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复习笔记

2024-06-17

九年级物理复习笔记(共13篇)

1.九年级物理复习笔记 篇一

文章 来源中国教育文摘 对中考物理的复习主要分三个阶段、三个层次,九年级物理复习计划。三个阶段主要是指知识层面的 第一阶段是基本概念的疏理过程,主要是按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章节复习,把基本的概念、公式进行疏理,到四月底结束。第一单元:机械运动包含这样一些内容:(1)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2)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3)速度的定义、单位、公式及物理意义;(3)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第二单元:力·(1)力的基本感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力的三要素,实验室用弹簧秤测量力;(2)重力的感念、方向及计算;(3)物体的平衡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4)惯性;(5)三种摩擦,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6)作图: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第三单元:密度·(1)密度的定义、单位、公式及物理意义,知道水的密度;(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第四单元:压强·(1)压力的概念,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2)压强的定义、单位、公式及物理意义,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3)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及表达式;(4)大气压强:两个实验。第五单元:浮力·(1)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2)阿基米德原理;(3)物体的浮沉条件;(4)浮力的计算方法,工作计划范文《九年级物理复习计划》。第六单元:简单机械·(1)杠杆的作图;(2)杠杆的平衡状态及平衡条件;(3)三种形式的杠杆及典型例子;(2)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实质;(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4)功、功率的概念;(5)功的原理的两种表述;(6)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7)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第七单元:光·(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速;(2)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3)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4)实验 第八单元:热·(1)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2)汽化的两种方式;(3)热传递;(4)热量、比热容的概念,热量的计算。第九单元:电·(1)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识别串联、并联电路的方法;(3)欧姆定律;(4)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5)电功、电功率的概念;(6)实验。第二阶段是重点知识的疏理,从四月底到五月底,分成这样几块:(1)力学、电学、光学、热学;(2)计算、作图、实验 力学、电学是重点,在力学中重点是二力平衡、密度、压强。在电学中要解决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1)电路的动态变化分析;(2)电路的故障分析;(3)伏安法测电阻及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题。光学中的重点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动态成像规律。第三阶段是模拟考试,至中考 三个层次是指学生层面的 到了中考复习阶段,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主要分成三个层次:成绩优异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两者之间的学生。对这三个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作业的布置及课后辅导方面有所区别。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可以少练习,甚至不练习,多加强一些难度大一点的练习,比如电学中电路故障分析,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题,综合性的实验题等;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主要是基本概念、基本计算的练习以及作图练习,难度大的练习要避免,每天都坚持做一、二道基本的计算。对于中间的学生,要把重点知识疏理好,能够对中考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在基本概念、基本计算的基础上,适当加深难度。对中考的复习主要是按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当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个复习阶段都会有所区别的。文章 来源中国教育文摘

2.九年级物理复习笔记 篇二

一、加强学生对于化学概念的准确理解

在化学教材中, 几乎每章节都有一些基本概念, 而这些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要学好化学就要准确理解这些概念。学习的过程是个知识不断累积的过程, 只有真正掌握基本的概念才能对新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创新。有些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就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 这显然是不够的, 应该要更进一步, 正确的方法是要理解这些概念,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的真正内涵, 也不至于今天记背下来的明天就忘了, 也有利于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化学课程中的“化学方程式”和“常见的酸、碱和盐”和“化学肥料”等单元是重点内容, 这些单元的知识点多, 应用性和规律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 学生学习后并不容易马上掌握, 遗忘率很高。那么, 在复习的时候, 要注重对这些章节知识的重新梳理, 运用列表法, 建立“知识树”帮助学生梳理和识记, 形成知识网络。要通过精讲典型习题, 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和技巧。学生要学会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自己灵活运用和掌握, 可运用多种形式和活动进行复习, 如各物质间化学方程式书写比赛、办手抄报等。这样才能做到难点不难, 运筹帷幄。

三、培养学生对实验探究题的解析能力

新课程标准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 因为它不但注重学习的结果, 还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掌握, 更注重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培养。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当前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广大化学教师所共识, 在前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常规仪器的使用和基础实验操作, 以及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实验能力, 那么在后期的复习过程中除了总结课程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外, 更应注重学生对于实验原理、过程和结果的分析能力, 体现在考试中的直接形式就是实验探究题的解析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呢?对于基础知识也就是实验原理的掌握当然是前提, 熟悉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掌握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才能对实验探究题有整体的把握能力, 对于试题的解析也会变得精确和得当。

3.浅谈九年级物理复习方法指导 篇三

关键词:过程管理;有效复习;方法指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形势下的物理教学有了焕然一新的面貌,为了教学成果能够得到稳固,实现对物理课程的有效复习是必由之路。而随着学生进入到九年级的学习,整个初中阶段的课程进入冲刺准备阶段,要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做好物理复习工作不是一件易事。教师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就是要理清课本知识与考点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实际的能力要求,帮助他们实现对知识更加系统、清晰的理解。笔者针对九年级物理学科,浅谈了有效的复习方法指导。

伟大的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可见复习是一个让知识升华的过程,绝不是简单地将知识点重复一遍。复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乎学生物理能力的高低。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有效的复习策略,以期帮助广大教学同仁做好复习工作。

一、加强过程管理,注重有效教学

1.注重知识要点的复习

对于复习工作而言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将单个的知识点进行整理,组成知识网络框架,使零散的知识成为一个有连接的组织,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与掌握,为以后更深层的复习打好基础。比如,对电学单元进行复习时,教师可以将电路串联与并联进行对比复习,把相关的规律定理总结起来,在其中穿入其他知识,使之形成以定理为主框架,辅之以其他细小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使零散知识更加系统有序。

2.加强过程及方法的复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以渔。”在复习工作中更加重要的就是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与解题方法。让学生机械死板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师的本意,掌握知识的内涵,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利用与创新,才是教学的初衷。那么,在复习总结中教师就要加强学生思维的训练。教师不要一个人统领课堂,而应让学生参与其中。如,复习时不要全盘由老师负责,教师可以先进行示例,再由学生自行总结复习一遍,教师再加以正确指导。在这样的过程中实际提高了学生的个人复习能力。

3.重视情感与态度培养

对于教学来说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要注意素质教育。比如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不畏难题,敢于思考的心态的养成,注重学习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的培养。这对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学习都是相当重要的。比如,復习“焦耳定律”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研究的精神,复习“能源可持续发展”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将知识与素质教育结合能实现更高的教学成效。

二、注重实验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物理学科不是一门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学科,它实践性很强,是一门实验性强的学科。很多的定理与规律都是通过实验发现与总结的,并且近年来在考试中对实验知识的考查也是更加的重视,那么,在复习中也要更加重视对实验知识点的复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复习实验内容的同时,能够将其中的物理知识进行再一次巩固,通过重温试验流程帮助学生对实验严谨思维的养成,这种能力对今后的物理学习是相当重要的。比如,复习影响摩擦力因素的时候,可以加强对控制变量法这一核心实验方法的掌握,同时对课本上与摩擦力相关的知识点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再比如复习胡克定律实验时,直接观察到弹簧变形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形象地理解胡克定律的应用原理,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所以,实验复习是复习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实际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三、重视习题训练,实现举一反三

在复习工作中,不仅仅是对知识点进行重温与总结,更要对习题有一定的加强训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真理。”因此,教师要通过适量的习题练习来巩固对知识点的掌握。但是在习题练习中要特别注意一点,那就是切勿使用题海战术,这样的方式极大地消耗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但是取得的收益与付出不能成正比,做到“少而精”与“举一反三”是最重要的。比如,复习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针对相关的习题可以只做两三道有代表性的,然后变换题设条件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并且错题练习也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错题的总结,把做错的题目总结到一个本子上,针对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再把正确的过程与思考思路写在一旁,在每次的复习中重温错题,从错题中不断产生新的智慧,让学生再也不犯同样的错误,避免错误的重复发生。

总而言之,复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实时适当地进行调整与优化,特别是在最后冲刺阶段,实现对知识要点与解题方法的筛选与整理,帮助学生的物理学习上升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胡占华.浅谈初中物理总复习阶段教师指导的策略[J]. 学苑教育,2014(14):66.

[2]张传城.浅谈初中物理总复习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2(1):33-35.

4.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笔记 篇四

1.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转变成了多少其它形式的能。

2.能量的转化:

电灯亮:电能转化为热能,再由一部分热能转为光能。

电动机转: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池充电:电能转化化学能。

光电池工作:光能转化为电能。

3.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计算公式:W=UIt

电压

1.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2.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3.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电功的计算

对于一般情况下,电功的计算式为W=UIt;从式中可以看出,电功的大小与电压、电流的大小以及通电时间有关.根据电流的定义式I=Q/t,可以得W=UQ,对于纯电阻电路,利用欧姆定律I=U/R,代入W=UIt可以得W=(U^2/R)t,若将U=IR代入W=UIt可以得W=I^2Rt。

(1)W=UIt:这是适用于计算一切电流做功的公式,它是由实验得出,但在具体计算中用得不太多。

(2)W=UQ:在(1)式中,将代入即可得到该式.凡涉及由电量求电功的问题,由它直接求解较为方便。

(3)W=I^2Rt:这个公式仅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反映了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功与电阻成正比.因此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流经电阻大的那个用电器做功多.该公式常用于串联电路电功大小比较和计算。

(4)W=(U^2/R)t:这个公式与上式类似,也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反映了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电功与电阻成反比.即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电流流经电阻小的那个用电器做功多.这个公式常用于并联电路或不同电阻接入同一个电路中的比较或计算。

对以上公式,尤其是(3)(4)的应用,首先注意电路中隐含的条件,是电流相同还是电压相同,然后再选用适当公式进行计算.此外,关于如何判断某一公式是否适用纯电阻电路,除了记忆以外,还可看其是否由欧姆定律推导而来.由于欧姆定律本身仅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所以凡由欧姆定律推出的公式也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电流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5.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计划 篇五

简单机械和功

机械能和内能

电路初探、欧姆定律 复习内容 杠杆

功、功率、机械效率 综合机械能及转化 热量 比热容 热值 电路初探 时间段 3.27-28 3.294.1

4.2 4.3 4.7 4.8 节数 2节 2节

机动1节 1节 1节 1节 负责人 刘燕 刘燕 刘燕 丛彩亚 丛彩亚 刘燕

电功和电热

电磁转换

信息传播与能源 质量和密度 力

力与运动 压强与浮力

物体的运动 声现象 物态变化 光现象

从粒子到宇宙

制表人:刘燕

欧姆定律

电功、电功率、电热 家庭电路 电磁转换

信息传播与能源 质量、密度

弹力、重力、摩擦力 力与运动二力平衡 压强

浮力、阿基米德原理 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长度测量、机械运动 声现象 物态变化 光现象

光的折射、透镜 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 从粒子到宇宙 4.9-10 4.11-12

4.15 4.16-17

4.18 4.19-22

4.23 4.24 4.25-26

6.九年级物理复习总计划 篇六

九年级的物理教学马上就要进入总复习阶段,由于距离中考大约只有15周的时间,学生在校不能进行补课,所以复习时间就显的非常紧张,加上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多数学生的基础掌握较差。如何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中考中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我制订如下复习计划:

一、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3月14日--5月13日)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虽然复习时间有限,但我必须保证复习的质量,在第一轮复习中重点抓好学生对基础掌握及对知识的理解,根据各知识点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以及学生后期厌学情绪逐渐加重的特点,把力学、电学放在复习的首位,之后进行声学、光学、热学的复习。复习前先给学生发基础知识试卷,让学生在家记忆,课堂提问,提高复习效率,对完不成任务的学生课后辅导。在学生对所有知识点背诵如流的基础上,教师在进行必要的`知识梳理,使知识系统化,并掌握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运用基础知识的解题技巧,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

并针对每一单元进行专题练习,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做到逐一指导。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尤其抓好边缘生的基础知识提问,对背不下来的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找他们了解原因,并指导他们记忆,让他们认识到第一轮复习的重要性。

(2)中考题中多数以基础为主,所以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抓住书本,让学生明确每一个概念产生的原因,明确书中每一幅图的物理意义,掌握书中的每一个计算公式及变形公式。会进行所有的单位换算。

(3)由于时间紧迫,在第一轮复习中不能搞题海战术,要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一道习题都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每堂课都要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及时反馈,提高学生的每一根神经,教师对于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办法,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6)注重思想教育以及和学生的感情沟通,不让学生由于复习任务重而产生厌学情绪,不断激发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让边缘生真正获得收获,学优生得到提高。

二、第二轮进行专题复习(5月16日--6月3日)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第二轮复习就是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有针对的进行复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专题:

A、力学作图、计算、实验专题。本专题大约许要5课时。

B、电学作图、计算、实验专题。本专题大约需要5课时。

C、光学作图、实验专题。本专题大约需要3课时。

D、热学实验、计算专题。本专题大约需要3课时。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每个专题的复习都要用代表性,切记面面俱到,造成学生视觉疲惫。

(2)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习题题。严格按考试说明出题,不出繁、难、偏、怪题。力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专题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分析思路,切记让学生死记硬背。

三、第三轮综合复习(6月6日--中考)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主要进行习题训练,根据中考的考试模式,配备相应的习题,在短时间内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解题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题技巧、答题技巧。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每节课的习题量、题型的难度要接近中考并略高于中考的要求,使学生有所学有所获。

(2)习题完成时教师要及时检查及时讲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4)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对于存在的知识疏漏重点联系,提高成绩。

(5)立足一个“透”字。对于典型习题要讲透;要展开;并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使学生的思维彻底得到开发。

(6)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7.浅析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篇七

关键词:九年级数学,数学复习,中考复习

复习是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尤其是对于面临中考的初中生而言, 更是需要对复习给予重视。对于九年级数学的复习而言, 具有特殊性。九年级数学, 不仅要进行新知识的吸收, 同时还要对新知识进行复习, 更要准备整个初中数学课程的复习。这样对于一些数学底子比较差的学生而言, 会倍感沉重。但是, 换个角度来想, 复习又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过去的不足进行弥补。所以,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们而言, 学好数学, 复习好数学, 自信面对中考, 就要能够吃苦, 进而加上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 这样曾经不懂的知识也可以得到完善, 而新的知识也能够加以巩固。那么, 如何制定有效的科学的复习策略, 成为了当前九年级学生的首要任务。

一、重视新知识的学习%减轻未来复习负担

不管是数学基础好的学生还是不好的学生, 首要的精力都应该放在对新知识的学习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 可以适当地进行调整, 但是都要以新知识的学习为主。有些学生在面临中考的时候有些沉不住气, 开始着手复习, 不管上课还是下课, 都在复习过去的内容, 甚至对于新的知识不管不顾。这样会造成旧的知识点虽然已经着手复习, 但是一旦间隔久了就会发生遗忘, 而新的知识却成为了负担, 尤其是九年级的知识要比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更深更难一些。学生把这些都归为复习一类, 必然会造成负担加大, 心理压力过大。那么, 最为科学的方法就是, 要以新知识为重点, 把新内容学好, 并进行适当地练习与复习, 保证九年级的教学内容不成为复习时的负担。在学习新知识点的时候, 可以先进行预习, 然后再进行及时的复习, 这样做的目的就可以实现减负。不让新的知识点成为复习的压力, 也是一种非常有效而科学的复习方法。

二、复习要讲究方法%不能盲目题海

数学的学习一般都是注重练习与复习, 预习属于每个学科都需要的过程。因为要想彻底掌握数学的知识, 比如其中的概念定义以及解题方法, 就必须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完成。可以说, 练习是学习数学的良方。但是, 就因为重视练习, 也让很多学生们步入了题海的误区。在初中数学的自习课上, 可以很容易看到学生们抱着一本本的习题在疯狂的做。当然, 做题练习是好事,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切记题海战术。做题是最需要方法的, 尤其是数学的学习, 更是需要掌握数学方法。有很多数学思想, 都是需要学生们掌握的。在这里值得强调, 掌握一种数学方法, 是需要不断地练习的。但是不要把已经掌握了的方法, 还在重复的练习, 这样相当于在做无用功。在学生中, 存在一种很怪的现象, 就是学生们在做练习册的时候, 总是习惯从头开始做, 不管这题的内容, 涉及的数学方法。其实, 在做题的时候, 完全应该先对试题进行简单的浏览, 然后思考哪些题涉及了哪些数学方法以及数学思想。如果一些试题的方法已经非常娴熟, 就没有必要重复地去做。还有一些比较简单的试题, 更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做。所谓讲究方法, 就是要以做题的方法出发, 做一道题能够总结出一类题的解题方法, 直到最后能够总结出一套解题的方法为止。所以, 建议在最开始的复习时, 应该先采用分层次复习, 也就是说, 要按照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练习。在不断地练习中, 把每种方法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扫除知识点中没掌握的盲点。然后再进行巩固训练, 对于自己还欠佳的地方进行加强练习。最后, 做的是整套的练习, 可以买一些中考真题, 进行考前模拟训练, 可以进行计时作答, 让自己体验中考的感觉。

三、复习时间的安排

步入九年级, 就等同于面临中考。再也没有了七年级和八年级时的轻松, 每当提到中考, 学生们就会产生一种比较压抑的情绪, 就像要面临一场战争一样。考试确实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战争, 那么作为考生而言, 要在战争开始之前, 做好充足的准备, 才不至于在战场上手足无措。那么, 在中考前这一年的时间里, 学生们应该怎样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呢?每年的中考前夕, 都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些学生每天看起来都很累, 应该是每天熬夜造成的;而有些学生却神清气爽, 学习也倍感轻松。当然, 这和每个学生的基础有关。但是, 还是和时间的安排有关系。首先是大方向上的安排, 在九年级的上半年, 主要要对新课程进行掌握与复习, 而下半年开始就应该着手整个数学课程的复习了。其次, 要进行复习时间上的细化。可以进行每个月的复习时间与计划的制定, 比如在初期的时候可以主要对概念以及定义进行复习。时间规定为每天一个小时, 随着中考时间不断的临近, 就可以增加时间的控制, 可以每天两个小时进行真题的练习。在临考前三个月, 作为复习的重点时期, 每天都要进行全面的复习, 从基本知识点到解题方法, 再到解题时间的控制等。当然, 要注意提高复习的效率, 复习的时候精神要集中, 不要浪费时间和耗费时间。否则即便每天都学的很晚, 效果依然不好。高效率加上时间的合理安排才是数学复习的上策。

九年级数学的学习更多侧重了复习, 而复习的侧重则要在于解题方法与时间的把握上。有中考作为背景, 让九年级数学的复习更加具有重要性与特殊性。初中生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策略的制定。虽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复习计划, 但制定计划一定要有可行性, 不然再好的计划也都是空谈。再者, 计划制定好后要进行落地式的复习, 不要让计划成了空谈。总之, 复习是九年级数学的主旋律, 能否把握好复习的时间, 在面对中考的时候泰然自若, 就要看学生们的自我态度以及复习策略的科学性。掌握合理科学的复习策略, 并踏实认真的进行复习, 就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艳军.九年级数学教学心得——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 2011, (64) :74-75.

8.九年级语文复习纵横 篇八

一、复习即是学习

复习是学生学习的延伸,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我们以前的考试没有特别注重的。以前的考试特别是中考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学生中考时如临大敌。《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下的中考应是学生再学习的一种学习经历,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完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手段和策略。

现在各地中考题的考题设计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的引导。基础板块的考察强调语文积累和文化沿袭,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从发展的角度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如近几年各地中考题中都出现了“语义积累和语文表达”“古诗文的默写和理解”等题型。上述笔者所拟模拟题(为叙述方便,后皆叙述为“模拟题”)的第一道题就强调了这一特点。

“现代文阅读”一方面注重阅读材料的教育性和生活性,意图通过学生对材料的接触对学生进行再教育,学生从中锻炼解读自己和解读生活的能力。如“亲近自己的双腿”教育学生要与生活抗争(2002年上海题);“木笛”,一种民族精神的感染(2002年河北题);模拟题中的“天亮是从自家窗口开始的”一段教育学生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另一方面,注重通过接触体验阅读材料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如模拟题中阅读题包含了整体感知能力,搜集有用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解读生活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考查。中考阅读题在知识与能力中提高能力,在过程与方法中注重体验的趋向十分明显。

“现代文阅读”一方面注重材料的教育性和文化沿袭性,如模拟题中《三峡》选段;另一方面则强调字词积累和语言运用,如模拟题中第1题和第2题。注重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角度拟制文言文阅读试题,暗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常规方法。写作设计方面,形式上中考作文绝大多数省市采用话题作文,为学生自由表达和有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创造了条件;从写作内容上,各地中考作文侧重从关注自我、关注社会、关注成长、关注环境、关注社会等角度拟题或对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模拟题中作文题的设计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

二、复习即是积累

语文学习讲究积累,复习是其中最好的一种积累方法,语文复习绝不是方法的演练,而是知识能力、方法思维再积累的过程。语文中考题通常是四大板块:语文积累与语文表达;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语文积累与语文表达突出基础积累和文化积累,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文化沿袭特点。现代文阅读从选材上侧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审视和矫正,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积累。文言文阅读侧重强调学生的文化积累,注重语文的文化沿袭。写作方面不但表现了书写和表达的再积累,更多地表现在学生调动生活积累的过程和方法上。复习是针对中考的一种学习,中考强调积累必然要求我们在中考复习中强调积累。

三、复习即是发现

9.九年级物理上期期末复习计划 篇九

邓宝娟

一、复习内容

第十一章至第十七章

二、复习时间

即日起至1月15日

三、复习安排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过关周,重点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公式的基本运

用。

第二部分· 阶段性练习及自测周,重点检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第三部分· 综合考练周,重点是针对考点的查漏补缺。

四、学情分析:

针对基础薄弱,知识掌握度差,没有领军人物,大多数同学能学习,但缺乏主动

性。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答题规范性很成问题。所以复习中要降低求,抓基本概

念的记忆的落实检查,和常考知识点的训练,要通过复习提升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题的准确性。

五、复习具体措施:

1、梳理知识,形成结构---便于记忆;

2、重点内容,细讲多练---技能知识需要过手、过脑、过心;

3、注意纠错,规范习惯---易错点是难点,找出错误,分析原因,规范格式,养

成习惯

4.综合练习,评讲拓展---练中记忆,练中巩固,练中知新,讲中纠错,讲中

10.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复习精选 篇十

初中的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复习精选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二、重力

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三、摩擦力

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的分类:

1、静摩擦: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没有发生相对的运动。

2、动摩擦:(1)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2)滚动摩擦:轮状或球状物体滚动时产生的摩擦,通常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

四、杠杆

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动力:作用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作用在杠杆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三种杠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五、其他简单机械

定滑轮特点:(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滑轮组:

1、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F=G/n(G为总重,n为承担重物绳子断数)

2、S=nh(n同上,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3、奇动(滑轮)、偶定(滑轮)。

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作用在轴上费力。

斜面:(为了省力)斜面粗糙程度一定,坡度越小,越省力。

应用:盘山公路、螺旋千斤顶等。

11.浅谈九年级数学复习 篇十一

关键词:自觉进入角色;备好课;少教多学;指导;信息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63-01

一、规定目标,促使学生自觉进入角色

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问、学生答。讲听写抄问答应该是许多教师上课的概括。复习基础知识时,如果采取教师罗列知识点,提炼方法和技巧,势必会造成学生等靠的习惯。教师泛泛而谈,学生掌握也不牢靠。教师应让学生先做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罗列知识点,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促使学生自觉进入复习角色。开始时学生可不习惯,教师要加强示范引导,教会学生串线的方法,经过几次尝试之后,学生自己总结的可能比教师罗列的还更全面,更完备。课堂上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在探究中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备好课,不片面追求复习进度

教师备课时要善于串联知识,将有共性的,或者同类型的知识通过类比,或者引申变式,融为一体。教师应当宏观调控节奏,讲解应当做到详略得当,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做到有的放矢。

1.备课中应当发挥集体的力量,将集体备课与合作备课与个人钻研相结合。让所备课能真正能指导本班的实际教学。教师应当先把要讲的和学生要练习的例题和习题先做 一遍,再看学生目标练习中集中的问题,明确课堂引导的重点。

2、选题精典,以少胜多

初三数学复习中不能大搞题海战术。教师应将知识要点复习到位,思维方法,解题技能训练到位,少做几个题又何妨。讲得多练得多还不如教会学生重点掌握几种典型题型还实用。

三、提高上课艺术,采用“少教多学”

“少教”就是精心设计每课的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觉得“有劲”,于是产生“愤”与“悱”之情,从而津津有味地与教师一起“探索”、“研究”。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发现”,学会了知识。这种“少教”即“精教”、“精讲”。教师是全课的主导者、组织者、指挥者,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努力摘到苹果,尝到成功的喜悦。“少教”不是越少讲越好,而是讲在关键处,力用在刀刃上。关键部位要讲深讲透,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懂知识产生的背景,应用范畴,与它相近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多学”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多种多样的练习中,帮助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学懂、学会、学透各种知识。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不断领悟的过程。只有通过多次的基本练习,得到初步掌握;再通过拓宽,加深达到“举一反三”;然后通过变型练习,达到触类旁通。真正起到学者无心,教者有意,潜移默化的作用。

“少教多学”能使学生学得懂、学得会,学得好,学得快,教师把问题当堂解决,使学生懂得怎么学。这种师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思想值得提倡推广。“少教多学”要取得成功,需要“两高”的前提,第一是教学质量,第二是学习质量。教师会教善教与否决定教学质量,而学生的厌学、不学或者求知若渴则影响学习效果,彼此互为因果。 “少教”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一定要比“多教”的高。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上课必须体现‘三为主原则,精讲精练。教学上应在精上下功夫(精讲﹑精练﹑精心选题);在点字上做文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落实知识点);在能字上下大力气(计算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迁移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书面表达的能力等等)。

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里,让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解放他们的个性。莘莘学子从中学到的绝对比教科书的圈定内容还要宽广和精深。多学的不仅是知识的认知,还有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团队的协作、个人信心的培养,都对学生大有裨益。

四、实施学法指导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复习,教会学生自主复习合作复习,变被动复习为主动复习。让学生手﹑眼﹑口﹑耳﹑脑并用。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如何实施学法指导呢?我认为:一是要体现学法的科学性(适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适应性(一种学法能迁移到解决同一问题,而非只能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易记性,可操作性;二是要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做到有计划;有次序地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三是要辅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创新.这样,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不断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使之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四是要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习惯: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好学生往往不拘细节,复杂的题目做得好,简单的题目会犯一些低级错误。这些同学平时遇到计算量大的题目往往不去认真验算,养成等答案的习惯。考试时一旦非得自己动手就会心慌出错。而且,有时为了增大课堂容量,我们重分析过程而轻视了对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看得懂也听得懂,但一旦让他自己操作又不知如何下手。证明题表述不严谨——跨大步的现象非常严重,考试时势必会吃亏。教会学生平时养成严谨认真负责的习惯,也是教会学生学会自己对自己付责任的一种行为表现。

五、树立信息意识,盘活资料

一位名人说过: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的博学多才才能引导学生到达成功的彼岸。作为我们工作在第一线的初三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调动起自己的听觉功能,视觉功能。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信息眼,信息耳,树立信息意识,密切关注现代传媒中的有关联考的最新信息,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资料,研究各种教辅读物和报刊杂志上的新题型,结合教研会的精神,把握考题的新动向。教师要关注新闻热点,从中编撰一些应用题和探索性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它可以减少学生对中考题的陌生感、新奇感。从而有效地克服学生考试怯场的心理……道听途说不足为凭,但来自权威人士,权威部门的信息和观点,决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定要加以认真研究,最好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编选一些合适的题目进行适应性训练和针对性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在初三数学复习中有的放矢,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闭目塞听,抱着老本本复习,只能会事倍功半,误人子弟。

12.九年级化学方程式总复习教学 篇十二

一、化合反应

1.以单质与氧气的反应为主, 其生成物为氧化物, 如S、P、Fe、C、H2等与氧气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略) 。

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生成酸, 如

CΟ2+Η2Ο=Η2CΟ3

某些金属氧化物与水的反应生成碱, 如

CaΟ+Η2Ο=Ca (ΟΗ) 2

二、分解反应

1.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

2Η2Ο2=ΜnΟ22Η2Ο+Ο22ΚClΟ3=ΔΜnΟ22ΚCl+3Ο22ΚΜnΟ4=ΜnΟ2Κ2ΜnΟ4+ΜnΟ2+Ο2

2.以下两个也很重要。

2Η2Ο=2Η2+Ο22ΗgΟ=ΜnΟ22Ηg+Ο2

三、置换反应

以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的反应为主, 主要运用知识点是金属活动性顺序。

1.位于氢前面的金属可与酸反应置换出酸中的氢, 如

Fe+2ΗCl=FeCl2+Η2

(铁参与的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即+2价铁盐)

2.位于前面的金属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盐 (溶) 溶液中置换出来, 如

Fe+CuSO4=FeSO4+Cu

3.还有氢气、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如

Η2+CuΟ=Cu+Η2Ο

3C+2Fe2Ο3=4Fe+3CΟ2

四、复分解反应

1.以酸碱盐之间的反应为主, 反应能发生的条件为反应物有酸可不溶、无酸须都溶 (指溶于水) ;生成物有沉淀、气体、水三者之一生成。写生成物时, 抓住阴阳离子交换, 化合价为零。如

(反应物有酸可不溶CaCO3, 有气体、水生成)

附沉淀记忆歌诀:钾钠铵盐硝酸盐都易溶, 碳酸盐微溶镁, 硫酸盐不溶钡 (且不溶于稀硝酸) , 盐酸盐不溶银 (且不溶于稀硝酸) , 钾钠钡钙碱可溶。

2.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生成水和盐, 如

6ΗCl+Fe2Ο3=2FeCl3+3Η2ΟΗ2SΟ4+CuΟ=CuSΟ4+Η2Ο

五、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该类反应主要是一氧化碳夺取了金属氧化物中的氧, 生成二氧化碳和单质金属, 如

3CΟ+Fe2Ο3=2Fe+3CΟ2

六、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非金属氧化物 (具备条件为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与碱的反应, 该类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如

CΟ2+2ΝaΟΗ=Νa2CΟ3+Η2Ο

七、含碳、氢 (或碳、氢、氧) 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3.九年级物理复习笔记 篇十三

一、测量的初步知识

简单的运动

总第 教案

教学目的: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2.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3.常识性了解长度测量的有效数字。

4.常识性了解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5.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7.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概念。

8.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能应用它计算速度、路程、时间。

9.知道什么是平均速度,能计算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路程、时间。

10.会用钟表测时间。会测平均速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2.匀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概念。

难点:1.有效数字及误差的初步概念。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类型:复习课 课时:总4课时 教学过程:

1.知识点复习:

2.要点点拨: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为便于记忆,将其总结为五个字:认、放、看、读、记。“认”即认清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分度值;“放”即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量直线,刻度部分要贴近被测长度;“看”即视线与尺垂直;“读”即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即正确记录没量结果:数值和单位。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自然界中万物都在运动,大到天体,小到原子、电子都在发生位置变化,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即运动是绝对的。而我们平常所讲的运动和静止却是相对于某个物体而言的。如:车站上的朋友看到你随车远去,但你却看到车站及朋友逐渐离你而去。在高速行驶的列车内,乘客们跟坐在家里一样下棋、谈话,即乘客仍相对静止。由此可见,任何一个物体对A物体位置变化时,对B物体的位置可以不变化。对任何物体位置不发生变化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参照物的含义和作用

为了确定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先选定一个假定是不动的物体作参照,以对参照物的位置来判断物体位置是否变化。必须注意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参照物不同时,观察到的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会不同。

由于人们生活在地球上,通常讲的运动和静止都是以地球为参照物,但并不能由此就认为只有地球才能做参照物。

(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最重要特征是:物体运动时快慢不变,方向不变(指对同一个参照物)。由于方向不变,因此运动路线表现为直线;由于快慢不变,因此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简而言之,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化的运动,是最简单也是最理想的一种机械运动。

(5)速度的概念

速度是反映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各种机械运动的类型就是由速度来决定的。速度不但有大小且还有方向。速度大小,方向不变的运动就是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运动就是变速直线运动;对于速度方向变化的运动都属曲线运动。只有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的运动才能称为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

(6)速度公式及单位

比较两个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像运动会赛跑,比较相同距离内的运动时间;另一种是像运动员体能测试,比较相同时间内的运动距离。为了能在任意条件下都能比较快慢,物理学上定义: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即速度。当物体运动时间、路程都不相等时,就先将其约束到每1s,每1min,每1h等来比较其路程大小,因此速度计算

速度单位国际上常用单位是m/s,应读作“米每秒”,而不要读作“每秒多少米”。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km/h.

总第 教案

(7)平均速度的概念

实际运动大都是变速的。引入平均速度是将变速直线运动简化为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必须注意:①用平均速度反映平均快慢程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内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就没有意义了。②实际生活中所提及的速度都是指平均速度。③平均速度的计算

总时间。④平均速度不是速度平均值。3.典例分析:

【例1】某次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中忘了写单位,请给它补完整。

(1)一节1号电池高约0.6______。

(2)人正常步行时,一步长约0.6______。

(3)活动铅笔细笔芯直径约0.6______。

【例2】某人用学生三角尺测同一个木块长度时,记录下五组数据: 6.78cm,6.74cm,6.771cm,6.93cm,6.75cm。其中哪几个数据的记录是正确的?平均测量值是多少?

【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有误差。

B.测量时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C.误差是由于没有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D.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消除误差。

【例4】用皮卷尺测量球场的宽度,记录的数据是25.36米,这个皮卷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 ]

A.1毫米 B.1厘米 C.1分米 D.1米

【例5】如何利用刻度尺测出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例6】怎样测出硬币的直径?

【例7】有四位同学先后用同一把最小刻度值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理课本长,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 [ ]

A.25.7厘米 B.2.57毫米 C.25.74厘米 C.0.25米

【例8】一首歌中唱道“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后句中物体运动的参照物分别指什么?

【例9】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 ]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判定

【例10】大勇坐在操场看台上,小华看到大勇向北运动,小红看到小华向北运动。在大勇看来:[ ] A.小华向南运动,小红向北运动;

B.小华、小红都向北运动;

C.小华向南运动,小红静止不动;

D.小华、小红都向南运动。

【例11】下列物体运动最快的是 [ ]

A.4h内通过160km

B.10s内通过了100m

C.1h内通过1.2×106cm

D.1min内通过1000m 【例12】车正常行驶速度是54km/h,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是5m/s,汽车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______倍。若它们都运动相同距离时,汽车需1.5h,则自行车就需______h. 【例13】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例14】如果火车钢轨每根长25米,在1分钟内听到车轮和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72次,火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例15】南京长江大桥正桥长1600m,一列长250m的火车匀速行驶通过正桥的时间为3min5s,求该火车全部在正桥上行驶的时间。

【例16】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的过程中,前三分之一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60千米/小时,后三分之二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30千米/小时,求在全程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例17】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火车的速度是25米/秒,火车A行驶到车站前某处鸣笛,5秒钟后车站的人B听到火车的鸣笛声,求:

①再过多少时间火车经过车站;

②若车站的人听到笛声后,立即沿平行铁轨的公路以5米/秒的速度向火车跑去,火车与人相遇之处距车站多远。4.学生练习:(1课时)

课堂完成单元复习训练资料一:《测量的初步知识和简单的运动》 课后完成:《王中王·中考复习》专题一、二

上一篇:入党表现下一篇:乡村教师节的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