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品社教案下册

2024-06-25

四年级品社教案下册(精选8篇)

1.四年级品社教案下册 篇一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未 来陈 庄 小 学

四年级下册品的与社会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1、我的家乡在哪里

2、我的家乡风光好

3、家乡的四季变化

4、家乡产物知多少

5、居民与饮食

6、家乡的方言

7、多彩的民间艺术 8.家乡民俗探秘

9、他们是家乡人的骄傲

10、家乡的发展变化

11、让家乡环境更美好

12、家乡的明天什么样 教学目标:

1、通过引“以为荣的家乡”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热爱中国共产党,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奋发图强的远大志向;

2、培养学生观察、了解社会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和革命传统,了解家乡名人的先进事迹,了解家乡的民俗等。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和革命传统,了解家乡名人的先进事迹,了解家乡的民俗等。

教学难点:通过引“以为荣的家乡”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热爱中国共产党,爱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奋发图强的远大志向; 课时划分:

17课时

进度计划

时间 周次 教学内容 第一周1、我的家乡在哪里 第二周

2、我的家乡风光好 第三周

3、家乡的四季变化 第四周

4、家乡产物知多少 第六周

4、家乡产物知多少 第七周

5、居民与饮食 第八周

6、家乡的方言 第九周

7、多彩的民间艺术 第十周 8.家乡民俗探秘 第十一周 8.家乡民俗探秘 第十三周

9、他们是家乡人的骄傲第十四周

10、家乡的发展变化 第十五周

11、让家乡环境更美好 第十六周

12、家乡的明天什么样 第十七周

12、家乡的明天什么样

1、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的位置,以及相邻省份县市区。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3、走进家乡,了解家乡,表达爱乡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家乡相邻的省份、县市区。难点: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家乡相邻的省份、县市区。教学准备:挂图、地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歌曲,说一说

1、播放歌曲《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家认真听一听,仔细想一想:歌曲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2、听歌曲,交流感受。活动二:看地图,找一找

1、创设情境,引入地图

2、课件投出中国地图。

3、教师根据地图简单讲解:同学们,看看中国地图像什么?我们可以怎样来看地图呢?

4、小游戏:找家乡

5、看图思考:陕西省在祖国的什么位置?我们陕西省有哪些好邻居呢?

6、想象陕西省的版图形状,并勾勒其轮廓,展示作品。

7、师简介“陕西”。

8、出示陕西省地形图。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陕西省有哪些城市?碑林在哪个市?碑林在陕西的什么方位?我们碑林有哪些友好邻居?

9、打开碑林地图,找找自己的家。活动三:聊一聊

1、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我们“陕西”的资料。

2、看短片。看后交流。

3、出示陕西的旅游景点图片,猜一猜是哪里。板书设计:

1、我的家乡在哪里 爱我家乡

建设家乡

2、我的家乡风光好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交流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教学重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教学难点:

交流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引人入胜的风光美景,令人自豪的文物古迹。你的家乡在哪里?你觉得家乡美在什么地方? 二.交流活动——家乡风光美

1.想一想: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

2.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和大家交流一下吧!(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前搜集的图片、相片等介绍)

3.看一看:我们的家乡还有很多风景名胜,大家想去看一看吗? 4.议一议:家乡风光多么美。三.自主活动——我是小导游

同学们,你想当小导游吗?把你搜集到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的传说和故事介绍给大家,让我们一同来分享吧!四.探究活动——家乡人也美

1.启发谈话:翻开家乡的地方志、人物传记,我们会看到,从古到今,有很多名垂史册的人物出自我们的家乡。

2.说古道今:陕西人真棒,你们知道陕西的哪些名人?快和大家说一说吧!

3.夸一夸: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平凡的人,他们默默无闻地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让我们来夸夸他们吧!五.拓展活动——明天更美好

1.想一想:我是陕西小主人,我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呢?

请你为家乡的未来描绘美好蓝图,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唱一唱。

2.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昨天,家乡历尽苦难,饱经风霜;今天,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丽的家乡;明天,你们是建设的主力军,相信你们会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板书设计:

2、我的家乡风光好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热爱家乡

3、家乡的四季变化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读读文中的小诗,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如:《梓童山的传说》等。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五音戏,并介绍五音戏的由来。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板书设计:

3、家乡的四季变化 春:百花盛开

夏:绿树成荫 秋:果实累累

冬:雪花飞舞

4、家乡的物产知多少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

2、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教学难点: 知道一些物产的来历和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的一些家乡物产资料、录音机、磁带等。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有两位小朋友,一名叫小红,一名叫小丽,想带小朋友去他们的家乡去看一看,你们愿意去吗?

师:提问:你觉得小红、小丽家乡的物产丰富吗?你喜欢他们的家乡吗? 师: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你们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吗?物产多吗? 师:今天,老师想听一听小朋友的家乡有些什么物产?(板书课题)生:读课题。二:活动过程

1、介绍家乡物产。

师:小朋友你们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物产有哪些?你们是用什么方法了解的,告诉大家。

生:说一说:(自己家乡的物产)师:你们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吗? 生:说一说:(物产的来历及特点)

师:老师让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家乡物产带来,大家带来了吗? 生:回答:

师;那么,我们今天开个家乡物产展览会好吗?各小组赶快准备一下。(教师放录音)

生:各小组准备自己的展览台。

2、展示自己家乡物产

师:你们找到些什么?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吧。你们可以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夸夸家乡的物产?

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唱、跳、弹等)夸一夸家乡的物产 师:同学们评一评哪组搜集的家乡物产多,哪组表演精彩 生:小组互评 师:小结活动

二、总结全文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些什么感受? 生:谈自己的感受。

师:老师感觉到小朋友个个都很棒,搜集和了解到这么多家乡的物产。老师相信你们长大后一定会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的。板书设计:

家乡的物产多又多

小小展览会

5、居民与饮食

教学目标

1、态度:增进尊重历史、珍惜今天生活的积极情感。

2、能力:运用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事物发展的方法。

3、知识: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交流汇报、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搜集家庭居室的新旧照片,旧粮票、粮本,长辈用过的生活用品等。

2、学生向长辈调查了解家庭生活的变化和家乡道路的发展情况。(图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生活在远方的小文、乐乐、虎子和奶奶向大家作了介绍,你想知道他们介绍的内容吗?

师:请大家打开教科书,阅读一下。

学生阅读。

师:他们告诉我们什么了?

师:他们的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家乡发生变化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示课题)谁能说一说家乡人指的是哪些人? 师:对,说得很对。那么家乡人的生活又包括哪些方面呢?

师:同学们说得对。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从“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来研究家乡人生活的变化。两个星期前我们按内容进行了自愿分组,同学们回去 调查了吗?

(二)调查汇报

师: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调查的内容。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调查记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一会儿汇报。

学生在组内交流,分工。

师:哪个小组先来和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住房调查组:学生根据调查的情况,具体介绍家庭住房的变化。学生运用录像片介绍现在自家住房的状况。学生播放采访录音,介绍过去的住房情况。学生出示照片,对比介绍过去与现在住房状况。

师:谢谢你们小组和我们交流,并让我们了解到家乡人住房变化。其余同学有补充吗?还有哪个小组愿意和我们交流一下?

道路调查组:学生根据调查的情况,具体介绍道路的变化。学生运用采访资料,介绍现在的道路:新修路、扩建路等。学生出示照片介绍塘沽的轻轨。

师:同学们坐过轻轨吗?你们能谈一谈乘坐轻轨的感受吗?

师:也非常感谢你们小组给我们带来的信息,让我们了解到家乡人道路的变化。其余同学有补充吗?还有哪个小组想和我们交流的?

衣着调查组:组长根据调查情况,具体介绍衣着的变化。学生根据调查访问资料介绍现在的衣着。

师:针对我们现在穿衣的情况,老师想说一下,大家不要过分讲究穿着,只要穿得干净、整洁就可以了。学生通过对奶奶的采访,给大家介绍过去大连人的衣着状况。学生展示了一件旧衣物,介绍它的款式、质料等。老师举例介绍过去使用的布票,表扬和鼓励小组学生所做的努力,同时请最后一个小组和大家交流。饮食调查组:组长结合调查的情况具体介绍饮食的变化。学生根据调查的资料介绍现在饮食情况,介绍家庭中常吃的蔬菜、水果。介绍过去饮食情况。学生根据市场调查,汇报为什么家乡人一年四季能吃上蔬菜。学生根据对家长的调查,汇报什么是粮票,过去粮票如何使用,并展示从家里搜集到的过去的粮票。师:通过同学们的相互交流,我们了解到家乡人在饮食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内容你们还有其他方面的补充或问题吗?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由于当时社会经济不发达,生产的粮食满足不了人们生活的需要,只能统一供应、统一控制。现在不同了,社会发展了,科学进步了,生产的粮食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再也不需要用粮票购买食品了。

师: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可以看出家乡人生活的变化„„

(三)欣赏感受

师:通过同学们的发言,我们感到家乡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让我们一起到美丽塘沽去参观,好不好?

学生图片,然后讨论。

师:参观后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四)扩展延伸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自从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有了党的富民政策,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的家乡变了。在未来的几年或几十年,我们的家乡会变成什么样?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家乡会变得越来越美,将来在我们居住的塘沽还要修建好多个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和一些大型广场,修建便民设施、超市、商场,我们农村也会有惊人的变化。

(五)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你爱自己的家乡吗?老师留一个作业,大家可以想像,画一幅未来家乡的画,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家乡的过去,珍惜今天,长大后用自己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拓未来,让未来家乡人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板书设计:

5、民居与饮食

房子

饮食

与自然条件的

6、家乡的方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学生了解方言在人民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了说方言的利与弊。重点:通过学习活动,学生了解方言在人民生活中的应用。难点:通过学习活动,学生了解方言在人民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方言在人民生活中的应用。

1、教师播放用家乡方言表现的节目,引导学生观看。

2、谈话交流:同学们,我们是哪里人,是否喜欢家乡的方言?谁会说自己家乡的方言?

3、学生交流。

4、引导学生谈体会。

活动二: 辩论会:方言与普通话哪个好?

1、对比方言与普通话。

2、小小辩论会。

3、教师归纳总结。活动三: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

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交流。

2、将其与普通话进行对比,让学生学好普通话,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板书设计:

6、家乡的方言

方言亲切

说好普通话更重要

7、多彩的民间艺术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秦腔,使学生感受秦腔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民族民间艺术,初步感知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初步了解山东的本土文化。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入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扇子、剪纸用品等

2、教室布置:学生小组围坐,便于讨论

教学活动:

一、感受陕西

1、观看风光片。

2、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你所知所闻的陕西”(山川地貌、风俗人情、文化艺术等)

分组了解,汇报交流。[名胜古迹]

[陕西名人]

[地方戏剧]

二、学唱秦腔

1、欣赏。

2、简介歌曲。

3、第二次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教师:民歌手独特的音色、滑音和装饰音及方言的运用,体现出浓郁的地方格点和赞美家乡的自豪感

4、学生自学歌曲(学生按小组自学歌曲,教师辅导学生;分组汇报学习情况)

5、重点体验:衬词和一字多音的拖腔是民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教师: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会少了衬词不好,不能体现民歌的特点;少了拖腔不好,不能体现自豪感,优美委婉的拖腔使民歌更加优美动听

三、延伸与表现

1、认识招远的标志,观赏招远的风光片。

2设置三个活动小组:音乐组、剪纸组、创编组,让学生自主选择,参入艺术活动,深入感受和体验民间文化的魅力。(各组创编并展示)

四、小结

教师:景泰好,陈庄好,谁不说咱的家乡好!欢迎各地的朋友到我们的家乡来做客,祝愿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越来越富饶!

板书设计:

7、多彩的民间艺术

戏曲:地方戏剧、地方曲艺

民间工艺:风筝、版画、剪纸、根雕

8、家乡的民俗探秘

活动目标

1、通过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风景名胜、特色产品和产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培养学生做21世纪的社会人,促使学生在本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课程内容 分组活动

第一组: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

学生参与考察活动和实践活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大方地与人交流,积极、自信地参与活动,并引导学生精心进行活动策划。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①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并初步了解家乡古代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2.开展考察活动

①考察家乡的著名建筑及其特点与由来。②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③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④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⑤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

3.组织学生为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以下一些活动形式可供参考:

①学生编写《家乡民间故事》、《家乡风俗习惯》、《家乡风味小吃》、《家乡名人故事》等小册子,提供给有关文化部门、旅游点。

②与有关部门合作,制作广告牌张挂在家乡显眼处,宣传自己的家乡。③为社区群众策划一次家乡文化艺术表演或传统游艺活动。到图书馆查书、把资料抄好、制成一本活动成果录。第二组:寻访家乡的风景名胜

1.开展此项活动事先需精心组织策划,教师要给学生相应的指导。2.教师要事先与风景区景点管理部门取得联系。

1.实地考察景点,了解其具体情况,并收集一些资料,如:图片、照片、绘画、景点文字介绍等。

2.开展我为家乡旅游宣传和服务活动。

3.组织学生交流、思考,分享收获,并分组写出考察报告。

4.将调查报告、学生的思考整理成建议书,送交各风景区及其管理部门。实地考察、活动记录、讨论、交流、整理 第三组:寻访家乡的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

培训学生访问的礼仪和技巧;调查计划的格式;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等。1.根据初步活动意向,让学生回家展开自由调查,通过询问亲戚朋友或政府部门,了解本地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本地传统的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花岗岩、大煎饼等)。2.商讨调查计划。3.调查,整理资料。4.宣传家乡特色产业。

①要求学生制作广告宣传画,评出优秀宣传画张贴于街道合法宣传点。②建议学生设计产品包装并评优。讨论、交流、整理、询问、考察或问卷调查 板书设计:

8、家乡的民俗探秘

秉承民俗

破除迷信

9、他们是家乡人的骄傲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名人,知道他们的事迹。

2、小组合作,调查访问,并在实践过程中将自己的感受用文字表现。

3、喜欢家乡的优秀人物。

重点:了解家乡的名人,知道他们的事迹。难点:了解家乡的名人,知道他们的事迹。教学过程:

活动一:夸夸我的家乡人

1、引出自己家乡的名人。

2、汇报资料,全班交流。

3、填写表格。活动二: 名人就在我们中间

课前安排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周边寻访著名人物的事迹。

1、成立访问小组。

2、确定方为人、制定访问计划。

3、双方预定一次访问。

4、做好访问准备。

5、进行访问。

活动三:我们是家乡未来的骄傲。

可以写一篇小作文,也可以开一个座谈会。

谈谈自己将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为家乡做贡献。板书设计:

9、他们是家乡人的骄傲

黄帝----起源于姬水,炎帝----在宝鸡一带

10、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家庭生活,家乡环境,家乡 人的观念变化。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特点。

3、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重点: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难点: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活动一:介绍我的家

1、导言:同学们,今天老师邀请大家到我的家去做客,你们想去吗?

2、老师出示准备好的照片或自拍的短片,给学生介绍自己的家。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在小组内相介绍。

4、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活动二: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事情。

1、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家庭生活多么美好,多么幸福,你知道你们家过去的生活情况吗?

2、让我们去听爷爷奶奶讲吧。

3、播放录音:讲过去的生活。活动三:大搜寻活动

组织学生从长辈那里了解过去的家庭生活怎么样,并做好寻访记录。板书设计:

10、家乡的发展变化

变化-发展-提高

11、让家乡环境更美好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下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重点: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下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难点: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下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过程:

活动一:为什么会这样讨论会

1、老师带领学生阅读文字,使学生明白,我们周围有许多污染环境的现象存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2、学生交流污染原因。

3、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环境问题组成调查小组。

4、交流确定调查表。

5、按照调查表调查。活动二:调查发布会

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影响我们生活环境的问题做了调查,下面我们来进行交流。

2、选出发布主持人。

3、各小组发布调查结果。

4、学生谈收获。

5、教师评价。

活动三:我为家乡环保提建议

1、我们共同生活在一片蓝天下,家乡的环保离不开我们大家,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2、交流。

3、评价。

板书设计:

11、让家乡环境更美好

我们都是家乡人,环境美好靠大家

12、家乡的明天怎么样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规划。

2、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

3、畅想家乡的未来。重点:

了解家乡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规划。难点:了解家乡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教学过程: 活动一:家乡的未来

1、教师为大家展示家乡的未来规划图。

2、学生谈体会。

3、揭题:家乡的明天会怎样。活动二:信息交流会。

1、收集资料:指导学生通过多渠道了解家乡的未来发展。

2、交流信息。

3、小结。

活动三:金点子交流会。

1、家乡的大发展,关系着你我他。我们应该一起想办法。

2、学生设计金点子。

3、小组讨论。

4、总结

活动四:我们大家一起唱

1、分组编排节目,夸家乡。

2、表演。

板书设计:

12、家乡的明天怎么样

环境变美

生活提高

明天更美好

2.四年级品社教案下册 篇二

一、说本册教材

1. 教学知识的整合

我将本套教材从中年级到高年级按生活教育、思想教育、科普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进行了整合。生活教育有“安全地生活”“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生活中讲规则”“健康的生活”“交通连着你我他”等主题;思想教育有“在集体中成长”“心中有祖国”“屈辱与抗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等主题;科普教育有“一山一水一圣人”“天涯若比邻”“科技改变生活”和“建设民主富强国家”;地理环境教育有“我们生活的地方”“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放眼世界”和“只有一个地球”等主题。

2. 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每个单元下设的三个学习主题里面生成许多的小话题,那些内容在问题的设计、话题的选择、版式的设计等方面都能够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如小博士卡通形象贯通教材,反映实际生活的照片,精美生动的图画都是学生喜欢的。整套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设计了从国家、世界着眼,从自我、家庭、学校、家乡着手,利用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活动,体验或感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对教学、评价以及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1. 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鉴于此我有了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课前材料的准备,充实教学内容:作为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专业性强,学生缺少一定的基础,这对于上课的老师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前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搜集,这个搜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习俗》这个单元时,我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搜集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通过课堂上展示交流,教师补充资料,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

(2)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拓展教学空间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充分利用好课堂和社会两大阵地,或是创造相关情境,或是安排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践,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受去进行体验。在教学《生活中的消费》时,我会引导学生到不同的消费场所调查访问、实际购物、研究购物的技巧,充实购物知识,真正做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3)要突出品德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品德与社会本身是一门教育学生能够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课程,但是有个别老师把品德与社会上成了历史、地理,抄吧,背吧,严重地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所以,建议课堂上老师尽量挖掘教材的情理因素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整个课堂充盈着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色彩,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品德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灌输,而是让学生在各种社会活动和生活实践中,做到行动和思想是统一的,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过程。例如,有一次我们班学生给一位同学过生日的同时我加入了教学内容,让同学们进行购物交流,活动结束之后,大家都自觉地将教室打扫干净了。

2. 评价建议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为此,我在教学中全方位地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星级评价模式。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包括:鼓励为主,分层评价;方式多样,综合评价;呵护学生,宽容评价;共同参与,多向评价;体验成功,多次评价。这是我县根据新《课标》为学生量身定做的评价手册。实行星级评价:内容包括生活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方面。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同学互评、老师评价,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详细的评价记录作为依据,然后两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评出来星级学生荣登教室内的光荣榜。这也是我们评选年度全面发展学生的一个依据。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 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课程标准》中指出:充分地开发并有效地利用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既是扩展和深化课程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这方面有了以下几点建议:

(1)不容忽视的教师和学生资源。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

(2)有效使用多媒体资源。我们虽然是农村小学,但是早在四年前每个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并且教室和办公室都安装了教育网,每个老师人手一台笔记本,所以,我们的课堂有了这些资源将更加鲜活起来。如,在建党90周年时,播放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

(3)充分开发和利用好社区资源和自然资源。教师要充分认识学校周围环境的价值。如,农村学校的自然资源、生产劳动资源、民俗资源,引领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去亲身体验、感悟。

品德与社会就是要本着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培育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去进行教学。相信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以上就是我要说的全部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3.四年级品社教案下册 篇三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每天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家看又一栋楼房正在建设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落成。请大家仔细观察,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举例生活中的三角形,直观感知三角形的形状。】

二、探究新知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画好后想一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课件出示:探究一: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师:为了表达方便可以分别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经验动手画三角形,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体现民主、探究的意识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动手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大家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适机插入冷笑话,老师想起了一个笑话,大家想听吗?笑话内容,有位生物老师组织了一个讨论,什么样的动物是人?于是同学们讨论后回答,“有两只眼睛的动物是人。”这时有一位同学“噗嗤”笑了起来,老师走到他的身边问他:“你为什么笑?”这位同学回答说:“按他说的,那我家的小狗狗也是人了,因为它也有两只眼睛。”生物老师又问:“那什么样的动物才是人呢?”又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没有尾巴的动物是人。”又有一位同学站了起来说:“不对,那按他说的,青蛙也是人了。”)

师:同学们,之所以给大家讲这个笑话,就是告诉大家,我们回答问题要全面思考,不能以面概全,很显然同学们刚才给三角形下的概念是不全面的。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呢?

师:引导学生对照板书的关键词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再课件出示三角形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自学、对比、争辩、判断、概括一系列的活动,由学生自己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培养了学生自学、概括的能力。】

3.三角形的特性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和它的定义。三角形有这么广泛的应用,那三角形有什么特性呢?

(师边说边出示课件:探究二:三角形的特性)

(实验操作:教师出具教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机插入与上台操作的学生的幽默对话)

师:想一想这说明三角形具备什么特性?(课件出示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文字)

师: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图中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

师:你能再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吗?

(课件出示一些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的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两次拉动,亲自体验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不同特性,在操作和比较中加深了对三角形特性的认识,又通过说出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我们完成了两个探究活动,下面进入活动三,请大家看黑板。

(课件出示:探究三:三角形的底和高,然后出示房屋的画面)

师:我们只要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就知道了房顶的高度,那么这条线段叫什么,如何画呢?

(课件出示屋顶三角形的高的作图的画面)

(课件出示高和底的概念的画面)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请你画出下面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只有一组底和高吗?

有三组底和高。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个顶点都可以到对边引一条垂线,所以有三组底和高。

【设计意图:复习平行四边形高的画法,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教师有针对性地板演指导,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后思考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教师完成板书)

小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相信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知识的道理。希望大家能用智慧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作业

1.回家观察家里哪儿有三角形?有什么作用?

2.画出第三类三角形的三条高。

4.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篇四

于亦洁

安全预案内容:

遵循教育为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治的方针,抓好安全工作。

1.保证每节课,每项活动都有教师负责组织并进行

2分钟安全教育或提示。

2.认真细致地巡查,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领导汇报。

3.实行课堂考勤制度。对于缺失学生,要弄清缺课原因。4.学生在上课期间出现身体状况不佳,及时向有关教师,领导汇报,及时通知家长。

四年级下册品社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行为与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承担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

三、教学措施: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第四单元 土地养育着我们

主题一 人们在土地上耕耘 引导课 餐桌上的发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食物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条件,是维护生命的最基本需要。

能力目标::知道这些食物、菜蔬的来源及与土地的关系。情感目标:帮助学生引发思考,产生了解食物来源的愿望。教学重难点:知道这些食物、菜蔬的来源及与土地的关系。教学准备:

教师应对当地的饮食、菜肴和食物构成及特点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并且知道这些食物、菜蔬的来源以及与土地的关系。教学过程:

1、导入。引导学生:“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要吃饭吃饭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之一。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探究我们每天的饮食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新授:全班探究活动。“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每天主要需要哪些食物。”请学生观察教科书插图,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全班交流:画面的餐桌上都有哪些食物?

3、教师可以将这一话题展开,然后进行讨论:“我们这里主要出产哪些食物?”“你平常喜欢吃什么?”这一讨论主要是指向带有地域性特点的食物和菜蔬。讨论时,教师根据自己对当地饮食、菜肴、食物构

成和特点的了解来把握。

让学生阅读豆博士的话,并明确:食物是保护和维护生命的基本需求。即食物是每个人正常生活离不开的,是必须满足的需求。

3、小组讨论。观察并阅读本页图画乐乐和小文的话,分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实例说明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是从哪里来的。”然后交流汇报:“例如,面粉、大米、玉米等粮食是在土地上种出来的,白菜、萝卜等蔬菜也是在土地上种植出来的,鱼类等水产是从河湖、海洋中捕捞或养殖的,禽、肉、蛋、奶等食物是通过养殖生产出来的。”

4、阅读妞妞的话并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明确:人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食物都是来自土地、河湖、海洋,来自养殖。

5、布置课下的调查和思考:“食物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板书:

食物来自:土地、河湖、海洋、养殖„„

课题

1、萝卜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以萝卜的生长过程为例,体验农业劳动的过程。能力目标: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情感目标:形成尊重农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情感和态度。教学重难点:了解农业的收获与农民收入及生活的关系。教学准备:图片及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人们要维持正常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食物,我们所需要的事物大多是土地上通过劳动获得的。但是,人们是怎样通过农业劳动从土地上取得收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虎子和爷爷是怎样种萝卜的吧。

二、新授:组织学生阅读有关本课题的七幅图画,通过讨论或谈话的方式知道:

第一幅图画是播种。第二幅图画是间苗。第三幅图画是除草。第四幅图画是给正在生长的萝卜培土。第五幅图画是灌溉。第六幅图画是收获。第七幅图画是在获得了好收成以后,虎子和爷爷有了收入,精打细算地把收入用于日常生活。

三、阅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从收获中留下自己需要的以后,要把剩余的部分拿到市场上卖掉?”“为什么收获的季节是最开心的季

节?”

四、阅读教科书中“虎子家卖萝卜的收入和支出帐目”。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虎子家为什么要用卖萝卜的钱买这些东西?”

对照虎子家的劳动收入方式。讨论:和自己家的收入方式有什么不同?自己的父母是怎样通过劳动来维持家庭经济来源的?

总结。教师肯定学生的讨论成果,并概括出农民在土地上生产食物是十分辛劳的,农民们通过他们的劳动得到收成,用于维持他们的生活。板书: 尊重农业劳动 尊重劳动者

课题

2、从种植到收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能力目标:

1、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2、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

情感目标: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的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

教学重难点: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教学准备:

日历(应同时标注有公历、农历和节气)、中国政区图及用于标注的相关农作物的图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虎子讲述的‘萝卜的故事’中了解到,从每年3月初种植到5月底收获是萝卜最佳的生产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好的收成。这是为什么呢?

2、新授:讨论问题:光照和温度有什么关系;晚照、温度和农作物的生长的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了解一年中“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在一段

时间里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有关农作物的生长”。

3、阅读课文中虎子说的话,结合观察七幅图画通过讨论知道在农村,一年之中春种、夏管、秋收、冬闲的过程。引导学生讨论:“结合你在生活中的体会,谈一谈四季里温度和天气有什么特点。”

4、教师讲解。“我们的祖先按自然规律,按照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总结出一年里的二十四节气。”组织学生阅读本课题的第二段课文和表格,明白表格中的冬小麦、玉米、黄瓜的种植、生长和收获的节气是固定的。

5、教师小结。朗读并学习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谣。板书: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第二课时

1、导入:

农作物的种植不仅和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都能够种植或出产的。比如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蔬菜、水果,并不都是我们这里生产的,有的是本地出产的,有的是从外地运来的。

2、新授:全班讨论:

你知道哪些农作物生长所要求的土壤、气候是不同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

3、阅读中国政区图,通过政区图上的图例了解主要农作物在我国的分布。

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南方几乎不生产小麦?水稻在北方也有,可是为什么要少得多?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在讨论过程中,不一定只有教师讲,可以由学生汇报作业成果,教师做适当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条件,其中光照、温度、水、土壤等条件是最重要的。

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我们这个地区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哪些是本地出产的,哪些是从外地运来的?

4、探究活动。

观察教科书第10页图画所出示的小麦、玉米、甘蔗、大豆、苹果、花生等农作物,并讨论:这些粮食、蔬菜、水果最早是从哪里来的?

5、阅读与总结。板书: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条件,其中光照、温度、水、土壤等条件最重要。

课题

3、妞妞的困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所造成的危害。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情感目标: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学准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粮食、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可是,由于这些年来,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地使用化肥和农药,使得许多农产品中都有残留农药。对此,生活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也就是妞妞的困惑。

二、新授:全班讨论。

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1页的图画和课文,教师提问学生:“我们只是普通的消费者,面对蔬菜、水果、茶叶等农产品中有残留农药,我们怎么办?”

三、探究讨论。

对于豆博士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妞妞的另外一个困惑,应该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吗?

四、教师小结。概括讨论中的要点。

板书: 危害:

可持续性发展:

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

主题二 在希望的田野上 课题

1、从传统到现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

情感目标:通过体验,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的态度。

能力目标: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飞速变化。教学重难点:了解在长期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发明了简单的农具,这些农具是人手的延伸,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人类的智慧。教学准备:

搜集本地区常用的简单农具的资料,既可以是文字、图片等文本资料,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准备一些小农具实物。教学过程:

1、导入:农作物的生长不仅依靠自然规律,在从种植到收获的过程中,重要的是还要靠人们的辛勤劳动,为此,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简单的农具。它们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劳动的效率,所以,这些看似简单的农具,其实都凝聚着劳动者的聪明才智。

2、新授:观察活动。探究教科书12页的插图出示的是什么农具,做什么用的?使用这些农具有什么好处?

3、体验与交流:本地区经常使用哪些简单的农具,使用这些农具有什

么好处?

4、阅读书第13页的课文和插图,并思考:这四幅图反映了农业生产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生产效率有什么变化?

5、总结:农业生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衣食之源。人类从双手采摘开始了农业劳动,后来人类学会了种植与收获,从徒手劳动到发明简单的手工农具,从依靠人力、畜力发展到现代农业机械化,无不凝聚着劳动者的智慧,凝聚着劳动者的伟大创造。板书: 劳动者的智慧 伟大创造

课题

2、劳动者的创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情感目标: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

能力目标:多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

教学重难点: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教学准备: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其实劳动者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下面我们去参观瞻仰一下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

2、新授:阅读讨论。

阅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讨论:“农业生产中的“靠天吃饭”是什么意思?”

3、探究活动一。

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4页有关四川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4、探究活动二。

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5页新疆的坎儿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在新疆干旱少雨地区,为什么要利用坎儿井地下暗渠来运输和使用天山雪水?”

5、教师总结。

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鼓励他们今后多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板书:

都江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新疆的坎儿井:

课题

3、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科学技术提升和改变了农业生产单纯依赖自然的局面,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能力目标:简单了解我国农产品的进口与出口情况,以及我国与世界的农业交流,增强国际理解。

情感目标:对我国农业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发展态度。

教学重难点:了解科学技术提升和改变了农业生产单纯依赖自然的局面,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农业科技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2、新授:阅读与介绍。欣赏和阅读书中第16页袁隆平院士的照片和文字,并讨论:谁知道袁隆平院士的事迹和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吗?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补充。

进一步讨论:袁隆平院士科学研究的成果增产了那么多粮食,顶得上增加了多少田地、多少劳动呀,这说明了什么?

欣赏并阅读书上玻璃日光室、无土栽培技术的照片及文字,并讨论:在严寒的冬季,你们吃过哪些新鲜可口的夏令蔬菜?你们知道这些蔬菜是在哪里种植出来的?你们知道无土栽培技术吗?以生菜的无土栽培为例,说一说怎样进行无土栽培的生产。

欣赏并阅读书上有关网籍养殖、规模化禽蛋养殖、现代化饲养牲

畜的照片及文字,并讨论:你知道这些生产方式吗?说一说这些生产技术有什么好处?对学生可能不十分清楚的这部分内容,可由教师结合书上的图片进行讲解。

延伸性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3、总结: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上,财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越来越丰富的优质产品。板书: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提高产量和质量

第二课时

1、导入:我国的农业不仅为我国,同时也为世界做出了伟大贡献。

2、新授:阅读与讨论:中国的农产品满足了我们本国的需要,为什么还要出口到世界各地?

通过讨论知道,我国既出口农产品,也进口农产品;把我们出产的优质农产品销往需要这些产品的国家和地区,也从国外买进需要的农产品,这就是世界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和贸易往来。

3、小组探究:按照书上第19页的提示,指导学生分小组读图,查找一下我国出口哪些农产品,主要出口到什么国家和地区;我国主要进口什么农产品,是从世界哪些地方进口的。

“你们见过或吃过什么样的进口水果、奶制品、畜产品等农产品?”然后组织学生指图讨论。

4、发表与交流:

(1)各小组进行识图汇报和交流,同时还可以边汇报,这组织学生在世界地图上标注我国出口和进口农产品的情况。

(2)学生汇报见过和吃过的进口水果、奶制品、畜产品等。这主要是指市场上经常可以见到的进口产品,如:泰国香米、美国柑橘、提子,荷兰奶粉、雀巢咖啡、吉百利巧克力、澳大利亚毛制品等。

5、总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伴随着人类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农业生产一直在不间断地发展着,是劳动者在从事着农业生产,是他们的创造不断地发展着农业,是科学技术大大加快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板书: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世界第三次绿色革命

主题三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课题

1、农业孕育着文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情感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能力目标: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学准备: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新授:阅读与讨论。

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

3、全班探究。

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

4、自由讨论。

(1)你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吗?知道中国的丝绸和茶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吗?

(2)你见过丝绸制作的服装和饰品吗?你知道丝绸是怎样制成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丝绸的事情?

(3)你的家人有饮茶的习惯吗?你知道有哪些饮茶的习惯和风俗? 教师总结。板书: 农业文明: 重要作用:

课题

2、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

能力目标:了解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各地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各有特色。

情感目标:我国的农业文明成就还有很多。人们创造出许多习俗、节日,形成了多彩的节日文化。

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农业文明在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文化,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本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民俗的资料。

2、收集各地饮食文化特色的资料。教学过程: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的发展,我国的丝绸文化、茶文化早已名扬世界。其实我国的农业文明成就还有很多。比如,在农业生产发展的漫长历程中,人们创造出许多习俗、节日,形成了多彩的节日文化。

2、新授:思考并讨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我们这里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有什么民俗?你能说出这些民俗的含义吗?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按照讨论题的要求把握和点拔,使学生理解本地民俗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3、阅读与讨论。欣赏书中22-23页的图片,了解藏历新年及彝族、白族等西南少数民族欢庆火把节的风俗,并讨论:你还知道我国的少数民族有什么节日与农业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讨论知道白族的三月街、维吾尔族和回族的古尔邦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苗族的芦笙节等少数民族节日与农业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和欣赏书中第22-23页的课文和图片,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许多民族的传统节日都和农业有关”。例如,感恩节有吃火鸡大餐的风俗,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日本人过年有打年糕的风俗,意在年年高高,庆祝丰收,祈祷丰年。

4、阅读和观察书第24-25页的课文和照片。组织学生讨论:你还知道各地的饮食有什么特点?各地的饮食文化有不同的特色,原因是什么?

知道我国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传统美食,像傣家的竹筒饭、蒙古族的手抓肉和涮火锅、新疆的馕和烤羊肉等,并进一步拓展讨论:你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风味食品?为什么少数民族也会形成各自的美食风格?

我们这里有什么居住和饮食文化特色?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加以把握。

讨论:为什么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居住和饮食是不同的?通过讨论明白道理是由于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不同,生产出的农产品也就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形成了不同的居住和饮食文化特色。

5、教师总结。强调农业文明的特点,节日、饮食、居住等,都与农业生产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板书:

藏历新年、火把节、三月街、古尔邦节、那达慕大会、第五单元 穿越时空的生活 主题一 通信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课题

1、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学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比较完整地了解通信技术的变化与发展,体会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能力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通信领域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进而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情感目标:参透有关通信基本礼貌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学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比较完整地了解通信技术的变化与发展,体会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准备:资料图片实物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什么是通信?通信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引导学生理解:人们共同生活、劳动,需要交流,但有时距离很远,需要通过专门方式和工具才能交流。

2、新授:提问学生,是否去过电信博物馆?如果有学生去过,请他向同学们做介绍。或者由教师介绍,电信博物馆介绍了许多通信技术,从古代一直到今天最先进的电子的。今天,我们用另一种方式来了解通信家族,同学们将模拟电信博物馆的讲解员,从教科书中选择一种

通信技术(方式或工具),向大家介绍。教师向学生明确要求:

(1)所介绍的应当是教科书上呈现的通信技术。

(2)要说明这项技术的具体使用方式和特点,最好能够联系实际进行。(3)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介绍,并且将讲解、表演、图片、实物等方式结合起来进行。

3、教师小结。就巡视时发现的问题提醒学生,告诉学生,许多他们今天不太熟悉的通信技术,家长们却知道许多,可以把小组准备时遇到的疑问向他们请教。板书:

通信家族:优点及缺点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抽时间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并且给予提醒督促。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朗读书上第30页小文的日记,然后告诉学生,今天的活动,我们将在教室里参观电信博物馆,相信同学们会像小文一样大有收获。

2、新授:讲解活动。按照上节课及课后的准备,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一种通信方式。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介绍之后,组织其他学生提问题,与讲解者进一步交流。

3、全班讨论。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对通信家族有了许多新的了解,并且认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通信家族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出现了越来越先进、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朗读书第33页的课文,思考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乐乐提出的问题。

4、教师小结。板书:

驿邮、马拉松传递、电报、电话、电子邮件„„

课题

2、信的旅行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了解一封信从寄出到受到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在其中付出的辛苦,从而萌发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情感。知识目标:学会正确地书写信封,了解关于寄信的一般常识。能力目标:了解通信中一些规则,养成自觉遵守通信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重难点:了解一封信从寄出到受到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在其中付出的辛苦,从而萌发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情感。教学准备:信封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科书第35页通过四幅照片为我们展示了一封信从寄到收的几个主要环节,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都有哪几个环节?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2、新授:刚才有些同学提到,一封信从寄到收要经过邮局叔叔、阿姨分拣信件这一过程。那谁能说一说,他们是依据事实什么对信件进行分拣的呢?

3、老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个用过的信封,找几名学生说一说,信是寄到哪里的,邮政编码是什么,收信人是谁,这封信是从哪里寄出的、邮政编码是多少,以丰富学生对书写信封的感性认识。

4、请学生默读教科书第34页男老师的一段话,边读边记寄信的要求(要用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信封),以及书写信封的格式,并对学生进

行提问,教师随手将几个要点记在黑板上。

5、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布置学生填写教科书第34页的空白信封,并互相检查自己填写得是否正确。

6、请学生将从家长那里了解到的有关在通信中不文明的行为讲给大家听,全班同学针对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板书: 正确填写信封 邮编的含义

课题

3、绿衣使者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了解邮政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养成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积极情感。

知识目标:了解通信是人们相互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联系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邮政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养成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积极情感。教学准备:

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标准信封及一张面值80分的邮票,并了解一位自己最想念的亲人或朋友家庭所在地的详细地址邮政编码。教学过程:

1、导入:上节课,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到邮局实地观察一下邮政工作者的劳动,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介绍给大家,也可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愿发言,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以免学生就事论事,发言的内容仅仅局限在对表面现象的描述上。

2、新授:同学们,我们对这个地区邮递员的工作已经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他地方邮递员的工作可能还是比较陌生的,教科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些地方的邮递员,你们了解他们那里的地理环境吗?他们一般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除此之外,你们还想了解些什么呢?

3、个人制作。你们想像一下,如果你收到了一封非常想念的亲人或朋友的来信,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我想,你的亲人和朋友也一定会非常想念你,给他写一封信,向他们介绍你的近况,并向他表达你的思念之情。

4、请自愿的学生向全班读一下信的内容;如果课上时间不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交流。提示学生,利用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正确填写信封,贴好邮票,并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到邮局把这封信寄出去。板书:

辛勤劳动、尊重、关爱

主题二 路在脚下延伸 课题

1、路,越走越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和了解我国日新月异的道路建设的发展变化。能力目标:感受道路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而体会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情感目标: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感受道路建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而体会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学准备: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科书第40——41页的几幅图画、照片和文字,为我们展示的是各种各样的道路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这些道路你们熟识吗?和我们所生活地区的道路一样吗?在我们生活的地区,最常见的是哪种道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道路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新授:专题报告。请老人或其他人为学生介绍本地区道路的发展变化。要突出先后的差别,以及对于本地区生活的影响:生产、商业、文化、旅游等等。报告应当比较具体,范围可以比较小,最好成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3、全班交流。报告后,教师鼓励学生就本地区道路情况向报告人提出问题,相互交流。

4、教师小结。让学生对报告人表示感激,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1页老师的话。板书: 道路建设 社会进步与发展

课题

2、四通八达的交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和了解我国道路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情感目标:通过新旧对比,增进热爱新中国的感情。能力目标:体验道路与人们生活及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教学重难点:体验道路与人们生活及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

1、教师了解本地区销往全国或国外不同地区的产品。

2、几份全国交通图,最好是铁路、公路、航线都有,而且比较大的。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上次的学习,同学们了解到我们这里道路的发展。今天,我们将在更大范围内认识道路和交通。

2、新授:探究活动一。请学生对比书42和43页的两幅铁路图,并观察两幅统计图,问学生从中能够发现什么。

与解放前相比,铁路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线路和长度增加得非常显著,1949年前分布极为不均衡,西部完全没有铁路。)正在建设中的铁路有哪几条?从哪里通向哪里?

以1999年为例,利用统计图计算一下与1949年相比,铁路和公路分别增加了多少倍?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讨论公路和航线的发展。

3、探究活动二。虎子告诉我们人家乡的萝卜随着道路的发展走向了全国。其实我们这里也有许多产品通过各种道路走了出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产品是怎样走出去的。

教师向学生介绍一种或几种本地的农业或工业产品,以及它们都销往哪里。然后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份全国交通图。让学生研究,从家乡这些产品运出去应当利用什么交通工具,通过什么路线。

4、小组发表。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运输路线。

5、总结。对完成任务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板书: 对比: 联系:

课题

3、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情感目标: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萌发其爱国之心和民族自豪感。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古代文明。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教学准备:地图和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首先请学生朗读和欣赏教科书第47——48页的课文及图片,然后提出问题:“丝绸之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些同学可能以前通过广播电视、书籍杂志对它大致有所了解,课前,老师也请同学们去收集有关部门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下面我们就分小组进行交流,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都要把你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给组内的其他同学,每个小组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推举一名同学向全班做介绍。

2、新授:小组交流。

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各小组收集资料及发言的情况,并应适当参与学生的讨论。针对每个小组收集资料的情况,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整理思路,引导他们

将归纳整理的侧重点集中在某个具体的内容上,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3、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事先掌握的小组讨论的情况,将每个小组介绍的重点随手写在黑板上。

4、小组探究。

a)教师分发给每个小组一张地图,请学生在上面找一找丝绸之路的大致位置。

b)在地图上任选一段丝绸之路作为测量对象,量一量这段丝绸之路在地图上的长度是多少,依据比例尺,换算出这段丝绸之路的实际长度大致是多少。

c)根据事先了解到的当时车辆运行或骆驼行走的速度,测量出走完这段路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如果现在重走丝绸之路,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所需要的时间有是多少。

5、教师小结。

道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极大地节省了时间。通过学习,同们对丝绸之路已经有所了解,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呢!教科书第48页为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对其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下做进一步的探究。

板书:

丝绸之路:横贯中亚、联系欧亚的交通要道。是古代最长的陆路商道。

主题三 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

课题

1、怎样看电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处理学习与看电视的关系。能力目标: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懂得怎样有效、合理地看电视。教学准备:走访、调查周围的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教学过程:

1、导入:在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走访、调查了生活在你们周围的人喜欢看的电视节目都是些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讲一讲,调查的对象是谁,他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2、新授:看来,由于年龄不同,兴趣不同,人们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是不同的。全班交流:在看电视的时候,你们与父母常常因为什么问题闹别扭?当你与父母因看电视而产生矛盾的时候,你是怎样做的?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办法吗?

学生各自讲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3、探究活动。看书53页的一组图画,请大家说一说,它反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像他那样,会有哪些危害呢?

4、总结。板书:

产生矛盾、危害、处理

课题

2、荧屏前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荧屏前后许多工作人员的努力。情感目标:萌发对电视工作者及其劳动的尊重。

教学重难点: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荧屏前后许多工作人员的努力。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提问学生:“在这幅导读图中,有两幅画面表现的是全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地看电视的情景。我想问一问在座的各位同学,昨晚谁看了电视,看的是什么电视节目?”请学生自愿回答。

(2)“每一个电视节目凝聚着许许多多电视工作者的心血、汗水和智慧,都是荧屏前后许多电视工作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教师引出课题并写在黑板上。

2、新授: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提问学生:“你们最喜欢的电视工作者是谁?”请学生自愿发言。

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有谁知道,在一个电视节目中,除了需要主持人、播音员以外,还需要哪些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哪些工作?电视节目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请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生将全组同学的答案进行归纳、整理。

3、全班交流。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表本组得出的

结论。在个小组发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学生发言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待各小组发表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将他们提出的各项工作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教师总结。板书: 节目制作过程 流程图 人员比例

课题

3、书报——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书籍、报刊和杂志是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情感目标: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能力目标:学会在快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教学重难点:学会在快报杂志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把自己喜欢年看的书带到学校来。教学过程:

1、导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大众传媒”这个词,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大众传媒”?让学生自由讨论。

(为一般社会成员传递各种信息的途径,如:电视、广播、书籍、杂志、报刊和网络)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他们经常阅读的书报杂志有哪些。

2、故事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人讲一个从书上看到的故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故事,准备向全班做介绍。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把自己推选出来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4、总结。教师肯定学生所讲的故事,并提议:如果你们愿意,可以把自己的藏书拿到学校来,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与班上的同学分享,让我们班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更多的好书。板书: 大众传媒 良师益友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收集近期的各种报纸杂志,特别是少儿类和科普类的。

2、准备剪报本、剪刀、胶水。教学过程:

1、导入:报纸、杂志和图书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从出版时间、形式、内容、故事性、新闻性等方面展开讨论,目的是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报纸、杂志的特点和功能。

2、全班交流:我家订了什么报纸或我看过什么报纸?我最喜欢的报纸是什么?哪些信息是从报纸上获得的?报纸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哪些帮助?、剪报。首先介绍剪报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好方式,然后介绍剪报的分类和剪贴技巧。

4、总结。鼓励学生订报、看报,并养成剪报的好习惯,同时也要强调剪报的道德。板书: 制作剪报

课题

4、电脑网络——我的新伙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网络对于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意义。能力目标:知道网络的两面性,情感目标:了解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网络。教学重难点:了解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网络。教学准备: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1)在大众传媒中,除了广播、电视、报刊、书籍之外,近些年来,又出现了一个神奇的新伙伴,谁知道是什么?

(2)我们班的同学谁家有电脑?有谁接触过电脑网络?谈谈你们对电脑网络的感受好吗?

2、新授:探究讨论。

在黑板上写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题目。让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说出电脑网络都有哪些积极的功能和作用。对人们的工作、学生和生活都有哪些帮助,有哪些消极的作用,如去不安全的网吧、上不健康的网络、玩内容不健康的游戏、随便结交朋友,这些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有危险。

2、演示活动。

老师利用教室的电脑展示电脑网络的现代化功能以及对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帮助。

3、阅读与讨论。

阅读教科书第58、59页的文字和图画,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到,网络虽然能够为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带来乐趣,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也回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与同桌讨论:

1)怎样在电脑网络中安全、有效地获取知识和信息。2)怎样才能避免掉进“网络陷阱”。

4、制订公约。

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引导学生制订公约,并进行签名仪式。板书: 重要意义

安全、有效、合理使用

第六单元 为了安全健康地生活

主题一 生活中的交通与安全 课题

1、我们身边的交通事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调查,了解本地区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情感目标:感受交通事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伤害。能力目标:进一步学习制定调查方案。

教学重难点:感受交通事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伤害。教学准备:

1、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交通事故发生的状况,特别是本地区的状况。

2、教师到本地区交通部门了解有关交通事故发生的情况,制作类似教科书上的统计图表。教学过程:

1、导入:看第60-61页的导读图,问学生:在这张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为我们展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我们居住的地方和这张图所呈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新授:全班讨论。教师出示交通事故图,并提问学生:看了这张图,同学们有什么想法?请几个学生发言。

3、阅读讨论。阅读书第62页的课文和“近十年来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的统计图及“在交通事故中不同年龄死亡和受伤的人数”的统计图。教师针对两张统计图的内容做适当的提问,帮助学生读懂统计图的内容。

教师出示本地区的交通事故图,引导学生将其与书上的图进行比较,并就此图发表意见。

4、探究讨论。交通事故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影响?(生命结束、身体上的伤害、感情上的痛苦、经济上的损失。)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的交通事故呢?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认识交通设施问题、交通指挥问题、交通规则问题等。

5.四年级品社下册知识清单 篇五

第一单元 我们天天在进步 第1课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一、填一填。

1、生活的天空,有晴也有雨。风雨中,我们成长进步,(自信)而(坚强)。

2、生活中难免有(风雨),我们要接受风雨的(洗礼)。

3、父母的爱(温暖)着我们,伙伴的友谊(滋润)着我们,我们希望我们的成长之路(洒满阳光),(一帆风顺)。

4、说出一个烦恼,就如同(丢掉一个包袱),你会觉得(轻松)一些。

5、当我们(遭遇)挫折时,让我们难受,令我们沮丧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该事情的(看法)与(态度)。

6、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要学会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

7、不要害怕风雨无情,风雨过后才会有美丽的(彩虹)。也不要怕困难与挫折,因为对于(成功者)来说,﹙困难﹚和﹙挫折﹚只是到达终点前必须经过的(中途站点)。只要你有坚强的(毅力),敢于披荆斩棘,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你。

8、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来说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

9、丘吉尔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

二、问答题。

1、我们应该怎样迎接生活中的风雨? 答:(1)使自己的想法适合自己的实际。(2)用名人名言激励自己。(3)多想一些快乐的事情。

2、面对困难与挫折,你有什么好办法?(至少说三条)答:①有勇气面对挫折; ②有毅力战胜挫折; ③调整自己对挫折的认识; ④笑对人生,正视挫折; ⑤学会向周围的人寻求帮助。

3、用自己的语言解读下面格言的大意。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来说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道万丈深渊。

(1)为什么说对于天才是垫脚石?

答:天才遇到苦难,敢于迎头而上,把苦难当作垫脚石,不妨碍自己前进的道路。

(2)为什么说对于能干的人是财富? 答:能干的人遇到困难,能够正面解决,成为以后处事的宝贵经验。(3)为什么说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

答:弱者遇到困难,胆战心惊,采取回避的态度,陷入苦难也就陷入了万丈深渊,不能自拔。

4、写几个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故事。答:(1)张海迪战胜病残,自学成才。

(2)贝多芬战胜病魔,坚持作曲,成为伟大的音乐家。(3)爱迪生失败几千次,成功发明灯泡。(4)霍金克服严重病残,成为伟大的科学家。(5)邓亚萍努力拼搏,成为世界冠军。

5、写几条关于战胜挫折的名言:

答:(1)不认识困难,就不是一条好汉。(雨果)(2)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让我屈服。(贝多芬)(3)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4)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拿破仑)

6、说说你的看法:(1)琳琳为了比赛取得好成绩,做了精心的准备,可是比赛时却并没有取得好成绩。比赛结束后,琳琳哭了。假如你是琳琳,你会怎么想?

答:可能是我努力不够,以后还要更加努力。

(2)小雨是班上的短跑能手,每次代表班级参赛他都能夺得冠军。但是在一次接力赛中小雨掉棒了,因为他的这一掉棒,班上接力赛名次成了倒数第一。又要举行接力赛了,小雨决定不再报名参加比赛。请你猜猜小雨的心思,并试着劝说他参赛。

答:我猜小雨的心思是:都是因为我的失误,拖了班级的后腿,如果这一次又失误的话,我就没脸见人了。

我会这样劝小雨:只是一次小小的失误,谁没有失误呢,大家不会怪你的,我们一起加油吧。(或者这样劝说,生活中难免有挫折和失败,我们要勇敢面对挫折和失败,哪里跌倒了从哪里站起来。)

第2课 我是好样的

一、填一填。

1、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我们遇到多大的困难,始终告诉自己:(我能行)!我要做一个(自信的人)。

2、自信,即(相信自己),能够充分看到自己的(优势),相信自己(有能力)做成某件事。自信的人的口头禅是:(我能行;我想我可以做好)。

3、信心的功效在于:(我一定能)的信念使你产生克服万难的(力量),一旦你相信(我一定能),如何做也就(应运而生)。

4、一个知识丰富的人,对生活会充满(热情)和(信心)。﹙博览群书﹚,用﹙知识﹚武装自己,是获得(自信)的好方法。

5、他人的肯定与鼓舞,会给我们以(激励),我们的自信之树也会因此而(茁壮成长)。面对他人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别忘了及时送上你的(称赞)与(祝贺)。

二、问答题。

1、自信有哪些表现?

答:自信的表现有:①相信自己;②充分看到自己的优势;③常说我能行;④常说我可以做到。

2、自信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答:(1)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2)自信的人显得开朗大方,有人缘。

3、自信的秘诀有哪些(或者问:通过哪些途径增强自信心,如何做一个自信的人)? 答:①博览群书,用知识武装自己,是获得自信的好办法;②对生活充满热情和信心;③多想令人开心的事;④多想以往成功的事;⑤面带微笑,挺胸抬头;⑥主动与人交往;⑦欣赏振奋人心的音乐。

4、我知道自己的长处,但别人并不了解,影响我的长处的发挥,应该怎么办?

答:当你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后,不仅要继续努力,发扬自己的长处,还应勇敢地展示自己的长处,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长处,因为只有大家都了解你的长处,你的长处才能更好地发挥,才能为自己、为集体赢得更多的荣誉,做出更大的贡献。

5、写几条关于自信的名人名言。

(1)信心的功效在于:“我一定能”的信念使你产生克服万难的力量,技巧与精力,一旦你相信“我一定能”,如何做也就应运而生了。

(2)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3)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4)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自信心。第3课 我懂得了

一、填一填。

1、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一个人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努力改正(缺点),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2、取长补短,就是(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是我们取得进步的好方法。

3、有些长处是学不来的。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欣赏),不要(盲目攀比)。

4、宽以待人就是指(以宽阔的胸怀)对待他人。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常以(君子宽以待人,严于责己)要求自己。

5、法国的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6、友谊建立在(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信任)。

二、问答题。

1、说说下面话的意思。

(1)大海不拒百川之水,才变得浩荡;泰山不拒细小沙石,才变得高大;蜜蜂采百花之精华,酿出最甜的蜜。

答: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才能完善自己,强大自己。(2)得饶人处且饶人。答:要体谅别人,宽容别人。

(3)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答:人的胸怀应该比海洋和天空更宽阔。

2、实践题:小明和小军是好朋友。一个星期天,小明在小军家做作业,小明走后,小军小接着看那本《科学世界》可是没找到。小军去问小明,小明说他没拿。小军很生气,决定再也不理小明了,并在同学中说小明的坏话。再一次春游中小军,不小心扭伤了,小明见状,连忙跑过去帮小军揉脚,并把小军送回家,过段时间,小军做家务时找到了那本《科学世界》。

(1)小明这样做是软弱吗?你怎样看待小明的做法?

答:不是。他这样做是胸怀宽阔的表现。小明被别人冤枉,还帮助小军,这是心胸宽广,宽以待人的表现。(2)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答:我会告诉小军,自己没有拿小军的书,并建议小军在其他地方找一找,或是提醒小军是否把书借给了别人。因为同学有困难,应当主动帮助。

3、读故事,对故事中人物做法,你是怎么看的? 某男孩不小心把某女孩的书弄脏了。男孩主动向女孩道了歉,但女孩说:“道歉有什么用?你得给我赔本新的!”

答:小女孩和小男孩都有错,但是小女孩的问题大一些,弄脏了书是小男孩的不对,可是小男孩已经道过歉了,再说书弄脏了一点,还可以用。小女孩没有必要提过分要求,对人要宽容一点,得饶人处且饶人。

第二单元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第4课 通信王国探秘

一、填一填。

1、穿越时空隧道,我们惊奇地发现:人类的(智慧),使我们居住的地球变成了小小的(村庄)。

2、通信是人们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信息的(传递)交流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可缺少的。

3、古代通信方式有:(烽火台)、(驿站接力)、(信鸽送信)、(鼓声传递)、(马拉松传递)等。

4、现代通信方式有:(邮局)、(电报)、(电话)、(快递)、(光纤)、(微波)、(卫星)、(网络)等。

5、说说下列通信方式的通信任务:烽火台:(传递军情);驿站接力:(传递中央政令);信鸽:(传递信件);邮局:(传递信件、包裹)。

6、随着交通工具和发报机的发明、使用,人们开始利用车、船、飞机运送(邮件),用发报机传递(信息)。这些邮件(传递方式)一直到今天还在广泛使用,而且种类越来越(多)。

7、第一部发报机的发明人是(莫尔斯)。

8、(1876)年,“导线传递声音”的梦想[发明电话],在美国青年发明家(贝尔)的手中实现。

9、邮递员为人们传递(亲情)和(信息),人们称他们为(“绿衣信使”)。

10、一件(包裹)不仅给远方的亲人寄去了家乡的特产,还捎去了亲人的惦念。(明信片)虽小,却饱含着朋友的祝福和友情,值得我们珍藏。(特快专递)能迅速安全地把邮件送到目的地。

11、现代通信已形成以(光纤为主),(微波)、(卫星)为辅的传输网,覆盖全球,通达世界,实现了信息的(同步传输)。不论你在哪个国家,都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电话)及时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12、﹙文明﹚的言行举止,是社会生活对每个人的要求,也是一个人具有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

13、打电话使用礼貌用语是对对方的(尊重),同时你也因此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14、打电话使用礼貌用语一般有(请问、您好、对不起、打扰了、谢谢、再见)等。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的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6、我国的信箱、邮车、邮局工作人员的制服都是(绿色)的。

二、问答题。

1、电报曾在通信发展史上立正过汗马功劳,为什么现在几乎被人们遗忘了? 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有了更快更方便的通信方式,如电话、网络等,所以电报现在几乎被人们遗忘了。

2、请写出以下电话的用途。传真电话:能传递图文信息。

可视电话:双方在通话时可以看到彼此。台式电话:能进行远距离通话。

移动电话: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话。

3、说说打电话的学问。答:(1)使用礼貌用语;(2)语言要精炼,说话不重复啰嗦;(3)不打信息台,不在电话上点歌,玩游戏。

4、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给下列通信方式排序:驿站接力,邮局,电话,手机,可视电话,传真电话,电报,信鸽,烽火台。

答:烽火台→驿站接力→信鸽→邮局→电报→电话→传真电话→可视电话→手机

5、说说特殊电话号码:报警—110,火警—119,急救—120,天气预报—12121,道路交通事故报警—122。

第5课 网络漫游

一、填一填。

1、网络指(计算机互联网)。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网络打破了(时空界限),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人们形象地把网络称作(信息高速公路)!

3、网络是人们(相互交流),(传递信息)的重要通道,网络也有它的“(交通法则)”,只有(遵守规则),才能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二、问答题。

1、网络有哪些作用

答:我们可以上网查资料、发邮件、看新闻、听音乐、开展专家网上会诊、网上购物、开网络会议、上网络学校等等。

2、你的同学上网吗?他们上网主要干什么?有哪些不好的现象? 答:我的同学上网主要是听歌、QQ聊天、查资料、玩游戏等。有些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中,玩游戏的时间过长,影响视力和学习。

3、我们应该怎样上网?

答: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真诚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4、沉溺网络游戏,可能会有哪些危害?

答:危害健康,影响学习,败坏道德,导致犯罪。

5、请你点评下面的想法和做法。

(1)放学后小明直接进了网吧,在精彩刺激的游戏中,不知不觉一晚上就过去了。答:这样不仅影响学习,对身体的危害也是极大的。

(2)网络上谁也不认识谁,我在上面想干什么,说什么都行!

答:这样做不对,因为我们在网络上要诚实友好交流,不能侮辱欺诈他人。(3)小华想,网络上什么知识都有,什么老师的课堂实录都可以看,我不用再去上学了。上学多累啊。

答:网络只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补充,不能取代现实生活。

(4)小兰碰到了难题,于是就在网上发了个帖子,在网友的热心帮助下,她弄懂了难题。答:我认为,可以利用网络来学习,让更多人帮助自己。(5)爷爷身患重病,当地医院借助网络请远在上海的医学家给爷爷进行会诊。答:网络真是太方便了,在关键时刻还可以治病救人。

(6)明明把家里存放在影集里的那些珍贵的照片扫描后在电脑里制作成了电子相册。答:我认为,利用网络把难以保存的照片珍藏起来,变成永恒。

(7)小芳的姐姐考取了武汉大学,她便在网上搜索武汉大学的相关信息。答:我觉得,网络上信息量大,查资料又快又准。

(8)小可的阿姨在国外读书,每个周末都会通过网络与国内的亲人视频聊天。答:我觉得,网络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仿佛近在眼前。

(9)对于上网,甲说利大于弊;乙说弊大于利。两人争执不下。

答:只要能正确使用网络,一定是利大于弊。如上网聊天,能结交天下的朋友,但也容易上当受骗。只要自己多留心,也是可以避免的。

第6课 小窗口,大世界

一、填一填。

1、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它们像一个个的(窗口),2、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途径多种多样;

3、传递信息的人过去称做(信使),现在叫做(传媒;

二、问答题;

1、有哪些“小窗口”可以让我们看到大世界?;答: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手机、与人交谈、;

2、面对众多的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去判断与选择?;答:我们需要学会分析,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信息:;(1)不要轻易相信广告宣传;

3、说说你的看法;(1)广告宣传:**学习

2、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书报)、(电视)、(广播)、(网络﹚都是大众传媒。

3、传递信息的人过去称做(信使),现在叫做(传媒人)。他们为我们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

二、问答题。

1、有哪些“小窗口”可以让我们看到大世界?

答: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手机、与人交谈、户外广告、印刷品。

2、面对众多的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去判断与选择? 答:我们需要学会分析,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信息:

(1)不要轻易相信广告宣传。(2)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3)对于把握不准的事情,可以向相关专家请教。

3、说说你的看法。

(1)广告宣传:**学习机,真的很神奇,若你拥有它,考试准第一。答:我认为这条广告不真实,夸大了产品的作用。因为学习要靠自己的努力。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广告宣传。

(2)周伯伯接到一条手机短信:爸爸,我的钱包被偷,请速汇2000元到****账号。答:我认为不能汇。这可能是一条诈骗信息,应该给儿子打电话核实,问清楚情况。(3)李阿姨接到信息说自己的手机号码中奖5万元。答:我认为这是一条诈骗信息,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

(4)妈妈总是让小丽吃削了皮的苹果,说是害怕残留的农药;爸爸却说苹果连皮吃更有营养。小丽该怎么办?

答:我想对小丽说:苹果皮营养虽高,但是农药残留也确实很多。为防止万一,还是不吃的好。(5)一不小心,乐乐把墨汁弄到了妈妈的新衣服上。怎么办呢?

答:我给乐乐的建议:电视和网络上有许多洗衣液的广告,可以去了解一下。第三单元 我们出行真方便 第7课 日行千里不是梦

一、填一填。

1、生活离不开交通,交通的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2、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

3、(“嫦娥奔月”)的神话表达了我们祖先翱翔太空的渴望。

4、最早把人带到空中的是(热气球)。5、1903年12月17日,美国的(莱特兄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并由发动机驱动的飞机飞行。

6、陆上的交通工具首先是从(独轮车)开始的。

7、交通工具发展的方向是(安全)、(舒适)、(快捷)、(运量大)和(费用低)。

8、我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是2003年10月15日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杨利伟)。中国已有(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刘旺)、(刘洋)、(张晓光)、(王亚平)10位航天员进入过太空。

9、交通工具大盘点:

(1)古代的交通工具:独轮车、马车、独木舟、帆船、轿子。

现代的交通工具:汽车、火车、轮船、飞机。(2)古时人们“日行千里”的神话故事:阿拉伯飞毯、哪吒脚踏风火轮、孙悟空的筋斗云、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八仙过海。(3)交通工具的演变史:

陆上交通工具——车的演变过程:独轮车→马车→最古老的汽车→现代汽车 水上交通工具车——船的演变过程:独木舟→以风和人力为动力的帆船→以蒸汽为动力的轮船→内燃机驱动的轮船

空中交通工具——飞机的演变过程:风筝→滑翔机→螺旋桨式飞机→喷气式飞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

从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我体会到:科技的发展使我们一步一步实现“日行千里”的梦想。

10、(公共汽车)是我们出行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去更远的地方,我们可以(乘船)、(坐火车)、(乘飞机),还可以(坐长途汽车)。

11、几种交通工具的优缺点比较

1、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知道现代交通工具有哪些。(至少说出5种)。

答:火车、汽车、地铁、轮船、轻轨、飞机等

2、汽车增多了,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烦恼?

答:(1)汽车鸣笛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路上堵车,耽误时间;(3)车辆抢行,容易出交通事故;(4)尾气增多,对环境污染较大。

3、我们怎样解决车辆增多带来的烦恼?(至少三条)答:(1)要遵守交通法规;(2)禁止鸣笛;(3)倡导周末无车日;

(4)使用太阳能或电池为动力的环保交通工具,尽量绿色出行;(5)倡导绿色出行,骑自行车上下班,出门多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等;

三、算一算:

古人从汉口骑马进京赶考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小刚从武汉到北京看望爷爷,坐火车大约需要多少小时?如果坐飞机呢?(书本43页)骑马:1200÷150=8天 特快列车:1200÷160=7.5小时 坐飞机:1200÷900≈1.3小时

我的感受:科技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发展使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第8课 安全才能回家

一、填一填。

1、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国家颁布了《中华人们共和国道路交通法》,规定了100多种(交通标志)与(交通标线)。

2、常见的交通标志有四种:(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它是(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

指示标志,它是(指示车辆、行人行进)的标志。

指路标志,它是(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信息)的标志。警告标志,它是(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的标志。

3、(安全,才能回家),这是一些交通要道上醒目的(警示语)。这可不仅是提醒(司机),也是在提醒我们(行人)。

4、交通事故不仅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痛),有时还会危及(生命),给亲友带了无尽的(痛苦),所以我们要(注意安全)。

5、交通警察是交通安全的(维护者),不管是(盛夏酷暑),还是(寒冬腊月),交通警察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指挥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守护大家的(安全),他们的工作(平凡)而重要。

二、问答题

1、找一找,社会上有哪些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

答:(1)行人过马路闯红灯;不走人行道,上机动车道;不走斑马线或人行天桥,随意穿行马路;翻越交通护栏;在铁道线上行走、游玩等。

(2)、司机不按交通信号行驶;闯红灯;行驶超速、超载;随意穿行、抢行,占道、抢道;不系安全带;酒后驾车等。

2、如果没有交警叔叔坚守岗位,交通秩序会是什么状况?

答:如果没有交警叔叔坚守岗位,交通秩序会一片混乱,车辆拥堵,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3、明明十岁生日收到一件礼物——一辆自行车,他能骑着它去上学吗? 答:不能骑自行车上学,因为这样不安全,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国家规定未满12岁不能在道路上骑自行车。

4、秀秀家的稻草晾晒在公路上,这样做有什么危害?

答:在公路上晾晒稻草会造成车辆打滑或翻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要遵守交通法规,不能在公路上打场晒粮,应该把稻草晒在自家的晒场上。

5、两名同学眼看就要迟到了,红灯亮起,但斑马线上没有车辆,他们决定快速跑过去,这样做可以吗?为什么?

答:这样做不可以,因为绿灯行红灯停,我们要遵守交通法规,不能闯红灯。如果快速跑过去,可能被突然疾驰的车辆撞伤。

6、你能列举出哪些文明乘车的行为?

答:(1)自觉遵守乘车秩序,排队上下车;(2)主动购票,对老弱病残主动让座;(3)保持车内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吸烟;(4)在站台上等车。

三、做一做,说一说。

1、说出交警手势的含义。停止 直行 左转弯 右转弯 第9课 出行指南

一、填一填。

1、出行之前要做好准备,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2、我们要做(安全)、(文明)的出行人

二、问答题。

1、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要了解哪些内容? 答:(1)起始与到达时间;(2)所需要的费用;(3)舒适性和安全性;(4)地域;(5)能携带物品的重量;(6)了解交通工具的相关规定。

2、从武汉到上海有哪些交通工具可以选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1)飞机,快捷、舒适;(2)火车,经济、舒适、安全;(3)汽车,方便、舒适;

(4)轮船,经济,速度慢,但可以欣赏沿江风景。

3、从武汉到上海参加夏令营不可能当天返回,我们应该为自己准备哪些行李及生活用品?

答:零用钱,换洗衣物,雨伞,洗漱用品,零食及饮用水,常用药物,学习用品。

4、以乘火车为例,说说从买票到坐上火车,中间要经过哪些环节,各环节要注意些什么? 答:(1)到售票处买票,要注意车次和起始时间;(2)到候车室候车,要注意看清车次;

(3)到检票口检票,要注意不能携带易燃易爆物品;(4)到月台上车,要注意看清车厢和座位号。

5、看书本57页插图,说说这些乘客的行为安全、文明吗?为什么? 答:(1)不文明,因为他一人独占座位,还乱扔垃圾,没有社会公德。(2)不安全,因为他们在车厢内疯打,容易出现安全事故。(3)不安全,因为他们将身体的一部分伸出车外,容易发生意外。

6、出门在外,请你为自己做一个“安全出行手册”吧!

答:(1)注意饮食卫生,谨慎购买食品;(2)听清报站,不要坐过站或提前下车,有事及时向乘务员寻求帮助;(3)看管好自己的行李物品,不要随便离开家长或老师;(4)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不跟陌生人走。(5)不能坐黑车或黑的士。

7、俗话说“嘴巴下面就是路”,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在问路时要注意什么?

答:只要肯问,就知道道路该怎么走了。在问路时要注意讲文明礼貌。

8、旅行时,如果不小心迷路了,怎么办呢?

答:当我们来到不熟悉的地方,寻路的方法有:问路,看地图和公交车站牌,看标志性建筑物,向警察叔叔寻求帮助,打电话给父母或朋友寻求帮助,坐车到达指定地点。

第四单元 工农业与我们的生活 第10课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一、填一填。

1、工农业生产为我们提供(盘中)餐、(身上)衣。

2、、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3、“民以(食)为天”。没有食物,人无法(生存)。

4、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养活着13亿多人口!

5、我们一日三餐的食物是(农业)生产出来的。

6、粮食生产是我们(国家)的大事情,我们中国的国徽上还有(谷穗)呢!

7、农业是个大家庭,它包括的种类很多:有(种植业)、(副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8、漂亮的衣服、美味的食物、舒适的生活、便利的交通,样样离不开(农业)。我们吃的食物,有的直接取自(农产品),有的是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制作的。

9、我们穿的衣服大都是以(棉)、(麻)、(丝)、(毛)等农产品的原料制作的。

10、丰收的田野中不仅凝结着农民辛勤的(汗水),还有他们的(智慧)。

11、(袁隆平)是我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西方称他培育的水稻为“(东方魔稻)”

12、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把一年平均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农民通过(二十四节气)就可以掌握(季节)的变化,决定对农作物的适时(播种)和(收割)。划分一年四季的八个节气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13、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绿色)的田野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自古以来,植物都是土中生,土中长,现在采用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不要土壤,植物也能生长了。

能让我们以(最快)的时间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事情。

14、世界节俭日是(10)月(31)日,有句节俭;

二、说一说;

1、你吃过的食物有哪些?哪些食物可以直接吃?哪些;答:吃过的食物有蔬菜、水果、肉食、副食等,水果和;

2、我们中国的国徽上还有国徽,为什么这样设计?;答:因为中国是农业大国,80%都是农民;

3、写出米的生产过程并谈谈你的感想;答:米的生产过程:育秧—插秧—除草—(杀虫)—收;感想:粮食来之不易,我们

14、世界节俭日是(10)月(31)日,有句节俭名言叫 ;节俭如同(燕衔泥),浪费就像(河决堤),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二、说一说

1、你吃过的食物有哪些?哪些食物可以直接吃?哪些食物是通过加工制成的?

答:吃过的食物有蔬菜、水果、肉食、副食等,水果和副食可以直接吃,副食是通过加工制成的。

2、我们中国的国徽上还有国徽,为什么这样设计? 答:因为中国是农业大国,80%都是农民。

3、写出米的生产过程并谈谈你的感想。

答:米的生产过程:育秧—插秧—除草—(杀虫)—收割—脱粒—(加工)。感想: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它。

4、结合大米的生产过程说说你对“米饭好吃田难种”这句话的理解。答:大米蒸出来好吃,但大米生产过程却是历经辛苦的。我们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爱惜粮食。

5、有的同学认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粒米算什么?你觉得这句话对吗? 答:不对,生活水平提高不等于种田不费力。一粒米来之不易,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牢记这一点,珍惜粮食。

6、写出西瓜的生产过程。

答:催芽、播种、育苗、整地、定枝、整枝。

2、你收集了哪些农谚?选择一条说出它的含义。

答:我收集的农谚有:谷雨种甘蔗,立夏栽棉花。小麦种迟没头,油菜种迟没油。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肥田长稻,瘦田长草。万物土里生,全靠两手勤。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意思是种瓜点豆的时间是在清明左右。

7、同样是种棉花,华北是“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但在华中是“清明前,好种棉”,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答:棉花是喜温作物。同一时期,华中地区的平均气温要比华北高,所以,同是种棉花,华中地区可以在清明前播种,而华北地区只能在谷雨播种。

8、什么是无土栽培?与土壤栽培相比,它有什么优势? 答:无土栽培指不用土壤,直接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与土壤栽培相比,无土栽培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减少了农药污染,而且提高了作为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使农民劳动变得更加轻松。

9、你知道哪些推动农业发展的科学技术?

答:(1)选育、引进、推广优质、高产的动植物新品种;(2)作物无公害生产技术;(3)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实用新技术;(4)土壤改良培肥技术;(5)滴灌灌溉技术;(6)杂交水稻技术;(7)蔬菜大棚技术。

10、查一查我们身边爱惜粮食和浪费粮食的现象。在生活中你有哪些爱惜粮食的好办法? 答:爱惜粮食的现象:(1)食堂打的饭菜吃完,不浪费;(2)到饭店吃饭点菜不浪费,吃不完打包带走;(3)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浪费粮食的现象:(1)食堂倒掉许多剩菜剩饭;(2)饭馆里吃不完的菜倒掉;(3)家里做的饭菜剩下很多。

爱惜粮食的办法:(1)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2)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3)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4)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5)不偏食,不挑食;(6)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带回家。

11、算一算: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13亿人能省下多少粮食?够多少成年人吃一天?(50粒米为1克,假设一个成年人每天吃400克米)

答:我的计算结果是:13亿÷50÷400=65000人

我的感受: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第11课 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填一填。

1、工业是指(采集原料),并把它们在工厂中(生产成产品)的工作和过程。

2、按照产品的用途不同,工业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轻工业包括:(食品工业)、(纺织工业)、(日用品制造工业)等;重工业包括:(煤炭工业)、(石油工业)、(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工业)等。

3、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为人们提供的产品越来越(多),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全。先进的(工业产品)将人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生活越来越(方便)、(舒适)、(美好)。

4、、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人民)自己的节日。这一天,我们国家各级(政府)都要评选出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表彰他们为社会(进步)所做的贡献。

二、问答题。

1、说说你的家里、上学途中、学校里各有哪些工业生产的产品,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答:家里的工业产品有:手机、洗衣机、电风扇、冰箱、电视、空调等;它们的用途:可以打电话、洗衣服、冷藏食物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舒适和美好。

上学途中的工业产品有: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货车等;它们的用途:方便人们的出行,运输货物。学校里的工业产品有:电脑、电视、课桌椅、黑板、粉笔、书本等;它们的用途:方便了我们的学习。

2、举例说一说,先进的工业产品将人们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了。答:例一:洗衣机的使用使人们洗衣服方便快捷,不用动手洗衣服了。例二:冰箱的使用使人们保存食物更加方便,不用每天上街买菜了。例三:洗碗机的使用使人们清洗餐具更加方便,不用动手清洗了。

3、听了“一支牙刷的自述”,你有什么感受?

答:我们生活中用到的很多物品,有些看上去甚至很简单的物品,实际上也需要经过很多工序才能制造出来,即使是一支小小的牙刷也不例外。

4、结合《砸冰箱的故事》,谈谈你对“产品质量就是我们的生命”这句话的理解。答:产品的质量决定企业的发展,质量没有保障的企业走不远。

5、选择一种你感兴趣的生活用品,了解它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我选择的生活用品是:空调

主要的生产工序是:采购原材料→生产线生产室内机和室外机→组装→检验→包装→出售

6.四年级下册品社练习题 篇六

1、为什么做游戏要讲规则,如果不讲规则会怎么样? 答:游戏中讲规则才可以友好顺利地玩游戏。如果游戏不讲规则会伤了和气,不利于团结,没有游戏规则,游戏就无法做了。

2、你觉得班级管理制度中哪些制度比较合理? 答:①课间活动不打闹。②环境卫生保持好。③眼保健操做的认真。④路队整齐。

3、公共场所遵守秩序倡议书: 答:①不大声喧哗,讲究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② 在公共场所要讲秩序,排队上下车。③乘车的时候不争抢,遵守秩序。④在公共场所,如果发现不讲秩序的人要劝阻他们。

4、写两句关于诚信的名言。答:①无论是谁,只要说句谎话每他就失去了纯洁的心。——贝多芬 ②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伊索。

5、生活中与人相处要讲信用,你是怎么做的? 答: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轻易答应别人,答应别人的事情就要做到。

6、在自律方面,你是怎么做的? 答:老师不在教室的时候,我能够自觉遵守纪律;有人在旅游胜地乱刻画,我能够制止他;我从来不进网吧;我每天下午都是先写完作业再玩耍……

1、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最新健康标准是什么? 答:①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繁重的工作。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做要做的事情。③善于休息,睡眠好。④身体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⑤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⑥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和睑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

2、影响健康的不良习惯有哪些? 答:①乱吃零食②无节制饮食③睡懒觉④运动少。

3、儿童肥胖有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答:①容易引起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等疾病。②容易长成X形腿、扁平足、O形腿。③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④影响智力发育。⑤还会由于体型变化,活动力下降给儿童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导致儿童出现严重的心理发育障碍。

4、你知道哪些身残志坚的故事? 答:①女子体操运动员桑兰姐姐在比赛中受伤,永远不能站起来了,但是却以惊人的毅力,坚韧不拨的拼搏精神战胜了病魔,重新鼓起了生命的风帆。②英国的霍金教授是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他因患有肌肉萎缩性疾病而被永久禁锢在轮椅上,但是他却解开了宇宙之迷,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5、迷恋电子游戏会对我们造成伤害,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电子游戏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只要我们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正确选择适合我们的游戏内容,游戏也能帮助我们进步。相反,如果我们沉溺其中,不仅会荒废学业,而且会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6、写一份珍爱生命,远离诱惑的倡议书: 答:①不吸烟,不酗酒,不进营业性舞厅、网吧等不适合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②远离毒品,拒绝诱惑。③反对迷信,抵制邪教,崇尚科学。

7、什么样子的生活才算是健康的生活呢? 答:①早睡早起。②讲究卫生。③生活有规律。④邻里和睦。⑤不暴饮暴食。

8、你还知道哪些医学新技术? 答:①超声波微创伤新技术。②激光医学

9、你知道哪些传染病,该怎么防治?

答:①肠道传染疾病,要注意饮水卫生。②乙型肝炎,要注意饮食卫生。③爱滋病,注意血液传播。④非典,要做到四勤(勤洗手、勤洗脸、勤喝水、勤通风)三好(口罩戴好、心态调整好、身体锻炼好)

1、古代人的运输方式? 答:早先人们是用雪橇或木筏运物载人。后来驯养了马、骆驼和其他动物,人们便可以骑上它们远行了。车轮的出现和使用是在公元前约3500年,从此运载工具不断发展,从最原始的双轮马车到邮递马车再到公路上飞驰的汽车。

2、我国汽车业的发展状况? 答:1949年,我国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从外国进口的。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春建起了第一汽车制造厂。1956年7月生产了第一辆载重为4吨、最高时速为60千米的货车,取名为“解放”牌汽车。经过50多年的奋斗,我国汽车工业有了巨大的进步,许多汽车厂家已经能制造出多型号、多用途、高性能的汽车,加速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现代化进程。

3、我国公路的发展状况? 答:①公路运输方便快捷。②我国已经建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③有的地方村村通公路。

4、我国交通法规的健全情况? 答:为了加强公路交通运输的管理,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规。通过对司机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对乘客和行人进行安全教育,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明显增强。

5、交通运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那些便利呢? 答:①内地的人们可以迟到当日的海鲜。②商场里有新鲜的蔬菜花草。消防员能迅速赶到现场灭火。④急救车能及时出诊。⑤出行方便了。

6、我国比较重要的几条铁路线。答:①京九线②京沪线③京哈线—京广线④陇海线—兰新线⑤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7、出门在在需要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①做好旅行计划②购买一份当地旅游地图,认真阅读。③注意交通安全。④准备必须的用品。

8、怎么使用旅游地图? 答:①确认自己所在的位置。②选择要参观的景点。③确定要走的路线。④选择便利的交通工具。

9、怎么写调查报告? 答:①取舍资料,去掉无关重复或者过时的资料。②研究资料的价值。根据事物发展的状况剖析事物中人、事件、现象与研究主题的联系。③归纳提炼自己的观点。以资料为依据,通过推理论证提出自己的观点。

10、为了解决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来解决? 答:①司机认真学习交通法规。②交警坚守岗位疏导交通。③使用无铅汽油,太阳能汽车等。

7.四年级品社教案下册 篇七

故事就是用来讲的。寓言故事通常贴近生活, 生动形象, 文字简易明白。教师要有引导学生由读故事上升到讲故事的智慧。“讲”比“读”要求更高, 层次也深, 把故事读出来, 那是索然无味的。我们要在学生读好寓言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行复述, 体现由简单到复杂、先积累再运用的学习过程。

“讲”出形象感

引领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 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人物, 不断在脑海里丰富这些文学形象, 并从中汲取营养。如纪昌的“勤学苦练”, 教师可以抓住“躺、睁大、注视、盯”等动作体会身体之劳累;把“两年”细化为“从白天到傍晚”“从严寒到酷暑”“七百多个日夜”, 再想象其间他怎样面对妻子、邻居、路人对他的看法, 他自己怎样忍耐那份孤独与枯燥。这样一来, 纪昌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脑海里就丰满起来了。此外, 还要让学生学会在故事中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 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 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这些人物形象。

“讲”出节奏感

课本中的两则寓言不但寓意深刻, 语言也很精巧。如扁鹊说:“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 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 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 只能等死, 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 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寥寥数语, 扁鹊就把蔡桓公的病情发展、医治方法、应对态度表述得简洁清晰。关联词的使用也很巧妙, 语言上自然流畅, 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读故事、讲故事、编故事中充分感受这些特点。

二、与语言相处———寓言故事的智慧教学

捕捉言语“缝隙”, 提升言语智慧。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故事教学也同样要落实这一任务。

寓言简短, 语言直白, 情节简单, 不容易吸引学生深度思考, 四年级学生要习得这些智慧有难度, 所以, 这就需要教师寻找“缝隙”来不断丰满文本, 丰满人物形象。如《纪昌学射》, 写纪昌在织布机下看了两年梭子, 在窗口前看了“三年”虱子, 这么多年都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文章里一个字也没写, 这是多大的“缝隙”啊。不深挖、不补白, 纪昌的形象就不够丰满, 学生对于练好基本功的体会就不够深刻。又如《扁鹊治病》, 几个不起眼的时间词对揭示本寓言的主旨之一“防微杜渐”起关键作用, 怎么组合?怎么呈现?这就需要智慧了。又如扁鹊四次拜见蔡桓公都没有写他的内心活动, 这恰恰是体现扁鹊高尚医德的重要内容, 是需要教师的智慧去丰满文本的。

探究结构表征, 领悟表达智慧。

《纪昌学射》一文绝大多数文字是在叙述纪昌如何练基本功的, “学射”只有一句话:“于是, 飞卫开始教他怎样开弓, 怎样放箭。”寓言的结构就隐含着一个表达智慧:怎样突出重点。

原文中有这样两个句子:“二年后, 虽锥末倒眦, 而不瞬也。”“三年之后, 如车轮焉。”这么多年就只在练习枯燥无味、内容单调的“瞪眼睛”基本功, 这告诉我们练好基本功不容易, 更不可能速成, 要静得下心, 下得了功, 吃得了苦, 最后才能像纪昌般成为能手。这算智慧二。

光有恒心、毅力还不够, 练基本功的方法也很重要。纪昌先选择梭子练习眼睛的“定力”, 后选择虱子来练习眼睛的“张力”, 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这也是一种智慧。

文章开始写“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 文章结尾则写着“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名师才能出高徒啊!这是纪昌“择其善者而从之”的智慧。

纪昌能够成功, 还跟他谨尊师教的学习态度分不开:“回家之后, 就开始练习。”“回到家里, 又开始练习。”这肯定能给学生以启发。

此外, 一个大男人躺在织布机下, 一躺就是两年, 而后盯着一只虱子又是“三年”, 难保妻子不怨, 别人不笑, 个中滋味令人嗟叹, 然成大事者不计小节, 这可是大智慧。

作为师者的我们, 在纪昌的老师飞卫身上, 我们至少可以参悟, 教育学生、培养人才要夯实基础, 循序渐进, 要善于指导, 要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

《扁鹊治病》中的蔡桓公明知扁鹊医术高明, 却不肯相信他, 面对扁鹊一次又一次的拜见越来越不耐烦, 最后落了个无药可救的下场。再者, 蔡桓公的病开始在皮肤, 而后在皮肉间, 二十几天后到了肠胃里, 月余才到骨髓里, 病是渐渐深入的, 我们要防微杜渐啊!从中可以得到警示:千万别让自己的小毛病变成了大毛病。

从形象到抽象, 开启思辨智慧。

从某种意义上说, 寓言教学是哲学思想的启蒙教育。我们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认知世界、质疑思辨的能力, 引导学生于无疑之处提出问题, 并且通过分析与讨论,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探寻问题的结果。由形象思维逐步学会抽象思维, 由经验思维逐步学会理论思维, 在长期训练中逐步养成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并且把那些作为人类几千年思维结晶的哲理逐步融入自己的日常思维之中。

课题质疑。如《纪昌学射》中纪昌学的“射”与“练眼力”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扁鹊治病》中治的是身体上的病, 还是心理的病?然后引领学生回顾以前读过的课文《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等故事, 整合思维, 明白对待别人的意见要“兼听、善听”。

反思过程。在整个过程中, 假如蔡桓公能积极配合治疗, 会是什么结果?假如你是他身边的大臣, 你怎样劝大王就医?假如你是扁鹊, 你会怎样巧妙施治?每一个阶段我们又能吸取什么教训?

古今类比。《扁鹊治病》这则寓言里, 蔡桓公是个反面形象, 但是在现实生活里, 却有许多医术不高、医德糟糕的医生, 甚至有许多以骗人钱财为目的的门诊、医托。这里, 需要教师的智慧, 引导学生进行思辨, 既不能讳疾忌医, 也不要谈病色变。

对比思考。两则寓言放在一课, 自然有编者的意图。我们应有找到两则寓言整合点的智慧。两则寓言不是孤立的, 第一, 都是战国时期的作品。第二, 两则寓言的人物是有可比性的。纪昌听从名师的教导成了射箭能手, 蔡桓公不听名医的话一命呜呼。第三, 可以从分析语言特点出发, 让学生学会对比, 学会归纳。我们要让学生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 回归生活, 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生活, 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智慧。

三、语言与精神共生, 寓言教学中的文化浸染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是中国文学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 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还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结, 我们要在学生心理上播下民族文化的种子。这两则寓言分别出自《列子》和《韩非子》, 折射出诸子百家的文学、思想、艺术光芒, 我们可相机提到相关的时代、作品、作者等, 也可推荐阅读浅显的原文, 让学生亲近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

提到扁鹊, 我们自然要向学生介绍他创立的“望闻问切”及与他齐名的古代名医华佗、李时珍等, 让学生感受中医的博大精深与神奇。

学完二则寓言之后, 我们还可以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世界文学的殿堂, 特别是推荐学生阅读《伊索寓言》等世界文学经典。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了解世界文学, 初步感受不同的语言风格、异域文化、民族风情, 在熏陶感染中垫厚精神的底子。

8.四年级品社教案下册 篇八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86-02

在一次讲课当中,我突发奇想,将一个完整的文本横刀立截,一分为二。讲课的内容是《自然之道》。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正当我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且看我的教学现场:

我的“奇招”就是大胆地分割原有的文本,分步二次呈现教材。在故事情节急转处“横砍一刀”,第一次印发给学生的教材中隐去了文章的后半部分,只呈现“我们催着向导抢救探路的幼龟”部分。请看以下的教学片断:

1.出示发生在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的句子,读读这段文字,哪些词语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

2.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学向导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指导读出我们的焦急来,读出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

3.师:“‘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呼喊。”同伴们会怎样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劝劝向导吗?

生1:不能见死不救啊,向导,求求你快救救小海龟吧!

生2:向导,这些小生灵也是有生命的啊,不能让它成为食肉鸟的美餐!

生3:向导,你怎么可以这样若无其事呢?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啊!

4.师:同学们,故事到这还没有结束,在我们的努力下,小绿龟得救了。(齐读)面对此情此景,我和同伴、向导,幼龟又是怎样的?请你们给这个故事编个结尾吧!(生补写结尾)

生1:得救的小幼龟在波浪中伸出脖子,不住地点头,好像在向我们表示感谢哩。

生2:我们高兴地看着小幼龟在快活地游向大海深处,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舒服。

生3:向导在我们的指责中惭愧地低下了头……

此时,所有学生的心都和作者一齐跳动,他们和作者一样为小幼龟的命运而着急、担心、揪心;都对向导的无动于衷、铁石心肠、冷酷无情的表现义愤填膺;都在为我们所做的拯救行动而高兴万分。

学生也以为这个故事与平常看到的环保故事一样有着美丽的结局了。这时我见时机已经成熟,情感基调突然下沉:

“从同学们写的文字中,老师感受到你们那颗善良、真挚的心!但是——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故事的结尾还在老师手中,请同学们快速地把结尾部分传下去,静静的看,默默的读!看看他的结局和你的结局有什么不一样?”

此时,课堂中孩子们读着读着,先前的那种热烈高兴的参与氛围荡然无存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双双震惊哑然的眼睛,一张张神情凝重的面容。

5.我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注意到了同学凝重的表情,听到了同学们发出的叹息声,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1:天呐,太想不到了,我们竟干了件愚不可及的事!

生2:太悲伤了!太令人触目惊心了意想不到了!真是让人震惊啊!

生3:海滩上的这一幕,真是惨不忍睹啊!我们错了,我们是好心办坏事啊1

6.师:是啊!这3个自然段里的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是每个标点,都跳动着作者那难以言说的痛苦!读读这3个自然段,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到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

7.师: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向导刚才说的那句话(出示),还会劝告他吗?你还会哀求他吗?还会去指责他吗?你现在对向导的话,对“自然之道”这四个字,有更深的理解了吗?

生1:小幼龟们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所以我们不能破坏它。

生2:如果不尊重动物的生活规律,一厢情愿地保护它,反而适得其反。

生3:我们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能逆天而行。

这一节语文课便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结束了。从教学情况看,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实现,教学的难点“自然之道”的内涵也深入人心。

曾经听过周边的老师讲过这一课,也看过网上很多教师执教的课堂实录,综合分析,均是抓住“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来作为文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由此理解我们救幼龟反而害幼龟的过程,从而体会违反自然之道最终的道理。

各种课堂实践有其成功和失败之处,那么针对我的课堂、我的学生,我又应该运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呢?很显然,“我们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作为文章的切入点非常清晰,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当我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以他们的心理来走进故事,就会发现这个切入点不适合儿童的思维方式,因为首先它是倒装的,其次它太富有理性。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小幼龟从龟巢进入大海的整个过程,他们的内心及情感更愿意随故事情节的曲折变化而起伏,在起伏中他们会懵懂地感受到一些道理。因此,我舍弃了成型的套路,切合文章的实际,立足我的教和学生学的实际,最终确定了“抓住我和向导心情的变化”这一线索,引导学生融入人物的情感波动中,使自己成为文章的主角共同关注小幼龟的命运。

在课堂中,我引导孩子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默读全文,勾画出能体现我和向导心情语句,并以批注的方式进行概括。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我们刚刚发现幼龟时的心情,抓住“突然”感受我们当时的惊喜之情,感受小幼龟的“欲出又止”,感受我们那种备感新奇的心理。接着引导学生发现之后我们的情感变化,感受嘲鸫突然而至时我们内心的焦灼与向导的若无其事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为向导的“极不情愿”以及“自然之道”的揭示做下铺垫。在我们的反复催促下向导将一只幼龟抱向大海,此时,学生情感再次沉浮,由救一只幼龟后的平静转为害一群幼龟后的震惊和懊悔。在血色夕阳下,在幼龟被食肉鸟啄食的悲惨情景的想象中,学生的思考再次聚焦向导若无其事的那句话“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在情感的强烈变化中,在内心的强烈挣扎中,孩子们终于主动地去思考:幼龟离巢进入大海的“自然之道”是什么?我们违反了“自然之道”结果是什么?在疑问与思考中,在引导与点拨中,孩子们走进角色进行了真正的心灵体验与行为的审视,而这种体验与审视并不是教师强加于他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渴望,发自震撼后的思索。

上一篇: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建议书下一篇:办公室2014年度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