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最新教案17中国石拱桥

2024-08-21

2017年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最新教案17中国石拱桥(共4篇)

1.2017年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最新教案17中国石拱桥 篇一

愚公移山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探究文章内涵,把握愚公形象,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

2.理解人类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学习愚公精神,敢于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课时计划】

3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三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播放歌曲《愚公移山》。这是一首同学们十分熟悉的歌曲,它述说了中国古代有名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后代人对愚公精神的崇敬。有人说,生活的道路只有两种,一种是大路,一种是小路,但是不论哪种路都不是一路平坦的,都会有荆棘、有坎坷,面对荆棘坎坷,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愚公移山》,看看古人是怎样对待困难的。

二:指导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万仞(rèn)

冀州(jì)

荷担(hè)箕畚(jī běn)孀妻(shuāng)......始龀(chèn)智叟(sǒu)穷匮(kuì)一厝(cuò)雍南(yōng)陇断(lǒng)惩山北之塞(chéng).......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方七百里:方圆面积。

迂:曲折,绕远。

毕力平险:尽,全。...惩山北之塞:惩,苦于。塞,阻塞。聚室而谋:室,家。谋,谋划,商量。....杂然相许:杂然,纷纷地。许,赞同。献疑:提出疑问。

始龀:刚刚换牙。

寒暑易节:更替。....穷匮:穷尽。

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3.通假字

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亡以应(亡:同“无”,没有)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无陇断焉(陇:同“垄”,高地)

4.古今异义 年且九十(古义:副词,将近。今义:连词,表意思上的递进关系。).指通豫南(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今义:曾经。).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古义:扛。今义:莲花。).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惧其不已也(古义:停止。今义:已经。).5.一词多义。方方七百里(指面积).方其远出海门(正当)

曾曾不若孀妻弱子(竟).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固汝心之固(顽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亡今亡亦死(逃走).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其惧其不已也(代词,他).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帝感其诚(他的).其妻献疑(他的).

学法指导:

【文言文解题技巧】 1.确认排除法。

有的题目所列的选项较多:我们没有把握对每一个选项都逐一做出正确的判别。或者为了节省时间,不想对每一项逐一进行鉴别,就可采用确认排除法——确认其中几项,排除剩余的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2.联系对照法

有的选择题单靠选项本身是难以得出答案的。必须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对照,才能作出判别。3.去同辨异法

有的选择题的迷惑性答案与正确答案之间,往往只有细微的差别,因此,对备选答案则须去同辨异。之

以君之力(的).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且 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焉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在哪里).始一反焉(加强语气).而

面山而居(表示修饰).何苦而不平(表示承接).而山不加增(表示转折).

6.作者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的列御寇所著。全书八篇,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的心智,给人以启迪与智慧。它的内容多是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等,其中有许多故事直到今天还脍炙人口,由这些故事还形成了不少成语,如杞人忧天、朝三暮

四、歧路亡羊等。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听读录音,要求,注意朗读有疑问的地方(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交流点拨】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2.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译出大意。(不懂的地方做记号)3.师生讨论交流,共同解决。

4.再读课文,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故事。

【交流点拨】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搬走两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5.梳理全文的脉络。

【交流点拨】故事背景——介绍两座山(面积、高度、地理位置);故事开端——愚公率众移山;故事发展——愚公驳斥智叟;故事结局——移山愿望实现 6.按照要求找出下列句子。

【交流点拨】愚公移山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反驳智叟的观点的句子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取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的精神是: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

第二课时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层探究

1、指导学生自译全文。

2.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何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交流点拨】这两句话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山越大,越显出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心和勇气,也就越显出愚公的形象的高大。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情况,实际上是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写了存在的困难,为写愚公作了铺垫。3.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家里人是怎样的看法呢?

【交流点拨】愚公提出的“移山”目标代表了“北山”人的共同愿望,首先就是“杂然相许”;其次是愚公妻“献疑”:第一,出于对丈夫的关心;第二,提出“移山”的具体问题,完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移山”任务;最后是意见一致,立即行动。

4.“平险”是如何进行的?除了愚公一家人,还有谁?表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②“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表明愚公移山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5.课文写了两场争论,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一场是愚公与智叟的,比较这两场争论,说说有哪些不同?反映了什么呢? 【交流点拨】

(1)性质不同。愚公妻子,首先是同意(“杂然相许”当然包括“其妻”),智叟却首先是反对。(2)出发点不同。愚公的妻子出于对丈夫的关心,智叟则不同,他是讥笑。

(3)气氛不同。与家人的论争气氛热烈和谐,与智叟的论争是理直气壮,针锋相对。反映了对待困难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智叟——逃避困难。

愚公——①艰苦奋斗精神;②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③发展变化的观点(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第三课时

步骤四 品味语言 感受形象

1.故事的结局是天神移走了两座大山,你认为这样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为什么?

【交流点拨】①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这样的结局不仅没有损害愚公的形象,反而使愚公的形象更加丰满高大。正是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命大力神的两个儿子把两座大山背走,这个神话结尾烘托了愚公的形象,说明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②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美好愿望。②这种神话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由于古代生产力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人和自然的矛盾很难克服,只能以幻想的方式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2.愚公移山精神是什么呢?

【交流点拨】就是克服困难的精神。要点有:①具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气;②具有坚持不懈、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③具有远大的目光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文章在写法上多用对比、衬托。在命名上加重对比色调。如愚公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他有长远眼光,有坚强的毅力,思想坚定,有奉献精神;而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他自以为是,傲慢、武断,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作者反用其意,是带有明显讽刺意味的。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用智叟的“智”反衬愚公的“愚”,加重了对比色调,并增加了讽刺的色彩。

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交流点拨】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千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嫦娥”探月卫星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

【附:板书设计】移山之因:塞、迂

移山过程困难(自然)山高

路遥

工具简单决心之大 冲突(人为)其妻献疑 智叟笑而止之坚忍不拔 移山结局:无陇断焉

2.2017年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最新教案17中国石拱桥 篇二

表达要得体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表达得体,明白怎样做到表达得体。

2.锻炼学生在写作中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课时计划】

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写作指导,第二课时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

一、精彩导入 激发兴趣

现实生活中,我们免不了与人接触。有些人呢,我们喜欢和他说话,愿意与之深交,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觉得他说话好听,我们听着舒服。所以说说话委婉得体就显得非常重要。其实写作也一样,表达得体,不仅可以显出我们写作能力强,而且还可以显出我们综合素养高。那么怎样做到语言表达得体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二:例文引路 感受技法

感谢信

尊敬的领导: 您们好!

您们的爱心与捐款我如数收到,衷心地感谢您们慷慨解囊和无私帮助,在我困难的时候向我伸出援助之手,相信爱就是幸福的主宰,相信爱就是改变的力量,相信爱会有无限的希望。

××年5月2日,病魔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我被确诊为“肺癌骨转移IV期”,消息传给您们,您们对此十分关心,在此,我及其我家人,向关心和帮助我的徐总、楼总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我本是不幸的,在这人生最灿烂时却要面对病魔折磨,除了精神上的压力,还有经济上的压力,每当我想到这些我的心情很低落,甚至想放弃。但我又是最幸运的,当风雨淋湿梦想的翅膀时,当生命发出求救时,有亲人和您们纯洁的爱为我加油,陪我一起面对,每一滴爱心甘露都汇入爱的海洋,真爱瞬间汇聚,您们就是我心灵上的支柱,让我重拾信心,是您们伸出援助之手,让我在困境中看到——生命的曙光、生命的希望。

感谢您们伸出仁爱之手,让我增添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和力量!感谢您们伸出博爱之手,让我们全家感受到您们的真情与真爱!感谢您们伸出关爱之手,让我体验了天下一家亲的温暖与牵挂!

此时此刻,我唯一能用语言表达的就是感谢,在您们爱的庇护下,我一定坚强面对,我一定不会辜负您们的期望,争取早日康复。谢谢您们真切的问候与祝福!感谢您们慷慨与真爱!

祝:您们全家平安、开心、幸福、快乐!此致 敬礼!×××

×××年××月××日

【点评】这封感谢信写作目的非常明确,即向关心帮助自己的领导表达深深的谢意。用语恭敬,言辞诚恳,感情真挚。如:称呼领导为“尊敬的领导”“您们”。多次用“感谢”一词从多个方面表达谢意。还用“衷心”“最真诚”“最崇高”等词表达自己的心情。总之,是一封表达得体的感谢信。

三:文题展示

1.下面这段话是班长准备的班会发言稿中的一段,写得不够得体,请你试着修改一下。我们班最近变化很大,卫生好了,纪律好了,学习成绩也好了,本月获得了年级“流动红旗”。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我认为主要归咎于班主任的管理。班主任管理很严格,很到位,很负责,我很欣赏,要充分肯定。

2.在“环境保护月”活动中,你所在的班级将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倡导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请以班级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不少于500字。

提示:(1)应介绍发出倡议的背景、目的,这样更让人们理解和信服。

(2)明确倡议书的主题,如“节约新风尚,环保小卫士”“低碳生活我行动”等主题,并提出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3)注意倡议书的使用场合、对象,做到表达得体。

四:【写法指导】

生活中难免会需要以书面形式与人交流,比如写感谢信呀,邀请函呀,倡议书呀等等,还有作文要想得高分,语言表达一定要得体。那么,怎样做到表达得体呢?

要做到表达得体,首先应考虑写作目的。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言语方式、言语态度。比如要表示感谢,用语就应该恭敬。若想求得原谅,表达要诚恳。若是反映问题,观点应鲜明,建议要合理。除了考虑写作目的外,还要注意读者对象的特点和应用场合。比如对长辈,说话要尊敬;对平辈,用语可亲切;为隆重的场合发言而写的演讲稿应庄重等等。另外,还要注意恰当使用词语和句子。比如去别人家做客,应用“拜访”;邀请他人来做客,应用“光临”。又如在书面语中直呼人的姓名时,应在姓名后加上“先生”或“女士”。向人提意见和建议时,应谦虚地说:“我的这些不成熟的看法,请批评指正。”或者“是不是可以从另一方面思考一下?”以上三个方面考虑周全了,我们的语言表达应该说是比较得体了。

五:【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

【附:板书设计】

3.2017年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最新教案17中国石拱桥 篇三

陶渊明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前行,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其中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渔人感到非常惊异。又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的源头处就到尽头了,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告辞离开了。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先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后,很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尤其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 像狗的牙齿那样 相互交错,不能知道 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凄清很少有人来。使人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寂静而且幽深,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甚至于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制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旁边开着小窗,左边右边各有四扇,共计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横幅的书画卷子。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都略微侧转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中。佛印和尚极像弥勒佛,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两个人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位于左边的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摸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勾画清楚明白,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方刻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只核舟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户;刻了竹篷、船桨、火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的篆字,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造的。嘻,这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诗经》二首

关 雎

雎鸠鸟儿关关地在歌唱,在那河中的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是小伙子理想的对象。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啊,姑娘顺着船的两边在捞取。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我日日夜夜都想把你追求。

追求的愿望没能实现,我日夜都把你思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啊,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我弹琴鼓瑟向你表示亲近。

水中长长短短的荇菜啊,姑娘在船的两边仔细挑选,文静美好的姑娘啊,我敲击钟鼓希望使你快乐。

蒹葭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白露结成霜。我所思念的心上人啊,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我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 又漫长。顺流而下去寻觅她,她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芦苇茂盛一片,清晨的露水还未干。我那魂牵梦萦的人啊,她就在河那边的岸上。

我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又险又高而难攀。顺流而下去寻觅她,她好像就在水中的高地上 芦苇茫茫连成片,清晨白露还未干。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对岸的水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又弯曲难走。顺流而下追寻,她好像就在水中的陆地上。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

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导致的。

天空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太高远而没法看到尽头呢? 大鹏从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我们在地上看天一样罢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 礼记 》二则

虽有佳肴

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

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不足,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反省。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

《尚书·兑命篇》说:“ 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就是这个意思。

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马说

世界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伯乐不是经常有。因而即使有了千里马,也只是屈辱地被埋没在平凡马夫的手里,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的名声让世人了解。

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普通马来喂养。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因吃不饱,而力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平常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用驾驭千里马的正确方法来驾驭它,没有按照千里马的食量来喂饱它从而发挥它的才能,不能明白它鸣叫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不识千里马吧!

唐诗二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盗贼的事来,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感叹自己的不幸和世态悲凉。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胡蹬乱踢,把被子蹬破了。(因为)屋顶漏雨,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穷苦人(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高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卖炭翁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都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现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熏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再寒冷一点。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 碾轧冰冻的车轮印 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4.2017年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最新教案17中国石拱桥 篇四

本课的设计中,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他们有充分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在选择中主动体验学习,在生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同时以识字为基点,引导学生发现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感受识字之乐的同时,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教学要求

1学会14个汉字,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和“氵扌火纟礻日”六个偏旁。

认识一些简单的家庭陈设、用品,并能将它们与对应的词语联系起来。

3在识字中,培养口头表达、合作学习等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难点:认字,并能将实物与表示它们名称的词语相联系。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带音词语卡片、主题图、布置学生课前调查家里的家具及电器,并做成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9个汉字,会读一些词语,认识其中的新偏旁。

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地使用新词,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认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个小朋友叫圆圆,她是中山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学校要评“中山之星”。老师说圆圆在学校里表现很好,可是就是不知道她在家里表现怎么样,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观察图画,自主识字。

1、出示课文插图

你知道这是哪里吗?出示课题 :3 在家里 你从哪里看出这是家里?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的词语

(沙发 茶几 书架 报纸 台灯 挂钟 电视机 电话 水果)你能看着插图,读一读词语吗?

3、现在我们一起带词语走出圆圆的家门,你还能认识他们吗?对,我们可以借助拼音来认识他们(翻出词后的拼音)

4、红色的字要记住,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沙——“少”加“氵”,认识三点水。

灯——“火”加“丁”,认识火字旁。比一比,火字旁与“火”字有什么不同?

报——用换一换的方法,“服”左边换成提手旁,认识提手旁。

台——“口”字上面加顶帽子。

视——“见”加“礻”

果——“日”加“乚”或“田”上出头,下拐弯。)

5、出示9个生字,开火车读。

6、用生字找找朋友或说一句话。

“报纸”一词,教师可提问:你家里有什么报纸?你知道哪些报纸? “电视机”一词,教师可提问:你喜欢看电视吗?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看电视时,不要忘记保护视力,眼睛离电视机两、三米远,看半小时休息一会儿。

三、动手动脑,复习巩固。

1、猜一猜,连一连。

老大天天演戏

电灯 老二每日作文

电视 老三千里传声

报纸 老四送来光明

电话

2、摆一摆,说一说。

请小朋友拿出标有拼音的词语卡片,动手摆一摆,请小伙伴认一认你家的东西。如果小伙伴不认识,请你当一回小老师吧!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看图学文,认识5个生字,1个偏旁。会写4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短文,学做关心他人的好孩子。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出示课件(课文插图),图上画着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一、习短文,自主识字。

1、课文是怎么写的?请你读几遍,读通顺。

2、出示短文,生字红色标出。

红色的字要小朋友们学会,你能想出好办法吗?告诉大家,你怎么记住的?(也——“他、她、地”的右边。

晚——左边“日”,右边“兔”去掉尾巴。)开火车读生字

3、感情朗读短文。

4、爸爸、妈妈为什么笑了,他俩会说什么?

5、“我”为什么笑了,心里又会想些什么?

三、表演

1、请三位学生上来表演课文内容。评一评,他们演得怎么样?

2、你认为圆圆在家里表现怎么样?选她当“三好学生”,你同意吗?

四、拓展说话。

1、出示——课后题“说一说”中的插图。图上小朋友会做什么事?用拼音注在图下。

2、你们一定比这些小朋友更能干,会做更多的事。请告诉同桌小伙伴你会做什么事?

五、书写指导。

1、课件出示——四个生字。

看一看,你能发现这四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四个字都来有“竖”,而且写在竖中线上。)

2、教师逐个范写,引导学生先书空,再临写。“下”认识新笔画“点”,书写时,起笔轻,落笔重,与竖相连。

3、学生圈出自己满意的字,同桌互评,互学。

4、教师深入学生中间指导,挑出典型性作业,用实物投影评析。

六、课外作业。

上一篇:永不放弃初中作文550字下一篇:教师工作坊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