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九年级上册考试题

2024-10-25

历史九年级上册考试题(共8篇)

1.历史九年级上册考试题 篇一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大化改新

B.商鞅变法

C.明治维新

D.1861年农奴制改革

2.在四川抗震救灾的现场上,到处活跃着带有“红十字”标记的医护人员。“红十字”成为舍己救人的象征,始于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据此,你认为“红十字”标记起源于下列哪一宗教()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3.2008年3月24日,第29届夏季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在希腊的雅典点燃。从历史上来看,古代希腊是()

A.东方文明的摇篮

B.游牧文明的摇篮

C.西方文明的摇篮

D.农业文明的摇篮

4.阿拉伯数字是东方文明的重大成果。创造发明“阿拉伯数字”的是()

A.波斯人

B.阿拉伯人

C.古印度人

D.古埃及人

5.使欧洲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科学试验精神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日本的明治维新

D.俄国1861年改革

6. 右图是自由女神像,她右手高擎火炬,左手握着一块铭板,上面 刻有日期:1776年7月4日。它所代表的是()

A.《独立宣言》发表的时间

B.萨拉托加战役的时间 C.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时间

D.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的时间

7.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哥伦布、沟通四大洲、引发殖民掠夺”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新航路的开辟

B. 文艺复兴

C.法国大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8.第一次工业革命丰富了英国伦敦棉纺织业老板查理德的生活,在当时他可以()

A.在电灯下分析企业经济数据

B.驾驶汽车欣赏伦敦夜景 C.搭火车外出考察

D.使用有线电话谈生意 9.18世纪后半期,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的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10.世界历史上各国走势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多种多样。你认为俄国和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A.改革

B.民族独立

C.革命

D.统一战争 11.林肯当选成为美国内战的导火线,这是因为()A.林肯支持奴隶制

B.林肯主张逐步废除奴隶制

C.林肯同情南方种植园主

D.林肯抵制废奴运动

12.明治维新后,壮大力量的日本,开始了对其他国家的侵略,其中最为典型的事例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倒幕运动

C.南北战争

D.废奴运动 13.如果让你为美国著名的“发明大王”配音,可以选择的台词是()A.“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B.“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C.“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D.“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

14.在物理学上,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将他的名字定为“力”的单位,这位科学家是()

A.哥白尼

B.牛顿

C.爱因斯坦

D.达尔文 15.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伦敦举行,在这次博览会上,人们可能看到()

A.内燃机

B.电子手表

C.蒸汽机模型

D.电动车

二、材料解析题:(共20分)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材料三:2003年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纪念日,11点,伦敦海德公园的纪念活动拉开了帷幕。在两分钟默哀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自为阵亡纪念碑献上花圈。英国首相布莱尔在纪念仪式上致辞,缅怀在战争中死难的人们。

请回答:

1.“火药桶”指的是欧洲什么地区?(2分)

2.哪一件事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火药桶”?(2分)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一战中的什么著名战役?(2分)

4.2003年11月11日是一战结束多少周年纪念日?(2分)

5.写出一战的交战双方及结果,并说明一战的性质如何?(6分)①交战双方:

(window.cproArray = window.cproArray || []).push({ id: “u3054371” });

③性质:

6.“一战”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后果?(3分)

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重后果给我们什么启迪?(3分)

②结果:

2.历史九年级上册考试题 篇二

学生结合这张表格, 看书寻找答案, 然后生生讨论、师生讨论, 最后得出结论:从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和意义思考, 早期的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相同点?可以得出结论:早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阻碍;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意义都是推翻了旧势力的反动统治, 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结合下面这张表格, 从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结束后建立的政权形式、性质思考, 早期的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不同点?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最后老师总结:从表格可以看出,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非常相似,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特殊的地方是英国革命成功以后根据自己的国情保留了国王,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独立战争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有很大的区别, 美国独立战争之前资本主义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压迫, 因此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早期的三大资产阶级革命可以和后面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相比较。他们有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结果通过改革或者是革命扫除了发展中的障碍, 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也有不同点:早期的三大资产阶级革命通过革命建立了新政权, 扫除障碍势力彻底, 发展速度迅速。而后面的事件是在没有推翻封建上层建筑的基础上进行的,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发展起来仍很缓慢。与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同时的美国南北战争由于通过战争的形式进行, 奴隶制残余扫除也很彻底。

我们已经学过中国历史,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可以和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相对比, 这一时期中国通过改朝换代建立了清王朝,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物, 皆朕一人亲理, 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 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 朕必躬自断制。”结合材料让学生回答当时中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封建专制制度) 结合《权利法案》的内容思考, 1689年的英国国王和中国皇帝权力有什么不同? (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衡, 而中国皇帝的权力不受制约, 无限膨胀)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中国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那时在世界上落伍了, 这是鸦片战争中中国被动挨打的政治原因)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可以和中国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相比较。比如太平天国运动等,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一个是资产阶级革命, 一个是农民阶级的起义;斗争的结果一个是建立新式的资产阶级政权, 一个是要么建立一个农民性质的政权、要么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 没有任何前途可言, 原因是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可以和中国的辛亥革命相比较。辛亥革命和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很相似, 都是封建专制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革命的结果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 都推翻了旧式的封建政权, 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都产生了世界影响。但是也有不同点, 中国的辛亥革命爆发较晚, 清政府被帝国主义列强控制, 辛亥革命在反封建的同时, 还要反对清政府的主人帝国主义列强。辛亥革命的双重任务和美国的独立战争有相似的地方, 也有不同的地方, 相似的是都反对西方列强, 不同的是中国有封建势力, 美国国内没有封建势力。辛亥革命和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辛亥革命很快失败, 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展比较落后。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可以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相比较。他们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领导阶级不一样,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其次革命任务不同,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是一重任务, 要么是反封建, 要么是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两重任务, 反封建的同时还要反对西方列强。再次目标不一样,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最后指导思想不一样, 早期资产阶级三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西方启蒙思想家的思想, 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

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 不仅以暴力的形式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而且采用法律的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结合三部重要的法律文件思考它们有哪些异同。学生讨论, 老师总结:英国的《权利法案》主要是限制国王的权利。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也有异同, 相同点表现在两部法律文件都提倡自由、平等, 不同点是《人权宣言》还提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历史九年级上册考试题 篇三

本单元以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为主线,讲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成就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课程标准】

1.第二次工业革命。

(1)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2.第一次世界大战。

(1)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知识梳理】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能力提升】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的特点。

(1)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革命紧密结合,科学发展促进了技术革新,进而推动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进行,其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发展更迅速。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逐步取代蒸汽机,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使人类历史进入到“电气时代”。电力被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成就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3)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形成了两大对立的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并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两次工业革命的启示。

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

4.两次工业革命的概况。

5.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6.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近代工业产生(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7.正确认识萨拉热窝事件。

(1)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导致了四年多的世界大战。

(2)塞尔维亚青年热爱自己的祖国,反抗外来侵略是正义之举,但他采用暗杀这种恐怖主义的方式,不值得提倡。

(3)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可以通过协商或一些国际机构和平解决。

(4)我们反对霸权主义,主张国与国之间平等交往,和平共处。

8.正确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觊觎全球,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虽然塞尔维亚顺应战前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9.如何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1)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垮了俄、德、奥匈等帝国,即使是战胜的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也被削弱了。

(2)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十月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3)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军事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带动了民用科技的发展。

【图文历史】

1.爱迪生——电灯泡。

(1)爱迪生:美国科学家,正式注册的发明有一千三百种,被誉为“发明大王”。

(2)电灯泡:1879年,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3)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2.卡尔·本茨——内燃机、汽车。

(1)卡尔·本茨:德国工程师,他的主要发明是内燃机和汽车,被誉为“汽车之父”。

(2)内燃机:①19世纪80年代,由卡尔,本茨设计。②用石油作燃料的动力装备。

(3)汽车:①1885年,由卡尔·本茨试制成功,以内燃机为动力。②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3.莱特兄弟——飞机。

(1)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2)今天飞机已经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4.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1)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图1):①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②左边是德国,右边是英国,它们分别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国。

(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2):①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②性质:两大军事侵略集团。③后果:它们疯狂扩军备战,致使大战一触即发。

【直面中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江苏盐城)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文中“另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应指()

A.珍妮机的发明B.火车机车的发明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飞机的发明

2.(2011·湖北荆州)世界石油产量在1870年为八十万吨,到1900年达到二千万吨,导致这一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B.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c.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D.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3.(2011·江苏徐州)南北战争后的几十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以下体现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勇于创新”的是()

A.蒸汽机车的发明B.蒸汽轮船的制造

c.飞机的成功试飞D.无线电报的问世

4.(201 1·四川攀枝花)以下科技发明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2011·山东临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11年1月lo Et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不仅蝉联世界第一,且创全球历史新高。世界上第一辆投入实际使用的汽车诞生于()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6.(2011·天津)因1885年成功试制汽车而被称为“汽车之父”的是()

A.瓦特B.史蒂芬孙c.爱迪生D.卡尔·本茨

7.(2011.广西桂林)2011年3月19日,美、英、法等国联手,对利比亚发动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空袭,利比亚战争由此拉开帷幕。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利比亚这么感兴趣,其核心利益就在于石油。你知道石油开始成为重要的能源是在()

A.文艺复兴期间B.新航路开辟期间

c.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D.“一战”期间

8.(20ll·福建泉州)1870年以后,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速度显著提高(见右图),其决定因素是()

A.资本原始积累增加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开始采用大机器生产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9.(2011·山东滨州)“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慢慢地,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文中的“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是指()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B.轴心国集团和反法西斯同盟

C.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

D.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10.(2011·湖南岳阳)2011年5月初,制造了9·11事件的世界头号恐怖大亨本·拉登被美军击毙。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样带有恐怖主义活动色彩、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发动战争的借口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B.凡尔登战役

c.珍珠港事件D.古巴导弹危机

11.(2011·山东聊城)某同学利用右边的漫画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的研究结论应该是()

A.巴尔干是欧洲战争的“火药桶”

B.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c.协约国必将战胜同盟国

D.凡尔赛体系确立

12.(2011·四川南充)有人把经济上的竞争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重新分割世界而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是()

A.日本B.塞尔维亚C.俄国D.德国

13.(2011·广东汕头)近代英国政治家亨利·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一战中为自身利益而望风使舵、背叛“盟友”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意大利

14,(2011,浙江杭州)某同学的听课笔记中记载了以下信息:“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万人,有‘绞肉机之称。”据此我们可以判断,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A.凡尔登战役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南京大屠杀D.三大战役

二、非选择题

15.(2011·四川成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后半期)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

(1)材料一中“横扫整个法国”的“革命风暴”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英国进行的“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又是指什么事件?请简要概括这场“变革”给世界带来的彭响。

材料二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机……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电讯手段的出现及其大发展,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王斯德《世界通史》

(2)请从材料二中找出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新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3)请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任举一例)。

16.(2011·山东东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1)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

材料三

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3)依据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1.C 2.A 3.C 4.C 5.D 6.D 7.C 8.D 9.A 10.A11.A 12.D 13.D 14.A

二、15.(1)法国的“革命风暴”是指法国大革命。英国的“变革”是指工业革命。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了强大的工业国。(2)相关新成果:内燃机、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3)答案示例:轮船的发明使得远洋运输更加广泛、便捷。

16.(1)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最早进行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2)电力;内燃机。(3)环境污染。(4)科技进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环境,使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言之有理即可)

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

【单元概述】_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和发展的历史,这个时期不但在经济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且在政治制度和思想理论上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上取得了辉煌成果。

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同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成为时代的要求。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将启蒙运动推向高潮,启蒙运动所宣传的思想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如法国大革命等;启蒙思想运动对19世纪以后的亚洲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如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

近代,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就超过了以往所有时代的总和,牛

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资本主义的先进性和残酷性决定了这一时期世界文化的迅速发展,托尔斯泰、梵高和贝多芬等举世闻名的大师用他们的智慧、心血和佳作共同构建着人类文化的圣殿。

【课程标准】

1.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伏尔泰等人的基本主张,初步认识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3.知道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4.说出《最后的晚餐》和《向日葵》两幅名画的作者和艺术风格。

5.知道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初步理解作者创作这一作品的历史背景。

【能力提升】

1.认识思想解放斗争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1)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做了思想动员。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比较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3.近代科学革命成功的原因。

(1)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自然科学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这是近代科学革命成功的根本原因。

(2)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使人们去积极思考与探索,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3)科学家的个人因素,没有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辛勤忘我的实践探索,科技的进步是难以实现的。

4.区分近代文学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

(1)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反映了俄国人民反抗拿破仑的入侵。

(2)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讴歌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革命精神。

(3)梵高的《向日葵》,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

(4)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揭露了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5)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6)欧仁·鲍狄埃的《国际歌》,反映的背景是巴黎公社失败。

注意:《战争与和平》和《英雄交响曲》都反映了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直面中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广东清远)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17至18世纪,有一批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教会进行批判,并提出民主、人权、法制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大力倡导科学理性。他们燃起的思想火花是()

A.文艺复兴B.启蒙运动

c.空想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

2.(2011,广东)请你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完成“姓名”一栏的填写()

A.但丁B.达·芬奇c.伏尔泰D.达尔文

3.(2011·广东佛山)历史学家怀特在为《纽约时报杂志》撰写纪念美国建国日的文章中说,“到杰斐逊起草宣言时,人们已在战场上为那些新学到的自由而战”。美国人新学到的“自由”来自()

A.杰斐逊B.马克思C.华盛顿D.伏尔泰

4.(2011·山东济宁)小明同学搜集到四个人物图片,欲将他们的活动归纳到一个专题中,这个专题应是()

A.资产阶级革命B.国际工人运动

c.近代文学艺术D.思想解放运动

5.(2011·广东佛山)他的著述“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此著述的作者是()

A.达·芬奇B.牛顿c.达尔文D.爱因斯坦

6.(2011·江苏扬州)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流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权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

)

A.经典力学B.进化论c.相对论D.日心说

7.(2011·山东潍坊)2011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导致核泄漏、核污染,再次引起人们对原子能利用的持续关注,如何利用科技成果造福人类成为热议的话题。历史上为原子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打开原子时代大门的科学家是()

A.牛顿B.达尔文c.爱因斯坦D.邓稼先

8.(2011·湖南怀化)下列各项成就,属于下页图人物的是()

A.提出了生物进化论思想

B.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C.提出了相对论

D.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9.(2011·江苏苏州)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发展。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正确对应的是()

①牛顿——电磁感应现象②达尔文——进化论③爱因斯坦——相对论

④爱迪生——万有引力定律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2011·河南)下列哪部作品描写了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赞扬了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展现了俄国社会广阔的生话画面()

A.《战争与和平》B.《老人与海》

c.《百年孤独》D.《人间喜剧》

11.(2011·山东泰安)荷兰原是郁金香的故乡,梵高却不喜欢此花,反而认同法国的一种花,为此他为这种花专门画了一个画册,并且成了他著名的作品。这部作品是()

A.《蒙娜丽莎》B.《向日葵》

c.《墨葡萄图》D.《最后的晚餐》

二、非选择题

12.(2011·山东滨州)思想解放是伟大社会实践的先导,中外历史上的重大社会变革都与思想解放有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在此运动期间,意大利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诗人但丁的作品强调了人的价值和理性的伟大,闪烁着人文主义最初的光辉,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主张。

(1)材料一中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指14—17世纪欧洲的哪场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但丁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材料二17—18世纪,一批先进的思想家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的哪场运动?其核心主张是什么?这场运动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何作用?

材料三20世纪初期,中华民国虽然成立了,但民主共和制并没有真正实行,一批知识分子秉承西方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以《新青年》杂志为阵地,发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3)依据材料三写出这场运动的名称,并列举两位主要代表人物。

(4)概括上述三大运动的共同性质。

参考答案:

一、1.B 2.C 3.D 4.D 5.C 6.B 7.C 8.13 9.C 10.A11.B

4.历史九年级上册考试题 篇四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C B C B C D A D B D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B C A C B B A C B A D

23.(7分)

(1)汉谟拉比法典(2分) (2)维护奴隶主的利益。(2分)

(3)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3分)

24. (14分)

(1)佛教(2分);公元前6世纪(2分);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2分)

(2)7世纪;(2分)穆罕默德(2分)

(3)1世纪(2分);巴勒斯坦一带(2分)

25、(8分)

国 家 法律文献 主 张 或 意 义

美国 《独立宣言》(2分) 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1787年宪法》 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2分)

法国 《人权宣言》(2分) 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拿破仑法典》(2分) 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后来成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法典的范本。

26. (8分)

(1) A:哥伦布(2分) B:麦哲伦(2分)

(2)答:各大洲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引发了西欧国家对亚、非、美洲国家或地区的殖民扩张与掠夺。(4分)

27.(19分)

(1)英国(1分);《权利法案》(2分); 君主立宪制(2分)

(2)《独立宣言》(2分);宣告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2分)

(3)法国(1分);《人权宣言》(2分)

(4)答:措施:对内颁布《法典》(2分);对外打败反法同盟,控制欧洲很多地方(2分)

5.历史九年级上册考试题 篇五

1、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被誉为古代七大奇迹之一,成为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的是( )

A.金字塔 B.木乃伊 C.种姓制度 D.《汉谟拉比法典》

2、一位英国历史学家说:“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 )

A.罗马帝国 B.斯巴达 C.罗马共和国 D.雅典

3、某班级要进行一场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话剧表演,他们采用的台词应该是( )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4、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 )

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

C.奴隶主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

5、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与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展开了三次争霸战争,最终取得胜利,成为地中海的霸主。这场战争被称为 ( )

A.特洛伊战争 B.希波战争 C.布匿战争 D.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6、位于地中海海岸,她是西方文明之源。这个国家是 ( )

A.埃及 B.巴比伦 C.希腊 D.罗马

7、世界古代史上发生过许多值得探究的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希波战争 ②罗马共和国建立 ③日本大化改新 ④查理•马特改革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④① D.④②①③

8、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被以“腐蚀雅典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的罪名判处死刑。当时的宣判机构是 ( )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议会

9、公元前389年的一天,30岁的农民帕帕迪去参加公民大会。这天的议题之一是投票选出民主妨碍者。他在自己选区的入口处领取一块陶片,写下名字后,交还给了工作人员。这个讲述雅典实行民主制的小故事发生在 ( )

A.公元前3世纪 B.公元3世纪

C.公元前4世纪 D.公元4世纪

10、下列关于中古西欧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封建主可以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C.国王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D.伊斯兰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11、通过征战和扩张,世界古代史时期出现了多个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罗马帝国 ②亚历山大帝国 ③阿拉伯帝国 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⑤拜占庭帝国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⑤①②④③ D.②①⑤③④

12、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

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9分,第14题9分,第15题8分,共26分)

13、(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改革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材料二: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征收赋税。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改革?(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改革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这次改革发生时,中国在位的杰出的政治家是谁?(1分)

(3)以上材料反映的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2分)

14、(8分)阅读下列材料:

“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如果奴隶胆敢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本人许可,就把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请回答:

(1)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2分)它是哪国的哪位统治者制定的?(3分)

(2)这部法典维护的是哪一个阶级的利益? (2分)

(3)这部法典的世界地位怎样?(2分)

15、(8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欲望,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才能达到极乐世界。

材料二 救世主不久要下凡,拯救人类进入幸福的“千年之国”,因人有罪,信仰上帝并虔诚悔罪的人才能进入天国,否则要下地狱。

材料三 宇宙间惟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大家都应信仰“真主”,而不要信仰本部落的神。

请回答:

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属于什么宗教的观点?(3分)其中哪种宗教对我国影响最大?

(1分)

(2)其中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促进作用的是哪一宗教?(1分)

6.历史九年级上册考试题 篇六

【单元知识网络】

【单元过关检测】

1.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法国科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一具女性遗骨化石,归类为南方古猿,现在人类就是从南方古猿发展而来,你知道人类在距今约多少年前形成()A.五百万年

B.三四百万年

C.一百七十万年

D.八十万年

2.世界各国关于人的起源有很多中说法,通过下图你会得出怎样的正确结论呢()

A.人是上帝造的B.人是女娲造的 C.人类是进化而来的 D.人是猴子变来的

3.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摩梭人所生子女皆属女方,血缘按母系计,财产按母系继承,男子只负责抚养自己姐妹的孩子,在每个家庭中由一个最能干、公正而且有威望的妇女安排生产、生活,保管财产,这种现象相当于古代()

A.母系氏族

B.父系氏族

C.种姓制度

D.君主专制 4.四个同学讨论原始社会的生活,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们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果实

B.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烦恼 C.身穿兽皮草裙、居住在洞穴中

D.工具十分简陋、生活非常艰苦 5.对古迹一边保护,一边利用,让古代文明帮当代人赚钱,是各国的生财之道。下列哪一古代建筑是埃及的生财之道()

6.“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是古代某国一法典的条文。该法典的实质是()

A.维护该国的种姓制度

B.保障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平等 C.维护该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确保该国分封制的实行 7.右面的图片形象的说明了古代哪一制度的产生情况()

A.种姓制度

B.分封

C.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

8.某国的媒体常有关于青年男女结婚,仅仅因为种姓不同而被父母活活被打死、烧死的报道。这个国家是()

A.印度

B.伊拉克

C.埃及

D.以色列

9.联合国教科文准备去考察古代巴比伦文明被毁坏的情况,他们应该去下图中的哪一地区()

10.右面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奥运火种采集仪式。该圣火取自于奥运会和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这个国家就是()

A.埃及

B.希腊

C.西班牙

D.意大利

11.下列文明中,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其他文明的是()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巴比

D.古希腊

12.假如你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雅典,你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陶器作坊里大量奴隶在劳作

B.全国崇尚武力,社会如同军营

C.港口商船出入频繁

D.男孩在学校学习演奏乐器,学习诗歌等

13.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了参照范例的西方文明古国是()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雅典

D.罗马帝国

14.下列图片所示的历史人物中,促使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最高峰的是()

15.现代奥运会的开幕式往往是一个国家展示本国文化的舞台,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给观众印象最深的是在体育场的中央出现了一个蓝色的人工海洋,大会组织者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是()

A.希腊人民喜欢蓝色

B.蓝色象征着和平

C.古希腊文化发源于海洋

D.希腊是一个临海的国家

16.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古代奴隶主民主政治特征的是()A.古埃及金字塔

B.《汉漠拉比法典》 C.古印度种姓制度

D.雅典伯利克里统治

17.雕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右面的这个雕塑,和一个国家的起源有关,这个国家是()A.罗马

B.迦太基 C.斯巴达 D.雅典

18.布匿战争是古代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的交战双方是()A.罗马、希腊

B.希腊、迦太基 C.罗马、迦太基

D.斯巴达、雅典

19.在古代有一个人,他不出国,就能游览整个地中海沿岸各地的风光。你认为他生活在下列哪一个国家?()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雅典

D.古代巴比伦 20.古代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

A.恺撒

B.汉尼拔

C.伯利克里

D.屋大维

二、读图简答题

21.读图回答:

(1)下面三位领导人分别属于什么种族的人? 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2)你能说出这些种族主要分布哪些地方吗?(各一大洲就可以)

22.仔细观察右面图片:

请回答:

(1)在这个从伊朗出土的石柱上,用古老的楔形文字撰刻着一部法典,这部法典是古代哪一个国家制定?该法典的名字是什么?

(2)这部法典维护了哪一阶级的利益?它在历史上有什么特殊的地位?

三、材料分析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印度独立60年来,种姓制度的残余继续在社会中顽固存在。印度国内的有识之士已经指出,应该从教育体系入手,培养儿童的平等观念,彻底解决高种姓人对低种姓人的歧视。

材料二:印度的种姓制度有上千年历史,这种把人划分为尊贵和卑贱的传统制度至今仍在印度社会有所体现。印度政府2006年9月14日提出一项计划,宣布政府将向那些与低种姓人通婚的高种姓人颁发5万卢比的“奖金”。旨在消除种姓歧视。请回答:

(1)印度的种姓制度分为哪四个等级,各有哪些人组成?

(2)材料一、二反映了当今消除种姓制度的两种方法,分别是什么?

(3)今天印度为什么要消除种姓制度?

24.四大文明古国,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宝贵的传统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今天的“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外,其它三个都不再是世界强国,这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1)请说出四大文明古国在世界文化中的各一个贡献?

(2)想一想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产生于大河流域?

(3)想一想四大文明古国应当如何才能重现昔日文明古国的辉煌。

四、简答题

25.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雅典繁荣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

26.我们常说;“奴隶们创造了历史”,但是奴隶的命运是十分悲惨的。试以亚非古国的历史证明“奴隶命运悲惨”这一观点。

五、小探究

27.你参加了一支“生命之源”考古队,目前的任务是准备对人类起源进行进一步的考古研究,通过今天的学习,给自己制定一个简明的行动计划(地点、途径、资料)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A4.B5.C6.C7.A8.A9.B10.B11.D12.B13.C14.A15.C16.D27.A18.C19.B20.D

二、读图与解答

21.(1)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肤色、发色和面目特征等的差别(2)黄色人种:亚洲;白色人种:欧洲;黑色人种:非洲

22.(1)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2)奴隶主阶级;它是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材料分析题

23.(1))种姓制度把社会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的祭祀;第二等级刹帝利掌有军政大权的贵族;第三等级吠舍是指从事农、牧、工商业的普通雅利安人,第四等级的首陀罗是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终生从事最低贱的职业。(2)重视对整个国民的教 育;奖励不同种姓的人通婚。(3)种姓制度会加深社会矛盾,给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4.(1)古代埃及:金字塔;古代巴比伦:《汉漠拉比法典》、空中花园;古代印度:泰姬陵;古代中国:万里长城(2)大河流域土地肥沃,便于耕作;大河流域便于灌溉和饮水;大河流域便于寻找食物等。(3)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四、简答题

25.表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原因:因为伯利克里当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扩大公民权利,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等等。启示: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

26.以古代埃及奴隶修建金字塔的悲惨遭遇和古代罗马的角斗奴隶为例展开谈话;要指出大河流域的文明和成就是人民创造的。

五、探究题

7.历史九年级上册考试题 篇七

一是社会、家长、学生潜意识中给历史学科戴上“副科”“古板”“乏味”的帽子, 这一偏见导致历史学习效果不佳。二是部分历史教师的课堂预设不充分, 整堂课只是照本宣科, 形式呆板、僵化, 就像一台知识填鸭的机器, 致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提高兴趣离不开教学技巧的助推。笔者从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教学技巧, 供参考。

一、讲故事:为历史教材的学习推波助澜

在历史教学中, 教材中正规的知识往往犹如水滴, 飘落在学生脑海中激不起半点波澜, 甚至转瞬消失;倒是那些“野史故事”却像瓢泼大雨, 常常在学生的心里激起层层涟漪。以笔者所见, 是野史不乏人性、没有官腔的特质, 更能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而这种共鸣, 恰恰是学习重要的推动力, 它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学生和历史的距离。

(一) 导入历史名人的趣闻轶事以励志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 有待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历史人物带领群众拼搏进取的生平和品格, 能为学生形成正确的好恶感,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个性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例如, 近几年来, 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红极一时, 极大地丰富了民众的精神生活。对有关专家、学者的观点虽然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但这一讲史形式却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其收视率非常高。据此, 笔者在历史课堂中尝试通过讲历史故事提炼人物品格的教学,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例如, 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第43页讲扁鹊时, 说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于是, 笔者引入了以下一则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加深了学生对扁鹊人品的认识。

最高明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 都精于医术, 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说:“长兄最好, 中兄次之, 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 :“我长兄治病, 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 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 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 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 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 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 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 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通过这个故事, 学生对扁鹊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人品有了深刻的印象, 并从扁鹊的话语中得到启发: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认到这一点, 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 有时已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二) 引进历史小故事体味深刻哲理

引进和诠释历史小故事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深入了解历史人物,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智慧。中国历史中的许多成语故事, 如“背水一战”“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 一个愿挨”“三顾茅庐”等, 短小精悍, 蕴藏着深刻的哲理, 能让学生悟出不少的道理。

例如, 在《中国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 ”中, 对华佗的介绍寥寥一小段, 犹如蜻蜓点水般一带而过。于是, 笔者引进了下面一则故事。

对症下药

东汉末年, 有一个杰出的医学家叫华佗, 他的医术非常高明。有两个病人, 一个叫李延, 一个叫倪寻, 都得了头痛发热病, 找过很多医生也没治好, 于是来找华佗。华佗经过细心诊断, 给他们各开了一个药方。给李延开的药方是发散药, 给倪寻开的药方是泻药。他们俩一看, 心里就嘀咕起来:都是一样的病, 怎么用药完全不同呀?便问华佗这是什么道理。

华佗说:“吃药要看具体情况, 你们症状相同, 可是得病的原因却不同。倪寻的病是从内部伤食引起的, 李延却是从外部受寒造成的。病因不同, 当然用药就不能相同了。”

两人虽然心存疑惑, 但仍按照华佗的药方服药, 病果然很快就好了。

通过笔者讲解成语“对症下药”, 学生懂得了故事中的“症”原指病症, 现在扩展了这则成语的用法, 不光指治病, 凡是针对具体情况、具体问题采取恰当措施和方法的, 都可以用这个成语来比喻。不仅如此, 笔者还引导学生动脑思考还有哪些四字短语有类似的意思。有的学生联想到了“有的放矢”:“的”指靶子, “矢”指箭, 意思是要有目标地射箭, 强调办事要有目的性、针对性;有的学生联想到了“因材施教”:“因”指根据, “材”指资质, “施”指施加, “教”指教育, 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以及“言传身教”“尊师重教”……尽管其中一些与“对症下药”并不完全贴切, 但学生敞开了心扉、开阔了视野, 在相互学习和认真倾听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了解更宽广、更深入了。

二、角色扮演:充分展示学生历史学习的悟性

初中生活泼好动, 整节课让他们一动不动地坐在座位上听教师讲课不现实。怎么办?让学生有效地动起来是个好办法。在教学历史相关内容时引进趣味野史后, 可以让学生动手动嘴动脑进行角色扮演。如在教学人教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起 (二) ”中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时, 针对其“仁”的学说, 笔者引进了下面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三季还是四季?

有一天, 孔子的一个弟子在大门外扫地, 来了一个穿绿衬衫的客人, 问该弟子:“你是谁呀?”弟子很自豪地说:“我是孔老先生的学生呀!”客人说:“那太好了, 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弟子很高兴地说:“可以呀!”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弟子心想, 这种问题还用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摇摇头说:“不对, 一年只有三季。”“哎, 您搞错了, 四季!”“三季!”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 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 客人向弟子磕 三个头, 如果是三季, 弟子向客 人磕三个头。

恰好孔子正 从屋里走 出来, 弟子向前问道:“老师, 一年有几季?”孔子看了一眼客人, 说:“一年有三季。”这个弟子快吓昏了, 可是他不敢马上问。客人马上说:“磕头, 磕头!”弟子没法, 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后, 弟子迫不及待地问:“老师, 一年明明有四季, 您怎么说只有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的吗?他是蚂蚱变的, 蚂蚱春天生, 秋天就死了, 他从来没有见过冬天, 你讲三季他会满意, 你讲四季他懂吗?就是吵到晚上和这样的人都讲不通。你吃点亏, 磕三个头, 无所谓。”

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充分展示了学生历史学习的悟性, 赢得了阵阵掌声。在此基础上,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 各个小组自行选择一个人物, 进行讨论、总结, 并根据其行为, 寻找其性格品质。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及讨论总结, 学生品味了孔子作为思想家和教育家的风范, 对为什么“孔”文化能长久地占据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席位有了更多的理解。

8.初中九年级历史教学体会 篇八

关键词:历史教学;问题导向;自主性;归纳演绎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81-01

在初中九年级的世界史教学中,我们首要的任务是破除学生因对世界史的陌生而产生的畏难情绪,并培养起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们要告诉学生们,《世界历史》这本教材的编写体例和我们已经学习过的《中国历史》大同小异、异曲同工,整个历史发展主线也同上所述,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的原则来编写和排定的:历史主线和文明发展顺序遵循原始社会及氏族组织的演变————亚非欧的奴隶制文明和青铜时代————采邑制及亚非欧的封建化————古代东西方的战争及文明交融————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等这一历史主线。再结合我们已经学习过的中国历史的主线: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农业文明————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进行横向比较,让学生在横向比较中找到那种熟悉感,因熟悉而破除陌生与畏难情绪,同时也明确了九年级世界历史的学习主线,对学习世界历史有了一个宏观的轮廓概念。同时,在具体的日常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还要注重精细备课,精细化地进行教学设计,注意方式方法,既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抓住知识重点,做到历史课堂既欢声笑语,又知识严谨,主题突出。

第一,我们要创建问题导向型历史课堂。问题导向型课堂的优点在于能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同学们集中思维重点和思考视角。比如在教学四川教育出版社的《世界历史》(上)第一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时我是这么引导学生学习的:“请同学们先把课文通读一遍,读的时候拿着笔,在你们认为应注意的地方做好标记,这是同学们的任务;老师的任务是在黑板上写出几个问题,等同学们通读完课文后,我们来一起追寻答案,好吗?”我板书的问题是:1.人是从何而来的?2.原始人类使用什么工具?和已学过的中国境内的原始人有何异同?3.原始社会组织是如何演化的?4.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贫富分化预示着什么?我们已学过的中国山东境内的大汶口人晚期墓葬所体现的贫富分化又预示了什么?他们有何异同?当学生第一遍通读完课文后,我引领他们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很快解决了问题,但有一部分同学对已学过的《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已经陌生,回忆不起我国山东大汶口人的贫富分化状况及当时情形,我就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一问题。最后,又让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把课文通读了一遍,我再请同学们畅谈学习心得体会,很多同学都说到了“原来《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是如此的相似:石器时代,氏族组织,贫富分化,阶级产生,国家就要出现”等观点。在讲《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的兴起》时,我亦“如法炮制”:首先给自己下任务:提问题;给同学们下任务:通读课文并拿着笔勾画圈点,通读完课文后我们一起去“追寻”问题的答案。我提出的问题是:1、日本是哪时候进入奴隶制时代的?那时我国处于哪一历史时期?这说明了什么?2、日本是哪时进入封建时代的?通过什么变革进入的?我国又是哪时候进入封建时代的?两相比较,这说明了什么?3、对于阿拉伯,你们知道些什么?请列举出来。阿拉伯的兴起跟哪一宗教有关?学生们通读完课文后,基本都能确定这几个问题的答案了,就是关于“日本进入奴隶制时代的公元3世纪我国处于哪一历史时期”仍不甚了了,我是这么做解答的:“公元220,曹操之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东汉帝国灭亡,三国时代开始。请问:‘公元220年处于哪一世纪’?”学生们经过思考,都答出:“公元三世纪”,并都表现出自然而然的恍然大悟的表情。我再追问:这说明了什么,请讨论后作答。同学们经过讨论后,并结合日本在公元646年经过大化改新才进入封建时代的史实,得出结论:古代中国比日本先进得多,日本是我们的学生等观点。更有善于总结归纳的学生指出:“古代中国不论哪一文明形态都比日本先进得多,出现得早,日本正是借鉴和学习了中国的先进文明形态后才进行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变革,才得以不断进步。甚至可以说,古代中国的很多文明形态,比世界上其它国家和地区都出现得早,水平更高”。对于如此精绝的回答,我和其他同学都回报以热烈的掌声以示感谢和激励。

第二,作为九年级历史教师,我们还要直面中考,直面现实,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做好历史知识体系的储备工作。历史是由很多个历史时期、很多历史人物、很多历史事件交织发展而来的,我们初中阶段学习的历史属于“简史”性质,有很多个知识点需要学生去学习,去解决,去记忆,去掌握。如果我们历史教师不能引领学生学会综合思考、归纳分类、总结整合这些知识点的话,我们自己和学生都会有一种越学越散、一盘散沙的感觉。我们学习历史就像沙里淘金,在千年历史长河中,从很多金沙中不断筛选出一个一个历史知识点,并把它们融化提炼,做成一个一个的知识板块,归纳总结成历史知识体系,做好知识储备,才能养成学生综合思考、归纳总结的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能力。比如学习了《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和《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这些内容后,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善于去分析和比较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与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美国、法国等确立的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异同,并从欧美近代民主政治体系中追根溯源,找到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子”和基因,并“倒查”追寻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与欧洲中世纪工商业城市和自治城市的关联。通过纵向比较,综合思考,定向分析,我们既能把已经学过的有关联的知识板块联系起来,同时,这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的知识体系整合过程。

上一篇:儿科护理实习下一篇:唯美爱情语录简短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