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理解范文(共3篇)
1.谈谈我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理解范文 篇一
深刻理解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加强烟草行业特色文化建设
王龙宪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文化自觉、文化自强、文化自信,标志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作用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第一次把文化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提出文化强国的目标;第一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实现的基本途径进行了完整地阐述和概括,指出是兴国之魂,是先进文化的精髓;对如何正确处理盈利性文化产业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明确,指出坚持“二为”、“双百”的方向和方针,创作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标志;特别强调了文化产品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指出了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在于人才。全会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必将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从2002年开始,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大力倡导全行业树立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即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国家局姜成康局长多年来多次提到这一价值观并进行阐述。国家局党组其他成员在很多场合也都给予重点强调和论述。2005年5月,国家局向全行业正式发出《关于在全国烟草行业开展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的大讨论活动的通知》,当前烟草行业正处于重要的调整时期,行业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行业的深刻变化,正确认识专卖立法的宗旨,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关键在于全行业干部职工必须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价值观集中反映我国烟草行业对于价值问题所持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态度,是国家局党组根据行业的制度基础和发展实际提炼出来的一套思想价值体系。它作为烟草行业价值观,不同于个人价值观,也不同于国家、社会和其他行业及组织的价值观。所谓烟草行业价值观,也就是从烟草行业整体的角度来定位的价值观,既包容部分又超越了部分,对整个烟草行业都具有指导意义。
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为基础,以充分反映烟草行业科学发展的利益观为核心,包括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生活观等在内的价值观念系统。其内容充分体现当代中国烟草事业发展的时代精神,是当今条件下烟草行业对于自身发展作出的新的部署和要求
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价值观的根本意义在于,为行业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观察思考行业前途和命运的新的角度和认识工具,在行业树立起了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它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烟草行业发展的使命进行思考和概括,抓住了行业发展的特殊本质,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
在行业文化建设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构建符合烟草行业实际的行业核心价值体系。要以“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为核心,分层次构建烟草行业企业文化体系。要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对外传播,树立烟草行业负责任的社会形象。要将“和谐烟草”、“绿色烟草”和“责任烟草”作为行业形象建设和传播的重点。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烟草行业所处社会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将行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完善行业、企业和职工的行为规范,构建具有时代特色和行业特点的优秀烟草文化。
“两个至上”要落地到建设企业文化上。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发展、竞争和适应市场的需要。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效率、降底成本,提高品牌和服务的含金量,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烟草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建立的有独特烟草风格、行为方式、工作习惯以及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并为广大烟草员工所共同遵循的基本观念和行业规范。烟草企业文化的显著特点是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两个至上”是烟草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它应体现在烟草企业的精神、企业的道德、企业的风气、企业的目标、企业的管理以及企业的宗旨之中,正因为有了“两个至上”这一烟草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烟草企业文化才是烟草企业生命力所在,是烟草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把“两个至上”深深地扎根于员工的头脑,体现在他们的行动上,落实在日常的工作中,使企业文化在“两个至上”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011年11月10日
2.谈谈我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理解范文 篇二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军号。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时也给大学文化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出: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文明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等四个方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学能够在每一个方面发挥自身的作用。
一、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柱,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应有之义。通过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大学可以通过加强与社会的接触面,充分发挥自身的辐射作用,不断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首先需要达到人的和谐。大学可以通过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教育,塑造并发挥道德模范榜样的作用,引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通过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通过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更大意义在于以这种文化影响、辐射社会,推动整个社会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传播和谐校园文化并使其发挥更大作用的途径就是建立并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大学要鼓励师生走向社会,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公益活动,通过与社会上的其他人群接触,播撒和谐文化。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大学对社会的服务体系,不断加强教育服务、科技服务、社会服务,加强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履行大学责任,为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一方面传播着自身的和谐文化,另一方面也与服务对象共创和谐,客观上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学校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学校鼓励学生通过暑期支教、大学生社区服务,尤其是发挥特色优势,促进文化发展。学校在艺术层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适应社会需求,丰富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扩展了其外延,更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贡献了自身的力量,发挥了大学的作用。
二、发挥教学科研优势,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要的是要遵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断完善要求我们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大学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多种责任,承担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的责任。大学的优势在于教学和科研。大学拥有高水平的训练有素的教学科研队伍,拥有众多长期从事两课教学、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理应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出自身的贡献。大学通过建立一套机制,要求并鼓励这些高水平师资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关注日益变化的新形势,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髓,在实践推动与理论指导的辩证运动中推动理论创新,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使理论之树常青,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总能正确引领社会风潮。大学要把这些新理论、把完善的核心价值体系积极补充到课堂,传授、渗透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通过自身的辐射作用,把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基石推广到全社会。
三、鼓励文化创新,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客观上要求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要求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大学占据着文化的制高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文化前进、发展的方向。因此,大学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应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创新是文化发展、繁荣的不竭动力,大学可以通过文化创新,向社会贡献更好更多的文化产品。通过鼓励师生深入社会,关注民生,创新文化表现形式,创作更多的文化精品,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现在的大学各具特色,文科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理应主动地承担起文化创新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任,同时,理工科大学也应该主动自觉的找准自身的定位,通过各种途径发挥自身的优势,创造条件促进文化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要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突出地作为自己基本办学思想,在科学教育中注重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我们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并以此为着力点,构建人文校园,构建理工科大学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全面发展。我们应该为整个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大学的主要功能在于传播并传承、发展文化。大学通过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并弘扬中华文化。通过大学的每一位师生践行、传播中华文化,并不断赋予中华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大学在弘扬中华文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责无旁贷。大学可以通过多种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首先是课堂教学,大学可以通过专门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在其他课程中涉及、渗透传统文化等多种方式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部分。其次是组织学生自觉学习传统文化。通过社会实践、参观、游览、观看音像制品、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再次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耳濡目染。教师在日常行为中要自觉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引导学生自觉学习。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奠定中国人民的思想基础,以大学人群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3.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篇三
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著名论断启示我们,人的高尚精神是人的高尚行动的重要动力。
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如果讲本质不同,文化产品有双重属性,而经济产品是单一属性。文化产品有使用属性,更重要的是有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属性。人们在消费文化产品时,必然感受到文化格调是否高尚,是否符合先进文化的要求,是否有着思想道德的引领。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湖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时,要高度重视构筑精神高地,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兴国之魂,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为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提供不竭的精神源泉。
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向文化强省跨越,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解决文化强省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湖北是我国哲学科学发展重镇之一,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规模宏大、成效显著。我们完全有条件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指导文化强省建设,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趋势,塑造文化建设优良品格。
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文化强省跨越,要准确、完整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执行与之相关的制度、规则,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湖北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的巨大进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我们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向文化强省跨越,要通过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力量,激起人们追求卓越的志气、抢抓机遇的勇气、敢于担当的豪气、敢闯敢试的锐气,把全省上下的智慧凝聚起来、精神提振起来,与当前正在全省展开的“治庸问责”行动合起节拍,用先进文化引领文化前行,用先进文化鼓舞人、塑造人、激励人、引导人,用先进文化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
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文化强省跨越,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因为价值观就是用来评判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要坚持的,什么是要否定的。湖北近年间文学创作、报刊发展等方面领先国内的事实说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能够赢得时代承认。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人民、引导人民,弘扬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提高全民道德水平、科学文明素质。
我们要把构筑精神高地作为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一个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向文化强省跨越,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切实建设好精神高地,一以贯之地葆有文化发展繁荣的创造动力、创新活力。
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加快构筑精神高地,推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健步跨越!
七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加快培养造就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七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高度和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了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的战略部署,为我国文化人才发展和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富裕幸福、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人才工作。革命战争年代,一大批文化仁人志士在中国共产党感召下为传播革命思想前仆后继。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实施了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培养造就了大批哲学社会科学、新闻文艺等领域文化人才,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作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文化人才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欣欣向荣。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文化人才作为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肩负起更大担当。
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文化人才队伍总体状况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要求还不相适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人才建设摆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突出位置,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求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这既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日益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也是新时期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
加快培养造就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必须全面贯彻党管人才的原则,为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提供根本保证。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领导核心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努力营造良好宽松的文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各类文化人才提供施展才干的广阔天地。要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把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把文化领域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文化战线全体共产党员要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加快培养造就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要统筹促进各类文化人才发展。高层次领军人物和专业文化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改革发展的基础力量。要针对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和成长规律,分类指导,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荣誉褒奖人才,用学习提升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努力造就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名家、民族文化代表人物和各领域领军人物,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的,适应时代要求、富有开拓精神、善于创新创造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觉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加快培养造就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要与加强文化人才自身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才智是人的力量,品德是人的灵魂。文化人才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首先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广大文化工作者要自觉肩负起传播先进文化的神圣职责,身体力行地贯彻“二为”方向,坚决抵制各类不良风气,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努力成为德艺双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工作者,在风清气正、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
复兴大业,人才为本;文化繁荣,人才为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文化人才发展和队伍建设的关键时期。身处这个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立足这片孕育了无数英才的沃土,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主动适应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让各类文化人才竞相涌现、创造活力充分发挥,形成以文化繁荣吸引凝聚人才,以人才辈出发展繁荣文化的生动局面。
王兆国在全总机关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精神会议上的讲话
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两次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一年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形势,全面阐述了新世纪新阶段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对于我们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要把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结合起来,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道路和制度,深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推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着力加强先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广大职工,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工会组织的重要作用。
一、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
(一)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当前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违背的现象、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受到冲击的情况还有不少。同时,在经济社会深刻变动的影响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在不断增强,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更加重要,这不仅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工会组织也义不容辞。要充分发挥工会的“大学校”作用,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劳模精神,加强先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发挥好工人日报、中工网等工会媒体阵地的作用,积极引导主流媒体宣传劳动模范、先进人物和广大职工群众的劳动奉献,营造“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的积极作用。
(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深刻领会中央提出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牢牢把握文化建设的社会性、人民性和时代性。
把握社会性,就是要看到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要与之相适应。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文化体制、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始终坚持正确方向,适应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制度性质,反映社会主流价值,扩大社会感召力、影响力。把握人民性,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看到人民
大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人民、源于劳动、源于基层、源于实践,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体现为人民服务。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的创造主体作用,以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握时代性,就是要认识到任何文化都属于一定的时代,具有时代的特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在继承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汲取各国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反映社会进步潮流,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始终把握时代发展进步的脉搏,反映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和开拓进取、勇于探索,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三)大力发展先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
先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和职工全面发展的力量源泉。现在企业都很重视文化建设,倡导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很多是健康的、积极的,但也有一些不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建设先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形成企业和职工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和谐。要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要深入开展向雷锋学习,向杨善洲、郭明义、王远文、陈超英等先进模范人物学习的活动,宣传推广浙江传化集团和海南南田农场等的经验做法,引导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广大职工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努力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要加强工会基层文化工作,不断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工会不仅要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也要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要把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开展起来,把广大职工组织到活动中来,搞得有声有色,让他们走上舞台、走进球场、走入教室,丰富、充实、活跃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素质,使他们在劳动之余,身心得到放松、精神上更加充实。现在各级工会的文化宫、俱乐部、体育场馆、职工学校等多达六七万家,要充分利用起来,更好地服务职工。
二、深刻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一)正确把握形势发展变化,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国际资本过度贪婪、脱离实体经济大搞虚拟经济,以攫取最大利润为惟一目标的恶果,是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过度负债消费、过度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冲击,也是对自由放任和缺乏制约的西方经济发展理念的惩罚。这场危机给全球经济特别是西方经济造成很大冲击。危机爆发以来,尽管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绞尽脑汁,但迄今为止经济仍然复苏乏力,债务危机持续蔓延,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美国、西欧和日本的失业率都明显上升,引起公众普遍不满,美国和欧洲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示威、罢工、骚乱等。
虽然我国经济也受到这场危机的严重冲击,但与西方世界一片萧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我们应对及时、措施得力,迅速走出了危机的阴影。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制定和实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稳物价、调结构、促转变的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使我国经济增长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快速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结构、效
益的改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成就,过去3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的3倍,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世界制造大国,成为最有活力的巨大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这些都充分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证明我们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说明中国工人阶级不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深入研究和分析当前我们面临的复杂环境和各种问题,其目的在于认清形势、正确把握,坚定信心、积极作为,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要充分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既要把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得更加充分一些,增强忧患意识,更要看到我们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信心决心。要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同心同德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将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我们党90年来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取得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有光明的前景。要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光辉成就,充分表明我们的国体、政体是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调动、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也是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根本保障。这些年来,我们坚持进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断赋予其新的生机活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夺取九八抗洪、汶川抗震的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等,就是鲜明的例证。面对当前的各种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工人阶级是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根本推动力量。不管我国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形势发生什么变化,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和工人阶级的地位作用都不能改变。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地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把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我们要加强对各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研究,汲取经验教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努力保持我国的发展势头,千方百计抓住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
(二)做好工会各项工作,在大局中更好发挥作用。
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和政府、广大职工都希望工会组织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六中全会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新形势下工会工作新局面。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丰富竞赛内涵,扩大竞赛范围,提高职工队伍素质,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潜力,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作出新的贡献。要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按照中央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部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合理调整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等方面切实做好工作,以劳动关系和谐促进企业和谐、社会和谐。要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扎实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在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主动发挥应有作用。要扎实推进“两个普遍”重点工作,按照工会组建和工资集体协商三年规划的目标要求,及时总结、大
力推广有关成功经验,防止形式主义,务求取得实效。要切实加强帮扶工作,以工会帮扶中心为载体,以困难职工、农民工为主要对象,实现帮扶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在保障困难职工基本生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满足广大职工多元化需求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三)密切关注和重视解决当前的几个热点问题。
一是中小企业经营发展问题。当前,不少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很大困难,由此引发的企业倒闭、企业主欠薪逃匿现象日益增多。这些问题多发会直接关系到职工群众的就业和收入,也会产生社会问题。工会必须高度重视、密切关注,积极推动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落实,支持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支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扩大发展、开拓市场、增加就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要针对可能出现的企业倒闭破产等情况,协助政府维护好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二是劳务派遣工问题。这些年来,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规避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滥用劳务派遣工,造成劳务派遣工利益受到损害,由此引发的职工群体性事件也不少。工会要积极推动解决劳务派遣工的问题,理直气壮地维护劳务派遣工的权益,努力促进劳务派遣工与其他职工同工同酬、同工同权。三是农民工权益维护问题。近年来,在党和政府以及工会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农民工的权益实现总体上是在不断改善的。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比较差,一旦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首先受到冲击的往往是农民工。工会要始终高度关注农民工问题,加大对他们的维权和帮扶力度,努力推动农民工在工资分配、社会保障、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权利得到保障,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四是职工队伍思想动态问题。现在职工队伍中的很多问题都是与利益实现联系在一起的,不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说到底都是由于职工利益受损而引发的。职工思想认识中的一些问题,既是经济社会生活中一些深层次问题的反映,也与忽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有关。要把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广大工会干部特别是工会领导机关的干部要行动起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开展群众工作,努力为广大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谈谈我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理解范文】推荐阅读:
预备党员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10-01
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汇报材料10-28
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亮点09-2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材料09-03
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亮点综述10-21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10-14
十七届五中全会辅导报告08-08
中共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公报07-04
人大主任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09-23