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叔祖母的散文

2024-08-22

忆我叔祖母的散文(4篇)

1.忆我叔祖母的散文 篇一

父亲离开我十多年了,不知为什么,这几天心里突然莫名地想他。父亲在我们那里是德高望重的人,父亲永远是我们几个孩子的骄傲。父亲是个严厉的人,喜欢说教、斥责我们,我们都有点怕他。只是我们长大后才终于明白,父亲的爱是那么的炙热,那么滚烫,那么的深沉。

我们有了成绩时,父亲锁着的眉宇,就会看到欣喜;我们遇到挫折灰心的时候,他会鼓励我们,那时她眼中的焦虑比我们还要急。在父亲眼里,我们是他的世界,我们工作生活快乐时,他比得到什么都开心。说母爱如海,父爱如山。如果说父亲是蓝天,我们就是蓝天下飞翔的小鸟;父亲是一望无际的海,我们就是那海里欢快游动的鱼。

父亲是个知足的人,在他的眼里,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他的骄傲。每个孩子都那么孝顺,生活得都很幸福,我们是个和睦的家庭。我的父亲身体一直很健康,最后一次得病,他瞒了我们。他病得很严重时,只是告诉我们是偶感风寒,那是怕影响我们的工作。就这样过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去看他,觉得不大对头,风寒哪有这么厉害,可父亲一再坚持说是风寒。我决定带他去我们卫生所看看。父亲同意了,骑着自行车到我家,一路上父亲很辛苦,我这辈子也忘不了,因为那是父亲最后一次来我家,他几乎拼尽了最后力气。

在卫生所输完液后,已是傍晚。我为父亲做好了晚饭,没想到这是父亲在我家吃的最后一顿饭。如果知道是这个样子,我会把饭做得更好些。吃过饭后,父亲在我家与我们度过了最后一次美好的夜晚。我为父亲泡了茶水,我老公陪着父亲聊天,儿子围着他的外公跑来跑去。父亲满脸幸福的笑,完全没有了病痛的样子、那是他在尽情的享受天伦之乐。我悔呀!如果我能看出这是父亲最后一次在我家,我无论如何会珍惜这一刻的。父亲特享受这一刻,很晚了一直不愿去休息,好像他自己知道似的。

第二天,我一早起来给父亲做饭,他什么也没吃。我知道父亲爱听戏,就给他放他爱听的戏曲,父亲一直都是满脸幸福的模样。八点多钟弟弟来了,一定要带父亲去检查,我和大姐、弟弟一起带父亲去了医院。做梦也没想到的是,父亲患的是晚期肺癌,医院也不收留,让回家静养。弟弟带父亲回家了,我和大姐往回走时,感觉就像天塌里一样。我是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就在大街上开始放声大哭,宣泄着心里的难过之情,就这样哭着往回走,引得路人驻足观看。反正谁也不认识我,我就淋漓尽致的把心中的难过宣泄出来。

我对父亲的爱,谁也代替不了的.。父亲回到家里后,我们隐瞒了父亲的病情,连母亲也没告诉。我们想尽可能的对父亲好点,其实大伙都在压抑着心中的悲痛,在父亲面前强颜欢笑。尤其是我,背着父亲不知哭了多少回,经常以泪洗面。我们心里都清楚,在某一天里父亲会突然离去,即使我们害怕,也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父亲也表现得很坚强,他最喜欢的孙子也一直守在爷爷身边。

后来我的父亲住进了医院,我们几个孩子几乎寸步不离。输液、输血、输白蛋白,能用的全用了,父亲的病还是没见好转。住院七天的时候,我们觉得父亲精神气色都不行,决定立即出院,租了车回家。回到家,父亲非常的高兴,看到了他几天没见的孙子,瘦弱的脸上有了久违的笑容,他在享受着属于他的最后的天伦之乐。

父亲在世的最后一天,我一生也忘不了。可能就是人们所说的回光返照吧,那天一大早,父亲就穿戴整齐,跟我们说他要走了。我们以为他在说胡话,没有理会。他问我们给母亲买了煤没有,我们告诉他买了,那是父亲怕母亲过冬没有煤。你说他们那是怎样的感情,最后一天了,还如此惦记。他们一生从没有说过“我爱你”之类的甜言蜜语,却用无声的爱,感染着彼此。他们的爱,才是天老地荒。他们没有海誓山盟,却相互搀扶走完一生。那天,父亲领我在我们住的地方转了一圈,因我长时间不在家,有的地方已有些生疏。父亲就告诉我,这是谁家,那是谁家。

那天父亲吃了我给他包的饺子,这是他吃的最后一顿饭。晚上,他还在院里坐了几个小时,我和两个弟弟陪在身边,父亲回屋十分钟就离开了这个世界。走时,他一句话也没说,好像一点痛苦也没有,父亲就这样一声不响的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念。这是我陪父亲走的人生最后一段路程。写到这的时候,我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我傻呀!为什么没抽空多陪陪他。走完最后的一段路呢,直到那天我来陪父亲时,晚了,一切都晚了。

第二天,为父亲办理葬事时,乡亲们全来送父亲最后一程,当哀乐响起的时候,当追魂炮放起的时候,满院子都是哭声。从哭声里,能看到他们对父亲的不舍;从哭声里,能知道我们的后悔;从哭声里,读懂了父亲的坚强。灵车开走的时候,我晕了过去。就这样,我没了父爱。我真的后悔了。我后悔,因为工作、孩子、家庭以及种种借口,很少回家,没尽女儿该尽的义务。其实父亲多爱我呀,在他的眼里,我是他的宝贝。几个孩子中,他最疼的是我。当我回家的时候,他比母亲还忙,给我做好吃的。还把我的儿子抱在怀里,眼里闪烁着慈爱的光。他把对我的爱,延续到了下一代身上。父亲曾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要好好过日子。说我找了个好老公,说老公是他最不用操心的一个。他教育我要孝敬公婆,照顾好孩子,用心对自己的老公。我按他的话去做了,我生活的很幸福。可是父亲却过早的离开了我,好想再陪陪他。好想再看看他,好想和他说说话。好想问问在天堂他,还好吗?父亲,你就多来几次我的梦里吧,我想你,真的想你了!

父亲是个苦命的人,十几岁就没了他的妈妈,是他婶婶像对自己孩子一样照顾他长大。父亲是个感恩的人,对他的婶婶像对妈妈一样好。后来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几个孩子也把她当自己的亲奶奶。每次回娘家,我都爱陪奶奶坐会,我喜欢看奶奶慈祥的样子。是她让父亲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欠缺母爱,也让我们感到了温暖。父亲没想到他,走到了奶奶前面。这个爱他给他温暖的人,也是流着泪送他走的人。直到现在,我也忘不了父亲走后,奶奶放声痛哭的情景。

他还有两个爱他的人,那就是姥姥、姥爷。父亲结婚较晚,家庭条件也不好,姥姥姥爷总是鼎力相助。父亲待他们跟亲生父母一样。姥姥九一年得病,父亲一直守在床前。直到姥姥去世,几乎一步不曾离开。在姥姥姥爷眼里,父亲是一个开朗,懂事、非常有主见的人。姥姥姥爷遇事,总是把父亲当成主心骨,爱与他商量。父亲的爱,感染着我们,他让我们知道什么是行孝,什么是责任。我们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父亲是整个大家庭的核心人物。

父亲病重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和年迈的姥爷说。怕姥爷接受不了这一事实,只跟姥爷说,父亲得的是哮喘。并让姥爷去我们家看了父亲一次。那次,父亲看到姥爷显得异常兴奋,他尽可能表现出坚强的模样,好让姥爷放心。以至于父亲去世十年后,姥爷都不知道。姥爷总是问我的父亲身体好些了没有,还买了好吃的让我们给送去,我们一直都在编织着善意的谎言,直到姥爷去世,都没告诉他父亲早去世的事,我们不忍让心爱的姥爷伤心。

2.我的祖母抒情散文 篇二

祖母是个勤劳肯干的人,五六十年代她常被评为“劳动模范”“五好社员”“积极分子”家里的墙上贴满了奖状。

祖母爱劳动,那时候,家家都要有劳力去生产队参加劳动,就指望劳动值来分粮食,祖母对母亲说:“你在家里看管孩子,我去干活。”

年轻的妇女在地里劳动,大都边干活边聊天,嘻嘻哈哈,祖母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她热爱新社会,更热爱这以前她难得的土地,所以每次参加劳动,她都干的很认真,很仔细,队长批评年轻人:“你的咋弄呢,还不如老人?你看看,老人做的活比你们好多少倍?”所以每年的先进都是祖母的。

祖母的炕头有一板柜,那里边常有大伯买来的好吃的,祖母却舍不得吃,每天到了晚上,她就打开板柜,我们眼吧吧的看着,她会从那里取出一瓶罐头,然后打开,给我们每人夹一块,甜到我们心里去,看见我们吃的`高兴,祖母就说:“不要光想吃,要好好念书呢,书念好了才有好吃的。”有时候她会从那柜里取出一包“天鹅蛋”,有时候也会是饼干,糖果,给我们五姐妹分了吃,那天鹅蛋是外面用糖过着里面有馅的点心,农村商店是少有的,在那缺吃少穿的年代,祖母的板柜对我们有极大的诱惑。

祖母年年是先进,队上的人都很信任她,特别是妇女,如谁在家里受丈夫欺负了,就到祖母面前诉苦,祖母见了那家男的就训一顿:“男人家有本事把光景给好过,光景过上去才是本事,养活婆娘娃,吃都吃不饱还打人呢?有啥脸打人?欺负女人不叫本事叫草包!”骂的男的头也不抬。

因祖母的缘故,队上打老婆的男人渐渐收敛了。

如果队上有不公平的事,大家都来找祖母商量,请祖母出面调解,再难的事,一经祖母调解准行。有一年秋天,队上才娶来的新媳妇不懂规矩在给生产队拾棉花时,竟然偷棉花,妇女队长看见了,怕得罪人,不敢说,就告诉了祖母。祖母仔细观察那个新媳妇,发现问题后,先是叫到我家里和其拉家常,然后旁敲侧击的讲道理,最后那个新媳妇自己觉察到了祖母的用意,再也不敢偷棉花了。

祖母有许多歌谣,冬季的晚上,夜很长,这时候就是祖母教歌谣的最佳时机,什么“光光夜,开白花,养下女儿给谁家,给给县里王魁家.....”许多许多,我们比赛看谁说的好,祖母这时候最开心了。

祖母在七六年夏季的一个上午,她锄完地回家的途中突发脑溢血病倒了,她不能参加劳动了,病愈后,虽然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但她仍不停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那时,我们家六个孩子,小弟不满两岁,祖母白天做饭,晚上照管孩子,母亲是裁缝,活儿很多,常常熬夜,祖母到晚上还要给母亲做点吃的。

冬季,母亲为大家做衣服很冷,祖母就端一盆木炭火放在母亲脚前,积极支持母亲的工作,她还坚持给我们做饭。

晚上,祖母说:“把你们写的作业我看看。”

她虽不识字,但能看出来谁写的认真,谁写的潦草,给写的好的就多发一个糖果,写的不好的,下次改正好了,就获得一个糖果。她还叫我们读书给她听,一次当我读到:“秋天到了,蚂蚁就往洞里储藏粮食时”祖母就故意问:“蚂蚁为什么要储藏粮食呢?”我说:“为了过冬。如果不储藏粮食,冬天就会饿死。”祖母说:“看看,小小的蚂蚁多勤劳,多懂事,它们都知道秋天不储藏粮食,冬天就会饿死,何况我们人呢?那人储藏什么呢?”这些老师都教过了,我知道的,我就说:“人储藏知识!”祖母听了哈哈大笑,说我真聪明。

3.祖母经典散文 篇三

前些时日,抽了点闲暇时间,给远在宜昌的祖父打了通电话。电话那头总是没人接,于是,就给邻居打了过去。通过邻居方才知道,原来祖父去给祖母扫墓去了。

仔细回想,时间如同白驹过隙一样,祖母已经离世十二个年头了。

印象里的祖母,一米六的个头,年过半百便已经白发苍苍了。终日里就像按了马达一样,都不曾见她停留片刻。

每每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锄着田地,便是背着背篓,去充满荆刺的灌木丛里摘蘑菇去集市卖。每次回来都会看到她的双手被荆刺划得伤痕累累。或者摔得遍体麟伤。小时候每次都会撒娇似地问她疼不疼,她都会忍着巨痛眯着笑着说:不疼,一点都不疼。然而,每当夜深人静时,她都会被疼痛折腾地彻夜难眠。

她虽不曾读过一两句书,但却对《二十四孝》《三字经》《百家姓》烂熟于心。每次睡觉前,都会讲一两个给我听,并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含义。后来,经过她的熏陶后,每次看到那几本书,都觉得倍感亲切。因为那是我祖母教的。

过去的.妇人,有个规矩。吃饭的时候上不了台面,台面上容的只能是男人。她是个守旧的人,故而顺从。每次吃饭她都会躲在厨房或者某个角落里偷偷地吃。以致于某些时期,我甚至怀疑她背着我们开“小灶”,弄一些我们没吃过的山珍海味。

后来日子过得好些了,一个星期几乎都能吃上几条鱼。然而,她却把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收集起来,放在火炉里烤脆,然后放进口袋里,随身携带着,每每干活饥肠辘辘时,便拿出来当麻花一样吃。小时候由于出于好奇,曾偷吃过她的“美食”,差点没吐出来。除了糊味儿,还是糊味儿。难以下咽。

现在仔细回想,倘若她读过书,识得字,我觉得她应该会选择古人曾子的那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并将其作为自己座右铭吧。因为她总是这样告诫我,对朋友要真诚,要讲诚信。然而,她却屡屡被人耍,被人骗。但她依然坚信,投之以桃,自会报之以李。

4.祖母和郑三婆婆伤感散文 篇四

我们那个生产队,就两个院子,十多户人家,不足百人。

小时候,两个院子的小伙伴常在一起耍,藏猫猫,摆姑姑宴,铲牛牛,跳房子,或是戽鱼,下河洗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下孩子的玩具很天然,一团泥巴,一截木块,几块橡皮都可以迷恋半天。家家户户的门槛,哪个小孩子没迈进去过。家家户户蒸的包子馒头,哪个小孩子没去讨过嘴。

昨天的记忆似乎还没走远,我们就长大了。

老的走了,父辈们大都奔六奔七了。

每个院子都有一老,视作一宝。德高望重,众人敬仰。

郑家院子的郑三婆婆高寿,快90岁了。我家祖母是我们院子的宝,比郑三婆婆要小几岁。郑三婆婆看着我祖母17岁嫁到本家,和祖父拜堂成亲。

可是,祖母染疾先她而去。

祖母去世那晚,我们特意去请在女儿家休养的郑三婆婆。她们是好姐妹,祖母的离开她不能缺席,祖母的丧事要按农村风俗下葬,能懂这风俗习惯的,我们生产队除了郑三婆婆别无她人。

为啥我总说我们生产队,因为那里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那里有生养我的父母双亲,还有众多的伯伯婶婶以及兄弟姐妹,我的血脉在那里流淌,我的基因与那里无法分割。

喊郑家院子的长辈,都是某某baer,某某娘,和对自己的长辈称呼一样。队里哪家有什么红白喜事,家家凑份子,好像一家人。

祖母走了,郑三婆婆在灵堂里,静静地坐着。一身布衣,手工做的斜襟样式,洗得发白,连纽扣都扣得一丝不苟。一头白发两边齐分,耳后用发夹别着,简单整齐。她时不时看看香火以及桌下的油灯,时不时撇着嘴对祖母说话。没有眼泪,甚至没有悲戚,就那么静静地陪着祖母。

我很感怀。从解放前走到新社会,经历了诸多动荡岁月和艰难困苦的老人,如今衣食无忧颐养天年,把什么都看得很淡,死亡就像天要下雨也要出太阳那般正常。

他们那一辈的人吃苦受累积劳成疾,命都不长,好多长者翻过60岁就老了。像我爷爷,64岁就心有不甘地撒手而去。幺爷爷,58岁就早早魂归西天。我们家族里唯一活过80岁的,是祖母。

郑三婆婆和我祖母经历相似,子女众多,丈夫早逝。

祖父去世时,祖母才58岁,小姑刚刚出嫁。那时我16岁,在上学,已经懂事。

祖父走的那天,是星期六。那时还没有双休日之说,都过了三四年才有大星期小星期的休假规定。我从学校回家拿东西,准备第二天班级组织的野炊活动。

祖父已经卧床不起了。在二伯父堂屋改建成的卧室里,他呼吸紧促,上气不接下气。在家门前晾晒衣物的祖母说:你阿公可能躲不过这劫了。我突然感觉哀伤。以前跟着爸妈去赶过别人家的丧礼,在唢呐呜咽声中,在亲人痛哭声中,我所感到的悲伤虽也直接,但不痛不痒,毕竟与己无关。

我本能地拒绝那粗粝、惨白的孝布,以及那捆在腰间打成结的麻绳。我害怕这些悲伤的物件与己相连。

我奔跑到祖父屋里,摇着他干枯的手,一个劲儿喊他,他的眼珠似乎无力转动,嘴唇一翕一合,没有声音。我剥开桔瓣喂他,他艰难吞咽,只那么一瓣,就唇齿紧闭。随后,就阖上眼帘,气喘声越来越弱,最后,没了声息。

祖父就这样走了。今生,给了我一个最大的安慰,我喂过他一瓣桔子。

我看着他离开。我们却一句话也没有说上。

祖父常年支气管炎,后来成了肺气肿。最后,可能如父亲所说恶化成肺癌,只是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没有细查。

想不到肺气肿成了家族老人绕不开的症结。

祖母也患肺气肿,肺部有肿瘤,没有活检。祖母年岁大,保守治疗。

祖母79岁那年,父亲他们八兄妹为她买了农村社保。也许,祖母做梦也想不到,晚年了,还能像城里人一样每月领份工资,虽然不多,但她知足。尽管晚年疾病缠身,但有农合医疗保险,祖母病有所医,无后顾之忧。

祖母自己种地,自己照顾衣食,80高龄,还能挑水种菜,自给自足。

但是祖母不经老。没老得那么经久而绵长。83岁,生命就到了终点。

晚年,她和农村大多数老人一样,内心是孤独寂寞的,越老越是。

在农村,特别是高寿老人,子女要务工做活,要照顾孙辈。子女考虑更多的是老人的病痛老人的冷暖,无暇顾及老人的内心需要。

我想,时间允许,他们会陪母亲聊天,散步,为母亲做顿饭,一起慢慢品尝。

孀居的祖母,有时连个说话的伴儿也没有。

祖母和郑三婆婆以及村里的其她老人常常东家坐坐,西家聊聊。她们的`身影,在田间地头、庭院路旁,显得冷清,寂寥。

时间缓慢,她们打发得很艰难。她们常常对着庄稼出神,望着夕阳发呆。很久不说一句话,眼神空洞,迷离。

祖母走后,郑三婆婆像掉了魂儿似的。

郑三婆婆也孀居三四十年了。

郑三爷爷我还记得。高大魁梧,黝黑面孔,木讷少言,典型的庄稼汉。

他小女儿照了相,跑乡的摄影师来送照片,问路问到我们院子里。我带他去找人。郑三爷爷坐在院门口的塘秧边上,肚子挺得老高,有气无力地接过照片,然后回家拿钱,走路都有些摇摆。

听大人说,他患肝硬化,晚期,没得救了。心想,壮实的一个人,年纪轻轻咋就得这怪病,要死人的,真可怕。

有天放晚学,郑家院子响起哀乐,曲折低回,游走四野。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到死亡,不晓得它长啥样子,只知道一个人从此就不在了。

郑三婆婆开始在两个儿子家里转起吃零工。

媳妇对她不好。其实我也不知道她家人到底对她好不好,听大人说很惨,常常饭都吃不饱。

她要奋起反抗。采取的举动就是游村骚子女的皮。

郑三婆婆左手拿秤盘,右手拿擀面杖,边敲边哭诉。她的声音尖细犀利,在空旷的田野里乱窜,一头灰白的头发在秋风中乱舞。

我们小伙伴跟在后头,随着她沿着村道走上一圈。破天荒地没有嬉闹,没有追赶,默默地陪着老人伤心。

行人站在路边,神色黯然,不说话,只是摇头。

困窘的日子,郑三婆婆的眼泪肆意长流。

其实,祖母也使用过一哭二闹三上吊这招。

那年,不知是家里谁招惹她了,她无处发泄郁闷,跑到院子后面的大河要去跳水。

好多人去看去劝了。

我跑在前面,一个劲儿地想拉住她。最终,在滔滔河流边好心人筑起人墙,阻止了祖母的莽撞行为。

祖母回到家,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闷不出声,拒绝进食。儿女都去劝她,求她,低三下四说好话,自我批评做子女的种种不是。

于此,我领略到祖母的泼辣、干练和威严。倘若不这样,她咋管好她的8个孩子呢?

从此,家里人再也不敢对祖母出言不逊,凡事都得顺着她的心思。

我不知道她俩是不是商量好的。总之,她们的抗议很奏效,毕竟家丑怎么可以外扬呢?

长大了的我曾笑说三婆婆咋出此损招,她捂住没牙的嘴,摇头叹息。

是苦日子逼她这样子做的啊!

如今,为了出行方便,老院子的人好多都搬到村道边去集中居住了。老院子,已名存实亡。

我家四合院的格局,已荡然无存。

上世纪70年代末,祖父率他的儿子们修建了一座四合院。

半妆台穿斗式中式房子,麦草覆顶,四四方方,首尾闭合。以祖父堂屋所在方为正房,堂屋对面为龙门,龙门正对着门口的道路,很开阔,一眼能望到很远的地方。四合院有四只角,称为磨角,空间很大,一般做了厨房,煮饭就餐的地方,很有烟火气,小孩子很留恋。

祖父母和未成家的四爸幺爸坐正房,左右两边为我家和二爸家,三爸家在龙门两侧。如果把龙门关起来,就自成一个世界,像古时候的城堡,外人无法入侵。那时,我就想,为啥不给龙门装扇大门,晚上一关,家家放心。

养鸡养猪的附属房子建在四合院后面,相对独立,每家都有两间,从厨房的后门即可到达。

我家的四合院保存到上世纪90年代末,就彻底失去原样。孩子一天天长大,屋子一天天变小。家家户户在四合院的外围修建了楼房,四合院空了,塌了。现在,痕迹都还得仔细辨认。

很怀念在院坝里游戏嬉耍的童年。人与人的心很近,人与人的情很真。

我们在院坝里学骑自行车,一圈又一圈,摔倒了又爬起来,不觉得疼。

我们在院坝里滚铁环,一圈又一圈,叮铃铃的声音像音乐,令时光美妙。

院坝是小孩子玩耍的天堂。

可如今到哪儿去寻?

郑三婆婆在小儿子家住,出门几步路就到了村上的水泥路边。路两边的绿化带里,有桃树,一到春天万紫千红。

三婆婆家门前的花园里,夏天很是热闹。

一丛丛一簇簇的状元红开了,粉的白的红的,如团团祥云,氤氲环绕。还有大朵大朵红艳艳的鸡冠花,朴实憨厚,笨拙可爱。如果说,状元红是名温婉脱俗的少女,鸡冠花就好像她的守护神,忠实地陪伴在其左右。

这些花都是三婆婆自己种的。

年轻栽刺,老了种花。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呢?

【忆我叔祖母的散文】推荐阅读:

祖母的手作文400字08-13

上一篇:户口迁移书面申请下一篇:大班《小猴运桃》体育教案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