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评价要素列表(共2篇)
1.生产现场评价要素列表 篇一
在公司管理或者治理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对一些相同性质的单位进行效率评价的问题。在效率评价方面有很多方法,但是总体来看这些方法大部分都局限于单产出,而DEA (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方法在处理多输出问题时有其绝对的优势。
1.1DEA模型及DEA超效率模型
DEA (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方法是一种非参数的效率分析方法,最早是由著名运筹学家A. Chames、 W. W. Cooper和E. Rhodes于1978年提出的。而在我国该方法最早是由魏权龄学者引进并逐步发展起来的,相关书籍有魏权龄 《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 1987) 等。
利用DEA方法进行效率评价时,经常会遇到多个决策单元同时有效 ( 效率值为 “1”) 的情形,这时上述模型就无法对这些决策单元进行排名。而超效率模型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当利用DEA超效率模型计算无效决策单元的超效率值时,其计算结果与相应的DEA模型相同。但是当计算有效DEA决策单元的超效率值时,其结果会不同,此时计算出来的超效率值大于1。例如,计算出的超效率值可能会是1. 85,它的含义是: 即使该决策单元再按照85% 的比例增加投入,同样可以在所有的决策单元集合中保持相对有效。
1.2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
早在1953年Malmquist就提出了Malmquist指数,但这一方法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应用。直到后来有一些学者将该方法与DEA方法相结合,才使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生产部门的生产力测算中。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是基于距离函数 来计算的,在规模报 酬不变的 条件下,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 MPI) 可分解为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指数 ( EC) 和技术进步指数 ( TC) 。进一步,综合效率变化指数 ( EC) 又可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 ( PEC) 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 ( SEC) 。即MPI = EC × TC = EC × SEC × PEC。
2数据来源及说明
下面我们用上述DEA模型和DEA超效率模型对我国19家上市高速公司进行效率分析。分析主要分两部分: 首先利用2012年的相应财务数据对19家上市高速公司进行效率分析; 第二部分是利用2011年和2012年的财务数据,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19家上市高速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进行分析。
本文中用到的数据全部来自2011年、2012年各公司年报。
关于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选择,本文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和高速公司自身的特点,选取了以下指标 ( 见表1) 。
3实证分析
3.1效率分析
效率分析部分根据以上指标的财务数据,利用DEA模型和超效率模型进行分析,计算中用到了deap2. 1和EMS软件。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3.1.1综合技术效率分析
计算结果显示,19家上市高速公司中有10家达到了DEA有效,综合技术效率的平均值为0. 906。这说明我国的高速公司总体上效率水平比较高。但是海南高速的综合技术效率只有0. 628,无论是与DEA有效的公司相比还是与综合技术效率的平均值相比,都有很大差距,这也说明该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3.1.2纯技术效率分析
对于10家DEA有效的高速公司,当然他们也是技术有效的。而在剩余9家非DEA有效的公司中有2家是技术有效的,有7家是非技术有效的。结果显示,龙江高速和湖南投资是技术有效的。说明这两家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效率已经相对达到最优,没有达到综合技术有效的原因是其处于非规模有效状态。要想提高他们的综合效率水平只有适当的扩大或缩小经营规模。例如,龙江高速和湖南投资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所以适当扩大生产规模可以提高综合技术效率。而其余7家非技术有效公司则可以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来达到相对有效状态。
3.1.3规模效率分析
除了10家DEA有效的公司外,其他的公司都是非规模有效的。对于这些非规模有效的公司,只有适当的扩大或减少生产规模来提高综合技术效率。
3.1.4超效率分析
利用超效率模型可以计算出各公司的超效率值。结果显示,虽然10家DEA有效公司的综合效率值都为 “1”, 但是他们的超效率值却差异很大。例如,排名第一的粤高速A和排名第十的山东高速的超效率值存在很大差异。 这也说明他们之间效率水平有一定差别,但是从基础的DEA方法来看,他们是一样的,无法对其进行排序。
3.2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
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高速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进行分析,计算中用到了deap2. 1软件。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结果分析如下:
平均水平来看,从2011年到2012年MPI指数为0. 905,可见全要素生产率是下降的。综合效率指数EC为1. 003,说明这些高速公司总体上效率水平略有提高, 但是技术效率指数TC只有0. 902,所以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下降是由于技术效率的降低引起的。而导致技术效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点: ①公司员工不能及时学习接受新的技术教育,相关培训不到位。②公司不能及时更新和提供新技术设备。③从各公司年报可以看到,较2011年所有公司的职工人数都有一定增长,个别公司涨幅很大,这就可能会出现人员冗余现象,也可能会进来不少不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人员,从而导致公司整体技术效率下降。④鉴于高速公司的特殊性,其主营业务 需要投入很大固定成本,但是其所带来的收益却是相对较少且是持续的。所以,如果将大量的资金运用到这些基础建设上,必然会使投入到技术方面的资金减少,这也会导致技术效率降低。
4结论
我国高速公司的整体效率水平较高,但各公司效率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引起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发展战略的不同会导致他们之间效率存在差异。其次,由于各公司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各地区的宏观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和特殊的外部环境也可能是引起差异的原因。然而,对于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方面公司无法控制,所以为了提高效率水平,各公司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管理和规模的完善。根据各公司技术和规模的具体情况,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同时适当的改变经营规模,使其处于相对高效的状态。
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水平的下降引起的。上文已指出可能导致技术效率下降的原因,现结合以上原因给出几点建议: ①公司应当定期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②公司应当及时更新已经老化的设备,及时引进新技术。③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应更多地考虑该应聘者的自身素质是否符合本公司的技术要求和技术特点。只有公司的要求与员工的条件相匹配时才能更好地发挥员工的个人能力。而对于人员冗余的问题,各公司应当结合自身情况,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④由于高速公司需要投入的成本大,而收回成本所需时间长,这就可能导致本来应当投入到提高技术水平方面的资金被挤占。对于这个问题, 公司应当合理分配资金,同时应采取适当措施保证投入到各方面的资金都能落到实处。
摘要:本文首先利用DEA模型和DEA超效率模型对我国上市高速公司进行了效率评价,并利用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DEA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高速公司的综合效率较高,但是各公司之间差异较大。Malmquist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高速公司从2011年到2012年综合效率水平略有提高,但是纯技术效率水平有所降低,而规模效率基本没有变化。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建议。
2.班组长现场管理的要素 篇二
一是打铁先要自身硬。班组长是带领一个班组安全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的核心和关键人物,一个好的班组长应该是安全生产的行家里手,对本组本岗位的所有作业工艺及各项环节都必须熟悉,做到心中有数。班组长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随时正确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有大将风度,做到遇事不慌,处变不惊,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只有练就过硬的本领,并在安全生产上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潜移默化地教育影响全组人员搞好安全生产。
二是咬定现场管理不放松。作业现场是各项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业的一切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以及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最终都落实到作业现场。班组长要以不管东南西北风,咬定现场不放松的坚强决心,带领全组人员真抓实干,严细管理,堵塞漏洞,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按照作业现场实际,科学地、有计划地组织装卸作业,
在现场管理上,班组长要做到“四勤”即眼勤、手勤、腿勤、嘴勤。也就是说在作业现场中要勤看,善于观察,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和薄弱环节。手要勤快,及时处理隐患,就地解决问题。腿要勤快,经常性地在各个岗位点来回走动,发现各作业点作业人员有不规范动作出现,立时指出纠正。同时嘴要勤,要有一个 “婆婆”嘴,走到哪儿就要把安全讲到哪儿,看到哪些岗位或部位不安全,就要督促有关人员及时整改,消除隐患。班组长要做现场管理的“显微镜”,见微知著,不留死角,对问题不论大小,一抓到底,避免现场管理出现“盲区”,努力做到作业现场“小隐患不过班,一般隐患不过天”。
三是居安思危常反思。班组长要把安全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要牵住安全工作这个“牛鼻子”不放松,要常常反思现场作业中还有哪些隐患,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哪些地方仍有不足需要改进,安全措施是否真正落实到位,要真正树立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堵塞班组员工思想上的“跑、冒、滴、漏”。
【生产现场评价要素列表】推荐阅读:
生产现场宣传标语09-09
隐患分类是生产现场类08-21
关于生产现场管理条例10-04
现场施工安全生产协议11-06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奖罚制度09-23
在全区农业大春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11-04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及重大隐患处理规定07-26
生产要素组合案例分析08-15
安全生产五要素包括10-14
2016年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现状评价报告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