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实验教学论文(共9篇)
1.初中语文实验教学论文 篇一
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育人这个任务。教师在不断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语文课堂中。关键词:语文教育德育教育渗透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将影响到今后几代人的道德品质。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两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育人这个任务。作为语文教师,我在不断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在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的教育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由此可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铁凝的《生命与和平相爱》就是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好教材。饱经苦难的犹太民族能如此出色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在于犹太民族那种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祈祷和百折不挠,重视智慧,重视文化、精神教育的民族精神。让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能领悟到只有保持我们民族每个个体优秀,中华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
二、在教学中渗透树立人生观的教育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由于年龄、阅历等各方面的影响,他们的识别能力较差,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所以老师要加以正确引导。在教授课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我让学生结合课后题写读后感,并在课堂上以讨论的方式,来探讨生命的真谛是什么。同学们被保尔把整个生命献给人类的解放事业的革命人生观深深震撼,纷纷表示要向保尔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读书。
有句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作课前一分钟演讲时,我要求学生搜集一些中外名人怎样敬老爱幼、关心他人的故事,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尊敬师长的故事,岳飞、鲁迅等名人尊敬母亲的故事作为演讲材料。让学生把听演讲后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写成读后感作为周记上交给我。学生的周记一下子变得言之有物,而且感情真挚。我把写得较有特色的若干篇周记张贴在墙壁上供其他学生观看借鉴,或者抽时间在课堂上让他本人读给其他同学听。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也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并以此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识别美丑的能力。
三、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爱国、爱家乡、爱党、爱人民是我们每位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情感。有一些语文课文中有十分明显的爱国主义内容,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以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体会到文中的爱国、爱家乡、爱人民、爱党这些情感,以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怀。例如课文《中国的土地》、《我的中国心》、《黄河颂》、《七子之歌》、《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枣核》、《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用心爱心专心 1
《始终眷恋着祖国》、专题《长城》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在语文教学中带领学生欣赏阿里山风光、西双版纳的美景,体会云南傣族泼水节的神韵,回顾长城悠久的历史,领略华夏文化的魅力,体会中华美文丰富的内涵,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在引领学生领略祖国江河山川之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在教学中进行养成教育
我们学校学生来自全国好几个省份,行为习惯的差异很大,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比如不遵守纪律,不尊敬师长,说话不文明,不遵守社会公德等。在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让他们改掉坏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我深信好习惯将使人受益终身。
中华民族是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尊敬师长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教授课文《我的老师》时,我利用有限的课堂四十五分钟,开展辩论会,让学生明白讲礼貌,懂礼仪是一个学生起码的行为规范。
针对初中学生语言不美,乱给同学、老师起绰号现象,结合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要讲文明话、做文明事。事后一位女同学在周记里告诉我:“老师,谢谢你。以前同学们常叫我侮辱性的外号,使我感到自卑,抬不起头,通过这堂课,班中乱起绰号现象明显好转,他们也不再叫我绰号了,我重新树立起了自信心。”看着学生的周记,我的眼睛湿润了,我没有想到短短四十五分钟有这样的收获,从中我体会到思想教育对学生影响之重大。
五、在教学中渗透感恩之心的教育
疯狂英语的李阳老师说“凡事感恩,经常向人表达感激之情,这是中国青少年最缺失的!”此言不假,有一次当堂练习半命题作文《假如我有》,有一位同学在作文《假如我有魔力》中竟然这样写到“假如我有魔力,我要将我的父母和我校所有的老师都赶到南极去,让他们永远都不能回来”。看了这样的文字真的让人感到痛心,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已迫在眉睫。因为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对于孩子们良好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为了让孩子们从小积聚感恩这笔财富,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一)品味感恩内容的美文,让学生在美文的熏陶下用心去感恩,“体会到感恩让我们变得快乐”(阿尔伯特·克拉克言)
(二)用心去感受别人特别是父母亲的关爱。学习课文《父母的心》、《背影》等,让同学们用语言来表达出对父母关爱的感谢。
(三)最后像《七颗钻石》中的小女孩一样用行动来报答别人的关爱。每天感恩一人,让感恩成为习惯。鼓励同学们试着每天向身边的人(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陌生人等)用语言表示感激,配合“感恩校园行”征文活动,要求学生抒写感恩内容的文章,转换角色编演课本剧,体悟感恩带来的快感。就像歌曲《感恩的心》中所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孩子们心中常存感恩之念,相信他们一定会成长为值得他人尊敬的人。珍视别人的付出,并用行动来表达对他人付出的尊重,这不就是一个具有感恩之心的孩子该有的吗?在《感恩之心》的专题课上,同学张某说:“我原来特别挑食,不是嫌妈妈这个菜烧得太咸,就是嫌妈妈那个菜
用心爱心专心
2搭配不合理。有一次,爸妈都不在家,我实在太饿了,就学着妈妈平时做饭的样子,想烧个蛋炒饭先对付一顿,没成想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炒出来的饭,还是我生平吃过最难吃的蛋炒饭了。通过这次经历,我才真切地感受到爸妈又要工作又要做家务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也应该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了。”其他同学对张某的想法表示赞同。我一下子觉得孩子们在瞬间长大了„„
六、在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创造了人类”,可见劳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但现在的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好逸恶劳者不在少数。针对这种情况,我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社会意义,明白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布置学生一份特殊的回家作业,那就是每天至少帮父母做一件家务事,哪怕是盛饭,收碗筷这样的小事情。原来不知劳动的艰辛,对别人的劳动果实不懂得珍惜的孩子们,现在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果实,觉得劳动者是伟大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的。
七、在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教育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结协助的精神,集体观念淡薄。结合单元口语交际的有关内容,我让学生以《集体主义现在还要不要》为题展开辩论,让他们明白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以此来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青少年的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家庭、社会风气对他们的品德的影响也是非常大,但他们毕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里度过,他们的品德的形成更多地感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我们教师首先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使学生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用心爱心专心 3
2.初中语文实验教学论文 篇二
一、对学生进合理的分组
合作学习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 分组方式也应具体情况具体解决, 可以将男生和女生、优等生和学困生、性格外向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分到一组, 尽量使小组内的成员具有不同的特点, 具有层次性, 这样有利于优劣互补, 不同的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促进, 互相提高,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的机会。
二、布置自学任务, 创设尝试氛围
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 我有意识地对课文顺序进行调整, 按《两小儿辩日》《乐羊子妻》《狼》《扁鹊见蔡桓公》《诗五首》《〈论语〉十则》的顺序, 从故事入手, 先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完两课后, 再逐步让学生尝试自学, 完成一些预习作业, 树立学生自信心。单元测试中, 全班学生的成绩较前几个单元有一定提高, 增强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教学第六单元时, 我见时机成熟, 便大胆放手, 向学生提出第六单元老师不讲, 全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同时, 提出激励目标:单元检测小组总成绩比第五单元成绩高的小组, 人人有奖;小组总成绩与第五单元成绩相差最大的三个小组, 人人给班上做一件好事。在小组合作尝试学习前, 我给学生提供了学习资料的来源, 如需要检索哪些参考书, 可能需要的学习资源网址等, 要求学生有不懂的问题自己解决, 可以问别的小组的同学, 但不可问老师。然后对A、B、C三个大组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程度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 并布置印发“‘我能行’自我挑战尝试题” (题卷中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层提出作业要求) , 用10课时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尝试学习。
三、明确合作学习方法指导
1. 明确合作的目的。
初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学内容的确定, 教学方法的选择, 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意义, 指导学生通过合作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基础。
2. 指导正确的合作方法。
合作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 如就近合作、自由组合、强弱搭配等。我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采用了强弱结合的做法:让学生按成绩较好的学生与较差的学生进行组合, 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编排, 编排成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固定后不再改变, 不够编组的学生随机参与到其他组次中。在具体合作时要求每组都要有组织者、记录员和发言人, 而且每次发言要有发言稿。四个组成员轮流担任不同角色, 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记录和发言的机会。
3. 明确合作的任务。
为更有效地体现合作的效率, 我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的小目标,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 分配不同的合作任务。例如, 困难一点的目标交给成绩稍微好一点的同学合作, 容易一点的目标交给成绩稍差一点的学生合作等。通过不同题目的设置让不同的学生通过合作得到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不同的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学习乐趣。
4. 对合作及时总结表彰。
在每一课的合作后, 我都会对合作情况进行总结, 既要照顾表现好一点的小组, 也要照顾表现相对差一点的小组, 使得每一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赏识, 从而确保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得到体现。
四、精心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质疑合作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个好的合作学习问题是合作学习赖以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 也是合作学习具有教育价值的基础。所以, 一个好的合作学习问题必须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 设计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 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如我在教学《羚羊木雕》一课时, 提出了“造成这种局面, 应该谁负责任”的问题, 让持有相同观点的人成为一组进行合作讨论。结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学生们分别从课文中、生活中找依据, 进行辩论。一节课下来, 他们都感觉余犹未尽, 要求增加一节课继续讨论, 在讨论出现了不少很有见解、富有哲理的观点。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方面的, 也交流了方法方面的、思维过程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方面的, 真正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五、合作学习的注意事项
合作学习并非指没有目的的盲目合作, 也不是指教学上任何的问题都必须通过合作来解决, 更不是天马行空地自由活动。如果这样做就会使合作显得散漫、没有主题, 也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 教师在指导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明确教师的主导地位。即整堂课程应以教师清晰的教学思路为主线, 学生围绕教学的主线来开展合作。二是避免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即合作时要有针对性, 重点是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理解的问题进行, 而非全部放开, 任由学生随意合作, 要以实现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标。三是强化合作学习的普遍参与性。每个人都是小组合作的参与者, 都应处于平等的地位, 教师不能有所偏颇, 不能只盯着成绩较好的学生, 只喜欢提问那些合作成功的小组, 只抽取那些喜欢表现的学生发言。这样的合作是没有意义的, 也是与合作探讨的精神相违背的。四是注意合作学习的总结及时性。每一堂课的成功与失败, 教师都应在上课结束时及时总结, 这样才能使学生懂得合作学习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从而不断汲取经验教训, 使合作学习深入持久地开展, 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3.初中语文实验教学论文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语文教学质量
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是整个初中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过程,所以说老师应该注重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让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中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只是老师简单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也只是简单接受知识,他们并不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并且他们可能会认为语文其实就是一种非常无关紧要的学科。想要将语文教学的质量从根本上提升,就必须要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站在长远的角度上打算,将语文学习深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大幅度提高。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并没有将语文这门学科重视起来,他们只是简单地认为语文是一门很简单的学科,并不需要花费特别多的时间。因此,老师只有帮助学生端正了语文学习的态度,学生才会真正主动想要去学习语文,这样上课的效率才会有所提高。
二、开放式的巩固模式
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很重要,是学生学习的跳板,决定学生是否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但是如果只是具备语文课本上面的知识远远不够。所以要让学生进行开放式的复习,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发散和开放性的思维,同时还能够避免抄袭的情况,是目前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教育模式。
三、讨论
时代在不断发展,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也会随之不断发展进步,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做出改变和调整,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不断提高,如果老师和学生能够共同努力,就一定会提升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炳宽.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7).
4.初中语文实验教学论文 篇四
【内容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增强教学信息的表现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能为学生创设非常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客观合理地将现代教育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才能发挥它在课堂中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电教媒体;初中语文教学
在新的世纪里,面对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崛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信息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今,电教媒体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课程应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能为学生创设非常形象、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要认真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基本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环境和教学媒体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尝试,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笔者就自己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有效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谈点粗浅体会。
一、再现课文情境,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现代多媒体技术可通过多种媒体如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对信息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使语文课堂由单一的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大大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单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语感训练这一颇为艰巨的任务尚有一定的局限。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整体优化语文学科的电化教学过程,以多媒体组合教学来达到语感训练的目标,则是一种高效的手段。我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如配乐朗诵、录音示范朗读、配乐讲解、吟诵等;有时采用以语感训练为主线的电教(或多媒体)基本课型,诸如听读欣赏课、速读速听课、艺术表演课、渗透训练课、综合训练课等。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以黑板+粉笔为主要工具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声像同举、图文并茂、动静成趣,直观而又生动,可再现情境,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铺路搭桥,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初中语文教学形成重点、难点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对教材中某些文字内容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缺少进行抽象思维活动的中间媒介。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铺路搭桥,可以让教师通过挖掘教材本身的潜在因素,以形象的画面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艺术感染力的影响下观察事物,减缓攀缘思维高峰的坡度,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鲁达三拳打死郑屠这一情节最能体现鲁达疾恶如仇的性格,这一情节也是课文的精华和重点部分,光靠读课文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在教学此课时,通过多媒体屏幕出示电视剧《水浒》中这一段音像,之后用多媒体播放主题歌《好汉歌》,通过铺路搭桥看——电视情节,对鲁达形象的感悟就更透彻了,很好地突破了重难点。
三、视听结合,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现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带着兴趣去感悟文本。生动可感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展示直观形象的立体画面的优势,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逼真地展现出来,能把学生的非注意力因素集中起来,能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字描绘“美”的情景,从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例如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多媒体屏幕出示《春》的五幅
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让学生享受美好的视觉盛宴;又通过播放《春江花月夜》音乐配乐的课文朗诵,给学生优美的听觉享受。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进课文情境中去,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感受朱自清的散文《春》,这样自始至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丰富表象,活跃思维,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青少年儿童的想象,涵养青少年的美感。”人们学习任何知识,都离不开想象。阅读教学更是这样,语言文字训练的深层是思维训练,必须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想象。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水平依赖表象的质量和数量,表象越丰富,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阅读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跨越了时空距离,再现了教学内容的全貌,展示了教学过程,强化学生感知,促进学生记忆、思维、想象和联想,激活思维,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为学生的想象思维提供了丰富的表象。如我在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的时候,就抓住了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里所涉及到的景物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通过PPT一幅幅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则根据诗意自由发挥,加以比较和鉴赏。这样既引导了学生的思维,又巧妙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对作品心领神会的过程中进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活跃的的思维和创造力。
五、巧用媒体,开展活动,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
如果能把学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帮助学生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活动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计算机具有玩游戏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开发智力。如为了调动学生积累词句的积极性,我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操作,开展成语接龙、漫游古诗乐园、好词句大比拼、做好医生等比赛,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语文活动逐渐养成自觉积累词汇的习惯。又如,我通过播放电视散文,投影课外读物让学生欣赏,或把学生写的优秀作文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进行优秀作文发布会,这样学生的阅读和作文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六、播放录像,重演实况,提高学生的听说写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如何使学生突破“内容关”、“语言关”、“写法关”,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师极为关心又棘手的问题。要让学生在心理上不紧张,不畏难,靠大谈作文意义、重要性之类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须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可视性强的现代教育技术为作文教学开辟新天地。电教媒体可以调动学生观察、联想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提高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彻底突破习作时“言之无物”、“无从下笔”的难点,掌握写作技巧。如我在指导七年级学生的一次场面描写时,运用摄像机重演几天前活动课上拔河比赛的实况,学生兴致勃勃,看得津津有味。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时空限制,把人、事、物、景等形象生动的再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解决了他们的“无米之炊”。然后,指导学生有顺序观察,叙述当时热闹的比赛场面,又不失时机地指导观察特写镜头——同学们的动作、神态等,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这样由说到写,水到渠成。
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现代教育技术,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灵活运用,有效融入。
【参考文献】
5.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回归语文 篇五
——兼评《羚羊木雕》“导学式”教学
10月17日,我有幸作为片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竞赛的评委,听取了三个教师的三堂语文阅读教学课。应该说,三位教师,都尽心做了充分的准备,对所授课文,进行了用心解读,精心设计。其中,《羚羊木雕》的执教者顺应时代要求,精心设计了“导学案”:字词教学、文章感知、角色朗读与表演、人物性格的体会、文章主题探究、达成效果检测等环节。但就课堂教学的实施看,需要强调一句: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回归语文。
叶圣陶先生说:“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因此,语文阅读课堂应该着眼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着手于文本的“示范”。
6.初中语文诗歌教学 篇六
华夏五千年文明的长河里,诗歌是一朵朵跃动的浪花。她展现了中华民族灵魂的高度和骨子里的普世价值。浩如烟海的唐诗宋词更是文学之瑰宝,犹如文明之乳汁,她哺育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人。让人们在纷繁的生活中依旧可感受生命之浪漫。故此诗歌教学成为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不可或缺的内容。能够选入教材的诗歌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学好古诗,对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词汇、提高语文表达写作水平等以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陶冶他们优美的情操都具有很大的裨益。初中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那么作为教师如何进行古诗教学呢?
一、兴趣教学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当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油然而生时,就会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愿学、爱学、乐学。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创设情境,使学生对诗歌心神向往。
1.科学安排内容,培养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鲜明的、能引起主体情感共鸣的教学容易激起主体的兴趣。根据这一学生的心理想象,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选一些文质兼美的诗词材料,以材料本身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一要一定程度上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二要必须给予学生以某种新的知识。
2.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兴趣。在诗歌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欲望。例如,可以充分发挥电教手段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如配乐朗诵、录音示范朗读、配乐讲解、吟诵等,或通过引导画画的情境创设,激发兴趣,感知诗意。以《钱塘湖春行》一诗为例,教学时可首先让学生从诗句中找到诗人描绘的景物,然后让他们把自己想象中的景物简单描??,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迅速进入诗境。
二、情感教学法
古诗教学训练重点在朗读指导上,而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应引导学生感受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古诗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要求教师范读,学生领读,教师学生讲读,指明朗读和熟读成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诗歌朗读,首先应从诗的内容出发,确定朗读基调。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歌颂还是揭露,是劝勉还是讽刺,是赞美还是惋惜,是激动还是平静,是欢快还是忧伤。这些都是指导朗读时必须先弄清楚的。例如同时李白的赠友之作,同写好友别离之情,可是在《赠汪伦》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跟《送孟浩然之广陵》不一样。前者,充满了愉快感激之情,后者却流露出黯然惜别之意。前者可以读得高昂轻快,后者应该读得低沉迂缓。又如王维的《鹿柴》和曾几的《三道中》,同写深山幽静,同样既写所闻又写所见。可是前者写的是一种幽美静谧的境界,表达的是一种闲适恬淡的心情,观察也极入微,读起来就宜于用舒展、平缓的语调,吐字要清而稳。后者描绘的是一种清新幽静的景色,抒发作者游兴勃勃、欣喜愉快的激动之情,朗读时应该用比较高昂而轻快地语调,读出轻松愉快的感情来。其次要注意诗歌的节奏。格律诗的节奏,有音调节奏和意义节奏。音调节奏表现在平仄上,意义节奏指的是语言的节奏(语法结构)。两者有一致的,也有不一致的。
三、意境教学法
诗是语言的艺术,其善用含蓄、精练的语言表露诗人的感情。好的诗词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故要欣赏诗歌,必须发挥想象、联想。让学生在品读诗歌、解析诗歌时将精练的诗歌,以诗般精美、流畅的语言,加以丰富的联想、想象,以多变的形式,去书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整体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分析、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并更能将诗歌理解的更加透彻。例如,教学《天净沙?秋思》一课时,我让学生画出枯藤老树点明秋天;缀上昏鸭,惹动旅人愁绪万千;画出的小桥、流水、人家,牵出思乡情;古道西风,立瘦马,单调萧瑟凉至极点。这样使学生能够深一层进入诗歌营造出来的意境,触景便能生情。
四、模仿创造教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特点,以景与情是触发点为语言转换枢纽,充分利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引导学生进入模仿创造,让学生通过转换语言完成对古诗词的体验、感悟、积累和运用,激发情感,提高活用语言的能力。
笔者在教学《赠汪伦》时,先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李白正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用桃花潭水来比喻他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之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依照《赠汪伦》写朋友、家人之间的送别诗。学生们兴趣盎然,亲情、友情跃然纸上。一学生是这样写的:“黄斌乘车将欲行,忽闻身后告别声。高速公路长万里,不及曹鑫送我情。”(黄斌、曹鑫均为班内学生。)也有这样写的:“妈妈帮我缝衣裳,一针一线密密缝。绵绵纱线细又长,不及妈妈爱我情。”当然,鼓励学生模仿,作为教师也可把自己的创作与学生分享,以现身现教激发学生诗性。如笔者本人因游游去观看过广西德州跨国瀑布,就模仿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诗一首。《观德州瀑布》 :汽蒸中越界,波撼德州城。云霞或明灭,飞禽绝踪影。潭深涵急流,渔楫罢渡横。欲济无坚舟,达摩一苇行。笔者把当时的照片及录相资料在课堂展示后,学生一对比,诗意基本明了。再简介达摩渡河之典故,学生兴致突然高涨,都跃跃欲试。此后,每堂诗歌教学,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堪佳。
五、课外活动教学法
如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如诗歌朗诵比赛、诗词联句比赛、与诗词有关的常识比赛等;开辟诗歌专栏,展示学生在各项诗歌竞赛活动中的成绩、学生诗作和诗歌鉴赏文章,介绍学习诗歌的心得体会等,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示其成果的机会。这样一来,才能帮助学生长久保持对学习诗歌的兴趣。
7.初中语文诵读教学体会 篇七
一.诵读法在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多年之后,人们再次认识并传承语文教育的精华,而诵读教学也就自然的成为了教学重点,然而,由于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使得现阶段思想内容的反映与艺术形象的塑造通过诵读教学实现时没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文章之美,语文课堂中的诵读水平与效率均较低,很难让人满意。学生与教师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这种现状,教学中的问题主要包括:过度追求效率以及教师狭隘、片面的理念使得诵读变成单纯的背诵,忽略了文章意境;浅层而盲目的教学目标并不合理,没有真正的重视诵读教学;由于未深入了解诵读规律,而且其训练体系并不明确,因而低效、无序、简单的教学方法并未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诵读之中;没有为学生诵读留出足够时间,教师指导也不够具体,导致学生的兴趣并未被激发,没有诵读习惯。这些不同方面的不足之处使诵读教学的成效并不理想,学生的积极性不足。
二.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改进方法
1.坚持以读为本。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必须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调动起来,为使教学目标实现,教师需要将诵读教学的传统观念转变,使其与时代相符合,诵读时更加大胆和积极,对文字的欣赏、思考等都通过学生独立诵读而实现,发现问题并探索答案。将学生作为诵读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担当主导,可进行示范,将学生引入文章所营造的情境,对其中的情感领悟得更加透彻,为加深理解,在阅读时需要抑扬顿挫,注意语序的同时要带有相应的情感,对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要能够感同身受。在以读为本的原则中用气势、腔调来宣泄情感,学生在感悟内容的同时也培养了自身的审美情趣。
2. 营造阅读 情境。在教 学过程中,为使学生投入情感从而了解作者情感,必须将其带入情景,而前提就是创造情境。创设具体情境时必须符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充分抒发自身情感,并在其中产生共鸣,在学习过程中能对课文内容了解的准确而迅速,形成一定的认知规律。同时要注意教学情境的高效性,而且要有足够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主动参与,为实现这点,教师可以添加一些辅助工具,如多媒体等,采用音乐、表演等使情境更吸引学生。比如,讲解朱自清的《春》时可以让学生将课文反复诵读,保持语气明快而轻松,语调高昂、情感愉悦。读“盼望着,盼望着”时春天并未来临,语气要舒缓,而读“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时要将速度放慢,在春景中尽情享受,通过这些情境使学生体验春之美。
3.加强技巧训练。为使自身情感表达的更加真实,必须对诵读技巧有所掌握,这就需要教师的向学生传授并进行强化训练,学生要掌握的技巧包括语调、语速和停顿等,更好的把握节奏感,使文章内容形象而具体。例如指导《归园田居》的诵读时要让学生将景物描写找出,探究作者表达的情感,使学生的阅读方向明确,认真品味语言,使阅读能力有效提高。
4.实现形式多样化。为使学生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所把握,可以将其中的感情用不同方法体现。例如通过班内、组内齐读来表达奔放的感情;先听之后默读,或者适当配乐来表达婉约的感情;分角色朗读来讲解戏剧文学。将学生的诵读水平通过不同形式进行训练,能够使其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自然而然的进入情境。另外还可以举行配乐朗诵比赛,或组织学生模仿跟读广播等,使学生朗诵能力提高。
三.结语
8.初中语文教学杜绝“泛语文”倾向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泛化
G623.2
語文的课程改革顺应了世界课程综合化的潮流,加强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但是,在具体的课改教学中,这一目标被无限放大、误解或滥用,出现了“泛语文”倾向。所谓“泛语文”是指语文教学内容走向泛华,成为百科知识的大拼盘,而其本身应当担当的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被悬空,成为没有“语文”的语文课。遇上表达政治观点的文本,就把教成了政治课,遇到阐述历史知识的文本,就把它上成了历史课。而忘记了自己语文课的根本,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语文教育的本体价值和根本内涵,这是一种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失误,我们作为一线老师,应该清醒认识并且纠正这一点。那么,我们如何纠正这一倾向呢?
一、合理学科定位,明确教学内容
所谓学科定位,简而言之,就是要明确某一学科的作用范围、价值和地位。在我国,语文学科的定位应为语文素质教育。叶圣陶先生曾很明确指出:“运用语言文字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这种生活能力)是它种学科不负授与和训练的责任的,这是国文科的专责[1]。”只有语文课才能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素质,它的核心是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语言文字素养。只有这样明确了学科定位,让语文切实担负起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专责”,这样语文才能集中精力,在促进青少年语言素质生长方面有所作为,才能有效防止语文教学走上“泛语文”的歧路。
我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除明白语文学科的地位以外,还要明确语文的教学内容,即教什么的问题。我认为基于“培养语言素质”这个核心目标,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应当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实践”两块内容。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包含大量其他学科的知识和信息,历史的、地理的、政治的等等,但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应放在课文所反映的这些百科知识上,否则就会喧宾夺主,把语文课泛化成历史、地理和政治课等等。我们应当把更多精力集中在课文所蕴含的“语文“知识上,就是“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字的知识,主体是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等” [2],这些正是形成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基础。而培养语文“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就是语文实践。如同要学会游泳必须亲自下水一样,语文能力只有在语文实践中才可能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文老师应当尽可能地创造有利条件和情境,让学生从聆听中学习聆听,从说话中学习说话,从阅读中学习阅读,从习作中学习习作,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深厚情感。这些是语文课应该教什么的核心内容。
二、语文教学时,和其他学科的综合要适可而止
有人说“语文是个大箩筐,什么都可往里装”,由于新课改课程综合化的潮流,有的老师教学的时候,凡是能联想其他学科的,恨不得把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拿到语文课上来讲,觉得这就是素质教育,于是,有时候语文课遇到历史文本,就成了历史课,遇到政治观点的文本就成了政治课,结果“耕种了别人的田,却荒了自家的园”。我们教学时,要牢记语文教学的主旨,重点讲授语文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综合要适可而止,要保持学科自主性,要有学科立场,一切教学活动均意在“语文”。在当前知识融合、学科开放而学科界限又须保留的情形下,语文教育坚守学科立场、保持清醒的科学意识。比如学习《出师表》的时候,虽然他是历史材料,可是简略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但是不要上成历史课,而要当作文章去求理解,去学习章句间的法则的时候,才是语文课的工作,也就是说要凭借教材教语文知识。
三、引发学生兴趣时要恰到好处,杜绝一味投其所好
新课程改课一直强调调动学生积极性,也一直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重要目标之一。激发学生兴趣固然重要,但是一定要注意,要紧紧围绕“语文知识”为主线,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其语文素养,一切教学目标也要围绕这个展开,而不是为了引发学生兴趣一味地投其所好,比如课堂中穿插本堂课的内容无关的的生活小故事,不能因为学生爱听,就讲得多,比如播放的多媒体图片或者影片,不能一味学生爱看,就一直播放,没有适可而止,这样只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没有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也就意味着这些活动都是徒劳,没有意义。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是仅仅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一切无意义的教学活动,即使学生感兴趣,作为老师也不能一味投其所好,从而造成“泛语文”的错误倾向。
四、应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时,要恰逢其时,恰到好处,要适量
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了服务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多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合适的教学策略之一,语文教师应该依据单元要素,结合课文内容,依据学情,选择恰当的素材,适度运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探究、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现教师、媒体、学生三者的互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计教学课件时忽略了教学的根本目的,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变成了多媒体操作员,过多使用多媒体,让本不用或者本不该使用多媒体的地方也使用多媒体,以致于占用语文课堂时间,听了歌曲,欣赏了美景,或者学习了其他学科知识,而没有学习到相应的语文知识,造成了语文课堂的泛化,所以,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使用多媒体时,要内容合适,并且要恰逢其时,恰到好处,并且要适量。比如教《苏州园林》这篇具有地方特色的课文时,可以先播放了《苏州水》中介绍苏州园林的碟片,随着解说员形象入情的讲解,学生不仅对苏州园林有了形象直观的了解,有了如临其境的实感,同时也得到了美的熏陶。
初中语文教学要杜绝“泛语文”倾向。语文课应当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场所,应当成为学生开展听、说、读、写实践的舞台,真正实现语文课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叶圣陶。略谈学科国文[J].国文杂志,1942(1:):6
9.初中语文实验教学论文 篇九
初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篇一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转眼x年已经过去了。在x年上半年,我顺利地通过了教师招聘考试,从九月份,开始了我梦寐已久的教师生涯。我很庆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实现我当老师的梦想,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在其他老师、同事的帮助下,在同学们的配合下,我完成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关于教学方面
虽然进行了本科阶段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但真正踏上工作岗位才发现大学里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想要出色胜任初中语文教师的工作必须不断学习,抓住每一节课的实践机会。对于教学的内容,从题目上来看觉得之前都有涉及过,但是细看具体的内容,却都那么陌生。对此,我没有退缩,我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也很感谢集备组的老师们在专业的方面给予我的帮助。半年来,我每次备课都比写一篇毕业论文还要困难和仔细,大量的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收集相关的文学作品或作者生平,希望把学生们眼中距离他们生活很远的文人墨客们讲得有血有肉,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其实我看过的资料大部分都不能直接运用在教学中,却对我扩展背景知识,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非常有用。我的课时很少,目前只教一个班的语文,但是每天的听课学习,备课、思考却让我异常充实。这刚开始上课的一年我给自己的要求是一定要把基础打好。通过半年的努力,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收获和提升。
在教学设计上,我从最初的单纯模仿到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思路,明确了语文的板块教学,我知道要想跑先要走得稳,从板块教学开始打磨自己的教学,练好语文教学基本功。
在课堂临场表现上。初登讲台,为了缓解紧张情绪,总是不自觉地走来走去,教态不够稳重,经过领导和指导教师的指正和帮助,已经基本改正这一问题,合理规划课堂上站讲台时间、走动时间及站在学生中间与他们近距离交流的时间。在教学语言方面,注重环节之间的过渡,注重对学生的即时而有针对性的评价,变换评价语言,增加课堂的灵动性。除此之外,注重与学生们的眼神交流,从他们的眼睛里读出他们的赞许、疑惑或对某些问题的不认同,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在应考复习方面。在期中质量检测的复习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基础知识上,因为我认为尤其面对的是刚入初中的新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能抓得住的部分,所以日常教学中就尽量锻炼学生当堂速背的能力,抓住课堂时间,好落实,效果好,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回家后的课业负担。在复习期间,每天一个任务,利用每节课的前十分钟进行随堂小测验,当天反馈,订正,再反馈,如此进行,收效不错。但班级阅读成绩整体不高,在经过反思后,期末质量检测中我加强了阅读的训练,注重答题规律的总结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希望通过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阅读上有所提升,现在成绩还没有出来,但如果不尽如人意,我还是不会灰心,及时调整,不断学习。
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初一年级的学生,入校后,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紧张的初中学习。首先,进行一到两课时的起始课明确初中与小学语文学习的差别及初中语文学习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项项要求都要细致到位,及时检查落实才能有效。
当然我有着太多急需改进的地方。比较凸显的是我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我总是怕学生听不懂或是怕自己的引导不到位,不放心没耐心等待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看不得学生思考问题时绕弯子走弯路,其实暴露错误改正错误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过程啊!除此之外,在教学中,应注重语文知识的讲授,使自己的课堂更有语文味,而不是讲成一堂政治课或历史课。对学生咬文嚼字的训练还不够。并且在分层教学方面领悟的不够透彻,不能掌握其精髓的有效运用在日常教学中,这是我正在思考并深受困扰的问题。
二、关于班级管理方面
十分感谢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不仅有教学指导老师,在班级管理方面,学校也指定了指导老师。从建班最初的一系列常规工作开始,我就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参与班规指定,指导学生工作,甚至学习如何与学生相处。半学期的工作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从执教的第一天起,我就要求自己的举止行为要更加规范,因为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一批人,即我所教育对象的未来,我要对他们负责。在教学活动中,我把热爱学生放在第一位,有了这种心境,师生之间就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热爱学生包括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只要是我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我都以满腔的热忱尽力帮助他们。人的感觉是相互的,教师的真诚学生是能感受到的。尽到教书育人的职责,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我的母校教我记住的第一句话就是“厚德载物”,我要将这样的心情,永久的保持下去。
三、对未来的展望
工作以来,常有家人朋友问我累不累,我的回答是毫不犹豫的“累!”说的时心中涌起的是无限的自豪感、充实感及价值感。做一名人民教师是我从小的愿望,幸运的是我的梦想最终照进了现实。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希望能尽快成长,胜任这份神圣并且责任重大的工作,尽早教满课时数,证明自己,为校解忧。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学习,争取教学水平再上一层楼。
初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篇二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以及本人的努力下,无论在思想方面、工作方面、教学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思想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向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具有奉献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在校内校外或是在待人接物、言语行动等等方面,处处都以为人师表的形象要求自己。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个无愧于社会、家长、学生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工作方面:
工作上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听从学校领导的指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认真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教学工作,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二年级语文科目教学。为了教好语文,本人系统地认真研究了初中的语文教材和相关的练习,并买来一些语文工具书籍。同时加强与其他语文老师的交流,认真研读他们的教案、教学心得。
经常抽空去听其他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并认真、详细地做好听课记录。对于学校的优秀语文教师,本人更是悉心向其请教,以尽快熟悉语文的教学。平时,本人还大量查阅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将一些优秀的与本地区情况相近的论文摘录下来做为教学备用资料。对于语文科组的各项活动,本人都认真积极地参与,并做好记录、整理。在上每节课之前,本人尽可能从网上、报纸、书籍上搜集相关的资料,结合本校学生情况,认真备好课,设计好教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常邀请一些语文教师来听课,课后虚心地接受他们的点评,同时也将这些意见记录下来,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同时,针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反应在课后写好教学反思,总结每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以方便今后的教学。总之,都是为了通过积累他人的经验和自己的教学体会,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本人很快熟悉了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这为本人的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三、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努力学习英语,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给自已充电,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上网查找资料等等。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总之,本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为人师表的老师。虽然经过努力取得一些进步,但由于参加工作的时间还短暂,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教学水平及经验上尚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仍须努力学习,从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
初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篇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在各科任老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耐心帮助下;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初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篇四
回首这一学期所走的路,一页一页地去翻一下,或成功,或失误,无不包含着耕耘者的辛酸,也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因此本学期来,我始终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课下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教书育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现将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本学期我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成功教育》等书籍,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贯彻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即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本学期语文教学至始至终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了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力求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二、以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语文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知x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尽努力,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
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教材,利用工具书初步了解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或通过课外书籍、网络、咨询、请教等收集有关资料,或在生活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寻找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或按照老师布置的思考题,做好准备。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继续采用“读书交流会”形式。进行阅读教学的辅助指导。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学习文言文,我指导学生习惯使用工具书,还教给学生注意字词句篇的联结,贯通文意。特别重视朗读和背诵。即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以扎实多样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1、在阅读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2、关于口语交际,我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我的做法是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工作总结
3、关于综合性学习,我强调的是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4、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人在平时常布置一些简短的小作文,并在课堂上当场完成。小作文的内容多是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学生写起来也容易。在批改时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在班上公开表扬,让学生尝试到一点成就感,最终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在大作文训练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对于一些写作能力比较好的同学或是对写作感兴趣的同学,我鼓励其向正规的学生刊物投稿,积极向校刊发表文章。这些都大大地增加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总之,本人本学期力争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为人师表的老师。虽然经过努力取得一些成绩,但在教学水平及经验上尚有很多之不足,如:在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上缺乏深度和广度,写作教学有时缺少精度,这就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努力学习,广泛涉猎,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初中语文教师工作总结篇五
转眼间本学期即将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学生即将面临升学考试,我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所以本学期在教学上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团结协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这对毕业班的老师显得特别重要。这学期我们备课组成员还是经常交流经验,彼此毫无保留,尤其是我和我的对班搭挡总是互相探讨、共同进步。我们在团结协作过程中,心往一处想,感受着教书育人的快乐,让我们这个组合共同进步。
二、更新观念,抓好学习,提高成绩
1、端正思想,心系学生
认真学习实践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本着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加强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把关爱学生作为立业之本,本着对一切学生负责的态度,充分发挥优秀文章的作用,融知识与思想为一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2.深入钻研,认真备课
继续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深入领会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深入钻研了教材,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认真备好了每一节课,能够驾驭教材。做到了不上无准备的课,带领学生扎实系统的学习和复习。
3.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复习阶段学生往往会出现浮躁心理,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因此我在课堂上采用了朗读、讲练结合、小组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力争使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自然气氛。当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懒懒散散,或旁若无人的说笑,或毫无顾忌的睡觉等违纪行为时,我是以平和的心态调控课堂教学,尽量不使课堂受到冲击,限度地提高授课质量。
4.研究学情,有的放矢。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意志力薄弱、学习基础较低、家长因忽视对孩子的教育或过分溺爱等给孩子造成的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学生的不断劣化等诸多棘手问题,我在学期初就准备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这些同学学基础的信心重新建立了起来。同时对部分优生进行了能力强化训练,提高了优生的质量。
5.作文方面。增加了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学生形成乐写的习惯。
6.为了扩大学生的积累,我们每星期布置了三篇的抄写作业,分别是美文欣赏,名言警句,古诗词。既可以练字,同时也是潜移默化,扩大课外积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大家作品,自主写作。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从抄写的文章中自选题材写了一篇同题作文,教师面批面改;同时在抄写的基础上全面落实了背诵。
三。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是关键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时间不等人,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但单纯的题海战术又会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应针对中考具体情况,设计多种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1、每星期的课外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赏美文中提高解题技巧。教师的讲解是应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课外阅读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
2、让学生尽早接触中考题型。如果再等到总复习让学生训练综合试卷和模拟考题已为时过晚。因此,从初三年的上学期就开始发放往年各省市的中考试卷让学生训练。以免学生怯场,便于学生的应试。
3、注重自主性和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语文资源开展实践活动。
4、课文复习考点化。课文复习有逻辑性的分为各个考点,指导学生系统的掌握课内知识。
四、积极参加学校及县里各级各类的教科研活动,促进自身水平的提高。
【初中语文实验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拓展教学09-12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作文批语07-26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育叙事研究10-10
浅析初中语文情境教学06-22
初中语文135教学流程08-11
初中语文教学教学课件07-08
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论文11-07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解读07-08
2018初中语文教学计划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