大力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全处80%的农业村建立了村级“科技致富示范园”,6个达到处级以上“科技致富示范园”的标准,150多名党员干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已有556户农民被引上了致富之路。

4、大力清理村级债权,巩固村级集体经济基础

6.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篇六

镇村地处镇东南部,东北与县乡相连,西南与乡接壤,西北与乡相望,幅员面积118余平方公里,距县城114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年平均气温1。3°c。境内草场水草丰茂,盛产虫草、贝母、大黄、秦艽等名贵药材,栖息着岩羊、狐狸、狼、旱獭、天鹅、鼠兔等野生动物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但长期受交通条件制约,村集体经济薄弱。

该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20xx年有农牧民195户、人口962人、劳动力462人,人均纯收入10000元,经济总收入1053万元。现有共青团员8名,民兵应急队伍一只共7人。村是一个牧放藏系绵羊、牦牛为主的纯牧业村,是镇产业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地村之一。有天然草场17。8万亩,禁牧面积52708亩、休亩面积23397亩。各类牲畜33715混合头,其中牦牛10076头、马692匹、羊22947只。

一、发展现状

20xx年村集体经济主要靠国家投入,自己创收办法不多、收入来源单一。该村为充分使用1800亩共有草场,经村民一致同意,通过幸福美丽家园项目购牛105头,其中:牦母牛100头,种公牛5头,在村集体公共草场饲养,预计每年产成活仔可达40头,初步估算年产值可达40000元。所得盈余利润30%用于贫困户帮扶扶持,40%用于全村群众分红,剩余30%用于村集体积累或者公共事务。20xx年,该村为规范管理村集体经济,在20xx年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成立了诺央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再次引进种公牛10头,修建暖棚10个共计800平方米,为该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经验做法

(一)科学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凡事预则立”,该村“五个一”帮扶力量充分深入村组和农户家中进行调研,认真分析该村的资源优势和不足,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协助和实到村“两委”班子选好牦牛养殖路子,因地制宜地制定集体经济发展期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二)整合资源夯实村集体经济基础。该村以实现20xx年贫困村退出和提高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出发点,以增加群众收入为立足点,充分整合公有草场1800亩、牦母牛100头、种公牛15头、暖棚10个800㎡等资源,通过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引导牧民积极投入生产,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三)切实加强村集体经济资产管理。一是全面推行“村财民理乡监管”机制,建立健全村级财务预决算、现金管理、开支审批、经济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确保支出科学合理、收入不折不扣。二是加强民主监督。认真抓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落实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提高村财务公开质量和效果。三是开展村级集体资产核查工作,建立产权明晰的资产管理制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该村的村集体经济在近三年中取得一定的成绩,村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发展方式上较为单一,草场少,收益周期较长。为此,在下一步发展中,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草场质量。对村1000亩沙化草场进行助理、围栏封育,遏制沙化草原扩大;对全村质量较差草场8万亩进行全面补播。

(二)加大畜种改良。在现有的牦牛基数上,优化畜种结构,通过引进种公牛实行品种改良,提高牦牛养殖效益。

(三)强化教育引导。要充分利用农牧民夜校、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等渠道,邀请农牧技术专家,加大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农牧民群众的致富本领。

(四)以镇集镇建设、唐热路建设为契机,发展旅游服务业。计划在20xx—20xx年建全村旅游合作社,建牧家乐、旅游营地2处,吸纳就业人员16人。

随着党惠民政策的不断深入,村的集体经济达到了贫困村退出标准,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观,村级活动阵地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村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相信,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村农牧民群众的奋斗拼搏下,今后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将越来越幸福。

7.科洛镇关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 篇七

根据《中共重庆市大足区委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行动的通知>的通知》的要求,紧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时代主题,结合我镇“漫行杨柳河

醉美自然村”建设契机,深入田间地头,切实开展了调研工作,进一步了解了我镇以杨柳社区为示范点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以点带面,客观分析了我镇建设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杨柳社区经济发展现状

杨柳社区位于宝兴镇西南角,是“漫行杨柳河

醉美自然村”项目基础村,距三驱街道1.5公里,距宝兴镇街道5公里,现辖11个居民小组,1075户3875人,现有耕地面积3301亩,林地面积2000余亩,果园面积150余亩,养殖水面面积1000余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区。

(一)优化产业结构,集体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杨柳社区作为全区财政资金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试点村之一,紧紧围绕新型农村建设,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农业,引进亮洁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丰禾农机专业合作社、厚义蔬菜专业合作社入驻,按照保底分红发展模式,2017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10余万元。

(二)加大基础建设,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高

一是紧紧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农村的机遇,认真贯

2缺乏,科技含量不高,跟不上当下新型的农业发展要求,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三、发展建议及思路

(一)找准发展方向,拓宽创收渠道。一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财政资金资源配置机制,整合涉农、扶贫等相关项目和资金,用好国家政策举措,发挥整体合力。以现有的稻田虾、月斧山家庭农场、禾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特色产业为依托,规划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二是以“醉美杨柳河”为主题,将月斧山家庭农场、亮洁稻田虾养殖基地、家庭农场及杨柳河杨柳段连成一片,进行综合打造,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农业,让田园变公园,让农居变客居,让劳作成体验。三是盘活月斧山1000余亩集体土地等现有社区集体财产,通过自主开发、业主投入等方式,充分发挥集体资产经济效益,促使闲置资产增值增效。同时将道路、山坪塘、杨柳水厂等公共设施折合成资产,以打捆方式入股农业经营主体,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效。

(二)加速农村产业融合,利用“三变”改革机制。一是将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与一二三产业紧密融合的发展思路相结合,与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相结合,结合杨柳社区正在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扶贫开发、产业发展等项目,成立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从而增加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二是谋划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物流、农技培训等产业;同时拓宽“醉美杨柳河”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园配套服务功能,兴建农家乐、乡村酒店、乡村旅游等经营实体,深入学习月斧山家庭农场定制农业成功经验,积极探索“互联网+”经营模式,不断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三是逐步推广农村“三变”改革。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村集体、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合作共赢。

(三)提升班子能力,创建战斗力队伍。

8.科洛镇关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 篇八

***区2009年青干班学员 ****

根据区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20**年6月25日至7月3日,我们青干班学员在区委党校的组织协调下,深入到农村一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参观考察等形式,就如何发展壮大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总体情况

***区现辖3镇4乡5个办事处,150个行政村,有农村人口16万余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缆农村工作全局,以增强农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就。

2010年全区农村经济实现增加值5.3亿元,增长5.5%。农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563元,增长12.7%。粮食种植面积17.8万亩,总产7.13万吨斤;出栏牲猪20.5万头、牛0.98万头、羊2.02万只、水产品产量4400吨,分别增长7.67%、8.89%、5.21%和3.33%。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百雄堂、庆阳牧业、万宝食品、举步维艰;同时,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干部从事村级组织工作的信心和积极性。

(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导致村级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受到削弱。在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条件下,大部分村民凭借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和自身的聪明勤奋先富了起来,然而一些村由于忽视统的一面,村级集体经济并未获得有效发展,有的反而进一步萎缩衰退,村集体入不敷出,村级组织的功能和在村民中的威信也因此弱化、下降。

(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导致村级集体公益事业无钱兴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村级组织承担起大量村级集体公益事业的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供给,然而,一些村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没有经费来源,根本无钱进行村级集体公益事业建设,以至于村民怨声载道,村两委干部威信难以树立。

总之,当前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而带来的农村工作的一些负面问题令人担忧,已经成为了农村基层组织、基层政权能否得到巩固、农村工作水平能否得到提升的基础条件和重中之重问题。因此必须把解决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来抓。鉴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为此,我们对造成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原因进行了仔细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原因:

客观原因:一是缺资金。乡、村债务负债严重。经了解全区3镇4乡5个办事处,150个行政村,目前共欠债5.467亿元,续稳定发展。

三、几点建议

在推进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立足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进一步解放思想,敢破难题,理清思路,积极探索一条符合农村实际的发展路子。针对我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选好班子,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建设至关至要。要继续全面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和选派区、乡机关年富力强的干部到村任第一支部书记,深化“三级联创”和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活动,进一步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设臵和活动方式,切实加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注意发挥好村委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万宝镇江溪村之所以有今天的蓬勃发展,跟有一支团结一致,年富力强的村支两委班子是分不开的。

(二)出台政策,积极扶持集体经济。建议区政府尽快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我区村级集体经济的具体实施意见。由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母鸡项目”,并在资金、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同时整合各有关部门扶持农村的资金,捏指成拳,捆绑支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建设,重点帮助经济薄弱村尽快增强“造血”功能,使其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断壮大。

2、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资源节约型”集体经济。地处城郊、自然条件优越、具备一定农特产品资源优势,以及旅游资源丰富、民间文化优势突出的村,通过发展农家乐、度假村、休闲观光农业等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如万宝镇浒石村村支两委充分利用地处仙女寨生态旅游区这一区位优势,积极做大做强旅游休闲产业,全村已开办乡村旅游农家乐餐饮店13家,个体运输车4台,工程建筑队伍1个,2008年人平纯收入达5千多元,已列入了湖南省万企联村示范村。

3、依托集体土地,发展“土地流转型”集体经济。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村级集体资产的重要部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可以走依法利用经营土地资源之路,对于地处城镇及郊区的村,区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可制定政策,引导、扶持村集体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或村留用地,兴建标准厂房、仓储设施、农村休闲娱乐设施等二、三产业设施,或通过开展物业租赁经营等方式,有偿转让土地使用权,增加集体收入;对农户无能力开发的承包地、山林等,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村庄整治工程,增加归村集体所有的有效土地,用于发展种养植业,稳定增加村集体收入。

9.科洛镇关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 篇九

我区现有行政村29个,农业人口38916人,蔬菜面积10800亩,粮食面积9500亩,水产养殖面积8800亩,果园2200亩,茶园3100亩,一、二、三产企业600多家。2002年全区村级企业完成工业销售7.4亿元,同比增长28.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260元,同比增长4.93%;村级经济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78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6%,村级经济作为我区五大经济之一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当前,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重点加强了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建设。蒋乔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嶂山水蜜桃生产示范基地等10个农业特色示范基地及五洲山茶场、蔬菜种子公司等3个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主动与万方超市、牛奶公司等单位合作,订立购销协议,通过“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大力培植各类专业协会,实施品牌战略。先后组建了七里甸葡萄协会、蒋乔嶂山水蜜桃协会、金江水产协会、蒋乔蔬菜协会和官塘园艺协会等5个专业协会,已注册“万祥”、“润星”、“润绿”等9个农业品种商标,其中“五洲”、“彭公”牌茶叶,“润农”牌番茄已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惊春灵芽”和“五峰迎春”先后获省级、国家级名茶评比一等奖。特色水产养殖进一步发展,异育银鲫、青虾、鳜鱼、南方大口鲶等名优产品的养殖比例不断扩大。

二是发展领域向纵深方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已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农业经济,二是广泛涉足一、二、三产,向各种领域纵深发展。一产方面,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目前已建成8个区级科技示范园,50户科技示范户,发展了应时鲜果、茶叶、蔬菜种子等6个产业化项目。二产方面,重点发展机械、建材、服装、工艺品和电子等产业,生产的数控机床、锻压机床、磁性材料、通讯器材、电碳制品、环保设备等产品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三产方面,在进一步巩固零售商业、小商品、餐饮、修理等服务行业的基础上,向交易市场、房地产开发、家具装饰等行业延伸,并使其成为村级经济三产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是私营个体经济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了多种鼓励私个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私个经济的扶持力度,私营个体经济的竞争优势日渐显露,成为我区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补充。各镇、村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地域优势,抓住农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培植了东亚碳素厂、江东铸造厂、光华锅炉厂、新光明大酒店等一批规模私个企业。这些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严格管理,注重创新,重视人才,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稳步提高。目前我区现有村级私营企业450多家,占全区私营企业总数的72%;个体工商户2900多家,占全区个体工商户的49%。

二、我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几年来,我区农村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富民强区”的总目标,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实施“富民强村”战略,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1、扎实开展“五好村”、“五好示范村”创建活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巩固前几年创建成果的基础上,2002年区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新一轮《“五好村”、“五好示范村”评比考核细则》,提高创建标准,加大创建力度,进一步提升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重点从选准配强村干部队伍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村级领导班子结构,提高村级领导班子抓经济工作的能力。采取镇机关下派、企事业单位交流、邻村调配等形式,多渠道选配村干部,重点抓好“领头雁”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全部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5岁以下的占77%,大专以上文化的达70%。全区建立了一支常数为150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村干部管理更加规范。近两年来,全区先后涌现出黎明村、韦岗村、四圩村等5个年纯收入超80万元的“五好示范村”和10个年纯收入超30万元的“五好村”。

2、大力整顿扶持经济薄弱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98年以来,我区对经济薄弱村采取“一定三帮”的措施,由一名区领导亲自挂帅,一名部门领导定点负责,带领3个部门与帮扶村“结对”挂钩,努力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一是强素质,优化班子结构。几年来,共调整了5个经济薄弱村的领导班子,使一批有脱贫致富信心,有开拓进取精神,奉献意识强,懂经营、善管理的中青年骨干,走上了村领导岗位。每年在区委党校或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进行为期7-10天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使村级集体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二是寻项目,培植经济增长点。区定点领导和区级机关部门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蒋乔镇马山村等12个现场办公会,开展了“寻项目、筹资金”活动,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投入资金30多万元,解决问题120多个,先后培植了蒋乔镇嶂山村白花桃园、官塘桥镇秀山村高标准茶园等农业发展项目;帮助官塘桥镇平山村、开发区蒋家门村兴建门面房40间;盘活了蒋乔镇马山村的砖瓦厂等闲置资产,为经济薄弱村的早日脱贫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1年,全区6个经济薄弱村已彻底脱贫。

3、积极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提高村党支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为重点,将培植符合产业化要求、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致富示范园”作为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按照“多形式组建、分渠道筹资、灵活性经营、特色化发展”的思路,通过“送出去”(组织40多名农技人员、党员干部种植、养殖大户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抓好“十园百户万亩”工程。三要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检测标准和统一产品标示。四要推进农业市场化。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市场信息搜集利用,大力培养农民经纪人,积极发展专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基层农技服务组织组办、领办、合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当经纪人。五是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以骨干企业或营销大户为主成立行业协会,健全职能。通过行业协会,制定本地区农产品的规格和标准,协调产量安排,避免恶性竞争,扩大订单农业的覆盖面,提高履约率,稳定农产品购销渠道。对外宣传产品,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促进产销衔接。预测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降低农业经营风险,保护协会成员的利益。

其次,以企业改制为基础,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一要抓住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吸纳民资和外资,充分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做大做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二要大力发展农村私营个体企业,将小、微、亏集体企业以多种形式出售转让给个人经营,集体企业闲置的厂房、生产设备等可以出售或租赁给私营个体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三要走以农兴工的路子,结合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流通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工业部门。

第三,培育生产要素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快速发展城市近郊农村服务业。一要加快专业特色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巩固和扩大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二要积极开拓农村商品零售市场和生产资料销售市场,采取联购分销、联销经营等形式,增加农村商业网点建设,采取送货下乡等方式扩大农村市场的销售比重。三要发展仓储流通业。借助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选择交通便捷、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集中的优势地段发展仓储流通业,建设大型物流中心。

3、狠抓环境建设,为富民强村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首先,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围绕“优化环境、提升功能、注重创新、突出特色”的要求,合理制定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抓好村组道路建设、自来水入户、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营造招商引资的一流载体。

其次,积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优化投资软环境。要按照WTO的要求,改革登记注册办法,降低市场门槛,简化办事手续,取消许可控制,改行政审批方式为市场监督方式。进一步加大清费治乱力度,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建立监督举报机制。

第三,强化金融服务,拓展融通发展资金渠道。要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加大对农村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提高授信额度,简化手续,强化监测。引导和规范民间信用,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

最后,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经济、农业、科技等部门要及时做好各类产品、市场等经济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及时对各类产品进行收益、风险预测,向基层党组织、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

10.科洛镇关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 篇十

XX市“十一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日前,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围绕“十一五”期间壮大发展我市农业经济的思路、重点和对策进行了认真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总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首位,认真加强对农业经济工作的领导。各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总体目标,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放到突出位置,作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目前全市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得到改良,优质高效农产品比重逐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效益增加明显;区域经济特色逐步显现,优势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林牧渔业在农业中比重、支柱产业、主导产品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均有所增加;产业化经营势头良好,农产品流通市场比较活跃;农产品质量建设从无到有,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据统计:全市2003年作物总播种面积196.69万亩,复种指数217.82,全年粮食总产量52.20万吨,油料作物及蔬菜产量43.72万吨;生猪饲养量154.5万头,家禽饲养量1754万羽,山羊饲养量63万只,奶牛饲养量1062头;养殖水面6.53万亩,水产品产量1.64万吨;全市有林地面积32.3万亩,林木覆盖率17.2%,活立木总蓄积量60万立方米;常年白果产量4000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银杏树占地面积26.6万亩。各项指标与2000年相比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农民收入4093元,比2000年增760元,增加22.8%。农业的稳定发展为农民的增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析这几年我市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农业内部结构渐趋合理,增效显著。

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农民增收的一条主要途径。近几年来,全市在大农业内部着力提高多种经营及林业的比重。据统计:目前,多种经营产值占整个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6.5%,比2000年增加9.3%;农民人均来自畜牧水产业收入450元左右,占来自农业收入55%左右。种植业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面积扩大较多,低效作物种植面积有较大的压缩。粮经比例达到59:41,种植业效益年均增长8.4%。

(二)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科技水平有较大提高。

各级、各地积极优化种植、林、牧、渔各业的品种结构,加快了传统产业升级步伐,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全市稻麦油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三元杂交瘦肉商品猪推广面达65%,优质率达到50%;家禽良种覆盖率达100%;特种水产养殖面积达1.32万亩,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20.2 %,特种畜禽、草食畜禽、优质果品、时鲜蔬菜也得到明显的发展和提高。

(三)区域经济特色明显,优势主导产业不断壮大

经过前几年的努力,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几个具有较大规模和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各地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种养项目,全市优质稻米、优质油菜、优质小麦、无公害及草食畜禽、银杏经济林发展迅速,渐成规模。其中双低油菜、优质小麦面积比2000年扩大了近15万亩和10万亩,草食畜禽增长50%左右,其中奶牛饲养量是2000年的12倍,银杏经济林总面积达到12万亩,扩大近8万亩。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实质性进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农业、规模农业、效益农业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并看好,投资创办、经营订单农业生产、畜禽和特种水产养殖、林果园艺种植、农产品加工销售的人越来越多,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增加,产业范围不断向产前、产后延伸。全市的优质粮油开发、特种水产、经济林果、花卉苗木、食草畜禽等主导产业的产业化经营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的典型。如:市水产良种场的水产品加工;兆胜集团等银杏系列产品的开发;市农科所的外向型蔬菜订单生产;弱筋小麦订单生产;“三零”面粉、“金太阳”、“宏达”乳业、猪副产品加工;“恒鑫”肠衣等。

(五)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进展顺利。

农产品质量建设关系到农业经济的生死存亡,近两年来逐步得到了全市上下的普遍重视。市农业局在强化农产品基地、农业投入品和农业市场准入等方面管理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积极开展创建、申报、认证、检测工作。共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8个,申报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19个;对 8个农贸市场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定省级农业地方标准 7项、泰州市农业地方标准 10项,有机农业标准7个,企业标准40多个;正在建设和申报的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区19个。

(六)农村劳动力培训与转移持续正常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有培训机构35家,2004年上半年共培训8250人次。全市劳动力总数51.3万人,已转移34.8万人(女性11.9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7.9%。仅市农干校近几年就举办电子操作工、电动缝纫工、家电维修、机电、农产品加工贮藏与营销等培训班共三十多期1708人,均实行了转移上岗,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七)农业行政执法打假护农初见成效。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资市场秩序的规范和整顿,严打农资违法行为,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等部门依法执法,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各类农业违法案件,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利益。目前我市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无证照经营农资的现象明显减少,农资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逐步增强,假冒伪劣产品得到有效遏制,农资产品质量明显好于以往。

二、存在的不足和主要制约因素

(一)地区间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较大

部分地区干部群众对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上缺乏深度和广度,还没有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农业发展的现状、机遇和挑战。思想上的差距导致行动上的滞后。一些地方的传统农业结构并未从根本上打破,结构调整单纯依靠总量扩张,面积增减,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模仿性。

(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够强,产业化进程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不强,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大部分农产品仍以原料或初级产品进入市场,难以参与国内外大市场、大流通的竞争,难以抗御市场和自然风险,效益较低;二是农业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业龙头企业偏少、偏小,还不能与农户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对产业发展带动作用较弱;三是农产品产业化项目规模小,特色项目少,由于生产规模小,销路不畅,农业的比较效益较低,增收增效的效果不显著,空间不大。除近两年发展的大田银杏外,上千亩的高效种植项目、几百、千万元产值以上的高效养殖项目还不多见;其它高附加值项目也比较有限。

(三)农民和农业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

一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目前,我市围绕贸工农、产加销诸环节创办的各类服务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尚不能为广大农民提供全过程、全方位、运作灵活的社会化服务。政府部门对市场调查、市场引导、技术培训、技术服务还不够到位,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能力还较弱,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农业结构调整的运行机制和操作体系尚未完善。如一些有合适项目的农民因缺乏启动资金而不能实施,农户贷款因无人担保尚难操作;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相适应的土地流转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市政府制定的一些优惠政策有待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农产品收购过程中“优质优价”难以实施等等。三是农民经纪人队伍、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的中介服务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四)农业科技服务与农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不相适应

一方面,目前我市农业科技队伍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事粮油和大宗多种经营的技术指导,对市场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所需的技术和知识相对缺乏,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结构调整的需要还不相适应。一些农技事业单位、乡镇农业服务部门在实业化、系列化上探索不够。另一方面,事业单位改革以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领导相对弱化,指导全市农业经济的发展缺少最直接的抓手,多数乡镇农技人员工资无着落或不按时发放,有的忙于经营,致使技术指导、服务到位率也有所下降。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有待进一步强化。

农产品质量建设的情况与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需求还远远不相适应,放心菜、放心肉工程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加强,也迫切需要全市上下引起更高的重视和关注。

此外,信息不灵、流通不畅、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投入不足等都直接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健康和快速发展。

三、“十一五”期间推进我市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发展重点

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时期,必须从战略高度着眼,与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我市农业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对各类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供需趋势的预测,对本地优势潜力作综合分析,确定主体发展项目,逐步形成区域规模,发展产业化经营,实施龙头带动、名优品牌和科技兴农战略,不断占领和开拓市场,取得长远的市场优势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一)基本思路:

按照中央、省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我市农业经济升级换代步伐。充分发挥我市自然资源和经济、技术、区位优势,积极主动与国际、国内市场接轨,把准市场需求与发挥优势的结合点,因地制宜,加快主导产业、优势产品、特色经济的培育。以绿色产业起步,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流通和加工型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开发、社会化服务。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重点

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名、特、优、新品种。着重是集中力量围绕本地区的主导产业、优势产品、特色经济制定规划,落实扶持政策,强化协调服务。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几大优势主导产业如优质稻米、优质小麦、优质油菜、生猪、银杏,有的优势和特色还相当明显,但是发展重点不突出,未形成明显的支柱产业,特别是名优主导产品不多,而且往往是有生产优势,无商品优势或经济优势不明显。针对这种情况,今后的工作重点是:

1、培大培强优势主导产业。

产品的市场竞争实质上是一种优势的竞争。今后应突出重点,大力培育我市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瘦肉型猪、蔬菜、花卉、特禽、淡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的特色种养业。按照“产业特色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的要求,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较大规模集中连片的特色农业产业区、带。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努力提高优势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2、提高农产品的转化能力,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

围绕主导产品的培育和壮大,大力发展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农产品加工业和科技、信息、流通、服务业,延长产业链。着重抓好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加快形成产业优势。

第一,要培育造就市场主体,全面建设市场体系,搞活农产品流通。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格局不可能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主体,难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更难以实现农业经济的最大效益。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专业批发市场,拓展窗口市场,加大产销地批发市场的开拓力度,探索各种现代营销方式,完善农产品市场的配套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

第二、抓好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把市场信息、技术服务、销售渠道更直接、更有效地带给农民。实践表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搞好龙头企业,要重点解决我市龙头企业偏少偏小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搞好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增效。

第三、大力发展农民自己的“产加销”一体化组织。着力形成“一个小组一个运销大户、一个村一支运销队伍、一个乡镇一个运销公司、一级政府一套市场专班、一个产业一个专业市场”的格局。

第四、鼓励、吸引科研院所和技术服务部门以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与专业基地合作,或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提倡工农、工商联手,处理好企业与农户的关系,直接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体系。

3、创新机制,努力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一是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在发展订单农业的过程中,既要搞好规范、引导、服务、监督等工作,又要运用政策法规来规范订单农业,使之健康发展。各职能部门应紧密配合,提高工作效率,及时为群众做好政策咨询、处理合同纠纷等服务,为订单农业开辟一条快捷的行政通道。

二是建立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农产品供求信息网络。建设重点是市、镇两级。要形成覆盖全国、上接农业部信息中心,下联各批发市场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外通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大网络。通过建立起高效的农产品供求信息网络,促进我市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三是全市上下采取市场行为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对结和市场促销活动,把本地的农产品及加工品如银杏、生猪、稻米、优质弱筋小麦等打出去,提高市场覆盖率和占有率。

四是积极推进农技服务产业化。要通过创新服务产业机制,使现有农技服务无论在服务领域、内容、方式和水平上进一步充实、完善和提高,加快实行全程服务。通过发挥农技服务部门自身专长,与农户实行联营制、股份制,建立和完善农业发展的技术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

4、实施绿色农业战略,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目前,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品种、质量的竞争,是科技含量的竞争。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切实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只有通过加大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农产品检测、动植物检疫工作的力度,建立起严格的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才能真正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适应市场需求多样化、产品用途专门化的要求,同时这也是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要确立优势专业品种,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加工水平。通过开发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提高品质和档次,争创名牌,扩大影响,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5、增强科技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走科技兴农的道路,要把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放在重要位置,这是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必然要求。当前,一是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人才、技术优势和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加快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的速度。二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走可持续发展路子。三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普及成熟适用农业技术等示范技术。四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提高科技人员的生活待遇,改善科研条件,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开发和推广优质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科技竞争能力。五是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农业技术培训班,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民能掌握和熟练使用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科学素质。

四、主要措施和工作目标

(一)继续抓好粮食生产,优化和调整种植业结构

根据国家和省今后农业工作的总体规划与要求,首要的是确保粮食稳定增产。江苏省既是产粮大省,也是粮食消费大省,而且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多的粮食用作畜牧业和副食品工业的原料,粮食转化量大,当前粮食过剩只是阶段性和结构性的,必须保持粮食稳健发展。当然,粮食增长主要不是靠扩大播种面积,而是注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近年来,我市粮食种植比例下降,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农产品优质品率不断提高。但是,种植业及其品种结构调整的潜力仍很大,目前价低滞销主要是种次质劣和大路货品种,而质量高、品种优的一般还供不应求,所以要尽快提高档次和品质,增加科技含量。今后要本着稳定稻、麦、蔬菜面积,抓好水稻、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优化调整现有作物的品种结构,积极发展名、优、特、杂粮生产,尽力扩大优质油菜、优质稻麦、优质蔬菜的种植面积,做大做强优质水稻、优质小麦、优质油菜及地下农产品产业。与此同时,积极推进粮油豆肥蔬菜化生产,培植和发展本地名优经济作物,以此提高种植业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十一五”期间作物布局上总体建议是:三麦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水稻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蔬菜面积稳定在20——25万亩,设施蔬菜面积扩大到2——3万亩;优质小麦扩大到30——40万亩;油菜扩大到25万亩左右;花生面积10万亩;鲜食玉米2——3万亩。但是,根据我市各地的具体情况,既要认识到粮食生产的重要,又要防止片面强调抓粮食生产的倾向,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二)大力发展畜牧业,优化畜牧业品种结构

畜牧业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农业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畜牧业产值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一般超过60%,有的甚至达到70~80%。虽然我市畜牧业发展有较好的基础,但总的发展水平仍滞后于发达地区,发展层次也较低,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继续鼓励和支持农民积极发展畜牧业。畜牧业和畜牧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生产经营方面的灵活性,可以分散到农民各家各户进行,也可集中形成规模经营,我市部分畜牧产品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具有比较优势,可以增加畜牧产品出口创汇能力。(2)深入调整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牛、羊、兔等食草动物,搞好农作物秸秆过腹利用,可以充分发挥植物秸秆资源的效能。禽类生产具有饲料报酬率高的特点,应积极发展禽类养殖,为市场提供种类多样的蛋、肉食品。(3)加快畜禽品种改良,调整畜禽结构,改革饲养方式,全面推进畜牧业品种更新和技术更新。(4)要坚持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积极扶持和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经营。(5)加强畜禽防疫治病工作,开展重大畜禽传染病的监测、预防,建立健全科学的防疫体系,有效控制畜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养殖户的生产风险。

(三)挖掘水产养殖业潜力,搞好渔业生产经营。

重点是立足现有基础,不断加大水面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发展名、特、优、新品种的养殖;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水产品质量和产量;抓好水产品包装、冷藏、运输、保鲜和销售工作,延长水体产业链;大力发展水产品精加工、深加工产业,提高水产业的综合开发利用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着重围绕江水养殖、稻田养殖、鱼池混养特水、水产品加工等方面开展工作,在以下四个方面寻求突破。即:以江水暂养鲢、鳙鱼为突破口,探索一套成熟的暂养技术;以南美白对虾养殖为突破口,形成南美白对虾养殖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以池塘设置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为突破口,做大做强斑点叉尾鮰产业化经营;以池塘混养特水为突破口,提高常规养殖效益。着力建好沿江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

通过努力,力争十一五期间畜牧水产业年均增长6%以上,到十一五期末全市畜牧水产业产值达15亿元,全市畜牧水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5%,上市无公害畜牧水产品占总量50%,三元商品瘦肉猪推广率达90%,占生猪总量的60%,规模生产比重达60%以上。全市建立10个二元母猪扩繁场,以苏太母猪为主的二元母猪占栏存母猪60%以上;建立2个良种山羊繁殖场,全市波尔山羊种公羊100头以上,山羊改良率达90%;建立5个地方优质家禽种禽场,优质家禽占家禽总数90%。全市建立30个畜牧园区即5个万头猪场、10个20万羽禽场、5个300头羊场、5个300头奶牛场、5个100亩渔塘养殖场。申报25个无公害畜水生产基地及产品。

(四)大力发展林业,搞好林业结构调整

上一篇:校长教育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告别好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