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育人思想

2024-07-04

清华育人思想(通用9篇)

1.清华育人思想 篇一

带着对新学校和新生活的憧憬,我们来到了清华这一几乎令所有学生向往的校园。伴随着研究生生活的开始,我们接受了入学的第一门课程——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和新生党课。从9月3日到9月13日,学校安排了好几位大师级的教授以此为我们讲授了五堂课。通过这五次党课的学习,我们对研究生期间的生活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也深深感受到清华和清华人的精神。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对我们党一路走来的这些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有了更具体的深入心中的领悟。9月3日上午,张希院士以“科学理想和学术道德“为主题给我们讲授了研究生入学第一课。张希院士列举了很多大家都有所耳闻的高校学术和科研造假事件。虽然在此之前,我们或多或少对这些丑闻有所了解,但是当在这里再次提起时,仍然令人唏嘘不已。张希院士通过这些事件向我们揭示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做学术一定要讲求真实,不可以为了迎合某些结论而擅改实验数据,更不能将他人的科研成果改头换面之后再据为己有。这些轻则失去造假时所带来的利益,重则使自己身败名裂。我们在研究生学习的过程中,做学术,搞科研,一定要拿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不断培养创新能力,树立远大的理想,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学术造假事件,提升我们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9月12日上午,庄茁教授针对我们理工科学生,讲授了应该如何度过研究生生涯,这对于刚刚踏入研究生生活的我们,是非常有用的。刚刚入学的时候,我们对自己将要接触的研究生生活史未知的,迷茫的。庄老师的讲话让我们对自己未来将要在学校度过的三年甚至五年时间的生活有了一个大致的认知,不再像刚刚入学时那么迷茫,对自己的生活也可以进行一个初步的规划。研究生生活不同于本科和本科之前的学习生活,它需要我们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战略性的眼光,能够发现最新最前沿的东西,然后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庄教授也教导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清楚的给自己设定一个未来的目标,以及毕业后的职业规划。我们做学术搞科研要立足现实,展望前景。争取做出对科学界和工业界有着重大意义的成果。

9月13日上午,胡鞍钢教授给我们上了一次以“中国国情与中国道路”为主题的党课,深刻而全面的阐述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和现状。中国现代化不仅仅提升了我们国家自己的综合国力,同时对世界的发展和进步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建国之初,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开始探索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路线。在一次次的实践之后,确定了坚持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早日将我国建设成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天下午,我们又聆听了王炳林教授的”党的辉煌历程与基本经验”为主题的报告。作为共产党员,我们有必要深刻认识并理解我们党一路走过来的光辉与艰辛并存的历程。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有90年有余。我们党在最初成立的时期,势单力薄,没有人员,也没有什么装备,势力与当时的国民党根本无法向匹敌。但经过了国共联合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我们党迅速发展壮大,最后成功地成立了新中国,成为我们国家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最开始起步于最底层的广大劳动人民,深深的扎根于农村,没有阶级观念,这就是为什么共产党能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和支持的根本原因。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历史的选择是有其必然性的。现在我们仍然记得那一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台儿庄战役。并且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从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中走出来的,所以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疾苦比任何其他政党都更为了解和有感触。所以我们党在执政这么多年以来,一直以人为本,追求民主,追求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与支持我们党的必然性。最后,我们于9月13日晚上上了最后一次党课,由阎学通教授为我们做了“国际形势与中国地位”主题报告。阎学通教授本人幽默风趣,使得这次演讲十分精彩,我们也学到了更多东西。阎学通教授深入且具体的分析了当前国际格局,讲述了软实力和硬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还分析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这些因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其中,政治是一国之本,政治强则国家才有立足之地,才可以不受他国的制约,否则其他的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其次,在政治强大的基础上才好大力发展经济,经济的发展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印象最深的是阎学通教授对全球化的讲解。当今我们国家处处提倡全球化,政治,经济文化都可以全球化,打开国门,与国际接轨,这样才可以使得我们国家有更好的发展而少走弯路。但是并非所有的东西都要去片面的一味的追求全球化,在全球化的脚步日益加快的同时,我们要保留我们自己的一些独有的文化,使它们得以保存和传承。

通过这五次党课的学习,我们对党和国家的历史以及未来道路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次,在我们即将要进入的研究生生活里,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以党和国家的发展与强大为己任,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栋梁之才。

2.清华育人思想 篇二

一、梅贻琦高等教育思想成型的条件与背景

梅贻琦的大学管理和发展思想, 离不开当时的各种大背景和自身丰富的学识和实践经历。

1. 梅贻琦本人丰富的留学经历和毕生从事高等教育及其管理的实践。

梅贻琦的高教思想, 离不开他外出留洋亲身感悟西方先进的高教思想, 如1910年远赴美国武斯特工学院学习机电专业, 感受美国理工科大学的办学模式;1921到922年, 梅贻琦被批准获得清华大学公费去美国芝加哥大学工学院机械系进修深造, 并在欧洲作短期游历考察, 对欧美大学发展再次领略一番, 感受到西方世界的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令国人汗颜。另外其长期执掌清华, 使得其高教理论与实践得以相互促进, 促使其大学管理思想非常具有实用性和系统性。

2. 民国时期良好的高等教育思想环境、政策法规环境, 为梅贻琦高教思想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空间。

民国时期高等教育思想非常丰富,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校应该追求独立自治, 力求学术自由, 力求自身内部管理机构之间互相平衡和监督制约, 实行民主协商式管理, 充分发挥大学教授们的积极主动作用, 全力倡导教授全权治理大学, 注重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健全发展等。同时, 民国时期政府也颁布了很多关于大学发展和管理问题的政策和法规以及具体的高等教育管理法规, 关于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地位、关于大学的机构运行和组织、关于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关于大学学术的管理、关于高校的科研管理和建设等均有明文规定[1]。这些宝贵的高校教育发展和管理思想、政策法规, 为梅贻琦高等教育思想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思想自由飞翔空间和容忍的法制环境。

3. 当时国内高校的发展格局提供了梅贻琦高教思想发展与实践的平台。

民国时期我国高校的格局是多样化的, 国立大学、省立大学、教会大学等公立与国立并存的局面, 为大学校之间的相互借鉴提供一定的机会, 尤其是教会大学的办学模式对国立影响和示范不可小视, 也为各种大学管理思想火花相互碰撞提供相对比较好的教育竞争与学习环境。

二、梅贻琦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内涵分析

纵观梅贻琦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 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思想宝库和财富, 有着一套完整的关于大学各方面管理与发展系统的阐述和表达, 具体包括以下思想成分。

1. 以教学和科研为大学的主要职能。

一所大学办得好坏, 离不开其科学合理的定位。这其实是如何给大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即关于大学的职能与地位的定位问题。这是一个大学校长不得不首先考虑的问题。对此, 梅贻琦有很多阐释与诠释。这主要体现在他的《大学一解》一文和其他的著作中, 他多次对大学的职能和地位进行阐释和解读, 在他看来, 大学的目标和目的就是两个:一是培养时代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 二是积极研究学术, 做好学术的传承和创新工作。说通俗一点, 就是现在各大高校常提及的教学与科研两大任务。关于社会服务的思想, 虽然没有明确提出, 但是这两个目标已经体现出了社会服务的价值取向。

2. 以教授治校、学术自由为特征的具体运行机制。

一所大学要办好, 其运行机制体是一个与教师队伍建设一样重要的东西, 也是教职工能否发挥应有作用的大环境。对此, 梅贻琦体会更深, 认为大学的运行机制关于整个大学运转的是否正常和高效率, 主张应该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与体制, 方能推动大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由谁管理?怎么管理?这涉及到大学的地位, 是附属还是独立的问题。梅贻琦主张大学应该有一套以教授治校、学术自由为校务管理体制[2], 通过各大相互监督制衡的机构具体分管各自领域的事项。梅贻琦主张推行教授治校的管理运行机制, 主要是基于其几个方面的益处:一是可以真正实行民主方式治理整个学校, 二是能够积极发挥教授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彰显了大学需要教育家管理当家的发展规律。另外, 在学术的讨论和研究上, 梅贻琦主张学术要发展创兴, 务必要真正自由宽松和谐, 政府应该尽量少干预高校的事务, 尤其是学术事务, 政府不应该发言, 应该为高校发展和教师们提供一个宽松的、容忍的工作氛围和环境。这种思想来源于西方大学独立的思想。这其实反映了梅贻琦关于学术与政治、大学与政府怎么平衡协调关系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3. 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大学师资建设思想。

一所大学最重要的是教师队伍的质量, 这是一个关乎大学发展潜力和前景的核心软件。对此, 梅贻琦深谙其旨, 提出了至今在高等教育领域至今引以为豪的“大师论”。其流传千古的大师论, 体现了梅贻琦远见卓著的师资优先发展观念, 这种教师优先发展的理念体现在他对教师待遇、地位、权力、培训交流等方面要极其重视的阐述上。其中, 最能体现梅贻琦重视教师水平提高的典型表现就是提出并执行开创了我国高教史上教师国外带薪休假研究制度, 非常富有国际眼光和胸怀, 推动了教师们的国际交流与国际接轨。

4. 注重工科发展、文理工并重的学科建设思想。

一所大学学科建设是涉及到学生的学习内容、就业方向和学校的办学定位问题。对此, 梅贻琦深知其道。他认为, 高校的学科建设务必要紧跟社会和国家的对人才的需求, 对学科建设作出及时的调整、完善, 重点发展中国缺乏的培养实用人才的高等工程学科[3], 他认为发展工科教育, 务必紧跟国家时代发展的需要, 实业救国的思想尤其是实用科目的建设, 将清华大学的学科建设定位为工科教育发展方向是非常有现实和可操作性的。关于工科发展, 从梅贻琦在清华大学建立工学院的行动可见一斑[4], 对中国大学如何办好工科教育, 他进行了诸多的思考和比较。在长期执掌清华大学的教育实践基础上, 他通过深入考量, 参照和吸收国外先进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 提出了培养适合国情的高等工学类人才的观点, 并主张以通才教育理论来扭转工程学科的育人模式, 主张文理工并重、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优先发展[5], 培养现代社会发展亟需的高素质专业实用的工科人才。这体现了他关于大学的社会服务思想。正是秉持这种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 在梅贻琦执掌清华时期, 规划了清华大学的工科教育发展方向, 促使清华大学进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清华由一所名不见经传的留美预备性质学校发展为当时国内拔尖一流国际知名的大学。

5. 主张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所大学的育人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这涉及到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整个学校的教育模式。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劣至今都是一个值得争议的问题。梅贻琦对此也进行了深刻反思。结合自身留洋学习的西方高校办学模式, 梅贻琦提出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举的复合型育人模式。博学和专一的教育相当于现在提倡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梅贻琦主张倡导用通识教育的办学模式, 改造中国近代高等教育, 尤其是理工科型大学的发展走向。梅贻琦认为应该坚持“通识为本, 专识为末”主旨, 在全面培育人才的同时, 重点以人才的专业职业技能知识培养为归宿和落脚点;关于通才教育目标体系, 梅贻琦主张要包括健全的人格培养、拓展学生文理工知识的综合性教育、主要学生身心健康的培育和其他科学精神及品质等各个方面和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及诉求。

三、梅贻琦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现实价值

梅贻琦的高校管理与发展理论和实践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宝贵的高等教育思想资源, 是理工科大学发展史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对如何经营好一所大学, 尤其是对理工类大学颇有诸多现实的启发意义和价值。

1.

.梅贻琦关于大学的功能和地位思想, 启示当前高校务必摆正和抓牢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两大根基位置, 强化自己社会服务的实力基础, 方能在高等教育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梅贻琦关于大学培养通才与专才完美整合的育人模式思想, 对当前理工类大学提倡和推行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通识教育整合运行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具有借鉴价值。

3.

梅贻琦关于大学的严格招生制度和学生学业评价制度等, 对当今高校的招生制度和平时学业学习情况的考察发展等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民国时期梅贻琦的高校管理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代中国高校管理思想的发展, 折射出了近代中国大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对我国当前高校, 尤其是对理工类高校的管理和发展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林译丛.民国时期高校管理的现代诠释[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 (6) .

[2]张金福.论梅贻琦“教授治校”理念的文化意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2 (4) .

[3]吴洪成.梅贻琦高等工程教育思想述论[J].扬州大学学报, 2011 (3) .

[4]孙希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楷模[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0 (4) .

3.育人为本 思想发展为先 篇三

一、教学过程注重情感的熏陶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 ,教师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倾注真实情感的感化、熏陶,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与其它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很大的知识难点,它在概念、观点上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成熟度有一定的差距。再有,现在的社会很乱,什么稍后有可能出现,其中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的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不愿意学。教师也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课不怎么注重,就是自己说完课本的内容就不再关注其他。这样的教学很死板且没有新意,会使学生更加的不注重思想政治课。所以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改变这种现状,把情感带到课堂中,让课堂在情感的熏陶下得到有效的开展。

二、学生与教师站在同一条线上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因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精心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特别是新课引入一定要设计好。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新课前,教师应该尽可能的用不同的形式来引入新课,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思想政治的本身并不是说一定要按照课本上的条条框框来设定教学计划,只要关乎学生的思想变化、道德情感都是思想课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自己成为他们的朋友,用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一起聊天、谈思想,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他们卸下心里的防备,能畅快的把自己所想的说出来,教师在这时,可以把他们当中不好的思想加以纠正,让他们把好的思想继续下去,这样可以减少他们在思想上多走岔路。另外,一个人如果长期的把心事闷在心里,也不利于其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不应该以高一等的姿态来和学生交谈,要和学生站在同一条线上去平等的交流,慢慢的去了解他们,启发他们的思想。

三、让学生了解国情,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初中思政课加强人文精神教育要更新观念、确立“以人为本”思想;要体现人文精神教育的基本要求;要加强自主、合作精神;要有爱国情操。要引导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正确的发展,不同的情况下教师的教法不同。教师可以分析中国的基本国情,说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用历史的知识包括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戊戌变法,以及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证明社会主义的必然趋势。向学生灌输正确的由马克思和恩格斯确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统一战线理论,说明它是随着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政治思想。培养学生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让他们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逐渐确立,而这恰恰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思想政治课的内容。

四、以先人事迹来塑造学生的思想

单纯的靠文字改变不了学生的思想,教师可以介绍了一些革命老前辈,努力学习马列主义,赴汤蹈火投身革命的事迹。讲了雷锋努力读毛主席的书,终于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讲徐洪刚为了保护受辱妇女,赤手空拳同四个持刀歹徒博斗,身中14刀,用背心托着流出的肠子追歹徒达五十多米,最后倒在血泊里。讲感动中国人物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才哇为救村民的大爱精神以及更多更多对社会有贡献的可爱人们。

用这些人的事迹来刺激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要向这些人学习,要有他们那种大无畏的精神,让他们的思想在这些事例中得到改变,以积极的思想来面对事与物,得到更好的发展。

4.清华育人思想 篇四

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100年校庆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有很多的方面都是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需要清楚认识的。

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回顾了清华大学建校100年来的发展历程,回忆了自己在清华大学学习的经历,指出了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

总书记指出:对我国来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目标奋勇前进。

然而推动国家或者说社会的发展的核心力量就是科技,介于现在

5.清华育人思想 篇五

百年清华,钟灵毓秀。胡锦涛在清华百年校庆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清华大学和全国的大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在对胡主席的讲话进行学习后,我感受良多,接下来就谈谈我的几点感想。

在讲话中,总书记先总结了不同时期民族、清华大学的发展。100年前,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经历各种挫折,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一大批仁人志士觉醒,建立了清华学堂也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在刚刚建校的时候,由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的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很多清华发展为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在此阶段培养了大批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佼佼者,也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斗士。在建国以后,清华师生们豪情满怀的投身祖国教育、建设事业中,为“两弹一星”、人民纪念碑、密云水库等工程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清华人牢记使命,使得总体实力不断增强,人才水平、学术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100年来,清华大学培养了17万优秀人才,460位当选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在讲话中总书记还谈到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埋头苦干。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总书记谈到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做到: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也就是“四个必须”为高等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讲话中还指出,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总书记给清华大学的学生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三个结合”是给我们的殷殷嘱托,寄托了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在讲话的最后,总书记说我国青年一代生长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应该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人民对包括广大青年学生在内的全国青年寄予厚望。

第一,希望我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青年人朝气蓬勃,善于接受新事物,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自己。同时,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

第二,希望我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我们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切实掌握建设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希望我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我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6.清华育人思想 篇六

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发挥公寓的育人功能

当代大学的重要职能是培养青年拥有积极向上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文化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组织和个人两个方面有效的管理、完善的制度以及示范带头作用,是推动学生公寓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作 者:刘聪聪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济贸易学院学生处,辽宁,大连,116052刊 名:边疆经济与文化英文刊名: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年,卷(期):“”(12)分类号:G641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公寓管理 公寓文化

7.英语课堂融入育人思想方显卓越 篇七

其实, 我们平生所学的绝大部分知识并非源于课本, 而是从家庭、学校和社会整个环境不断吸取后的整合。至少对我而言, 至今还保留了从老师那里学来的教学口吻和育人惯性, 这不正是上一代教育工作者身上渗透出来的课堂灵魂吗?也许, 我的学生们也会继承这些去影响他们的学生。

古往今来, 人们对老师的认可并非局限于教书本身, 更重在其德行, 并期望能将其优良的德行言传身教给学生,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做人处事的道理。《礼记·学记篇》中说:“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 然后可以为师。”韩愈说:“师者, 所以传道, 授业, 解惑者也。”陶行知先生也说:“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先贤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其实就是课堂的灵魂。

如今, 各地竞相打造卓越课堂, 坚持德育为先, 能力为重, 建立开放与包容并存的课堂氛围, 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何为卓越?就是出类拔萃。如何上好一堂优质课, 不乏其说者甚众。即便将教材啃透, 并将其不遗余力地传授给学生, 我以为这种课堂也非卓越。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效果, 更要体现育人目标。在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目标达成的同时, 还要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度是否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这才具有超越性, 才具备卓越课堂的基本条件。

什么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呢?其一, 自身发展, 其二, 社会效应。学生德行教育比掌握科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因为人的道德品行具有示范性, 广泛的示范性就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效应, 这种社会效应彰显正能量。

古今智者皆主张“才德兼备, 方可任用”。有人将才喻为刀, 所谓“君子挟才以为善, 小人挟才以为恶”。司马光将人分成四类:“圣人”德才兼备, “君子”德胜于才, “小人”才胜于德, “愚人”德才皆无。他认为用人须重圣人、君子, 宁“愚”勿“小”。但在辩证统一的关系中, 既要重德也要重才, 以“德”为先, 非能忽“才”。所以, 教育务必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目标。

何为教育?《说文解字》上说, “教, 上所施, 下所效也;育, 养子使作善也。”若将“教育”一词翻译为英语则为“Education”, 其原意是“导出”, 也就是对人实行某种引导。现代教育体系中, 学校教育只是狭义教育, 即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 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而广义教育是指以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为目的的活动, 即培养人的活动, 包括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的活动。可见, 即便是英语体系中, “Education”也是以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为主的。

遗憾的是, 当前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前者, 甚至是分数教育。如果只追求分数, 师生之间没有情感共鸣, 即便所有学生都考上名牌大学, 这种教师所设定的课堂也绝不是卓越课堂。教育不仅要有效率, 更应有灵魂, 而这种灵魂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渗透出的修养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外语教学中要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因此必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去。作为英语教师, 如何才能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 将育人思想融入课堂呢?

1) 引导学生领略英语的魅力,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展示社会画卷来启迪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在欣赏中领悟生活的哲理。

如今, 我们面对的都是“90后”、“00”的学生, 他们有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和天马行空的思维方法。有些学生居然将英语当成“攻击”目标, 他们自嘲:“英语不及格, 说明我爱国。以后英语高考的分数要降低, 甚至不考英语了, 还学它干啥?”教育部门降低英语考试的比重导致了学生和家长的误解, 其实那只是让英语回归语言教育的本质, 并不代表弱化其作为一种语言的重要性。在提倡国际化的时代, 掌握英语是一项基本技能, 以后将逐步由应试教育转变为实际运用。

那如何反驳学生呢?总不至于贬斥他们一顿吧。为什么不能把传统文化和爱国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呢?汉语是我们的根, 英语是我们走向世界的工具。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教材“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的“Reading”部分, I have been studying history in China.时, 文章提到一个在中国留学的学者Leo, 在文章中写到了他所说的话:“I studied abroad because I wanted to see more of the world and work with some of the top scientists in my field.I never felt really comfortable abroad and I missed everything about China.”他还说到:“I was so happy.It was wonderful, like a dream come true.I could do the work I wanted to do and do something good for my country at the same time.”

对此, 我就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Chinese history and what have you learnt from him?从学生讨论后的总结看, 他们都谈到了努力学习中国文化, 尽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努力寻找并利用一切机会为国家作贡献。这样的课堂不仅传授了知识, 也强化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2) 通过课堂教学的润泽, 进行养成教育, 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 回馈社会。现在的独生子女较多, 他们受到家庭成员的宠爱过甚, 自我意识较强, 不懂得关心和爱护他人。所以, 初中英语教学应注重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 把感恩和责任感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在教学八年级中的“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一节时, 我曾这样设疑:When is your birthday?What do your parents or friends get you for your birthday?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gifts?What’s the best present you have ever received?Can you describe it to us?

对此, 学生愿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之情, 有个学生这样说到:The best present I have ever received is a computer.My mother gave it to me on my fifteenth birthday.I like it very much because it is very useful for my study.At weekends, I can also search the Internet and chat with my friends on the line.

很多学生说, 他们最喜欢的礼物都来自于父母和家人, 但他们并没有表达对父母和家人的感激之情。那他们会不会以行动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关爱呢?我问学生:Do you know when your mother’s/father’s birthday is?What do you usually do for your mother’s/father’s birthday?Have you ever got your parent a present?学生沉默了。我转化话题:What can we do for parents’birthday?沉闷的气氛一下子打破了。学生们踊跃发表见解:Get her some flowers, help parents with the housework, buy a birthday cake for them, say“Happy birthday to you”, try to get good grades, wash her feet and so on.

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父母的生日, 能够表达对父母孝心的更少。于是, 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任务:让学生询问并记住父母的生日, 并设想为父母做些什么, 说明理由。我认为, 设计“What can we do for parents’birthday?”这是通过有效的引导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营造一种爱父母, 关爱他人的氛围。

3) 引导学生进行美学教育和人生观教育, 从而提高其审美情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 没有艺术, 那么是不可思议的。”教师应是一位出色的演员, 善于利用体态语言和表情;应是富有才华的导演, 懂得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应是优秀的乐队指挥, 统领得当, 指挥得法。如此方能施展个人的才华和技能, 通过潜心营造美的情境, 使学生迅速进入佳境, 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1) 在教材中感受美。打开书本就如同进入五彩的大千世界, 有时它会把我们带进“The World under the Sea”, 去感受海的神奇;有时会让我们进行一次“Journey to Space”去探索深邃神秘的宇宙太空;有时我们回到“Lao She Teahouse”来品味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时来到“Wonders of the World”, 虽然足不出户也可周游列国。初中英语课文内容就好像一幅幅美妙的画卷, 只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美的因素, 学生就会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2) 在情境中理解美。人们欣赏事物而产生美感始于直观形象, 从而得到情感的愉快。所以, 美是具体形象, 可以借情境作为载体, 让学生感受到它, 从而更好地理解它。在教授“Wonders of the world—The Greatest wonder of the natural world”时, 我们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 让学生理解到大自然真实的美。

(3) 在阅读中鉴赏美。初中新标准英语教材的阅读内容集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如在“My future life”中, 我们可以播放短片让学生观赏贝蒂的演讲, 引导学生感受贝蒂高涨的情绪, 去鉴赏演讲时语音的抑扬顿挫, 感情起伏跌宕所带来的听觉和视觉上的美感。又如在“Friendship”的一篇文章“A beautiful smile”里写到“It doesn’t matter because all the dark day have gone.If you think you are lonely, you might always be alone.So smile at the world and it will smile back.”让学生透过简洁的语句, 去品味其中所蕴的人生哲理, 去体会人生的美。

(4) 在运用中创造美。美的感受和体验能激发学生进行创作美的强烈愿望, 这往往体现在写作上。例如在学习“Results of student photo competition”时, 如果把展现的照片在音乐伴随下呈现出来, 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美, 他们在挖掘自然美的同时也会拿起笔来表达出他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 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培养其高尚审美情操的目的。

教育者的最大职责就是呵护每一个生命, 让他按照自然生命成长的规律成长。课堂有乾坤, 卓越课堂与传统课堂以追求分数的效率观大相径庭, 我们应该主张演绎获取知识、教化育人以及提振生命的活力为目的。其秘诀不一定是创新, 而是回归教育本质。它并不局限于传统课堂之内, 而是需要贯通课内外, 横跨校内外。那些能让学生从课堂上领悟到的, 并使之终生受益的内容才是美好的, 这样的课堂才是卓越的。

教师的卓越定律就是让学生要你, 但并不是不可替代。正如海明威所言:“优于别人并不高贵, 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摘要:在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目标达成的同时, 课堂不仅要体现育人之目的, 更要看情感价值观的实现度是否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才具有超越性, 才具备卓越的基本条件。教师的卓越定律就是让学生需要你, 但并不是不可替代。课堂有乾坤, 卓越课堂应该主张演绎获取知识、教化育人以及提振生命的活力为目的, 其秘诀不一定在于创新, 而是回归教育的本质。

关键词:卓越,育人,影响力,课堂灵魂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金传宝.西方先贤对教育的沉思[M].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

[3]列昂节夫.李沂, 等.译.活动·意识·个性[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

[4]沈明阳, 沈华.回归和谐育人[J].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8.清华育人思想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实践;策略

近几年来,生科院一直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大批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优秀人才。经过实践,“合力育人”教育思想不仅显示其合理性与有效性,而且出现一些问题,这集中地体现在对生命科学学院大一、大二本科生的教育过程中。

一、 “合力育人”教育思想的实践现状分析

随着学校确立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进入新阶段,学生工作部门提出了学院主导的学生工作新模式。

1、在专业教师群体中实行“导师制”和“青年教师兼职班主任制”

众所周知,教书育人一直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所在。实践证明,从2007年以来,生科院积极探索并施行的“导师制”,从大一年级开始为每位本科生配备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品德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施行的“青年教师兼职班主任制”也在一定教学管理过程中取得不错反响。

2、在研究生群体中开展配备“实习班主任”的工作

根据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实习”是必修课,占有2个必修学分,“实习”的主要内容包含担任大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承担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于2010年初,我院设置“实习班主任”岗位,为研究生提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也帮助新生能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

3、在学生骨干群体中选聘“学生党员调研员”

为了把学生党员作用落到实处,生科院设置了“学生党员调研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不仅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的先进示范作用和学生党支部的带头作用,而且努力通过“学生党员调研员”的工作方式,架起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的工作桥梁。这一尝试使学生党员骨干也成为了“育人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合力育人”教育思想的实践问题分析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合力育人”教育新思路也出现不可忽视的问题。从2013年10月底开始,我们着手围绕“合力育人”教学思想新工作理念做了小范围的问卷调查。通过调研问卷分析,目前影响生科院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效果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任课教师教育思想存在偏差

近年来,学校采取措施推动专业教师队伍参与学生教育管理,选聘青年教师兼职班主任(辅导员),搭建学生与教师交流平台。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认为当前专业教师只承担了辅导员的部分工作,如思想引导、生活细节和职业规划指导,然而其在专业知识上的优势没有得到最大发挥。学生认为专业教师参与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有:57%的学生觉得教师投入时间较少,20%选择工作职责不明确,15%觉得缺乏工作考核机制,8%觉得是执行不到位。这些各种问题反映了学生希望多与专业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希望教师能够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思想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为他们解疑释惑。

2、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通过调查结果我们了解到,学生对辅导员工作大体上持肯定态度,80%的学生表示满意,工作满意度较高,辅导员正日益成为大学生值得信赖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但是此项调查也显示,辅导员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58%学生认为少数辅导员办事缺乏一定的公平、公正、透明度,15%认为辅导员要注意学习与运用多媒体技术,12%学生认为辅导员道德修养有待提高,3%学生认为适当的权威感在开展工作中是必要的。上述种种问题反映了学生对辅导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他们认为辅导员必须主动时刻更新知识储备、总结规律,并在工作中应运用科学的方法、详实的论证、事实的依据,以而使工作更具成效。

3、教育教学人员资源缺乏整合共享

从整体上,辅导员与专业教师队伍没有起到1+1>2的特别效果。由于两支队伍在学院分属两个不同的管理部门,领导人员也不一致,在工作中就出现了沟通与交流不灵活的现象,这致使两支队伍之间不熟悉,没有合理利用资源和互帮互助,使得前者缺乏对学生的真实了解,只忙于自身教学工作,后者陷于杂乱繁琐的学生管理事务中,缺乏知识理论的培育过程。

三、 “合力育人”思想的实践策略

为了解决学院“合力育人”教育思想工作现存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面不断完善和改进教育工作,从而全面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1、强化专职教师的思想教育责任,发挥教书育人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因此,学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专职教师的责任:第一,努力丰富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在学校,教师要有效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和学院资料室资源,把自己的空余时间利用起来多读书、读好书。第二,实施合作教学,促进资源共享。如:钻研教材教法、观看优秀课例、交流实验成果、探讨课程问题等。这样有利于合作团体集体的智慧的激发,是每个成员形成“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合力意识。

2、重点调动辅导员老师,发挥主阵地的育人作用

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院采取“六进”的管理方法(包括进宿舍、进食堂、进教室、进图书馆、进实习场所、进活动场所等),让学生随时感受老师的关怀和管理。第二,采取以老带新方法,尽快提高新任辅导员老师的办事效率。学院可以通过开展“每周例会”促使辅导员之间更多的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改进,从根本上保证全体辅导员的整体水平。

nlc202309032126

3、积极发挥学生会的带头作用

学生会工作能够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也能够使得学院更出色地完成学生管理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在了解学院的实际工作开展情况时要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在本质上抓好学生会内部建设,确保学生会组织整体水平。第二,在系团总支的带领下,定期召开学生会会议。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如科技文化艺术节、高水平的文化讲座、演讲比赛、综合素质大赛、各自体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4、调动学生党员,积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学生中的积极分子以及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这些直接影响着着这些学生的周围同学。为此,要狠抓日常教育,要对他们及时加强党性教育。例如,学院的资料室在夜间是不对外开放的,可以通过吸收同学参与管理而改革,既提高了服务部门效率,又锻炼了同学的能力。

5、借鉴毕业学生的经验,给予在校学生以触动

课堂上教师的说教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会让学生产生疲软心理。但是已毕业走上社会的学生们的现身说法,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往往会产生更大的触动,因此,生科院可以施行连续性考察、培养并选拔优秀人才留校任教制度,甚至还可以邀请各个专业的优秀毕业生返校,做报告、做演讲,起到了以老带新的作用。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成效相对缓慢的“灵魂工程”。这一教育的过程应是充满科学内涵的“脑力劳动”,而不是教训学生的“体力劳动”,需要集结全院的共同努力。我学院推行的“合力育人”教育思想和其成长实践凝聚着学院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太多人的心血。虽然其存在不足之处,但是充分展示了生科院“合力育人”教育思想实践的创造性、有效性。“合力育人”教育思想的实践不仅值得华中师范大学其他学院乃至整个学校学习和借鉴,更对于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具有普遍有效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赵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刘杜欣,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理论与实践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4).

[4]王琴华,储著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整体形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57.

作者简介:张梦婷,华中师范大学学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二年级

9.清华育人思想 篇九

摘要:本课题以石家庄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为案例,从教学大纲、实践内容、实践基地、实践组织、教师配备、考核体系和制度保障等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进行全面总结和系统研究,以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及管理,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048-03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这充分说明了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高校大学生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来说,深入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不断总结和完善实践教学经验,形成包括“基础”课在内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长效机制,有利于今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一、实践教学基本处于粗放状态,长效机制有待于形成“05方案”在高校实施8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们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近年以来,不少高校在包括“基础”课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采取了多种模式。一种是课堂主题实践教学模式,即在教学的过程中,由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主题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第二种是校园实践教学模式,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开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第三种是校外实践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以社会为课堂,安排学生参加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体验等多项社会活动,是一项备受学生欢迎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期间,同学们走进城乡社区,对中国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了更多更切合实际的想法。实践教学初步达到让学生了解社会、接受教育、锻炼提高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包括“基础”课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明显的进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得到了增强,教学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改善。但是,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突出表现在大部分高校实践教学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系统研究,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导致实践教学实效性仍有待于增强和提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重视不够,认识不够统一,安排具有随意性。有些高校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难以保证经费、课时等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造成学校、课程安排等不平衡的现象;有的高校对实践教学的概念理解不到位,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流于形式,难达到预期效果。

2.缺乏整体规划,未形成完整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有的学校侧重课程之间的整合,侧重研究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看做一个整体进行教学体系创新研究的不多;经验型成果居多,对经验的抽象、提升不够,因而使成果的普遍适用性受到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飞速发展的时代形势还有距离,现实感和针对性不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实践的长效机制有待增强。

3.实践基地不固定,实践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和层次性;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学生人数有限,因而缺乏广泛性。实践教学基地和场所缺乏或者不够,导致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方案经常改变。能解决正常的实践活动已属不易,开辟新的实践基地比较困难,活动内容不够丰富,能够参与实践的学生容量有限。

4.考核体系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实践教学结果缺乏实效性。几年来,随着实践教学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例如,因为组织实践教学,老师增加了很大工作量,周末难得休息,假期还要加班,在组织报名、实践指导和保障安全等方面增加了教师大量工作量。由于教师平时承担着大量的理论教学任务,时间精力有限,不能像指导学生毕业论文那样给实践学生及时、细致的指导,与高涨的学生热情,踊跃报名的学生数量,较高期望的实践收获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思政课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把思想政治理论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使大学生内化素质、外化行动,最终落实于实践。但现在的思政课实践活动多处于粗放状态,没形成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制约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这就要求思政课教育教学必须实施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上进一步做文章,在组织方式上更简化,在实践内容上更贴近社会和学生实际,在实践效果上更令师生和实践基地满意。

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必须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几年来,我们从包括“基础”课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设入手,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原则,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为手段,以探索实践教学路径和优化实践教学模式为突破口,以完善各种机制为保障,以师资队伍水平提高和学生认可度为标志,探索、形成完整、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路径,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增强教育效果,并为今后包括“基础”课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

1.育人为本,从树立科学实践教学理念入手。坚持“育人为本”和“能力培养、创新学习”的理念,走出“以考试为中心”的认识误区,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走出“以教师为中心”的误区,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通过讨论式、辩论式等开放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倡导全面教育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理念,在大班理论教学中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或帮助。

2.坚持主线,结合社会热点确定实践教学主题。处理好从教材体系到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转化,把握教材主线,结合学生实际和当前热点难点问题设计实践教学主题是关键。我们认为实现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转化应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入”的环节,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二是“出”的环节,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形成科学完整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从结构、内容以至方法构建上把握各章节的逻辑联系和实践教学要点;三是“出”“入”结合,熟练驾驭,围绕学校培养目标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灵活安排教学内容。作为河北省高校,在实践教学中,我们特别注意西柏坡红色文化在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建立了“西柏坡精神宣讲团”,组织了“重走赶考路,共铸中国梦”主题实践教学活动,以西柏坡精神为核心,坚持贴近大学生生活和实际,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凝聚力和导向力;以西柏坡精神为载体,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以西柏坡精神为内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亲和力和吸引力。红色文化,让学生们在调研中认知,在学习中感悟,在弘扬中思考,在生活中实践。师生们一起回顾红色历史,践行革命精神,传播了正能量,倡导了主旋律,实践后,学生既感动了自身,也感动了很多身边的人,效果很好。

3.探索新路,完善实践教学模式。围绕理论教学大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热点,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及特点科学确定实践教学的主题,努力做到实践大纲等实践教学文件完整规范;实践主题相对稳定,具体选题科学合理;实践计划简洁、高效易于操作,每年有突出亮点,引发学生兴趣。我们近年来优化确定的调查主题有:公民素质调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关系调查;西柏坡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调查等都很有特点。

4.规范管理,完善实践教学机制。要在实践保障上制度化,学校形成组织领导保障、经费保障、师资队伍保障和实践基地保障。这些保障措施,是高校长期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

5.方式多样,以真挚情感打动学生。实践活动主要方式除了开展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专题访谈外,还有生产劳动、公益活动等其他内容,突出实践教学体验性、多样性、创造性、开放性等特点。以自己真实而丰富的情感打动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的过程,可说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育观念上的一种新认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取决于受众在心理和情感上的接受程度。因此,我们认为,要使思政课产生实效,必须以“真情”动人,为此,我们在情感教学法中归纳出情景、情节、情理、情操、情调、情面、情趣等多种情感理解、情感交流、情感表达、情感实践等教学内容,以激起情感、振奋情感、触动情感,发挥情感影响力。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的高级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如何去追求人生实践的真、善、美,更现实地领悟如何修炼自己的完美道德和健康人格。实践教学使教师和学生置于一个平等的互动平台,甚至师生同吃同住同活动,从而使教育活动注入了大量情感因素,于是激情的语言、细致的关心、真诚的沟通,使理想的教育效果水到渠成。社会实践后,很多师生反映,一周的实践活动胜过校内一个学期师生的了解和交流。

6.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首先,对平时思想品德表现突出的,优先选拔参加“基础”课集中社会实践活动;其次,加大实践教学考试成绩的比重,在计分系统中,把实践教学成绩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成绩计入学年总成绩,实践表现突出的,还给予其它荣誉表彰和鼓励。考核体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防止了期末考试“一考定终身”的片面做法。

总之,经过改革,几年来,包括“基础”课在内的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完善,实践教学水平稳步提高,实效性明显提升。具体表现在,课程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生主体地位显著增强,对“基础”课认同感和亲近感大幅提升,实践教学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固定实践基地基本满足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实业务素质有整体提升,教学效果全部达到优秀水平,教师多次获得学校及有关部门的表彰。

上一篇:劳动关系法律意见书下一篇:考研英语作文预测:社会问题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