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教师成长的心灵空间

2024-07-08

拓宽教师成长的心灵空间(精选12篇)

1.拓宽教师成长的心灵空间 篇一

教师心理成长团体活动方案:放飞心灵 感悟成长

团体名称:放飞心灵,感悟成长

团体领导者:

团体对象:

团体活动时间:半天

团体活动场地:能容纳90人活动的教室,无需桌子,每人一把椅子。

团体目标:

1、学会体察自我、增加自我觉察

2、在坦诚、开放的氛围中学习接纳与信任,练习沟通

3、经历一个完整的团体辅导过程(热身、团体初期、团体工作期、团体结束期),领悟团体辅导的精髓,初步掌握团体辅导的方法。

所需材料:

1、200张旧报纸(大张),分成8份,每份25张;透明胶带16卷(小号),剪刀16把2、100张A4纸(可以是用过的,有一面是空白即可)

3、每人带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

注意事项:参与者穿休闲服、平底鞋,不能穿裙子、高跟鞋。

活动程序:

上午:

一、单元一 共度好时光

(一)、热身运动:雨点变奏曲

程序:1学员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表现“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动作。小雨——指尖互相敲击中雨——两手轮拍大腿

大雨——大力鼓掌 暴雨——跺脚

2教师说:(1)现在开始下小雨,小雨渐渐变成中雨,中雨变成大雨,大雨变成暴风雨(2)暴风雨减弱成大雨,大雨变成中雨,又逐渐变成小雨,最后雨过天晴。

活动前简短的指导语:(不超过2分钟)

简要介绍什么是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自助的过程。它可以为健康正常的人提供一种促进自身人格成长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理论基础(团体动力学);领导者的角色(参与者、促进者而非领袖,重在氛围的创设、非评判的态度);对团员的要求(目的是成长、真诚投入、表达真实的想法;作为培训者,通过体验学习,了解团体辅导的过程、原则与方法)

1、活动:刮大风、找家

活动过程与操作:

刮大风:请大家彼此观察一下,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有哪些特征。外部的、内部的都可以,指导者说到哪种特征,具备者必须马上起立换座位,如果还坐在原来位置上就被淘汰出局。

现在,请看看你的左邻右舍有什么变化?你现在感觉如何?

找家:全体起立,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体验一下内心的感受,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然后放开手,分别以3个人、5个人、8个人为一家,自由组合,找自己的家。

活动后分享

2、循环介绍

活动过程与操作:

目的:进一步扩大交往范围,引发个人参与团体的兴趣。

时间:约8-10分钟

操作:八人围圈而坐。从其中一个人开始,每人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一句话中必须包含三个内容:姓名、所属、自己与众不同的特征。规则是:当第一个人说完后,第二个人必须从第一个人开始讲起,第3个人一直到第八个人都必须从第1个人开始讲起,这样做使全组注意力集中,相互有协助他人表达完整正确的倾向,而且在多次重复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他人的信息。

如:A我是XX学校,性格XX的XX

B我是XX学校,性格XX的XX的旁边的XX学校,性格XX的XX

C我是XX学校,性格XX的XX的旁边的XX学校,性格XX的XX旁边的XX学校,性格XX的XX

活动后分享

3、讨论:你参加过(或听说过)团体训练吗?你对它有什么期望?你准备以什么样的状态参加团体?

4、戴高帽

活动过程与操作:

戴高帽:分成8人一组,一人站中间,大家每人轮流说出他的一个优点,要求简单明了。原则上要求只说优点,要真诚,符合实际。被赞扬者反馈大家所说的话,哪些是以前觉察到的,哪些是未觉察到的。在组里谈各自的感想。

5、(后备活动)我心飞翔(略)

下午:

单元

二、明明白白我的心

1、热身:生日接龙

活动过程与操作:

小组成员排成一条长龙,必须按从小到大的生日数字排列,排成后报出出自己的生日看是否有错。注意:整个过程不许说话,只能用非语言沟通

总结与评估

(1)可以用拍掌暗示每个人的数字的方式,让组员们依次排好。

(2)还可以用在手上写字的方式告诉别人你的数字是多少

(3)当环境有限时,不应去抱怨环境,而应该积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4)游戏的过程需要每个人的配合,大家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号码,也要留意其他人的号码,2、同舟共济

3、玩转风火轮:

1)道具:一定数量的旧报纸(40份,胶带4卷,剪刀两把)

2)要求:活动过程中任何人不得出声。只能用眼神、表情和动作表达意见,进行沟通。

3)程序:分组用报纸制作风火轮并玩转它。每组推荐一名组长,活动过程中组长只能以观察者的身份观看,所有成员始终不能用言语进行交流。

4)时间20分钟。完成后组长评价各组的作品和活动。

各人谈感受。

1)你在游戏中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

2)在生活中你也常扮演这个角色吗?

3)你选择这个角色给你带来了哪些满足和缺憾?

4)你有没有发挥自己的长处和创造性?有哪些不足?

5)你是否发表过意见?你是怎么表达的?意见被接纳或否定?你有何感受?

单元

三、我的未来不是梦

1、带领成员回顾团体历程

讨论:

1)、我们经历了哪些活动?

2)、用一句话概括你的团体活动感受。

2、离别赠言:每人发一张大白纸,写上“对XX的祝福”,别在背后,请别人写上他们的祝福与建议。

3、手拉手唱歌

在团体最后一次活动结束时,指导者请大家站立,围成圆圈,将两手搭在两侧成员的肩上,聚拢静默30秒。然后轻轻地哼唱大家共同熟悉的歌曲,并随着歌曲旋律,自由摇摆。尽量找大家会的,全部投入,一首接一首。使全体成员在一个充满温馨甜密而有内聚力的情景中告别团体,走向生活,留下一个永远的、美好的、极有象征性的、难忘的记忆。(可选歌曲:感恩的心、友谊地久天长、明天会更好、真心英雄)

说明:这是团体辅导的一个完整的流程,实施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活动进行增减。

2.拓宽教师成长的心灵空间 篇二

——[前苏联]阿莫纳什维利

精神的荒芜,必然导致心灵的虚空,造成生命的虚无。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用书籍唤醒灵魂,以不断地完善精神与肉体的自我重塑。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意味深长地说道:“儿童的精神世界犹如一座神殿,把它弃置不顾,这无异就是教育的犯罪行为。有句民谚说得好:‘神殿荒芜,魔鬼作祟。’我认为,帮助儿童用人类创造的最美好的形象充实他们的独一无二的精神王国,向其中播下日后赖以形成信念、世界观和道德准则的崇高理想的种子,这是我的神圣天职。”教育教学及教师的神圣天职,就是通过书籍为儿童的一生建筑心灵的圣殿。让书籍真正为学生的精神生活打下亮丽、厚重的底色,为他们的生命奠基。教育从本原意义上来理解是对学生精神的滋润、心灵的涵育、价值觉醒的点化,它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进行。而许多教育家基本上都倡导通过“阅读”,然后,小心翼翼、关怀备至地触及儿童的心灵世界,将闪闪发亮的星星般的“种子”播撒下去,让其在潜移默化与潜滋暗长中发芽发展,并成为指引心灵的光芒。那么,教师如何通过阅读指导引领学生心灵的成长呢?

一、通过阅读指导引领学生拥有自由的心灵

心灵的自由是通过什么来获得的?生命之初,人们主要是通过静观风行水流,深赏草长莺飞,聆听溪声泉韵……通过自然世界的盎然生机来触悟我们心物交会,和着自然之节奏作自由舞蹈。人是自然的产物,同时,人也是符号的动物。随着符号文化的渗入,个体生命及自由往往需要通过文字的阅读而得以锤炼与凝聚。在阅读中,人才会在古今中外的文化经典与智慧精华的涵润中,心灵舒展、自由蓬勃,如长风出谷,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阅读的边界决定着思想的边界,阅读的边界决定着心灵的边界,阅读的边界决定着精神自由的边界。尤其是,在现实生活的重重逼迫与层层压榨之下,许多时候,许多人(包括儿童)心灵无法得到“随心所欲”的延伸与舒展。于是,阅读便成了最佳的“心灵漫游”与“生命充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是儿童心灵自由成长的“精神后花园”。

曾经听一位小有名气的教师在公开场合大谈特谈不能让孩子读《窗边的小豆豆》,其理由就是会给班级管理添乱、添堵。他振振有词地称,谁喜欢一个上课将桌盖开了合合了开上百次的孩子?谁喜欢一个上课老是做小动作的孩子?谁受得了那么调皮的小豆豆?……听课的老师会心一笑,几乎一致表示同意。

这是怎样的阅读逻辑?阅读的目的难道是为了寻找一本“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其实,在规范形成之前,我们更多的是要关注“心灵的自由”与“生命的嬉戏”。让孩子在自由的阅读中,发现心灵的自由、美好与快乐,从而促使他们的心灵自由成长。这些阅读能让学生们了解什么是自由、什么是顽皮、什么是生命的嬉戏、什么是自然发展、什么是美好、什么是热爱、什么是趣味、什么是快乐……不要一出生就把儿童的手脚捆住,防碍其自由舒展;更不要在童年时期就用无形的成人的僵硬标准将儿童的精神也如用襁褓一般严丝密缝地缚住,让儿童的精神不得动弹,不得生长,否则儿童的身心发展就无法自由舒放。这种以成人的旨意为标准的评判方式,就像有位文学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将三角形判处有罪,将平行四边形视为犯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深谙此理,笃行此道。在他的学校中,三十多年如一日,千方百计地鼓励与倡导师生阅读,用阅读来点燃校园生活。他经常开心地和师生们交谈读书的感受,还将学生引进了他拥有成千上万本书籍的私人图书馆……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写道:“每当我把我的每一个学生领进我私人的图书馆里时,我认为那时才是我同我的学生精神交往唯一可能、唯一顺利和幸福的时刻。”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这样将一个个幼小的心灵小心翼翼地带入精神生活(智力生活)的海洋。在书籍的哺育下,无依的魂灵渐渐学会在思想的王国中游泳,并不断地寻求属于自己的方向。只有获得精神生活的灌溉,才能有丰足的精神的成长。

我们要倡导“儿童阅读”,也就是站在健康、健全的儿童观立场上来审视诸多书籍,不能以简单生硬的“道德教条”与“清规戒律”来看待甚至强制儿童应该读什么、不应该读什么。在“三从四德”的防范心理的作祟下,不少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儿童们爱不释手的作品,老师与父母都会极力反对、极力排斥。在童年的河流中,什么是让儿童的心灵更清明、更快乐、更纯洁、更透亮的元素?我们坚信,只有自由的心灵,才会有健康的人格,才会有儿童的道德。

二、通过阅读指导引领学生拥有澄明的心灵

雷夫·艾斯奎斯在《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写道,乐于阅读的孩子能和身旁的世界产生联系,最后具备超越现阶段想象范围的思考能力。他们会在角色、情境和自我之间建立联系,并且把它当成做决定时的参考。某天晚上,我10岁大的学生演出了《亨利四世》中的“亨利王子”和“福斯塔夫”两个角色。不少犬儒之徒质疑孩子们是否能真正理解这两个角色背后的意义。事实上,孩子们的理解力比我们想象的更好:在认真思考亨利王子为了在一个无耻的世界中找到荣誉而奋斗所做出的挣扎和努力的同时,孩子们学到了日后在学校餐厅面临困境时的自处之道。

阅读是内在地打开学生感受世界的“心眼”。在童年时代,如果不幸没有经由细腻阅读的抚慰与调养的人,长大了往往就会变得缺点“心眼”——生活仅仅是穿衣吃饭,几乎很少有心灵的感动,有生命的激动,有人生的冲动……伴随一生的只是一律的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没有在书中浸润、融化,没有细致的情感滋育,没有经历一种期待后的悸动,没有经历一种因神奇而感受到的震撼,心灵就会处于未开窍状态。而这分开明暗清浊的“盘古开天”的事业,只能通过阅读、不断的阅读、深入细腻的阅读,来唤醒心中的巨人,从而“开辟鸿蒙”。心灵的启蒙从来就是一件细致入微、内在深层的呼吸与呼吸之间的“精神交换”,无法自外而内地、强制性地改天换地或长驱直入,只能是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和风细雨、润泽人心。教育的神圣使命就在于“培养自己的学生,从学生们的幼年起就让他们的心灵受到精神美的阳光哺育,使他们的心灵成为纯洁、细微而敏锐,并易于接受道德上的教诲……”而这种内在的澄明,是要通过日积月累的阅读浸润与渗透,方能修持圆润莹亮。

心灵的敏感力往往发生在无声无息与不言不语之中,所谓“于无声处听惊雷”。教师要善于营创与某一主题及情境相称的阅读环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不知不觉、不由自主地受到熏染。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向同学们介绍了一本好书,并且放在“思考之室”,后来他观察到一名叫季娜的女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她忘记了一切。苏霍姆林斯基理解阅读的内在力量,他认为不要去打断正在激动她心灵的思想和情感的潮流,也不必去问她:“你读了这本书有什么想法?它引起你什么样的思想和感情?”让她自己去理解那些思想,去经受内心的体验和激动。后来,季娜在一次讨论会上发言,“读了那本书,使我深信:人不是一粒灰尘,在生活的旋风里一掠而过,便永远消逝,不留任何痕迹……”若干年后,季娜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成了一位幸福的年轻妇女。她回校交流时说,那本书永远留在她心里,她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最喜爱的书。

寻找最喜爱的书的历程,因此也就成了寻找自己“澄明”心灵的过程,也是生命“突然觉醒”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就是人生与生活走向精神的优雅与细致的过程一是精致还是粗糙?是内生还是外鹜?过一种怎样的人生需要阅读来引领:需要心灵听从阅读的召唤,或者阅读听从心灵的召唤!

三、通过阅读指导引领学生拥有丰富的心灵

人只有与世界同在的时候,心灵才会充实而丰富;否则,人的内心世界就会显得干瘪乏味、充满喧哗与骚动。有了阅读作为滋养,生命才会出现不断涌流的状态。“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发现学校里的图书世界,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智力生活的欢乐的话,那么,学校也不会给他什么,他只能怀着空虚的心灵走进生活中去。”

阅读丰富学生的心灵生活,在我看来,它不是简单的一次、两次的轰轰烈烈的大张旗鼓的“某某精神读书竞赛活动”就能毕其功于一役的,甚至,不客气地讲,这类声势浩大的“外在活动”,往往只能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学生们精神生活的“主心骨”、心灵力量的“主人”,在竞赛作答中往往被剥夺、被掠夺了,只剩下一些浮泛的宣言、颁奖、活动在刺激着他们的感官与欲望——阅读走向外化、走向物化、走向异化的道路,而没有通向心灵与精神。同时,阅读也不是一次、两次的针对某本书进行的“道德谈话”,把某本书中的某个话题作为一个引子,然后借题发挥进行“思想教育”,其结果,不但事与愿违,而且只能让学生对阅读心存反感。凡是令学生生命充实、精神笃实、灵魂诚实的阅读,一定是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不断地演奏着不同的“喜怒哀乐”的精神体验。

雷夫·艾斯奎斯在《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写道,我相信: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这个目标并未列入我们加州的课程标准上。阅读评估可以从标准化的测验分数开始,但我们最终必须用孩子们在发自内心阅读时发出多少笑声和留下多少泪水来衡量他们的阅读能力。笑声和泪水可能不会列在各州的阅读标准上,却是第56号教室的标准。这些孩子们将终身阅读,为人生而读。

阿根廷著名作家豪尔赫·博尔赫斯谈到:“事实上,诗与语言都不只是沟通的媒介,也可以是一种激情,一种喜悦——当理解到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不认为我真的了解这几个字,不过却感受到内心起了一些变化。这不是知识上的变化,而是一个发生在我整个人身上的变化,发生在我这血肉之躯的变化。”学生们就是在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获得心灵的成长与精神的滋养的。在书香、书味、书韵、书趣的浸、刺、提、顿中,生命渐渐凸显出其幽妙精微的图像和风景。学生阅读是一种自由的精神漫游与心灵的自在翱翔。在这一精神之旅的始终,教师要与学生有精神的感通与心灵的契应。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适当引导。

3.创设发展空间、促进教师成长 篇三

内容摘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即是影响教育创新发展和竞争能力的决定因素,也是有效落实规程精神的有利保证。本文主要从优化环境营造氛围,确立目标分层培养,激发优势鼓励竞争,加强科研促进队伍建设四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如何创设发展空间,促进教师成长。通过多种形式的培养,增强了教师群体的凝聚力,充分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使教师在良好的环境中确立明确的目标,努力钻研、积极进取,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群体。

关键词: 创设 发展 教师成长

幼儿园是青年教师居多的教师群体,她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勇于创新,乐于进取,技能较全面,充满朝气与活力。我园是一所市立园,在职的教师中,年龄最大的35岁,最小的19岁,师资队伍平均年龄27岁。她们中大部分是北京幼师毕业生。针对我园教师队伍现状,我们在队伍建设上“以加强教科研为切入点,以提高教师的思想文化素质,培养教师创新精神为主线,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作为目标。

一、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园所环境有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整洁的园所,良好的设施,固然对人的精神状态、个性陶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更主要的还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讲尊重、理解、激励的氛围就象空气的质量一样,使人获得心理的放松。我们提倡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以诚相待,在处理各类问题时以工作为重,在工作中,尽量做到多一点商量,少一点命令,将领导溶身于教职工之中,营造一个人人平等、宽松、融洽的人际氛围,领导要求教师怎样对待孩子,领导也必须怎样对待教师,把爱平均分给每个教师,积极看待教师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在管理上做到“以人为本”等等,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了“三多”的工作法即:

多理解:教师自尊心很强,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同幼儿一样也有不会的时候,特别是青年教师看问题又容易片面,出发点好而效果不佳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果在处理问题时,我们能宽容教师的不会,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分析她们的心理,就不难理解她们的这些行为了,从而有了改进工作的基础。

多交谈:经常与她们交谈,了解她们工作、学习、生活的习惯,帮助她们逐步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含义,并懂得做人的准则。为她们终身从事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多鼓励:对教师的点滴进步要善于发现,及时捕捉,适时给予表扬鼓励。帮助她们树立自信心,使她们看到成功,得到自我发展的满足,不断朝更高目标攀登。教师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发挥积极性,奋发进取。

二、确立目标,分层培养

任何管理都离不开目标,如果我们把总目标比作金字塔的顶端,那么其底座就是全体教师的个人目标。目标有着导向作用,要发挥园所中每一个人的积极因素,把每个成员都纳入园所工作的轨道,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人人都有一个奋斗目标。我们根据教师业务水平高低,工作能力的强弱,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等不同的差异将教师分成三个层次,向她们提出不同要求,进行分层引导,分层激励,分层评价。第一层次是新教师:

我们采用扬长避短、小步子低起点、多渠道的方法让青年教师在岗位上学习,在岗位上实践,在岗位上成功。她们虽然初步具有了从事幼儿教育的基本技能,但仍缺乏教育教学的实际经验,尤其缺乏对幼儿教育一般规律的认识,对于她们的培养目标,不仅是要求她们把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具有制订各类计划的能力,具有创设环境,利用环境的能力,具有指导各类游戏的能力,而且要采取在生活上关心、政治上关怀、业务上指导、工作上信任的工作原则,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请园内富有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区级骨干传、帮、带,每周看一次新教师半日活动,给新教师进行示范教学,通过互看、互评让新教师尽快熟悉保教业务。做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结对发展,共同提高。对“师徒”对子的传、帮、带情况进行认真考核、评估,确保老教师尽心指导,青年教师虚心学习,从而促使新教师一年入门、两年发展、三年成型。重点突出师徒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观摩,共同备课,一起研究。为了使这种形式更加有效,要求做到:

第一、师徒共同备课两周一次。

第二、师徒互相听课两周各一次,要有研讨记录。

第三、园长每月检查一次师徒研讨记录(听课本、备课本)。第二层次是中年教师:

(30岁左右,相对我园而言)这些教师已能胜任幼儿园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她们的培养目标,要求其熟悉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更新观念,具有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能力;在教育教学中,逐渐形成自己鲜明的保教特色,具有一定的分析、总结经验的能力。我园千方百计地为中年教师搭台子,创造其展示特长与才华的机会。促使她们不断成熟,尽早脱颖而出。我们组织这部分教师,开展了对游戏活动的研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研讨小组成员们自行设计具体的研究内容,互相观摩、评析,大家以诚相待,说自己的设想、体会、困惑与不解,帮他人解疑难、出主意、提建议,甚至就一些问题、看法相互争执,进行思想碰撞。从理论上认识到:游戏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老师要在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重视幼儿的思维过程。努力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而老师提供的材料,创设的环境,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让幼儿通过操作、体验、尝试,自己去发现、探索获取知识,老师要及时将幼儿探索得到的零碎的、不完整的知识、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使用不同的方法去验证结果。了解如何为不同能力的幼儿参与活动,提供不同的内容材料,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需要,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由于老师转变了观念,注重了活动的过程,重视了活动的对象,大部分教师都能较好地掌握游戏活动的一般规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具有探索性的教育活动。

第三层次是骨干教师:

我园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共7名,园级骨干教师2名,在提出“要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口号的今天,应当更响亮地提出中青年教师,尤其是其中的领先群体,要敢于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教学特色。对她们的培养目标是:在保教工作中逐渐形成一定的保教特色。具有独立承担区级以上公开教学的能力,具有指导其他教师教学工作的能力,符合幼儿教育规律,能进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能力,使她们在两、三年内成为我区有知名度的教师。我们为这些教师创设条件,让她们向特级教师发展,同时建立我园市、区、园三级骨干教师网络,真正做到任人为贤、人尽其能,分层递进式地推进队伍建设。

三、激发优势,鼓励竞争

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人员的不断充实,教师们清楚地认识到:在教学中如果没有特色,是很难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领导的职责就是发掘他们的优点,激发其潜在的优势。发展教师的个性。激励是一种期望,是一种动力。不仅能愉悦身心,更能激发斗志。让教师用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人生,面对事业,面对新世纪的孩子们。

(一)创设浓厚的文化环境,引导帮助教师学习,提高文化品味。首先,我们从91年起就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为其创造条件和安排时间。目前已全部取得学前教育专科学历。其次是督促自学提高。现有6名教师参加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学习,幼儿园订阅教育刊物近10种,并连续两年为每人订阅一份教育杂志,报销100元书报费,还为教师设立了读书资料室等。

(二)进行优势导向。每个教师都有其优点,通过对教师优点的管理,促进保教工作的开展。注意发现和鼓励教师的优点,使教师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我优的心理人皆有之”,谁都想在工作中做出成绩,以证明自己的价值,赢得他人的尊重,我们适时地给每位教师适当的评价,每月月底、学期末的工作总结,我们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挖掘出每个人的闪光点。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价值。

(三)引进竞争机制。要求每位教师为自己制定奋斗目标,要求在三~五年内达标,提倡一专多能。园领导为不同层次教师提供各种不同层次的学习与展示机会,每个人其实都有不同的创造优势,象鲍颖老师善于写作,经常为老师指导论文写作,王斌老师动手能力强,教研活动请她讲泥工的制作和指导,冯秀玲老师上稿率高,我们就请她讲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等等。一个人只有在自己的优势发挥中才能充分显示其才智,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我们引导大家把握机遇,并通过教学研讨、游戏活动观摩、环境创设和观察记录评比,制作教玩具比赛,论文交流、评优评先等活动,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力争人人有优势,个个出成绩。但我们提倡友好、公平地竞争。我们在工作中,逐步帮助教师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教育。具备自我提高、自我管理的水平。

四、加强科研,促进队伍建设

我园于2002年4月评为市级一级一类园,2002年11月又接受了区学前教育科、教育学院幼教研的评审,依据《北京市示范幼儿园的标准》,对我园的保教工作、教科研、社区工作、人才培养四个基地作用进行了检查与评估,被评为区级示范园。如何使教学水平稳重有升,年轻教师水平迅速提高,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那就是必须具备科研的意识,以科研领路,以教研促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深入开展教研活动中每位教师都应由经验型向学习型、科研型、创新型转变。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了大量有关理论书籍,并就教师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进行研讨,请专家讲座,帮助教师开阔视野,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育内容得到了充实,教学方法得到了改进。我园立足游戏活动、探究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适宜性,研究性活动的研究。分层次、分重点展开研讨,并且充分利用社区、家长的教育资源,幼儿园教育的小环境变幼儿学习、实践的社会大课堂,我园教研撰写的《浅谈项目教学中的弹性计划》一文获国家级论文一等奖。我园参加区幼教研张福之老师的市级课题“创造性美术教育”的研究,历时三年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了《幼儿创造性美术教育》教师用书和小、中、大班教材各一套。多年教科研工作的实践,可以说我们获得的是双丰收,教师素质提高的同时,又带动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发展。我们深刻体会到:教科研即是一条教育求实之路,也是一条培养、建设教师队伍之路。

几年来,我们注意用目标引导人,用榜样感染人,用激励机制鼓舞人,用环境熏陶人,不断激发了教师高层次的心理需要,积极寻找自我发展的路子,从“一专多能”、“一流意识”来要求自己的工作与学习。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两年来,在“四有”精神的感召下,(有荣誉感、有进取心、有竞争性、有团队配合精神。)一支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均优的师资队伍正在逐渐形成,教师中有市、区级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有4名教师获区学前教育全能称号,11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各刊物发表文章30多篇,更可喜的是青年教师逐渐成长起来,在教学一线发挥重要的作用。中二班连续三年获北京市青年文明号班组。幼儿园连续三年获区学前教育质量管理一等奖。科研工作初见成效,今年我园上报的“对4--5岁幼儿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的适宜性的研究”获得市级课题。

4.挖掘教材“宝藏”,拓宽写作空间 篇四

挖掘教材“宝藏”,拓宽写作空间

任红梅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以课本为范本,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架起“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的桥梁。

一、于文本“精彩”处,仿一仿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教材中节选的范文,不仅字斟句酌,语句精美,而且表达方式也值得学生认真揣摩品味。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挖掘把握文本精彩之处,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这对写作起始阶段的孩子来说,不但减缓了写作的坡度,还能激起其成就感,激发写作的兴趣。

1.仿“经典”句式。写作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充实、扩展,循序渐进的过程。教材中有许多重点的句式有其独到精妙之处,不妨让低中年级的孩子来仿一仿,为写作夯实语言表达的基础。《雨点》这篇课文是一首儿童诗,语句有趣,充满想象,学生读来生动有趣。因此,我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体会雨点的可爱之后顺势而导:“请你们也来做做小诗人,写写你们眼中的雨点吧!”孩子们模仿着课文中的句式,写下了姿态万千的雨点,对雨点的喜爱也缘于笔,孩子想象的翅膀也在笔下展开。

2.仿“精妙”片段。习作的起始阶段是片段的描写。教材中许多课文它们在构段方式和语言表达上各不相同,精彩纷呈。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仿写之点,分析各类文章的构段和表达方式,找出规律,给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引导学生进行片段“仿”的训练,以至构思成文。如朗读《珍珠鸟》中雏鸟外形的描写后,我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再按这样的段式向大家介绍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雏鸟的样子有了深刻的了解,还学会了观察描写另外一种动物的外形特点。

3.仿“典型”课文。仿写课文就是以课文为范本,范文必须具有典型性,要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文内容,寻找与学生生活相似的板块,使其触类旁通。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应抓住语言特色挖掘文本的写作知识,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依据文本的表达方式记录生活,描绘生活,进行应用练习。当孩子学完《石榴》一文,了解文章状物的.顺序后,我让孩子们也来介绍家乡的一种特产。这样的仿写既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连,使学生感到有话可写,又有一定语言作参照,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孩子会写,所以丰富的语句也就跃然纸上。

二、于文本“留白”处,补一补

空白是作者在行文之中或有意或无意留下的,往往是“句中无其辞,句外有其意”,没有写明却引人人胜,召唤读者去想象,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小语教材大多出于名家之手,内容上往往都留有艺术性空白。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作品空白进行个性化的填补,这不失为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时机。

1.补景象描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重视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突破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文本,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让孩子大胆去写,写出他们的所思所感。如《桂花雨》一文写到“桂花开得最茂盛时”的景象没有花多少笔墨,而是以一句“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一笔带过。刚好时值金秋,我让学生熟读这句,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假如此时此刻,我们来到这村子会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又会感受到什么。在这样的语境下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了,仿佛置身村中,感受着桂花的香、桂花的美和桂花给人的陶醉。我想,只要我们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参与热情高涨,创造性被大大激活,想象力也得到了训练。

2.补人物刻画。人们常说“于小见大”“细微之处方知大境界”,文本中有一些细微之处,若能有心地加以挖掘,一定会有更深的意味。特别是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刻画对文本的理解、主题的升华会起到推动的作用。课文《九色鹿》中当九色鹿看见有人在水中奋力挣扎,就纵身跳进河中,教学时可引导孩子们走进九色鹿的内心世界,把他此刻心里的想法补充出来。学生在这种情景之中感情喷薄,语言自然流泻而出,也进一步体会到这种见义勇为、奋不顾身的精神。

3.补事件叙述。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并不是每篇都翔实具体,大都为短小精悍的文章,往往把一些事情写得较为简略,这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之处大做文章,让隐没的部分充实丰满起来,以帮助学生在练笔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文本,感悟语言。还是以《九色鹿》为例,当国王听了九色鹿一番义愤填膺的话后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当个小作家给故事加上精彩的结尾。学生兴致盎然,不仅给课文加上了更为具体、鲜活、生动的结尾,还对其蕴含的人文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于文本“发散”处,练一练

文本通过抽象的语言符号来展示丰富的意蕴。文本所蕴含的许多不确定因素或思维发散点,往往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好的语言实践切入点。教师要努力寻找知识生成、知识扩展的发散点,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隐没的部分显现出来,略写的部分更为翔实,让相关的知识得以链接,拓展文本空间,拓宽理解背景,以加深感知。

1.练画面浮想。教材中许多地方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空间,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细微处,让学生驰骋于想象的天空,于小见大,进行相关的画面想象,使文本更丰满立体。《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中,当教学至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小心翼翼地把火种带到了人间时,我引导学生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那种欣喜若狂的情景,并写下来。顺着课文这根“藤”,学生思绪万千,在小练笔中感受着火给人们带来的欢乐,从而也感受到普罗米修斯的伟大,这样一位英雄的形象就在孩子们心里扎下了根。

2.练故事延续。教材中许多课文在内容安排上都言虽尽意未止,结尾余音袅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这也是练笔的好抓手,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延伸故事,深化文本的主旨,更好地让文本的思想化为学生的体验。在教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小骆驼明白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作用,所以该感到自豪才对,我认为仅让学生明白这些还不够,于是又出示课文插图,并引导学生想象:有一天,小骆驼又去小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到小红马……故事又是如何展开的呢,请你们也来当当小作家把故事编下去。孩子们由于学习兴趣高涨,顺着课文中故事情节展开了新故事的构思。故事中的小骆驼是那么自信,而小红马也由此变得谦虚起来了,他深深地体会到:不可以貌取人,看一样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而应看其价值和功用。孩子们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人文教育。

教材是蕴藏着丰富习作资源的“矿藏”,我们要利用阅读教学这一重要渠道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话“宝藏”,扩大学生写话空间,激发其习作热情,为学生营造一方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张开创作的翅膀自由翱翔。

5.拓宽教师成长的心灵空间 篇五

一、微课在拓宽公共体育教学空间中的的作用和意义

(一)通过公共体育微课教学模式探索,能有效解决传统授课存在的空间拓展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和整理出现阶段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尝试性提出以微课为基础的创新性教学模式,促进该课程教学空间的拓展,有效促进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步伐。

(二)构建微课平台,促成了在线学习、移动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的形成,能够满足不同类别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利于公共体育课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探索分层教育模式,并制作具有针对性的微课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紧跟时代步伐,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开展“微课”实践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体育素质。

(三)研究微课制作内容选取方法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在微课内容的选材和授课方法方面,适当增加情景化、半结构化的课程教学环节,增加师生互动内容,并借助微课平台展示,借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并通过微练习、微思考和微反馈形成师生互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采用微课教学的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满足了不同类别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力的促进了体育师资力量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些列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微课资源。一方面,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并且可以根据学生需求制作不同内容;另一个方面,利用微课平台实现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的公共体育课程微课学习,从而突破了传统教室和上课时间的限制,并通过微反馈实现和教师的互动交流,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五)基于微课的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实证研究是对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在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教会学生利用微课教学平台,学习和掌握现代体育竞技技术与技巧,提高自身体育素养和竞技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公共体育课利用“微课”的教学形式开展,为相关课程微课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也有利于促进高校微课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二、公共体育课教学的主要模式,所针对的用户的基本特点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开展了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三自主”模式的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其主要内容和形式包括:普修基础课(大一)、公选课(大二)、提高班(大三)、俱乐部(专项提高)、保健班(全校残疾或特殊学生群体)。公共体育课程作为体育必修课、普通健身需求、兴趣培养、专项提高、特长及专业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已经在国内的高校广发的得到认可和普及。

三、“微课”在拓展公共体育课教学空间的巨大潜力及优势

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实施,在教学效果方面的意义非常巨大。万秦华在自己的研究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进行了实验性教学,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实验的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说明这种学习方法是有效的。微课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经过实践证明在教育环境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这一点在教育界也受到广泛的认可。近几年“,微课”的区域性发展趋势已经比较明显,伴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已经以各种视频、软件的形式深入到教育资源的各个领域。不论是管理者、设计者、教育者还是参与者,都从观念和实际应用中感受到了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就像现在流行的(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广为传之。不仅能够满足教育资源的互助式服务、学习的个性化,也有助于帮助参与者提高信息素养,激发创新潜力,最重要的为传统教育模式和资源的开发利用起到了补充和拓展作用。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互动学习、自作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应用和融合,将会推动“微课”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现代的公共体育教学肩负着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除了要完成理论知识传授、运动技能传授、专业知识普及、高水平发展与欣赏、特殊群体补充,还肩负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重要任务。通过摄制型微课形式、录屏型微课形式、软件合成型微课形式、混合形式的微课形式等将公共体育课程需要传授和交流的各种信息内容通过信息化技术平台,直观和有效的展示给学生群体,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和获取体育知识的需要。

6.拓宽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篇六

师:你们看,这些樱花有什么特点?再看看每朵花的花瓣,你有什么发现?

生:喔,这一朵有十瓣,那一朵有八瓣……真是美极了!

生:花瓣很多。三片、五片……啊呀,数不清了。

师:谁能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把樱花的特点试着说一说吗?比一比谁说得好。学生:樱花的颜色有粉红的、有大红的,还有水红的。

虽然教师精心指点,但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被束缚在樱花的外部特征上,翻开学生春游后交来的习作,孩子们的笔端只留下对春光的肤浅记忆:樱花、海棠花一张脸;这花那花尽是红色……描写千篇一律,内容平淡如记流水账。在学生的习作里既没有出现“春”的美景,也没有闪现“游”的感受,教师煞费苦心的指导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师在进行习作指导时,忽略了孩子的兴趣,把程式化的作文要求强加给孩子们,限制了孩子们的观察、体验,更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和有创意的表达。

春游带给孩子的是自由开放的广阔天地,在春游之前老师可适当进行一些观察和体验的指导,但对学生的活动不要过多限制,春游时让志趣相同的学生自由组合,去看自己最想看的,去玩自己最想玩的。这样学生的个性可以舒展,愉悦心情,开阔视野,激发起观察和表达的兴趣。

情景描述一:

郊野公园,一群三年级学生正随着一位教师走了过来,满园桃花盛开。

生:哇!太好看了!太美了!老师,这些花都是桃花吗?

师:是。老师在这儿为你们看着东西,你们去玩玩吧!要爱护花草树木,注意安全,三点钟到这里来向我汇报自己的发现。

生:(好奇地)什么发现?

师:这里春天的景色与其他地方的春景有什么不同,如果你在秋天来过这里,现在和那时的景象有何不同。如果你对这些景象有切身感受,就是你的发现。

(汇报交流的时间到了,草坪上,小学生席地而坐,围着教师汇报。)

生1:老师,公园大门两旁桃树虽然是小桃树,可是花团开得挺大。老树开的花没有小树开的花多。

师:好啊,在对比中发现,你观察挺仔细呢!

(听了同学的话,大家争着补充)

———有一棵桃树的花瓣很多。桃花的颜色十分好看,有红的、白的,还有粉红色的。

———桃花的颜色艳丽,一团花瓣上还有白红混合在一起的呢,真是奇特!

———路旁黄色的迎春花鲜艳得像个新娘;柳枝翠绿欲滴,随风飘曳;黄鹂鸟清脆的歌声非常动听……

———马缨花树下有一窝蚂蚁,几只黑蚂蚁忙着往上爬,就像赶集似的。

———山脚的溪流里还有游来游去的小蝌蚪,它们快要长脚了。(一名学生骄傲地展示塑料袋中游动的小蝌蚪给同学们瞧。)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试着用一段话把花的种类、样子、颜色说出来,把观察到的动物也加进去说。晚上回去写成一段话,明早带来班上朗诵。

这样的春游习作指导,学生的观察不受限制,他们会游得更自由,体验更真切。

情景描述二:

春游的孩子们累了,正在亭子间休息,忽然,一阵风吹来,园里的樱花纷纷飘落,如云如雨,多么美妙的画面啊。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惊讶着、观看着。

生1:啊!快看,天女散花了!

生2:呀!就像一群蝴蝶翩翩起舞!

生3:多美的一幅画呀!我们快来接住他们。(孩子们用小手接住花瓣。)

生4:我嗅到花香了!

生5:我的头上撒满花瓣。

(偶然出现的瞬间美景,让学生欣喜若狂。眼看、手摸、鼻嗅,春天被孩子们寻找到了。)

师:同学们再把这春天的诗情画意回味一下!

生1:春风吹落的樱花,像一群美丽的小蝴蝶欢迎我们来春游。我想大声说:谢谢你!春风。

生2:春天啊,是一瓶打开的香水,四散飘逸,让我们醉在她的怀抱里。

师:大家说得真好,你们把今天观察到的情景用心记下来,回学校再把它写成作文给老师,好吗?

同学们高兴地接受了老师安排的任务。

7.自我心灵疗伤的空间签名 篇七

1、那些年华曾留下来的伤,需要时间静静疗养。

2、爱一个人,就算用一辈子的时间,还是会嫌不够。

3、用一生去诠释一句我爱你,不会后悔的。

4、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5、涐对感情很偏食,只靠你的爱涐才可以过日子。

6、涐害怕沵们累了倦了烦了厌了,最后剩我自己了。

7、我们终究把别人安抚的太好,轮到自己时就失了分寸。

8、时过境迁 只有你没变 一直在我心底 霸占我所有的爱。

9、这么执着的爱着你,是出自爱情,还是不甘心。

10、莪无法忘却迩旳笑脸,更无法摆脱记忆旳纠缠。

11、用我残留的一点点微笑来遮掩我伤痕累累的伤口。

12、我的人生只因为你的出现,就变得更美好了。

13、我不怕再试一次,我只怕为同样的原因受伤。

14、别总把悲伤挂在嘴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15、无论做什么,记得是为自己而做,那就毫无怨言。

16、因为你,我懂得了成长,可你,依旧是我的伤。

17、在全世界都沉浸在幸福的时刻,我更加的想念你。

18、世界上肯定有另一个我,做着我想做却不敢做的事。

19、有时候为一个人倾尽一切,比不过别人什么都不做。

20、不要忘掉别人生气时候说的话,因为往往那才是真相。

21、假设你是一个仙人掌,我也愿意忍受所有的痛来抱着你。

22、嘴角微翘,是在感慨可悲,还是无奈的`自嘲。

23、未来,多么诱人的词,回忆,多么怀念的词。

24、我能为你做的不多,但你需要的时候,我一直在。

25、我不倾国,不倾城,只倾尽所有,爱我所爱。

26、时间不会让我忘记你,只会习惯没有你

27、我们总是太累,然后忘了心疼自己。

28、我给不了你全世界,但是我可以把我的全世界给你。

29、那个人出现在你梦中,是因为那个人想见你。

30、只要再坚持一下下,我们就能到幸福的彼岸。

8.心灵的成长 篇八

——乐百年老人院之行

有人如是说: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这是一次心与心的碰撞,会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更健康的成长。

也许,天空依旧布满阴霾,但我们也依旧如期而至,来到了久违的乐百年老人院(或许只是我的久违)。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汪国真的一句诗歌;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大胆的改一下:既然选择了给予,便只顾一如既往。

这个时代,一片繁华,我们也许一直在追逐着某些东西,一种让我们生活的更好的东西。同时,我们也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一些东西,但我们悔悟时,才发现逝者不可追。这个城市里,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珍惜,如:敬老院孤独的老人······

这是一个被忽视的群体,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或许他们有的是因为子女忙于工作担心其安全,或许他们是因为需找一个聊得来的伴,或许他们因为家庭不和睦,等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孤独。

孤独,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词语。我曾读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如是说: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不可否认,人是孤独的,但我认为这应该分阶段,在而立、不惑之年,我们确实需要体味什么是孤独。然而,当人到了耳顺、知天命、耄耋之年,我们需要的是关爱。就想父母对幼儿的呵护,同样我们也应该呵护他们,让他们在人之暮年,得到安享。

与老人们在一起,我们可以与他们的生命史,这绝对会增进我们的视野和阅历。正如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样,我们也在他们的引领下,得到了成长。

处于大学时代的我们,意气风发,立志指点江山。但我们切不可忘了宁静与淡定。有这么一个地方,有这么一个时刻,可以让你的心灵得以平静,那就是一群老人相处的时光。他们也同样从青春中走来,从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中走来,也许他们经历的时代更不平凡,但此时此刻的他们确实这么的平静,静得可以让你感到生命之河流淌的声音,是这般的沉重,这般的深刻。

是的,生命最伟大莫过于生命之树从种子到万古长青的历练与生命之河在小滴汇聚成的奔流不息。我们用几个小时的短暂,竟可以得到一份经验的永恒,这是伟大的,也许这就是人类历史的传承。

9.心灵的成长作文 篇九

心灵成长指的是一种自我的觉醒,即是识破幻象,看清真实,认同我们的真实身份。对心灵成长的追求并不是要忽视或否定世俗生活,而是真正明白,在我们所追求的成功与名誉、权力与财富、安全与满足的背后,我们所真正渴望的是真我的实现,简言之,就是活出我们灵魂的特质――自由、真理、爱和喜悦。

要定义和接受“心灵成长”这个概念,我们首先要认可心灵的存在,认可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精神的存在,生活不仅是为了满足我们的物质需求,更是为了实现我们的精神价值。而心灵的成长,不是自动或偶然发生的,而是我们主动努力和追求的结果。心灵成长是一个意识成长、灵魂进化的没有终点的旅程。

广义而言,任何对生命和自我的新的感受、体验和领悟都可以视为心灵成长的具体内容。而狭义上讲,心灵成长指的是一种自我的觉醒,即是识破幻象,看清真实,认同我们的灵魂才是我们的真实身份,是知晓我们真正的使命是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把心灵成长作为人生的目的和和追求。

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身在梦中,如果我们习惯于无意识的梦游,如果我们满足于不变的生活模式,也就谈不上醒来,谈不上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但是,我们在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总是会有一种感觉: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宛如身处梦中,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为何在此,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正如许多导师和先哲所揭示的,世界是个幻象,人生如梦。当我们真正明白这一点时,梦也就到了结束的时候,我们也就开始醒来。但这样的醒来,并不那么容易和简单,我们会因为自己的积习和环境作用在醒来之后一次又一次重新睡去。我们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真正的觉醒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自我从一个又一个阻碍我们继续成长的旧有模式中解放出来的过程。真正彻底的觉醒需要一生的时间,甚至更多。

能让自己醒来,并走上心灵成长之路的方法有很多,有宗教的、哲学的、科学的、艺术的、身体的、心理的、智能的、灵魂的……我们不排斥任何可以获得心灵成长的方式,并且鼓励每一个人探寻适合自己的方法,也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灵成长之道。但我们相信,获得心灵成长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通过生活本身,通过在每一个当下活出真正的自己。

当我们终于醒来,我们就会将我们的焦点转向更大和更广阔的画面,我们就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就会变得充满热情、富有活力和创造力;我们会发现新的目标、迎接新的挑战、开始新的旅程。我们将满怀爱心和同情心,更具智慧与宽容,善于关心和体贴他人,自觉珍惜和保护环境,努力探索新的未知领域,创造更美好和光明的未来。

而追求心灵成长,就是为了活在觉察之中,为了感受和表达爱和感恩,就是为了去创造更多,去体验更多的喜悦,过一种富有意义、和谐而丰盛的生活。另一方面,对心灵成长的追求并不是要忽视或否定世俗生活,而是真正明白,在我们所追求的成功与名誉、权力与财富、安全与满足的背后,我们所真正渴望的是真我的实现,简言之,就是活出我们灵魂的特质――自由、真理、爱和喜悦。

10.心灵的成长作文 篇十

那是在小学的时候的一件事。一天,离下午放学还有十几分钟,原先晴朗的天空顿时变得乌云密布。我望着变化无常的天空,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叮铃铃――”以前听起来悦耳的铃声,今天却显得异常的刺耳。

下课了,同学们都在收拾着书包。天上下起雨来,有伞的同学自己撑伞回家了,没伞的同学个个跑到走廊边,等着家长送伞来。这时,一声清脆的声音吸引了我的注意:“爸爸,我在这儿呢!”原来,一位同学的家长来接他回家了。“妈妈你怎么才来呀!”又一位同学被接走了。我看着眼前的情景,不知所措。我心里明白,今天爸爸加班,妈妈要很晚才回家,他们都不可能来接我。我开始后悔为什么今天早上没听妈妈的话,把伞带上。

雨越下越大,我的心也一点点地失落。我看了看周围,同学们都回家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走廊上。我倚在走廊边,看着断线珠子似的雨。天也越来越黑,一阵冷风吹来,风从裤脚管上来,我不禁打了个冷颤。就在我失落时,在校门口方向一个人熟悉的身影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猛地站了起来,再定睛一瞧,是妈妈,真的是妈妈!我不顾天上下的雨,飞快地向妈妈冲了过去。在妈妈怀里的感觉,真温暖!我追问妈妈怎么会过来接我,她笑着回答说,我下班后直接赶过来了……这时,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眸……

于是,我便与妈妈一同回家了。妈妈因为是从单位直接过来,只拿了一把伞。妈妈为了不让我被雨淋湿,尽量把伞往我这边移。回到家时,我身上一点儿没湿,而妈妈却湿透了,没有一点是干的,看到这儿,我的眼睛又一次模糊了……

11.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篇十一

上饶市信州区教师进修学校贾维青

当孩子进入学校后,家长首先要学会与学校配合,使家庭与学校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家庭与教师之间相互配合,达到教育一致的效果,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由于种种原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学校教育产生了分歧,给孩子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腐蚀了孩子的心灵,迷惑了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知所措。因此,家长要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

我们的体会是:

一、要经常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相互衔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课堂表现,理解能力,完成作业情况,思想动向,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团结同学等情况,能够及时进行指导。在了解这些情况的同时,也能觉察到孩子的老师是否了解、关心自己的孩子,无形中也督促了老师多关注自己的孩子。最近开展什么教育活动,班主任老师对孩子提了哪些要求等,使自己能根据学校教育要求配合孩子、帮助指导孩子共同完成,使孩子具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我作为母亲,从孩子上幼儿园起,一直到上大学,教过儿子的老师都成了我的朋友,我正因为了解了自己孩子的性格、个性、兴趣和能力,注重培养了孩子的综合素质,才使孩子能在学校与家庭的相互衔接中快乐地成长。

二、要主动向老师讨教,形成合力。当发现孩子学习困难、成绩下降、烦躁不安、性格内向等现象,特别是单亲家庭、留守、病残、生活有特殊困难孩子们的家长,要真诚地为孩子和老师之间搭上交往的桥梁,共同帮助解决孩子的困难,共同关注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展孩子的特长,给予孩子尊重和信任,让孩子走出悲观和焦虑,重塑孩子的自信。

我的家庭虽然是一个和谐的家庭,但孩子在学习方面也存在着许多困难,有时表现出毅力差,信心不强,贪玩,睡眠欠佳等现象,我及时向班主任讨教,并经常将儿子的情况告诉老师,使班主任能准确掌握儿子的心理动态,谈心直奔主题贴进孩子的生活,符合孩子的特点和个性,使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豁然开朗,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长处,放下包袱,振奋精神,扬长避短,增强了自信心。

三、要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身心特点和不同的家庭情况,选择确定指导内容和重点,分层递进,与学校教育形成整体效应,对三至六岁幼儿家长要加强入园适应期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品德、合群和行为习惯指导。对六至十二岁小学生家长要加强对孩子学习环境的适应,基础道德养成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指导;对十二至十八岁中学生家长要加强对孩子青春期健康和亲子沟通的指导,要加强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职业观的指导。

让每个孩子快乐成长

——泰和县教育局致全县家长的一封信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利孩子健康成长,教育专家们指出,目前中小学生存在的“厌学”现象与幼儿教育小学化有着必然的联系。制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是我们教育部门的责任。今年6月份泰和县教育局以一封信的形式向全县幼儿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在九月份的招生工作中,表现了出来:那些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抵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一改往年冷落的尴尬局面,场面出现异常火爆。

由此看来,家庭教育迫切需要我们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

以下部分转载泰和县教育局致全县幼儿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希望对各位读者有所启发。尊敬的幼儿家长:

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年轻的父母或许有些欣慰,有些担心,但更多的是殷殷的期望。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我县幼儿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3-5岁幼儿入园

率达到72%。但是,我县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普遍存在。幼儿教育的“小学化”,严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教学中不能体现以游戏为主、寓教于乐,不注重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而是过早地给幼儿灌输小学一年级语数知识。这种越俎代庖的错误做法有害孩子的健康成长。县教育局曾三令五申多次下文,严禁幼儿教育“小学化”,但收效甚微。大部分民办幼儿园依然我行我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究竟是谁之过?我们把板子全部打在幼儿园的身上也是不公平的。园长和教师也有自己的苦衷,主要是迫于生源的竞争,不得不迎合家长的需求,知不可为而为之。一些家长把孩子识多少个汉字,背多少首诗词,算多少道数学题,作为评判孩子成长的依据,作为评判幼儿园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对于已经市场化的幼儿园来说确实是两难的选择。家长是幼儿园的上帝,如果不满足家长的需求,生源必将减少,幼儿园将失去生存的根基和发展的翅膀;如果一味满足家长的要求,作为理性的、负责任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将会良心不安。因为在幼儿时期就强行让孩子学些枯燥无味的东西,他们不但会在疲劳的学习中抹杀想象力,磨损灵性和悟性,而且一旦到上了小学真正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他们就会表现厌倦,以至养成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严重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一个对学习失去兴趣的人,怎能完成今后的学业,将来又怎能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才?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构建后续学习及终身发展的基础,培养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面向未来的儿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希望全县的幼儿家长,进一步更新家教理念,树立“为国教子”、“科学教子”的家教思想,与全县幼儿教育工作者一道携起手来共同抵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使幼儿教育回归其本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健康成长,让每一位家长都体验成功的快乐。

泰和县教育局

2006年6月24日

谁是师兄

数学特级教师肖鉴铿

孩子们都熟悉《西游记》中的故事,都知道唐僧有三个徒弟:大徒弟孙悟空,二徒弟猪八戒,三徒弟沙和尚。师兄弟之间的关系是明摆着的,怎么还会提出这种问题来呢?说起来这还牵涉到正整数的两种不同意义呢!

原来正整数有着双重意义:其一,基数意义,即每个正整数都表示一个特定的数量,回答“有几个”的问题;其二,序数意义,即每个正整数都表示一个特定的顺序,回答“是第几个”的问题。就拿“3”来说,作为基数,可以回答“唐僧共有几个徒弟”的问题;作为序数,可以回答“沙和尚是唐僧的第几个徒弟”的问题。

然而,人们在说话时,往往会省略表示顺序的这个“第”字。如人们常说:“猪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沙和尚是唐僧的三徒弟。”这样一来,正整数的序数意义就显得不那么清晰。沙和尚如果懂数学的话,就完全可以制造一个数学悖(bèi)论:“因为三大于二,而我是师父的三徒弟,八戒只是师父的二徒弟,所以我比八戒大,我是师兄!”猪八戒听了这话,一定会气得直翻白眼。

家长朋友不妨把这个悖论讲给孩子听,试试他们的辨别能力。

下面这组题目,对于帮助儿童弄清正整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也相当有益:

一些小猫排成一排,在下面各种情况下,请算出这排小猫共有多少只:

(1)大脸猫的左边有12只猫,右边有23只猫;

(2)从左边数过来,大脸猫是第13只,从右边数过来,大脸猫是第24只;

(3)从左边数过来,大脸猫是第13只,大脸猫的右边还有23只猫。

显然,这三道题目的答案都一样——都是“这排小猫共有36只”。但第一题中的两个数都是基数,第二题中的两个数都是序数,而第三题中的两个数却一个是序数、一个是基数。

在编题时,我们又故意编成三种不同的情形:第一题只说大脸猫左右各有几只猫,没算大脸猫本身;第二题把大脸猫算了两次;第三题恰好将大脸猫数了一次,既没数重(chóng)也没数漏。所以三道题的列式也就出现了“加一”、“减一”、“不加不减”的差别:

(1)12+23+1=36(只);

(2)13+24-1=36(只);

(3)13+23=36(只);

这组题目适合给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思考。如果孩子独立解决有困难,家长可以根据题意分别画出示意图来帮助孩子分析,使之能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数学本质。

12.心灵的空间阅读答案 篇十二

泰戈尔写过一段话,意思是说:一个富翁的富并不表现在他的堆满货物的仓库和一本万利的经营上,而是表现在他能够买下广大空间来布置庭院和花园,能够给自己留下大量时间来休闲。同样,心灵中拥有开阔的空间也是最重要的,如此才会有思想的自由。接着,泰戈尔举例说,穷人和悲惨的人的心灵空间完全被日常生活的忧虑和身体的痛苦占据了,所以不可能有思想的自由。我想补充指出的是,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类例证,就是忙人。

凡心灵空间的被占据,往往是出于逼迫。如果说穷人和悲惨的人是受了贫穷和苦难的逼迫,那么,忙人则是受了名利和责任的逼迫。名利也是一种贫穷,欲壑难填的痛苦同样具有匮乏的特征,而名利场上的角逐同样充满生存斗争式的焦虑。至于说到责任,可分三种情形:一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另当别论;二是为了名利而承担的,可以归结为名利;三是既非内心自觉,又非贪图名利,完全是职务或客观情势所强加的,那就与苦难相差无几了。所以,一个忙人很可能是一个心灵上的穷人和悲惨的人。

这里我还要说一说那种出自内在责任的忙碌,因为我常常认为我的忙碌属于这一种。一个人真正喜欢一种事业,他的身心完全被这种事业占据了,能不能说他也没有了心灵的自由空间呢?这首先要看在从事这种事业的时候,他是否真正感觉到了创造的快乐。譬如说写作,写作诚然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但必定伴随着创造的快乐,如果没有,就有理由怀疑它是否蜕变成了一种强迫性的事务,乃至一种功利性的劳作。当一个人以写作为职业的时候,这样的蜕变是很容易发生的。心灵的自由空间是一个快乐的领域,其中包括创造的快乐、阅读的快乐、欣赏大自然和艺术的快乐、情感体验的快乐、无所事事地闲适和遐想的`快乐,等等。所有这些快乐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共生互通的。所以,如果一个人永远只是埋头于写作,不再有工夫和心思享受别的快乐,他的创造的快乐和心灵的自由也是大可怀疑的。

我的这番思考是对我自己的一个警告,同时也是对所有自愿的忙人的一个提醒。我想说的是,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唯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如果没有这个空间,你永远忙碌,你的心灵永远被与事业相关的各种事务所充塞,那么,不管你在事业上取得了怎样的外在成功,你都只是损耗了你的生命而没有品尝到它的果实。

(选自《周国平散文精选》)

【问题】

9、通读全文,思考“心灵的空间”指的是什么?(2分)

10、“穷人”“悲惨的人”和“忙人”心灵空间被占据,各自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哪一个词能揭示这一点?(3分)

11、短文第3段作者提及“写作”的作用是什么?(2分)

12、作者在文中希望所有的忙人“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2分)

【参考答案】

9、是一个快乐的领域,其中包括创造的快乐,阅读的快乐,欣赏大自然和艺术的快乐,情感体验的快乐,无所事事地休闲和遐想的快乐(答对一点的1分,得满2分为止)

10、“穷人”和“悲惨的人”:贫穷和苦难。(1分)“忙人”:名利和责任。(1分)逼迫(1分)共3分

11、摆事实,通过举例子,证明一个人真正喜欢一种事业,他的身心完全被这种事业占据了。(方法1分,观点1分,共2分)

上一篇: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下一篇:冬天的岁寒三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