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第1课时

2024-09-10

观察物体第1课时(共10篇)

1.观察物体第1课时 篇一

第2单元 位置与方向

(二)第1课时 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20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学生:直尺、量角器。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这是关于台风的图片,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每到夏季,我国沿海一带就进入台风多发季节,台风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台风过境时常会给人 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一些影响。瞧,今早气象专家发现:在A市东南沿海方向已形成一股较强台风,这股台风将直接影响A市。(课件出示信息)在得知这样的信息后,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呢?(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测算到达时间)要测算台风到达时间,首先要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怎样来确定台风中心的准确位置呢?让学生试着说说自己的看法,老师再给予补充和归纳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描述物体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台风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到确定位置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展开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教学题例1

1. 投影出示例题1。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体会在图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

⑴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

2、出示警察抓小偷图片,帮助警察如何快速抓住小偷。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 件。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

2.观察物体第1课时 篇二

●教材分析并能够甄别信息。3综合利用多种网络老师计划十一假期自驾游,你能帮老师本节课是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信通讯工具深入开展网络合作与交流,做个出行计划吗?有哪些渠道可以获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单元“走进信息世拓展学习空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得这方面的信息?界——信息获取与管理”中的第1课,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将小学生:问旅行社、问做导游的朋友、上材的内容主要从操作层面完成信息的与初中的知识进行衔接,在生理和心理网查……获取和管理。本节课内容比较实用,也上适应新的学习环境。2自觉遵守信息师:我们现在用什么途径最好、最比较重要,因为信息获取是使用信息技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增方便?术的基础,如果学生能养成良好的搜集强技术应用中的责任感,能够合理地引学生齐声说上网。信息的习惯,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则用他人观点或使用他人成果,养成尊重师: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如何通过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对今后的学习也会他人著作权的习惯。3能综合多种因素网络快速查询信息。我们先分析一下大有益处。来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养成从权威网站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有哪些。●学情分析获取可靠信息的习惯。2.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在网●教学重点、难点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如下(如图1)。络中查找信息的能力,但搜索方法单重点:使用搜索引擎搜索网上第一步:定位信息需求(需获取怎一,搜索效率不高,大部分时间都耗费信息。样的信息)——时间、地点、出行方式在筛选信息的过程中,搜集到的有效信难点:全文搜索引擎中关键词的提(十一假期、皖南乡村、自驾)。息不多。炼技巧。第二步:选择信息来源(通过哪些●教学目标●教学过程途径来获取信息)——问旅行社、问做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信息需求1.情境引入,引发思考导游的朋友、上网查……(感官获取、工是获取信息的前提,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教师播放几张色彩丰富的皖南乡具获取、文献检索、听广播、看电视、浏样性,总结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并培村风景图片,并配上优美的轻音乐。览网络、调查研究等方式)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2了师:秋天的大自然是绚丽多彩的,第三步: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并解常见的几种搜索引擎的特点,尝试使十一长假马上到了,你们计划好去哪儿获取信息——上网搜索。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并总结提玩了吗?高搜索效率的经验。学生立马兴奋过程与方法目标:1熟悉获取信息起来了。的基本方法和途径。2能根据需要确定师:刚才大家看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途径获取信息,到的是皖南乡村图片,图1第四步:评价信息(获取的信息是在因特网上,各种搜索引不是正确的)。擎的功能、侧重点及排序师: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应用的今算法各不相同,从而导致天,大家已经养成了有问题找“度娘”的搜索到的网页往往不尽相习惯,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度娘”那么学同。大型搜索引擎的数据识渊博呢?我们先了解一下搜索引擎的库储存了因特网上几亿到工作原理。几十亿的网页索引,数据3.从因特网获取信息量达到几千吉字节,甚至搜索引擎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全文几万吉字节。即便如此,这搜索和目录搜索。也只占因特网上普通网页图2全文搜索的工作原理:1抓取网的30%,而不同搜索引擎之页。每个独立的搜索引擎都有自己的网好搜http://www.haosou.com间的网页重叠率一般在70%以下,所以,页抓取程序爬虫(spider)。爬虫会顺着搜狗http://www.sogou.com我们应根据需要使用不同搜索引擎来网页中的超链接,从这个网站爬到另一在使用全文搜索引擎时,应该先搜索不同的内容。个网站,通过超链接分析连续访问抓确定所找信息中的关键词,以便快速地2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到的网页(网取更多网页。被抓取的网页称之为网页搜索到所需信息。站)数目越多,是否意味着该搜索引擎快照。由于互联网中超链接的应用很普4.课堂实践的搜索效率就越高?遍,理论上,从一定范围的网页出发,就活动一:分别打开“百度”和“必搜索到的网页(网站)数目越多,并能搜集到绝大多数的网页。2处理网页。应”搜索引擎,查找有关“手机有哪些污不意味着搜索效率就越高。由于各种搜搜索引擎抓到网页后,还要做大量的预染”“有机污染”的信息,观察搜索结果索引擎使用自动搜索和标引技术还不处理工作,才能提供检索服务。其中最与期望结果是否一致;关键词不同,搜够智能,检索结果常会含有大量的重复重要的就是提取关键词,建立索引和索索结果是不是也不相同。信息。所以,搜索数量不代表搜索质量。引库。其他还包括去除重复网页,分词活动二:在关键词中运用空格和半6.知识拓展:搜索技巧(中文),判断网页类型,分析超链接,计角双引号,分别搜索有关“手机污染”的1关键词提炼。算网页的重要度、丰富度等。3提供检信息。空格和双引号有什么影响?例1:眼皮上落着一只苍蝇谜底索服务。用户输入关键词进行检索,搜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得出结论并例2:下水道盖子圆的回答索引擎从索引数据库中找到匹配该关填写下表。2细化搜索条件。键词的网页;为了便于用户判断,除了网5.深层思考、讨论思考例:数码相机使用指南页标题和URL外,还会提供一段来自网1分别在百度和必应中使用相同3用好逻辑命令(如下页图3)。页的摘要以及其他信息(如图2)。的关键词进行检索,你发现了什么?4强制搜索。添加英文双引号用于全文搜索引擎的搜索对象是因特不同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也不同。精确匹配,如果输入的查询词很长,百网上能够访问的网页,也称网页搜索引“百度”搜索结果“必应”搜索结果度经过分析后,可能关键词(条目数)(条目数)擎。目前常用的全文搜索引擎有:手机有哪些污染给出拆分的查询词。如百度http://www.baidu.com手机污染果想要不拆分查询,手机污染必应http://cn.bing.com“手机污染”就可以给内容加上双引号强制搜索,在搜索诗句、名言警句习兴趣,让其形成学习动机,这是等时格外有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和7.目录搜索前提,从学生反应来看,效果很好,目录搜索引擎,顾名思义就是将网导入很成功。最后,再次引用该实站分门别类地存放在相应的目录中,如例,让学生学以致用。新闻、娱乐、科技、财经、教育等。图3选用不同关键词搜索的课堂Hao123和搜狐目录分类都是我们实践,学生做得很好,基本上能总经常用到的目录搜索引擎。目录搜索引结到点上,但在应用练习中,大部擎完全依赖于手工操作,用户提交网站分只找了一个景点的路线、门票、后,目录编辑人员要浏览你的网站,然后吃住等信息,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根据一套自定的评判标准甚至编辑人的规划安排,也没有考虑到天气员的主观印象,决定是否接纳你的网站。图4和交通的因素,这和他们的年龄有8.两种查询方式的对比(如图4)11.课堂小结关,以后的教学要慢慢加以引导。9.应用练习师: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信息的本课在设计时,尽量按照新课程学生制作一份十一期间去皖南乡获取,在获取信息之前一定要先明确你标准的精神,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村自驾游的出行计划。的信息需求,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获取信体,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伙伴,培养学10.学生作品展示息的途径,在全文搜索时,关键词提取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课堂实践和应教师请几位小组代表说说计划,要准确、简明扼要;在目录搜索时,要对用练习,学生信息搜索能力得到了进一点评后并评出最佳出行计划。查找的信息进行准确归类,否则难以查步的提高。师:在刚才的应用练习中,各小组找到需要的信息。我们还要清楚,因特成员都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并给出方网不是我们唯一获取信息的途径。案,十一假期老师就要带着你们的最佳●教学反思方案去检测一下。十一假期你也可以回本课上课时刚好要迎接十一长家为你的父母安排一次有意义的旅行。假,所以实例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点评本节教学内容是信息的获取,也是初学案例。作者针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信实例分析总结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接中教学的基础环节,只有快速准确地获取息搜索能力,设计了一个凸显学生探究学着拓展了网络搜索引擎的工作原因,知识点所需信息,才能让后续的信息加工和应用习的教学方案,在遵循课标要求和提高学连贯顺畅。教学还安排了学生自主探究学更加高效,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搜索能力两方面达到很好的统一。文章习、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网络搜索能力,但是如何在网络中获取有看似教学实录,实则渗透着尊重学生主体、围中收获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能力;但对效信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等思想。本节课在于关键词的选择,讲解还不够深,不够细,本文是一个成功的初中信息技术教设计时先用生活中的事例导入,接着通过有待改进完善。(点评人: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技术教研员史弘文)

3.《研究磁铁》(第1课时)设计 篇三

1.会自己设计实验探究一块磁铁的磁力大小变化规律。

2.认识条形磁铁磁力从两端向中间逐渐变小的规律,知道什么是磁极,知道每一块磁铁都有2个磁极。

3.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了解磁铁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磁极、探究磁铁磁力变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出示平底烧杯(掉有回形针在内的、并装有水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准备了一些做实验用的回形针,可是一不小心掉在了装有水的烧杯内,谁有办法,在不碰到水的同时又快又好地取出这些回形针。

生:我有办法,用吸铁石吸。生上台用老师提供的大磁铁沿杯子边缘吸出回形针。

师:吸铁石的科学名字又叫“磁铁”(板书磁铁),你怎么想起用磁铁的?

生:因为磁铁能吸铁。

师:你懂得的科学知识真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磁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二)认识磁铁

师: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形状给它取名称,你认识黑板上的磁铁吗?(师挂出黑板)

生自由发言:条形、马蹄形(U形)、针形、菱形、环形……

(设计意图:拓宽视野、提高认识)

(三)探究性质

师:除了老师带来的,生活中还有其他形状的磁铁,请课后多留心观察。

生1:隔着物体吸铁。生2:指示方向。生3:相互吸引……

师:磁铁主要吸铁,除此还吸铬和镍,像这种吸铁的性质我们把它称之为磁性。(板书画线处)那磁铁各个部位吸铁的力量是不是一样大呢?

生:实验,用磁铁各部位去吸铁,比比哪头吸得多。

(设计意图:结合常识、顺势引入)

1.实验(一)比较同一块磁铁各部位的磁力大小

师:怎样证明哪种猜测是对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磁铁。

实验前先请学生上台分别示范用磁铁两端和中间吸小铁钉的实验,师适当指导。

师请组长上台领取实验材料——装有许多小铁钉的信封和一块大条形磁铁。

生分组实验、填表、汇报(实验时师下位指导,汇报时师用展示台展示,并请其他小组补充)

师结合学生汇报小结:磁铁两端磁性较强的部分,我们称之为磁极。(板书画线处)

师:每块磁铁有几个磁极?生:2个。

(设计意图: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研究相结合,保证实验质量)

2.实验(二)磁铁可以指南北

师:同学们前面说了磁铁除了吸铁的性质,还有指方向的性质。它的两极到底能指哪两个方向呢?

学生猜测,教师板书同时指导学生认识教室中的四方。

师:怎样证明呢?你能根据桌上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吗?

生:用实验证明,把磁铁放入泡沫中,等静止后观察所指方向便知。

师:实验时注意不能在附近放有与实验无关的磁铁,磁铁要放在泡沫中间,泡沫放在水槽中间。(边指导边示范)

生分組实验、填表、汇报(实验时师下位指导,汇报时师用展示台展示,并请其他小组补充)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行根据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思维)

3.实验(三)探究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师:结合学生汇报小结:磁铁指北的极称为北极、用字母N表示,磁铁指南的极称为南极、用字母S表示。(板书画线处)刚才有个小组实验总是不成功,经过查找原因——原来有位同学故意在桌底藏有一块磁铁,你知道实验前老师说附近不能有其他磁铁的原因了吗?

生:因为两块磁铁靠近会相互产生影响。

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请自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学生自主实验后汇报,师小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板书画线处)

(设计意图:结合失败的实验,查找原因,结合实际,顺势引入,自然过渡,体现真实课堂的生成。师逐步由扶到放,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实验方法。)

(四)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磁铁的哪些性质?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了磁铁的性质?

学生小结磁铁的性质——吸铁、两端磁性最强、指南北、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师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司南(同时简介指南针是四大发明之一)进行总结:同学们,磁铁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课后请做个有心人,用你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用你智慧的大脑去创造,争做小小科学家,好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做“小小科学探索者”,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五)反馈练习

如果有一块磁铁没有标明磁极,你有办法找出磁极吗?

四、反思与重建

指南北实验中所用泡沫的形状如做成圆形,所遇阻力最小,更易于完成此实验。与此同时如能准备较多的实验材料供学生选择效果会更好。

五、附板书

研究磁铁

主要吸铁—磁性 指示方向——N表北极、S表南极

两端较强—磁极 相互靠近——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4.观察物体第1课时 篇四

(三)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教材第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3~7题。

教学目标

1.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

4.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

小正方体若干,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三视图。这节课以这个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并利用学生个人的数学知识与经验,先让学生画一画,再进行比较。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从两个方向观察,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的,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探究过程 1.投影出示例2。2.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想象、判断的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在空间位置中的关系与变化;尝试引导学生用分析推理的思路表述自己的想法,充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开阔性、灵活性和概括性,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空间理解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究结果汇报。我们拼搭的图形为

。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课末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在按照物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三)

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

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排;

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教学反思

1.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获得关于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图形的理解和感悟。

2.通过观察物体、课件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难点。

课堂作业设计

A类

1.填一填,下面的图形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2.有三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是的,请在它的下面画“”;从侧面看到是的,请在它的下面画“☆”。

()面

()面

()面

B类

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用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摆?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上面 正面 右面

2.第一个画“”,第二个画“☆” B类: 略 教材习题

教材第3页练习一

3.4.(1)①③ ⑥(2)24(3)略

5.观察物体第1课时 篇五

莒南县第四实验小学 韩桂美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搭一搭(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P78~79)

二、教材解读

观察物体是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以观察物体为载体,不断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整套教材在不同年级分层次的安排了观察物体的内容,一年级观察物体要求学生从两个方向观察单一物体的形状;二年级观察物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三年级时要求学生能够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四年级时学生要掌握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五年级没有安排相关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过观察物体或由3个、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和立体图形的形状,并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本课的内容是在前面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学生对5个小立方体组合进行观察,数目上虽然只增加1个小正方体,但形式上是更加多样的变化,各种拼摆组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也会各不相同,它们的视图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如果学生理解这一点,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水平都能得到进一步发展。要求也由原来的观察、辨别提高到动手画出草图和能根据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其中还包括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出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正方体的数量范围。教学时要着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材设置了“搭一搭”的情景,包括两项比赛,第一项比赛是由观察到的5个小正方体组合,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经验,能够独立完成画图任务,以比赛的方式呈现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项比赛是根据从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搭一个用5个小立方块组成的立体图形。评判那个是正确的。引导学生在观察、对照的基础上找出正确的立体图形。并通过试一试中的题目让学生进体会根据从两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只能确定达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练一练安排了巩固画图和确定搭立体图形范围的练习。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

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

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

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

合)。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学情分析

儿童随着空间观念的积累,可以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为目前和以后的学习奠

定必要的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经历过观察物体或由3个、4个小正方体

搭成的立体图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和立体图形的形状,并

根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物体和立体图形。经过课前了解发现学生掌握空间与图

形领域的知识比较扎实,对新知接受能力较强并且学习热情高涨。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再创造活

动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

特别强烈。”适合开展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的课题。

六、教学用具

课件、正方体积木、方格纸。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谈话交流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画图,让学生独立观察由5个小立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并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看谁做的又好又快。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较好的掌握了观察3或4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并

画出平面图形。学生能够主动迁移原来的画法,独立画出由5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

体图形,以比赛方式呈现即节约教学时间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按从两个不同方(上面、正面)向看到的图形,搭一个用5个小立方块组成的立体图形。请你评判那个是正确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从二维的平面图形复原三维的立体图形的想像过

程,为后面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做好准备。】

3、“为什观察立体图形后要从3个不同方向画出平面图形?有什么作用呢?”

引发学生思考并展开三次小组合作搭一搭的活动寻求发现。

a.老师出示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

。生动手搭一搭。

b.、从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

。生

动手搭一搭。

c.引导学生发现:如果再知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就可以还原立体图形。老师再

出示从正面看到的形状

。生动手搭一搭。

教师小结: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能确定搭成这个立体

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能还

原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在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中反复强调让学生能根据从正

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然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没有涉及,低于了教学要求,所以我根据目标要求设计了本环节,既

尊重了教材要求有保证了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经过六年的观察

物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能力完成这个要求。活动中学生在只看到一个方向观察

到的平面图形时,比较容易获得符合条件的立体图形,充分感受到他的不确定性。

当看到两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时,经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还是不能确定立

体图形的形状,但是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让

学生在对比中主动发现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

原立体图形。在活动中实现了难点突破。】

4.教师出示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的平面图形让每一位同学独立还原立体

图形。小组内订正。

5.教师出示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的平面图形让想象立体图形的样子。

【设计意图由小组合作还原立体图形到每个同学独立还原立体图形,再到想象出立体图形的样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提高要求,有利于学生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巩固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四)全课小结,反思提升

师生共同总结在知识与情感两方面的收获。

6.第5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篇六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主备课:盛学兰

成员:周美兰 李霞 杨世英 李绍珍 金桂兰熊桂芝已会梅

教学内容:P67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使学生知道观察位置不

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

第一步:课前预习:

第二步;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教师讲述盲人摸象的故事。

提问:故事中的三个盲人,为什么对大象得不同的结论呢?

教师说明:三个盲人由于他们摸的地方不同,所以得到了三个不同的结

论。今天我们要学会观察物体。出示课题:“观察物体”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一个魔方或不同颜色的正方体或长方体。请三个同学从不

同位置(正、反、侧面)去观察这个物体。

提问:你最多看到几个面的颜色,你看到什么颜色的一面?要想看到其他颜色的一面,你需要怎么办?

(2)出示一个准备好的动物玩具,请三个同学从正面、后面、侧面去观

察,说出你看到物体的形状。

提问:在不同的位置能看到全貌吗?

教师说明:由于从不同位置同时观察同一个物,只看到物体的某一部分,它们的形状是不同的。

(3)出示一个闹钟,请全班同学从正面、侧面、后面看到。

提问:在不同的位置能看到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你能说说这个同学在闹钟的哪面?一个同学没有看到分针和时针,只看到有几个旋钮,你能说说这个同学在闹钟的哪面?

(4)教科书P67例1。

提问:小明、小亮和小红他们正在观察什么物体?你能说说这些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他们三人,为什么看到恐龙玩具的图形是不同的呢?

教师说明:由于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图形也不一样。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恐龙的全貌呢?

教师说明:只有从不同位置去观察,把它们合并在一起就能知道恐龙的全貌了。

三、巩固练习

(1)分小组请同学坐到桌子的四边。

a观察玩具,说说都看到物体的哪部分?互相交换座位继续观察,又都看到什么?

b观察一摞数学书,互相说说都看到什么?

(2)教科书P67:“做一做”,在书上连线。

(3)教科书P70练习十五的第1题,连线。

(4)教科书P103的第7题,连一连。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第三步: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轴对称

主备课:盛学兰

成员:周美兰 李霞 杨世英 李绍珍 金桂兰熊桂芝

教学内容教科书P68的例

2、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

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培养学生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什么是轴对称。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第一步:课前预习:

第二步: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蜻蜓、蝴蝶,树叶、脸谱图形。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板书课题:“对称”

提问:你能说说什么叫对称吗?(意思对就可以)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对称?哪些是不对称图形?

()

剪一剪。

想一想,用你准备好的纸怎样剪才能得到对称的图形,几个人可先商量,然后再动手剪一剪,说说你怎样做就得到对称图形了。

教师说明:把纸对折一下,使两边完全重合,这样剪出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折出的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任何对称的图形都有对称轴。

1、请同学指出上面教师出现的对称图形,对称轴在哪儿教师说明:生活中许多

物体都是对称的。出示教科书P69的例3放大图或看书。

2、提问:水果怎么能有岸上的小房子呢?镜子里怎么会又出现一个同学和桌面

上的东西呢?湖面或镜面两边的图形有什么关系?穿衣镜前的实践活动。

提问:请你想象一下,如果你在镜子前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会怎样运动?

请同学分别到镜子前,面对镜子站好亲自体验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怎样运动,是不是像你们刚才所说。

教师说明:请你想像一下,当你左手拿书,右手拿铅笔的样子,镜子里会是怎样拿的?

请三个同学要求到穿衣镜前试一试,观察镜子里的人是怎样拿的,说给同学听。

教师说明:当我们拿东西照镜子时,发现了左手拿的东西,在镜子里变成右手拿,右手拿的东西变成了左手。这就说明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了对换。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P68的“做一做”。

这些图形中哪些是对称的?画出他们的对称轴?

练习十五的1、2、3题

四、课堂总结。

讨论:怎样就能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的图形?

五、布置作业。

7.观察物体第1课时 篇七

新课改提出课堂教学活动不是老师的单向活动而是师生双边多向活动, 所以老师不是课堂的主宰者, 而是引导者,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因此, 针对基因工程内容的抽象性和复杂性, 采取“引导—互动—探究”模式, 即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 并安排学生制作模型活动来切身体会基因工程基本工具的作用和基因工程“剪、拼、接、转”的主要过程, 真正做到让学生“在做中学”, 体验手脑并用和互动合作的乐趣, 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二、教学分析

(一) 教材分析。

基因工程是现代四大生物工程之一。《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第2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分两课时讲授。第1课时简要介绍“基因工程的原理”, 第2课时介绍“基因工程的应用”及“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第1课时的内容是“基因工程的原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基因工程的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等基本原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先分别介绍几种“工具”, 再简要介绍基因工程的连续过程。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入基因工程的概念。由于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生物工程, 在高中阶段不可能直接让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和操作, 所以教师应在备课时作充分准备, 如准备相关的课件通过电脑动画来表现这一动态过程, 并安排掌握制作相关模型的活动来模拟基因工程的“剪、拼、接、转”的主要过程。本节课主要是进行第1课时“基因工程的原理”的教学设计。这课时的侧重点在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大致过程上, 在教学深度的把握上应定位在学生了解基因工程的过程和方法, 而不必引入过多的专业术语和详细的操作技术, 语言力求形象生动, 避免不适当的扩展, 增加深度和难度。

(二) 学情分析。

对于基因操作的工具和基本步骤, 内容抽象和复杂, 学生接触少, 会出现掌握不好, 甚至理解错误的情况。虽然经过必修1的学习, 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较扎实, 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基因工程一节对学生来说难点较多, 如果处理不好, 会变成简单的死记硬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尽量通过老师生活化打比喻的方式和模型建构活动及采用多媒体动画形象化教学, 并在教师引导下适时加强学生解决问题和运用图解等生物学语言归纳结论等方面的能力。

(三) 教学条件分析。

借助多媒体设备和自备教具 (如环状红硬纸片、透明胶、剪刀、一段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黄纸片、蓝纸片、蓝杯子、白杯子等) 进行教学。

(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概念、工具、操作步骤) 。 (2) 教学难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性目标:a.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b.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c.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

(2) 能力性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和动手构建DNA模型,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a.通过基因工程的简介,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科学创新;b.通过讨论交流、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所带来的乐趣。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根据激趣原则, 通过展示色彩绚丽的转基因生物图片和“蓝色妖姬”视频入手, 引出基因工程的概念, 采取“引导—互动—探究”模式, 即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 借助老师生活化打比喻和多媒体动画并安排学生制作模型活动从而使抽象的课程内容具体化, 直观化和形象化。

五、教学设计流程图第1课时“基因工程的原理”

六、教学过程

七、作业设计及板书设计 (略)

点评:《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第1课时) 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制定明确合理, 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情设计教学内容、程序和方法,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投入, 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老师为主导的理念, 达成了三维目标。

1.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处理方面, 能根据学情适当拓展相关内容, 使学生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认识得更加到位。

2.在导课环节, 通过学生欣赏图片和观看视频,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自然引入新课。

3.在新课教学环节,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采取“引导—互动—探究”模式, 充分利用课件、图片、视频和自备教具等多种教学手段, 使课堂教学直观形象、生动、内容丰富而不乏味。例如:

(1) 结合视频案例“如何培育蓝色妖姬”的探讨引导学生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和关键步骤, 并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动手构建重组DNA分子模型来理解工具酶的作用, 体验手脑并用和互动合作的乐趣, 从而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合作精神。

(2) 利用动画课件展示基因工程的四步曲, 并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获得发光老鼠”, 突出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念, 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4.本节课的教学环节紧紧相扣, 层次分明, 思路清晰, 教学流程顺畅,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8.细胞的增殖第1课时教学设计 篇八

“细胞增殖”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6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细胞通过分裂方式进行增殖、有丝分裂、无丝分裂。本节内容与前几章所学的细胞器功能联系紧密,既是学习细胞分化、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的基础,也是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基础,故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内容从微观上解释了生物的生长现象,对学生理解生命的来之不易起到重要作用,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起到重要作用。

其中无丝分裂、细胞通过分裂方式进行增殖比较简单,学生自己经过阅读便能掌握。细胞不能无限长大这部分内容有一点难度,教师稍微指点一下学生,学生也能掌握。而有丝分裂的过程比较抽象且很复杂,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掌握的,需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在这个内容的教学上。而当年科学家在研究有丝分裂过程的时候,将细胞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绘出多个分裂过程的图像,接着将这些图像进行分类和排序,最后才了解细胞分裂的真实过程。故可以提供一系列有丝分裂过程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亲手进行分类和排序,主动探究有丝分裂的过程,在分类和排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染色体、细胞核等的变化,理解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主动建构有丝分裂的过程。学生在进行排序后,对有丝分裂的过程有了一个大体的认识,此时再进行细胞周期的学习,便于学生的理解。教材中没有提供染色体的计数依据以及DNA和染色体等的数量关系,故在教学中应提供,便于学生建构有丝分裂染色体、DNA等的变化曲线。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和归纳能力不强,需提供一定的素材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和归纳能力。在学习各个时期特点的时候,其实就是将各个时期图像进行对比,总结、归纳出各个时期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往往不能准确地写出各个时期的全部特点,这跟学生的分类思维有关。此外,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有待提高。数学建模一般是先收集数据,接着处理数据,然后利用数据作图。学生往往不懂得如何处理收集到的数据,这需要教师加以指导。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发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具有一定的主动探究能力,课堂上应创造机会给学生交流和表达。根据教材、学情和课标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简述细胞周期的概念,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二)能力目标

尝试将各时期图形进行排序,比较分析各时期特点,进行科学探究;制作各时期染色体、DNA等变化曲线。

(三)情感目标

体验有丝分裂过程的奇妙,养成质疑、求实、辩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

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五、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DNA数量的变化。

六、教学设计理念(依据)

以学生为主体,建构主义,核心知识高效教学理论,过程决定结果(哲学)。

七、教法(学法)

教师: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指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对比观察法)

八、教学设计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教师打印有丝分裂过程示意图(见附件1)并剪下来用信封包好,上面写着:高等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图,讨论:1、将下列的图形分类 2、按时间先后排序。待上课时候用。

(二)导入

(上课前将有丝分裂过程图分发给学生,2人一份)

投影:科学家的来信。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是科学家,正在研究有丝分裂的过程,我们将细胞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并绘出多个分裂过程的图像。但是我们遇到一个难题:这些图像的先后顺序是什么?现将有丝分裂过程图寄给你们,诚邀你们一起探讨。请你们以科学家的身份,将手上的图进行分类,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但是要有自己的分类依据,分好类之后再将这些图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我们静候你们的回信,谢谢!

科学家

2015-1-19

短短的一封信,道出了科学家的谦虚和求实的科学态度。那我们不能让科学家们等得太久,现在就开始行动,同桌2人一组,将手上的图进行分类,分类好之后再进行排序,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教学意图:吸引学生;培养学生求实和谦虚的科学精神)

(三)指导学生探究

投影:细胞部分结构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讨论,了解他们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并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排序。在指导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哪些组的学生是根据有无核仁进行分类、哪些组的学生是根据有无纺锤丝进行分类、哪些组的学生根据有无染色体进行分类等等,便于请学生上讲台展示和学生的交流。

如果大多数学生不懂得怎么去分,教师应该加以指导,可以根据细胞核的有无、纺锤丝的有无、染色体的有无等进行分类。学生在分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解答和提供适当的帮助。

(教学意图:为分类图像和排序做好铺垫;给学生适当的指导,便于进行分类和理解各个结构的变化,进而建构有丝分裂的过程。

(四)展示探究成果

组织:请4个不同分类的组把自己的分类结果写在黑板上

分别提问:你是依据什么来进行划分的?对于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要适当加表扬(比如,这位同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老师非常佩服你),对于分得不好的学生要加以鼓励。其他同学还有什么疑问?你们赞同不赞同这组同学的分法,为什么?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可以提示其他学生帮助回答,如果都没有学生回答得出来,最后教师才帮助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作为主持人,主持学生的展示活动。学生在展示过程中会提及纺锤丝、染色质、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核膜核仁、细胞板、赤道板等。对于学生说得不清楚的概念、过程等,教师要加以纠正、补充和说明。学生一边展示,教师和全体学生一起分类、排序,最后经过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慢慢形成正确的分类和排列顺序。

总结: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完成了分类和排序。可见科学探究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冷静思考,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大胆地质疑和推理。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大胆质疑的精神。)

(五)各时期特点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有丝分裂的模拟动画过程,比较一下我们的分类是否和动画过程相符合。

播放:有丝分裂模拟动画。

设疑:各个时期有什么特点呢?

讲解:间期主要特点为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指导:请观察、对比间期和前期两个图,间期哪些结构消失了?哪些结构出现了?由此可以总结间期的特点是什么?

指导:请用观察对比法,总结中期的特点、总结后期的特点、总结末期的特点。

小结:在学习各个时期特点的时候我们用观察对比法,找出它们的不同点。接下来我们再用观察对比法,学习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高等植物有丝分裂有何不同。它们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有丝分裂的结果是产生两个子细胞,这两个子细胞和原来的那个细胞染色体数目、DNA数目是一样的,这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我们在学习各个时期图像特点的时候,用的是观察比较法,细心观察各个结构发生哪些变化,我们会得到很多信息。可见留心图形细处,处处皆学问。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有丝分裂[间期:合成DNA、蛋白质分裂期M前期染色质→染色体核膜核仁解体出现纺锤体中期:“排队”后期:“分家”末期:反前]

9.观察物体第1课时 篇九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62-64页。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学生活动,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

3、会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教、学具准备: 玩具、图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几张学生背影,请学生猜猜他是谁?

2、根据学生的回答,问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

3、小结:大家通过抓特征猜出了这么多的同学,你们真了不起!刚才小朋友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4、照相游戏

(1)教师手拿相机,让学生站在位置上,根据老师说要照同学的哪一面(侧面、背面、正面)来站位置。

①老师想照大家的侧面,你们应该怎们站? ②老师想照你们的背面呢?正面呢?

(2)请班上两位同学,一个当模特,一个当摄影师,来表演照相。①现在摄影师想照小模特的正面,同学们说说他应该站在小模特的什么位置呢?

②要拍小模特的侧面呢?背面呢?(3)全班欣赏刚才小摄影师的照片 ①请全班同学认真观察照片

②说一说你知道这张照片摄影师站在小模特的什么位置,照的是小模特的哪一面?

(4)质疑:刚才同学们都说地非常好,不过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都是照着同一个女孩,可是每张照片都不一样呢?

(5)揭题:说得真好!要拍出精彩的照片,就得仔细观察物体,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体验交流

1.引语:今天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来了一个熟悉的朋友,谁来了?大家掌声欢迎。(出示布娃娃小老虎)

2.让学生上台介绍小老虎的正面、侧面、背面在哪。

3.请学生观察老师在小老虎的什么位置,说说看到小老虎的哪一面?(老师分别站在小老虎的后面、正面、侧面)

4.小组活动: 活动一:观察录音机

① 师手拿录音机走到任意一个学生的面前,将录音机的正面对着学生 你知道这个同学在录音机的什么位置,看的是录音机的哪一面吗?(在录音机的前面,看到的是录音机的正面.)

②孩子们想观察吗?请每个小组吧准备好的录音机拿出来,放在桌面的盒子上,注意放的时候录音机的音响面要对着讲台。好,开始吧。

(小组拿出录音机并放在盒子上)

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录音机,想一想你在录音机的什么位置看到的是录音机哪一面?再把你看到的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③全班交流:

观察到录音机正面的、侧面的、后面的学生分别举手,说一说你们是在录音机的什么位置观察到录音机的正面、侧面、后面的(板书:从前面看、从后面看、从侧面看)

④小结:刚才我们从录音机的前面,观察到录音机前面的形状,从录音机的后面观察到录音机后面的形状,从录音机的侧面观察到录音机侧面的形状。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我们刚才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的,看到的形状一样)(板书:不同位置、形状是不同的)

活动二:快快站过来(转动位置)

刚才你们学的很认真。下面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一个找位置的游戏。请孩子们听清楚要求,当老师说开始之后你们就可以行动了,看谁找的又对又快?准备好了吗?

1)如果我们要看到每组录音机的正面,孩子们应该走到录音机的什么位置呢?(学生下位找位置)

2)如果要看到录音机的侧面呢?如果要看到录音机的后面呢?

3)你们找的很好。刚才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了录音机,下面请你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一想录音机的正面是什么形状的呢?录音机的后面是什么形状的呢?录音机的侧面呢?

三、拓展运用 激励创新

1.请学生认真观察信息窗的小老虎,说说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为什么你要选择这幅图?

2.完成课本第62-64页的“自主练习”,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并说明原因。

四、知识介绍 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呢?老师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也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五、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不同位置

↙ ↓ ↘

从前面 从侧面 从后面

↘ ↓ ↙

10.观察物体第1课时 篇十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意识,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不同形状。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教学准备:多媒体 毛绒玩具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看这几张照片,是哪里呀?看小朋友上课多认真,同一个教室,为什么拍出的照片不一样?你能看出哪一张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张是在教室后面拍的?从哪看出?

2.这两张照片都是拍的校门,你能看出哪张是在校门外面拍的?哪张在校门里面拍的?

3.小结揭题:同一个地方,同一个物体,站在不同的位置去看,看到的样子是不一样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观察物体

二、活动感知

1.找个学习认真的小朋友发奖品,并拍照留念。(指生站在讲台前)

站在前面,老师这样拍,会拍到他的哪一面?小朋友,你们在他的哪一边?看到他的脸朝哪边?老师站在这里,你猜,老师看到他的脸朝哪边?为什么是相反的?

(老师当堂拍出照片,在投影展示。)看,是不是跟小朋友想的一样。

2.学生分组活动。拿出每组观察的物体,在小组长的安排下,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并在组内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指一组上台向全班汇报 3.学习例题

小猴也喜欢拍照,4个小摄影师帮他拍了照片。你能看出下面这几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学生判断,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谁的位置看小猴和我们看到的是一样的?谁看到的是反的?)4.小结方法

三、巩固练习1.汽车图(学生说说)

2.飞机图:猜,这是什么?这是在什么位置看到的?判断谁看到的哪一幅图?为什么?

3.看长方体

4.刚才我们看的是静止的物体。运动中的物体看起来也有变化。(按先后顺序排列)

5.指四名学生上台,看杯子,找相应的图片。

四、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判断观察物体的位置时你有什么小窍门?

上一篇:年休假条例下一篇:干部干事交流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