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11篇)
1.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篇一
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裴长洪谢 谦
2008年07月14日13:26来源:《西安日报》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民营经济飞速发展的30年。在这30年里,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力量”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造社会财富、优化产业结构、吸纳就业人口、实现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家族化现象严重,管理不科学。家族经营制是我国民营企业采取的一种较普遍的形式,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中70%以上是家族企业。民营企业在创业之初,不仅资本有限,而且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也极度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家族经营的灵活机制和亲情凝聚力正好可弥补这些不足。但是,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管理和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家族经营制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地采用了公司制的治理结构,但从其内部运营过程来看,仍没有摆脱家族式管理。因为民营企业的股权大多绝对集中于家族,企业资产与家族财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企业的利润或亏损完全由家族成员按非市场原则共同负担。
——民营企业很难进入垄断行业。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已有一些垄断行业对非公有制经济开放,但由于行政性垄断尚未完全破除,自然垄断行业呈现出一种“半行政、半市场化”的体制特征,距有效竞争相去甚远,从而导致垄断行业市场准入问题仍是影响和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我国的垄断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电信、铁路、航空、石油等行业。这些行业基本都属于基础设施行业,其投资规模巨大、回收期较长,因此初始投资基本都来自于国有资本,加之民营企
业寻找项目大多存在“短平快”现象,使得民营企业很难进入该行业。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较之非民营企业存在着更多的障碍,尚未取得与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瓶颈”。
——缺乏核心竞争力,制约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具有机制灵活、面向市场的特点,形成了国有企业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民营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从而使民营企业创业成功。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民营企业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既有来自国有企业的竞争,更有来自跨国公司的竞争。民营企业的各种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原有的一些优势正在被新的形势、新的环境逐渐瓦解。因此进一步培育和提升民营企业在新的发展阶段上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推动民营企业继续做大做强。
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1.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家族制企业在其企业管理中存在着种种弊端,这就要求民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公司治理机制。首先,必须进行所有制改造。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应是控股化和集约化,充分发挥家长式管理模式的灵活高效的优势,促进所有权与经营权规范分离,并在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建立规范而透明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各方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不断拓展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空间。其次,加强民营企业人力管理。民营企业人才开发和管理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企业转变人才观念,彻底打破旧有观念;要以企业文化来培养人才,重新树立一种具有稳定性、吸附性的企业文化,提高民营企业主的文化素质和修养;要建立企业人才的发展战略机制,吸引、留住和有效使用人才,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完善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
2.合理放宽市场准入,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
市场经济强调的是平等竞争,其实质是企业拥有平等参与市场和获取资源的机会。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有效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使民营企业在继续扩大和加深已进入的市场领域外,加快进入尚未进入的行业和领域,让民间资本充分流动,使其发展能力、活力和潜力进一步迸发。这就要求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落实措施,加快消除市场准入障碍,为民营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建议政府组织专门力量,全面清理和废除不符合《反垄断法》的地方性、部门性法规,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区垄断,实现民营企业与国企、外企平等的政策待遇。此外,还要加强对管制者的管制。
3.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民营企业要摆脱创新困境,彻底改变世界廉价工厂的命运,就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寻求有效途径进行创新。一方面,要树立全方位创新观念,建立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机制。民营企业不仅要关注大创新、一鸣惊人的创新,更要注重系统创新。技术创新的同时要伴随着管理的创新,让每一项源于市场和消费者的科技成果产生真正的产品价值和社会效益。除了解决企业内部动力与机制问题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个鼓励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积极培育创新意识,完善企业自身的创新机制。另一方面,政府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为鼓励创新提供制度保障。民营企业大多仍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动性,怕承担创新风险,热衷于技术引进而疏于自主创新。因为技术创新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由于市场、制度环境的不健全,模仿竞争者的普遍存在,使得创新企业获得的创新成果无法转化为创新收益,这直接挫伤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尽快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对侵犯知识产权、搅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作者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博士)
2.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篇二
一、培养“五种能力”, 提高人员素质
一个企业要发展, 广大员工应具备五种能力, 即创新能力、发展能力、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和决策能力。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应着力加强广大员工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 包括到外地开阔视野、更新观念, 要打破那种传统的家族管理模式, 引进现代企业制度。要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发挥好团队精神, 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让科学技术在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做好“五连动”, 大力服务好民营企业
(一) 领导主动。
在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中, 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还有部门领导, 都应该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领导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带头促进作用。
(二) 思想发动。
在发展民营企业中, 思想发动是关键。在推进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首先应扫除思想障碍, 破除小富即安、小打小闹、满足于现状的保守思想和生活理念, 树立拥有财富光荣、创造财富有功的创业思想和人生目标, 形成人人想发展、人人重发展、人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使全民都成为创业者。
(三) 政策拉动。
在民营企业发展中, 要制定出台民营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及具体措施, 充分调动全民投资的真正热情。根据新上项目、企业扩张、创办小企业、领办经济实体、开发农业产业化等不同类型和不同行业, 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调动各层次创业者的积极性和广泛参与的主动性。通过多种渠道, 增创效益, 增强民营资本投入的实效性。
(四) 基地带动。
各地在加快开发工业园区、养殖园区建设的同时, 要加强民营企业基地建设。并坚持因地制宜、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 使基地建设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 促进大小项目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五) 环境促动。
必须注意民营企业投入过程中的环境建设, 要创造健全的法制环境和良好的人文环境。要真正树立“创业者是上帝, 为创业者服务光荣”的意识, 端正服务态度, 改善服务作风, 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真正为创业者解决在创业过程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问题。不拖该办的事, 不等能办的事, 不推难办的事, 坚持特事特办, 急事急办, 难事巧办, 运用各种方式鼎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采取多项措施, 推进民营经济发展
(一) 政策扶持。
民营企业要快速发展就要有政策的支持。要放宽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让他们可以自主地投资到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及新兴产业等多种领域之中, 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要制定一些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课税办法,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的作用, 对民营企业发展实行资金扶持, 从而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 发挥能人示范作用。
实现民营企业跨越式发展, 很重要的就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应鼓励那些创业者领办、兴办实体, 也应鼓励干部到民营企业中发展, 领办、创办、帮办民营企业, 充分发挥机关干部懂政策、能管理的优势, 发展好各类民营企业。
(三)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
大力吸引外来投资者来本地创业, 是加快民营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招商引资中, 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利用一切社会关系, 挖掘一切资源潜力, 紧盯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 特别是实力雄厚的企业, 多方引进做到本地民企与外地民企的很好联合。凡外地来本地投资且达到一定规模的, 在办理户口、子女入学等许多方面都要提供方便, 对招商引资功臣要给予重奖。
(四) 加大资金投入。
在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市场软、硬件设施的同时, 积极到县外、市外、省外相关市场、企业招引客商, 以引导、带动本地企业进入市场, 扩大市场规模, 要依据历史及自然形成的产品集散地, 积极组建新的专业批发市场。要注重把培育市场和兴办实业结合起来, 围绕市场搞种养、搞加工、搞营销, 努力提高本地产品的销售比重, 使市场的繁荣和本地区产业相互促进。在加快民营园区建设上, 要搞好园区规划, 引导民营经济从“田园经济”走向“园区经济”。同时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在规划、建设上要与民营企业的发展相适应。
(五) 发展优势企业。
3.促进吴江民营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篇三
一、吴江民营工业经济已形成初级的发展优势
(一)民营经济总量大,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2003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总资产395.2亿元,完成销售收入498亿元。至2004年9月底,全市纳入统计的民营工业企业6994家,资产总额505亿元,职工人数23.2万人。2004年民资当年工业投入达150亿元,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已超过157家。
(二)传统出口产品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与廉价劳动力优势。吴江市以纺织、服装、制鞋业为主的传统工业较早地融入国际市场,外向度较高。经过多年来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技术结构和产品档次不断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了较大提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这些传统产品出口增势更加强劲。同时,吴江市早期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中培养了大量熟练劳动力,并由他们培训了一大批外地工,又营造了廉价劳动力优势。这些都为吴江市较好地承接国际性传统产业转移,快速发展现代制造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产业高度集聚的板块经济特色,极大地提升了工业产品的地域知名度优势和比较成本优势。经过多年的悉心培育与发展,全市已经形成了以盛泽为主的丝绸纺织业,以七都、芦墟为主的电缆光缆业,以吴江开发区为主的电子资讯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80%左右,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强的竞争能力,吴江市也因此被命名为“中国绸都”、“中国光电缆之都”和“江苏省信息产业基地”。此外,金家坝的彩钢夹芯板、菀坪的工业缝纫机、横扇的羊毛衫、黎里的日用化工等产业聚集度较高,在周边地区乃至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四)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投资环境,形成吸引外来资本的新优势。吴江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腹地,能够最先接受到上海大都市经济圈的辐射,同时又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地,信息等各种资源丰富,加上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市场,正符合国际性制造业产业转移的要求。吴江市又是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全国环保模范城市,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劳动力素质高,社会治安好,卫生、医疗、金融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同时,市政府部门遵循“亲商、安商、富商”理念,在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的基础上,加快转换职能,依法行政,强化保姆式服务,成立了“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在指导产业升级、加强项目服务、探索建设行业性技术服务平台、推进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建设等多方面,着力营造政府部门的服务优势,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这些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软硬投资环境,引起了国内外客商的广泛关注,除了引进大量外资外,还吸引了外地民资的大量涌入。
二、吴江民营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客观制约因素
(一)资源供给的制约。今年夏天的电力制约目前虽有缓解,但总的情况还是制约,可能会延续1—2年时间,石油的涨价因素,大大提高了用油工业的生产成本;宏观调控后银根的收紧和利息的上调,造成了资金的紧张;土地的严格控制,制约了一般加工工业的扩张。因此,节省资源、节约资金,提高资源、资金利用率是当务之急。
(二)环境生态的制约。随着发展要以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人居环境质量要求将越来越高,必将严格执行对工业污染的治理标准,禁止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加工工业的发展。今后,发展工业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同步,走循环经济的道路。
(三)劳动力价格因素的制约。随着沿海地区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上涨速度加快,依靠廉价劳动成本支撑的劳动密集型初级加工的产业发展必将受到阻碍。走技术进步之路,依靠先进的生产力发展工业已成为必然趋势。
(四)法治经济的制约。政府依法行政的到位,市场必然从无序的自由竞争过渡到依法的有序竞争轨道上来,迫使民营企业必然要守法经营、规范运作、加强管理,从胆大的挣钱、搞活的发展的粗放型经营方式转化到依法办事、向管理要效益的经营方式。
(五)社会承载力制约。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统筹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要研究民营经济结构与规模和劳动力人口在吴江这块土地上的承载能力,寻求最佳工业的组合状态。
三、促进吴江民营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围绕做强做大集群产业,提升产业技术层次与大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为目标,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提升集群产业竞争力为关键性措施,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牢牢抓住项目、产品、技术、名牌和做大骨干企业做强行业排头兵,不断研究探索一些具体的激励性措施,推进民营企业提升竞争力,开展创建集群产业示范镇活动,进一步培育、做强“3+3+8”的集群产业作为发展吴江经济的特色之路,既做大纺织丝绸、通讯电缆和电子资讯三大支柱产品,又提升毛衫针织、新型建材、缝纫机及零件三个特色产业,培育服装、制鞋、有色金属、日用化工、电梯制造、食品加工、汽车配件等7—8个新型产业群。
(二)围绕培育名牌产品的领军企业,全面提升优势企业管理素质。研究探索提升民营企业管理素质的途径与方式,积极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程,推广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开展有效的民营企业管理素质评级考核,争创先进奖励优秀的促进活动;帮助与推进民营企业实施各项管理认证工作,促进民营企业管理素质的提高。2005年,要扎实开展民营企业培育名牌工作,围绕培育省、市和国家级名牌而推进各项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的管理素质。
(三)围绕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全面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将工作的重点落实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上,包括努力发展中小企业行业性技术服务平台;认真协调好民营企业投诉中心投诉案件处理工作;促进发展工商业领域中律师、会计、咨询等中介机构建设;推进行业协会的组织建设并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认真研究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反倾销应诉、境内外上市融资等新工作;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研究探索民营金融事业的发展等。
(四)围绕不断改善吴江投资环境,调整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密切关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动态,加强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根据实践需要,不断学习先进地区的做法,积极探索研究吴江市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适度超前地为市领导当好参谋,使全市工商业在政策与体制改革措施方面能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沿。在完全市场化机制运行的条件下,不断探索研究项目管理与服务企业相结合的方法和形式,探索研究鼓励发展与限制、调控投资项目的操作手段与方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探讨 篇四
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总体上看还存在一定困难,加快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还需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根据我国民营经济的现状,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就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途径问题,提出如下一些认识和建议。
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成绩和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十分迅猛,现已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产业大军。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总数已有3000多万家,2006年的年产值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最具活力的民营科技企业已有20万家,各项经济指标的年增长率在30%以上,成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新增长点和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
二、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从民营企业内部来看
(1)规模小、资金短缺、内源融资难度大。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外源融资又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而直接融资渠道由于受到发行规模的严格控制,一般民营企业根本无法进入。由于民营企业一般都是白手起家,规模小,自身资本积累率低,资本增长缓慢,自我积累能力差,民营企业又很难利用自有资金快速发展,很多民营企业只能依靠向亲朋好友筹措。调查显示,在停产的民营企业中,近半数是因为资金短缺造成的。
(2)资信度相对较差,抵押担保困难,外源融资份额少。在内源融资困难的情况下,外源融资的银行贷款仍是民营企业融资及期盼融资的主要渠道。但调查显示,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份额很少,间接融资渠道极为有限。其原因如下:主要是因为银行实行的都是抵押、担保贷款方式,一般需要抵押价值高于贷款总额或者由有实力且被银行认可的企业来提供贷款担保。但现实情况是,民营企业既缺乏有效的抵押资金,也难找到有实力的大企业提供担保。
(3)缺乏有效的科学管理、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很多企业内部仍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家长制作风严重,企业没有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造成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决策效率低下。
(4)技术水平低,人才严重匮乏。民营企业经营者普遍反映,人才“招不来、用不上、留不住”。据调查发现,有62%以上的民营企业人才不足,不仅高新技术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不足,产业技术工人和中层管理人员也极为短缺。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存在较浓厚的小农意识和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家族外的人员很难进入核心管理层。
(5)品牌意识不强,外向经营意识仍须提高。
2、从民营企业外部来看
(1)银行经营管理与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协调。一些银行在强化内控制度的同时,缺乏开展信贷营销的技术手段和激励机制,只是简单地采取以抵押担保为主的信贷配给手段,不注重培育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营经济的融资困难,具体表现就是民营企业贷款成本较高。
(2)政府缺乏必要的扶持政策:一是在民营企业因资金困难而经营维艰、发展受限时,没有落实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保护;二是缺乏对民营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政策;三是缺乏对民营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调查发现,民营
企业每年都吸纳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和下岗职工就业和再就业,已经成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渠道,但政府缺乏优惠的税收政策,而且乱收费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四是职能转变不到位,个别部门服务意识还不强。
三、加快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途径
要确保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困境。其关键是民营企业、政府、银行要共同努力。既要改善民营企业自身的现状,加强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沟通,降低银行的风险,提高银行对民营企业融资的积极性,同时政府也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制定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
1、加强民营企业自身的治理
(1)加强财务信息管理,建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当前,少数民营企业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现象。只有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2)加强银企沟通,健全民营企业信用体系。民营企业融资时刻离不开“信用”二字,没有良好的信用文化和健康的信用环境,民营企业融资很难顺利开展。针对目前民营企业社会信用淡薄的问题,应尽快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及时与银行进行信息沟通。并注重培育民营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弘扬信用观念,确保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在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加大对违约的惩罚力度。
(3)提高人才意识,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企业间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民营企业要深化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转换企业自身经营机制,以人性化的管理激励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提高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我国民营企业应努力实施名牌战略,创造品牌优势,通过创造知名品牌、引入知名品牌、培植主导产业、促进民企升级等措施,大大提升民营经济的发展规模和档次。
(5)重视文化建设,培育企业精神。当代企业的竞争不仅是产品、营销、管理、科技等方面的竞争,更是人才和文化的竞争。实践证明,谁善于经营企业文化,谁就能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获得竞争的优势。凡成功的企业,必有令人称道的企业文化。
(6)加强舆论宣传,提升企业形象。民营企业要发展,就要不断地通过加强舆论宣传等各种方式建立和提升自身形象,进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
2、完善金融企业信贷管理机制,加强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服务
为满足民营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应当改善信贷管理,扩展服务领域,开发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调整信贷结构,为民营企业提供信贷、结算、财务咨询、投资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金融机构自身改革,转变经营态度,变歧视民营企业为重视民营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的信息互动,扩大对民营企业贷款融资服务。二是建立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银企合作的直接信息渠道,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及信用档案,强化金融内部监管,确保资金投放合理。三是对大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融资一视同仁,通过提高效率降低为民营企业融资的成本,尽可能
控制民营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减轻民营企业还贷压力。
3、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
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也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对于融资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途径:一是建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担保基金应以财政资金为主,同时也可吸收民营企业出资和社会捐资;二是由民营企业联合组建会员制的担保机构,发挥联保、互保的作用,实行封闭运作;三是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企业评级、项目评级、代偿制度和担保准备基金等配套体系,在担保业务全过程中都要有相应的配套服务。
4、充分发挥政府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职能作用
(1)加大落实政府政策的力度。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真正把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第一要务的实际行动,自觉地、主动地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
(2)转变政府职能,为民营经济发展搞好服务。要进一步做好为民营经济的服务工作,把根治“三乱”作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投资环境的重点。通过改革审批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推行政务公开、整治“三乱”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提高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水平。
(3)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督和管理。要全面推进民营企业依法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保证其从业人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促进民营企业依法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童工、恶意拖欠工资等行为。
(4)为民营企业开拓市场搭建平台。政府可责成有关部门组织民营企业产品展览会,协助民营企业打造市场,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提高民营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5)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民营经济要快速发展,关键还要提高民营企业决策者的水平。
(6)依法维护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设立民营经济投诉中心,及时受理各种投诉举报。对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人和事,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造成损失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赔偿经济损失。
5、世贸组织对民营经济的促进作用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既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又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WTO有三项职能:制定规则,主要是贸易规则;开放市场,即互相开放市场,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冲突、纠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意味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WTO有了平等的发言权,而且意味着中国要进一步改革开放,意味着中国要参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无疑地要遵守承诺,进一步开放市场,如汽车、电讯、保险业等等,要逐步降低关税。这样,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必然会大量地涌入,但是也有助于我们在平等的条件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在许多方面同国际接轨,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合作,提高我们的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总起来说,加入世贸组织必然会给我国带来巨大的利益,但这种利益不是马上可以见效的,我们要从战略的观点,国家的长远观点来看这个问题。但是,随着外国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业的进入,也势必给国内一些行业和企业带来挑战和冲击。在基本失去高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的情况下,我国部分行业和企业将与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市场上短兵相接。这是
要承认和看到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中国民私营经济的发展,无疑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首先是挑战,这是不可回避的,客观存在的。因为中国民私营企业起步不久,总起来说,人员素质低,科技含量不高,管理水平相对落后,面对外国的那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我们确实是难以硬拼的,无疑地不是一个重量级,很难竞争得过人家。但是,我看中国民私营企业是决不会自甘落后的。要看到,我们有自己的优势。它可以进来,我还可以出去。我们可以在竞争中增强实力,学习先进,逐步提高。比如刚开放时,我们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家电行业,根本竞争不过人家,但是通过十几年的努力,现在岂不是大大提高,具有国际竞争能力了吗?所以,关键是要勇敢地接受挑战。最近几年,我接触过一些民营企业,象广东生产微波炉的格兰仕集团,浙江温州的正泰电器集团,湖南长沙的“远大”中央空调企业等等,它们都有一股迎接挑战,增强实力,不断创新,硬是要取胜的紧迫感。特别是广东的格兰仕,可以说是迎接挑战、壮大自己的一个典型。它们面对的竞争压力非常之大,但是它们总是想各种办法,稳定地占领市场,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所以我认为中国民私营企业是会勇敢地接受挑战的,它们的竞争力会大大提高的。
四、民营经济发展的机遇表现
1、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科学管理,象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等等,提高我们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2、有助于我们在企业制度方面与国际接轨,如股权结构的改善,治理结构的完善等等,这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是有长远意义的。
3、了解国外市场的变化,信息,动向,了解外面的需求,这对我们自己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特别是有利于外向型企业的发展。
4、有利于我们平等地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发挥我们的优势,走向世界,增强实力。
5.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篇五
据市工商局年报统计,截止20002年12月底,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68760户、注册资金58268.9万元、从业人员174417人;私营企业704户、注册资金42557万元、从业人员12314人。我市个体工商户数居全省第6位,私营企业户数居全省第17位。市委办信息科对10县区调查统计,截止20002年12月底全市个体工商户数为95179户,私营企业户数为1999户(未包括在市工商局注册的私营企业),注册资金总额为116453.6万元,从业人员482306人。市工商联提供的情况是全市个体工商户为92690户,私营企业为1613家。市乡镇企业局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总数为15.6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4.83万户,私营企业7054户。以上几组数字,县区上报的数字与市工商联掌握的情况比较接近。市工商局1998年底统计个体工商户总数为146750户,私营企业数为753户。即使挤掉县区上报数字中的一些“水分”,个体工商户数不可能在4年里减少5成以上。据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实际开展了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体工商户和规模种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因未在工商部门注册,工商部门未予统计(他们统计的是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体私营企业)。二是县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因不愿向上级个协、私协多交管理费(会费)少报了个体私营企业户数。据调查,上天梯非金属矿区有开采加工企业近300家,平桥区五里店非金属矿加工带有各类加工企业300多家,浉河区有私营企业450家,仅这三处私营企业集中地私营企业数即超过1000家。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全市个体工商户应在10万户左右,私营企业在2000家以上。个体私营经济在振兴信阳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2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96亿元,占全市GDp的30.8%,个体工商户、非公有制企业纳税总额为48858万元,占全市工商税收总量103277.3万元的47.3%。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吸纳就业人口近20万人,有28683名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私营经营。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规模不大,经济总量小。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金8300元,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61.4万元。全市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不到1000家,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不到100家,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不到10家,上亿元的企业没有一个。2001年全市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9.1亿元,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8.4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私营企业主要以商贸型为主,生产型和科技型企业偏少。据调查统计,全市个体私营经济从事商业批发零售、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占83.2%,从事加工制造等第二产业的占14.8%,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的占2%。三是经营业主科技文化素质总体偏低,创新能力差。全市个体私营企业主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总数的1.9%,高中文化程度占18.2%,初中文化程度占46.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3.6%。四是多头管理,体制不顺。管理个体私营经济的部门有工商局、乡镇企业局(非公有制经济委员会)、科技局(民营科技企业)、工商联,多个部门管理,“都管都不管”,对个体私营经济产业规划、政策研究、资金技术项目服务、创业指导等缺乏力度,经济指标统计口径不一,数字几套,不便政府决策。一个地方经济腾飞,是靠发展内源性经济还是发展外源性经济,无疑要取决于当地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和经济环境。我市是一个内陆欠发达地区,不可能像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等沿海地区那样靠吸引外资加快发展。在今后20年的战略机遇期内,我市如何增创新优势,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的一条,就是能不能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建议:(1)召开一个高规格的会议,出台一个含金量高的文件,表彰一批民营经济先进典型,形成一种民营经济大发展的良好氛围。(2)优化“五个环境”,即以优化政策、政务、法制、市场、~环境为突破口,创造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有利条件。从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入手,带动整个发展环境的改善,从根本上清除妨碍民营企业大发展的各种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一是创造有利于各种所有制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落实对民营企业的公平待遇。二是优化政务环境,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少添乱,多设路标少设路障,下大气力改进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优化法制环境,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让民营经济的发展建立在个人对自身利益和财富积累的关心之上。四是优化市场环境,使绝大多数守法、规范经营的民营企业能够顺利成长。五是优化~环境,形成谁发展谁光荣,尊重民营企业家就是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3)重点支持“四类企业”,以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职工就业型和农产品加工型企业为重点,扶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是我市最有活力的企业,是我市经济振兴的希望所在。我市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有397家,从业人员3万人,2002年实现技工贸收入18亿元,创利税3.52亿元。可根据企业经营资产、营业收入、利税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等指标,重点扶持民营企业50强。(4)建立民营工业园区,发展族群经济。簇群经济是以某项专业产品为主导,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某个城镇为聚集地,形成产业链和产业的聚集效应,创出名牌,催生出区域经济支柱。发展簇群经济已成为各地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模式,我市也有成功的典型。大量相关企业空间集聚,既竞争又合作,信息、技术、人才资源共享,产业配套,激发创新,成为区域经济长期增长和繁荣的源泉。有条件的县区、乡镇要建立工业园区,引导民营工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可依托平桥非金属矿加工经济群建立市级民营工业园区,同时抓好固始柳编经济群、淮滨造船块状经济群、潢川卜集花卉簇群、光山白雀茶叶经销簇群的培育,打造我市民营经济航母群。民营工业园区建设不仅仅是圈一块地、“几通一平”再建一些标准厂房,更重要的是要创新机制、创新环境、建立创业服务中心,真正为民营经济大发展搭建一个平台。(5)解决好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很多民营企业规模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融资和技术研发问题。政府应当“为人们做那些他们想
做,但仅凭个人力量根本无法做到或做好的事情”。受现行金融政策的制约,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扩大规模和进行技术创新缺乏资金支持。市政府成立的信用担保中心仅有1000万元担保资本金,对渴望贷款担保的民营企业来讲是杯水车薪,建议尽快将担保金的规模扩大到1亿元以上。对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问题,可考虑在一些专业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围绕某项产业的升级优化,组建技术研发中心,如非金属矿加工、柳编、茶叶加工、花卉苗木繁育等研发中心。研发中心可由政府投入一部分科技资金、按销售收入从企业提取部分研发费用、科研单位以技术入股组建,按市场化运作。(6)厘清概念,理顺管理体制。非公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是两个外延不同的概念,非公有制经济是从经济成分上划分的,除国有集体经济外的经济成分均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它包括个体私营经济、外商(含港澳台)投资经济及非国有、集体控股的股份制经济;民营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公民或劳动者个人所有,以雇佣劳动或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公民私人或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的一种经济类型,它包括私营独资、私营合伙、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个体工商户等。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破口。为全面准确地掌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应对非公有制经济范围进行界定,责成一个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政策、产业规划、培训教育、协调服务、创业指导和经济指标统计进行归口管理,为市委政府决策和指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当好参谋。
6.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篇六
谈谈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地方税收对策
赵东海
一、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和面临挑战
(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据国家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超过300万户,注册资本金近3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8000万。从企业规模上看,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民营企业在资产、资本金和营业额规模等方面相对偏低,而人员规模偏高,反映了我国民营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基本国情。从社会贡献上看,民营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已占到我国GDP的相当比重,民营企业解决就业占我国城镇总就业量的50%以上,所完成的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的30%以上。而且,我国民营企业已日益成为新兴高科技和服务产业的主力军(在广州高科技园区的高科技企业中,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
由此可见,我国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1)我国民营企业经过改革开放20余年的不断发展壮大,经历了激烈的优胜劣汰竞争,冲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成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2)我国民营企业以其较低比重的资产创造了较高比重的就业机会,从而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3)我国民营企业通过创造社会就业机会,相应地减少了国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同时还为国家创造了较高的税收收入,成为稳定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的重要保障。(4)我国民营企业在创造就业岗位和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同时,成为各级政府集中精力进行国企改制、改组的重要保障。1
(二)我国民营企业面临挑战
在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我国民营企业的经营基础仍较薄弱,面临着来自外企竞争、企业自身内部缺陷和市场环境不完善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其中我国民营企业产权制度不尽合理、产品结构严重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缺少科学的经营战略等内部缺陷问题,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而制度性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所导致的民营企业资金短缺、生产经营投入不足,进而致使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技术研发能力弱,又将严重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后劲。另外,中国企业联合会《2003年中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民营企业还面临着这样一些问题:(1)非国有民营企业还没有得到完全国民待遇;(2)缺乏正常的融资途径;
(3)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教育培训、技术、信息、咨询)尚不充分;(4)税收负担较重;(5)政府的职能转换滞后等。为此,我国的国家发展规划已将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二、现行民营企业税收政策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民营企业实行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但随着国民经济的深入发展,原有的税收优惠政策暴露出目标偏低、税收优惠措施和手段缺乏多样性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民营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对民营企业的不合理待遇
现行企业所得税制仍实行内外两套税法,对外资企业优惠多,税负轻,对内资企业优惠少,税负重;同属内资企业,又是对大型国有企业优惠多,而对中小民营企业优惠则较少。现在外商投资企业的实际税负率约为12%左右,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率约为25%左右,而民营企业实际税负率则还要高一些。其原因主要在于:
1、税收优惠政策过少。《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了诸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从获利年度起实行“两免三减半”的优惠,而内资企业只对设在经国务院批准的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特定地区的企业可享受15%、24%的优惠税率,而绝大部分民营企业享受不到这一优惠。
2、优惠税率仍然过高。现行企业所得税制规定,对利润较低的企业可实行优惠税率,年应纳税所得额在10万元以下的减按27%的优惠税率征收,在3万元以下的减按18%的优惠税率征收。这一优惠税率仍然过高,而适用优惠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标准则定得太低,使得不少应予扶持的中小民营企业得不到扶持照顾。
3、费用列支标准过严。对外资企业工资支出、利息支出、广告费支出、公益救济性捐赠等不少支出项目基本上可据实列支,而内资企业无法享受这一优惠。如工资支出,内资企业实行计税工资(人均每月960元)。尤其是对广州这样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严重脱离实际工资水平,加重了内资企业的税收负担。
4、折旧年限规定过死。外资企业不少实行加速折旧,内资企业在折旧年限上则限定过死,特别是很多民营企业机器设备超负荷运转,磨损很快,费用列支不予照顾,加重了负担。
(二)其他地方税种对民营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营业税是地方税种中最具增长潜力的税种,由于营业税的课税范围覆盖了整个第三产业,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第三产业发展空间较大,与此密切相关的营业税也将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但是营业税起征点过低成为制约第三产业的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的营业税起征点为按期纳税的起征点为月营业额200-800元,按次纳税的起征点为次(日)营业额50元,这显然不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
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营企业的发展说到底,就是人才与技术的竞争。因此,个人所得税税收政策应立足于引导依靠诚实劳动勤劳致富的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员工的大量增加。所以,如何既通过社会保障机制有效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又通过适当的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合理调动民营企业家及民营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三)现行税收征管不能有效引导和监督民营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不设置账簿或账目混乱或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的,税务机关有权采用“核定征收”的办法。但有些基层税务机关往往对民营企业不管是否设置账簿,不管财务核算是否健全,都采用“核定征收”的办法,扩大了“核定征收”的范围。同时有关部门制定的“应税所得率”,也不符合民营企业薄利多销、利润率低的实际;有的甚至不管有无利润,一律按核定的征收率代征所得税;还有些基层税务机关甚至对税法已明确的“对乡镇企业征收所得税可减征10%用于补助社会性开支”等优惠政策规定,也未落实。这都加重了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有碍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税收政策应定位于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因此税收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应
主要把握公平税负原则。即制定税收政策规定时不得对民营企业有所歧视,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应一视同仁。并且,在不违背市场经济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应给予民营企业较多的税收优惠。当前税收优惠扶持的重点民营企业是:以高新技术转化为主的科技型企业,以吸纳下岗职工为主的就业型企业,以当地农副产品综合利用为主的深加工型企业,面向社区生活的服务型企业。
(一)改革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减轻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
1、建议以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为基点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同时规范统一所得税税基,使内资、外资及所有不同类型的企业执行统一的税前扣除标准。我们在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前提下,应考虑适当降低税率,可由33%降到25%左右。原规定年利润在3万元以下的企业减按18%,3万元至10万元的减按27%征收企业所得税。建议改设15%和20%两个低档税率,继续体现对民营企业的照顾。同时考虑经济发展情况,建议对民营企业年利润额度的规定适当提高标准,如提高到7万元以下、7万元至15万元,可享受两个低档税率的照顾。
2、放宽税前费用列支标准。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法税前费用列支标准.原则上应向现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税前费用列支标准靠拢,彻底消除对内资企业的限制,特别是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改革的重点是:一要取消“计税工资”的不合理、规定,改按企业实际支付的工资全额税前列支;二要取消对公益性、救济性捐赠的限额.准予税前列支;三要取消只准按国家银行贷款利率标准列支利息的限制.对不违反现行法规的融资利息支出,都应准予核实税前列支;四要取消技术开发费税前列支只限于国有、集体企业的限制,民营企业也应同样享受,以贯彻公平税负的原则。
3、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对民营企业特别是科技型民营企业的机器设备,允许实行加速折旧.缩短折旧年限,提高折旧率,以促进民营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4、扩大民营企业税收优惠范围。我们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一要继续保留对安置待业人员、安置下岗职工、安置残疾人和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二要适当扩大新办企业定期减免税的适用范围,不要仅限于部分第三产业,对生产领域、商品流通领域的新办民营企业也可给予定期减免税扶持;三要准许民营企业用税后利润进行再投资,给予按一定比例退税的支持;四要准许企业投资的净资产损失从应税所得额中抵扣;五要准许个人独资和合伙经营的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选择一个税种纳税;六要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创
办的民营企业,授权市县人民政府给予定期减免税照顾。
(二)完善相关地方税制,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1、适当提高营业税的起征点。我国现行营业税的起征点明显偏低,应该根据近10年来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涨幅、居民生活最低标准等因素,及时提高营业税起征点。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发达地区如广州的起征点可作以下调整:(1)按期纳税的月营业额提高到3000-5000元;(2)按次纳税的次(日)营业额提高到300-500元。上述起征点的标准,可授权省、市、自治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规定的幅度内自行决定,以体现国家对民营企业、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也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2、给予民营企业家及相关投资者个人所得税优惠。民营企业的发展最终还是取决于人,对民营企业家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制定以人为本的税收政策,也成为各国政府的共同选择。如韩国政府规定,对在韩国国内投资民营企业的外国投资者给予一定的个人所得税减免。因此,我国可以对民营企业家的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及资本所得,在提高起征点的同时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于来华开展民营企业创业投资的外国投资者,其附加减除费用予以增加,税率予以减半。
(三)改进税收管理服务体系,优化税收征管环境
1、优化税收征管环境。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税收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作法,根据本地民营企业实际情况,从方便其纳税的角度出发,进行征纳税方式创新。同时也要改进对民营企业的征收方法,积极扩大查账征收的面,尽量缩小核定征收的比重。同时核定征收的应纳税所得率和纳税定额,一定要通过调查、实事求是核定,以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2、优化对民营企业的税收服务体系。(1)税务机关应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采取多种形式为纳税人提供免费帮助。西方发达国家采取的为纳税人免费提供纳税指南出版物、利用新闻媒介广泛宣传纳税知识、电话咨询服务、走访纳税人、召开税务部门与纳税人研讨会等形式的服务,实践证明是有效措施,我国可以比较借鉴。当前税务部门应纠正在税收服务上的“重大轻小”倾向,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税收宣传和纳税辅导,及时为民营企业办理税务登记、发票购买等涉税事宜。尤其要创造条件,为那些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的中小民营企业,提供建账建制的业务指导、信息咨询、财务分析和企业发展分析等服务。税务机关应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企业申报纳税时间,降低纳税成本。(2)应积极推行对民营企业的税务代理制度,这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税务代理机构的作用,尽量减少纳税人因不了解纳税细则而造成的纳税申报中的种种失误;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减轻税务机关面对众多纳税人的巨大工作压力。
7.以组合金融方式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篇七
我认为是三个“不对称”导致了民营企业融资难。
第一, 监管者的良好意向和监管规则之间的不对称。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监管机构说不给民营企业, 不给中小企业贷款。但目前银行贷款有一个标准化的程序, 就是融资必须要有抵押担保并经过严格的报表审核。然而现实是民营企业在初创阶段没有资产抵押, 没有完整的财务报表。
第二, 银行的实际操作与绩效考核的不对称。银行很少“雪中送炭”, 因为除了监管规则的要求外自身必须要保证回报。这就导致银行给大企业、国有企业贷款比给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贷款在业务操作上更容易。数目不同的贷款在操作流程上是完全一样的, 但是交易成本不一样。
第三, 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技术语言和银行所要求的财务语言的不对称。银行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时候还款和能不能保证还款。我亲自参加过几次银企双方的谈判, 银行说的话我能听得懂, 因为我学金融的。但是我们有些企业家只介绍他的专业项目, 没有几个人能听懂。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能只靠银行解决, 银行只能解决部分问题。我的建议是, 透过组合金融的方式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所谓组合金融的方式就是把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VC、PE、担保等各种金融中介机构组合起来, 形成金融战略联盟, 在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领域或者对某些特定机构开展长期的跟踪服务。
这实际上是各种金融产品的创新, 将不同金融行业的优势互补起来, 使民营企业能够有一条完整的金融发展路径。从起初的自有资本, 发展到一定阶段是创业资本, 再往后一阶段是股权资本, 接着是担保公司和银行信贷, 再后来是发行债券。在这之后, 透过金融中介机构会计师、律师的作用, 使企业进入到上市环节。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但是它构建了一个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完整的金融产业链。
因此就长期来讲, 我们有以下途径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第一, 一定要搭建金融机构、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的各种形式的沟通联盟。民营企业家和金融机构等之间需要有一个交流平台, 通过沟通来解决一部分融资难题。
第二, 一定要发挥各个金融机构、各种金融产品的优势。比如北京, 存款5.8万亿, 贷款2.5万亿, 存贷差2万多亿。换句话来讲, 我们特别希望有实力、有影响、有信用、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家把这些钱都用掉。在自身得到发展的同时解决了就业问题, 并促进了经济发展和银行金融产品的开发。
8.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篇八
现在有不少民营企业家往海外移民,原因是觉得企业的生存环境不理想,对未来没有信心;另外就是企业发展面临瓶颈,出于资产安全、分散风险的考虑,他们在往外走。要想民营企业家留下来,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非常关键。
民营企业遇到的法治环境现在日益受到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出了三个平等的公平竞争观,其中一个是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很重要的就是要打破垄断,特别是行政垄断,构建与企业相匹配的多种市场金融体系,然后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防止政府职能的越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市场积极性。
但民营企业现在所处的法治环境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个在产权领域,目前国内产权的法制环境还不健全,解决产权纠纷的相关制度不是特别完善,民间资本投资的公平环境还有待完善。第二个在金融领域,就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个本是世界性难题,但在中国,由于银行几乎都是国有,中小企业又都是民营的,所以这个问题更加突出。第三个在执法领域,政策执行存在一些障碍,对知识产的权保护还不够强;在司法领域,有时司法的标准不一致,在执法和司法领域都存在体制性障碍。另外,我们也要看到民营企业自身法律意识淡薄,部分企业家不信法、不懂法、不守法,这也导致社会上对民营企业存在偏见。
那么,应该如何完善民营企业的法治环境呢?
首先要健全产权的法治环境,细化产权的保护,界定产权,涉及到过渡性的法律法规要作为司法解释,要健全投资的法治环境。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很多国际组织和外国专家在唱衰中国,但其实对中国的发展还是有信心的。发展的很大一部分要靠投资,但最重要的投资要靠民间投资而非政府投资。民间投资能不能上来,主要看的是有没有健全的投资法治环境,要有健全的法治环境、良好的司法体制、良好的执法体制。特别是是对财产的保护力度要统一,对国企民企外企一视同仁,知识产权的保护要健全,要健全司法体制。在司法领域进行系统地培训非常重要,要健全司法的审判标准,不平等的法律规范要加强监督,防止案件审查过程中出现腐败行为。
要完善立法,构建公平的法治环境,使民营企业有统一的法律地位、统一的法律规定,贯彻税收统一的原则。要构建公平的税收环境,执法的环境非常重要。公平对待民企、国企和外企,构建一个平等的法律环境。
第三,打破垄断,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要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解决垄断问题的关键是要让市场来配置资源,如果让政府来配置资源、由官员控制资源,就有可能产生问题官员,但如果进行制度创新,让市场来配置资源,很多腐败现象是可以消除的,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也会变好。只要国内的发展环境改善了,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企业家就一定会回归,民间资本也会回归实业。
最后一点,企业家要学法、懂法,共同来打造一个良好的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运营的良好法治环境。只有法治环境改善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就会更好,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也会有所缓和。
9.壮大民营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篇九
一、基本情况
1990年**口岸开通以来,**县民营经济获得了适宜发展的土壤,逐渐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并从粗放经营、单一模式步入科学管理、规模发展的新阶段。截止目前,全县共有民营企业8800余户,涉及农林牧渔、采矿、制造、建筑、交通运输、批发零售贸易、社会服务各业,其中加工、外向、科技、流通等“四型”企业近1900户,占民营企业总数的22%。民营企业固定资产净值超6亿元,营业收入超100万元的达32户。2004年,民营企业实现增加值超3亿元,上缴税金8184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13783万元的60%;安置从业人员2.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5%。民营经济已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发展上做到了“七求”。思想上求“新”。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扶持非国有经济发展等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学习借鉴浙闽经验,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思想再解放、观念再更新大学习、大讨论活动,重点破除感觉良好、做看客及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等不良心态,树立“不看规模看发展、不讲成份讲贡献”的新观念,真正让民营经济当主角、挑大梁,增强了全县上下的民本意识,激发了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热情。领导上求“强”。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提前**年翻两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导战略之一,实施“一把手”工程,确定各单位一把手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责任人,把发展民营经济列为考核各镇、各部门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制定主要领导及县直、中省直部门包扶民营企业工作方案,加强考核,兑现奖惩,有效确保了发展民营经济各项措施的落实。机制上求“活”。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国企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收购、兼并及股份改造步伐,**集团兼并****厂、**站,**集团收购县**厂、**公司等企业,引进现代管理方式,有效提升了企业运行质量。2004年,完成全县28户国企改制,对其中**户企业实行竞价出售,促成县**公司国有股权整体转让,国有资本已全面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蓬勃活力。科技上求“高”。加速培育科技企业群体,重点扶持**集团等7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和**批发大市场等15家县级民营科技企业,初步形成了一支科技外向型、规模效益型的民营科技企业队伍。全县省级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0家,固定资产达1.**2亿元。**集团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被确定为国家级星火外向型重点企业,**有限公司通过ISO9002质量认证。载体上求“精”。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建成并启动**商城、**商厦、**大市场等大型商贸综合市场;实施“**”工程,总占地**公顷的**进出口工业园区、**加工园区和**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已有3**户企业入驻;大力建设乡企工业小区,**省级和**、**2个市级工业小区规划建设不断完善,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创业空间。融资上求“畅”。主要领导带队开展定向、定位招商,全力以赴向上争取资金,2003年,引进到位资金5.68亿元,完成计划的1**2%。加强政府及金融部门扶持,去年县财政为重点民企注入流动资金和政策扶持资金3**71万元,今年又引资组建**担保投资公司**分公司,保证了重点项目资金供给。近年来,鼓励引导民营企业通过自身积累及挂、靠、联等方式自筹建设资金8500万元,缓解了资金不足问题。环境上求“优”。加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收费行为,修订出台招商引资、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及奖励办法,打造了政策“洼地”。严厉查处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干部弄权勒卡、失职渎职案件,促进了公正司法、依法行政。组建县优化办,成立客商投资服务中心、投诉中心,保障了外来客商利益。兑现百万元引资奖励基金,重奖民营经济发展有功单位和人员,营造了“民营有位,纳税光荣”的舆论氛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0.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篇十
------------------
更新时间:2006-10-30 9:21:0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发展改革委、工商联、各计划单列市档案局、发展改革委、工商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档案局、发展改革委、工商联:
为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国家档案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共同制定了《关于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关于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意见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推动和引导民营企业建设健全档案工作,为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服务,现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到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是档案工作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必然要求。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民营企业是非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将对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是档案部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是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民营企业档案是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项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它反映了民营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历程,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和信息资源。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对民营企业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规避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做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是各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管理服务体系的重要措施。社会主义时常经济体制的完善要求民营经济向着规范化、制度、诚信发展;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和服务也需要依据企业真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各有关部门和工商联要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在规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协作,引导和促进民营企业经营者树立档案意识,健全档案工作,完善基础管理。
二、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档案工作
(四)促进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与民营企业同步发展。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和工商联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把推动民营企业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为民营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促进民营企业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利用多种形式,向民营企业广泛宣传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遵循指导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原则,诚心诚意、一视同仁地为民营企业服务,推动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时,要提出健全档案管理的要求。在积极鼓励民营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改善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组织制度的同时,引导民营企业建立档案工作,承担好保护档案的义务。
各级工商联要主动发挥党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作用和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用,为民营企业提供交流、研讨档案工作的平台,并把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列入民营企业管理者培训和对民营企业发展进行指导的内容。
(五)不断提高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服务的实效。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拓宽服务渠道,突出服务主题,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档案业务咨询、档案整理和代存、档案技术服务及档案人员推荐、培训等服务;适时引导建立档案业务协作组织,提供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逐步建立适应民营企业挡案工作特点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满足企业对档案工作的需要。
(六)加强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分类指导。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指导,要坚持自主管理、因企制宜的原则,树立和培养典型,宣传和推广典型经验,启发民营企业对档案工作的内在需求,引导民营企业做好档案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实行分类指导。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民营企业中关系国家利益和安全、涉及公共利益、记录社会重大事件和活动,以及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档案的监管。具体范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七)加强领导、协调配合,全面推动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工商联以及有关行业组织应加强领导和指导,密切配合,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民营企业实际、有效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
三、促进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八)建立与企业发展适应的企业档案工作。民营企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企业档案管理规定》的要求,加强企业档案管理,确保档案真实有效。把档案信息资源的积累、保管和利用纳入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在保证档案齐全、完整和准确,便于有效利用的前提下,档案管理方式可采取集中统一管理、分级管理或寄存等多种方式。倡导企业实行档案、图书、情报、资料等信息资源一体化管理。
(九)制定企业文化材料归档和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民营企业应明确本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归档时间与归档要求,确保归档文件材料齐全、完整、准确与系统。企业应强化对资产产权、商业信誉、知识产权、合同协议、客户信息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文件材料的收集和积累,制定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档案归档齐全、整理规范、保
管齐全、利用便捷,(十)建立健全企业职工档案,民营企业应收集和保管职工在本企业工作中形成的履历、鉴定、工资、考核、技能评定、奖励和处分等方面的文件材料。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方面的档案,并将有关档案材料及时补充到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授权的具备人事档案管理条件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或有关部门。
(十一)积极推进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应当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立与信息化建设水平相适应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
11.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篇十一
关键词:黑龙江省;吉林省;民营经济;地方政策
中图分类号:F12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1-0151-03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论断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为此,黑龙江省、吉林省都专门出台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笔者拟通过对其主要措施的比较,为进一步完善黑龙江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政策提供借鉴。
一、市场准入条件
(一)放宽经营范围和经营领域
黑龙江省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以下简称个体、私营企业)生产经营除国家明令禁止以外的产品和商品;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投资的政策引导,鼓励其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发展,特别是要依托资源和地缘优势,积极参与资源精深加工、旅游、边贸、社区服务等生产经营活动;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开展中介服务;个体私营企业在贫困地区兴办扶贫项目,享受国家和省给予贫困地区的优惠政策。
吉林省规定,凡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都允许民营经济进入;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大力支持民营资本投资本省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除法律、法规禁止生产经营的产品、商品和经营领域外,两省对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范围已完全放开;个体、私营企业的经营领域较以往也有了很大的拓展。
笔者认为,对于具备经营条件的企业完全可以不核定具体经营范围,允许经营者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或变更经营范围。事实上很多企业也正在这样做。只要企业依法经营,除法律、法规禁止经营或者有特别规定的以外,政府对经营范围实无干涉的必要。至于经营领域,还可以在更大的范围(特殊领域在国有资产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放开,允许私营资本进入,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放宽注册资本要求
吉林省规定,允许新办民营企业分期注入注册资本;除法律、法规对特殊行业的注册资本有最低限额要求外,对其他具备生产经营条件、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公司制民营企业,其注册资本金可在首期到位注册资本总额10%的前提下分期到位,时限为两年,资本金到位前,企业按注册资本额由每位股东根据出资比例对债务承担相应责任;以高新技术成果作为注册资本的,只要出资各方协议约定,不受注册资本比例的限制;积极鼓励投资兴办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实行注册资本申报制,不受注册资本限制。黑龙江省没有相关规定。
笔者认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放宽条件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可行的,但降低企业开办门槛的地方政策可以针对法律没有强制性要求的企业形态,而不应当突破法律界限。按照当时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的注册资本应为实缴资本、技术出资占注册资本总额的比例也是有限制的。地方政策突破法律限制的做法必然会破坏国家法制的统一,实不足取。
(三)放宽经营场地限制
吉林省规定,放宽企业经营场所登记条件。从事软件开发、设计等不影响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的企业取得具有合法使用权的住宅,经业主委员会同意,可不受物业使用功能的限制,作为企业住所(办公场所)予以登记;持有合法有效房地产证明文件并符合消防、安全、环保和城市规划要求的房屋可以作为生产经营场所;企业住所与生产场所分离的,实行住所和生产场所同时登记。黑龙江省没有相关规定。
笔者认为,个体、私营企业往往由于资金制约难以完全具备使用“商业用房”作为经营场所的条件,以致经营场所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法律、法规没有禁止将民宅作为经营场所,通过地方政策来解决私有企业经营场所的难题,不失为创造个体、私营企业发展条件的好办法。黑龙江省可以借鉴吉林省的规定,结合省情出台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解决民营经济发展受经营场所制约的问题。
二、财政扶持、融资与税收优惠政策
(一)财政扶持政策
黑龙江省规定,各级政府要坚持把中小企业担保资金积极用于个体私营企业信用保证,解决其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科技风险投资资金、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技术改造资金、乡镇企业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其他用于经济发展的专项基(资)金,要在使用条件上向个体私营企业倾斜,并在原有基础上广泛吸纳包括银行、个体私营企业在内的资金投入,逐年扩大规模。
吉林省规定,对民营经济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省财政在现有安排支持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资金的基础上,根据以后年度省级财力状况,力争逐步增加;市(州)、县(市、区)政府可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在年初预算中安排一部分资金,专项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发展资金主要用于企业技改贷款贴息和信用担保、创业辅导、市场开拓等服务体系建设。
黑、吉两省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民营企业财政扶持政策,异曲同工。政府的财政扶持政策不仅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扶持,同时,能够起到稳定人心、吸引人心进而促进私营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融资政策
黑龙江省规定,多渠道解决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资金。金融部门要建立为个体私营经济服务的灵活的信贷机制,加大对产品有市场、经济效益好、还款有保证的个体私营企业的信贷投入,逐年增加信贷额度,并在信用等级评定等环节上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拓宽个体私营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个体私营企业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吸纳资金,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有条件的可采取个体私营企业自愿参加的方式,建立信贷担保资金;要积极支持、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
吉林省规定,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允许民营企业以合法、足额的土地使用权、厂房、有价证券和无形资产等作抵押、质押取得贷款;改进对民营经济的信贷评估、审批和贷款制度,逐步加大贷款比例;各级政府要协调各商业银行加强银企对接工作,由各商业银行为重点民营企业开展财务代理业务,直接提供贷款服务;加快民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由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法人客户评价办法和统一授信管理办法确定民营企业信用等级和贷款授信额度;积极鼓励发展社区性银行和农村股份制、合作制银行为发展民营经济筹措资金;积极推动设立民营经济投资公司,建立和完善创业投资机制,构建民营经济融资平台;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依法兴办各类金融组织,参与金融机构的改制改组,发展多种形式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投融资代理制,建立投资咨询公司,为投融资机构提供代理服务;开展民营经济股权交易业务,允许民营企业以股权融资方式筹集投资资金,逐步建立起多种募集方式相互补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民营企业申请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及国际商业贷款;支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国内外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积极搭建产权交易、股份托管、质押典当等地方性资本交易市场,培育非上市股份公司股票经纪人,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推动产权顺畅流转;鼓励资本重组,支持民营经济盘活国有资本和银行不良资产。
融资难一直制约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难以取得贷款、担保以及对个体、私营企业直接融资的限制。比较而言,吉林省的融资政策更加全面、具体。政府鼓励金融机构将贷款向个体、私营企业倾斜以及允许发行债券等政策,能够解决个体、私营企业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地方政府应当积极鼓励个体、私营企业采取一切合法的手段融资。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重国家和集体、轻个体和私营传统的国度,发展资金不足始终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由政府专门政策来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实有必要,也能够切实地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税收优惠政策
吉林省规定,允许运用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税收扶持政策和国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税收政策,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民营企业从事技术转让、开发及相关的咨询、服务所得,免征营业税;新办技术咨询和服务的科技企业,两年内免征所得税;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待遇;对赢利的民营工业类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实际费用,比上一年度增长幅度在10%(含10%)以上的,可再按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对新办民营企业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实行“一免二减半”的所得税优惠,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对外贸易、旅游、仓储、居民服务、饮食、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经批准,可减或免征所得税一年;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民营企业,从事种植、养殖、农林产品初加工所得,免征所得税;对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和纳入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担保机构,三年内免征营业税。黑龙江省没有相关规定。
对新开办的某些特定行业或者特殊类型的个体、私营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减轻了其开办初期的经营负担,为此类企业的起步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可以快速培育特定行业的发展。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不仅能对民营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还能为财政收入增长培育稳定的税源。地方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政策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其他政策不可取代的。黑龙江省也应当在不违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用足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尽快改变本省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的现状。
三、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一)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
黑龙江省规定,全面推行公示制、承诺制、“一条龙”服务和“一站式”办公,提高办事效率;积极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现场办公”等灵活方式,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畅通个体私营企业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渠道,建立个体私营企业举报制度,在全省各级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领导机构,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和信箱,受理投诉,并及时向投诉人反馈处理意见,凡是个体私营企业举报的问题,都要指派专人进行调查,问题属实的要严肃处理;完善并着力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认真进行行风测评,对后进单位要给予通报批评,对不履行职责、严重制约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要严肃查处,并追究其单位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对典型案例要公开曝光。
吉林省规定,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行业审批的以外,民营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一律取消,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获准前置审批的,在筹备期间可发给时限为六个月的筹备期营业执照;对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对重大项目及限制类项目实行规范的核准制,其他项目一律实行备案制;对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应规范登记为民营企业。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曾经使个体、私营企业登记难、办事难。地方政府出台便民措施,方便了私企的开办,对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规范执法行为,减轻企业负担
黑龙江省规定,严格执行收费许可证制度,依法清理涉及个体、私营企业的收费部门、项目和标准,实行年度收费“明白卡”制度;制止摊派等侵害个体、私营企业的行为。
吉林省规定,全面清理并取消不合法的收费项目;除依法、依国务院和依省政府规定的以外,不得擅自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向企业收取费用的评比、排序、授牌等活动;不得强迫企业加入各种协会、学会、拉赞助、收会费、摊派费用。
“滥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困扰企业由来已久,不仅严重增加了企业负担,而且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甚至一些企业不得不迁往异地。治理“三乱”,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就是保护企业的发展环境和经营者的积极性。
以上笔者选择了对民营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几方面政策进行了比较,当然两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不仅限于此。总体比较,虽然黑龙江、吉林两省的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政策各有所长,但是,黑龙江省在以上几方面还有很多政策需要补充完善,才能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2005年1月27日吉发[2005]4号).
[2] 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个私经济的决定(黑发[2001]11号).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推荐阅读:
律师促进民营企业发展07-28
促进医院发展的建议08-22
贫困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对策07-03
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措施06-19
检察机关为民营经济服务的思考11-13
民营经济现状07-27
最新民营医院发展趋势09-27
完善政策加快发展民营经济08-07
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总结09-13
宝鸡民营快递物流发展探析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