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爱华学校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2024-08-21

2017—2018学年度爱华学校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共7篇)

1.2017—2018学年度爱华学校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篇一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张婉春

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已结束,为了充分地获得考试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下面对试卷做以简要分析:

一、基本情况:

二、试卷的结构分析

1、内容结构:

本次考试内容涉及中国史和世界史历史两部分,比例分别为:中国史占60%、世界史占40%。满分30分。按照考试大纲要求这次考试中国史比例稍大点。

2、目标水平结构:

根据课标和去年中考范围及要求,本次选题重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测查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的测查,例如历史试题中的时间、人物、事件和意义等等。

3、题型结构分析:

本次试卷设计了三种题型,即单项选择题(10分)、材料解析题(10分)、问答题(10分)。4.难度分析:

本次试卷总体来看难度适中,梯度较合理。

二、答卷情况分析

3.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审题不认真。

有的学生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如问答题第1题,问的是土地改革完成的历史意义,有些同学因为审题不清,答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如选择题的第3小题,问今年是建国多少周年,个别学生由于忘记新中国成立时间而做错。

(3)部分学生的答卷态度有问题。

具体表现在:部分学生的试卷书写潦草,有乱涂乱改的情况;还有部分学生的试卷空白部分较多,连选择题都空下来不填,态度有问题。此外,还有部分学生,答题时间过短,交卷过早,没有认真答题。

三、教学分析和教学打算

1、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比较和反思,发现在指导学生复习时重知识结构、轻内容整合;重基础知识、轻方法总结。

2、鉴于以上问题与不足,在这之后的教学中将:

(1)重视基础知识掌握,处理好“厚”与“薄”的关系;

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使书由厚变薄;然后,有一个知识点全方位联系相关内容,构建新的知识网络,使书由薄变厚。

(2)注重能力培养,处理好思与练的关系。

要研究课标、考试说明,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从中发现规律。要加强典型例题和题型的模拟训练,引导学生总结答题方法,提高对知识的迁移、归纳、分析能力。

(3)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 2 读处理历史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2.2017—2018学年度爱华学校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篇二

历史试题

(开卷 本卷共五个大题,满分 50 分,与思想品德学科共用 9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 答题卡的要求作答。

1.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晚唐陆龟蒙所著《耒耜经》记载“直辕已改为曲辕,因而更便 于转弯和操纵。”它的主要用途是

A.交通运输 B.农业生产 C.惩处囚犯 D.陶器制作 《尚书·五子之歌》记载:“祖先早就传下训诫,人民是用来亲近的,不能轻视与低看;人民才是国家的 2.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下列唐太宗的做法最直接符合这一认识的是

A.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D.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 3.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大力提倡节俭,成就“开元盛世” 的唐朝皇帝是

A.李渊 B.李世民 C.武则天 D.李隆基 4.下列古建筑既是古代工匠智慧和技艺的结晶,又是历史见证。其中,见证唐与吐蕃友好关系的是

A

B

C

D

5.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武则天——重用姚崇、宋璟 B.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C.玄奘——到天竺学习佛经 D.宋应星——编著《本草纲目》

6.“(盛唐)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大的国力,促成了文化的全面繁荣,同时也使诗歌创作进入一个 黄金时期。”材料直接反映了

A.盛唐局面出现的原因 B.唐朝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 C.唐诗兴盛的时代背景 D.唐诗兴盛与文化繁荣的关系

7.康熙帝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他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 族团结所作的努力有

①指挥两次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 ②册封喇嘛教首领五世** ③派郑和下西洋 ④平定噶尔丹叛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隋唐时,重庆境内井盐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不包括

A.南平军 B.渝州 C.昌州 D.合州 9.大足县以“大丰大足”之意而得名,作为重庆市旅游精品之一的大足北山石刻始凿于

A.唐代 B.北宋 C.南宋 D.明代 10.率领红三军转战黔江、彭水,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是

A.任弼时、王震 B.毛泽东、朱德 C.彭德怀、滕代远 D.贺龙、关向应

历史试题卷 第 1 页 / 共 4 页

11.2005 年以来,重庆城市交通逐步进入“轻轨”时代,市民们的出行越来越方便。回顾历史,重庆第一 条城区公路建成于

A.1922 年 B.1929 年 C.1930 年 D.1933 年

12.陪都时期(1937.11~1946.5)的重庆堪称民主党派的摇篮,如今全国八个民主党派中有四个先后在渝成 立或筹建。其中,中国民主同盟诞生于重庆的

A.桂园 B.黄花园 C.特园 D.林园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说:“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按照中 国的模式,日本也分为若干省和地区,由从天皇和国家议会那里取得权力的总督和地方行政官统治。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这表明

A.改革废除了贵族对部民的私有制 B.改革颁行了租庸调制

C.改革效仿唐朝,实行中央集权,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管理 D.改革使日本的土地归农民私有

14.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下列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新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 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②①③④ 15.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梭伦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B.九一八事变——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北宋中期,全国 1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增至 46 处。东京(开封)人口达到百万以上。南宋都城临安府(杭州)到宋宁宗时已达 120 多万人。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可以随意开设,不再采取集中 的方式。开封城内,到处都有商铺、邸店、质坊、酒楼、食店,而且还有晚上交易的夜市。城内还有多处 供居民娱乐的场所,叫做瓦子,里面有“勾栏”(歌舞场所)、酒肆、茶楼。入元以后,许多历史悠久的城 市继续保持着繁荣局面,而且随着运河的恢复和海运的开通,在运河沿线和沿海出现了一批非常活跃的城 市。早在唐代出现的在大城市周围的定期草市墟市,到宋代已经普遍存在于大、中、小城市周围和一些村 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易场所。许多草市逐渐发展成镇市,镇市发展为城市。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 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 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16.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开设采取集中的方式。17.宋代城市居民的生活多姿多彩,娱乐活动丰富。18.北宋时,烧煤在东京城内已很普遍。

19.草市墟市成为宋代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20.唐代至元代,我国城市发展迅速。

三、填图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1 题 3 分,第 22 题 2 分,共 5 分。

(1)仔细观察下图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2 分)21.A.隋朝的都城 B.大运河的中心(2)据图指出隋朝主要粮仓的分布特点。(1 分),在图例栏的横线上画出相应的图例。(2 分)22.观察图 2《马可波罗东游路线示意图》

历史试题卷 第 2 页 / 共 4 页

图 1

图 2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3 题 7 分,第 24 题 6 分,共 13 分。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宋时期……各少数民族先后在北方建立起了各自的政权,北方的汉人为了逃避民族压迫大举南 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同时也将原本北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往南方。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南方的 经济已经完全超越了北方,并且出现了临安、建康等特大城市。——叶凡《宋代经济思想研究》 材料二 随着国民政府移驻重庆、沿海工厂的内迁,以及重庆人口的剧增,原是一个不起眼的江边小城,俨然成了中国经济的脊梁。1937 年,重庆的百货业仅 70 家,1942 年,发展到 2400 多家,增加了 30 多倍。到 1945 年,重庆的大小商贸公司、商店发展到近3 万家。重庆至贵阳、成都、宝鸡等都有公路运输,还开 辟了重庆至香港、昆明、成都、西安、哈密以及至仰光、河内、加尔各答和莫斯科等航线。

——《重庆历史》下册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了中国人口大规模迁移的集中地带,这极大地推动了该地区 的发展。据统计,1990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仅占全省人口的 27.63%,而社会生产总值却占全省的一半 以上,而全省边远 49 个区县,人口占全省的 40.77%,社会生产总值仅占到全省的 19.6%,这便成为人口迁 移的最大经济动因。——寇宣奎《广东省人口迁移和流动状况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宋时南方经济能够超越北方的重要因素,并指出这一因素有利于南方经济发展的 具体表现。(3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重庆成为“中国经济的脊梁”的表现。(2 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人口迁移集中地带的经济动因。(1 分)

(4)综上,分析促进经济发展的共同有利因素是什么?(1 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盛唐时期的中国有着拥抱世界的宽阔胸怀,不仅跨越国界的贸易远远的超过了汉朝,与周边乃至 远方各国的文化交流也拓展到新的领域和更大的规模,表现出对外来文明异乎寻常的欢迎和接纳。在继承 古代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外来文化,为大唐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广度和深度。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昂扬而自 信。

——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历史试题卷 第 3 页 / 共 4 页

材料二 中华文明在“西渐”中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如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加速了 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火药则成为西欧市民阶层摧毁封建堡垒的有力武器,指南针引领欧洲航 海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拓。同样,独具特色与发展谱系的西方文明,则高扬科学与理性旗帜,在东西 方文明交流中为我们带来新的思维和科学技术文化。——商志晓《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进步》 材料三 “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 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 分。” 请回答:

——2014 年 3 月 28 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文化是怎样实现中外融合的,并举一例唐朝文化实现中外融合的事例。(2 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四大发明“西渐”过 程中起了直接或间接的中介作用的是哪一个民族?(3 分)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对待其它文明?(1 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分,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

25.古往今来,维护国家统一,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结合所学回答:(1)为了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古巴比伦国王颁布了右图所示法典,这部法典叫做什么? 它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2 分)

(2)公元 6 世纪 80 年代,结束分裂局面,使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帝王是谁?统一全国后,他勤勉治国,开创了什么盛世局面?(2 分)

(3)边疆的安定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基础。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清朝在雍正时期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历史 意义?(2 分)

26.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科技文化的进步史。

(1)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指出:“中国科技发展到宋代,已经呈现巅峰状态。”请举出两项宋代处于世界第一 的科技成就。(2 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内燃机虽在欧洲问世,却在美国得到最快最普遍的运用。内燃机发明于哪个国 家?请用一例具体史实来证明“内燃机在美国得到最快最普遍的运用。”(2 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科技革命”。请以第三次科技 “ 革命中取得的一项生物学成就对此加以说明。(2 分)

3.2017—2018学年度爱华学校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篇三

改变了两国社会性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学者们喜欢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德国在19

世纪40年代“拷问世界”方面的“伟大”史实是

A.启蒙运动的中心B.第二次工业革命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第一次世界大战

14.1882年5月20日某些国家签订的《同盟条约》:“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

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援助”。这里所说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

A.德国和奥匈帝国B.德国和俄国C.英国和奥匈帝国D.英国和俄国

15.假如你是一战期间的战地记者,每天要向通讯社发回战场消息,你的经历中不可能有

A.每天都要向通讯社拍发无线电报B.拍摄到英军新式武器“tank”的照片

C.使用移动电话报导德军飞机轰炸的消息D.不幸被炮弹的弹片炸伤

16.下面关于启蒙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启蒙运动是近代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

C.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D.启蒙运动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理论上的准备

17.有人说: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个豁口。

被苹果“砸醒”后,牛顿发现了

A.地圆说B.万有引力定律C.相对论D.进化论

18.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又称为

A.第一交响曲B.第二交响曲C.第三交响曲D.第四交响曲

19.右侧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有力说明了十月革命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B.有效净化了工业革命后被污染的地球

C.彻底打击了俄国的竞争对手

D.使俄国取得了独霸地球的地位

20.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赃会议,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军备问题B.殖民地问题

C.德国边界问题D.奥地利独立问题

21.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措施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政治体制D.农业集体化

22.生命权和生存权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力。在人类历史上,不同时代和不同地

区却出现了反人类的罪恶。下列由德国法西斯制造的惨剧是

A.屠杀印第安人B.屠杀黑人

C.屠杀犹太人D.屠杀中国人

23.在二战前的漫画《希特勒、墨索里尼与狗》中,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说:“你

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希特勒话中的“狗”是指

A.英国B.法国C.苏联D.美国

24.关于诺曼底登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英美军队在法国海岸的诺曼底登陆B.有力地配合了斯大林格勒战役

C.成功地开辟了第二战场D.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覆灭

25.某班开展了“我看希特勒”的课堂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其中属于正确情感态度的是

A.他宣称“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符合德国的利益

B.他把德国绑上战车,把世界拖入战争,完全是西方国家纵容的结果

C.在短时间内横扫大半个欧洲,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D.欧洲经历巨大的战争浩劫,约600万犹太人成为冤魂,他是罪魁祸首

二、材料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8分,第27题9分,第28题8分,共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在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

了海权论:海权即凭借海洋使一个民族变得伟大的所有因素,海权支配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马汉关于制海权问题的论述,在中国受到冷落,却引起了正积极向外扩张的日本的密切关注,(日本)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终于在五年以后得到了回报。

材料三: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图所示的事件是什么?对欧洲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3分)

(2)材料二日本“五年以后”通过与中国签订的哪一条约“得到了回报”?这一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列宁的上述观点加以论述说明。(2分)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答,你有怎样的认识?(1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被冷落在角落。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

——流行于英国十九世纪初期的歌曲

材料二: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材料一中这家织布店的没落是受到了哪一事件的冲击? 这一事件中最具标志性的发明有什么意义?(2分)

(2)材料二中交通工具的革新对当时人们的生活有何影响?(2分)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存在什么矛盾?由此最终演变的结果是什么?(3分)

(4)材料四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什么问题?对我们有何警示?(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这是美国人民反对当时压迫美国,使美国处于殖民地奴隶地位的英国强盗们的战争。”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二:粉碎了奴隶主的反动势力,从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不可能成为20世纪世界第一强国。

——《大国崛起》

材料三:“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富兰克林·罗斯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美国“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指的是哪一次战争?(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当时美国国内矛盾的焦点是什么?美国的这两场战争对美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共同影响?(2分)

(3)材料三中罗斯福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罗斯福进行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3分)

(4)综观上述三则材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2分)

江苏省大丰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6.(1)新航路开辟;(1分)意义: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

生和发展。(2分)

(2)条约:《马关条约》;(1分)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分)

(3)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条约,限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损害了日本的利益,美日矛盾

不断加剧;(1分)1941年l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分)

(4)认识:主动走向海洋;重视海权;反对海上霸权;维护海上主权等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27.(1)第一次工业革命;(1分)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分)

(2)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培养了人们的守时意识;便于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

围。(2分)

(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殖

民地。(2分)结果形成两大集团,导致一战爆发。(1分)

(4)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1分)我们要反对战争,提倡和平。(言之有理即可,1分)

28.(1)美国独立战争。(1分)

(2)奴隶制的废存。(1分)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

分)

(3)罗斯福新政;(1分)帮助美国度过经济危机,捍卫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2分)

(4)国家的独立与统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要改革生产关系,推进和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4.2017—2018学年度爱华学校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篇四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请将姓名、考号等相关信息按要求填写在相应位置;

2.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满分为100分;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各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中国“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结束的标志是 A.清朝统治被推翻 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隆重举行,本次会议通过的内容有 ①“共同纲领” ②五星红旗为国旗 ③抗美援朝 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

3.1950年,土地改革的目的是 A.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B.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D.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铺路 4.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农村实行的是 A.地主土地所有制 B.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农民土地所有制 D.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5.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标志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C.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6.1951年,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协议的双方是中央人民政府和 A.西藏宗教组织 B.西藏宗教领袖 C.西藏地方政府 D.西藏临时政府

7.没有担任过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是 A.刘少奇 B.李济深 C.周恩来 D.张澜

8.20世纪中叶毛泽东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A.抗战胜利洗雪中国百年国耻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9.“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上述材料最有可能来源于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偏重于 A.思想改造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改造 C.发展生产 D.生产方式的改造

11.“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延安大生产运动 B.农业合作化高潮 C.“大跃进”运动 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2.1958年,毛泽东说:“我们的方向,应该是有秩序地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这反映了

A.党中央忽视客观规律,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B.加快改造,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C.急于求成,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 D.为发展生产力,急需变革生产关系

13.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就是

A.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D.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4.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左”倾错误得以根本纠正 B.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变化

15.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应是 A.一化三改 B.综合平衡 C.多快好省 D.以粮为纲

16.“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早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为此,我国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开展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建设 C.开展了大跃进运动

D.改革经济体制中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18.对于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点,下列概括正确的是 A.顺利发展 B.严重倒退 C.停滞不前 D.曲折前进

19.“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百年纪事”新闻史料全国巡展活动于2009年6月至10月举行,展览的第五部分为“开国十年”。在这一展览中不可能展出的是

A.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B.长春第一汽车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隆重召开 D.“文化大革命”爆发,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 20.1949~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化的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经济 D.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1.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约,我们好做事了。”这反映了当时

①资本家的经营被纳入国家的管理之中; ②资本家已经被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③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加强;

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下列关于建国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赎买改造的政策 B.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管理的轨道

C.195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公私合营 D.建立了生产合作社 2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惨痛教训是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24.一位美军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被我们称为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 D.镇压反革命

25.“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在这次战役中牺牲的英雄是

A.黄继光 B.毛岸英 C.邱少云 D.罗盛教

第二卷(50分)

26.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27.28.资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资料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资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资料四:《协议》共17条,主要内容是: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

(1)资料一是哪一支军队的战歌?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资料二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3)资料三出自哪一部法律?

5.2017—2018学年度爱华学校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篇五

九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出现了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文艺作品。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哈姆雷特》——但丁B.《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C.《蒙娜丽莎》——孟德斯鸠D.《神曲》——莎士比亚

2.下图是美国历史上的两位著名总统和美国自由女神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一图二图三 ①图一人物带领着美国人民实现了独立,美国的国庆日是每年的7月14日

②图二人物维护了美国统一

③图三中神像左手拿着象征着美国自由的书,该书最有可能是《独立宣言》

④图二人物参与制定1787年宪法

A.①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④

3.1825年,“旅行者号”火车机车的试车成功,开辟了陆上运输的新纪元,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A.史蒂芬孙B.瓦特C.哈格里夫斯D.卡尔·本茨

4.右图是坐落于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碑身上方镌刻着马克思的名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该名言出自

A.《人民宪章》B.《国际歌》

C.《共产党宣言》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5.关于美国南北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内战②战争中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③战争以南方胜利告终④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飞机是当今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之一。世界上最早的飞机,其发明者是

A.瓦特B.卡尔·本次C.哈格里夫斯D.莱特兄弟

7.“自然界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出生吧。于是,一切都成为光明。”牛顿的主要成就是

A.发现杠杆定律B.提出进化论C.创立相对论D.创立力学理论体系

8.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列文件,正确的是

①《独立宣言》②《拿破仑法典》③《权利法案》④《人权宣言》⑤《1787年美国宪法》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①⑤④C.③①⑤④②D.③①④⑤②

9.1791年,巴黎10万人参加了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迁葬仪式。灵车上写着:“他使人类的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他就是

A.莎士比亚B.伏尔泰C.托尔斯泰D.达·芬奇

10.“君主立宪,工业先声,它曾一度称雄世界。思想启蒙,革命烈焰,它践行着各种社会理想。危

局新政,科技引领,它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材料中依次提到的三个国家分别是

A.英国、法国、美国B.英国、美国、日本

C.法国、俄国、德国D.德国、日本、法国

11.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关系。下列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搭配错误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时代曙光显现

B.欧洲独立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

C.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建立全球统治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帝国主义阶段到来

12.列宁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

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13.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

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A.拿破仑执政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C.希特勒上台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4.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这里的“新秩序”是指

A.凡尔赛体系B.华盛顿体系C.雅尔塔体系D.美苏两极格局

15.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条约有

《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两者的相同之处是

A.宰割中国B.削弱英国C.限制日本D.瓜分德国

16.在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过程中,美国政府给遵守法规的企业颁发“蓝鹰”标志,无“蓝鹰”标

志的产品会遭到民众的抵制。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就业机会B.实现经济复兴C.加强政府权力D.恢复银行信用

17.历史学家认为罗斯福“改变了美国生活的全貌”。罗斯福主要改变了美国

A.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二战后对苏联的战略

C.政府对经济的放任政策D.工业行业的不正当竞争

18.中国漫画家华君武创作了漫画《黄鼠狼给鸡

拜年的结果》。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铁幕演说”的发表

B.杜鲁门主义的登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组织的成立

19.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对于经济全球化,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②形成“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经济格局

③使各国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更为密切

④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利弊共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20.下列新闻时事中,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关的是

①用QQ软件视频聊天②克隆羊“多利”诞生③网络购物,网络就医④瓦特改良蒸汽机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二、判断题(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

21.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都由资产阶级领导,目标都是为了推翻封建王朝统治治。

22.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23.英国的宪章运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4.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个世界。

25.1914年7月,德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6.俄国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27.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以法律形式制约了国王的权利。独立战争后,美国制定了,确立起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28.“发明大王”是美国科学家是

29.一战后,为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分别召开了和的世界格局。

四、材料与问答(共18分)

30.阅读下面材料:

资本主义发展是要求不同资本对不同资源发挥的各自作用和价值来推动社会进步。某兴趣小组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进行探究,把它分为四个阶段,请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三:(见右图)

(3)请指出材料三中“不平衡的跷跷板”反映了当今世界出现

了什么样的政治格局?中国应怎样应对当今局势?(2分)

32.美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从1776年建国至今只有200多年的历史,然而已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时,美国走向独立,领土大块大块地扩充,资本主义经济大步地发展;……19世纪后半期,美国迅速开始了它的现代化进程,欧洲二、三百年完成的事,它在不到百年内便完成了。

——摘编自钱忠文:《读美利坚》

(1)美国在18、19世纪发生了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中林肯为美国所做的贡献是什么?哪一次工业革命促使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迅速开始了它的现代化进程”?(3分)

材料二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地、坚持不懈地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选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2)罗斯福“进行试验”的目的是什么?为此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分)

(3)阅读上述材料,请你用最简练的语言,给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一条合理化建议。(1分)

苏州市青云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

九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5BCACB6—10DDCBA

11—15DBBAA16—20BCCCC

二、判断题(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

21—26BABBBA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27.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

28.爱迪生爱因斯坦

29.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四、材料与问答(共18分)

30.(6分)

(1)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1分)

(2)美国;《独立宣言》或《人权宣言》。(2分)

(3)蒸汽机的广泛使用。(1分)

(4)明治维新或资产阶级改革。(1分)

(5)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分)

31.(6分)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的爆发。(2分)

(2)冷战;杜鲁门主义的出台。(2分)

(3)“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我国应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引进国外投资,技术和经验。(2分)

32.(6分)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经济的发展。林肯贡献:解放黑人奴隶和维护国家

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3分)

(2)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2分)

6.2017—2018学年度爱华学校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篇六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说明: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选择正确的答案,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的答案,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城内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其它地方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运用(3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癖(pǐ)性

疱(bāo)代

创(chuàng)伤

偌(nuò)大 ....B.揿(qìn)钮

胸脯(pú)执拗(niù)腼腆(tiǎn)....C.绯(fēi)红

杀戮(lē)

消弭(ér)

累(lèi)赘 ....D.尴尬(jiè)缱绻(quǎn)冗(lóng)杂

诘(jié)责 ....全都正确的一项是B。不正确的读音是:A疱(bāo)代、C消.弭(ér)疱、累(lèi)赘 D(lóng)杂

。这些字正确的读音应该是:.....冗.疱(páo)代、消弭 mǐ

冗(rǒng)杂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入学之初那句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树人感到骄傲,更要让树人为我而自豪”——在树人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看你。C.“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接看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D.鲁迅写下这一篇美文《雪》的时候,是不是正在北京的四合 院里住着。

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见课文《十三岁的际遇》入学之初那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错误的有B、C、D句。应该这样修改: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看你。C “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接看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D.鲁迅写下这一篇美文《雪》的时候,是不是正在北京的四合 院里住着?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这次期中考试又得了优秀的成绩,真让他喜出望外。....B.现代人需要永恒的山水带给他们宁静的感觉,但这一切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望尘莫及了。....C.在繁忙而紧张的初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倍受感动和鼓舞。

D.我佩服女排姑娘们的拼搏精神,她们面对困难不以为意,一次....次书写绝地反击的奇迹。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

喜出望外意思是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也指感觉特别的兴奋,不在原来的意料之中。

望尘莫及意思是指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尘,尘土;莫,不;及,赶上。多用于表示对人钦佩的自谦语。

见微知著,微:隐约;著:明显。意指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

不以为意,意为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草原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缺主语,改为:近年来草原自驾。

B.我打算介绍王斌向张凯借阅《西游记》,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指代有歧义。

C.今日,中国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期的追念。

D.各地要将《新华字典》列入今年新建的农家书屋图书采购。宾语不恰当,加上“目录”。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5.下列表达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心情愉快”“卷轶浩繁”“明察秋毫”都是主谓短语。

B.“弯腰不是屈辱,而是一种人格精神”中的两个句子是选择关系。C.“‘创建文明校国,争做文明学子’的活动已列入每一天的教育教学管理之中。”句中的“管理”是名词。

D.“对别人的话,不经过思考,都不打折扣地承认,是思想上的懒惰”一句中面横线部分是句子的主语。

表达有误的一项是B。“不是……而是……”是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将它错判成递进关系、选择关系或转折关系。究其原因“不是……而是……”这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与递进、选择、转折三种关系之间存在着容易产生错觉的因素。如不细加分析,则难以辩证。

一、“不是……而是……”不同于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但……而且……”前后分句意义上有更深入、更进一层的关系,但它们在肯定否定上是一致的。正因为一致,才能比较其在意义上是否更深入、更进一层。“不是……而是……”这种复句,它前一句否定一种意思,后一句肯定另一种意思,肯定否定不一致。因此,就无法比较其在意义上是否进了一层。

为什么会有进一层的感觉呢?因为“不是……而是……”在客观上起到了强调后一句的作用,所以往往给人以错觉,好像后一句在意思上进了一层。

例如:

①王昭君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昭君墓不是一座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碑。

②一个球的输赢,不但关系到个人的声誉,而且关系到祖国的荣誉。

例句①否定王昭君是一个人物,肯定她是一个象征;否定昭君墓是一座坟墓,肯定它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碑。前后分句否定肯定不一致,所以不能说后一分句比前一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例句②前后两分句都表示肯定,而“关系到祖国的荣誉”比“关系到个人的声誉”在意义上更进一层。

通过这样比较分析,“不是……而是……”与“不但……而且……”这两组关联词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十分明确了。

例句①是并列关系,例句②是递进关系。

二、“不是……而是……”不同于选择关系的“不是……就是……”。“不是……就是……”有“两者必居其一”、“非此即彼”的意思,其结论是不确定的,两个选言肢可供选择。“不是……而是……”否定一个,肯定一个,其结论是确定的,不供我们选择。

例如:

例句③否定蜜蜂为自己酿蜜,肯定它为人类酿蜜,结论十分肯定,不供我们选择。例句④提出两种可能性,它的结论是不确定的,可供我们选择。即不是我们战胜帝国主义,就是帝国主义战胜我们,二者非此即彼,绝没有调和的余地。毛泽东同志用这个选择复句,意在告诫我们:不能对帝国主义抱有任何幻想,要坚决同它们进行斗争,因为帝国主义决不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三、“不是……而是……”不同于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虽然……但是……”前后两个分句其意义上相反或者相对,不是顺着一个方面说的。“不是……而是……”前后两个分句在意义上并不相反相对,没有转化。一个否定一种意思,一个就肯定另一种意思,在句式上是肯定否定的,但在意义上则是一致的。

例如:⑤他不是坏人,而是好人。

⑥王兵同学虽然文化课成绩较差,但体育很突出。

例句⑥后一分句在意义上转向了前一分句的反面,前一分句指出王兵同学学习上的弱点,后一分句转而赞扬他在体育上的特长与成绩。例句⑤前一分句否定他是坏人,后一分句肯定他是好人。“不是坏人”与“是好人”在意义上是一致的,并不相反相对。它在意义上没有发生转化,所以不能把它看成转折关系。这样一比较,例句⑤是并列关系,例句⑥是转折关系,就非常清楚明了。

6.下列对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威尼斯商人》是意大利的戏剧家莎土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刷。课文节选的是第四幕第一场,是全剧最有趣,也最能表现犹太人夏洛克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潮部分。应为:英国

B.俄国作家托尔斯秦的《七颗钻石》和屠格涅夫的《蔚蓝的王国》都运用想象来表达各自的主题,不同的是前者通过想象描写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而后者通过想象描写的内容则是确实存在的事物。

C.《热爱生命》是美国作家海伦·凯勒写的一篇小说,小说写了位淘金者绝境中求生的故事,表现了人在恶劣的环境中的顽强意志和对生命的热爱。杰克•伦敦

D.《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活板》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沈括。《水经注》记载了全国河流水道的情况,《梦溪笔谈》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唐代的科学成就。宋

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B

7.根据拼音用正楷在田字格中写汉字。(4分)()天堂塞山石景观巧夺天工,云雾liáo()绕,变幻无穷。白马峰气势磅 bó()龙剑峰形如恐龙,圣卦尖神秘莫则,有仙人洞、松涛石。天堂寨古称“多云山”,云亦不断,山以云为衣,云以山为体。可谓“千岩万[hè]()生紫烟,山在虚无缥缈间。银浪滚滚群峰隐,扮得天堂境如仙。”天堂塞脚下是星罗qí()布的古民居,原始古朴的民间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8.默写(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9分)①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李白《行路难》)②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陆游《游山西村》)③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④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⑤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⑥乡书何处达,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西 ⑦然后知生于忧患,______。(《鱼我所欲也》)⑧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刘禹锡《秋词》)⑨择其善者而从之, ______。(《论语》)9.综合性学习。(9分)【走近名著】走进《朝花夕拾》,我们可以追寻鲁迅先生思想变化的轨迹,请你概括鲁迅先生在南京的矿路学堂毕业后和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分别做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并简述其原因。(4分)矿路学堂毕业后选择去日本求学,因为他在矿路学堂学习时对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又觉得所学无用武之地。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决定弃医学文,因为在那里他受到日本学生的歧视和侮辱,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看到中国百姓的麻木,认识到救治国民精神的重要。

【走近名人】学校为弘扬传统文化举办了一次书画展,其中有一幅丰子恺的画(如下图)特别引人注目,请欣赏这幅画,并按求作答。(5分)

①描述画面主要内容。(3分)农民田间劳作。

②请说你对这幅主题的理解,(2分)这是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中的句子。描写的是多情人离别的情景。丰子恺先生喜欢采用古人的诗词句子作为画题,但他不画古装而画现代装,看似画与题款毫不相关的内容。但在有杨柳有残月的田间劳作,也很符合这一题款的内容。最关键是表达了丰子恺先生关心民生疾苦的感情。

二、阅读理解(51分)(一)阅读《望洞庭》,回答第10题。(15分)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①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注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色:也作“山水翠”。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

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创作背景】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鉴赏】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只有真心观察,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情意。

10.(1)作者笔下的洞庭具有怎样的特点?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2)这首诗三四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能说出它的妙处吗?(3分)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妙句。它的妙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15分)

谏院题名记①

司马光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②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③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④八年,刻著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注】① 选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六十六,是司马光于宋仁宗末年知谏院时所写。②天禧,宋真宗的第四个年号。③庆历,宋仁宗的第六个年号。④嘉祐,宋仁宗的第一个年号。

【注释】

古者:古时。谏:规劝。无不得谏者:没有人不能向朝廷劝谏的。利病:利与弊。萃于一官:集聚在某一官吏身上。

居:位于。是官:此官。当志其大:应当心中记着有关朝政得失利弊的大事。志,记。先其急:首先要进谏那些亟待解决之事。

“彼汲汲……利也”句:那一意追求名声的人,犹如追求利禄一样。汲汲,追求。

责其职事:要求谏官忠实地执行他们所承担的规劝朝政得失利病之事。责,要求。

版:同“板”。本意指筑墙的夹板,引申为版筑的土墙。这里指谏院的厅壁。

刻著于石:意指把历任谏官的名字,由原先的壁上转刻到石头上,以保存长久。

“某也忠”四句:意指后人对此议论说:某人忠于职守,某人虚伪欺诈,某人正直敢言,某人心术不正。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sù]水乡人,世称涑[sù]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在政治上对西夏、辽国采取割地忍让政策,并上《上哲宗乞还西夏六寨》。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译文】

在古代没有专门来规劝君王的官职,从官居高位的公卿大夫到市井百姓从事手工业和从商的人,都可以规劝君王。(等到)汉朝兴盛开始,才有了谏官的称号。将天下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内的百姓,国家社稷的得与失,优势和弊病,都交萃于谏官身上,让他正确地将一切说出来。(谏官)的责任相当重啊!要当好一个谏官,(应当)注意重要的方面,舍弃细微的地方;把情况紧急的事放在前面,把不要紧的事放在后面;只为国家作贡献而不要将自己放在国家前面。那些在名声方面急切的人,一定会在利益方面贪图。(如果这样成为一个谏官的话)那其中的差距又相差多远呢?

天禧初年的时候,真宗下诏设立谏官六名,来监督皇帝的行为。庆历中的时候,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我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于是)在嘉祐八年时,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这样)以后的人就可以逐个对着名字议论道:“这个人是忠臣,这个人是奸臣,这个人正直,这个人偏邪。”哎,真是令人警戒啊!

【赏析】

《谏院题名记》体现了作者敢于直谏,不阿谀奉承;举忠斥奸,不为身谋的精神。他要求做谏官的“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吁名者,犹汲吁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他曾经说自己平生所作所为,没有一件事是不能对人讲的。他廉洁奉公、以节俭为乐的品德更是一直被众人传颂。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居是官者 此、这,指示代词

.(2)萃于一官使言之聚集,动词 .(3)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考虑,动词 .(4)先其急 首先,动词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后其缓

常蹲其身(《幼时记趣》)..B.其间相去何远哉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C.四海之众

至之市《郑人买履》 ..D.夫以灭下之政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1)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

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我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此臣所以很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你认为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3分)体现了作者敢于直谏,不阿谀奉承;举忠斥奸,不为身谋的精神。(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4分)

微环境污染

①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然而逃避大环境,躲进我们日常生活的小环境就安全吗?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告诉我们,微环境污染绝不亚于雾霾。

②微环境污染来源广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家居环境越来越重视,装修污染几乎是家家户户都遇到的问题。在目前的建筑材料中,涂料、油漆、胶合板材等,会散发出500余种有毒有害化合物。据深圳儿童医院与有关部门的调研,90%的白血病儿童家中在半年之内曾经装修过。

③吸烟造成的烟雾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源头之一。现在已知烟草烟雾中至少含有3800种成分,其中大多数为致癌物及有害物质。二手烟的危害,已经为大众所熟知。

④厨房是人们室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室内污染最为严重的地方。厨房中的污染因素是多方面的,与能源结构、食用油种类、烹饪方法、食物种类等,均有关系。

⑤此外,微环境污染还有来自室内空调、地毯中滋生的各种病菌、霉菌和螨虫等有害生物;有人体汗液蒸发、皮肤代谢以及呼吸道的新陈代谢等排出的各种气溶胶、化学物质和粉屑等;有宠物携带的病菌等。

⑥据研究证明,室内环境污染是引发白血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装饰装修材料释放的苯系物及甲醛、电磁辐射和放射性污染等都是导致白血病的危险因素,其中苯及其衍生物已确定为致癌物,长期吸入会破坏人体循环系统和造血机能,导致白血病。⑦现代人工作生活90%在室内、车内,65%时间在家中,儿童在家中的时间更长。微环境的污染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这是因为孩子,特别是小婴儿的鼻子、气管、还有他们的肺都很娇嫩,伤不起,对外来有害物质的阻挡能力差,那些持续排放的污染物颗粒,看不见摸不着,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下,污染物长驱直入进入孩子们的小肺泡,粘附在他们的气管表面,影响呼吸,降低抵抗力,刺激咳嗽,感染肺炎,过敏引起喘息等等,进一步再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进入血液引发全身炎症反应,通过延迟效应导致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癌症等。我国卫生部门统计,我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中,50%是12周岁以下的儿童,而且以2至7岁的儿童居多。

⑧如果想要避免“微环境污染”的危害,首先要提高环保意识,随时监测环境。据中国环境保护部通报,(自2015年1月1日起,中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建立1436个监测点位,全部实行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大家可以随时了解空气的质量情况。而装修污染、甲醛污染可以通过专业的机构鉴定;一些新车的污染,室外就餐环境的污染等等,也可以通过购买相应的设备自行随时监测。

⑨其次要改善日常生活习惯,如:减少吸烟,坚持低碳生活;适当运动;勤洗漱;勤通风换气等。

⑩通过绿植和设备等净化空气也是减少污染的简便做法。通过在室内放置绿色植物和活性炭等,吸附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降低室内污染对宝宝的伤害;适度利用空气温度计和加湿器,改善空气质量。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空气净化器也是不错的选择。15.阅读选文,微环境污要有哪些来源?(3分)装修污染几乎是家家户户都遇到的问题。在目前的建筑材料中,涂料、油漆、胶合板材等,会散发出500余种有毒有害化合物。据深圳儿童医院与有关部门的调研,90%的白血病儿童家中在半年之内曾经装修过。

吸烟造成的烟雾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源头之一。厨房是室内污染最为严重的地方。厨房中的污染因素是多方面的,与能源结构、食用油种类、烹饪方法、食物种类等,均有关系。

室内空调、地毯中滋生的各种病菌、霉菌和螨虫等有害生物;有人体汗液蒸发、皮肤代谢以及呼吸道的新陈代谢等排出的各种气溶胶、化学物质和粉屑等;有宠物携带的病菌等。

16.概括微污染导致孩子得白血病的过程。(不超过40个字)(4分)微环境持续排放的污染物颗粒,看不见摸不着,长期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下,污染物长驱直入进入孩子们的小肺泡,粘附在他们的气管表面,影响呼吸,降低抵抗力,刺激咳嗽,感染肺炎,过敏引起喘息等等,进一步再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进入血液引发全身炎症反应,通过延迟效应导致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癌症等。

17.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列数字,准确说明从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开展空气质量检测的城市数量和监测点的数量,说明人们环保意识提高了(环保部对环保越来越重视)。

18.第⑥段画线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据研究证明,室内环境污染是引发白血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能删去;“据研究证明”说明“室内环境污染是引发白血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有科学根据的,使得说明文语言更加准确、严密。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7分)

狗鼻子 【苏联】左琴科

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的一件貂皮大衣被人偷走了。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嚎哭起来。他真心疼这件皮大衣呀。他说:“诸位,我那件皮大衣可真是好货啊。太可惜了。钱我舍得花,我非把这个贼捉到不可。我要啐他一脸唾沫。”

于是,叶列麦伊·巴勃金叫来警犬搜查。来了一个戴鸭舌帽、打绑腿的便衣,领着一只狗。狗还是个大个头,毛是褐色的;嘴脸尖尖的,一副尊容很不雅观。便衣把那只狗推到门旁去闻脚印,自己“嘘”了一声就退到一边。警犬嗅了嗅,朝人群中扫了一眼(四周自然有许多人围观),突然跑到住在五号的一个叫费奥克拉的女人眼前,一个劲儿地闻她的裙子下摆。女人往人群里躲,狗一口咬住裙子。女人往一旁跑,它也跟着。一句话,它咬住女人的裙角就是不放。女人“扑通”一声跪倒在便衣面前。

“完了,”她说,“我犯案了。我不抵赖。”

她说:“有五桶酒,这不假。还有酿酒用的全套家什,这也是真的。都藏在浴室里。把我送到公安局好了。”

人们自然惊得叫出声来。

“那件皮大衣呢?”有人问,她说:“皮大衣我可不知道,听都没听说过。我说的都是实话。抓走我好了,随你们罚吧。”

这女人就被带走了。便衣牵过那只大狗,又推它去闻脚印,说了声“嘘”又退到一旁。狗转了转眼珠,鼻子嗅了嗅,忽地冲着房产管理员跑过去。管理员吓得脸色煞白,摔了个仰面朝天。他说:“诸位好人呀,你们的觉悟高,把我捆了吧。我收大伙的水费,全让我给乱花了。”

住户们当然一拥而上,把管理员捆绑起来。这当儿警犬又转到七号房客的跟前,一口咬住他的裤腿。这位公民一下子面如土色,瘫倒在人群前面。他说:“我有罪,我有罪。是我涂改了劳动履历表,瞒了一年。照理,我身强力壮,该去服兵役,保卫国家。可我反倒躲在七号房里,用着电,享受各种公共福利。你们把我逮起来吧!”人们发慌了,心想:“这是条什么狗,这么吓人啊!”那个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一个劲儿眨巴着眼睛。他朝四周看了看,掏出钱递给便衣。

“快把这只狗牵走吧,真见它的鬼。丢了貂皮大衣,我认倒霉了。丢就丢了吧……”他正说着,狗已经过来了,站在商人的面前不停地摇尾巴。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慌了手脚,掉头就走,狗追着不放,跑到他跟前闻他那只套鞋。商人吓得脸色倏地就白了。他说:“老天有眼,我实说了吧。我自己就是个混账小偷。那件皮大衣,说实话也不是我的,是我哥哥的,我赖着没还。我真该死,我真后悔啊!”这下子人们哄地四散而逃。狗也顾不得闻了,就近咬住了两三个人,咬住就不放。这几个也一一坦白了:一个打牌把公款给输了;一个抄起熨斗砸了自己的太太;还有一个,说的那事叫人没法言传。人一跑光,院子里便空空如也,只剩下那条狗和便衣。这时警犬忽然走到便衣跟前,大摇尾巴。便衣脸色陡地变了,一下子跪倒在狗跟前。他说:“老弟,要咬你就咬吧。你的狗食费,我领的是三十卢布,可自己吞了二十卢布……”后来怎样,我就不得而知了。是非之地,不可久留,我便赶紧溜之乎也。

(选自《左琴科幽默讽刺作品集》)【注】当时在苏联酿名酒是违法的。

19.以“狗鼻子”为题,有什么刻含义和作用?(4分)狗鼻子具有较强的辨别气味的功能,小说中,它能够识别出不同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丑恶心理和罪恶行为,象征着正义的审判。狗鼻子是将各种人串联起来的媒介,是全文的行文线索,在文中起到引带各色人物出场,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意对即可)

20.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商人“一个劲儿眨巴着眼睛”,他此时在想什么呢?结合上下文,用第一人称描绘他的心理。

21.比较下面一组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你认为哪一种更好?为什么?(3分)(1)这位公民一下子面如土色,瘫倒在人群前面。(2)这位公民也吓得脸色苍白,倒在众人面前。

22.小说结尾突然出现了“我”这一形象,这样安排有何妙处?(3分)

23.有人认为这面小说的主角是警犬,也有人认为主角是事件中所有的当事人,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阐述理由。(4分)示例一:警犬是主角。理由:警犬贯串故事始终,故事的展开都是靠警犬的活动推动的,小说的主旨也是通过警犬的一系列活动揭示的,小说的题目就是“狗鼻子”,因此,主角应该是警犬。

示例二:所有当事人是主角。理由:警犬的活动仅仅是串起故事的线索,警犬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角色,是小说的一个“工具”。小说中的当事人虽然较多,但小说的主题是通过所有当事人这个“群体”揭示的,所有当事人身上反映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因此说,小说的主角是所有当事人。(言之成理即可。)

三、作文(60+3分)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我发着温暖、生动、可爱, 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很多好玩的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更有些关乎经脉,关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请以“想起那年__时”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补全题目。2.有真情实感。

7.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篇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内。)1阿育王是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国王。按种姓制度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2、在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实行的政策不包括...()A.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度

B.把一切土地收归国有 C.国家把土地卖给农民耕种 D.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赋税

3、当你参观卢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如右图)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完备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该法典应该是用哪种文字刻写的?()A.象形文字 B.拉丁字母

C.楔形文字

D.甲骨文

4、一本历史书中对某帝国有以下描述:“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非洲运来黑奴,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此帝国最可能是()

A.拜占庭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神圣罗马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5、小勇放假后想去探寻西方文明之源,西方文明之源主要是指欧洲哪个国家?()A.意大利 B.英国

C.希腊

D.西班牙

6、罗马共和国同迦太基在100多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三次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布匿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称霸意大利半岛 B.称霸欧洲

C.维护民主制度

D.争夺地中海霸权 7、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变了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现有条件的土地分封。这场改革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A.日耳曼民族的大量入侵

B.罗马教廷权力至高无上 C.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D.拜占庭帝国被外族所灭

8、一部游记,内容宏富,妙趣横生,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书,才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的向往。该书是()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马可·波罗行纪》 D.《大唐西域记》

9、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自都形成了严格的宗教教规,以下对宗教活动的描述符合教规的是()A.佛寺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的塑像 B.伊斯兰教徒在寺庙里拜佛 C.基督教徒在教堂里诵读《古兰经》 D.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里供奉着耶稣像

10、莎士比亚说过:“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宣扬的核心思想是()A.理性主义 B.启蒙运动 C.人文主义 D.民主共和

11、有学者认为,“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对“远航探险”的正确理解是()A.打破了人类长期以来相对隔绝的状态 B.此前从未出现大规模的远航活动 C.宣扬了罗马教廷的声威

D.巩固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12、2011年5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出访英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以国宴宴请,但国家的最高权力却掌握在国会而不是女王手中,这种政治制度源于哪一法律文件()

A.《宅地法》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8分,第14题8分,第15题10分,共2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等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1)材料中提到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指的是什么?这一变革的性质是什么?(4分)

(2)请至少举出材料中所指的两位“巨人”。(2分)

(3)谈一谈你从这一变革时期的文化名人身上学到了什么?(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有的一切。”

材料二

图一: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图二: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图一 图二

(1)依据相关知识回答,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哥伦布做出了什么贡献?材料一表明,哥伦布航海的动机是什么?(4分)

(2)材料二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试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谈谈导致不同观点的原因。(4分)

15、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

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1)材料一中“我们的政治制度”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请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民主性的表现。(2分)

(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部文献?(2分)其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3)上述文献的颁布使该国的政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4)西方民主政治从产生起就存在局限性,请举例说明。(2分)

第一次月考九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2、C

3、C

4、B

5、C

6、D

7、C

8、C

9、A

10、C

11、A

12、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3题8分,第14题8分,第15题10分,共26分。)

13、(1)、文艺复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4分)

(2)、但丁、达·芬奇(2分)

(3)、不畏强暴,勇于探索的精神;追求真理,为科学献身精神。(2分)

14、(1)发现美洲大陆。追求黄金(发财致富)。(4分)

(2)欧洲: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体,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分)美洲: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侵略亚非拉地区,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2分)

15、(1)表现: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分)

(2)文献:《权利法案》。(2分)

核心思想:限制王权(或议会高于王权)(2分)

变化: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制转变。(只答到“君主立宪”得1分;完整答出变化过程得2分。)

(3)古代:希腊雅典的政治权力只掌握在少数公民手中,奴隶和妇女没有政治权力。

上一篇:第二中学情况汇报下一篇:北京市商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