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开始作文

2024-11-11

从阅读开始作文(共9篇)

1.从阅读开始作文 篇一

改变,从阅读开始

改变,从阅读开始?阅读能改变什么,能够使眼睛更加近视,使我们带上度数更大的眼镜。阅读能改变什么?能够在大老粗面前断章取义地咬文嚼字,使他们来仰视我们。这只是读死书,不是阅读。阅读是读者同作者思维相互交流,冲撞,融合的过程。有时候甚至我们跳出作者的思维,达到一种更为神奇的境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变,从阅读开始。

读死书,不能改变什么。读死书,就好像消化不良时,还在不停地吃。那么,它只能使你更加地笨,更加地傻,跟{乐}读更远。阅读是对我们思维的锻炼及个人情操的陶冶。你是否记得在那纷乱的年代,在内忧外患的压迫下。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在北大的图书馆内,同马克思打成一片。通过阅读,他深入研究马列主义。因为阅读,改变了他的思想;因为阅读,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阅读,解救千千万万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劳苦大众。所以,阅读是让我们变通的读,辩证地看。

很多人,听过这样一句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可惜,他们忙了一辈子,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读书不一定能给你财富。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至远。我们阅读最好是,抱着一颗宁静的心,淡然地去看待得与失。如果说想在书中找到美女,得到黄金屋我还是劝君一句:你来错了地方。书,文字,文章只能给你知识,锻炼你的思维。谈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公式[C=k*n%*m%]【其中C为你获得金钱,或者一切外在物质享受的系数。K为所有外在的质。N等于你所接触的物的系数,M为你的接触物同外界的耦合度。】也就是你要成功就必须拥有天时,地利,以及你的内在的能力。这三者之中,阅读,仅仅只是你获得内在能力一种方式。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用书。这样,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阅读是可以改变我们内在涵养,但不能成为成功的充分条件。这也是好多大文人,潦倒,贫寒的某方面的一个解释。

阅读,改变生活,生活引导阅读。阅读其实就是你,我,他的心灵生活;生活本质等于你,我,他的现实阅读。生活是阅读,阅读是生活。我们是否记得【你站小窗前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那一副诗的画卷。现在当我们再来回味时,我们骤然发现,当我们在阅读别人的故事时,别人也在阅读我们。这就好比是,生活与艺术的辩证与统一的关系。艺术源自生活,但却高于生活。阅读使我们艺术地生活。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我们被压地喘不过气的时候,你想过没有,你的这些烦恼,其实在好几千年前,哲学家早早的给你答案了。只是你没有去阅读而已。

曾经,因为阅读,我落泪了;曾经,因为阅读,我生气了;曾经,因为阅读,我恋爱了。阅读改变我的心,我的思维,我的理想。那是我第一次读【红楼梦】不知道为什么,晴雯,这个女孩地率真,勇敢以及美丽深深得刻我的心里。当他们陷害她时,我好生气!就当在她一个人慢慢地等待死亡时的无助,痛苦好像刀一样割着我的眼睛,泪,忍不住的落下。如果,将来,有一天我的宿命,注定是失败。那么,我也要去反抗。我要去争取,去获得勇敢!

我们是否记得这十几年来,我们是不是从一天长大的,是不是一天成熟的。我们不会因为一天吃饱了,吃好了,我们就长胖了,长高了。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得,天天吃好,天天吃饱,才有可能长高,长胖。其实,我们阅读,也是相同的道理。你今天读了一篇好文章,你的阅读能力不可能就有实质的提高。我们照样得天天读,这样再有实质地突破。这就是唯物主义中重要的一条,由量变到质变过程,我 以上是我以唯物主义的思想进行粗略的描述而已,没有真正的意义。我只是想说明,我们阅读是一个持久的变化的过程,没有一定量的积累是不行的。但是,我们需要辩证的看待,我这里说的量是在质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积累的。

现如今,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广义的阅读使问题得到解决。现在,改变,从阅读开始,已不是我们狭义地认为读书本来改善我们的文化知识,而是通过我们的体验来获得经验与知识。真正做到从学知识到用知识,从读书到用书的转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让我们用手去阅读机器,用笔去阅读文学,用实验阅读理化生。这样我们大学生就不怕就业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所学的知识同现实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真正地阅读社会,阅读生活。阅读从现在开始改变,改变,就会从阅读开始!

因为阅读,世界与我们的距离改变;因为阅读,伟人离我们更近;因为阅读,思想真在发生质变。当我们对前途感到迷茫时;当我们感到无路可走时,请你走进阅读,他会引导你走向光明。阅读好像我们的心灵眼睛。当我们看不清这世界时,请你换一双眼睛,换一个角度,你会发现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哦!

一缕夕阳,透过窗子;一丝清香,滑过鼻尖。品一杯卡布基诺,嗅一页唐诗宋词。这一刻,你是否能感受到世界,因阅读而改变。

2.从阅读开始作文 篇二

阅读教学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乱象, 与语文教师缺乏专业素养, 不能较好地解读文本, 不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出及时有效的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积累学养, 走到文本的深处

阅读是一种专业, 文本表层的意思谁都读得出, 而“潜”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以及“作者是如何表达的”“为什么用这种方式表达”就需要一种专业的眼光了。这种“眼光”是可以培养的, 是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比较, 以及多种学养的积累而不断提高的。

《去年的树》 (人教版四上) 是日本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话。课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小女孩告诉鸟儿, 它要找的火柴“已经用光了, 但火柴点燃的火还在那盏灯里亮着”时, 文中写道:

鸟儿睁大眼睛, 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 它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 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就飞走了。

联系全文, 我们就会发现, 这些文字虽然简单, 但鸟儿与树的万千情意都凝聚在两个“看”字里面了。

当鸟儿“睁大眼睛, 盯着灯火看”时, 她都看到了什么?她是否看到了曾经和树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她站在树枝上, 天天给树唱歌。树呢, 天天听着她唱?她是否看到了曾经那么高大强壮的树, 撑开好大的一片绿荫, 为她遮风挡雨?她是否看到了树被“伐倒”, 被“拉到工厂里”, 被“锯成无数根细条条”的一个个场景, 她是否看到了树的表情?

这样一个眼神, 有惊讶, 有悲伤, 有不解, 有失望, 有坚强……却都化作鸟儿的一首歌, 唱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 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就飞走了。”这里的“看”字, 又有着鸟儿怎样的心声呢?我们是否听到:

“愿这灯火永远不要熄灭, 永远在这里亮着吧!”

“我要为你点燃的每一盏灯火唱歌, 你一定可以听到。”

“无论你在与不在, 我们的爱都在那里了。”

“虽然你离开了我, 但我知道, 你是为人类去照亮, 我不会忘记你的。”

是啊, 谁说这篇童话只有伤感和遗憾?新美南吉曾说:“我的作品寄托着我的天性、性情和远大的理想, 假如几百年、几千年后, 我的作品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同, 那么我就可以从中获得第二次生命。”除了鸟儿对诺言的信守, 对友情的珍重, 这篇童话, 在树的身上, 或许也寄托着新美南吉的理想和追求吧!

一棵树, 当他还是很小很小的树苗的时候, 或许他就梦想, 当他长大了以后, 能够被伐倒, 去装饰华丽的宫殿, 被做成高高的桅杆, 装到大船的上面, 挂满鲜艳的旗子, 扬帆远航。一棵树, 在他很小的时候, 或许他就憧憬着将来被切成无数根细条条, 做成无数根小小的火柴, 被人类划亮, 去点燃许许多多小小的灯火, 照亮许许多多灯火下面读书的男孩和女孩, 照亮他们通往未来的路。又有谁知道树的理想呢?

这团火看起来虽小, 哪有那片绿荫大呢, 但那片绿荫遮满了也不过几平方米的阴凉, 可无数的火柴, 无数的灯火照亮的是无数的人的一生和未来。于是, 无数的人, 用他们的智慧, 用他们的良知、才能, 就把一个星球给装扮了。这团火它小吗?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团火, 来自于那棵绿色的生命。

这篇童话是一首爱的诗, 一首生命的赞歌。全部的解读, 来自两个“看”字, 来自新美南吉那朴素的叙述。这种情到至深时的“朴素叙述”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 是新美南吉的大家手笔。而要读出这朴素背后的丰富, 就需要我们了解新美南吉, 需要我们阅读他用短短29岁的人生书写的那些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而被全世界的读者所阅读的童话作品, 需要我们了解童话, 了解童话中的哲学。有了这样的学养和积累, 才能走到文本的深处, 有了这深处的凝望, 才能在课堂上, 无论出现怎样的“意外”, 都能点石成金, 化腐朽为神奇。

二、关注形式, 体会表达的奥妙

阅读是一种专业, 善读者总是能够通过文本内容, 读出文本的表现形式。阅读教学的意义就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语言下面潜在的表达智慧, 发现作者驾驭语言形式的才华。

如《姥姥的剪纸》 (苏教版六上) 中, 有一段话这样描绘姥姥的心灵手巧: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 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 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 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 人物、动物、植物、器物, 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 剪猫像猫, 剪虎像虎, 剪只母鸡能下蛋, 剪只公鸡能打鸣。”

这段话中, 姥姥的手巧表现在哪里, 学生一读便知, 但两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 就需要教师的指点, 而第二句乡亲们夸姥姥的语言更是需要点拨才能读出其中的奥妙。

江苏的刘广祥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解读的:

师: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姥姥剪纸技艺十分高超?

生:我从“你姥姥神了, 剪猫像猫, 剪虎像虎, 剪只母鸡能下蛋, 剪只公鸡能打鸣”感受到姥姥剪纸技艺十分高超。这里的一个“神”字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姥姥的剪纸技艺不是一般的高, 而是达到了人力所不及的程度, 太高超了!

师:是的, 一个“神”字高度凝练地说明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有谁发现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生:这句用了夸张的手法, 因为剪出的“母鸡能下蛋”, 剪出的“公鸡能打鸣”, 都是不可能的事, 太夸张了!

师:是呀, 明知不可能, 但听起来却又不像是在说假话, 倒让我们对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印象极深!这就是夸张。咱们能不能学着乡亲们的样子, 来夸一夸姥姥的剪纸呢? (出示:你姥姥神了 , 剪______像_____, 剪_______像______, 剪____能_______, 剪________能______。”

生:你姥姥神了, 剪老人像老人, 剪小孩像小孩, 剪个小伙力气大, 剪个姑娘笑哈哈。

师:你夸的是姥姥剪的人物, 语言很生动, 不错。

生:你姥姥神了, 剪猪像猪, 剪兔像兔, 剪只小狗汪汪叫, 剪只猴子能爬树。

师:你夸的是姥姥剪的动物, 也很形象。但刘老师觉得, 乡亲们更会夸人。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剪猫像猫, 剪虎像虎, 猫和虎……剪只母鸡……剪只公鸡……母鸡和公鸡……有什么新的发现?

(片刻宁静)

生:这些动物样子都很相像, 姥姥还能通过小小的剪纸把它们区分出来, 真是神了。

师:他发现, 原来乡亲们夸的都是姥姥剪得很相似的动物, 这样更有说服力。那咱们再来试试夸夸咱姥姥。首先要找到比较相似的动物, 比如, 鸭———

生:鹅。

师:马。

生:驴、骡子。

师:孔雀。

生:凤凰。

师:来, 谁来夸一夸?

生:你姥姥神了, 剪鹅像鹅, 剪鸭像鸭, 剪只孔雀能开屏, 剪只凤凰上九天。

师:好极了!同学们, 我们刚才探讨的这两句话都在第二自然段中, 都让我们体会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那么这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片刻宁静)

生:前面是直接写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后面是通过乡亲们的赞叹来写。

师:哎呀, 你很不简单呐, 作者正是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让我们感受到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由发现“夸张”, 到两次“夸姥姥”, 再到“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表现形式的奥妙, 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层层深入地解读文本, 学习阅读。在这一学习过程中, 课堂多次出现“片刻宁静”之后的“朵朵花开”, 这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的不断自我超越, 是课堂最好的风景。

读出文本写了什么, 研究文本是怎么写的, 思考文本为什么这样写, 是解读文本的三个层次, 也是阅读教学的正务。聪明的语文教师总是善于透过文本的内容看到文本的形式, 让学生在不断的发现中体会语言表达的奥妙。

三、辨清文体, 读出丰富的信息

不同文体的文章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 阅读方法也有所不同。文体模式为善读者提供了阅读的方向, 使之能按照艺术的规律来阅读, 这是阅读具有专业性的又一表现。没有文体意识的阅读, 只能浮于文本的表面, 不能深入其内里, 把握其精髓。

《普罗米修斯》 (人教版四下) 是一篇神话故事, 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敢于为人类幸福而反抗众神之主宙斯的英雄形象。他热爱并同情人类, 为了给人类带来光明与幸福, 宁愿忍受肉体的煎熬, 被缚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终日忍受风雪的欺凌、烈日的炙烤和鹫鹰的啄食, 英勇而悲壮。

神话的特点是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 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赞美、呼唤人间真情。阅读此类文学作品, 首先要理清故事情节, 准确分析作者所创造的人物形象, 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浙江的王崧舟老师牢牢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教学, 仅以他在教学中运用“想象”解读文本为例, 管窥阅读教学的“术业专攻”。

课文开头两段陈述了人类“没有火”和“有了火”两种不同的情况。王老师让学生找出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画面, 并据此展开丰富的想象。从“只好吃生的东西”想象吃哪些生的东西, 想象天天吃生的东西的感受;从“无边的黑暗”想象人类都看不见什么, 想象听到野兽的叫声时人们心里会怎么想;从“烧熟食物”“驱寒取暖”“驱赶猛兽”等语言, 想象人类都在用火干什么。当一个个生动、鲜活, 或恐怖, 或祥和的鲜活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 文字就有了画面感, 有了丰富的情感, 学生也就理解了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铤而走险的原因。

怎么理解“死死锁住”“没有尽头”“啄食肝脏”“又长出来”这些词语的含义?王老师没有让学生正面解释它们的意思, 而是运用想象, 不断丰富这些词语的内容: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他饿不饿?渴不渴?冷不冷?累不累?困不困?但他为什么不吃?不喝?不穿?不歇?不睡?

100年有头, 1000年有头, 10000年有头, “没有尽头”那是何等漫长的煎熬!

鹫鹰啄食的是肝脏, 那是一个天神身体里面最柔软、最敏感的部位。

又“长”出来的仅仅是肝脏吗?那更是一份新的痛苦。

当这样的解读深深触动学生心灵的时候, 课文中的词语便有了色彩, 有了动感, 有了新的意义。

想象可以让文字变成画面, 让文字注入生命, 也可以让情感飞扬起来。当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站在高高的悬崖上, 铁环死死地锁住他的身体, 鹫鹰狠狠地啄食他的肝脏时, 他坚定的眼神却凝望着远方, 凝望着大地, 他望到了什么呢?

在王老师的启发下, 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他们从普罗米修斯坚定的眼神中看到了无数个画面, 被这位伟大的天神对人类的爱深深触动。于是, 被触动的灵感便倾泻于学生的笔端, 并流出激扬的文字。

教学的结尾, 王老师让学生大胆想象如果大力神没有救下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还会不会获救?谁会救他?

学生说“也许爱神会救他”, 这样的想象或许不符合原文的“意脉”,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对小学生而言, 通过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他对“爱”与“被爱”有了理解, 对美好有了向往, 对“爱, 能拯救别人, 也能拯救自己”这样的哲学有了一些感悟, 足矣。

有人说:“神话是假的, 教学时只要把生字教一教, 并从文本中找到神话不是真的的证据就可以了, 将虚构的东西想象来想象去是没有意义的。”笔者以为, 这样的言论是不专业的, 是违背阅读的规律的。

的确, 神话都是想象中的故事, 但它的美妙是真实的, 它给我们的感动与力量是真实的, 它给读者的温暖与善良是真实的, 它的哲学是真实的, 它对学生未来人生的影响也是真实的。教师如果能够引领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学生定会从中获取感动, 获取力量, 获取精神世界的丰富。要知道, 语文, 绝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性的存在, 它更是精神之象。一个人只有精神世界充盈起来, 他的语文能力才是强大的。

3.从独立阅读开始 篇三

一些看似有道理的观点

我的朋友叶,来自中国台湾某商学院,他在市场营销方面有自己的阅读体系。一次企业家沙龙,听内地一群学者和企业家大谈商业文明,大谈宪政建设之后,他有些遗憾地说道:“我完全不能想象,一群企业家竟然在这么好的沙龙里谈论政治,谈论文明这样虚幻的东西,今天的台湾企业家在一起谈论的,永远都是利润,是如何赚取利润的方法。”

清华大学的金融学教授朱先生,在给学生讲述企业的金融问题,尤其讲述企业如何完成私募的时候,话题带到了今天的大学校长应该怎样定位。朱教授的结论很简单:“大学校长是干什么的,大学校长是为这所大学到处找钱的。”

杨鹏是内地研究中国政治生态比较有影响力的专家,他提出当下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是公共产品的缺失,这样的观点让我心仪。他偶尔会读一读我写的本土企业模式案例。见得面来,杨先生说:“你观察并写作的本土企业商业模式价值不大,尤其是在今天我们没有解决商业文明元制度的前提下,更是没有价值,中国企业哪有模式可谈?”

同样来自中国台湾的费先生和我有过一次关于媒体使命与责任的沟通。他说:“我知道内地的媒体朋友向往新闻自由,但我提醒你,台湾新闻自由之后,引来的是一大批媒体的死亡,媒体作为一个产业,它所发生的变化几乎让人接受不了。所以我劝大陆的媒体朋友多思考一些媒体的定位问题、市场的细分问题、受众的接受问题,这些技术性的问题。是媒体能不能活下去的重要问题。”

问题可能出在哪里?

上述观点放在一个狭窄的阅读范围内,应该说都正确,但把阅读范围拉开,很轻易就能看到其不足之处。现实局面正是拉开性的,阅读的范围问题无限外延,其限制无所不在。如同森所言,考察这些观点的信息基础的范围和限制数据,就成为我们的必要功课。

叶教授的信息数据哪里出了问题?我想他是用目前的阔读数据掩盖了他过去曾经储存的阅读数据。人都是容易健忘的,我想叶教授也不例外,他把台湾过去发生的历史信息丢到回收站里了。

金融学教授的阅读渠道主要来自他的专业,这种与众不同的长处经常会得到企业的回报,如此,他便很自然地把自己的信息数据放大并复制到了其他领域。我听完了他的观点以后,问了他一个问题:如果蔡元培先生还活着,你认为他会认同你的观点吗?

杨鹏的阅读数据有局限吗?他对我的工作的否定是有道理的,因为我自己经常生出工作虚妄之感。但杨的方法在这里仍然是扩大了他的个人阅读数据的价值,并用他的信息体系轻率地覆盖了我的信息体系。很多批评性工作可能都在沿用杨鹏的范式,并且这种范式的强权性非常隐蔽,隐蔽到连彻底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也意识不到。

费的信息支持我想应该来自于一家媒体的经营范围。媒体是经营单位,是企业,这是常识,但媒体是公器,也应该是常识。这么看来,从事媒体的人在阅读时,其范围更大,而限制显然要更少。这就是做一个媒体人的难处。曾经听说有人谴责默多克在东亚的投资放弃了信息自由的底线,主动迎合强权的信息限制,而默多克对此不屑一谈,他说在他的企业里,他有处理信息的自由。默多克为了利润,或多或少把自己的阅读视野主动收缩了。

独立阋攮实非易事

如此看来,做一个真正的独立阅读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坚守陈寅恪先生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就应该从独立阅读开始。某种意义上,我对中国的阅读,正是基于这样的局面而开始小心翼翼地工作:我不仅要去除来自意识形态方面的阅读障碍,也要去除来自商业方面的利益遮蔽;不仅要防止群体性的盲目阅读,更要防止个人阅读上的画地为牢。我的阅读是私人性质的,但我的阅读视野却要努力拓展。我需要选择,需要交流,也需要坚守,这其中的困难不言而喻,但独立阅读中国的快乐也在这里。

哦,中国,这苍茫的土地,这佝偻的人群,在我的眼前缓慢铺开。这熟悉又陌生的风景,堆积在历史里,我听见一个国家古老的叹息,也听见一个个具体的生命残存的悲伤。多少年过去了,我以为历史就是帝王将相和农民起义,但是今天我读到了每个人的生命和权利。是的,每个人的生命和权利,这是我阅读中国、阅读自己最醒目的路径。这是一条具有经济学意义和人文意义的优美之路,我和我的朋友们彼此喂养,结伴而行,渐渐长成了一些有常识的人。

4.《改变,从阅读开始》读书笔记 篇四

阅读《改变,从阅读开始》,就是一种震撼了,他的书中,选编了19位智者的讲话,这些智者,是活跃在上个世纪中国文化舞台的大人物,他们学贯东西,出入佛老,担当着接续中国文化慧命的历史重任。这19篇讲话是对中国文化的集中解读,有儒家、佛教、道家等不同角度,但它们实质上说的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

我对书中的辜鸿铭特别感兴趣,辜鸿铭是个怪人,一生共获得十三个博士学位,精通英、法、日、俄、拉丁、希腊、马来等九种外语,曾为六国使节充当翻译,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中国第一”。这么一位在学问上几乎全盘洋化的学者,却以一副灰白小辫、瓜皮小帽和油光可鉴的长袍马褂的打扮直到终老。

文章中,辜老谈到,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与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而这种温良,来源于同情心。他指出,在他生活的年代,中国人实际上已经变种,不再是真正的中国人了,因为几乎丧失了“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既有着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够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过着心灵生活的这样一种人。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

另外,辜老还从宗教、科学、艺术和哲学的高度,叙述了中国人的这种使民族永远年轻、让心灵与理智得以和谐的秘密的源泉,是来自于中国的文明。

5.从敬重文字开始阅读答案 篇五

①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如滔滔长河,若没有语言文字的记载和留存,无论是汉唐盛世,还是唐诗宋词,都将在后人的世界里湮灭无迹。因此,在所有的伟大发明中,最应当敬重的当属文字。

②作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符号,汉字具有神奇的魅力,间架方正,音韵优美,象形生动,表意鲜明。“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可见汉字的神奇上秉天意,中通人气,下惊鬼蜮。“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宋人吴文英将“愁”字拆分释义,便生发出天人合一的萧索意绪。

③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特点,既在纵向发展中代代相传,又在共有时空里人人互用。作为语言的符号,文字历经历史陶冶与文化锤炼,形成完整的形、音、义系统,在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在现实生活里发挥书写性灵、传递信息、协调行动、创造文明的重要作用。正因为受着语法修辞的规约,语言文字有着相对的稳定性和普遍的通用性,因此,社会成员之间才借此相互理解和沟通。

④文字一旦乱用、错用,就会闹出很多笑话。相传古时候有个文人,家里的枇杷熟了,想请朋友来品尝,随手写了请柬就让人送出去。朋友接过请柬一看,上书:“琵琶(枇杷)结果,欢迎品尝,敬请大骂(驾)光临。”朋友作诗一首,交与来人:“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若是贵府迎大骂,相会定是龙虎掐。”闹笑话尚且无伤大雅,若是错字出现在不恰当的时候或不合理的场合,麻烦就大了。比如,王三向刘四借款5万元,如果将“借于”错写成“借与”,那意思就满拧了。又如某晚报错将“僧多粥少”与“狼多肉少”含混挪用,写成了“僧多肉少”,最后招致宗教界人士提出抗议。

⑤近年来,学校教育中,对于基础的“小学”有忽视之嫌,以致很多学生文字基础薄弱,错字连篇。社会上流行的错字,以讹传讹,更不可小视。在街头巷尾的各种广告、标牌里,精品装璜(潢)、补胎冲(充)气等错别字,不胜枚举。更有甚者,网络上出现了“火星文转换器”,比如“请不要使用错别字”用“火星文转换器”一转换,就变成了“埥芣婹使鼡措莂牸”。每一个字都用的是汉字的偏旁部首,但是却古怪离奇,难以理解。

⑥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巴别塔的故事。传说,人类联合起来,准备造一座通天巨塔,上帝为了阻止这一宏大抱负,就混乱了人们的语言,让他们彼此之间不能沟通,无法会意,建塔的工作再也无法进行下去。统一的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在我国东北地区推行奴化教育,其方式即是废除汉字,逼迫中国人学日语,一些人为守护民族语言文字的纯洁性而献出宝贵生命。因此,我们不能以游戏的心态对待书写的随意和错误,而应当恪守文德,敬重汉字,把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书写传承下去。

⑦上古时的结绳记事,伏羲氏的一画开天,甲骨文、钟鼎文、行楷隶篆,文字在漫长的发展中,为悠久的民族历史和璀璨文明书写了浩帙鸿篇。【如果中华文明史的建构,需要无数国人的不断努力,那么文字的规范、语言的纯洁将是其牢不可破的基石。】试想,没有这样的.社会仪轨,我们的文明因何延续?民族统一大业从何谈起?复兴与繁荣因何维系?当我们谈及文化自觉的时候,不要忘了,最基本的自觉就是尊重自己的语言文字,学好汉字,用好汉字,才能谈得上为五千年的文明史续写新篇章。

【问题】

23.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明了怎样的观点?(2分)

24.第②段主要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25.第④段提到“文字乱用、错用,就会闹出很多笑话”,第⑤段提到“街头巷尾的各种广告、标牌里出现的错别字不胜枚举”。请你各补充一个例子证明作者的说法。(3分)

26.本文的论述语言很有特色,试赏析下列两句。(4分)

(1)统一的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

(2)试想,没有这样的社会仪轨,我们的文明因何延续?民族统一大业从何谈起?复兴与繁荣因何维系?

27.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23.要敬重自己的语言文字。(2分)

24.举例论证,例举仓颉作书和拆字释义的例子有力证明了汉字具有神奇的魅力。(2分)

25.文字乱用、错用示例:《咬文嚼字》杂志提到:方舟子在一篇博文中提到自己对一位大作家竟是‘闻所未闻’。事实上,‘闻所未闻’的意思是‘听到了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的’,而并非‘从来没有听到’,恰恰把这个成语的意思弄反了。”

错别字示例:饭店门口把“炒饭”误写为“抄”饭。(文字乱用、错用举例2分,错别字举例1分)

26.(1)把统一的语言比喻为联系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形象生动地阐述了规范语言的重要性。(2)此句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强调了文字规范、语言纯洁的重要性,使论述更有说明力,从语气上来说更有气势。(要求点出修辞方法并进行恰当分析,意对即可。共4分,每小题2分。)

6.建设书香社会从全民阅读开始 篇六

文章华国,诗礼传家。读书,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未曾舍弃的文明传统,可在现代社会中,读书似乎成为少数人的独特兴趣与爱好,所谓的“阅读危机”也频频见诸报端。但值得欣慰的是,在政府和社会的多方引导下,读书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慢慢回归主流。

阅读是一种责任,承载的是信念,坚守的是忠贞。古人云:“不学方知愧,无才信是贫。文章宁小计,报国最是真。”千百年来,无论民间疾苦,还是道统存废,抑或天下兴亡,阅读人的书向来是沉甸甸的。居庙堂之高也好,处江湖之远也罢,阅读人在风雨飘摇之中,独有一份关于责任的自持和坚守。或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或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又或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发愤读书……这种精神传统,在民族和国家的危亡关头,尤其是近代中国与西方文明的激烈碰撞中,更彰显出熠人的光辉。以读书为贵,以报国为念,也许正是因为这点脾性,读书之人身上才自有一番卓然不群的坚守和忠贞。

阅读是一种心境,远离的是尘嚣,放下的是名利。“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书为福,读书为乐,是许多文人墨客的共同感受。阅读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而是致力于构筑灵魂的金字塔。打开一本好书,内心便不由平静下来,任窗外云卷云舒,我自有书香做伴。此时,阅读的心境宛若秋日的澄净夜空,世俗的浮云一扫而光;阅读的感觉恰如春天的暗香浮动,生活的味道更加芬芳。不急不躁、不愠不火,如达摩面壁心无杂念、物我两忘,如此阅读才能收获“海水渐退方见石,浓雾散去始见山”的乐趣。

阅读是一场修行,考验的是功夫,升华的是境界。著名学者王国维描述过阅读的三种境界。阅读达到这三个层次,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高远的志向,有耐得住“昨夜西风”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以苦为乐;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敢于下真功夫、苦功夫、硬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为书消得“人憔悴”;要多学善思、思有所悟,只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才能发现她在“灯火阑珊处”。《道德经》有云:“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可见古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明了阅读的精髓和要义。通过多阅读、勤阅读,读好书、好阅读,把握时代脉搏,提升思维层次,悟通经世之道,在感受艺术浸润带来愉悦的同时,身上不由会多些书卷特有的香气,生命的内涵会因此更加丰富,沿途的风景会因此更加多彩。

7.从阅读开始作文 篇七

关键词:授人以渔,想象,兴趣,童年,方法

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老师,应该成为点灯的人,把一本本有趣的耐人寻味的书,带到学生们面前,引导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让他们的童年更诗情画意,更丰富多彩,更从容淡定。下面我就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榜样示范,让学生喜欢阅读

在平时的教学生活当中,如果想让班级里的学生爱上阅读的话,那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当学生们看到老师手里捧着书的时候,就会很新奇地凑过来看一看老师在看什么,如果经常看到自己的老师经常会在课间,在休息的时候,或者坐在办公室里静静地捧着一本书,那么孩子们也会非常向往成为这样的人。老师自己的一种热情,自己的一种对阅读的热爱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想让学生爱上阅读,老师必须做好点灯人。我个人非常喜欢读《城南旧事》,这本书和一般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一样,整本书透着淡淡的哀愁,不那么欢快,学生对这本书的阅读兴趣一时难以激起,我先带学生看根据《城南旧事》改编的电影,孩子们很有兴趣,对里面的人物也更清晰了,再引导他们看书时,他们也更能体味书中那哀伤的情思,那遥远而又清晰的童年。晨读或自习时,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每天抄写一首学生们没有学过的古诗和名言警句。我读给学生们听,学生们读给我听,这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逐渐爱上阅读。

二、培养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说起培养兴趣,自然是老生常谈,但是该如何培养兴趣,却一直让许多教师感到棘手。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运用各种方法,创设各种情景,科学有序地让学生参与到对课文的阅读中,通过阅读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达到掌握知识、拓展思维的目的。

1.上好阅读课,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阅读课即“读书课”。一直以来在我们班,我每星期至少上一节“读书课”,我积极发挥指导作用,创设宽松的阅读氛围,放手让学生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在读物的选择上,采用教师推荐,学生自选,学生交换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学校,相互交流着看,这样,他们便广泛阅读到了自己喜爱的,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强的读物。从漫画、卡通到科普读物、民间故事、短篇小说、诗歌,甚至名家名篇都有涉猎。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来感受阅读的欢乐,进而对读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2.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好习惯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每日一首古诗词的背诵,每天习惯性的好词佳句的记录,每周一篇的读书笔记,如果学生能认真做到这样日复一日对语言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便是指日可待的事。

3.注意引导学生动脑想,动口说

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想象家。”的确,在儿童的眼里,他们观察大千世界的独特视角,使他们产生许多奇思妙想,在成人看来虽觉得不可思议,但它也许就是未来世界的蓝图。因此,我鼓励学生们要充满自信,让他们大胆地去想象,去思考。只要是自己的想法,就不要轻易放弃,也许这想法就会变成现实。

三、教会方法,让学生善于阅读

古人曰:“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如何加强学法指导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关注的焦点之一。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让他们从“读会书”到“会读书”将会使其终身受益。引导学生通过读,读出自己的爱与恨,喜与怒,乐与哀,再辅以恰当的“讲”,以讲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读到实处,读到好处。

1.引导学生做好阅读准备工作

如作者、时代背景、文学流派的介绍,与文本有关的文章、资料的了解等,在学习课文时,让查找资料的学生起来读一读,评一评,老师对查得好的学生予以表扬,从而激发学生查阅资料的兴趣和积极性。

2.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读书

有人说:不会读书的孩子读完书没有疑问,会读书的孩子读完书总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从整体的感知到部分的体悟,从逐段阅读的基础上,再回到全篇进行归纳总结,这是我们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一个过程。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了解,会对文本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自然便会产生更深的疑问。

四、亲子共读,让学生享受阅读

首先要和家长进行很好的沟通,在一开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发一份《告家长书》,向家长陈述课外阅读的意义、亲子阅读的目标,以及我们推荐的亲子阅读的一些书目,让家长知道我该怎么做,然后努力配合我们。

第一,亲子阅读开放日。上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时候邀请家长,让家长更加了解老师是怎么指导学生读书的,能找寻到学生阅读的足迹和规律。

第二,组建亲子阅读沙龙。邀请一些做的比较好的家庭来进行介绍。让优势资源达到一种共享,相互启发。

第三,鼓励每个家庭建设家庭书橱。

8.改变,从阅读开始 篇八

阅读改变教师的面貌

坐落于南宁市南湖边的民族东小学虽然已有近30年的办学历史,但它并非家长眼中特别“热门”的学校。回忆起几年前刚到这里的情景,该校校长刘小军这样说:“我感觉教师和学生都比较拘谨、不够自信,教育教学方式也比较传统。”该校生源主要来自周边小区,多为工薪阶层的孩子。由于教师主动性不强,不少地段生想尽办法跑到其他学校就读。刘小军当时意识到,要改变一所学校的形象,首先要改变教师的面貌。

为了引导教师提升自身素质,该校精心挑选教育教学专著,把其作为全体教师的共读书目,帮助教师从中吸取新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专业素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不跪着教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教育经典,像一缕久违的清风,使民族东小学教师们平静的教学生活泛起了涟漪。教师们面对这些经典的著作,有的一口气读完,有的细细品味,并通过开展读书沙龙、读书竞赛等活动,相互交流着读书的感悟,分享着阅读的快乐。语文教师袁世会在分享读书心得时说:“《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给了初为人师的我一根稻草,一份希望;《教育中的心理效应》递给我一把能够打开心锁的钥匙;《不跪着教书》让我学会敬畏自己,敬畏教育……”

“回归教育的原点,才能认清教育的本质。”刘小军校长这样解释,“这些教育经典唤醒了教师内心深处的教育情怀,重塑了教师的教育信仰和教育激情”。

要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最终还是要回归课堂。刘小军校长坦言:“我校年轻教师多,教学经验有限,这是难以回避的事实。”为了切实提高语文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她发起了成立语文青年教师工作室的号召。这一号召得到了林凯伟、梁敏芳、蒙宪、何超丽、邓婷婷等11位语文教师的积极响应。刘小军亲自担任该工作室的导师和负责人,为每一位青年教师制定了三年成长计划。三年来,每逢单周周三的晚上,他们都聚在一起,以当前小语界的名师王崧舟、窦桂梅为学习榜样,通过阅读、研讨、模仿等个体与团体相结合的研修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梁敏芳是民族东小学的一名中年语文教师,自称“业务能力停滞不前”的她虽然已不算年轻,但是虚心向学的她也加入了工作室队伍。“以前上研究课时,我都是草草读两遍课文,上网搜几篇教案,对照着教参稍加组合就完事了。”她极不好意思地说道。有一次校长听了她的课后指出,上课一定要读透文本,抓准教学点,要进行文本细读。“文本细读”,对于梁敏芳而言是个陌生的词汇。于是,她找来王崧舟老师的文章《阅读教学,指向文本秘妙》认真研读,初步了解了文本细读“要关注作者、编者意图,关注文本和学生”。此后,她又进行了大量的课外阅读,研磨每一篇课文的文本,精心设计每一篇教案。大半年下来,她在文本细读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2012年参加南宁市青秀区语文阅读教学比赛时,执教《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获得了一等奖;2013年参加全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课例评选时,执教《桃花心木》一课获得了一等奖。

梁敏芳的经历是民族东小学教师成长的一个缩影。通过工作室扎实有效的互助互学,该校以蒙宪、何超丽、邓婷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并开始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教学成果评比中崭露头角。在工作室学习风气的带动下,该校教研氛围日渐浓厚,全体教师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观,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阅读引领学生成长

“我为什么顶着一个‘爆炸头’,我为什么叫‘芝麻’,你们知道吗?”9月24日下午,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科普节目主持人“芝麻哥哥”带着他出版的科普童书走进民族东小学,与该校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交流会后,该校等候“芝麻哥哥”签名售书的学生排起了长龙,“芝麻哥哥”见此情景不禁感叹:“民族东小学孩子们的阅读热情真高啊!”

“我们每学期都会举办一次这样的作家进校园活动。”刘小军校长说。为了推动儿童阅读,该校先后邀请了沈石溪、管家琪、郁雨君、许友彬等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走进校园,跟学生讲自己的成长故事、读书的乐趣、文学创作的经历、自己笔下的人物,深受学生喜爱,每一次活动后都会掀起一股读书热潮。四年级学生陆禹系对记者说,这些作家当中,他最喜欢“芝麻哥哥”了,“他幽默风趣,我都是看着他主持的节目长大的”;而六年级学生黄葭蕙则说:“我最喜欢的是沈石溪,他所有的作品我几乎都看过了。”

作家进校园是民族东小学推进儿童阅读的“读书节”系列活动之一。该校每学期都开展“读书节”活动,每次长达4个月。“读书节”通过“童心悦读日”、作家进校园、读书讲堂、童话剧汇演、经典人物秀、阅读考级、汉字听写大赛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多读、爱读、会读“打精神底子”的好书。在“读书节”启动仪式上,各年级教师参照新教育2011版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表》,遴选出一本该学期的年级共读书目,由一名教师代表向全校师生推荐。推荐完后,教师们还要当场把这本书送到每一个学生手上,让他们在接下来的两节课里静心阅读这本书。这就是“童心悦读日”活动。在“童心悦读日”,通常上午第1、2节是“静心阅读”,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静静地阅读年级共读书目,3、4节是学生自由读自己带来的书;下午安排“好书交换看”和“好书推荐”;晚上没有学科作业,学生可以继续看书,也可以和家长说一说或写一写当天的阅读故事、阅读感受、阅读收获等。五(1)班学生林可说:‘童心悦读日’一整天都不用上课,可以尽情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太舒服了!”

nlc202309032106

在“读书节”启动当日,该校每一名学生还会收到一张《阅读考级办法》,上面标明阅读考级内容、等级及标准。三个月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向班主任自主申报相应的阅读等级,由学校统一组织考级并颁发等级证书。据该校副校长林凯伟介绍,目前不少学生通过考级获得了相应的等级证书,有的还获得了“优秀”,个别阅读能力强的学生甚至跨级报考。从6岁就开始喜欢阅读的谢林睿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上学期报的是最高级7级!”尽管只得了70分,心里有些失落,但他表示明年还要继续挑战,争取获得“优秀”。

为了更好地引领儿童阅读,民族东小学对课程进行了大胆改革,将阅读课列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一年级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二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阅读课的内容和方式由教师自主安排。林凯伟副校长说:“对于阅读课如何上出实效,如读前如何推介、读中如何推进、读后如何交流等,我们每学期都会拿出1—3节阅读课来进行观摩研讨,不断摸索各类阅读课型。”目前,该校语文教师已探索出6门阅读校本课程,并于每周三下午实施走班制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年段的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阅读促进家庭教育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民族东小学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并且,这种阅读氛围已经辐射至家庭教育,形成了良好的家校互动。

该校各班语文教师发挥专长,使得班级阅读文化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四年级语文教师朱彩丽说:“我希望把班级打造成才艺班,给一些平时很少上台甚至没有机会上台的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为此,她倡导学生、家长、老师共读一本书,然后根据主题或内容进行表演,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或特长选择不同的形式,上台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表演。去年,班上一位学生的爸爸亲自将《彼得潘》改写成相声剧本,带领他的孩子和另外一名孩子进行三人相声表演,幽默风趣又切合主题,赢得了满堂喝彩!在他的带领下,他家的孩子越来越喜欢相声,连续两年都在学校的“音乐节”上献上精彩的相声表演,变得越来越自信了。

同样是促进亲子阅读,二年级的黄劲源老师在过去的一年里,与家长一道带领学生走进科技馆、动物园、博物馆等社会场所,将阅读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低年段的学生识字不多,通过参观这些场馆,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更直观、更形象,学生的想象力也因此获得发展。”黄劲源如是说。一位学生家长这样评价:“孩子总是好奇多问,对于一些问题我们也答不上来,还不如直接带孩子去参观实物,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

在南宁市气象局工作的赵女士兴奋地告诉记者,2012年,她家被评为“南宁市读书家庭”。“这与孩子所在学校(民族东小学)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分不开的”。据赵女士介绍,学校每学期都会推荐阅读书目,有给家长的,也有给孩子的。拿到推荐书目后,他们会和孩子商量,按照孩子的喜好选择购买,然后一起回家阅读。最近,孩子的班主任推荐了一本名为《风鞋和火鞋》的书。“该书虽浅显,但却引人深思。看了这本书,我对孩子的天性有了更多的认识,也认识到要做一位好家长不容易,需要不断学习,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提升自我。”赵女士这样说道。

阅读,就像一股温暖的力量,悄然改变着民族东小学师生的面貌,推动着学校向前发展。南宁市教科所副所长杨春成这样评价:“民族东小学这几年变化很大,阅读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正如该校青年教师在诗歌中表达的那样——阅读,已成为该校每一个人的文化生活。

(责编 欧金昌)

9.从婴儿开始让孩子爱上阅读 篇九

给婴儿也可以读书吗?孩子会有反应吗?应该挑选什么样的图书给婴儿?应该怎样给婴儿读书?

我的朋友,从女儿妮妮三个月时起就给她读书了。每天晚上,妮妮吃饱了,洗净了,心满意足地躺在小床上。 这时,妈妈就会拿起自己最喜爱的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给妮妮读上几页。其实,妈妈刚开始这么做的时候,根本看不出孩子有什么反应。只是,当初诗里那童真纯净的意境,曾经深深打动过妮妮妈妈的心。今天,她想和自己的小宝宝共同分享这美好的感觉。可是,妮妮慢慢长大后,开始喜欢做语言游戏,从接妈妈念的诗的最后一个字,到整句背诵,到自己编出一些韵语,表现出很强的语言能力。

讲妮妮的故事,是因为常常有父母问我这样的问题:给婴儿也可以读书吗?孩子会有反应吗?应该挑选什么样的图书给婴儿?应该怎样给婴儿读书?

在这一期的专栏里,就来跟大家分享适合一岁以前婴儿的图书:

童谣儿歌书:挑选童谣书时,除了看歌谣的内容是否朗朗上口,适合孩子,还要看画面是否好看。

孩子的语言学习,从口语开始,而口语的学习,又从听开始。世界上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童谣,多是压韵的。听着这些儿歌长大,孩子从小培养出对语言的敏感,长大了学习语文,就容易多了。

从孩子三、四个月开始,就可以给孩子读书,只不过,这时候,孩子还不会看,也看不出孩子有什么反应。这时候给孩子读书,主要是让孩子沉浸在优美的语言海洋里。孩子会坐以后,就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画面了。因此,有一些设计精美的儿歌童谣书,配上了精美的画面。在听着童谣儿歌的优美声音的同时,宝宝还可以去看漂亮的画面。挑选童谣书时,除了看歌谣的内容是否朗朗上口,适合孩子,还要看画面是否好看。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快乐儿歌》和《幼读唐诗》,大大的字,精美的画面,非常适合和小宝宝共读。还有明天出版社的《百岁童谣》,有文有图,画面不错,也可以选出很多可爱的童谣。

宝宝从小就可以浸泡在优美的英语童谣中。例如,知识出版社的《经典英语童谣》,选择了百首著名英语童谣,边欣赏美丽的画面,边听着随书附赠的美国原音CD,也值得推荐。

看图认物书:一边看着图片,一边说出物体的名称,讲讲物体的用途,是很多这个年龄的宝宝非常喜欢做的`事物。

孩子到了快一岁的时候,开始对认识世界感兴趣。这个认识过程往往从周围的物体开始。这时,大人会抱着宝宝在房间里走动,告诉宝宝:“电视,灯,桌子”,等等。来到户外,孩子会认识一些小动物,花草鸟虫。孩子这时也对移动的物体感兴趣,比如,每天光临小区的垃圾车啦,送牛奶的冷藏车啦,修路的压路机啦,等等。

看图认物书,这时可以成为孩子最佳的读物。大人和宝宝共读看图认物书,一边看着图片,一边说出物体的名称,讲讲物体的用途,是很多这个年龄的宝宝非常喜欢做的事情。

现在的看图认物书,多采用精美的图片,辅以文字说明。为了孩子的视力,图片不要太小,而且清晰一些比较好。另外,有一些概念,还需要进行一些DIY工作。比如一些亲属概念,象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用书上的图片容易让宝宝糊涂。这时,可以从家里的旧照片上剪下家人的照片贴在书上。自制的看图认物书,给宝宝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

虽然孩子还这么小,却也有自己的爱好。食物啦,交通工具啦,往往成为孩子的最爱,每次打开书,都要翻到这一部分,细细端详。这时,大人不必过度干涉孩子的选择,因为对书本的兴趣是最重要的。等到孩子看够了,自己就会慢慢对别的东西感兴趣的。

有声有色地给小婴儿读书:要让小宝宝爱上阅读,一个妙招就是给小宝宝的图书配上声音和动作。

学龄前的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学习需要通过多感官的途径。和成年人不同,他们的学习不仅要通过视觉,还要通过听觉、触觉、嗅觉、动觉等等。要让小宝宝爱上阅读,一个妙招就是给小宝宝的图书配上声音和动作。

我的孩子十个月左右时,我们很偶然地开始讲一本小鸡捉虫的故事。孩子刚开始对这本书好象毫无兴趣。为了提高他的兴趣,讲到小鸡,我就用手指在他小胳膊上“唧唧”叫着啄一啄,讲到小虫,就在他的小腿上爬一爬,很快,他就会把书塞到我手里,“呜呜”地指着让我讲,自己爬到妈妈怀里,先缩起身体“咯咯”地笑。

就这样,我发现了让小宝宝爱上阅读的好办法。

讲看图认物书时,很多东西都可以配上声音和动作。屋里有的日用品,电视机啦,灯啦,可以指给孩子看;吃的东西,比如苹果、蛋糕,可以张大嘴巴去咬;大吊车是“呜…咣”,妈妈的手从高处伸过来,一下抓住宝宝的小手往上吊;冷藏车,则是双手抱住自己做发抖状;警车、救火车、救护车也各有各的叫声和动作,爸爸妈妈可以进行各种创造。

不久,宝宝就会参与到阅读中来了!见到牙刷,他便把手放到嘴边;见到足球、鞋、袜,就连忙伸出脚;见到飞机,就兴奋地振臂,口中呼啸有声;刚看见大吊车,宝宝就小手拳在一起等妈妈来吊,兴奋得“咯咯”笑;看见冷藏车,又会抱住双臂,还咬牙摇头,一付冷得不得了的样子;在生活中看到书中图片的实物,宝宝也会现出似曾相识的样子,小手指着,口中“呜呜”有声。

有时,宝宝自己也会发明各种动作,比如我和孩子一起在书上看到剪刀,他马上用两个小食指相互戳戳,过了一阵我才明白,他是说“这就是妈妈拿来给我剪指甲的那个东西。”

上一篇:5.1劳动节晚会主持词下一篇:半期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