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小学课本古诗

2024-07-14

人教版中小学课本古诗(精选8篇)

1.人教版中小学课本古诗 篇一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课本古诗词集锦

【一年级上册】

画 唐

王维

静夜思 唐 李白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

春晓 唐 孟浩然

村居 清 高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清 袁枚

小池

宋 杨万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山行 唐 杜牧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赠汪伦 唐 李白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

草 唐 白居易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绝句 唐 杜甫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上册】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年级下册】

咏柳 唐 贺知章 春日 宋 朱熹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林杰 嫦娥 李商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四年级上册】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年级下册】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五年级上册】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秋思 张籍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五年级下册】

牧童 吕岩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yuè)·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六年级上册】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

花。

【六年级下册】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

煎何太急?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浣溪沙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第25课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四

一本正经

二话不说

三心二意

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七嘴八舌

八仙过海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百依百顺

千军万马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一

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

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

语文园地二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阳光灿烂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黑白相间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语文园地三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语文园地五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两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立春到来阳气转,春风阵阵仍微寒。

语文园地七

同心协力

众志成城

万众一心

战无不胜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博采众长

多多益善

贪小失大

舍本逐末

轻重倒置

小题大做

勤学好问,好学不倦。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语文园地八

知识是我们飞向天空的翅膀。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勤奋而又谦虚的年轻一代。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一

小儿垂钓(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语文园地二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语文园地三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语文园地四

正月菠菜才吐绿,二月栽下羊角葱,三月韭菜长得旺,四月竹笋雨后生,五月黄瓜大街卖,六月葫芦弯似弓,七月茄子头朝下,八月辣椒个个红,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冬月白菜家家有,腊月蒜苗正泛青。

语文园地五

十二属相: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语文园地六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王安石)

语文园地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上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语文园地八 三字经(节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满载而归 如愿以偿 没精打采 沉默不语 目不转睛 恍然大悟 五洲四海 举世闻名 高楼大厦 应有尽有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

群芳吐艳

姹紫嫣红

落英缤纷

郁郁葱葱 喷薄欲出

旭日东升

夕阳西下

皓月当空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层峦叠翠

苍翠欲滴

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

清对浊

廉对贪

功对罪

正对偏

奖对罚

优对劣

善对恶

勤对懒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鹂。(王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

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深万丈。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

博览群书

孜孜不倦

勤奋好学

学而不厌

坚持不懈

业精于勤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废寝忘食

竭尽全力

锲而不舍

脚踏实地

语文园地五:日积月累

描写月亮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

栩栩如生

翩翩起舞

恋恋不舍

历历在目

面面俱到 头头是道

源源不断

彬彬有礼

息息相关

蒸蒸日上

津津有味

滔滔不绝 依依不舍

斤斤计较

孜孜不倦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

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汪

洙)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

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邢俊臣)

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

四面八方 七嘴八舌 成千上万 人山人海 惟妙惟肖 零零星星 结结实实

郁郁葱葱

异口同声

大惊小怪

南辕北辙

诚心诚意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悟空大闹天宫——慌了神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

一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重重叠叠山

曲曲环环路

丁丁冬冬泉

高高下下树

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单轨满枝黄,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

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

雨中的树林是个童话世界,走进去你就会变成一个小精灵。每棵树都会送给你很多喜悦,你还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事情。晶莹的雨珠滚动在叶面上,蜘蛛吐丝给你串一串项链。落花铺成的地毯又软又香,还有青蛙击鼓跳舞为你表演。鸟儿在雨中也愿一展歌喉,听歌的松鼠摇着毛茸茸的尾巴。

细雨淋过的浆果酸甜可口,刺猬扎满一身运回了家。连那些小雨点儿都会变魔术,落在地上立刻就变成了蘑菇。

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

望子成龙

来龙去脉

群龙无首

龙飞凤舞

如虎添翼

调虎离山

骑虎难下

照猫画虎天马行空

汗马功劳

马到成功

老马识途

牛刀小试

笨鸟先飞

呆若木鸡

胆小如鼠

语文园地五:日积月累

一径竹阴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纱

——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

烟淡烟浓远近秋

——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山东济南大明湖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摇山皆有情

——江苏苏州沧浪亭

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

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

百依百顺--百衣百顺(服装广告)

默默无闻--默默无蚊(蚊香广告)有备无患--有杯无患(磁化杯广告)

其乐无穷--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阿 费尔斯曼)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郭沫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 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禛)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 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颜渊》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梁惠王上》

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围魏救赵 声东击西

四面楚歌 腹背受敌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兵贵神速 突然袭击

神出鬼没

所向无敌

语文园地五:日积月累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民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对于我来说,生民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爱因斯坦)

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 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 轼)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 驾)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

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

雄心壮志

坚定不移

坚韧不拔

自强不息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持之以恒

力以赴

知难而进

无坚不摧

知难而退

碌碌无为

一暴十寒

寸进尺退

有始无终

半途而废

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

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

甫)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 熹)

语文园地二:日积月累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

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

语文园地三:日积月累

四时之光

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

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

宽)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与人。(《孝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

同仇敌忾

临危不惧

勇往直前

前仆后继

力挽狂澜

中流砥柱

大义凛然

豪情壮志

不屈不挠

披荆斩棘

奋发图强

励精图治

众志成城

舍生取义

任重道远

再接再厉

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一: 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语文园地二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 易》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 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 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语文园地三 :

地满红花红满地 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

语文园地四 :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

艰苦卓绝

百折不挠

千里迢迢

肝胆相照

风雨无阻

坚贞不屈

赤胆忠心

全心全意

鞠躬尽瘁

扶危济困

赴汤蹈火

冲锋陷阵

语文园地五: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徐庶进曹营——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语文园地七 :

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

神采奕奕

满面春风 垂头丧气

目瞪口呆

健步如飞

活蹦乱跳

大摇大摆

点头哈腰

低声细语

巧舌如簧

娓娓动听

语重心长

语文园地八:

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德国)歌德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雪莱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

--(印度)泰戈尔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

--(俄国)普希金

2.人教版中小学课本古诗 篇二

诗词对于启蒙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历代皆备受重视。孔子以《诗三百》为教材,鼓励弟子学诗。孔子曾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三百》因此成为经典。这不仅体现古典诗歌的教育功能,也奠定了其教材地位。王阳明在 《训蒙大意》中讲到:“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必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古典诗词所表现的情感抒发与教化义理通常含蓄委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儿童,这正是古典诗词带来的启蒙教育功能。古典诗词教学不仅是在指导学生欣赏优美的词句以及生动的韵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体会作品深蕴的情思,并经由此体悟传统文化美、善和兼融的人文精神。所以古典诗词教学常是开蒙识字之后的重要教学内容。古诗词的教育功能涵盖了德育、智育和美育等层面,有利于儿童综合素质的培养。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使用范围广泛,教材编排方面遵循《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理念与要求。因此,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为研究对象,从选文数目及体裁分布、题材选择角度考察其选文现状, 从而探析其得失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选文现状

1.选文数目及体裁分布

《课程标准》推荐了义务教育阶段背诵古诗词篇目120篇,其中小学阶段的推荐篇目是70篇。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12册课文选古诗词53篇(其中元曲1篇),练习中出现古诗词12篇,共选编古诗词65篇,其中32篇包含在新课标推荐的篇目中,其他为教材编者选文。

根据表1分析可知,各年级古诗词选文占选文的总数均不超过25%的比例,古诗词在各年级教材中的分布未完全遵循年级高低的因素。其中,五年级选文最少,课文中选文6篇,练习中选文2篇,总数仅为8篇。选文最多的是六年级,其古诗词选文课文中出现14篇,练习中选文4篇,占课文总数的比例也最大,达到23.68%。

从体裁分布角度看,古诗词各种体裁类型分布的数量不够均衡。曲的选文最少,仅六年级下册出现一篇白朴的《天净沙·秋思》;在教材中,对于格律相对自由,不拘对仗、平仄的古体诗,选文较少,尤其是课文部分数量分布较少,只有六年级上册《诗经·采薇》、六年级下册的《七步诗》,以及练习中选用的《敕勒歌》和《明日歌》。词在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分别有2篇选文,共6篇,且全部出现在课文部分,其余40篇全部是近体诗,占12册中古诗词全部选文的61.54%,其中律诗4首,绝句36首。选文数量上,近体诗尤其是绝句在课文的编排遴选中占主体地位, 古体诗、词、曲居于从属地位。

2.题材选择

古诗词的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更好地学习、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通过对人教版小学阶段12册教材考察来看,主要涉及以下几类:赠友送别诗、羁旅怀乡诗、咏物诗、怀古咏史诗、写景抒情诗、山水田园诗等。

亲情和友情是小学阶段学生较早的情感体验, 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在选文中表达这类情感的选文较为集中地体现在赠友送别、羁旅怀乡两大类主题当中。这样的编排方式有利于在熏陶感染之下, 潜移默化地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渗透于教学之中;古诗文题材选择的范围相对广泛,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开阔的视野,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到的选编教材“多样性”的要求。写景抒情题材在各个年级古诗词选文中均占较大比例,这类题材占古诗词选文总数的33.85%,其他题材分布较分散。山水田园题材占总数的18.46%,咏物题材和羁旅怀乡题材约占总数的15.38%,赠友送别占总篇数的6.15%。 各类体裁类型选文大都是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有助于陶冶学生的心智。

3.年代分布及作者构成

古诗词的创作有其鲜明的时代背景,往往涉及历代朝政、史事、典故、地理、器物和时令等诸多方面。如果要了解历朝各代文化,古代诗词是一个重要渠道,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范围较广,时间跨度较长,从先秦至元、明、清(除两汉之外)各个朝代的作品皆有涉及,其中各代的作家共计39位。

由表3可知,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年代分布看,选入的唐代作品有35篇,占总数的53.85%,从比例上看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据优势地位。宋代古诗词选文19篇,占总数的29.23%, 清代古诗词6篇,占总数的9.23%,魏晋南北朝选文2篇,约占总篇数的3.08%,先秦、元代级明代各选文1篇,约占总篇数的1.53%,两汉时期未有古诗词入选。 这样的选文年代分布,集中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教材选编应遵循的文质兼美、典范性的原则。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的巅峰,其中不乏古典诗词的杰出代表。这两个时代诗人词人亦是人才辈出,成果颇丰。

入选的古诗词中,各代的作家共计39位,其中, 唐代20位,宋代11位,清代4位,先秦有1位,魏晋南北朝有1位,元代1位、明代1位。从这角度讲也体现出了“典范性”的选文原则。唐代诗人李白(6首)、杜甫(4首)、王维(4首)的选文最多,宋代则以苏轼的词作为多(词作3首、诗作1首)。他们几位都是当时最负盛名的作家,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及思想价值。

三、古诗词选文得失

教材容量有限,选文的取舍体现着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以及课程理念,这也直接关系到教材在教学中运用的成败。

1.古诗词选文的优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加大了古代经典诗词的选文比重,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记叙、说明、议论三大文体为主干的教材编写结构体系。《课程标准》 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即是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作为启蒙教育阶段的小学语文课程对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责任,古典诗词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教材中选入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乞巧》这几首诗体现着我国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体现了重阳节的风俗,《元日》表现传统春节的景象,《乞巧》描绘出七夕节的场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与中秋相关,又如《嫦娥》用简短的诗句讲述古代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诸如此类的古诗词表现出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使学生了解传统节日习俗,同时深入学习这些节日的背景及历史,使他们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更感兴趣,亦能提高学习效率。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古诗词的选文上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情感使学生从认识生活起步逐渐训练观察生活、表现生活,注意到基础性以及阶段性,并关注各个年级以及三个学段之间的衔接, 依照合理顺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编排教材内容。 这样的编排与选文不仅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懂得学习语文与生活的直接关系和实用价值。如在第一学段选入的 《静夜思》《春晓》《村居》《所见》《小池》等这类古诗词,或情感浓郁、或妙趣横生,没有空头的说教,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较高学段的选文中有或富于哲思、或知识性较强、或有较深历史底蕴的作品,如《春日》《乞巧》 《题西林壁》《石灰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己亥杂诗》等,信息量相对较大。学生从中不仅能学到方法和更多的鉴赏诗歌技巧,而且能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储备。

当然教材在选文上的优点远不止上述内容,从细节方面把握还有更多值得探讨之处。但本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人教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在选文方面也有缺失之处。

2.古诗词选文的缺失

(1)儿童视角的缺失。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与成人的审美趣味与审美能力有所不同,但他们感性思维的能力更强,他们的情感及想像力都极为丰富。因此教材选文应该适应儿童的审美能力。让儿童在朗读、朗诵时领会情感,感受其中的内涵,充分挖掘出儿童身上特有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而奇特的想像能力。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选文大都具备节奏、声韵的美感,生动活泼、饶有情趣的内容,但某些选文却缺乏情感体验与儿童心理的契合度。例如在一年级练习中选入了明代诗人唐寅为自己的画作题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画鸡》。这首诗描绘了公鸡的威武,写出了它的高洁。把鸡这种家禽的神态气质和报晓天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它平时不多说话,但一说话大家都响应,由此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抱负。该诗从语体风格来看,具有“不避口语”的特色,富有儿歌风味。然而细究之下,个性张扬、善于在各种场合展现自我的小学生们,在他们心智发展不够成熟的阶段恐怕很难理解“平身不敢轻言语”的低调心理状态以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隐忍和抱负。因此,在小学阶段古诗词的选文应契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愿望,否则儿童会因为不理解作品而产生排斥心理。

(2)主题意识的忽视。深藏在作品内部,要经过思索和解读才能浮现出来的,作者对生活及他所描写事件的总的看法就是主题。主题往往与作家的主观情感及思想倾向联系在一起。古诗词涉及题材非常广泛,但往往由于年代久远,格律音韵等原因,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如果我们在古诗词文本的编排上,将其主题进行分类整合,并在教学时结合具体情境,给学生提供主题分类的指导,会使学生对作者所抒之情以及观点、态度的理解,及古诗词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而在人教版语文课本的古诗文编排中主题往往被忽略。通过对教材的考察,古诗词的编排体例很少考虑古诗词各篇目之间的联系与整合。除了写景抒情的题材在每个年级都有以外,其他主题的分布较为分散,无明显分布规律可循。

3.人教版中小学课本古诗 篇三

与以往人教版教材相比,现行2006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更为全面细致的考虑。首先,该版教材适当增加了古典诗词的数量。现行六册教材共收录古典诗词63首,占到了整个教材课文量的20%。其次,该版教材扩大了选入诗歌的时代与作者的范围。不仅大量选入了唐宋时期作品,也选入了先秦、元明清时期的作品;不仅选入了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的代表诗作,也选入了胡令能、高鼎等普通诗人的优秀篇章。同时,教材还丰富了所选古典诗词的题材内容、体裁样式。不仅选入了55首诗歌,也选入了8首词曲;不仅选入了写景抒情篇目,也选入了叙事悟理之作。还有,这些诗词不仅文质兼美,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时代气息,便于小学生感知与了解祖国灿烂辉煌、博大深厚的文化,更有益于他们健康情趣与人格的养成。即便如此,就整个人教版小学教材古典诗词的编选来看,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因语文教材的独特性,它的编写往往是时代语境下人文设计的征象。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审美意蕴,更深涵着人格建构的意向。“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教材也是如此。传统蒙学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多充斥道德教诲、伦理律令,被奉为蒙学经典的《弟子规》《神童诗》《三字经》等就多有违儿童活泼灵动、天真无邪、好奇思妙想的童心童性。但作为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材,应该是以儿童本位观为指导,以童心童性、知识能力、人文素养的协同发展为指向来进行编排。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古典诗词,自是教育不可或缺的资源。但古典诗词多受儒家思想影响,以“言志”“载道”为根本,以无邪敦厚为正宗;再加上像曹植、骆宾王等少年诗人的少而又少,从而绝大部分古典诗词都是士大夫气息浓厚,成人味道十足。不仅罕有为儿童所作之诗,即使写到儿童生活,也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且多以成人视角出之,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儿童诗。这种状况无疑对编选工作带来了难度,也对编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编者应尽量全面地了解传统诗词,深入思考、仔细甄别,尽量编选表现儿童生活、或易于被儿童接受而不失童趣的古典诗词。由此观之,整个人教版教材虽然选入了骆宾王童年所作的《咏鹅》,以及有表现儿童生活的《所见》《村居》《小儿垂钓》《宿新市徐公店》《牧童》《舟过安仁》《夜书所见》《清平乐·村居》等,但整体来看,稚气不足而沉闷有余,有些虽然朗朗上口、清新自然,但与天真浪漫、自然灵动的童心童性有着一定的隔膜。同时,所选诗歌时代虽然有了进一步的扩大,但还是过于集中在唐宋时段,且过于集中于李白、杜甫、苏轼等人诗作。编选者应尽量以开放的视域来面对传统诗词,不能以诗人在文学史上之地位为基本选入参照,而应以小学生接受水平与审美心理为主要标准。在选入著名诗人代表作品之时,应尽量选入能表现儿童生活贴近儿童心性的精美作品。在适当选入唐宋阶段的文人经典诗词外,也可考虑适当选入自然活泼的古时儿歌,汉乐府、南北朝民歌;在选入现实色彩较浓的诗歌之时,也应选入一些契合儿童充满想象与幻想的浪漫风格的诗歌。再有,因教材容量有限,还可考虑编选与教材相适应的课外诗歌选本。

中国古典诗词数量浩繁、内涵丰富、意蕴复杂、风格多样。在主题内涵、审美风格的考虑上,同样是一难于处理的问题。就现行人教版教材来看,描写自然景物题材的诗歌所占比重最大。有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作品,也有书写名山大川、乡风民俗的诗篇。这些诗作能让小学生领略大好河山之美,并进而激活起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但整体来看,却过多停留在江南青山秀水、田园风光优美境界的表现,而对塞北关外、大漠草原粗犷雄浑场景少有表现。同时,就这些诗词的题材意蕴来看,赠别乡愁之作居多。但对于少年儿童而言,同学朋友生活上的互相帮助、学习上的彼此砥砺,爱好上的同气相求,应当是其生活的主体。就赠别诗而言,无论是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还是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虽情感真挚、内涵丰厚,但因多是成人离别劝慰之作,无疑是与儿童生活相对疏远的。此外,许多诗词作品旨在表现异乡漂泊、羁旅孤独之感,小学生虽有外出经历,但因时代生活、情感心理的隔膜,很难对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形成真正的共鸣。与乡情、友情相比,亲情在少年儿童生活中更为重要。引导他们于日常细节处体会亲情、领略人伦之美,可能更为重要,也更利于他们接受。正是基于上述考虑,现行教材中友情、乡情方面的诗词可以适当删减,而适当增加一些表现家人亲情的作品。同时,为了丰富所选诗歌题材内容,还可选入一两首表现爱国求知、追求真理类的诗作。还有,所选诗词风格上偏于秀美阴柔,清幽恬淡,可适度选择一些浅近却粗犷雄浑、深沉豪迈的作品。这样,既可丰富所选诗歌,也可扩大儿童审美视域。

当然,选入古典诗词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所表现的文化内涵、时代气息、具体存在的形态,也在于引导学生感知、了解与初步学习文学表现的方法与手段。而这就要求在具体编排上应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从中国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来看,“赋”“比”“兴”,无疑是诗词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根本的表现手法。相较而言,“赋”较简明具体,“比”较为形象生动,而“兴”则幽隐深婉,后者的理解需要一定的阅读经验与相应的文化积累。古典诗词往往是三者兼用,但相较而言,却各有侧重。而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安排上,应当是以“赋”“比”为主的当编排在低年级,而“兴寄”丰富的应适当编排在高年级。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按照这一规律处理的。如一年级安排了《咏鹅》《村居》《春晓》《悯农》等状物叙事、即事抒情的篇目。但有的编排却不甚合理。如二年级上册编入苏轼的《赠刘景文》,四年级上册编入苏轼的《题西林壁》,下册编入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等。这些诗篇兴寄丰富,审美内涵与文化意蕴极为深厚,即使教师能做很好的引导,小学生也是难于领略的。同时,有些篇目在编排次序上还可进一步斟酌。如二年级上册苏轼的《赠刘景文》、四年级下册张志和的《渔歌子》等托物言志、题旨深隐的作品就应该后置,而四年级下册翁卷的《乡村四月》、五年级下册吕岩的《牧童》、杨万里的《舟过安仁》、六年级下册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直陈其事、直抒胸臆的作品就可以前移。再有,在具体编排上应该根据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或以诗歌所属时代为顺序,或以诗歌内容题旨为参照,进行有机科学的安排。但像六年级下册集中选入的十首古诗词,其编排体例就有些突兀,既没有与整个课文予以应有照应,也未遵循先前按题材主旨进行编次的惯例,令人感到很是遗憾。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基于小学语文师资培养的儿童文学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4-588)

4.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目录 篇四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1 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3 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 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7 认识时间 小小商店8 认识钟表9 统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1 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3 角的初步认识4 表内乘法

(一)5 观察物体表内乘法

(二)7 统计8 数学广角9 总复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1 解决问题表内除法

(一)3 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

(二)5 万以内数的认识6 克与千克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8 统计9 找规律10 总复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1 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3 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5 时、分、秒6 多位数乘一位数7 分数的初步认识8 可能性数学广角 掷一掷10 总复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1 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 统计年、月、日 制作年历5 两位数乘两位数6 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8 解决问题 设计校园9 数学广角10 总复习后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 1亿有多大?2 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5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6 统计 你寄过贺卡吗?7 数学广角总复习附页 后记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1 四则运算2 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营养午餐小数的意义和性质5 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7 统计数学广角 小管家9 总复习后记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1 小数乘法2 小数除法3 观察物体简易方程 量一量 找规律5 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 铺一铺7 数学广角8 总复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1 图形的变换2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粉刷围墙 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5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6 统计 打电话7 数学广角8 总复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 1 位置2 分数乘法3 分数除法圆 确定起跑线5 百分数统计 合理存款7 数学广角8 总复习

5.人教版小学课本日积月累 篇五

词语盘点

1.数字词语

一本正经 二话不说 三心二意 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横七竖八 七嘴八舌 七上八下 八仙过海 九牛一毛 一暴十寒 十全十美 百花盛开 千篇一律 千姿百态 千方百计 成千上万 万紫千红 形态万千 万里无云

2.AABB式

花花绿绿 干干净净 高高兴兴 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郁郁葱葱 零零星星 结结实实 郁郁苍苍 勤勤恳恳 蹦蹦跳跳 隐隐约约 重重叠叠 斑斑点点 模模糊糊 断断续续 飘飘悠悠 歪歪斜斜 磕磕绊绊 端端正正 辛辛苦苦 跌跌撞撞 踉踉跄跄 明明朗朗 缝缝补补 马马虎虎 匆匆忙忙 结结巴巴 恍恍惚惚 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3.ABAC式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不折不扣 不屈不挠 多灾多难 多姿多彩 百发百中 再接再厉 任劳任怨 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 群策群力 自由自在 如怨如诉 全心全意

4.AABC式

栩栩如生 翩翩起舞 恋恋不舍 历历在目 面面俱到 头头是道 源源不断 彬彬有礼 息息相关 蒸蒸日上 津津有味 滔滔不绝 涓涓细流 帘帘飞瀑 滔滔江水 默默无言 碌碌无为 念念不忘 依依不舍 喋喋不休 奄奄一息 闪闪发光 蒙蒙细雨 孜孜不倦 空空如也 闷闷不乐 呀呀学语 窃窃私语

5.ABCC式

银光闪闪 可怜巴巴 生气勃勃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得意扬扬 气喘吁吁 清香袅袅 饥肠辘辘 小心翼翼 热气腾腾 千里迢迢 兴致勃勃 含情脉脉 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神采奕奕 行色匆匆 微波粼粼

6.ABCB式

将心比心 将计就计 以毒攻毒 倚老卖老 应有尽有 将错就错 人云亦云 悠哉游哉 就事论事

7、有反义词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 东倒西歪 出生入死 同甘共苦 大同小异 大材小用

8、意思相近的

呼风唤雨 腾云驾雾 美味佳肴 灯红酒绿 耀武扬威 崇山峻岭 枯枝败叶 风平浪静 聚精会神 心灵手巧 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 垂头丧气 目瞪口呆 点头哈腰 低声细语 语重心长 姹紫嫣红 手忙脚乱 摇头晃脑 狂风暴雨 惊心动魄 张灯结彩 能歌善舞 精兵简政 天涯海角 标新立异 调兵遣将

9.人体成语

目瞪口呆 目空一切 目不转睛 瞠目结舌 触目惊心 刮目相看 举目无亲 有目共睹 耳聪目明 耳闻目睹 眉清目秀 本来面目 历历在目 琳琅满目 口若悬河 口是心非 出口成章 苦口婆心 守口如瓶 异口同声 病从口入 手不释卷 手无寸铁 手忙脚乱 手舞足蹈 措手不及 妙手回春 拍手称快 爱不释手 大打出手 高抬贵手 棋逢对手 鹿死谁手 心安理得 心不在焉 心花怒放 心旷神怡 粗心大意 归心如箭 呕心沥血 全心全意 惊心动魄

10.动物成语

照猫画虎 天马行空 汗马功劳 马到成功 老马识途 牛刀小试 笨鸟先飞 狼吞虎咽 兔死狐悲 守株待兔 龙飞凤舞 画龙点睛 来龙去脉 马到成功 闻鸡起舞 杀鸡取卵 鹤立鸡群 狗急跳墙 狼心狗肺 偷鸡摸狗 莺歌燕舞

11.描写春天的成语:

草长莺飞 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 春和景明 春晖寸草 满园春色 大地回春 春雨如油 春色满园 春意盎然 雨后春笋 春暖花开 阳春三月 春光灿烂

12.描写夏天的成语:

烈日炎炎 酷热难耐 骄阳似火 热浪滚滚 暑气逼人 烈日当空

13.描写秋天的成语:

秋风送爽 天高云淡 秋高气爽 红叶似火 秋风习习落叶纷纷 14.描写冬天的成语:

银装素裹 万里雪飘 千里冰封 白雪皑皑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冰清玉洁 滴水成冰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朔风凛冽 寒气逼人 秋收冬藏 描写山、水、花、鸟、长江、黄河、月亮、四季的古诗词

诗中“山”: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诗中“水”: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 王维《鸟鸣涧》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 孟浩然《春晓》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 柳宗元《江雪》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 贾岛《题李凝幽居》

诗中“长江”: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诗中“黄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诗中“春”: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 朱熹《春日》

诗中“夏”: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诗中“秋”: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志远《天净沙-秋思》)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4、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诗中“冬”:

6.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成语故事 篇六

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有很高的道术和医技,与当时的华佗、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据《三国志·士燮传》注引,交州刺史士得恶疾昏死已三日之久,仙人董奉用自制药丸一粒塞入刺吏口中并灌入少许水,捧其头摇消之,食顷,昏死的刺史便神奇般地张开眼睛,手脚也能动弹了,“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类似的记载详见于《神仙传》中,由此可见董奉医术的高明。他虽然医术高明,但是给人治病从不收钱,但要求被治愈的病人在他的宅旁种植杏树。

患重病而被治好的人每人植杏树五株,轻病患者每人植杏树一株,几年后,董奉治愈患者成千上万,植下的杏树就有十几万株,郁然成林。董奉在此修身养性,这片杏林便被称为“董林杏林”。每逢杏熟时节,董奉张榜公告,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而是用稻谷换取,一斗稻谷换一斗杏。董奉又将用杏换来的稻谷。全部用来救济贫民百姓。这样一来,正是由于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董奉更是闻名遐迩,颂声载道。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后,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道医。后来人们又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

如此一来,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喜用“杏林春满”、“誉满杏林”“妙手回春”这类的话语来赞美象童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也常用这类话语称颂医生医术的高明和高尚的医德。

7.人教版中小学课本古诗 篇七

基于这样一种教学惯象的普遍存在, 基于这样一个教学向度的思考, 本文以人教版“春的诗”为例, 分别选取一年级下册的《春晓》、三年级下册的《咏柳》、六年级上册的《春夜喜雨》这几个具有年段代表性又围绕着同一主题———春的古诗, 进行文本细读与教学内容商定, 试图构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内容的连续性, 使语文教学在实践中更多地关注教学内容连续性的问题。

一、目标预设的连续性

语文教学中, 目标是一个有层次结构的系统。就古诗词阅读教学而言, 这个系统由课程目标、年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文教学目标四个层级序列组成。这是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的过程。要想科学地预设课堂教学目标, 就必须在课程目标、教材内容体系、文本特点与学生学情中找到契合点。

根据王荣生教授的研究, 教学内容相对集中, 是一堂“好课”的底线。所以教学目标的设定就必须有自觉的意识。

以下就三个年段的三首古诗围绕“教学目标的连续性”进行设计尝试。

二、教学内容的连续性

以往我们不是不关注教学内容的组织, 但关注的层面是教材。所谓教学内容实际上指的是教材内容, 所谓教学内容的组织实际变成了教材内容的组织……具体到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我们很少或几乎没有注意到其中的结构差异。而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关注的正是:第一, 点与点的区隔, 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与那一课的教学内容有差别;第二, 点与点的内在联系, 在同一个学习领域或学习主题上, 后一课的教学内容是前一课教学内容的延续、拓展、提高或加深。

我们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材, 提供的只是“选文”而不是教学内容。因而, “语文教学出毛病最多的, 正是教师面对一篇篇选文而苦思冥想出来的教学内容”。笔者努力从切合教学内容有效连续性的角度做一探寻。

三、寻找内在的“序”

(一) 诵读的连续性

课程目标要求“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形成良好的语感”, 阶段目标分解为“诵读, 感受语言的优美”“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领悟内容”“诵读, 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再具体到每个单元和每首古诗, 诵读的点在更精确的同时, 根据学情、年段、教学内容也更呈现出其连续性, 如从反复吟诵到比较吟诵、想象吟诵等。

(二) 意境把握的连续性

情与景的交融, 形与神的统一, 虚与实的协调, 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教学古诗词, 在反复朗读吟诵之中不论想象、领悟还是体味都在古诗营造的意境中“阅读自失”, 在教学内容中把握意境的连续性对提升小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低段, 偏向情与景交融的意境, 如《春晓》中诗人的喜春之情与春晓之景的交融;中段, 在情景交融之中把握或形神统一或虚实协调的意境, 如《咏柳》中“裁剪”之形神统一;高段, 意境讲求体味, 应在三者构成的意境美中“吟诵自失”, 如《春夜喜雨》中“雨”所营造的虚实相间、景中传情、无声之形与有声之心 (神) 的意境鉴赏。当然这是站在教学内容连续性的角度上寻“序”, 真正文本细读赏诗中之意境莫不是三者的融合。

以《春夜喜雨》为例, 在感受“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的意境时, 教师应有自觉的课程意识, 反衬这种手法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比比皆是, 如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湿、重”的点睛之笔在他的《江畔独步寻花》中“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也是用重量感来表现花的茂盛, 只不过用的字换成了“压”。反过来, 还有另外一种量感, 比如秦观在《浣溪沙》中写道的“自在飞花轻似梦”。在整合比较中学生能更合宜地把握古诗意境的连续性。

(三) 品味意象的连续性

8.人教版课本文言文注释商榷 篇八

[关键词]人教版 文言文注释 素琴 泯然 得无 固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003

“译事三难:信、达、雅。” [1]严复先生在百年前翻译《天演论》的时候就曾在《译例言》中有此慨叹。“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翻译作品内容忠实原文,方谓为“信”;文辞流畅,谓为“达”;文采摇曳,谓为“雅”。其实,外文翻译如是,古文翻译亦如是。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人教版教科书的文言文注释,其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素养以及提高语文能力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课下注释亦并非无不可商之处。

以下就教学中出现的对教科书注释的质疑,整理出有待商榷的文言文注释四例,以供参考。

“素琴”为何物?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本中,刘禹锡的《陋室铭》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一句。在课本注释中,其对“素琴”的解释为“不加装饰的琴”。显然,编者在对“素”一字的解释上,择取了有关“素”的“质朴无饰”的含义,体现了刘禹锡安贫乐道的品行,乍看也可算文从字顺。然而如此一来,一旦联系下文,不合情理的情况便出现了:“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下一句为“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课本接着对有关“丝竹”的解释为“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既然陋室中没有奏乐的声音搅扰,又如何弹琴呢?这不是不合情理么?是不是注释出了问题?

查找相关资料之后,可发现一些端倪。

首先,笔者在拜读过山东大学李剑锋教授的论文后,亲自翻阅了论文中有关典籍的原文,同样在《宋书·陶潜传》中发现有 “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的记载。[2]笔者继而查阅《晋书》,又在《隐逸传·陶潜》发现其中亦载: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3]从这两部典籍中,我们可以得知,晋代陶渊明常常在酒酣兴起时弹抚弦琴以寄隐逸情志,也体现了陶渊明的雅趣。“无弦琴并非无音之琴,而是能够发出超乎具体声音之外的‘大音。”[4]

晋代的素琴是如此,唐代的素琴是否就果真无弦呢?笔者发现人们有关人教版对“素琴”为“不加装饰的琴”的注释之质疑在网络上的讨论也相当热烈,一些网友的见解亦言之成理。为免有失偏颇,笔者亲自翻阅了众人所提及的相关唐诗原文,果然发现,李白在《戏赠郑溧阳》一诗中曾写道:“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5]而与《陋室铭》作者刘禹锡生活在同一时期的两位诗人李益与白居易,李益亦曾诗云:“素琴苦无徽,安得宫商全?”[6]白居易与刘禹锡更是同龄人,亦曾吟道:“明镜懒开长在匣,素琴欲弄半无弦。”[7]由此可见,在刘禹锡生活的唐代,诗人们已多用“素琴”来表示无弦琴。

那么,将《陋室铭》中的“素琴”解释为“无弦琴”,如此释义是否有据可依呢?《康熙字典》中对“素”一字的解释中,即有一则“素,空也”[8]的注释。而参照《诗·魏风》,其中便有“彼君子兮,不素餐兮”[9]一句,意思是“那些君子(即贵族)啊,不要空吃闲饭啊”,此句中的“素”即为“空”义。若将“空”的注释放在《陋室铭》的注释上,则“素琴”义为“空琴”,然则何谓“空琴”呢?与生活中的“空碗”“空盘”“空瓶”一样,“空琴”即为只有琴身,而无琴弦的琴。外儒内道的刘禹锡在官场失意后,隐居陋室,借“素琴”这一意趣,寄托了自己远离案牍、安贫乐道的澹泊心境。

“泯然”是“完全”的意思吗?

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选取的北宋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中有“泯然众人矣”一句,课本对“泯然”的注释是“完全”。在实际教学中,这一注释曾给笔者带来过解说的困扰。学生质疑:“‘泯然两个字,哪个字有‘完全的意思?”然而翻阅各类书籍,无论直译还是意译,人教版中给出的“完全”这一注释都难以做到有据可依。经过一番查找,笔者发现“泯然”应另有注释。

晚唐文学家皇甫枚的《三水小牍·侯元》有“元因拜谢而出,仍令一童送之。既出洞穴,遂泯然如故”一句。[10]清代著作家、刊刻家阮元在其《小沧浪笔谈》中也曾写道:“生平著述数万言,所藏金石文字及宋栞善本不下千种,皆泯然无存。”[11]从这两篇文章中可见,“泯然”就曾有“消失”之意。

那么,“泯”一字究竟具体为何义呢?《尔雅·解诂》中就曾有“泯,尽也”。[12]可见,“泯”字曾有“尽”义。而“尽”与“消失”是为近义。再看“然”字,《广韵》释为“如也”。[13]在《诗经·邺风》中有“惠然肯来”,而在《礼记·檀弓》中也有“贸贸然来”[14]一句。可见,所谓“如也”,在释义时可以翻译为“……的样子”,起到表状态的作用。这样一来,“泯然”一词便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消失的状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计划(社科)》之“通过国学教育提升我省优秀运动员人文素养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态”。结合《伤仲永》的原文,为了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可以在翻译时将表状态的“然”字隐去不译,直接将“泯然众人矣”译为“消失(在)普通人中间了”,意为方仲永成年后不再如年幼时天资聪颖、文才出众了,已经沦为不起眼的普通人,丢进人堆就找不着了。

“得无”与“大概”是一回事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选取了《岳阳楼记》这一名篇,在第二自然段末尾有“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教科书中对这句话的解释是“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笔者认为,这条注解有两处不合理的地方。

首先,编者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时候,对标点符号使用不合理。《现代汉语词典》对“大概”的解释意为“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15]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看,表估计的句子通常是陈述句,而在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中,表估计作用的“大概”一词之后的句子,一般不以问号结尾。编者在做注释的时候,一边选取了“大概”这一表估计的词,一边使用了问号表反问,就显得句式不通了。

其次,“得无”是否就与“大概”画等号呢?我们只要查找相关书籍,便可知晓“得无”一词在古代是一个常用词。

《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为了说服态度强硬的赵太后同意将溺爱的长安君“出质于齐”,以求取齐国兵援。触龙面见时,开始先是拐弯抹角,聊起了家常:“日饮食得无衰乎?”[16]意思是“(太后因为长安君的事烦心)每天的饮食有没有减少啊?”其从饮食谈起,最终因势利导,以柔克刚。这里的“得无”与“乎”呼应,表揣测。

明代崔铣在《记王忠肃公翱三事》中写道:“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可以翻译为“你们(家)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生活贫困吧?”[17]

《聊斋志异·促织》中主人公成名后拿着妻子从驼背巫处求来的纸条思忖“得无教我猎虫所耶?”[18]这里的“得无”同样可以翻译成“莫非”,意思即为“(这字条)莫非是告诉我捉虫子的地方?”

从这些前文中便可见,“得无”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恐怕”“莫非”“是不是”“有没有”等词,通常在句中表示带有揣测性语气的问话。将以上释义放在《岳阳楼记》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一样可以说得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是不是有所不同呢?”除此以外,将“得无异乎”翻译为“恐怕有所不同吧?”“会不会有所不同呢?”“莫非有所不同吧?”皆有异曲同工之效。这样既充分表现出了范仲淹对迁客与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猜测,又忠实于原文。

“固”究竟为何义?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本中,对《陈涉世家》的“固以怪之矣”的解释是“自然就诧怪这事了。以,通‘已”。

“自然”一词连接“就”,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然而,若是结合接下来的“以”字,便可发现注释的不妥当之处。因为若将“已”,即“已经”的注解嵌进原句译文中,便会出现“自然已经诧怪这事了”如此拗口且晦涩的翻译。编者可能也意识到了此语句不同的情况,于是将“已”替换为“就”。然而,无论是“以”字或是“已”字,在工具书中,皆看不到“就”的注解。因此,笔者认为“固”字译为“自然”是不恰当的。

首先,我们看“自然”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自然”一词在语法上的作用一般有两种——“副词。当然”,“连词。表示转折”。考虑到“固以怪之矣”中“固”与下一词“以”(即“已”“已经”)在意思上的衔接,“固”翻译替换为“当然”或是表转折关系都是不妥的。

之后,笔者发现《康熙字典》对“固”字有“‘本然之词”的解释。所谓“本然”,即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本来”。

在《孟子·梁惠王章句下》便有“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19]一句,其中的“固”义即“本来”。放到句子中,便是天下各国本来就畏惧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的土地又扩大了一倍,却还不施行仁政,这必然会激起天下各国兴兵。

无独有偶,在《孟子·公孙丑下》中,孟子辞官回乡,面对齐王的挽留时,说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这里的“固”便是“本来”的意思,意即“(辞官回乡)这本来就是我的愿望,(之前)不敢请求罢了”。

可见,在古文翻译中,“固”也常常被解释为“本来”。如此,将“本来”的注释镶入“固以怪之矣”,便可呈现出“本来便已经诧怪这事了”的含义。这样无论从语法上,还是意思上,都更为贴切。

[ 参 考 文 献 ]

[1][英]赫胥黎.严复译.天演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2][南朝]沈约.宋书(卷九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唐]房玄龄.晋书[M].长沙:岳麓书社,1997.

[4]李剑锋.陶渊明无弦琴意蕴易学新解[J].周易研究,2008(5).

[5]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6][唐]李益.李益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4.

[7][唐]白居易.白居易诗[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

[8]汉语大词典编纂处.康熙字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9]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0][唐]皇甫枚.三水小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11][清]阮元.小沧浪笔谈[M].台湾:广文书局,1970.

[12]胡奇光,方环海.尔雅[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3][北宋]陈彭年,丘雍.广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4][元]陈澔.礼记集说[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1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6][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7][明]崔铣.洹词(卷五)[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18][清]蒲松龄.聊斋志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9][战国]孟子.孟子[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

上一篇:安全科技周工作总结下一篇:集团煤矿通风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