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现代礼仪心得体会

2024-07-22

大学现代礼仪心得体会(共8篇)

1.大学现代礼仪心得体会 篇一

大学礼仪心得体会

级临本二班—张赛2011020120601

1【内容摘要】学习礼仪已经一个月了,在此期间,我的感触颇多,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下面就我个人的角度谈一下心得体会。

【关键词】大学礼仪心得体会实践运用

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及文化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大学礼仪对自己的影响

礼仪是人与人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许多企事业单位在用人标准上的要求也越来越挑剔,都希望录用到综合素质高的人,而高素质就包括礼仪素质。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礼仪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决定了一个人一生成就的高低,二大学礼仪课的开设正是位了这一点考虑。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使我们在走入社会中能更快更好的融入社会。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十分关键。往往会对给人的第一印象其决定性作用,谈吐文雅,举止端庄会给人入沐浴清风的感觉,这也让以后的交往更加便利。所以礼仪是很重要的。

礼仪又分为很多种,有个人礼仪,生活礼仪,职场礼仪,风俗礼仪等。而个人礼仪又分为仪官,仪态,着装礼仪等多种礼仪。每种礼仪都有详细的划分和要求,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要由不同的礼仪规范。而正是通过礼仪课的学习我了解了礼仪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各种不同礼仪规范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学习。

学习个人礼仪,自觉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素质;学习家庭礼仪,与亲人一起营造温馨气氛;学习学校生活礼仪,尊师爱生;学习公共生活礼仪,致力于净化社会风气;学习社交礼仪,结交良朋益友;学习公关礼仪,增强协调能力;学习商务礼仪,领悟销售技巧和谈判技巧;学习外交礼仪,了解国际交往的规范;学习旅游礼仪,掌握操作要领;学习求职礼仪,顺利走向职场;学习宗教礼仪,了解宗教文化背景,探讨名族习俗,领悟大千世界。大学礼仪课的学习,让我的礼仪素质得以提高,为以后的生活,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对礼仪课所提建议

就个人认为,礼仪课还是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是在于礼仪学习,不应以文字的形式,而是以图片、视频的形式。这样可以加深印象。文字介绍,会使人失去耐心而无法抓住重点,要点。文字复述也很繁琐,不易理解体会,而图片和视频就简单多了,一目了然,通俗易懂,记忆深刻。所以说以后上课多配图片和视频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重点。

同时,老师上课时应与学生加强沟通,多与学生互动。比如,让学生上去就某一点礼仪要求做示范动作。然后再指出不足。这样不但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提高学生兴趣,也可以使学生记忆更牢固,对要点了解掌握的更彻底。

三、礼仪的运用

大学礼仪的学习,是我们掌握了日常生活礼仪的要求,不仅仅只体现在理论上,更体现在行为上。

如个人礼仪的学习,使我们更加注重个人仪表,给人以好的印象,这在以后的面试中是很有利的。社交礼仪可以使我们在与他人交往时更加自信,与他人相处也更加融洽。生活礼仪可以使我们在家庭、学校等场合表现的更加完善,使自己与家人、老师的关系更加紧密,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和谐。职场礼仪使自己在求职和工作当中更好的与上司、同事进行沟通,为自己的求职和工作提供便利,让自己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而风俗礼仪的学习,是我们了解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风俗,可以是我们在以后出国工作学习、旅游时更好的,更快的适应当地的生活,也更好的与当地人进行交流,以便于达到自己的目的。

每一种礼仪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我们可以像上面所说的那样,按照标准去做,在运用中体会其中的要点,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己显得与众不同,这便是学习大学礼仪的实际意义所在,这也是将礼仪运用于实践的最终目的。

【总结】礼仪学习,不仅让我增长了见识,也使我在以后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参照的标准。以此为准,改正自己,使自己更加有礼貌,更加有素质。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一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相信礼仪的学习会使我的一生都受益无穷的。

总而言之,大学礼仪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2.大学现代礼仪心得体会 篇二

一、现代礼仪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价值

礼仪即为人际交往过程中所需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是展现个人修养、道德规范以及交往艺术的重要方式。从人际交往的角度而言, 礼仪是构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保证, 也是树立良好公众形象的客观前提, 各行各业均具有特殊的礼仪规范要求。

素质教育指的是结合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 以提升学生基本素质为目标而开展的各项富含教育性特点的活动。大学生素质教育主要包含道德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等, 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全面性、长效性以及主体性特点。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 是当前党和国家的重要要求, 能够展现教育的实际价值, 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未来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现代礼仪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融合策略分析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抛开外因, 就大学生自身来说, 要想毕业时好就业、就好业, 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必不可少的敲门砖。

诚然, 职业素养教育归属于素质教育, 但在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 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 侧重职业素养教育, 效果显著。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 毕业生就业前景一直较为乐观, 当我们将现代礼仪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有效融合后, 就业率明显提高。

现代礼仪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融合, 大致可以通过现代礼仪与德育育人、现代礼仪与文化育人等方式深入开展。

(一) 现代礼仪与德育育人

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含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以及法治教育。这些内容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故而加强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十分必要。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中, 各类不良思想风气进入大学生的生活, 教师可以将传统美德以及优秀道德典范融入课堂教学活动, 为大学生展示传统美德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弘扬传统美德, 促进中国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展。

比如,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软件, 为学生播放一些优秀的传统美德视频内容。以“韩信守信”为例, 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视频片段, 同时在播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一同进行交流与讨论“韩信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讨论完成之后, 教师可以将现代礼仪与德育育人的内容转移到实际的大学生生活中, 比如, 教师可以提问“职场中我们需要重视哪些问题”等, 检验大学生的实际传统美德学习质量,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传承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美德, 将优秀传统美德真正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中, 发挥德育育人的价值。

(二) 现代礼仪与文化育人

礼仪可谓是一种文化, 而文化便存在纵向的传承以及横向的发展中, 我国现代礼仪是在继承优秀传统礼仪的基础上, 吸收西方礼仪的精华, 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现代礼仪的教育, 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譬如, 教师在教仪态时, 借“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等古训, 让学生重视仪态礼仪中的“站、坐、行、蹲”;又如在教仪容时, 借中医对人体“三宝” (即精、气、神) 的重视, 让学生领会仪容中男士发型“前不覆额、后不齐领、侧不掩耳”的道理等。将文化育人的理念融入现代礼仪教学, 让学生在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时, 懂得学好礼仪, 在求职与工作中给人良好的首因效应, 成功几率就高得多。

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 组织大学生模拟实际生活中的礼仪氛围, 如模拟“职来职往”, 师生共同分析模拟中存在的正误, 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将现代礼仪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尤其是职场素养教育有效融合, 通过新颖的教学方式, 保持学生现代礼仪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知识素养的全面发展。

新时期背景下需要注重现代礼仪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性。教师需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发展需求, 通过现代礼仪与德育育人、现代礼仪与文化育人等方式, 将传统美德以及优秀道德典范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为大学生展示传统美德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弘扬传统美德, 为大学生未来健康步入职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在简单论述礼仪与大学生素质教育价值的基础上, 针对现代礼仪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融合方式进行分析, 提出现代礼仪与德育育人、现代礼仪与文化育人等教学建议。

关键词:现代礼仪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职业素养,融合策略

参考文献

[1]龚展.当前大学生礼仪教育困境及其化解策略:以湖南女子学院大学生礼仪教育发展为例[J].文史博览 (理论) , 2010, 2 (12) :80-81.

3.大学现代礼仪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 大学章程 现代大学制度 大学治理

【作者简介】 孙溪,法学硕士,上海大学法律事务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方向为经济法、高等教育法。

《现代汉语词典》把“章程”定义为“书面协定的组织规程或办事条例。”德国法学家拉伦茨认为:“章程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其成员有约束力的内部规范,它仅对加入社团从而自愿服从这些规则的人有效。”章程既是外部成员了解组织体的重要途径,彰显出该组织的法律地位、组织架构、行为目标、社会使命等基本内容,也是内部成员的最高行为准则,决定内部组织结构及运行规则,设置内部成员的权利与义务。

章程同样是大学成立的一个法定要件。我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申请设立高等学校的,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材料:(一)申办报告;(二)可行性论证材料;(三)章程;(四)审批机关依照本法规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然而,我国很多大学是在两部法律的颁布之前成立的,因此,大学并不十分重视章程的制定工作,国内正式制定并对外公布章程的大学屈指可数。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成为一个重大战略性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要完善治理结构、加强章程建设、扩大社会合作、推进专业评价。

一、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

1. 大学自治。所谓大学自治,是指大学作为一个独立法人,享有不受国家或其他官方或非官方法人团体和个人(如政治家、政府官员、宣传人员或企业主)干预的自由。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决定和管理自己的事务。

2. 学术自由。从大学的组织和管理来看,学术自由指的是个人或组织在教学和研究活动中有追求真理的自由。在这一过程中,不管研究者的教学和研究延伸至何方,都不用害怕因为触犯政治、宗教、社会传统而被解雇,即学术自由被视为大学教师和研究者的一项特权。

3. 依法治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根本在法制。依法治校是由“依法治国”理念演绎出来的,是“依法治国”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延伸,已成为现代大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理念。高校要依法治校,不仅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也要遵守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

二、大学章程对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意义

1. 实现大学办学自主权的重要途径。大学自治是大学的本质要求。近代大学产生之初就是一种自治的行会组织。然而,自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我国的公立大学都是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而存在的。1978年以后,提出并逐步扩大公立高校办学自主权。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31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这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大学的法人地位,使大学真正具有了自主办学的地位。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颁布,不仅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政府管理部门的权限,更重要的是,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的七大自主权利,从而确立了高校作为独立法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律基础。

从我国公立大学办学自主权的发展历程来看,虽然大学自治权较过去有了显著提升,国家以基本法的形式赋予了公立大学法人地位及自主管理权,但是作为公立大学举办者的政府与大学管理者二者的责、权、利并没有得到明确划分和规范,政府直接管理的现象没有完全转变,学校仍缺乏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应有权力。笔者认为,除了国家法律法规对大学自治权的赋予以外,大学章程是大学对其自主权的有力保障。通过章程的制定,可以厘清大学与政府各自的权责范围,将政府的责任归于政府,将大学的权利归于大学,从而界定政府举办与大学自治的范围,落实与实现大学的办学自主权。大学可以根据章程规定的权利依法实施自主管理,政府如果超越管理权限,干涉大学自治将被视为不具备法律效力。

2. 大学信息公开的必然要求。现代大学制度要求大学依法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因为大学无论是作为法律授权的组织还是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都是在利用国家公共资源进行活动,而不是一般的私人主体,理应最大限度地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接受公众监督。《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10年9月颁布实施,制定和实施《办法》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大学师生员工以及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办法》对高校信息公开范围的界定以行政法上关于信息公开的法律规范为依据,明确了高校应当主动公开的十二类办学信息,其中包括“学校章程以及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一项,这是《办法》对公开大学章程的直接规定。同时,《办法》要求公开:“学校名称、办学地点、办学性质、办学宗旨、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内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学校领导等基本情况。”这些信息都是大学章程的必要记载事项。大学章程的制定与公布可以实现法律对大学信息公开的要求,对大学信息公开工作也必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 完善大学治理模式与管理体制的良好契机。大学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与核心,大学治理是联系大学内外各利害关系人的正式与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以便使各利害关系人在权利、责任和利益上相互制衡,实现大学内外部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大学功能日趋多样化,大学制度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大学治理模式与管理体制受到了挑战。为应对外部及自身的变化,大学应当对治理模式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与完善。而大学章程的制定过程就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4. 学生权利的重要保障。学生是高校内最重要的群体,但却常常被忽略于高校法治建设之外。作为大学宪法的章程,是保护学生权利的有力手段。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多数为年满18周岁的公民,他们已不是《未成年人保护法》所保护的对象,而现行专门保护高校学生权利的规定散见于不同的法律法规之中。如我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规定,大学生享有的权利有:①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③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④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此外,《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在第五条也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权利作出了六项规定。

高校章程应当细化法律法规中对学生基本权利的规定,另外还可根据学校的不同特点赋予学生超出法律规定范围的其他权利。

三、结语

如果说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时代课题的话,学校制定章程的过程,则可以说是对这一时代课题的科学探讨,而章程本身则是对这一时代课题的一个初步回答。

参考文献:

[1] (德)拉伦茨著.德国民法通论[M].王晓晔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 (美)克拉克·克尔著.大学的功用[M].陈学飞等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1993.

[3] 高宏著.学术自由、国家干预之冲突与博弈[J].高等农业教育,2007,(3).

[4] 袁贵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2).

[5] 张文显,周其凤.大学章程:现代大学制度的载体[J].中国高等教育,2006,(20).

4.大学生学习礼仪心得体会 篇四

【篇一:大学生学习礼仪心得体会】

人际交往中,社交礼仪已经成为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交礼仪教育有利于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礼仪不仅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礼仪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礼仪已经成为提高个人素质和宣传单位形象的重要条件。众所周知“不学礼,无以立”。要从狭小封闭的环境中走出来,除了应具备一些必备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了解如何与人相处的社交礼仪。礼仪的学习能够帮助你顺利地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能够更好地树立起自身的形象,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美好印象。

学习了礼仪知识后,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更加深刻的懂得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加清楚的明白礼仪的深邃内涵。对个人来说,礼仪是外部形象和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礼仪既是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的要求,在个人事业发展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适当的礼仪对内部可以融洽关系,对外界可以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它还可以提升人的涵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沟通,在细微之处更显真情。礼仪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又往往被我们所忽略。所以学习和运用礼仪要注重平时,注重细节,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讲文明、讲礼仪,需要的是人人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具体说来要求个人要注重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礼节等各个方面。礼仪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穿衣、打招呼、递名片、入座、握手等司空见惯的行为也有很多的学问与规矩。生活中我们常常不经意间在一些平常的事情上做出的动作可能正是不符合礼仪要求的,可能自己还不察觉,但往往正是这些被人们认为不足挂齿的小事却体现出了一个人的涵养来。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总理一生鞠躬尽瘁,为了祖国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恰恰是这些看似平凡细微小事却折射出了他们光荣伟大的形象。

现实中我们都渴望成功,都期待自己能够事业有成,所以必须要学好并运用现代礼仪知识,来赢得人们的认同。学习和运用礼仪,可以规范地设计和维护个人形象,充分展示个人的良好素质与优雅风度,当我们都能够以礼待人时,人和人之间将变得更加和睦,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学习和运用礼仪,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与友善,就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正确地运用礼仪,必将促进社会交往进一步发展,进而造就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总之,礼仪是一张交际名片,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言谈举止,教会我们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礼仪可以帮助我们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因此,注重礼仪是每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和打造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

【篇二:学习现代礼仪的心得体会】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简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如果分类,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但所谓五大分支,因为礼仪是门综合性的学科,所以又是相对而言。各分支礼仪内容都是相互交融的,大部分礼仪内容都大体相同。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从团体的角度来看,礼仪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大凡国际化的企业,对于礼仪都有高标准的要求,都把礼仪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获得国际认证的重要软件通过学习,可以从中得到很多乐趣,可以提高个人修养,提升个人素质,使你更适合在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生存。

在个人修养方面,现代礼仪起了很大作用。学习现代礼仪,不仅规范了自己的行为,使举止得体,言语文雅,而且还培养了礼貌待人接物的好习惯。每次课堂上老师都要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有关的知识。还会叫同学们现场抄做一些有关的动作。我觉得这一点很好。老师很会带动课堂的气氛。

在职场礼仪方面,也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平时老师举的典例,教室里的各种氛围,都使我受益匪浅,懂得了许多,了解了许多以前所不了解的,各种模拟使我的紧张感减小了,让我可以从容镇定,落落大方的面对眼前的一切。

目前,大家都掀起学习“文明礼仪”活动,一些平时不被注意的事情竟然会成为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因素。想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学习社交礼仪是非常必要的。

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一个人的仪表以及社交是怎样对待他人,个人的仪表问题不仅关系到你自信与否,而且还关系到工作。一旦成为一个企业的员工,那么个人的形象就有可能随时代表企业的形象。这时如果个人的仪表出现问题,个人和企业都会有所损失,或是有形的或是无形的,损失的大小也不一定。

一些生活上的小事也需要我们知道必要的社交礼仪,如上楼时男士先上,女士在后面,这样会避免女士有过多的想法和不必要的尴尬;又如在正式场合里男士要穿西装,打领带,穿皮鞋,而且身上衣服的颜色不能超过三种。这些事情看似简单,可是真要做起来又难免会忘记,所以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注意礼节。当在会议场合或是上课,不能讲话,以示对开会者和老师的尊重,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还有一点,当你在这种场合想咳嗽时,最好出去咳嗽完了再进来,以免让人产生误解。这些小之又小的细节有时候却是成功或失败的决定因素。譬如一刚毕业的女生去应聘文秘工作,没有录取她的原因是她的头发染成红色。考官认为做为文秘工作,需要注意外在形象,文秘工作应沉稳,而她没有选择好。可见成败在于“一发间”啊!

所以我认为“社交礼仪”是我们大学生必须作的一件事,对我们有百益无一害。

总之,现代礼仪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在职业竞争中,学历只占一小部分,而大部分归属于你的礼仪举止是否得体,得体的礼仪举止会使你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通过礼仪培训的学习后,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到位,从小小的坐姿、站姿到文明用语,似乎我们都有太多的忽略,比如在平时工作中鞠躬礼不标准、文明用语声音太小、面部无表情等常见问题我们都没有多加注意。

5.大学生学习商务礼仪心得体会 篇五

刚开始选择商务礼仪的时候对这门课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只觉得选门简单的课,容易拿到该有的学分就行了。但是接触了之后,让我越来越重视它,因为这门课真的很实用,而且孙老师很优雅,有亲和力,而且讲课时候经常举很多具体的例子,使我们切身体会到礼仪的重要性,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使我更加注重在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候的细节。

一直以来对礼仪只有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就简简单单的认为是对别人的尊重。而它实际上不仅仅如此,通过学习,让我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了礼仪的含义,礼仪是一种在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应具有的相互表示敬重、亲善友好的行为规范,是人的一种内在涵养的充分体现;从个人角度看,优秀的礼仪素质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还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并且有利于与他人的交往与沟通,使人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可以美化企业形象,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美誉度,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商务礼仪课上,孙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让我们从坐姿,站姿,握手,微笑,递名片,服饰等一系列在日常的商务交往中经常碰到的细节问题中感受商务礼仪的真谛。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着装礼仪,因为我觉得人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而其中个人着装无疑起着很大的作用。着装礼仪主要强调的是颜色和款式两方面,随着年龄场合的不同,都要有所变化。但首先,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清洁,并熨烫平整,穿起来就能给人以衣冠楚楚、庄重大方的感觉。整洁并不完全为了自己,更是尊重他人的需要,因此这是良好仪态的第一要件。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着装应当因场合不同而异,以不变应万变显然大为不妥。在不同的场合应该选择不同的服装,以此来体现自己的身份、教养与品位。公务场合其着装的基本要求为注重保守,宜穿套装、套裙,以及穿着制服。社交场合其着装的基本要求为时尚个性,宜着礼服、时装、民族服装。社交场合一般不适合选择过分庄重保守的服装,比如穿着制服去参加舞会、宴会、音乐会等。休闲场合其着装的基本要求为舒适自然,适合选择的服装有运动装、牛仔装、沙滩以及各种非正式的便装,如 T 恤衫、短裤、凉鞋、拖鞋等。老师还给我们讲了衣服搭配的原则,色彩搭配的方法有两种,即亲色调和法和对比色调和法。亲色调和法是将色调近似但深浅浓淡不同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对比调和法是将对比色进行搭配,使之对立,既突出各自的特征,又能相映生辉,也要注意三原色原则。着装上的成功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开始。

6.大学学生礼仪学习体会 篇六

姑且不说见面利益到底有都重要,你试想一下:有这样一 个人,别人见了他时主动热情的给他打招呼,可他呢?理也不理别人,还摆了一张苦瓜脸.你想这样一个人他能在社会上立足吗?通常第一印象起着很重要的做用,在初次与别人见面时,别人可以通过你的举手投足看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一般,大家很容易忽视在与他人交往中的细节,但往往这些细节就可能决定你的命运。作为一名大学生,许多人都经历过交往、交际中的尴尬,如着装不当、举止失礼、不会说话 ……,事情虽小但常常挫伤我们的自信,影响我们的形象。如果在未来的求职、工作、业务沟通中这些尴尬依然与我们,影相随行,我们的命运会否因此改变呢?所以说见面注重礼仪会让你脱颖而出.<二>交谈礼仪

我觉的待人谈话在公关方面很重要。谈话的表情要自然,语气和气亲切,表达得体。说话时可适当做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 足蹈,不要手指,还有几则:真诚尊重的原则,真诚是对人对事的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待人真心真意的友善表现,真诚和尊重首先表现为对别人要有礼貌,别人说话时要用心倾听,要凝视对风的眼睛要保持适度的微笑.即彬彬有礼,又不低三下四,当别人说错话时,不要嘲笑对方,也不要当着众人的面说出来.等到下来时细心给他说,如果你说什么别人始终不懂,要耐心的给他说.对人对事不要表现骄狂,我行我素,更不要自以为是,傲视一切.在交谈时把握分寸,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情境而行使相应的礼仪.<三>服装礼仪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从宏观方面讲,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社会风尚和精神面貌,甚至反映社会的经济生活水平和科技发展的程度,常挫伤我们的自信,影响我们的形象。从微观方面讲,能反应出你这人的素质,得体的服饰穿戴对于提升人的气质、增进人的仪表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7.大学现代礼仪心得体会 篇七

一、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特质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对如何定义现代大学制度还有一定的争议, 国外也没有这一词的确切定义, 但都认为现代大学制度产生于19世纪德国的洪堡改革。洪堡大学的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大学精神奠定了现代大学制度的精神基础。在随后的西欧各国, 特别是美国的学习过程当中, 更加丰富了这一制度的特质。现代大学制度下的大学已从“象牙塔”里走了出来, 从社会边缘走到了社会的中心, 成为了社会进步的“动力站”, 它的存在不仅是探索高深知识, 保存、传承和延续这些知识, 直接服务社会已成为它的另一个主要使命。正如布鲁贝克所说, 现代大学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有两个, 一是认识论的, 一是政治论的, 但主要的还是政治论的。即现代大学不仅是人们出于闲逸的爱好而探求知识的地方, 更是为社会进步在经济、政治上做出贡献的地方。纵观大学使命的这一变迁, 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 大学的发展是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当现在我们反思大学的理想时, 我们看到了大学的本质是无功利性的探求、创造知识, 这是大学的一贯传统;放眼当今世界一流的大学及那些研究型的大学, 这也是很好的佐证;但我们同时也认识到了大学的理想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概念, 它的内涵是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变迁的, 大学到了今天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它必定处于社会大组织之中而不是之外, 因而服务社会、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一致也就必然成为现代大学理想的新内涵。这正是现代大学时代性的体现。

回顾到世界范围内, 从19世纪的德国到20世纪初的美国, 从传统大学到现代大学的转变, 及现代大学的蓬勃发展, 似乎是顺理成章、极其顺利, 它们并没有像我国现在一样讨论过现代大学制度建立问题。如果要深究其中缘由, 历史是最有说服力的。在我国百余年的大学历程之中, 我们也曾建立起过现代大学制度。蔡元培先生当之无愧是这一制度建立的功臣。经蔡先生改革后的北大成为了我国现代大学的样板, 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秉承了德国现代大学的传统, 大学内部管理机构的重构吸取了法国、美国现代大学管理的精华。但时代的变迁使得这一传统发生断裂,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这段时间, 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 我国的大学成为了政府的下属单位, 大学事务成为了政府事务, 在我国政府高度统一的集中管理下现代社会的大学却失去了它的现代性。时代的发展暴露了它的弱点,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在我国凸现了它重要性、紧迫性。和世界大学相比, 我国大学的问题和处境仍然是十分独特的, 现实的大学里运行着官、学、商三种不同的机制。历史和现实造就了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独特性, 它既不是19世纪的德国现代大学制度, 也不是20世纪初美国和20、30年代我国的现代大学制度, 而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和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具有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特质的现代大学制度。

二、现代大学制度实践途径的选择

现代大学制度是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大学制度, 它要求现代大学与当今时代发展相适应, 至少需要做到两个方面:第一, 大学的社会功能是否与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历程相适应;第二, 大学的管理制度是否与当今社会的经济体制为基础的管理体制相适应。基于这两点来关照我国的大学, 可以看到, 从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以来, 我国的大学已取得了巨大发展, 初步建立起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大学体制。从由国家行政权力单独干预、管理大学事务, 到现在引入市场、重视学者权威两个因素, 我国的大学已基本上脱离了早期由国家单一的、集中控制的局面。我国已建立起了多层次、多类型的大学体制, 大学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需求人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仅是不同层次的需求, 更多的是同一层次人才的多种适应性的需要。这反映在大学教育里就是要求培养跨学科、多学科的人才, 要求不断拓宽学生的培养口径。但在我国以前的大学管理体制下是不可能适应的, 高等教育改革后国家开始放开大学的资助管理, 并注意按照教育的规律来办教育, 一改以往唯一的行政管理方法, 这种适应能力已得到了一定的增长。前几年大学的合并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证。大学通过强强联合不仅增强了自身的生存、竞争能力, 提高了自身跻身世界名牌大学的实力, 更重要的一点是其通过综合不同学校的资源, 增强了自身的市场应变能力, 为跨学科、多学科、宽口径的培养人才提供了前提条件。这些都说明我国大学在适应社会发展方面已经作了很大努力, 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我国大学现在多类型、多层次的培养人才和我国当今社会发展是基本相适应的。

如果与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的名牌大学相比较, 我国大学的缺陷又十分明显, 我国现在的大学制度仍制约着我国大学的进一步发展, 与真正的现代大学制度还有一段距离。首先, 在大学自主性上, 我国大学还远远达不到现代大学制度架构下的大学自主性的要求。没有大学的自主性就无从谈起现代大学制度的大学自治、学术自由。虽然, 我国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要赋予大学以法人地位, 但是在我国长期计划经济的统一管理下, 以往那种制度模式还在大学管理当中扎有很深的根, 严重影响着大学自主性的发挥。表现在大学的外部关系上是政府仍然管得过多, 政府放得不够, 甚至还是不敢真正放开, 怕一放就乱;大学里的官本位思想还没有得到清除;大学的等级制等等都显示出了政府统一管理模式在大学内部的延续。表现在大学内部管理上, 我国大学内部的官、商、学三种模式使得我们对大学的精神、现代大学制度这样概念的理解已十分陌生了。大学内部盛行的行政管理模式, 学术管理的行政化, 使得大学在面对时代性的同时正不断失却大学追求纯学术和纯研究的精神本质。其次, 在多样性办学上, 我国大学更需要努力。多样性办学指的是学校举办者主体的多样性。现在盛行的大学举办者多是政府和个人团体。学校是公共产物, 属于社会全体成员, 因而决定了大学的主要举办者或支持者是全体利益代表的政府。但是, 任何一个社会或国家在同一时期都将面临多个发展项目, 它必须对什么是其优先发展项目做出选择, 简单的原因是政府可调配的社会资源总是有限的。这一点在发展中国家中更是表现得尤为明显。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即使所有的人都明白教育的重要作用, 但在确定教育方面的资金分配时, 还总是被其他支出项目所瓜分, 剩下给教育的资金总是不足以供给教育的优先发展。因而, 个人团体的办学就显得格外重要, 它不仅为国家分担了教育资金方面的压力, 更为国家提供了多样性的教育形式。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教育, 私立大学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更为甚者私立大学的教育质量已早遥遥领先于公立大学, 世界著名大学大多是私立大学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私立大学在国外取得的巨大成就, 有其内在的因素。但就现代大学制度的实践而言, 私立大学更加适宜这一制度的运用。私立大学的经济独立保证了它的法人独立地位的实现, 私立大学的董事会运作模式保证了它的现代管理模式的运用。现代大学制度的实现就是要保证大学的法人独立地位, 只有这样才能谈及大学适应社会的灵活性, 才能谈及实现大学的自治、学术自由, 也才能谈及大学追求纯学术的传统与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性相结合。

国外的经验放置到我国就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我国现时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有两条途径:一是改革公立大学, 这是重头戏, 这是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符的。另一条就是民办大学的发展, 由于我国已有几年民办大学经验, 相对于公立大学的改革, 这一条途径将是更为便捷的。其原因有二:一是, 我国大学要彻底打破以政府行为为主的纵向约束的制度环境, 集中控制与服从模式的制度特征需要很长时间, 再者由于这一制度已深深的扎根于人的行为模式当中, 延续在大学内部的组织行为之中, 大学要彻底从“等、靠、要”中走出来, 学会以新的管理模式在市场竞争中自食其力求生存, 同时, 改革已有的制度不仅涉及到了大学与政府、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更涉及到大学内部各种关系的厘清, 这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不仅需要政府从外部提供保证条件, 还需要从大学内部帮助大学树立新的管理理念。这样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要比新建一个制度的运用实体来得缓慢。二是, 民办大学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实体在引入现代管理制度, 尤其是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上具有先天的优势, 同时民办大学在落实大学法人地位和实现大学产权上也同样有这一优势。因而, 在现代大学制度的架构下大力发展民办大学将是我国实现现代大学制度的不可缺少的一条途径, 尤其是在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 这条途径将更显得重要。

三、民办大学与大学法人地位的落实

现代大学制度的实现关键是大学法人地位的实现, 大学法人地位的实现的关键是大学法人财产权的实现。回顾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过程, 可以看到, 现代企业的产权关系是明晰的, 企业中国有财产所有权属于国家, 企业中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财产法人所有权, 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明显特征。作为在现代企业制度背景下提出的现代大学制度, 它的实现前提将是法人财产权的确立。

尽管, 我国的高等教育法已经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确立了大学的法人地位, 但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大学制度, 大学实际上是政府的一个下属机构, 学校的一切行为服从于主管部门, 大学的运行依据是政府的文件和规定, 大学的法人地位并未得到实际的实现。根据我国的《民法通则》, 构成法人必须有四个条件: (1) 依法成立; (2) 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3)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 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可见法人是与自然人相对的另一类民事主体, 是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 依法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由于我国的高等学校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 从成立之初就获得了法人资格。因而作为与私法人相对的公法人, 它应该享有招生权、专业设置权、教学权、科学研究权、人事权、资产权、对外交往等一系列权利。但是, 我国目前的公立大学均是由国家出资, 要实现大学的法人财产权并不是像现代企业改革一样来得容易, 毕竟大学是一个与企业不同的组织, 大学使命的独特性使得大学组织和管理均呈现出与企业不同的独特性。与公立大学相比, 民办大学更适于法人财产权的实现。一是, 大学的改革必将受到大学原有传统的影响和限制, 使得改革出现路径依赖现象, 这正是公立大学改革过程中必然遇到的困难之一;二是, 民办大学作为私法人存在, 它的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取得了一致, 法人财产权的享有正是民办大学的先天优势。有了法人财产所有权, 民办大学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用自己的全部财产自主建设和运行大学, 真正做到政校分开、自我约束、自我成长。

四、民办大学与大学产权的落实

产权的出现和产权制度的建立是与资源的稀缺相联系的, 在只有一个人或资源无限供给这两种情况下, 都不可能出现产权问题。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发展满足不了日益高涨的教育需求, 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 特别是我国现在正面临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的突出矛盾时更是如此。因此, 明确界定教育产权, 以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排他性使用就非常重要了。产权理论最初出自西方经济学。现代产权经济学认为, “产权就是经济主体对财产的权利, 更严格地说是一组权利束, 即经济行为主体在划分、占有、支配和使用特定财产时所形成的经济权责及利益关系”。产权在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比如, 产权可以使财产主体人格化, 排除财产所有和财产运营中的非主体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干扰, 从而明确界定财产的归属。财产的归属确定以后, 尤其是财产的收益权明确之后, 能够有效地激励产权主体积极有效地从事财产的运营, 从而减少短视行为的发生。对于教育这一项投资周期长的行业来说, 避免短期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同时, 产权确立后的另一个好处是, 在客观上可以使产权主体的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 对约束和规范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将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我国现有的大学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公立学校政校不分、产权不明, 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矛盾日益暴露。政府既享有办学的所有权, 又享有办学的管理权, 通过行政系统归属权的划分, 政府直接举办各级各类学校, 学校开展高等教育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完全由国家按计划提供。学校所有者、举办者、管理者和教职工在责、权、利等方面的关系难以理顺。这些使得学校自身的发展缺乏动力, 更不用谈及学校的创新能力。这些症结的解决只要依靠学校产权的明晰化, 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对所有者负责。

在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今天, 教育经费来源的多样化, 更加要求确立高校独立产权, 使其能独立行使权能, 获取相应利益并承担相应责任。民办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补充, 由于它的私人所有性, 能很好地将大学的财产所有权和产权进行明晰或进行有机的统一, 它的运行更易于采用现代企业的运行方式, 能很好地运用大学董事会制度, 从而避免大学非主体因素的影响, 使民办大学能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有效运营体制。

正是因为民办大学具有公立大学所没有的先天因素, 它更适宜从内部采用现代大学制度的管理体制。而作为政府, 现在所要做的则是, 从外部为民办大学的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从法律的高度为民办大学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使民办大学取得与公立大学一样的国民待遇。政府更应该把精力放在支持民办大学的发展上, 在宏观上把握民办大学的准入, 重视中间的评价程序, 将民办大学的评价放置到市场中, 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评价。将政府严格的准入制度和有效的市场的评价制度相结合, 即减少了政府的干预, 又能营造出一个好的大学竞争氛围, 在有了自身财产独立的基础上, 民办大学不仅可以实现自治, 更有了充分培育、发挥自身创造性的环境。这样的大学才是现代大学制度下的现代大学, 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大学的自治和学术自由, 所以说, 在现代大学制度的架构下大力促进民办大学的发展是现今我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一条重要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杜驰.大学理想与现代大学制度创新[J].高教探索, 2004 (2) .

[2]熊华军.洪堡改革与现代大学制度的诞生[J].航海教育研究, 2004 (3) .

[3]杨望成.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J].佛山技术学院学报, 2004 (1) .

[4]巨有谦.教育市场化与现代大学制度[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4 (10) .

[5]李晓波.以股份制为契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J].中国高教研究, 2003 (8) .

[6]张俊宗.现代大学制度:内涵、主题及主要内容[J].江苏高教, 2004 (4) .

8.大学现代礼仪心得体会 篇八

第一是大学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中国的大学从发展方向来看,一定会走向大学自治。大学自治不是大学为所欲为,不是大学不受约束。政府可以通过评估、拨款等方式监督大学,但是大学和政府之间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那么大学向谁负责呢?在走向法治的时候,大学向法律负责,政府和法律可以给大学划定红线。大学踩越红线,要承担法律后果。最严重的,甚至可以被撤销和解散。我们现在对大学的管理,一定要把“底线”和“顶线”分开,政府的任务不是给大学划“顶线”,每天指挥你必须做什么,而是划“底线”,就是说,要告诉大学哪些是雷区,哪些事情不能做,这就要通过法律来实现。只要是法律不禁止的,大学都可以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

第二是大学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处理大学和社会之间关系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大学和出资者的关系。最近日本和韩国所推行的大学法人化改革,政府仍然是出资人,但是现在出资渠道多元了。过去都是政府单方出资,故大学必须服从政府。现在出资渠道多元以后,大学所获得的资金应该认定为是法人财产,出资人的意志就不再决定大学的意志。美国的大学筹资也是多元的,特别是私立大学,那么多的企业和校友捐赠等社会资金进入大学后,就成为大学的财产,其支配使用由大学自主决定。出资人的意志不能主宰和决定大学的意志,出资人的某些符合大学精神的意志可以通过契约来实现。

上一篇:初中自荐信精选多篇下一篇:16g101考试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