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选秀节目内容分析(精选8篇)
1.电视选秀节目内容分析 篇一
背景环境:
一、背景分析:当今时代,娱乐文化已经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也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大众消费的主要精神产品。普通大众已不满足于“看客”的角色,而希望成为主导者和参与者。 自20xx年夏天起,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等一系列选秀娱乐型节目相继推出,掀起了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业的超级旋风,创下了中国电视新的收视记录。无数观众,不分男女、不分老幼、不分文化、不分地域,均被牢牢锁定在电视机前,且随着节目进程而喜怒哀乐。参与性强、观众决定结果的形式使得此类节目在全国范围引起火爆的。一些媒体评论认为,这类选秀节目的优胜者百分之百由观众投票选出,因而是一种“庶民的胜利”。现在大众审美情感的满足已经从“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发生了转变。
二、企划动机:就目前为止,虽然各种电视选秀节目种类繁多,但成功的仅仅是少数几个,更有很多选秀节目制作水平和质量低下的现象出现,而且大都只是建立在满足受众较低层次精神需求的层面,受众群体过于分散,节目本身只是一种精神消费,少有能够为特定人群特别是当今高等院校里的大学生们设立的一种小众化的选秀节目,同时也少有能够满足较高层次精神需求的同时也能够为社会、为参与者自身创造出精神财富之外的物质财富。所以《艺苑大赢家》就是建立在为广大在读大学生创造精神和物质双重财富的基础上的一档节目。
节目设定:
一、节目名称:《艺苑大赢家》
二、节目类别:全省高等院校间的一档选秀节目
三、节目主旨:展现大学生风采,提升大学生素质,弘扬传统和现代文化艺术
四、节目目标: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学习成果和日常兴趣爱好的实践和展现平台,为参与者提供展示自身素质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五、节目定位:为广大在读大学生创造精神和物质双重财富的基础上的一档节目
六、节目形态:由若干个创意小组组成的参赛团队进行现场竞赛,并有观众参与的互动型录播节目
七、节目内容:自由陈述,此阶段由每个参赛小组分别做现场陈述,简述自己团队推出的创意项目,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
项目点评,此阶段有两部分组成。首先是场上观众对前面自由陈述阶段的`项目发表意见;然后由现场嘉宾做点评。
嘉宾提问,此阶段由现场嘉宾就自由陈述中的创意项目中的问题向参赛小组提问,并由参赛小组选派人员进行解答
观众打分,针对创意小组提出的项目和嘉宾以及观众自身的判断,对参赛小组的表象进行评价,采用10分制。
最后结果,综合嘉宾的评价、选手的表象和观众的反应对创意小组进行打分,
由主持人宣布最后结果,每期设立三个晋级名额,晋升月末的更高层次选拔。
八、节目特色: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发觉知识经济的巨大作用
九、节目风格:睿智 轻松
十、主持人串联风格:有才气,稳重之中不失幽默
十一、节目长度:60分钟每期
十二、单集节目构成:片头;创意小组亮相及个人资料;创意项目展示资料;比赛进行;各部分比赛均有评委评价和广告时间;场外支持;最终决定
十三、播出时段:每周日晚8:00
十四、播出次数:周日首播;周四晚重播
十五、节目集数:20
摄制要求:
一、主持人:待定
二、节目顾问:知名专家、学者、教授、企业家等
三、节目要求:节目不得过于郑重其事,要既有气氛又能够令人感受到文化,使观众感受到比赛的趣味性和知识性
四、整体目标:节目播出时段,可以赢得绝大多数电视观众,创造出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最终目标
五、制播周期:2天
六、工作人员设置:总导演一人,监制2名,策划2名,摄像最少三名,采编五名,制作三名,执行导演二人,化妆三人,服装设计三人,乐队,剧务2人
行销宣传:
一、节目优势分析: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无法被其他任何因素所取代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身在知识和文化潮头的高的院校在校大学生们有着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他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就是先进文化和进步知识的发源地,平时浸淫在新思想新文化的氛围里,有着太多的创意和理念。为他们提供一个理想的展示平台和畅所欲言的场所将是一件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设计这样一种一大学生新思想、新观念为主要切入点的节目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二、节目市场分析:本节目立足于当代大学生,其主要受众群是现在在读的大学生、走向岗位的大学毕业生和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准大学生,其受众类型虽然单一,但受众群的数量并不少,本着将新思想、新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或现实物质存在本身就有着创造财富的作用,节目市场并不缺少。
三、广告市场分析:广告方面因节目受众的特征有着很宽广的选择面,考虑到主要受众群的经济实力,和他们日常主要接触的商品,服装、电子产品、银行、餐饮等等都可以作为节目的广告赞助商。
四、节目宣传片规划:突出当代大学生知性、果敢、聪慧、团结的特点,宣传片风格要求具有时代气息。宣传片在各大高校循环播放,并且联合知名的网站共同进行节目的整体宣传。
五、宣传推广规划:先以济南大学成为试点,进行小规模的试播,待到时机成熟就推向整个济南、面向整个山东省。
2.电视选秀节目内容分析 篇二
徐舫州等学者在《电视节目类型学》中将选秀节目隶属于“真实表现节目”, “‘真人选秀’是一种帮助普通人实现走上舞台的梦想的真人艺术化节目形态。它或以普通人海选为开端, 借鉴‘真人秀游戏’中的层层淘汰制度, 最终的胜利者成为名副其实的明星。或是给普通人短暂的专业化包装和培训, 最终实现在舞台上展示非生活常态的‘明星’光彩的梦想” (1) 。这个定义把“电视选秀”的概念基于“真人秀”的概念之上, 体现了普通人在电视舞台上“秀”出自己本来面目的这一特点。
电视选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电视媒体传播为主, 融合网络、报纸、广播等多种媒体的大众娱乐化节目形态;2.以普通大众为主要参赛者, 演艺圈专业人士为主要评委, 普通大众尤其是年轻人为主要受众和参与主体;3.制作方让选手通过预先设置的程式展示自己, 并采用层层筛选、晋级淘汰的方式选拔选手;4.活动战线长、范围广, 以期达到“造星”的效果。
总结起来, 国内电视选秀节目应该指这样一种电视节目样式:普通大众作为主要参与者, 通过预设的层层环节, 真实地展现自我。该节目形态有完整的晋级淘汰方式, 最后胜出的选手经过专业训练, 将成为活动打造的平民明星。
电视选秀节目的元素和程式运用
电视选秀节目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各式各样的选秀活动充斥着荧屏, 要想能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不落人后, 得从节目的包装和策划、环节的设置上入手, 这些要素是抓住观众眼球的首要因素。
选秀活动参与主体。这里说的参与主体主要是指电视选秀节目画面中出现的人物, 他们主要包括主持人、参赛选手、评委、现场观众等。
主持人一般在复赛和决赛中出现, 担当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他们担当某一场活动现场调控者的角色;另一方面, 他们也担当表演者的角色, 娱乐节目主持人要能带动现场的气氛, 做到和选手、评委以及观众及时互动。
参赛选手作为活动的主体, 要尽可能地立体化展示自己, 除了要展示多样才艺外, 还要能挖掘选手“背后的故事”:一个能反映选手勤学苦练的感人故事、一段能反映选手不怕困难的成功经历、一句能感动观众的话……这些都能成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才艺大家都有, 关键就是要如何塑造选手不同的个性, 突出选手的差异性, 哪怕适当暴露一下选手的小毛病、小缺点也是可以制造出吸引人的噱头的。
评委一般有专业评审、大众评审、观众投票等, 笔者在这里主要就专业评审来谈一谈。专业评审老师一般3至5位不等, 他们对选手的表演作出评价、给出分数。在一个大众狂欢的活动中, 评审正襟危坐的形象并不是那么深得人心, 相反, 专业评审的“惊人”评论却能起到很好的娱乐效果:“这又不是脱衣舞比赛, 跳得太难看了!”“不论你唱得怎么样, 你的长相好我就喜欢你。”这些话都是制造娱乐的因子。
电视视觉元素包装。节目的包装是观众区分节目差异性的一项重要依据。首先舞台的设计要有创新, 打造出一个多维空间、多方互动的舞台格局。舞台的布景、表演者的服装、道具、灯光等舞台元素要协调统一、有花样, 打造华丽震撼的舞台视觉效果。例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 在舞台设计方面颇具匠心, 特别是在进入十强赛之后, 每场比赛都会根据不同曲风的需要, 为每一位选手精心打造一个新颖、独特的舞台背景, 让身着华服的歌手置身其中, 融于舞台, 歌美、人美、场景美的视觉效果给选秀节目增添了不少看点。其次, 对于电视节目包装来说, 主色调的选取要统一。《超级女声》自创办以来, 一直沿用“玫红和灰色”的主色调, 节目LO-GO、宣传片、海报、字幕, 都坚持使用这种色调。玫红的主色调正好暗合年轻女孩儿的内在气质:青春、亮丽、活泼;而江苏卫视“2009雪碧飞扬新声名师高徒”则是采用了绿色为主色调, 一方面是配合了赞助商雪碧产品的一贯颜色;另一方面也暗含了歌手创造力、创新力的萌发, 就像绿色一样充满勃勃生机。娱乐节目之所以如此在意视觉包装, 是因为长时间下来, 观众就会形成一定的视觉习惯, 不容易对众多节目品牌产生混乱的感觉。节目上, 除了呈现舞台表现外, 一些精心制作的宣传片, 如有的是海选的画面、有的是历届选手的回顾、有的是选手的自述, 等等, 这些宣传片也起到了很好的造势作用。此外, 在节目包装上, 要注意细节, 一个小的角标、一个动画卡通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的来说, 在技术发达的今天, 观众对电视画面的视觉效果越来越挑剔, 电视选秀节目的制作者在这方面不得不费一番心思, 制作精良的节目总是比粗制滥造的节目更有看头。
活动程序安排。首先, 每个电视选秀节目都需要一个能吸引大众的主题, 像《快乐男声》、《超级女生》主要是围绕唱歌;《舞林大会》、《名声大震》是舞蹈竞技;《赢在中国》、《绝对挑战》是专业选秀等, 具有震撼力的主题名称更能吸引人们的好奇心。其次, 活动中时时保持互动才能有号召力、影响力。像电视选秀节目, 门槛设置太高, 报名参加的人自然就少;相反, 如果门槛设置太低, 则会影响活动的层次水平, 落入俗套。此外, 在活动过程中, 每两个群体之间都得有互动, 主持人和选手的互动、选手和“粉丝”的互动等, 像美国选秀节目《美国偶像》, 当选手在舞台上展示的时候, 穿插评审、观众、选手亲友的画面, 能很好地渲染节目的气氛。另外, 在活动流程当中穿插“意外”的因素也是个亮点, 比如《快乐男声》里的吉杰先是宣布退出比赛, 之后又加入, 让观众投票决定其去留, 这让《快乐男声》受到了更多的瞩目。观众喜欢看“惊喜”, 悬念的因素放在电视选秀节目叙事结构中能很好地满足观众的胃口。当然这种意外因素不能过多, 否则会使观众产生厌恶之感。
电视选秀节目的市场运作要用立体眼光
湖南卫视著名电视人龙丹妮曾说过, 做节目要用立体化产业化的眼光, “在国外, 一个节目播出之后, 还有发行、广告、艺员的开发、手机媒体以及网络, 所以, 我们不能只是在制作一个个单一的节目, 从策划开始, 就要考虑后面整个产业链条的搭建。” (2) 现在做电视选秀节目正是需要这种长远的市场化策略, 打造品牌, 制造轰动效应。
首先, 多元合作, 互利共赢。“一个巴掌拍不响”, 电视选秀节目需要多方合作, 以期共赢。《超级女声》的成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湖南卫视联合多家地方台进行海选, 一下就覆盖了整个中国。2005年的《超级女声》活动, 湖南卫视和蒙牛乳业合作, 蒙牛集团提供超过亿元的资金鼎力支持超女活动, 让超女选手担当代言人, 还把销售系统和媒体系统紧密结合, 最终打响了“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的牌子, 双方都收到了很好的效益。2009年的《快乐女声》和时尚杂志《ELLE》合作, 《加油!东方天使》的后续节目《明星学院》和《mina》杂志合作, 这些新的合作方式也让节目增加了不少看点。
其次, 媒体宣传, 打造品牌。电视选秀中媒体的宣传造势必不可少,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强势推出, 尤其是要利用网络。现在选秀活动的承办方都会帮助选手建立博客, 和网民进行互动交流, 在给选手拉选票的同时也是给活动增加人气。
再次, 创造衍生价值, 加大后续推广力度。选秀活动的时间跨度也不可能持续太久, 如何推广影响力, 不至于只是昙花一现?像国外《美国偶像》节目结束后, “美国偶像”们的服装和使用过的水杯、手表、CD包等许多产品都在“美国偶像”的网站在线销售。目前“偶像”系列品牌产品的全球累计销售额已经高达10亿美元, 产品涵盖玩具、糖果、图书等35个大类。此外, 歌迷还可下载“美国偶像”的铃声、手机小游戏等。 (3) 这些措施也可以嫁接到中国本土加以利用, 《超级女声》声势如此浩大, 影响力广泛, 也是利用这一方式推出了一系列节目衍生产品。
结语
国内的电视选秀节目主要是在引进国外选秀节目模式的基础上, 加以本土改造而成的, 真正完全独创的微乎其微, 这和国内外电视媒体的生存环境有关, 往往新的电视节目的尝试需要强大的经济来源做后盾, 这在国内是不大可能的。因而如何改造国外模式, 创制出适合中国人口味的电视选秀活动成了电视圈关注的焦点。此外, 如何在规制的前提下做到创新、进步, 也是令众多电视策划人头疼的问题。总的来说, 中国国内电视选秀节目在经历了几年的火热之后, 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中国的电视选秀活动将会在竞争中不断有新的突破, 以满足中国观众的需求。
注释
1徐舫州、徐帆:《电视节目类型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第133页。
2徐琳玲:《“镇台之宝”龙丹妮, 让别人拷贝不了》, 《南方人物周刊》, 2007年3月。
3.电视选秀节目内容分析 篇三
关键词:话轮 话轮转换 话语标记 重叠
一、语料转写
《中国好声音》是由浙江卫视在2012年播出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源于荷兰一著名电视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全社会的热烈反响。这一节目的第一阶段是“导师盲选”:明星导师背对学员,仅选择声音,不受其他任何因素的干扰。如有导师在学员演唱时按下选择按钮,则标志着学员被该位导师纳入旗下。当有多位导师同时选择同一学员时,选择权便握在了学员自己手中,此时导师间的“你争我夺”将是非常有趣的看点。导师“你争我夺”的过程,包含了许多语言现象。笔者节选了较具代表性的一小段,对其进行了话语分析。
运用剧本式记录法(dramaturgical notation)对《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第三期中一位选手演唱后的导师抢人过程进行了转写。在这位选手唱过之后,四位导师都转了身,展开了十分激烈的争夺。
(汪:汪峰 庾:庾澄庆 选:选手 那:那英 张:张惠妹
: 停顿;
……省略内容;
话语的重叠
(0.2) 停顿0.2秒)
1.汪:你是第一个让我们四位导师循序渐进地最后都这样了的。
2.庾:好样的。
3.选:谢谢。
4.汪:介绍一下你。
5.选:我叫李秋泽,家乡在天津,今年三十岁。
6.庾:你知道,(1.0)这一开始啊,万万是没有想到……
7.那:你先喘一喘。
8.庾:我喘不过气了,(0.5)我好紧张。因为他后面在玩一些嘻哈、饶舌的东西,但大部分的嘻哈饶舌歌手,唱功都没有那么好。
9.张:对,我其实刚刚蛮激动的。因为原本想再更早一点转身看看。但刚刚哈林哥讲得对。如果会唱一个R&B的歌手,我们的想象大概就是(0.2)
10.庾:
11.张:然后,后来我看到你的节奏的时候,那个律动性非常的好,我整个人,我是背对,但是我被你的声音已经带到(0.2)快要跳起来了。
12.选:谢谢。
13.张:所以我几乎是用“飞”的转身。
14.庾:哎呦。
15.选:谢谢。
16.庾:那你在音乐上有任何的学习或者表演的经验吗?
17.选:我差不多十五岁的时候就有出来唱歌,然后(0.5)在音乐这条路上,差不多走了十五个年头。
18.庾:十五岁一直到现在,刚刚那个编曲是……
19.选:是我自己在家里完成的。
20.庾:厉害!太爽了。
21.张:太厉害了!
22.汪:你可以让我们跟着你,这样疯狂,包括哈林已经快不行了。
23.庾:啊?
24.汪: 这已经足够了。因为音乐要达到的就是这个。这个时候不需要评说,说你哪一种唱法该怎么样,事实上这都是对的。因为我能感觉到你心里那股劲,在台上。这就是我觉得你最有光彩的那一面。
25.庾:那(0.2)大家都需要你。可是(0.5),谁能跟你一起玩,我想, 做决定。
26.那:
因为我这个队,没有你这种类型。我需要你(0.5)李秋泽,帮我队加分。
27.选:谢谢那姐。
28.庾:她让你帮她加分,我让你跟我一起玩儿,这是不一样的哦。
29.那:来了我的队一样玩。(舌头打卷)
30.庾:你刚这是饶舌。
31.那:
32.庾:
33.那:停!而且,我觉得,李秋泽,李秋泽说话的声音,也很有魅力。而且你的心态,非常的好。
34.汪:我拍下去,就是因为你那个节奏,我觉得,我可以给你更多你所需要的。
35.张:小泽,我在这边。
36.选:阿妹老师,你好。
37.汪:你的表白里可不可以不说Family。
38.庾:(大笑)
39.张:峰哥,我正要说。
40.汪:OK,好。
41.张:我的Family需要(0.2)你,像你这样的非常男人的声音加入。因为呢,我们需要有一个镇得住脚的声音,那就是你了。而且,其他老师,也许可以教你怎么唱歌,我可以教你怎么又跳又唱。
42.庾:额……我们健身院需要一个有氧教练,我觉得你很适合。你整个肢体,音乐形态……
43.张:(笑)
44.庾:我不能开“健身院”啊?
45.张:你可以。
46.汪:你为什么来到这里。
47.庾:来来来,说说看。
48.选:因为我刚刚有讲到,其实我十五岁的时候,很早就出来唱歌。然后没有靠过家里面,其实经历过很多。然后,每次我觉得,当一件事情快要接近成功的时候,仿佛总是与“幸运女神”擦肩而过。但是我今天觉得,我站在这我已经很幸运了,而且四位导师都为我转身。我觉得今天晚上,“幸运女神”已经站在我这一边。
49.庾:哇……
50.张:哈林哥,你有没有听到他讲两次(0.5)“幸:运:女:神:”,可能范围缩小了, 戏了。
51.那:
52.庾:
想要,我也可以当“女神”的
53.汪:可能我和他们的方式不太一样。我只想告诉你,对于一个像你这样的男人,我可以让你更棒,让你更有劲儿。(1)你现在可以做出你的决定了……
二、话轮转换(turn-taking)分析
(一)话轮的概念及话轮转换的方式
日常生活中,许多的会话活动都是多人进行、十分混乱的。但会话都存在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通过话轮转换(turn-taking)不断地进行下去。目前,对话轮(turn)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我国学者普遍采用的界定是由李悦娥、范宏雅提出来的,她们认为:话轮是指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的话语,其结尾以一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的沉默等放弃话轮信号为标志。话轮没有固定的长度,既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段话,会话参与者的话轮顺序也没有明确规定。但通常,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参与者在说话。话轮从一个参与者转移到下一个参与者时,会产生一个转换点,这个点叫过渡关联位置(transition-relevance place)。通常话轮的转换会有以下的三种方式:
1.如果当前说话者选择一个人作为下一个说话者,那么这个被选的人有权利作为下一话轮的说话者。
2.如果当前说话者没有选择下一个说话者时,那么其他会话参与者可采取自我选择的策略主动争取发话机会。
3.如果当前说话者没有选择下一个说话者,而其他的会话参与者也没有主动争取发话,那么当前说话者可以继续说话,或结束话轮。
在上面导师抢人的环节中,四位导师都十分想将这名选手收到自己的麾下。为了引起选手的注意,四位导师都使出浑身解数,争夺下一个话轮的发话权,整个过程进行得激烈紧凑,这53个话轮是在短短的四分钟内完成的,其中还包含多次观众的欢呼声。整个过程中包含多种话轮转换的方式。在对选手提问时,如4、16、49,都是导师选择选手作为下一个话轮的说话者,选手也就获得了开始下一话轮的权利。而除此之外,导师之间的话轮转换,则大多数都是以第二种方式进行,即自我选择、主动争取发话机会。
会话是一种互动的交际活动。在会话过程中,受话人在聆听说话人说话的同时,会不时地给予一定的回应,表明受话人的赞同或反对观点。这在案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话轮9开头,在庾澄庆说完自己的观点之后,张惠妹紧接了一句“对”,表示对庾澄庆所说的十分赞同。话轮12中,选手的“谢谢”,是对导师夸赞的回应,表明了对导师的尊重,也表现出自己谦虚的态度。话轮20、21,庾澄庆和张惠妹同时对选手表示了赞赏。话轮23,庾澄庆的“啊?”表示对汪峰所说话的疑惑,引起了汪峰之后的解释。会话就是在这种发话——回应——再发话的过程中一轮一轮进行下去的。
(二)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的使用
四位导师使用了各种方法,来争取下一话轮的发话权利。整个过程中多次出现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话语标记广泛运用于各种语言,在语篇中起着停顿、过渡等作用,有助于形成语篇的连贯性与条理性,并起到一定的指示与提示作用。话语标记不充当句法成分,去掉它们,不影响整句话的意义。
话轮6开头,庾澄庆的“你知道”就是一个典型的话语标记。在这里,“你知道”并不是表明受话人真正知道后面的信息,而是说话人为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增加交际双方的认知共性而使用的一种信号。通过这一话语标记,庾澄庆成功地吸引了其他导师的注意,获得了话语权。话轮24中,汪峰在说话过程中被庾澄庆打断,他说了句“就是”,这也是十分常用的话语标记,通常表示对前面所说的话进行解释说明,常发生在话语中间,表明话语未结束,帮助说话者将话语继续下去。在这里,汪峰使用这一话语标记,将发话权重新争取回自己手中。“然后”作为话语标记,也有同样的作用。在话轮48中,选手在叙述自己的经历时,多次使用了“然后”这一话语标记。在这里“然后”已丧失其原有的概念意义,而仅仅作为话语标记来保持话轮的连续性。话轮25开头,庾澄庆使用了话语标记“那”引起了新的话轮。“那”字表明了对之前所谈论话题的终止,引起了对上述内容的总结,表明说话者试图将谈话引入下一话题,或终止谈话。在这里,庾澄庆就是试图终止谈话,将进程推向下一环节。
通常话语标记的前面或后面都会伴随着片刻的停顿,表示说话人想引起他人注意,或是说话人利用其来思考、组织语言。案例中的许多话语标记都是如此。话语标记除了文中列举的几个,还有许许多多,有连词、副词、感叹词、介词短语等等。话语标记通常很短,但蕴含的意义十分丰富。研究话语标记对理解潜在的语义关系、判断说话人的态度具有重要作用。
(三)会话中的打断(interruption)与重叠(overlap)
在日常会话交流,特别是多人同时参与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话语打断(interruption)与重叠(overlap)现象。话轮的打断或重叠表现为:在当前说话人还未结束话轮时,其他会话参与者就对下一话轮进行抢夺,强行争取发话权,开始讲话。这时,可能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发话人同时说话的情况,这就发生了话语的重叠。这种抢夺话轮的方式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态的话轮转换方式。
话轮的打断和重叠在案例中多次出现。话轮9与10出现了重叠。张惠妹说到“就是”之后,有片刻的停顿,庾此时正和张的想法相同,于是就接过话轮,而张此时也组织好了语言,于是就发生了话轮的重叠,此时庾所表达的是对张赞同。话轮25与26又出现了重叠。在庾说完“谁能跟你一起玩”之后,他原本是想结束导师间的争夺,让选手自己做出选择。但那英为了争取这名选手,马上就抢夺话轮,说“我想跟你一起玩”,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时庾和那的意愿就发生了冲突,那夺过话轮,阻碍庾的意图顺利进行。话轮31与32,庾试图用B-box搞怪阻碍那英为争取选手所进行的话轮,而那为了将话轮持续下去,将想说的话说完,在话轮33的开头,用了语气十分强硬的“停!”,打断了庾的B-box搞怪,从而将话轮成功地进行了下去。话轮50、51、52则发生了更为复杂的三人话轮重叠。话轮51中,那英发现张所说的话对自己有利,于是进行了附和,对“两位”进行了强调。而庾此时为了反驳张和那,迅速抢过话轮,表达自己对争取选手的决心。
由此可见,打断与重叠现象显示了会话的复杂性,其目的也是不尽相同。理解这一语言现象,有助于加深对会话的了解,促使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会话交际。
三、各导师的话语风格分析
虽然这个案例只有53个话轮,但也在一定程度体现出了各个导师的心理活动和话语风格。首先,汪峰和庾澄庆在整个过程中都表现得较为理性,他俩也担当了推动整个事件进程的角色,如话轮4、16、25、46、47,最后话轮53也是汪峰将整个过程画上了句号。而张惠妹和那英则表现得更为感性,多数时候都是在表达对选手的赞赏及对选手的争取。我对四位导师的发言次数进行了统计:
汪峰 9次
庾澄庆 19次
那英 6次
张惠妹 10次
从发言次数可以看出,庾澄庆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而且有多次都是对他人的回应,可以看出他是四人当中最为活跃的,也是对全场的气氛控制和调节最为关键的角色。那英发言的次数最少,而且还包含几次没有什么实质内容的发言,如话轮7、31、51。可以看出那英在这一轮的争夺中并没有太大的信心,也许是因为她觉得自己并不能够给予这位选手太大的帮助与指导。汪峰虽然发言次数也不是很多,但每次发言都很关键,既表达了对选手的赞赏和自己能够对其有所帮助,如话轮1、22、24、34,还多次推动了比赛进程的发展。我认为汪峰是四位导师中最为理性的一个,虽然心情也很激动,但整个过程思维清晰,说话很有逻辑。张惠妹在整个抢人过程中表现得也十分积极,较为强势,可以看出她非常渴望将这位选手纳入麾下,在这轮争夺中也颇具信心。她用词较为夸张,如“快要跳起来”“用‘飞的转身”等等。最后,张惠妹也如愿,成功将这位选手纳入了她的family。
四、结语
日常交往会话中,包含着丰富的语言现象。会话语料尽管复杂、多样、随意,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规律都是来源于实际,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普遍现象。我们在日常的会话交流中,其实也有意无意地遵循并实践着这些规律。好好把握住这些规律,在实际生活中恰当地使用它们,能够使我们的交流更加流畅、顺利。
参考文献:
[1]Jan Renkema.语篇研究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2]代树兰.电视访谈话语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高丽娟.话轮转换与会话交际中打断现象解读[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4]冉永平.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0,(4).
[5]谢世坚.话语标记语研究综述[J].山东外语教学,2009,(5).
[6]许力生.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1).
[7]于海飞.话轮转换中的话语标记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8]张廷国.话轮及话轮转换的交际技巧[J].外语教学,2003,(4).
4.电视选秀节目内容分析 篇四
摘要:电视选秀节目兴起于2004年,典型形式是“超女”。自开播伊始,它就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收视率,并因此被广泛“克隆”,在全国各地的电视上迅速繁衍了众多的类似版本,成为当下最为流行的电视娱乐节目。本文试图把握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脉络:分析历史演进过程;从选秀节目热潮遭遇的批判进行分析;从电视娱乐节目的庸俗化,缺乏创新的模式化,缺失人文内涵的商品化分析当前在选秀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电视娱乐节目;选秀节目;批判分析;发展
一、我国电视选秀型节目的发展历程
1990年代末期是娱乐节目繁荣发展的黄金时间,当时,各个电视台蜂拥而上、紧锣密鼓制造出一大批娱乐节目,不惜模仿与克隆,绞尽脑汁,凡是有助于搞笑、煽情和刺激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是这种繁荣只是长期压抑后的一种释放而已,一段时期过去以后,必然会冷静下来,迎来一次新的调整。2000年至2002年,中国电视娱乐节目遭遇了整体。降温”,一些节目甚至从原先的20点下滑到不到2点,跌幅之大,令业内人士瞠目结舌。在经历了长达三年的低潮之后,从2003年开始,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总体收视率终于开始回升,2004年,娱乐节目在全国76个城市所有频道的人均收视时间为3707分钟,娱乐节目在所有节目中所占的份额达到6.7%。而2005年全国102个样本市县515个电视频道综艺娱乐节目播出总量约14万小时,综艺资讯类节目254档,综艺晚会2,767部,单项艺术317档/部,互动游戏类272档,真人秀类982档/部,娱乐脱口秀148档,综艺集锦709档,其他490档/部,总制作量约为6.08万小时.其中真人秀节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举行,使得2005年观众收看综艺节目的时间大大增长,观众收看娱乐节目时间共计有4000余分钟.平均每天收看时间约为12分钟,占总收视时长的7.4%,为近年来最高。
2006年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的选秀节目呈现“蝴蝶纷飞”效应。表演选秀类节目火爆荧屏,野外生存类选秀节目渐入佳境,职场类选秀异军突起,婚恋类、旅游类、整容类等各种类型的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遍地涌现。央视的“梦想中国”、星光大道”,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我是冠军”,上海文广的“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创智赢家”、“舞林大会”,北京电视台的“红楼梦中人”,广东卫视。空姐新人秀”,江苏卫视“绝对唱响”,山东卫视“天使行动”,山西卫视“男人大典”,安徽卫视“超级新秀”,重庆卫视“第一次心动”,湖北卫视“花落谁家”等等,不胜枚举。原有的新创的,中央台到地方台都铆足了劲来抢滩选秀市场,2006年可以说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选秀年。其中,东方卫视的崛起成为新的亮点,它凭借新推出的两档选秀节目《加油,好男儿》、《舞林大会》以及原有《我型我秀》在娱乐节目市场与央视、湖南卫视抗衡。
三、解决对策
(一)加强规范引导,重塑公信力
面对“黑幕”,业内人士心知肚明:有的时候可能是真的因为有问题而被揭露,但是更多的情况可能是一种宣传方式,造势方法。媒体通过一些拐弯抹角、故意含糊不清的方式“自曝家丑”,等造出声势后再站出来“辟谣、澄清”,以此来扩大知名度,吸引大众关注。在传播学理论中,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暖昧性。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观众较高的关注度把那些负面新闻给放大了,这也正是媒体的目的所在。观众不是傻子,长此以往,毁坏的是整个电视的形象。选秀节目正处在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包括赛制、评委、制度建设都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要加强整个行业的职业道德的规范,提升整个行业素质,优化电视品牌形象,重塑公信力。
(二)与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
电视选秀节目因为导致受众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减少以及剥夺公众话语权而
倍受垢病,实际上,它完全有机会摆脱这个恶名。2005年1月发生印度洋海啸之后,制作方马上宣布2004绝对男人将会把销售写真集《雪域传说》的`全部收入捐赠给海啸灾民,同时绝对男人们还将奔赴省内各地举行“爱心拥抱会”对写真集进行大力推广。这无疑是个讨巧的举动:既能大幅增加节目以及制作方在观众中的美誉度,又能有效的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实在是一箭双雕。值得当今各个选秀节目学习。抛开这些功利因素,组织或者参与公益活动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在进行自身的宣传之外,电视选秀节目有责任也有能力利用自己强大的影响力将一些重大的公共事件引入到观众的视野中,并号召他们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在这一过程中,选秀节目消极的社会文化影响将逐渐被消除,而正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逐步突显,电视与社会之间最终形成积极的互动。
(三)拓展“明星”的外延
当前选秀节目趋于同一的一个很大原因在于,多数制作单位和观众一样,简单的把“明星”定义为以歌舞表演为主的娱乐明星,从而大大限制了节目的发展空间。实际上,“明星”的外延远比这要宽泛,适宜于在电视上展示过程的远不止歌唱大赛,而观众的兴趣也绝非全都集中在唱歌跳舞之上。“行行出状元”的老话早就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埋下了伏笔:在任何领域里有突出作为的人都有可能被视为“明星”。将这些平日里不为众人所知的人们搬上屏幕,能够极大的调动观众的好奇心。湖南卫视在《超级男声》《超级女声》大或成功之后,不失时机的推出了“超级”系列节目《超级英雄》魔术师大赛、《超级堂客》评选等等作为品牌的延伸,同时又面向学生及家长受众推出了“青少年电视翻译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节目。这些举措不仅很好的维护和发挥了原有选秀节目创造的品牌价值,而且拓宽了选秀节目的整体发展空间,进一步细分了受众群并予以锁定。在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他们的措施很值得其他制作单位学习。
四、未来发展趋势
(一)更加注重节目品牌形象的营造
遥控器时代,品牌能量巨大。“品牌创造价值”已经深入人心。品牌从本质
上说,是电视机构向受众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好的品牌传达了质量的保证。西方成功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大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如《美国偶像》。而国内的电视选秀节日虽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要想把短期利益发展成长期利益,选秀节目必须更加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
注重整体自身形象的营造是一项全面的工作,不仅要在内容上下功夫,也要在外在整体形象上不断提升。比如开发相关品牌商品形成良好市场形象,尽量避免可能有不良影响的炒作,适时以发起或参与公益事件等方式提升自身格调等等。同时,经营品牌节目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根据观众求新求变的心理而不断发生变化。针对受众不断发展变化的收视需求,任何品牌节目都必须不断调整、更新内容。更何况每个节目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饱和期、衰退期等几个阶段,既维持节目一贯的风格、文化理念,又不断创新,根据受众新的需求进行不断的微调,才是节目生命力不竭的源泉,而锐意创新也是品牌形象的一部分,是一种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雅俗共享
新颖的节目理念、多元的表现形式、轻松的节目氛围以及成熟的运作方式,在这个“娱乐至死"、“娱乐为王”的时代,确实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也给多元的文化市场新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活力。但是,秀要秀出质的东西,秀出思想内涵,秀出文化积淀,秀出艺术品位,秀出审美情趣,秀出独创品质,秀出人性美的东西,秀出人之为人高贵、健康、爽朗的一面,而非单纯为了追求片面刺激,满足部分受众扭曲的收视心理,朝着低俗化发展,丧失大众传播本该有的格调。“雅与俗的关系,即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关系,是文艺活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的文艺现象。文学艺术的雅与俗是相对的,往往是俗中有雅、雅中有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接受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它反映着一个时代社会主流审美意识和民间话语之间的消长互动关系。”电视真人秀是市场选择的产物,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要让人民不断接触高雅艺术,提高审美层次,而不能让大众陶醉在低俗的文艺当中,更不能让年轻人在娱乐和笑声当中受到毒害。选秀节目迎合了个性解放的思想,展示自己的个性,宣传了一种自我价值表现。青年群体在选秀节目的观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他们喜欢追星、喜欢模仿,很多粉丝不惜金钱疯狂投票星,更多关注的是明星外在的东西,而忽略了内在。节目对人的精神魅力宣传比较欠缺,节目风气过于浮躁,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讲,会有误导趋势,应该注重培养文化责任感和文化素养。选秀节目应该对年轻的学生给予下面的健康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积极向上充满朝气,塑造健全健康的情怀。不管是明星秀,还是平民秀,要注重挖掘人生百态中真、善、美,要提高节目的内涵层次,减少功利性,开阔人们的视野。文化多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选秀是这个时代的产物。选秀的出现,给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待选秀,我们需要全盘的考虑和理智的判断,不能一味地批判和压制,是要给予足够的包容和扶持。我们需要理性的思考和持续的努力,并勇敢地处理其所提出的挑战。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组织能够正视选秀,为通俗文化的发展保驾护航,引导选秀逐步走向成熟,对文艺资源进行整合,并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让电视选秀节目的寓教于乐功效得到实现。
(三)细分受众市场,拓展新的娱乐价值增长点
现如今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带动了文化生活的多元化,人性摆脱了束缚,个人意志可以充分表述,同时由于人们所受教育程度的不同、文化修养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社会阅历的不同、社会职业的不同、经济地位的不同、理想追求的不同等等,都使人们在进行电视文化消费时有不同的审美需求,有不同的选择方向。受众变成了一个个有不同节目需求的目标受众群。在传播过度的社会里,向广泛的受众传播是件难事,大众传播转向分众传播甚至小众传播已是不争的事实。媒体要获得成功的前提就必须抛弃传统的大而全的概念,树立细分市场的观念,电视台应通过了解男性、女性、儿童、青少年、老年或不同职业、不同学历等不同层次的观众对电视娱乐节目的不同反映,缩小受众目标,分门别类,根据自身特点和环境情况进行差异性定位,以此来指导节目的策划、制作与经营。娱乐节目的主题策划意识和定位思维要求节目的发展目标首先是使其占据一个独特的受众心理位置即获得独特的品牌效应,也只有这样电视娱乐节目才能拓展新的娱乐价值增长点,娱乐节目的发展才能长久下去。
参考文献
[1]蔡贤胜.“真人秀”是把虚构的游戏和真实的人物结合起来一兼评“真人秀”节目的产生与发展[J].南方电视学刊,2003(1).
[2]陈立强.论娱乐节目新的类型运动与欲望诉求一以“超级女声”为例[J].文艺研究,2006(1).
[3]陈龙.在媒介与大众之间.电视文化论[J].学林出版社。
[4]程俊才.“百万富翁”的成功之道[J].电视研究,2002(5)。
[5]戴安娜・克兰,赵国新译.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M].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6]董伟.社科院文化蓝皮书解读“超女”产业链团“超女”贡献社会经济至少数十亿[J].中国青年报,2006-1-12。
[7]黄瑞.电视速配,七年之痒[J].南方周末,2004.05-06。
[8]黄晓芳.综艺节目,敢问路在何方?[J].电视研究,2000(6)。
[8]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麦克卢汉精粹[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
[9]咎玉林.青年文化热点的时代透视--“超级女声”热的冷思考叨[J].青年探索,2006(1)。
[10]李姝.选秀泡泡越吹越大风光难掩“泡沫”危机[J].市场报,2007-l一15.
[11]林莉.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兴起[J].当代传播.2003(5).
[12]刘京林、罗观星主编.传播一媒介心理[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13]胡智锋.影视文化前沿[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
[14]张同道主编.时尚拼贴一解析中国电视栏目[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5]冉华.电视传播与电视文化[M].武汉人学出版社.1998.
[16]高雁.电视娱乐节目痛并快乐着[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1(4).
5.选秀节目进 篇五
2004年,湖南卫视第一届超级女声拉开了中国内地选秀节目大战的序幕,如今7个年头过去,“我型我秀”、“绝对唱响”、“加油好男儿”等一批批选秀节目由盛转衰,2010年,选秀节目进入了“七年之痒”的疲软期。
年初,江苏卫视因不看好选秀市场,宣布打造多年的品牌节目《绝对唱响》停办,变相搞起了电视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糅合了选秀节目的刺激性、平民性,一经出炉,风头压过了传统的选秀类节目。
纵观传统类的选秀节目,也各出奇招,比如湖南卫视仍然高举选秀旗帜,《快乐男声》、《花儿朵朵》、《我要拍电影》仍然在大力推进。《快乐男声》也因为“ 著姐”的走红,而再度持续了选秀的热烧。以“著姐”为代表的非常规选手也开始在各大选秀节目里走红,被网友批评为雷人辈出,湖南卫视总编室主任李浩也对此作出了回应。
与此同时,“竞丑”、“竞怪”似乎成为选秀节目搏出位的唯一法宝,竞形象、价值观、炒作手段之丑,竞言语、表现之怪。最近,浙江卫视的《越跳越美丽》开始在网上引发争议。春节改版后,该节目邀请来“凤姐”和拜金女马诺,节目中,帅哥向凤姐表白、“富二代”向马诺赠宝马,引发炒作的嫌疑,几乎缩影了时下选秀节目的种种怪现状。作为2010选秀节目的一个模板,本报记者专访了《越跳越美丽》的制片人陶燕,她正面回应争议,并讲述了选秀节目的重重困境。
怪状一:炒作
5月20日,浙江卫视《越跳越美丽》请来《非诚勿扰》里因拜金出名的马诺,请她担任评委。节目录制过程中,她大胆向主持人自称:“现在一般人都会送我房子……好烦啊。”节目中还出现了一个自称“富二代”的人,当场求爱,该男子双膝跪下发表爱情宣言:“你心目中的另一半是有责任心并且开宝马的人,我想我就是那个人。”并奉上宝马车钥匙,马诺收下钥匙,引发现场一片哗然。
马诺在节目中非常自负,对自己拜金的特点丝毫不掩饰,还与美女嘉宾刘美辰对骂,中断录影并退场。整场节目,被一些网友认为是有明显的炒作之嫌。
陶燕回应:
社会发展到现在,应该很包容了,做节目也是,只要言论不伤害别人就可以吧。
选秀节目注重的是极致化,需要“操控”。但《越跳越美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选秀节目,注重的是真实感。邀请马诺作为美女鉴定团评委,是编导们的有意之举,马诺代表社会某种价值观,并且是电视红人,节目捕捉热点,自然会提高收视。而宝马男只是编导邀请的众多“富二代”中的一个,他们之前对此事并不知情, 事后也不清楚马诺是否收到了宝马。
怪状二:恶俗
《越跳越美丽》以选美为卖点,在九头身美女和选美皇后的节目中,出现美腿五连拍,美女
五连拍。突出选手衣着暴露,动作诱惑,对内涵没有考评。节目中不少片段,近距离切换到选手的胸部、腰部、腿部,与以往选秀靠唱歌或表演不同,完全是靠选手的“身体”作为节目拍摄的主要内容。
陶燕回应:
暴露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
现在的女生喜欢展示自己的性感一面。选手的泳装等是自己带来的,并且上场前不像以前要经过长时间劝服。选手穿泳装很大方,通过泳装等展示能让观众更加了解女生,就像平常选美,都会出现泳装环节。美丽和身材对现代女生来说还是很重要,所以她们对这两方面就比较重视。
怪状三:竞丑竞怪
在3月份的一期节目中,《越跳越美丽》请来“凤姐”,节目中某帅哥和“凤姐”亲密接触,还有亲手拥抱等环节,迅速被网友们称为“凤姐夫”在网上流传。该期节目也被一些网友认为搞怪、猎奇。
“伪娘”刘著以雌雄莫辨的嗓音和外型,再度让选秀节目《快乐男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除了刘著,在青海卫视“花儿朵朵”网络唱区比赛中,一名叫郑雨涵的选手令评委大跌眼镜,这位有着一般男生相貌的女生令在场所有工作人员都心存疑虑,导演组为此事临时召开会议讨论,无论是报名主页,还是该选手的身份证上均显示女生。在工作人员的一再确认下,郑雨涵承认自己刚于去年做过了变性手术。导演组表示,虽然她对音乐的执著让人感动,但是由于赛制要求无奈劝其退赛。
李浩解释:
《快乐男声》海选的范围很广,一些选手造型的出位,以及表达方式很吸引眼球,这在媒体和传播方面很容易进入大家的视线。现在还远没到后面正式的比赛,这些选手也未必会成为主流。很多有潜力的选手会慢慢热起来。(对于刘著怎么看?)《快乐男声》是一个包容的舞台,只要是有梦想,符合条件的选手就可以来,这个舞台不会去打击他们的。
-分析
选秀节目陷入恶性竞争?
同类型节目模仿严重
陶燕坦言《越跳越美丽》原本是一档全民选美女节目,但推出不久,就有同类型节目模仿,收视压力很大。同样在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成功后,各大星级卫视有超过7个同类型节目模仿出炉。
“每一个节目都希望自己能吸引眼球。”对于节目中邀请帅哥与“凤姐”亲密接触的炒作传
闻,陶燕回应说,《越跳越美丽》选择的美女应该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所以台上的就不会出现像“凤姐”这样的人。邀请“凤姐”是因为她很自信,也自认为非常优秀,择偶条件非常高,节目借她供人们分析这种现象。
“节目收视率与对大众文化引导同样重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收视率并不是节目很精准的考量体系,但是收视率能体现观众对节目的喜爱。电视是一种大众文化的传播工具,需要做好引领工作,但并不能片面地依附观众的要求。”陶燕透露,节目下半年将会有大动作,将推出《全民美女榜》杂志,这档节目也有望成为浙江卫视最时尚的节目。
不存在“七年之痒”
湖南卫视总编室主任李浩认为,选秀节目不存在“七年之痒”之说。“湖南卫视的选秀走到今天,是一个很成熟的产业链了。虽然每一年越到后面就越难做,大家都知道这是很大的一个命题,但并不是„七年之痒‟就不做了,只是给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我看选秀节目作文 篇六
现在选秀节目是越来越多了,几乎每个电视台都办了一个选秀节目,如湖南卫视的“超女”、“快男”,东方卫视的“好男儿”,连江苏卫视都有什么“绝对唱响”、“民星制造”......
我只喜欢看极个别个选秀节目,因为大多数的选秀节目惨不忍睹,办得太不像话了,不堪入目,只因跟随潮流才办的,所以......
我喜欢看的只有上海东方卫视办的《加油好男儿》。这里面的点点滴滴才是能让我学习到,感受到的。
兄弟情,是好男儿必备的条件,兄弟走了,带着兄弟的梦想前进。是的,这才是我们想要的,而不是假惺惺的掉几滴眼泪,心里早乐得像招财猫似的.......
当然选秀节目并不是公正的,很有可能有作假的行为,所以,不要因此而误了你的学习。中国的选秀节目还处于开始阶段,相信过不了多久,中国会有像《美国偶像》那样的好的选秀节目,还会有像Dinner
Ubinner
7.浅析电视选秀节目中的情感维度 篇七
一、电视选秀节目发展脉络回顾
从电视选秀节目初现荧屏,到现在打开电视俯拾皆是,短短几年的时间,电视选秀节目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我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属于萌芽时期,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简称“青歌赛”为代表。这一时期的选秀节目专业性较强,节目形式较为单一,一般是评委对参赛选手的现场表现和才艺展示进行打分,分数最高的得冠军。第二阶段发生在21世纪的头十年,是我国电视选秀节目迅速发展,达到顶峰的十年,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为最典型代表。2004年,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刚一问世,就红遍了大江南北。由于《超级女声》的持续热潮,我国各级电视台开始争相开办选秀节目,打开电视,娱乐节目除了选秀节目几乎没有别的选择。为了追逐眼前利益,煽情、同质、低俗充斥着电视选秀节目,观众开始审美疲劳,选秀节目在2007年之后从高潮回落至低谷。
第三阶段是从2010年开始至今,是我国电视选秀节目经历了突然崛起和回落之后,逐步走向成熟,迈向新台阶的阶段,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中国好声音》可谓是聚齐了以往所有选秀节目的成功经验,并有所改进和发挥,创造出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再次创造了奇高的收视率和全国范围内的热烈讨论。
二、选秀节目“情感维度”的理论分析
选秀节目中的“情感维度”是由节目中各个元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较量产生的。“没有冲突就没有戏”,这种相互影响和较量使单一的情感表达变为多元的立体的情感表达,开阔了观众的想象空间,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心,激发了观众的兴趣。这也是为什么小说往往比散文和诗歌更加吸引读者的原因。选秀节目其实就是在向观众讲述一个个故事,一个个“春蚕变蝴蝶”或“蚕就是蚕”的具有浅显道理的故事。
在电视选秀节目中,构成节目的每一个元素:选手、主持人、评委、观众等都可以看作是参与戏剧故事的角色,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对抗创造出丰富的情感维度,刺激了观众观看。如今的选秀节目从早期的评委评分决定选手去留的《青歌赛》、《开心100》之类的单维度情感模式已发展到如今多元互动、对抗的多维度模式。电视选秀节目的“情感维度”创作,已成为当下选秀节目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2012年7月13日晚,在浙江卫视首播就一炮而红的《中国好声音》就是近些年来我国电视选秀节目对于情感维度运用的集大成之作,下面我们就以此为例进行分析。
三、情感维度在电视选秀节目中的运用
《中国好声音》在环节设计上对我国电视选秀节目来说是一大创新。“评委选择参赛者去留和点评”在《中国好声音》中被扩展成了“导师各自为阵盲选学员”—“学员拜师学艺”—“导师选择自己团队学员的去留”—“导师带领剩下的队员进行终极PK”的四个环节。从这些环节设置上可以看出,评委和参赛者是互动的重点,也是节目的重头戏。在这里,评委摇身一变成为招收徒弟的导师,参赛选手则变成了拜师学艺的学徒,双重身份的设计意味着节目的冲突更加丰富,节目的情感维度随之扩张。
在第一个环节中,“盲选”、“四大阵营”和“抢夺学员”这几个细节设计无疑增加了节目的厚度。导师背对学员进行“声音选择”创造了强烈的悬念,电视机前的观众既能看到学员的样子又能看到导师们因为看不到学员而急躁的表情,这种充满冲突的视觉景观无疑更加的激动人心。此外,各位导师各自为阵挑选队员的设计也比早前选秀节目中评委一起挑选优秀参赛者更为细致、立体。四位导师分别是四种风格:杨坤感性、那英活跃、刘欢稳健、庾澄庆夸张,这四种不同的风格在赛场上产生了精彩碰撞,再加上“争夺学员”这一细节让这种碰撞更为精彩。这些细节的设计使节目的情节更为丰富饱满,戏剧冲突更加明显,节目的情感维度随之扩张,观众无一不紧绷神经、定睛观看。在第二个环节中,“学员拜师学艺”的环节设计加深了导师和学员的联系,他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以及幕后学习故事的曝光,为节目又增添了新的视角和情感维度。在VCR的记录中,我们看到了舞台下的导师是以什么样的姿态与学员接触的、学员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并且是如何克服的。通过观看VCR,电视机前的观众对导师的喜好与脾气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学员是否能挑战成功也有了自己的预计和判断。这对观众来说,既增加了心理期望值,也因为“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产生了继续观看下去的欲望。在第三个环节中,“导师选择自己团队学员的去留”,这本身就具有十足的戏剧性和冲突性。学员们经过了和各自导师的朝夕相处,相互之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个时候要割舍,手心手背都是肉,此时的选择对双方来说都是非常困难和心痛的。四位导师在不得不与自己的学员告别的时刻的真情流露和温暖的鼓励让节目的人性光辉熠熠生辉。杨坤因为队友离去而留下许多眼泪、那英为了挽留多亮在“媒体评审”面前苦苦的哀求……无一不让人印象深刻,情为所动。这场导师和学员上演的离别戏让观众在电视机前也跟着感动落泪,这样丰富的情感维度让节目的收视爆棚。在第四个环节中,各位导师要带着自己挑选胜出的学员和其他组的胜出学员进行终极PK,为此,节目方还邀请了学员们翻唱歌曲的原唱明星来助阵,明星和学员一同出现在舞台上合唱歌曲在国内电视选秀节目中还是首次。有人在这里与自己的偶像相遇并且同台表演,有人在这里以黑马的姿态胜出,颠覆常规想象,节目的情感维度在层层碰撞之中逐渐打开,让观众体会到前所未有的精彩与刺激,这也使节目在最后一期获得了17.4%的超高收视份额。
除了环节设计,《中国好声音》在挑选选手方面也十分注意如何创造节目的情感维度。《中国好声音》的学员选取的大多是有故事的参赛者。比如想要站在聚光灯下的电视台幕后制作人员“小刘欢”刘悦,不爱说话但喜欢唱歌的卡车司机,和妈妈一起同台表演的彝族姑娘吉克隽逸,脱了鞋光脚唱歌的“东北大嗓”,为了向女友求婚的金志文,眼睛看不见声音却美的让人落泪的台湾盲女……这样的身份使选手们摆脱了单一的参赛者形象,而是让他们在舞台上充分的展示自己的人生。同时,亲友团们在第二现场的表现也创造了一层情感维度。第二现场中有握紧拳头、看到导师为自己的女儿转身而激动得蹦起来的母亲、有随着儿子一起深情歌唱的父亲、有留下感动泪水的女友……他们的真情流露也让观众为之一动,感同身受。总的来说,《中国好声音》在环节设置、选手选择等多方面创造了丰富的情感维度,节目充满着强烈的情感张力,非常的紧张刺激,受到了大批观众热情追捧,成为2012年度最受欢迎也是最成功的电视选秀节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电视选秀节目对于“情感维度”的创造和运用具有丰富节目内容、增加节目的戏剧张力、释放观众的心理情感、吸引观众观看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追求精彩、好看、刺激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情感维度”的运用只是电视选秀节目的一种表现手法,是形式并不是内容。充分的运用“情感维度”要建立在注重节目品质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之上,建立在表现人文关怀和时代精神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电视选秀节目才能走的更好更远。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电视选秀节目从初期的单一化淘汰制选秀比赛逐步转变为了多元化个性展示、包含丰富情感冲突的选秀形式,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其中,电视选秀节目对于“情感维度”的有效把握就是选秀节目在自身摸索成长过程中获得的一个成功的经验。本文以“情感维度”这一角度对电视选秀节目进行简要分析,以期通过这一角度透视电视选秀节目是如何抓住观众、掀起如此轰动的收视热潮的。
关键词:电视选秀节目,电视娱乐节目,情感维度
参考文献
[1]黄晓:《电视选秀的蔓延、嬗变与移植》,学位论文,暨南大学,2005年。
[2]孙萍:《向电视选秀进一言》,《教育文汇》,2009年第10期
[3]熊元斌黄耀文祝金龙:《从“超级女声”看事件营销的魔力》,《企业导报·中国直销研究》,2006年第4期
[4]周慧:《基于PAD三维情绪模型的情感语音转换与识别》,学位论文,2009年西北师范大学。
[5]郑婷婷:《浅谈播音主持中的非语言因素》,《戏剧之家》,2010第3期。
[6]刘菡:《浅谈广播直播节目主持人对短信平台的运用》,《光盘技术》,2006年第4期。
8.电视选秀节目内容分析 篇八
也是啊,中国十几亿的人口,能人很多,说出哪一个行当来都会高手云集,才艺了得的人层出不穷,这就为我们办好选秀节目提供了充分的人才储备。于是,唱歌、跳舞这种能高能低的技能便成为首选,尤其以门槛低、更容易的唱歌为多,本来已经有一些歌唱选秀栏目在办,但并没有形成羊群效应。可自从去年《中国好声音》火爆一时,演变成了“中国好生意”以后,尾随者就成群结队了。
开始的时候,大家还只是机械模仿,也都鼓捣歌唱选秀,后来有聪明者举一反三,不再折腾歌唱选秀了,而是玩儿演说了,于是《超级演说家》便登场了。笔者看了两期该节目,除了把唱歌改为演说之外,其他的形式,比如导师选队员、队员选导师的环节等与《中国好声音》如出一辙。虽然由唱歌改成了演说,但笔者仍然感觉没什么新鲜的地方,翻来覆去都是一个“秀”字,形式大于内容,大家没有记住节目里都“秀”了些什么而是怎么秀的,再加上四位导师频繁抢镜,看过节目之后,心里仍然觉得空空荡荡的。
选秀本身作为一种综艺节目的形式没有问题,但如果大家都来做,就难免有“臭大街”的嫌疑了。就像开始吃麻辣香锅一样,当你品尝一家的时候觉得简直是神仙般的享受,可当遍地都是麻辣香锅的时候,你会觉得看到这几个字就饱了。从某种意义上说,看电视节目和食客品尝美食有共通之处,观众的审美口味是很挑剔的,他们永远追逐能给自己带来惊喜的好节目,而一旦发现自己看的节目和别人的有雷同之处的时候,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舍弃。
其实,电视综艺节目除了选秀之外,可以做的东西还有很多。
比如说,在电子游戏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大家越来越痴迷于虚拟空间的时候,我们能不能通过某种技术手段,将一些经典的、影响比较大的游戏“搬”过来,在某一档综艺节目中“使用”。既然是综艺,大家就抱着一种欢快、游戏的心理来看待,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些社会上的高手来参与,这样才能看着有意思。其中也可以有比赛,但最好不要有什么月冠军、总冠军之类,太让人纠结。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获得名次。
再比如说,可以把传统民俗中一些夸天看来还有利用价值的东西拿过来,经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重新包装或改装,让它们“焕发青春”,给现代年轻人带来乐趣,例如猜灯谜、玩陀螺等等。这些“老家伙”有着强大的民间基础,如果有人能够对它们进行创造性地改造利用,一定会给观众们带来不少惊喜。
以上仅仅是笔者想到的两个思路,不一定具有操作价值,在此想要申明的是,编导们应该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打造出有创造力的新的综艺节目。其实作为电视人,虽然背负着提高收视率的压力,但也不必把这件事想得难于上青天,只要我们心中总是想着观众的需求,只要找到能够契合观众审美需要的那些亮点,就不愁没有观众喜欢,也就不愁没有收视率了。问题的关键是,应该把重心转到自主创造上来,而不是跟风似的简单模仿。
【电视选秀节目内容分析】推荐阅读:
电视新闻节目分析09-23
如何进行电视节目分析11-14
选秀自我介绍范文10-04
电视专题与电视节目06-19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现状09-12
电视节目营销策略10-27
电视节目策划书模版07-24
浅析方言电视节目发展07-29
电视节目策划案范文08-13
电视台节目主持稿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